凤阳县“十四五”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凤阳县“十四五”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规划委托单位:滁州市凤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主 编 单 位:安徽科泽华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王振祥
编制参与成员:王振祥、蔡叶平、赵方圆
报告审核:赵方圆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是迈向美丽中国第一个五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攻坚期。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重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高效促进美丽淮河区域生态合作,建设山清水秀绿色凤阳。
科学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加大绿色发展转型力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高水平建设山清水秀绿色凤阳具有重大意义。
目 录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9">1“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0">1.1主要进展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1">1.*存在问题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1.3机遇挑战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3">*总体要求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4">*.1指导思想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5">*.*基本原则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6">*.3总体目标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7">*.4指标体系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8">3主要任务和举措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9">3.1强化源头治理,助力全面转型绿色发展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0">3.*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1">3.3加强风险防控,全力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3.4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区域生态屏障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3">3.5改善农村环境,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4">3.6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5">4重点工程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6">4.1全域统筹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系统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7">4.*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8">4.3促进资源节约集约与高效利用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9">4.4共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0">5保障措施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1">5.1强化组织领导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5.*明确责任分工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3">5.3加强考核评估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4">5.4加大资金投入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5">附表 重点工程汇总表
*99*7*">“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战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区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是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下定决心誓把凤阳山河重安排,铁腕拆除3*0户石英砂加工企业、167座石灰土立窑、*49家石碴厂、33座710门粘土砖瓦窑,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石英砂行业污染问题省级验收销号。推进玻璃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全县玻璃炉窑企业全部完成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废气基本实现稳定达标;完成全县70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共关闭整治“散乱污”企业505家;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459辆。出台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办法,加强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管控;两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运行,购买专用车辆对扬尘路面进行清洗和喷雾抑尘。武店建材加工集中区脱硫除尘污染治理设施全面建成。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管控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严格落实人员、机械、田块的对应和网格化监管,全面采取收割、粉碎、抛撒还田及打捆收储,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通过治理,城区PM10、PM*.5年均浓度分别从*015年的114.8微克/立方米、8*.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66.5微克/立方米、49.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从*015年的45.8%提高到79.3%。
二是碧水攻坚战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运行,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凤宁现代产业园一期日处理*万吨污水处理工程建成运行,乡镇及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入约4.*亿元建设新城区水系治理工程,彻底治理城区黑臭水体。推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4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武店、红心等6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并通过县级验收。强化水源地保护,每年安排专项补偿资金150万元,专项用于殷涧镇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补偿。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开展西部四镇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推进濠河、刘府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通过治理,淮河干流、饮用水源地凤阳山水库水质继续保持地表水Ⅲ类以上,濠河、刘府河断面水质呈转好趋势。投入*.37亿元实施濠河“通肠洗胃”工程,疏浚河道46.13公里、清淤超500万方。新建47座污水处理厂站及设施,日处理能力达8.5万吨。投入4.*亿元治理城区水系,完成*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推进西部四镇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淮河干流、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Ⅲ类以上,*个国考断面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完成“两湖”整治行动,拆除水面围网4.4万亩。
三是净土保卫战稳抓稳打。开展农用地调查评估和涉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实施“清废”行动,*018年7月,在全县开展为期1个月的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和堆存排查整治攻坚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和堆存行为,全县共排查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和堆存点*9处,已全部完成清理或整治。开展“管固废、保安全”专项行动。开展完成总铺镇天津铺村等31个中心村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36***6">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编制印发《凤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019-*0*3年)》、《凤阳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启动凤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一批省、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对全县环境状况开展排查,确定生态保护区域。开展“绿盾”行动,对韭山国家森林公园、韭山国家地质公园、凤阳山风景名胜区内环境问题开展全面排查,保障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持续抓好“五城联创”,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初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8个省级生态镇、*7个省市级生态村,小溪河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编制全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规划,我县共投入治理资金近*400万元,实施了31处废弃矿坑治理项目,治理面积约*00公顷,废弃矿山变成一景,还百姓一片“蓝天碧水、绿树青山”。实施濠河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累计投入*.37亿元分五期对濠河进行“通肠”,对叹儿湾水库进行“洗胃”,共疏浚濠河干支流46.13公里,累计清淤500万方。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绿化国土空间*0.5万亩,抚育森林16.9万亩,建设森林长廊6*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9个、森林村庄50个。编制全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规划,治理34处*00公顷废弃矿坑。全县石英岩矿权由*7家整合为14家,大庙石英产业园入园企业44家、在建*0家、投产*1家。实施“两湖”整治行动,投入9000万元拆除花园湖、高塘湖水面围网4.4万亩,恢复了花园湖和高塘湖的生态环境,再现鱼翔浅底、水鸟嬉戏、碧水蓝天的美好画卷。
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县委领导、县人大和政协督导、县政府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完善生态文明考核、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系列生态文明制度。
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开展排污许可证登记发放工作,实现*0*0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完成登记企业1158家、发证企业114家。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出台《凤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制定《凤阳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0*0年工作要点》,有序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安徽珍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润德环保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积极开展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化公开工作,目前全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三同时”验收率、规划环评执行率均为100%,排污许可审批完成比例为100%。
”十三五”期间总量控制红线的基准线为*015年实际排放总量,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8518.0133吨,氨氮排放总量1*30.3876吨;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6387.1**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6*9吨。
*0*0年凤阳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比*015年实际排放量实现了削减,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减排均完成省下达“十三五”环保约束性指标任务。
表1 凤阳县“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00%" valign="center"> 类别 | *7.1*00%" valign="center"> 名称 | *015年现状 | 完成情况 | ||
*00%" valign="center" rowspan="4"> 经济发展 | *7.1*00%" valign="center"> GDP(亿元) | 154.7 | 300 | 414.4 | 已完成 |
*7.1*00%" valign="center">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 新冠疫情影响 | ||||
*7.1*00%" valign="center"> 财政收入(亿元) | 40 | 36.96 | / | ||
*00%" valign="center" rowspan="4"> 生态空间 | *7.1*00%" valign="center"> 生态保护红线 | / | 划定并遵守 | *018年6月划定生态红线 | 已完成 |
*7.1*00%" valign="center"> 耕地红线 | / | 遵守 | 遵守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平原地区) | 15% | ≥16% | 已完成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规划环评执行率 | 33.3% | 100% | 100% | 已完成 | |
*00%" valign="center"> 生态经济 | *7.1*00%" valign="center">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 74% | 80% | 已完成 | 已完成 |
*00%" valign="center" rowspan="4"> 生态环境 | *7.1*00%" valign="center"> 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优良天数 严重污染天数 | 3*天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85% 基本消除 | 优良天数*71天,占监测总天数的77.9%;严重污染天数0天 | 已完成 |
*7.1*00%" valign="center"> 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劣Ⅴ类水体 | / *5%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基本消除 | 基本消除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土壤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 /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 达标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 / | 达到考核要求 | 完成市局指标 | 已完成 | |
*00%" valign="center" rowspan="3"> 生态生活 | *7.1*00%" valign="center"> 城镇污水处理率 | 80% | ≥85% | 已完成 | 已完成 |
*7.1*00%" valign="center">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 ≥100% | 100%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 | / | ≥80% | 已完成 | 已完成 |
“十三五”以来,凤阳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总体而言,生态环境保护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增大,改善潜力空间缩窄
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多个五年生态环保工作部署,环境质量改善显著。一方面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末端治理空间和减排潜力越来越小,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凤阳县是以“两石”为主的资源大县,基础差、底子薄,主导产业是以三大硅基材料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石英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是重要的工业矿物之一,近年来,以石英石为原料的硅基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建设凤阳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以来,安徽福莱特、凤阳硅谷智能、安徽南玻、台玻、火凤凰、大唐发电等企业相继落户凤阳,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呈递增趋势,大气容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凤阳县区PM10、PM*.5年均浓度、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均值尚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01*)二级标准,同时O3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对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造成一定影响,PM10、PM*.5与O3协同控制亟需加强。目前的大气环境质量距上级考核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但同时改善潜力空间已逐步缩窄。
*0*0年凤阳县1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濠河太平桥断面水质未能稳定达标,污染因子主要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十四五”将新增刘府河童桥断面1个国控考核断面,国控考核断面稳定达标难度较大,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任务依然艰巨。
“十四五”环境质量改善面临的需要攻破难点更难,问题呈现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的特点,较难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体系滞后,制约城市发展
污水管网建设方面,凤阳县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仍不够完善,应加大乡镇污水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
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方面,城镇厨余垃圾暂时无处置能力,农村易腐垃圾处置设施技术水平较低,处置后的产品综合利用率不高;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有待细化,垃圾分类市场主体的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监管办法和制度、垃圾收运委托第三方处置效果一般。
城乡医疗废物和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尚未健全,农村卫生站医疗废物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困难。
3、农村环保工作较为薄弱。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财政配套困难,难以满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项目运维的需要。农村改水改厕、生活垃圾、水污染防治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未能有效落实到位。部分农村黑臭水体形成年代久远,治理难度较大,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虽然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下降,但用量仍然较大,对农田土壤以及地表水体均存在负面影响。乡镇环保力量严重不足,农村环保工作有待加强。
4、环境风险管控仍需加强。
饮用水安全保障仍需加强,凤阳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多为湖库型,湖库型水源地因其封闭和半封闭水体的特征,流速缓慢,水力交换时间长、污染物容易累积,一旦受到污染需较长时间或难以回到安全状态,环境风险隐患较大。部分乡镇饮用水源地存在垂钓及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沟等问题,居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土壤风险管控任重道远。疑似污染地块存在责任主体无经济能力或已不在本区域等问题,造成土壤污染调查不能顺利开展,历史遗留污染源亟待整治,主管单位需持续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排查。部分工业园区环境问题突出,工业区与居住区混杂,防范环境污染事件、保障环境安全压力与日俱增。
5、环保责任落实不够
部门、镇街,特别是村(居)、工业园区业主一级履行环保主体责任的意识、理念还不够,环保主体责任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压实,企业主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违法排污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与此同时,新环保法虽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但长期以来,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上,任务交叉、职责模糊的问题还依然存在。
6、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落实仍有差距,现阶段环境治理尚未形成政府垂范和引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凤阳县生态环境分局和各乡镇环保办监管能力还显薄、生态环保执法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1.3机遇挑战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凤阳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与较大的挑战。
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十四五”规划及 *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谋划国家发展宏伟蓝图的根本遵循。“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全面启动进入美丽中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谋划好“十四五”时期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工作方向,对美丽中国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
机遇和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各地逐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二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凤阳叠加,为凤阳实现新的更大跨越发展增添新动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为凤阳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链分工、实现创新成果利益共享、加快打造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提供重要良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凤阳叠加为凤阳县“十四五”生态环保共治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相关改革举措逐步落地见效,综合效能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制度保障更加全面、更加有力。
四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态环境工作的能力和手段明显提升,为“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的挑战,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仍处于高位,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PM10、PM*.5、臭氧复合型污染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仍然是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的主要因素;水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部分水体不能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部分河道整治成果脆弱,十四五新增1个国控断面,现状水质较差,实现稳定达标带来一定挑战;固体废物非法处置风险和场地再利用环境风险防范的压力不断增大。
三是水资源利用率低、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难度较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基数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无大气环境容量,污染减排空间有限。
四是“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但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新形势和中央要求,增加了温室气体减排、碳达峰、碳中和、臭氧协同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新的工作任务。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凤阳县将从高速增长阶段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保护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生态环境全面性、根本性好转的“拐点”尚未出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为导向,推进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全过程防控,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当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排头兵,更好擦亮凤阳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锚固生态基底、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以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引领,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实现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立足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和各级政府主导作用,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源头严防、过程监管、后果严惩,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区域协同,精细管理。充分考虑各县市区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差异,实施分类管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抓手,带动凤阳县环境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坚持群策群力,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3总体目标到*0*5年,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现状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取得新突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和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发展全方位融入生产和生活,全面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PM10 、PM*.5 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市下达任务;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地表水国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不低于90%,地表水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完成市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释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资源环境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有序推进,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单位 GDP 能耗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市下达任务。
——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得到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9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持续加强,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完成市下达任务,危险废物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稳步推进,生态安全格局更趋优化,生态空间得到刚性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 **%以上,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质量指数保持稳定。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开展。力争于*0*5年前创建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凤阳。
展望*035年,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大美凤阳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4指标体系*5688564">“十四五”期间,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表 *.41凤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000%" valign="center">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属性 | ||
*000%" valign="center" rowspan="11"> 环境治理 | 1 | 城市细颗粒物(PM*.5)年均浓度 | μg/m3 | 49.4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 | 77.9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3 | 地表水质量好于Ⅲ类比例 | % | 0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4 | 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 % | 0 | 0 | 约束性 | |
5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
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预期性 | |
7 | 农村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 | / | 40% | 预期性 | |
8 | 氮氧化物减排量 | 吨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 | 吨 | |||||
化学需氧量减排量 | 吨 | |||||
氨氮减排量 | 吨 | |||||
*000%" valign="center" rowspan="3"> 应对气候变化 | 9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10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11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000%" valign="center" rowspan="3"> 环境风险防控 | 1* | % | 95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13 | % | 90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14 | 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 | 起/万 枚 | 0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000%" valign="center" rowspan="3"> 生态保护 | 15 | 生态质量指数(EQI)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16 | 森林覆盖率 | % | *1.36 | 约束性 | ||
17 | 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 % | 10.18 | 不减少 | 预期性 | |
*000%" valign="center"> 生态示范建设 | 18 | 达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标准 | / | / | 达到 | 预期性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体系。
3.1强化源头治理,助力全面转型绿色发展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推进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倡导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1、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广清洁生产、产业节能减排,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大力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全面整治“散乱污”“低散乱”企业,开展大排查工作,建立企业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分类施策,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和巡查,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落实省*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重点领域减煤,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019年本)(修正)》,严格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委《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加强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各类专项整治和严格常态化执法,依法加快出清不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严控“两高一资”行业新增产能。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使硅基新材料产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和企业创新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确立基地硅基新材料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地位。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玻璃、水泥企业脱硫脱硝技术改造,采取整合、转移和淘汰措施,实现石英砂加工行业“多变少、小变大、低变高”的转变,降低工业增加值能耗。
3、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
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新地标”。以安徽福莱特(一期年产90万吨光伏玻璃项目已建成投产)、凤阳硅谷智能、安徽南玻、台玻、火凤凰、确成硅化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围绕石英原料提纯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以电子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超薄玻璃为主的玻璃制造产业,以晶体硅、非晶硅、光伏玻璃、太阳能电池为主的光伏产业,以白炭黑、硅烷、硅油、硅橡胶为主的硅化工产业,打造具有全国核心竞争力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承接长三角硅基领域创新机构、创新企业、创新平台,联合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抢占硅基新材料技术竞争制高点。协调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到*0*5年,招引工程玻璃生产企业*0家以上、光伏玻璃生产及组件企业10家以上、光电玻璃生产及深加工企业5 家以上,规上企业数超过150家,硅基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全面布局硅基上下游产业链条。聚焦石英砂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新型玻璃、高档日用玻璃、玻纤和有机硅五大产业板块,不断延伸硅基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矿石开采—硅砂加工—光伏玻璃—太阳能电池—光电封装材料—光伏组件”太阳能新能源产业链条,“矿石开采—硅砂加工—浮化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工程玻璃产业链条,“矿石开采—硅砂加工—硼硅玻璃—玻璃器皿”日用玻璃产业链条,支持亚玛顿大尺寸光学贴合显示产业做大做强。
加快推进硅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石英产业园到凤阳港专线“廊道经济”,推进福莱特光伏玻璃项目、凤阳硅谷智能特种光电玻璃项目建设、南玻光伏玻璃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玻璃城项目建设,推动将凤阳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高档日用玻璃器皿示范区。持续优化武店—大庙石英产业园—临淮关—凤阳港铁路运输专线,推进临淮湾城、小岗机场、京沪铁路货运物流中心建设,提高石英砂及石灰石运输效率。
扩大开放聚势能。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找准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放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集群)基地的影响力,推进与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杭州玻璃设计院、北京大学化学院等战略合作,与上海临港集团深入互动,探索建立离岸研发科创中心,分享长三角地区科技研发创新成果。加快建设立体化交通体系,保障明巢高速建设,抓住“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际铁路建设机遇,寻求在我县设立凤阳站(小岗站),构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积极对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布局,争取政策支持。
4、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水平。
用足用好国家发改委《促进皖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依托凤阳经开区、凤宁现代产业园、小岗产业园、夫子郢科创园等平台,促进产镇园协调联动发展,打造沿G345 产业发展轴。做好国土空间、产业和交通等规划衔接,谋划启动门台片区跨铁路北延工程,拓展产业发展腹地。强化政策支持,提升面向长三角区域的研发转化、企业孵化、资金支持、人才引培等配套服务能力。以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目标,打造长三角硅基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首选区。鼓励企业与合肥、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院校开展共同技术攻关,重点攻克硅基产业上游新材料环节难题。以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为重点,主动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产业创新合作。
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能耗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能效提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断降低电力、热力、化工等行业综合能耗,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合理用能。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推动煤炭消费指标向优质高效项目倾斜。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持续推进工业炉窑清洁燃料替代改造。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分布式能源使用。做好散煤使用现状调查,制定散煤治理实施方案,逐步削减民用散煤和农业用煤消耗量。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积极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围绕实现“双电源、双水源、双气源、多砂源”,加快优化水、电、气设施布局,启动临港变电站建设,着力解决多渠道燃气供应问题。稳步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优化基础交通体系,提升平台增内能。实施凤阳港提档升级,增设高口泊位,积极争创国家二类口岸。主攻G345产业发展轴,基本建成G345凤阳段一级公路,确保主路面年底前通车。持续推进淮滨新区PPP基础设施项目建设,8万平方米标准化工业厂房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凤宁园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小岗产业园建设,6.5公里园区内部道路和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部竣工。推进凤宁现代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升规扩容,完成S95连接线工程建设,将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成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大庙石英产业园建设并启动扩容工作。
统筹推进车船结构升级。持续开展老旧车辆淘汰工作,有序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实施计划,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持续提高公共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机关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快加气站、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发展需求。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逐步推进船舶、港作机械等“油改气”、“油改电”,大力推动*0年以上的内河船舶淘汰。
强化生态文明创建。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调控、系统管理和长期监督,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责任考核体系和年度绩效必考项目。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加快实现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公众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全面提高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水平。大力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加强绿色消费行为引导。引导抵制和谴责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浪费资源能源等行为,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
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强化资源开发总量和强度双管控,完善资源能源利用约束性指标管控体系,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农业节水增效、生活节约低碳。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鼓励创建绿色示范园区、示范工厂,严格管控碳排放,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物耗持续下降。
推广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广应用绿色建材,绿色建筑推广比例30%以上。加强绿色低碳建筑管理,强化对公共建筑用能监测和低碳运营管理。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研究,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例。积极引导智慧、健康、超低能耗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综合应用,打造一批高品质绿色建筑。
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低碳基础设施和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提升城市碳中和能力。创新低碳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低碳发展制度,严格碳排放管理,建立碳排放考核机制,强化低碳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
加快低碳能源发展,协同开展减污降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优化和倒逼作用,以减污降碳作为重要抓手,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加大煤炭消费减量控制,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新、改、扩建项目严格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打击使用散煤等违法行为。积极建设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有效降低煤电装机比重,提高区域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强化产业布局升级,源头推进绿色发展。对标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提高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标准,加大落后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 “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推动实施水泥、玻璃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工程;区域内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实施重点企业VOCs综合治理,推进治污设施改造升级。
完善各项工作基础,强化保障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责任清单,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责任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网格长”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
强化应急联动管控,提升预报预警能力。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积极参与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工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完善预警分级标准体系,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实施应急联动,协作开展人工增雨。加大应急管控力度,完成全县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和源解析编制,更新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时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以1*月-次年*月为重点时段,加大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调控力度,及时评估企业应急减排绩效,对未能严格落实应急减排措施的企业,纳入当地错峰生产方案。
专栏1 绿色低碳转型工程 |
(1)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及落后产能淘汰项目,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 (*)低碳减排:碳排放、碳资产核算项目,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项目,机动车清洁工程,绿色建筑建设项目。 |
开展重点行业环境隐患排查和废气污染专项整治改造工作,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深化工业源废气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机制,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企业升级改造。全面开展镇级以上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整治,加强废气收集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推进大气网格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空天立体监控全覆盖。到*0*5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稳定下降,水环境质量改善。减少臭氧污染,城区PM*.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气率达到省、市考核要求。
1、推动低碳产业体系
优化低碳产业体系,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化。强化源头管控,禁止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面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全县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和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日常监管,严格查处排放超标等违法行为。开展全县工业窑炉排放现状调查,推进高污染燃料窑炉淘汰或改燃清洁能源。
协同开展PM*.5和O3污染防治。推动城市PM*.5浓度持续下降,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力争有所下降。制定加强PM*.5和O3持续协同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明确控制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统筹考虑PM*.5和O3污染区域传输规律和季节性特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加强对PM*.5和 O3前体物的排放控制,通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深化锅炉整治、VOCs 源头替代及专项治理、工业炉窑改造升级、柴油货车专项治理等行动,强化VOCs和NOx协同减排,进而实现 PM*.5和 O3污染协同减排目标。
3、大力推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
落实省大气办《关于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在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精细化治理。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推进涉VOCs 废气产生工艺的生产线密闭化改造。推广使用低(无)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环境友好型原辅材料。提升废气末端治理水平,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理设施,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针对溶剂型 VOCs 废气不鼓励使用等离子、光催化氧化、单纯活性炭吸附等单级治理技术,鼓励采用预处理后吸附再生、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等高效处理技术。对光氧化、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一次性活性炭吸附、喷淋吸收等治理设施加强监管,对无法稳定运行且处理效率低的设施开展升级改造,强化末端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深化园区和集群整治,有条件的工业聚集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废气收集装置和高效治理设施,替代园区内企业配套独立喷涂工序。到 *0*5年,全县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削减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4、开展重点园区废气治理。
结合产业特色,积极推进特色园区和小微园区废气综合治理,试点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专项治理。结合二污普调查,开展园区内大气污染源排查工作,建立涉气排放企业清单。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力推进整治工作。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臭气扰民问题为突破口,结合日常信访投诉重点开展臭气异味源排查,建立臭气异味企业清单,督促涉臭气异味企业做到生产工艺“全密闭”、污水处理设施“全加盖”,建设臭气异味“全收集”体系,提高臭气废气收集率,采用高效治理技术实现臭味异味“全处理”,显著减少工业臭气异味的排放。
5、扎实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全面控制城乡扬尘污染。加强城市建成区扬尘网格化管理,开展降尘量监测,实施降尘考核。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单动态更新机制,落实施工“六个百分百”要求,推广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实行渣土车全密闭化运输。加强堆场扬尘治理,规范铁路、公路、港口等货物运输管理,涉及散装货物运输业务且有烟粉尘排放的铁路货运站、道路货运站场、港口码头以及其他物流露天堆场应采取有效的封闭措施减少扬尘污染,确实无法封闭的应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加强矿山粉尘防治,加强矿山复绿及粉尘治理,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参与、企业主体的绿色矿山建设机制;矿山企业应严格落实粉尘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半成品、成品石料堆存场地宜进行场地硬化,装卸石料时必须采取喷淋或喷雾抑尘措施,物料的运输要使用密闭式的专用车辆;具备条件的矿山,成品料运输应采用皮带输送长廊,对易发生扬尘段必须实行全密闭,并配备除尘装置;加强废弃矿山综合治,加快破损山体植被修复。
持续开展餐饮油烟达标整治。城区新建、改建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完成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油烟废气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开展城区露天烧烤摊点的集中整治,优化调整现有露天烧烤布局,取缔违法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的露天烧烤、餐饮等经营行为。全面推广无烟烧烤,使用环保烧烤设备。巩固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和露天烧烤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餐饮油烟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禁放工作。严格执行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要求,禁燃区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节日、婚丧嫁娶、乔迁、生日宴会等各类庆典活动中不得燃放烟花爆竹。加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和违规燃放处罚力度,以街道日常化巡查为主,公安、生态环境、安全等部门联惩为辅,落实网格化管理和有奖举报制度,有效遏制烟花爆竹私放。
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制肥、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等综合利用措施。农作物秸秆不得违规露天焚烧,到*0*5年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建立和完善县、镇(街道)、村三级秸秆焚烧责任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追究制度。
6、优化污染天气应对体系。
严格落实《滁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凤阳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滁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文件要求,并要求各相关部门落实响应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不断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能力建设、修订完善重污染应急预案,把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加强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面对区域扩散条件转差,即将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过程的情况,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排放量、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专栏*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
(1)挥发性有机物治理:VOCs“一企一策”项目, VOCs源头替代项目,大气“绿岛”项目。 (*)其他工业污染治理:锅炉、炉窑清洁化改造项目,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项目,“散乱污”企业整治项目。 (3)面源污染治理:道路扬尘治理项目,施工工地扬尘治理项目,餐饮油烟污染防治项目。 |
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建设水清岸绿美丽淮河。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实施濠河及刘府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保障新增国控断面稳定达标。有序实施“摸清底数—试点示范—全面完成”三阶段工作,加快完成全县1*条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新增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县域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0*5年,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濠河太平桥”和“刘府河入天河湖口”国考断面全年水质达标率90%,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
1、强化水环境整治
实施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基于流域的责任管理体系,依托河(湖)长制,将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层层分解。濠河太平桥、刘府河童桥国控考核断面水环境尚未稳定达标、汇水范围内部分支流水质不达标水体、上游生态河道流量匮乏、汇水区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明确控制断面水质保护目标。凤阳县刘府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濠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确保国控断面稳定达标。针对考核断面主要涉及跨界污染问题提出联防联控的任务措施等,大力推行“一河一策”管理,持续巩固水质优良水体保护,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依托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体系。
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建立完善入河排污口名录,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按照“一口一策”推进整治,深入开展濠河、淮河入河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强化执法监管,对造成入河排污口超标且经整治仍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关停搬迁。实施入河污染源、排污口和水体水质联动管理,强化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推进排污口在线监测能力,加快濠河、淮河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设立明显标志牌,推进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控设施建设。
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鼓励企业依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减少源头水污染物产生。制定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重点行业企业清洁化改造。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深入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工作,强化对涉水排放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开展辖区内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设施排查和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工业集聚区企业废水量、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制度。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全收集和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严格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环境准入条件,完善乡镇集中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以补足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为重点,持续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落实城区市政雨污管网排查与检测方案,详细排查住宅小区和市政道路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渗漏问题,逐步开展管网整治修复工作。以国控断面汇水范围的建制镇、乡集镇和中心村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区域的污水截流、收集,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切实提高污水收集效率。
强化船舶港口污染控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按期完成淘汰工作。实施船舶污染物排放协同治理行动,继续推进内河货船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推进内河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健全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机制,落实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强化大数据在船舶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全面推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移单证电子化。持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保证港口自身环保设施、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设施有效运行,实现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零排放”。
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理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备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制定水源地保护方案,实施水源涵养、湿地建设、区域污染源治理等项目,严禁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确保“十四五”期间饮用水源良好水体水质和生态服务功能不降低,水质保持或优于Ⅲ类。加强水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区域供水一体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源地水质预警系统,构建水源地应急体系和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体系,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加强水生态修复
推进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按照“有河有水、有鱼有草”的原则要求,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围绕水环境质量较差、生态脆弱的濠河、刘府河等,以断面汇水范围为控制单元,通过“治”、“保”、“还”、“减”、“护”等综合措施,加快推进过载和污染河湖治理与修复。加快濠河生态修复人工湿地等一批水生态修复重点项目,提升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现河湖水系循环畅通,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继续做好淮河岸线1公里范围内“五个达标”,沿淮5公里、15公里范围内“五个一律”、“五个合规”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河湖行动,建设一批“五好河道”、“生态河道”,积极争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
推进濠河和淮河水域岸线保护。开展濠河、淮河流域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制定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完善制度体系,严格督查考核,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巩固治矿、治砂、治岸、治超、治污“五治”问题整改成果。严格落实岸线规划分区管控,开展淮河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控制工贸和港口企业无序占用岸线,依法依规整治违法违规占用行为,加快岸线生态修复,优化岸线资源利用。制定淮河干流岸线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启动全面清理整治。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实施护坡生态化改造,增强河流自净能力,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切实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统筹河湖需达到的生态流量(水位)底线及闸坝、水库调度管理等相关要求,合理确定闸坝、水库生态调度任务,明确闸坝、水库各时段生态下泄流量要求。推进有关水资源的跨区域协调工作,争取主要河流生态流量得到保障,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3、集约节约水资源
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紧扣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推进全社会节水。抓好工业节水,严格落实国家、省制定的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加强中水回用,鼓励有条件的在建和已建的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中水厂(或深度处理措施)。推进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净化、调蓄设施储备等环节有效衔接,构建“截、蓄、导、用”并举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分散处理设施尾水以及经收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绿化灌溉、城市杂用等。
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坚持节水优先,加快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改造,开展节水综合改造示范,加强重点用水单位监管,淘汰落后设备,确保全部机关及50%以上的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扶持节水技术装备、农业旱作技术和农作物抗旱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发展节水型农业;规划新建及续建重点大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水资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快城镇供水管网节水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专栏3 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
(1)河流湖库综合治理:刘府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凤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凤阳县乡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凤阳县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程。 (3)工业污染治理:大庙石英产业园石英砂生态环保整治及基础设施项目。 |
加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和园区的污染物及土壤环境监管与监测。强化土壤治理,严控新增污染,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争取到*0*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1、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严防工矿企业用地新增污染。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针对相关重点行业提出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泄漏监测装置的设计、建设和安装要求。鼓励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因地制宜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及物料、污水、废气管线架空建设和改造。严格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聚焦有色金属采选行业,将涉重金属企业纳入大气、水污染物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土壤污染防控,督促矿山企业依法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完善和落实水土环境污染修复工程措施。
强化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监督重点监管单位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义务。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强化监管和执法检查,鼓励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
*、巩固耕地土壤分类管理
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等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有序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将土壤污染调查纳入耕地垦造验收,根据调查结果实施分类管理,保障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
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根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结果及动态调整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坚决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基本农田等空间管控边界。依法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开展优先保护类耕地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地区倾斜。
全面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管控措施。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域,区域内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将列入严格管控类且无法恢复治理的耕地进行整改补划,并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进行相应调整。鼓励采用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确保严格管控类耕地得到安全利用,鼓励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的植物收获物采取离田措施。到*0*5年,全县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与*0*0年相比基本不增加。
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开展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灌溉用水等质量控制,积极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推进耕地土壤污染修复试点,以重金属污染耕地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典型受污染耕地,在切断重金属等污染源头的前提下,推进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为目的的修复试点工作。
3、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
持续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估。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管理重点,督促相关责任人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成果应用,将注销、撤销排污许可证企业及时纳入监管范围。鼓励对列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地块提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化解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与土地开发进度之间的矛盾。在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督促相关单位调查并上报土壤污染状况。
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强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不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根据污染地块名录确定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组织制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年度计划,督促相关责任主体编制实施风险管控方案,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模式。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实施以防止污染扩散为目的的风险管控;对拟开发利用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污染地块,实施以安全利用为目的的风险管控。
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污染地块为重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修复。以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遗留地块为重点,加强腾退土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推行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健全实施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地块的后期管理机制。
4、协同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加强现有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根据全市部署,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和地下水监测数据报送制度。推进工业集聚区、化工企业、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矿山开采区等区域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摸清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清单。
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化学品生产企业、危废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时,应载明地下水污染防渗和水质监测相关义务。加强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釆区、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等区域的防渗情况排查和检测,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确保“十四五”期间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5、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
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积极争取5个行政村试点项目,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合理和高效利用,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编制并实施“十四五”土地整治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障耕地红线。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计划,加大存量建设用地使用,优化产业用地政策,有效处置工矿废弃地闲置用地,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和重大项目用地。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加快建立明确节地评价的范围、原则和实施程序的工程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十四五”期间,预计实施土地增减挂钩***** 亩,争取消减历年来批而未供土地5000 亩,闲置土地处置500 亩。
专栏4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
(1)土壤调查与评估:凤阳染料化工厂土壤详调和风险管控方案编制项目,重点监管企业监督性检测项目。 (*)土壤修复: |
进一步深入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排查,强化环境监管。继续组织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三防”设施情况排查,确保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管理符合环评和建设规范。继续实施“清废”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工业固体废物行为。
1、促进综合利用和源头减量
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现有效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项目。加快构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强化水泥、采矿等行业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统筹规划固废资源回收基地,支持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基地,着力打造垃圾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的静脉产业。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推动构建产业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运行机制,到*0*5年,初步形成废弃产品逆向回收体系。
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加快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闭环处理系统。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收运单位公司化、标准化、规模化,引导收运单位配备压缩式收运车辆和四分类垃圾收集车辆,探索采用“桶装车载”“垃圾不落地”的收运方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体系,优化垃圾转运站布点,加强垃圾转运过程及中转站垃圾渗滤液收集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
加快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大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密闭式发酵技术,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空间 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规模养猪场、屠宰企业改造提升全覆盖。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融合技术,加快制定化肥定额施用政策措施,明确农作物化肥定额施用标准和最高限量。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引导企业开展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推进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鼓励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就地处置,推进建筑工地垃圾“零排放”。加快推进建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建立统一的建筑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全程监管建筑垃圾产生、收集、中转、运输、分拣、处理处置等全过程。
*、强化危险废物管控
筑牢危险废物源头防线。严格项目准入,所有新建的化工、制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产生危险废物的重点行业企业应进入工业园区。围绕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涉危重点企业环保智能监控体系建设,安装视频监控、智能地磅、电子液位计等设备,集成视频、称重、贮存、工况和排放等数据,实时监控危险废物产生、处置、流向,数据上传安徽省固体废物动态信息管理平台。
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组织危险废物环境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全面查清涉危单位生产经营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环境风险隐患,精准掌控涉危单位产生、贮存、运输、接收、利用、处置等情况,建立危险废物监督管理台帐。强化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以有色、石化化工、医药等为重点行业,以废酸、废碱、医疗废物、废铅蓄电池、精(蒸)馏残渣和废弃危险化学品等为重点类别,以贮存处置量大、非法转移、倾倒、处置案件频发和管理力量薄弱的园区为重点区域,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产废数量核查等措施,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理处置等违法犯罪行为。
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遵循服务当地、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和控制发展的原则,着重推动现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淘汰落后和升级改造等工作,有序发展新增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鼓励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危险废物处置需求,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实现危险废物就地无害化处置,减少危险废物转运环境风险。统筹布局建立小微企业收集、贮存、转运中心,破解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难、处置难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 100%。
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网络。因地制宜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加快建设凤阳县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建立区域医疗废物协同与应急处置机制,将现有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作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提升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应急保障能力。到*0*5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3、建立专业化收贮运体系
落实工业垃圾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工业垃圾产生、收集、贮存、处置行为。加强工业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政府监督、企业付费、第三方运营的工业垃圾收运机制。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转运试点建设,规范转运、贮存、处置、台账等各环节,着力解决小微产废企业固体废物收运难题。
规范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处置。健全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实施办法,科学修订回收标准和政策补助,优化回收网点设置,实现回收点全域覆盖,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归集主体收储仓库标准化建设。规范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监管流程,探索建立农膜回收 “以旧换新”和财政补贴制度。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农户共同参与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农膜信息统计制度。
优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及机制。提高各镇(街道、开发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能力,完善大件垃圾、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 相关制度,多举措提高可回收物量。
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分类,根据可回收物的种类和产生量,设置专门容器和临时存储空间,定点投放和暂存,重点抓好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规范化分类处置工作。
专栏5 固体废物治理重点工程 |
(1)一般固废处置:凤阳县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及污染土壤修复产业园项目。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凤阳县固废资源化及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 |
推进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在学校、居民区、办公场所等敏感区所在路段设立禁鸣区和限速区。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利用智能化手段对车辆进行合理分流,严格控制重型车辆行驶的时段和路段。
加强社会生活噪声防治。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配合加强与城管、公安、市场监管、文化、城乡建设、园林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源的监督管理,禁止商业经营活动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行动,解决酒吧、KTV、夜市、公园等社会生活噪声投诉热点问题。加强中高考等考试期间绿色护考工作。
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严格声环境准入,加强规划环评、工业园区环评和项目环评,从源头管控工业噪声污染。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加强敏感区工业噪声排放超标污染治理,加大敏感区内噪声超标排放的污染源整治及关停力度,强化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的查处力度。
加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审查夜间建筑施工作业,严禁在**时至次日6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定期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污染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夜间建筑违法施工。
3.3加强风险防控,全力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强化风险源头严控。加大企业环境风险排查评估,推进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实施全县风险源企业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调查。按照国家要求,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加强环境风险预警管理。强化重污染天气有毒有害气体等风险预警,加强化工、危化品仓储、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管理,开展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控与预警体系试点建设。建立重点区域环境监测与应急预警体系,加大循环经济示范园环境风险防范并建立预警监测平台。
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管控。凤阳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多为湖库型水源地,水源结构单一,需加强保护区内高风险企业、交通运输等高风险区域的环境监管预警,完善应急管理措施,同时积极开展备用水源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制度,加强环境监管预警。
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完善县、工业园区两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健全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与协调制度,完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定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演练,实现环境应急的统一指挥协调、统一资源调配、统一数据管理,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水平,确保突发事故响应快。
加大对居民集中区、河流沿岸及水源地、上游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安监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综合监督管理。交通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路运输单位及运输工具的监管。公安部门负责剧毒化学品的购买等环节的监管和易燃易爆物品生产、经营、仓储设施的消防检查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
以“全覆盖、抓规范、补短板、保安全”为原则,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开展放射源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对废旧放射源的管理,废旧放射源安全处置率达100%。充分认识放射源泄漏的危害性,日常管理切实做到防火防盗,落实应急措施。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明确细化应急措施。要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活动,强化应急处置能力。采购一批辐射检测仪器设备,建立在线实时监控与报警系统,完善监管手段。
3.4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区域生态屏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三条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以淮河水体为依托,以九华山、凤凰山等自然山脊为廊道的全域生态保育修复体系。推进“林长制”改革创新示范点,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矿山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科学编制《凤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0*0-*035年)》,以空间统筹利用为核心,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统一空间利用与管控,促进凤阳县空间类规划在“发展目标、技术指标、空间坐标、环境达标”上的统一。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联动,推进生态环境空间网络化治理,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的生态环境空间治理模式。
落实全面打造水清岸绿淮河经济带的建设要求,以“明中都”古城为生态绿心,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塑造以“复合型生态绿心”为主体的生态空间结构。以九华山、凤凰山等自然山脊为绿色生态廊道,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建设覆盖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全域生态保育修复体系。以淮河水系与农田林网为依托,高质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稳固的生态净化与涵养屏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落实安徽省生态功能区规划,推进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提升河湖生态功能。建设沿淮生态大走廊,推动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实施河湖联通、干支流闸坝调控、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等工程,着力推进沿淮湿地、濠河、天河、窑河、板桥河、小溪河、独山河中段、淮河南岸顾台段的生态修复治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实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退耕还湿、天然植被恢复、生态补水等工程,着力推动花园湖等沿淮地区、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湿地修复与保护。强化水源地保护,对凤阳山水库、官沟水库、燃灯水库、花园湖、鹿塘湖水库、高塘湖等湖库型水源地开展规范化整治,全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做好林地规划,实施森林修复与抚育工程,到*0*5年林地保有量不低于40.17万亩。开展“绿盾”行动,确保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凤阳山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安全。开展林业提质增效行动,大力发展“三树一苗”林业产业,高效发展林下经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工作,健全“五个一”服务平台。到*0*5年,新增造林1万亩,实施退化林修复*万亩,中央和地方森林抚育10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完成全县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总体规划编制、勘界立标等工作,森林覆盖率增至**%,林木绿化率增至36%。
按照“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实施山体复绿、矿山生态屏障修复,做到“一矿一策”。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工程,力争三年内完成规划治理任务。推进废弃矿山改建水库工程,构建西部地区中心水库。构建完善的生态恢复责任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矿山开发与治理的审计制度,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引导矿山治理工程与土石料利用充分结合,促进矿山收益反哺矿山修复。“十四五”期间,完成矿山生态修复任务9个。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体系,依托江淮分水岭地区山水兼备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山体、水体及沿岸绿化林带为主体,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凤阳县生态廊道建设,严格保护遍布全县的山体和河流现状廊道,完善生态廊道完整性。
切实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安全。扎实做好全县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禁止擅自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边界。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切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整治。
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以保护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目标,完善韭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水库等的基础保护设施建设和各级水源地保护区建设,构建森林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防范本地物种资源流失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加强病虫害防治,防范携带有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石榴龟蜡蚧草履蚧、一枝黄花和旱生莲子草等外来生物侵入。
专栏6 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 |
(1)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休闲观光、湿地公园建设:凤阳县刘府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矿山恢复治理:凤阳县矿山治理工程。 |
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三大革命”,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
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外行政村的定位,强化规划统筹,分类实施中心村建设,按照特色保护类6个、城郊融合类*7个、搬迁撤并类15个、集聚提升类111个、其他类15个,全面优化县域村庄布局。对有条件和有需求的村庄,做到应编尽编,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开”的原则,在全县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总结燃灯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的经验与做法,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全县“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坚持分类指导,分阶段分区域制定整治目标任务和整治重点,示范引领、抓点带面,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打造一批村庄人居环境示范点。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域推进“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强对现有民居外观整治,引导农民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新居,鼓励统一建设江淮民居,美化乡村外观。开展农村公益性公墓集中建设。推进乡村清洁能源行动。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提质增效管网覆盖率低、进水浓度低、运营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加快实施凤阳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推进凤阳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维机制,适时增加水质自动站、以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路长制、林长制,开展年度专项行动。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机制,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到*0*5年,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消除农村黑臭水体40%,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深入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从源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围绕“划、立、治”,深入推进“千吨万人”及以下的乡镇农村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工作,划定或调整乡镇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开展现场定界,确定保护区坐标红线图。以“千吨万人”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为重点,全面排查乡镇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分级分类,稳步推进保护区综合整治,确保清理整治工作基本见效。
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及风险防控。开展乡镇级及以下水源地周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筛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乡镇级及以下水源地,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者建设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发展规模水厂集中供水,保障农村居民用上达标的饮用水。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全面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加强治理设施的日常维护,着力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加强种植业污染管控。有效控制种植业污染,推进种植产业模式生态化,科学施用农药化肥,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精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逐步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使用量稳中有降,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方式,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进行废弃农膜收集利用试点示范,条件成熟地区试点开展废旧地膜回收站点及废旧地膜加工厂。
专栏7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 |
(1)农村污水设施建设:凤阳县县域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凤阳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3)饮用水源地建设: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及整治工作。 |
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落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建立环保责任清单。推动各乡镇、各园区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县党委级县政府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建立“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责任体系,推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领导干部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组织落实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资金投入及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监管执法、市场规范、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健全县生态环境护委员会领导机制,完善工作制度,由县人民政府统筹有关资金,有针对性地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细化目标,落实责任,明确举措,及时进行评估总结,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证后监管,依法妥善衔接排污许可、总量、监测、执法、环统、环境保护税等环境管理制度的关系,实现“一证式”管理和部门信息共享,确保依法监管、严格执法。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机制,排污企业应通过企业网站等途径,依法公开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执行标准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行业自律、行业监督功能,推动建立企业绿色发展、守法排污的引导约束机制,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行业秩序。
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发挥“*****”环保举报热线作用,健全“*****”政务热线、信访投诉等举报、查处、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修改完善有奖举报办法。
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清理取消各类限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市场竞争的规定,深化“四送一服”活动,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坚决减少恶性竞争,防止恶意低价中标,确保环境治理市场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健全价格收费机制。坚持“谁污染、谁付费”,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推动县级以上城市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将信用建设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和进修课程,加强信用知识学习,提升信用意识。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将政务诚信作为公职人员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建设。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时将企业环境信用信息推送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对环境违法企业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逐步推行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落实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建立环境信息互通机制。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覆盖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制度。
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制度体系,推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建立排污单位自证守法与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税征缴、环境统计以及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社会诚信评价等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环企直通车”行动。通过开展环保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面对面”互动,全面提高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协力帮助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生态和发展共赢。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控体系“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完善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完善社会监督和整改督办机制,落实公益诉讼制度。完善企业治污正向激励机制,对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在环境资源、能源要素指标上给予重点保障。
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环保机构,加强乡镇环保人员力量,逐步设置独立的环保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到*0*5年,实现各乡镇配置不少于一个环保专员,重点乡镇或面积较大的乡镇配置不少于两个环保专员。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打通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要。
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实施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互联网+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线上+线下”等制度,加强执法全过程记录相关制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创新执法方式方法和手段,配齐配全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等“非现场”执法装备设备,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建设,实现生产全过程、排污全时段、时间全天候监控,提高精准执法、精准打击、精准惩戒能力。加强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站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强化环境执法业务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制定环境执法岗位培训计划,确保环境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结合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等开展活动,全面提升全县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执法能力。
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完善空气、水、土壤、声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立“天地合一”的多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启动县域网格化项目建设。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县域“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探索VOCs、氮氧化物(NOx)等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管控路径。充分利用卫星遥感、铁塔高空探头、无人机航拍、走航车巡查等方式,开展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监控预警,及时制止违法行为。推动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升灰霾、道路交通污染等方面监测能力。大力提高监测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大力提高环境监测设备、装备技术性能,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综合能力;完善环境监测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服务行为,促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对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要求,全力抓好生态环境“四个重大”蓝图落地。
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131”目标,即入园企业100家、300亿元的产值和超10亿元的税收,创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濠河太平桥”和“刘府河入天河湖口”国考断面全年水质达标率90%,到*0*5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VOCs 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在*0*0年基础上完成省、市下达的减排目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超95%。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打造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
4.1全域统筹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系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保障,严守生态控制线、耕地保护红线和林业生态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沿淮湿地、濠河等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构建以淮河水体为依托、以九华山、凤凰山等自然山脊为廊道的全域生态保育修复体系。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强化森林管护,全面实施“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构建稳固的区域生态屏障。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山体复绿、矿山生态屏障工程,促进山体环境治理和生态抚育。
4.*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全面组织实施一系列生态环保工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开展重点行业环境隐患排查和废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大力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鼓励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构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水清岸绿美丽淮河。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实施濠河及刘府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保障濠河、刘府河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加快推进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实现县域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和有效利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4.3促进资源节约集约与高效利用强化水源地保护,对凤阳山水库、官沟水库、燃灯水库、花园湖等四个湖库型水源地开展规范化整治。加强矿产资源集约开发与管理,统筹县域“两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依据硅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矿山布局,确定资源勘查、开发重点区域和方向,提高资源开发准入门槛,促进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开发、合理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凤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基础,推进园区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构筑纵向延伸、横向耦合、链式循环的产业体系,推动园区循环式改造。
4.4共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绿色环保专项行动,强化绿色生产政策导向,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和巡查,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加快实现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根据国家、省、市“十四五”环境保护总体要求,坚持以环境质量为导向,结合凤阳实际,“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将重点开展17个项目。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任务落实、统筹协调、资金筹集等方面核心作用,形成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调查研究、决策部署,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大政协和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5.*明确责任分工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主体意识,完善政府统领、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是规划的实施主体,*0*1至*0*5年,要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的要求,逐年制定环境保护年度实施方案,确定年度目标、治理项目、责任分工及资金保障措施,并依据年度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5.3加强考核评估建立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修订机制,定期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存在问题,提出需要调整的规划内容或对规划进行修订的建议。构建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县政府依据年度工作计划与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每年对照目标任务考核,在*0*3年底和*0*5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规划任务完成较好、成绩突出的乡镇、有关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未通过考核的乡镇、有关部门进行通报并追究责任。
5.4加大资金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拓宽投入渠道,逐年加大投入,确保财政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积极争取省级环保引导资金,支持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项目建设。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积极支持环境保护项目,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
项目 大类 | 项目 子类 | 序号 | 工程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年限 | 资金概算 (万元) | 责任单位 |
大气工业污染治理 | 工业炉窑综合整治 | 1 | 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提标改造 | 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1*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提标改造 | 3300 | 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 | |
玻璃窑炉提标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 | 一线玻璃窑炉新建一套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系统及配套余热锅炉换热器,项目投建运行后可满足实现超低排放要求,氮氧化物:150mg/m3,二氧化硫:150mg/m3,颗粒物:15mg/m3,并且一线窑炉环保设备实现全年连续运行不停机 | *568 | 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 | ||||
3 | 玻璃窑炉废气脱硫脱硝除尘治理设施技术改造 | 原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分别对1#和*#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完成运行后可满足实现低排放要求,氮氧化物:*00mg/m3、二氧化硫:100mg/m3、颗粒物:*0mg/m3 | 76* | 凤阳金星实业有限公司 | |||
水环境治理 | *"> 流域污染治理 | 4 | 凤阳县刘府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 污水厂及管网,刘府镇区面源治理,覆盖村污水收集,刘府河干流及支流污染底泥清淤*8.55公里。 | 县水务局 | ||
5 | 濠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 | 对干支流河道疏浚,新建临淮关濠河防洪墙*.5公里(濠河东堤*.*公里、濠河西堤0.3公里),1公里堤防灌浆处理,新建堤顶道路*公里;濠河东堤板桥段加固7.7公里;迎流顶冲段护岸、拦河坝重建等。 | 县水务局 | ||||
*"> 污水处理 | 6 | 凤阳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 | 该项目规模为7.5万吨/天,其中提标工程规模5万吨/天,扩建工程规模*.5万吨/天 | 县水务局 | |||
7 | 凤阳县枣巷镇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 | 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建设处理能力为1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一座 | 1500 | 枣巷镇人民政府 | |||
*"> 园区基础设施 | 8 | 大庙石英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 | 新建日处理1000吨生活污水处理厂,占地*4亩 | 1700 | 大庙镇人民政府 | ||
9 | 凤阳经开区污水处理厂项目 | 规划总用地面积90亩,建设内容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初沉池及水解酸化池、生物除臭系统提升泵站及高效沉淀池、厂区综合用房及附属设施等,配套建设15km污水收集管网。 | 经开区管委会 | ||||
*"> 农村水环境治理 | 10 | 凤阳县县域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 县域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11 | 凤阳县县域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 根据方案,逐步推进农村黑手水体治理。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土壤污染防治工程 | *"> 土壤调查与评估 | 1* | 凤阳染料化工厂土壤详调和风险管控方案编制项目 | 对凤阳染料化工厂进行详调和风险管控方案编制。 | 600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13 | 重点监管企业监督性检测项目 | 对纳入县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 | *30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矿山修复 | 14 | 凤阳县西泉镇孟街-石榴顶废弃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 对废弃矿山进行治理,面积约0.4559平方公里,包括土方工程、边坡工程、水塘工程、道路工程、截排水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 |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固废治理工程 | 一般固废处置 | 15 | 凤阳县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及污染土壤修复产业园项目 | 污染土壤暂存库、预处理车间、微生物培养室、污染土壤修复车间、清洁土壤暂存库、危险废物暂存库、污泥堆肥车间、配套建设对流空气循环控制和除臭系统。年处置污染土壤50万吨,固体废弃物30万吨,市政污泥*0万吨。 | 珍田生物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 16 | 凤阳县固废资源化及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 | 1、对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包括重金属危废综合利用,贵金属催化剂综合利用,重金属的固化稳定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10万吨/年。*、拟建设一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办公生活设施,购置医疗垃圾收集车、卸载输送机、YLP干式碱性消毒系统、一级消毒系统、废水处理等设备。 | 安徽珍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能力建设与风险防控工程 | 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 | 17 | 凤阳县大气网格化监控服务项目 | *台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监测服务;50台6参数空气微观站监测服务;*套高点监控摄像机服务;3套黑烟车抓拍服务;1套无人机监测服务;4套手持式颗粒物监测服务;*套手持式TVOC监测服务;1套智慧环保平台服务;1套大气污染源精细化排查服务;1套综合数据分析报告服务;1套驻场服务。 | 1*00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合计 |
(征求意见稿)
滁州市凤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安徽科泽华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
规划委托单位:滁州市凤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主 编 单 位:安徽科泽华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王振祥
编制参与成员:王振祥、蔡叶平、赵方圆
报告审核:赵方圆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是迈向美丽中国第一个五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攻坚期。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重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高效促进美丽淮河区域生态合作,建设山清水秀绿色凤阳。
科学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加大绿色发展转型力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高水平建设山清水秀绿色凤阳具有重大意义。
目 录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9">1“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0">1.1主要进展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1">1.*存在问题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1.3机遇挑战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3">*总体要求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4">*.1指导思想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5">*.*基本原则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6">*.3总体目标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7">*.4指标体系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8">3主要任务和举措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39">3.1强化源头治理,助力全面转型绿色发展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0">3.*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1">3.3加强风险防控,全力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3.4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区域生态屏障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3">3.5改善农村环境,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4">3.6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5">4重点工程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6">4.1全域统筹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系统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7">4.*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8">4.3促进资源节约集约与高效利用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49">4.4共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0">5保障措施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1">5.1强化组织领导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5.*明确责任分工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3">5.3加强考核评估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4">5.4加大资金投入
*/1110173600.html#_Toc93479955">附表 重点工程汇总表
*99*7*">“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战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区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是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下定决心誓把凤阳山河重安排,铁腕拆除3*0户石英砂加工企业、167座石灰土立窑、*49家石碴厂、33座710门粘土砖瓦窑,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石英砂行业污染问题省级验收销号。推进玻璃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全县玻璃炉窑企业全部完成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废气基本实现稳定达标;完成全县70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共关闭整治“散乱污”企业505家;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459辆。出台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办法,加强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管控;两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运行,购买专用车辆对扬尘路面进行清洗和喷雾抑尘。武店建材加工集中区脱硫除尘污染治理设施全面建成。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管控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严格落实人员、机械、田块的对应和网格化监管,全面采取收割、粉碎、抛撒还田及打捆收储,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通过治理,城区PM10、PM*.5年均浓度分别从*015年的114.8微克/立方米、8*.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66.5微克/立方米、49.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从*015年的45.8%提高到79.3%。
二是碧水攻坚战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运行,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凤宁现代产业园一期日处理*万吨污水处理工程建成运行,乡镇及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入约4.*亿元建设新城区水系治理工程,彻底治理城区黑臭水体。推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4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武店、红心等6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并通过县级验收。强化水源地保护,每年安排专项补偿资金150万元,专项用于殷涧镇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补偿。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开展西部四镇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推进濠河、刘府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通过治理,淮河干流、饮用水源地凤阳山水库水质继续保持地表水Ⅲ类以上,濠河、刘府河断面水质呈转好趋势。投入*.37亿元实施濠河“通肠洗胃”工程,疏浚河道46.13公里、清淤超500万方。新建47座污水处理厂站及设施,日处理能力达8.5万吨。投入4.*亿元治理城区水系,完成*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推进西部四镇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淮河干流、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Ⅲ类以上,*个国考断面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完成“两湖”整治行动,拆除水面围网4.4万亩。
三是净土保卫战稳抓稳打。开展农用地调查评估和涉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实施“清废”行动,*018年7月,在全县开展为期1个月的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和堆存排查整治攻坚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和堆存行为,全县共排查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和堆存点*9处,已全部完成清理或整治。开展“管固废、保安全”专项行动。开展完成总铺镇天津铺村等31个中心村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36***6">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编制印发《凤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019-*0*3年)》、《凤阳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启动凤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一批省、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对全县环境状况开展排查,确定生态保护区域。开展“绿盾”行动,对韭山国家森林公园、韭山国家地质公园、凤阳山风景名胜区内环境问题开展全面排查,保障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持续抓好“五城联创”,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初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8个省级生态镇、*7个省市级生态村,小溪河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编制全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规划,我县共投入治理资金近*400万元,实施了31处废弃矿坑治理项目,治理面积约*00公顷,废弃矿山变成一景,还百姓一片“蓝天碧水、绿树青山”。实施濠河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累计投入*.37亿元分五期对濠河进行“通肠”,对叹儿湾水库进行“洗胃”,共疏浚濠河干支流46.13公里,累计清淤500万方。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绿化国土空间*0.5万亩,抚育森林16.9万亩,建设森林长廊6*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9个、森林村庄50个。编制全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规划,治理34处*00公顷废弃矿坑。全县石英岩矿权由*7家整合为14家,大庙石英产业园入园企业44家、在建*0家、投产*1家。实施“两湖”整治行动,投入9000万元拆除花园湖、高塘湖水面围网4.4万亩,恢复了花园湖和高塘湖的生态环境,再现鱼翔浅底、水鸟嬉戏、碧水蓝天的美好画卷。
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县委领导、县人大和政协督导、县政府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完善生态文明考核、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系列生态文明制度。
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开展排污许可证登记发放工作,实现*0*0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完成登记企业1158家、发证企业114家。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出台《凤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制定《凤阳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0*0年工作要点》,有序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安徽珍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润德环保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积极开展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化公开工作,目前全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三同时”验收率、规划环评执行率均为100%,排污许可审批完成比例为100%。
”十三五”期间总量控制红线的基准线为*015年实际排放总量,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8518.0133吨,氨氮排放总量1*30.3876吨;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6387.1**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6*9吨。
*0*0年凤阳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比*015年实际排放量实现了削减,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减排均完成省下达“十三五”环保约束性指标任务。
表1 凤阳县“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00%" valign="center"> 类别 | *7.1*00%" valign="center"> 名称 | *015年现状 | 完成情况 | ||
*00%" valign="center" rowspan="4"> 经济发展 | *7.1*00%" valign="center"> GDP(亿元) | 154.7 | 300 | 414.4 | 已完成 |
*7.1*00%" valign="center">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 新冠疫情影响 | ||||
*7.1*00%" valign="center"> 财政收入(亿元) | 40 | 36.96 | / | ||
*00%" valign="center" rowspan="4"> 生态空间 | *7.1*00%" valign="center"> 生态保护红线 | / | 划定并遵守 | *018年6月划定生态红线 | 已完成 |
*7.1*00%" valign="center"> 耕地红线 | / | 遵守 | 遵守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平原地区) | 15% | ≥16% | 已完成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规划环评执行率 | 33.3% | 100% | 100% | 已完成 | |
*00%" valign="center"> 生态经济 | *7.1*00%" valign="center">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 74% | 80% | 已完成 | 已完成 |
*00%" valign="center" rowspan="4"> 生态环境 | *7.1*00%" valign="center"> 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优良天数 严重污染天数 | 3*天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85% 基本消除 | 优良天数*71天,占监测总天数的77.9%;严重污染天数0天 | 已完成 |
*7.1*00%" valign="center"> 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劣Ⅴ类水体 | / *5%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基本消除 | 基本消除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土壤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 /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 达标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 / | 达到考核要求 | 完成市局指标 | 已完成 | |
*00%" valign="center" rowspan="3"> 生态生活 | *7.1*00%" valign="center"> 城镇污水处理率 | 80% | ≥85% | 已完成 | 已完成 |
*7.1*00%" valign="center">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 ≥100% | 100% | 已完成 | |
*7.1*00%" valign="center">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 | / | ≥80% | 已完成 | 已完成 |
“十三五”以来,凤阳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总体而言,生态环境保护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增大,改善潜力空间缩窄
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多个五年生态环保工作部署,环境质量改善显著。一方面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末端治理空间和减排潜力越来越小,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凤阳县是以“两石”为主的资源大县,基础差、底子薄,主导产业是以三大硅基材料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石英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是重要的工业矿物之一,近年来,以石英石为原料的硅基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建设凤阳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以来,安徽福莱特、凤阳硅谷智能、安徽南玻、台玻、火凤凰、大唐发电等企业相继落户凤阳,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呈递增趋势,大气容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凤阳县区PM10、PM*.5年均浓度、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均值尚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01*)二级标准,同时O3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对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造成一定影响,PM10、PM*.5与O3协同控制亟需加强。目前的大气环境质量距上级考核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但同时改善潜力空间已逐步缩窄。
*0*0年凤阳县1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濠河太平桥断面水质未能稳定达标,污染因子主要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十四五”将新增刘府河童桥断面1个国控考核断面,国控考核断面稳定达标难度较大,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任务依然艰巨。
“十四五”环境质量改善面临的需要攻破难点更难,问题呈现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的特点,较难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体系滞后,制约城市发展
污水管网建设方面,凤阳县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仍不够完善,应加大乡镇污水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
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方面,城镇厨余垃圾暂时无处置能力,农村易腐垃圾处置设施技术水平较低,处置后的产品综合利用率不高;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有待细化,垃圾分类市场主体的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监管办法和制度、垃圾收运委托第三方处置效果一般。
城乡医疗废物和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尚未健全,农村卫生站医疗废物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困难。
3、农村环保工作较为薄弱。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财政配套困难,难以满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项目运维的需要。农村改水改厕、生活垃圾、水污染防治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未能有效落实到位。部分农村黑臭水体形成年代久远,治理难度较大,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虽然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下降,但用量仍然较大,对农田土壤以及地表水体均存在负面影响。乡镇环保力量严重不足,农村环保工作有待加强。
4、环境风险管控仍需加强。
饮用水安全保障仍需加强,凤阳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多为湖库型,湖库型水源地因其封闭和半封闭水体的特征,流速缓慢,水力交换时间长、污染物容易累积,一旦受到污染需较长时间或难以回到安全状态,环境风险隐患较大。部分乡镇饮用水源地存在垂钓及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沟等问题,居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土壤风险管控任重道远。疑似污染地块存在责任主体无经济能力或已不在本区域等问题,造成土壤污染调查不能顺利开展,历史遗留污染源亟待整治,主管单位需持续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排查。部分工业园区环境问题突出,工业区与居住区混杂,防范环境污染事件、保障环境安全压力与日俱增。
5、环保责任落实不够
部门、镇街,特别是村(居)、工业园区业主一级履行环保主体责任的意识、理念还不够,环保主体责任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压实,企业主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违法排污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与此同时,新环保法虽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但长期以来,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上,任务交叉、职责模糊的问题还依然存在。
6、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落实仍有差距,现阶段环境治理尚未形成政府垂范和引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凤阳县生态环境分局和各乡镇环保办监管能力还显薄、生态环保执法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1.3机遇挑战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凤阳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与较大的挑战。
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十四五”规划及 *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谋划国家发展宏伟蓝图的根本遵循。“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全面启动进入美丽中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谋划好“十四五”时期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工作方向,对美丽中国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
机遇和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各地逐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二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凤阳叠加,为凤阳实现新的更大跨越发展增添新动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为凤阳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链分工、实现创新成果利益共享、加快打造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提供重要良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凤阳叠加为凤阳县“十四五”生态环保共治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相关改革举措逐步落地见效,综合效能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制度保障更加全面、更加有力。
四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态环境工作的能力和手段明显提升,为“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的挑战,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仍处于高位,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PM10、PM*.5、臭氧复合型污染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仍然是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的主要因素;水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部分水体不能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部分河道整治成果脆弱,十四五新增1个国控断面,现状水质较差,实现稳定达标带来一定挑战;固体废物非法处置风险和场地再利用环境风险防范的压力不断增大。
三是水资源利用率低、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难度较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基数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无大气环境容量,污染减排空间有限。
四是“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但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新形势和中央要求,增加了温室气体减排、碳达峰、碳中和、臭氧协同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新的工作任务。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凤阳县将从高速增长阶段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保护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生态环境全面性、根本性好转的“拐点”尚未出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为导向,推进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全过程防控,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当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排头兵,更好擦亮凤阳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锚固生态基底、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以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引领,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实现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立足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和各级政府主导作用,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源头严防、过程监管、后果严惩,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区域协同,精细管理。充分考虑各县市区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差异,实施分类管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抓手,带动凤阳县环境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坚持群策群力,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3总体目标到*0*5年,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现状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取得新突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和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发展全方位融入生产和生活,全面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PM10 、PM*.5 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市下达任务;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地表水国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不低于90%,地表水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完成市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释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资源环境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有序推进,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单位 GDP 能耗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市下达任务。
——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得到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9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持续加强,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完成市下达任务,危险废物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稳步推进,生态安全格局更趋优化,生态空间得到刚性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 **%以上,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质量指数保持稳定。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开展。力争于*0*5年前创建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凤阳。
展望*035年,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大美凤阳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4指标体系*5688564">“十四五”期间,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表 *.41凤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000%" valign="center">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属性 | ||
*000%" valign="center" rowspan="11"> 环境治理 | 1 | 城市细颗粒物(PM*.5)年均浓度 | μg/m3 | 49.4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 | 77.9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3 | 地表水质量好于Ⅲ类比例 | % | 0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4 | 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 % | 0 | 0 | 约束性 | |
5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
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预期性 | |
7 | 农村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 | / | 40% | 预期性 | |
8 | 氮氧化物减排量 | 吨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 | 吨 | |||||
化学需氧量减排量 | 吨 | |||||
氨氮减排量 | 吨 | |||||
*000%" valign="center" rowspan="3"> 应对气候变化 | 9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10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11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000%" valign="center" rowspan="3"> 环境风险防控 | 1* | % | 95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13 | % | 90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14 | 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 | 起/万 枚 | 0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000%" valign="center" rowspan="3"> 生态保护 | 15 | 生态质量指数(EQI)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16 | 森林覆盖率 | % | *1.36 | 约束性 | ||
17 | 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 % | 10.18 | 不减少 | 预期性 | |
*000%" valign="center"> 生态示范建设 | 18 | 达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标准 | / | / | 达到 | 预期性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体系。
3.1强化源头治理,助力全面转型绿色发展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推进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倡导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1、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广清洁生产、产业节能减排,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大力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全面整治“散乱污”“低散乱”企业,开展大排查工作,建立企业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分类施策,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和巡查,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落实省*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重点领域减煤,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019年本)(修正)》,严格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委《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加强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各类专项整治和严格常态化执法,依法加快出清不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严控“两高一资”行业新增产能。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使硅基新材料产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和企业创新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确立基地硅基新材料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地位。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玻璃、水泥企业脱硫脱硝技术改造,采取整合、转移和淘汰措施,实现石英砂加工行业“多变少、小变大、低变高”的转变,降低工业增加值能耗。
3、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
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新地标”。以安徽福莱特(一期年产90万吨光伏玻璃项目已建成投产)、凤阳硅谷智能、安徽南玻、台玻、火凤凰、确成硅化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围绕石英原料提纯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以电子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超薄玻璃为主的玻璃制造产业,以晶体硅、非晶硅、光伏玻璃、太阳能电池为主的光伏产业,以白炭黑、硅烷、硅油、硅橡胶为主的硅化工产业,打造具有全国核心竞争力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承接长三角硅基领域创新机构、创新企业、创新平台,联合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抢占硅基新材料技术竞争制高点。协调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到*0*5年,招引工程玻璃生产企业*0家以上、光伏玻璃生产及组件企业10家以上、光电玻璃生产及深加工企业5 家以上,规上企业数超过150家,硅基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全面布局硅基上下游产业链条。聚焦石英砂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新型玻璃、高档日用玻璃、玻纤和有机硅五大产业板块,不断延伸硅基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矿石开采—硅砂加工—光伏玻璃—太阳能电池—光电封装材料—光伏组件”太阳能新能源产业链条,“矿石开采—硅砂加工—浮化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工程玻璃产业链条,“矿石开采—硅砂加工—硼硅玻璃—玻璃器皿”日用玻璃产业链条,支持亚玛顿大尺寸光学贴合显示产业做大做强。
加快推进硅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石英产业园到凤阳港专线“廊道经济”,推进福莱特光伏玻璃项目、凤阳硅谷智能特种光电玻璃项目建设、南玻光伏玻璃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玻璃城项目建设,推动将凤阳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高档日用玻璃器皿示范区。持续优化武店—大庙石英产业园—临淮关—凤阳港铁路运输专线,推进临淮湾城、小岗机场、京沪铁路货运物流中心建设,提高石英砂及石灰石运输效率。
扩大开放聚势能。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找准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放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集群)基地的影响力,推进与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杭州玻璃设计院、北京大学化学院等战略合作,与上海临港集团深入互动,探索建立离岸研发科创中心,分享长三角地区科技研发创新成果。加快建设立体化交通体系,保障明巢高速建设,抓住“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际铁路建设机遇,寻求在我县设立凤阳站(小岗站),构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积极对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布局,争取政策支持。
4、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水平。
用足用好国家发改委《促进皖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依托凤阳经开区、凤宁现代产业园、小岗产业园、夫子郢科创园等平台,促进产镇园协调联动发展,打造沿G345 产业发展轴。做好国土空间、产业和交通等规划衔接,谋划启动门台片区跨铁路北延工程,拓展产业发展腹地。强化政策支持,提升面向长三角区域的研发转化、企业孵化、资金支持、人才引培等配套服务能力。以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目标,打造长三角硅基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首选区。鼓励企业与合肥、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院校开展共同技术攻关,重点攻克硅基产业上游新材料环节难题。以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为重点,主动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产业创新合作。
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能耗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能效提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断降低电力、热力、化工等行业综合能耗,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合理用能。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推动煤炭消费指标向优质高效项目倾斜。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持续推进工业炉窑清洁燃料替代改造。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分布式能源使用。做好散煤使用现状调查,制定散煤治理实施方案,逐步削减民用散煤和农业用煤消耗量。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积极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围绕实现“双电源、双水源、双气源、多砂源”,加快优化水、电、气设施布局,启动临港变电站建设,着力解决多渠道燃气供应问题。稳步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优化基础交通体系,提升平台增内能。实施凤阳港提档升级,增设高口泊位,积极争创国家二类口岸。主攻G345产业发展轴,基本建成G345凤阳段一级公路,确保主路面年底前通车。持续推进淮滨新区PPP基础设施项目建设,8万平方米标准化工业厂房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凤宁园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小岗产业园建设,6.5公里园区内部道路和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部竣工。推进凤宁现代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升规扩容,完成S95连接线工程建设,将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成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大庙石英产业园建设并启动扩容工作。
统筹推进车船结构升级。持续开展老旧车辆淘汰工作,有序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实施计划,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持续提高公共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机关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快加气站、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发展需求。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逐步推进船舶、港作机械等“油改气”、“油改电”,大力推动*0年以上的内河船舶淘汰。
强化生态文明创建。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调控、系统管理和长期监督,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责任考核体系和年度绩效必考项目。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加快实现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公众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全面提高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水平。大力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加强绿色消费行为引导。引导抵制和谴责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浪费资源能源等行为,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
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强化资源开发总量和强度双管控,完善资源能源利用约束性指标管控体系,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农业节水增效、生活节约低碳。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鼓励创建绿色示范园区、示范工厂,严格管控碳排放,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物耗持续下降。
推广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广应用绿色建材,绿色建筑推广比例30%以上。加强绿色低碳建筑管理,强化对公共建筑用能监测和低碳运营管理。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研究,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例。积极引导智慧、健康、超低能耗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综合应用,打造一批高品质绿色建筑。
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低碳基础设施和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提升城市碳中和能力。创新低碳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低碳发展制度,严格碳排放管理,建立碳排放考核机制,强化低碳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
加快低碳能源发展,协同开展减污降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优化和倒逼作用,以减污降碳作为重要抓手,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加大煤炭消费减量控制,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新、改、扩建项目严格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打击使用散煤等违法行为。积极建设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有效降低煤电装机比重,提高区域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强化产业布局升级,源头推进绿色发展。对标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提高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标准,加大落后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 “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推动实施水泥、玻璃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工程;区域内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实施重点企业VOCs综合治理,推进治污设施改造升级。
完善各项工作基础,强化保障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责任清单,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责任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网格长”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
强化应急联动管控,提升预报预警能力。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积极参与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工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完善预警分级标准体系,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实施应急联动,协作开展人工增雨。加大应急管控力度,完成全县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和源解析编制,更新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时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以1*月-次年*月为重点时段,加大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调控力度,及时评估企业应急减排绩效,对未能严格落实应急减排措施的企业,纳入当地错峰生产方案。
专栏1 绿色低碳转型工程 |
(1)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及落后产能淘汰项目,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 (*)低碳减排:碳排放、碳资产核算项目,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项目,机动车清洁工程,绿色建筑建设项目。 |
开展重点行业环境隐患排查和废气污染专项整治改造工作,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深化工业源废气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机制,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企业升级改造。全面开展镇级以上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整治,加强废气收集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推进大气网格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空天立体监控全覆盖。到*0*5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稳定下降,水环境质量改善。减少臭氧污染,城区PM*.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气率达到省、市考核要求。
1、推动低碳产业体系
优化低碳产业体系,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化。强化源头管控,禁止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面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全县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和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日常监管,严格查处排放超标等违法行为。开展全县工业窑炉排放现状调查,推进高污染燃料窑炉淘汰或改燃清洁能源。
协同开展PM*.5和O3污染防治。推动城市PM*.5浓度持续下降,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力争有所下降。制定加强PM*.5和O3持续协同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明确控制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统筹考虑PM*.5和O3污染区域传输规律和季节性特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加强对PM*.5和 O3前体物的排放控制,通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深化锅炉整治、VOCs 源头替代及专项治理、工业炉窑改造升级、柴油货车专项治理等行动,强化VOCs和NOx协同减排,进而实现 PM*.5和 O3污染协同减排目标。
3、大力推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
落实省大气办《关于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在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精细化治理。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推进涉VOCs 废气产生工艺的生产线密闭化改造。推广使用低(无)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环境友好型原辅材料。提升废气末端治理水平,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理设施,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针对溶剂型 VOCs 废气不鼓励使用等离子、光催化氧化、单纯活性炭吸附等单级治理技术,鼓励采用预处理后吸附再生、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等高效处理技术。对光氧化、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一次性活性炭吸附、喷淋吸收等治理设施加强监管,对无法稳定运行且处理效率低的设施开展升级改造,强化末端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深化园区和集群整治,有条件的工业聚集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废气收集装置和高效治理设施,替代园区内企业配套独立喷涂工序。到 *0*5年,全县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削减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4、开展重点园区废气治理。
结合产业特色,积极推进特色园区和小微园区废气综合治理,试点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专项治理。结合二污普调查,开展园区内大气污染源排查工作,建立涉气排放企业清单。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力推进整治工作。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臭气扰民问题为突破口,结合日常信访投诉重点开展臭气异味源排查,建立臭气异味企业清单,督促涉臭气异味企业做到生产工艺“全密闭”、污水处理设施“全加盖”,建设臭气异味“全收集”体系,提高臭气废气收集率,采用高效治理技术实现臭味异味“全处理”,显著减少工业臭气异味的排放。
5、扎实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全面控制城乡扬尘污染。加强城市建成区扬尘网格化管理,开展降尘量监测,实施降尘考核。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单动态更新机制,落实施工“六个百分百”要求,推广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实行渣土车全密闭化运输。加强堆场扬尘治理,规范铁路、公路、港口等货物运输管理,涉及散装货物运输业务且有烟粉尘排放的铁路货运站、道路货运站场、港口码头以及其他物流露天堆场应采取有效的封闭措施减少扬尘污染,确实无法封闭的应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加强矿山粉尘防治,加强矿山复绿及粉尘治理,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参与、企业主体的绿色矿山建设机制;矿山企业应严格落实粉尘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半成品、成品石料堆存场地宜进行场地硬化,装卸石料时必须采取喷淋或喷雾抑尘措施,物料的运输要使用密闭式的专用车辆;具备条件的矿山,成品料运输应采用皮带输送长廊,对易发生扬尘段必须实行全密闭,并配备除尘装置;加强废弃矿山综合治,加快破损山体植被修复。
持续开展餐饮油烟达标整治。城区新建、改建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完成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油烟废气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开展城区露天烧烤摊点的集中整治,优化调整现有露天烧烤布局,取缔违法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的露天烧烤、餐饮等经营行为。全面推广无烟烧烤,使用环保烧烤设备。巩固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和露天烧烤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餐饮油烟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禁放工作。严格执行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要求,禁燃区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节日、婚丧嫁娶、乔迁、生日宴会等各类庆典活动中不得燃放烟花爆竹。加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和违规燃放处罚力度,以街道日常化巡查为主,公安、生态环境、安全等部门联惩为辅,落实网格化管理和有奖举报制度,有效遏制烟花爆竹私放。
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制肥、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等综合利用措施。农作物秸秆不得违规露天焚烧,到*0*5年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建立和完善县、镇(街道)、村三级秸秆焚烧责任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追究制度。
6、优化污染天气应对体系。
严格落实《滁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凤阳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滁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文件要求,并要求各相关部门落实响应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不断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能力建设、修订完善重污染应急预案,把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加强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面对区域扩散条件转差,即将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过程的情况,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排放量、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专栏*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
(1)挥发性有机物治理:VOCs“一企一策”项目, VOCs源头替代项目,大气“绿岛”项目。 (*)其他工业污染治理:锅炉、炉窑清洁化改造项目,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项目,“散乱污”企业整治项目。 (3)面源污染治理:道路扬尘治理项目,施工工地扬尘治理项目,餐饮油烟污染防治项目。 |
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建设水清岸绿美丽淮河。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实施濠河及刘府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保障新增国控断面稳定达标。有序实施“摸清底数—试点示范—全面完成”三阶段工作,加快完成全县1*条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新增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县域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0*5年,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濠河太平桥”和“刘府河入天河湖口”国考断面全年水质达标率90%,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
1、强化水环境整治
实施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基于流域的责任管理体系,依托河(湖)长制,将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层层分解。濠河太平桥、刘府河童桥国控考核断面水环境尚未稳定达标、汇水范围内部分支流水质不达标水体、上游生态河道流量匮乏、汇水区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明确控制断面水质保护目标。凤阳县刘府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濠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确保国控断面稳定达标。针对考核断面主要涉及跨界污染问题提出联防联控的任务措施等,大力推行“一河一策”管理,持续巩固水质优良水体保护,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依托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体系。
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建立完善入河排污口名录,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按照“一口一策”推进整治,深入开展濠河、淮河入河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强化执法监管,对造成入河排污口超标且经整治仍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关停搬迁。实施入河污染源、排污口和水体水质联动管理,强化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推进排污口在线监测能力,加快濠河、淮河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设立明显标志牌,推进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控设施建设。
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鼓励企业依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减少源头水污染物产生。制定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重点行业企业清洁化改造。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深入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工作,强化对涉水排放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开展辖区内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设施排查和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工业集聚区企业废水量、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制度。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全收集和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严格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环境准入条件,完善乡镇集中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以补足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为重点,持续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落实城区市政雨污管网排查与检测方案,详细排查住宅小区和市政道路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渗漏问题,逐步开展管网整治修复工作。以国控断面汇水范围的建制镇、乡集镇和中心村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区域的污水截流、收集,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切实提高污水收集效率。
强化船舶港口污染控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按期完成淘汰工作。实施船舶污染物排放协同治理行动,继续推进内河货船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推进内河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健全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机制,落实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强化大数据在船舶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全面推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移单证电子化。持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保证港口自身环保设施、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设施有效运行,实现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零排放”。
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理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备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制定水源地保护方案,实施水源涵养、湿地建设、区域污染源治理等项目,严禁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确保“十四五”期间饮用水源良好水体水质和生态服务功能不降低,水质保持或优于Ⅲ类。加强水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区域供水一体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源地水质预警系统,构建水源地应急体系和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体系,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加强水生态修复
推进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按照“有河有水、有鱼有草”的原则要求,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围绕水环境质量较差、生态脆弱的濠河、刘府河等,以断面汇水范围为控制单元,通过“治”、“保”、“还”、“减”、“护”等综合措施,加快推进过载和污染河湖治理与修复。加快濠河生态修复人工湿地等一批水生态修复重点项目,提升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现河湖水系循环畅通,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继续做好淮河岸线1公里范围内“五个达标”,沿淮5公里、15公里范围内“五个一律”、“五个合规”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河湖行动,建设一批“五好河道”、“生态河道”,积极争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
推进濠河和淮河水域岸线保护。开展濠河、淮河流域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制定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完善制度体系,严格督查考核,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巩固治矿、治砂、治岸、治超、治污“五治”问题整改成果。严格落实岸线规划分区管控,开展淮河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控制工贸和港口企业无序占用岸线,依法依规整治违法违规占用行为,加快岸线生态修复,优化岸线资源利用。制定淮河干流岸线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启动全面清理整治。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实施护坡生态化改造,增强河流自净能力,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切实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统筹河湖需达到的生态流量(水位)底线及闸坝、水库调度管理等相关要求,合理确定闸坝、水库生态调度任务,明确闸坝、水库各时段生态下泄流量要求。推进有关水资源的跨区域协调工作,争取主要河流生态流量得到保障,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3、集约节约水资源
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紧扣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推进全社会节水。抓好工业节水,严格落实国家、省制定的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加强中水回用,鼓励有条件的在建和已建的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中水厂(或深度处理措施)。推进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净化、调蓄设施储备等环节有效衔接,构建“截、蓄、导、用”并举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分散处理设施尾水以及经收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绿化灌溉、城市杂用等。
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坚持节水优先,加快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改造,开展节水综合改造示范,加强重点用水单位监管,淘汰落后设备,确保全部机关及50%以上的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扶持节水技术装备、农业旱作技术和农作物抗旱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发展节水型农业;规划新建及续建重点大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水资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快城镇供水管网节水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专栏3 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
(1)河流湖库综合治理:刘府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凤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凤阳县乡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凤阳县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程。 (3)工业污染治理:大庙石英产业园石英砂生态环保整治及基础设施项目。 |
加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和园区的污染物及土壤环境监管与监测。强化土壤治理,严控新增污染,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争取到*0*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1、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严防工矿企业用地新增污染。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针对相关重点行业提出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泄漏监测装置的设计、建设和安装要求。鼓励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因地制宜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及物料、污水、废气管线架空建设和改造。严格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聚焦有色金属采选行业,将涉重金属企业纳入大气、水污染物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土壤污染防控,督促矿山企业依法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完善和落实水土环境污染修复工程措施。
强化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监督重点监管单位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义务。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强化监管和执法检查,鼓励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
*、巩固耕地土壤分类管理
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等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有序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将土壤污染调查纳入耕地垦造验收,根据调查结果实施分类管理,保障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
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根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结果及动态调整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坚决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基本农田等空间管控边界。依法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开展优先保护类耕地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地区倾斜。
全面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管控措施。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域,区域内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将列入严格管控类且无法恢复治理的耕地进行整改补划,并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进行相应调整。鼓励采用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确保严格管控类耕地得到安全利用,鼓励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的植物收获物采取离田措施。到*0*5年,全县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与*0*0年相比基本不增加。
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开展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灌溉用水等质量控制,积极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推进耕地土壤污染修复试点,以重金属污染耕地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典型受污染耕地,在切断重金属等污染源头的前提下,推进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为目的的修复试点工作。
3、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
持续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估。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管理重点,督促相关责任人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成果应用,将注销、撤销排污许可证企业及时纳入监管范围。鼓励对列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地块提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化解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与土地开发进度之间的矛盾。在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督促相关单位调查并上报土壤污染状况。
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强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不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根据污染地块名录确定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组织制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年度计划,督促相关责任主体编制实施风险管控方案,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模式。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实施以防止污染扩散为目的的风险管控;对拟开发利用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污染地块,实施以安全利用为目的的风险管控。
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污染地块为重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修复。以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遗留地块为重点,加强腾退土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推行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健全实施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地块的后期管理机制。
4、协同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加强现有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根据全市部署,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和地下水监测数据报送制度。推进工业集聚区、化工企业、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矿山开采区等区域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摸清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清单。
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化学品生产企业、危废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时,应载明地下水污染防渗和水质监测相关义务。加强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釆区、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等区域的防渗情况排查和检测,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确保“十四五”期间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5、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
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积极争取5个行政村试点项目,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合理和高效利用,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编制并实施“十四五”土地整治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障耕地红线。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计划,加大存量建设用地使用,优化产业用地政策,有效处置工矿废弃地闲置用地,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和重大项目用地。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加快建立明确节地评价的范围、原则和实施程序的工程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十四五”期间,预计实施土地增减挂钩***** 亩,争取消减历年来批而未供土地5000 亩,闲置土地处置500 亩。
专栏4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
(1)土壤调查与评估:凤阳染料化工厂土壤详调和风险管控方案编制项目,重点监管企业监督性检测项目。 (*)土壤修复: |
进一步深入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排查,强化环境监管。继续组织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三防”设施情况排查,确保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管理符合环评和建设规范。继续实施“清废”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工业固体废物行为。
1、促进综合利用和源头减量
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现有效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项目。加快构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强化水泥、采矿等行业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统筹规划固废资源回收基地,支持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基地,着力打造垃圾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的静脉产业。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推动构建产业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运行机制,到*0*5年,初步形成废弃产品逆向回收体系。
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加快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闭环处理系统。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收运单位公司化、标准化、规模化,引导收运单位配备压缩式收运车辆和四分类垃圾收集车辆,探索采用“桶装车载”“垃圾不落地”的收运方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体系,优化垃圾转运站布点,加强垃圾转运过程及中转站垃圾渗滤液收集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
加快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大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密闭式发酵技术,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空间 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规模养猪场、屠宰企业改造提升全覆盖。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融合技术,加快制定化肥定额施用政策措施,明确农作物化肥定额施用标准和最高限量。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引导企业开展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推进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鼓励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就地处置,推进建筑工地垃圾“零排放”。加快推进建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建立统一的建筑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全程监管建筑垃圾产生、收集、中转、运输、分拣、处理处置等全过程。
*、强化危险废物管控
筑牢危险废物源头防线。严格项目准入,所有新建的化工、制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产生危险废物的重点行业企业应进入工业园区。围绕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涉危重点企业环保智能监控体系建设,安装视频监控、智能地磅、电子液位计等设备,集成视频、称重、贮存、工况和排放等数据,实时监控危险废物产生、处置、流向,数据上传安徽省固体废物动态信息管理平台。
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组织危险废物环境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全面查清涉危单位生产经营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环境风险隐患,精准掌控涉危单位产生、贮存、运输、接收、利用、处置等情况,建立危险废物监督管理台帐。强化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以有色、石化化工、医药等为重点行业,以废酸、废碱、医疗废物、废铅蓄电池、精(蒸)馏残渣和废弃危险化学品等为重点类别,以贮存处置量大、非法转移、倾倒、处置案件频发和管理力量薄弱的园区为重点区域,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产废数量核查等措施,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理处置等违法犯罪行为。
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遵循服务当地、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和控制发展的原则,着重推动现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淘汰落后和升级改造等工作,有序发展新增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鼓励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危险废物处置需求,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实现危险废物就地无害化处置,减少危险废物转运环境风险。统筹布局建立小微企业收集、贮存、转运中心,破解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难、处置难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 100%。
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网络。因地制宜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加快建设凤阳县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建立区域医疗废物协同与应急处置机制,将现有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作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提升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应急保障能力。到*0*5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3、建立专业化收贮运体系
落实工业垃圾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工业垃圾产生、收集、贮存、处置行为。加强工业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政府监督、企业付费、第三方运营的工业垃圾收运机制。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转运试点建设,规范转运、贮存、处置、台账等各环节,着力解决小微产废企业固体废物收运难题。
规范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处置。健全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实施办法,科学修订回收标准和政策补助,优化回收网点设置,实现回收点全域覆盖,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归集主体收储仓库标准化建设。规范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监管流程,探索建立农膜回收 “以旧换新”和财政补贴制度。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农户共同参与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农膜信息统计制度。
优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及机制。提高各镇(街道、开发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能力,完善大件垃圾、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 相关制度,多举措提高可回收物量。
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分类,根据可回收物的种类和产生量,设置专门容器和临时存储空间,定点投放和暂存,重点抓好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规范化分类处置工作。
专栏5 固体废物治理重点工程 |
(1)一般固废处置:凤阳县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及污染土壤修复产业园项目。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凤阳县固废资源化及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 |
推进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在学校、居民区、办公场所等敏感区所在路段设立禁鸣区和限速区。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利用智能化手段对车辆进行合理分流,严格控制重型车辆行驶的时段和路段。
加强社会生活噪声防治。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配合加强与城管、公安、市场监管、文化、城乡建设、园林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源的监督管理,禁止商业经营活动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行动,解决酒吧、KTV、夜市、公园等社会生活噪声投诉热点问题。加强中高考等考试期间绿色护考工作。
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严格声环境准入,加强规划环评、工业园区环评和项目环评,从源头管控工业噪声污染。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加强敏感区工业噪声排放超标污染治理,加大敏感区内噪声超标排放的污染源整治及关停力度,强化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的查处力度。
加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审查夜间建筑施工作业,严禁在**时至次日6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定期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污染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夜间建筑违法施工。
3.3加强风险防控,全力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强化风险源头严控。加大企业环境风险排查评估,推进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实施全县风险源企业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调查。按照国家要求,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加强环境风险预警管理。强化重污染天气有毒有害气体等风险预警,加强化工、危化品仓储、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管理,开展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控与预警体系试点建设。建立重点区域环境监测与应急预警体系,加大循环经济示范园环境风险防范并建立预警监测平台。
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管控。凤阳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多为湖库型水源地,水源结构单一,需加强保护区内高风险企业、交通运输等高风险区域的环境监管预警,完善应急管理措施,同时积极开展备用水源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制度,加强环境监管预警。
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完善县、工业园区两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健全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与协调制度,完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定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演练,实现环境应急的统一指挥协调、统一资源调配、统一数据管理,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水平,确保突发事故响应快。
加大对居民集中区、河流沿岸及水源地、上游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安监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综合监督管理。交通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路运输单位及运输工具的监管。公安部门负责剧毒化学品的购买等环节的监管和易燃易爆物品生产、经营、仓储设施的消防检查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
以“全覆盖、抓规范、补短板、保安全”为原则,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开展放射源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对废旧放射源的管理,废旧放射源安全处置率达100%。充分认识放射源泄漏的危害性,日常管理切实做到防火防盗,落实应急措施。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明确细化应急措施。要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活动,强化应急处置能力。采购一批辐射检测仪器设备,建立在线实时监控与报警系统,完善监管手段。
3.4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区域生态屏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三条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以淮河水体为依托,以九华山、凤凰山等自然山脊为廊道的全域生态保育修复体系。推进“林长制”改革创新示范点,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矿山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科学编制《凤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0*0-*035年)》,以空间统筹利用为核心,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统一空间利用与管控,促进凤阳县空间类规划在“发展目标、技术指标、空间坐标、环境达标”上的统一。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联动,推进生态环境空间网络化治理,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的生态环境空间治理模式。
落实全面打造水清岸绿淮河经济带的建设要求,以“明中都”古城为生态绿心,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塑造以“复合型生态绿心”为主体的生态空间结构。以九华山、凤凰山等自然山脊为绿色生态廊道,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建设覆盖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全域生态保育修复体系。以淮河水系与农田林网为依托,高质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稳固的生态净化与涵养屏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落实安徽省生态功能区规划,推进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提升河湖生态功能。建设沿淮生态大走廊,推动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实施河湖联通、干支流闸坝调控、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等工程,着力推进沿淮湿地、濠河、天河、窑河、板桥河、小溪河、独山河中段、淮河南岸顾台段的生态修复治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实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退耕还湿、天然植被恢复、生态补水等工程,着力推动花园湖等沿淮地区、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湿地修复与保护。强化水源地保护,对凤阳山水库、官沟水库、燃灯水库、花园湖、鹿塘湖水库、高塘湖等湖库型水源地开展规范化整治,全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做好林地规划,实施森林修复与抚育工程,到*0*5年林地保有量不低于40.17万亩。开展“绿盾”行动,确保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凤阳山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安全。开展林业提质增效行动,大力发展“三树一苗”林业产业,高效发展林下经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工作,健全“五个一”服务平台。到*0*5年,新增造林1万亩,实施退化林修复*万亩,中央和地方森林抚育10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完成全县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总体规划编制、勘界立标等工作,森林覆盖率增至**%,林木绿化率增至36%。
按照“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实施山体复绿、矿山生态屏障修复,做到“一矿一策”。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工程,力争三年内完成规划治理任务。推进废弃矿山改建水库工程,构建西部地区中心水库。构建完善的生态恢复责任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矿山开发与治理的审计制度,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引导矿山治理工程与土石料利用充分结合,促进矿山收益反哺矿山修复。“十四五”期间,完成矿山生态修复任务9个。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体系,依托江淮分水岭地区山水兼备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山体、水体及沿岸绿化林带为主体,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凤阳县生态廊道建设,严格保护遍布全县的山体和河流现状廊道,完善生态廊道完整性。
切实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安全。扎实做好全县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禁止擅自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边界。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切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整治。
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以保护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目标,完善韭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水库等的基础保护设施建设和各级水源地保护区建设,构建森林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防范本地物种资源流失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加强病虫害防治,防范携带有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石榴龟蜡蚧草履蚧、一枝黄花和旱生莲子草等外来生物侵入。
专栏6 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 |
(1)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休闲观光、湿地公园建设:凤阳县刘府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矿山恢复治理:凤阳县矿山治理工程。 |
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三大革命”,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
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外行政村的定位,强化规划统筹,分类实施中心村建设,按照特色保护类6个、城郊融合类*7个、搬迁撤并类15个、集聚提升类111个、其他类15个,全面优化县域村庄布局。对有条件和有需求的村庄,做到应编尽编,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开”的原则,在全县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总结燃灯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的经验与做法,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全县“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坚持分类指导,分阶段分区域制定整治目标任务和整治重点,示范引领、抓点带面,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打造一批村庄人居环境示范点。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域推进“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强对现有民居外观整治,引导农民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新居,鼓励统一建设江淮民居,美化乡村外观。开展农村公益性公墓集中建设。推进乡村清洁能源行动。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提质增效管网覆盖率低、进水浓度低、运营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加快实施凤阳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推进凤阳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维机制,适时增加水质自动站、以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路长制、林长制,开展年度专项行动。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机制,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到*0*5年,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消除农村黑臭水体40%,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深入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从源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围绕“划、立、治”,深入推进“千吨万人”及以下的乡镇农村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工作,划定或调整乡镇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开展现场定界,确定保护区坐标红线图。以“千吨万人”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为重点,全面排查乡镇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分级分类,稳步推进保护区综合整治,确保清理整治工作基本见效。
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及风险防控。开展乡镇级及以下水源地周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筛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乡镇级及以下水源地,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者建设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发展规模水厂集中供水,保障农村居民用上达标的饮用水。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全面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加强治理设施的日常维护,着力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加强种植业污染管控。有效控制种植业污染,推进种植产业模式生态化,科学施用农药化肥,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精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逐步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使用量稳中有降,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方式,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进行废弃农膜收集利用试点示范,条件成熟地区试点开展废旧地膜回收站点及废旧地膜加工厂。
专栏7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 |
(1)农村污水设施建设:凤阳县县域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凤阳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3)饮用水源地建设: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及整治工作。 |
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落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建立环保责任清单。推动各乡镇、各园区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县党委级县政府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建立“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责任体系,推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领导干部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组织落实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资金投入及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监管执法、市场规范、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健全县生态环境护委员会领导机制,完善工作制度,由县人民政府统筹有关资金,有针对性地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细化目标,落实责任,明确举措,及时进行评估总结,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证后监管,依法妥善衔接排污许可、总量、监测、执法、环统、环境保护税等环境管理制度的关系,实现“一证式”管理和部门信息共享,确保依法监管、严格执法。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机制,排污企业应通过企业网站等途径,依法公开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执行标准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行业自律、行业监督功能,推动建立企业绿色发展、守法排污的引导约束机制,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行业秩序。
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发挥“*****”环保举报热线作用,健全“*****”政务热线、信访投诉等举报、查处、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修改完善有奖举报办法。
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清理取消各类限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市场竞争的规定,深化“四送一服”活动,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坚决减少恶性竞争,防止恶意低价中标,确保环境治理市场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健全价格收费机制。坚持“谁污染、谁付费”,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推动县级以上城市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将信用建设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和进修课程,加强信用知识学习,提升信用意识。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将政务诚信作为公职人员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建设。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时将企业环境信用信息推送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对环境违法企业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逐步推行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落实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建立环境信息互通机制。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覆盖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制度。
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制度体系,推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建立排污单位自证守法与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税征缴、环境统计以及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社会诚信评价等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环企直通车”行动。通过开展环保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面对面”互动,全面提高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协力帮助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生态和发展共赢。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控体系“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完善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完善社会监督和整改督办机制,落实公益诉讼制度。完善企业治污正向激励机制,对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在环境资源、能源要素指标上给予重点保障。
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环保机构,加强乡镇环保人员力量,逐步设置独立的环保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到*0*5年,实现各乡镇配置不少于一个环保专员,重点乡镇或面积较大的乡镇配置不少于两个环保专员。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打通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要。
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实施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互联网+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线上+线下”等制度,加强执法全过程记录相关制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创新执法方式方法和手段,配齐配全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等“非现场”执法装备设备,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建设,实现生产全过程、排污全时段、时间全天候监控,提高精准执法、精准打击、精准惩戒能力。加强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站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强化环境执法业务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制定环境执法岗位培训计划,确保环境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结合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等开展活动,全面提升全县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执法能力。
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完善空气、水、土壤、声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立“天地合一”的多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启动县域网格化项目建设。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县域“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探索VOCs、氮氧化物(NOx)等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管控路径。充分利用卫星遥感、铁塔高空探头、无人机航拍、走航车巡查等方式,开展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监控预警,及时制止违法行为。推动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升灰霾、道路交通污染等方面监测能力。大力提高监测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大力提高环境监测设备、装备技术性能,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综合能力;完善环境监测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服务行为,促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对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要求,全力抓好生态环境“四个重大”蓝图落地。
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131”目标,即入园企业100家、300亿元的产值和超10亿元的税收,创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濠河太平桥”和“刘府河入天河湖口”国考断面全年水质达标率90%,到*0*5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VOCs 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在*0*0年基础上完成省、市下达的减排目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超95%。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打造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
4.1全域统筹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系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保障,严守生态控制线、耕地保护红线和林业生态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沿淮湿地、濠河等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构建以淮河水体为依托、以九华山、凤凰山等自然山脊为廊道的全域生态保育修复体系。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强化森林管护,全面实施“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构建稳固的区域生态屏障。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山体复绿、矿山生态屏障工程,促进山体环境治理和生态抚育。
4.*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全面组织实施一系列生态环保工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开展重点行业环境隐患排查和废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大力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鼓励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构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水清岸绿美丽淮河。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实施濠河及刘府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保障濠河、刘府河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加快推进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实现县域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和有效利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4.3促进资源节约集约与高效利用强化水源地保护,对凤阳山水库、官沟水库、燃灯水库、花园湖等四个湖库型水源地开展规范化整治。加强矿产资源集约开发与管理,统筹县域“两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依据硅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矿山布局,确定资源勘查、开发重点区域和方向,提高资源开发准入门槛,促进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开发、合理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凤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基础,推进园区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构筑纵向延伸、横向耦合、链式循环的产业体系,推动园区循环式改造。
4.4共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绿色环保专项行动,强化绿色生产政策导向,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和巡查,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加快实现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根据国家、省、市“十四五”环境保护总体要求,坚持以环境质量为导向,结合凤阳实际,“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将重点开展17个项目。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任务落实、统筹协调、资金筹集等方面核心作用,形成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调查研究、决策部署,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大政协和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5.*明确责任分工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主体意识,完善政府统领、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是规划的实施主体,*0*1至*0*5年,要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的要求,逐年制定环境保护年度实施方案,确定年度目标、治理项目、责任分工及资金保障措施,并依据年度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5.3加强考核评估建立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修订机制,定期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存在问题,提出需要调整的规划内容或对规划进行修订的建议。构建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县政府依据年度工作计划与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每年对照目标任务考核,在*0*3年底和*0*5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规划任务完成较好、成绩突出的乡镇、有关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未通过考核的乡镇、有关部门进行通报并追究责任。
5.4加大资金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拓宽投入渠道,逐年加大投入,确保财政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积极争取省级环保引导资金,支持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项目建设。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积极支持环境保护项目,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
项目 大类 | 项目 子类 | 序号 | 工程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年限 | 资金概算 (万元) | 责任单位 |
大气工业污染治理 | 工业炉窑综合整治 | 1 | 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提标改造 | 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1*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提标改造 | 3300 | 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 | |
玻璃窑炉提标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 | 一线玻璃窑炉新建一套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系统及配套余热锅炉换热器,项目投建运行后可满足实现超低排放要求,氮氧化物:150mg/m3,二氧化硫:150mg/m3,颗粒物:15mg/m3,并且一线窑炉环保设备实现全年连续运行不停机 | *568 | 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 | ||||
3 | 玻璃窑炉废气脱硫脱硝除尘治理设施技术改造 | 原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分别对1#和*#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完成运行后可满足实现低排放要求,氮氧化物:*00mg/m3、二氧化硫:100mg/m3、颗粒物:*0mg/m3 | 76* | 凤阳金星实业有限公司 | |||
水环境治理 | *"> 流域污染治理 | 4 | 凤阳县刘府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 污水厂及管网,刘府镇区面源治理,覆盖村污水收集,刘府河干流及支流污染底泥清淤*8.55公里。 | 县水务局 | ||
5 | 濠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 | 对干支流河道疏浚,新建临淮关濠河防洪墙*.5公里(濠河东堤*.*公里、濠河西堤0.3公里),1公里堤防灌浆处理,新建堤顶道路*公里;濠河东堤板桥段加固7.7公里;迎流顶冲段护岸、拦河坝重建等。 | 县水务局 | ||||
*"> 污水处理 | 6 | 凤阳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 | 该项目规模为7.5万吨/天,其中提标工程规模5万吨/天,扩建工程规模*.5万吨/天 | 县水务局 | |||
7 | 凤阳县枣巷镇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 | 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建设处理能力为1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一座 | 1500 | 枣巷镇人民政府 | |||
*"> 园区基础设施 | 8 | 大庙石英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 | 新建日处理1000吨生活污水处理厂,占地*4亩 | 1700 | 大庙镇人民政府 | ||
9 | 凤阳经开区污水处理厂项目 | 规划总用地面积90亩,建设内容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初沉池及水解酸化池、生物除臭系统提升泵站及高效沉淀池、厂区综合用房及附属设施等,配套建设15km污水收集管网。 | 经开区管委会 | ||||
*"> 农村水环境治理 | 10 | 凤阳县县域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 县域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11 | 凤阳县县域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 根据方案,逐步推进农村黑手水体治理。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土壤污染防治工程 | *"> 土壤调查与评估 | 1* | 凤阳染料化工厂土壤详调和风险管控方案编制项目 | 对凤阳染料化工厂进行详调和风险管控方案编制。 | 600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13 | 重点监管企业监督性检测项目 | 对纳入县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 | *30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矿山修复 | 14 | 凤阳县西泉镇孟街-石榴顶废弃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 对废弃矿山进行治理,面积约0.4559平方公里,包括土方工程、边坡工程、水塘工程、道路工程、截排水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 |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固废治理工程 | 一般固废处置 | 15 | 凤阳县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及污染土壤修复产业园项目 | 污染土壤暂存库、预处理车间、微生物培养室、污染土壤修复车间、清洁土壤暂存库、危险废物暂存库、污泥堆肥车间、配套建设对流空气循环控制和除臭系统。年处置污染土壤50万吨,固体废弃物30万吨,市政污泥*0万吨。 | 珍田生物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 16 | 凤阳县固废资源化及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 | 1、对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包括重金属危废综合利用,贵金属催化剂综合利用,重金属的固化稳定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10万吨/年。*、拟建设一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办公生活设施,购置医疗垃圾收集车、卸载输送机、YLP干式碱性消毒系统、一级消毒系统、废水处理等设备。 | 安徽珍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能力建设与风险防控工程 | 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 | 17 | 凤阳县大气网格化监控服务项目 | *台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监测服务;50台6参数空气微观站监测服务;*套高点监控摄像机服务;3套黑烟车抓拍服务;1套无人机监测服务;4套手持式颗粒物监测服务;*套手持式TVOC监测服务;1套智慧环保平台服务;1套大气污染源精细化排查服务;1套综合数据分析报告服务;1套驻场服务。 | 1*00 | 凤阳县人民政府 | |
合计 |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