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类】中国电建湖北工程公司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电气二次设备采购项目竞谈公告

【设备类】中国电建湖北工程公司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电气二次设备采购项目竞谈公告

详情见附件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综合自动化系统 技术规范书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2年07月 目 录 第一章 供货范围清单仅供参考,数量及设备清单需要根据具体修改 2 第二章 总体技术要求 2 1 工程概况 2 2 总则 2 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2 4 技术要求 4 5 系统构成 10 6 站控层的技术要求 12 7 间隔层的技术要求 23 8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性能指标 27 9 保护配置及功能 29 10二次设备技术要求 46 11 主要资料清单 46 12 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要求 46 附件1:光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 48 附件2:AGC/AVC控制系统 57 附件3: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要求 63 附件4:故障解列装置技术要求 70 附件5:微机防误闭锁技术要求 83 附件6:环境监测仪技术要求 93 附件7:故障录波装置技术要求 95 附件8:直流及UPS电源系统技术要求 110 附件9:保护信息管理子站系统技术要求 124 附件10:PMU同步相量测量子站系统技术要求 130 附件11:电能计量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139 附件12:快速频率响应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143 附件13: GPS时钟同步系统技术要求 147 注:设计人员根据模板出具技术规范书时,请补充具体项目的监控系统网络图及保护配置图。 本技术规范书装置额定电流为1A,电源DC220V 第一章 供货范围清单仅供参考,数量及设备清单需要根据具体修改 序号 名称 每面柜内设备分项名称 招标人要求 投标人响应 分项规范 分项数量 型号规格性能参数 数量 一综合自动化监控及保护设备 1 主机及操作员工作站 主机 布置在中控台下 国产设备,双电源供电 处理器字长: 64位 CPU个数: 2个每个四核 主 频: 2.8GHz 内 存: 512G 显 存: 1GB 硬 盘:1TB 以太网卡数量: 2块 网卡速率: 100Mbps 语音卡 :1块 显卡:2块 2套 监控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 操作系统及版本:国产安全操作系统 数据库种类及版本:成熟正版产品 应用软件通信接口软件等 2套 液晶显示 布置在中控台 显示器尺寸:22液晶 分辩率:19201080 2台 A4/A3激光网络打印机 1台 音响报警装置 包括音箱 1套 专用计算机工作台 12工位,配置转椅,按能放置本站所有计算机设备考虑,操作台后应配有柜门,柜内应布置有端子排供台上设备电源引接。控制台型式及功能应经运行单位认可 1套 2 工程师站 主机 国产设备,双电源供电 处理器字长: 64 位 CPU个数: 2个每个双核 主 频: 2.8GHz 内 存:512G 显 存:512M 硬 盘:2300GB 以太网卡数量: 2块 网卡速率: 100Mbps 显卡:1块 0套 鼠标及键盘 0套 显示器 布置在中控台 显示器尺寸:22液晶 分辩率:19201080 0套 KVM切换设备 接入主机1台显示器1台鼠标及键盘1套,线缆长度 40 m 0套 系统软件数据库 操作系统及版本:国产安全操作系统LINUX 数据库种类及版本:成熟正版产品 应用软件通信接口软件等 0套 3 光伏区数据计算机监控系统 主机 布置在中控台下 国产设备,双电源供电 处理器字长: 64位 CPU个数: 2个每个四核 主 频: 2.8GHz 内 存: 512G 显 存: 1GB 硬 盘:1TB 以太网卡数量: 2块 网卡速率: 100Mbps 语音卡 :1块 显卡:2块 1套 监控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 操作系统及版本:国产安全操作系统LINUX 数据库种类及版本:成熟正版产品 应用软件通信接口软件等 1套 光纤配线架 96口 2台 液晶显示 布置在中控台 显示器尺寸:22液晶 分辩率:19201080 1台 音响报警装置 包括音箱 1套 4 微机五防系统 五防软件 1个 操作票专家系统软件 1个 五防锁具 按需 电脑钥匙 3个 电脑钥匙充电器数量 2个 五防工作站 国产设备,双电源供电 处理器字长: 64位 CPU个数: 1个 主 频: 2.8 GHz 内 存:128G 显 存:512M 硬 盘:600GB 网卡数量: 2块 网卡速率: 100Mbps 串口: 2个 USB口:4 个 1套 液晶显示器 布置在中控台 显示器尺寸:22液晶 分辩率: 19201080 1台 其它未列入部分 1项 5 频率快速响应控制系统 核心服务器 网口:6个 串口:8个 x86架构 Linux操作系统 内存4G 硬盘200G 1台 管理服务器 2网口 x86架构 Linux操作系统 内存4G 硬盘500G 1台 交换机工业级,应提供电力检测机构的A级检测合格报告 24电口, 4光口,电源: DC220V 1台 并网监测装置 完成并网点电气量采集 1台 软件 1套 附件 含19液晶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1套 屏柜及其附件 2260800600 1套 6 远动通信屏 远动通讯装置 无硬盘无风扇的专用装置 连接调度端的数量含连接方式: 五师调度串口/网口, 与各调度端的通信规约: DNP3.0(省调),且应能支持IEC60870-5-104(数据网) IEC60870-5-101,DNP3.0规约。 处理器字长 64位 主 频: 256 MHz 存储器容量 64 M 以太网口数量 4个 以太网口速率 100 Mbps 串口数量10 个 配置调制解调器及相应通道防雷器 2台 通信管理机 提供智能设备规约转换功能 以太网口10 串口双绞线或光纤20 挂接通信协议种类10 1台 防火墙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7 站控层网络通讯屏 交换机工业级,应提供电力检测机构的A级检测合格报告 24电口, 4光口,电源: DC220V 区站控层交换机 4台 交换机工业级,应提供电力检测机构的A级检测合格报告 24电口, 4光口,电源: DC220V 区站控层交换机 2台 光纤熔接盒,尾纤,耦合器等附件 1套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8 光伏区通讯屏 通讯管理机 提供智能设备规约转换功能 以太网口10 串口双绞线或光纤20 挂接通信协议种类10 2台 环网交换机工业级,应提供电力检测机构的A级检测合格报告 12光口, 12电口,电源: DC220V 2台 防火墙 国产设备冗余电源DC220V, 百兆电口4个,吞吐量400Mbps 1台 千兆纵向加密 与箱变侧微型纵向加密配合使用 微型纵向加密采用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NetKeeper-2000产品 1台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9 公用测控屏 公用测控装置 每台装置含 模拟量: 40 路交流电流16路交流电压16路直流采样8路 开入量: 128 路 开出量:16 路 2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10 110kV线路保护测控屏 光纤差动保护装置 与对侧莫合泉110kV线路光纤差动装置型号规格一致 1台 线路测控 每台装置含 模拟量: 16 路交流电流8路交流电压8路 开入量:64路 开出量:16路 1台 打印机 针式,国内一线品牌 1台 光纤终端接口盒 1个 尾纤,耦合器等附件 1套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11 110kV主变保护屏 主变差动保护装置 1台 主变高后备保护装置 1台 主变低后备保护装置 1台 非电量保护装置 1台 高低压侧操作箱 2台 打印机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12 110kV主变测控屏 主变高压测控装置 每台装置含 模拟量: 16 路交流电流8路交流电压8路 开入量:64路 开出量:16路 1台 主变低压测控装置 每台装置含 模拟量: 16 路交流电流8路交流电压8路 开入量:64路 开出量:16路 1台 本体测控装置 模拟量: 16 路交流电流8路交流电压8路 直流模拟量4-20mA: 8路 开入量:64路 开出量:16路 1台 温度显示仪 主变厂家提供,综自厂家开孔 3台 有载调压控制器 主变厂家提供,综自厂家开孔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13 故障解列及防孤岛保护屏 故障解列装置 1台 防孤岛保护装置 1台 打印机 针式,国内一线品牌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14 故障录波屏 故障录波装置 96路模拟量128路开关量分析软件,故障录波器应能对站内直流系统的各母线段控制保护对地电压进行录波。 与保护不同厂家 1台 打印机 针式,国内一线品牌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15 35 kV母线保护屏 母线保护装置 单母线接线方式,连接单元不少于 20个,并预留联跳35kV各支路的跳闸出口不少于20个。 1台 打印机 针式,国内一线品牌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16 110kV母线保护屏 母线保护装置 1台 打印机 针式,国内一线品牌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17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屏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A类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支持所有间隔电压,电流独立采样,满足电网求。按照2U,2I配置。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18 35kV保护测控装置 35kV集电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每台装置含 模拟量:24路交流电流12路交流电压12路 开入量:24路 开出量:8路 4台 35kV储能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1台 35kV SVG保护测控装置 1台 35kV接地变保护测控装置 1台 35kV站用变保护测控装置 1台 35kV母线测控装置 每台装置含 模拟量: 16 路交流电流8路交流电压8路 开入量:64路 开出量:16路 2台 交换机工业级,应提供电力检测机构的A级检测合格报告 DC220V,24电口,4光口 2台 19 AVC/AGC控制系统屏 AGC/AVC运行工作站 国产设备,双电源供电 处理器字长: 64位 CPU个数: 2个每个四核 主 频: 2.8GHz 内 存: 512G 显 存: 1GB 硬 盘:1TB 以太网卡数量: 2块 网卡速率: 100Mbps 语音卡 :1块 显卡:2块 1套 液晶显示器 布置在中控台 显示器尺寸:22液晶 分辩率: 19201080 1台 AGC/AVC软件 依据电力公司二次安防要求,需具备接入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功能需求,满足电网要求。 1套 交换机工业级,应提供电力检测机构的A级检测合格报告 DC220V,24电口,4光口 1台 光纤终端盒 含光纤终端盒,尾纤,耦合器等 1套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20 保护信息管理子站屏 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装置 单台具备12个以上以太网接口8个以上RS-485接口,配置防雷器,能实现保护装置及故障录波装置的采集及上送等 1台 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软件 1套 主机及19英寸LED显示器 处理器字长: 64位 CPU个数: 2个2核/路 主频: 3.1GHz 内存: 4G 显存: 1GB 硬盘:500GB 以太网卡数量: 4块 网卡速率: 100Mbps 显卡:1块 操作系统及版本: UNIX/LINUX 最新版本,运行后免费不定期升级及打补丁。其它设备标配组柜安装 1套 交换机工业级,应提供电力检测机构的A级检测合格报告 DC220V,24电口,4光口 1台 通信管理机 以太网口8,串口双绞线或光纤8,挂接通信协议种类10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21 计量屏 三相四线高精度多功能电度表 线路侧,11配置双向,双485口,有功0.2S级,无功2.0级。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具备双向分时段计费功能 2台 三相四线高精度多功能电度表 主变高低压侧,10配置双向,双485口,有功0.2S级,无功2.0级。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2台 计量表接线盒 9个 电能量远方采集终端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1台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22 计量表计 三相四线高精度多功能电度表 双向,双485口,有功0.5S级,无功2.0级。 线路4块SVG 1块接地变1块站用变1块。安装在开关柜上 7块 三相四线高精度多功能电度表 35kV储能线路,11配置双向,双485口,有功0.2S级,无功2.0级。满足当地电网要求。安装在开关柜上 具备双向分时段计费功能 2块 23 同步相量测量屏 数据集中处理单元 100M网口 4个,光口2个 2台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 模拟量96路电流80路电压16路 1台 辅助设备 包括内网交换机工业级,无风扇,使用电力工业权威机构检测合格的工业交换机光电转换设备通信光缆光熔接盒网线跳纤等,满足现场组屏需要。 1套 辅助分析单元及软件 1套 人机维护单元 1套 光纤盒,尾纤,耦合器等附件 1套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24 光功率预测及天气预报服务器屏 功率预测服务器 国产设备,双电源供电 处理器字长: 64位 CPU个数: 2个每个四核 主 频: 2.8GHz 内 存: 512G 显 存: 1GB 硬 盘:1TB 以太网卡数量: 2块 网卡速率: 100Mbps 语音卡 :1块 显卡:2块 2套 天气预报服务器 1套 PC工作站 1台 显示器 1台 KVM切换器 1台 防火墙 国产设备冗余电源DC220V, 百兆电口4个,吞吐量400Mbps 2台 正向隔离装置 国产设备冗余电源电力专用, 1台 反向隔离装置 国产设备冗余电源电力专用, 1台 以太网交换机 22个网口,4个光口 满足接入网络安全监装置要求,满足电网要求 1台 环境监测系统 1套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其它配套 NWP气象数据服务 气象数据软件数据服务期限1年 首年 光功率预测软件 满足接入网络安全监装置要求,满足电网要求 1套 环境监测仪 1套 25 时钟同步屏 同步卫星对时装置 1北斗授时,时钟源准确度:1pps30ns,对时精度应满足电力系统设备对时间同步准确度的要求 2GPS对时精度应满足电力系统设备对时间同步准确度的要求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时间同步准确度优于1us,故障录波器电气测控单元远方终端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时间同步准确度优于1ms,微机保护装置时间同步准确度优于1ms,安全自动装置时间同步准确度优于10ms,电能量采集装置时间同步准确度优于1s。,接受通道3,处理波束6,接受信号灵敏度156dbw。 3天线馈线长度不小于50m NTPRS232串口秒脉冲(1PPS)或分脉冲(1PPM)空接点IRIG-B(DC码,RS-485电平)接口数量满足工程需要 2套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26 电压转接柜 柜体及附件 2260800600 1套 二一体化电源系统 1 交流电源系统 交流进线柜 每面含: 交流电源容量100    KVA 根据变电站所有交流负荷容量确定 ATS或同等产品模块ATS 额定电流1250 A 2  台 ATS监控模块  2  台 交流进线断路器额定运行分断能力 35 kA。 交流进线断路器1250    A  4 台 进线断路器型式:    塑壳式 交流进线监控模块(IPC-03) 1 套  防雷模块等级 C 级,数量 2 个 数字电压表0.5级2    个(1或2) 数字电流表0.5级3     个根据具体接线方式选择1236 三相四线全电子多功能电度表:DTZ341-SC需外接CT,PT 数量  2   块1或2 精度  0.5  级  柜体尺寸:2260800800 端子排及相关附件按需,交流柜满足设计需求。 1面 交流馈线柜 每面含: 馈线断路器形式: 塑壳   馈线断路器分断能力:35   kA 交流断路器分别为:  32A 2 P 4  个  32A  3 P 10  个  63A  2 P 4  个  63A  3 P 8  个  125A  3 P 8  个  160A  3 P 2 个  250A  3 P 2 个 信号灯数量 38 个 报警及辅助接点数量  38个 交流馈线监控模块 1 套 柜体尺寸: 2260800800 端子排及相关附件按需,交流馈线柜满足设计需求。 需配置4个分励脱扣器, 空开规格及数量以最终图纸确认为准。 3面 2 直流电源系统 直流充电柜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 220V 20A充电模块 4  台 根据直流电压等级确定充电模块数量 防雷模块等级C级,数量 1 套 监控模块 1 套 绝缘在线监测装置 1 套需监测每一回馈出回路 柜体尺寸:2260800600高宽深 端子排及相关附件 1面 直流馈线柜 220V直流馈线断路器以下参数为每面柜数量  32 A 24 个  40 A 24 个  63 A 8 个  125 A 2 个 信号灯数量 60 个 报警及辅助接点数量 60 个 直流馈线监测模块 1 套 柜体尺寸:2260800600高宽深 端子排及相关附件 1面 3 通信电源系统 通信电源柜 1组铅酸蓄电池,容量为100Ah(4节12V) 高频开关电源1套:直流系统额定电压:-48V AC380V/-48V高频开关电源模块: 30 A 3个 监控模块: 1 个 直流分配1套:DC48V馈线断路器: 63 A 8 个 32 A 8 个 馈线监测模块 1 台。 信号灯数量16个 报警及辅助接点数量 16 套 柜体尺寸:2260800600高宽深 。 端子排及相关附件 所有进线及馈线开关要求进口或合资产品。 1面 通信电源馈线柜 220V 根据直流电源额定电压,220V输入或110V输入选择一种48V 30 A通信模块 3 个。 防雷模块等级 C 级,数量 1 套。 直流母线防雷装置1套,直流馈线防雷模块1套通信电源监控模块 1 套。 DC48V馈线断路器: 63 A 8 个 32 A 8 个 馈线监测模块 1 台。 信号灯数量 16个 报警及辅助接点数量 16 套 柜体尺寸:2260800600高宽深 。 端子排及相关附件 所有进线及馈线开关要求进口或合资产品。 1套 4 UPS电源系统 UPS电源柜 每面柜含: UPS电源容量 10 kVA UPS电源主机 1 台 输出额定电压AC220V,50Hz 输入额定电压交流 380 V,50Hz 输入额定电压直流 220  V根据直流电压等级DC110V和DC220V选填 UPS电源监控模块 2 套 馈线断路器形式:  20 A  24 个  32  A  6 个 信号灯数量 30 个 报警及辅助接点数量 30 套 交流输入断路器:  63 A 1 个 直流输入断路器:  50 A 1 个 手动旁路断路器:  63 A 1 个 自动旁路断路器:  63 A 1 个 总馈线断路器:  63 A 1 个 柜体尺寸:2260800600高宽深 端子排及相关附件 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交流主输入交流旁路输入及不间断电源输出均应有工频隔离变压器,直流输入应装设逆止二极管。 2面 5 蓄电池组 蓄电池 蓄电池 104 节/套 蓄电池容量: 250 Ah 端子排及相关附件 要求蓄电池采用具有国内电力行业丰富使用经验的一线品牌。 1套 蓄电池柜 2260800600高宽深 2面 蓄电池巡检仪 1套 6 试验电源 试验电源柜 1面 7 说明:一体化电源系统屏间连接电缆由厂家提供,并现场连接。 三其他 1 全站与综自设备有关的通讯电缆 屏蔽双绞线对时电缆超五类网线 1套 2 小工具包 1套 3 自动化仪器仪表 1套 4 交流电源空开 220V,2P,25A,用于交流电源环网进线 3只 注: 1本工程订购的设备规范和数量,各投标厂家在满足电力公司需求和本表数量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产品进行最优化组合,减少屏柜数量。 上述供货范围表设备配置不仅限于此,各投标方应充分了解当地电网验收标准,投标方可调整配置方案,提供的配置清单应以满足当地电网验收要求为准,不得以供货范围表中未要求为由不予提供。如所供设备无法满足当地电网要求,投标方有义务无偿调换及补充。 2本配置表为主要设备配置,厂家应根据本工程主接线图提供详细的配置情况,应配置足够数量的开入量及模拟量。 3关口计量表须获得工程当地电力公司认可。 4直流及UPS电源屏柜间的电缆由电源厂家提供。 5投标方必须熟悉项目所在地电网公司对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投标方可根据项目的技术要求和本公司的产品特点,对提供的设备进行优化组合,但必须满足电网公司的要求以及项目的综合自动化配置要求。 6供货范围内设备的连接线缆由卖方提供,最终供货量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连接线缆包括但不限于光缆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及接线所需的光电转换装置光纤终端盒及尾纤等本侧附件,提供的线缆必须满足抗电磁干扰要求阻燃要求传输要求等。 7所有操作系统均采用国产操作系统。 8站内交换机通讯管理机均能接入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防火墙等二次安防设备。 9光伏区通信屏,投标方按照各自情况配置规约转换装置数量,后期不得以数据接入量过大为由要求额外增加规约转换装置。 10 投标方所提供涉网设备必须满足五师电网公司要求,获得电网公司认可,并协助招标方办理相关接入和调试手续。如由于投标方所提供设备不满足五师电网接入条件要求,影响招标方办理电网接入及调试手续的,投标方必须免费更换直至满足五师电网要求,由此造成的项目不能如期并网的,应承担相应损失 。 第二章 总体技术要求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新建1座110kV升压站,升压站110kV侧为单母线单元制接线,规划出线2回,每段1回,本期建设110kV段母线及1 回出35kV 侧为单母线单元制接线型式,规划出线10回每段5回本期建设35kV段母线及5回4 回光伏1 回储能出线,35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手车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本期建设1组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2 总则 2.1 本设备技术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2 本设备技术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2.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技术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技术规范书的意见和同技术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2.4 本设备技术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5 本设备技术技术规范书经招投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6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投双方协商确定。 2.7 根据需要实现数据图像远程监控,管理人员即可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在internet网络上通过视频对设备进行视察或查看运行数据。 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标准的基本条文。在本技术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技术标准采用的标准有: GB/T11287 -2000 电气继电器 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和地震试验 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14285 -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 524 -2002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 GB/T 17626.2 -2018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2016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2018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2019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2017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2006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电安生1994191号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 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GB/T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2887 -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13850 -1998 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 GB/T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 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 2篇:环境条件 (气候机械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GB/T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 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T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DL/T 630 -202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 5002-2021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 DL/T 5003-2017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 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36-2012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线设计技术规范 DL/T 672-1999 变电所电压无功调节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 5103-2012 35-22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GB 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Q/GDW 617-2011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4 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周围空气温度 计算机机房的温度在1530范围内,温度变化率每小时不应超过5,相对湿度为40%90%。 布置在就地的35kV高压室温度变化范围为-1530温度范围过大,不适合保护设备运行,温度变化率每小时不应超过5,相对湿度为40%90%,任何情况下无凝露。 4.2电气额定值 交流二次电压 相电压:V,开口三角电压:100V 交流二次电流 1A 频 率 50Hz 直流电压 DC (220V) 每套保护(装置)交流电压回路功耗:不大于1VA/相(保护) 每套保护(装置)交流电流回路功耗:不大于1VA/相(保护)In5A 不大于0.5VA/相(保护)In1A 最大允许电流 连续 2IN 1S 20IN 最大允许交流电压 连续 1.2倍额定值 1分钟(每小时1次) 2倍额定值 保护动作时间 差动保护 不大于15毫秒 (>2Izd时) 输出接点容量 用于跳合闸回路 最大运行电压 160V(320V) 连续运行电流 5A 触点容量 30W直流有感回路T5X10-3 用于信号回路 最大运行电压 160V(320V) 连续运行电流 3A 触点容量 10W直流有感回路T5X10-3 设备工频耐压 交流回路对地 2kV/分 直流回路对地 1.5kV/分 交流回路对直流回路 2kV/分 浪涌电压冲击试验 5kV 1.2/50(s 4.3技术性能 4.3.1主接线以110kV升压站典型设计为依据。 4.3.2电源 直流控制电源 直流控制电源是由固定的蓄电池组供电的。当供电电压在0.81.15UN的范围变化时,设备应能正常运行并在直流电源开合过程中及直流回路一点接地情况下,保护不应误动。 在直流电源电压缓慢或突然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及突然失去时,保护不应误动作。 为了防止直流系统对保护的影响,每套保护应有独立的DC-DC 变换器和具有独立的直流保险(或MCB)的直流回路。操作电源与保护电源应相互独立。 当直流电源电压突然消失然后恢复正常时,保护DC/DC变换器应有自恢复功能。 直流电源在纹波系数不大于5时,不应对保护正确动作有所影响。 交流站用电源 站用电源为3相4线,50赫兹,400/230伏的交流电源。辅助设备的端电压分别为380伏和220伏。由站用电源供电的所有设备和装置应能承受(20%的电压波动和10%的频率变化。 4.3.3当母线PT(或线路PT)回路发生短路或开路时,即使三相短路或三相开路保护应不会误动,并能发出告警信号。 4.3.4当CT回路开路或断线时,保护应发出告警信号,母差保护应不误动,并能闭锁保护及发出告警信号。 4.3.5在互感器暂态过程中以及CT饱和情况下,保护应能正确动作。 4.3.6保护应能在保护范围内,在各种运行方式下发生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各种故障时应能正确动作。保护范围外发生故障时不应误动作。 4.3.7保护具有对交直流系统操作和大气过电压以及系统谐波有抗干扰能力。在暂态谐波分量影响下,区外故障时保护不应误动,在区内故障时保护不应发生拒动动作时间延长测量精度降低等情况。 4.3.8保护应有自检监测功能。当保护装置主要元件故障或损坏时,保护应被闭锁,保护监测装置发出告警信号,并指示出故障部分。 4.3.9对保护回路接点的要求:除满足本技术标准3.2的要求外,每套保护的直流逻辑输入回路必须通过光电耦合元件或转换继电器以便与外部回路相隔离,防止干扰引入保护内所有输出接点必须是无压常开接点以便与其它设备相连。 4.3.10保护出口回路和起动回路均应经压板才连至端子排上,以方便运行人员投退保护之用,保护出口压板应装在保护屏正面,以方便运行人员操作。跳闸出口连接片采用红色。 4.3.11每套保护应有就地保护显示如:故障相别故障段保护跳闸指示告警指示等。 4.3.12信号传送 信号传送分成两种情况,一是采用无源接点型式,二是采用通信接口方式。采用后者时保护动作信息通过该通信口传送至站内监控计算机供事故事件记录及远动之用。保护装置应具有两个以太网络接口或现场总线网络接口此外,保护屏还应带有打印机,以供就地信息打印之用。 4.3.13除满足引用标准中有关抗干扰的要求外,在保护柜前门打开时,距其1米处使用对讲机保护装置不应误动。 4.4柜体要求 4.4.1一般要求 所有的设备应该是新造的能够经久耐用。即使在本技术标准中没有特别地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些设备也应该满足一个完整的产品所具有的全部要求。 所有的设备在结构上应该便于拆装检查和安装。 除了本技术标准中另有规定以外,制造设备用的材料应是对其性能经过严格检查后所挑选出的材料。 4.4.2涂漆和防锈 除了有色金属零件镀锌钢件和机械精加工面以外,其他所有的外露金属零部件应该先经过除锈处理后立即涂一层底漆。 在金属零件的表面涂一道底漆以形成厚度为0.04毫米到0.1毫米的干膜。在这之后接着涂两道外用调合罩面漆,使干膜的厚度达到0.127毫米到0.178毫米。底漆和罩面漆应该是同一厂家生产的。 所有的涂漆应能经受得住机械振动以及热和油的作用而不致会出现划痕或者变软。 屏上的涂漆应该使用合成树脂化合物喷涂成具有半光泽的表面层。 4.4.3柜体 结构 投标方应提供前置接线的保护柜,正面应带玻璃的防护门。此外还应包括安装所必须的槽钢底座支架顶板和侧板。 材料 柜是用厚度为2.5毫米的钢板制作的。 柜设计成封闭的带有开启门的垂直自立式,并且要安装容易,控制电缆的进出连接检查和维护要方便。 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设备将采用成套插入式结构。 柜的尺寸:屏高2260毫米宽800毫米深600毫米。 柜的颜色:待定。 开门方向:待定。 4.4.4低压回路布线和端子 布线 电流引入线为截面积大于4平方毫米的1000伏聚氯乙烯绝缘线多股绞线,其它回路为截面积大于2.5平方毫米的1000伏耐热聚氯乙烯绝缘线多股绞线。 在采用捆扎布线和采用管道布线时,应该把外观整齐和防止导线发热结合起来考虑。在那些使用屏蔽线多股软绞线或耐热导线的地方要给予特别的考虑。 若屏内具有加热器,端子和电加热器或电阻器之间的连接引线不能使用非耐热绝缘铜线。由于电加热器或电阻器附近的温度高,因此,应该采用瓷管套着的裸导线,或使用耐热的导线。 在进行屏的内部布线时,不应该布置得使接点处于不利的角度或者温度升高的地方。 颜色代号 导线的颜色代号基本上应该与制造厂的标准一致。投标方应提交制造厂的颜色代码标准,导线颜色在合同签订后由招标方最终决定。 引线应该加套,这些套的颜色就作为相序的代号。 交流回路中的相序是: A相 黄色 B相 绿色 C相 红色 中性线 淡蓝色 在直流回路中: (正极) 褐色 (负极) 蓝色 接线端子 所有端子的额定值为1000V10A,压接型端子,采用凤凰成都瑞联或ABB端子。电流电压回路的端子应能接不小于4mm2的电缆芯线。CT和PT的二次回路应提供标准的试验端子,便于断开或短接装置的输入与输出回路。一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导线。端子应有明显的编号,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 ,应至少留有20%的备用端子,并留有被用端子排,以供设计时作转接或过渡用,各回路之间正负电源之间电源回路与其它端子之间要设置空端子隔离,跳合闸引出端子与正电源适当隔开,至少间隔1个端子。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端子排应牢固固定,使其不致于振动发热等而变松,同时还应能方便地进行检查和维护。 3.4.5电子回路 为了预防外部和/或内部的过电压引起误动作,在电子电路中应该使用金属护套带屏蔽层的电缆或绞合电缆。 电子电路和电气回路之间在路径上应该保持合理的间隙。 电子电路的外部连接应该用连接器进行。 应该用电线槽进行布线,如果采用其他的布线系统则应由招标方审批这种布线系统。 为了防止误动作和/或拒动,在屏内应该有消除过电压发生的电路,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都应该有预防外部过电压和电磁干扰或接地的措施。 每块印刷电路板应该整个涂上漆以防潮气和灰尘侵入。 3.4.6防雷接地 3.4.6.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设有防雷和防止过电压的保护措施,并应满足的相关技术要求。 3.4.6.2自动化设备的接地: 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信号接地不应与安全保护接地和交流接地混接。 交流接地和安全接地可共用一个接地网。 信号接地宜采用并联一点接地方式。 在有电源输入的屏柜必须有接地线接到交流电源所在的接地网上。 向自动化设备供电的交流电源应有中性线零线回路,中性线应在电源处与接地网相连。 3.4.6.3二次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二次屏柜上的设备或装置应有接地端子,并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绝缘铜绞线或电缆接至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达到一点接地的要求。 3.4.6.4当屏柜上布置有多个子系统插件时,各插件的工作接地点均应与插件箱的箱体绝缘,并分别引接至屏柜内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 3.4.6.5当采用没有隔离的串行通信口从一处引接至另一处时,两处必须共用同一接地系统,若不能实现则需增加电气隔离措施。 3.4.6.6所有屏柜柜体打印机外设等设备的金属壳体应可靠接地。 3.4.6.7屏蔽电缆的内屏蔽层在计算机侧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外屏蔽层宜两端接地。 3.4.6.8远动屏至通信屏的语音线或RS232等信号线,应在远动屏侧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2kA8/20s的相应信号SPD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系统或智能装置的通信线如RS232RS485等应在两端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2kA8/20s的相应信号SPD。 3.4.7铭牌 屏的铭牌应该固定在屏的表面或屏内显目的地方,铭牌应该用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制成铭牌为白底,其上为黑色的粗体字,并用中文标注。 铭牌的尺寸:40060mm 3.4.8 照明 在各屏内的顶板上装有交流220伏20瓦的白炽灯,由专用自动开关手动控制。 5 系统构成 5.1系统结构 光伏电站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站控层和间隔层两部分组成,并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宜由站控层和间隔层两部分组成,并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站控层设备发生故障而停运时,不能影响间隔层的正常运行。 站控层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系统主机及操作员站和各工作站等设备构成,提供站内运行的人机联系界面,实现管理控制间隔层设备等功能,形成全站监控管理中心,并可与调度中心和集控站通信。站控层的设备宜集中布置。 间隔层由测控单元间隔层网络和各种网络通信接口设备等构成,完成面向单元设备的监测控制等功能。 系统结构的分布性必须满足系统中任一装置故障或退出都不应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5.2网络结构 5.2.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站控层应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以太网,主控楼间隔层设备也应采用以太网高压室的自动化设备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以太网或高速率的现场总线。 5.2.2全站监控双网应采用100M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并采用冗余通信网络结构,冗余组网方式宜采用双星型网方式,双网均应同时进行数据通信。 5.2.3应具备合理网络架构和信息处理机制,保证在正常运行状态及事故状态下均不会出现因为网络负荷过重而导致系统死机或严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情况。 5.2.4网络的抗干扰能力传输速率及传送距离应满足系统监控功能要求。 5.2.5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必须具有与电力调度数据网连接的能力,按要求实现站内调度自动化保护管理等多种信息的远程传送。 5.2.6应具备合理网络架构和信息处理机制,保证在正常运行状态及事故状态下均不会出现因为网络负荷过重而导致系统死机或严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情况。 5.2.7变电站的网络安全还应遵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发的电网与电厂自动化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布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5.2.8外网IP地址必须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专用网IP地址规划。 5.3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选用标准化系列化产品,便于扩展配套运行维护,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硬件设备必须具备抗强电场强磁场静电干扰的能力,并应有防止雷电冲击和系统过电压措施。 硬件系统宜配有必要的备品备件及专用维修仪器和工具。 自动化设备应有明确标识以表明其运行状态。 5.4软件系统 5.4.1软件总体要求: 操作系统应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软件LINUX或国产操作系统。 建立一种面向用户的灵活丰富的应用软件设计环境,以利于用户根据应用的需要安全地对应用软件进行补充修改移植生成或剪裁。 运行应用软件时应合理使用系统资源,避免不断消耗系统资源而导致系统死机。 采用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的数据库,不应因人为或程序原因造成数据的不正当修改。 5.4.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应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包应用软件和主机加固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包括:成熟的实时操作系统,完整的设备诊断程序,完善的整定调试软件和实时数据库。 支持软件包括:通用和专用的编译软件及其编程环境,管理软件如汉化的文字处理软件通用的制表软件和画面生成软件数据采集软件等,人机接口软件,通信软件等。 应用软件应满足本系统所配置的全部功能要求,采用结构式模块化设计,功能模块或任务模块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独立性和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 主机加固软件应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6第34号文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能源局2015第36号文以及国家电网调2006第1167号文关于贯彻落实电监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要求,为保证服务器不被入侵,重要的数据和文件不被更改删除非法拷贝关键业务进程不被非法停止, 必须在操作员站主机上部署主机加固产品,增强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本工程配置一套全站主机加固软件,对监控主机AGC/AVC功率控制主机故障录波主机电能量采集装置等进行加固。 6 站控层的技术要求 6.1硬件构成 6.1.1本次招标的站控层设备包括主机/操作员站远动工作站智能接口设备及网络设备等。站控层设备应集中布置于主控室内,用于连接主控室内保护及测控装置的网络交换机及规约转换器也应独立组屏布置于主控室。 主机/操作员站 是站内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人机界面,并具有主处理器及服务器的功能,为站控层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及发送的中心,管理和显示有关的运行信息,供运行人员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控制。 应采用两台主机互为热备用工作方式。它们都能独立执行各项功能。当一台主机故障时,另一台主机应能执行全部功能,实现无扰动切换任何一个部件的切换或拔插应不丢失数据不影响功能。 每台操作员工作站至少应包括:1台工业控制级工作站,1台显示器,1个键盘,1个鼠标,2个网络接口1台可读写光驱40倍数以上2个串口1个并口等。 远动工作站 满足直采直送要求,收集全站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等设备的数据,将信息通过双通道专线或网络通道上传至调度中心/集控站,并支持接入调度数据网,能将调度中心/集控站下发的遥控遥调命令向变电站间隔层设备转发。 远动工作站应双机配置,应能根据运行需求设置为双主机或热备用工作方式。双配置的调制解调器的工作电源应取自不同的直流母线段,调制解调器传送各级调度的通讯模块应独立配置,且宜支持热插拔。当远动装置采集不正常时,传送调度端的信息必须保留原数据并在品质标志位打上品质标志。 技术要求: 远动装置在故障重启及切换的过程中不应引起误操作及数据重发误发漏发,并不能出现抢主机的现象 远动装置应具备与调度中心和站内对时系统对时的功能 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维护和扩展 采用基于工业控制的32位及以上多处理器通信装置,嵌入式操作系统,无风扇硬盘等转动部件 遥信和SOE信号的缓冲区应有足够容量,保证在发生雪崩的时候传送调度端的数据不丢失。 远动机必须具备监视远动收发报文和数据的功能。 每台工作站至少提供两个接入调度数据网的网口。 每台远动工作站至少包括:1台工作站4个网络接口1个并口6个串口6个远动通信防雷保护器等。 GPS时钟同步系统 时钟接收和时钟同步系统:应采用IRIG-B码对时方式,同时具用脉冲对时接口,可以接收GPS及北斗 根据调度需要设1套卫星时钟同步系统,接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标准授时信号,对110kV35kV对所内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等有关设备的时钟进行校正。对时口要求具有分秒脉冲口,其同步脉冲输出接口及数字接口的数量要满足于系统配置的要求,各I/O单元之间的对时误差应小于1ms。对时方式应灵活方便,可采用硬对时软对时和软硬对时的组合方式,投标方应提出自己的对时方式。GPS至主控制室屋顶探头专用天线长度为100米随设备成套提供。 微机五防工作站 五防子系统主要包含五防主机五防软件电脑钥匙充电通信控制器编码锁具等,实现面向全站设备的综合操作闭锁功能。五防子系统应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配置,五防软件应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后台软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网络交换机 网络交换机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1采用直流供电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采用无风扇设计,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25度到55度 2满足变电站电磁兼容标准详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性能指标章节 3端口应支持100M,采用RJ45接口或光纤,端口数量不少于24个 4应采用无阻塞配置的结构设计,保证满配置时能以线速接收帧,并能无延迟地处理 5应支持网络风暴抑止和网络流量控制功能 6应采用分布式交换处理结构,所有接口模块均具有本地自主交换的能力 打印机 网络激光打印机:1台,A3A4幅面任选,分辨率600bpi。 6.1.2对采用的计算机系统,其提供的计算机购存储和处理能力应满足本变电所的远景要求,性能应达到以下指标: 处理器字长:64位 CPU主频: 2.8GHz 内存容量:128GB 硬盘存储器:160GB 网卡 100M 22英寸及以上液晶显示器 高分辨率图形卡 6.1.3智能接口设备(规约转换器) 智能接口设备(规约转换器)应能为站内其它规约的设备提供通信规约转换。 智能接口设备(规约转换器)采用直流供电方式,它能以串口与站内智能设备进行通信,也能以以太网口与其他厂家保护装置进行通信,以双以太网接口与站控层连接。应满足变电站电磁兼容标准 6.2网络 6.2.1站控层应采用基于TCP/IP或UDP/IP协议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0Mbps。 6.2.2采用双网双工结构。其双网同时传输全部数据。 6.2.3为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网络应具有以下安全措施: 正确地分配系统的管理权限,把共享资源的安全性划分不同的责任等级并具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管理权限至少应分为三级,上一级权限可以对下一级权限进行配置。 具有鉴别与签名措施,对对等实体进行鉴别,防止假冒,防止否认和防止抵赖。 建立完善的接入控制体制,确保网络资源和服务不被非法用户访问或破坏。 设置硬件防火墙,强化整个网络系统安全,有效而详细地记录用户进/出网络进行活动的情况,增强内部网络的保密性。 对数据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会因主观因素造成数据被载移解读变义和破坏。 网络安全防护按电监安全200634号:关于印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执行。 6.3功能 6.3.1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6.3.1.1自动化系统应建立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装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其数值应根据运行工况的实时变化而不断更新,记录被监控设备的当前状态。实时数据库的刷新周期及数据精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历史数据库: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数据可选定周期存放在数据库中。历史数据应能在线存储12个月以上,所有历史数据应能转存至光盘作长期存档,并能回装到历史数据库作查询之用。配置稳定运行的商用关系数据库OracleSybase或SQL Server之一作为历史数据库平台。 6.3.1.2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内容包括系统所采集的实时数据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的参数作为历史资料长期保存的数据经程序处理和修改的数据。 数据库管理功能包括: 快速访问常驻内存数据和硬盘数据,在并发操作下能满足实时功能要求 允许不同程序对数据库内的同一数据集进行并发访问,保证在并发方式下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具有良好的可扩性和适应性,满足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充,及应用程序的修改。 在线生成修改数据库,对任一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对所有工作站上的相关数据同时进行修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a.厂站信息的配置 b.装置以及相关的遥信遥测遥控脉冲和档位信息的配置 c.设备组和一次设备信息的配置 d.旁路代换信息的配置 e.系统及节点信息的配置。 计算机系统故障消失后,能恢复到故障前状态。 可以用同一数据库定义,生成多种数据集,如培训研究计算用。 可方便地交互式查询和调用,其响应时间应满足工程要求。 应有实时镜象功能。 6.3.2同步对时 6.3.2.1提供满足数量的标准同步时钟信号给站控层间隔层设备统一对时。。 6.3.2.2站控层设备应能接受以下标准同步时钟信号之一来满足对时需求:NTP或SNTPIRIG-BDC码。 6.3.3监视和报警 6.3.3.1监视 通过显示器对主要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监视,应能监视各设备的通信状态和通信报文,并实时显示。 对显示的画面应具有电网拓扑识别功能,即带电设备颜色标识。所有静态和动态画面应存储在画面数据库内,用户可方便和直观地完成实时画面的在线编辑修改定义生成删除调用和实时数据库连接等功能,并能与其他工作站共享修改或生成后的画面。 画面应采用符合Window标准的窗口管理系统,窗口颜色大小生成撤除移动缩放及选择等可由操作人员设置和修改。 图形管理系统应具有汉字生成和输入功能,支持多种汉字输入法,支持矢量汉字字库。应具有动态棒型图动态曲线历史曲线制作功能。屏幕显示打印制表图形画面中的画面名称设备名称告警提示信息等均应汉字化。 对各种表格应具有显示,生成编辑等功能。在表格中可定义实时数据计算数据模拟显示并打印输出。各种报表数据应能转换为EXCEL格式,以利于数据的二次应用。 信息能够分层分级分类显示,可以人工定义画面显示内容。 应显示的主要画面至少如下: 电气主接线图,包括显示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包括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等各主要电气量电流电压频率有功无功变压器绕组温度及油温等等的实时值,并能指明潮流方向显示各设备的铭牌参数CT及PT变比等可通过移屏分幅显示方式显示全部和局部接线图及可按不同的详细程度多层显示 二次保护配置图,反映各保护投退情况整定值和压板位置等 直流系统图,包括显示充电装置的基本运行参数 站用电系统状态图 趋势曲线图 棒状图 自动化系统运行工况图:用图形方式及颜色变化显示自动化系统的设备配置和工作状态通信状态 统计及功能报表,包括电量表各种限值表运行计划表系统配置表系统运行状况统计表和运行参数表等 定时报表日报表月报表 各种保护信息及报表 控制操作过程记录及报表 事故追忆记录报告或曲线 事件顺序记录报表 操作指导及操作票典型事故处理流程 遥测表开关量表等。 面上实时信息遥测遥信的显示应能根据信息的当前品质状态使用不同的显示颜色。当前品质状态至少包括: 采集失败 越高限 越低限 无刷新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时间可设 死数在一定的时间内数据没变化,时间可设 检修态 人工置数 本次招标特别指出:投标方投标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将系统中各设备的各网络通信状态通过遥信方式发给各级调度中心/集控站。 6.3.3.2报警及信息分类 采集的模拟量发生越限数字量变位及计算机系统自诊断故障时能进行报警处理。事故发生时,事故报警装置立即发出音响报警,主机/操作员站的画面显示上应有相应开关的颜色发生改变并闪烁,同时显示报警条文。 报警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事故报警,另一种为预告报警。前者为非正常操作引起的断路器跳闸和保护装置动作信号影响全站安全运行的其他信号包括全站通讯中断消防系统火灾告警等所引起后者为状态异常信号模拟量越限自动化系统的事件异常等所引起。 对事件的报警应能分层分级分类处理,起到事件的过滤作用,能现场灵活配置报警的处理方式。 事故报警和预告报警应采用不同颜色,不同音响予以区别,并自动启动事件记录打印。对前者应启动事故警笛及对应的语音信息,并弹出红色告警框对后者应启动预告警铃及对应的语音信息,并弹出黄色告警框。 事故报警可通过手动和自动方式进行确认。对重要模拟量越限或发生断路器跳闸等事故时,应自动推出相关事故报警画面和提示信息,并自动启动事件记录打印机。 事故报警信号经确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人工设定其异常仍未消除,系统监视画面应自动显示已确认未处理报警窗口的相关信息,以提示运行值班人员。此功能应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每一项事故报警信号分别设定为启用或停用。 信息能够分层分级分类显示,可以人工定义画面显示内容。其中开关量信号根据重要性,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事故信号,包括非正常操作引起的断路器跳闸和保护装置动作信号影响全站安全运行的其他信号包括全站通讯中断消防系统火灾告警等 第二类为报警信号,包括状态异常信号模拟量越限自动化系统的异常事件等 第三类为告知信号,包括反映设备各种运行状态的信号以及查询事故跳闸或设备异常后的详细信息,如开关分合保护功能压板投退保护的详细动作信息等。 6.3.4统计及计算 6.3.4.1应能对各类电流电压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温度等量进行计算及统计分析。 6.3.4.2能对电能量分时段和方向累计。当设有关口表时,电能量数据应以关口表采集数据为准。 6.3.4.3能对变压器的负荷率损耗及经济运行进分析。 6.3.4.4能对母线电压不平衡及合格率进行统计。 6.3.4.5能对监控范围内的断路器正常操作及事故跳闸次数,分接头调节档次及次数,设备的投退通道异常主要设备的运行小时数及各种操作进行自动记录和统计。 6.3.4.6变压器的停用时间及次数统计。 6.3.4.7变电站站用电率计算。 6.3.4.8电压无功最优调节计算。 6.3.4.9安全运行天数累计。 6.3.5制表打印 6.3.5.1应能按要求定时打印值报表日报表月报表及年报表。 6.3.5.2能召唤打印月内任意一天的值报表日报表和年内任意一月的月报表。 6.3.5.3事故时能自动打印预告信号报警记录测量值越限记录开关量变位记录事件顺序记录事故指导提示和事故追忆记录,并能实现显示器画面硬拷贝。 6.3.5.4可完成运行日志和各类生产报表事件报表及操作报表的打印。 6.3.6人机界面 6.3.6.1应能通过各工作站为运行人员提供灵活方便的人机联系手段,实现整个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6.3.6.2能按要求对各种子参数日志和时钟进行设置,并具备按一定权限对继电保护整定值模拟量限值及开关量状态进行修改及投退的手段。 6.3.6.3能按要求对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等设备的各种功能进行投退以及对继电保护信号进行远方确认和复归。 6.3.6.4维护功能:可实现对屏幕画面制表打印和数据库的修改扩充等维护功能可对信息量进行分层分级分类设置。 6.3.7 事件顺序记录及事故追忆 6.3.7.1应将变电站内重要设备的状态变化列为事件顺序记录SOE,主要包括: 断路器隔离开关动作信号及其操作机构各种监视信号 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直流系统消弧系统小电流接地选线系统VQC系统等的动作信号故障信号。 6.3.7.2事件顺序记录报告所形成任何信息都不可被修改。但可对多次事件中的某些次进行选择组合,以利于事后分析。事件顺序记录应分类分级上送各级调度。 6.3.7.3事件顺序记录功能的分辨率应不大于2ms。 6.3.7.4事故追忆的时间跨度,记录点的时间间隔应能自行方便设定。 6.3.7.5SOE的时标为事件发生时刻各装置本身的时标。 6.3.7.6SOE等历史事件记录能导出,能以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查看。 6.3.8电能量处理 6.3.8.1应对变电站用各种方式采集到电能量进行处理。 6.3.8.2应能对电能量进行分时段的统计分析计算。 6.3.8.3应能适应运行方式的改变而自动改变计算方法并在输出报表上予以说明,如旁路代线路时的电能量统计。 6.3.9远动工作站功能 6.3.9.1应能实现DL5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中与变电站有关的全部功能,满足电网调度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6.3.9.2远动工作站必须具备同时与多个相关调度通信中心/集控站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并且与不同调度通信中心/集控站通信的实时数据库具有相对独立性,不相互影响数据的刷新。 6.3.9.3应能实现远动信息的直采直送,远动工作站的运行应独立于后台监控系统,双方互不影响。 6.3.9.4远动工作站能同时支持网络通道和专线通道两种方式与调度端连接,并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能同时接入主备调度端。 6.3.9.5远动工作站宜设置远方诊断接口,以便实现远方组态和远方诊断功能。 6.3.9.6送往调度端的遥测遥信量必须带准确品质描述。 6.3.9.7具备SOE遥控操作事件记录功能。 6.3.9.8具备遥信遥测转发数据手动模拟设置并转发功能 6.3.10通信接口及协议 6.3.10.1采用网络103协议。 6.3.10.2与智能装置的接口方式 应设置通信接口与直流系统监控装置连接 应设置通信接口与消防报警装置连接 应设置通信接口与站内电能量采集装置连接 应设置通信接口与小电流接地选线或消弧线圈接地选线装置连接 应预留通信接口与配电自动化子站连接 6.3.10.3与其它智能装置应能实现统一对时SOE的功能。 6.3.10.4规约转换器与其它智能装置的接口应采用RS485连接,通信协议为DL/T667-1999。 6.3.11管理 6.3.11.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根据运行要求,实现各种管理功能。宜包括:运行操作指导事故分析检索在线设备管理操作票模拟操作其它日常管理等。 6.3.11.2运行操作指导:应能对典型的设备异常或事故提出操作指导意见,编制设备运行技术统计表,并推出相应的操作指导画面。 6.3.11.3事故分析检索:应能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大量报警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对典型的事故可直接推出相应的操作指导画面。 6.3.11.4在线设备管理:应能对主要的设备的运行记录和历史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设备运行情况报告和检修建议,并能保存设备的检修和故障处理记录。 6.3.11.5操作票:可根据运行要求完成操作票的生成预演打印执行记录。 6.3.11.6模拟操作:应能提供电气一次系统及二次系统有关布置接线运行维护及电气操作前的预演,并能通过相应的操作画面对运行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6.3.11.7其它日常管理:能进行操作票工作票运行记录及交接班记录的管理,还应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缺陷管理维修记录规则制度等。 6.3.11.8应能实现各种文档的存储检索编辑显示打印功能。 6.3.12顺控功能 6.3.12.1顺控顺序化控制指在需要进行一系列倒闸操作时,通过单个操作命令,改变过程状态。 6.3.12.2自动化系统应支持顺控功能,将一系列操作票转化为任务票,减少人工操作量,减少误操作和提高效率。 6.3.12.3系统应支持在站控层和远方集控中心两种进行顺控的方式。 6.3.12.4系统应充分考虑顺控操作的安全性,保证各类顺控操作应通过五防校验。 6.3.12.5本招标书中不限定顺控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即不限制顺控功能具体是通过测控装置分布式实现还是在后台实现或增加顺控服务器实现等,但投标方应在投标书中详细描述顺控的实现方式和工程实现建议书,并填写相应的投标报价表。 6.3.12.6投标方还需说明顺控功能适用范围,即适用于网络103方案或IEC61850方案还是两者都使用。 7 间隔层的技术要求 7.1硬件构成 间隔层设备包括:测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间隔层网络设备以及与站控层网络的接口等。 7.1.1测控装置 7.1.1.1间隔层的测控装置应面向对象设计,采用统一的硬件平台统一的软件平台统一的数据库管理。 7.1.1.2装置应采用32位CPU和DSP硬件平台,14位及以上高精度模数转换器,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 7.1.1.3线路测控单元按线路配置主变测控单元按侧分别配置, 35kV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宜在高压开关柜上安装。 7.1.1.4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I/O测控单元应是模块化标准化的,易维护和更换且允许带电插拔的。任何一个模块故障,应不影响其它模块的正常工作。 I/O测控单元应选用强电I/O模块,能在静电高频强磁场干扰的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不降低精度和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满足变电站运行环境要求。 开关量输入信号的滤波时间常数应保证在接点抖动反跳或振动以及存在外部干扰情况下不误发信号。 测控单元应具有断路器合闸同期检测功能和捕捉同期功能,对本间隔的断路器,隔离刀闸等设备具有防误闭锁功能。间隔层装置的五防闭锁功能应不依赖站级控制层设备。当站级控制层发生故障而停运时,不能影响间隔级控制层设备的正常五防闭锁控制操作。同时宜具有PT二次回路断线检测功能。 间隔级控制层的单元测控装置应能实时反映本间隔高压设备的分合状态,宜有电气单元的实时模拟接线状态图。 I/O测控单元按变电站间隔并考虑电气接线特点和一次设备布置进行配置。 间隔级控制层设备应能互相通讯,实现信息共享。 间隔层设备人机界面友好,装置面板具备LED液晶按键,全部菜单支持中文显示。 具有IRIGB对时接口,装置的实时时钟具有掉电不丢失功能。 测控装置能记录各种操作命令的来源。 测控装置的工作电源和信号回路电源必须分开。 6.1.2间隔层网络设备 间隔层网络设备包括百兆以太网交换机和规约转换器。 7.2网络 7.2.1 35kV的保护装置的网口不应少于2个110kV及以上测控装置配备的网口不应少于2个,能与双以太网直接相连。 7.2.2间隔层各设备指配备网口的设备和通信管理机/网关应通过交换机级联的方式,通过光纤网线与站控层双网连接。 7.3功能 7.3.1数据采集和处理 7.3.1.1系统应能进行实时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可按数据性质分为以下内容: 模拟量:应采用交流采样方式采集,非电量信号可采用直流采样应在测控装置上预留8路420mA直流采集接口,以便接入由直流CT装置传输过来的变压器中性线直流分量。 开关量:宜采用无源触点输入方式,对要控制的设备,宜采用双触点输入方式 脉冲量,电气性能同开关量采集 通信数据:其他功能装置的数据通过通信方式进入站控层,经统一处理后进入数据库。 7.3.1.2对电气模拟量的采集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应符合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的规定 交流输入端的变流器件严禁开路,变压器件严禁短路,上述器件应能经受高频干扰波耐压试验的冲击和满足系统测量精度的要求 满量程应有2倍额定输入的裕度,满量程后数据不能归零并上送标志位。 在交流电压波动电流突变频率变化振动负载不平衡温度影响高频干扰冲击超量限以及工作在系统电源电压允许的波动范围等情况下,应能保证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线性度要求 因谐波影响的算法误差相角误差A/D转换误差和采样频率误差等,应符合测量精度的要求。 7.3.1.3被采集的实时数据,应经过必要的预处理后以一定的格式存入定周期(或随机)更新的实时数据库。 7.3.1.4数据处理应包含以下内容: 模拟量输入信号处理应包括数据有效性正确性判别越复限判断及越限报警,数字滤波,误差补偿(含精度线性度零漂校正等),工程单位变换,预防回路断线及断线检测,信号抗干扰等功能。 开关量输入信号处理应包括光电隔离,接点防抖动处理,硬件及软件滤波,基准时间补偿,数据有效性正确性判别等功能。 事件顺序应记录需远传的各种重要事件的动作顺序,事件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毫秒),事件名称和事件性质。 脉冲量输入信号处理应包括接点防抖动处理,数据有效性正确性判别,标度变换等功能。 7.3.2控制与操作 控制范围:全站所有断路器电动隔离开关电动接地开关主变压器调压抽头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及与控制运行相关的设备和其他重要设备。 控制方式:应具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操作遵守唯一性原则。 手动控制应包括下列各级控制,控制级别由低至高的顺序为: 1由各级调度中心远方控制 2由集控中心远方控制 3由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后台控制 4由间隔层测控屏上的手动开关对断路器进行一对一控制 5由配电装置处的就地手动开关一对一控制。 自动控制应包括顺序化控制和调节控制,由站内设定其是否采用,主要包括电压无功自动控制主变联调控制以及顺序化操作控制等。 顺序化控制和调节控制功能管理应相对独立。它可以由运行人员投入/退出,而不影响正常运行。 顺控功能各种类型的操作票转化为任务票,减少人工操作量,减少误操作和提高效率。 系统应支持在站控层和远方集控中心两种进行顺控操作的方式。 系统应充分考虑顺控操作的安全性,保证各类顺控操作应通过防误闭锁校验。 在自动控制过程中,系统应给出操作提示信息,在程序遇到任何软硬件故障均应输出报警信息,停止控制操作,并保持所控设备的状态。 操作员站应提供间隔操作画面,在其中显示与间隔有关的信息,包括间隔有关的动作事件光字牌等,控制操作宜在间隔画面实现。 操作:为使整个自动化系统能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须具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设置操作权限依据操作员权限的大小,规定操作员对系统及各种业务活动的范围,操作员应事先登录,并应有密码措施,操作时应有完善的监护措施。 操作的唯一性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种控制操作方式有效,如确定一操作方式,那就必须闭锁其它操作方式。 对运行人员的任何操作,计算机都将做命令合法性检查和闭锁条件检查。 操作应按选点校验执行的步骤进行。在进行选点校验操作时,当遇到如下情况之一时,选点将自动撤消: 选点后规定时间内(由操作员指定)未做后续操作 按了取消键 选点后的后续操作无意义。 当一个控制点正在进行某设备的控制操作时,其它控制点对该设备的控制操作被禁止。 一个任务在对多个设备进行操作时,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保证操作规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前提下,可按规定程序进行顺序控制操作。 操作必需在具有控制权限的工作站上才能进行 可以远方或当地设定设备禁止控制挂牌 提供详细的记录文件记录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姓名操作对象操作内容操作时间操作结果等,可供调阅和打印 应具备在一台操作员站操作时在另一台操作员站进行监护的功能。 7.3.3同期 7.3.3.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同期功能,以满足断路器的同期合闸同期闭锁要求。 7.3.3.2同期功能宜在间隔层完成,站控层应能对同期操作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7.3.3.3不同断路器的同期指令间应相互闭锁,以满足一次只允许一个断路器同期合闸。 7.3.3.4同期功能应能进行状态自检和设定,同期成功与失效均应有信息输出。 7.3.3.5同期操作过程应有发令参数计算及显示确认等交互形式。操作过程及结果应予以记录。 7.3.3.6同期应能实现远方控制检无压/同期功能。 7.3.4同步对时 7.3.4.1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应能接受IRIG-BDC码或者SNTP方式对时。 7.3.4.2间隔层设备需具备一定的守时能力,确保在两次B码对时之间的守时误差小于1ms。 7.3.4.3投标方应完成各保护装置对时接口的屏内配线,以方便外部对时信号缆线的接入。端子排上应留有明确的信号类型标识。投标方应结合招标文件要求在设备清单里详细注明各设备所需的对时信号类型接口数量,各项技术指标及接口类型。 8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性能指标 8.1系统性能指标 模拟量测量综合误差 0.5% 电网频率测量误差 0.01Hz 模拟输入信号容量 10000 开关量输入信号容量 32768 开关量输出信号容量 1024 站内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SOE 2ms 遥测信息响应时间从I/O输入端至远动工作站出口 3s 遥信变化响应时间从I/O输入端至远动工作站出口 2s 控制命令从生成到输出的时间 1s 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模拟量 3s 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开关量 2s 控制操作正确率 100% 遥控动作成功率 99.99% 遥测合格率 98% 事故时遥信年正确动作率 99% 系统可用率 99.8% 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20000h 其中I/O单元模件MTBF50000h 间隔层测控装置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40000h 各工作站CPU平均负荷率: 正常时任意30min内 30% 电力系统故障时10s内 50% 自动化系统网络平均负荷率: 正常时任意30min内 30% 电力系统故障时10s内 50% 模数转换分辨率 14位 GPS对时精度 1ms 非电气量变送器输出 4-20mA或0-5V 历史曲线采样间隔 1-30min,可调 历史曲线日报,月报储存时间 1年 事故追忆 事故前: 1min 事故后: 2min 雪崩处理能力 系统在200点遥信每秒变化一次,连续变化40次的情况下,变位信息记录完整,事件顺序记录时间正确。 全站系统最长恢复时间含后台和远动工作站 5min 8.2 间隔层及网络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1对静电放电 符合GB/T17626-4-2 4级 2对辐射无线电频率 符合GB/T17626-4-3 3级 3对电气快速瞬变 符合GB/T17626-4-4 4级 4对浪涌 符合 GB/T17626-4-5 3级 5对传导干扰射频场感应 符合GB/T17626-4-6 3级 6对电源频率磁场 符合GB/T17626-4-8 4级 7对脉冲磁场 符合GB/T17626-4-9 5级 8对阻尼振荡磁场 符合GB/T17626-4-10 5级 9对振荡波 符合GB/T17626-4-12 2级信号端口 9 保护配置及功能 9.1 35kV线路保护的配置及功能 本装置除满足第2.12.5条各项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9.1.1 35kV以下电压等级保护装置采用保护测控二合一产品,所有装置均要求留有与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接口,其次每套保护装置均要求有完善的操作回路。装置的开入量不少于10个,110kV以上电压等级采用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独立配置原则。 9.1.2 线路装设微机型电流速断过流和零序过流保护,电流速断过流和零序过流保护的出口压板相互独立,同时具有低周减载和二次自动重合闸功能,二次自动重合闸时间间隔可调0180s。 9.1.3 无功补偿的保护采用微机型电流速断过流及零序电流保护,电流速断和过流保护的出口压板相互独立。 9.1.4 接地变保护采用微机型电流速断过流及零序电流保护,电流速断和过流保护的出口压板相互独立。 9.1.5站用变保护采用微机型电流速断过流及零序电流保护,电流速断和过流保护的出口压板相互独立 9.1.6 35kV以下电压等级线路无功补偿接地变站用变的保护测控装置就地安装于开关柜,110kV电压等级以上采用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独立配置原则,并且组屏安装。 9.2 35/110kV母线保护配置及功能 9.2.1 使用环境条件 设备储存温度:2570。 设备工作温度:54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相对湿度:5%95%。 抗地震能力要求: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 同时作用。 9.2.2 额定参数及功率消耗 额定直流电源:220V。 额定交流电流:1A。 额定交流电压:100V/ 相电压。 额定频率:50Hz。 打印机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 装置交流消耗: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 1A或1VAIN 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1VA,卖方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保护动作时,不大于80W。卖方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9.2.3 总的技术要求 (1) 环境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并且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精度。 (2) 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系统故障及其它强干扰作用下,不应误动和拒动。保护装置抗电磁干扰能力应符合国标及行标相关标准。 (3) 保护柜与其它设备之间,应采用光电耦合或继电器触点进行连接,不应有电的直接联系。装置调试端应有隔离措施。 (4)保护柜中的插件应接触可靠,并且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检修时能迅速更换。 (5)保护柜内各组电压量电流量的中性线必须分开。 (6)装置应具有直流电源快速小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柜上。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供电。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有输出接点以起动告警信号。直流回路应有监视直流回路电压消失的告警信号继电器。直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的恢复)到80%Ue时,直流逆变电源应能自动启动。直流电源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作。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7)应提供标准的试验插件(包括母线保护装置本身具有的试验部件)及试验插头,以便对各套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回路进行隔离或能通入电流电压进行试验。另外,对每面柜的出口跳闸闭锁信号等输入输出回路应在柜面上有隔离措施,以便在运行中分别断开。隔离及试验部件应考虑操作的方便性,隔离压板标签栏位置应安装在隔离件本体或隔离件下部。 (8)装置的出口回路主要电路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经常监视及自诊断功能以便在动作后起动告警信号远动信号事件记录等。 (9)装置中跳闸出口回路动作信号及起动中央信号的接点应自保持,在直流电源消失后应能维持动作。只有当运行人员复归后,信号才能复归,复归按钮装在屏上的适当位置,以便于操作,并应有远方复归功能。用于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信号的接点不应保持。 (10)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11)跳闸出口回路采用有触点继电器。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应有足够容量,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应不小于5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50W。信号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应不小于2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30W。 (12)对于装置间不经附加判据直接启动跳闸的开入量,应经抗干扰继电器重动后开入抗干扰继电器的启动功率应大于5 W,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内,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动作时间为10 ms35 ms,应具有抗220 V工频电压干扰的能力。 (13)所提供的保护设备宜采用符合DL/T860的规约直接与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子站连接,并提供详细规约文件本。保护装置向子站提供的信息符合Q/GDW 273,保护装置需具备3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RS-485通信接口和打印机接口。 (14)保护装置应具备远方修改定值功能软压板远方投退和定值区远方切换功能,其软压板远方投退功能不允许通过修改定值实现。 (15)微机保护装置应具备通信网络对时和卫星时钟对时功能。应具备IRIG-BDC或脉冲对时功能,并通过保护柜端子排接线。 (16)所提供保护设备的软件版本及校验码应与买方进行确认,并提供配套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定值清单。 9.2.4功能要求 (1)母线配置一套微机型母线差动保护。母线差动保护装置应设复合电压闭锁元件,母线保护屏不设置独立的复合电压闭锁装置。保护出口应有复合电压闭锁措施。 (2)母线保护应具有可靠的 CT饱和判别功能,区外故障 CT饱和时不应误动。 (3)母线保护应能快速切除区外转区内的故障。 (4)母线保护应允许使用不同变比的CT,并通过软件自动校正。 (5)具有CT断线告警功能,除母联分段CT断线不闭锁差动保护外,其余支路CT断线后固定闭锁差动保护。 (6)双母线接线的差动保护应设有大差元件和小差元件大差用于判别母线区内和区外故障,小差用于故障母线的选择。 (7)对构成环路的各种母线,保护不应因母线故障时电流流出的影响而拒动。 (8)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在母线分列运行,发生死区故障时,应能有选择地切除故障母线。 (9)母线保护应能自动识别母联分段的充电状态,合闸于死区故障时,应瞬时跳母联分段,不应误切除运行母线。 (10)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应设电压闭锁元件,母联和分段不经电压闭锁。 (11)双母线接线的母线PT断线时,允许母线保护解除该段母线电压闭锁。 (12)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通过隔离刀闸辅助触点自动识别母线运行方式时,应对刀闸辅助触点进行自检。当与实际位置不符时,发刀闸位置异常告警信号,应能通过保护模拟盘校正刀闸位置。当仅有一个支路隔离刀闸辅助触点异常,且该支路有电流时,保护装置仍应具有选择故障母线的功能。 (13) 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应具备电压闭锁元件启动后的告警功能。 (14) 宜设置独立于母联跳闸位置分段跳闸位置的母联分段分列运行压板。 (15) 母线保护任一元件或回路异常,应发告警信号。差动元件及闭锁元件启动,直流消失,装置异常和保护动作跳闸时,应发信号,除此,还应具有启动遥信及事件记录触点,母线保护输出触点应有一定量的备用。 9.2.5技术参数特性表 母线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电流定值误差 不超过3% 2 电压定值误差 不超过3% 3 保护动作精度误差 3% 4 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精度误差 最大整定值的1% 5 整组动作时间 ms 在2倍整定值下整组动作时间不大于30ms 6 整组返回时间 ms 在20倍额定值下整组返回时间不大于60ms 7 交流电压回路过载能力 1.2IN,连续工作1.4IN,10s 8 交流电流回路过载能力 2IN,连续工作10IN,10s40IN,1s 9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1VA 10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0.5VAIN1A 1VAIN5A 11 装置直流消耗 W 50W工作时 80W动作时 12 跳闸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于5A 触点断开容量为不小于50W 13 其他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于2A 触点断开容量为不小于30W 14 装置工作电源 V DC220V 15 CT二次额定电流 A 1A 16 断路器跳闸线圈电流 A 小于1.5A 17 断路器合闸线圈电流 A 小于1.5A 18 其它 打印机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工作电源 V 220VAC 2 接口型式 与保护装置配套 保护柜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尺寸 mm 2260mmx800mmx600mm 2 颜色 9.3 110kV线路保护 9.3.1 使用环境条件 设备储存温度:2570。 设备工作温度:54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相对湿度:5%95%。 抗地震能力要求: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 同时作用。 9.3.2 额定参数及功率消耗 额定直流电源:220V。 额定交流电流:1A。 额定交流电压:100V/ 相电压。 额定频率:50Hz。 打印机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 装置交流消耗: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 1A或1VAIN 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1VA,卖方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保护动作时,不大于80W。卖方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9.3.3 总的技术要求 (1) 110kV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应具备以分相电流差动和零序电流差动为主体的快速主保护,由三段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四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构成的全套后备保护。保护装置应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PT断线CT断线过负荷告警功能,装置还带有跳合闸操作回路以及交流电压切换回路。各项功能指标应满足相关的电力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求。 (2) 电流差动保护两侧启动元件和本侧差动元件同时动作才允许差动保护出口。线路两侧的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均应设置本侧独立的电流启动元件,必要时可用交流电压量等作为辅助启动元件,但应考虑在PT断线时对辅助启动元件的影响,差动电流不能作为装置的启动元件。 (3) 线路两侧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互相传输可供用户整定的通道识别码,并对通道识别码进行校验,校验出错时告警并闭锁差动保护。 (4) 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具有通道监视功能,保护对通道中断或判断通道数据异常的情况应有完整的记录报告并发出报警信号,并在投标文件中阐明该情况下闭锁保护的延时时间及发通道异常告警信号的延时时间。 (5) 自动重合闸由主保护和后备保护跳闸启动,并可由断路器状态不一致来启动。自动重合闸由三相跳闸启动回路启动。三相自动重合闸应有同期检查和无电压检查。重合闸装置应有外部闭锁重合闸的输入回路,用于在手动跳闸手动合闸母线故障延时段保护动作断路器操作压力降低等情况下接入闭锁重合闸接点。当不使用用于重合闸检线路侧电压和检同期的电压元件时,线路PT断线不应报警检同期重合闸所采用的线路电压应该是自适应的,用户可自行选择任意相间或相电压。重合闸应有足够信号接点,启动中央信号事件记录和远动信号。 (6) 三相操作板/箱应具有一组双套保护采用两组三相跳闸回路及合闸回路,跳闸应具有自保持回路,应具有手跳和手合输入回路。操作板/箱应具有防跳回路,防止断路器发生多次重合。操作板/箱的防跳回路应能够方便的取消。操作板/箱应具有气液压闭锁输入回路。跳合闸应分别具有监视回路,且分别引上端子。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操作板/箱应具有足够的输出接点供闭锁重合闸和发中央信号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 (7) 用于110kV双母线接线形式的线路保护装置中应配置1套三相电压切换板/箱,完成双母线交流电压切换的功能,电压切换板/箱应能发出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PT失压信号。 (8) 光纤差动保护通道设备的要求: 1优先采用专用光纤通道。 2采用复用光纤时,优先采用2Mbit/s数字接口,对光纤通道的误码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确保通道传输发生误码时,不造成保护误动。 3保护室光配线柜至保护柜通信机房光配线柜至接口柜均应使用尾缆连接。尾缆应使用ST或FC型连接器与设备连接。光缆通过光配线柜转接。 4同一机柜不得安装超过8条线路的继电保护专用光电转换接口装置设备。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通道的收发时延应相同。2Mbit/s数字接口装置与通信设备采用75同轴电缆不平衡方式连接。 5每个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设备的直流电源均取自通信专业的直流电源,并与所接入通信设备的直流电源相对应。直流电源开关的报警接点引至监控系统。各光电转换装置失电故障信号引至端子排。 6保护屏和通信接口屏均应带有光纤接线盒。光电转换装置及相应的光电接线盒尾纤保护屏至光电转换装置之间连接用的引入光缆及敷设用穿管光纤头熔接包括备用纤芯均由保护厂家同时配套提供,并负责与通信装置间的接口设计和配合。 (9) 打印机的交流电源:220V。 (10) 每面保护屏有多台保护装置时安装一台打印机,切换使用。 9.3.4 技术参数特性表 110kV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电流精工范围 测量范围下限为0.05IN,上限为20IN40IN,在电流为0.05IN20IN40IN时,测量误差5%相对误差或0.02IN绝对误差,但在0.05IN以下范围用户应能整定并使用,实际故障电流超过电流上限20IN40IN时,保护装置不误动不拒动 2 电压精工范围 V 0.01UN1.1UN 3 电流差动动作时间 ms 不大于30ms1.2倍整定值,不包括通道延时 4 距离I段暂态超越 5% 5 相间距离I段动作时间 ms 不大于30ms0.7倍整定值 6 接地距离I段动作时间 ms 不大于30ms0.7倍整定值 7 零序过流I段动作时间 ms 不大于25ms1.2倍整定值 8 整组动作时间 ms 近端故障不大于20ms 远端故障不大于30ms 9 交流电流回路过载能力 2IN,连续工作10IN,10s40IN,1s 10 交流电压回路过载能力 1.2IN,连续工作1.4IN,10s 11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 每相 VA 1VA 12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 每相 VA 0.5VAIN1A 1VAIN5A 13 装置直流消耗 W 30W工作时 50W动作时 14 跳闸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于5A 触点断开容量为不小于50W 15 其他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于2A 触点断开容量为不小于30W 16 装置工作电源 V DC220V 17 CT二次额定电流 A 1A 18 断路器跳闸线圈电流 A 小于1.5A 19 断路器跳闸线圈数量 个 1 20 断路器合闸线圈电流 A 小于1.5A 21 其它 光纤复接通道接口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接口型式 2Mbit/s数字接口采用75同轴电缆不平衡方式连接 打印机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工作电源 V 220VAC 2 接口型式 与保护装置配套 保护柜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尺寸 mm 2260mmx800mmx600mm 2 颜色 9.4 主变压器保护 9.4.1 使用环境条件 设备储存温度:2570。 设备工作温度:54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相对湿度:5%95%。 抗地震能力要求: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 同时作用。 9.4.2工作条件额定参数及功率消耗 (1)工作条件 1额定电压要求如下: 双圈变压器:高压 110kV,低压35kV 2系统频率:50Hz。 3中性点接地方式:110kV 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间隙接地35kV 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或经电阻接地系统。 (2) 额定参数及功率消耗 额定直流电源:220V。 额定交流电流:1A。 额定交流电压:100V/相电压。 额定频率:50Hz。 打印机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 装置交流消耗: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 1A或1VAIN 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1VA,卖方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保护动作时,不大于80W。卖方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9.4.3 总的技术要求 (1) 环境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并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精度。 (2) 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系统故障及其他强干扰作用下,不应误动和拒动。保护装置的快速瞬变干扰试验高频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冲击电压试验和绝缘试验应至少符合IEC标准。装置调试端口应带有光电隔离。所有保护在谐波直流分量励磁涌流以及穿越性短路电流稳态和瞬态影响下,不应误动作。保护应该考虑瞬态时CT饱和的影响,即使在严重的穿越性短路故障情况下,也不误动。 (3) 各装置包括各保护装置操作箱非电量保护等均应具有独立的直流电源快速小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面屏柜上。应对保护屏上的各个直流电压回路进行监视,在直流电源消失时应发告警信号,当在该直流回路中任何一处发生断线短路或接地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直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直流电源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各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逆变器供电,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恢复至额定电压的80时,保护装置的直流逆变电源应能自动恢复。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4) 对于装置间不经附加判据直接启动跳闸的开入量,应经抗干扰继电器重动后开入抗干扰继电器的启动功率应大于5 W,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内,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动作时间为10ms35ms,应具有抗220V工频电压干扰的能力。 (5) 保护装置应能在装置面板上方便地进行参数设定但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且可在装置内储存不少于4组定值。当直流电源失去时,这些设定值不应丢失。 (6) 所提供的保护设备宜采用符合DL/T860的规约直接与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子站连接,并提供详细规约文件本。保护装置向子站提供的信息符合Q/GDW 273,保护装置需具备3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RS-485通信接口和打印机接口。 (7) 保护装置应具备远方修改定值功能软压板远方投退和定值区远方切换功能,其软压板远方投退功能不允许通过修改定值实现。 (8) 微机保护装置应具备通信网络对时和卫星时钟对时功能。应具备IRIG-BDC或脉冲对时功能,并通过保护柜端子排接线。 (9) 非电量保护设一套出口,对于主后合一的变压器保护,每套变压器差动保护和后备保护设一套出口,对于主后分置的变压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和后备保护单独设置出口。设置保护强电跳闸出口连接片和每套保护功能投退压板。 (10) 每套保护的出口继电器应提供不少于5组触点。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信号触点的要求跳闸信号:1组保持触点,2组不保持触点过负荷保护运行异常和保护装置故障等告警信号:1组保持触点,1组不保持触点。 (11) 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应不小于5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50W。信号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应不小于2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30W。 (12) 装置中跳闸出口回路动作信号应自保持,在直流电源消失后,应能维持动作。只有当运行人员复归后,信号才能复归,复归按钮装在屏上的适当位置,以便于操作,并应同时具有远方复归功能。 (13) 保护屏中的插件应接触可靠,并且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检修时能迅速更换。 (14) PT回路应装设PT专用额定电流为1A的低压降快速空气小开关,并带常闭辅助接点监视。 (15) 应提供标准的试验插件及试验插头,以便对各套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回路进行隔离或能通入电流电压进行试验。另外,对保护投入出口跳闸合闸等输入输出回路应在屏柜面上有隔离措施,以便在运行中可分别断开。隔离及试验部件应考虑操作的方便性,隔离压板标签栏位置应安装在隔离件本体或隔离件下部。 (16) 各套装置的出口电路主要电路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经常监视及自诊断功能,除装置本身有LED指示外,应提供告警接点给用户的报警装置。 (17) 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18) 本规范书所列的任何保护动作以后,除特别指明外,应包括以下内容: 独立跳闸接点闭合去出口跳闸。 继电器本身的动作掉牌指示。 提供用户报警装置的接点闭合包括中央信号远动事件记录信号。 9.4.4 功能要求 1保护装置采用微机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和非电量保护必须分开且独立。主后合一的变压器保护装置不允许与测控装置集成。具备CT断线识别和闭锁功能。显示故障报告应汉化,简洁明了。 2应配置经一定延时不经任何闭锁的跳变压器各侧的过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 3 对因限制低压侧短路电流水平在20kA以内而选用高阻抗变压器的情况高低压侧阻抗值>0.27,在近低压侧区内各故障形式下,供方提供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应保证灵敏度。 4110kV微机变压器保护的主保护配置方案 比率差动及差动速断保护:应满足工程中制动侧数的要求,跳各侧开关,并提供3组同步触点输出。 非电量保护:包括本体重瓦斯本体轻瓦斯油温油位异常压力释放冷却器全停等。非电量保护除需经保护装置延时的信号外直接启动装置跳闸回路,且保护动作应自动记录。并提供3组同步接点输出。 5110kV微机变压器保护的后备保护配置方案适用于双绕组变压器,因系统运行要求的特殊配置方案在专用部分规定。 高压侧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一段二时限。 高压侧间隙零流零压保护,一段二时限。 高压侧中性点零流方向保护,一段二时限。 低压侧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一段三时限,第三时限跳闸同时并闭锁备自投如有。 对低压侧没有专用母线保护的变压器,配置一段电流保护,跳闸同时并闭锁备自投如有。 低压侧系统采用电阻接地时,配置零序过流保护,设三段,每段一时限。 高压侧过负荷发信,过流闭锁有载调压,启动风冷保护如有。 6110kV微机变压器保护的后备保护配置方案适用于三绕组变压器,因系统运行要求的特殊配置方案在专用部分规定。 高压侧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一段一时限。 高压侧间隙零流零压保护,一段二时限。 高压侧零流方向保护,一段二时限。 高压侧过负荷发信,过流闭锁有载调压,启动风冷保护如有。 中压侧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一段三时限,第三时限跳闸同时并闭锁备自投。中压侧为小电阻接地系统时,配置中压侧零序过流保护,设三段,每段一时限。对中压侧没有专用母线保护的变压器,配置一段电流保护,跳闸同时并闭锁备自投如有。 低压侧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一段三时限,第三时限跳闸同时并闭锁备自投。低压侧为小电阻接地系统时,配置低压侧零序过流保护,设三段,每段一时限。对低压侧没有专用母线保护的变压器,配置一段电流保护,跳闸同时并闭锁备自投如有。 中压低压侧过负荷发信。 7 对操作箱的要求在配置操作箱的情况下 操作箱应设有断路器合闸位置跳闸位置和电源指示灯。操作箱的防跳功能应方便退出,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端子按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依次排列。 操作箱应具备以下功能: 手合手跳回路 保护跳闸回路 断路器压力闭锁回路 断路器防跳回路 与相关保护配合的断路器位置等 跳闸及合闸位置监视回路 跳合闸信号 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备用中间继电器 直流电源监视功能 对于双套保护配置,操作箱应具有相互独立的两组跳闸线圈。 操作箱应具有足够的输出接点用于安全自动装置。 8 变压器各侧电流电压等模拟量及相应开关量应具有故障录波功能,并且能以COMTRADE数据格式输出上传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应记录至少8次事件记录。其分辨率应能满足故障分析判断的要求,供方应随系统提供故障分析软件及详细说明文件。 9.4.5 技术参数特性表 变压器主后分置技术参数特性表 110kV变压器差动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差动速断动作时间 ms 25ms2倍整定值 2 比率差动动作时间 ms 35ms2倍整定值 3 电流定值误差 不超过5% 4 制动系数定值误差 不超过5% 5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 每相 W 0.5VAIN 1A 1VAIN 5A 6 装置直流消耗 W 50W工作时 80W动作时 7 差动保护侧数 两侧 8 电阻接地的变压器保护要求 11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后备保护电流定值误差 不超过5% 2 后备保护电压定值误差 不超过5% 3 后备保护时间定值误差 固有延时不应大于40ms对于过量保护 施加1.2倍动作值进行测试,欠量保护 施加0.8倍动作值 4 后备保护方向元件动作范围边界误差最大灵敏角下 不超过3 5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 每相 W 1VA 6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 每相 W 0.5VAIN 1A 1VAIN 5A 7 装置直流消耗 W 50W工作时 80W动作时 8 后备保护侧数 两侧 110kV非电量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非电量启动功率 W >5W 2 启动电压 直流操作电压的55%70% 3 动作时间 ms 10ms35ms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 4 装置工作电源 V DC220V 5 CT二次额定电流 A 1A 6 断路器跳闸线圈电流 A 小于1.5A 7 断路器跳闸线圈数量 个 1 8 断路器合闸线圈电流 A 小于1.5A 9 其它 打印机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工作电源 V 220VAC 2 接口型式 与保护装置配套 保护柜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尺寸 mm 2260mmx800mmx600mm 2 颜色 变压器主后合一技术参数特性表 110kV变压器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差动速断动作时间 ms 25ms2倍整定值 2 比率差动动作时间 ms 35ms2倍整定值 3 电流定值误差 不超过5% 4 制动系数定值误差 不超过5% 后备保护电流定值误差 不超过5% 后备保护电压定值误差 不超过5% 后备保护时间定值误差 固有延时不应大于40ms对于过量保护 施加1.2倍动作值进行测试,欠量保护 施加0.8倍动作值 后备保护方向元件动作范围边界误差最大灵敏角下 不超过3 5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 每相 W 0.5VAIN 1A 1VAIN 5A 6 装置直流消耗 W 50W工作时 80W动作时 7 CT二次额定电流 A 1A 8 差动保护制动侧数 两侧 9 配置后备保护的侧数 两侧 10 断路器跳闸线圈电流 A 小于1.5A 11 断路器跳闸线圈数量 个 1 12 断路器合闸线圈电流 A 小于1.5A 13 电阻接地的变压器保护要求 14 其它 110kV非电量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非电量启动功率 W >5W 2 启动电压 直流操作电压的55%70% 3 动作时间 ms 10ms35ms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 打印机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工作电源 V 220VAC 2 接口型式 与保护装置配套 保护柜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1 尺寸 mm 2260mmx800mmx600mm 2 颜色 10二次设备技术要求 10.1光伏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见附件1。 10.2 有功无功控制系统技术要求,见附件2。 10.3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要求,见附件3。 10.4故障解列装置技术要求,见附件4。 10.5 微机防误闭锁技术要求,见附件5。 10.6 环境监测仪技术要求,见附件6。 10.7 故障录波装置技术要求,见附件7。 10.8 直流及UPS电源系统技术要求,见附件8。 10.9 保护信息管理子站系统技术要求,见附件9。 10.10 PMU同步相量测控系统技术要求,见附件10。 10.11电能计量系统设备技术要求,附件11。 10.12快速频率响应控制系统,附件12。 10.13 GPS时钟同步系统技术要求,附件13。 11 主要资料清单 11.1微机监控系统技术说明包括维修使用说明 11.2系统各单元装置说明书 11.3屏柜保护原理接线图保护原理逻辑框图端子排图包括软盘或光盘一式二套,图形文件均为AutoCAD 2004版本提供字库。 以上资料务必在技术规范书书签订后1周内返回设计院,若因资料问题,延误设计周期,则由厂商负责向订货招标方解释。以上资料最终到齐后则由厂商负责向订货招标方电传并说明解释。 12 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要求 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必须提供如下服务: 12.1协商服务 综合自动化系统与直流系统之间的接口采用远动接口方式连接,为此,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负责与直流系统承包商进行协商,由直流系统厂家提供通讯规约,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负责将直流系统数据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一些设备安装在开关柜上,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负责与开关柜承包商进行协商,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负责向开关柜厂提供保护装置需要的抗干扰元件例如:抗干扰端子等,我方只负责这之间的协调。 综合自动化系统与调度系统的通信,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负责与调度系统进行协商,我方只负责这之间的协调。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提供两侧之间的规约转换装置。 综合自动化系统要与智能电度表通信,同时智能电度表具备与电量采集系统通讯功能(由电度表厂家提供两个RS-485口),综合自运化系统厂家负责与智能电度表厂家进行协商,我方只负责这之间的协调。 综合自动化系统要与综合调压屏进行通信(由综合调压屏厂家提供规约),我方只负责与厂家进行协商。 12.2安装指导服务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装由招标方负责,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向我方提供安装指导服务,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由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负责。 12.3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范围:产品的终身维护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备用备件的供应软件的免费升级。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应有紧急服务。 在紧急情况下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应在收到我方申请后48小时内赶到现场服务。若有重大技术问题,公司将派工程师以最快速度赴现场解决问题。 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应有追踪服务: 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应对已投运的系统进行定时,定人追踪了解,及时反馈信息,形成厂家和我方形成一体服务的模式。 12.4培训 综合自动化系统厂家应向招标方提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培训,培训应分工厂培训和现场培训两部分,技术培训应由专门的技术专家承担,编写出有关的专门培训教程,培训内容至少包括:继电保护系统各安全自动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及软件通讯等方面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继电保护的整定,各种数据库修改,各种报表画面的制作等项目。培训应以包教包会为原则,培训人数及培训时间应在经济合同中确定。 附件1:光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 1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功能应满足建设方案发展目标的要求,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并提供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保证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可靠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满足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要求。 1)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本系统的建设应立足于本项目对电网调度及运营管理的需求,借鉴国内外一流专业技术,充分考虑光伏电站调度运行的应用需求,满足各项规范要求的基础,保证系统在各项功能的针对性基础上体现整体的实用性及系统针对不同应用环节的适用性。 2)系统功能规范化 严格遵循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相关功能及技术规范。 3)系统开放性 系统应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采用规范信息模型和标准接口规范,保证本系统同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4)系统安全性 满足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第30号)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对电网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系统之间互联的安全要求。 5)系统可靠性 应对系统关键节点的设备软件和数据进行冗余备份,提供故障隔离和排除技术手段,实现任一单点故障均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实时气象信息采集要求 2.1基本要求 光伏发电站应配备实时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应包括直射辐射表散射辐射表总辐射表环境温度计光伏组件温度计风速仪风向标数据处理传输设备等。 2.2站址要求 2.2.1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应能反映光伏发电站范围内的气象条件。 2.2.2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环境信息观测仪器感应元件平面以上应无任何障碍物,若不满足,应与障碍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障碍物的阴影对感应元件的遮挡。不应靠近浅色墙面或其它易于反射阳光的物体,也不应暴露在人工辐射源之下。 2.3 测量设备要求 2.3.1直接辐射表技术参数: 光谱范围:2803000nm 测量范围:02000W/m2 测量精度:5% 跟踪精度:24小时小于1 灵敏度:714VWm2 安装:自动跟踪装置 2.3.2散射辐射表技术参数: 光谱范围:2803000nm 测量范围:02000W/m2 测量精度:5% 灵敏度:714VWm2 2.3.3总辐射表技术参数 光谱范围:2803000nm 测量范围:02000W/m2 测量精度:5% 灵敏度:714 VWm2 安装:水平安装 2.3.4风速传感器: 测量范围:050m/s 测量精度:<0.5 m/s 工作环境温度:-40至60 2.3.5风向传感器: 测量范围:0360 测量精度:2.5 工作环境温度:-40至60 2.3.6湿度传感器: 测量范围:0100%RH 测量精度:8%RH 工作环境温度:-40至60 2.3.7大气压力传感器: 测量范围:500hPa1100hPa 测量精度:0.3hPa 工作环境温度:-40至60 2.3.8环境温度传感器: 测量范围:-40至60 测量精度:0.5 2.3.9组件温度传感器: 测量范围:-50至150 测量精度:0.5 2.3.10数据记录仪: 输入通道数:8 准确度:0.5% 数据存贮容量:记录3个月数据 工作温度: -40至60 2.3.11全天空成像仪: 图像解析度:352288色彩,24bit,JPEG格式 采样速度:可调,时间间隔不能大于5min 工作温度:-40至60 3 预测数据要求 3.1基本要求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所需的数据至少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实时气象数据实时功率数据运行状态计划检修信息等。 3.2数据采集 3.2.1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至少包括次日零时起未来3天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5min 数据至少应包括辐照强度云量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参数 每日至少提供两次数值天气预报数据。 3.2.2实时气象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实时气象数据应取自光伏发电站的实时气象信息采集系统 数据至少应包括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环境温度湿度光伏组件温度风速风向气压等参数 数据传输应采用光纤传输方式,传输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min 数据可用率应大于99%。 3.2.3实时功率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应取自光伏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采集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min。 3.2.4所有数据的采集应能自动完成,并能通过手动方式补充录入。 3.2.5所有实时数据的时间延迟应不大于1min。 3.3数据处理 3.3.3.1所有数据存入数据库前应进行完整性及合理性检验,并对缺测和异常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正。 3.3.2数据完整性检验应满足: 数据的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 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中间应连续。 3.3.3数据合理性检验应满足: 对功率数值天气预报实测气象数据进行越限检验,可手动设置限值范围 根据实测气象数据与功率数据的关系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 3.3.4缺测和异常数据宜按下列要求处理: 以前一时刻的功率数据补全缺测或异常的功率数据 以零替代小于零的功率数据 缺测或异常的气象数据可根据相关性原理由其它气象要素进行修正不具备修正条件的以前一时刻数据替代 所有经过修正的数据以特殊标识记录并可查询 所有缺测和异常数据均可由人工补录或修正。 3.4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应符合下列要求: 存储系统运行期间所有时刻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 存储系统运行期间所有时刻的功率数据实时气象数据 存储每次执行的短期功率预测的所有预测结果 存储每15min滚动执行的超短期功率预测的所有预测结果 预测曲线经过人工修正后存储修正前后的所有预测结果 所有数据至少保存10年。 4系统硬件要求 4.1总体要求 系统的参考配置参见网络结构图参照图6-1。硬件配置应考虑具有扩展性。 本规范所列硬件为系统主要设备但非全部设备,各不同投标方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投标方应根据自己情况调整。除本规范所列设备外,本工程必需的其它设备投标方需列出并说明,如投标时未列出,将视为包含在其它栏目内。 部分硬件需要投标方提出解决方案后才能确定配置,这部分按照投标方的方案列设备。 系统的各个部应当搭配协调,同类服务资源可以互相支援和互备。 硬件应包含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必须配备的系统软件,系统软件不单列报价。 4.2输出功率预测系统配置要求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硬件至少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服务器系统应用服务器物理隔离装置人机工作站,可根据需要选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硬件防火墙等。 应采用主流的服务器,支持集群RAID等技术特性,支持双路独立电源输入,采用机架式安装,宜采用冗余配置。 工作站宜采用主流硬件厂商的图形工作站,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物理隔离装置应通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 根据需要选择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等必要设备。 5 预测系统软件要求 5.1基本要求 应根据光伏发电站的具体特点,结合光伏发电站的历史及实测数据,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软件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处理模块实时气象信息处理模块短期预测模块超短期预测模块系统人机界面数据库数据交换接口等。 5.2预测软件配置要求 预测系统应满足电监会5号令和的电监安全200634号令的要求。 预测系统应配置通用成熟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用于数据模型及参数的存储。 预测系统软件应在统一的支撑平台上实现,具有统一风格的人机界面,并采用公共电力系统模型接口。 预测系统软件应采用模块化划分,单个功能模块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预测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支持用户和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 预测系统应采用权限管理机制,确保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5.5.3预测模型要求 5.5.3.1短期功率预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应能预测次日零时起至未来72h的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时间分辨率为15min 短期预测输入包括数值天气预报等数据,从而获得预测功率 短期预测应考虑检修故障扩容等不确定因素对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的影响 预测模型应具有多样性,可满足新建已建光伏发电站的功率预测 宜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形成最优预测策略 短期预测每日宜执行两次,单次计算时间应小于5min。 5.3.2超短期功率预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能预测未来15min-4h的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时间分辨率为15min 超短期预测模型的输入应包括实测功率数据实测气象数据及设备状态数据等 宜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全天空成像仪的实测图形进行分析,判断云层运动及对光伏发电站的遮挡情况,进而实现对超短期功率波动的预测 超短期预测应15min执行一次,动态更新预测结果,单次计算时间应小于5min。 5.4人机界面要求 应具备光伏发电站出力监视页面,以地图形式展示光伏发电站布局,至少同时显示实际功率预测功率及各实测气象要素,数据更新时间应不大于5min。 应具备光伏发电站出力的曲线展示页面,应同时显示系统预测曲线实际功率曲线,实际功率曲线应动态更新且更新时间应不大于5min。 应具备历史数据的曲线查询页面,至少提供日周等时间区间的曲线展示,页面查询时间应小于1min。 应提供数据统计分析页面,提供饼图棒图表格等多种可视化展示手段。 系统页面应采用统一的风格,页面布局合理,便于运行人员使用。 5.5数据统计要求 应能对光伏发电站运行参数实测气象数据及预测误差进行统计。 运行参数统计应包括发电量有效发电时间最大出力及其发生时间利用小时数及平均负荷率等。 气象数据统计应包括各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及曝辐量日照时数可照时数等。 预测误差统计指标至少应包括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相关性系数最大预测误差合格率等,误差指标计算见附录A。 参与统计数据的时间范围应能任意选定,可根据光伏发电站所处地理位置的日出日落时间自动剔除夜间时段。 各指标的统计计算时间应小于1min。 6部署要求 6.1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的部署方案应满足电监会5号令的要求。 6.2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应运行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区,满足电力调度数据网接入要求。 6.3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应与调度计划系统相接口。 6.4光功率预测系统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等涉网设备需满足接入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的技术标准要求,并且积极安排人员配合二次安防设备供应商调试。 7性能指标 7.1光伏发电站发电时段不含出力受控时段的短期预测月均方根误差应小于0.2,月合格率应大于80%超短期预测第4小时月均方根误差应小于0.2,月合格率应大于80%。 7.2所有计算机的CPU负荷率在正常状态下任意5分钟内小于30%,峰值负荷率小于50%。 7.3系统服务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小于30000小时。 7.4系统月可用率应大于99%。 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并根据调度端相关要求,本工程光伏电站应安装电站端光功率预测系统,环境气象监测系统,实现光伏电站短期超短期功率预测。短期预测的时间尺度为未来072小时,时间分辨率为15分钟,超短期预测时间尺度为未来15分钟4小时,每15分钟滚动预测,并通过综合数据网向调度部门上传功率预测结果。光功率预测系统应配置安全隔离防护设施。 附件2:AGC/AVC控制系统 系统功能应满足建设方案发展目标的要求,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并提供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保证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可靠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满足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要求。 1.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本系统的建设应立足于本项目对电网调度及运营管理的需求,借鉴国内外一流专业技术,充分考虑光伏电站调度运行的应用需求,满足各项规范要求的基础,保证系统在各项功能基础上体现整体实用性及系统针对不同应用环节的适用性。 2.系统功能规范化 严格遵循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相关功能及技术规范。 3.系统开放性 系统应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采用规范信息模型和标准接口规范,保证本系统同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4.系统安全性 满足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第30号)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对电网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系统之间互联的安全要求。 5.系统可靠性 应对系统关键节点的设备软件和数据进行备份,提供故障隔离和排除技术手段,实现任一单点故障均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构成 AGC/AVC控制子站由远动主机与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合用PC服务器规约转换层组成。系统构成示意如图所示: 光伏电站并网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 远动机:负责和主站通信,接收主站下发的计划曲线和对上位机的干预例如远方投退复归等 上位机:由高性能PC服务器担任,负责具体的控制逻辑判别,并智能生成最优的调节策略的组合,再从网络下发调节命令另外,PC服务器可以起到存储管理调度计划曲线的功能,可以作为SVC/SVG等设备调度指令的中转站 规约支持层:接入逆变器等非传统电力系统设备 系统功能 光伏电站并网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光伏电站有功功率自动控制AGC电压无功功率自动控制AVC,以及相关的计划曲线管理权限管理等配套功能。 有功功率自动调节功能AGC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根据调度部门指令等信号自动调节有功功率输出,确保光伏电站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过调度给定值,以便在电网故障和特殊运行方式时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 控制逆变器 若逆变器提供了相关控制接口,并网控制系统AGC模块具备针对各个逆变器协调控制的功能,自动确定最优策略,要求逆变器具备的接口含AVC接口如下: 名称 范围 量纲 说明 当前工作点设值 经济运行工作点下限经济运行工作点 上限 逆变器最低限度应具备30100的经济运行范围最好能够做到10100的经济运行范围 % 遥调 AGC接口 当前工作点 同上 % 遥测,和当前工作点设值配套。其含义是允许逆变器输出的最大功率上限值,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若逆变器最大有功输出能力大于该值,则需要自动限制输出若逆变器最大有功输出能力小于该值,则满发 AGC接口 启停状态控制 遥控 AGC接口 启停状态 遥信,和启停状态控制配套 AGC接口 无功功率设值 逆变器最低限度有功功率满发的情况下,仍至少具备无功功率在-0.3122PN0.3122PN内自由调节的能力0.95功率因数最好能做到有功功率满发的情况下-0.43590.4359PN内自由调节的能力0.9功率因数 kVar 遥调 AVC接口 正表示输出容性无功,负表示输出感性无功 无功功率 同上 kVar 遥测,和无功功率设值配套 AVC接口 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实时值 正表示输出容性无功,负表示输出感性无功 闭锁并网自动控制总信号 闭锁信号为1,则闭锁对逆变器的AGC/AVC自动调节 有功功率 kW 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实时值 电压无功功率自动调节功能AVC 光伏电站并网控制系统应能根据监测到的变电站运行状况,即根据相关测量值和设备状态的检查结果,结合设定的各种参数进行判断计算后,根据调度下达的电压曲线或根据AVC控制策略自动对无功补偿装置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控制目标值电网电压和无功的自动调节和闭环控制,使其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 控制逆变器无功输出 要求逆变器具备有功/无功解耦能力,可以独立的调节逆变器无功输出。 控制SVC/SVG AVC系统具备动态调节SVC/SVG工作点的功能,以实现对调度电压/无功指令的动态跟踪。需要SVC/SVG提供的基本接口如下: 名称 范围 量纲 说明 当前工作点 Mvar 工作点设值 Mvar 闭锁控制信号 总闭锁信号,若该信号为1,则闭锁该SVC/SVG的自动控制 系统电压可选 kV 系统电压设值可选 kV 权限管理 用户说明: 系统用户目前分为三个等级: 管理权限 具有所有模块的所有功能的操作权限 维护权限 可以设置部分运行参数 运行权限 只具备浏览界面以及一些简单的投退复归操作权限 计划曲线管理 计划曲线存储 保存调度下发的有功无功/电压指令,数据保留10年。 计划曲线显示 具备报表和曲线方式显示每日计划曲线。 打印和导出 支持打印计划曲线的功能,支持导出成为csv等常见文本格式。 技术指标 有功功率自动调节 有功功率合格率:应满足电网公司对有功功率限制的要求。 调节速率:支持每分钟调节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0%功率变化速率的能力,电网公司要求变化时,可以升级满足要求。 调节变化率限制:应满足电网公司的要求,使得AGC调节对系统的扰动在电网安全运行允许的范围内。 电压无功自动调节 电压无功合格率:应满足电网公司对电压/无功控制的要求。 调节速率:支持每分钟调节光伏电站总无功储备10%功率变化速率的能力,电网公司要求变化时,可以升级满足要求。 调节变化率限制:应满足电网公司的要求,使得AVC调节对系统的扰动在电网安全运行允许的范围内。 系统性能 系统硬件可靠性应大于99% 系统月可用率应大于99%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总体大于20000小时 通讯接口 与调度的通信接口 控制系统与调度进行通信,获得调度给定的光伏电站有功和电压/无功指令包含计划曲线,并上传光伏电站实时运行数据。 与光伏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接口 光伏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可以为AGC/AVC控制系统提供更多的光伏电站电气运行参数信息,例如母线电压光伏电站实际功率等。 与无功补偿系统的接口 获取无功补偿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其当前实发无功及无功裕度。对无功补偿系统进行无功指令控制。 与逆变器的接口 并网控制系统AGC/AVC模块应具备针对各个逆变器协调控制的功能,自动确定最优控制策略。 通信接口类型 1与调度系统通信 2路2M网络接口,支持IEC-101/104等规约。 2与光伏电站监控系统通信 2路以太网接口,支持综自厂家的以太网103104规约。 3与无功补偿子系统通信 2路以太网接口,支持Modbus-TCP/IP规约。 4与逆变器通信 RS485通信接口。 具体通信由综自厂家负责完成,负责免费开放第三方通讯协议。 附件3: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要求 1.总的要求 1.1额定参数 额定交流电源:220V,允许偏差20%,谐波电压总畸变率不大于8%。 额定直流电源:220V110V。允许偏差20%。 额定交流电流:1A。过载能力为1.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波峰系数不小于3。 额定交流电压::57.7V/100V/220V,过载能力为额定电压的3倍,波峰系数不小于2。 额定频率:50Hz。允许偏差5%5%。 功率消耗:通过TV 二次回路供电的监测设备,电源消耗的有功功率不大于5W。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1A或0.75VAIN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0.75VA。 1.2总的技术要求 1.2.1监测设备根据安装地点和监测要求,应具备可选择的监测功能,包括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电压幅值相位不平衡度三相电流幅值相位不平衡度负序电流谐波电压波动。 1.2.2监测设备应具有记录存储功能,且监测设备的存储记录应至少保存15天。 1.2.3监测设备应具有实时数据显示权限管理设置对时统计自检等功能。 1.2.4监测设备应具备标准通信接口,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或定时提取,并能对通信口进行灵活配置与实时监视。通信规约可参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相关规定。 1.2.5准确度要求 监测设备各相应指标的精度误差应满足下述要求: 电压偏差: 0.5 频率偏差: 0.01Hz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0.2 三相电流不平衡度: 1 闪变: 5 电压波动: 5 谐波:具体规定见表3-1。 表3-1谐波监测准确度等级 等级 被测量 条件 允许误差 A 电压 Uh1UN Uh1UN 5Uh 0.05UN 电流 Ih3IN Ih3IN 5Ih 0.15IN B 电压 Uh3UN Uh3UN 5Uh 0.15UN 电流 Ih10IN Ih10IN 5Ih 0.5IN 注:表中UN为标称电压,IN为额定电流,Uh为谐波电压,Ih为谐波电流。 2具体功能和技术要求 2.1电能质量监测设备技术性能 2.1.1交叉触发 所有干扰发生时应记录所有通道电压电流和任何辅助通道 2.1.2用户定制稳态监测事件触发 用于定制事件触发的参数应包括所有稳态监测参数,当出现触发事件时,应记录事件参数,包括:地点时间触发参数等,并能记录波形。 2.1.3 RMS干扰 如果电压RMS值出现一个周波或更长时间的波动并超出用户定义的门槛值,装置应被触发。触发门槛值可由用户对电压相电压和线电压和电流进行设置 对RMS干扰应同时记录暂态波形和RMS变化图 触发开始时仪器应存储干扰期间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波形,波形记录应包括用户定义的事件前和事件后的周波数对于波形记录应每周波至少128次采样。干扰发生时都应记录相电压和线电压的波形 2.1.4高频暂态检测 具有检测混杂在工频信号中的高频暂态信号的能力。当出现用户设定的暂态事件时,应记录事件参数包括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形峰值等和事件波形,应同时包括相电压和线电压。 2.1.5由于目前在国际标准中存在的差异并为适应标准未来的修改,系统在对电压下陷进行特征识别时应有一定的灵活性,系统必须能够按照IEEE1564,IEC61000-2-8和IEC61000-4-3标准对电压下陷进行特征识别。一些特定要求包括: 过程应包含电压下陷事件的时间累积。对于报告系统电压下陷情况和总结对客户的影响时,在一个特定时间周期内发生的多个事件只应被记为一次。 电压下陷幅值应是累积期内的最小电压,一般来说,此种方法应基于IEC61000-4-3标准移动窗口每半周波更新一次用一移动窗口对每一周波计算有效值。 系统应在数据库中含有表征每相电压下陷特征的基本信息,使得能够进行不同的时间段计算即按IEC方法计算SAPFI。 系统在数据库中应存储每相基本的电压下陷特征,这样根据需要可计算在分析软件规范中描述的所有标准电压下陷指数。系统应有一定灵活性,以允许用户根据特殊的设备性能改变设定定义新的电压下陷指数。 2.2稳态参数测量 2.2.1谐波 仪器应至少提供2-50次谐波电压含有率谐波电流及电压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参数。 监测仪器应以IEC61000-4-7的计量方法为基础,对电压和电流每次谐波间谐波和总畸变参量进行连续监测和记录,在用户定义的间隔内最小间隔应1分钟,可提供所有电能参量用户可定义存储的所有参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2.2.2间谐波 根据IEC61000-4-7标准进行间谐波分析。 2.2.3电压不平衡和负序电流 仪器应按照对称分量法给出电压电流不平衡度及电压电流正负序分量等参数,测量精度应满足GB/T 15543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2.2.4仪器应能显示功率因数kWkVAR和电能的变化趋势。如果合适,均应提供单相变量和三相变量的变化趋势。 稳态电压电流有效值及频率趋势记录。 对于以上稳态参数,用户应可以选择记录时间间隔最小间隔应1分钟,在每个记录间隔应提供最小最大和平均值。 应提供短时电压闪变Pst和长时电压闪变Plt数据满足IEC 61000-4-15。 对模拟量输入信号AI参量进行连续监测和记录,在用户定义的间隔内最小间隔能达到5秒,可提供模拟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可以由用户定义设置模拟量报警值上下限。 2.3通道要求 电能质量监测仪应能够监测三相电压和电流无论是星形联接还是三角形联接,仪器可以提供接线选择方式,仪器应能捕捉和显示波形及稳态参数变化趋势图。 相电压:如果与系统联接为星形联接,监测仪应能够计算线电压。 线电压:如果与系统联接为线电压联接,仪器应能够正确计算功率因数,有功,无功等。 系统必须能够存储PT和CT变比值,被显示的数据可以单位A,V或额定百分比表示。 过电流量程:最高至额定值的5倍。 过电压量程:1.2倍线电压额定值长期。 电能质量监测仪的输入通道不能对现场电压电流互感器产生超出其允许的负荷。 应指明允许对电能质量监测仪器现场校准所需的测试设备。 2.4数据存储要求 任何位于变电站中的电能质量监测仪应有能力存储至少3天的变电站数据于可掉电闪存或其它媒介中,以避免与数据集成器的通讯长时间中断而丢数据,当通讯恢复时,电能质量监测仪的历史数据能自动传送到数据集成器中。 存储器满存保护对数据的处理采用先进先出原则,如果长时间未进行数据下载,仪器应能够进行先进先出处理。 仪器应将所有数据保持在可掉电存储器中以防止供电中断。 2.5时钟要求 电能质量监测仪应支持主站或数据集成器需要时进行网络校时。电能质量监测仪应自带时钟,保证在网络故障时,时钟误差控制在0.5s/d以内。 2.6监测参数实时显示 所有监测点的电能质量监测仪的监测参数都应能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查询显示。 2.7通讯要求 各变电站的电能质量监测仪,将通过连接各主要变电站当地电网电力谐波监测站当地电网公司总部的光纤网络组成的局域网进行通讯。通讯网络为光纤环网,对所有设备均要求TCP/IP通讯,电能质量监测仪有固定的局域网IP地址。 电能质量监测仪和数据集成器均应有Web服务功能。 为方便以后的功能扩展或用户自己实现定制功能,设备供应商应提供电能质量监测仪的通讯规约。 2.8历史数据融入历史数据管理软件的要求 本期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供应商保证已运行的当地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历史数据管理软件能准确读取分析及存储本期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所有的历史监测数据。 2.9环境供电电源和物理要求 电能质量监测仪和相关设备应可使用220V,50HZ供电。电压一般会维持在10%至-10%范围。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应能够对典型电能质量事件如电压下陷电压骤升及瞬态具有一定耐受性设备对类似变电站等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应有兼容能力。 电能质量监测仪将装于变电站室内,其工作环境不一定有空调,这些装置应能够承受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需满足如下环境技术规范: 表3-2 装于变电站的设备的温度要求 额定温度 极端温度 相对湿度无凝露% 正常运行 运输和存储 -5 2 状态标志1 用下列4个bit合成的16进制数对应的ASCII码值: Bit 3:保留0 Bit 2:保留0 Bit 1:闰秒预告LSP:在闰秒来临前59 s1,在闰秒到来后的00 s置0 Bit 0:闰秒标志(LS):0:正闰秒,1:负闰秒 09 AF 3 状态标志2 用下列4个bit合成的16进制数对应的ASCII码值: Bit 3:夏令时预告DSP:在夏令时切换前59 s置1 Bit 2:夏令时标志DST:在夏令时期间置1 Bit 1:半小时时区偏移:0:不增加,1:时间偏移值额外增加0.5hr Bit 0:时区偏移值符号位:0:,1: 09 AF 4 状态标志3 用下列4个bit合成的16进制数对应的ASCII码值: Bits 3-0:时区偏移值(hr):串口报文时间与UT时间的差值,报文时间减时间偏移带符号等于UTC时间时间偏移在夏时制期间会发生变化 09 AF 5 状态标志4 用下列4个bit合成的16进制数对应的ASCII码值: Bits 03-00:时间质量: 0x0:正常工作状态,时钟同步正常 0x1: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ns 0x2: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0ns 0x3: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00ns 0x4: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s 0x5: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0s 0x6: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00s 0x7: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ms 0x8: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0ms 0x9: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00ms 0xA: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s 0xB: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10s 0xF:时钟严重故障,时间信息不可信 09 AF 6 年千位 ASCII码值 2 7 年百位 ASCII码值 0 8 年十位 ASCII码值 09 9 年个位 ASCII码值 09 10 月十位 ASCII码值 01 11 月个位 ASCII码值 09 12 日十位 ASCII码值 03 13 日个位 ASCII码值 09 14 时十位 ASCII码值 02 15 时个位 ASCII码值 09 16 分十位 ASCII码值 05 17 分个位 ASCII码值 09 18 秒十位 ASCII码值 06 19 秒个位 ASCII码值 09 20 校验字节高位 从状态标志1直到日个位逐字节异或的结果即:异或校验,将校验字节的十六进制数高位和低位分别使用ASCII码值表示 09 A F 21 校验字节低位 22 结束标志 CR 0DH 23 结束标志 LF 0AH 3串行口接口要求如下: RS-232C:电气特性应符合GB/T 61072000,连接器为9 针D 型小型阳插座,针编号和定义见表4-2 表4-2 9针D型阳插座9针编号和定义 针的编号 RS-232C 信号 针的编号 RS-232C信号 1 空 4 空 2 数据接收RXD 5 信号地GND 3 数据发送TXD 69 空 RS-422:见GB/T 110141989 RS-485:见ANSI/TUA/EIA 485-A1998 光纤:使用光纤传导时,亮对应高电平,灭对应低电平。 4网络时间同步 网络时间同步要求如下: 1网络接口:电缆接口或光缆接口。 2支持以下授时协议: RFC 1305NTP或RFC 2030SNTP 可选IEEE 1588PTP,要同时具备E2E 和P2P 两种授时模式,要同时支持在IPV4用户数据包UDP上的传输和在IEEE 802.3/Ethernet 上的传输。 5时间同步信号接口类型与时间同步准确度的对照 为保证时间准确度及信号传输的质量,用时设备或系统可按表4-3选用不同信号接口。时间同步信号接口类型与时间同步准确度的对照见表4-3。 表4-3时间同步信号接口类型与时间同步准确度的对照 接口类型 光纤 RS-422, RS-485 静态空接点 TTL AC RS-232C FERJ-45 1PPS 1 s 1 s 3 s 1 s 1PPM 1 s 1 s 3 s 1 s 1 PPH 1 s 1 s 3 s 1 s 串口时间报文 10 ms 10 ms 10 ms IRIG-BDC 1 s 1 s 1 s IRIG-BAC 20 s 网络授时NTP 10 ms 网络授时PTP 1 s 2.3.5 守时单元技术要求 守时单元技术要求如下: 1守时单元应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恒温晶体作为本地守时时钟频率信号。 2守时单元应包括本地守时时钟和辅助电源电池。 3时间信号同步单元正常工作时,守时单元的时间被同步到基准时间,当接收不到有效的基准时间信号时,应在规定的保持时间内,输出符合守时精度要求的时间信号。 2.3.6 守时单元技术指标 守时单元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守时精度:1s/h 2频率准确度:31010。 2.3.7 显示与告警单元技术要求 1本地人机界面,具体要求包括: 电源状态指示 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指示 时间同步锁定指示本地守时单元与外部基准时间有效同步 告警显示 时间显示。 2告警输出要求包括: 1将电源告警时间有效性等严重告警以空触点的形式输出。 2满足站控层DL/T 860 的MMS 组网,主备时钟状态主备时钟源类型时间质量锁定状态出口电路主要电路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经常监视及自诊断功能,装置的告警信号状态信号自检信号可通过站控层MMS 网络上传,送站内监控系统。 3外部信息接口要求包括: 外部信息接口应能通过网络接口或串口输出信息,包括: 1配置信息,包括模块配置固定时延补偿配置 2告警信息,包括失锁告警中断告警电源告警等 3状态信息,包括守时状态当前时间源各时间源状态及各时钟源的偏差。 2.4 时钟扩展单元技术要求与指标 2.4.1 时钟扩展单元技术要求 主时钟的时间信号输出路数有限,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时钟扩展单元。时钟扩展单元应满足如下规定: a时钟扩展单元的时间信号由主时钟通过光接口输入,应支持AB 路输入,两路间自动切换 b时钟扩展单元应具有延时补偿功能,用来补偿主时钟到扩展时钟单元间传输介质引入的时延 c时钟扩展单元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并支持通过本地人机界面外部信息接口显示信息设置配置参数 d时钟扩展单元的技术要求除了上述3 条外,同时应满足本部分相关的规定。 2.4.2 时钟扩展单元技术指标 时钟扩展单元的时间信号输出的技术指标同本部分相关条款。 2.5 传输介质的技术要求与指标 2.5.1 传输介质的技术要求 主时钟时间信号输出单元和时钟扩展单元要能支持使用同轴电缆屏蔽控制电缆音频通信电缆光纤等传输介质来传递时间信号。 2.5.2 传输介质的技术指标 传输介质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同轴电缆。用于高质量地传输TTL 电平信号,如1pps 1ppm1pph 和IRIG-BDC码TTL电平信号等,传输距离小于或等于15m。 2屏蔽控制电缆。 用于传输静态空触点脉冲信号,传输距离50m 用于在保护室内传输RS-232 接口信号,传输距离15m 用于在保护室内传输RS-422RS-485 接口信号,传输距离150m。 3音频通信电缆。用于传输IRIG-BAC信号,传输距离1000m。 4光纤。用于远距离传输各种时间信号,传输距离取决于光纤的类型。 3.技术参数特性表 35kV750kV变电站时间统一系统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方保证值 1 北斗接收器和天线 接收灵敏度 dBmW -127.6dBmW 2 授时精度 ns 100ns(单向) 3 GPS接收器和天线 接收器接收灵敏度 dBW 捕获 < -160 dBW,跟踪 < -163 dBW 4 接收器捕获时间 min 热起动时< 2 min 冷起动时<20 min 5 接收器时间准确度 s 优于 1s( 1PPS,相对于UTC) 6 接收天线灵敏度 dBW -163dBW 7 地面有线授时网络 (可选) 物理接口: 满足G.703 标准 8 数据速率 bps 2.048M /-50ppm 9 同步方式 设备本端同步/提取同步可选 10 时间 输出 脉冲信号 宽度 ms 10 ms200 ms 11 准时沿 ns TTL电平:上升沿,上升时间 100ns RS-422RS-485:上升沿,上升时间 100ns 光纤:上升沿,上升时间 100ns 静态空接点:上升沿,上升时间 1s 12 准确度 us TTL电平:1us RS-422RS-485:1us 光纤:1us 静态空接点:3us 13 IRIG-B(DC)码准确度 us 1us 14 IRIG-B(AC)码时间准确度 us 20us 15 串行报文时间准确度 ms 5ms 16 网络授时时间准确度 NTPSNTP ms 10ms 17 pTP us 1us 18 守时单元 频率准确度 恒温晶体钟:310-10 19 保持时间 min 恒温晶体钟:60 20 内部电池 h 6h 21 电源 交流电源 电压:220V,20% 15% 频率:50Hz,5% 谐波含量小于5% 22 直流电源 电压:220/110/48伏,20% 15% 纹波系数:小于5% 23 供电方式 双电源供电 24 可靠性(MTBF) h 25000h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升压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规范书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2年07月 核定: 审查: 校核: 编写: 目录 第一部分 通用技术条款 1 1 总则 1 2 一般技术要求 2 2.1 标准和规范 2 2.2 屏体及其它技术要求 3 3 基本技术条件 4 3.1交流电源 4 3.2 直流电源 5 3.3 电磁兼容性及抗干扰要求 5 3.4 信号传输方式 5 4 系统结构及功能 5 4.1系统结构 5 4.2系统功能 5 5 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8 5.1 火灾报警控制器 8 5.2 电源 8 5.3 探测报警元件 8 5.4 联动控制模块 10 5.5 连接电缆及电缆敷设 10 5.6 技术参数表 11 6设备安装及调试要求 13 6.1 设备安装 13 6.2 系统调试 14 7 技术服务 14 7.1 项目管理 14 7.2 技术文件 14 7.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6 8 卖方职责 16 9 买方职责 17 10工作安排 17 11质量保证和试验 18 11.1 质量保证 18 11.2 试验 18 12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20 12.1 设计联络会 20 12.2 工厂检验和监造 20 13包装运输和储存 21 第二部分 专用技术条款 22 1 工程概况 22 1.1 项目概况 22 1.2 工程规模及设备布置 22 1.4附图 22 1.5交通运输 22 1.6其它条件 22 1.7使用环境条件 22 2 供货清单(不限于此) 23 3 技术差异表 2 4 技术参数通用部分条款变更表 2 第一部分 通用技术条款 1 总则 投标人提供的光伏电站110kV变电站火灾报警系统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投标人亦可推荐性能参数高于本招标文件要求或系统配置方案优于本招标文件要求的类似产品,但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差异。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技术投标文件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或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提出了对光伏电站110kV变电站火灾报警系统的系统结构技术参数性能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招标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的要求。如有与本招标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即使是细小差微,必须逐项在技术差异表中列出。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本技术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投标文件应对招标文件进行点对点应答,还应包含以下内容:系统型号总体技术方案系统结构图性能指标试验报告有效期内产品说明书质量承诺书等。 投标人应具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宜具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必须具备国家电网公司认可的检验合格证书。产品具有在相同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稳定运行两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投标方应随同投标书提供所要求的资格证明文件及用户证明。 2 一般技术要求 2.1 标准和规范 合同中所有设备备品备件,包括投标人自其他单位获得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除本规范书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本的电力行业标准DL国家标准GB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及国际单位制标准SI,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当上述标准不一致时按高标准执行。 执行的标准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和配套件要符合以下标准但不局限于以下标准最新版本: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19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4717 火灾报警控制器 GB/T 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14598.9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GB/T 14598.10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3 1MH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 GB/T 14598.17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 GB/T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7267 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控制保护屏及柜基本尺寸系列 GB/T 3428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A 61 固定灭火系统驱动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136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03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DL/T 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Z 713 5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的通知 IEC529 防护等级 IEC61000-4-2 静电放电试验4级 IEC61000-4-3 辐射静电试验3级 IEC61000-4-4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4级 IEC61000-4-5 冲击浪涌抗扰性试验3级 IEC61000-4-6 电磁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试验3级 IEC61000-4-8 工频电磁场的抗扰度试验4级 IEC61000-4-9 脉冲电磁场的抗扰度试验5级 IEC61000-4-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5级 IEC61000-4-12 振荡波的抗扰度试验3级 2.2 屏体及其它技术要求 屏体要求 材料 设备制造选用的材料应是新的适用的优质产品,并且无缺陷。材料的规格包括等级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表示在适当的详图上,以提交买方审批。 箱屏体 箱屏体应是外表美观的全封闭的钢壳体,壳体钢板厚度应不低于2mm。箱屏体颜色在合同签订后,由招标方单位向投标方提供色标。箱屏面应平整并应至少涂两层底漆,面漆用亚光漆,并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潮防腐防电磁干扰屏蔽措施,防护等级不低于IP3X。 箱屏体外形尺寸不作规定,采用前开门方式,门上应有带锁把手。 箱屏体应预留上下进线圆孔若干,未进线圆孔应提供材料进行封堵。 箱屏内设备 1箱屏内装置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安装调试维护更换及保护投退运行的要求,留给用户接电缆的一侧距柜边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 2插件接口应动作可靠接触良好,不松动。印刷板采用标准化产品,以便更换,板面光洁平整无划伤和破损缺陷。 3箱屏内配线使用配线槽,槽盖可以分段拆卸,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线槽应相互隔离并分别设置,配线牢固抗震动,能保证设备在运到现场后不会出现接线脱落或断线现象,配线的线径颜色和标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互连标志取两连接点的部件代号和端子号。在箱体里侧沿端子方向应有端子进出线号的示图。 4箱屏内端子应选用凤凰端子,每组端子排应预留有15%20%空端子,端子排应带有保护罩。箱内端子排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单位要求的顺序排列。 备品备件 备品备件应能与原设备互换,并有与原设备相同的材料和性能。备品备件应按要求处理并必须与其它设备的部件分开装箱,以防止在贮藏时变质。箱上应有明显的标记,以便识别箱内所装的部件。精密的电气元件,必须包装在可靠防潮的容器中或带干燥剂的塑料袋中,或用其它有效的方法包装。 除了本采购文件规定的备品备件外,卖方可提供认为需要增加的备品备件清单及商业运行10年所需的备品备件清单,并分项列出单价,不计入合同总价内。买方将根据需要另行订购这些备品备件。 其他 1凡本技术条款未提及的各项技术要求,均按现行国标或最新IEC标准。 2本技术条款作为合同文件附属文件,在合同文件签署后自动生效。 30.4kV开关柜消防泵控制箱侧:供货至与本系统区域报警器联动继电器触点对外接线端子。 4计算机监控系统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侧:供货至本系统对外接口设备。投标人应提供开放的对外接口协议。 协调 投标人有责任与其他设备供货方进行配合和协调。 本系统与0.4kV开关柜及消防泵控制箱之间协调的主要责任方为本系统设备供货方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图像监视系统之间协调的主要责任方为对侧设备供货方。投标人应保证本合同设备各部件和组装件之间,及合同设备与其它供货方提供的设备之间的所有连接线缆。 3 基本技术条件 3.1交流电源 额定电压:单相220V,波形畸变-15%10%。 频率:50Hz,允许偏差0.5Hz。 波形:正弦,畸变系数5%。 3.2 直流电源 额定电压:220V110V,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80%110%。 波纹系数不大于0.5%。 3.3 电磁兼容性及抗干扰要求 设备安装于无电磁屏蔽房间内,但设备自身应满足抗电磁场干扰及静电影响的要求。 3.4 信号传输方式 升压站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内火警信号均采用二线制总线传输,需要远方操控时采用通讯方式通过光纤通道传输报警集控制信号。火灾报警系统应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图像监控系统通过通信接口通讯。 4 系统结构及功能 4.1系统结构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区域报警方式,设置一套火灾报警控制器,系统采用编码传输总线制方式连接和控制系统内各探测报警和联动等设备。消防控制中心设在综合楼中控室,值班人员兼有消防的职责。 变电站共划分为若干个报警区域,分别为二次设备室区域综合楼区域配电室区域主变设备区域SVG设备区域户外电缆沟户内电缆沟等区域。 各报警区域由若干探测区域组成,每个探测区域均安装具有独立地址编码的智能报警探测设备。 系统由区域报警控制器火警探测器火警电话火警联动控制设备构成,系统结构及设备布置详见附图。 4.2系统功能 探测报警 火灾报警控制器将探测器测量的火情数据进行参量化处理,以确定火灾或故障的程度级别。 火灾报警控制器可根据探测器污染的程度自动调整报警底值,并记录。记录内容至少包括: 名称物理位置动作时间动作实时值和设定的阈值。 自诊断 1火灾报警控制器可对本系统内配套的设备以及传输线路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进行实时诊断,可在线查询设备工况。 2当系统内设备或装置发生故障时自动储存诊断信息,在液晶屏上进行显示,并发出音响报警信号。储存的诊断信息至少包括:设备名称故障类型故障属性物理位置等。 3系统在诊断过程中如出现火警信号应立刻退出检测状态,自动投入到火警监视状态。 声光报警 1火灾报警控制器上配置声光报警装置,当检测出火灾或者诊断出系统及设备出现故障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声光报警信号可通过按钮手动复归,也可定时自动复归。 2声光报警信号应根据故障的类型不同有所区别,火警信号与系统及设备故障信号应采用不同的音响。 人机对话 1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终端设备可实现人机对话,包括对现地设备的报警特征参量进行人工设置和修改查询系统信息等,并能进行打印。 2人机对话采用全中文方式,操作界面友好不需要记忆任何指令,并可随时召唤调用操作帮助信息。此外,对常用功能,包括图形画面调用可设置快捷方式键,通过快捷键可直接调用。 3监视画面上配有相应图表和文字说明,并有闪烁提示字符,以引起值班人员的注意。 4发生报警时,应能以文字形式提示报警性质探测器预报警真实火警或系统故障,报警时间报警点发生的物理位置报警设备类型及数量等项内容,当需要观看其他画面时,还应能提示相关画面的编号。 记录和打印 1系统可对历史事件进行记录,记录的时间不少于十年,记录的信息包括运行记录故障诊断记录操作记录等。 2系统记录的信息,在掉电等情况下不应丢失。记录的信息应按运行和管理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以方便检索。 3系统应能提供打印接口。 4所有打印信息均为中文方式。 通信及信号传输 1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有两对无源常开触点输出,分别为总火灾报警信号和总故障信号 2火灾报警控制器内配置一部与当地消防部门直拨的专用火警电话。 3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图像监控系统通信。 4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具有无源节点输出,以反映不同区域的火灾报警信 号。 消防联动控制 1非消防电源联动控制 火警发生时,火警控制器经火警总线向布置于0.4kV开关柜发出指令,跳开相关报警区域的出线断路器,切断该区域的照明电源及非消防动力电源。 2气体消防联动如果有 在电气设备密集区域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时,须采用两组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探测器完成报警功能。通常由烟感探测器缆式感温探测器组成。当火灾发生,两种探测器同时发出报警信号时,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机判断,并通过控制模块以无源接点方式向气体灭火系统发出启动信号。气体灭火系统设备启动,保护区入口处内外部蜂鸣器鸣响信号灯闪烁,并延迟30s后启动相应的电磁选择阀,灭火剂随后被送至保护区灭火,同时压力开关向火灾报警控制中心输出喷气信号。在延时的30s内如果用户发现属误报或其他不应喷气的情况,可按紧急停止开关切断启动电路,直至报警解除。如探头报警失效时可以用手动启动器紧急启动释放电路,如果电气回路出现故障,此时还可使用与电启动器配套的手拉杆,手动紧急启动释放药剂。 3消防泵联动 火警系统联动控制消防泵,可以在中控室区域控制器上利用操作键盘发送信号,通过总线方式进行启停泵操作,并在控制器上可以显示消防泵运行状态和综合故障信号。同时在集中控制箱设置手动按钮,利用硬接点的方式接入消防泵控制回路,按动按钮直接进行远程启泵。 4通风系统联动 当火警发生时,现地探测设备向火警控制主机发火警信号,火警控制主机经逻辑判断后,以无源接点方式通过总线控制模块关闭火情发生区域相关排风机等设备,并通过信号模块获取风机及相关设备的状态信号。 5火警声光报警 监控中心声光报警采用总线方式连接,火警时自动启动报警区域及相邻区域的声光报警器,可在区域报警控制器上手动复位,并可定时复位时间可设置。 5 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5.1 火灾报警控制器 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集中报警控制盘箱内,控制箱布置在中控室。 工作电源:AC220V-15%15%,50Hz 线制:二总线 探测总线路数:不小于4 路总线回路数应可扩展 探测报警及联动控制总容量:96点 信息显示:配置液晶显示屏,文字显示为中文 操作方式:通过控制开关按钮或功能键盘进行操作。 5.2 电源 光伏电站110kV变电站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供1回AC220V/50Hz UPS电源。 自动报警装置能在AC220V1015的电源下正常工作。买方负责一路进线电源AC220作为主电源供货方负责配备足够容量的全密封蓄电池的直流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并负责交流电源与直流电源切换装置。该装置能将两路电源自动切换成一路供给报警装置。正常时,报警装置由交流电源供电,直流电源的蓄电池处于浮充电状态当交流电源故障时,装置能自动切换至直流,交流电源恢复后又能自动切换至主电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内设备所需DC24V电源应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装置实现内部转换。 5.3 探测报警元件 每个探测区域设置独立的火警探测元件,火警探测元件布置于各探测区域几何中心位置。 智能烟感火灾探测器 1工作电压:2415%VDC 2使用环境 温度:-3050 相对湿度95%,不结露 3九级报警灵敏度 4可自动补偿诸如温度湿度电源等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以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和可靠。 5可根据探测器受污染的程度提示是否需要清洗。 6探测器应带有地址编码。 智能温感火灾探测器 1工作电压:2415%VDC 2使用环境 温度:-3070 相对湿度95%,不结露 3具有定温差定温感温火灾探测的性能。 4温度报警值可多级调整。 5探测器应带有地址编码。 6现场安装的感烟探测器应根据环境状况设定本底值。具体整定参数可在现场整定。 缆式线型温感探测器 1具有连续式探测功能,其抗电磁干扰指标应能抵御5rms50Hz 的电压声浪和1Vrms感应电压声浪。在10V/m范围内,波长20500MHz内可免受干扰。温度报警值可多级调整。 2可从控制盘判断报警点位置,精度为0.5m 3工作电压:总线2415%VDC 4监视电流:3mA 5动作电流:5mA 6线制:接口与火警控制器采用无极性信号二总线连接 7探测器应带有地址编码。 8使用环境 温度:-1050 相对湿度:95%,不结露 手动报警器 用于监控中心各报警区域,每个手动报警器均有独立的地址码。 1工作电压:总线2415%VDC 2监视电流0.8mA 3动作电流3mA 4使用环境 温度:-3050 相对湿度95%,不结露 声光报警器 声光报警信号应根据故障的类型不同有所区别,火警信号与系统及设备故障信号应采用不同的声响。当火警系统检测出火灾或者诊断出系统及设备出现故障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声光报警信号可通过按钮手动复归,也可定时自动复归。 声光报警器应带有地址编码。 火警专用电话 火警专用电话具有自动录音功能。 5.4 联动控制模块 工作电压:2415%VDC 监视电流:1mA 控制器无极性信号二总线连接 能反馈联动设备状态信号,具有无源节点输入输出功能 外壳防护等级:IP30 5.5 连接电缆及电缆敷设 火警电缆 探测器工作电源等设备的连接电缆均采用阻燃型屏蔽专用电缆。 联动设备的连接电缆均采用防火耐高温电缆。 电缆参数要求如下: 1阻燃特性 耐火 2阻燃氧指数 30 3额定电压(U0/Um) 450/750V 4最高工作温度 135 5最低工作温度 -40 6耐压试验 50HZ,3500V/5min 7电缆允许弯曲半径 6倍 8电缆线径 1.5mm2信号电缆 2.5mm2电源电缆 电缆敷设方式 火警电缆采用金属圆管保护暗敷方式。金属圆管外形尺寸为DN25。 5.6 技术参数表 投标人应认真逐项填写技术参数响应表中投标人保证值,不能空格,也不能以响应两字代替,不允许改动招标人要求值。如有偏差,请填写技术偏差表。投标人保证值应与型式试验报告相符。 内容 买方要求值 卖方保证值 一 报警控制器性能: 1 电源: AC220V10%-15%, 2 频率: 501Hz 3 消防电源: 输出额定电压 DC24V最大输出电流12A蓄电池备用电源采用碱性免维护型,容量应保证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筑在火灾状态同时工作负荷条件下连续工作3h以上, 4 线制 总线制 5 运行方式: 自动手动 6 环境温度: -1050 7 环境湿度: 95% 8 外形尺寸: 壁挂式,根据安装位置及功能要求确定要求: 二 智能点型感烟探测器: 1 线制: 二总线制 2 编码方式: 双十进制拨码盘编码或电子编码 3 底座: 4 环境温度: -1050 5 湿度范围: 95%RH,无凝水 6 抗风速: 最大20m/s 三 缆式线性感温火灾探测器: 1 线制: 二总线制 2 编码方式: 双十进制拨码盘编码或电子编码 3 环境温度: -1050 4 湿度范围: 95%RH,无凝水 四 手动报警按钮: 1 线制: 二总线制 2 编码方式: 双十进制拨码盘编码或电子编码 3 颜色: 红色,有报警和监视状态指示灯,带消防电话插孔 4 工作电压: 15VDC30VDC 5 静态功耗: 200ADC24V时 6 报警功耗: 5mADC24V 7 环境温度: -1050 8 湿度范围: 95%RH,无凝水 五 声光警报器: 1 线制: 二线 2 工作电压: 24VDC20V30VDC 3 平均电流: 160mA 4 闪灯频率: 一次/秒 5 音量输出: 最小85db 6 环境温度: -1050 7 光照输出: 不低于75cd 8 湿度范围: 95%RH,无凝水 六 总线隔离模块: 1 额定工作电压: DC24V允许范围DC1828V 2 动作电流: 250mA 3 隔离动作确认灯: 红色 4 环境温度: 1050 5 相对湿度: 95% 七 联动控制模块: 1 线制: 电源总线和智能二总线 2 编码方式: 双十进制拨码盘编码或电子编码 3 显示: 发光二极管监视状态闪亮或不亮,动作时恒亮 4 工作电压: 15VDC30VDC 5 静态功耗: 200ADC24V时 6 灯恒亮: 5mADC24V 7 输出: DC24V或无源触点信号,触点容量不低于DC24V /1A 8 环境温度: -1050 9 湿度范围: 95%RH,无凝水 八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 1 组成: 由一对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带安装支架,通过总线或智能监视模块接入系统 2 保护范围: 长度:9100m宽度:光束之间的距离18m,光束与墙壁之间的距离9m 3 响应时间: 15秒 4 继电器输出: 有报警故障两种输出 5 环境温度: -1050 6 湿度范围: 95%RH,无凝水 6设备安装及调试要求 6.1 设备安装 投标人必须具有相应等级的资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编写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确需要更改设计时,应由原设计单位负责更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前,应对设备材料及配件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包括绝缘电阻接地电阻调试设计变更等相关记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过程结束后,施工方应对系统的安装质量进行全数检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时,施工单位应完成竣工图及竣工报告。 6.2 系统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调试单位在调试前应编制调试程序,并应按照调试程序工作。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以上仅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提出基本要求,投标人应严格依据GB 5016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完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7 技术服务 7.1 项目管理 合同签定后,卖方应指定负责本工程的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卖方在工程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如工程进度设计制造图纸文件制造确认包装运输现场安装调试验收等。 7.2 技术文件 卖方在订货前提供一般性资料 如:鉴定证书报价书系统原理图和主要技术参数产品质量的有效检验合格证典型说明书屏布置图。 卖方在技术协议签订后应提供资料 在技术协议签订后14天内,卖方向业主和设计院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各1份以供确认。 按合同订出设计,材料供货制造培训和设备交货各阶段的详细计划和现场试验的建议计划。 火灾报警系统接线图及其说明。各装置原理接线图及说明。 硬件功能设计文件系统各种硬件的配置说明书及图纸。 系统的所有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型号技术参数性能数据及参数说明书和技术手册。 所有主要部件和连接电缆的材料规格,设备连接的端子排图包括与买方设备接口的端子排。 设备布置和安装接线图,包括设备尺寸和安装尺寸,光纤网络设备的连接及其安装等。 设备内部接线及其说明。 培训的建议日期时间表和课程表。 提供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文件,数据库,画面定义指南,系统各种软件的流程图原程序清单及说明书。 卖方应提供与计算机监控系统接口配置和规约开发的技术规范。 在收到买方最终认可图纸前,卖方所购买的材料或制造所发生的费用及其风险全由卖方单独承担。 生产的成品应符合合同的技术规范。买方对图纸的确认并不能解除卖方对其图纸的完善性和准确性应承担的责任。 卖方在收到确认意见后应提供资料 设计院在收到图纸后 2 周内返回主要确认意见,卖方在提供确认图纸时必须提供为审核该张图纸所需的资料。买方有权要求卖方对其图纸中的任一装置任一部件作必要修改,在设计图纸完成之前应保留设计院对卖方图纸的其它确认权限,。买方可根据需要确定召开设计联络会设计联络会的次数根据情况确定。 卖方在收到确认意见或技术协议签订后,14天内供方应提供下列书面资料8份包括CAD版的图纸软盘或光盘 其中业主6份随屏,设计院2份邮寄: 在7.2.2中所列举的修改后的正式图纸与技术文件。 设备组装成柜后的内部接线图,包括柜正面背面布置图,柜的端子排图及说明,光纤网络设备的连接及其安装图。 原理接线图安装图开孔图荷载及其说明。 柜地脚螺丝安装图。 光缆电缆型号及其连接图。 各种软件及软件使用的详细说明书。 图例符号说明。 卖方认为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所必须的其它图纸和说明书。 其他资料和说明手册。说明手册应包括所有设备的装配运行检验维护零件清单推荐的部件以及型号等方面的说明。说明手册内容包括:系统总体说明,系统的技术参数,运行手册,维护手册,装配安装布置说明,合同中全部设备之间的连接说明及合同设备与买方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之间的连接说明,备品清单和说明及存放要求,软件总体说明,全部软件功能的详细说明,以及软件的结构说明及流程图,完整的程序员指南手册和其它寿命手册,光盘方式提供的软件两套。说明手册由制造厂提供并注明就近服务的授权机构。 说明手册还应有重要设备试验设备及专用工具的说明和有关注意事项。各装置的正常试验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的说明。 设备供货时提供资料 设备的开箱资料,除了7.2.3所述图纸还应包括安装运行维护修理说明书部件清单资料工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 卖方提供的图纸资料应满足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的需要。 7.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卖方应派代表到现场指导安装调试和运行,并负责解决合同设备制造及性能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详细解答合同范围内买方提出的问题。 在产品质保期内出现制造质量问题的设备,由卖方负责修理或更换。对非卖方责任造成的设备损坏,卖方有优先提供配件和修理的义务。卖方应对正常条件下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负责。 对买方选购的与本合同设备有关的配套设备,卖方有提供技术配合的义务,并不由此而增加任何费用。 8 卖方职责 卖方负责该装置的设计制造集成运输设计联络会的组织现场安装调试用户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包括以下项目: 负责本装置的软/硬件开发, 负责设备的运输交货现场的设备安装调试。 提供所有设备的交货和安装进度表。 现场安装/投运的合作和管理。 负责实现和协助全站联调。 提供所有设备的验收测试方案和技术指标。 负责将所有硬件及软件按合同要求进行验收测试。 负责设计联络会和对买方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相关费用应在商务报价中明确。具体人次见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 提供必备的备品备件,并保证长年优惠提供易损配件。 提供必备的专用工具和测试仪器。 提供用于现场安装检查测试操作和维护的手册和图纸。 提出设备安装现场的场地和环境包括土建和电气要求。 负责提供全部设备现场验收的验收大纲,经双方确认后作为现场验收的依据。 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与进一步协作。 卖方必须承诺卖方所提供的装置没有人为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提供书面承诺函并尽可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问题,卖方有义务提供相应的服务并对产品进行改进。 9 买方职责 买方职责概括如下: 配合卖方进行现场调研,提供有关厂站端相关接口资料 监督卖方的整个项目过程根据不同的工程阶段对卖方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提出修改建议和要求。 负责确认硬件软件功能及验收测试文件。 负责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并按照设备安装现场的场地要求配合卖方完成软/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投运。 根据卖方要求提供相关的环境技术资料和参数包括土建电源接地等运行环境和场地要求。 在卖方工程师指导下,协助和参与卖方完成该系统的设计制造和配置现场调试等工作。 负责派出有经验的工程师参加该装置的监造工程的技术联络会产品开发阶段性成果审查会和技术培训等。 负责组织装置的现场验收。 在现场为卖方工程师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 协调装置的开发制造施工中有关的其它事宜。 10工作安排 根据工程需要可以召开设计联络会或其它形式解决设计制造中的问题。 文件交接要有记录,设计联络会议应有纪要。 卖方提供的设备及附件规格重量或接线有变化时,应及时书面通知买方。 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处理,可以以其它形式补充。以后协调所形成的文件与规范书同等效力。 11质量保证和试验 11.1 质量保证 订购的新产品除应满足本规范书外,卖方还应提供产品的鉴定证书满足本规范技术要求的电力工业电力设备质检中心出具的产品型式试验质检报告。 卖方应保证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材料等包括卖方的外构件在内均应符合规范书的规定。若买方根据运行经验指定卖方提供某种外购零部件,卖方应积极配合。 卖方应遵守本规范书中各条款和工作项目的ISO9000GB/T1900 质量保证体系,该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国家认证和正常运转。 质保期内由于卖方的原因设备是旧的选材不当设计错误制造不良组装不好等,设备到现场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缺陷和损坏时,卖方应自费到现场免费修理或更换。 11.2 试验 试验标准参照国标及IEC相应标准进行。 工厂试验 为保证工程进度,确保系统满足标书的性能指标要求,买方将保留参加卖方的工厂试验的权利,卖方应予配合。 工厂试验应包括装置试验组屏后的屏柜试验系统功能试验及系统指标试验。 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抗干扰试验包括: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和工频磁场的抗扰度等试验,要求按GB/T17627.2GB/T17626.3GB/T17626.4GB/T17626.5GB/T17626.6GB/T17626.8 GB/T15153.1等标准执行。 在工厂试验期间,卖方应根据标书的技术要求,完成工厂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 1设备的编号数量和出厂序号。 2试验日期和试验地点。 3试验条件包括环境温度湿度试验电源等。 4试验方法和试验仪器仪表对于精度试验,应标明所使用的测试设备的精度。 5试验依据的标准,如为厂家标准,应提交标准文本供买方确认,是否满足标书要求。 6试验结果,包括试验数据,试验点,打印数据和示波器图形等。 7试验者和审批者的签名。 卖方完成工厂试验后,应及时通知买方,以便安排工厂验收试验。 工厂验收 卖方应在工厂验收试验之前30天,向买方提交详细的工厂验收及联调试验大纲,并通知相关的智能设备供货商,该大纲至少应该包括:试验日期,试验接线,试验项目,试验方法,以及测量仪器仪表等。该大纲需经买方确认方可执行。 卖方应确认提供的系统满足标书要求,在出厂验收前应通过所属省调地调主站的规约测试作为出厂试验的必要条件。 卖方应按本规范书相关条款要求,向买方提供工厂试验报告,有关设备的型式试验报告,同时提供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和测试说明书。 在工厂验收期间,卖方应向买方参加试验的工作人员提供检查测试和记录设备。 买方参加工厂验收试验并不意味着解除卖方保证系统质量的责任,也不能代替设备到现场后的检查和测试。 工厂验收在工厂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根据标书要求进行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试验,以便确认:系统各项功能满足标书要求系统各项指标满足标书要求所有的硬件和软件缺陷已发现并改正各项切换功能满足标书要求系统各计算机的CPU和网络的负荷率满足标书要求所有的自诊断功能有效与综自的接口已实现系统的稳定性满足标书要求等。 工厂验收应包括系统性能试验功能试验和稳定性试验。 工厂验收应该按电气接线的最终规模进行,应该模拟预期的最大系统负荷。卖方应完成测试必要的电缆和光缆联结,测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工厂试验项目的抽测,第二部分为系统试验,第三部分为系统稳定性试验。 第一部分工厂试验项目的抽测项目由买方参加验收人员在验收现场确定,若测试结果与工厂试验报告有较大出入,且卖方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买方有权要求卖方重新进行有关试验,由此造成的工厂验收时间延长的责任和费用应由卖方承担。 完成所有工厂验收试验后,经买方参加工厂验收人员的认可后,设备可以装运至现场。 现场验收 现场验收试验的时间和条件由买方根据现场安装和调试的进度确定。卖方有责任指导和配合买方完成现场安装和调试的各项工作,并应负责培训买方技术人员,使其掌握系统维护的各项技能。 现场验收有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也有对事故条件的模拟。 在试验和调试期间所有损坏的供货范围内的设备,卖方应免费予以更换。对所有备品备件应加电投入运行,有故障的备品备件由卖方负责免费更换。 12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12.1 设计联络会 卖方应负责合同设备的设计和协调工作,承担全部技术责任,并做好与买方的设计联络工作。 设计联络会议视工程具体情况召开。 设计联络会议内容:卖方应对供认可的资料和图纸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应解答买方对资料和图纸所提的意见和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和修改。买方将认可后的资料和图纸一份还给卖方,以便卖方绘制正式图纸。 双方应作好各次联络会议纪要,包括讨论的项目内容和结论,经双方代表签字生效。会议纪要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12.2 工厂检验和监造 买方有权派遣其检验人员到卖方及其分包商的车间场所,对合同设备的加工制造进行检验和监造。 监造人员参加工厂试验,包括会签任何试验结果,既不免除卖方按合同规定应负的责任,也不能代替合同设备到达买方后的检验。 监造人员有权前往卖方和或其分包商生产现场,观察和了解该合同设备工厂试验的情况及其运输包装的情况时,若发现任一货物的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或包装不满足要求,监造人员有权发表意见,卖方应认真考虑其意见,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合同设备的质量。 若买方不派或未按时派遣监造人员参加上述试验,卖方应在接到买方相关通知后,自行组织检验。 为对合同设备进行实地了解,卖方应在本厂内组织一次对买方的培训。 卖方应向监造人员提供下列资料: 合同设备的生产进度计划 重要原材料型号规格合格证及其物理化学电气性能 分包商主要零部件验收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出厂试验报告及合格证说明书 产品完善和改进的报告 与分包商的技术协议及合同副本 监造人员有权到合同设备生产车间及分包商生产车间实地了解生产情况,并提出对合同设备监造中发现的问题。 13包装运输和储存 装置制造完成并通过试验后应及时包装,否则应得到切实的保护。 所有部件经妥善包装或装箱后,在运输过程中尚应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以免散失损坏或被盗。 在包装箱外应标明买方的订货号发货号。 各种包装应等确保各零部件在运输过程中不致遭到损坏丢失变形受潮和腐蚀。 包装箱上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191。 整体产品或分别运输的部件都要适合运输和装载的要求。 随产品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完整无缺,提供份额符合GB19.32的要求。 第二部分 专用技术条款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本工程新建1座110kV升压站,升压站110kV侧为单母线单元制接线,规划出线2回,每段1回,本期建设110kV段母线及1 回出35kV 侧为单母线单元制接线型式,规划出线10回每段5回本期建设35kV段母线及5回4 回光伏1 回储能出线,35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手车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本期建设1组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1.2 工程规模及设备布置 升压站变电规模为100MW,建设1台110kV/35kV主变压器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升压站主要建筑物包括二次设备室110kV GIS设备室35kV配电室综合楼,主要电气设备包括110kV GIS设备主变压器SVG设备等。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箱布置在综合楼内的主控室。 1.4交通运输 本升压站交通方便,不受运输条件限制。 1.5其它条件 直流电源电压: 220 V TA二次侧电流: 1 A TV二次侧电压: 0.1kV 系统额定频率: 50 Hz 1.6使用环境条件 海拔:1500m 环境温度 最高气温:34.3 最低气温:-37.5 设防地震烈度:7度 安装方式:室内安装,为无专设屏蔽无抗静电措施的房间,室内设有空调。 2 供货清单(不限于此)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火警控制器 套 1 联动型,配壁挂式柜体。 2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软件 套 1 3 智能烟感探测器 套 46 含地址编码及附件 4 智能感温探测器 套 2 含地址编码及附件 5 手动报警按钮 套 11 含地址编码及附件 6 声光报警器 套 11 含地址编码及附件 7 金属模块箱 个 1 8 消防专用阻燃耐火信号二总线NH-RVS 2x1.5 米 2000 9 消防专用阻燃耐火电源二总线NH-RVV 2X2.5 米 2000 10 总线短路隔离 个 10 11 联动模块 个 5 12 缆式感温电缆 105主变用 米 100 13 缆式感温电缆 85站内户内户外电缆沟 米 1500 14 感温模块 个 30 15 终端盒 个 40 16 其它辅材 套 1 包括明敷所需管材及其它材料 注:1上表中设备数量及电缆量均为预估量,最终数量以施工图纸为准。投标人应保证设备单价不变。 2要求供货设备不限于以上内容,供货设备为一套完善的系统,构成系统的所有部分均包括在本次招标范围之内。 3清单中所列主要设备数量为招标参考,卖方应根据附件提供的站区总平面图及主要建筑物平面图,依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等相关规程要求提出最终的系统配置方案。 4火灾报警系统与风机消防水泵的联动由厂家负责敷设接线及调试。 安装工程量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火警控制器 套 1 2 智能烟感探测器 套 46 3 智能感温探测器 套 2 4 手动报警按钮 套 11 5 声光报警器 套 11 7 电缆敷设 米 5600 注:上表中安装探测器数量及电缆敷设量均为预估,最终工程量以施工图纸为准。 3 技术差异表 投标人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应与本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要求一致。若有差异投标人应如实认真地填写差异值若无技术差异则视为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的要求,且在技术差异表中填写无差异。 序号 项 目 对应条款编号 技术招标文件要求 差 异 备 注 1 2 3 4 技术参数通用部分条款变更表 本表是对技术规范通用部分的补充和修改,如有冲突,应以本表为准。 变更条款页码款号 变更内容 原表述 变更后表述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视频监控及安全警卫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2年07月 核定: 审查: 校核: 编写: 目录 第一部分 通用技术条款 1 1 总则 1 2 一般技术要求 2 2.1 标准和规范 2 2.2 屏体及其它技术要求 3 3 基本技术条件 5 3.1交流电源 5 3.2 直流电源 5 3.3 电磁兼容性及抗干扰要求 5 3.4 信号传输方式 5 4 系统结构及功能 6 4.1系统结构 6 4.2系统功能 6 5 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7 5.1 图像监控系统主要设备要求 7 5.2 安全警卫系统电子围栏 12 6设备安装及调试要求 15 6.1 设备安装 15 6.2 系统调试 15 7 技术服务 15 7.1 项目管理 15 7.2 技术文件 16 7.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7 8 卖方职责 18 9 买方职责 18 11质量保证和试验 19 11.1 质量保证 19 11.2 试验 20 12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21 12.1 设计联络会 21 12.2 工厂检验和监造 22 13包装运输和储存 22 第二部分 专用技术条款 24 1 工程概况 24 1.1 项目名称 24 1.2项目单位 24 1.3 工程规模及设备布置 24 1.4附图 24 1.5交通运输 24 1.6其它条件 24 1.7使用环境条件 24 2 供货清单(不限于此) 25 3 技术差异表 28 4 技术参数通用部分条款变更表 28 视频监控系统 第一部分 通用技术条款 1 总则 投标人提供的光伏电站升压站视频监控系统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投标人亦可推荐性能参数高于本招标文件要求或系统配置方案优于本招标文件要求的类似产品,但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差异。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技术投标文件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或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提出了对光伏电站升压站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技术参数性能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招标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的要求。如有与本招标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即使是细小差微,必须逐项在技术差异表中列出。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本技术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投标文件应对招标文件进行点对点应答,还应包含以下内容:系统型号总体技术方案系统结构图性能指标试验报告有效期内产品说明书质量承诺书等。 投标人应具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宜具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必须具备国家电网公司认可的检验合格证书。产品具有在相同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稳定运行两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投标方应随同投标书提供所要求的资格证明文件及用户证明。 2 一般技术要求 2.1 标准和规范 合同中所有设备备品备件,包括投标人自其他单位获得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除本规范书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本的电力行业标准DL国家标准GB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及国际单位制标准SI,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当上述标准不一致时按高标准执行。 执行的标准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和配套件要符合以下标准但不局限于以下标准最新版本: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14598.9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GB/T 14598.10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3 1MH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 GB/T 14598.17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 GB/T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7267 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控制保护屏及柜基本尺寸系列 GB/T 3428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 7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DB33/T 33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检验规范 DB33/T 768.6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第6部分:供变配电场所 DL/T 5136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03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DL/T 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Z 713 5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的通知 IEC529 防护等级 IEC61000-4-2 静电放电试验4级 IEC61000-4-3 辐射静电试验3级 IEC61000-4-4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4级 IEC61000-4-5 冲击浪涌抗扰性试验3级 IEC61000-4-6 电磁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试验3级 IEC61000-4-8 工频电磁场的抗扰度试验4级 IEC61000-4-9 脉冲电磁场的抗扰度试验5级 IEC61000-4-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5级 IEC61000-4-12 振荡波的抗扰度试验3级 2.2 屏体及其它技术要求 屏体要求 材料 设备制造选用的材料应是新的适用的优质产品,并且无缺陷。材料的规格包括等级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表示在适当的详图上,以提交买方审批。 箱屏体 屏体应.采用冷轧钢板制成,柜箱的安装尺寸结构件的互换性尺寸及安全设计应符合有关标准,防护等级不低于IP3X。 外形尺寸高宽深:2260mm 800mm600mm。 屏前为单开门后为双开门垂直自立柜门内嵌式结构前门为玻璃门正视柜体转轴在左边门把手在右边。 进线方式:为下进线。 屏体颜色:待定。 开门方向:待定。 箱屏内设备 屏内设置一套AC220V60W的照明灯具,及两个供检修和试验的额定电流为10A的两孔单相电源插座。屏内应安装防凝露去潮湿的加热元件及温度湿度控制器。加热元件的加热能力足以高出环境温度5度,且不超过设备允许最高温度。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和耐压均应符合有关标准。 端子排及端子 端子排布置在柜后两侧,端子排最低位置离地面不小于300mm,留给用户接电缆的一侧距柜边距离不应小于100mm控制箱的端子排可布置在安装板的下部。 端子排具有序号标记,强弱电端子及控制电源报警信号回路端子应尽量分开布置,相互隔开。 接线端子与联结导线截面相匹配,每组端子排应预留20空端子,端子排应有保护罩。 配线 柜内所有元件都应完成内部连线。连线应排列整齐,不应承受外力,中间不能有接头,均须经端子排或设备端子。设备与端子排端子的连接应在端子排内侧进行,全部引出线均须通过端子排端子。端子电缆和接线都应贴有清晰可见不易去除的标记,且所有接线端应有标识。 设备端子上最多接两根引线,而且端子尺寸和布置合理。外部引线在接线端子的每侧宜接一根。 内部走线用阻燃型线槽保护,并不超过线槽70%空间线槽可分段拆卸。外露导线须扎束并用适当夹具固定,对跨越门或活动安装板的导线用金属软管保护 器具及布置 器具和端子应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便于维修和拆卸,内部元器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需符合有关规定。 所有器具应是全新的,应安全可靠性能稳定,应选用不低于工业级标准的产品,并提供合格证。 柜面设备布置应清晰合理,便于操作监视维护和检修。 备品备件 备品备件应能与原设备互换,并有与原设备相同的材料和性能。备品备件应按要求处理并必须与其它设备的部件分开装箱,以防止在贮藏时变质。箱上应有明显的标记,以便识别箱内所装的部件。精密的电气元件,必须包装在可靠防潮的容器中或带干燥剂的塑料袋中,或用其它有效的方法包装。 除了本采购文件规定的备品备件外,卖方可提供认为需要增加的备品备件清单及商业运行10年所需的备品备件清单,并分项列出单价,不计入合同总价内。买方将根据需要另行订购这些备品备件。 其他 1凡本技术条款未提及的各项技术要求,均按现行国标或最新IEC标准。 2本技术条款作为合同文件附属文件,在合同文件签署后自动生效。 3火警系统侧:供货至与火警系统通信接口设备。 4计算机监控系统侧:供货至与计算机监控系统I/O通信接口设备。 协调 投标人有责任与其他设备供货方进行配合和协调,包括与火警系统之间的协调与计算机监控系统之间协调。投标人应保证本合同设备各部件和组装件之间,及合同设备与其它供货方提供的设备之间的所有接口或连接处的配合与协调,使之正确完善,且功能正常。 3 基本技术条件 3.1交流电源 额定电压:单相220V,波形畸变-15%10%。 频率:50Hz,允许偏差0.5Hz。 波形:正弦,畸变系数5%。 3.2 直流电源 额定电压:220V110V,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80%110%。 波纹系数不大于0.5%。 3.3 电磁兼容性及抗干扰要求 本工程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安装场所无任何特殊的电磁屏蔽措施,卖方应充分考虑合同设备对现场电磁污秽温度粉尘海拔等不利环境的适应性,保证在此环境下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和图像信号质量。 3.4 信号传输方式 图像监视与安全警卫系统应能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通过通信接口通讯。 4 系统结构及功能 4.1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高清网络视频监控架构, TCP/IP通讯方式,系统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主要设备应有结构和功能冗余。系统的局部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系统应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方案,充分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和可用率高,可维护性好,且便于扩充。 系统由前端设备网络交换设备存储设备控制设备显示设备等构成。 4.2系统功能 实时图像监视功能 1对设备设备场地主控室等进行监视,实现就地数据存储及远程转发。 2控制端可对系统中所有图像信息进行随时切换,可选择单画面手动切换单画面自动轮视多画面手动切换和多画面自动轮视等多种方式。 3系统应具备视频自动巡视功能,在可设定的间隔时间内对监控点进行图像巡视。可自动远方手动以及报警视频切换,可自动按照预先设置的切换序列循环监视,且每点的停留时间可设定,切换序列可进行修改。 4权限设置功能:系统可设置多个用户操作口令。系统操作时应对操作者操作时间地点被操作设备及资料如录像资料剪辑进行记录。 5操作界面应具备多级电子地图功能。 6应支持多个用户通过Web网浏览画面功能。 7系统控制操作或提示文字均采用简体中文方式。 报警功能 1当发生报警时,应能自动切换至相应摄像机,自动进行存盘录像,同时将报警信息上传。 2应能实现一点报警多个摄像机联动。 3具备一键报警功能。一键报警与站内警铃联通,一键报警器按下后发信至辖区公安部门。 4应能实时获取报警位置,支持历史告警查询。 5报警信息应和录像数据相结合进行存储。 6具备移动侦测报警功能,画面移动报警的灵敏度可设置。 7当系统内任何位置发生断路短路掉电或监视区域发生视频丢失等故障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指出报警区域。 8报警信号可自动消除或手动消除。 控制功能 1对多路云台全方位控制手动或自动控制 2对所有录像机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对摄像机视角方位焦距调整。 3对高速球控制,设置高速球手动预置位和报警联动预置位,可调节高速球转动速度。 4对灯光和雨刷进行控制。 图像录像管理 1支持多种录像方式 2实现报警录像存储 3支持多种录像数据远程管理查询回放录像记录。 联动报警功能 能接受火灾报警系统的联动。采用通讯方式实现联动,前端报警设备地址编码解析后的地址应与图像监视系统中的每个摄像机的预置位地址一一对应,以前端报警信号为触发条件,相应摄像头联动。 通信功能 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包括TCP/IPRS232RS485接口完成同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MIS系统进行通信,协议形式及传输信息内容待定。并能接受开关量信号。 可接入辖区公安部门,上送关键区域视频信息。 自诊断及自动恢复功能 系统设备应具有自诊断及自动恢复功能。 处理同时发生多事件的能力 系统应具备处理同时发生多事件的能力。 5 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5.1 图像监控系统主要设备要求 前端设备 前端摄像部分根据控制中心的命令进行操作,应具有自动光圈自动变焦自动聚焦功能,可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转动,完成对被摄物体的摄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至主控中心。其中: 1红外高清网络球机 高清高速网络摄像机选用工业级彩色数字机芯,其高灵敏度高像素和低照度特性符合工业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特性好,抗干扰性强,AGC范围宽,分辨率高。采用电动变焦镜头,即可自动光圈自动变焦自动聚焦的镜头,其遥控操作性能方便成像质量好通光率高。其技术性能指标应能满足如下要求: 采用高性能传感器,图像清晰,最小分辨率可达 1920108040倍光学变倍,16 倍数字变倍,镜头5.5mm220mm红外方式补光支持人脸检测功能,可对经过设定区域的行人进行人脸检测,当检测到人脸后,可抓拍人脸图片,并报警上传支持自动光圈自动聚焦自动白平衡背光补偿 最低照度:支持最低照度红外灯关闭:可达彩色0.00021x,黑白0.00011x支持智能雨刷最大补光距离450m 防护等级IP67,具有防雷防浪涌和防突波保护,符合GB/T 17626.5 4级标准 报警输入7路开关量输入(05V DC)报警输出2 路,支持报警联动 支持H.265H.264BaselineProfileH.264MainProfileH.264HighProfileMJPEGsmart H.265smart H.264视频压缩算法 支持多级别视频质量配置,支持实时视频输出分辨率为1080p960p和720p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包括IPv4/IPv6,HTTP,Qos,FTP,SMTP,UPnP,SNMP,DNS,DDNS,NTP,RTSP,RTP,TCP/IP,UDP,DHCP,PPPoE等 支持本地 Micro SD 卡存储,SD卡容量不小于256G 支持AC24V/3A供电。 2红外高清网络半球 高清高速网络摄像机选用工业级彩色数字机芯,其高灵敏度高像素和低照度特性符合工业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特性好,抗干扰性强,AGC范围宽,分辨率高。采用电动变焦镜头,即可自动光圈自动变焦自动聚焦的镜头,其遥控操作性能方便成像质量好通光率高。其技术性能指标应能满足如下要求: 采用高性能传感器,图像清晰,最小分辨率可达 19201080支持H.265编码,压缩比高,超低码流 最低照度彩色:0.002lx,黑白:0.0005 lx最大红外监控距离30米防护等级IP67 支持H.265H.264MJPEG视频编码格式,其中H.265和H.264都支持Baseline/Main/High Profile。 支持ACE回声抵消功能,可抵消语音对讲时的回声影响 具有音频异常侦测人脸检测人脸增强场景变更侦测等功能 支持走廊模式,宽动态,3D降噪,强光抑制,背光补偿,数字水印,适用不同监控环境支持ROI,SMART H.264/H.265,灵活编码,适用不同带宽和存储环境支持区域入侵,绊线入侵,场景变更,音频异常侦测的侦测,并且可以与报警联动支持多种触发规则联动动作支持目标过滤支持音频1入1出,报警2入2出,SD卡 支持DC12V供电方式,方便工程安装 具有区域曝光背光补偿强光抑制自动增益数字降噪透雾走廊模式SVC感兴趣区域断网续传断电保护等功能。 3红外高清网络枪机 高清高速网络摄像机选用工业级彩色数字机芯,其高灵敏度高像素和低照度特性符合工业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特性好,抗干扰性强,AGC范围宽,分辨率高。采用电动变焦镜头,即可自动光圈自动变焦自动聚焦的镜头,其遥控操作性能方便成像质量好通光率高。其技术性能指标应能满足如下要求: 采用高性能传感器,图像清晰,最小分辨率可达19201080 最低照度彩色:0.001lx,黑白:0.0005 lx 防护等级IP67。 支持ACE回声抵消功能,可抵消语音对讲时的回声影响支持H.265编码,压缩比高,超低码流最大红外监控距离80米支持走廊模式,宽动态,3D降噪,强光抑制,背光补偿,数字水印,适用不同监控环境支持ROI,SMART H.264/H.265,灵活编码,适用不同带宽和存储环境支持区域入侵,绊线入侵,场景变更,音频异常侦测的侦测,并且可以与报警联动支持多种触发规则联动动作支持目标过滤 支持报警2进2出,音频1进1出,128G SD卡 支持DC12V供电方式,支持12V电源返送 具有区域曝光背光补偿强光抑制自动增益数字降噪透雾走廊模式SVC感兴趣区域断网续传断电保护等功能。 控制/管理服务主机 控制/管理服务主机由计算机和中心服务器软件组成。控制/管理服务主机组盘安装,主要功能:管理前端设备管理图形工作站权限管理显示设备工作状态集中远程控制修改设备参数与设置和资源分配及指向服务。向计算机监控系统提供本系统的电源失电和系统异常等自身故障的报警信号。能与厂内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接到火灾报警系统传来的报警信息后能自动调出火灾部位现场画面。 网络硬盘录像机 采用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录像机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处理器,完全脱离PC平台,系统调度效率高,代码固化在FLASH中,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支持多个大容量硬盘,支持网络盘库,即插即用,支持USB,支持USB闪盘USB硬盘USB刻录机,支持多种文件记录模式:定时录像手动录像移动检测录像报警录像移动检测录像报警录像文件切换时不丢帧。客户端电脑可通过网络下载硬盘上的文件,也可通过网络播放硬盘录像机上记录的文件。可连接多种协议的报警主机。具备多路报警输入,并具备视频丢失报警动态检测报警报警设备可以是红外探测器等。具备多路继电器开关量报警输出,便捷地实现报警联动及现场的灯光控制。 报警输入及报警输出接口皆具有保护电路,确保主设备不受损坏。 可接驳符合ONVIFPSIARTSP标准及众多主流厂商ARECONTAXISBoschBrickcomCanonHUNTPanasonicPELCOSAMSUNGSANYOSONYVIVOTEKZAVIO的网络摄像机 支持高清网络视频的预览存储与回放 支持IPC集中管理,包括IPC参数配置信息的导入/导出语音对讲和升级等功能 4个千兆以太网接口2个光口1个RS232接口1个RS485接口1个VGA接口10个HDMI接口1个RCA音频输入接口1个RCA输出接口4个USB接口24个SATA接口1个eSATA接口16个报警输入接口8个报警输出接口,1个电源输入接口 最大可接入24块接口为SATA的硬盘,单硬盘容量支持最大支持10TB,可通过eSATA接口接入外置硬盘 支持2个RJ45 10/100/1000Mbps自适应以太网口,支持容错负载均衡和两网分离 最大支持128路IPC接入,总码流为768Mbps最大存储码流为768Mbps最大转发码流为768Mbps最大回放码流为128Mbps 支持212M/44K/65M/84M/113M/161080P/32720P解码,最大支持16路视频回放,支持在两个主通道画面上分别叠加1个其他通道的小画面视频,包括编码并可在16画面预览模式下预览 支持标签自定义功能,设备支持对指定时间的录像进行标签并归档,便于后续査看 支持NVR本地与IPC双向语音对讲功能支持客户端和NVR本地双向语音对讲功能 支持客户端与IPC双向语音对讲 视频压缩标准:H.265/H.264/MPEG4/MJPEG 支持硬盘配额和硬盘盘组两种存储模式,可对不同通道分配不同的录像保存容量或周期,且存储时间不能少于90天 支持远程转码预览和转码回放功能,可对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码率帧率等进行转换,为远程监控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 支持远程零通道预览,使用1路零通道编码视频,预览多通道分割的视频画面,充分获取监控图像信息的同时节省网络传输带宽 图形工作站 采用国际知名品牌高性能工作站,配置完善的网络视频监控软件,至少能够完成以下功能: 1实时监视功能 具备多画面监视功能。 具有两个VGA显示器输出接口。 实时监视每一路录像的数据量。 通道保护,轮巡监视。 2存储功能 软件分布式结构可以同时实况转播来自多个站点的图像,并可同时存储图像信息。 在任意指定的网上分布存贮,提供在多个地点用全双工方式存储和观看任何镜头图像和操作报警的功能。 3多工智能操作 监视记录回放控制备份同时进行。 4录放像功能 多工操作,在每路实现独立全实时录像的同时可实现多路回放检索网络监视录像查询下载。 多种录像模式:手动录像定时录像报警联动录像动态检测录像。其中动态检测外部报警具有预录功能。 录像回放:在录像回放时还可进行多画面实时监视,普通录像与报警录像均可实现快速检索。 多种回放模式:正常速率2倍速4倍速8倍速16倍速1/2速1/4速1/8速1/16速以及逐帧播放功能。 在回放录像时可以显示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 全自动操作,系统可对每台摄像机制定每周内所有时段的录像计划,按计划进行录像。 5日志管理功能 所有操作动作均记录在值班操作日志里,便于系统维护和检查工作。 资料备份可直接在界面操作,转存于活动硬盘或光盘等存储设备,保证主要资料不被破坏。 6网络操作功能 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实时监视。 录像查询及实时回放。 系统设置参数的修改以及系统的软件升级。 远程的报警处理以及系统日志查看等功能。 网络分时管理功能,可限制客户端的访问,并可选择禁止访问时间段。 7电子地图功能 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辑电子地图,可在地图上添加摄像机报警探测器报警输出设备等。 地图上的摄像机可与视频画面进行连接。 电子地图管理,直观清晰,当收到报警时平面图自动弹出并闪烁,自动切换报警图像,平面图上直接切换图像。 8安全管理功能 管理模式:采用多级用户管理,密码方式确保合法用户方可登录。 系统可自动/手动锁定防止非授权用户操作。 网络交换机 采用国际知名品牌快速以太网交换机,16端口10M/100M/1000M自适应电端口,提供增强的服务质量和组播管理特性,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可以创建静态和动态地址的访问权限,为管理员提供对网络访问的强大控制能力。 电源设备 负责给整个工业电视系统的中心站设备和前端设备供电,每个前端设备有独立的电源开关单独控制供电。对于系统不同的设备包括前端设备,均由本电源设备负责将变电站提供的电源转换成设备支持的电源。 5.2 安全警卫系统电子围栏 安全警卫系统由脉冲主机围栏前端报警外设控制中心防雷器接地电源及信号线路六个部分。 电子围栏系统操作要求 变电站电子围栏系统利用接收机及信号发射分机组成。 变电站电子围栏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图纸的图形按电力系统符号标准线条及符号。对本站报警具有自动或手动模式。所有设备的各材料和器件应从生产同类产品的材料中优选,并要求进行严格检验。不得以学名或俗名相同而使用过时或已淘汰的材料和器件来保证应当具有的功能和技术条件。 通讯接口:电子围栏系统应当能够与图像及视频监控系统进行通讯接口R485或R232,实现在线遥信量对位显示及设备拟遥信共享,并确保数据上传接口上传,通讯规约执行最新的国家标准。 电子围栏主机要求 主机具有随机监测功能,并数字化显示安保系统电子围栏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 设置分区显示功能的电子围栏具有完整的明确分界。断路实现分线报警,能够在显示屏中准确标示发生断路的线路和区域,以ABCD垂直方式标示线路以ABCD顺时针方向标示区域。 应具备短路断路接地报警功能。报警延时3S。 采用低能量脉冲高压的产品,瞬间放电周期超过0.3ms的,输出电流应低于300mA峰值电压5kV脉冲间隔0.75s最大脉冲电量2.5mC 。对人体应不会构成伤害。 系统应不受环境如树木小动物震动等和气候如风雪雨雾等的影响,不受地形高低和曲折程度的限制。 分区报警装置应准确反映到显示屏上。 开关站安装高分贝报警扩音器不应超过国家有关环保标准规定。 显示屏根据安装现场的实际,在不降低功能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简洁美观,显示清晰。 声光报警器启动应及时,声音尖利,无断续。 应备有报警接口,能与其他安防系统联动,提高系统的安全防范等级。 应采用UPS作备用电源,以备停电时维持10min以上的运行。 电子围栏前端设备要求 所有支撑杆应安装牢固,与合金丝连接可靠。 所有前端主件应采用原厂产品,终端杆和中间杆应以不锈钢材质制造,厚度达到3mm 以上,受力可靠,并应提供4年以上的承保期。不应使用环氧树脂类的材料。 所有终端杆和中间杆应安装牢固,下端应埋设在墙体内10cm15cm,上端杆与杆之间应保持水平。 合金丝应负载50kg以下,并采用防锈技术,应提供8年以上承保期。 合金丝为5线,相互档距不应大于15cm,最下一根合金丝距墙体不应大于10cm。合金丝应保持水平布置,自然状态下,下垂不应超过1%。 合金丝与支撑杆的连接方式应可靠,采用挂线方式连接,以提高报警的可靠性。 支撑杆间距不应大于4m,临近带电设备的支撑杆间距应缩短至1m2m。 避雷器应安装到位,电子围栏的接地应与一次等电位网相连。 围栏墙体上每间隔15m应悬挂具有夜间反光功能标有高压危险,严禁攀登的黄色警示标志牌,警示牌应悬挂可靠。 所有室外部分连接应以耐锈蚀,抗老化的材料制作,整个前端部分应当保证最低保用周期8年以上。 分区显示装置,高压装置盒体应采取防锈防水措施,保证高压设备的运行和安全。 电缆敷设时,室内部分应当规范整洁,室外穿越路面部分应穿金属管材深埋地下10cm15cm,路面和墙面开槽后应平整如初。如条件限制,需要明管敷设时,应当横平竖直沿边沿角,弯角成90度,套接处密封可靠。 电子围栏安装要求 主机外壳应采用金属或塑料,金属壳体封边应光滑,不割手塑料壳体当为工程塑料制造,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主机整体保用周期在10年以上。 主机复位开关应操作方便,有效,并采用集中控制模块,留有多个报警输出端口。 室内线路敷设应规整美观,不应外露。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高压线不应用普通线材替代,主机设备之间或主机与辅助设备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排线槽,并有清晰标注,以提高安装质量,方便维护检修。 电子围栏系统投运前的验收 卖方提供的安保系统电子围栏在投运前按照有关规定应该完整的验收,验收的项目应当至少不低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序号 验收项目 验收情况 1 能够实现短路断路接地报警 完好 2 设置显示屏的项目,还需满足断路分线报警,并能在准确显示发生断路的位置 完好 3 报警延时控制在3S4S 完好 4 分区报警设置逐一演示,并准确反映到显示屏上,其室外部分有防锈防水措施 完好 5 报警器工作正常,高分贝报警扩音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完好 6 显示屏安装可靠,显示清晰 完好 7 支撑杆安装牢固,与合金丝连接可靠,材质和安装符合要求 完好 8 其他室外部分连接部件使用了耐锈蚀抗老化材料 完好 9 避雷器安装到位,接地可靠 完好 10 警示牌底色为黄色,悬挂可靠,夜间具有反光功能 完好 11 电缆的敷设埋设符合要求 完好 12 路面下穿管使用金属管材,保证必要的承载力 完好 13 有自动随机监测功能,数字化表明系统即时的工作状态。 完好 14 主机外壳采用金属或工程塑料,封边光滑不割手,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完好 15 主机复位开关操作方便,有效 完好 16 室内线路敷设规整美观,不外露。信号线须为屏蔽线,高压线不得使用普通线材 完好 17 主机设备之间,或主机与辅助设备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排线槽,并有清晰标注 完好 18 显示屏与主机箱上墙安装,牢固可靠 完好 19 有公安部检测报告和生产销售许可证 完好 20 有省公司的产品审查意见书 完好 21 提供质量承诺书,并承诺在此期限内发生非人为损坏的承担全额维修更换费用 完好 22 施工过程中没有损害安装地周围环境,没有影响使用单位生产秩序 完好 23 有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完好 24 能够提供供货证明,准确标注进口的范围对象 完好 6设备安装及调试要求 6.1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应按正式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若确需局部调整和变更的须填写更改审核单或监理单位提供的更改单,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施工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随工验收。管线敷设时,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对管线敷设质量进行随工验收。 各设备安装要求依据国家标准执行。 6.2 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前应编制完成系统设备布置图,走线图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调试工作应由项目负责人或具有相当于工程师资格的专业人员主持,并编制调试大纲。 系统调试应先对各种有源设备逐个进行通电检查,工作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并做好调试记录。 系统调试结束后,应根据调试记录编制调试报告。调试报告经建设单位认可后,系统才能进入试运行。 7 技术服务 7.1 项目管理 合同签定后,卖方应指定负责本工程的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卖方在工程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如工程进度设计制造图纸文件制造确认包装运输现场安装调试验收等。 7.2 技术文件 卖方在订货前提供一般性资料 如:鉴定证书报价书系统原理图和主要技术参数产品质量的有效检验合格证典型说明书屏布置图。 卖方在技术协议签订后应提供资料 在技术协议签订后14天内,卖方向业主和设计院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各1份以供确认。 按合同订出设计,材料供货制造培训和设备交货各阶段的详细计划和现场试验的建议计划。 视频监控系统接线图及其说明。各装置原理接线图及说明。 硬件功能设计文件系统各种硬件的配置说明书及图纸。 系统的所有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型号技术参数性能数据及参数说明书和技术手册。 所有主要部件和连接电缆的材料规格,设备连接的端子排图包括与买方设备接口的端子排。 设备布置和安装接线图,包括设备尺寸和安装尺寸,光纤网络设备的连接及其安装等。 设备内部接线及其说明。 培训的建议日期时间表和课程表。 提供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文件,数据库,画面定义指南,系统各种软件的流程图原程序清单及说明书。 卖方应提供与计算机监控系统接口配置和规约开发的技术规范。 在收到买方最终认可图纸前,卖方所购买的材料或制造所发生的费用及其风险全由卖方单独承担。 生产的成品应符合合同的技术规范。买方对图纸的确认并不能解除卖方对其图纸的完善性和准确性应承担的责任。 卖方在收到确认意见后应提供资料 设计院在收到图纸后 2 周内返回主要确认意见,卖方在提供确认图纸时必须提供为审核该张图纸所需的资料。买方有权要求卖方对其图纸中的任一装置任一部件作必要修改,在设计图纸完成之前应保留设计院对卖方图纸的其它确认权限,。买方可根据需要确定召开设计联络会设计联络会的次数根据情况确定。 卖方在收到确认意见或技术协议签订后,14天内供方应提供下列书面资料8份包括CAD版的图纸软盘或光盘 其中业主6份随屏,设计院2份邮寄: 在7.2.2中所列举的修改后的正式图纸与技术文件。 设备组装成柜后的内部接线图,包括柜正面背面布置图,柜的端子排图及说明,光纤网络设备的连接及其安装图。 原理接线图安装图开孔图荷载及其说明。 柜地脚螺丝安装图。 光缆电缆型号及其连接图。 各种软件及软件使用的详细说明书。 图例符号说明。 卖方认为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所必须的其它图纸和说明书。 其他资料和说明手册。说明手册应包括所有设备的装配运行检验维护零件清单推荐的部件以及型号等方面的说明。说明手册内容包括:系统总体说明,系统的技术参数,运行手册,维护手册,装配安装布置说明,合同中全部设备之间的连接说明及合同设备与买方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之间的连接说明,备品清单和说明及存放要求,软件总体说明,全部软件功能的详细说明,以及软件的结构说明及流程图,完整的程序员指南手册和其它寿命手册,光盘方式提供的软件两套。说明手册由制造厂提供并注明就近服务的授权机构。 说明手册还应有重要设备试验设备及专用工具的说明和有关注意事项。各装置的正常试验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的说明。 设备供货时提供资料 设备的开箱资料,除了7.2.3所述图纸还应包括安装运行维护修理说明书部件清单资料工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 卖方提供的图纸资料应满足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的需要。 7.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卖方应派代表到现场指导安装调试和运行,并负责解决合同设备制造及性能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详细解答合同范围内买方提出的问题。 在产品质保期内出现制造质量问题的设备,由卖方负责修理或更换。对非卖方责任造成的设备损坏,卖方有优先提供配件和修理的义务。卖方应对正常条件下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负责。 对买方选购的与本合同设备有关的配套设备,卖方有提供技术配合的义务,并不由此而增加任何费用。 8 卖方职责 卖方负责该装置的设计制造集成运输设计联络会的组织现场安装调试用户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包括以下项目: 负责本装置的软/硬件开发, 负责设备的运输交货现场的设备安装调试。 提供所有设备的交货和安装进度表。 现场安装/投运的合作和管理。 负责实现和协助全站联调。 提供所有设备的验收测试方案和技术指标。 负责将所有硬件及软件按合同要求进行验收测试。 负责设计联络会和对买方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相关费用应在商务报价中明确。具体人次见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 提供必备的备品备件,并保证长年优惠提供易损配件。 提供必备的专用工具和测试仪器。 提供用于现场安装检查测试操作和维护的手册和图纸。 提出设备安装现场的场地和环境包括土建和电气要求。 负责提供全部设备现场验收的验收大纲,经双方确认后作为现场验收的依据。 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与进一步协作。 卖方必须承诺卖方所提供的装置没有人为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提供书面承诺函并尽可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问题,卖方有义务提供相应的服务并对产品进行改进。 9 买方职责 买方职责概括如下: 配合卖方进行现场调研,提供有关厂站端相关接口资料 监督卖方的整个项目过程根据不同的工程阶段对卖方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提出修改建议和要求。 负责确认硬件软件功能及验收测试文件。 负责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并按照设备安装现场的场地要求配合卖方完成软/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投运。 根据卖方要求提供相关的环境技术资料和参数包括土建电源接地等运行环境和场地要求。 在卖方工程师指导下,协助和参与卖方完成该系统的设计制造和配置现场调试等工作。 负责派出有经验的工程师参加该装置的监造工程的技术联络会产品开发阶段性成果审查会和技术培训等。 负责组织装置的现场验收。 在现场为卖方工程师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 协调装置的开发制造施工中有关的其它事宜。 10工作安排 1根据工程需要可以召开设计联络会或其它形式解决设计制造中的问题。 2文件交接要有记录,设计联络会议应有纪要。 3卖方提供的设备及附件规格重量或接线有变化时,应及时书面通知买方。 4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处理,可以以其它形式补充。以后协调所形成的文件与规范书同等效力。 11质量保证和试验 11.1 质量保证 订购的新产品除应满足本规范书外,卖方还应提供产品的鉴定证书满足本规范技术要求的电力工业电力设备质检中心出具的产品型式试验质检报告。 卖方应保证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材料等包括卖方的外构件在内均应符合规范书的规定。若买方根据运行经验指定卖方提供某种外购零部件,卖方应积极配合。 卖方应遵守本规范书中各条款和工作项目的ISO9000GB/T1900 质量保证体系,该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国家认证和正常运转。 质保期内由于卖方的原因设备是旧的选材不当设计错误制造不良组装不好等,设备到现场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缺陷和损坏时,卖方应自费到现场免费修理或更换。 11.2 试验 试验标准参照国标及IEC相应标准进行。 工厂试验 为保证工程进度,确保系统满足标书的性能指标要求,买方将保留参加卖方的工厂试验的权利,卖方应予配合。 工厂试验应包括装置试验组屏后的屏柜试验系统功能试验及系统指标试验。 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抗干扰试验包括: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和工频磁场的抗扰度等试验,要求按GB/T17627.2GB/T17626.3GB/T17626.4GB/T17626.5GB/T17626.6GB/T17626.8 GB/T15153.1等标准执行。 在工厂试验期间,卖方应根据标书的技术要求,完成工厂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 1设备的编号数量和出厂序号。 2试验日期和试验地点。 3试验条件包括环境温度湿度试验电源等。 4试验方法和试验仪器仪表对于精度试验,应标明所使用的测试设备的精度。 5试验依据的标准,如为厂家标准,应提交标准文本供买方确认,是否满足标书要求。 6试验结果,包括试验数据,试验点,打印数据和示波器图形等。 7试验者和审批者的签名。 卖方完成工厂试验后,应及时通知买方,以便安排工厂验收试验。 工厂验收 卖方应在工厂验收试验之前30天,向买方提交详细的工厂验收及联调试验大纲,并通知相关的智能设备供货商,该大纲至少应该包括:试验日期,试验接线,试验项目,试验方法,以及测量仪器仪表等。该大纲需经买方确认方可执行。 卖方应确认提供的系统满足标书要求,在出厂验收前应通过所属省调地调主站的规约测试作为出厂试验的必要条件。 卖方应按本规范书相关条款要求,向买方提供工厂试验报告,有关设备的型式试验报告,同时提供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和测试说明书。 在工厂验收期间,卖方应向买方参加试验的工作人员提供检查测试和记录设备。 买方参加工厂验收试验并不意味着解除卖方保证系统质量的责任,也不能代替设备到现场后的检查和测试。 工厂验收在工厂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根据标书要求进行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试验,以便确认:系统各项功能满足标书要求系统各项指标满足标书要求所有的硬件和软件缺陷已发现并改正各项切换功能满足标书要求系统各计算机的CPU和网络的负荷率满足标书要求所有的自诊断功能有效与综自的接口已实现系统的稳定性满足标书要求等。 工厂验收应包括系统性能试验功能试验和稳定性试验。 工厂验收应该按电气接线的最终规模进行,应该模拟预期的最大系统负荷。卖方应完成测试必要的电缆和光缆联结,测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工厂试验项目的抽测,第二部分为系统试验,第三部分为系统稳定性试验。 第一部分工厂试验项目的抽测项目由买方参加验收人员在验收现场确定,若测试结果与工厂试验报告有较大出入,且卖方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买方有权要求卖方重新进行有关试验,由此造成的工厂验收时间延长的责任和费用应由卖方承担。 完成所有工厂验收试验后,经买方参加工厂验收人员的认可后,设备可以装运至现场。 现场验收 现场验收试验的时间和条件由买方根据现场安装和调试的进度确定。卖方有责任指导和配合买方完成现场安装和调试的各项工作,并应负责培训买方技术人员,使其掌握系统维护的各项技能。 现场验收有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也有对事故条件的模拟。 在试验和调试期间所有损坏的供货范围内的设备,卖方应免费予以更换。对所有备品备件应加电投入运行,有故障的备品备件由卖方负责免费更换。 12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12.1 设计联络会 卖方应负责合同设备的设计和协调工作,承担全部技术责任,并做好与买方的设计联络工作。 设计联络会议视工程具体情况召开。 设计联络会议内容:卖方应对供认可的资料和图纸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应解答买方对资料和图纸所提的意见和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和修改。买方将认可后的资料和图纸一份还给卖方,以便卖方绘制正式图纸。 双方应作好各次联络会议纪要,包括讨论的项目内容和结论,经双方代表签字生效。会议纪要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12.2 工厂检验和监造 买方有权派遣其检验人员到卖方及其分包商的车间场所,对合同设备的加工制造进行检验和监造。 监造人员参加工厂试验,包括会签任何试验结果,既不免除卖方按合同规定应负的责任,也不能代替合同设备到达买方后的检验。 监造人员有权前往卖方和或其分包商生产现场,观察和了解该合同设备工厂试验的情况及其运输包装的情况时,若发现任一货物的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或包装不满足要求,监造人员有权发表意见,卖方应认真考虑其意见,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合同设备的质量。 若买方不派或未按时派遣监造人员参加上述试验,卖方应在接到买方相关通知后,自行组织检验。 为对合同设备进行实地了解,卖方应在本厂内组织一次对买方的培训。 卖方应向监造人员提供下列资料: 合同设备的生产进度计划 重要原材料型号规格合格证及其物理化学电气性能 分包商主要零部件验收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出厂试验报告及合格证说明书 产品完善和改进的报告 与分包商的技术协议及合同副本 监造人员有权到合同设备生产车间及分包商生产车间实地了解生产情况,并提出对合同设备监造中发现的问题。 13包装运输和储存 装置制造完成并通过试验后应及时包装,否则应得到切实的保护。 所有部件经妥善包装或装箱后,在运输过程中尚应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以免散失损坏或被盗。 在包装箱外应标明买方的订货号发货号。 各种包装应等确保各零部件在运输过程中不致遭到损坏丢失变形受潮和腐蚀。 包装箱上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191。 整体产品或分别运输的部件都要适合运输和装载的要求。 随产品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完整无缺,提供份额符合GB19.32的要求。 第二部分 专用技术条款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本工程新建1座110kV升压站,升压站110kV侧为单母线单元制接线,规划出线2回,每段1回,本期建设110kV段母线及1 回出35kV 侧为单母线单元制接线型式,规划出线10回每段5回本期建设35kV段母线及5回4 回光伏1 回储能出线,35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手车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本期建设1组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1.2 工程规模及设备布置 升压站变电规模为100MW,建设1台110kV/35kV主变压器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升压站主要建筑物包括二次设备室110kV GIS设备室35kV配电室综合楼,主要电气设备包括110kV GIS设备主变压器SVG设备等。 图像及视频监控系统控制屏布置在二次设备室。 1.3交通运输 本升压站交通方便,不受运输条件限制。 1.5使用环境条件 海拔:1500m 环境温度 最高气温:34.3 最低气温:-37.5 设防地震烈度:7度 安装方式:室外/室内安装。 2 供货清单(不限于此)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图像监视设备 1 室外智能网络红外快球 套 6 200万像素高清数字 含角装支架及全套安装配件 主变区1个SVG区1个接地变区1个储能区3个 2 室外高清网络红外枪机 套 8 200万像素高清数字 含角装支架及全套安装配件 围墙周界4个围墙直线段2个升压站大门1个主控室门口1个 3 室内智能网络半球机 套 14 200万像素高清数字 含角装支架及全套安装配件 110kV配电室2个35kV配电室2个二次设备室2个主控室2个综合楼3个警卫室1个水泵房1个仓储房1个 4 室外智能网络红外快球 套 32 200万像素高清数字 含角装支架及全套安装配件,每个球机配1台视频专用交换机1个视频电源箱 光伏场区32个 5 室外高清网络红外枪机 套 24 200万像素高清数字 含角装支架及全套安装配件,每个球机配1台视频专用交换机1个视频电源箱 光伏场区周界35个 5 控制/管理服务主机 套 1 6 硬盘录像机 台 1 24个硬盘通道,4个以上网络口,硬盘满配硬盘总容量不小于150T 7 柜内监视器 台 1 17英寸 8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套 2 10M/100M/1000M自适应交换机,不少于24电口,不少于2路光口,三层交换,含光电转换器光纤配件等 9 电源设备 套 1 集中供电 10 图形工作站 套 1 包括鼠标操作键盘24显示器等 11 立杆 根 69 高度:6m(包括立杆基础定位及施工)。 12 室外防水配电箱 套 70 13 二合一防雷器 套 70 二 SF6系统 1 SF6主机 套 2 35kV配电室GIS室各1套。 2 SF6探测器 套 10 三 其它 1 系统软件 套 1 满足所有监控报警及联动要求 2 柜体 面 1 2260mm800mm600mm 3 阻燃铠装电源电缆 米 1500 ZR-RVV22-2x1.5 4 屏蔽网络线 米 1500 UTP6超六类线 5 铠装单模光缆 米 3500 GYFTZY53-4B1 6 光纤终端盒 个 5 7 附属设备安装消耗品 套 1 光纤转换,熔纤测试 8 备品备件 套 1 5% 9 专用工具 套 1 注:1上表中设备数量及电缆量均为预估量,最终数量以施工图纸为准。投标人应保证设备单价不变。 2要求供货设备不限于以上内容,供货设备为一套完善的系统,构成系统的所有部分均包括在本次招标范围之内。 3清单中所列主要设备数量为招标参考,卖方应根据附件提供的站区总平面图及主要建筑物平面图,依据现行相关规程要求提出最终的系统配置方案。 4光伏区的摄像头数量升压站视频监控共用一套监控系统。 5SF6主机与风机的联动由厂家负责敷设接线及调试。 安装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视频监控辅助平台软件 套 1 2 室外智能网络红外快球 套 38 3 室外高清网络红外枪机 套 32 4 室内智能网络半球机 套 14 5 安全防护设备 套 1 6 SF6系统 套 2 7 图形工作站 套 1 8 主监视器 台 1 9 系统软件 套 1 10 图像监视及安全防护系统控制屏 面 1 11 整个系统所需所有传输电缆电线 套 1 注:上表中安装探测器数量及电缆敷设量均为预估,最终工程量以施工图纸为准。 3 技术差异表 投标人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应与本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要求一致。若有差异投标人应如实认真地填写差异值若无技术差异则视为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的要求,且在技术差异表中填写无差异。 序号 项 目 对应条款编号 技术招标文件要求 差 异 备 注 1 2 3 4 技术参数通用部分条款变更表 本表是对技术规范通用部分的补充和修改,如有冲突,应以本表为准。 变更条款页码款号 变更内容 原表述 变更后表述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 发电项目 电力调度数据网络设备 技术规范书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2年07月 目 录 1 供需部分 4 2 总则 4 3 标准规范书 6 4 路由器技术要求 7 4.1 系统概述 7 4.2 网络技术要求 8 4.3 设备技术要求 8 5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10 5.1 环境要求 10 5.2 机箱尺寸 10 5.3 接地要求 10 5.4 基本功能 10 6 纵向加密装置技术要求 11 6.1 产品规格 11 6.2 装置技术要求 12 7 防火墙技术要求 15 7.1 使用环境条件 15 7.2 变电站二次安防总的技术要求 15 7.3 防火墙的具体技术要求 16 8 隔离装置技术要求 17 8.1 物理隔离装置电源要求 17 8.2 物理隔离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17 8.3 正向隔离装置其他具体要求 18 8.4 反向隔离装置其他具体要求 18 9 入侵检测装置功能要求 19 9.1 数据探测 19 9.2 入侵分析 19 9.3 入侵响应 19 9.4 管理控制 19 9.5 检测结果处理 20 9.6 安全性要求 20 9.7 安全审计 21 9.8 告警事件数据安全 21 9.9 通信安全 21 9.10 产品自身安全 21 10 防病毒装置基本要求 21 10.1 支持操作系统平台要求 22 10.2 软件功能要求 22 10.3 升级管理要求 22 10.4 病毒处理能力要求 23 11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基本要求 23 11.1 一般要求 23 11.2 环境条件 23 11.3 电源要求 24 11.4 绝缘性能要求 24 11.5 电磁兼容要求 25 11.6 机械性能要求 26 11.7 功能要求 26 11.8 安全要求 29 11.9 技术参数性能要求 30 12 验收试验 30 12.1 概述 30 12.2 现场验收试验(SAT) 31 13 质量保证及管理 32 14 技术服务 33 15 备品备件仪器仪表及专用工具 33 16 技术资料图纸和说明书 33 17 设计联络会及培训 35 1 供需部分 表1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调度数据网I屏 面 1 800(宽)600(深)2260(高) 接入路由器 台 1 符合当地电力公司要求 接入交换机 台 2 纵向认证装置 台 2 屏柜及附件 套 1 2 二次安防设备屏 面 1 800(宽)600(深)2260(高) 防火墙 台 1 符合当地电力公司要求 交换机 台 1 正向隔离装置 台 1 反向隔离装置 台 1 安全网络监测装置 台 1 安全网络监测本地管理电脑 套 1 网络安全监测系统 套 1 网络安全监测软件 套 1 入侵检测系统 套 1 态势感知装置 套 1 防病毒系统 套 1 屏柜及附件 套 1 4 主机加固系统 套 1 符合当地电力公司要求 5 安全审计系统 套 1 符合当地电力公司要求 6 恶意代码防范系统 套 1 符合当地电力公司要求 7 漏洞扫描 套 1 符合当地电力公司要求 8 网络安全探针软件 套 1 符合当地电力公司要求 9 五师调度端接口设备(含调度电话) 套 1 10 调度电话 部 2 11 市话 部 1 12 超五类网线符合IEEE802.3 100Base-T的标准 米 500 13 线缆 米 50 光缆同轴电缆等 投标人提供的电缆等附件必须满足现场使用量。 屏体颜色:待定。 开门方向:待定。 注:1调度数据网及安防厂家需要配合综自厂家完成调度数据网安防设备与综自后台的交互工作,保证电站顺利完成并网。 2本工程所配置安全区网络与安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纵向加密正反向隔离防火墙服务器工作站均采用国产安全硬件设备,所配置安全区服务器工作站均应采用国产安全操作系统。 3本配置表仅为主要设备配置,厂家应根据本工程接入批复文件提供详细的配置情况,提供满足该站运行所需各种辅件。 2 总则 2.1 本技术规范书为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电力调度数据网络设备的技术规范书和说明,包括设备的功能性能结构硬件软件验收质量保证措施技术服务等要求。 2.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书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2.3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的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的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中加以详细描述。 2.4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5 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6 投标厂商应至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过10套以上类似或高于本招标书技术规范书的设备,并在有相当规模或相同电压等级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运行1年以上的成功经验,并提供业绩清单,用户证明,联系人地址电话。 2.7 投标人在中标后必须指定每一标段至少一名有经验的业务代表作为该标段工程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和协调整个项目的商务与售后服务。指定一名技术负责人和若干名工程师负责技术工作,技术负责人和工程师均须通过设备原厂商的技术认证。工程师的技术资质材料必须提交用户方认可。只有经招标人认可后,方能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 2.8 双方职责 双方在合同期间应承担如下职责: 2.8.1 投标人的职责 1) 设计配置和提供一套符合本规范书要求的系统,包括所有必需的软件和硬件,提供详细设计和服务数据型式试验和常规试验数据,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并负责设备的工程安装调试。 2) 提供合同范围内的硬件设备以及设备的安装辅材各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包括通信电缆和电源电缆等应包含在投标报价中。 3) 提供设备运行所需的所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4) 提供设备有关接地供电容量空调防火和设备布置的技术要求。 5) 负责供货范围内设备的投运试验验收试运行和保修期内的故障排除。 6) 负责供货范围内所有设备的包装运输。 7) 负责培训招标人的工程师,包括硬件培训软件培训系统操作和维护培训。并提供培训的环境,以及培训的硬件设施和必须的技术资料等。 8) 提供所有合同设备必须的和建议的备品备件仪器仪表和工具工程安装调试试验验收,设备运行时所需)。 9) 提供所有的技术文件参考资料图纸和手册制造和质量保证的一览表以及技术规范书规定的其它资料。 10) 及时向招标人通告有关软件的升级和更新,在5年内应免费提供并负责安装和调试。 11负责本系统与招标人其他系统的接口连接和互联。 12负责派遣熟悉设备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督导设备的安装施工,对督导人员未能及时到场所引起的切后果负全部责任。 2.8.2 招标人的责任 1) 审查投标人提供的详细的功能规范书技术文件和图纸,审议并确认工程进度培训计划和验收试验计划等。 2) 参加系统的软硬件培训。 3) 配合投标人进行系统的现场安装调试。 4) 提供设备的电源场地环境。 合同签订后投标人应在2周内向招标人提供一份详尽的工程计划表,包括设备的采购培训设备包装运输安装调试等事项的详细计划,以确定每部分的工作及其进度。 交货时间如有延误,投标人应及时将延误交货的原因后果及采取的补救措施等向招标人说明。 2.9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技术规范书应不定期进行更新以适应生产需要,相应设备装置或系统也应同时满足最新生产需要的相应技术要求。 3 标准规范书 除本技术规范书特别规定外,投标人所提供的设备均应按下列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安装。所用的标准必须是其最新版本。如果这些标准内容矛盾时,应按最高标准的条款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如果投标人选用标书规定以外的标准时,需提交与这种替换标准相当的或优于标书规定标准的证明。 表4 技术规范书引用标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GB 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GB 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798.3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GB/T 13702 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 DL/T 860.3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3部分:总体要求 YD/T 1130 基于IP网的信息点播业务技术要求 YD/T 1163 IP网络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框架 YD/T 117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YD/T 1190 基于网络虚拟IP专用网IP-VPN框架 YD/T 1099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IEEE Std 802.3TM 电信和系统间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求 第3部分: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书 RFC 2544 网络互联设备的评测方法 RFC 2889 网络交换设备的评测方法 投标人提供的所有设备备品备件软件系统,除本规范书中更优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本的中国信息产业部颁布的标准国际电信同盟(ITU)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国际公制(SI)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及国家标准,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 如果投标人有自己的专有标准或规范书,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但必须优于上述标准的有关规定。 4 路由器技术要求 4.1 系统概述 4.1.1网络结构 调度数据网络用于承载传输光伏电站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电能量计量信息等业务。 在运行维护管理方面,在省地区公司设立调度数据网的网管中心,负责该省调度数据网络的管理。 4.1.2 业务描述 调度数据网络主要承载光伏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电能量计量信息等业务。调度数据网承载的业务对网络可靠性要求高,网络的可用率实时业务的传输时延(业务应有不同的优先级)网络的收敛时间等关键性能指标应予以保证。 4.2 网络技术要求 调度数据网网络主要指标要求如下: a).网络的最大忙时,端到端时延,要求<150ms b).网络的最大忙时,端到端抖动,要求<50ms c).网络的最大忙时,端到端丢包率(标准包长,网络负载70),要求<10-3 d).全网路由的收敛与恢复速度,要求<40s(hello时间间隔为10s时) e).网络的可用率要求不小于9999。 注:端到端是指在本工程所建IP网上的IP包端到端传送 4.3 设备技术要求 4.3.1 硬件 投标人提供的所有设备应是全新的产品,并保证所提供产品的数量质量, 特别是接口的兼容性,主要设备能在不中断通信的情况下,可带电进行所有板卡的插拔操作。 投标人提供的设备要选用高质量的元器件,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确保设备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 级:40C70 C 级:10C50 C 相对湿度: 10%95%在交换机内部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大气压力:86kPa106kPa海拔1000米以下。 4.3.2 软件 1). 软件模块化结构 投标人必须保证任何软件模块的维护和更新都不影响其它软件模块,软件具有容错能力。 2). 故障监视和诊断 软件能及时发现故障并发出告警能够自动恢复系统,不影响任何已建立的业务连接。 3). 兼容性及升级 (1)设备不同时期软件版本应能向下兼容,软件版本易于升级,且在升级的过程中不影响网络的性能与运行。 (2). 投标人应承诺在供货时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且该软件应是经过测试正式推出的,其可靠性稳定性经过严格验证了的商用版本。 (3). 应提供各有效软件版本的清单,功能的描述,对各种规范书的支持,以及对硬件平台(处理器内存等)的要求应提供各软件版本与硬件模块对应关系 (4). 投标人应承诺25年内免费更新软件版本,并提供相应的新版本软件功能说明书及修改说明书。 4.3.3 互操作性 投标人应详细说明与其它厂家产品的互连互通程度和能力。 投标人应说明各种设备端口与其它设备的互通能力与保证。 投标人应说明其设备支持的各种规范书与其它设备的互通能力与保证。 4.3.4 管理要求 设备应至少支持SNMP网管规范书与RMON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可与网管中心配合完成。 应提供设备支持网络管理和控制的机制,包括存储上载配置诊断升级状态报告异常情况报告及控制等。 投标人应列明设备的安全措施。 投标人应说明从其设备各种接口上可得到的管理信息。 4.3.5 连接线缆 投标人所提供的设备连接线缆应满足招标人现场安装条件和距离要求。安装条件将在合同谈判或设计联络会时提供。 5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5.1 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 级:40C70 C 级:10C50 C 相对湿度: 10%95%在交换机内部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大气压力:86kPa106kPa海拔1500米以下。 注:环境温度中I级适用于安装于户外的以太网交换机或用于高可靠性传输要求的以太网交换机,如传输跳闸信号等。 5.2 机箱尺寸 为便于安装,在电站内应用交换机采用标准19英寸机箱,高度采用1U的整数倍,深度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其它环境应用交换机暂不做规定。 5.3 接地要求 交换机应当具有接地端子,并应有相应的标识。 5.4 基本功能 5.4.1 数据帧转发 交换机应支持电力相关规范书数据的转发功能,如IEC 60870-5-104IEC 61850相关规范书的数据帧转发。 5.4.2 数据帧过滤 交换机应实现基于IP或MAC地址的数据帧过滤功能。 5.4.3 网络管理 支持简单网络管理规范书SNMPv2 提供安全WEB界面管理 提供密码管理 5.4.4 网络风暴抑制 支持广播风暴抑制 支持组播风暴抑制 支持单播风暴抑制。 5.4.5 组网功能 可以按照电力系统的需求进行组网,组网方式至少包括: 星形 环形 双星形 双环形。 5.4.6 互联网组管理规范书 交换机应实现互联网组管理规范书功能。 5.4.7 镜像 镜像包括单端口镜像和多端口镜像 单端口镜像指镜像端口只复制监视一个端口数据,多端口镜像指镜像端口同时复制监视几个端口数据 在保证镜像端口吞吐量的情况下,镜像端口不应当丢失数据。 5.4.8 多链路聚合 逻辑上多条单独的链路作为一条独立链路使用,以获得更高带宽,链路聚合功能开启过程中不应数据丢失。 5.4.9 其它 其它功能参见YD/T 1099。 6 纵向加密装置技术要求 6.1 产品规格 6.1.1 产品型式 装置要求为标准19英寸1U机架式硬件设备。 装置前面板应有: IC卡插口 IC卡指示灯 电源灯 告警灯 其它必要的指示灯 装置背板有括号中为相应接口的印字: 交流220V电源输入 电源开关 机箱锁 外网口 内网口 配置口控制台 其它必要的接口 6.1.2 产品名称 产品全称: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 6.1.3外形尺寸 高度:1U宽度:19英寸深度:不做要求。 6.1.4 供电范围 额定电压:220V 允许偏差:2015% 纹波系数:不大于5 额定频率:50Hz 6.1.5 接口标准 10/100以太网接口,符合10Base-T/100Base-TX标准RJ45。 异步串行口,速率为9600bps以上,RS-232RJ45。 6.2 装置技术要求 6.2.1 一般要求 6.2.1.1 该装置的结构应完整整洁无明显机械损伤,金属件应无锈蚀现象。 6.2.1.2 该装置面板上的印字清晰无误无残缺。 6.2.1.3 该装置接口位置与前面板配合应适当。 6.2.1.4 该装置开关应定位准确,按键操作状态明显。 6.2.1.5 该装置的所有零件部件及紧固件应安装正确牢固可靠操作灵活。 6.2.2 电性能要求 6.2.2.1 该装置的电源输入正常。 6.2.2.2 网络正常工作。 6.2.2.3 串口配置线与装置连接正常。 6.2.3 基本功能要求 6.2.3.1 该装置应具有状态指示,开机自检功能。 6.2.3.2 该装置应具有故障告警功能。 6.2.3.3 该装置应能进行密文通信。 6.2.3.4 该装置应支持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 6.2.3.5 该装置应可以通过异步串行口对装置进行管理,异步串行口速率为115200bps。 6.2.3.6 该装置应可以接受装置管理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6.2.3.7 该装置应支持软件升级。 6.2.3.8 网络适应性:装置可适应VLAN TRUNK网络环境。 6.2.3.9 为便于故障应急处理,该装置应支持硬旁路明通模式,不允许软件方式。 6.2.3.10 该装置支持与其它厂家同类装置的互联互通。 6.2.3.11通过装置的管理中心准确可靠实现远程的访问和管理支持装置重启隧道初始化和策略添加等。 6.2.4 安全性能要求 6.2.4.1 该装置使用认证卡进行身份验证,通过异步串行口对装置进行管理。 6.2.5 环境要求 6.2.5.1 工作温度:045。 6.2.5.2 存储温度:-4055。 6.2.5.3 相对湿度:595% 6.2.5.4 大气压力:70kPa106kPa 6.2.5.5 以下电源和电磁兼容性指标必须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并提供证明文件: 表5 投标人提供的装置需要满足的主要标准 指标 标准 严酷等级 辐射电磁场干扰 GB/T15153.1 3级 快速瞬变干扰 GB/T15153.1 3级 衰减振荡波干扰 GB/T15153.1 3级 浪涌干扰 GB/T15153.1 3级 工频磁场干扰 GB/T15153.1 4级 介质强度 GB/T15153.1 3级 电压跌落 GB/T15153.1 500ms 静电放电干扰 GB/T15153.1 3级 机械振动 GB/T11287-2000中3.2 1级 稳定性 GB/T13729中3.9 6.2.6 性能要求 6.2.6.1 增强型装置密文数据包吞吐量:大于60Mbps 6.2.6.2 普通型装置密文数据包吞吐量:大于32Mbps。 6.2.6.3 省调及以上调度中心端装置性能指标要求: 最大并发加密隧道数:大于1024条 100M LAN环境下,加密隧道协商建立延迟:小于1s 明文数据包吞吐量:大于40Mbps 在50条安全策略,1024字节报文长度的情况下 密文数据包吞吐量:大于20Mbps50条安全策略,1024字节报文长度 数据包转发延迟:小于2ms 50密文数据包吞吐量 满负荷数据包丢弃率:0 6.2.6.4 地调及以下调度中心端装置性能指标要求: 最大并发加密隧道数:大于1024条 100M LAN环境下,加密隧道建立延迟小于1s 明文数据包吞吐量:大于20Mbps 5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 密文数据包吞吐量:大于5Mbps 1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 数据包转发延迟:小于2ms 50密文数据包吞吐量 满负载数据包丢弃率:0 6.2.7 扩展功能要求 6.2.7.1网络环境适应性:装置支持路由模式与透明模式。现有的网络拓扑结构无须变动,即可实现各种实时信息的加密传输。保证不同网段应用的无缝透明接入,支持多种网络接入环境包括标准的802.1Q 多VLAN环境地址借用的网络环境等。 6.2.7.2安全加固:操作系统内核应用最新的安全补丁自定义规范书栈,网络数据的处理完全可控。只有符合本机安全策略的数据才能到达装置网络层以上规范书加密网关支持对电力应用进行应用层选择性加密保护,所有应用都采用定制的安全规范书,可有效防御攻击。 6.2.7.3可靠性与自愈能力:有专门的系统监控模块,负责对密码模块远程管理模块和密钥同步模块等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软硬件异常情况,监控进程将予以审计记录,同时尝试进行修复。系统(增强型)支持双机冗余备份,保证核心节点系统通信的高可靠性。 支持双电源冗余工作,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6.2.7.4为了便于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加密装置一旦发现隧道对端装置断开或者明通则支持明通自适应功能,自动将加密处理的报文转为明通处理。 6.2.7.5支持手工批量配置明通或密通策略。 6.2.7.6装置如果安装在交换机和通信网关机之间,可支持通信网关机双上联情况下的一台装置多网口的接入装置双网口。 7 防火墙技术要求 7.1 使用环境条件 设备储存温度:4055。 设备工作温度: 04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相对湿度:30%85%。  抗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7.2 变电站二次安防总的技术要求  环境温度在540时,装置应能满足规范书所规定的精度。 环境温度在0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防火墙硬件应满足最新版本的以下规定法规和标准,但不限于以下规定法规和标准:  FCC Class B或CISPR 22 Class B。  UL Listed美国或EN 60950国际)。 7.3 防火墙的具体技术要求  低端百兆防火墙具体技术要求具体要求详见专用部分。  吞吐量512字节150 Mbps。  最大并发连接数6万。  每秒新建连接数8000。  提供6个百兆接口用于网络通信含管理接口和HA端口。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60 000h。  支持包过滤深度包检测NATIP/MAC绑定动态开放端口网络适应及路由策略流量统计带宽管理双机热备负载均衡NTPIMS支持VPN等功能。  具有日志记录功能,能够记录包过滤日志包含成功失败,审计记录的内容应至少包括时间日期事件类型事件描述处理结果等,支持日志的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能够基于IP地址协议等条件定制生成报表。 系统应具有集中管理功能,可对分布式的防火墙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支持日志集中管理。  高端百兆防火墙具体技术要求具体要求详见专用部分。  吞吐量512字节400 Mbps。  最大并发连接数20万。  每秒新建连接数8000。  提供6个百兆接口用于网络通信含管理接口和HA端口。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60 000h。  支持包过滤深度包检测NATIP/MAC绑定动态开放端口网络适应及路由策略流量统计带宽管理双机热备负载均衡NTPIMS支持VPN等功能。  具有日志记录功能,能够记录包过滤日志包含成功失败,审计记录的内容应至少包括时间日期事件类型事件描述处理结果等,支持日志的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能够基于IP地址协议等条件定制生成报表。  系统应具有集中管理功能,可对分布式的防火墙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支持日志集中管理。 8 隔离装置技术要求 8.1 物理隔离装置电源要求 电源配置:双电源 电源输入:交流220V10,50Hz5。 8.2 物理隔离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装置至少应满足表2中最新版本的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不限于表2中规范和标准。 表2 相关规范和标准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电监安全200634号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采用非INTEL指令系统及兼容的RISC微处理器双嵌入式计算机及单向通道隔离技术,降低受攻击的概率。 精简的安全的固化的Linux操作系统,在嵌入式Linux内核的基础上进行裁减,除去TCP/IP协议栈和其他不需要的所有系统服务。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抗攻击能力,保证系统安全的最大化。 基于MACIP传输协议传输端口以及通信方向的综合报文过滤与访问控制。 实现两个安全区之间的非网络方式的安全的数据交换,并且保证安全物理隔离装置内外两个处理系统不同时联通。 装置应具备双机热备功能,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装置必须具备多个内外网网络端口,支持单进单出,双进双出等工作模式。 装置必须具备双电源,同时应实现主备电源的在线无缝切换,提高整个电源工作的可靠性以及延长整个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装置关键芯片和元器件应进行产品老化试验,出厂前必须经过不少于72h地连续通电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硬件的高可靠性。 提供设备采用的关键元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参数,例如电源芯片等。 装置应提供安全方便的维护管理方式,例如基于图形化的管理界面,方便对装置进行设置监视和控制运行。 装置应具备配置文件导入导出功能。 装置应提供完备的日志审计功能。如时间IPMACPORT等日志信息。 支持系统告警,支持完备的安全事件告警机制,可通过隔离装置专用的告警串口或网络输出报警信息,日志格式遵循Syslog标准,方便用户管理。 8.3 正向隔离装置其他具体要求 1 在安全岛硬件上保证从低安全区到高安全区的TCP应答禁止携带应用数据,防止病毒和黑客非法访问。 2 防止穿透性TCP连接:禁止内网外网两个应用网关之间直接建立TCP连接。 3 提供正向数据通信API函数接口,方便用户进行二次系统安全物理隔离的改造。 4 正向安全隔离装置需要满足单比特应答要求。 8.4 反向隔离装置其他具体要求 1 只允许UDP协议的通信方式。 2 具有应用网关的功能,实现应用数据的接收与转发。 3 具有应用数据内容有效性检查功能。 4 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数字签名/解签名技术。 5 对文本文件形式的数据,通过编码转换技术实现半角字符转换为全角字符,保证进入/区的数据为纯文本数据。 6 反向隔离设备提供基于RSA密钥对的数字签名和采用电力专用加密算法进行数字加密的功能。 7 反向隔离设备必须提供配套的文件传输程序,方便进行二次系统安全物理隔离改造。 8 应满足传输内容纯文本强过滤的要求。 9 入侵检测装置功能要求 9.1 数据探测 协议分析:入侵检测装置应能够对IPICMPARPRIPTCPUDPRPCHTTPFTPTFTPIMAPSNMPTELNETDNSSMTPPOP3NETBIOSNFSNNTP等常见协议进行解析。 行为监测:入侵检测系统至少应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 流量监控:系统应监视整个网络或者某一特定协议地址端口的流量。 9.2 入侵分析 分析方式:系统应能够以模式匹配异常检测等方式进行入侵分析。 防躲避功能:系统应能发现躲避或欺骗检测的行为,如IP碎片重组,TCP流重组,协议端口重定位,URL字符串变形,Shell代码变形等。 事件合并:系统应具有对高频度发生的相同安全事件进行合并告警,避免出现告警风暴的能力。 9.3 入侵响应 告警方式:应至少支持屏幕实时提示E-mail告警手机短信提醒方式。 排除响应:系统应允许用户定义对被检测网段中指定的主机或特定的事件不予告警。 定制响应:系统应允许用户对被检测网段中指定的主机或特定的事件定制不同的响应方式,以对特定的事件突出告警。 设备需要支持网络时间同步协议NTP,支持NTP认证和NTP客户端。 9.4 管理控制 图形界面: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用于管理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管理配置界面应包含配置和管理产品所需的所有功能。 分布式部署:系统应具有本地或异地分布式部署远程管理的能力。 集中管理:系统应设置集中管理中心,对分布式的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形成多级管理结构。 带外管理:应配备不同的网络硬件接口分别用于产品管理和数据采集。 事件数据库:系统的事件数据库应包括事件定义和分析详细的漏洞修补方案可采取的对策等。 事件分级:系统应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将事件分级,以使授权管理员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捕捉到危险的事件。 产品升级:系统应具有及时更新升级产品和事件库的能力。 统一升级:系统应该提供由控制台对各探测器的事件库进行统一升级的功能。 9.5 检测结果处理 事件记录:系统应记录并保存检测到的入侵事件。事件信息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事件发生时间源地址目的地址危害等级事件详细描述以及解决方案建议等。 事件可视化:用户应能通过管理界面实时清晰地查看入侵事件。 报告生成和输出:系统应能生成易于用户阅读的检测结果报告。 报告定制:系统应支持授权管理员按照自己的要求修改和定制报告内容。 9.6 安全性要求 身份鉴别 用户鉴别:系统应在用户执行任何操作之前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 多鉴别机制:系统应提供多种鉴别方式,或者允许授权管理员执行自定义的鉴别措施,以实现多重身份鉴别措施。多鉴别机制应同时使用。如口令认证Radius认证等。 鉴别失败的处理:用户鉴别尝试失败连续达到指定次数后,系统应锁定该账号,并将有关信息生成审计事件。 超时设置:系统应具有管理员登录超时重新鉴别功能。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终止会话。 用户管理 用户角色:系统应支持权限划分。 用户属性定义:系统应为每一个用户保存安全属性表,属性应包括用户标识鉴别数据如密码授权信息或用户组信息等。 安全行为管理:系统应仅限于已识别了的指定的授权角色对产品的功能具有修改的能力。 9.7 安全审计 审计数据生成:应在每个审计记录中至少记录如下信息:事件的日期和时间,事件类型,主体身份,事件的结果成功或失败等。 审计数据可用性:审计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用户理解以便对审计的事件进行分析。 受限的审计查阅:系统应仅为授权管理员提供从审计记录中读取全部审计信息的功能。 9.8 告警事件数据安全 安全数据管理:系统应仅限于指定的授权角色访问事件数据,禁止其他用户对事件数据的操作。 数据存储告警:系统应在发生事件数据存储器空间将耗尽等情况时,自动产生告警,并采取措施避免事件数据丢失。 事件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应可以对事件数据的存储进行控制,如:可以定期备份或存储文件超过指定大小后备份。 9.9 通信安全 通信完整性:系统应确保各组件之间传输的数据如配置和控制信息告警和事件数据等不被泄漏或篡改。 通信稳定性:应保证各部件和控制台之间传递的信息不因网络故障而丢失或延迟。 升级安全:系统应确保事件库和版本升级时的通信安全,应确保升级包是由开发商提供的。 9.10 产品自身安全 自我隐藏: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应采取隐藏探测器IP地址等措施使自身在网络上不可见,以降低被攻击的可能性。 自我监测: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在启动和正常工作时,应执行自检,以验证产品自身执行的正确性。 系统安全:支撑系统不含任何高中风险安全漏洞且不提供多余的网络服务。 10 防病毒装置基本要求 装置至少应满足最新版本的以下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不限于表1中规范和标准。 表1 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和附件需要满足的主要标准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GB/T 17544 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 10.1 支持操作系统平台要求 支持32位和64位操作系统,必须支持Windows全系列操作系统。 必须支持服务器和终端的客户端安装。 防病毒客户端支持下载安装Web安装等安装模式。 支持自定义安装,以实现功能部件的选择安装,定义安装包支持多种安装模式。 支持操作系统多账户的安装和使用。 10.2 软件功能要求 集中管理支持多级系统管理中心部署,至少二级以上,并支持各级管理中心进行的统一升级,统一管理。 支持在管理控制台显示全网的安全概况,如当前防病毒装置的运行状态重要事件和最近感染的病毒和客户端排行。 支持管理中心的分级管理及多管理员权限划分。 管理控制台支持实时显示客户端的状态,并可导出已安装所有客户端详细报表,包括机器名称IP地址操作系统类型连接状态监控状态当前版本信息等信息。 管理控制台支持对防病毒客户端策略下发,支持远程对防病毒客户端进行调度扫描和计划扫描。 具有病毒报警功能。 具有病毒日志查询与统计,可以随时对网络中病毒发生的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能将查询统计结果打印或导出多种报表格式如TXT/HTM/CSV/XLS。 具有安全密码保护功能,防止用户随意卸载杀毒软件关闭实时监控等功能。 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支持开机扫描功能。 客户端软件支持任何状态下的手动全盘扫描选择性扫描功能。 提供中文操作界面。 10.3 升级管理要求 提供集中升级中心功能,各终端软件通过集中升级中心下载病毒库升级或远程升级,支持全网统一自动升级。集中升级中心支持病毒库的手工导入和升级。 防病毒客户端软件和病毒库支持主动升级和被动升级功能。 10.4 病毒处理能力要求 可检测并清除隐藏于电子邮件本地存储移动存储和可访问的远程存储中的计算机病毒恶性程序等。 支持压缩文件和加壳文件的病毒查杀。 支持对内存的查毒清毒。 具有病毒隔离系统,保证无法查杀的带毒文件无法访问。 11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基本要求 11.1 一般要求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1宜采用非X86低功耗工业级硬件架构设计 2在故障重启的过程中不引起数据重发误发漏发 3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4有安全警示标识 5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应具备装置故障告警信号输出接点,装置运行灯灭时应导通装置故障接点 6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应采用无风扇无旋转部件硬件设计。 11.2 环境条件 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和湿度见表11-1,大气压力:70kPa106kPa。 表11-1 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及湿度分级 级别 环境温度 湿度 使用场所 范围 最大变化率/h 相对湿度注% 最大绝对湿度g/m3 C0 -545 20 595 28 室内 C1 -2555 20 5100 28 遮蔽场所 C2 -4070 20 5100 28 室外 CX 特定 与用户协商 注:装置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2对周围环境要求条件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源,不允许有超过所处应用场所正常运行范围内可能遇到的电磁场存在。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及防静电措施。 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 9361中B类的规定。 3贮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 装置的贮存运输极限的环境温度-25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不应出现异常情况。温度恢复正常后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符合要求。 11.3 电源要求 1型装置的电源要求 采用双路交流电源独立供电,任一回路电源中断不造成装置故障或重启 交流电源电压:220V,允许偏差-20%15% 交流电源频率:50Hz,允许偏差5%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5%。 2型装置的电源要求 采用双路电源独立供电,同时支持双路直流电源和双路交流电源,任一回路电源中断不造成装置故障或重启 直流电源电压:可支持110V220V,允许偏差-20%15% 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 直流电源中断100ms,装置工作正常,性能指标不下降 交流电源电压:220V,允许偏差-20%15% 交流电源频率:50Hz,允许偏差5%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5% 电源模块失电信号有硬接点输出。 11.4 绝缘性能要求 1绝缘电阻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11-2 表11-2 绝缘电阻的要求 额定绝缘电压U1 绝缘电阻要求 U1 60V 5M用250V兆欧表 U1 60V 5M用500V兆欧表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160V的要求。 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恒定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11-3。 表11-3 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 额定绝缘电压U1 绝缘电阻要求 U1 60V 1M用250V兆欧表 U1 60V 1M用500V兆欧表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160V的要求。 2介质强度的要求 介质强度的要求见表11-4。 表11-4 介质强度的要求 额定绝缘电压U1 试验电压有效值 U1 60V 500V 60V U1 125V 1000V 125V U1 250V 1500V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试验电压采用125-250V的要求。 3冲击电压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的电源输入回路交流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触点等各回路对地以及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当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kV当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1kV。试验后装置应无绝缘损坏和器件损坏。 11.5 电磁兼容要求 电磁兼容应满足GB/T 17626标准,具体性能试验和要求见表11-5。 表11-5 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名称 引用标准 等级要求 1 静电放电抗扰度 GB/T 17626.2 级 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GB/T 17626.3 级 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GB/T 17626.4 级 4 浪涌冲击抗扰度 GB/T 17626.5 级 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6 级 6 工频磁场抗扰度 GB/T 17626.8 级 7 脉冲磁场抗扰度 GB/T 17626.9 级 8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GB/T 17626.10 级 9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GB/T 17626.11 GB/T 17626.29 短时中断 10 振荡波抗扰度 GB/T 17626.12 /级 注1:电压暂将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要求短时中断时间不小于100ms。 注2:振荡波抗扰度差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1/2。 11.6 机械性能要求 机械振动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 1正弦稳态振动冲击自由跌落的参数等级见GB/T 2423.10中规定 2装置防护性能:符合GB/T 4208规定的IP20级要求 3箱体抗盐蚀能力:满足GB/T 10125标准的中性盐雾试验96h试验周期无锈蚀。 11.7 功能要求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支持对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安全防护设备数据库等监测对象进行数据采集 2应支持采集服务器工作站的用户登录操作信息运行状态移动存储设备接入网络外联等事件信息 3应支持采集数据库的操作信息运行状态等事件信息 4应支持采集网络设备的用户登录操作信息配置变更信流量信息网口状态信息等事件信息 5应支持采集安全防护设备的用户登录配置变更运行状态安全事件信息等事件信息 6应支持触发性事件信息的采集和周期性上送的状态类信息的采集 7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支持的具体采集信息应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 2数据分析处理 数据处理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支持以分钟级统计周期,对重复出现的事件进行归并处理 2应支持根据参数配置,对采集到的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网口流量用户登录失败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决定是否形成新的上报事件。具体参数见表11-6 3应支持对网络设备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出需要的事件信息如用户添加事件 4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应支持对网络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的采集信息做格式化处理,形成符合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消息总线的数据格式 5应能形成外设接入事件用户登录事件危险操作事件状态异常事件等上传事件。 表11-6 数据处理涉及的参数 参数 说明 CPU利用率上限阈值 CPU利用率超过该阈值,形成上报事件 内存使用率上限阈值 内存使用率超过该阈值,形成上报事件 网口流量上限阈值 交换机网口流量超过该阈值,形成上报事件 连续登录失败次数 连续登录失败次数超过该阈值,形成上报事件 3服务代理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以服务代理的形式提供服务给网络安全管理平台调用,服务代理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支持远程调阅采集信息上传事件等数据信息,应支持根据时间段设备类型事件等级事件记录个数等综合过滤条件远程调阅数据信息 2应支持对被监测系统内的资产进行远程管理,包括资产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查看等 3应支持参数配置的远程管理,包括系统参数通信参数及事件处理参数 4应支持通过代理方式实现对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基线核查功能的调用 5应支持通过代理方式实现对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主动断网命令的调用 6应支持通过代理方式实现对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的关键文件清单危险操作定义值周期性事件上报周期等参数的添加删除修改查看 7应支持通过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对网络安全监测装置进行远程程序升级。 4通信功能 1与监测对象通信 a与服务器工作站设备通信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与服务器工作站设备通信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支持采用自定义TCP协议与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进行通信,实现对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的信息采集与命令控制。报文格式包括报文头报文体和报文尾三部分,具体报文格式及报文类型定义以电力系统的要求为准。 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还应支持通过消息总线功能接收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事件信息。 b与数据库通信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与数据库通信应支持通过消息总线功能接收数据库设备事件信息。 c与网络设备通信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与网络设备通信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支持通过SNMP协议主动从交换机获取所需信息 应支持通过SNMPTRAP协议被动接收交换机事件信息 应采用SNMPSNMP TRAP V2c及以上版本与交换机进行通信 应支持通过日志协议采集交换机信息。 d与安全防护设备通信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与安全防护设备通信应支持通过GB/T 31992协议采集安全防护设备信息。 2与管理平台通信 a事件上传通信 事件上传通信应满足如下要求: 应采用DL/T 634.5104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作为服务端,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作为客户端应采用自定义的报文类型TCP连接建立后,应首先进行基于调度数字证书的双向身份认证,认证通过后才能进行事件上传应只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建立一条TCP连接。 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还应支持通过消息总线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进行事件上传通信。 b服务代理通信 服务代理通信应满足如下要求: 应采用基于TCP的自定义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作为服务端,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作为客户端应支持多个TCP连接,至少支持4个对未配置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IP地址发来的TCP连接请求应拒绝响应。 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还应支持通过消息总线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进行服务代理通信。 5本地管理 应提供本地图形化界面对网络安全监测装置进行管理,满足如下要求: 1应具备自诊断功能,至少包括进程异常通信异常硬件异常CPU占用率过高存储空间剩余容量过低内存占用率过高等,检测到异常时应提示告警,诊断结果应记录日志 2应具备用户管理功能,基于三权分立原则划分管理员操作员审计员等不同角色,并为不同角色分配不同权限应满足不同角色的权限相互制约要求,应不存在拥有所有权限的超级管理员角色 3应具备资产管理功能,包括资产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查看等,资产信息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IPMAC地址设备类型设备厂家序列号系统版本等 4应支持采集信息上传信息的本地查看,应支持根据时间段设备类型事件等级事件条数等综合过滤条件进行信息查看 5应支持对监视对象数量在离线状态的统计展示,应支持从设备类型事件等级等维度对采集信息上传信息进行统计展示 6应具备日志功能,日志类型至少包括登录日志操作日志维护日志等 7日志内容应包括日志级别日志时间日志类型日志内容等信息,日志应具备可读性 8应支持通过本地实现对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的基线核查功能的调用。 5时钟同步 时钟同步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支持IRIG-B码或SNTP对时方式 2应具备授时功能。 11.8 安全要求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自身应具备基本的安全性,应满足如下要求: 1不得内置后门不存在缓冲区溢出等安全漏洞 2应具备检测并抵御各种常见网络攻击的能力及抵御渗透攻击的能力 3应关闭通用的网络服务及端口 4应不使用httphttps协议进行通信 5应采用基于调度数字证书的认证技术保障基线核查命令控制配置管理软件升级等服务代理功能的安全性。 11.9 技术参数性能要求 装置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 1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采集信息吞吐量3000条/s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采集信息吞吐量600条/s 2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支持监测对象数量500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支持监测对象数量100 3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内存8GB,存储空间500GB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内存4GB,存储空间250GB 4对上传事件信息的处理时间1s 5对远程调阅的处理时间3s 6应具备不少于4个10M/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电口支持网口扩展,采用RJ45接口 7应支持采集信息的本地存储,保存至少半年的采集信息 8应支持上传事件信息的本地存储,保存至少一年的上传事件信息 9本地日志审计记录条数10000条 10通过IRIG-B同步,对时精度1ms,通过SNTP同步,对时精度100ms 11在没有外部时钟源校正时,24小时守时误差应不超过1s 12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30000h。 12 验收试验 12.1 概述 投标人所提供设备的质量功能性能等均应经过试验,并经招标人认可才能交货。试验内容由投标人制订,并经招标人确认,招标人有权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实验内容更改实验方法调整实验条件。 投标人应提供所有工厂试验及现场验收的细则,细则中应明确规定试验项目以及所达到的性能要求。 招标人人员对试验的认可签字并不解除投标人对合同规定的保证责任。 投标人应提供一份详细的工厂试验和现场验收的计划(包括系统性能功能及系统稳定运行的测试方法),招标人对投标人提供的试验和验收计划具有修改的权力,并在设计联络会上经招标人确认后生效。 投标人应提供四份试验报告的拷贝,每份报告均应有编号日期。试验报告至少要包括如下内容: 1). 设备的说明 2). 设备的项目编号,数量以及顺序号 3). 完成试验的时间地点及方法 4). 试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电源电压)和条件 5). 试验合格的标准 6). 试验数据 7). 试验人员名单 8). 负责人签字 工厂试验期间,投标人应根据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提供检验维护测量试验和记录的设备。现场验收的专用仪器仪表由投标人提供,通用仪器仪表由招标人提供。 12.2 现场验收试验(SAT) SAT由招标人人员在投标人工程师的现场指导下进行。 SAT应在完成FAT所进行的全部系统功能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后,现场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已具备条件时进行。 SAT应包括设备与招标人其他系统设备互连的试验,还应测试与网管中心或者终端的通信试验。 SAT稳定性试验的时间为连续进行的168小时。在稳定性试验的168小时期间,不得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进行调整,除非经过招标人许可。 SAT开始3周内,如果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则SAT不能通过。投标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费用由投标人负责。 SAT的一般仪表由招标人准备,专用工具和仪器由投标人提供。 SAT合格完成后30天,双方代表应在SAT验收报告上签字。 作为证明系统符合规范书的依据,SAT完成后30天以内,投标人应向招标人递交两份经签字的性能试验报告,其中包括所完成试验的结果所使用的仪器及试验人员的签字。 投标人应派合格的工程师到招标人现场组织实施SAT,SAT和现场服务所需的费用应包括在合同中并单列。 13 质量保证及管理 13.1 投标人应保证其所提供的所有设备都是全新的,未使用过的,且按最佳方式进行设计和制造。采用的是优质材料和先进工艺,并在各方面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和性能要求。 13.2 投标人应保证系统硬件设备经过正确安装正常操作和保养,在其寿命期内运行良好。投标人应承诺系统主要设备及部件的运行寿命不少于25年。由于投标人设计材料或工艺的原因所造成的缺陷或故障,在合理的运行寿命期限内投标人应免费负责修理或更换有缺陷的零部件模板或整机。 13.3 质量保证期包括软件功能详见商务合同。 13.4 在质量保证期内由于投标人设备或软件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系统的停运,投标人应负责尽快更换有缺陷或损坏的部件或者调整相应的软件,并赔偿有此造成的损失。 13.5 投标人应对合同设备的设计材料和零部件选购加工制造集成组态试验等过程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在合同的整个制造和集成组态过程中严格按其执行。投标人提供的所有设备均应附有制造商发出的,有投标人签字的检查记录质量保证书和试验报告。 13.6 投标人应采用有运行经验证明正确的成熟的技术来进行合同设备的生产和系统的组态。如采用投标人过去从未采用过的新技术,应征得招标人的同意。 13.7 投标人从其他厂商采购的软件和设备,一切质量版权问题应由投标人负责。 13.8 投标人应提供支持服务 提供对所有系统硬件和软件维护问题的帮助,应提供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的紧急帮助服务,紧急帮助可采用远程诊断方式远程诊断的方式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应包含在投标报价中。 可通过电话提供支持服务,指导招标人技术人员诊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果招标人技术人员不能解决问题,投标人应派遣维护人员赶赴现场。 支持服务的报价应包括交通住宿和人工费用。 14 技术服务 14.1 投标人应必须指派合格的有经验的安装监督人员和试验工程师到现场,对合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现场试验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投标人的现场工程师应对所有安装工作的正确性负责,除非招标人的现场安装人员的工作未按照投标人指导人员的意见执行,并且投标人的现场工程师立即以书面的形式将此情况通知招标人项目负责人。 14.2 投标人指定的工地代表应在合同范围内全面与招标人的工地代表合作与协商,解决合同有关的技术问题和现场安装工作问题。双方的工地代表未经授权,无权变更和修改合同。 14.3 投标人现场工程师应完成合同规定的有关技术服务,进行指导监督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试验。投标人现场工程师应对招标人人员详细解释技术文件图纸运行和维护手册设备特性分析方法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等,以及解答和解决招标人在合同范围内提出的技术问题。 14.4 投标人现场工程师有义务协助招标人在现场对运行和维护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14.5 如因投标人技术人员的错误指导而引起设备和材料的损坏,投标人应负责修复更换或补充,其费用由投标人承担,该费用中还包括进行修复期间所发生的服务费。 14.6 如因投标人原因造成安装或现场试验工作的拖期,招标人有权要求投标人的安装监督人员或试验工程师继续留在现场服务,且费用由投标人自理。如因招标人的原因造成安装或试验的拖期,招标人根据需要有权要求投标人的安装监督人员或试验工程师继续留在现场服务,并承担有关费用。 15 备品备件仪器仪表及专用工具 投标人根据所提供的设备,认为必须或者建议的备品备件,以及在工程安装调试试验验收,设备运行时所必须或者建议的仪器仪表工具也必须列出并提供。 16 技术资料图纸和说明书 为了确保系统验收现场施工设计安装投运维护的需要,投标人应提供系统的设计文件安装文件和图纸检验记录工程竣工文件SAT文档技术手册用户手册设备技术使用的说明书等资料,并对所提供的全部技术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16.1 文件资料的数量 投标人提供的图纸和资料的数量为4套。 16.2 文件资料的内容 设计文件 投标人根据本技术规范书进行系统设备制造所编制的图纸和说明,包括: 1) 全部设备的配置和构成图及设备材料清单 2) 全部设备的技术说明书,包括型号技术特点和性能参数等 3) 设备和机柜的布置和电缆连线图 4) 软件说明书功能及清单。 安装文件 1) 设备的安装手册或说明书 2) 机柜屏面布置图需与招标人设备连接的详细端子图 3) 设备安装尺寸开孔固定连接接地连接图 4) 设备防护措施及环境要求。 系统运行维护资料 应提供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维护所必需的文件和资料,包括: 1) 运行操作文件为操作员提供使用本系统设备的操作说明书运行手册等。 2) 维护诊断文件,主要有:软硬件设备诊断维护手册用户手册故障检查及维修说明,维护诊断设备使用手册等。 3) 针对用户运行维护的培训教材。 检验记录 1) 全部设备的出厂检验证书 2) 系统的出厂检验记录 3) 系统的现场验收记录SAT。 工程竣工资料等 16.3 图纸规格 投标人提供的所有图纸应符合ISO标准,图纸及技术文件说明书等资料应使用中文书写,尺寸采用SI制。 16.4 资料和图纸提交进度 投标人负责在合同签字生效后2周内提供所供设备的初步设计文件。经设计联络会讨论确定后,在设计联络会后2周内提交最终的设计文件和全部图纸,同时应提交针对用户运行维护的培训教材。 16.5 资料的形式 除了随设备自身的纸质文档外,其他文件均需要以电子文件和纸质形式提供。 17 设计联络会及培训 17.1 设计联络会 a).为了审查和确认投标人的系统设计方案和设备配置方案,协调有关的设计接口工作,投标人与招标人应召开设计联络会。合同生效后1周内投标人应向招标人人提交建议的设计联络会日程安排。 b).设计联络会的具体时间地点会议内容将在合同谈判中由双方商定。 c).除了合同规定的设计联络会外,在合同执行期间如遇重要事宜需双方研究和讨论,经双方同意可另召开联络会议解决。 d).设计联络会双方均应签署会议纪要,该纪要应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 e).设计联络会的费用由投标人承担,并包含在投标报价中。 17.2 培训 投标人负责对招标人工程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招标人工程师应具备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进行一般的系统维护及进一步开发的能力。 投标人应向招标人培训人员提供技术文件图纸参考资料等培训资料。并提供试验仪器工具安全保护用品及其它必需品和工作场地。 为了使培训者学到更多的内容,投标人应提出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课程时间培训人数等),并与招标人在第一次设联会上商定。 培训费用由投标人承担,并包含在投标报价中。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通信系统 技术规范书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2年07月 目录 1供货范围 1 通讯设备专用技术规范 3 1总则 3 1.1一般规定 3 1.2标准和规范 4 1.3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5 2光传输设备技术要求 6 2.1 SDH设备部分 6 2.2 本地维护终端 10 3综合配线柜技术要求 11 3.1 光纤配线架部分 11 3.2 数字配线架部分 12 4.数字录音系统技术要求 16 4.1技术要求 16 4.2功能要求 18 5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21 5.1 环境条件 21 5.2 装置环境条件 21 5.3 工作条件 22 5.4 基本技术条件 22 5.5 技术性能要求 22 6 试验及标志 33 6.1试验 33 6.2标志包装运输和存储 34 7资料交付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35 7.1 图纸及图纸的认可和交付 35 7.2 说明书的要求 36 7.3 试验报告 37 7.4 设计联络会议 38 7.5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38 7.6质量保证 38 7.7项目管理 39 7.8现场服务 39 7.9售后服务 40 7.10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40 8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40 8.1一般要求 40 8.2工程概况 40 9技术差异表 41 1供货范围 光传输设备综合配线柜数字录音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备一览表 1光传输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产 地 生产厂家 备注 1 光传输设备 每套配置如下: 套 1 本站需与对端光传输设备型号保持一致。 SDH光传输设备 622Mbit/s,STM-4,11业务63个2M落地 台 1 以太网板 1100M,提供高带宽IP业务以及以太网业务直接承载,支持GFP通封装。 块 按需 光板 STM-4光口板 块 2 时钟板 标配 块 按需 交叉板 标配 块 按需 电源板 标配 块 按需 公务板 标配 块 按需 机柜及附件 屏柜尺寸2260高600深600宽。 面 1 各种连接附件 套 必备 2 PCM设备 每套配置如下: 套 1 PCM设备 主控提供 8E1 块 1 监控卡 块 1 电源板 块 2 时隙交叉板 块 2 E1接口板8个E1接口 块 1 4W E/M音频板 块 1 FXS板 块 1 FXO板 块 V.24/ V.28 块 1 网管软件 套 1 3 通信仪表 套 1 4 机柜 屏柜尺寸:600宽600深2260高mm。 面 1 2综合配线模块含光纤配线模块数字配线模块及音频配线模块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产 地 生产厂家 备注 1 光纤配线架 192路 套 1 2 数字配线架 64路 套 1 3 音频配线架 100路 套 1 4 附件及屏柜 面 1 5 专用工具 满足安装维护需要 套 1 屏柜尺寸:600宽600深2260高mm ,颜色:由业主定或 RAL7035。 3数字录音系统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投标人响应 备注 1 主机 采用工控机双核2.0G以上,1G以上内存,1T存储空间,采用机架式,支持双路交流供电,交流电压为220V。 1套 磁盘容量不足时提供告警,并可选择告警门限 2 录音通道数 24 路 2 录音接口方式 模拟 块 2 录音系统软件 1套 3 辅助材料 1套 4 网络数据存储和备份录音查询服务器 含软硬件 1套 支持多台录音终端的集中网络存储备份和查询等服务 本条目为可选配置,计入投标价 5 屏柜 含2个8孔16A交流PDU,及配套附件 1面 4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序号 组件材料费用项目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机房采集单元 E11JF03C,32路遥信,30路遥测,4路遥控RS232,以太网,2U 台 1 2 机房采集箱 E11JFCJX,3U 台 1 3 烟雾传感器 JTY-GD-2412/24E 个 2 4 水浸传感器 JS-G-2 个 2 5 直流电压变送器 KZV60 个 2 6 直流电流变送器 JK60D25 个 2 7 温湿度传感器 DB506-A 个 2 8 门禁传感器 E11MC01 个 2 9 配线材料 E11PX02 套 1 10 协议转换器 ACP,1U 套 1 5其他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产 地 生产厂家 备注 1 引入光缆 由光纤配线屏至外线杆塔熔接盒,芯数与外线一致 米 按需 2 接续盒 套 按需 3 余缆架 套 按需 4 其他附件 套 按需 注:组屏方案由中标厂家根据以上技术条件进行最优化组合。 中标厂家负责通讯设备的就位工作连线安装调试以及联调,保证本项目通讯设备满足当地电网的要求,并能够与地调及省调沟通。 最终设备清单以电网要求为准。 通讯设备专用技术规范 1总则 1.1一般规定 1.1.1本技术规范提出了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光传输设备数字录音系统动力环境监控设备综合配线柜的供货范围设备的技术规格遵循的技术标准结构性能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2买方在本技术规范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卖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技术规范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对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1.3卖方须执行本协议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卖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标准。 1.1.4合同签订7天内,按本协议的要求,卖方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买方,由买方确认。 1.1.5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价中,卖方保证买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责任。 1.1.6卖方提供高质量的设备。这些设备是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且制造厂已有相同容量升压站合同设备制造运行的成功经验。卖方所供48V通信电源光传输设备综合配线柜应在近5年内,在国内具有至少3个同等规模变电所或电站同类设备至少2年以上良好的运行业绩2011年至2013年,并提供符合业绩要求的合同复印件合同封面主要参数页签字页。卖方在本协议书中应以应用业绩为题做专门说明。其分包商亦应具有相同的经验和业绩并完全执行本协议的要求,分包商资格应由买方书面认可,不允许分包商再分包。 1.1.7在签订合同之后,买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当主机参数发生变化时而引起的变化要求,设备不加价。 1.1.8 对于进口设备应有原产地证明材料和海关报关单,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虚假行为,必须免费进行更换,并承担相应的损失。 1.1.9 本技术规范文件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1.10 卖方在本协议文件中未提出异议偏差差异的,买方均视为卖方接受和同意招标文件的要求。 1.2标准和规范 1.2.1 本文件为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通信设备技术规范。 1.2.2 本部分所引用的ITU-T建议均指ITU-T最新版本建议。 1.2.3 卖方厂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应由国际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机构正式承认,系统质量符合IS0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 1.2.4 卖方厂商所提供的主要设备都应具有成功的应用先例卖方厂商应作过类似方案类似规模的通信信息网络工程。对于上述两点,卖方厂商必须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包括用户单位地址联系人等信息。 1.2.5卖方厂商应提供与本次招标系统有关的设备的销售业绩表。 1.2.6本项目购置的所有设备备品备件,包括卖方自其它单位获得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除本协议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本的电力行业标准DL国家标准GB和IEC标准及国际单位制SI,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卖方如果采用自己的标准或规范,必须向买方提供中文或英文复印件并经买方同意后方可采用,但不能低于DLGB和IEC的有关规定。 1.3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本协议中所有设备材料的设计制造及试验应遵循以下相关标准及规范的最新标准。 GB/T2423.1-2423.49 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包括低温高温恒定温热冲击振动等方法 GB/T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IEC 国标电工协会 IEEE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 国际电信联盟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IEC1000-4-5 冲击抗扰性试验 GB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879-1995 2048kbit/s 30路脉冲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 16712-1996 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技术要求 YD/T 610-1993 PCM基群信令接口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882-1996 STM-1STM-4STM-16再生中继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YD/T 779-1999 数字配线架 YD/T 902-1997 STM-1STM-4STM-16再生中继设备测试方法 YD/T 974-1998 SDH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795-1996 基群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992-1997 在数字信道上使用的综合复用设备进网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YD/T 730-1994 光端机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YD/T 767-1995 同步数字系列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YD/T 877-1996 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 YD/T 037-1997 同步数字体系SDH管理网管理功能ECC和Q3接口协议栈规范暂行规定 YD/T 826-1996 FC-PC型单模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 YD/T 895-1997 SC-PC型单模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 YD/T 717-1994 FC型单模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 YD/T 973-1998 SDH 155Mb/s和622Mb/s光发送模块和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260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T 2900.11 蓄电池名词术语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91 包装贮运标志 JB/T 8451 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电池 DL/T 781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DL/T 63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YD/T 1051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 1058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YD/T 5027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40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58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 5059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T 5079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 5098 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 YD/T799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YD/T983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YDN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 GF002-9002.19002.4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及附件 GB/T 3377-82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 GB/T 3380-12 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 GF002-9002.1 中国国内电话网No.1信号方式技术规范 2光传输设备技术要求 2.1 SDH设备部分 2.1.1工作电源 正常工作电压范围:-48V ( 20%DC 2.1.2系统部分 2.1.2.1 光纤通道应能可靠的传输以下信息 电话 调度自动化信息 继电保护信息 安全自动装置信息等 2.1.2.2 SDH抖动指标要求 SDH网络接口的最大容许的输出抖动应不超过下表中所规定的数值。滤波器频响按20dB/10倍频程滚降,低频部分按60dB/10倍频程滚降,测量时间为60s。括号中数值为数字段要求。 SDH网络接口最大容许输出抖动 速 率 网 络 接 口 限 值 测 量 滤 波 器 参 数 B1(UIPP) B2 (UIPP) f1 f3 f4 (Mbit/s) f1f4 f3f4 622 1.5(0.75) 0.15(0.15) 500Hz 65kHz 1.3MHz 2.1.3传输与复用设备类型及性能要求 2.1.3.1 SDH2.5Gb/s设备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成ADM网元类型。 2.1.3.2 STM-16分插复用设备(2.5Gbit/s ADM) 2.1.3.3 该设备提供直接分插STM-4信号内任何支路信号的能力。 该设备群路侧为STM-16的光接口支路侧为G.703接口(20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 交叉连接方向应不少于群路到支路支路到群路群路到群路支路到支路。连接类型为:单向双向广播式。 该设备应提供配置成终端复用设备的能力,当群路侧仅有一个方向的光接口或电接口工作时,支路侧应能将STM-1信号内的全部支路以G.703方式终结。2M终结能力不小于126个。 支路接口在支路侧应可以进行任意配置。在改变和增减支路接口时不应对其他支路的业务产生任何影响。 2.1.3.4 电接口参数 20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和STM-1的电接口参数均应符合ITU-T建议G.703中的各项要求。2048kbit/s电接口具有75(不平衡阻抗和120(平衡式两种。 2.1.3.5 网管系统 本工程项目中网管系统至少应能实现对所提供的SDH光传输设备等进行统一维护管理 SDH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网络的结构ECC功能以及协议栈等均应符合ITU-T建议G.784Q.811和Q.812。管理信息模型应符合ITU-T建议G.774系列。 被管理的整个网络中的各网元均应由一个管理平台对SDH光传输设备等进行管理。通过WIMP(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的人机接口,监视和控制整个被管理网络中的每一个网元。告警和事件记录追踪至每一块电路板。 基于Q3的网管平台,提供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的功能。 2.1.3.6 网管系统应具有以下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对系统自身属性和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各类日志的转储和清除等。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应能对传输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改正以及路径测试功能。 性能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提供下述性能管理功能 能对G.826建议误码性能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并能以ASCII码文件形式传给外部存储设备 能同时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 能同时对性能监视门限进行设置 能存储和报告15分钟和24小时两类性能事件数据 能报告当前和近期两种性能监视数据 能支持近端或远端环回测试功能。 配置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能提供下述配置管理功能: 网元的初始化设置 通道的交叉连接和配置 定时源优先级的选择 NE状态和控制 安全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能提供下述安全管理功能: 未经授权的人不能接入管理系统,具有有限授权的人只能接入相应授权的部分。 2.1.3.7 网管系统在下列情况下均应对正常传输的业务电路和各传输通道不产生任何影响。 网管系统投入服务和退出服务 网管系统故障 网元与网管系统有关机盘的插入和拔出等。 2.1.4对设备的一般要求 2.1.4.1环境温度及湿度 运输和储存时温度:-20(C60(C 1使用时温度: 保证性能: 5(C40(C 保证工作: 0(C45(C 2相对湿度: 保证性能: 10%90% 保证工作: 5%95% 2.1.4.2 温度循环试验 所供设备经下述温度循环试验应不影响性能指标。 时间:24小时 范围:-1050。 温度变化速度:0.5/分钟。 循环次数不小于2次。 温度循环试验时,相对湿度为90%(35)。 2.1.4.3 振动测试要求 所供设备经下述振动试验应不影响性能指标。 振幅: 0.6mm。 加速度:15m/s2(XYZ三方向)。 时间: 3h。 2.1.5 SDH光传输设备的结构外观及其他 2.1.5.1设备耐压:载波外线输入输出口音频二线口交直流输入均加有对高电压及雷电的防御措施,性能满足有关规定。 2.1.5.2设备接地:SDH光传输设备的机箱采取必要的静电及电磁辐射干扰的保护措施。机箱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 2.1.5.3 SDH光传输设备具有全机箱保护。 2.1.5.4 机箱满足发热元器件的通风散热要求。 2.1.5.5 机箱模件插拔灵活接触可靠互换性好。 2.1.5.6 SDH光传输设备机架:机架包括所有安装在上面的成套设备或单个组建,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正确的安装方式,保证在起吊运输存放和安装中不会损坏。 2.1.6 设备接地方式 卖方人应提供所供设备接地的要求及接地方式。 2.1.7 冷却与通风 设备的冷却可采用自然冷却风冷和智能风冷方式。卖方人应说明其设备采用的冷却方式。 2.2 本地维护终端 2.2.1 LCT的硬件平台应使用国际标准,并便于携带,软件平台应支持友好的用户图形界面。 2.2.2 LCT在NE上直接接入,支持F接口。 2.2.3 LCT与NE连接时,本身的软硬件故障不应对正常的传输业务产生任何影响。 2.2.4 LCT在NE上的接入和退出,不应影响正常的传输业务。 2.2.5管理能力 1故障管理功能 故障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修正报告管理等。至少支持以下告警功能: 1可利用内部诊断程序识别所有的故障并能追踪至单块插板。 2能报告所有告警信号及其记录的细节,如时间来源属性及告警等级等。 3应便于查看和统计告警历史记录。 4具有告警过滤和屏蔽功能。 5能够设置故障严重等级。 6激光器寿命预告警。 7监视参数 SDH物理接口主要监视参数: a) 发送信号状态。 b) 输入信号丢失(LOS)。 c) 激光器偏置电流 d) 投标人应说明EM所能监视的主要参数哪些是模拟告警量,如发送光功率等。 e) 外部事件告警。 本地维护终端应具有外部事件告警的管理功能。 2性能管理功能 1对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 2性能数据的收集和监视,至少包括G.826/G.828参数及光接收功率光发送功率可选。 3性能参数的管理和存储。 4性能数据输出,只要指显示和打印。 3配置管理 1指配功能,主要指NE初始化,各种接口参数配置通道配置交叉连接配置设备和通道的各种保护配置同步定时配置等。 2NE管理,主要指NE时间管理NE配置数据管理NE软件下载及NE其他数据管理等。 3状态监视,主要指LCT应能请求NE,报告NE的各种状态参数。 4状态控制,主要指LCT应能对NE的保护倒换进行控制。 5NE安装,主要指NE逻辑资源的列表及图形显示配置数据的拷贝等。 3综合配线柜技术要求 3.1 光纤配线架部分 3.1.1材料要求 机架架体为钣金件,应采用Q235或以上的优质冷钢轧板,立柱等支撑部件厚度1.5mm, 其他部件材料厚度1.2mm。 3.1.1.2总体结构要求 1宽架机架主要由上围框下围框左立柱右立柱左门板右门板左侧挡板右侧挡板背挡板光缆固定开剥单元接续单元箱走线单元等组成机架整体为拼装式结构,全正面操作。 2架体采用标准的19安装,架体左边为过纤区,右边为余长调节区,应具有上下进缆孔和上下左右前后跳纤孔架体中间位置应设置走线单元。 3单元箱门扣应能确保自由开合500次不损坏熔配一体化模块可方便更换适配器。模块和法兰头间固定应紧密牢固,确保运输中牢固可靠防尘的要求。 4宽架绕线圈形状位置统一。深度大于140mm直径60mm以上上下部分排列应符合盘纤实际需求,左右走纤通道净空间截面积应大于15000mm2。 5引入光缆进入机架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直径的15倍。 6机架里配置的单元箱为244872芯熔接配线单元箱,单元箱和机架门板上都有配置纤芯标识纸和系统记录纸,所有标识要求清晰并且方便管理。 7能同时满足上下进纤。 8机架应保证电气导通,有完善的接地系统,具体接地以行标为准。 9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上进线或下进线等多种形式。 10单元箱纤芯必需附有纤芯标识纸。标识纸应标识纤芯色谱编号及使用情况,并于纤芯框的容量相匹配。 3.2 数字配线架部分 3.2.1外形尺寸 机架外形尺寸:可选尺寸见下表 配线架配置表 序号 机架尺寸 高H宽W深D 安装形式 单元体容量 1 2260800600 单面 16系统 2 2000800600 3 2200800600 4 2260600600 单面 21系统 5 2000600600 6 2200600600 7 2260800600 单面 21系统 8 2000800600 9 2200800600 10 2260600600 单面 16系统 11 2000600600 12 2200600600 机架外形尺寸的偏差不超过2mm外表面对底部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不大于3mm。 同轴连接器接线端压接尾尺寸及压接管尺寸推荐采用以下规格: 图1 压接尾压接管示意图 压接尾及压接管尺寸表 序号 压接尾尺寸mm 压接管尺寸mm 适配电缆 A B C D 1 1.6 2.2 2.7 3.3 SFYZ75-2-1SFYE75-2-1 2 1.6 2.2 3.0 3.8 1.5C-2V 3 2.2 3.2 3.7 4.4 SYV75-2-1(外径3.6) 4 2.2 3.2 4.3 5.1 SYV75-2-2(外径4.0) 5 2.6 3.7 4.3 5.1 2.5C-2VSYV75-2-1(外径4.0) 6 2.6 3.7 5.0 6.0 SYV75-2-2(外径4.4) 7 3.2 4.6 5.4 6.4 SYV75-3-13C-2V 8 3.2 4.6 6.0 7.0 SYV75-3-23C-2W 注:1.内径取正公差0.1mm,外径取负公差0.1mm 单元能装卸方便。单元体可旋转,旋转角度应不小于90,开合灵活,便于操作。参考图2所示: 图2 单元面板示意图 3.2.2材料要求 1机架架体为钣金件,应采用Q235或以上的优质冷钢轧板,立柱等支撑部件厚度1.5mm, 2其他部件材料厚度1.2mm。 3.2.3接地要求 机架应有完善的接地系统,机架上应安装截面面积不小于35mm2的接地铜条,并设有接地端子及标志,单元板上的同轴连接器外导体应电气导通,并通过截面面积不小于2.5mm2的导线与接地铜条可靠电气连通,任一同轴连接器外导体与接地铜条引出端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2。 3.2.4表面处理 机架整体采用静电喷塑处理, 安装立柱镀彩锌处理或静电喷塑处理 3.2.5接触电阻 1同轴连接器接触电阻:外导体不大于2.5m,经机械耐久性试验后其增值不大于2.5m内导体不大于10m,经机械耐久性试验后其增值不大于10m。 2绝缘电阻同轴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内导体与单元板金属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M,测量回路的直流电压为500V50V。 3.2.6耐压 同轴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内导体与单元板金属件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有效值为1000V的交流电压1min的作用而无击穿无飞弧。 3.2.7介入损耗关键指标 对同轴式连接器不大于0.3dB(50kHz233MHz) 3.2.8回线间串音防卫度关键指标 对同轴式连接器不小于70dB(50kHz233MHz) 3.2.9回波损耗关键指标 对同轴式连接器不小于18dB(50kHz233MHz) 3.2.10拉脱力 同轴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后抗电缆拉伸能力应大于50N。 3.2.11分离力 同轴连接器直接插拔式在无锁定状态下为2.2N10N带有弹性自锁装置的为2.2N45N。 3.2.12误码观察 在10Hz50Hz50m/s2的条件下连续振动1.5h应不出现误码。 3.2.13机械耐久性 1同轴连接器插拔500次后,接触面应仍有电镀层,不得露出基底材料。 2卡接式平衡连接器每个端子卡接100次,簧片间插拔200次绕接式平衡连接器每个端子绕接10次,平衡式多芯插头座插拔100次后,应符合a) 卡接式绕接式成端处应不大于3m,经机械耐久性盐雾试验后增值应不大于2m。 3) 卡接式簧片间接触电阻应不大于7m,经机械耐久性盐雾试验后增值应不大于3m。 4) 120平衡式多芯插头座接触电阻应不大于10m,经机械耐久性盐雾试验后增值应不大于10m。 3.2.14非金属材料结构件燃烧性能 数字配线架所有非金属材料结构件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B/T5169.7-1985标准中试验A的要求。 3.2.15 75/75不平衡式连接器工作速率 2Mbit/s155Mbit/s。 3.2.16 材料和防腐性能 数字配线架所有零件采用的材料应具有防腐性能,导体弹性材料应采用铍青铜或锡青铜。 3.2.17 镀金层关键指标 同轴连接器内外导体接触区域,应先镀一中间层过渡时期,后再镀厚度不小于1.27m暂定的金钴合金。 3.2.18 功能要求 1连接器单元和组件 75同轴连接器与线缆连接方式有直焊式压接式。单元连接器上可设有测试点,单元上应有示铭标志。 2配线调线和转接功能 单元后侧应为固定配线固定调线和固定转接。在单元前侧,当拔掉连接插头或短跳线时,用塞绳插拔即可完成临时调线和临时转接功能。操作应灵活方便。 固定配线功能:根据工程设计电路分配要求,同速率同阻抗同方向,在配线架上收发之间构成通信链路的连接方式。 调线功能:同速率同阻抗同方向,在配线架上任一收与任一发之间进行相互连接的方式。 转接功能:同速率同阻抗不同方向,在配线架上任一收与任一发之间进行相互连接的方式。 3自环测试功能。 应符合YD/T779-1999中5.6.3的规定要求。 4.数字录音系统技术要求 4.1技术要求 4.1.1投标方提供所投设备的具体配置,参数和彩图等详细资料。 4.1.2录音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配置直流48V或交流220V两种电源类型设备分别报价,按48V电源设备计入投标总价,电源模块应采用工业级。 4.1.3投标方所提供的录音系统应能实现对多套录音系统实现集中存储和异地数据备份,投标方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详细的组网方案性能及设备配置,并应提供详细的系统图。 4.1.4说明投标设备能否支持h.323SIP协议网络录音功能,如何支持。并应提供详细的录音方案描述及连接示意图。 4.1.5投标方所提供的录音系统应能通过WEB页面浏览的方式实现录音文件远方网络查询,投标方应在投标文件中详细描述供货设备的远方网络查询方式。 4.1.6录音系统的总体机械结构充分考虑安装维护方便和扩容的灵活性,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及防振抗震能力。 4.1.7环境温度在-540时,装置应能满足规范书所规定的指标。环境温度在-10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4.1.8录音系统容量应不小于供货需求表中的要求,并可实现平滑升级扩容。支持双机热备份工作,双机之间可校正时间,可同步相互之间的工作参数,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1.9数据存储介质须采用双热备份,采用本地硬盘镜像数据储存方式。 4.1.10录音系统应能记录所有通话的日期时间通道编号录音类别通话方的电话号码通话时间的长短等信息。 4.1.11录音通道:要求某一路录音通道故障不能影响其他通道正常录音,录音系统故障不能影响所录电话通道正常通话。 4.1.12录音系统应具备来电显示FSK / DTMF接收功能。 4.1.13录音输入阻抗:直流470K 4.1.14直流隔离阻抗:>470K 4.1.15隔离耐压:500VDC 4.1.16频率响应:300Hz-3400Hz3dB 4.1.17信噪比:42dB 4.1.18语音编码: A律PCM ADPCM 4.1.19采样频率:8KHz 4.1.20数据率:32Kbps/64Kbps 4.1.21通讯接口:EthernetRS232USB 4.1.22录放音失真度:3% 4.1.23线路接口:采用RJ11接口与调度台或调度电话单机录音接口高阻并联 4.1.24录音方式:可压控声控键控,24小时不间断连续录音。在压控方式下启动电压控制范围可调,要求摘机即录挂机即停,不能因延时而导致多出或减少录音记录。 4.1.25录音容量应不小于供货需求表中要求,且系统应可以设置自动循环录音,当系统的硬盘空间将满时,系统将自动清除最先录音的文件,确保系统常年不间断运行。投标方应在投标文件中明确所供录音系统的录音时间。 4.1.26录音设备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软件国际主流等均应采用正版软件。 4.2功能要求 4.2.1电话录音功能 录音系统应同时对多路调度台语音电话做到准确及安全的录音。录音文件便于查找,录音设备运行时不影响调度交换机和调度系统的正常安全可靠运行。 录音文件格式可由用户指定(WAV或MP3等),录音回放时无须使用录音格式转换软件,保证回放效果清晰和使用方便。 支持语音自动增益平衡功能,有效防止声音不均衡问题。 4.2.2录音查询功能 投标方提供的调度电话录音系统应对录音记录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应能以通话记录的日期时间通道编号录音类别通话方的电话号码通话时间的长短以及通话注释等条件分别进行单独或多种条件任意组合查询放音及备份,允许模糊查询。查询时,可选定多条录音记录循环放音,并显示相应文件信息。上述功能应既可通过局域网远程登陆进行,也可通过电话拨入方式进行查询。对于超长时间录音记录的播放,可快放,可灵活控制调整播放位置,并显示相应的时标提示信息包括当前播放位置的时标信息。 4.2.3放音功能 投标方提供的调度电话录音系统应具有多路放音功能,给出放音路数。具备录音板卡放音和独立声卡放音功能。可对重要录音进行文字注释,方便反复查听。 4.2.4电话监听功能 投标方提供的调度电话录音系统应能对任意通道同时进行实时监听与回放。上述功能应既可通过局域网远程登陆进行,也可通过电话拨入方式进行。 4.2.5权限管理功能 投标方提供的调度电话录音系统应支持多级权限控制,可通过分级密码为不同级别的操作员提供不同级别的操作权限至少三个权限设置:管理权限查听权限维护权限,并提供操作日志。管理员可以创建修改删除各级用户及其权限。 4.2.6时间校正功能 投标方提供的调度电话录音系统应至少具备同步时钟自动对时和人工对时两种方式: 同步时钟自动对时校正:支持RS232串口和NTP网络网口时钟。当系统外接GPS或其它同步时钟信号时,系统与外接时钟定期自动校验对准,当外部时钟断路时,采用本机时钟为系统时钟。 人工校正:可通过系统操作界面调整系统时间。 4.2.7统计和打印功能 系统应能实现每个通话线路的全部录音次数录音总时间等数据精确统计。在查询窗口中,输入统计的时间段通道范围等统计条件,可获得所需的统计信息。制定相关查询条件,可获取符合条件的每条通话记录的信息,比如通话双方电话号码录音时间长短等。若系统联接打印设备,可打印出录音统计清单。 4.2.8系统告警功能 系统至少具备本机界面远程网络及电话等三种以上告警功能: 本机声光告警:中文语音及界面告警状态显示,告警信息包括线路故障磁盘故障网络故障备份空间警戒等。 远程告警:将本机告警信息通过RS232串口或以太网口传至远程维护系统包括网络终端监控终端等。 电话告警:将本机告警信息通过电话拨号事先设定的告警电话和短信告警的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告警。 4.2.9备份管理功能 提供灵活的备份方式,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在特定时间段或者实时方式对当前录音数据进行自动备份到指定路径本地备份磁盘USB硬盘网络存储服务器DVD光盘等备份设备。可以按通话记录的日期时间通道编号录音类别通话方的电话号码通话时间的长短以及通话注释等条件分别进行单独或多种条件任意组合查询及备份。备份空间数据文件是否循环可软件设置。 具有先进先出功能,当录音空间不足时,可自动清除最早的录音数据,以保证系统可常年不间断地运行。 4.2.10数据转储功能 可通过前置数据接口将录音数据方便单选多选批量的转储至U盘USB移动硬盘DVD光盘等转储设备,可在任意带有声卡的PC机上播放。 4.2.11状态显示功能 系统可实时显示系统当前时间磁盘存储空间信息最早录音记录网络状态主备机状态各个录音通道状态录音启动方式通道号码标识号码录音启动和结束时间来去电号码等,并具备图标显示界面和列表显示界面切换功能,用户可可根据使用习惯自行设定。 4.2.12系统设置功能 系统应具有完整的操作日志,对系统的所有操作事件操作时间和操作人代号均有记录。 通道设置:可设置各个通道的工作(录音启动)方式压控线路门限电压中文标识信息通道的禁止/开启。 录音设置:可设定录音格式压缩比等。 可在录音系统运行状态下修改系统时间,且不能影响系统的运行和录音记录,系统不退出修改时间即可生效。 4.2.13系统维护功能 远程维护:可通过网络或MODEM拨号进行远程维护 自动检测线路电压变化,压控线路门限电压调节 AGC语音自动增益电平可调 声控静音检测时间可调 通道录音信号电平可调 数据库索引修复保护功能 操作日志记录功能 系统快速恢复模块:5分钟内恢复系统,用于系统灾难恢复。 4.2.14网络管理查询功能 系统应具有Web查询功能,投标方给出网络状态下对录音系统详细的各项功能。系统应支持在网络中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任何一台授权工作站进行录音记录的管理查询回放下载等应用操作。 4.2.15二次开发接口功能 系统支持二次开发需求,并免费提供开发接口。 4.2.16网络安全措施和防病毒要求 系统应具备完善的网络安全措施和防病毒功能。投标方应给出防网络安全措施和防病毒方案。 4.2.17软件要求 投标方列出本次投标设备所有软件清单并给出单项报价,列入投标总价。 5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5.1 环境条件 5.1.1 海拔高度:小于2000m,高海拔地区可考虑小于3000m 5.1.2 环境温度 :-545 5.1.3 抗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5.1.4 相对湿度:5%95% 5.2 装置环境条件 5.2.1 环境温度:-5-45保证工作,0-40保证指标 5.2.2 相对湿度:5%95%保证工作,10%90%保证指标 5.2.3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2.4 海拔高度:小于2000m 5.3 工作条件 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 直流-48V,正极接地 5.4 基本技术条件 投标人 提供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产品,必须能在环境抗干扰等方面满足在强电磁场干扰环境下使用的要求,产品资质文件应提交招标方 审核。 5.5 技术性能要求 5.5.1 基本要求监视范围及监视对象 5.5.1.1 基本要求 动力环境系统主要考虑对通信站机房环境动力设备等进行全天候的监视,以满足电力通信系统安全运行所需的监视动力环境和动力设备关键信息的要求。 5.5.1.2 监视范围及监视对象 动力环境系统监视范围如下,但不限于此: 实现对通信机房内场景情况的远程监视。 能监视通信机房内环境温度湿度水浸烟感等的情况。 能监视通信站内动力设备开关电源蓄电池空调等的运行状态。 对通信机房内进行防火防盗自动监控,可进行室内门禁的报警安全布控。 动力环境相关信息可供安监保卫等其它部门利用。 信息应能经通信网络实时上传上级调度和管理部门。 5.5.2 系统概述 投标方应根据本技术规范书中的各项要求及以下示意图等资料完成对服务器室及相关设备间的动力环境系统的总体设计,投标书中的供货清册应包括本动力环境系统所需的所有软硬件及安装材料。 动力环境系统应包括监视上述范围及对象的通信监控系统的全套设备,主要有:数据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机图像监视控制设备摄像头协议转换器数据采集器变送器等设备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材料包括全部连接缆线等。 5.5.3 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动力环境系统包括电源监控环境监控和视频监视,应具备以下各项功能,但不限于此: 5.5.3.1 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对电源设备进行远方测量,采集模拟量信息并存盘记录,主要包括关键点位的电平电源电压和机房温湿度等。 实现通信站的远端图像监视。 经协议转换将各子系统接入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的告警和实时信息管理。 系统的硬件设备通用性强,软件系统采用国际流行的视窗操作系统,数据图表视频等的文件格式和存储格式应采用通用的标准格式。 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能反映系统自身的运行情况,故障时要及时告警。能够监视查询诊断各级主机网络设备采集设备及数据通道的工作状态,并可对设备参数进行远程设置。 监控系统不能影响站内通信设备运行。 系统具备远程维护功能。可在主站对各级子站进行数据库数据修改,配置参数。 5.5.3.2 系统监控功能要求 遥测遥信功能 采集各种通信电源及通信机房的主要电平电压和温度等信号模拟量采集通信电源的告警信号及机房烟雾温湿度防盗等告警信号状态量通过遥测获取某指定设备及时的状态量模拟量数据操作窗口调阅相应的遥测曲线在同一张画面上显示被监测站电源全部模拟量曲线。 遥控遥视功能 对站内风机空调照明等辅助设备及图像监测系统的启闭等进行遥控操作控制量提供图像化遥控界面,将同一端站或同一方向的遥控量放在同一界面将遥控操作的时间控制对象确认时间操作人员信息存入工作日志。 通过图像监视,直接综合观察通信设备电源的工作情况和机房的环境安全情况,并可实现报警录像联动。可根据报警信号位置切换指定摄像头画面,操作指定设备照明警铃等,并指定相应摄像机进行自动录像录像时间可设,实现报警联动可以通过远程软件或者WEB浏览器同时对图像进行浏览录像回放和管理。 电源监控功能 将通信站的动力电源和蓄电池的运行状态和电压电流等指标接入信号采集器,如果是智能电源则需进行规约破译,获取设备运行的状态信息,并统一转换到监控系统中。 告警实时处理功能 实时接收和处理被监测设备的状态量模拟量监测系统本身故障的告警数据,并根据告警等级发出声光图告警指示 告警显示和监测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对告警越限的发生消除确认操作等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归类后存入历史数据库,需要时可通过打印机输出 对被监测设备的投运和退出应有相关的状态指示,具有告警屏蔽功能可对告警量告警设备进行屏蔽。 历史数据处理功能 具有历史数据库存储全网的告警事件模拟量数据及系统操作记录,历史数据库为标准数据库格式以便其他系统访问。历史数据可保可定时删除,可远端维护。 网络安全功能 系统应具有防止非法入侵攻击及病毒侵扰的功能。 5.5.3.3 系统管理功能要求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功能包括告警配置管理告警的监视和告警信息处理等功能。由用户自定义告警级别类别及告警的显示方式等,完成告警监视分析过滤关联定位测试,进行故障定位并进行处理,并将有关信息存入相关数据库。 告警级别及类型管理 系统应提供多样化的告警配置定义,由用户自定义告警级别类别告警级别所呈现的颜色及告警的显示方式等。 告警事件的自动通知 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针对各种类型的告警分别定义其通知规则,系统自动按照预定义的规则自动执行。建立短信发送平台,通过调用内部或外部命令的方式实现对告警事件的自动响应,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执行声音或闪烁命令及时将告警信息通知到相关的管理员。 告警浏览 网络维护人员可通过多种方式浏览通信网上的告警,并进行告警的定位。系统既提供在拓扑图上浏览告警的功能,也提供列表查询告警的功能。 告警确认 告警发生时在维护管理中心终端上应有操作人员对告警信息予以确认,确认操作后,其告警分类上有明显标志并停止告警音,同时对操作进行记录。 告警查询与打印 对于实时告警信息,系统应能提供方便的查看方式,可获取包括局名或站名,设备名,监控设备地址,告警发生的日期和时间,告警等级等全部信息,并可选中某一告警信息打印。 对于历史告警信息,只要输入相关厂站名设备名信号种类以及告警发生的时段等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组合,便可方便查询。 可实现故障即时打印。 告警删除 对于用户不需要的告警,有权限的用户可以进行删除操作。告警的删除既可以逐条删除,也可以批量选中后删除。 告警屏蔽和过滤 对于某些不需要的告警,可以人工设置屏蔽,并以某种颜色显示。告警控制台同时提供灵活的分类过滤工具,可依据告警中的任一信息进行匹配分类。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灵活地定义自己的告警过滤器,系统会自动根据当前过滤器对已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告警进行过虑,以便用户集中精力于重要的告警事件。 重复告警合并压缩 对于同一监控点某一时段内的持续告警,系统自动将其进行合并处理,即将后发的告警时间等信息记录后做计数处理,以免逐条显示的同一告警信息淹没其它告警,造成操作上的不便。如用户在告警监视界面上看到的将是某一条告警信息及其发生的总数,展开后可以查看历次告警发生的时间。 告警定位 系统提供将各种告警信号定位到具体单元的功能。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主要是对被管理的对象进行运行性能的监测,实现性能门限管理,发送预警和告警事件,提示管理员对该设备状态进行检查,改善运行条件,进行性能数据存储管理,实现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系统的日常维护提供依据,具体功能包括: 实时曲线图显示设备运行模拟量数据。 系统故障分类统计报告,可分别按年月日以及选定的日期和时间以及站点告警类型等参数进行统计。 系统运行状态统计报告。自动生成日报月报年报表,提供运行数据并可打印输出。 运行维护管理 配置管理功能用于监控对象系统自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的管理。配置管理要求操作简单方便扩容性好,可进行在线配置,不中断系统正常运行。 系统应具有远程监控管理功能,可在中心或远程进行现场参数的配置及修改。 配置信息呈现是从全网的角度反应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为用户进行日常的操作维护如告警监视提供基础。配置信息采用图形和文本相结合的手段。拓扑视图允许用户根据管理需要灵活定义和修改。 安全管理 系统应具有系统操作权限的划分和配置功能,系统管理员可对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设定。当操作人员取得相应权限时,可进行相应操作。 系统应有操作记录,操作记录包括操作人员工号被操作设备名称操作内容操作时间等。 系统应具有容错能力,不能因为用户误操作等原因使系统出错退出或死机具有对本身硬件故障各监控级间的通信故障软件运行故障自诊断功能,并给出告警提示。 系统应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5.5.4 系统监控内容 系统监控内容包括如下内容,但不限于此: 整流配电设备 交流屏或交流配电单元 遥测: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入电流,输入频率。 遥信:开关状态,故障告警。 整流器 遥测:整流器输出总电压,输出总电流,单个整流模块输出电流。 遥信:每个整流模块工作状态开关机,均充浮充测试,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监控模块故障。 直流屏或直流配电单元 遥测:直流输出总电压,总电流,主要分路电流,蓄电池充放电电流。 遥信:直流输出电压过欠压,蓄电池熔丝状态,主要分路熔丝开关故障。 当直流屏不自带监控功能时,招标方需要时,应由监控厂家提供接入。 蓄电池组 遥测:蓄电池组总电压,总电流,蓄电池单体电压,可监测蓄电池充放电实验的各种曲线及参数统计。 遥信:蓄电池组总电压高低,单体蓄电池电压高低。 当蓄电池组不自带监控功能时,招标方需要时,应由监控厂家提供接入。 环境量 遥测:温湿度。 遥信:烟感,水浸,门窗开闭,移动侦测。 遥控:空调灯光图像监视的开闭。 遥视点 站内通信机房遥视点根据需要设置。 5.5.5 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监控系统的测量精度为:直流电压测量误差0.5蓄电池组单体电池测量电压误差5mv其它电量测量误差2非电量测量误差5开关量要求100准确。 系统响应时间:监控画面显示与实际事件发生时间差0.5秒事件报警到系统自动记录相应画面时间差1秒各报警探头报警到后台信息显示时间差1秒控制切换至图像响应时间1秒。 故障告警准确率99.9。 具备同步时间接口。 数据采集站的传输带宽2Mbps。 监控中心监控视频数据存储时间240小时,其他原始数据存储时间1年。 系统应提供单播组播服务器组播功能,多点监视一点一点监视多点功能。 监控中心重要数据能够实现自动备份。 监控中心能够永久存贮数据采集站原始资料数据采集站重大告警障碍历史等重要数据。 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50000小时。 烟感灵敏度,符合UL的217号标准。 视频监控 同时监控不同远端的用户数:不限网络带宽允许。 图像格式:CIF格式(15帧/秒)。 图像分辨率:352288。 视频信号制式:PAL或NTSC。 网络协议:TCP/IP。 监控画面显示与实际事件发生时间差:小于0.5秒 视频服务器编解码 视频输入:根据现场实际监视需要配置,并留有一定的冗余度。 控制接口:控制接口类型不小于两个,接口类型为RS-485RS-232或IP接口。 LAN接口端:10M/100M自适应接口。 视频压缩编码:保证在1.5Mbps的速率下达到CIF格式和每秒25帧的图像质量。 传输延迟:小于0.5秒。 视频采集单元: 标准视频输入VIDEO信号PALNTSC。 图像采集显示分辨率:768576。 采样位数:黑白方式8bit,彩色方式RGB各8bit。 亮度,对比度,色度,饱和度,画面大小比例均软件可调节。 5.5.6 系统设备先进性和可靠性要求 5.5.6.1 系统设备先进性要求 系统组成设备应选用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并出示国际认证和国内检验机构的合格证书,系统应充分考虑可升级性。 5.5.6.2 系统设备可靠性要求 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系统设备必须具备如下可靠性保证: 1系统的使用不能影响被监测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 2系统的局部故障不能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3系统不能存在瓶颈问题。 4系统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故障排除和替换。 5系统要具有自诊断功能,对各种程序出错通道干扰等可自动恢复,对通信终端软硬件故障等要能够诊断出故障并及时告警。 6系统要有具备处理同时发生的多事件的能力。 7系统具备防雷和抗强电干扰能力。 5.5.7 系统结构要求 系统应采用标准化网络化免维护式的系统结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符合ISO/OSI开放系统互联标准。 系统要具备软硬件的扩充能力,支持系统结构的扩展和功能升级。 系统应为其它系统提供标准数据接口,具备开放的二次接口,可以为第三方提供进行连接的接口。 系统所提供的支撑软件能支持用户进一步开发应用软件。 系统的软硬件接口应采用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接口应采用开放的协议,支持与其它标准硬件其它网络及不同生产商的设备互联。可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系统所选用的硬件平台应是符合现代工业标准,具有一定市场销售规模的通用化系列化的标准产品,并有可靠的维修服务支持,存在有其它替代品的可能。 为适应系统多级监控要求,系统具有灵活的多级组网能力。 系统应同时支持B/SC/S架构,招标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架构,投标方应提供不同架构下详细的系统安全方案。 5.5.8 系统软件要求 5.5.8.1 一般要求 软件应采用图形用户界面或面向对象的结构设计,按模块方式组成,每个模块彼此独立,而且每个模块的改变和升级不得影响其他模块。具有支持系统备份,安全管理,容错和性能控制等能力。 对软件系统的主要要求有: 所有软件应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 应为经现场考验的成熟的软件。 采用用户友好图形界面。 容易维护。 功能测试和模块修改简单。 全部软件及其模块清楚易懂,易于升级。 具有开放性。 应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软件的飞速发展,软件供应商应在3年内,免费提供最新版本软件。 5.5.8.2 安全性 软件系统应有保护机制防止过载引起的差错,程序和只读数据必须有保护。 系统应采用口令限制任何对数据库的访问。 系统必须有自检自复位功能。 系统应提供完备的各种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5.5.8.3 软件修改 系统应具有软件的更新和升级能力,该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应能在在线条件下通过上级监测中心用软件下载的方式完成。软件修改应能借助更换模块的方式来进行,修改工作不应影响控制活动和业已存在的数字信号连接。 5.5.9 通信接口 系统应具有标准的10M/100M以太网接口及E1接口,实现相关信息的传送,通信符合TCP/IP通信协议。系统应提供至少3个以太网口,应采用开放的通信规约,完成相应的规约转换,并提供北向接口,负责接入其它通信管理系统。同时应提供必要的功能软件,如通讯及维护软件调试辅助软件等。 5.5.10 供电电源 系统支持交流或直流电源供电,用户可选。交流或直流电源参数为交流220V50Hz,直流-48V,当交流电源电压在15%(-15%额定电压频率在2.5%(-2.5%范围变化时,或直流电源电压在-40V(-60V范围变化时,系统应能长期正常工作。 5.5.11 屏体要求 5.5.11.1 柜内所安装的元器件应有型式试验报告和合格证。装置结构模式由插件组成插箱或屏柜。插件插箱的外形尺寸应符合GB3047.1的规定。装置中的插件应牢固可靠,可更换。屏柜包括所有安装在屏上的插件插箱及单个组件应满足防震要求。插件插箱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所有元件应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便于运行调试维修和拆装,并留有足够的空间。对装置中带有调整定值的插件,调整机构应有良好的绝缘和锁紧设施。 5.5.11.2 柜体下方应设有接地铜排和端子,接地铜排的规格为254mm2,接地端子为压接型。屏间铜排应方便互连。 5.5.11.3 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为1000V,应采用防潮隔热和防火的交联聚乙烯绝缘铜绞线,电源回路的最小截面不小于2.5mm2,其余回路的最小截面不小于1.5mm2。导线应无划痕和损伤。供方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供方应对所供设备的内部配线设备的特性和功能的正确性全面负责。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配线,应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 5.5.11.4 所有端子额定值为1000V10A的压接型端子。一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导线。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并应至少留有10%的备用端子。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 5.5.11.5 屏体的形式颜色尺寸等参数应与通信站内其他的通信屏柜一致。 5.5.11.6 结构为屏前后开门垂直自立式的柜式结构。柜内主要设备为固定安装方式,要求与屏正面平齐美观。应提供由柜门而自动开启的柜内照明设备,以便于对柜内的设备进行检查和接线。柜内应设有横向及竖向导线槽,所有设备安装的位置都应方便外部电缆从屏柜的底部进入。 5.5.11.7 所有供货的屏柜均应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应提供必要设施,以保证能够正确起吊运输存放和安装设备,且应提供地脚螺栓孔。 5.5.11.8 所有屏面应清洁,并涂有一层底漆和两层面漆,以防止在运输仓储和运行中的腐蚀和锈蚀。屏与屏的内外应清洁,应无灰尘划痕及油污等。 5.5.11.9 屏上的所有设备包括继电器控制开关熔断器空气开关指示灯及其它独立安装的设备,均应有铭牌或标签框,以便于识别。 5.5.11.10 屏柜标识应统一美观,满足用户要求。 6 试验及标志 每台装置的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均应符合GB/T 15941-95的要求,现场交接试验应符合GB/T 15941-95和GB50150的要求。 6.1试验 6.1.1 出厂试验 一般检查 外观检验 光接口测试 电接口测试 抖动测试 误码测试 定时和同步测试 保护倒换 开销和维护 网管 环回功能 连续通电试验。 6.1.2 现场试验 设备运到现场后,应按GB/T 15941-95和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在光传输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试验应在卖方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由买方承担,试验结果应与制造厂出厂试验数据或技术条件相符,试验项目如下。 一般检查 外观检验 光接口测试 电接口测试 抖动测试 误码测试 定时和同步测试 保护倒换 环回功能 公务联络 网管 双路电源切换 连续通电试验。 6.2标志包装运输和存储 6.2.1 标志:每台装置必须在机箱的显著位置设置铭牌,标志下列内容: 产品名称的全称 装置型号及代号 制造厂名全称及商标 额定参数 对外端子接线图或表 出厂年月及编号 6.2.2 包装箱上应标示出: 发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 收货单位的名称地址及运输到站名 包装箱尺寸,重量 运输用图形及文字标志按GB191的规定绘制 6.2.3 产品应适于陆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上的标志进行操作。 7资料交付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7.1 图纸及图纸的认可和交付 a所有需经设计方确认的图纸和说明文件,均应由卖方在合同生效后的 2 周内提交给设计方进行审定认可。这些资料包括 屏面布置图设备外型尺寸图设备基础安装图纸设备原理框图装配图端子排列及接线图 等。设计方审定时有权提出修改意见,须经确认的图纸应由卖方提交下列单位。 表1 卖方提交的须经确认的图纸资料及其接受单位 提交图纸资料名称 接收图纸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 提交份数 提交时间 图纸类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长沙市劳动西路471号 2 1技术规范签订后1周内,供货商应提供认可图纸 2工程师在收到认可图纸后2周内,应将经确认的1份图纸寄送给供货商 3供货商收到经确认的图纸2周内提出最终图 安装使用说明 试验报告 其它资料 图纸类 4 安装使用说明书 试验报告 其它资料 设计方在收到需认可图纸 1 周后,将一套确认的或签有设计方校定标记的图纸设计方负责人签字返还给卖方。凡设计方认为需要修改且经卖方认可的,不得对买方增加费用。在未经设计方对图纸作最后认可前任何采购或加工的材料损失应由卖方单独承担。 b卖方在收到买方确认图纸包括认可方修正意见后,应于 1 周内向1.3.1a款所列有关单位提供最终版的正式图纸和一套供复制用的底图及正式的光盘(CAD图),正式图纸必须加盖工厂公章或签字。 c完工后的产品应与最后确认的图纸一致。买方对图纸的认可并不减轻卖方关于其图纸的正确性的责任。设备在现场安装时,如卖方技术人员进一步修改图纸,卖方应对图纸重新收编成册,正式递交买方,并保证安装后的设备与图纸完全相符。 d图纸的格式:所有图纸均应有标题栏相应编号和部件标志,文字均用 中文国产 书写,并使用SI国际单位制。对于进口设备以中文为主,当买方对英文局部有疑问时,卖方应进行书面解释。 卖方免费提供给买方全部最终版的图纸资料及说明书。其中图纸应包括屏面布置图设备外型尺寸图设备基础安装图纸设备原理框图装配图端子排列及接线图,并且应保证买方可按最终版的图纸资料对所供设备进行维护,并在运行中进行更换零部件等工作。 e每套 光传输设备 所需图纸: 1屏面布置图:应表示工程名称合同编号屏上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功能厂家名称,屏体颜色尺寸等 2设备外型尺寸图 3设备基础安装要求说明及图纸 4设备原理框图 5装配图 6端子排列及接线图 7.2 说明书的要求 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各项: a. 设备制造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b. 设备结构详细技术性能采用的产品标准规范 c. 设备所用的主要材料的规范和标准 d. 设备试验报告及结论 e. 设备的质量检查项目及方法 f. 设备的质量检查记录及结论 h. 设备出厂测试项目及方法 i. 设备出厂测试记录及结论 j. 设备安装维护操作技术说明书 k. 合格证明有效软件版本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l有关特殊工具和仪器的说明书,产品样本和手册等。 m装置其它附件的说明,如备件易损件等。 7.3 试验报告 应提供下列试验报告: a型式试验报告八年以内的报告 b出厂试验报告 c主要部件试验报告。 已经取得卖方资质认可证书的产品不用提交上述试验报告,但如果产品进行了局部改进或改变应补充提供相应的验证性试验报告。 d图纸说明书试验报告等资料的交付时间数量见表2。 表2 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资料和图纸 序号 项 目 份数 交付时间 接收单位 1 说明书及有关资料 1.1 运输保管现场安装调试用图纸资料 6 现场随货交付(4份) 合同签订后2周内 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 运行维护修理调试及全部附件的完整说明和技术数据 仪表的使用说明书 1.2 运行检修手册资料 1.3 有效软件版本说明书 1.4 主要设计数据 1.5 设计制造所依据的主要标准 1.6 备品备件图纸清单 1.7 屏体及端子所用材料配件清单及其包装图纸 1.8 装置工厂检验标准 2 图纸 2.1 屏(柜)正视背视图 6 现场随货 2.2 屏(柜)电原理图 2.3 设备外型尺寸图 2.4 设备基础安装要求说明及图纸 2.5 设备原理框图 2.6 装配图装置接点联系图 2.7 端子排列及接线图 3 装箱清单 4 随货交付 4 包装说明 4 随货交付 7.4 设计联络会议 设计联络会议内容: 1) 卖方应对修改后的供确认的资料和图纸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应解答买方对这些资料和图纸所提的问题,经过共同讨论,买方给予确认,以便卖方绘制正式图纸提供给买方。 2) 卖方应介绍合同产品已有的运行经验。 3) 卖方应提供验收大纲,工程参数表。 7.5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要求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中关于工厂验收现场的规范。 7.6质量保证 7.6.1 卖方应保证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材料试验等(包括卖方的外购件在内)均应符合本协议的规定。若买方根据运行经验指定卖方提供某种外购零部件,卖方应积极配合。卖方对所购配套部件设备质量负责,采购前向买方提供主要国产元器件报价表,采购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交货时必须向买方提供其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及有关安装使用等技术文件资料。 7.6.2 对于采用属于引进技术的设备元器件,卖方在采购前应向买方提供主要进口元器件报价表。引进的设备元器件应符合引进国的技术标准或IEC标准,当标准与本协议有矛盾时,卖方应将处理意见书面通知买方,由买卖双方协商解决。假若卖方有更优越或更为经济的设计和材料,足以使卖方的产品更为安全可靠灵活适应时,卖方可提出并经买方的认可,然而必须遵循现行的国家工业标准,并且有成熟的设计和工艺要求以及工程实践经验。 7.6.3 双方签订合同后,卖方应按工程设计及施工进度分批提交技术文件和图纸,必要时,买卖双方尚需进行技术联络,以讨论合同范围内的有关技术问题。 7.6.4 卖方保证所提供的设备应为由最适宜的原材料并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且未经使用过的全新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规格和性能与卖方文件所述一致。 7.6.5 卖方提供的保护设备运行使用寿命应不小于15年。 7.6.6 卖方保证所提供的设备在各个方面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质量规格和性能。在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内保护设备到货后24个月或SAT后18个月,卖方对由于设计制造和材料外购零部件的缺陷而造成所供设备的任何破坏缺陷故障,当卖方收到买方的书面通知后,卖方在2天内免费负责修理或更换有缺陷的设备(包括运输费税收等),以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质保期以合同商务部分为准。 质保期后发生质量问题,卖方应提供维修服务。 7.7项目管理 7.7.1 合同签订后,卖方应指定负责本工程的项目经理,负责卖方在工程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如工程进度设计制造图纸文件包装运输现场安装调试验收等。 7.7.2 卖方在订货前应向买方提供一般性资料如:典型说明书主要的总装图等。 7.7.3 在技术规范签订后,卖方向买方提供以下技术文件: 1) 总装图,应表示设备总的装配情况,包括外形尺寸安装尺寸运输尺寸和重量端子尺寸及其它。 2) 底座图,应表明设备底座的尺寸固定螺栓的位置和尺寸等。 3) 铭牌,包括主要额定参数等。 4) 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修理调试和全部附件的完整说明数据图纸资料。 5) 型式试验报告。 6) 结构图及对基础的技术要求。 7.8现场服务 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视买方工作情况卖方及时派出工程技术服务人员,以提供现场服务。卖方派出人员在现场负责技术指导,并协助买方安装调试。同时,买方为卖方的现场派出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条件。 当变电站内保护设备分批投运时,卖方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派工程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服务。 7.9售后服务 7.9.1 现场投运前和试运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和元件损坏,卖方应及时无偿修理或更换,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保修期内产品出现不符合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卖方亦应负责修理或更换。保修期外产品出现异常设备缺陷元件损坏或不正确动作, 现场无法处理时,卖方接到买方通知后,应在4小时内响应,并立即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7.9.2 卖方在设备保修期外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按成本收取维修费用。对反事故措施以及软件版本的升级等,应提供技术服务。 7.10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7.10.1 对每套保护,卖方应提供必要的备品备件和事故易损备件。 7.10.2 卖方应提供安装运行检修所需的非常规或非标准的专用工具,包括专用调试测试设备。提供的专用工具。 8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8.1一般要求 8.1.1卖方保证提供设备为全新的先进的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且设备的技术经济性能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8.1.2卖方应提供详细供货清单,清单中依次说明型号数量产地生产厂家等内容。对于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部件,即使本合同未列出或数目不足,卖方仍须在执行合同时补足。 8.1.3卖方应提供所有安装和检修所需专用工具和消耗材料等,并提供详细供货清单。 8.1.4卖方应提供随机备品备件,并在卖方书中给出具体清单。 8.2工程概况 8.2.1 项目名称: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8.2.2 工程规模: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总装机容量直流侧129.0432MW,交流测100MW。配置15MW/30MWh电池储能系统。配套建设一座110kV升压站。该工程远动信息将上传五师调度中心。 8.2.3 工程地址: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 8.2.4 交通运输:汽车火车 9技术差异表 投标人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应与本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要求一致。若有差异投标人应如实认真地填写差异值若无技术差异则视为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的要求,且在技术差异表中填写无差异。 表3 技术差异表 序号 项 目 对应条款编号 技术招标文件要求 差 异 备 注 1 2 3 附录A 投标产品的销售及运行业绩表近三年 序号 型号 技术参数 工程名称 数量 投运时间 使用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2 3 4 附录B 技术参数通用部分条款变更表 本表是对技术规范通用部分的补充和修改,如有冲突,应以本表为准 变更条款页码款号 变更内容 原表述 变更后表述 技术参数变更申请表 序号 变更内容 变更理由 原表达 变更后表达 1 2 3 4 变更人项目单位招标中心盖章: 年 月 日 单价 总价 1 逆变器 逆变器 台 400 29500 11700000 上能电气 输入直流开关 NDG3V-50H 套 1套/台 1600 良信 输出交流继电器 CHAR-112A270C 套 1套/台 2800 中汇瑞德 DM42002 松川 HF167F-270/12HTF 宏光 IGBT/MOSFET 1200V 套 1套/台 6000 安森美 1000V 英飞凌 950V 直流母线电容 C3D1X506KF0A402 套 1套/台 3600 法拉 C3D4M655KF1BC00 法拉 B32776S7655K505 EPCOS 交流滤波电容 C6AU1335KF2A382 套 1套/台 3800 法拉 直流避雷器 PV900-20M2-10 套 1套/台 3000 PTG TFMOV25S122-IT4PIN SET 交流避雷器 TFMOV25S122-IT4PIN 套 1套/台 2000 SET DSP控制芯片 TMS320F28377 套 1套/台 1000 TI 残余电流保护装置 CTSR 3-TP SP19 套 1套/台 2000 LEM 直流电流检测传感器 HLSR 32-P 套 1套/台 1200 LEM NACA-32T-P6VN 中车 STK-32PL 希磁 交流电流检测传感器 LWSR 250-P 套 1套/台 2500 LEM NACL.300P-S6/SP4VN 中车 STB-300LA/M 希磁 2 通信箱子阵通讯系统 通信箱子阵通讯系统 台 33 1000 33000 上能电气 3 子阵通信环网设备 子阵通信环网设备 套 1套/台 30000 30000 上能电气 4 逆变器安装附件 逆变器安装附件 套 1套/台 37000 37000 上能电气 合计 11800000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报价元 F7 制造厂 备注 F1 F1 F1 F1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总价万元 1 微机自动化保护设备 台套 28 2 火灾报警系统 台套 1 3 视频监控系统 台套 1 4 不停电电源系统设备 台套 1 5 通信系统设备 台套 1 6 调度自动化设备及电量计量系统设备 台套 1 7 光功率预测系统设备 台套 1 合计 分项报价请根据技术协议具体内容要求提供。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电气二次设备 单项报价表 F2 F3 F4 F5




1
项目编号 :POWERCHINA-0121-220281

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 90团 10万千瓦光伏
发电项目
电气二次设备采购项目

公开竞争性谈判 公告


业 主 : 湖北能源集团双河市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谈 判 人: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
招标机构: 华采招标代理武汉有限公司






2
公开竞争性谈判公告
项目编号 :POWERCHINA-0121-220281
一 谈判条件
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谈判人 为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 90 团 10
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以 公开 竞争性谈判 方式采购 一批 电气二次设备 ,采购设备使用自有资金
用于本次谈判后所签订合同的款项支付。

二项目概况谈判范围
1项目名称: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 90团 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2项目概况:兵团第五师双河市 90 团 10 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
古自治州双河市东北方向约 18.00km 处,距离博乐市约 40km。场址南侧紧临 S305 省道,
西距 577 国道约 1.6 公里,交通便利。本项目总安装容量约为 129.99168MWp,额定容量为
100MW,容配比约为 1.30。选用 N 型 550Wp 单晶硅双玻光伏组件,共计 236348 块, 416 台
汇流箱 32 台 3125kW 箱逆变一体机,共计 32 个光伏发电子系统。 本工程新建 110kV 升
压站一座,光伏场区经箱逆变一体机逆变升压成 35kV 后,汇集成 4 回 35kV 集电线路接入
新建 110kV 升压站 35kV 侧后统一升压,最终以 1 回 110kV 送出线路接入已建的莫合泉
110kV 变电站。
3 谈判 范围 : 详见技术规范
4 交货 时间: 2022 年 10 月 31 日 前全部货物运抵现场 并安装调试完 具体供货时间以采购
方通知为准 。
5 交货地点: 项目施工现场 。
6 质量要求:供方保证货物在装箱发货前经过严格测试,质量技术参数及性能均达
到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和技术要求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光伏发
电工程验收的相关规程规范和本合同技术协议,同时跟踪最新版达标投产考核标准执行。
7报价有效期: 90天





3
三 响应人资格要求
本次竞争性谈判要求响应人具备以下条件:
1投标人 应 为生产厂家,必须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
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注册资本金 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必须具有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颁发
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若三证合一,须有统一社会信用代
码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并在有效期内,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具有独立承担
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商业信誉,资产负债结构合理,具备一定的盈利能
力。
2应 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包括实施本项目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资
信及完善的服务体系。
3应具有承担总 体设计 和 光伏项目 电气二次设备 的供货能力, 并提供近 3年类似业绩证
明。
4 应 具有良好 的银行资信和 商业信誉, 近三年 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财产被接管冻结
破产状态,无采取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不良记录。

四 1 谈判文件的获取
1请于 2022 年 08 月 19 日 14:00 之前 登录中国电建集设备物资集中采购平台
https://ec.powerchina.cn,以下简称集采平台 报名,并缴纳报名费, 确认是否参
与本次谈判,并下载电子版 公开 竞争性谈判文件。
2 竞争性谈判文件每套工本费人民币 大写: 贰佰元整 200元 。支付可采用银
行汇款公对公账户现金支付支付前与招标代理公司联系等方式, 售后不退, 汇款
备注中注明竞谈项目名称。收款单位信息如下:





4
公司名称:华采招标代理武汉有限公司
统一代码: 91420100MA4K4X9H0X
公司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二路特 1号国际企业中心 5栋 4层 1-3 B183号
银行账号: 127914522710601
开户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徐东支行
支付行号: 308521015151

五谈判响应文件的递交
1 公开 竞争性谈判响应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为 2022 年 08 月 25 日 10 时 00 分北京时
间 ,响应人应在截止时间前通过集采平台递交电子响应文件。
1本次采购将通过集采平台全程在线开展,电子投标文件的加密提交解密及签到
等流程须各响应人在线进行操作。响应人须提前办理数字证书用于在线竞谈,办理方式 1直
接下载 中招互连 APP 自助办理数字证书,客服电话: 4000809508方式 2请登陆
https://ec.powerchina.cn 联系客服提供相关材料办理实体数字证书,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在线投标,因操作流程失误造成的投标失败将由投标人自行承担后果。
集采平台客服电话:唐莹 13629268047
电子钥匙办理客服电话: 010-56032365
2各响应人须登陆集采平台使用电子钥匙进行电子响应文件的编制加密和在线投递,
递交 截止时间为 2022年 08月 25日 10时 00分。请各响应人充分考虑文件大小网络速度的
影响并预 留充足的时间,逾期将无法提交。 电子响应文件的在线投递建议至少提前 12小时完
成 。 同时为保证开标的如期进行 , 各响应人 同时 将电子版 (可编辑及扫描件 )发送至
357909722qq.com邮箱 ,并设置密码加锁,待开标后发密码给 相关采购人员 。
3各响应人须使用数字证书登录集采平台投标管家客户端进行在线签到,在采购人终
止解密前未进行在线签到的响应人将无法进行后续竞谈流程。 建议在电子响应文件递交截
止时间 1小时前完成在线签到 。
4响应截止时间后,各响应人须使用电子钥匙登陆集采平台投标管家客户端对响应文
件进行在线解密。





5
2竞谈截止时间及递交地点如有变动,采购人将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已购买采购文
件的响应人。
3集采平台使用问题可咨询平台客服,客服电话: 4006-27-4006,具体联系方式请根据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列表中查找相应客服经理电话。
4谈判时间: 2022年 08月 25日 10:00开始直至结束 如有变动届时提前通知
谈判地点: 线上
六发布 公告 的媒介
本次 竞争性 谈判 公告 在 中国电建设备物资集中采购平台 网站
https://ec.powerchina.cn 上发布。
七联系方式
名称: 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园林路 136号瑞丰国际大厦瑞丰国际大厦
邮 编: 430030
联 系 人: 胡正丽
电 话: 15527486351

集采平台客服电话:唐莹
电话: 4006274006转 02

招标机构: 华采招标代理武汉有限公司
地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二路特 1号国际企业中心 5栋 4层 1-3 B183号
联系人: 彭森





6
电话: 1390718 0507

八纪检监督机构
监督机构: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 纪委 办公室
监督电话: 027-61169956


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
2022 年 8 月 16 日

标签: 兵团 发电 电气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华采招标代理武汉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附件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