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类】中国电建山东电建公司四川工程公司汕头渔光互补电站项目涉网二次成套设备采购项目邀请函

【设备类】中国电建山东电建公司四川工程公司汕头渔光互补电站项目涉网二次成套设备采购项目邀请函

详情见附件

竞标编号:POWERCHINA-0124001-220466 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汕头渔光互补电站项目部 涉网二次成套设备采购项目 竞标文件 招 标 人: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二二二年八月中国成都 目 录 第一章 竞标公告 5 一竞标条件 5 二项目概况竞标范围 5 三竞标响应人资格要求 5 四竞标文件的获取 6 五投标文件的递交 6 六发布公告的媒介 7 七联系方式 7 八提出异议的渠道和方式 7 九纪检监督机构 7 第二章 竞标响应人须知 8 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8 1.总则 10 项目概况 10 项目的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 10 竞标范围交货时间交货地点和质量要求 10 竞标响应人资格要求 10 费用承担 11 1.6 保密 11 语言文字 12 计量单位 12 踏勘现场 12 投标预备会 12 响应和偏差 12 2.竞标文件 13 竞标文件的组成及内容 13 竞标文件的澄清 13 竞标文件的修改 13 对竞标文件的异议 14 3.投标文件 14 投标文件的组成 14 投标报价 15 投标有效期 15 投标保证金 15 资格审查资料 16 备选投标方案 16 投标文件的编制 17 4.投标 17 投标文件的密封和标识 17 投标文件的递交 17 投标文件的修改与撤回 18 5.开标 18 开标时间和地点 18 开标程序 18 开标异议 19 6.评标 19 评标委员会 19 评标原则 19 评标方法 19 7.合同授予 20 行贿犯罪查询 20 定标方式 20 中标通知 20 签订合同 20 8.重新竞标 20 8.1 重新竞标 20 9.纪律和监督 21 对竞标人的纪律要求 21 对竞标响应人的纪律要求 21 对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纪律要求 21 对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 21 9.5 投诉 21 第三章 评标办法综合评估法 22 第四章合同及附件 29 1.货物 29 2.质量要求 30 3. 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31 4.合同价格 31 货款支付 32 6.发票开具 32 7.供货 33 8 .包装 34 9 检验与验收 35 10保险 35 权利瑕疵担保 35 乙方合同附随义务 36 违约责任 36 14 变更 37 不可抗力 37 争议解决 38 17保密 38 适用法律 38 其他约定事项 38 第五章 投标文件格式及内容 40 竞标响应人资格条件自查表 42 第一部分 商务部分 45 一投标函 45 二授权委托书 46 三投标保证金 47 四资格审查资料 48 五报价表 55 六商务偏差表 59 七竞标响应人认为应补充的其它商务资料 60 第二部分 技术部分 61 一技术偏差表 61 二交货计划表 62 三投标说明书及技术资料 63 四竞标响应人认为应补充的其它技术资料 64 五技术参数对比数选择使用 65 第六章 需求一览表 66 第七章 技术规范 67 第一章 竞标邀请书 : 招标编号:POWERCHINA-0124001-220466 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以邀请竞标方式采购汕头渔光互补电站项目部所需涉网二次成套设备,本次采购计划使用自有资金用于本次竞标后所签订合同的支付。 一项目概况竞标范围 1项目概况: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场址区位于汕头市鮀莲街道南部临江,工作范围 :光伏电站场地红线范围内所有土建施工设备采购甲供材料除外设备卸货及保管含甲供设备设备安装,升压站涉网设备及部分二次设备采购。 2竞标范围:涉网二次成套设备 3采购数量:1台/套详见第六章需求一览表 4交货时间:暂定 2022 年10月 15 日前,具体以项目通知为准 5交货地点:预制舱制造厂家国电南瑞 6质量要求: 详见技术规范书 二竞标响应人资格要求 竞标响应人必须满足以下全部资格要求: 1竞标响应人为制造企业的,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企业注册资本金5000 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具有有效期内的应具有 ISO9000 系列或等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竞标响应人为代理商的,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企业注册资本金 500 万元人民币及以上,所代理的制造企业满足第 1 条中相关要求。制造企业及其代理商不得同时参加本次投标。 3竞标响应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竞标响应人近5年具有与本次竞标产品相同或相近技术能力设备销售业绩不少于 5 个,其中必须有接入南网系统供货记录至少3个及以上。 5竞标响应人财务状况良好,近三年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 6其它技术要求。 7本次竞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8竞标响应人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竞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竞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禁止投标的情形。 三竞标文件的获取 1凡满足本公告规定的竞标响应人资格要求并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 2022 年 08月26日12:00 前北京时间在中国电建设备物资集中采购平台https://ec.powerchina.cn, 以下简称集采平台获取竞标文件,集采平台的注册和使用均免费。 2有意参加投标者需在线上传下列资料及购买竞标文件缴费凭证后方可下载标书: 购买竞标文件经办人身份证和法定代表人签发的针对本竞标项目购买竞标文件授 权委托书或介绍信加盖公章扫描件合并文件上传。 3竞标文件每套工本费为人民币大写:伍佰元整500 元。支付竞标文件费可采用平台在线支付或银行汇款现金支付等方式,售后不退,采用银行汇款在备注中注明投标项目名称。收款单位信息如下: 收款单位户名:四川金喆恒茂实业有限公司收款单位账号:5100 1685 1080 5038 9052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江市分行白马支行 四投标文件的递交 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为 2022 年 08月 30 日 14 时 00 分北京时间,投标文件递交地点为成都市成华区槐树店路 38号电建大楼。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竞标人不予受理。 2投标截止时间及递交地点如有变动,竞标人将及时通过集采平台通知所有竞标响应 3递交投标文件前须在中电建集中采购电子平台向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申报合格供应商资格,成为合格供应商后方能进行投标文件递交和开标。因竞标响应人自身原因导致合格供应商资格未能申报成功,造成投标文件无法递交和开标的,由竞标响应人承担其全部后果。 4合格供应商申报及集采平台使用问题可咨询平台客服,客服电话:4006-27-4006, 具体联系方式请根据网站首页联系我们列表中查找相应客服经理电话。 五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竞标公告在中国电建设备物资集中采购平台https://ec.powerchina.cn上发布。 六联系方式 招标 人: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地 址:成都市成华区槐树店路38号 联系 人:王银英 电话 :18583708870 电子邮箱:425740870qq.com 七提出异议的渠道和方式 电 话:18583708870 电子邮箱:425740870qq.com 八纪检监督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纪委办公室监督电话:028-63250791 2022 年 08 月 18日 第二章 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条款号 条款名称 编列内容 标人无须提供账号 5投标保证金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到达。 3.5.2 财务情况表 提供近3年各年度的会计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 量表损益表审计报告等。 3.5.3 业绩情况表 详见竞标公告 3.5.5 诉讼及仲裁情况 近3年,投标文件截止之日前3年。 3.6 是否允许递交备选投 标方案 不允许 允许 3.7.3 签字或盖章要求 投标文件封面盖单位章,投标文件内容按竞标文件中投标文 件格式要求签字并盖单位章。 投标文件纸质版份数 正本壹份,副本壹份 装订要求 1.投标文件按竞标文件第五章 投标文件格式及内容要求装订,投标文件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装订成一册或分册装订由竞标响应人自行决定,不作统一要求。 2.若竞标响应人将投标文件分成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在投标文件封面上增加商务部分或技术部分。 3.投标文件不得采用活页装订。 4.提供投标文件电子文件一份U 盘。电子文件应为可编辑的 WORD 和 EXCEL 格式,为全部完整竞争性谈判响应文件。 4.1.2 封套上应载明的信息 竞标人名称: 竞标人地址: 汕头渔光互补电站项目部涉网二次成套设备投标文件 竞标项目编号:POWERCHINA-0124001-220466在 2022 年 08 月 30日14时前不得开启 4.2.1 递交投标文件的截止 时间和地点 详见竞标公告五投标文件的递交 4.2.2 是否退还投标文件 否 5.1 开标时间和地点 开标时间:同投标截止时间 开标地点:同投标文件递交地点 6.3 评标方法 详见第三章 6.4 中标候选人数量 推荐 1-2 名中标候选人 10 是否采购用电子竞标 投标 全流程半流程 11 需要补充的其他内容 11.1 竞标类型 依法必须竞标类采购 固定资产类采购普通类采购 1.总则 项目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竞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竞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本竞标项目已具备竞标条件,现对本标段进行竞标。 竞标人: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竞标机构: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竞标采购名称: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项目地点: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项目的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 资金来源及比例: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资金落实情况: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竞标范围交货时间交货地点和质量要求 竞标范围: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交货时间: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交货地点: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质量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竞标响应人资格要求 竞标响应人资格要求 1资质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2业绩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3财务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4信誉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5其他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竞标响应人为代理商的,对竞标响应人的资质要求包含对生产厂家的资质要求,对竞标响应人的业绩要求包含对投标材料的业绩要求。 竞标响应人不得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与竞标人存在利害关系且可能影响竞标公正性 2与本竞标项目的其他竞标响应人为同一个单位负责人 3与本竞标项目的其他竞标响应人存在控股管理关系 4为本竞标项目提供过设计编制技术规范和其他文件的咨询服务 5为本工程项目的相关监理人,或者与本工程项目的相关监理人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6为本竞标项目的代建人 7为本竞标项目的竞标机构 8与本竞标项目的监理人或代建人或竞标机构同为一个法定代表人 9与本竞标项目的监理人或代建人或竞标机构存在控股或参股关系 10被依法暂停或者取消投标资格 11被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12进入清算程序或被宣告破产,或其他丧失履约能力的情形 13在最近三年内发生重大产品质量问题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或司法机关出具的有关法律文书为准 14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15被最高人民法院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erditchina,gov.cn或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6近三年内竞标响应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拟委任的项目负责人有行贿犯罪行为的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出具的查询结果为准 17法律法规或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其他情形。 费用承担 竞标响应人准备和参加投标活动发生的费用自理。 保密 参与竞标投标活动的各方应对竞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的商业和技术等秘密保密,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语言文字 竞标投标文件使用的语言文字为中文。专用术语使用外文的,应附有中文注释。 计量单位 所有计量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踏勘现场 竞标人按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中的规定组织/不组织踏勘现场。 组织踏勘现场 1竞标人按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时间地点组织竞标响应人踏勘现场。 2竞标响应人踏勘现场发生的费用自理。 3竞标响应人自行负责在踏勘现场中所发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意外责任。 4竞标人在踏勘现场中介绍的工程场地和相关的周边情况,供竞标响应人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参考,竞标人不对竞标响应人据此作出的判断和决策负责。 不组织踏勘现场 竞标响应人可自行对现场进行踏勘,现场踏勘的费用由竞标响应人自己承担,安全由竞标响应人自己负责。 投标预备会 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召开投标预备会的,竞标人按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投标预备会,澄清竞标响应人提出的问题。 竞标响应人应按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时间和形式将提出的问题送达竞标人, 以便竞标人在会议期间澄清。 投标预备会后,竞标人将对竞标响应人所提问题的澄清,以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形式通知所有购买竞标文件的竞标响应人。该澄清内容为竞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响应和偏差 投标文件应当对竞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满足性或更有利于竞标人的响应,否则,竞标响应人的投标将被否决。实质性要求和条件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竞标响应人应根据竞标文件的要求提供投标材料质量标准的详细描述技术支持资料及技术服务和质保期服务计划等内容以对竞标文件作出响应。 投标文件中应针对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中列明的技术要求提供技术支持资料。 技术支持资料以制造商公开发布的印刷资料,或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或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允许的其他形式为准,不符合前述要求的,视为无技术支持资料,其投标将被否决。 2.竞标文件 竞标文件的组成及内容 竞标文件包括: 1竞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 2竞标响应人须知 3评标办法 4合同条款及附件 5投标文件格式及内容 6需求一览表 7技术规范 根据本章第 1.10 款第 2.2 款和第 2.3 款对竞标文件所作的澄清修改,构成竞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竞标文件的澄清 竞标响应人应仔细阅读和检查竞标文件的全部内容。如发现缺页或者附件不全, 应及时向竞标人提出,以便补齐。如有疑问,应按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时间和形式通过集采平台https://ec.powerchina.cn向竞标人提出,要求对竞标文件予以澄清。 竞标文件的澄清以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形式发给所有购买竞标文件的竞标响应人,但不指明澄清问题的来源。将在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 15 天前在集采平台https://ec.powerchina.cn公布。 除非竞标人认为确有必要答复,否则,竞标人有权拒绝回复竞标响应人在规定的时间后的任何澄清要求。 竞标文件的修改 竞标人以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形式修改竞标文件,并通知所有已购买竞标文件的竞标响应人。 竞标人对竞标文件修改距投标截止时间不足 15 天的,并且修改内容可能影响投标文件编制的,将相应延长投标截止时间。 对竞标文件的异议 竞标响应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竞标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 10 天前以 书面形式提出。竞标人将在收到异议之日起 3 日内做出答复作出答复前,将暂停竞标投标活动。 3.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的组成 投标文件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部分 商务部分 1投标函 2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 3投标保证金 4资格审查资料 5报价表 6商务偏差表 7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材料 8竞标响应人认为应补充的其它商务资料第二部分 技术部分 1技术偏差表 2交货计划表 3投标说明书及技术文件资料 4竞标响应人认为应补充的其它技术资料 竞标响应人在评标过程中作出的符合法律法规和竞标文件规定的澄清确认,构成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应包括国家规定的增值税税金,除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另有规定外, 增值税税金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 竞标响应人应充分了解该项目的总体情况以及影响投标报价的其他要素。 投标报价为各分项报价金额之和,投标报价与分项报价的合价不一致的,应以各分项合价累计为准,修正投标报价。竞标响应人在投标截止时间前修改投标函中的投标报价总额,应同时修改投标文件分项报价表中的相应报价。此修改须符合本章第 4.3 款的有关要求。 竞标人设有最高投标限价的,竞标响应人的投标报价不得超过最高投标限价,最高投标限价在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中载明。 投标报价的其他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投标有效期 除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另有规定外,投标有效期为 90 天。 在投标有效期内,竞标响应人撤销投标文件的,应承担竞标文件和法律规定的责任。 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投标有效期的,竞标人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竞标响应人延长投标有效期。竞标响应人应予以书面答复,同意延长的,应相应延长其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但不得要求或被允许修改其投标文件竞标响应人拒绝延长的,其投标失效,但竞标响应人有权收回其投标保证金。 投标保证金 竞标响应人在递交投标文件的同时,应按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金额担保形式递交投标保证金,并作为其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竞标响应人不按本章第 3.4.1 项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评标委员会将否决其投标。 竞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5个工作日内,向未中标的竞标响应人和中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标保证金将不予退还: 1竞标响应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销投标文件 2中标人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无正当理由不与竞标人订立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向竞标人提出附加条件 3发生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其他可以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的情形。 资格审查资料 除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另有规定外,竞标响应人应按下列规定提供资格审查资料,以证明其满足本章第 1.4 款规定的资质财务业绩信誉等要求。 竞标响应人基本情况表应附竞标响应人及其生产厂家适用于代理商投标的情形的营业执照体系认证证书等材料的复印件或扫描件。 1竞标响应人为企业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复印件按照三证合一或五证合一登记制度进行登记的,可仅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 2竞标响应人为依法允许经营的事业单位的,应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复印件。 近年财务状况表应附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机构审计的财务会计报表, 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复印件,具体年份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竞标响应人的成立时间少于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年份的,应提供成立以来的财务状况表。 近年完成的类似项目情况表应附中标通知书和或合同协议书材料进场验收证书等的复印件,具体时间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每张表格只填写一个项目,并标明序号。 国家规定需要生产许可产品的,须提供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备选投标方案 除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允许递交备选方案外,竞标响应人不得递交备选投标方案, 否则其投标将被否决。 允许竞标响应人递交备选投标方案的,只有中标人所递交的备选方案方可予以考虑。评标委员会认为中标人的备选投标方案优于其按照竞标文件要求编制的投标方案的,竞标人可以接受该备选投标方案。 竞标响应人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报价,或者在投标文件中提供一个报价,但同时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供货方案的,视为提供备选方案。 投标文件的编制 投标文件应按第五章投标文件格式及内容要求进行编写。 投标文件应当对竞标文件有关交货期投标有效期质量要求技术要求竞标范围等实质性内容作出响应。 3.7.31投标文件应用不褪色的材料书写或打印,并由竞标响应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单位章。签字或盖章的具体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投标文件应尽量避免涂改行间插字或删除。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改动之处应加盖单位章或由竞标响应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字确认。 2投标文件正本一份,副本数量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正本和副本的封面上应清楚地标记正本或副本的字样并加盖单位章。当副本和正本不一致时,以正本为准。 3投标文件的正本与副本应分别装订成册,并编制目录,具体装订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 4.投标 投标文件的密封和标识 4.1.1A投标文件应密封包装,并在封套的封口处加盖竞标响应人单位章或由竞标响应人的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字。 4.1.1B竞标响应人应当按照竞标文件和电子竞标投标交易平台的要求加密投标文件, 具体要求见竞标响应人须知有附表。 投标文件封套上应写的内容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未按本章第 4.1.1 项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竞标人将予以拒收。 投标文件的递交 4.2.1竞标响应人应在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4.2.2A竞标响应人递交投标文件的地点: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4.2.2B竞标响应人通过电子竞标投标交易平台递交电子投标文件。 除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另有规定外,竞标响应人所递交的投标文件不予退还。 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竞标人不予受理。 投标文件的修改与撤回 在投标截止时间前,竞标响应人可以修改或撤回已递交的投标文件,但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竞标人。 竞标响应人修改或撤回已递交投标文件的书面通知应按照本章第 3.7 节的要求签字或盖章。 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修改的投标文件应按照本章第 3 条第4 条规定进行编制密封标记和递交,并标明修改字样。 5.开标 开标时间和地点 竞标人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和地点公开开标,并邀请所有竞标响应人的法定代表人 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准时参加。 开标程序 主持人按下列程序进行开标: 1宣布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已到,开标会开始。 2介绍到会领导和竞标人代表介绍本次竞标监督部门及监督人员职务姓名 3介绍竞标分标情况和参加投标的单位情况 4竞标人代表讲话 5监督人员或主持人宣读竞标工作纪律 6主持开标: 请参加投标的派代表至少 2 名检查所有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若有异议请竞标响应人授权代表现场提出。 开标原则:根据竞标文件规定按投标文件递交的先后逆序进行开标,即按先到后开,后到先开的原则 介绍开标工作人员及监督人员:开标人唱标人记录人监督人姓名 进行开标:唱标人宣读竞标响应人名称投标文件纸质版正副本份数投标保证金情况交货地点投标报价等内容。 唱标完毕,请竞标响应人授权代表确认唱标记录,有异议现场举手提出无异议则打印开标记录表,由竞标响应人授权委托人签字确认,同时请竞标人代表唱标人及记 录人签字确认。 开标异议 竞标响应人对开标有异议的,应当在开标现场提出来,竞标人当场作出答复,并记录在案。 6.评标 评标委员会 评标由竞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竞标人熟悉相关业务的代表,以及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成员人数为 5 人及以上单数。 评标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1竞标响应人或竞标响应人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 2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督部门的人员 3与竞标响应人有经济利益关系,可能影响对投标公正评审的 4曾因在竞标评标以及其他与竞标投标有关活动中从事违法行为而受过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 5与竞标响应人有其他利害关系。 评标原则 评标活动遵循公平公正科学和择优的原则。 评标方法 评标委员会按照第三章评标办法规定的方法评审因素标准和程序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第三章评标办法没有规定的方法评审因素和标准,不作为评标依据。 评标完成后,评标委员会应当向竞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和中标候选人名单。评标委员会推荐中标候选人的人数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7.合同授予 行贿犯罪查询 竞标响应人自行在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上查询,并提供查询结果,若在近年内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取消其中标资格,具体年限及适用范围见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 定标方式 竞标人根据评标报告中推荐的中标人候选人按管理制度确定中标人。 中标通知 根 据 定 标 结 果 , 在 中 国 电 建 设 备 物 资 集 中 采 购 平 台 网址: https://ec.powerchina.cn上公示三天。公示期结束后,竞标人以书面形式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签订合同 竞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 30 天内,根据竞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中标人无正当理由拒签合同的,竞标人取消其中标资格, 其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给竞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投标保证金数额的,中标人还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 发出中标通知书后,竞标人无正当理由拒签合同的,竞标人向中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给中标人造成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 8.重新竞标 8.1 重新竞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竞标人将重新竞标: 1投标截止时间止,递交投标文件不足三家,且属于依法必须竞标类采购 项目的 2经评标委员会评审否决所有投标的。 9.纪律和监督 对竞标人的纪律要求 竞标人不得泄露竞标活动中相关的情况和资料,不得与竞标响应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对竞标响应人的纪律要求 竞标响应人不得相互串通或者与竞标人串通投标,不得向竞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谋取中标,不得以他人名义或者以其它弄虚作假的方式投标或骗取中标竞标响应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影响评标工作。 对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纪律要求 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收受他人的财物或者其它好处,不得向他人透漏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评标有关的其它情况。在评标活动中,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擅离职守,影响评标程序正常进行,不得使用第三章评标办法没有规定的评审因素和标准进行评标。 对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 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不得收受他人的财务或者其它好处,不得向他人透漏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评标有关的其它情况。在评标活动中,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不得擅离职守,影响评标程序正常进行。 投诉 竞标响应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本次竞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 10 日内向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监察部提出投诉。投诉采用书面形式,投诉内容包括投诉人名称地址及有效联系方式,被投诉人名称地址及有效联系方式,投诉事项的基本事实,有关线索和相关证明材料,相关请求及主张。投诉人是法人的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投诉人是自然人的由其本人签字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监察部监督电话: 010-58368596。 竞标响应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捏造事实伪造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进行投诉,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章 评标办法综合评估法 为规范股份公司采购竞标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股份公司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方法 本次评审采用综合评估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二评标原则 评标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三评标组织及服务 1为做好评标工作,成立评标委员会和工作小组。 2评标委员会 评标委员会由竞标人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成员由竞标人代表及熟悉相关业务的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评标委员会成员为 5 人及以上单数。 评标委员会组建后报股份公司竞标管理机构备案。 评标工作由评标委员会负责。 3工作小组 由竞标人竞标代理代表组成工作小组,在评标期间为评标委员会服务。 接受评标委员会指派进行基础数据摘录汇总对比等工作。四评标程序及内容 1投标文件初步评审 投标资格审查---竞标响应人的财务技术生产业绩等方面是否满足投标资格的全部要求。 算术错误修正 报价清单中有计算或汇总中的算术错误时,按以下原则修正: 1报价清单中的单价乘数量的乘积与该项目的合价不符时,应以单价为准,改正合价。 2若投标报价汇总表中的金额与相应的各分项报价清单中的合计金额不符时, 应以修正算术错误后的各分项报价清单中的合计金额为准,改正投标报价汇总表中相应部分的金额和投标总报价。 评标委员会按以上原则对投标报价进行修正,修正的价格经竞标响应人书面确认后具有约束力。 投标文件符合性审查---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重大偏差, 其投标文件符合性审查不通过作否决投标处理,不再进行详细评审: 1竞标响应人提供的资格审查资料不满足竞标文件要求的 2没有按照竞标文件要求提供投标担保或者所提供的投标担保有瑕疵不被竞标人所接受的 3投标文件未按竞标文件要求盖章和签署的 4经澄清,对投标报价的算术错误不接受修正的 5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或高于竞标文件设定的最高限价的 6对投标范围和工作内容有实质性偏差的 7对合同中规定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作实质性修改的 8投标文件载明的货物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等不符合竞标文件要求的 9主要性能指标仅限于打的达不到竞标文件要求的 10纠正投标文件偏差或保留将会对投标竞争产生不公正影响的 11投标总价经修正后累计偏差超过 20%的 12有违反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的。 竞标响应人不能修正或撤销投标文件重大偏差。竞标人允许投标文件有微小的不正规不一致或不规则,而该微小之处不构成重大偏差。 2投标文件澄清 投标文件中有含义不明确的内容明显文字或者计算错误及投标报价水平等, 评标委员会认为需要竞标响应人做出必要的澄清说明成本价佐证或者对细微偏差进行补正的,提出澄清问题。 评标委员会的澄清问题不得要求或提出对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进行修改,澄清问题由评标委员会主任确认后发出。 竞标响应人的答复由其授权代表签字加盖公章签署日期后按要求发送,不得对原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进行修改,竞标响应人的书面澄清说明和补正属于投标文件的组成 部分。 评标委员会不接受竞标响应人主动提出的澄清说明。 评标委员会的澄清问题和竞标响应人的答复均以书面方式进行。 3投标文件详细评审 评标委员会成员对通过初步评审的投标文件进行详细评审并对商务部分技术部分独立打分,竞标响应人商务部分技术部分得分为评标委员会成员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专家打分保留一位小数,专家打分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二位小数。 评标价 评标价仅作为计算投标报价得分依据。 评标价计算公式 评标价投标报价算术错误修正遗漏重复修正功能缺失修正若有 遗漏重复修正 审核投标报价组成内容是否有遗漏或重复计算。若有遗漏,遗漏部分按照其他投标报价组成中此部份价格的最高金额进行加价。若有重复计算,重复计算部分金额予以核减。 功能缺失修正若有 根据竞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检查,若功能缺失或非主要指标指没有打的不达标,每一项增加投标报价的 0.5%。 评审评分及排序 评审内容及分值 根据报价商务技术三部分内容进行评审打分,满分为 100 分。其中报价部分满 分为60 分,商务部分满分为 20 分,技术部分满分为 20 分。投标文件得分报价部分得分商务部分得分技术部分得分 报价部分评审细则详见表 1 按评标价计算报价得分,偏差及报价计算得分保留二位小数。 商务部分评审细则详见表 2 按商务部分评分细则进行评审。 技术部分评审细则详见表 3 按技术部分评分细则进行评审。 五评标报告 1评标委员会根据评标情况和结果,向竞标人提交评标报告。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起草,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应在评标报告上签字确认,评标专家如有保留意见可以在评标报告中阐明。 2评标委员会在评标报告中根据得分排序推荐前一至三名为中标候选人。得分相同时,报价低者优先。得分相同报价相同时,以技术得分高者优者。 3评标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开标记录表 2初步评审过程和结果 包括资格审查算术错误检查符合性审查澄清问题及答复,若有否决投标应对其情况和依据进行说明 3详细评审过程和结果 包括评标价计算报价部分评分计算,商务部分技术部分评审打分,汇总 排序 4推荐中标候选人 5中标候选人的优劣对比和存在问题。 表 1: 报价部分评审细则满分 60 分 序号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分细则 一 评标价 60 一评标基准价确定: 以满足竞标文件要求的最低评标价为评标基准价。二得分: 1评标价等于评标基准价的,得满分。 2高于评标基准价的,每高于评标基准价 1%扣 1 分 3本项最低得分 40 分。 合计 60 表 2: 商务部分评审细则满分 20 分 序号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分细则 一 投标文件完整性响应性 4 对投标文件的完整性和响应性进行评价,最优得满分, 最低得 0 分。 二 生产能力及销售业绩 4 对竞标响应人生产能力及 2020 -2022 年竞标设备销售业绩进行评价,生产能力及销售业绩最优得满分,最低 得 0 分。 三 财务状况 3 对竞标响应人的财务状况主要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净利润等进行评价,最优得满分,最低得 0 分。 四 商务部分偏差 3 根据横向比较综合评审,最优得满分,最低得 0 分。 五 投标报价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3 根据投标报价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最优得满分,最低得 0 分。 六 竞标响应人银行信誉 3 根据横向比较综合评审,最优得满分,未提供得 0 分。 合计 20 表 3: 技术部分评审细则满分 20 分 序号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分细则 一 主要构件参数 5 对主要构件及型号参数进行评价,最优得满分,最低得 0 分。 二 供货计划 3 根据竞标响应人的供货计划进行评价,最优得满分,最 低得 0 分。 三 质量保证承诺 5 根据竞标响应人的质量保证承诺措施进行评价最优得满 分,最低得 0 分。 四 售后服务 3 根据竞标响应人的售后服务方案进行评价,最优得满分, 最低得 0 分。 五 备品备件供应方 案 2 根据竞标响应人的备品备件供应方案进行评价,最优得 满分,最低得 0 分。 六 技术部分偏差 2 根据横向比较综合评审,最优得满分,最低得 0 分。 合计 20 第四章 合同及附件 甲方: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在遵循平等互利友好 合作的原则下,就甲方汕头渔光互补电站项目部涉网二次成套设备采购一事,经协商一致后达成如下条款: 1.货物 本合同所称货物是指乙方按本合同要求,向甲方提供的1.2 款货物名称中所列货物及其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质量证明文件等。 供货范围: 序号 货物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不含税单价元 不含税总价 元 税金税率 13% 含税总价 元 备注 1 涉网二次成套设备 详见技术规范书 台/套 1 合计 除技术规范中另有规定外,计量单位均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公制计量单位。 采购清单中的数量是暂估数量,实际供货数量以甲方乙方共同验收合格的实际数量为准。如果供货数量超过合同数量,超量部分甲方有权退还给乙方。如供货数量不足甲方实际需要数量,则由甲方提前通知乙方增加供货量,具体事宜由双方另行商定。 2.质量要求 本合同项下的货物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详见技术规范书。 乙方的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甲方 GB/T24001 环境体系要求,不能对施工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该货物还应该符合甲方 GB/T2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不能对接触货物的有关人员及竣工后的使用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3.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质量保证期限:本合同项下货物的质量保证期为 1 年,即双方最终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如需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及其它检验部门检验的产品,按政府及相关部门检验合格之日为准。 货物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故障或质量问题,乙方接到甲方电话 4 小时内用电话和书面答复处理意见,乙方应负责包退包换,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质量保证期内出现的故障,若属于乙方责任的,其风险和费用将由乙方承担, 甲方根据合同规定对乙方行使的其他权力不受影响。若属于甲方责任的,甲方承担全部维修费用。 货物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质量问题,乙方接到甲方通知后,应在 24 小时内提供处理方案或指派专业人员到现场处理。甲方应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协助。质保期内货物出现质量问题,由乙方按违约条款相关约定承担责任。 乙方未按上述约定提供质保服务的,甲方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处理,相关费用及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质量保证期满后,乙方仍应继续提供售后服务。乙方应在接到甲方通知后 24 小时内提供处理方案或派人到现场服务,费用双方另行协商。 4.合同价格 4.1 本合同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和支付货币均为人民币。 4.2 合同含税总金额:元大写: ,增值税税率为%,不含税金额为:元大写:,增值税税额为:元大写: 若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导致增值税税率发生变化,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增值税税率执行,不含税合同价款保持不变。 本合同金额为暂定金额,实际结算总价以双方依据本合同约定共同验收的实际合格供应量乘以本合同单价为准。 本合同价格为货到指定收货地的交货价,单价为含税综合单价,已包括: 1货物价款税金售后服务税费以及市场价格涨跌等费用 2货物包装费保险费运输费上车费等费用 3需提供相关证书试验检验测试等费用 4其他双方约定的费用 合同单价为固定单价,项目执行期间固定不变。如遇现场设计变更,以实际安装数量和对应单价进行结算。 货款支付 支付方式 甲方通过电汇及部分银行承兑汇票。 乙方收款账户信息如下: 单位名称: 纳税人识别号: 地址: 开户行: 账号: 联系电话: 支付进度: 合同签订后,供方出具需方认可的预付款保函和预付款等额财务收拾后5个工作日以内,需方向供方支付合同价格20%预付款。 货物送达合同指定地点,经双方验收合格后,供方向需方开具实际到货总额100%增值税专用发票,需方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后5个工作日内向需方支付到合同金额40%货款。 升压站涉网二次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向供方支付至合同实际总额的97%。 质量保证金为合同总额的3%,质保期满,供方所供货物满足现场要求,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供方出具现场质量确认单和质保金等额财务收据后5个工作日内,需方向供方无息支付合同质量保证金。担保期内如出现质量问题,则质保期和质保金返还相应顺延。 6.发票开具 乙方应当按照下列信息向甲方开具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 单位名称: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纳税人识别号: 915101082022366605 地 址:成都市成华区槐树店路 38 号 开户行:建行成都市新鸿支行 账号:51001908608050532816 联系电话:028-63250776 关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要求: 1乙方根据付款进度应向甲方开具合法合规且符合本合同约定的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并提供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 https://inv-veri.chinatax.gov.cn/上发票验证结果,以证明发票的真伪。否则, 甲方有权拒绝付款并顺延付款时间。因乙方开具的发票不规范不合法或涉嫌虚开发票引起税务问题的,乙方需依法向甲方重新开具发票,并向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2因乙方开具发票不及时给甲方造成无法及时认证抵扣发票等情形的,乙方需向甲方承担赔偿责任,但不免除乙方继续按照甲方要求开具合法合规发票的义务。 3乙方向甲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乙方必须确保发票票面信息全部真实,相关货物价款等内容与本合同相一致。因发票票面信息有误导致发票不能抵扣税款或者被认定为虚开的,乙方需依法向甲方重新开具发票,同时乙方需向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7.供货 供货时间和进度 乙方应在年月日前完成开始供货或:具体供货时间以现场通知为准,乙方应在收到甲方通知天内送货到现场指定位置。若供货要求时间发生改变, 甲方应提前 5 日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同意甲方根据情况对供货时间做出调整。 供货地点:乙方应按照甲方要求将货物运输至甲方指定地点。甲方乙方负责交货地点的卸货存放。 收货地址: 收货联系人电话: 供货联系人电话: 乙方应根据现场要求的供货进度组织货物发运,发运前应以函件形式通知甲方, 提供发运清单, 并告知计划发运时间及预计送达时间, 以便甲方做好现场接收准备。 对于毛重超过 20 吨或长度超过 9 米,宽超过 2.7 米,高超过 3 米的大型 包装货物,特殊形状的货物,对温度等环境条件储存运输有特殊要求的货物, 乙方应在装运前 30 天通知甲方。 对于易燃品或危险品的货物,乙方应在装运前 30 天通知甲方,并提供相关说明书, 说明书中应包括合同设备的名称特性防护措施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方法。 乙方应承担货物运抵甲方指定地点并办理交接手续前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乙方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或甲方的要求按时交货时,应在相关情况发生后 4 小时内以传真电报电传等书面形式将拖延的事实原因以及可能拖延的期限和理由通知甲方。甲方在收到乙方通知后,有权视具体情况决定采取如下方式之一进行处理: (1)酌情延长交货时间 (2)解除合同,另行采购相关货物。 乙方应按国家及地方规定办理相关运输手续保险,确保运输装卸过程中的一切人员机械车辆安全。 乙方运输装卸中应采取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环保措施,并应自行承担因环保造成的各类处罚。 乙方进入收货辖区人员车辆应服从收货辖区管理,遵守其管理制度。送货人员应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因乙方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并赔偿甲方及他方因此造成的相关损失。 .包装 乙方应根据货物不同的外形及特性进行牢固包装,包装形式包括:裸装托盘框架捆扎铁箱木箱纸箱等,并采取相应的防雨防潮防锈防腐蚀和防震等保护措施。设备包装必须牢固以适应多次搬运装卸及长途运输,以确保合同设备完好无损地运抵现场。乙方应对由于包装不当或包装不充分造成的变质破损及丢失负责。 货物无论采取任何形式的包装,根据货物的特点装卸运输和保存的不同要求,乙方应在包装上明显地注明小心轻放此端向上保持干燥等字样或相应的通用图案。标识应具备防水,防晒,确保信息清晰完整。 货物重达 2 吨或 2 吨以上的,乙方应采用通用的运输标志在包装上注明重心和 起吊位置以便安全装卸和搬运。 检验与验收 验收方式为:到货现场验收 甲乙双方代表现场清点,随机抽样验收。 货物到达甲方指定地点后 2个工作日内,双方应组织交接验收,乙方应提供发货清单供货对应的质量证明文件等资料,双方按合同供货清单清点验收,如有质量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甲方有权向乙方要求调换或补偿,所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清点完毕后,根据现场施工要求需要送检的,由甲方组织随机抽样送检,质量是否合格,以送检报告为准。 有规范要求需要现场性能检验的,由甲方项目现场按照规程规范要求组织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乙方应及时调换或补偿。检验结果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可由双方委托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双方认可的权威检验机构联合进行检测,检测费用由责任方负担。 不符合本合同约定要求的货物,甲方有权拒绝签收,乙方应立即将货物全部运离现场,并在供货期限内重新更换符合约定的货物,否则,乙方除应承担产品毁损灭失的风险外,还应向甲方支付场地占用费,并承担违约责任。 货物的现场清点仅对货物数量型号及外观进行检查,甲方对货物的签收不视为免除乙方的质量责任缺陷责任及保修责任。 因货物质量问题,甲方要求退货的,乙方应当按照现行财税法规向甲方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10保险 甲方建议乙方办理货物在运抵项目施工现场途中及卸货至指定地点过程中的运输保险,以确保货物能及时完好地交付。 权利瑕疵担保 乙方应保证其对货物具有所有权或销售权,并向甲方出具相关凭证。乙方应保证交付的货物不设有任何担保权利或其他权利。 乙方须保障其货物不受到第三方关于知识产权的主张,乙方保证甲方在购买 和使用该合同货物或其任何一部分时,是完全处于合法的知识产权使用状态之下,甲方的上述行为不受乙方和任何第三方提出侵犯知识产权的起诉。 任何第三方向甲方主张权利,乙方负责与第三方交涉并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法律责任费用并赔偿甲方的损失。 乙方合同附随义务 乙方应向甲方提交所有货物的技术文件,包括材质报告和生产合格检验报告, 按照工程所在地有关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规定及甲方要求,提供所有符合要求的相关资料。 乙方需提供货物的仓储保管及使用的有效建议,确保所有货物在包装运输和现场存放过程中不受损坏,及在使用中功能和外观上达到甲方和工程业主的满意。 甲方/设计/监理单位审核乙方提交的资料仅是一般性的监督作用,并不减少乙方与此有关的合同责任。 上述服务被认为乙方在报价时已作充分考虑,其应获得的报酬及费用已包含在合同总价中。 违约责任 货物存在质量问题的,为乙方违约,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下述方式处理: 1根据货物质量问题严重程度,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乙方同意降低货物价格 2修理或更换货物,以达到合同规定的规格质量和性能,乙方承担相关费用并赔偿因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3部分或全部退货的,乙方应将退货部分相应货款以合同规定的同类货币退还给甲方乙方承担退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并赔偿因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乙方迟延交货本合同中规定的不可抗力除外,应按延迟交货部分的合同价款 3/日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并承担因货物延误给甲方造成的损失。且甲方有权按下述方式处理: 1甲方同意延期交货的,乙方应在甲方同意之日起 5 日内及时交货如乙方仍未按时交货,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2甲方选择解除合同,另行采购相关货物的,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乙方在收到甲方书面索赔通知后 5 日内未予书面答复,视为乙方已接受甲方的索赔要求。甲方有权从应付给乙方的款项中扣除索赔金额,不足部分向乙方追偿。 甲方未按合同约定支付相应款项,乙方同意给予甲方 1个月付款宽限期,宽限期内不视为甲方违约,宽限期过后,甲方应以延迟支付款项金额为基数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变更 本合同内容经双方同意变更的,如果变更的内容涉及到采购货物品种价款等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记载项目发生变化的,则乙方应当根据现行财税法规作废重开补开红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此过程中甲乙双方需履行各自的协助义务。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事件 不可抗力事件指合同双方在本合同签订时对其发生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对其后果不能克服,且影响合同一方正常履行本合同义务的客观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 (1)战争敌对行动无论宣战与否入侵外敌行为 (2)叛乱恐怖主义暴动军事政变或篡夺政权或内战 (3)暴乱骚动混乱非承包人员工以及非承包人和分包人的其他雇员所造成的罢工或停工 (4)战争军火爆炸材料放射能产生的离子辐射污染,但可能因承包人使用此类军火炸药放射或辐射能引起的除外 (5)自然灾难例如地震飓风台风或火山爆发。 受阻一方应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尽快用电报传真或电传等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于事件发生后 10 日内将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送达给对方确认同时,受阻方有责任尽一切合理努力消除或减轻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并应尽可能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以及寻求采取合理的方案履行不受不可抗力影响的其他事项,否则,造成的损失由受阻方承担 不可抗力事件或其影响终止或消除后,双方须立即恢复履行各自在本合同项下的各项义务 不可抗力事件或其影响终止或消除后,合同已无继续履行的必要,双方可协商解除 合同。 因不可抗力事件致使乙方不能按约定时间交货或不能交货的,甲方同意将交货时间适当顺延,但顺延的期限总计不得超过 28 天。乙方在顺延的期限内仍然不能交货的,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乙方应返还甲方前期支付的所有款项。 争议解决 双方约定,在履行本分包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或者调解不成时,按下列第 2 种方式解决争议。 (1)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依法向有管辖权的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密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意一方不得将本合同及在履行本合同中获得的对方的商业信息向任意第三方泄露。本保密义务在本合同履行完毕解除后仍有效。 除非执行合同需要,在未得到甲方同意的情况下,乙方不得使用获得的甲方的任何文件和资料。若甲方要求,乙方应于其合同义务履行完毕以后将这些资料包括所有副本退还甲方。 适用法律 本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规章管辖及解释。 其他约定事项 合同文件包括此合同书和下列文件,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本合同 2本合同附件 3采购文件 4报价表及响应文件 5乙方所有对甲方的承诺函件 6国家标准规范。 本合同效力高于其它合同文件,如果出现分歧,则以本合同为准。 合同执行期间,双方代表书面签字的补充条款或协议,都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加盖合同章或公章之日起生效,至双方权利义务履行完毕止。任何改变或影响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均需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因疫情防控原因影响合同一方正常履行本合同义务的,受阻一方应及时用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同时提供相关机构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送达给对方确认。受阻方有责任努力消除或减轻疫情防控事件影响,尽可能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否则,造成的损失由受阻方承担。如果受阻一方确实无法满足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向另一方发函告知,另一方可以选择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往来均以书面形式指合同文件函件传真为准。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执三份,乙方执一份。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以下无正文 甲方: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乙方: 盖章 盖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表人签字: 或授权代表人签字: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槐树店路38号 地 址 : 联系人: 联系人: 电话: 电话: 邮箱: 邮箱: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五章 投标文件格式及内容 竞标编号:POWERCHINA-填写立项后自动生成编号 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汕头渔光互补电站项目部 涉网二次成套设备采购 投标文件 竞标响应人: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 年 月 日 竞标响应人资格条件自查表 必须填写,并以竞标公告中竞标响应人资格要求为准 项目 资格要求 竞标响应人须填写简单的内容 证明文件所在页码 生产厂家资格信息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设立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 企业注册资本 5000 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具有有效期内的具有有效期内 ISO9000 系列或等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代理商 资格 信息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设立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 企业注册资本金 3000 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代理的生产厂商须满足生产厂家资格条件的要求 竞标响应人近 3 年具有与本次竞标产品相同或相近技术能力 设备销售业绩不少于 10个。 注:竞标响应人为生产厂家的,只需填写生产厂家资格信息竞标响应人为代理商的,需填写代理商资格信息和所代理的生产厂家资格信息 评审因素简述及索引表 项目 评审因素 按评分细则得分项进行归纳简述 详细内容在投标文件中页码范围 商务部分 生产能力及类似工程供货经验与业绩 财务状况 商务部分偏差 竞标响应人银行信誉 技术部分 整机性能主要部件配置及参数 供货计划 质量保证承诺 售后服务 备品备件供应方案 技术部分偏差 注:1索引表中的项目评审因素按竞标文件评标细则中项目评分范围内容填写, 根据投标文件相关内容简要叙述并填写页码范围。 2本表电子版采用 EXCEL 格式单独提供,附在 U 盘中。 目录 第一部分:商务部分一投标函 二授权委托书 三投标保证金 四资格审查资料五报价表 六商务偏差表 七竞标响应人认为应补充的其它商务资料 第二部分:技术部分一技术偏差表 二交货计划表 三投标说明书及技术资料 四竞标响应人认为应补充的其它技术资料五技术参数对比表选择使用 第一部分 商务部分 一投标函 致: 竞标人名称 1我方已仔细研究了 竞标文件的全部内容,愿意以人民币大写 元 元的投标总报价,税率是%,投标设备品牌为 ,设备交货地点为 ,按合同约定履行所有义务。 2我方承诺除商务和技术偏差表列出的偏差外,我方响应竞标文件的全部要求。 3我方承诺在竞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有效期内不修改撤销投标文件。 4随同本投标函提交投标保证金一份,金额为人民币大写 元 元。 5如我方中标: 1我方承诺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在中标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与你方签订合 同。 6我方在此声明,所递交的投标文件及有关资料内容完整真实和准确。 7我方承诺准备和参加投标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全部自理,不因项目终止而向竞标人索赔。 投 标 人: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 年 月 日 二授权委托书 本人 姓名系 竞标响应人名称,以下简称我方的法定代表人,现委托 姓名为我方代理人。以我方名义签署澄清说明补正递交撤回修改 投标文件签订合同和处理有关事宜, 其法律后果由我方承担。 委托期限:自委托之日起至投标文件有效期结束止 。代理人无转委托权。 附:1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2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投 标 人: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 签字 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 签字 身份证号码: 年 月 日 三投标保证金 采用投标保函形式的提供原件,投标保函原件装订在投标文件正本中,投标文件副本中采用复印件。采用保证金形式附银行电汇或转账凭证复印件。 采用投标保函,格式如下: 致: 竞标人名称 鉴于 竞标响应人名称以下称竞标响应人于年月日参加 采购项目的投标, 担保人名称,以下简称我方无条件地不可撤销地保证:竞标响应人在规定的投标文件有效期内撤销或修改其投标文件的,或者竞标响应人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无正当理由拒签合同,我方承担保证责任。收到你方书面通知后,在7日内无条件向你方支付人民币大写 元。 本保函在投标有效期内保持有效。要求我方承担保证责任的通知应在投标有效期内送达我方。 担保人名称: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地 址: 邮政编码: 电 话: 传 真 : 年 月 日 四资格审查资料 1竞标响应人基本情况及证书复印件 基本情况 竞标响应人名称 制造商/代理商 所属集团 注册地址 邮政编码 成立或 注册时间 注册资金 主要负责人 电话 联系方式 联系人 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制造企业基本情况 名称 地址 年生产 能力 职工人数 需外购的主要零部件 名称 生产厂家及地址 名称 生产厂家及地址 需外购的易损件 名称 生产厂家及地址 名称 生产厂家及地址 近 3 年资产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近 3 年负债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近 3 年营业收入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近 3 年利润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近 3 年净利润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经营范围: 代理商基本情况 制造企业参加投标的无须填写 年销售能力 职工人数 近 3 年资产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近 3 年负债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近 3 年营业收入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近 3 年利润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近 3 年净利润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年份 金额 经营范围: 注:本表可增加并扩展。 附:1竞标响应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竞标响应人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3产品检验证书复印件 4代理商投标的还须提供的以下资料: 制造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制造企业的管理体系认证书复印件 制造企业的唯一授权书格式后附 5竞标响应人银行信誉证明文件 6竞标响应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证明文件或样票 制造企业的唯一授权书格式 致: 发包人 我方 制造商名称是按 国家或地区法律成立的一家制造企业,主要营业地点设在 制造商地址。兹指派按 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正式成立的,主要营业地点设在 竞标响应人地址的 竞标响应人名称作为我方的唯一授权代理人参加下列活动: 1代表我方参加竞标项目编号 竞标项目名称 的投标,按要求提供的由我方制造的 设备名称的有关事宜,并对我方具有约束力。 2作为制造商,我方保证以投标合作者来约束自己,并对该投标共同和分别承担竞标文件中所规定的义务。 3我方兹授予 竞标响应人名称全权办理和履行上述我方为完成上述各点所必须的事宜,具有替换或撤消的全权。兹确认 竞标响应人名称或其正式授权代表依此合法地办理一切事宜。 我方于 年月日签署本文件, 竞标响应人名称于 年月日接受此件,以此为证。 出具授权书的制造企业名称(加盖公章): 正式授权签字的代表 姓名职务: 2近年财务状况表 具体年份要求按竞标响应人须知前附表,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正文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3符合资格条件的业绩汇总表 制造企业制造企业投标时填写 序号 名称 项目业主 规格型号 合同数量 合同金额 执行年份及情况 1 2 3 代理商代理商投标时填写 序号 名称 项目业主 规格型号 合同数量 合同金额 执行年份及情况 1 2 3 注:1表格可扩展修改并增加内容。2附业绩合同证明文件。 投 标 人: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 年 月 日 五报价表 1报价表 单位:元/ 序号 材料名称 主要参数 单位 数量 综合单价 税额税率13% 含税总价 备注 1 涉网二次成套设备 详见技术规范书 台/套 1 合计 注:1竞标响应人应根据竞标文件中所提供的技术规范书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填报报价单。 2付款方式:买方通过电汇和部份承兑汇票支付货款,买方不承担贴现及手续费用。 3本表中的供货数量为暂定数量具有不准确性,竞标响应人应充分考虑,合同执行期间的数量则按照现场实际交货合格品的数量计量,并不会因数量变化进行调整价格。 4竞标响应人投标时必须根据技术规范书提供详细技术协议书及组价清单表。 报价说明由竞标响应人自行编写: 1 2 投 标 人: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 年 月 日 2投标综合单价分解表选择使用 单位:元/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出厂价 运杂费 装卸车费 保险费 管理费 利 润 税 金 其他费用 综合单价 H I J K L M N O PHIJKLM NO 1 2 3 4 5 6 投 标 人: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 年 月 日 58 六商务偏差表 商务偏差 条目 页码 竞标文件规定 投标偏差 备注 竞标响应人声明:除本表已列明的投标偏差外,我们接受竞标文件规定的其余全部商务条件。 投 标 人: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 年 月 日 七竞标响应人认为应补充的其它商务资料 第二部分 技术部分 一技术偏差表 技术偏差 条目 页码 竞标文件规定 投标偏差 备注 竞标响应人声明:除本表已列明的投标偏差外,我们接受竞标文件规定的其余全部技术要求。 投 标 人: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 年 月 日 二交货计划表 序号 名称 主要参数 数量 制造商 产地 交货日期 交货地点 备注 注:1.表中应包括报价表中的所有设备备品备件专用工器具和易耗品等 2.表格可扩展修改并增加内容。 投 标 人: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 年 月 日 三投标说明书及技术资料 四竞标响应人认为应补充的其它技术资料 五技术参数对比数选择使用 序号 项 目 竞标文件要求值 投标保证值 偏差 1 2 3 注:表格可扩展修改并增加内容。 投 标 人: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 年 月 日 第六章 需求一览表 详见附件汕头渔光互补电站项目部涉网二次成套设备详细清单 第七章 技术规范 详见附件汕头渔光互补电站项目部涉网二次成套设备技术规范书 序号 物资名称 规格型号 质量要求 单位 数量 含税综合单价 金额 验收方法 备注 一继电保护系统 1 线路保护装置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装置1套,打印机1台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单独组屏,同汕头110kV叠金站侧一致 2 事故解列装置 故障解列装置1套,实现电压频率的紧急控制打印机1台。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单独组屏 3 防孤岛保护装置 详见技术协议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品牌需在南瑞继保北京四方许继电气或同等档次及以上中选择。 单独组屏 4 故障录波装置 故障录波装置1套打印机,1台。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单独组屏 5 故障信息子站 满足省网公司相关要求,保信子站主机装置,2台 网络存储器,1台,2个100M以太网络接口 网络交换机,2台 通道避雷器,2台。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单独组屏 6 通信接口装置 1.规格:48网口,15串口 2.交货地点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同线路保护组屏, 二通信系统 1 光端机 1.规格参数:2套各接入汕头地区传输网AB平面,STM-4设备,品牌须与汕头局传输设备一致。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 PCM设备 1.规格参数:型号汕头地调统一规定为中兴P230B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3 网络连接电缆 1.规格参数:6类屏蔽双绞线,305米每箱 详见技术协议 箱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4 2M同轴电缆 1.规格参数:SYV-75-2-18 详见技术协议 米 50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5 配线单元 1.规格尺寸:19英寸机柜配套 详见技术协议 套 20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6 音频线 1.规格参数:HYA-220.5或HYA-2500.5 详见技术协议 米 150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7 电源线 1.规格参数:电力电缆,VV-210 详见技术协议 米 100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8 接地线 1.规格参数:电力电缆,VV-135 详见技术协议 米 50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9 站内管道光缆 1.规格参数:48芯,GYFTZY,G.652 详见技术协议 千米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会议电话设备 1.规格参数:调度录音电话 详见技术协议 台 0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取消 数据网接入设备 1.规格参数:调度数据网路由器交换机,须能接入汕头局统一网管 详见技术协议 台 0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取消 10 机柜 2260mm600mm600mm 详见技术协议 面 4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1 机柜 2260mm800mm600mm 详见技术协议 面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2 机柜 2260mm600mm800mm 详见技术协议 面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3 调度电话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4 尾纤 详见技术协议 条 500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三.调度管理系统 单独组屏 1 工作站 1.规格:8G内存,2T硬盘,主流一线品牌厂家 2.软件:符合南网调度管理信息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增加1台 2 路由器 1.规格参数:千兆24端口,须能接入广东电网调度管理信息网网管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3 网络交换机 1.规格参数:千兆24端口,须能接入广东电网调度管理信息网网管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4 防火墙 1.规格参数:千兆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四.调度数据网 1 路由器 1.规格参数:千兆24口以太网交换机,设备须配套能接入汕头局调度数据网网管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 网络交换机 1.规格参数:千兆24口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五.同步相量测量系统 单独组屏 1 数据集中器 装置应具有不少于三个网络接口,每个接口能够支持8个通道的链路。含软件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原来为3台,按供货范围清单改为1台 2 相量采集装置 模拟量不少于96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3 网络交换机 工业级100M或更高速率自适应交换机,以太网电口24,机架式安装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七.光功率预测系统 含实现光伏功率预测所需的软硬件屏柜辅件,并开通相关服务(如天气预报),含环境监测仪等。 单独组屏 1 功率预测服务器 高档PC机,内配:23英寸液晶显示器,CPU主频 四核2.8G,内存容量8G,硬盘存储器500GB2,高分辨率图形卡,3个100M以太网络接口1个并口2个串口,1个键盘,1个鼠标, 2个远动通信防雷保护器1台可读写光驱外部储存设备功率预测软件1套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 气象数据处理服务器 高档PC机,内配:23英寸液晶显示器,CPU主频 四核2.8G,内存容量8G,硬盘存储器500GB2,高分辨率图形卡,3个100M以太网络接口1个并口2个串口,1个键盘,1个鼠标, 2个远动通信防雷保护器1台可读写光驱外部储存设备气象数据处理软件1套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 防火墙 冗余电源,百兆电口4个,吞吐量400Mbps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4 反向隔离装置 冗余电源,电力专用,百兆,反向隔离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5 网络交换机 24电口,4光口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6 气象数据采集装置 8通道数据采集,AD采集精度达到16位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7 技术维护服务费含高精度气象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维护升级备份故障维修模型再训练等服务。 详见技术协议 年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新增 八.功率控制系统 功率控制系统 AGC/AVC控制器各1套,含相应的软硬件(如显示器等)及附件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单独组屏 1 综合智能控制终端 SP-CICT-5000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 切换器 4口,热插拔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3 显示器 19寸液晶显示器键鼠:1套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4 交换机 24电口,单电源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5 串口服务器 串口服务器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6 工作站 CPU:双核内存:4G硬盘:1T SATA网口:2个千百兆自适应串口:1个单电源键鼠:1套桌面立体音箱1对22寸液晶显示器。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7 机柜及附件 宽深高8006002260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8 系统平台软件 SPSGC-3000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9 光伏AGC软件 光伏电站AGC自动控制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0 光伏AVC软件 光伏电站AVC自动控制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1 安装调试通讯协议接口及其他支持软件 安装调试通讯协议接口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2 冗余软件 冗余软件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3 综合智能控制终端 综合智能控制终端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4 高速测频装置 国能配套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5 系统平台 SP-IOCS-5000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6 快速频率响应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7 高速测频监测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8 AGC测控协调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9 多机组全维度控制模型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0 一次调频试验费 一次调频第三方试验费用 详见技术协议 项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九. 二次安防系统 含互联交换机 4台纵向加密认证装置4台防火墙2台隔离装置2台入侵检测装置2台堡垒机 1台防病毒中心1套态势感知装置2套,四专用1套 单独组屏 1 网络交换机 1.规格参数:千兆24端口,须能接入广东电网调度管理信息网网管 详见技术协议 台 4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新增4台 2 防火墙 冗余电源,百兆电口4个,吞吐量400Mbps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3 纵向加密装置 余电源,百兆电口4个,明文数据包吞吐量50Mbps,密文数据包吞吐量5Mbps 详见技术协议 台 4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4 正向隔离装置 冗余电源,电力专用,百兆,正向隔离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5 反向隔离装置 冗余电源,电力专用,百兆,反向隔离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6 入侵检测装置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增加了1台 7 态势感知装置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8 堡垒机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9 电子发令系统带摄像头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0 防病毒U盘接入认证控制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1 四专用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新增 堡垒机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电网要求新增 日志审计系统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电网要求新增 十. 电量计量系统 单独组屏 1 计量表 有功0.5S级,无功2级, 三相四线制,带RS485口,通信规约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块 3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原清单9块,现改为3块 2 400V多功能电力仪表 详见技术协议 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3 电能量采集装置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详见技术协议 台 2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十一 .综合布线屏 含电话及网络插座交换机配线架光纤电线和各类安装辅材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按照 十二. 集控中心采集及通信设备 交换机远动装置安防设备通信设备路由器 详见技术协议 套 1 乙供送至甲方预制柜厂家安装。交换机远动装置安防设备品牌需在国电南自国瑞华电或同等档次及以上中选择通信设备品牌需在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广州中电通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暨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电力通信网络有限公司或同等档次及以上中选择 单独组屏 涉网二次成套设备详细清单表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F105

竞标 邀请 书
项目编号: POWERCHINA-0124001-220446

受邀请竞标单位 :
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以 邀请 竞标方式采购 汕头 渔光互补电站项目部所
需涉网二次成套设备 ,本次采购计划使用 自有资金 用于本次竞标后所签订合同的支
付。
一 项目概况竞标范围

1项目概况: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 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场址区位于汕头市鮀
莲街道南部临江,工作范围 :光伏电站场地红线范围内所有土建施工设备采购甲
供材料除外设备卸货及保管含甲供设备设备安装,升压站涉网设备及部分
二次设备采购。
2竞标范围: 涉网二次成套设备
3采购数量: 1台 /套 详见第六章需求一览表
4交货时间:暂定 2022 年 10月 15 日前,具体以项目通知为准
5交货地点:预制舱制造厂家 国 电南瑞
6质量要求: 详见技术规范书

二 竞标响应人资格要求

竞标响应人必须满足以下全部资格要求:
1 竞标响应人为制造企业的 ,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企业注册资本金 5000
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具有有效期内的应具有 ISO9000 系列或等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 竞标响应人为代理商的 ,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企业注册资本金 500
万元人民币及以上,所代理的制造企业满足第 1 条中相关要求。
制造企业及其代理商不得同时参 加本次投标。
3竞标响应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6

4竞标响应人近 5年具有与本次竞标产品相同或相近技术能力设备销售业绩不少于 5
7


个, 其中必须有接入南网系统供货记录至少 3个及以上。
5竞标响应人财务状况良好,近三年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财产被接管冻结
破产状态。
6其它技术要求。
7本次竞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8竞标响应人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竞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竞标投
标法实施条例禁止投标的情形。
三 竞标文件的获取

1凡满足本公告规定的竞标响应人资格要求并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 2022 年 08月 26
日 12:00 前北京时间 在中国电建设备物资集中采购平台 https://ec.powerchina.cn,
以下简称 集采平台 获取竞标文件,集采平台的注册和使用均免费。
2有意参加投标者需在线上传下列资料及购买竞标文件缴费凭证后方可下载标书: 购
买竞标文件经办人身份证和法定代表人签发的针对本竞标项目购买竞标文件授
权委托书或介绍信加盖公章扫描件合并文件上传。
3竞标文件每套工本费为人民币大写: 伍 佰 元整 500 元 。支付竞标文 件
费可采用平台在线支付或银行汇款现金支付等方式,售后不退,采用银行汇款在备注中
注明投标项目名称。收款单位信息如下:
收款单位户名:四川金喆恒茂实业有限公司
收款单位账号: 5100 1685 1080 5038 9052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江市分行白马支行


四 投标文件的递交

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为 2022 年 08月 30 日 14 时
00 分 北京时间,投标文件递交地点为 成都市成华区槐树店路 38 号电建大楼 。逾期
送达 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竞标人不予受理。
2投标截止时间及递交地点如有变动,竞标人将及时通过 集采平台 通知所有 竞标 响应
8


3 递交投标文件前须在中电建集中采购电子平台向 中国电建集团
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或股份公司申报合格供应 商资格,成为合格供应商后方
能进行投标文件递交和开标。 因竞标响应人自身原因导致合格供应商资格
未能申报成功,造成投标文件无法递交和开标的,由竞标响应人承担其
全部后果。
4合格供应商申报及集采平台使用问题可咨询平台客服,客服电话: 4006-
27-4006, 具体联系方式请根据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列表中查找相应
客服经理电话。
五 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竞标公告在中国电建设备物资集中采购平台
https://ec.powerchina.cn上发布。
六 联系方式

招 标 人: 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司
地 址: 成都市成华区槐树店路 38 号
联 系 人: 王 银英
电 话 : 18583708870
电子邮箱: 425740870qq.com



七 提出异议的渠道和方式

电 话: 18583708870
电子邮箱: 425740870qq.com

八 纪检监督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
9

公司纪委办公室监督电话:
028-63250791

2022 年 08 月 18日

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工程施工技术协议书 发包人(甲方):华能汕头金平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承包人(乙方):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2022年04月 目录 一图纸 3 二 技术标准和要求 3 附录1: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标准清单 72 附录2:固定式光伏组件支架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74 附录3:涉网设备采购含二次安全防护设备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83 附录4:系统通信设备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175 附录5:继电保护装置设备采购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258 附录6:光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316 一图纸初设成果 1. 图册目录招标人发包人提供的图纸详见下列图纸目录 序号图名图号版本出图日期 1光伏组串接线示意图A01-D1-01A 2光伏阵列单元接线图A01-D1-02A 335KV集电线路走向示意图A01-D1-03A 4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接线图A01-D1-04A 5升压站电气主接线图A01-D1-05A 6升压站电气设备平面布置图A01-D1-06 A 7 一次预制舱平面布置图 A01-D1-07 A 8 站用电接线图 A01-D1-08 A 9 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图 A01-D2-01 A 10 继电保护配置图 A01-D2-02 A 11 直流系统原理图 A01-D2-03 A 12 二次预制舱布置图 A01-D2-04 A 13 施工总进度表 A01-Q-01 A 14 办公舱危废品暂存间平面布置图 A01-T1-01 A 15 光伏阵列支架布置及基础图 A01-T2-01 A 16 箱变基础结构图 A01-T2-02 A 17 站址地理位置示意图-布局 A01-Z-01 A 18 站址范围图 A01-Z-02 A 19 光伏区总平面布置图 A01-Z-03 A 20 道路标准断面结构图 A01-Z-04 A 21 升压站总平面布置图 A01-Z-05 2. 图纸详见附图 二 技术标准和要求 1. 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特征 备注 1.1.1 工程建设规模 本工程装机容量105.084MWp。 本工程采用540Wp单晶硅组件固定支架组串式逆变器 集电线路采用4回35kV,1回电缆接入110kV升压站。 1.1.2 场址 条件 场址区位于汕头市鮀莲街道南部临江。 场址区地势:地势平坦,鱼塘水深-0.3m1m, 场址平均海拔:03m。 土地性质:场地岩土勘察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因此,结合本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判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场区占地面积:约1600亩。 1.1.3 交通 运输 场址有省道S85穿过场区,沿S85可接入G206国道进入汕头市区。 1.1.4 工程 地质 地形地貌:湿地。 地层岩性:区域稳定性较好。 水文地质: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场区地下水对砼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场区地下水对砼中的钢筋具强腐蚀性。 地基土的腐蚀性:场区土对砼结构具弱腐蚀性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中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不良地质作用:无。 1.1 工程特征表 项目 单位 特征值 备注 多年平均气温 21.6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8.8 2008年7月27日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0.3 1991年12月29日 多年平均气压 hPa 1013.1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mm 1584.0   多年最大年降水量 mm 2507.7 2006年 多年最少年降水量 mm 927.9 2009年 多年平均蒸发量 mm 1614.7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 81.0   历年最小相对湿度 % 12.0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小时 1978.2   多年平均雾日数 天 12.1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天 47.4   多年平均霜日数 天 1.0   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天 8.1   多年平均风速 m/s 2.6   实测10min 平均最大风速 m/s 41.2 1952年9月12日 极大风速 m/s 52.9 1991年7月1日在汕头登陆的9107号台风 主导风向 / ENE   1.2 水文气象 2. 现场施工条件 2.1概述 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技术协议提供的施工区的总平面布置是原则性的方案,投标人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布置经招标人发包人同意后将作为最后确定的总平面布置,最后确定的总平面和施工组织设计各方应严格执行。根据工程进展实际情况,招标人发包人有权对施工区进行调整。 2.2测量基准点 招标人发包人将书面提供施工控制网资料,投标人承包人以此作为施工测量放线和建(构)筑物定位的依据,并应仔细保护。 2.3施工用地 2.3.1施工生产生活用地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3.2由招标人发包人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布置图,投标人承包人不得自行扩大范围,不得损坏邻近的工程(或生产)设施,否则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施工时必须做到文明生产,各类废弃物必须运至指定地点,竣工时必须工完料尽场地清,所有临时建筑必须无条件拆除清理并恢复原状。 2.4施工条件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特征 备注 2.4.1 施工用地 本工程永久施工用地约1600亩。临时施工用地含投标人承包人住宿办公及物资材料堆放场仓库等所有临时设施用地由投标人承包人自行解决。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2.4.2 施工道路 进场道路:省道S85。场区道路:村内道路。 施工道路:投标人承包人自行引接,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2.4.3 施工排水 由投标人承包人自行安排,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2.4.4 施工用水 引接点位于附近自来水管网接入,中标之后投标人承包人自行引接,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2.4.5 施工用电 引接点位于附近农网10kV线路引接,中标之后投标人承包人自行引接,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2.4.6 施工通讯 由投标人承包人自行安排,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2.4.7 施工设施 所有临时施工设施由投标人承包人自行修建。投标人承包人需为招标人发包人提供现场办公用房具体要求见施工合同第三部分,8.8.1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施工设备和临时设施相关规定,上述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2.4.8 弃土场 由投标人承包人自行寻找合规场地。 3. 技术规范 本工程项目(含涉外工程项目)施工及验收时应严格遵循以下规范标准,使用和解释的顺序: 3.1合同规定的标准 3.2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文件材料 3.3设计院提供的设计文件材料 3.4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标准,具体清单见本章附件1: 严格执行最新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程设计院和制造厂技术文件上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国外供货部分按合同规定的国外设计制造安装标准规程规范及其他有关的文件执行。国外电力设备和安装,原则上按制造国的质量标准执行,若其安装质量低于我国的现行国家部颁标准,则执行我国标准,当质量标准发生矛盾时由监理工程师及招标人发包人负责协商解决。本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所列涉网设备仅为满足当地电网公司要求的最低配置,具体应以接入系统批复和当地电网公司实际要求为准。 4. 里程碑计划 本工程项目工期要求:见招标文件第二章 投标人须知 前附表1.3.2。 进度计划详见下表具体以经审批的里程碑进度计划为准: 序号 名称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1 施工准备 2022年4月30日 2022年5月10日 2 进场道路及场内检修道路 2022年5 月 10日 2022年5月 29日 3 光伏组件桩基打桩 2022年5 月29 日 2022年7 月29日 3 光伏组件开始安装 2022年6 月16 日 2022年9月15 日 4 逆变升压单元开始安装 2022年6 月27 日 2022年8月27日 5 集电线路工程 2022年 5月20 日 2022年10月1 日 6 升压站工程 2022年5 月11 日 2022年10月1日 7 送出线路工程 2022年4 月30 日 2022年10月 1日 9 升压站受电 2022年10月2 日 2022年10月 4日 10 首个阵列并网 2022年10月 6日 2022年10 月6日 11 全部组件安装完成 2022年 9月14 日 2022年9月14 日 12 全部组件并网 2022年10月20日 2022年10月20日 5. 质量目标 总的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设备制造商图纸资料,以及国内有关有关电力建设的标准要求,工程经最终质量验收,评定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合格率100%。见招标文件第二章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1.3.3。 5.1 专业质量目标 工程施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设备制造商图纸资料,以及国内有关电力建设的标准要求,工程经最终质量验收,并满足以下要求: 序号 项目 合格率% 优良率% 备注 1 土建项目单位工程 100 2 安装项目单位工程 100 3 土建项目分部工程 100 4 安装项目分部工程 100 5 土建项目分项工程 100 6 安装项目分项工程 100 5.2 质量创优规划 本工程将按以上确认的质量目标进行控制。在本工程施工中,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并对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注:具体措施由招标人发包人进行细化。 6. 施工技术要求 6.1投标人承包人应完成的工程项目包括: 详见工程量清单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试桩检测及施工过程中桩基检测需委托经招标人发包人认可的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6.2 土方开挖工程 本章规定适用于本合同施工图纸所有的土方开挖工程。其开挖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工作场地清理土方开挖施工期排水完工验收前的维护,以及将开挖可利用或废弃的土方运至指定的堆放区,并按环境保护要求对开挖边坡进行保护治理等工作。 6.2.1 土方开挖 (1)开挖区域的临时道路 投标人承包人应结合施工开挖区的开挖方法和开挖运输机械的运行路线,规划好开挖区域的施工道路。 (2)雨季施工 在雨季施工中,投标人承包人应有保证基础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有效防止雨水冲刷边坡和侵蚀地基土壤。 (3)校核测量 开挖过程中,投标人承包人应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监理人有权随时抽验投标人承包人的上述校核测量成果或与投标人承包人联合进行核测。 (4)临时边坡的稳定 临时开挖边坡,应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开挖。对投标人承包人自行确定边坡坡度且时间保留较长的临时边坡,经监理人检查认为存在不安全因素时,投标人承包人应进行补充开挖和采取保护措施。但投标人承包人不得因此要求增加额外费用。 (5)土方开挖 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应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以免影响边坡的稳定。 (6)弃土的堆置 不允许在开挖范围的上侧弃土,必须在边坡上部堆置弃土时应确保开挖边坡的稳定,并经监理人批准。在冲沟内或沿河岸岸边弃土时,应防止山洪造成泥石流或引起河道堵塞。 (7)机械开挖的边坡修整 使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应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 (8)边坡面渗水排除 在开挖边坡上遇有地下水渗流时,投标人承包人应在边坡修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效的疏导和保护措施。 (9)边坡安全的应急措施 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投标人承包人应立即暂停施工和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并通知监理人。必要时,投标人承包人应按监理人的指示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6.2.2 基坑开挖 (1)除经监理人专门批准的特殊部位开挖外,建(构)筑物的基坑开挖均应在旱地中施工。 (2) 开挖后按施工图纸规定的深度保证基面干净平整且无积水或流水,所有松散土石均应予以清除。 (3) 基坑开挖后,如基坑表面发现原设计未勘查到的基础缺陷,则投标人承包人必须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开挖回填混凝土等,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可要求投标人承包人进行基坑的补充勘探工作。进行上述额外工作所增加的费用由招标人发包人承担。 (4)建基面上不得有反坡倒悬坡陡坎尖角结构面上的泥土锈斑钙膜破碎和石块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岩体等均必须采用人工清除或处理。 6.2.3 质量检查和验收 (1)土方开挖前,投标人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项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a.用于开挖工程量计量的原地形测量剖面的复核检查。 b.按施工图纸所示的工程建(构)筑物尺寸进行开挖剖面测量放样成果的检查。投标人承包人的开挖剖面放样成果,应经监理人复核签认后,作为工程量计量的依据。 c.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洪保护设施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2)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投标人承包人应定期测量校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标高。 (3)土方工程完成后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a.按施工图纸要求检查基础开挖面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场地平整度 b.本款规定的基础面检查清理作业是检验目的和性质不同的两次作业,未经监理人同意,投标人承包人不得将这两次作业合并为一次完成。 6.3土方回填工程 6.3.1 投标人承包人的责任 (1)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的指示,完成施工图范围内的全部土方回填工作。 (2)投标人承包人应结合本工程土石料场的统一规划,对开采和填筑的料物进行合理的平衡,保证填筑工程供料的连续和均衡。若供料不当,导致土石方填筑施工受阻,其延误的工期和增加的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负责。 6.3.2 回填与碾压 (1)基础下部回填前,应通过基坑开挖的验收及表面的清理工作。 (2)回填面上应清除一切树根杂草和尖石,保证铺设层面平整,不允许出现凸出及凹陷的部位,并应分层碾压夯实。排除铺设工作范围内的所有积水。 (3)材料的级配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分层压实后满足设计的要求。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基础下部每层回填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其它部位不得小于0.95。 (4)采用机械碾压,碾压前要及时平料,力求铺料均匀平整特别要防止欠压漏压。 (5)气候干燥时,混合料碾压前要适当洒水,使填料达到最佳含水量,以利充分压实,日降雨量大于50mm时,应停止施工。 (6)工序宜连续进行,若因施工或气候原因造成停歇,复工前要对表土洒水湿润,方可继续施工。 (7)施工时,不允许回填的材料的大小颗粒集中分布,若出现这种现象,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进行混杂拌合,直到监理工程师认为达到要求后方能进行填筑施工。 6.4 混凝土工程 6.4.1说明 6.4.1.1范围 本章规定适用于场内道路及箱变开关站平台等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工程。 6.4.1.2投标人承包人的责任 1投标人承包人负责提供模板的材料以及进行工程所需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维修和拆除。 2投标人承包人负责提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及其制作运输和施工。 3投标人承包人负责提供混凝土温度控制和表面保护所需的材料和有关设备的采购供应制作安装。 4当采用成品混凝土时应负责混凝土运输过程的管理。 5由于混凝土不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其所处理的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自行承担。 6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骨料的提供运输以及试验检验所需的全部设备和辅助设施。 7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进行各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抹面养护维修和取样检验等全部混凝土施工作业,以及为浇筑混凝土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运输验收和保管。 6.4.2模板 6.4.2.1说明 1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模板的材料供应设计制作运输安装和拆除等全部模板作业。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应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并应有足够的密封性,以避免漏浆。 2投标人承包人应在模板加工前7天,按施工图纸要求和监理人指示,提交一份包括本工程各种类型模板的材料品种和规格模板的结构设计以及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除等的模板设计和施工措施文件,报送监理人审批。 6.4.2.2材料 1模板和支架材料应优先选用钢材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等模板材料。 2模板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木材的质量应达到等以上的材质标准。腐朽严重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 4钢模面板厚应不小于3mm,钢板面应尽可能光滑,不允许有凹坑皱折或其它表面缺陷。 6.4.2.3制作 模板的制作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规范规定。 6.4.2.4安装 应按施工图纸进行模板安装的测量放样,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 6.4.2.5模板的清洗和涂料 钢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模方便,钢模面板应涂刷矿物油类的防锈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若检查发现在已浇的混凝土面沾染污迹,投标人承包人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除。木模板面应采用贴镀锌铁皮或其它隔层。 6.4.2.6拆除 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除。 6.4.2.7计量和支付 混凝土浇筑所需模板不单独计量,折算到相应混凝土中,按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所列项目的混凝土的方量进行计量和支付。 6.4.3钢筋 6.4.3.1说明 1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钢筋材料的采购运输验收和保管,并应按本合同规定,对钢筋进行进厂材质检验和验点入库,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投标人承包人应通知监理人参加检验和验点工作。 2钢筋作业包括本技术条款规定的钢筋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的制作加工绑焊安装和预埋工作。 3若投标人承包人要求采用其它种类的钢筋替代施工图纸中规定的钢筋,应将钢筋的替代报告报送监理人审批。 6.4.3.2钢筋的材质 1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钢筋,其种类钢号直径等均应符合有关设计文件的规定。热轧钢筋的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2每批钢筋均应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出厂检验单,投标人承包人在使用前,应分批进行以下钢筋机械性能试验: 1根据厂家提供的钢筋质量证明书,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表质量,并测量每批钢筋的代表直径。 2在每批钢筋中,选取表面检查和尺寸测量合格的两根钢筋分别进行拉力试验和冷弯试验。 3需要焊接的钢筋应做好焊接工艺试验。 4需要机械连接的钢筋需做好机械连接工艺试验及外观检验。 6.4.3.3钢筋的加工和安装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漆污染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的调直应遵守以下规定: 1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钢筋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施工图纸的要求。 3钢筋加工的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钢筋的弯钩弯折加工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4钢筋焊接和钢筋绑扎应按规范规定,以及施工图纸的要求执行。 6.4.3.4计量和支付 按本合同施工图纸配置的每项钢筋按含筋率折算到相应混凝土中,按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所列项目的混凝土的方量进行计量和支付,结算时钢筋量差不调整。 6.4.4混凝土 6.4.4.1说明 本章规定适用于本合同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人指示的所有各种类型建筑物的混凝土工程。 6.4.4.2主要提交件 1施工措施计划 投标人承包人应在混凝土浇筑前7天,提交一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其内容包括:水泥钢筋骨料和模板的供应计划以及混凝土浇筑程序图和施工进度计划等。混凝土浇筑程序图应按施工图纸要求,详细编制各工程部位的混凝土浇筑以及钢筋绑焊预埋件安装等的施工方法和程序。若投标人承包人在编制混凝土浇筑程序时,需要修改施工图纸规定的施工缝位置时,应报送监理人批准。 2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在施工过程中,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向监理人提供混凝土工程的详细施工记录和报表,其内容应包括: a.各种原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检验成果 b.混凝土的配合比 c.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和表面保护的作业记录 d.浇筑时的气温混凝土出机口和浇筑点的浇筑温度 e.模板作业记录和各部件拆模日期 f.钢筋作业记录和各构件及块体实际钢筋用量 g.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成果 h.混凝土质量检验记录和质量事故处理记录等 i.监理人指示提供的其它记录和报表。 3完工验收资料 投标人承包人应为监理人进行各项混凝土工程的完工验收提交以下完工资料: a.各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隐蔽工程及其部位的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b.各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缺陷修补和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c.监理人指示提交的其它完工资料。 6.4.4.3混凝土材料 1水泥 a.水泥品种: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b.发货:每批水泥出厂前,投标人承包人均应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查复验,每批水泥发货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每批水泥运至工地后,监理人有权对水泥进行查库和抽样检测,当发现库存或到货水泥不符合本技术条款规定标准的要求时,监理人有权通知投标人承包人停止使用。 c.运输:水泥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其品种和标号不得混杂,投标人承包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泥受潮。 d.贮存:到货的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袋装或散装等,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或储罐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袋装水泥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出厂日期3个月,散装水泥不应超过6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2水 a.凡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当采用饮用水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b.拌合用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增长,以及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 3骨料 a.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试验方法JGJ52建筑用砂GB/T 14684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 b.不同粒径的骨料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c.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 4外加剂 a.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结合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掺量,其试验成果应报送监理人。 b.用于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其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6.4.4.4配合比 1各结构物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选定,试验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7天,投标人承包人应将各种配合比试验的配料及其拌合制模和养护等的配合比试验计划报送监理人。 6.4.4.5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投标人承包人需要改变经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重新得到监理人批准。 6.4.4.6混凝土取样试验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和监理人指示,在现场进行混凝土取样试验,并向监理人提交以下资料: 1选用材料及其产品质量证明书 2试件的配料拌合和试件的外形尺寸 3试件的制作和养护说明 4试验成果及其说明 5各种龄期混凝土的容重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值弹性模量泊松比坍落度和初凝终凝时间等试验资料。 6.4.4.7拌合 1投标人承包人拌制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遵守投标人承包人现场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料单。 2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投标人承包人应采用自动计量的固定式拌合设备,设备生产率必须满足本工程高峰浇筑强度的要求,所有的称量指示记录及控制设备都应有防尘措施,设备称量应准确,其称量偏差不应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投标人承包人应按监理人的指示定期校核称量设备的精度。 3拌合设备安装完毕后,投标人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进行设备运行操作检验。 4混凝土拌合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拌合程序和时间均应通过试验确定。 5因混凝土拌合及配料不当,或因拌合时间过长而报废的混凝土应弃置在指定的场地。 6.4.4.8运输 1混凝土出拌合后,应迅速运达浇筑地点,运输时间不应超过45分钟,运输中不应有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及过多降低坍落度等现象。 2混凝土入仓时,应防止离析。 6.4.4.9浇筑 1任何部位混凝土开始浇筑前8小时,投标人承包人必须通知监理人对浇筑部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岩土基面处理已浇筑混凝土面的清理以及模板钢筋插筋预埋件等设施的埋设和安装等,经监理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任何部位混凝土开始浇筑前,投标人承包人应将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的配料单提交监理人审核,经监理人同意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浇筑混凝土允许间隙时间应按试验确定。 4混凝土应使用振捣器振捣,在振捣过程中振捣器不得触碰钢筋和模板,更要防止过渡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 5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已入仓的不合格混凝土必须予以清除。 6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应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质量。 7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8浇入仓内的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于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 9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泌水较多,应及时研究减少泌水的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严禁在模板上开孔排水,带走灰浆。 6.4.4.10温度控制 1说明 a.本条适用于具有温度控制要求的基础现浇混凝土工程。 b.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施工图纸所示的混凝土允许最高温度及有关的温度控制要求,编制详细的温度控制措施,作为专项技术文件列入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同时报送监理人审批。 c.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最高温升均应满足施工图纸的规定。在施工中应通过试验建立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与现场浇筑温度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混凝土运送过程中的温升。 2温控措施 a.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采用冷水冷气预冷骨料 采用冷水拌合混凝土 运输混凝土工具应有隔热遮阳措施,缩短混凝土曝晒时间 其它温控措施。 b.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 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在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和易性的前提下,改善混凝土骨料级配,加优质的掺和料等以适当减少单位水泥用量。 6.4.4.11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 2混凝土表面的养护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后1218小时内即开始,但在炎热干燥气候情况下应提前养护。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天,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天。 4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应做好养护记录。 6.4.4.12冬期的混凝土施工 1如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到低于5,混凝土工程施工除其材料及施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外,投标人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关于冬期浇筑混凝土及养生的施工方案,详细说明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设备,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头7d不低于10。 2投标人承包人应备有足够数量的能连续记录的温度计,在头7d内,约每30m2混凝土,在其附近放置一个温度计,设专人连续观测记录。对断面较大的构件,投标人承包人还应留测温孔测构件内部温度,其位置与数量由监理工程师选定,温度记录应送交监理工程师。 3混凝土拌和时,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混凝土拌和所需的温度。为满足拌和温度,材料可分别加热。首先加热水,再加热集料,水泥只需保温,不得加热。材料加热的温度,按相关规范的相关条款办理。 4当确定拌和料的拌和温度时,应考虑混凝土拌和时及运输至成型的热量损失。热量损失可按相关规范的相关条款的公式进行计算。 5当掺用氯化物于加热后的混合料时,除应符合相关条款规定外,混凝土初凝应不早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并不得用蒸气养生。 6在已硬化的混凝土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接合面的温度至少应有5,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仍应维持5或以上的温度。 7搅拌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较表规定延长50%。 8投标人承包人在冬期寒冷气候条件下,应负责保护混凝土,任何由于保护不善受冻而损坏的混凝土都必须清除后重新浇筑,其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6.4.4.13质量检查和验收 1说明 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本技术条款的规定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进行检测以及对施工过程中各项主要工艺流程和完工后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监理人应按本合同的规定进行抽样检测,投标人承包人的检测试验资料应及时报送监理人。 2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 a.水泥检验 每批水泥均应有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投标人承包人应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对每批水泥进行取样检测,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的项目应包括:水泥标号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稠度细度比重等试验,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可要求进行水化热试验。 b.外加剂的检验 配制混凝土所使用的各种外加剂均应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投标人承包人应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试验鉴定,贮存时间过长的应重新取样,严禁使用变质的不合格外加剂。 c.水质检查 拌合及养护混凝土所用的水,除按规定进行水质分析外,应按监理人指示进行定期检测。 e.骨料质量检验 骨料的质量检验应分别按下列规定在筛分场和拌合场: 在筛分场每班应检查一次,内容包括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和砂子的细度模数。 在拌合场,每班至少检查两次砂子和小石的含水率,其含水率的变化应分别控制在0.5砂和0.2小石范围内当气温变化较大雨后骨料含水量突变等情况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砂的细度模数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其含水率超过0.2时,需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的超逊径和含泥量应每班检查一次。 3混凝土质量的检测 a.混凝土拌合均匀性检测 投标人承包人应按监理人指示,并会同监理人对混凝土拌合均匀性进行检测 投标人承包人应按监理人指示,经常检查拌合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每班至少抽查二次。 定时要出机口一盘混凝土按出料先后各取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不少于30Kg,以测定砂浆密度,其差值应不大于30kg/m b.坍落度检测 按监理人指示,每班应进行现场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出机口应检测四次,仓面应检测两次,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c.强度检测 现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同一等级混凝土28天标准试件数按每100m每一结构部位或每100盘成型试件不少于一组超过100 m的每200m每一结构部位一组。框架结构需提供同条件混凝土养护试块。同时,还应提供拆模用混凝土试块若干组。 4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a.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投标人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对混凝土工程建筑物测量放样成果开挖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 b.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投标人承包人应对混凝土浇筑面的养护和保护措施进行检查。 c.对埋入混凝土块体中的预埋件的埋设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 5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成型质量复测 混凝土工程建筑物全部浇筑完成后,投标人承包人应按监理人指示,对建筑物成型后的位置和尺寸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送监理人,作为完工验收的资料。 6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完工验收 混凝土工程建筑物全部完工后,投标人承包人可按本合同规定,向监理人申请完工验收,并提交完工资料。 6.4.4.14计量和支付 1混凝土按工程量清单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所列项目的计量单位和单价进行计量和支付。 2混凝土浇筑所用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钢筋等的采购运输保管贮存,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和混凝土的生产浇筑温控养护试验和辅助工作等所需的人工材料及使用设备和辅助设施等一切费用均包括在混凝土计量单价中。 6.5 砌体工程 6.5.1 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砌体工程 (1)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所使用的砖应符合施工详图要求的规格,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中的要求。 (3)熟石灰。熟石灰至少应有92被水化,且应与水搅拌成浆,在使用之前至少保持原状15分钟。生石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479的规定。 (4)砂料:砂料应洁净,有棱且应符合级配的规定。 (5)水:宜采用饮用水水源应清新洁净不含油质,酸碱盐类及有机物杂质,水质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6)砂浆:所有圬工砂浆应符合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施工应严格按图纸注明规定实施。 (7)圬工配筋。所有墙体配筋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80mm,所有转角及隔墙连接处均应用预制角形或形钢筋加固,设墙体拉结筋。 (8)锚固圬工墙与相邻混凝土锚固应予留锚筋,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粘土砖墙内每隔6皮砖设一道。 6.5.2 配筋过梁 砖墙上所有的方孔洞上方应设置预制混凝土过梁,配筋见施工图,过梁伸进洞口两边不应小于240mm。 6.5.3 烧结普通砖墙或多孔砖及隔墙的砌筑 烧结普通砖墙或多孔砖应提前1d-2d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所有与混凝土构件相接的地方应保证锚固,保证墙体竖缝应错开,隔墙顶部应填实,伸缩缝应用嵌缝而不用砂浆。 6.6 建筑与外装修如有 6.6.1 说明 (1)本工程装饰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应按施工详图要求或由监理人指定。 (2)本工程建筑内容包括屋面木工门窗墙面内外装修地面油漆玻璃小五金等。 6.6.2 屋面工程 6.6.2.1 说明 屋面工程包括屋面防水工程和屋面保温隔热工程。 屋面防水为两道设防,选用一道为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另一道为3mm厚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屋面保温采用120mm厚保温材料为硬质岩棉板。 6.6.2.2 保温材料 硬质岩棉板保温材料要求导热系数0.044W/m.k2022Kg/m3 ,耐火等级A。 6.6.2.3 屋面防水施工 (1)一般规定 a)在屋面防水层施工前,投标人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对基层面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作好验收记录。基层应牢固,表面应平整。 b)找平层应压实平整,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时,水泥砂浆抹平收水后应二次压光,充分养护,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 c)屋面防水工程严禁在雨雪日和五级风以上以及负温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遇到雨雪,应采取遮蔽措施。 (2)卷材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施工 a)屋面防水的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落水口檐口天沟檐沟等均应做成圆弧。 b)泛水防水构造施工应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规定。 c)水落口防水构造施工应符合GB50207的规定。 d)女儿墙可采用砖砌钢筋混凝土压顶。 e)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施工应符合GB50207的规定。 6.6.2.4 保温屋面施工 (1)一般规定 a)保温材料采用100mm厚硬质岩棉板保温层。 b)铺设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和干净。 c)对正在施工或施工完的保温隔热层应采取保护措施。 (2)保温层施工 硬质岩棉板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干铺的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需保温的基层表面上,并应铺平垫稳。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 b)粘贴的板状保温材料应贴严贴牢铺平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 6.6.2.5 质量检查和验收 (1)屋面工程所用的各项材料应符合现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2)找平后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5mm,并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 (3)松散材料保护层涂料保护层应覆盖均匀黏结牢固,刚性整体保护层与防水层间应设置隔离层,其表面分格缝的留设应正确。块体保温层应铺砌平整,勾缝严密,其分格缝的留设应正确。 (4)卷材铺贴方法和搭接顺序应符合规定,其搭接宽度应正确,接缝应严密,并不得皱折鼓泡和翘边。 (5)涂膜防水层不应有裂纹脱皮流淌鼓泡露胎体和皱皮等现象,厚度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6)密封材料与基层应黏结牢固密封部位应光滑平直,不得有鼓泡龟裂等现象,保护层覆盖应严密。 (7)保温层表面应平整,保温层厚度含水率和表观密度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8)屋面工程的细部构造应满足本章有关条款的规定,做到封固严密,不得开缝。 (9)屋面坡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排水系统通畅,屋面无渗漏和积水现象。 6.6.3 木工 (1)总则 所有木工应按图纸要求进行备料安装。 (2)材料 a.木材及木制品应符合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装饰板条及混凝土里的木砖应按图纸要求尺寸加工,并应作抗腐蚀和抗潮湿的处理。 b.螺栓及螺母,螺栓及螺母应符合六角头螺栓 细杆 B级GB/T 5784标准。 c.所有木工活应用一流的方法完成,使所有构件成铅直水平,呈方形(或图纸要求之形状),满足使用要求,所有边缘应稍修圆。所有连接方式须被认可,所有胶结点或构件应在车间用防水胶在一定压力下制成,使用木螺丝的地方,应适当地留埋头孔,在暴露地方应采用与木器木纹和色彩协调的木质装修钉,钉头应嵌进,最后的钉眼应填入适当剂料。 6.6.4 门 (1)总述 投标人承包人将安装所有门,门框或镶边其中包括门套和贴面,提供本规范和图纸中门框工艺要求的金属部件,金属部件应在车间里整齐准确地安装在门上。所有门的金属器件,由厂家提供,金属器件在车间安装,需要的地方应使用垫板以便各部件能以适当的方式协调工作。金属器件的安装按常规现场作业,锁应按照规定要求配备。 (2)木门 应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数量外形尺寸的形式,木材及五金应严格按照国标或部颁标准加工。 (3)安装 门要求安装竖直,开启方便,外门框和墙间的灰缝应认真勾缝。装运存放和安装期间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损坏。安装擦试完后,其余的工作是清除保护性材料和表面污物。 (4)钥匙:所有装锁的门应配置钥匙,要求投标人承包人应按部位做钥匙编号,每个锁应配备三把钥匙,并在工程竣工后进行对号移交。 (5)挂锁: 需要部位应配备的挂锁应选用青铜外壳,户外使用型,并带有最小 6mm直径坚硬外壳的锁扣。 6.6.5 窗 (1)总述:铝合金窗应符合设计的要求,产品为符合部颁及国家标准的产品,由投标人承包人进行安装。 (2)材料:铝合金窗所有挤压部件应为部颁标准,所有的配件和紧固件应为铝合金,不锈钢或其它抗蚀材料,框架(窗)四周应填缝。 (3) 制造工艺:所有的工作要求安装铅直,水平,并成直角,能与其它工艺要求协调 一致。在从装库,工地储藏到装配完工的整个过程中,为避免损失应采取充分措施。玻璃 安装完成后,应对保护材料和表面缺陷进行清理工作,并取得监理人的认可。 6.6.6 玻璃及其安装 6.6.6.1 总述: 玻璃应符合图纸要求,并由国家定点企业制造产品。该项工作包括下列玻璃的供货及安装: 铝合金窗:单框中空玻璃 6.6.6.2 材料 (1)安装玻璃挡块和压条 框内安装:玻璃要求应用V型10mm深的乙烯基衬垫保护,以便减轻震动。 (2)其它玻璃安装:所有门窗户气窗及边窗的安装玻璃由门窗制造厂家提供如下: 铝合金窗:定玻璃压条和乙烯基衬垫 固定铝合金窗:压紧玻璃挡板和氯丁橡胶园头安装玻璃的压条。 6.6.6.3 玻璃及其安装 (1)玻璃 玻璃应符合图纸要求,并由国家定点企业制造产品。 (2)安装 玻璃用于以下方面: 窗采用6126mm厚中空安全玻璃。 所有门窗,边窗都应按照厂商的规定装配玻璃。 6.6.7 墙面及天花板抹灰 (1)抹灰作业实施应遵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中有关规定执行。 墙面及天花板抹灰系指面层为石灰砂浆,麻刀灰纸筋灰石膏灰或混合砂浆水泥砂浆的抹灰作业。内墙一般抹灰的允许垂直偏差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中的有关规定。 (2)投标人承包人应递交抹灰样品,送请监理人鉴定和选择。这类抹灰作业须经监理人认可后, 方可进行施工实施。 (3)抹灰用1:3(水泥:砂)水泥砂浆,所有内墙,平顶抹灰用1:1:6(水泥:石灰:砂)混合沙浆,纸筋灰中按100kg石灰中加10kg标准草纸拌制。纸筋应符合规定,稻草滑秸等应经水化(石灰水泥)处理,除监理人另有规定,抹灰采用的砂浆品种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对于外墙门窗的外侧壁,屋檐勒脚压檐墙等的抹灰,面层和底层均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 b. 对于混凝土楼板和混凝土墙抹灰,底层用混合砂浆。 (4)抹灰的表面准备, 底涂层及罩面层: a.砖面:基层表面上污物均应清除干净,并洒水湿润,并应检查基层表面的平整度然后设置标志和标筋,其抹灰层厚度应符合抹灰等级且满足质量标准和操作工序要求。门窗框与墙的交接处应分层填嵌密实和牢固,而室内墙面的阳角和门口侧壁的阳角处,一般可用1:3水泥砂浆抹出护角,护角高度不低于1.5。 b.混凝土面:混凝土表面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抹灰,并应处理,以便混凝土基层与抹灰层结合牢固。 c.抹灰前应安装:门框窗框电缆绝缘托架检修梯的支架物件等,并将墙上的孔洞堵塞严密。 d.水泥砂浆的抹灰层应在湿润的情况下养护,冬季施工期间均应采取保温措施。抹灰砂浆的温度不低于-5,若气温低于5时,室外抹灰所用的砂浆可掺入能降低其冻结温度的化学附加剂,采用掺有化学附加剂的砂浆,应符合专门规范的要求并经监理人批准,冬季施工抹灰的砖墙,应待其适当干燥后方进行涂抹及必要的保护设施。 e.各种砂浆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冻结撞击和振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坏,其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得大于下列数据: 内墙: 普通抹灰18mm. 中级抹灰20mm. 高级抹灰25mm. 外墙: 20mm. (5)墙体保温:采用100mm厚硬质岩棉板。采用外墙外保温。 6.6.8 装饰抹灰作业及饰面工程 (1) 涂料装饰抹灰作业及饰面工程的施工实施,应遵照现行有关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所有装饰抹灰和饰面工程作业实施前,投标人承包人应递交样品和施工说明,供监理人鉴定和选择,并应经监理人认可后,方可施工。 (3) 内墙饰面的涂料质量应符合规定要求,颜色要满足施工详图规定或监理人通知要求。 6.6.9 油漆作业 (1) 油漆作业实施应遵照GB5021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凡图纸或监理人规定有油漆要求的金属预埋件的油漆作业,亦可参照本节规定执行。 (2) 监理人认定为装饰的油漆,投标人承包人必须递交油漆样品送请监理人鉴定和选择,油漆作业应经监理人认可后,方可进行施工实施。 (3) 投标人承包人根据施工详图规定的油漆品种生产厂商牌号颜色订货,油漆出厂应有合格证并标明其成份颜色品种用途和出厂日期及批号,并须按原包装的密闭容器运至工地仓库。进货油漆不得任意开封和混合。如变更生产厂商和牌号,则应征得监理人的同意,贮存油漆的仓库须通风良好,并做好防火安全措施。 (4) 油漆作业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湿度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在强烈的日光直射下或潮湿的环境里不得进行油漆作业,涂刷完工后,应防止强烈的温度变化,以免损坏油漆表面。 (5)油漆作业及其质量保证 a. 油漆前基层须干透,湿度不应大于4%,木制件的含水率应符合国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有关规定。 b. 涂刷油漆前,木料表面的裂缝缺陷和脂囊应予清除铲除, 并用腻子填补。金属件表面应清除油渍鳞锈斑焊渣毛刺等。 c. 油漆工作稠度须严格按照厂商规定从事稀释,涂刷应不流淌,不显刷痕,涂刷油漆须均匀,光滑,不起泡不起皱。 d. 木制件及金属件油漆的详细工序规定应分别遵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的有关规定实施。 6.6.10 预埋件埋设 本章规定适用于本合同施工图纸所示的地沟支架设备基础吊架框架锚钩等预埋固定件以及接地装置等预埋件的埋设。 6.6.10.1 预埋件埋设的要求 (1) 投标人承包人使用的所有材料,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材料必须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其质量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若投标人承包人要求采用代用材料时,应将代用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及试用成果报送监理人审批。未经监理人批准的代用材料不得使用。 (3)投标人承包人如需修改施工图纸,事先须经监理人批准,修改后的埋件位置应避免与其它埋件相干扰,并与建筑物表面处理相协调。 (4) 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将预埋电气管道的终端引出,在预埋的电气管道中应穿一直径不小于2mm的镀锌铁丝,未端露出终端外。若施工图纸另有规定时,应按规定执行。 (5) 在施工图纸未规定时,管道穿过楼板的钢性套管,其顶部应高出地面20mm,底部与楼板底面齐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应与墙面相平。管道穿过水池壁和地下室外墙时,应设置防水套管穿过屋面的管道应有防水肩和防雨帽。 6.6.10.2 固定件的埋设 (1) 各类固定件应按施工图纸要求购置和加工。加工后的固定件应平直,无明显扭曲,切口应无卷边毛刺。 (2) 固定件安装就位,并经测量检查无误后,应立即进行固定。采用电焊固定时,不得烧伤固定件的工作面采用临时支架固定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浇筑混凝土或回填时,应保持固定件位置正确。 (3) 固定件不得跨沉降缝或伸缩缝。 (4) 在同一直线段上,同一类型的支吊架间距应均匀,横平竖直并整齐。 (5) 电气部分预埋固定件的埋设,应符合施工图纸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的规定。 (6) 整个施工期间,投标人承包人应注意保护好全部预埋固定件,防止其发生损坏和变形。由于投标人承包人施工措施不当造成预埋固定件的损坏和变形时,应由投标人承包人负责修复。 (7) 预埋固定件采用二期混凝土预留孔槽时,预留孔孔模的埋置应符合施工图纸和本技术条款有关条款的规定。 6.6.10.3 完工验收 本工程预埋固定件应由监理人进行单项验收。预埋件埋设的完工验收应列入各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内,在单位工程或全部工程的验收时,一并验收。 6.7 暖通工程如有 6.7.1工作范围 投标人承包人应承担本合同施工图所示的各种设备和材料等的采购运输保管检验安装试验消缺试运行直至移交给招标人发包人的全部工作,承担招标人发包人认为有必要的设备的出厂检查验收工作等,参加监理人组织的有关设备的开箱验收,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 6.7.2 系统简要说明 本工程建筑物采用冷暖空调方式采暖。 在配电室卫生间等房间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除室内余热或异味。 在中控室设空调系统来满足室内温度要求。 6.7.3 安装技术要求 6.7.3.1通风机安装技术要求 (1)开箱检查时,应按装箱清单核对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传动方式旋转方 向和进出风口位置检查其全压偏差全压效率噪声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装箱件及附件数量外观检查有无损伤。 (2)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必须装设防护罩(网) 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3)叶轮转动方向应符合设备的技术文件的规定,叶轮和机壳间隙均匀,无碰壳 的现象叶轮旋转应平稳,停转后不应每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 (4)安装风机的隔振钢支吊架,其结构形式和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 文件的规定焊接应牢固,焊缝应饱满均匀。 6.7.3.2辐射式电加热器技术要求 1 辐射板无明火,可在潮湿环境下连续运行。 2 采用补偿式印刷电路辐射板,电路支撑使用1mm厚的无碳钢板。 3 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为180,辐射波长6微米。 4 辐射板应配有电子衡温器,使电辐射板散热温度不超过80C。 5 具有防水保护,不论直接水湿还是雨水,在受到10分钟水湿后,在大气 湿度100%的条件下,其有效部分导线和外表面之间一分钟内能承受3750V电压差而无泄漏电流。防水保护级别为IP24。 6 设置过压保护装置:输入电压高于230V时,设备的热量安全限制器启动, 保护设备的安全。 7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4706.1,GB4706.23。 8 取得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证书。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9 主要技术参数: a.额定工作电压220V b.绝缘电阻500V电压1分钟,7M c.电气强度3750V,50Hz,1分钟,无闪弧和击穿 d.工作寿命60000小时 e.在725范围内调整控制室温。 6.7.3.3 空调机性能及技术要求 1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设备,应满足设计参数要求,并确保在招标人发包人提出的场址气象条件下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2 直接蒸发盘管风冷式冷凝器的制造和检验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制造厂标准。 3 机组的实测风量在标准空气工况下应不小于额定风量的95%。 4 机组在名义工况下的供冷量供热量的实测值应不小于额定值。 5 空调机的室内温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控制温度在调定值的2范围内 自动调节。 6 空调机的制造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规定,空调机噪声值应符合国家标准。 7 在规定的试验方法情况下空调机能正常进行最大运行和最小运行制冷制热。在规定的试验方法情况下空调机的制冷制热凝结水排除能力等符合要求。 6.8 电气设备安装及配合 6.8.1 工程范围 投标人承包人应承担以下电气材料的保管部分基础件和构件的制作后期工程预留孔的封堵消缺处理直至移交给招标人发包人的全部工作。分项工程包括: (1)电缆管及设备基础预埋 (2)电气设备的安装除预制舱内设备安装及预制舱接口安装外详见工程量清单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3)接地防雷设施。 详见工程量清单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6.8.2 辅助电气 1 场区站区室外照明动力 本工程包括光伏场区升压站站区室外照明动力部分工程。电源从厂用电系统接引。 6.8.3接地工程 本工程接地工程主要工作范围包括: 所有电气设备设备支架和辅助装置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金属结构物和金属管路的接地及连接引线。 6.8.4 安装技术要求 投标人承包人应参加本合同的全部电气设备器具附件的验收工作。检查验收应按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全部设备器具及附件应于安装前在监理人参与下逐个进行试验检验或整定,并应达到各自的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规范及设计制造厂商的要求。如发现设备缺陷后应及时向监理人报告,对存在缺陷的产品,投标人承包人不得进行安装,因使用不合格产品而造成的损失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责任。 由投标人承包人采购的安装材料零部件或自制的零部件装配件应经过检验并有质量检验的合格证明。代用品应经工程监理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投标人承包人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应能满足的安装设备对环境的要求,如温度湿度含尘量等,当达不到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所需费用已包括在合同报价中。 6.8.5通用检查项目 设备材料本体安装位置正确附件齐全外表清洁固定可靠,位置指示正确油漆完整相色标志正确接地可靠。 6.8.6竣工验收 本工程设备均应在建筑物竣工验收前,由监理人进行了单项验收。各单位工程的内验收项目,在单位工程或全部工程的验收时,一并验收。验收资料应列入各单位工程的完工验收资料内,报送监理人。 竣工验收时投标人承包人应具备下列资料: 经批准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竣工图纸及修改通知。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资料。 6.9 道路工程 6.9.1说明 道路工程包括进场道路场内道路及升压站站内道路,道路均为泥结碎石路面道路和混凝土道路。 场内改扩建混凝土道路进升压站道路及站内道路采用混凝土道路,其他路段采用泥结碎石道路。 6.9.2计量与支付 道路工程按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所标明的项目单价进行计量和支付。 工作内容包括.土方开挖回填混凝土浇筑养护钢筋制安砌体预埋件接地,以及电气照明设备材料的采购安装等。 各单价包含工作内容中所需的全部人工材料及其使用设备和辅助设施等及质量检查和检验等一切费用。 6.10 设备基础工程 6.10.1说明 设备基础包括:室外箱变基础光伏支架基础升压站平台及相关设备基础等。 因设备未招标,以下设备基础尺寸及工程量是根据国内常用设备基础进行设计,实际尺寸及工程量会有所变化。 1 室外箱变基础 室外箱变基础为桩基础平台。 2 光伏支架基础 光伏支架基础为桩基础。 3升压站平台及相关设备基础 升压站采用平台框架一体式结构,桩基础。 设备舱放置于升压站框架平台上,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 6.10.2 计量与支付 设备基础按图纸所示的标准和工程量清单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所列项目单价,以座为单位进行计量和支付。 单价中包括.土方开挖夯实回填混凝土制作运输浇捣养护砌体预埋件接地及其支撑材料的提供以及模板的制作安装维护拆除钢筋制安,包括质量检查和检验等所需的全部人工材料及其使用设备和辅助设施等一切费用。 待设定定型后,设备基础接地工程量以蓝图为准。 6.11 通用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 投标人承包人应承担所有电气设备及成套设备的到货验收负责对部分设备的开箱检测试验卸车,场内二次运输保管清扫安装调试及试验启动试运行直至竣工移交给招标人发包人的全部工作,还应参加招标人发包人认为有必要参加的有关设备的出厂验收等工作。 一般技术要求: 1 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招标人发包人要求参加设备的开箱检查和验收,开箱检查的设备均应符合订货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与要求,设备应有出厂检验记录与合格证书。在开箱检查和安装过程中,投标人承包人应严格地按订货合同的规定检查所有供货设备,如发现问题,应尽快通知招标人发包人及监理人并按规定处理。 2招标人发包人负责所有设备的现场保管,并对保管的质量负责。 3设备安装前,投标人承包人应从监理人处取得厂商和设计单位的有关图纸技术资料安装说明书等,并根据安装项目编制施工方案,报监理人审批。施工方案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施工工艺方法步骤资源配置人力材料机械等配置工期计划技术执行标准质量控制目标及相应的验收表和评定表检查记录表格转序签证单安全健康环保措施等。 参加由监理人组织的技术交底,应按有关国标部标技术协议设备的技术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并达到相应要求。 4投标人承包人必须派遣持有资格证书的焊工和焊机操作工进行施工。所有焊接的焊缝按图纸要求进行无损探伤,无损探伤的设备自行解决。 5为了确保本合同设备安装质量,监理人将对投标人承包人进行分期分段检查和设备启动运行检查,并有权要求投标人承包人进行复核试验,投标人承包人不得拒绝。这种检查和试验并不免除投标人承包人对施工质量承担的合同责任。检查和试验的项目至少不限于应包括以下各章所述的全部检查验收项目。检查和试验所需费用已包含在工程报价中,不另行支付。 6投标人承包人在检查试验前应向监理人提交检查试验计划和方案,该计划和方案需经监理人核准后方能实施。试验计划和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各项试验的顺序准备工作及操作步骤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设计值或其它判据标准。 投标人承包人在安装中所使用的各种检查校验试验仪表必须经过法定计量单位的标定,并在有效期内。 7设备安装结束,应系统完整,无未完成项目,经检查无施工缺陷。 8设备试运行均一次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优良标准。 9设备安装完后无安装遗留物安装痕迹,设备擦洗干净,保持本色。 10施工期和试运期内不发生损坏或损伤设备而造成设备缺陷或永久缺陷。 投标人承包人对已安装完成的设备,应负责维护保管直至向招标人发包人移交为止。对装有锁的机械或电气盘箱柜应加锁,并指定专人管理。对设备供应商要求在设备开箱或安装后必须带电养护的设备,应带电养护,电源种类工作电压和频率的波动范围应符合制造商技术要求的规定。 6.12 盘柜箱的安装 6.12.1基础型钢安装 材料型号规格符合设计,应除锈刷漆两遍,接地可靠。一般两点接地,固定牢固。 1屏柜型钢基础水平误差1/m,全长水平误差2。 2屏柜型钢基础不直度误差1/m全长不直度误差5。 3屏柜位置型钢基础误差及不平行度全长5。 4端子箱基础按施工图要求及每列端子箱在同一轴线上。 5屏柜型钢及端子箱底座与主接地网连接牢靠。 6不直度水平度及不平整度1mmm5mm全长。 6.12.2盘柜箱的安装。 1安装要求 a.成列盘柜顶部误差5 b.盘柜面误差应满足相邻两盘边1 c.成列盘面5 d.盘柜间接缝2 e.成列端子箱应在同一轴线上。 2屏柜端子箱接地 a.屏柜端子箱框架和底座接地良好 b.有防震垫的屏柜:每列盘有两点以上明显接地 c.屏柜内二次接地铜排应与专用接地铜排可靠连接 d.屏柜端子箱可开启门应用软铜导线可靠连接接地 3室内试验接地端子标识清晰。 a.盘柜箱固定应牢固,垂直度1.5mm/m。 b.水平度:相邻两盘顶2mm成列盘顶5mm。 c.盘间接缝2mm,盘间连接螺栓应齐全牢固,接地可靠,盘柜箱的漆层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支架等应刷漆色调协调。盘柜箱的标示清晰齐全。盘面无二次污染。 4配线 a.按图施工,接线正确,配线应牢固 b.盘柜内配线不应有接头 c.号头醒目,应符合标号规定 d.每个端子配线不得超过两根 e.配线应排列整齐美观,配线时长度应留有余量 f.走线槽应固定平整,槽内配线应符合设计规定 g.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线,应分开走线 h.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线,不应排列在同一根电缆内 i.中转端子箱和控制箱安装时应平正紧固,接地可靠。 j.光纤电缆敷设,接头按技术规范要求焊接 k.电缆穿盘绑扎固定可靠 l.电缆屏蔽层接地可靠 m.电缆洞应按规定使用耐火材料封堵 n.工完场清 o.盘柜设备编号标识正确醒目。 6.12.3电缆敷设安装 6.12.3.1电缆保护管安装:横平竖直间距均匀一致排管排列整齐弯管弯度一致,固定牢固附件齐全,接地可靠,与金属软管过渡要圆滑美观,户外电缆管要安装防水弯头。 6.12.3.2电缆支架制作安装:支架下料应使用型材切割机,不得用电火焊切割。切口卷边毛刺应进行打磨,下料后的钢材如有明显变形,则应再次进行平直。安装时层间距离接地符合设计要求,过渡变层处要光滑贯通,连接固定牢固。 6.12.3.3电缆敷设埋设:电缆敷设时型号规格符合设计,按层施放,排列整齐,弯曲弧度一致,松紧适度,电缆穿入设备前应用过渡支架,电缆层清洁无杂物。 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 2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 3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国标及设计要求。 4所有电缆敷设时,电缆沟转弯电缆层井口处的电缆弯曲弧度一致过渡自然,敷设时人员应站在拐弯口外侧。所有直线电缆沟的电缆必须拉直,不允许直线沟内支架上有电缆弯曲或下垂现象。 5水平敷设的电缆沿电缆走向进行均匀涂刷,垂直敷设的电缆宜自上而下涂刷,涂刷的次数厚度及间隔时间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6电缆埋设时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和沙层,深度应不小于0.8m。铺砂盖砖并设置走向标志牌及电缆标示桩,。 7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坏。过路时需加设钢管保护。 6.12.3.4电缆固定:电缆用扎带绑扎固定,固定间距:水平段5m,垂直段倾斜451.5m,且均匀绑扎,方向一致,固定牢固。电缆在拐弯处两侧在中间头两侧进入设备前等处均要固定。 6.12.3.5电缆标识牌及走向标识:标识牌应使用微机打印字迹清晰工整,不褪色,标识牌齐全,规格统一,布置整齐,两端及转弯处设有标识牌。标识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挂装应牢固并与电缆走向一一对应。电缆标示桩制作及埋设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6.12.3.6电缆头制作:端头面要平齐且垂直电缆轴线,成型后为圆筒型,长度为2628mm,直径大于电缆外径2mm,电缆头高度应一致,且距最下面的一个端排一般不大于20cm。 1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 2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 3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包括目前的反措,户外短电缆端子箱侧4mm2一端接地其余电缆2.5mm2两端接地,在剥除电缆外层护套时,屏蔽层应留有一定的长度或屏蔽线,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进行连接,屏蔽接地线接有线鼻子与盘内接地铜排通过螺丝可靠连接屏蔽接地线与屏蔽层的连接采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但都应确保连接可靠。 4户外电缆一般均为铠装电缆,铠装电缆的钢带应一点接地,接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铜排上。 5钢带应在电缆进入端子箱后进行剥除并接地。钢带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引出,其引出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不宜和电缆的屏蔽层在同一位置引出。 6在钢带接地处,剥除一定长度的电缆外层护套25cm,将屏蔽接地线与钢带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连接,同时采用聚氯乙烯带进行缠绕,确保连接可靠。 7电缆头屏蔽线钢带屏蔽线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引出。 8高压电缆头制作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及电缆供货商要求制作。 9电池组件至汇流箱如有直流线缆一端需制作光伏专用MC4插头。 6.12.3.7 电缆标识桩采用玻璃钢材质,并按要求布置,字迹清晰,排列整齐。 6.12.3.8 电缆芯线绑扎:电缆芯线应顺直绑扎,间距应均匀,一般1015cm,成型流畅。 6.12.3.9 屏柜箱内电缆排列及布线弧度应一致排列整齐不交叉线鼻子压接紧固,接线坚固可靠。端子每侧接线不多于两根,不得有中间接头。 现场试验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动力电缆: 测量绝缘电阻 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检查电缆线路的相位。 2控制电缆: 测量绝缘电阻 3通信电缆 测量绝缘电阻 6.12.4光缆敷设安装 6.12.4.1光缆的敷设方法可根据敷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在保证光缆不受损伤的原则下,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施工。光缆敷设安装的要求一般应当保证光缆外护套的完整性。直埋长途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竣工验收指标应符合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相关条款或设计规定。 6.12.4.2通信光缆的敷设与安装: 通信光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一般地区铺设塑料管道,可直接将塑料管放入沟底,不需另做专门的管道基础。对土质较松散的局部地段,宜将沟底进行人工夯实。过路时需加设钢管保护。 (2)长途塑料管布放后应使用专用接头件尽快连接密封,对引入人孔的管道应及时对端口封堵。 (3)同沟布放的多根塑料管,应每隔一定距离捆绑1次,并保持一定的管群断面。 4铺设塑料管时的最小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塑料管外径的15倍。 6.12.5接地安装 发电区所有带外框的电池组件通过BVR-4.0mm2接地线与支架可靠联结,所有组件支架通过扁钢与接地网连接。扁钢水平接地网埋深0.71.0m,每个方阵设置1015个接地极。 发电区接地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 6.12.5.1下列设备必须接地 1电机变压器便携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逆变器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2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3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 4电缆支架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装在配电线路杆下的电力设备。 5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6其它设计需要接地的设备。 6.12.5.2接地装置的敷设 1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物。 2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 3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4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6.12.5.3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池组件接地应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2接地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 3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宜作出标志 4对于分散于现地布置的控制盘柜以及端子箱汇流箱如有应就近接地。 5每根电缆屏蔽层应单独分别接地,不允许与其它电缆屏蔽层扭缠接地。 6.12.5.4接地体线的连接 1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处的接触面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的规定处理。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2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等作为接地线时,应保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利用串联的金属构件金属管道作接地线时,应在其串接部位焊接金属跨接线。 6.12.6设备基础及埋管安装 6.12.6.1设备基础 1基础埋件和埋管的材料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埋设应除锈刷漆。 2埋设部件安装后应点焊加固牢靠,以保证混凝土浇铸后的不产生移位和变形。 3埋设部件与混凝土的结合面应无油污和严重锈蚀,混凝土与埋件的结合应密实,不得有空隙。 4设备基础垫板的埋设,其高程偏差一般不超过-50mm,中心和分布位置偏差一般不大于10mm,水平偏差一般不大于1mm/m。 5设备基础及留孔留洞的位置应以施工图为准,设备基础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确定位置及尺寸时,应待设备到货并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6.12.6.2埋管 1对有缝钢管,必须检查有无裂缝,对壁厚与设计不符或内外锈蚀有氧化脱皮,深坑磨面的钢管不得投入使用。 2安装前管内清扫干净无泥砂杂物,外露管口用不小于3mm的钢板牢固封焊保护,埋管的管口伸出砼表面不少于300mm电缆管内必须穿入12钢丝线,两端盘牢,以备穿线。 3当施工环境,气候条件不满足施工安全技术条件,如阴雨天气,临近砼养护用水部位,气温风速温度等不适应时不应强行施工。 4各种埋管必须按施工设计图纸尺寸上材质,高程方位角度定位安装,安装允许偏差如下: a.埋管安装位置偏差中心线与高程与设备连接的进出口端10mm b.不与设备连接的进出口端为20mm c.埋入砼中间部位,管径在200mm以上者为30mm,在200mm以下者为50mm,但不因为安装偏差引起相邻设备变动或管路裸露砼的外表面 d.管口伸出混凝土面的长度不小于300mm e.管子与墙面的距离不小于法兰的安装尺寸。 5埋管支撑与砼内钢筋网焊接牢固,检查焊点处无凹坑气孔裂缝焊穿现象,支架与管路固定牢靠防止损坏管壁。 6埋入砼的管路焊接,焊口附近清扫干净无油污铁锈,焊后进行无损检测外观检查应无裂纹,弧坑夹渣气孔等缺陷,焊缝表面平整美观。 7埋入砼内埋件表面有螺孔或螺杆,应进行可靠防护,防止损坏螺纹。 6.12.7防火封堵 电缆穿越墙体的孔洞和进出开关柜配电盘控制盘继电保护盘的孔洞,应采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并无遗漏。封堵要密实,表面工艺美观。保证电缆之间位置符合防火要求,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刷防火涂料。 6.12.7.1盘柜: 1在孔洞孔隙口及电缆周围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厚度不得小于20mm。 2用有机堵料浇筑,塞满孔洞。 6.12.7.2电缆保护管二次接线盒: 1电缆管口采用有机堵料严密封堵,管径小于50mm的堵料嵌入的深度不小于50mm,露出管口厚度不小于10mm随着管径增加,堵料嵌入管子的深度和露出的管口的厚度也相应增加,管口的堵料要成圆弧形。 2二次接线盒留孔处采用有机堵料将电缆均匀密实包裹,在缺口缝隙处使用有机堵料密实地嵌于孔隙中。 6.12.7.3汇流箱如有 汇流进线孔洞口应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厚度不得小于20mm。 6.12.7.4防火涂料 1防火涂料的安装位置一般在防火墙两端和电力电缆接头两侧的23米长区段。 2施工前清除电缆表面灰尘油污。涂刷前,将涂料搅拌均匀,涂料不宜太稠。 3水平敷设的电缆沿电缆走向进行均匀涂刷,垂直敷设的电缆宜自上而下涂刷,涂刷的次数厚度及间隔时间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4电缆密集和束缚时,应逐根涂刷,不得漏刷,涂刷要整齐。 6.12.8防腐及涂漆 6.12.8.1涂漆 1被涂表面的铁锈焊渣毛刺油脂泥砂水分等污物均已清除干净。 2环境温度宜在1535之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下,并有防火防冻防雨措施。涂漆的环境空气必须清洁,无煤烟灰尘及水汽。室外涂漆遇雨降雾时应停止施工。 3表面处理涂料施工前,应将管道表面的油垢及氧化物等消除。焊缝处不得有焊渣毛刺。表面个别部分凹凸不平的长度不得超过5mm。 4管材表面的锈层可用手工和机械的方法处理,直至露出金属本色,再用棉纱擦干净。 5根据选用的涂漆方式的要求,采用与涂料配套的稀释剂,调配到合适的施工粘度才能使用。 6管道涂漆种类层数颜色标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参照涂料产品说明书进行施工。 7涂漆的方法应根据施工要求涂料的性能施工条件设备情况进行选择。 a.手工涂刷应分层涂刷,每层应往复进行,纵横交错,并保持涂层均匀,不得漏涂必须待前一层漆膜干透后,方可涂刷下一层。一般应用防锈漆打底,调和漆罩面,快干性漆不宜采用刷涂。 b.采用的工具机械喷涂,喷射的漆流应和喷漆面垂直。喷漆面为平面时,喷嘴与喷漆面应相距250350mm喷漆面如为圆弧面,喷嘴与喷漆面的距离应为400mm左右。喷涂时,喷嘴的移动应均匀,速度宜保持在1018m/min。喷漆使用的压缩空气压力0.20.4MPa。 6.12.8.2管道防腐 为了减少管道系统与地下土壤混凝土接触部分的金属腐蚀,管材的外表面必须要求进行防腐:敷设在腐蚀性土壤中的室外直接埋地的气体管道应根据腐蚀性程度选择不同等级的防腐层。 6.12.9组件安装 6.12.9.1光伏电池组件在搬运吊装时不得碰撞和损坏。 6.12.9.2光伏电池组件应有序堆放在特种架子或垫木上。在室外堆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6.12.9.3光伏电池组件安装前应将构件表面尘土和污物擦拭干净。 6.12.9.4光伏电池组件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如发现有变形裂痕破损等均不得安装。 6.12.9.5除以上要求外,光伏电池组件的安装还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生产厂家说明书要求进行。 6.12.9.6光伏电池组件在储存搬运安装和安装后应制定保护措施,不得使其发生碰撞变形污染损坏等现象。 6.12.10支架安装 6.12.10.1一般要求 (1支架安装使用的全部施工工具均应由投标人承包人进行采购。 (2材料和外购件运抵工地后,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验收入库,并应接受监理人的检查。每批到货的材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或试验报告。 (3投标人承包人应按监理人指示,对到货的材料和外购件进行抽样检验,并将检验成果报送监理人。 (4组件支架的零构件在搬运吊装时不得碰撞和损坏。 (5组件支架的零构件应按品种和规格堆放在特种架子或垫木上。在室外堆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6组件支架的构件安装前均应进行检验与校正。构件应平直规方,不得有变形和刮痕。不合格的构件零件不得安装。 (7构件进行钻孔装配接头安装连接附件等辅助加工时,其加工位置尺寸应准确。 (8安装施工过程应对组件支架轴线进行测量,发现误差应及时调整不得积累。 (9组件支架的支架立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将立柱先与连接件连接,然后连接件再与主体预埋件焊接连接,并应进行调整和固定。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5mm,轴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5mm,左右偏差不应大于5mm。 b.立柱的垂直度偏差应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要求。 (10组件支架安装前应将构件表面尘土和污物擦拭干净。 (11组件支架安装完成后,应制定清洗扫方案。清洗应采用中性清洁剂,清洁剂使用前应进行腐蚀性检验。中性清洁剂清洗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12安装前,应对组件支架中的钢构件进行检查。当钢构件的变形超出允许偏差时,应采取措施校正后才能安装。 (13 ) 结构吊装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产生永久性变形,并应垫好绳扣与构件的接触部位。 (14不得利用已安装就位的支架起吊其它重物,不得在主要受力部位加焊其它物件。 (15光伏组件支架的安装应在组件支架基础验收合格后进行。 (16光伏组件支架的安装施工应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报招标人发包人指定的施工监理批准。 (17组件支架安装时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组件支架生产厂家的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18安装光伏组件支架所需的构件及零件的材料品种规格色泽和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组件支架生产制作的相关文件要求。 (19光伏组件支架的构件零件在储存搬运安装和安装后应制定保护措施,不得使其发生碰撞变形变色污染等现象。 6.12.10.2钢材 (1钢构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注意防止锈蚀和污染。 (2钢构件应分类堆放,挂牌注明品种规格和批号,搁置稳妥,防止变形和损伤。 6.12.10.3焊接材料 (1)焊接材料应按施工图纸的要求选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焊接材料必须分类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库房内温度不应低于5,相对湿度不大于70。 6.12.10.4外购件 (1按施工图纸要求采购的普通螺栓及其它零部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外购件应注意轻装轻卸,在室内按批号规格分类存放,防止生锈污染和损坏螺纹。 6.13 光伏发电单元安装 6.13.1投标人承包人的责任与安装要求 6.13.1.1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光伏发电单元设备的现场卸车二次运输保管安装工作,包括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试验维护管理直至移交前的所有工作,并负责提供安装试验所需的人工材料设备及工器具。 6.13.1.2投标人承包人应在合同规定的交货地点接收招标人发包人提供的设备,并由招标人发包人和投标人承包人根据合同及设备清单共同进行检查清点后进行入库保管。 6.13.1.3投标人承包人应指派持有上岗证的合格焊工,进行焊接工作,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应报送监理人审批。 6.13.1.4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设备安装前的检查试验等工作,保证设备安装的完好。 6.13.1.5投标人承包人负责现场设备缺陷的消除,如现场确实无法修复消除的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人,报告应详细说明缺陷情况。 6.13.1.6投标人承包人应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必须按照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设置明显的标志标识,标志标识规格要统一。并应设置足够的照明。 6.13.1.7投标人承包人用于本工程的计量器具及校验用的标准仪器仪表,需具有相关资质机构的有效检验合格证书。 6.13.1.8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上岗证书方能上岗作业。 6.13.1.9在各阶段的试验及调试中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对故障或缺陷进行检查,负责所安装设备的拆卸和复原工作,并在拆装过程中检查问题或按监理单位要求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与分析处理故障或缺陷问题必要时与招标人发包人委托的其它监测单位配合实施补充测试。 6.13.1.10如果某部分设备未能通过试验,则监理人和投标人承包人应按同样的条件和情况重复进行该调试试验,重复调试试验的全部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除非这种重复调试是由于招标人发包人的原因造成的。 6.13.1.11投标人承包人在各阶段设备调试之前或过程中应按合同规定向监理单位提交计划调试大纲调试过程记录和验收资料。每阶段设备调试在制造厂的指导下完成,并负有总体责任与义务。需加热或带电养护的设备,应按制造设备供应商的规定加热或带电养护。投标人承包人应采取措施防止在维护中的设备的外观及性能受到人为损伤,保证向招标人发包人移交时设备除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数量要求外还应具有优良的外观及性能。 6.13.2投标人承包人提交的主要文件 6.13.2.1 各部件的安装焊接技术方案 投标人承包人在开工前7天提交各部件安装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其内容应包括: 1安装场地的布置及说明主要临时设施的布置和说明 2设备的运输组装吊装工艺措施 3安装工艺措施 4焊接工艺措施 5各类试验方案 6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7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投入 8质量检验项目及标准。 6.13.2.2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查记录 投标人承包人及时提交安装的质量检查记录。 6.13.2.3完工验收资料 全部设备施工结束后,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本合同规定,为监理人进行完工验收,提交以下完工资料: 1部件焊接安装的质量检查报告 2安装检查记录 3质量等级评定 4试验报告 5过程文件 6重大缺陷处理报告 7安装用主要材料和外购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或试验报告。 8监理人要求提交的其它完工资料。 6.13.2.4招标人发包人和监理人要求的其它相关文件。 6.13.3光伏发电单元支架的安装 投标人承包人用专用的设备台车运输设备,并做好设备吊装运输过程中的防护工作,绑扎用绳索不得使用钢丝绳。 6.13.3.1材料和外购件 (1一般要求 a. 电池组件支架制造和安装使用的焊接材料外购件和涂装材料均应由投标人承包人按负责采购。 b.材料和外购件运抵工地后,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验收入库,并应接受监理人的检查。每批到货的材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或试验报告。 (2电池组件支架 a.电池组件支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注意防止锈蚀和污染。 b.电池组件支架应分类堆放,挂牌注明品种规格和批号,搁置稳妥,防止变形和损伤。 (3焊接材料 a.焊接材料应按施工图纸的要求选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b.焊接材料必须分类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库房内温度不应低于5,相对湿度不大于70。 (4外购件 a.按施工图纸要求采购的普通螺栓及其它零部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b.外购件应注意轻装轻卸,在室内按批号规格分类存放,防止生锈污染和损坏螺纹。 (5涂装材料 涂装材料及其辅助材料应贮于535通风良好的库房内,按原包装密封保管,若制造厂另有规定,则应按制造厂规定执行。 (6电池组件支架的组装和焊接组装 a.电池组件支架组装前,应进行零部件的检验,并作好记录,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组装。 b.电池组件支架组装和工地拼装应符合GB50018的有关规定。 c.焊接连接组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 d.对顶紧接触面应有75%的部位以上的面积紧贴,检查方法应满足GB50205规定,顶紧面应经检查合格后,方能施焊,并作好记录。 (7焊接 a.焊接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有专人保管。使用前,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烘焙,保护气体的纯度应符合工艺要求。低氢型焊条烘焙后应放在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焊丝焊钉在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 b. 超过保质期的焊接材料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受潮的焊剂及熔烧过的渣壳,均禁止使用。 c.焊接应符合GB50018的规定。 d.焊缝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 e.焊接环境: 焊接时的风速,在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氧乙炔焊时不应大于8.0m/s,在气体保护焊时不应大于2.0ms。当超过规定时,应有防风设施。 相对湿度不得大于90。 当焊接表面潮湿,雨雪刮风工作日气,焊工及焊件无保护措施时,不应施焊。 f.焊接工作完毕后,焊工应清理焊缝表面,自检焊缝合格后,在焊缝部位旁,打上焊工工号钢印。 (8焊缝缺陷处理 经检查确认必须返修的焊缝缺陷,应由投标人承包人提出返修措施,返修后的原缺陷部位仍需按规定进行检验。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应超过两次。当超过两次时,应重新制定新的返修措施报投标人承包人批准后实施。返修后的焊缝应重新进行检验。 (9涂装 a.电池组件支架制作的质量检验合格后,投标人承包人应对构件的非连接部位进行涂装。 b.电池组件支架涂装前应对其表面进行除锈处理。除锈方法和除锈等级应按施工图纸要求,除锈质量应符合YB/T9256的规定。除锈合格后,应立即涂装,在潮湿气候条件下4h内完成在气候较好条件下不超过12h。 c.在有雨雾雪风沙及灰尘较大的户外环境中禁止进行涂装作业。 d.构件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涂装后4h内不得淋雨和日光暴晒。 e.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制造厂产品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当涂装无明确规定时,一般宜涂45遍,干膜总厚度应大于65m,允许偏差为25m。当一个工作日内使用的涂料应在当日配置,并不得随意添加稀释剂。 f.不得使用超过保质期的涂料。由于贮存不当而影响涂料的质量时,必须重新检验,并经监理人同意后方能使用。 g.目测涂装质量应符合GB50018的规定。 h.防腐处理应满足GB50018的规定。 i.涂装在出厂前完成。 6.13.3.2电池组件支架的安装 (1说明 a.安装前,投标人承包人应对电池组件支架进行验收,合格并经投标人承包人签认后,方能进行电池组件支架安装。 b.电池组件支架安装过程中应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不产生永久性变形。 c.电池组件支架制造安装和验收用的测量器具,应满足精度要求,并应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 (2电池组件支架的安装 a.安装前,应对电池组件支架进行检查。当电池组件支架的变形超出允许偏差时,应采取措施校正后才能安装。 b.电池组件支架吊装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产生永久性变形,并应垫好绳扣与构件的接触部位。 c.不得利用已安装就位的支架起吊其它重物,不得在主要受力部位加焊其它物件。 d.在室外进行电池组件支架安装校正时,除考虑焊接变形因素外,还应根据当地风力温差等影响,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e.电池组件支架的连接接头,应按施工图纸的规定,检查合格后方能连接。在焊接和高强度螺栓并用的连接处,应按先栓后焊的原则安装。 f.承受荷载的安装定位焊缝,其焊点数量厚度和长度应进行计算确定。 6.13.3.3电池组件支架工程的验收 (1电池组件支架材料和外购件的验收 用于电池组件支架的钢材焊接材料外购件和涂装材料等,均应按本技术条款的规定进行检验和验收。每批材料和外购件均应经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2电池组件支架的验收 提交的验收资料应包括: a.电池组件支架加工图 b.电池组件支架各项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 c.焊缝质量检验报告 d.电池组件支架隐蔽部位的质量检查记录 e.施涂工艺和涂装检查记录 f.电池组件支架进场合格证 6.13.4光伏发电单元电池组件的安装 6.13.4.1电池组件运输及检查 1投标人承包人用台车运输设备,并做好设备吊装运输过程中的防护工作,绑扎用绳索不得使用钢丝绳。 2电池组件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不得倒置倾翻碰撞和受到剧烈的振动。制造厂有特殊规定标记的,应按制造厂的规定装运。 3设备安装前对其外观进行详细检查,设备应清洁完整附件齐全无锈蚀和机械损伤等缺陷。 4电池组件之间连线及接线头完好无损。 5电池组件隔离二极管应完好无损。 6电池组件外观检查完好。 6.13.4.2电池组件安装 电池组件与支架连接牢固,电池组件连接孔不得出现裂纹等局部损坏 电池组接地线接地连接可靠牢固 电池组件之间的连线应按照制造厂家的规定进行。 在安装电池组件时做好二极管的防护工作,防止损坏二极管。 电池板安装时暴露的载流部件采用绝缘隔离或短路措施,正确使用有绝缘保护的工具。所有安装组件的工作人员都应佩戴绝缘手套和适合的防护衣物,摘除所有金属饰品,降低受伤或意外触电的几率。 在操作一些电气的连接或断接或断开之前,光伏组件阵列应完全被遮光。 在电缆连接过程中,预先做好防护措施,切勿拿着导电物体靠近连连接器的金属件。 安装期间应当谨慎操作,避免组件碰撞划伤掉落,人员不可坐立于组件上。 避免在雨天或大风天气安装组件。安装只能在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安装干燥的组件并使用干燥的工具。 不得在可燃气体或易爆物体附近进行安装工作 安装结构应该用恰当的力防止在安装时组件变形或扭曲。即使周围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组件也应该避免过度移动或振动。 组件和安装面之间应足以防止两个面接触到电缆,防止因为受挤压摩擦导致电缆损坏。 组件不得放置在没有支撑混凝土上或将其中一个角放置在混凝土上,或任何其它坚硬或粗糙表面上。 在从集装箱拿出组件之前,应该检查该检查组件表面。小心移动组件,避免碰到另一片组件或其它硬物上。不要让玻璃接触任何有可能造成划痕的东西。 为了避免触电受伤,或损坏组件,在移动和组件安装过程装过程中不要拉拽组件的电缆和接线盒。 6.13.4.3电池组件验收 提交的验收资料应包括: 电池组件外观检查记录 电池组件接线图 电池组件预拼装检查记录。 二极管检查记录 电缆连接测试记录 开路电压测试记录 短路电流测试记录 串联电阻测试记录 并联电阻测试记录 6.13.5汇流箱安装如有 6.13.5.1设备检查 检查设备外观有无明显破损,按装箱单清点资料合格证附件备品备件等是否齐全,检查设备固定螺丝元器件端子线头标签等有无脱落,结构有无裂纹。 6.13.5.2设备安装 1汇流箱如有安装按通用技术条款6.12.2要求进行。 2汇流箱如有安装按相关技术规范及设备供应商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3设备接地及其它按通用技术条款6.12.5要求进行。 4电缆安装按通用技术条款6.12.3要求进行。 5将光伏防雷汇流箱如有按原理及安装接线框图接入光伏发电系统中后,应将防雷箱接地端与防雷地线或汇流排进行可靠连接,连接导线应尽可能短直,且连接导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2多股铜芯。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欧姆。 6接线时需要拧开防水端子,然后接入连线至保险丝插座,然后拧紧螺丝,固定好连线,最后拧紧外侧的防水端子。 7输入输出均不能接反。 8输入线采用4mm2的软铜线,输出及地线采用不小于16mm2的软铜线。 6.13.5.3汇流箱如有试验 现场试验包括如下: 直流电缆绝缘测试。 直流断路器分合闸试验。 熔断器测试。 通信的检查。 电源检查。 6.13.5.4汇流箱如有验收 提交的验收资料应包括: 提交现场试验记录。 电缆布置整齐无交叉,标识齐全正确。 外观干净无灰尘。 电缆防护管整齐无损坏。 6.13.6直流防雷配电柜设备安装 6.13.6.1设备基础安装 按技术通用条款6.12.6规定进行。 6.13.6.2设备检查 检查盘柜外观有无明显破损,按装箱单清点资料合格证附件备品备件等是否齐全,检查设备固定螺丝元器件端子线头标签等有无脱落,结构有无裂纹。 为确保安装到施工现场的设备的完好性,投标人承包人在设备安装前,对直流配电柜测试绝缘电阻,检查盘内接线,校验表计,测试互感器。 6.13.6.3设备安装 1盘柜及配电箱安装按通用技术条款6.12.2要求进行。 2直流防雷配电柜安装按相关技术规范及设备供应商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3设备接地及其它按通用技术条款6.12.5要求进行。 4电缆安装按通用技术条款6.12.3要求进行。 6.13.6.4直流防雷配电柜试验 现场试验项目如下: 直流电缆绝缘测试 外观检查 静态调试记录 表计校验 传感器检查及试验 断路器分合试验 防雷器试验 6.13.6.5直流防雷配电柜验收 提交的验收资料应包括: 提交现场试验记录。 电缆布置整齐无交叉,标识齐全正确。 外观干净无灰尘。 电缆防护到位。 安装技术记录。 基础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设备调试报告。 二次电缆绝缘合格,布置整齐标识齐全正确。 6.13.7逆变器设备安装 6.13.7.1设备基础安装 按技术通用条款6.12.6规定进行。 6.13.7.2设备检查 检查盘柜外观有无明显破损,按装箱单清点资料合格证附件备品备件等是否齐全,检查设备固定螺丝元器件端子线头标签等有无脱落。 为确保安装到施工现场的设备的完好性,投标人承包人在设备安装前,对断路器防雷器直流电容输出保险测试绝缘电阻校验继电器。 6.13.7.3设备安装 1盘柜及配电箱安装按通用技术条款6.12.2要求进行。 2逆变器安装按相关技术规范及设备供应商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3设备接地及其它按通用技术条款6.12.5要求进行。 4电缆安装按通用技术条款6.12.3要求进行。 6.13.7.4逆变器试验 现场试验项目如下: 并网电流谐波试验 直流分量试验 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过/欠压试验 过/欠频试验 恢复并网试验 过流保护试验 防反放电保护试验 极性反接保护试验 过载保护试验 自动开关机 绝缘电阻测定 绝缘强度测定 6.13.7.5逆变器验收 提交的验收资料应包括: 提交现场试验记录。 电缆布置整齐,标识齐全正确。 外观干净无灰尘。 电缆防护到位。 安装技术记录。 基础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设备调试报告。 相邻盘柜间的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盘柜之间的固定牢固。 与相关设备间的通讯畅通。 二次电缆绝缘合格,布置整齐标识齐全正确。 6.13.8 变压器的安装 6.13.8.1安装前检查 设备本体安装位置正确附件齐全外表清洁固定可靠操作机构闭锁装置动作灵活,位置指示正确油漆完整相色标志正确接地可靠。 6.13.8.2施工准备 1箱变布置在逆变器室外,安装环境应满足设备技术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2投标人承包人应充分考虑施工期间现场的安全消防措施,为满足上述措施应配置相应的设施器材人员并建立管理制度。 3箱变本体运到现场后,投标人承包人应检查所有附件应齐全,无锈蚀及机械损伤,密封应良好。变压器运输装卸就位过程中承受三个方向的冲击力不超过3g的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4投标人承包人检查确认后办理领用手续,并负责变压器及附属设备在现场的储存保管工作。 5技术准备:变压器试验合格证明书,包括电气试验和变压器安装说明书变压器安装作业指导书施工图纸变压器保管记录。 6.13.8.3变压器试验 当在变压器安装完毕,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并参照GB50150的规定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项目如下: 变压器按GB1094要求进行 油浸式变压器按GB6451要求进行 互感器按GB 20840要求进行 避雷器按GB 11032要求进行 高压套管按GB/T4109要求进行 高压开关柜按DL404要求进行 低压开关柜按GB 7251要求进行 测得的试验值应满足规定值,并与工厂试验值基本一致。 6.13.8.4变压器验收 提交的验收资料应包括: 提交现场试验记录。 基础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布置整齐,标识齐全整齐。 电缆防护到位。 电缆绝缘测试记录 外观干净无灰尘。 表计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与相关设备间的通讯畅通。 二次电缆绝缘合格,布置整齐标识齐全正确。 6.14 电气二次部分安装如需 6.14.1投标人承包人的责任 6.14.1.1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电气二次设备的现场安装工作,包括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转试验维护管理直至移交前的所有工作,并负责提供安装试验所需的人工材料设备及工器具。 6.14.1.2为完成安装工作所需的安装工具现场试验设备检验设备运输设备起吊设备等由安装投标人承包人自备。 6.14.1.3投标人承包人应在合同规定的交货地点接收招标人发包人提供的设备,并由招标人发包人和投标人承包人根据设备清单共同进行检查清点后办理领用手续。 6.14.1.4投标人承包人负责场区内设备的二次运输以及二次运输后设备的卸货保管和贮存。对于直接运送至安装场地的设备,投标人承包人负责设备的卸货保管和贮存。投标人承包人在接收各项设备后,应承担由于卸车装车运输和保管不当造成的损失和损坏的全部责任。盘柜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采取防震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的安全措施。 6.14.1.5盘柜应存放在室内或能避雨雪风沙等干燥场所。对有特殊保管要求的装置性设备和电气元件应按规定保管。 6.14.1.6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设备安装前的检查试验等工作,保证设备安装的完好 6.14.1.7投标人承包人负责现场设备缺陷的消除,如现场确实无法修复消除的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人,报告应详细说明缺陷情况 6.14.1.8投标人承包人应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必须按照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设置明显的标志标识,标志标识规格要统一。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置足够的照明。 6.14.1.9在各阶段的试验及调试中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对故障或缺陷进行检查,负责所安装设备的拆卸和复原工作,并在拆装过程中检查问题或按监理单位要求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与分析故障或缺陷问题必要时与招标人发包人委托的其它监测单位配合实施补充测试 6.14.1.10如果某部分设备未能通过试验,则监理人和投标人承包人应按同样的条件和情况重复进行该调试试验,重复调试试验的全部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除非这种重复调试是由于招标人发包人的原因造成的。 6.14.1.11投标人承包人在各阶段设备调试之前或过程中应按合同规定向监理单位提交计划调试大纲调试过程记录和验收资料。每阶段设备调试在制造厂的指导下完成,投标人承包人必须按合同规定和监理人的指示向设备供应商的调试提供配合,并负有总体责任与义务。需加热或带电养护的设备,应按制造设备供应商的规定加热或带电养护。投标人承包人应采取措施防止在维护中的设备的外观及性能受到人为损伤,保证向招标人发包人移交时设备除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数量要求外还应具有优良的外观及性能。 6.14.2投标人承包人提交的主要文件 6.14.2.1投标人承包人在开工前10天提交设备安装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其内容应包括:安装场地的布置及说明主要临时设施的布置和说明设备的运输组装吊装工艺措施安装工艺措施各类试验调试方案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投入质量检验项目及标准。 6.14.2.2计算机监控逆变器直流防雷配电柜保护交流配电柜等设备在通电前20天,投标人承包人必须根据设备制造厂技术调试大纲编制调试方案,方案至少应包括:调试目的调试程序及步骤调试设备人员记录表格标准。 6.14.2.3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查记录 6.14.2.4投标人承包人及时提交安装的质量检查记录。 6.14.2.5完工验收资料 6.14.2.6全部设备施工结束后,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本合同规定,为监理人进行完工验收,提交以下完工资料: 1安装技术记录。 2外观检查记录 3重大缺陷处理报告 4安装用主要材料和外购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或试验报告 5过程文件 6设计变更证明文件 7调整试验记录 8试验调试报告 9监理人要求提交的其它完工资料。 6.14.2.7招标人发包人和监理人要求的其它相关文件。 6.14.3计算机监控系统安装技术要求 安装环境应满足如下要求:中央控制室环境温度为温度:夏季232冬季202,相对湿度为:45%65%,尘埃为:粒度0.5m的尘埃个数3500粒/升。同时,设备供应商对环境有特殊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应遵循设备供应商要求。 6.14.3.1设备基础槽钢安装技术要求 按技术通用条款6.12.6规定进行。 6.14.3.2设备检查 投标人承包人在设备安装前,检查盘柜外观有无破损,设备固定螺丝元器件端子线头标签等有无脱落,结构有无裂纹等。同时,投标人承包人还应进行表计及自动化元件的校验设备电气元件的通电检查装置的逻辑检查等。 6.14.3.3设备安装 1盘柜安装 按3.2.2要求进行安装。 2设备接地 设备接地按相关技术规范制造厂技术要求并按6.12.5求进行。 3电缆安装 电缆安装按6.12.3要求进行。 6.14.3.4安装后对盘柜及接线的检查 盘柜完好无损。控制盘的功能按合同文件配置,同时包括必要的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装置工作电源指示和保险等。 盘内继电器的外壳应清洁无灰尘。外壳玻璃应完整,嵌接要良好。外壳与底座接合应紧密牢固,防尘密封应良好。装置的各部件固定良好,无松动现象,装置外形应端正,无明显损坏及变形现象。 装置的硬件配置标注及接线等应符合图纸要求。 装置各插件上的元器件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应良好,所有芯片应插紧,型号正确,芯片放置位置正确。 控制盘应将本身的专用接地铜排通过接地电缆与区域二次等电位接地体相连,各区域二次等电位接地体互相连通后,在与电站一次接地系统相连,确保接地正确可靠。盘内的接地端子均应与盘上的接地铜排相连。 盘柜设备间的电缆护层应为一点接地,接地点应设在控制柜一端采用双层屏蔽电缆时,电缆的不同屏蔽层均需各一端接地,且接地点应设在电缆不同的两端。 6.14.3.5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调试和试验 投标人承包人应依据制造厂提供的调试大纲安装说明书编制详细的试验方案,并参照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至少包括如下项目: 1系统调试 系统联机试验,检查通讯时钟同步和自动清屏等。 开关量状态量温度量等的扫描周期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性能保证值的要求。 操作说明书检查 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检查 操作命令演示 画面显示窗口检查 历史报表记录窗口检查 计算器窗口检查 图形编辑窗口检查 简报信息窗口检查 画面调用功能检查 设备技术文件及合同文件中要求的其它检查。 基本操作功能试验应符合技术性能保证值的要求: 测点投退操作 报表显示和打印 历史报表的显示和打印 开关和刀闸操作 设备技术文件及合同文件中要求的其它检查。 频率变换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UPS后备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操作功能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断路器隔离开关远方分合试验 光缆测试 2电气接线检查 对所有接线应进行正确性检查,其标志与图纸相符 屏蔽线的接法应符合抗干扰的要求 继电器校验合格。 3计算机监控系统站控层 装置上电检查,测量并记录电源电压值 装置上电运行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系统硬盘软盘的运行温度和环境温度应符合本节技术性能保证值的要求 各服务器和工作站安全性防病毒防非法入侵登录优先级检查。 键盘鼠标和滚动球操作试验,检查有无发卡或失效等现象。 4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层 交换机检查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正常,数据交换正常。 通讯协议校验 通讯方式波特率或带宽传输距离等应符合规定。 5计算机监控系统间隔层 a) 开关量校验 校验所有开关量应符合规定。 b) 模拟量校验 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温度信号的采样周期采样分辨率采样精度准确度允许误差应符合规定。 c) 开出量校验 校验所有开出量动作正常各开出继电器动作应符合规定。 d) 通讯协议校验 通讯方式波特率或带宽传输距离等应符合规定。 6.14.3.6检查与验收 计算机监控系统分阶段验收,主要检查验收项目见下表。 序号 检查验收项目 验收依据 1 设备开箱检查清点 订货合同到货清单 2 设备基础槽钢安装 设计图纸GB50171 3 电缆与光缆的敷设接线 设计图纸GB50168GB50171YD44 4 监控系统整体联合调试 设计图纸设备供应商说明书订货合同 5 启动调试及试运行 设计图纸设备供应商说明书订货合同 6.14.4通信系统安装调试 6.14.4.1设备检查 投标人承包人在设备安装前,检查生产调度程控交换机话机光传输设备通信电源模块外观有无破损,设备固定螺丝元器件端子线头标签等有无脱落,结构有无裂纹设备安装 盘柜安装按6.12.2要求进行安装 设备接地按相关技术规范设备技术要并按6.12.5要求进行 电缆安装按6.12.3要求进行 6.14.4.2通信系统调试及试验 通信系统调试 通信系统通信检查 光传输设备检查 电源模块通电试验 生产程控交换机调试 6.14.4.3通信系统验收 检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提交现场试验记录。 电缆整齐标志齐全整齐。 各电话工作正常。 交换机外观检查记录。 通信畅通。 6.14.5继电保护装置 全站继电保护的范围:35kV系统保护厂用变保护厂用电系统保护等。 6.14.5.1设备基础安装 按技术通用条款6.12.6规定进行。 6.14.5.2设备检查 投标人承包人在设备安装前,检查盘柜外观有无破损,设备固定螺丝元器件端子线头标签等有无脱落,结构有无裂纹等。同时,投标人承包人还应进行表计及自动化元件的校验设备电气元件的通电检查装置的逻辑检查等。 6.14.5.3设备安装 1盘柜安装按6.12.2要求进行安装。 2设备接地按相关技术规范制造厂技术要并按6.12.5要求进行。 3电缆安装按6.12.3要求进行。 6.14.5.4电气二次盘柜外观及接线检查 盘柜外形尺寸颜色符合规定,外观光洁完好无损。保护盘的功能按合同文件配置,同时包括必要的跳闸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保护装置工作电源指示和保险等。 保护盘上继电器的外壳应清洁无灰尘。外壳玻璃应完整,嵌接要良好。外壳与底座接合应紧密牢固,防尘密封应良好。装置的各部件固定良好,无松动现象,装置外形应端正,无明显损坏及变形现象。 保护装置的硬件配置标注及接线等应符合图纸要求。 保护装置各插件上的元器件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应良好,所有芯片应插紧,型号正确,芯片放置位置正确。 继电保护盘应将本身的专用接地铜排通过接地电缆与区域二次等电位接地体相连,各区域二次等电位接地体互相连通后,在与电站一次接地系统相连,确保接地正确可靠。盘上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地端子均应与盘上的接地铜排相连。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其回路检查。 核实其变比容量准确度符合要求,极性标志正确。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均应只有一个接地点,且在保护盘上。 6.14.5.5现场试验 投标人承包人应依据制造厂提供的调试大纲安装说明书编制详细的试验方案,并参照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现场试验。在进行试验前,被试装置及外围设备标志应齐全正确清晰。被试保护屏应有良好可靠的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应了解试验电源的容量和接线方式配置适当的熔断器,特别要防止总电源熔断器越级熔断,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试验用刀闸必须带罩,禁止从运行设备上直接取得试验电源。在试验接线工作完毕后,必须经第二人检查,方可通电。 现场试验至少包括如下项目: 接线正确性验证试验 对所有接线应进行正确性检查,其标志与图纸相符 屏蔽线的接法应符合抗干扰的要求 继电器校验合格。 绝缘电阻测试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极性试验 测试互感器各次绕组的连接方式及极性关系与设计相符。 电流互感器V-A特性试验 各保护功能模块动作特性动作值返回值整定值动作时间试验 保护动作逻辑检查 检查各套保护装置间动作逻辑关系,所有元件的动作与其工作原理及回路接线相符,有配合要求的各元件在灵敏度及动作时间上确实满足配合要求。 各模拟量的频率跟踪特性试验 采用屏敝措施检查保护装置间的弱电连接线 各种抗干扰试验 抗高频干扰试验 抗辐射电磁干扰试验。 中间继电器出口继电器特性试验 继电保护与监控系统的联动试验: 保护各种数据报告测试: 模拟保护装置动作,检查故障记录报告应正确完善齐全,记录数据时间应满足要求 电源试验: 投标人承包人必须检查电源输出电压值及其稳定性逆变电源的自启动性能双电源的切换功能等设备合同规定的试验,其试验结果应满足设备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要求。 整组动作试验: 投标人承包人应模拟各种故障,检查保护动作后的结果,如开关跳闸信号上送故障报告及数据输出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连续通电试验 装置完成调试后,应进行不小于100h的连续通电试验。试验结束后各项参数和性能仍应无变化,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设计及说明书的要求。 设备说明书要求的其它试验 上述各项试验结果均应符合合同文件要求设备商产品说明书和图纸资料及有关规程标准的要求。 设备检验调整完毕后,应仔细检查拆动过的部件和端子等是否都已正确恢复,所有的临时衬垫等物件应清除。 6.14.5.6现场验收 继电保护设备验收应按设计图纸随机安装说明书以及GB50171标准和制造厂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 安装质量以及现场试验经监理单位确认该系统已符合部标国标以及订货合同的要求,并在技术资料和文件齐全时方可验收。验收的主要项目是: 屏前后的设备应整齐完好,回路绝缘良好,标志齐全正确 二次电缆绝缘良好,标志齐全正确 全部保护装置竣工图纸符合实际 装置定值符合整定通知单要求 检验项目及结果符合检验条例和有关规程的规定 核对电流互感器极性变比及伏安特性,其二次负载满足误差要求 电气设备及线路有关实测参数完整正确 用一次负荷电流和工作电压进行验收试验,判断互感器极性变比及其回路的正确性,差动等保护装置有关元件及接线的正确性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和程序通知单 6.15 启动试运行 6.15.1投标人承包人的责任 6.15.1.1投标人承包人负责现场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并按招标人发包人具体要求管理布置配备启动试运行需要的物品设备 6.15.1.2投标人承包人负责现场安全措施及防护 6.15.1.3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现场安装工作,包括设备调试和试运行工作,并应负责提供试运行所需的人工材料设备安装和检测器具,以及负责完工验收前的维护保管工作。 6.15.1.4投标人承包人应承担全部安装设备的施工安装期维护保养和本合同保修期内的缺陷处理工作。 6.15.1.5投标人承包人组织光伏发电单元的试运行试验变压器与高压配电装置试验带负荷试运行等试验,并就过程相关试验分析记录,形成试运行记录。 6.15.1.6在各阶段的试验及调试中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对故障或缺陷进行检查,负责所安装设备的拆卸和复原工作,并在拆装过程中检查问题或按监理人要求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与分析处理故障或缺陷问题必要时与招标人发包人委托的其它监测单位配合实施补充测试同时,投标人承包人按技术条款的要求提交调试技术文件与资料。 6.15.1.7投标人承包人组织编写应急预案报监理人审批,并根据预案作好实施准备。 6.15.1.8投标人承包人组织编写光伏电站试运行程序报监理人审批,由招标人发包人组织审查后,组织实施。 6.15.1.9投标人承包人必须按光伏发电单元调试试验和试运行程序规程进行工作,并服从试运行指挥机构的统一安排。投标人承包人未按合同规定和本款要求工作,造成光伏发电单元不能正常运行未按要求进行检查或未提供有效配合造成设备损坏等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和不良后果,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责任。 6.15.1.10如果某部分设备未能通过试验,则监理人和投标人承包人应按同样的条件和情况重复进行该调试试验,重复调试试验的全部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6.15.1.11电气试验项目按照有关国家的规程规范由投标人承包人负责完成。 6.15.2投标人承包人提交的主要文件 6.15.2.1安装调试技术方案 投标人承包人在相应工程开工前10天提交各系统的安装调试方案,报送监理人审批,其内容应包括: 1具备的条件 2检查的项目 3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4调试方法程序,试验内容及主要试验项目的试验方案 5进度计划和资源投入 6质量检验点及标准 7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15.2.2质量检查记录 投标人承包人及时提交质量检查记录。 6.15.2.3完工验收资料 全部设备施工结束后,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本合同规定,为监理人进行完工验收,提交以下完工资料: 1质量检查报告 2重大缺陷处理报告 3试运行报告 4监理人要求提交的其它完工资料。 5招标人发包人和监理人要求的其它相关文件。 6.15.3调试及试运行 6.15.3.1一般规定 在启动试运行工作进行前,投标人承包人必须完成参与调试的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的安装调试工作。 参与启动调试的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全部完成,经招标人发包人或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达到合同要求。 完成调试试运行程序的编制并经启动验收委员会审核批准。 试运行组织机构已建立,各测试仪器及仪表准备齐全。 完成光伏电站设备启动调试前的全面检查。 启动调试前全面检查合格后,按试运行程序规定的步骤和内容进行启动调试。 6.15.3.2启动调试 启动调试应满足启动试验程序标准和设备供应商安装调试技术文件要求。 1启动应具备条件 电池组件汇流箱如有逆变器直流防雷配电柜升压变压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等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电缆孔洞的防火封堵已全部完成,并已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定各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进行启动调试。 2启动调试前的检查 完成汇流箱如有逆变器室内系统35kV配电部分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电气设备的检查和清理,包括电气设备和计算机监控系统电气控制保护系统设备之间的通信。 投运设备与未投运部分设备连接部位必须进行可靠隔离,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3试验 a.计算机监控试验 光伏电站所有设备安装调试结束后,逆变器直流防雷汇流箱如有直流防雷配电柜35kV箱式变电站直流电源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畅通。计算机监控系统远方对逆变器限负荷启停试验,断路器隔离开关远方操作试验,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接点反馈信号保护动作信号及故障信号试验,以上试验均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光伏发电站反送电试验 光伏电站所有设备安装调试结束后,进行光伏电站反送电试验。线路带电,合上35kV出线断路器出线隔离开关相应进线断路器升压变压器高压侧隔离开关,反送电至逆变器交流侧。全面检查升压变压器逆变器交流配电柜PT柜工作正常,断路器及隔离刀闸动作正常位置接点反馈正确,计算机监控能够正确采集各设备的数据量。 c.光伏电站正充电试验 光伏电站所有设备安装调试结束后,进行光伏电站正充电试验。合上汇流箱如有出口开关直流防雷配电柜开关,正充电至逆变器直流侧。全面检查汇流箱如有直流防雷配电柜逆变器工作正常,计算机监控能够正确采集各设备的数据量。 d.光伏电站正核相试验 完成光伏发电站反送电试验正充电试验后,进行电站核相试验,光伏电站离网运行,检查电站侧电压互感器与线路测电压互感器相序正确无误。 e.逆变器试验 光伏电站核相试验结束后,进行现地逆变器限负荷启停试验及保护试验,各试验符合设计要求。 f.光伏发电单元带负荷接收总辐射量累计达60kWh/m2时间的试运行 在所有上述试验完成之后,每个光伏发电单元应进行试运行。试运行应在自动控制方式下进行,试运行应为光伏组件接收总辐射量累计达60kWh/m2的时间。如果由于故障引起试运行中断,试验将按规程要求重新进行。 试运行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并处理试运行中所发现的所有缺陷。 在通过试运行并经检查处理所有缺陷后,立即进行30天考核试运行。光伏电站30天考核试运行期间,由于光伏发电单元及其附属设备故障或因设备安装质量原因引起中断,应及时加以处理,合格后继续进行30天运行。 g.其它试验 规程规范规定的其它试验及制造厂招标人发包人要求的其它试验项目应视为本合同的工作范围,投标人承包人不得拒绝。 6.16 工程验收 6.16.1投标人承包人的责任 6.16.1.1投标人承包人负责本工程范围内所有设备系统的交接验收并配合招标人发包人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6.16.1.2投标人承包人负责整个工程项目所属资料的组卷归档移交。 6.16.1.3投标人承包人负责除设备外的专用工器具材料备品的回收移交。 6.16.1.4投标人承包人负责整个工程工期及缺陷责任期内设备缺陷的消除,以及为进行此类工作涉及的安全,包括遗留问题的后续处理。 6.16.1.5投标人承包人配合光伏电站建设工程所属各项专项工程验收。 6.16.1.6投标人承包人在已移交设备区域运行设备附近活动或运行设备的关联作业时严格执行生产运行单位管理要求。 6.16.2投标人承包人提交的文件 各项验收时投标人承包人应按下列要求提供相关的验收技术文件,对没有完整提交这些技术文件的验收工作,监理人或招标人发包人将拒绝验收。 6.16.2.1单元工程验收投标人承包人向监理人提交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以及该单元工程工序施工和检查记录工序合格证调试报告等资料和文件。 6.16.2.2分部工程验收投标人承包人应在提供各单元工程验收时提供的资料和文件的基础上,还应提交全部的竣工图纸资料和文件,以及分部工程施工报告。 6.16.2.3施工竣工/完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概述 工程范围 主要工程量 施工主要节点及施工时段 主要施工过程包括主要工艺试验 单元验收情况及评定情况,包括主要检测数据。 各项验收报告或鉴定意见的主要结论 对各项验收报告所提主要问题和建议的处理情况 施工过程中设备缺陷处理及设计变更实施情况 对后续工程的影响 验收时未能同步进行验收而遗留的单项工程的验收计划安排 总体质量评价及结论 施工大事记 其它 专项验收 投标人承包人应配合招标人发包人进行光伏电站的专项验收工程。包括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专项验收消防专项验收环保验收水保验收工程档案验收工程交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等,并提供相关的验收报告。 投标人承包人提交的其它报告 在工程过程中,需要投标人承包人配合检查的项目较多,除上述提交的资料外,投标人承包人还应提交以下资料报告。 安装验收报告 安全评估 质量评估 阶段验收报告 招标人发包人及监理人要求提交的其它资料报告。 6.16.3验收阶段划分 6.16.3.1工程项目的验收 本工程施工验收按下列所划分的项目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过程文件和资料的形成,投标人承包人同样要按所划分的项目实施。除按下列所划分的项目进行验收外,对于安装中重要的工序,监理人也要进行验收。 1本工程项目层次划分如下: a.单元工程 按施工的系统设备划分,通过若干作业工序完成的工程项目,是构成分部工程质量考核和合同支付的基本工程单位。 b.分部工程 构成分部工程的工程单位,通过若干单元工程完成的工程项目构成,具有相对独立的施工条件或作用。 c.单位工程 通过若干分部工程构成,具有相对独立的区域性施工条件,并能够独立运行的工程项目。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上述工程项目的划分局部可能会有所调整,工程项目划分的调整,由监理人以书面形式通知投标人承包人。 6.16.3.2工程进展的验收 1初步验收 指合同设备光伏组件接收总辐射量累计达60kWh/m2时间发电试运行后,再进行连续30天的考核运行后的验收。 2完工验收 各单位工程验收已完成,投标人承包人完成了本合同项下的所有义务。个别项目无法完成时要经过招标人发包人和监理人的批准。 3启动验收 投标人承包人完成分部工程中相关工程的安装及试验,光伏电站投入运行前进行的验收。包括光伏电站首次启动至光伏组件接收总辐射量累计达60kWh/m2时间试运行结束的全部过程。 4交接验收 各分部工程的相关设备通过光伏组件接收总辐射量累计达60kWh/m2时间的试运行,并进行交接检查,投标人承包人对缺陷处理完毕后,与运行单位办理设备交接而进行的验收。 5最终验收 设备初步验收完成,并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质保期后所进行的验收。机电安装工程最终验收指交接验收完成至设备运行一年后进行的验收。 6竣工验收 按项目核准文件和设计规定完成光伏电站各单位工程验收以及各专项工程验收后进行的验收。但时间应在最后一个光伏发电单元投运后3个月内进行,个别项目无法进行时应经验收主持单位的批准。 6.16.3.3 验收组织 1单元工程分部工程验收由监理人负责验收。 2单位工程验收由招标人发包人组织并主持,工程设计监理单位运行单位设备供应商土建施工单位和机电安装单位参加进行联合验收。 3启动验收由招标人发包人主持单位或其委托单位主持,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当地电网公司主要设备供应商土建施工单位和机电安装单位参加进行联合验收。 4完工验收由招标人发包人主持,行业管理单位工程设计单位监理运行单位主要设备制造商土建施工单位和电气安装单位参加进行联合验收。 5初步验收由招标人发包人主持,有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运行单位主要设备供应商和土建安装等单位参加进行联合验收。 6最终验收由招标人发包人主持,有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运行单位主要设备供应商和安装等单位参加的联合验收。 7交接验收由招标人发包人主持,监理单位运行单位安装等单位参加。 8竣工验收由招标人发包人主持,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运行单位主要设备供应商土建施工单位和机电安装单位参加进行联合验收。 9专项验收由相关单位主持验收,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运行单位设备供应商土建施工单位和机电安装单位等参加验收。 6.16.3.4验收程序 1工程过程中,每道安装工序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以及工程进展的验收,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并依据规范设备供应商技术文件等进行自检和复检后报送监理人按相关程序验收。 2对验收合格的工程,监理人或招标人发包人将签发工程验收文件。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投标人承包人应按照监理人和招标人发包人要求和合同规定进行处理,只有在处理工作完成后才能按相应的验收程序进行重新验收。工程施工期内无论工程验收合格与否,都不能免除投标人承包人对整个工程应负的合同责任和义务。 3验收根据施工工程进度采购物资和设备进厂时间,采取测量试验手段等,通过巡检全部检验或抽样检验的方法,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验收。 4验收以单元工程为基础,工序为控制重点,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5单元工程验收,单元内所有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自检合格验收资料准备齐全后,投标人承包人报请监理人,监理人对单元工程验收后,进行质量评定。 6单位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 7启动验收在需要投运的方阵投入前进行,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验收资料准备齐全后,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单位主持,验收委员会负责,对该阶段考核验收。 8完工验收初步验收最终验收交接验收竣工验收专项验收根据工程进展,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 6.16.4验收内容 6.16.4.1单元工程分部工程 1投标人承包人安装的设备是否齐全 2工序单元工程质量情况,评定质量 3过程文件完整性。 6.16.4.2其它验收内容 1检查施工内容的完成情况 2检查工程质量情况 3历次验收中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 4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处理情况 5对后续工程的影响情况 6工程档案资料的齐备情况 7后续验收的建议时间 8验收意见。 附录1: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标准清单 现行行业规范标准清单请选所列标准中适用本标段的标准 序号 名称 现行有效版本 备注 1.1 光伏发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 NB/T32036-2017 1.2 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与档案整理规范 NB/T32037-2017 1.3 光伏发电工程安全验收评价规程 NB/T32038-2017 1.4 光伏发电站土建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NB/T32047-2018 1.5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 GB/T50796-2012 1.6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GB50794-2012 1.7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50795-2012 1.8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光伏发电部分) 电建质监201192号 1.9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火电送变电部分增补版 电建质监200726号 1.10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DL5190-2012 1.1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DL/T5210-2018 1.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5161.116-2018 1.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0部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质量检验 DL/T5161.10-2018 1.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7-2010 1.1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8-2010 1.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9-2010 1.1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16 1.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168-2018 1.1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16 1.2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0-2018 1.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2012 1.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2-2012 1.2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3-2014 1.2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2014 1.2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5-2014 1.2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6-2014 1.2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2014 1.28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 1.2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1.3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1.3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1.32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2008 1.3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1.34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1-2012 1.3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2-2018 1.36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1.3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1.3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1.39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6-2012 1.40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12 1.4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1.4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10 1.4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50210-2018 1.44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 GB50212-2014 1.45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24-2018 1.46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5-2010 1.4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6-2011 1.48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1.49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16 1.50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T50252-2018 1.5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1.52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8-2010 1.53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 1.54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DL/T5129-2013 1.55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15 1.56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5121-2010 1.57 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 YDJ44-1989 1.5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 1.5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10-2006 1.6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20-2015 1.6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F30-2014 1.6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2011 1.6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17 1.6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 DL5009.1-2014 1.65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力线路 DL5009.2-2013 1.66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3部分:变电站 DL5009.3-2013 1.67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2014 1.6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02016 1.6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12016 1.70 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 GB/T190042011 1.71 火电电源建设精细化管理标准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1.7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17 1.73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 GB/T503282014 附录2:固定式光伏组件支架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1 总则 1.1本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协议适用于华能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光伏组件支架功能性能结构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工程拟安装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标称容量为105.084MWp全部太阳电池组件稳定效率下标称功率的代数和,均采用双玻太阳电池组件,均采用固定支架安装运行方式。本规范书本协议书规定提出了本工程固定式光伏支架的供货范围,包括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材料采购加工制作表面处理检验试验运输保管安装技术服务质量保证设备及技术资料交付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规范书本协议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承包人应要求发包人提供符合提供符合本规范书本协议书相关现行规程和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果投标人承包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本协议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人发包承包人提供的钢结构及服务等完全符合本规范书本协议书的要求。如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向发包人提出。不管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规范书本协议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承包人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在合同签订后,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提出因标准规程和规范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修订要求,具体事宜由招标人发包人投标人承包人双方协商确定。 1.6 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设计和所提供材料应确保质量可靠,技术先进,而且能满足环保的要求。 1.7 对所配套的钢板型钢连接螺栓等应推荐三家知名制造厂,按本规范相应条款执行。 1.8 7本技术协议规范的文字说明,供货范围和附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应满足所有的要求。如果发生矛盾,以更严格的要求为准。 1.9 8提供的设计和供应的产品,应满足国家人身安全和劳动保护条件的有关规定。 1.10 9本工程技术规范协议书作为光伏组件固定支架订货合同的技术条款。光伏组件固定支架除应满足本规范协议书的各项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图纸中对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全部技术要求。如本规范协议书与设计图纸有矛盾之处,以更严格的要求为准。承包人若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向发包人提出。。 1.11本规范协议书经卖买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12 投标人承包人应该具备本规范工作范围内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设计制造资质,并提交招标人发包人查阅。 1.13 10除本技术协议规范相应规定外,光伏组件固定支架在设计材料采购加工制造包装运输等过程中,还应满足设计院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施工图中设计总说明和本协议附件的要求,承包人应对甲供材料设备进行检查复核。。 2 工程概况及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运行环境条件 2.1 工程项目名称:华能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2.2 工程项目地点:汕头市鮀莲街道南部临江。 2.3 项目规模:本期项目建设规模为105.084MWp。 2.4 工程项目概况 1气象条件 汕头境内大部分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 汕头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汕头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2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装机容量为105.084MWp,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光伏组件先经逆变器逆变,逆变后接入箱变升压,各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经集电线路汇流后以4回35kV集电线路接至新建110kV升压站35kV配电室,并通过1回110kV线路接入110kV叠金站。 3太阳能资源 本工程位于汕头市牛田洋,场区中心位置东经116.64北纬 23.36,本阶段选用Meteonorm辐照数据作为本工程场址区太阳能资源评估数据。本工程场址区水平面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5161.68MJ/ma,根据GB/T375262019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本工程太阳能资源等级属很丰富地区,稳定度等级属很稳定A地区。 3 太阳电池组件安装支架技术要求 3.1技术标准 本技术技术协议中支架的设计制造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规范与标准: 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8-2016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T 15957-1995 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 ISO 12944-1998 色漆和清漆防护漆体系对钢结构的腐蚀防护 GB 50046-2018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212-2002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9291-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验一般原则 GB 12307.1-90 金属镀层厚度标准 JGJ 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GB 50191-201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JGJ 82-9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GB/T 1228-2006GB/T 1231-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 3632-2008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GB/T 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0854-89 钢结构焊接外形尺寸 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其它未注明标准按国际部标或行业标准执行。供方应将采用的相应标准和规范的名称及版本在标书中注明。设计还应遵循国家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3.2 基本要求 3.2.1 所有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结构中的钢材连接螺栓的质量和性能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同时还应符合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施工图中的设计总说明要求。同时,投标人承包人需提供应收集光伏支架结构中使用的原材料如钢材螺栓油漆等的原产地证明和质量证明文件,随工程档案一并移交发包人。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结构设计原材料制造和检验都应严格遵循现行的国家规范和规程。 3.2.2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结构中采用的国产Q235B钢材应符合钢材应符合碳素钢结构GB/T700-2006中各项指标的要求。结构中所采用的钢材应具有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3.2.3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结构构件表面防腐采用热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不小于70m,防腐镀层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具有耐风化防风沙抵抗风霜雨雪腐蚀的能力。 3.2.4 光伏组件固定支架与基础暂定为螺栓连接,连接螺栓由光伏组件固定支架制造厂家即投标人承包人供货。 3.3 钢结构性能保证 3.3.1 螺栓制孔允许偏差需满足GB50205相关条款要求。现场穿孔率要求为100%,当穿孔率降低时,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告知发包人除无偿采取措施使穿孔率达到100%外,将被追加罚款,详见商务有关条款。投标时,投标人施工前,承包人应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如在施工现场发现穿孔问题时的应急方案。 3.3.2 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材料性能应满足本规范书本协议书所提出的性能要求,当现场检验发现钢结构材料性能无法满足规范及本协议书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除无偿更换材料外,将被追加罚款,详见商务有关条款应提前告知发包人。 3.3.3 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结构尺寸包括杆件的整体尺寸加工尺寸配合尺寸等应满足本规范书本协议书提出的要求及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如不满足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应提前告知发包人。除无偿更换为符合规范书要求的尺寸杆件外,将被追加罚款,详见商务有关条款。 3.3.4 光伏组件固定支架钢结构防腐处理应满足本规范书本协议书提出的要求及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如不满足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应提前告知发包人。除无偿进行处理使质量满足要求外,将会被追加罚款,详见商务有关条款。 4钢结构包装标志运输及储存 4.1 包装 4.1.1 总则 4.1.1.1投标人承包人负责其所提供的设备及材料包装,应能保证在运输和保管期间,不会损坏和降低设备及材料质量。 4.1.1.2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全部设备和材料,包装要得当,保证达到现场时情况良好。如果因包装原因导致现场拒收,一切后果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4.1.1.3 合同生效后2周内,投标人承包人应能按招标人发包人的要求并根据不同构件的特点编制包装运输方案,提供包装运输和保管的方法及细节给招标人发包人审核。 4.1.1.4所有包装箱应易于打开让招标人发包人检查,这类开箱及随后重新包装的费用应由投标人承包人负担,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防止货物被窃以及适当地重新包装。 4.1.2 包装说明 4.1.2.1投标人承包人应该按照本合同在所有集装箱箱子篓子和包装上标出唛头,便于运输每只包装箱内应该有其中所装物品的详细和完整清单。 4.1.2.2投标人承包人供应的设备和材料,其包装清单的数据需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出的数据盘要及时送交招标人发包人。在包装清单中,设备和材料的部件号,零件号及有关图纸编号要明显地标出,这样对工地管理和检查方便且有次序。所有成品构件的构件号必须在两端头处打上钢印,并且在两端喷涂出构件号。 4.1.2.3投标人承包人应遵照本合同其它地方规定的补充措施或根据判断采取需要采取的措施。 4.1.2.4 发货前1月,投标人承包人应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箱件清单发货前15天投标人承包人应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详细装箱单。 4.1.2.5 所有现场组装构件必须带钢印,否则将被追加处罚。 4.2 运输 经由铁路公路运输的部件,其运输尺寸和重量不应超过国家标准所允许的限界规定。长形部件的运输应有防止变形擦伤及碰撞等的措施。 4.3 储存 4.3.1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钢结构应包装好,使其在室外条件下能储放。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包装箱内所装物品的特性,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所有设备和材料包括一些特殊设备和材料的安全储存方法和说明。 4.3.2投标人承包人应该提供所供的备品备件应有安全储存方法和说明。 5投标人承包人工作范围 5.1投标人承包人的工作范围包含但不限于:基础顶面以上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所有钢结构包含连接件连接螺栓等的材料采购制作和运输,具体范围见设计院的光伏阵列支架施工图。 5.2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光伏阵列支架施工图图纸绘制构件加工制造图,并提供现场安装图及连接螺栓明细。 5.3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对所有的光伏组件固定支架钢结构进行工厂加工表面处理油漆及防锈保护,对所有钢结构进行工厂试验及检验。 5.4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所有光伏组件固定支架钢结构的包装标记运输,负责将所有钢结构完整无损的运输到合同规定的交货地点。 5.5 投标人承包人应按规范书要求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5.6 投标人承包人应按规范书要求提供使招标人发包人满意的服务。 5.7投标人承包人应无条件的按照业主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图纸修改或升版进行加工制造。 6供货范围 6.1 一般要求 6.1.1 投标人承包人的供货范围包含但不限于:基础顶面以上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所有钢结构包含连接件连接螺栓等的材料采购制作和运输,具体范围见设计院的光伏阵列支架施工图汇流箱如有固定于支架上,本次供货时应考虑固定时所需的材料量。 6.1.2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详细供货清单,清单中依次说明型号数量产地生产厂家等内容。对于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部件,如果本合同附件未列出和/或数量不足,投标人承包人仍需在执行合同时补足。 6.1.3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所有安装和检修所需专用工具和消耗材料等。 6.1.4 外购件清单单列,并要求提供原产地证明。 6.1.5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终身维修。招标人发包人发现问题通知投标人承包人后,维修人员24小时内抵达现场。缺陷处理后,半个月内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交分析报告。 6.2 供货范围 投标人承包人确保供货范围完整,满足招标人发包人对安装调试运行和设备性能的要求,并提供保证设备安装调试投运相关的技术服务和配合。在技术规范中涉及的供货要求也作为本供货范围的补充,若在安装调试运行中发现问题,投标人承包人无偿提供服务。 太阳电池组件支架的具体项目如下但不限于此: 6.2.1 招标范围:540MWp单晶硅双面太阳电池组件固定式安装支架。 6.2.2 供货范围(详见工程量清单) 6.2.3 专用工具(由投标人承包人确定) 序号 名称 规格和型号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1 2 其他 合计 6.2.4备品备件(由投标人承包人确定) 序号 名称 规格和型号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1 2 其他 合计 6.2.5单套支架详细供货清单 序号 名称 规格和型号 长度 数量 重量 生产厂家 备注 1 2 7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7.1一般要求 7.1.1技术文件中所含的内容将构成投标人承包人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的技术依据,也是电站集成的基本技术条件和要求。 7.1.2投标人承包人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的技术文件及图纸等资料费用计入合同总价。 7.1.3投标人承包人所提供的各种技术资料能满足电站设计以及安装调试运行试验和维护的要求。 7.1.4投标人承包人保证技术文件及图纸清除污物封装良好并按系统分类提供给招标人发包人。 7.1.5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资料应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文字为中文)。 7.1.6投标人承包人资料的提交将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在合同生效后按规范书中规定进度提交主要技术资料清单及满足工程设计的图纸资料。 7.1.7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技术资料分为设计阶段,工厂监造检验,施工现场验收试验和运行维护等四个方面。投标人承包人将满足以上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7.1.8对于其它没有列入合同技术资料清单,确实工程所必需的文件和资料,一经发现,投标人承包人也将及时免费提供。 7.2资料提交的基本要求 7.2.1技术协议书签定后7天以内向招标人发包人及设计院提供以下技术文件: 1企业概况资质证书 2工厂概况 7.2.2包括设计安装的说明书。 7.2.3供货清单:包括设备本体附件以及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清单中应有型号规范数量材质制造厂家使用地点。 7.2.4产品合格证及全套设备制造质量证明文件。 7.2.5图纸应标明随每项部件所给的附件,以及部件制造厂家型号和参数。 7.2.6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实用与本工程实际情况的,为本工程专用的技术资料。所有资料上应标明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字样。 7.2.7投标人承包人所提交的技术资料内容至少应包括本附件中所要求的。如招标人发包人在工程设计中所需要本附件以外的资料,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无偿的提供。 7.2.8投标人承包人提交给招标人发包人的每一批资料都应附有图纸清单,每张资料都应注明版次,当提交新版资料时应注明修改处并说明修改原因。 7.2.9工程配合和资料交换所用的语言为中文。 7.2.10投标人承包人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的资料 资料交接清单: 序号 资料名称 单位 数量 提供时间 备注 1 资料移交清单 份 2 2 供货清单 份 3 3 装箱单 份 3 4 说明书(维护操作安装) 份 12 5 合格证 份 1 6 出厂检验报告 份 1 7 质量证明书 份 1 8 所供图纸包括以下内容: 套 12 (1)太阳电池组件安装图 (2零件图 (3外形图 (4包装图 9 外购件清单及相应的图纸合格证 套 12 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各1份 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 10 所有进口设备原产地证明质量证明 套 1 商检报告 11 制造质量监检报告质量监察检验证书 份 1 12 特种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份 1 13 以上所列各种设备随机资料提供 份 2 相应电子版 (磁盘或光盘) 以上设备资料内容均为原件。 7.3资料移交注意事项 7.3.1移交的有关资料是指每一型号规格的产品应交:合格证证明书检验报告安装图纸产品说明书。如果有证明书其中含有合格证材质证工艺检验记录和其他检验报告的,就可不再另交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技术光盘应按招标人发包人要求提供两套。 7.3.2具体应交资料数量: 7.3.2.1合格证:正本1套为原件黑字红章,副本1套复印件红章。 7.3.2.2检验报告:正本2套为原件黑字红章,副本3套复印件黑章。 7.3.2.3证明书:正本2套为原件黑字红章,副本3套复印 件黑章。 7.3.2.4安装图纸要求设计人员签名:正本12套为原件蓝图红章每种规格组件。 7.3.2.5说明书:正本12套每种规格组件。 7.3.3进口产品:不仅要交外文资料,而且应交相对应的同样数量的中文资料。 7.3.4光盘应按招标人发包人要求提供两套。 7.3.5如在投标人承包人中有委托他方供货的,投标人承包人应通知和要求他方按需方的规定递交有关资料。 递交的资料应为黑色笔迹,不得为其他笔迹。 递交资料时,应按要求把要交的资料准备齐全,编写递交资料清单,交给招标人发包人,并办理交接手续。 附录3:涉网设备采购含二次安全防护设备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 1. 总则 1.1 一般规定 1.1.1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涉网设备应符合本合同所规定的要求,应包含以下内容:装置型号系统结构图性能指标试验报告有效期内产品说明书质量承诺书等。投标人承包人亦可以推荐符合本招标文件本合同要求的类似定型产品,但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偏差。 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技术投标文件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1.1.2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提出了对涉网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结构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符合本合同所规定的产品。投标人承包人亦可以推荐符合本招标文件本合同功能要求的类似定型产品,但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偏差描述。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技术投标文件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1.1.3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承包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1.4如果投标人承包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要求。如有与本招标文件本合同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技术规范协议附表技术条款偏差表中列出。 1.1.5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技术协议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1.6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技术协议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1.7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中的所有设备选型,要求与本工程的省电力调度各系统的主站设备信息交互无障碍,满足调度端信息采集内容采集精度实时性可靠性及对AGC/AVC控制通信方式规约要求。所有涉网设备具备与省电力调度等主站通信的功能和接口,与调度数据网通信设备应具备同时与调度数据网双平面通信的功能,具备和电厂其它系统连接的接口。 1.1.8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中的所有涉网设备应满足后期设备扩容技术要求,投标人承包人应按照省电力调度数据网中设备类型容量配置。 1.1.9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设备必须满足当地电网及调度要求。 1.1.10 相关要求:投标人承包人所投产品应具有国家认定相应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告检测报告等证书。 1.1.11 投标人承包人应具有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应能从相关网站查询,否则视为无效。 1.2 标准和规范 1.2.1 按有关标准规范或准则规定的合同设备,包括投标人承包人向其他厂商购买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都应符合这些标准规范或准则的要求。 1.2.2 所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引用而成为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条款,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招标文件本合同。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招标文件本合同。 1.2.3 如果某项标准或规范在本技术协议规范中未作规定,或投标人承包人采用其他标准或规范,则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说明其采用的标准或规范,并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其采用标准或规范的中文版本。只有当其采用的标准或规范不低于本技术协议规范的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采用的标准或规范才能为招标人发包人认可。 1.2.4 招标人发包人在本规范中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所有设备备品备件,包括自其他单位获得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除本规范书本协议书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本的电力行业标准DL国家标准GB和IEC标准及国际单位制SI,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投标人承包人如果采用自己的标准或规范,必须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中文或英文影印件并经招标人发包人同意后方可采用,但不能低于DLGB和IEC的有关规定。 1.2.5 主要的但不限于以下标准和规范如下: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208 电流互感器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 2900.1 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DL 476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GB/T 50063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18481 电能质量 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GB/T 19862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13730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 14598.3 电气继电器 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 14598.9 电气继电器 第22-3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 GB/T 14598.10 电气继电器 第22-4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1部分:1MHz 脉冲群干扰试验 GB/T 14598.14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GB/T 14598.17 电气继电器 第22-6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B/T 14598.18 电气继电器 第2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9 电气继电器 第22-7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工频抗扰度试验 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 71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02篇 电力系统电能量累积传输配套标准 DL/T 667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03篇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72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 DL/T 795 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技术规范 DL/T 504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0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6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7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定 DL/T 866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规程 NB/T 31026 光伏场工程电气设计规范 GB 51096 光伏发电场设计规范 国家电网调2010201号 光伏并网运行控制技术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 34号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 号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 2. 通用技术要求 2.1调度数据网设备技术要求 调度数据网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1.1接入路由器参数要求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参数要求 1 引擎板 块 2 2 内存 G 4 3 设备厚度 U 4 4 包转发率 Mpps 40 5 槽位数 个 8 6 独立业务处理板 个 1 7 电源 内置冗余电源2 8 固化接口 3 GE(2 Combo) /4 GE Combo 2 GE SFP /4 GE Combo 2 10GE SFP 9 安全策略完善 满足省电网要求 用户协议:IPATMFrame Relay 路由协议:OSPFBGP v4BGP4 ExtensionRIP v2 路由器管理/安全协议:SNMPV3, 兼容SNMP V1SNMP V2RMON IISyslog命令行分级保护在线升级在线打补丁。 服务质量:支持流量分类和流量监管CAR/LR流量整形GTS拥塞管理拥塞避免WRED。支持服务质量保证。能够对不同关键业务的VPN实现带宽保护,保证预留带宽不被其他业务侵占。 网络安全:支持用户认证RADIUS认证/加密卡防火墙对接口/时间段/MAC地址的过滤高性能NAT。 标记交换:支持LDP, LSPM, MPLS TE, MPLS FW, MPLS/BGP VPN, L2VPN, MPLS支持组播。 组播:支持PIM, IGMP。 2.1.2接入交换机参数要求 交换背板容量: 8G全双工状态 最大转发性能: 6Mpps 处理器内存: 64M 可支持接口类型:百兆电口千兆电口千兆光口单模多模 实际配置百兆电接口: 24 实际配置千兆电接口: 2 实际配置千兆光接口:SFP 2 时延:线速交换 VLAN特性: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802.1q Vlan封装802.1D Spanning-tree最大Vlan数256支持GVRP MAC地址表:16K ACL:支持基于端口的ACL,支持L2-L4包过滤功能,支持基于时间段的ACL 基本功能:端口镜像优先权/802.1p流量控制/802.3x 堆叠数量: 8 协议特性:支持802.1XSTP/RSTP/MSTP 路由特性:支持静态路由和RIP 设备管理:能利用省调地调网管进行统一管理,支持SNMPRMON 1/2/3/9支持WEB网管支持MIB-II等管理协议。 2.1.3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参数要求 2.1.3.1 使用环境条件 设备存储温度要求:-4055。 设备工作温度要求:045。 大气压力要求:70kPa106kPa。 相对湿度要求:5%95%,非冷凝。 抗地震能力要求: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以下电源和电磁兼容性指标应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并提供证明文件。电源和电磁兼容指标见下表。 电源和电磁兼容指标 指标 标准 严酷等级 辐射电磁场干扰 GB/T 15153.1 3级 快速瞬变干扰 GB/T 15153.1 3级 衰减震荡波干扰 GB/T 15153.1 3级 浪涌干扰 GB/T 15153.1 3级 工频磁场干扰 GB/T 15153.1 4级 介质强度 GB/T 15153.1 3级 电压跌落 GB/T 15153.1 500ms 静电放电干扰 GB/T 15153.1 3级 机械振动 GB/T 11287中3.2 1级 稳定性 GB/T 137297中3.9 2.1.3.2 装置电源要求 电源配置要求:双电源。 电源输入要求:交流110/220V10%,50Hz5%。 2.1.3.3装置总体技术要求 a) 装置应具有状态指示,开机自检功能。 b) 装置应提供安全方便的维护管理方式,例如基于图形化的管理界面,方便对装置进行设置监视和控制运行。 c) 装置应支持工作参数的备份与恢复。 d) 装置应采用电力专用密码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机密性和完整性。 e) 装置应具有基于IP传输协议应用端口号的综合报文过滤与访问控制功能。 f) 装置应能够识别处理网络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路由协议报文及其他协议报文。 g) 装置应能够识别过滤转发Trunk协议的报文,本地配置功能应支持设置VLanID。 h) 网络环境适应性方面,应支持多种网络接入环境,包括标准的802.1Q多VLAN 环境地址借用的网络环境单进单出网络环境和多进多出网络环境等。 i) 装置应支持通过远程装置管理中心准确可靠实现远程的访问管理装置重启隧道初始化和策略添加等功能。 j) 装置应支持双机热备功能,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k) 装置之间应支持基于电力数字证书的认证。 l) 装置应支持基于加密隧道的明通功能,根据安全策略,可以对不同的隧道分别设置加密或明通。 m) 为便于故障应急处理,装置应支持断电硬件旁路明通模式,不允许软件或手动开关方式。 n装置一旦发现隧道对端装置断开或者明通应支持明通自适应功能,自动将加密处理的报文转为明通处理。 o) 支持系统告警,支持完备的安全事件告警机制,当发生非法入侵装置异常通信中断或丢失应用数据时,可通过加密认证设备专用的告警串口或网络输出报警信息,日志格式遵循Syslog标准。 p) 提供完备的日志审计功能。 q) 装置应支持不同厂家设备的互联互通。 2.2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2.1 使用环境条件 使用环境条件如下: a设备储存温度要求如下:-2570 b设备工作温度要求如下:-545 c大气压力要求如下:70kPa106kPa d相对湿度要求如下:5%95% e抗地震能力要求如下: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f海拔要求如下:小于或等于3000m g其他应符合GB/T 13729中的要求。 2.2.2 额定电气参数 2.2.2.1 工作电源 工作电源要求如下: a额定直流电源:220V110V b额定交流电源:220V。 2.2.2.2 电压和电流信号输入回路 a额定交流电流:5A/1A测量 TA b交流电流数字量:DL/T 860.92 一个码值对应1mA c额定交流电压:100V/3相电压 d交流电压数字量:DL/T 860.92 一个码值对应10mV e额定频率:50Hz 2.2.3 相量测量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2.2.3.1 相量测量装置应用要求 相量测量装置可以组建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观测系统的稳定裕度,记录电压失稳低频振荡次同步/超同步振荡等动态过程,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预警,并逐步实现电力系统动态控制分析等高级应用,能够实现系统运行的长期实时数据记录。根据需要可实现与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连接。 2.2.3.2 相量测量装置的软件硬件及结构设计要求 相量测量装置按照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软件硬件及结构设计遵循 Q/GDW 101312017 的规定,尺寸上应符合 GB/T 19520.12 和 GB/T 3047.1的规定。 2.2.3.3 安全防护要求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的各环节都应遵循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发改委第14号令的要求。采用认证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实现数据的远方安全传输以及纵向边界的安全防护。 2.2.3.4 装置快速瞬变干扰试验高频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冲击电压试验和绝缘试验应至少符合IEC 标准。装置调试端口应带有光电隔离。 2.2.3.5 相量测量柜与其他设备之间,应采用光电耦合或继电器触点进行连接,不应有电的直接联系。 2.2.3.6 相量测量柜中的插件应接触可靠,并且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检修时能迅速更换。 2.2.3.7 装置应具有直流电源快速小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柜上。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 直流变换器供电。直流电压消失时,应有输出接点以启动告警信号。应有监视直流回路电压消失的告警信号继电器。直流电源电压在 80%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的恢复到80%Un 时,直流逆变电源应能自动启动。直流电源纹波系数小于或等于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 2.2.3.8 装置的主要电路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经常监视及自诊断功能。 2.2.4 相量测量装置接口 2.2.4.1 对时接口 装置对时接口具体要求如下: a装置应具有IRIG-B对时输入接口,采用光B码时,光纤连接器应采用多模波长为 820nm的ST光纤接口采用电B码时,应采用RS-485电平接口 b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应具备同步秒脉冲输出接口,该秒脉冲应与采样脉冲同步。 2.2.4.2 通信接口 装置应具有不少于三个网络接口,每个接口能够支持8个通道的地址。支持接入2M专线通道接入MSTP口或经路由设备接入E1口,支持接入调度数据网。 2.2.4.3 硬接点输出 装置应至少具备以下2路硬接点告警输出信号: a直流电源消失告警接点:直流电源消失时导通,应为常闭接点 b装置告警信号接点:装置或外部信号异常时导通。 2.2.5 装置的功能 2.2.5.1基本功能 相量测量装置由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相量数据集中器通信附件人机维护单元等组成。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利用高精度同步时钟作为数据采样的基准时钟源,对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电压电流母线电压主变压器高中压侧电压电流以及接入的开关量等进行同步测量,并将采集数据实时传送给相量数据集中器,相量数据集中器汇集站内多台相量测量单元的数据后实时传送至主站。 2.2.5.2 人机交互 装置应提供人机界面以及人机维护单元接口,人机界面提供运行信息报告查询参数设置调试菜单等功能菜单,人机维护单元与装置通信,实现实时数据监视故障数据分析历史曲线查看装置运行状态监视示。 2.2.5.3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功能 2.2.5.3.1 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功能要求如下: a相量对应的时标在每秒内均匀分布 b对时信号类型宜采用IRIG-B 码 c应具有守时功能 d在闰秒发生期间,装置不应产生数据错误数据丢失等异常状况。数据帧中的闰秒标志位应能真实反映闰秒的实际情况 e应具备同步秒脉冲输出功能,该秒脉冲应与装置采样脉冲同步。 2.2.5.3.2 实时监测功能 实时监测功能要求如下: a具有同步测量安装点的三相基波电压相量三相基波电流相量正序基波电压相量正序基波电流相量频率频率变化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开关量信号的功能 b具有实时监测低频振荡的功能 c具有实时监测次/超同步振荡的功能。 2.2.5.3.3 事件标识功能 当电力系统发生下列事件时装置应能建立事件标识: a频率越限 b频率变化率越限 c幅值越上限,包括正序电压正序电流负序电压负序电流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相电压相电流越上限等 d幅值越下限,包括正序电压相电压越下限等 e线路功率振荡 f相角差越限,即发电机功角越限 g收到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跳闸输出信号 h收到人工启动记录命令 i系统发生低频振荡 j系统发生次/超同步振荡。 2.2.5.3.4 实时通信功能 装置应具有如下通信功能: a与相量数据集中器通信的底层传输协议宜采用TCP协议 b具有向当地厂站监控系统传送装置的状态及数据信息功能,传输协议宜采用DL/T 860 标准。 2.2.5.3.5 连续录波数据记录 装置应具备连续录波数据记录功能: a能完整记录所接入电压电流通道的原始采样值 b每分钟形成一个记录文件,记录格式兼容GB/T 22386的要求。 2.2.5.3.6 告警信号 报文或网络异常TV/TA 断线直流电源消失装置故障通信异常时钟同步信号异常时,相量测量装置发出告警信号,以便现场运行人员及时检查排除故障。装置故障含失电装置异常启动录波时钟同步信号异常等表征装置运行状态的信息硬触点输出。TV/TA 断线直流电源消失装置故障告警信号在失去电源的情况下不能丢失。 2.2.5.4相量数据集中器功能 2.2.5.4.1 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功能要求如下: a采用集中同步时间授时方式时,对时信号类型宜采用IRIG-B码 b在闰秒发生期间,装置不应产生数据错误数据丢失等异常状况。 2.2.5.4.1 实时通信功能 装置应具有如下通信功能: a能同时与站内多台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实时通信,通信的底层传输协议宜采用TCP协议,具备冗余组网功能 b能同时与多个主站实时通信,通信的底层传输协议宜采用TCP协议 c具有向当地厂站监控系统传送装置的状态及数据信息功能,传输协议宜采DL/T860标准 d与主站通信通道带宽不低于2M,宜采用电力系统调度数据网进行数据传输。 2.2.5.4.2 动态数据记录 装置应具备动态数据记录功能: a能完整记录全站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动态数据 2.2.5.5 数据记录的安全性 装置记录的数据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a不应因直流电源中断快速或缓慢波动及跌落丢失已记录的数据 b不应因外部访问而删除记录数据 c不应提供人工删除和修改记录数据的功能 d时间同步失步切换时,应能可靠记录数据,并保证记录数据时标的正确性。 2.2.5.6 时间同步监测功能 装置的时间同步监测功能要求如下: a应具备基于NTP协议的对时状态测量功能 b应具备支持采用DL/T 860通信规约传输时间同步状态在线监测信息的功能。 2.2.5.7 异常监视 装置具有在线自动检测功能,在正常运行期间,装置中的单一部件损坏时,能发出装置异常告警信号。 2.2.5.8 自恢复措施 装置设有自恢复电路,在正常情况下,装置不出现程序异常出错的情况,在因干扰而造成程序异常出错时,能通过自复位电路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2.2.5.9 信号隔离措施 装置的所有引出端子不允许同装置的CPU 及A/D工作电源系统有电气联系。针对不同回路,可以分别采用光电耦合继电器转接带屏蔽层的变换器磁耦合等隔离措施。 2.2.6 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和相量数据集中器应采用专用装置,硬件结构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操作系统应采用安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相量测量装置内网应采用工业级以太网进行组网,以太网交换机应通过电力行业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 2.2.6.1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技术性能 2.2.6.1.1接入容量 装置的接入容量要求如下: a变电站装置模拟量采样的单台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可接入的交流电压电流通道不少于36路,可接入的开关量不少于 20 路。 2.2.6.1.2 时间同步 装置时间同步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 a对时误差不大于1s b当同步时间信号丢失或异常时,装置守时精度为60min以内,相角测量误差的改变量不大于1即时间改变量应不大于 55s c同步秒脉冲输出误差不大于1s。 2.2.6.1.3 实时数据 实时数据传输应满足如下要求: a传输方式要求:装置应按时间顺序逐次均匀实时传送动态数据,传送的动态数据中应包含整秒时刻的数据 b实时传送速率:装置动态数据的实时传送速率可以整定,至少具有25次/s 50次/s100次/s的可选速率 c时延要求:装置实时传送的动态数据的输出时延,即实时传送的动态数据时标与数据输出时刻之时间差。上传速率为25 次/s的PMU时延应不大于600ms上传速率为50 次/s100 次/s时,PMU 的时延应不大于300ms d执行主站的召唤历史数据命令时,不影响实时帧传送速率。 2.2.6.1.4 动态数据记录 动态数据记录要求如下: a装置动态数据的最高纪录速率不应低于100 次/s b装置动态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应少于14天。 2.2.6.1.5 连续录波数据记录 连续录波数据记录要求如下: a装置连续录波数据的记录速率不应低于1000 点/s b装置连续录波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应少于3天。 2.2.6.1.6 低频振荡 装置的低频振荡告警应满足以下要求: a低频振荡频率监视范围:0.1Hz2.5Hz b低频振荡判据:功率振荡峰峰值超过预设门槛Posc 并持续X个周波,Posc与X 数值可整定。 2.2.6.1.7 次/超同步振荡 装置的次/超同步振荡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次/超同步振荡监测采用瞬时功率计算时,频率监视范围:10Hz40Hz,采用电流计算时,频率监视范围:10Hz40Hz和60Hz90Hz,频率分辨率要求不低于1Hz b次/超同步振荡判据:瞬时功率次同步振荡分量超过预设门槛 Psso 并持续 X 秒,Psso与X数值可整定。 2.2.6.2 相量数据集中器的技术性能 2.2.6.2.1 接入容量 装置的接入容量应满足一下要求: a相量数据集中器能接入的主站个数应不少于8 个 b相量数据集中器能接入的PMU装置台数应不少于8台。 2.2.6.2.2时间同步 装置的对时误差不大于1ms。 2.2.6.2.3 实时数据 实时数据传输应满足如下要求: a相量数据集中器转发实时动态数据的延迟时间不大于200ms b实时传送速率:装置动态数据的实时传送速率可以整定,至少具有25次/s50次/s100次/s的可选速率 c执行主站的召唤历史数据命令时,不影响实时帧传送速率。 2.2.6.2.4 动态数据记录 动态数据记录要求如下: a装置动态数据的最高纪录速率不应低于100 次/s b装置动态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应少于14天 c冗余组网时,两台相量数据集中集中器记录的数据应一致。 2.2.6.3 网络压力 装置的网络压力要求具体如下: a装置通信网口在线速50%的广播流量或组播流量下,各项应用功能正常,数据传输正确,性能不应下降 b装置过程层网口在线速20%的异常采样值报文流量下,各项应用功能正常,数据传输正确,性能不应下降 c装置过程层网口在线速10%的正常报文流量下,各项应用功能正常,数据传输正确,性能不应下降。 2.2.6.4 测量元件的准确度 2.2.6.4.1 零漂要求 交流二次电压回路的零漂值应小于0.05V,交流二次电流回路的零漂值应小于0.05A。 2.2.6.4.2基波电压电流相量测量准确度 在额定频率时,基波电压电流相量测量准确度应分别满足下表的规定。 基波电压相量测量准确度要求 输入电压 0.1UnU0.5Un 0.5UnU1.2Un 1.2UnU2Un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0.2% 0.2% 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5 0.2 0.5 频率误差极限 0.002Hz 0.002Hz 0.002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0.01Hz/s 0.01Hz/s 0.01Hz/s 注:U 为电压相量幅值,Un 为电压的额定值。 基波电流相量测量准确度要求 输入电流 0.1InI0.2In 0.2InI0.5In 0.5InI2In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0.2% 0.2% 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1 0.5 0.5 注:I 为电流相量幅值,In 为电流的额定值。 2.2.6.4.3 频率偏移测量准确度 基波频率偏离额定值时,基波电压电流相量相角频率及频率变化率测量准确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频率偏移测量准确度要求 频率偏移量 49Hzf51Hz 45Hzf49Hz, 51Hzf55Hz, 电压电流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0.2% 电压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2 0.5 电流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5 1 频率偏移量 49Hzf51Hz 45Hzf49Hz, 51Hzf55Hz, 频率误差极限 0.002Hz 0.002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0.01Hz/s 0.01Hz/s 2.2.6.4.4 三相不平衡测量准确度 三相不平衡测量准确度应满足如下要求: a装置施加三相幅值不平衡的电压电流等量测量,装置基波电压电流相量相角频率及频率变化率测量准确度见表4的规定 b装置施加三相相角不平衡的电压电流等量测量,装置基波电压电流相量相角频率及频率变化率测量准确度见下表的规定。 三相幅值不平衡测量准确度要求 三相不平衡 0.0UnU0.5Un 0.5UnU1.2Un 0.0InI0.2In 0.2II1.2In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0.2% 0.2% 0.2% 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5 0.2 1 0.5 频率误差极限 0.002Hz 0.002Hz 0.002Hz 0.002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0.01Hz/s 0.01Hz/s 0.01Hz/s 0.01Hz/s 注 1:U 为电压相量幅值,Un 为电压的额定值。 注 2:I 为电流相量幅值,In 为电流的额定值。 三相相角不平衡测量准确度要求 三相相角不平衡 0180 电压电流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电压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2 电流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5 频率误差极限 0.002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0.01Hz/s 2.2.6.4.5 谐波影响测试 装置施加额定的三相电压,信号基波频率在49.5Hz50.5Hz之间,在基波电压上叠加总幅值不大于10%的2次谐波至 25 次谐波。装置基波电压电流的相量相角频率及频率变化率测量准确度见下表的规定。 谐波影响测量准确度要求 基波叠加幅值为10%的2次至25次谐波 49.5Hzf50.5Hz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4% 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4 频率误差极限 0.004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0.02Hz/s 2.2.6.4.6 有功无功功率测量准确度 装置在功率因数频率变化时,装置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测量准确度见下表的规定。 有功无功功率测量准确度要求 输入量 49Hzf51Hz,0cos1 有功无功功率测量误差极限 0.5% 2.2.6.4.7 带外频率测量准确度 装置输入不大10%的带外信号下,装置幅值相角频率测量准确度见下表的规定。 带外信号干扰下电压电流等测量准确度要求 输入电压 传输速率 100 次/s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5% 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1 频率误差极限 0.025HZ 2.2.6.4.8 阶跃响应 当分别发生10%幅值阶跃和10相角阶跃时,阶跃响应从测量误差超过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时刻开始,即:幅值误差大于0.2%,相角误差大于0.2,频率误差大于0.025Hz,频率变化率误差大于0.1Hz/s,到误差再次进入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其响应时间见下面两表。 幅值阶跃响应时间要求ms 幅值阶跃 传输速率 100 次/s 传输速率 50 次/s 传输速率 25 次/s 幅值响应时间极限 70 140 280 相角响应时间极限 70 140 280 频率响应时间极限 280 280 560 频率变化率响应时间极限 280 280 560 相角阶跃响应时间要求ms 输入电压 传输速率100次/s 传输速率50次/s 传输速率25次/s 幅值响应时间极限 70 140 280 相角响应时间极限 70 140 280 频率响应时间极限 280 280 560 频率变化率响应时间极限 280 280 560 2.2.6.4.9 幅值调制 测试波形计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x(t)2 cos (2 ) cos (2 0 ) 1 式中: 相量幅值 f 基波频率 0 相量初相角 幅值调制深度 调制频率 调制部分初相角 装置基波电压电流相量相角频率及频率变化率测量准确度见表下表。 幅值调制测量准确度要求 幅值调制 49.5Hzf50.5Hz,0.1Hzfa5.0Hz, 0Xd10%,Xm Un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3 频率误差极限 0.025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0.1Hz/s 注:Un 为电压的额定值。 2.2.6.4.10 相角调制 测试波形计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 X(t)2 cos 2 cos 2 0 2 式中: 相量幅值 f 基波频率 0 相量初相角 相角调制深度 调制频率 调制部分初相角 装置基波电压电流相量相角频率及频率变化率测量准确度见下表。 相角调制测量准确度要求 相角调制 49.5Hzf50.5Hz,0.1Hzfa5.0Hz, 0Xk5,Xm Un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5 频率误差极限 0.3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3Hz/s 注:Un 为电压的额定值。 2.2.6.4.11 幅值相角同时调制 测试波形计算方法如公式3所示: x(t)2 cos 2 cos 2 cos 2 0 3 式中: 相量幅值 f 基波频率 0 相量初相角 幅值调制深度 相角调制深度 调制频率 调制部分初相角 装置基波电压电流相量相角频率及频率变化率测量准确度见下表。 幅值相角同时调制测量准确度要求 幅值相角同时调制 49.5Hzf50.5Hz,0.1Hzfa5.0Hz, 0Xd10%,0Xk5,Xm Un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5 频率误差极限 0.3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3Hz/s 注:Un 为电压的额定值。 2.2.6.4.12 频率斜坡 测试波形计算方法如公式4所示: x(t)2 cos (2 2 0 ) 4 式中: 相量幅值 f 基波频率 df/dt频率变化率 0 相量初相角 装置基波电压电流相量相角频率及频率变化率测量准确度见下表。 频率斜坡测量准确度要求 频率斜坡 45Hzf55Hz,0Hzdf/dt1.0Hz, Xm Un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5 频率误差极限 0.01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0.2Hz/s 注:Un 为电压的额定值。 2.2.6.4.13 双通道双频率 装置输入两组不同频率电压电流时,装置幅值相角频率测量准确度见下表。 电压电流等测量准确度要求 双通道双频率 45Hzf55Hz,U Un 幅值测量误差极限 0.2% 电压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2 电流相角测量误差极限 0.5 频率误差极限 0.002Hz 频率变化率误差极限 0.01Hz/s 注:Un 为电压的额定值。 2.2.7 过载能力 过载能力要求如下: a交流电流回路:1.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20倍额定电流,允许工作1s b交流电压回路:1.2倍额定电压,连续工作1.4倍额定电压,允许工作10s2倍额定电压,允许工作1s。 2.2.8 直流电源影响 直流电源影响要求如下: a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直流电源在 80%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能可靠工作 b直流电源纹波系数小于或等于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 c在瞬时接通瞬时断开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时,装置均不误发信号 d当直流电源恢复正常后,装置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2.2.9 功率消耗 功率消耗要求如下: a交流电压回路:每相小于等于0.5VA b交流电流回路:当IN 5A时,每相小于等于1VA当IN1A 时,每相小于等于 0.5VA c装置电源最大功耗小于80W。 2.2.10 绝缘性能要求 2.2.10.1 绝缘电阻 装置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如下表所示。 绝缘电阻 额定绝缘电压V 绝缘电阻要求M 测试电压V U60 5 250 U60 5 500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满足 U60V 的要求。 2.2.10.2 介质强度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之间,应下表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 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 试验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V U60 500 60U125 1000 125U250 1500 2500 注:电压为 125U250 时,户内场所介质强度选择 1500V,户外场所介质强度选择 2500V。 2.2.10.3 冲击电压 以5kV 试验电压,1.2/50s冲击波形,按正负两个方向,施加间隔不小于5s用3个正脉冲和3个负脉冲,以下述方式施加于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和装置的电源回路: a接地端和所有连在一起的其他接线端子之间 b依次对每个输入线路端子之间,其他端子接地 c电源的输入和大地之间 d冲击试验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2.2.10.4 耐湿热性能 装置应能满足GB/T2423 规定,湿热条件:温度402,相对湿度90%95%,大气压力为86kPa106kPa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下表。 湿热条件绝缘电阻 额定绝缘电压 UV 绝缘电阻要求M U60 1.5用 250V 绝缘电阻表 U60 1.5用 500V 绝缘电阻表 2.2.11 电磁兼容性 抗扰度能力要求满足GB/T 17626标准,具体性能试验和要求见下表。 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名称 引用标准 等级要求 1 静电放电抗扰度 GB/T 17626.2 级 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GB/T 17626.3 级 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GB/T 17626.4 级 4 浪涌冲击抗扰度 GB/T 17626.5 级 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6 级 6 工频磁场抗扰度 GB/T 17626.8 级 7 脉冲磁场抗扰度 GB/T 17626.9 级 8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GB/T 17626.10 级 9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GB/T 17626.11 GB/T 17626.29 短时中断 10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GB/T 17626.18 级 注1: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要求短时中断时间不小于 100ms。 注2:振荡波抗扰度差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 1/2。 注3:有磁场抗扰度试验测量准确度改变量不大于 100%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和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进行以上电磁兼容试验时,装置的测量准确度改变量不大于200%。 2.3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3.1 使用环境条件 2.3.1.1设备工作温度:-1045 2.3.1.2 湿度: a在24h内测得的相对湿度的平均值:95% b在24h内测得的水蒸气压力的平均值:2.2kPa c月相对湿度平均值:90% d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值:75% e月水蒸气压力平均值:1.8kPa。 2.3.2 装置额定参数 2.3.2.1 额定工作交流电源:220V,允许偏差20%,谐波电压总畸变率不大于8%。 2.3.2.2 额定工作直流电源:220V,允许变化范围20%。 2.3.2.3 额定交流电压:57.7V/100V,过载能力为额定电压的3倍,波峰系数不小于2。 2.3.2.4 额定交流电流:1A/5A,过载能力为1.2 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波峰系数不小于3。 2.3.2.5 额定频率:50Hz,允许偏差5%5%。 2.3.3 装置功率消耗 通过TV二次回路供电的监测设备,电源消耗的有功功率不大于5W。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 1A或0.75VAIN 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0.75VA 。 2.3.4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2.3.4.1 监测设备根据安装地点和监测要求,应具备可选择的监测功能,包括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电压幅值相位不平衡度三相电流幅值相位不平衡度负序电流谐波电压波动。 2.3.4.2 监测设备应具有记录存储功能,且监测设备的存储记录应至少保存15 天。 2.3.4.3 监测设备应具有实时数据显示权限管理设置对时统计自检等功能。 2.3.4.4 监测设备应具备标准通信接口,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或定时提取,并能对通信口进行灵活配置与实时监视。通信规约可参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相关规定。 2.3.4.5 准确度要求。监测设备各相应指标的精度误差应满足下述要求: a电压偏差:0.5% b频率偏差:0.01Hz c三相电压不平衡度:0.2% d三相电流不平衡度:0.5% e闪变:5% f电压波动:5% g谐波:谐波监测准确度等级具体规定见下表。 谐波监测准确度等级 等级 被测量 条件 允许误差 A 电压 1% 1% 5% 0.05% 电流 3% 3% 5% 0.15% B 电压 3% 3% 5% 0.15% B 电流 10% 10% 5% 0.5% 注:表中 为标称电压, 为额定电流, 为谐波电压, 为谐波电流。 2.3.4.6发电站需配置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一套,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1台,在线监测可实现对供用电双方电能质量的连续监督,能反映各种电能质量指标特征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精确描述实际的电能质量问题,从而提供对电能质量进行综合治理的依据。根据广东电网电能质量监控系统布点原则,相关信息通过2路RJ45网络通道送至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主站。 2.4 电能量采集系统及电能表装置 电能量采集系统及电能表装置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4.1 使用条件 a) 场地符合GB/T 9361-2011中B类安全要求 b) 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GB/T 1128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不发生GB/T 177422008规定的烈度为度的地震 c) 使用地点无爆炸危险的物质,周围介质中不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敷层的介质及导电介质,没有严重的霉菌存在。 2.4.2 电能量采集系统装置技术要求 2.4.2.1 电源影响 电能量采集装置应支持交直流同时供电,应能可靠地自动切换。交直流电源应具有输入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直流反极性输入保护等措施。 2.4.2.2 工作电源 交流电源:AC 220120%V频率为50Hz,频率误差为5%。 直流电源:DC 220120%V直流电源电压纹波不大于5%。 2.4.2.3 功率消耗:功率消耗不大于20W。 2.4.2.4 电磁兼容性要求 2.4.2.4.1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在电源电压突降及短时中断时,装置不应发生死机错误输出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存储数据无变化,工作正常。 2.4.2.4.2 工频磁场抗扰度 装置应能抗御频率为50Hz磁场强度为400A/m 的工频磁场影响而不发生错误输出,并能正常工作。 2.2.4.3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工作频带以外如下表所列强度的射频辐射电磁场的骚扰不发生错误输出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磁场试验的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 等级 试验值 试验回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2 2.0kV耦合 通信线 3 1.0kV 状态信号输入控制输出回路60V 4 2.0kV 交流电量输入控制输出回路60V 4 4.0kV 电源回路 浪涌 2 1.0kV共模 状态信号输入控制输出回路60V 3 2.0kV共模 控制输出回路60V 浪涌 4 4.0kV共模 电源回路 射频辐射 4 10V/m 整机 工频磁场 400A/m 整机 2.4.2.4.4 静电放电抗扰度 装置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能承受加在其外壳和人员操作部分上的8kV直接静电放电以及邻近设备的间接静电放电而不发生错误输出和损坏。 2.4.2.4.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如表2所列强度的传导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输出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2.4.2.4.6 浪涌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如表2所列强度的浪涌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输出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2.4.2.5 技术要求 a采用模块化结构。 b断电后装置中保存的电量数据配置参数不能丢失。保持存储数据不丢失的时间不小于10年。 c应具备与主站电能表对时和时钟设置功能。 d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5104小时。 e采集装置应具备防雷性能要求。 f具备汉字液晶显示和键盘查看。 g前面板具备设备工作状态指示灯包括运行状态报警指示各接口运行状态。 2.4.2.6 设备类型及技术参数表 2.4.2.6.1 通信接口及电源配置要求 a至少具有2个调度数据网接口。 b至少具有2路数字接口。 c至少具有2路内置拨号MODEM。 d至少具有2个RS232数据口。 e具备GPS对时接口。 f至少具备1个独立的维护接口12个RS485抄表接口。 g至少具有2路可无缝切换的交直流供电电源。 h) 电子式电能表接入容量不小于96块,在512个电能量/5min时,存储时间不少于60天。采用兼容的文件系统,掉电后保证数据保存10年以上。电能量采集装置的容量能在此基础向上方便的扩充。 2.4.2.7 功能及技术要求 2.4.2.7.1 电能量采集装置功能 a电能量采集装置通过数据通讯接口实现电能表数据的准确采集,能按指定的采集周期安全可靠的存储带时标的电量数据,能按指定的时间起点指定的内容向主站传送信息数据采集方式可同时支持2种方式。最小采集周期1min b电能量数据存储类型:带时标的脉冲累计值全电子电能表的各种类型电能数据和瞬时量数据以及失压断相数据等可以按要求设置数据。 c电能量采集装置采集数据项见表3。 一个独立的电能表接口应可挂接多种规约多功能电能表。 电能量采集装置采集数据项表 序号 数据项 必备 选配 一 实时数据 1 当前正向有/无功电能示值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总费率1M 2 当前反向有/无功电能示值二/三象限无功电能示值总费率1M 3 当前总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4 当前ABC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5 当前ABC三相电压电流 6 总断相次数A/B/C三相断相次数及其累计时间 7 电能表日历时钟 8 电表运行状态字 9 最近一次编程时间最近一次最大需量清零时间 二 冻结数据 1 本月正向有/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费率1M 2 本月反向有/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费率1M 3 上月正向有/无功电能示值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总费率1M 4 上月反向有/无功电能示值二/三象限无功电能示值总费率1M 5 上月正向有/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费率1M 6 上月反向有/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费率1M 7 上上月正向有/无功电能示值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总费率1M 8 上上月反向有/无功电能示值二/三象限无功电能示值总费率1M 9 上上月正向有/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费率1M 10 上上月反向有/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费率1M d具有存储功能。应能对采集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如实时数据日数据月数据曲线数据等,曲线数据冻结密度可设置为1min24h。应有专用的存储空间分别不同类型数据,应至少保存最近30天的日数据以及最近12个月的月数据,存储容量不低于64MB。 e具有通信功能。与主站通信应至少支持IEC 60870-5-102 DL/T719-2018SCTM等,需负责与主站端联调成功。与电能表通信应至少支持DL/T 6452007。并同时采用102 规约。 f具有状态指示功能。应具备电源通信运行等工况指示。 g支持远程维护远程升级。 h具有与电表通讯异常记录告警功能:可以设置通讯错误告警时间,当电能量采集装置与下挂的电能表之间的通讯中断超过设定时间时,作为与电能表的通讯故障记录上报给主站。 i装置故障记录告警功能:当电能量采集装置自身发生下列异常状态时,生成故障记录并在与主站的通讯正常时立即上报给主站:电量数据校验错误电能数据存储卡读写擦除错误软硬件自诊断信息,硬件诊断到插件级。 j其他事件记录告警:开机时间参数更改,口令更改人工校时和设置数据值交流电源失电交直流电源切换上电自检状态电能测量点失压。 k具有一般性的数据处理能力,如:算术处理周期转换尖峰平谷电量形成等 l电能量采集装置应具有内置时钟,能接收主站的对时命令或与当地GPS卫星钟对钟及当地人工对时。各种对时方式均由系统的对时允许控制,否则不接受外部的任何对时命令。 m电能量采集装置应可通过远程方式对其进行运行参数的修改设置和软件版本升级 n可通过本地便携式PC机查询和设置参数,具有可靠的防误操作和防非法修改的安全保护措施。 o可通过本地便携式PC机查看实时电能数据或历史电能数据。便携式PC机应能转存装置内的电能量数据。 p能通过装置本身键盘进行参数的设置和修改,查询电量数据。 q每个通讯口可设置授权范围内的数据,供不同的授权用户读取。每个通讯口由口令控制进入。现场修改和设置参数时,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 r电能量采集装置的参数以文件格式存储,参数文件可统一管理维护计算机上可存有备份。 s电能量采集装置应配有使用方便的维护程序,可以建立运行维护中心,统一管理所有电能量采集装置。 2.4.2.7.2电能量采集装置与电表的接口要求 a针对不同的电能表能通过设置以不同的方式采集电能表内数据,可设置的内容包括数据项和采集周期。 b采集周期可按数据类别分别设置,1分钟24小时可选。在对站内电表采集时,要求表计平均分接到8个RS-485通道上,当一个积分周期时间到达后,主站可采集到集中器中该周期的数据。 c具有广播冻结功能,使数据采集具有良好的同时性。 d系统主站可通过电能量采集装置实现对电能表的自动对时和人工对时。电能量采集装置可设置对钟有效范围任意设定,在对电能表对时前,应先抄读电能表时间,并与自身时钟比较,若时间误差超过有效范围,则不对电能表对时。 e支持多种电能表通信规约,具有电能表通信规约库,包含:DLT645类,MODBUS类,IEC102类,CDT,威胜规约系列,ABB表规约类,斯伦贝谢规约澳大利亚红相表HASTEREDMI表规约,西门子兰吉尔规约类等国内外常见规约。每个接口可接入同种规约同种波特率16块。 f电能量采集装置能直接接入电度表地址含有字母的表计,不需要经过中间转换手段。 2.4.2.7.3 电能量采集终端与主站的接口要求 a电能量采集终端能同时与多个主站进行通信,每个通信连接可以配置不同的数据集和数据周期,互不干扰。 b电能量采集终端应能按指定的时间起点指定的内容向主站传送信息。 c电能量采集终端应能存储和传送带时标的电能量信息负荷曲线电能表事件记录及故障信息电能量采集终端本身故障信息脉冲电压合格率及遥信状态量等信息。 d与主站通讯规约支持IEC870-5-102规约CDT规约EDMI规约兰吉尔主站规约等,并支持可提供规约的任何主站采集器终端必须适应主站规约,如果出现不一致情况,由投标人承包人负责修改采集器规约满足主站要求。 e具有软件对时功能,对时精度小于0.5秒。 f)发电站配备两台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通信口的数量满足所有调度端电能计量主站接入的要求,调度数据AB网每一个平面对应一条计量通道,每一条计量通道站端安排2个IP地址,分别对应一台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每台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需具备两个独立网口。本期发电厂升压站需配置两台电能量采集终端壁挂式,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电能量采集终端通过RS485口,采用 DL/T645 规约与电表通信,采集发电厂有关电量,采用2路调度数据网通道RJ45口送至省计量自动化系统,本期配置的电能表需满足接入电能量采集装置的要求。 2.4.2.7.4 资料安全性 a集中器的显示采集通讯现场操作等功能可配置用户权限及密码设置。 b每块表的每种电量类型均可由授权的用户配置读写权限。 c集中器的显示和通讯须由口令控制进入。 d在现场通过便携式计算机或键盘对集中器进行参数的设置或修改时,具有可靠的防误操作和防非法修改的安全保护措施。 2.4.3 电度表技术参数 2.4.3.1电能表类型为三相四线多功能电能表,应采用结构模块化测量组合化高精度电子型电能计量表计。 2.4.3.2 发电站厂一回专线按主核双表配置。发电站侧主变各侧作为考核点,按单表配置。电能计量设备的配置要求: a.关口点电表:采用带双RS485 口的多功能电子式双向电表,有功 0.5s 级,无功 2.0级,双表配置 b.考核点电表:采用带双RS485 口的多功能电子式电表,有功 0.5s级,无功 2.0 级,单表配置 c. CT:精度为 0.2s 级 d. PT:精度为 0.2 级。 2.4.3.3 输入电压:PT二次电压 57.7/100V,50Hz输入电流:CT二次额定电流5A/1A 2.4.3.4 支持IEC61107和DL/T645电表规约 2.4.3.5 具有测量双方向有功和四象限无功电能量功能,有当地显示功能 2.4.3.6 输出:可具有脉冲和数据接口两种输出型式,电能量输出为表底值。 2.4.3.7 具有2组独立负荷曲线,每组负荷曲线至少可设置20通道,积分周期1至30分钟可设置。负荷曲线容量不小于4M 2.4.3.8 至少可设置4个费率寄存器,10个时段 2.4.3.9 电能表应具有数据冻结命令的接收功能,电量冻结周期不少于15个 2.4.3.10 电能表可编程,以便对应不同一次侧电流电压参数 2.4.3.11 具有脉冲和双RS-485串口两种输出方式,通信模块化设计,电能表计量系统和通信系统分别独立,如果用户需要,可带电更换通信模块,通信模块支持RS232/RS485/ISDN/GSM/Ethernet/光纤接口等多种方式通信。电表缺省配置为双RS-485接口另外电表还支持1个红外接口,且波特率可设置,其范围为12009600bps或以上 2.4.3.12 具有失电失压记录功能 2.4.3.13 具有当地窗口显示功能,显示位数不少于8位 2.4.3.14 电能表由三相电压供电时,若只有任一相电压,关口电能表的数据处理和通信部分能正常工作,内部三相电压完全失压后,能立即切换到外接辅助电源。辅助工作电源:50至230V交流或直流 2.4.3.15 电能表可通过软件设置供电电源优先级,可选择PT电源优先还是辅助电源优先 2.4.3.16 电能表支持移动式停电抄表功能,当电表没有电源供电时可通过光电口对电表LCD供电,供用户查看电表内部数据 2.4.3.17 电能表应能自动对数据保存,掉电后数据不丢失 2.4.3.18 实时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因数测量,实现电能质量监测 2.4.3.19 电能表应具备铅封,以防止非法修改参数 2.4.3.20 电能表应具有不同费率时段记录最大需量的功能,积分周期可以选择510153060分钟,具有连续保存12个月每月最大需量的功能 2.4.3.21 事件记录不能用软件清除 2.4.3.22 具有PT/CT误差补偿功能,能显示补偿前后的正反向有功无功的电能量值,及补偿系数,并能够将这些值存入负荷曲线,供采集器采集 2.4.3.23 电能表具有多条线路的实时需量叠加功能实时需量叠加系统是由多块表通过RS485口相互连接,组成电能表串,其中的一台作为母表。母表定时采集子表数据,并将自身及子表的电能表计量芯片中已经采集得到的瞬时数据进行叠加,并按实际需要显示存储上送 2.4.3.24 电能表应具有自检功能,能主动向主站和现场提供相应的报警信号输出,如PT失压CT断线电源失常自检故障等。 2.4.3.25 电能表应具有标准光通信口,可由手持式电能量读入器读取电能量数据。 2.4.3.26 电能表应配有后备电池,最大连续工作时间为35天以上,使用寿命3年以上。 2.4.3.27 MTBF大于45000小时,使用寿命大于20年。 2.4.4试验要求 关口表包括计量PTCT,必须由符合广东电网资质要求的单位来做误差试验和交接试验。 2.5 AGC/AVC控制系统 AGC/AVC控制系统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5.1 基本技术条件 2.5.1.1技术要求 系统功能应满足建设方案发展目标的要求,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并提供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保证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可靠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满足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要求。 (1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AGC/AVC控制系统的建设应立足于本工程对电网调度及运营管理的需求,借鉴国内外一流专业技术,充分考虑光伏场调度运行的应用需求,满足各项规范要求的基础,保证系统在各项功能基础上体现整体实用性及系统针对不同应用环节的适用性。 (2系统功能规范化 严格遵循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相关功能及技术协议。 (3系统开放性 系统应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采用规范信息模型和标准接口规范,保证本系统同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4系统安全性 满足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第30号)和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4号令)对电网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系统之间互联的安全要求。 (5系统可靠性 应对系统关键节点的设备软件和数据进行备份,提供故障隔离和排除技术手段,实现任一单点故障均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5.1.2 系统构成 AGC/AVC控制系统由AGC/AVC控制子站协调控制器功率优化控制器等组成。为了方便就地的监控,配置一体化电脑作为就地的工作站。系统构成示意如图所示但不仅限于此,承包方供货厂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 图1光伏场AGC/AVC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各个控制器通过通信方式和光伏控制系统升压站监控系统无功补偿系统及调度交换数据信息,控制器根据所采集到的设备状态信息完成优化控制策略。各个控制器之间通过冗余的C-NET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优化控制系统通过远动工作站和调度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2.5.1.3系统特点 1系统完全基于光伏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光伏调度运行管理规范等相关标准设计 2系统采用嵌入式硬件装置实现,具有最高级别EMC性能指标,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 3系统采用嵌入式软件系统运行功率控制策略,采用完全符合IEC61131标准的逻辑编程工具,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4系统电源控制器等重要环节均采用冗余设计,可靠性高 5系统提供多类型通信接口,支持多种规约 6系统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控制采用独立模块设计实现,可根据需求选择独立部署或者完全部署 7系统支持多种调度指令下达方式,包括实时指令短期计划曲线超短期计划曲线 8系统可直接接收调度有功指令无功指令,也可以直接接收电压指令,自动计算无功功率值 9系统采用冗余分层模式记录存储大容量运行数据和运行日志,可在装置本体查看,也可在主站系统调阅。 2.5.1.4系统功能 1系统主要功能 AGC/AVC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调度中心下发的有功无功功率调整指令包括指令方式和功率计划曲线方式,根据最优策略面向光伏场区或单个设备进行控制。同时向调度中心上传光伏场及公用系统运行状态参数等信息。 接受并执行调度机构下发的有功/无功调整指令 光伏场在限制有功的情况下,实时参与一次调频控制 根据AVC主站的要求,实现对光伏场的无功自动控制 上传光伏及公用系统运行状态参数等信息 实现调度部门对光伏场的紧急控制。事故情况下,调度部门有权暂时将光伏场解列。当需要紧急减少功率输出或者增加功率输出的情况下,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响应,调节速度满足调度需求 实现与调度之间通信报文的实时监视和自动存储 将光伏场视为一个整体,实现整个光伏场内的无功优化分配和调节 完成光伏场调频性能定量考核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包括:调频投运时间调频动作情况调频动作时间 采用统计光伏场参与调频贡献电量和理论贡献电量方法,评价光伏场调频能力对电网的贡献程度。 2协调控制功能 通过通信的方式,获得光伏场网络控制系统中所涉及的主变主母线联络线的相关信息 接收调度主站端传送来的控制命令母线电压/无功目标值有功目标值等 可自动计算系统阻抗,针对母线电压计算光伏场应发无功 通过通信的方式,获得用于光伏优化控制子站的各类数据,光伏的实发有功理论有功出力实发无功是否并网运行是否处于运行状态是否参与优化控制的定子电流和转子电流等相关信息,将信息下传给功率优化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 实现有功无功之间的协调控制,当两者的调节出现矛盾时,优先保证电网电压的稳定 上传光伏场的各类监控数据,主要包括:光伏的状态光伏场实际运行数量和型号光伏场并网点电压光伏场高压侧出线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光伏场的实时风速和风向等 下传单机的有功无功目标指令至光伏监控系统,下传无功目标指令至无功补偿系统,下传无功补偿设备投切指令至相应的设备开关。 3功率优化控制功能 根据协调控制器采集的有功目标值和系统频率,实时控制光伏场参与一次调频,并将单机有功目标值上传给协调控制器 接受协调控制器的目标有功值,对光伏场可调有功功率进行合理分配,将分配结果传送至协调控制器,实现光伏场有功功率的最优配置 接受协调控制器的目标电压值或者是目标无功值,对光伏场内可调的无功设备进行合理分配,将分配结果传送至协调控制器,实现光伏场无功补偿系统与光伏间无功的最优配置 目标值变化过大时采用渐进变化处理,确保光伏最大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 实时计算评估光伏场调频的在线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正确动作率贡献电量和投运率 通过采集光伏场调频投入/退出开关量和光伏场实发功率,实现对光伏场调频投退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计算出调频投入率,并能对光伏场调频投运状态进行实时历史查询,对调频是否正确动作输出进行监视与统计。 实时计算评估光伏场参与电压调节的在线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投运率贡献电量。 大容量记录过程数据,系统运行日志,并上传至监控站。 4就地监控站功能 AGC/AVC控制系统配置高性能电脑,就地组屏。 监控子站系统信息:包括光伏的状态光伏场实际运行数量光伏场并网点电压光伏场高压侧出线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光伏场的实时风速和风向等 切换功率控制模式,提供控制面板切换有功/无功功率的当前控制模式,并进行权限安全验证及日志记录 存储子站系统运行历史数据,提供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母线电压等运行参数的历史曲线查询 定值管理功能,提供系统定值的召唤整定及下装操作 提供手动编辑有功计划曲线无功计划曲线和电压计划曲线工具,并完成下装至控制器功能 提供系统运行实时告警显示历史事件查询系统报表生成等功能。 2.5.1.5 系统通信接口 1与调度的通信接口 控制系统协调控制器与调度进行通信,获得调度给定的光伏场有功和电压/无功指令包含计划曲线,并上传光伏场实时运行数据。 2与光伏监控系统的通信接口 控制系统与光伏监控系统通信,实时获得各台光伏的运行信息,并进行故障率负荷率等统计,便于优化控制系统各功能的实现。光伏在正常工作的时候,监控系统根据当前自然条件及各种限制条件的计算得出当前发电机的最大有功出力,并将此值发送给变流器进行控制加入优化控制系统之后,必须要实现与监控系统的通信,并且监控系统能够进行有功出力在主控制器与控制系统之间进行无扰切换避免在切除负荷的时候强制停机。 3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接口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为AGC/AVC控制系统提供更多的光伏场电气运行参数信息,例如母线电压光伏场实际功率等。 4与无功补偿系统的接口 获取无功补偿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其当前实发无功及无功裕度。对无功补偿系统进行无功指令控制。 2.5.1.6 通信接口类型 1与调度系统通信 2路2M网络接口,支持IEC-101/103/104等规约 2与升压站监控系统通信 2路以太网接口,支持以太网103规约 3与光伏监控系统通信 2路以太网接口,支持Modbus-TCP/OPC等通信方式。 4与无功补偿子系统通信 2路以太网接口,支持Modbus-TCP规约。 具体通信规约需进一步与设计院光伏及综自供货厂家沟通明确。 2.5.1.7通信点表 与调度的通信点表 类别 编号 描述 方向 AGC/AVC控制系统信息类 1 光伏实发总有功功率 AGC/AVC控制系统调度 2 光伏实发总无功功率 3 光伏当前最大总有功功率估计值 4 子站状态功能投入运行状态超出调节能力 5 光伏可发出最大无功功率 6 光伏可吸收最大无功功率 7 无功补偿系统可发出最大无功功率 8 无功补偿系统可吸收最大无功功率 9 日发电计划曲线含超短期发电计划曲线 调度AGC/AVC控制系统 10 实时控制命令模式控制有功指令无功指令 与光伏的通信点表 类别 编号 描述 方向 光伏 1 光伏实发有功功率 监控AGC/AVC控制系统 2 光伏实发无功功率 3 光伏当前最大有功功率估计值 4 光伏可发出最大无功功率 5 光伏可吸收最大无功功率 光伏单机 1 运行状态: 通信状态:通信是否正常 故障:故障 检修维护:检修维护 运行:并网发电 待机:风速太大或者太小导致不发 停机:限功率停机故障停机故障消除后停机 监控AGC/AVC控制系统 2 调节状态参加功率调节 3 实际电流Ia,Ib,Ic单位A 4 实际电压Ua,Ub,Uc单位V 5 实际发有功功率单位kW 6 实际发无功功率单位kVar 7 当前气候条件下可发最大有功功率单位kW 8 当前风速单位m/s 9 可发无功最大值单位kVar 10 可吸收无功最大值单位kVar 11 有功功率指令单位kVar AGC/AVC控制系统监控 12 无功功率指令单位kVar 13 停机命令 14 启机命令 与升压站监控系统的通信点表 类别 编号 描述 方向 监控系统 1 光伏场有功功率单位kW NCSAGC/AVC控制系统 2 光伏场无功功率单位kVar 3 频率单位Hz 4 母线电压单位kV 6 升压站开关状态含出线开关变压器高低压侧开关母联开关等等 7 电容器状态含开关状态故障总 8 集电线路开关状态 9 集电线路1N的有功功率单位kW 10 集电线路1N的无功功率单位kVar 11 变压器分接头状态 12 SVC的电感支路无功功率单位kVar 13 SVC的电容支路1无功功率单位kVar 14 SVC的电容支路2无功功率单位kVar 18 遥控投切电容器组 AGC/AVC控制系统NCS 19 遥控调节变压器分接头 与无功补偿系统的通信点表 类别 编号 描述 方向 无功补偿 1 无功补偿系统状态可以投入运行已经投入运行故障检修 无功补偿AGC/AVC控制系统 2 无功补偿系统实发无功功率,发出无功时为正,吸收无功时为负单位kVar 3 无功补偿系统可发出最大无功功率单位kVar 4 无功补偿系统可吸收最大无功功率单位kVar 5 无功补偿系统调节分辨率单位kVar 6 无功补偿系统调节指令单位kVar AGC/AVC控制系统无功补偿 2.5.2 系统硬件设备 2.5.2.1协调控制器 AGC/AVC控制系统协调控制器主要完成远动通信协调逻辑控制系统互连接入等功能。采用专业嵌入式硬件结构设计,具有运行可靠抗干扰能力强EMC全面通过四级等特点,更具有低功耗响应速度快运行方式灵活易于扩展通信接口多用户界面友好调试维护方便等优点。软件设计采用国际领先的实时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最大程度地利用操作系统的各种优越性能,采用分层模块化设计,具有实时性高性能稳定的特点,具有功能完善基于IEC61131-3标准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功能。 基本参数: 名称 参数 额定电压 直流220交流220V 功率消耗 < 30W 通信接口 以太网接口 12个 光电可选,单模/多模可选 10/100/1000M 串行接口 14个 1个RS422/1个RS232/12个RS485 工作环境 温度 -2570 相对湿度 最大相对湿度为90, 最低温度为-25且表面无凝露 电源 满足双电源接入需求 2.5.2.2 功率控制器 AGC/AVC控制系统功率控制器主要完成有功功率控制和无功功率控制,硬件采用插件式设计,强弱电回路分离,提高了硬件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各插件之间通过母线背板连接,相互之间通过内部总线进行通信。这就保证了各插件位置可互换,使得装置的功能可灵活配置控制器电源插件CPU插件和通信插件均采用冗余设计,保证可靠性控制器低功耗设计,无需主动散热。具有优良的EMC性能,指标达到GB/T 17626最严酷等级的要求,能适应恶劣的现场环境同时控制器具有完善的自检功能,对于所有的输入输出通道均实时自诊断。 基本参数: 名称 参数 额定电压 交直流220V 功率消耗 < 10W CPU主频 400MHz 内存 128 M 存储空间 程序FLASH:32M数据FLASH:128M 通信接口 以太网接口 至少2个 10/100M电以太网 串行接口 2个SCC/1个RS232 工作环境 温度 -2570 相对湿度 最大相对湿度为90, 最低温度为-25且表面无凝露 电源 满足双电源接入需求 2.5.2.3组屏方案 AGC/AVC控制系统以二次设备室为组屏单元,将AGC/AVC子站系统主机协调控制器功率优化控制器相关通信设备共同组屏。AGC/AVC工作站主机放置在主控室。 2.6 一次调频系统控制柜如需 一次调频系统控制柜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2.6.1 使用环境条件 技术参数 单位 取值 工作状态下的环境温度 -15 40 储存环境温度 -40 60 工作状态下的环境湿度 % 2090 储存环境湿度 % <90 大气压力 kPa 79.5 106.0 海拔 米 2000 使用地点 - 户内使用 2.6.2 一般技术要求 2.6.2.1 承包人采购涉网设备的供货本次投标单位须是从事电力行业多年,在光伏发电上具备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所要求的足够的生产业绩,并向发包人提供投标文件供货单位的中需含有业绩清单及业绩证明文件。 2.6.2.2 投标人承包人应具备相关的电力光伏技术知识储备,对其运行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实施的技术改造方案能满足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又能保障并网点快速调频控制合格率满足电网调度要求。 2.6.2.3 为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运行,本次参与投标的合同相关附件产品的性能必须先进稳定可靠。 2.6.2.4 投标人承包人需提供满足场站实际情况编制技术方案,编制相关设备台账,提交技术资料。 2.6.2.5投标人承包人负责与场站所在的省调度控制中心快速频率响应主站系统的接入,并完成信息互通功能及相关的调试工作,接入主站信息满足调度端的需要。 2.6.2.6投标人承包人负责完成与所需的场站内AGC能量管理平台光伏综自系统等相关设备的接口及协调工作,负责各设备满足快速调频所需的技术升级设备升级及策略修改,完成快速频率响应功能的所有联调测试工作。 2.6.2.7快速频率响应功能改造前,投标人承包人提前15个工作日将改造技术方案相关设备台帐及技术资料报送招标人发包人。 2.6.2.8投标人承包人负责完成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测试,快速频率响应功能入网试验前,投标人承包人提前7个工作日上报试验方案(包括试验内容试验步骤试验进度安排及现场安全措施)及试验申请,由招标人发包人整理该材料后报送省调审查备案。 2.6.2.9 投标人承包人在实施过程中对附件设备的安装应充分考虑光伏实际条件,在保证发电机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不会对光伏其它设备的运行带来影响,不会给后期现场维修工作带来干扰。 2.6.2.10 投标人承包人应保证安装后的设备符合电网对新能源场站的快速调频要求,并通过相关检测,具体检测项目如下:1频率阶跃扰动试验2模拟实际电网频率扰动试验3防扰动性能试验4AGC协调试验5电网公司增加的其他测试要求。测试期间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到场进行配合开展相关测试工作。 2.6.2.11 投标人承包人负责按照电力调度要求进行光伏场快速频率响应性能改造,实现监测光伏并网点系统频率,相关技术指标: a频率测量精度不大于0.003Hz,频率采样周期不大于100ms。 b快速频率响应周期不大于1s. c快速频率响应功能应能躲过单一短路故障引起的瞬时频率突变。 d通过给定的有功-频率特性曲线函数,实现新能源场站快速频率响应功能,即: 其中: /为快速频率响应动作门槛 /为额定功率 /为调差率 /为功率初值。 2.6.2.12 响应性能指标:对于调节目标变化量不低于额定出力10%的频率阶跃扰动,响应过程应满足以下要求各指标定义详见图1: / a)响应滞后时间thx:自频率越过新能源场站调频死区开始到发电出力可靠的向调频方向开始变化所需的时间。thx不大于2秒。 b)响应时间t0.9:自频率超出调频死区开始,至有功功率调节量达到调频目标值与初始功率之差的90%所需时间。t0.9不大于12秒。 c)调节时间ts:自频率超出调频死区开始,至有功功率达到稳定功率波动不超过额定出力1%的最短时间。ts不大于15秒。 d调频控制偏差指标:调频控制偏差应控制在额定出力的2%以内。 e频率越过新能源场站调频死区开始到下发有功值给光伏能量管理平台时间不大于200ms。 2.6.2.13 快速频率响应设定参数要求: a)快速频率响应死区设定为0.1HZ。 b)调差率设定为2%。 c)在电网高频扰动情况下,有功功率下降到光伏容量的10%时,不在向下调整。 d)快速频率响应限幅为场站额定出力的10%。 e) 控制精度和死区范围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2.6.2.14 装置需要有数据录波功能。 2.6.2.15 有相关的操作终端,能展示快速频率响应必要的信息参数定值的修改保护告警提醒数据记录获取等功能及人机交互性能。 2.6.2.16 在设备质保期内,当电网对光伏场参与电网快速频率响应要求相关要求发生变化时,依电网变化后的标准为主,对装置进行完善升级工作,不再单独收取费用。 2.6.2.17 有对时功能,装置须支持GPS及北斗对时,实现时钟同步,保证事件记录数据记录等时间的准确两者同时支持,只用一种。 2.6.2.18 快速调频系统具备中国电科院或国网电科院检测机构的软件检测报告。 2.6.3 其它要求 2.6.3.1投标人承包人向其他厂商购买的所有附件和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或法规的最新版本或其修正版本的要求。除非合同另有规定,均须遵守最新的国家标准GB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以及国际单位制(SI)标准。 2.6.3.2 提供24小时相关备件通道在质保期内的使用及维护,确保设备各个 方面符合电网相关标准和规范规定和性能要求。 2.7二次安全防护设备 二次安全防护设备需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发电站需要配置两套安全防护设备,每套安全防护设备具体配置方案如下: 在控制区和非控制区各配置一台互联交换机,用于各自区内有纵横向数据通信的业务系统的汇集接入接入系统之间的访问控制安全区的横向及纵向互联。 配置一台横向互联硬件防火墙,部署在控制区与非控制区的网络边界上,用于控制区与非控制区网络的逻辑隔离,实现对控制区有关业务与其它区域相关业务系统的横向数据通信的访问控制。 配置一台纵向加密认证网关,部署在控制区与调度数据网实时VPN之间,用于本地控制区与远端控制区相关业务系统或业务模块之间网络数据通信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传输数据的加密与解密,保障系统链接的合法性和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及完整性。 配置一台纵向加密认证网关,部署在非控制区与调度数据网非实时VPN之间,用于本地非控制区与远端非控制区相关业务系统或业务模块之间网络数据通信的访问控制。 安防设备热备配置,需使用南网入网许可的设备。根据调控中心意见,配置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1配置四专用。 2配置1套安全态势感知采集终端,接入地调主站。 3配置IDS入侵检测系统。调度数据网和综合数据网分别部署一套。 4配置堡垒机安全审计系统 5配置电子发令系统带摄像头,需采用麒麟操作系统。 6配置防病毒U盘接入认证控制系统。 2.7.1 使用环境条件 2.7.1.1 设备储存温度:-4055 2.7.1.2 设备工作温度:-1040 2.7.1.3 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2.7.1.4 相对湿度:595%,非冷凝 2.7.1.5 抗地震能力: 地面水平加速度0.2g,垂直加速度0.1g,同时作用。 2.7.1.6 以下电源和电磁兼容性指标必须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并提供证明文件: 电源和电磁兼容指标 指标 标准 严酷等级 辐射电磁场干扰 GB/T15153.1 3级 快速瞬变干扰 GB/T15153.1 3级 衰减振荡波干扰 GB/T15153.1 3级 浪涌干扰 GB/T15153.1 3级 工频磁场干扰 GB/T15153.1 4级 介质强度 GB/T15153.1 3级 电压跌落 GB/T15153.1 500ms 静电放电干扰 GB/T15153.1 3级 机械振动 GB/T11287中3.2 1级 稳定性 GB/T13729中3.9 2.7.2 物理隔离装置技术要求 2.7.2.1电源要求 2.7.2.1.1电源配置:双电源。 2.7.2.1.2电源输入:交流220V10%,50Hz5%。 2.7.2.2 总的技术要求 2.7.2.2.1采用非INTEL 指令系统及兼容的RISC 微处理器双嵌入式计算机及单向通道隔离技术,降低受攻击的概率。 2.7.2.2.2 精简的安全的固化的Linux 操作系统,在嵌入式Linux 内核的基础上进行裁减,除去TCP/IP协议栈和其他不需要的所有系统服务。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抗攻击能力,保证系统安全的最大化。 2.7.2.2.3 基于MACIP传输协议传输端口以及通信方向的综合报文过滤与访问控制。 2.7.2.2.4 实现两个安全区之间的非网络方式的安全的数据交换,并且保证安全物理隔离装置内外两个处理系统不同时联通。 2.7.2.2.5 装置应具备双机热备功能,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2.7.2.2.6 装置应具备多个内外网网络端口,支持单进单出,双进双出等工作模式。 2.7.2.2.7 装置应具备双电源,同时应实现主备电源的在线无缝切换,提高整个电源工作的可靠性以及延长整个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2.7.2.2.8 装置关键芯片和元器件应进行产品老化试验,出厂前应经过不少于72h 地连续通电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硬件的高可靠性。 2.7.2.2.9 提供设备采用的关键元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参数,例如电源芯片等。 2.7.2.2.10 装置应提供安全方便的维护管理方式,例如基于图形化的管理界面,方便对装置进行设置监视和控制运行。 2.7.2.2.11 装置应具备配置文件导入导出功能。 2.7.2.2.12 装置应提供完备的日志审计功能。如时间IPMACPORT 等日志信息。 2.7.2.2.13 支持系统告警,支持完备的安全事件告警机制,可通过隔离装置专用的告警串口或网络输出报警信息,日志格式遵循Syslog 标准,方便用户管理。 2.7.2.3正向隔离装置其他具体要求 2.7.2.3.1 在安全岛硬件上保证从低安全区到高安全区的TCP 应答禁止携带应用数据,防止病毒和黑客非法访问 2.7.2.3.2 防止穿透性TCP 连接:禁止内网外网两个应用网关之间直接建立TCP 连接 2.7.2.3.3 提供正向数据通信API 函数接口,方便用户进行二次系统安全物理隔离的改造 2.7.2.3.4 正向安全隔离装置需要满足单比特应答要求。 2.7.2.4反向隔离装置其他具体要求 2.7.2.4.1 只允许UDP 协议的通信方式 2.7.2.4.2 具有应用网关的功能,实现应用数据的接收与转发 2.7.2.4.3 具有应用数据内容有效性检查功能 2.7.2.4.4 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数字签名/解签名技术 2.7.2.4.5 对文本文件形式的数据,通过编码转换技术实现半角字符转换为全角字符,保证进入/区的数据为纯文本数据 2.7.2.4.6 反向隔离设备提供基于RSA 密钥对的数字签名和采用电力专用加密算法进行数字加密的功能 2.7.2.4.7 反向隔离设备应提供配套的文件传输程序,方便进行二次系统安全物理隔离改造 2.7.2.4.8 应满足传输内容纯文本强过滤的要求。 2.7.3 防火墙技术要求 2.7.3.1环境要求 2.7.3.1.1设备储存温度要求:4055。 2.7.3.1.2设备工作温度要求:045。 2.7.3.1.3大气压力要求:70kPa106kPa。 2.7.3.1.4相对湿度要求:30%85%。 2.7.3.1.5抗地震能力要求: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 同时作用。 2.7.3.2电源要求 2.7.3.2.1设备采用交流电源供电,供电变化范围为220110%V,5015%Hz。 2.7.3.2.2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说明所供设备本期配置功耗及满配功耗。 2.7.3.3防火墙设备功能要求 2.7.3.3.1防火墙设备应具有包过滤功能,包括但不止于以下功能: 支持基于IP 地址的访问控制。 支持基于协议端口的访问控制。 支持基于MAC 地址的访问控制。 支持基于时间的访问控制。 支持基于IP 地址协议端口时间等参数组合的访问控制。 2.7.3.3.2支持基于URL 的访问控制。 支持SMTP,POP3 协议,可对电子邮件中SubjectToFrom 域等进行访问控制。 支持基于HTTP,FTP,SMTP,POP3 协议的文件类型的访问控制。 支持基于HTTP 页面及电子邮件正文的关键字访问控制。 2.7.3.3.3 防火墙设备应支持SNATDNAT 的动态网络地址转换。 2.7.3.3.4 防火墙设备应支持IP/MAC 地址绑定。 2.7.3.3.5 防火墙设备应具有动态开放端口功能,包括但不止于以下功能: 支持FTP 的动态端口开放。 支持以H.323 协议建立视频会议。 支持SQL.NET 数据库协议。 2.7.3.3.6防火墙设备应具有网络适应及路由策略功能,包括但不止于以下功能: 支持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OSPF。 支持路由透明和混合工作模式。 支持VLAN TRUNK 网络环境802.1q。 支持根据数据包信息设置策略路由。 2.7.3.3.7 应能够基于IP 地址协议时间等参数对流量进行统计,可根据不同条件设置统计规则。 2.7.3.3.8 应支持基于IP 地址及协议的带宽管理功能。 2.7.3.3.9 应支持物理设备状态及链路状态检测的双机热备,支持状态同步,切换时间小于或等于5s。 2.7.3.3.10应支持网络负载均衡到多台服务器。 2.7.3.3.11设备需要支持网络时间同步协议NTP,支持NTP 认证和NTP 客户端。 2.7.3.4日志报表要求 2.7.3.4.1防火墙设备应具有日志记录功能,包括但不止于以下功能: 支持记录被安全策略允许拒绝的访问请求。 支持记录防火墙的管理行为认证请求。 审计记录的内容应至少包括时间日期事件类型事件描述处理结果等。 2.7.3.4.2应支持日志的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能够基于IP 地址协议等条件定制生成报表。 2.7.3.4.3装置应具有集中管理功能,可对分布式的防火墙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支持日志集中管理。 2.7.3.4.4应支持日志的授权访问,授权用户可对日志进行检索清空备份等操作。 2.7.3.4.5应支持日志存储耗尽处理机制,如向管理员报警覆盖最早的日志等。 2.7.3.5管理要求 2.7.3.5.1支持管理员权限划分。 2.7.3.5.2支持对授权管理员的口令Radius 等认证鉴别方式,提供鉴别失败处理机制,支持对管理IP 地址进行设置。 2.7.3.5.3防火墙设备应具有多种管理方式,包括但不止于以下功能: 支持本地和远程安全管理。 支持软件升级。 具有中文GUI 界面,通过GUI 能够完成全部配置管理工作,支持中文对象名。 2.7.3.5.4支持配置的备份与恢复,允许恢复出厂设置。 2.7.3.5.5支持防火墙状态监控,如CPU内存端口状态支持网络流量状态监控。 2.7.3.6自身安全性要求 2.7.3.6.1应能抵抗各种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如SYN Flood,UDP Flood,ICMP Flood。 2.7.3.6.2能抵抗IP 碎片包攻击。 2.7.3.6.3能抵御源IP 地址欺骗攻击。 2.7.3.6.4能够检测和记录端口扫描行为,不返回敏感信息。 2.7.4 入侵检测装置功能要求 2.7.4.1数据探测 2.7.4.1.1协议分析:入侵检测装置应能够对IPICMPARPRIPTCPUDPRPCHTTPFTPTFTPIMAPSNMPTELNETDNSSMTPPOP3NETBIOSNFSNNTP 等常见协议进行解析。 2.7.4.1.2行为监测:入侵检测系统至少应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 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 2.7.4.1.3流量监控:系统应监视整个网络或者某一特定协议地址端口的流量。 2.7.4.2入侵分析 2.7.4.2.1分析方式:系统应能够以模式匹配异常检测等方式进行入侵分析。 2.7.4.2.2防躲避功能:系统应能发现躲避或欺骗检测的行为,如IP 碎片重组,TCP 流重组,协议端口重定位,URL 字符串变形,Shell 代码变形等。 2.7.4.2.3事件合并:系统应具有对高频度发生的相同安全事件进行合并告警,避免出现告警事件的能力。 2.7.4.3入侵响应 2.7.4.3.1告警方式:应至少支持屏幕实时提示E-mail 告警手机短信提醒方式。 2.7.4.3.2排除响应:系统应允许用户定义对被检测网段中指定的主机或特定的事件不予告警。 2.7.4.3.3定制响应:系统应允许用户对被检测网段中指定的主机或特定的事件定制不同的响应方式,以对特定的事件突出告警。 2.7.4.3.4设备需要支持网络时间同步协议NTP,支持NTP 认证和NTP客户端。 2.7.4.4管理控制 2.7.4.4.1图形界面: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用于管理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管理配置界面应包含配置和管理产品所需的所有功能。 2.7.4.4.2分布式部署:系统应具有本地或异地分布式部署远程管理的能力。 2.7.4.4.3集中管理:系统应设置集中管理中心,对分布式的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形成多级管理结构。 2.7.4.4.4带外管理:应配备不同的网络硬件接口分别用于产品管理和数据采集。 2.7.4.4.5 事件数据库:系统的事件数据库应包括事件定义和分析详细的漏洞修补方案可采取的对策等。 2.7.4.4.6 事件分级:系统应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将事件分级,以使授权管理员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捕捉到危险的事件。 2.7.4.4.7 产品升级:系统应具有及时更新升级产品和事件库的能力。 2.7.4.4.8 统一升级:系统应提供由控制台对各探测器的事件库进行统一升级的功能。 2.7.4.5检测结果处理 2.7.4.5.1 事件记录:系统应记录并保存检测到的入侵事件。事件信息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事件发生时间源地址目的地址危害等级事件详细描述以及解决方案建议等。 2.7.4.5.2 事件可视化:用户应能通过管理界面实时清晰地查看入侵事件。 2.7.4.5.3 报告生成和输出:系统应能生成易于用户阅读的检测结果报告。 2.7.4.5.4 报告定制:系统应支持授权管理员按照自己的要求修改和定制报告内容。 2.7.4.6设备要求 系统应为机架式独立IDS硬件设备,全内置封闭式结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安全操作系统,稳定可靠。提供的产品不能少于4个10/100/1000M以太网电口至少提供4路检测。吞吐量2Gbps最大连接数100万每秒新建连接数20000。 2.7.4.7系统功能 2.7.4.7.1系统应提供覆盖广泛的攻击特征库,能够针对8666种以上的攻击行为异常事件,以及网络资源滥用流量,进行检测。系统携带的攻击特征库须获得CVE-Compatible兼容性认证。 2.7.4.7.2系统应支持IP碎片重组TCP流重组流量状态追踪技术,基于智能深入的协议分析,全面检测超过100种以上的应用层协议,能够有效检测运行在非标准端口的协议数以千记的木马,以及基于Smart Tunnel智能隧道的应用协议。 2.7.4.7.3 系统应具备基于漏洞保护的虚拟补丁功能,融合协议异常检测能力,有效检测出缓冲区溢出攻击,以及各类未知攻击。 2.7.4.7.4 系统应提供入侵行为和应用软件特征的自定义接口,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对其它流量的检测规则。 2.7.4.7.5 支持IPv6/IPv4双协议栈下的入侵攻击检测。 2.7.4.7.6 系统应能够有效检测出SQL注入僵尸网络等多种常见的应用层安全威胁。 2.7.4.7.7 系统应提供先进的DoS/DDoS攻击检测能力,支持双向检测TCP/UDP/ICMP/ACK Flooding,以及UDP/ICMP Smurfing等常见的DoS/DDoS的攻击。 2.7.4.7.8系统支持提供防病毒引擎,以提高病毒检测的准确性。防病毒引擎采用基于特征扫描和启发式扫描技术,实现针对HTTPSMTPPOP3和FTP等多种协议的病毒流量监测系统应提供基于Web的远程GUI管理,可以在任何IP可达地点,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完成策略配置警报查询攻击响应集中管理等各种任务。 2.7.4.7.9系统应提供多种升级方式,至少提供实时在线升级自动在线升级离线升级的升级方式。 2.7.4.7.10 应提供完善的日志管理功能,支持自动报表功能,用户可自行定义生成报表的周期设备日志类型日志等级等生成的报表可自动发送至用户指定邮箱。 2.7.4.7.11支持基于时间用户协议内容等多种条件的组合审计策略,对邮件收发WEBMAILSMTPPOP3文件上传下载HTTPFTP论坛即时通讯等进行全面信息审计,提供实时告警信息还原功能。 2.7.4.7.12系统应支持一键巡检功能,可根据设备运行过程中反馈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生成图表相结合的安全报告。定时进行巡检可发现异常漏洞与受攻击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问题并修复系统。 2.7.4.7.13针对访问外网资源的终端用户,系统应提供增强的身份认证功能,支持标准的RADIUS和LDAP接口,及第三方认证平台,实现更灵活更安全的认证控制。 2.7.4.7.14应支持无需更换硬件设备,通过电子证书更新,就能完成NIDS向NIPS系统的平滑升级,充分保护入侵检测和防护同类需求的持续投资。 2.7.4.7.15系统应支持VLAN 802.1QBGPMPLSQinQ等特殊封装协议,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网络环境。 2.7.4.8产品要求 2.7.4.8.1合同投标产品应该是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产品,产品上市时间不少于10年。须提供销售许可证或软件著作权证书等有效证明材料。 a) 合同投标产品具备以下的资质并提供证明材料: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b)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 c) 具有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颁发的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测评证书,并获得EAL3级别 d) 具有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 e) 具有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颁发的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 f) 具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颁发的军用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 2.7.4.8.2具备足够的信息安全服务技术实力及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获得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颁发的信息安全服务安全工程类三级资质证书。提供证明材料 2.7.4.8.3具备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服务资质一级,提供证明材料 2.7.4.8.4具备针足够的风险评估服务能力,获得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一级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证书。提供证明材料 2.7.4.8.5厂商具备安全漏洞研究团队,能够独立发现MicrosoftHPCISCOSUNJuniper 等国际著名厂商的重大安全漏洞,具备自主挖掘30个以上漏洞的能力,漏洞信息提交给CVE同时被CVE收录的漏洞信息有30个以上,通过cve.mitre.org搜索厂商名称可查看收录的CVE编号,提供加盖原厂公章的扫描件。 2.7.4.8.6厂商是微软MAPPMicrosoft Active Protections Program项目合作伙伴,可以在微软每月发布安全更新之前获得漏洞信息,为客户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保护。 2.7.5 安全审计系统功能要求 安全审计系统通过网络数据的采集分析识别,实时动态监测通信内容网络行为和网络流量,发现和捕获各种敏感信息违规行为,实时报警响应,全面记录网络系统中的各种会话和事件,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智能关联分析评估及安全事件的准确全程跟踪定位,为整体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提供权威可靠的支持。包括以下审计内容: 内容审计:提供深入的内容审计功能,可对网站访问邮件收发远程终端访问数据库访问数据传输文件共享等提供完整的内容检测信息还原功能并可自定义关键字库,进行细粒度的审计追踪。 行为审计:提供全面的网络行为审计功能,根据设定行为审计策略,对网站访问邮件收发数据库访问远程终端访问数据传输文件共享网络资源滥用即时通讯论坛在线视频P2P下载网络游戏等等网络应用行为进行监测,对符合行为策略的事件实时告警并记录。 流量审计:提供基于协议识别的流量分析功能,实时统计出当前网络中的各种报文流量,进行综合流量分析,为流量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支持。 2.7.5.1产品规格 1U架构,1个RJ45串口,1个GE管理口6GE监听接口电口,应用层最大检测能力:不小于200Mbps。 2.7.5.2产品功能 2.7.5.2.1系统应可以针对工业协议进行深度解析,能针对工业网络协议的内容和数据进行细致的合规性检查,对于操作指令中包含的针对点表寄存器的异常操作进行报警,最大限度地保护控制系统的安全,并提供相关审计截图。 2.7.5.2.2 系统应支持IEC 104DNP3modbus tcpIEC-61850等工业协议的审计与识别。并提供相关审计截图。 2.7.5.2.3系统应能使用被动检测的方式从网络中采集数据包,并进行数据包的解析,智能的与系统内置的协议特征设备对象等进行匹配,生成可供参考的网络交互信息列表,通过对协议分布和流量信息的匹配,形成网络流量行为基线,帮助用户以最捷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网络中的业务通信状态,发现网络潜在的安全。 2.7.5.2.4支持WEB登录认证功能,提供本地用户数据库和LDAPRADIUS用户数据库集成功能。 2.7.5.2.5支持审计MY SQLDB2SybaseInformixORACLESQL ServerPostgresql 等各类主流数据库系统。 2.7.5.2.6灵活的审计策略:支持基于IP地址时间用户/用户组数据库用户名数据库类型数据库表名字段名关键字等组合审计策略,并实时告警响应。 2.7.5.2.7支持同时审计多种数据库及跨多种数据库平台操作支持实时审计用户对数据库系统所有操作支持分析提取SQL语句中绑定变量,并可完全监测还原SQL操作语句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访问时间MAC地址数据库用户名客户端类型数据库操作类型数据库表名字段名等。 2.7.5.2.8 支持集中管理,系统应提供专门的安全中心负责集中管理多台审计设备的审计事件的存储分析安全中心支持基于IP地址时间用户名数据库操作类型操作命令数据库名数据表名字段名关键字等条件的审计日志搜索查询分析。 2.7.5.2.9 支持HTTP网页浏览及关键字搜索审计:记录用户网站访问行为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访问时间URL网页浏览时间等,并提供网页还原功能。 2.7.5.2.10支持电子邮件审计:支持SMTPPOP3WEBMAIL等协议,支持基于邮箱地址邮件主题邮件内容附件名的关键字审计功能可记录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时间邮箱地址邮件主题邮件内容邮件附件等信息邮件附件格式支持DOCPDFZIPRARTXT等也可以无条件完全记录所有邮件内容和附件 2.7.5.2.11支持文件传输审计:支持HTTPFTP协议,支持基于用户/用户组时间关键字等多种组合审计策略,用户可自定义下载文件类型,对文件上传下载类型进行审计,可记录日志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时间传输文件名等。 2.7.5.2.12 支持TELNETFTP等业务操作进行命令级审计,支持基于IP地址用户组时间关键字等组合审计策略。 a) TELNET:可记录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帐号和命令等 b) FTP:可记录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帐号命令及上传下载文件名等 2.7.5.2.13 可对P2P下载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炒股软件等行为进行审计,支持基于IP地址用户组时间协议等组合审计策略,记录日志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时间应用名称等。 2.7.5.2.14 支持流量审计:支持基于时间协议IP地址等组合流量审计策略。支持统计各种应用协议的总流量上下行流量及TOP10排名针对协议TOP10排名,可查看使用当前协议的IP及其流量。支持统计各IP的总流量上下行流量及TOP10排名针对IP TOP10排名,可查看当前IP使用的协议及其流量。 2.7.5.2设备厂商资质及技术能力(提供证明材料) 商需通过ISO27001认证,ISO9001认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厂商应具备足够的信息安全服务技术实力及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获得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颁发的信息安全服务安全工程类三级资质证书。 厂商应具备足够的安全集成能力,获得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一级服务资质证书。 厂商具备针对安全事件的远程和现场的紧急响应能力,获得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一级应急处理服务资质证书。 厂商应具备CNCERT颁发的CNCERT/CC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证书。 厂商具备安全漏洞研究团队,能够独立发现MicrosoftHPCISCOSUNJuniper 等国际著名厂商的重大安全漏洞,具备自主挖掘30个以上漏洞的能力,漏洞信息提交给CVE同时被CVE收录的漏洞信息有30个以上,通过cve.mitre.org搜索厂商名称可查看收录的CVE编号,提供加盖原厂公章的扫描件。 厂商是微软MAPPMicrosoft Active Protections Program项目合作伙伴,可以在微软每月发布安全更新之前获得漏洞信息,为客户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证明材料。 2.7.5.3防病毒装置基本要求 2.7.5.3.1装置至少应满足最新版本的以下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不限于下表中规范和标准。 供方提供的设备和附件需要满足的主要标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GB/T 17544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2.7.5.4支持操作系统平台要求 2.7.5.4.1支持 32 位和 64 位操作系统。 2.7.5.4.2必须支持服务器和终端的客户端安装。 2.7.5.4.3防病毒客户端支持下载安装Web 安装等安装模式。 2.7.5.4.4支持自定义安装,以实现功能部件的选择安装,定义安装包支持多种安装模式。 2.7.5.4.5支持操作系统多账户的安装和使用。 2.7.5.5软件功能要求 2.7.5.5.1集中管理支持多级系统管理中心部署,至少二级以上,并支持各级管理中心进行的统一升级,统一管理。 2.7.5.5.2支持在管理控制台显示全网的安全概况,如当前防病毒装置的运行状态重要事件和最近感染的病毒和客户端排行。 2.7.5.5.3支持管理中心的分级管理及多管理员权限划分。 2.7.5.5.4管理控制台支持实时显示客户端的状态,并可导出已安装所有客户端详细报表,包括机器名称IP 地址操作系统类型连接状态监控状态当前版本信息等信息。 2.7.5.5.5管理控制台支持对防病毒客户端策略下发,支持远程对防病毒客户端进行调度扫描和计划扫描。 2.7.5.5.6具有病毒报警功能。 2.7.5.5.7具有病毒日志查询与统计,可以随时对网络中病毒发生的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能将查询统计结果打印或导出多种报表格式如 TXT/HTM/CSV/XLS。 2.7.5.5.8具有安全密码保护功能,防止用户随意卸载杀毒软件关闭实时监控等功能。 2.7.5.5.9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2.7.5.5.10支持开机扫描功能。 2.7.5.5.11客户端软件支持任何状态下的手动全盘扫描选择性扫描功能。 2.7.5.5.12提供中文操作界面。 2.7.5.6升级管理要求 2.7.5.6.1提供集中升级中心功能,各终端软件通过集中升级中心下载病毒库升级或远程升级,支持全网统一自动升级。集中升级中心支持病毒库的手工导入和升级。 2.7.5.6.2防病毒客户端软件和病毒库支持主动升级和被动升级功能。 2.7.5.7病毒处理能力要求 可检测并清除隐藏于电子邮件本地存储移动存储和可访问的远程存储中的计算机病毒恶性程序等。 2.7.5.7.1 支持压缩文件和加壳文件的病毒查杀。 2.7.5.7.2支持对内存的查毒清毒。 2.7.5.7.3具有病毒隔离系统,保证无法查杀的带毒文件无法访问。 2.7.6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 本工程配置厂站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一套,其中安全I区安全II区各配置1台,用来实时监测管理涉网自动化设备网络安全访问行为。按照分布采集统一管控原则,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部署于电力监控系统发电厂涉网生产控制大区或变电站站控层,用以对监测对象的网络安全信息进行采集,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上传事件并提供服务代理功能,采用 DL/T634.5104 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作为服务端,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作为客户端采用自定义的报文类型TCP 连接建立后,首先进行基于调度数字证书的双向身份认证,认证通过后才能进行事件上传只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建立一条 TCP 连接采集服务器工作站的用户登录操作信息运行状态移动存储设备接入网络外联等事件信息采集网络设备的用户登录操作信息配置变更信流量信息网口状态信息等事件信息采集安全防护设备的用户登录配置变更运行状态安全事件信息等事件信息触发性事件信息的采集和周期性上送的状态类信息的采集。 产品要求 详细说明 硬件平台 power pc 处理器, 主频 1.2GHz,cpu 4 核, 内存 8GB, FLASH 1GB 操作系统 代码可控的经过裁减内核的 Linux 操作系统 接口 采用RJ45 接口,具备不少于 8 个 10M/100M/1000M 自适应以太网电口支持网口扩展两个交流 220V/50HZ,电源插座,两个电源开关,四个 USB2.0 接口 性能指标 采集信息吞吐量1000 条/s,支持监测对象数量100,内存4GB,存储空间250GB,上传事件信息的处理时间500ms,远程调阅的处理时间500ms,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30000h 采集功能 支持对变电站站控层或发电厂涉网生产控制大区内的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交换机安全防护设备等监测对象进行数据采集 支持采集服务器工作站的用户登录操作信息运行状态移动存储设备接入网络外联等事件信息 支持采集网络设备的用户登录操作信息配置变更信流量信息网口状态信息等事件信息 支持采集安全防护设备的用户登录配置变更运行状态安全事件信息等事件信息 支持触发性事件信息的采集和周期性上送的状态类信息的采集 分析功能 支持以分钟级统计周期,对重复出现的事件进行归并处理 支持根据参数配置,对采集到的 CPU 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网口流量用户登录失败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决定是否形成新的上 报事件 代理功能 支持远程调阅采集信息上传事件等数据信息,支持根据时间段设备类型事件等级事件记录个数等综合过滤条件远程调阅数据信息 支持对被监测系统内的资产进行远程管理,包括资产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查看等 支持参数配置的远程管理,包括系统参数通信参数及事件处理参数 支持通过代理方式实现对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的关键文件清单危险操作定义值周期性事件上报周期等参数的添加删除修改查看 支持通过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对网络安全监测装置进行远程程序升级 通信功能 支持通过 SNMP 协议主动从交换机获取所需信息 支持通过 SNMP TRAP 协议被动接收交换机事件信息 采用 SNMPSNMP TRAP V3 版本与交换机进行通信 支持通过日志协议采集交换机信息 本地管理 具备自诊断功能,至少包括进程异常通信异常硬件异常CPU 占用率过高存储空间剩余容量过低内存占用率过高等,检测到异常时应提示告警,诊断结果应记录日志 支持采集信息上传信息的本地查看,支持根据时间段设备类型事件等级事件条数等综合过滤条件进行信息查看 日志内容包括日志级别日志时间日志类型日志内容等信息,日志具备可读性 要求经过严格测试,能与调度端的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的网络安全监管平台无缝对接,传输数据 其他要求 具备产品销售许可证 具备产品检测报告 注:本表格中设备性能要求为推荐配置,供方具体配置应以满足电网配置要求为准。 2.7.7 核心防护软件主机加固 为保证服务器重要的数据和文件不被更改删除非法拷贝关键业务进程不被非法停止,根据能源局全201536号文关于印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的通知及国家电网调2006第1167号文关于贯彻落实电监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要求,需采用主机加固对监控主站进行核心系统防护。本工程对升压站监控主机AGC/AVC功率控制主机故障录波主机电能量采集装置等进行加固。 核心系统防护软件技术要求如下: a) 提供公安部颁发的具备国家安全操作系统第四级要求的测评报告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b) 通过国家电网安全实验室测评合格8年以上,并提供测评报告 c) 具有跨平台功能 e) 承包人的供应投标商需提供原厂商授权函和原厂商服务承诺函。 f) 应满足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4 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要求及国能安全2015 36 号文件相关要求。 2.8柜结构技术要求 2.8.1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为1000V,应采用防潮隔热和防火的交联聚乙烯绝缘铜绞线,其最小等效截面不小于1.5mm2,但对于TA和TV的等效截面应不小于2.5mm2。导线应无划痕和损伤。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投标人承包人应对所供设备的内部配线设备的特性和功能的正确性全面负责。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配线,应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 2.8.2所有端子采用额定值为1000V10A的压接型端子。电流回路的端子应能接不小于4mm2的电缆芯线。TA和TV的二次回路应提供标准的试验端子,便于断开或短接各装置的输入与输出回路一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导线。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并加入可进行标注的隔离件,至少留有10%的备用端子,且可在必要时再增加。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 屏上电源回路应采用能接4mm2截面电缆芯的端子,并且要求正负级之间应有端子隔开。 2.8.3屏面上信号灯和复归按钮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运行监视操作和维护。 2.8.4屏柜上的所有设备包括继电器控制开关熔断器空气开关指示灯及其他独立安装的设备,均应有便于识别铭牌或标签框。 2.8.5屏柜上设备应采用嵌入式或半嵌入式安装和背后接线。 2.8.6对于必须按制造厂的规定才能进行更换的部件和插件,应有特殊的符号标出。 2.8.7所有安装在屏柜上里面的成套设备或单个组件均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正确的安装方式。保证屏柜在起吊运输存放和安装过程中不会损坏。应满足DL/T72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协议,投标人承包人还应提供运输存放和安装说明书供招标人发包人使用。 2.8.8屏柜的机械结构应能防卫:灰尘潮湿盐污虫和动物所规定的高温和低温保护柜支架的振动。 2.8.9.柜体结构:2260800600。柜体颜色:待定。 保护柜应前后有门,前门上应有采用屏蔽材料的玻璃窗。可监视内部的掉牌信号及信号灯。门在开闭时,保护不应误动作。柜上应设复归按钮 2.8.10 机柜的安全接地:机柜本体后面左侧应有供安全接地使用的接地螺栓,采用不小于100mm2的铜排用螺栓与接地扁钢连接。 机柜的门柜的连接:使用压接好的截面不小于6mm2的多股铜导线,用螺栓与机柜本体连接。 2.8.11 保护柜应装有100mm2截面的铜接地母线,接地母线末端应装有可靠的压接式端子,以便接到电站的接地网上。 所有柜上的接地线与接地母线的连接应至少用两个螺丝。除此之外,接地母线上每隔10cm留有一个直径5mm的孔。 2.8.12 保护柜内设备的安排及端子的布置应保证各套保护的独立性,在一套保护检修时不影响其他任何一套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2.8.13保护柜中的内部接线应采用耐热耐潮和阻燃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绝缘铜线。 2.8.14导线应无损伤,导线的端头应采用压紧型的连接件。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走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及端子排的接线。 2.8.15端子排采用瑞联端子并应保证有足够的绝缘水平额定电压不小于600V。 2.8.16端子排应该分段,端子排应至少有20%备用端子并且可在必要时再增加 2.8.17引到端子排上的接线应考虑电缆出线的合理性,可能在同一电缆中引出的端子应安排在同一侧较靠近的端子,可能引入两根以上电缆芯线的回路必须有足够的连接端子,避免一个端子压二根导线。 2.8.18端子排上的跳闸引出线与直流电源不能接在相邻的端子上。直流电源正负极也不能接在相邻端子上。 2.8.19 PT和CT回路,跳合闸回路,启动失灵回路采用瑞联试验端子。交流电流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4mm2,交流电压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mm2。 2.8.20每套装置的直流特性快速小开关应有动作指示及足够的断流容量。 3. 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要求 3.1 备品备件 3.1.1 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备品备件,价款应包括在投标合同总价中。 3.1.2 招标人发包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备品备件,见技术协议规范专用部分附表。 3.1.3所有备品备件应为全新产品,与已经安装设备的相应部件能够互换,具有相同的技术规范和相同的规格材质制造工艺。 3.1.4所有备品备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止损坏等措施,并应与主设备一并发运,同时应标注备品备件,以区别于本体。 3.1.5投标人承包人应对产品实行终生保修,根据需要在15日内提供技术协议规范以外的部件和材料,以便维修更换。 3.2 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3.2.1 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价款应包括在合同投标总价中。 3.2.2 招标人发包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列在技术协议规范专用部分。 3.2.3所有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是全新的先进的,且须附完整详细的使用说明资料。 3.2.4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装于专用的包装箱内,注明专用工具仪 器仪表,并标明防潮防尘易碎向上勿倒置等标识,同主设备一并发运。 4试验设备监造和检验要求 4.1试验 4.1.1工厂试验 1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设备试验标准应符合IEC及国标行标的有关规范,并提供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及现场投运试验三种类型试验报告。 2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每一种型式的产品都应提供型式试验报告和报告结论证明。 3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每一套设备出厂之前都应按规范要求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工厂规定的调试大纲进行出厂检查性能试验,试验报告应随产品提供。 4.1.2 现场试验 现场实际设备接入后,在一次设备不带电和带电试运行时还应作测试验收,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本系统的现场调试及投运试验。现场投运前和试运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和元件损坏,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无偿修理或更换,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保修期内产品出现不符合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投标人承包人亦应负责。 4.2设备监造 4.2.1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派遣其检验人员到投标人承包人及其分包商的车间场所, 对合同设备的加工制造进行检验和监造。招标人发包人将为此目的而派遣的代表的身份以书面形式通知投标人承包人。 4.2.2如有合同设备经检验和试验不符合技术协议规范的要求,招标人发包人可以拒收,投标人承包人应更换被拒收的货物,或进行必要的改造使之符合技术协议规范的要求,招标人发包人不承担上述的费用。 4.2.3招标人发包人对货物运到招标人发包人所在地以后进行检验试验和拒收(如果必要时)的权利,不得因该货物在原产地发运以前已经由招标人发包人或其代表进行过监造和检验并已通过作为理由而受到限制。招标人发包人人员参加工厂试验,包括会签任何试验结果,既不免除投标人承包人按合同规定应负的责任,也不能代替合同设备到达现场后招标人发包人对其进行的检验。 4.2.4投标人承包人应在开始进行工厂试验前15天,通知招标人发包人其日程安排。根据这个日程安排,招标人发包人将确定对合同设备的哪些试验项目和阶段要进行现场验证,并将在接到投标人承包人关于安装试验和检验的日程安排通知后10天内通知投标人承包人。然后招标人发包人将派出技术人员前往投标人承包人和(或)其分包商生产现场,以观察和了解该合同设备工厂试验的情况及其运输包装的情况。若发现任一货物的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或包装不满足要求,招标人发包人代表有权发表意见,投标人承包人应认真考虑其意见,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待运合同设备的质量, 现场验证检验程序由双方代表共同协商决定。 4.2.5若招标人发包人不派代表参加上述试验,投标人承包人应在接到招标人发包人关于不派员到投标人承包人和(或)其分包商工厂的通知后,或招标人发包人未按时派遣人员参加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检验。 4.2.6监造者有权到生产合同设备的车间和部门了解生产信息,并提出监造中发现的问题(如有)。 4.3检验 4.3.1工厂检验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标人承包人需严格进行厂内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和试验。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合同设备须签发质量证明检验记录和测试报告,并且作为交货时质量证明文件的组成部分。 4.3.2检查的范围包括原材料和元器件的进厂,部件的加工组装试验和出厂试验。投标人承包人检验的结果要满足本合同的要求,如有不符之处或达不到标准要求,投标人承包人要采取措施直至满足要求,同时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交不一致性报告。投标人承包人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将情况及时通知招标人发包人。 4.3.3工厂检验的所有费用包括在合同设备总价中。 5. 技术性能的考核和验收 性能验收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合同设备的所有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合同设备试运行和验收,根据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程规范进行。 所有的合同设备都应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的性能指标要求。双方可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6. 技术服务培训与设计联络 6.1技术服务 6.1.1 概述 投标人承包人应派遣技术人员到工地指导安装工作。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对合同设备的现场就位检查安装试验的技术指导负责,对系统调试试运行和在商业运行前的最终调试负有指导和配合责任。 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列出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安装指导服务所需的估计人日数,投标人承包人为完成合同设备现场服务的全部费用包含在合同总价中,不因现场服务的实际人日数的增减或现场加班而变化。 双方应该根据工地施工的实际工作进展,通过协商决定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准确专业人员数量服务的持续时间以及到达和离开工地的日期。如果安装出现拖期,是否需要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服务,则可根据招标人发包人的要求,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返回本部或仍留在工地,但费用不调整。 投标人承包人应该编制详尽的安装调试时间表并提交给招标人发包人,指明安装调试所需时间,并列出所需的人员和工具的类型和数量。在设备安装前提供安装调试试验程序及验收表格。 6.1.2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 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提供与本合同设备有关的安装包括现场组装试验等相应的技术指导现场培训等全过程的服务并参加验收。 6.1.3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技术指导 投标人承包人需派代表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安装承包商按投标人承包人的技术资料进行安装包括现场组装调试现场试验,对安装承包商就工艺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提出要求,使其符合有关技术和标准的要求,并负责解决合同设备在安装现场试验中发现的制造质量及性能等有关问题。 6.1.4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要求 投标人承包人派到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应是有实践经验可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投标人承包人派到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在本合同生效后2个月内提交招标人发包人予以确认。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提出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现场需要,重新选派招标人发包人认可的服务人员,如果招标人发包人在书面提出该项要求10天内投标人承包人没有答复,将按本合同有关规定视为延误工期等同处理。 6.1.5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指导的责任 由于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对安装包括现场组装现场试验的技术指导的疏忽和错误以及投标人承包人未按要求派人指导而造成的损失应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6.1.6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任务主要包括设备催交设备到货清点工地开箱检验设备质量问题的处理指导安装和试验参加验收。 在安装和调试前,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应向招标人发包人进行技术交底讲解和示范将要进行的程序和方法。对重要工序,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要对施工情况进行确认和签证,否则招标人发包人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经投标人承包人确认和签证的工序如因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指导错误而发生问题,投标人承包人负全部责任。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应有权代表投标人承包人全权处理现场出现的一切技术和商务问题。如现场发生质量问题,投标人承包人现场人员要在招标人发包人规定的时间内处理解决。 投标人承包人对其现场服务人员的一切行为负全部责任。 6.1.7 招标人发包人的义务 招标人发包人要配合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工作,并在生活交通和通讯上提供方便,其所需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自理。 6.2 培训 为使合同设备能正常安装和运行,投标人承包人有责任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与工程进度相一致。 投标人承包人为招标人发包人培训人员提供设备场地资料等培训条件,并提供食宿和交通方便。 6.3 设计联络会 为协调设计及其他方面的接口工作,根据需要,招标人发包人与投标人承包人应召开设计联络会。投标人承包人应制定详细的设计联络会日程。签约后的15天内,投标人承包人应向招标人发包人建议设计联络会方案,在设计联络会上招标人发包人有权对合同设备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投标人承包人应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并作出改进或说明。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合同设备的设计和协调工作,承担全部技术责任并做好与招标人发包人的设计联络工作,并且由此发生的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设计联络会主要审查光功率预测系统设备设计方案,确定设计制造和试验进度,以及工厂监造的关键点,确定技术资料和相关图纸,特别是各种接口布置尺寸,审查交货计划和现场试验大纲等。 设计联络会的地点日期会期招标人发包人参加会议人数以实际发包人通知为准在招投标双方签订技术协议时确定。 除上述规定的联络会议外,若遇重要事宜需双方进行研究和讨论,经各方同意可另召开联络会议解决。 每次会议均应签署会议纪要,包括讨论的事项和结论,该纪要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7. 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7.1概述 7.1.1投标人承包人按照中国电力工业使用的标准及相应的代码规则对图纸编号,并且提供的资料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 7.1.2 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资料内容要正确准确一致清晰完整,满足工程要求。 7.1.3投标人承包人资料的提交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技术协议签定后15天内给出全部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清单,并经招标人发包人确认。提供最终版的正式图纸的同时,提供正式的AUTOCAD电子文件,正式图纸加盖工厂公章或签字。 7.2 投标时应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在投标本合同技术协议文件承包人时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各设备的系统总配置图,主要设备的外形尺寸说明书产品样本详细的设备清单。 7.3投标人承包人中标后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7.3.1 投标人承包人在合同签定后15天提交各设备的原理图安装图设备样本等10套,另电子版本2套,其中设计院(资料3套,电子版1套),业主方(资料7套,电子版1套)。 7.3.2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与设备设计制造监造检验施工安装调试验收等有关的技术资料,为18套纸质文件随机2套,设计院4套,招标人发包人12套,电子文件5套设计院2套,招标人发包人3套。 7.3.3 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投标人承包人应按分别提供12套设计院1套,招标人发包人11套完整的设备竣工图,另加3套电子版。 7.3.4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运行和维护手册培训手册18 套纸质文件,另加2套电子版。其它资料标准规范质量计划等提供6套。 7.3.5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图纸应清晰,不得提供缩微复印的图纸。 7.3.6 设备供货时提供下列资料:设备的开箱资料部件清单资料工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 8. 包装及运输(含大件运输) 涉网设备制造完成并通过试验后及时包装,否则要做到切实的保护。其包装符合铁路公路和海运部门的有关规定。 包装箱上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并标明招标人发包人的订货号和发货号。 运输时涉网设备的所有组件部件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不丢失不损坏不受潮和不腐蚀。 经由铁路运输的部件,其尺寸不超过国家对非标准外形体的规定当部件经由除铁路外的其它方式运输时,其重量和体积的限值,应遵守国家地方交通法规和有关运输单位的规定。 第二部分 专用部分 1. 供货范围及交货进度 1.1 供货范围 1.1.1 一般要求 1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满足本规范书本协议书技术要求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且保证提供的设备为全新的先进的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 2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详细供货清单,清单中依次说明型号数量产地生产厂家等内容,并由招标人发包人确认。对于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部件,即使本合同附件未列出和或数目不足,投标人承包人仍须在执行合同时补足。 3提供随机备品备件,并随附在投标书中给出具体清单。 4提供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清单及其它需要的清单。 5投标人承包人应保证备品备件长期稳定的供货。当投标人承包人决定中断生产某些组件或设备时,应予先告知招标人发包人,以使招标人发包人增加这些设备的备品备件。 6投标人承包人提供推荐的备品备件清单,并有详细的说明,以便招标人发包人了解这些备品备件用于哪些具体项目上,并在投标书中给出随附具体清单。 7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所有便于维修和安装的专用工具。此外,投标人承包人还应提供一份推荐的维修测试人员必备的标准工具清单。 1.1.2 供货范围详见工程量清单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1.2 交货进度 交货期交货地点见投标人承包人须知前附表。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概况 序号 项 目 内容 1 项目名称 华能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2 项目单位 华能广东汕头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3 项目规模 规划装机容量105.084MWp 4 项目地址 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 5 工程设计概况 工程总平面布置建筑物内观及外观形象设计及装饰材料选型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35kV集电线路35kV配电设备110kV输变电设备保护控制设备并网光伏电站的保护控制交直流接地装置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绿化植被恢复环保水保安全设施照明消防防雷接地及进场道路厂内道路给排水及暖通。 6 运输方式 按实际情况 7 交货方式 按发包方实际要求 2.2 使用条件 序号 名 称 单位 1 环境温度 极端最高气温 38.8 极端最低气温 0.3 最大日温差 / 历年平均温度 21.6 历年平均最高温度 / 历年平均最低温度 / 2 湿度 多年相对湿度平均值 % 81 3 海拔高度 M 29 4 年均太阳辐射强度(水平面) MJ/m2 46805040MJ/m 5 最大覆冰厚度 mm / 6 最大覆雪厚度 mm / 7 最大风速 m/s 52.9 8 污秽等级 d 9 区地震基本烈度(度) 度 8 1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 G 0.2 11 地震分组 组 2 12 场地类别 类 类 13 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 天 / 14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天 47.4 15 年均冰雹日数 天 / 16 安装场址条件 m/s 41.2 3. 专用技术要求 3.1 基本技术参数要求 项目 参数 3.2 项目单位特殊要求 附表 投标人承包人在投标时必须随投标文件提交本章要求的文件资料,并按下列格式填写,按下列的先后顺序装订,单独成册。投标人承包人可根据需要增加内容,但必须附在最后。 技术附表A 供货范围备品备件及现场服务人员计划 供货范围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1 调度数据网设备柜 柜体尺寸:2260800600高宽深 面 1 1.1 路由器 冗余电源,E1口4个, 百兆电口4个,整机包转发率1Mpps,需支持MPLS-VPN,BGP,OSPF协议 台 2 1.2 交换机 冗余电源,三层交换机,千兆电口24个,整机包转发率96Mpps 台 4 1.3 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 余电源,百兆电口4个,明文数据包吞吐量50Mbps,密文数据包吞吐量5Mbps 台 4 1.4 接入调度数据网系统调试服务 项 1 2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柜 柜体尺寸:2260800600高宽深 面 1 2.1 相量数据集中器 装置应具有不少于三个网络接口,每个接口能够支持8个通道的链路。含软件 套 1 2.2 同步相量采集装置 模拟量不少于96 套 1 2.3 二层网络交换机24电口 工业级100M或更高速率自适应交换机,以太网电口24,机架式安装 台 2 2.4 屏体及附件 套 1 3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柜 柜体尺寸:2260800600高宽深 面 1 3.1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台 1 3.2 屏体及附件 套 1 4 电能量采集系统柜 柜体尺寸:2260800600高宽深 面 1 4.1 考核点关口表 有功0.5S级,无功2级,三相四线制,带RS485口,通信规约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只 3 4.2 失压计时仪 只 0 4.3 试验接线盒 只 0 4.4 电能量采集装置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台 2 4.5 屏体及附件 套 1 5 AGC/AVC控制系统柜 一次调频装置一套,含一次调频入网检测入网调试服务费AGC/AVC控制器各1套,含相应的软硬件(如显示器等)及附件。 面 1 6 一次调频系统柜可选 面 0 7 二次安全防护设备 套 1 7.1 百兆高端防火墙 冗余电源,百兆电口4个,吞吐量400Mbps 台 2 7.2 正向隔离装置 冗余电源,电力专用,百兆,正向隔离 台 1 7.3 反向隔离装置 冗余电源,电力专用,百兆,反向隔离 台 1 7.4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套 0 7.5 防病毒系统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套 1 7.6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套 2 7.7 日志审计系统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套 1 7.8 主机加固系统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套 2 7.9 等保测评 满足当地电网等保测评需求 项 1 7.10 信息申报与发布系统工作站 配置需满足电网公司的要求22寸显示器1台鼠标键盘1个操作系统各种所需支持软件 台 1 7.11 OMS调度生产管理终端 配置需满足电网公司的要求 22寸显示器1台鼠标键盘1个 操作系统各种所需支持软件 套 1 7.12 优化调度(OPS)终端及双细则考核终端可选 配置需满足电网公司的要求 22寸显示器1台鼠标键盘1个 操作系统各种所需支持软件 套 1 7.12 同轴电缆光缆网线 满足工程需求 套 1 7.13 屏体及附件 供货厂家负责站内调度数据网整体的安装调试,包含各设备接入调度数据网及调度数据网与站内通信设备连接,并提供各设备连接所需的材料,包括光缆连接设备。 面 1 7.14 态势感知装置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套 2 7.15 电子发令系统带摄像头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套 1 7.16 防病毒U盘接入认证控制系统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套 1 7.17 四专用 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套 1 注: 1 此供货范围清单表为最基本的需求配置,投标人承包人参照此表进行细化,结合各设备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给出完整的供货范围清单。 2以上涉网设备配置含设备功能及电源配置要求等均应满足当地电网公司相关要求,若电网验收时存在不满足项,由承包人厂家免费整改至满足电网要求为止。 必备的备品备件消耗品清单 序号 名称 规格和型号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必备的专用工具及仪器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进口设备清单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培训内容和计划表(计入投标总价) 培训内容 计划人/日数 地点(国内/国外) 备注 现场服务人员配置表(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技术服务内容 时间 派出人员构成 从事本专业 工作年限 备注 职称 人数 技术附表B 推荐的备品备件清单 推荐的备品备件的备选清单不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推荐的专用工具及仪器(不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技术附表C主要技术参数 附表C1调度数据网设备路由器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招标人发包人要求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整机性能 和功能 系统架构 体系结构描述 整机包转发能力 1Mpps 机架功耗电源 交直流,标出功耗 2 接口 可支持接口类型 10/100/1000BaseTE1异步串口 端口绑定 提供绑定接口情况 3 配置要求 基本配置 机箱,配置冗余交流电源 业务板配置 配置4个2M E1端口,4个百兆以太网端口并且本次配置的业务接口不能使用主控板及业务处理板上的相关接口 板卡配置要求:针对每类型端口,至少配置2块相同业务板卡且安装在不同的机箱物理槽位上。 板卡配置应满足冗余的要求,无单故障点 4 协议 网络协议 OSPFBGP v4MPLS-VPNBGP4 ExtensionRIP v2IS-IS等常用协议IPATMFrame RelayPPP 路由表容量(可变长子网) 提供具体的路由和转发表容量,以及各路由协议的表容量 路由协议-组播 PIM-SM/DMIGMPMBGPMSDPMPLS VPN组播 5 IPv6 IPv6 全面支持IPv4和IPv6双协议栈支持IPv4向IPv6的基本过渡技术:支持IPv6静态路由,支持BGP4RIPngOSPFv3IS-ISv6等动态路由协议支持ICMPv6UDPv6TCPv6IPv6等 6 QoS 服务质量 流量分类流量监管流量整形拥塞管理拥塞避免等 业务分类和标识策略,请分别报出QoS队列数量 7 MPLS MPLS LDP,MP-BGP ,MPLS QoS 支持的标签数总量公网私网 MPLS VPN 三层VPNRFC2547,BGP MPLS VPN 能够实现分布式MPLS VPN处理,每块线卡必须能够本地化处理MPLS VPN业务 支持MPLS VPN跨域互联OptionABC三种方式 支持的VRF 数量私网路由数量总量和单个VRF 流量工程 MPLS/ TE 8 安全可靠性 网络安全 RADIUSCHAP验证PAP验证LOGIN验证包过滤访问控制列表NATIPSecIKEURPFSSHV2,提供具体NAT Session ACL最大配置数,提供每个的规则数和在线速条件下最大的规则数 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电源告警监视电压监视和环境温度监视 BFD功能支持情况 网流分析 缺省提供网流分析功能,无需额外配置硬件 支持1:1的采样比 提供网流原始数据基本统计功能 9 管理 网络管理 SNMPV3兼容SNMP V1SNMP V2RMON IISyslog命令行分级保护MIB 支持被第三方网管管理 Console/Telnet/SSH等方式管理全部符合或列出符合部分 是否支持基于端口数据链路层信息以及IP五元组等条件,对包数字节数等信息进行统计的功能 MPLS管理 是否支持相关的MPLS LSP和TE隧道管理功能 是否支持MPLS VPN及QOS管理功能 是否支持MPLS OAM和Ethernet OAM功能 10 兼容性 兼容性 与其他网络设备厂商的网络设备兼容,并提供兼容性列表 附表C2调度数据网设备交换机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招标人发包人要求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整机性能及功能 系统架构 体系结构描述 交换容量 8G全双工状态 整机包转发能力 96Mpps 机架功耗电源 交直流,标出功耗 2 配置要求 基本配置 冗余电源,三层交换机,千兆电口24个 光口配置 2光口多模 3 协议 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 4 功能 VLAN支持 支持基于协议VLAN,端口VLAN,提供支持VLAN的最大数目 生成树协议 支持802.1d802.1w和802.1s生成树 基本功能 端口镜像优先权/802.1p端口聚集/802.3ad远程端口镜像端口聚合 组播协议 支持组播能力,IGMP, 并有能够限制组播/广播带宽能力 5 QoS 队列 支持IEEE 802.1p优先,支持DiffServ(RFC 2474和247e., IP ToS优先,并支持802.1p到DiffServ的映射 QoS 支持针对于TOSCOSDSCP的不同位加标记,可以针对标记进行保障带宽限制带宽等QoS保障 6 安全可靠性 安全 分级命令保护机制 支持ACL 802.1XDHCP Snooping 可靠性 电源告警监视电压监视和环境温度监视 7 管理 网络管理 SNMPV3兼容SNMP V1SNMP V2RMON IISyslog命令行分级保护MIB是否能够提供配套的网管 能够被第三方网管管理 Console/Telnet/SSH等方式管理全部符合或列出符合部分 8 兼容性 兼容性 与其他网络设备厂商的网络设备兼容,并提供兼容性列表 附表C3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1普通型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网络接口 个 100M网卡接口4 2 外设接口 个 终端接口RS232 1 智能IC卡接口1或USB Key接口1 3 设备厚度 U 1 4 平均无故障时间MTFB h 60 000100%负荷 5 最大并发加密隧道数 条 1024 6 明文数据包吞吐量 Mbit/s 955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 7 密文数据包吞吐量 Mbit/s 255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 8 数据包转发延迟 ms 1 9 100M LAN环境下,加密隧道建立延迟 ms 150%数据吞吐量 10 满负荷数据包丢弃率 % 0 附表C4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2增强型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网络接口 个 100M网卡接口4 2 外设接口 个 终端接口RS232 1 智能IC卡接口1或USB Key接口1 3 设备厚度 U 1 4 平均无故障时间MTFB h 100 000100%负荷 5 最大并发加密隧道数 条 2048 6 明文数据包吞吐量 Mbit/s 34010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 7 密文数据包吞吐量 Mbit/s 805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 8 数据包转发延迟 ms 1 9 1000M LAN环境下,加密隧道建立延迟 ms 150%数据吞吐量 10 满负荷数据包丢弃率 % 0 附表C5 电能量采集系统及电能表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项目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参比电压 357.7/100V 3100V 3220/380V 2 基本电流(0.3A1.5A) 1A 基本电流最大电流 1.5A 3 参比频率 50Hz 4 外形尺寸 265mm高170mm宽75mm厚 5 耐热阻燃温度 端子座 96015 端子盖和底壳 65015 6 接线柱压力特性 电压电流接线端子 60N 辅助端子 10N 7 液晶屏 尺寸 85mm长50mm宽 主区域数字尺寸 7mm宽12mm高 副区域数字尺寸 3mm宽6mm高 汉字尺寸 3mm宽3mm高 符号尺寸 4mm宽4mm高 寿命 >10年 8 电量显示 总位数 8 小数位数 小数位24位可设置,默认两位 9 输出接口 具备电能量脉冲输出多功能测试接口报警输出接口 10 电能量脉冲宽度 80ms20ms 11 环境条件 最高温度 60户内/70户外 最低温度 -25户内/-40户外 湿度 95% 大气压力4000米以下 63.0kPa106.0kPa 12 温度补偿电路 内置 13 时钟准确度 23 0.5s/d -25 60 1.0 s/d 14 存储 电量数据 12个结算日 最大需量数据 12个结算日 15 数据失电保存 结算数据 10年 其他数据 3年 16 通信接口 红外 1个 RS485 2个 17 费率时段 套数 2 时区数 2 时段数 8 18 基本误差 出厂误差数据保证在允许误差限值的60%以内 19 逆相序试验 (0.1% 20 电压影响实验 Cos1.0 (0.2% Cos0.5L (0.4% 21 频率影响实验 Cos1.0 (0.2% Cos0.5L (0.2% 22 自热试验 Cos1.0 (0.2% Cos0.5L (0.2% 23 电压不平衡试验 (1.0% 24 误差一致性试验 InCos1.00.5L (0.15 0.1ICos1.0 (0.20 25 误差变差试验 同一负载点误差变化量 0.1% 26 负载电流升降试验 同一负载点误差变化量 0.12% 27 电压线路功耗 线路供电 有功功率1.5W 视在功率6VA 辅助电源供电 视在功率0.5VA 辅助电源功耗<10VA 28 电流线路功耗 0.2VA 29 交流电压试验 4kV 脉冲电压试验 6kV 30 静电放电试验 试验电压 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15 kV 31 浪涌抗扰度试验 试验电压 4kV 32 高频电磁场试验 误差变化量 2.0% 33 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 试验电压 4kV 3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试验 误差变化量 2.0% 35 衰减振荡波试验 误差变化量 2.0% 36 电池 容量 1.2Ah 寿命电表断电 5年 37 可靠性 10年 附表C6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电流测量误差 % 2 电压测量误差 % 3 频率测量误差稳态条件下 Hz 0.002 4 电压测量误差10%的225次谐波干扰时 % 0.4 5 频率测量误差10%的 225 次谐波干扰时 Hz 0.004 6 低频振荡告警范围 Hz 0.12.5 7 次同步振荡监测范围 Hz 1040 8 采样脉冲 PPS 输出精度 s 1 9 模拟量容量 路 10 开关量容量 路 11 动态数据存储容量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天 12 连续录波数据存储容量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天 3 13 动态数据存储容量相量数据集中器 天 14 通信网口数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个 4 15 通信网口数相量数据集中器 个 6 16 过程层 SV 接口数适用于数字化采样 个 6 17 过程层 GOOSE 接口数适用于数字化采样 个 2 18 接入 SV 控制块数适用于数字化采样 个 6 19 接入 GOOSE 控制块数适用于数字化采样 个 20 交流电压回路过载能力 1.2 ,连续工作 21 直流电压回路过载能力 1.15 ,连续工作 22 交流电流回路过载能力 1.2 ,连续工作 20 ,1s 23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0.5 24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0.5VA( 1), 1VA( 5) 25 装置直流消耗 W 小于 80 26 装置工作电源相量数据集中器 双路供电 27 信号输入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于 5A 触点断开容量为不小于 50W 28 其他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于 2A 触点断开容量为不小于 30W 附表C7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交流电压回路过载能力 额定电压的 3 倍 2 交流电流回路过载能力 1.2 ,连续工作2 ,1 3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0.75 4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0.5( 1), 0.75( 5) 5 基波电压电流误差 ms 0.2% 6 电压偏差误差 ms 0.5% 7 频率偏差误差 0.01 8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误差 0.2% 9 三相电流不平衡度误差 VA 0.5% 10 闪变误差 5% 11 电压波动误差 W 5% 12 谐波次数 15 13 存储容量 - 14 通信接口 以太网端口至少1个,RS232/RS485接口至少1个 本地维护接口 V 以太网端口至少1个,RS232/RS485接口至少1个 附表C8 防火墙设备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千兆高端防火墙 产品架构 标准工控机架构,提供LED显示面板,采用专用的处理芯片提供LED显示面板,以对产品状态进行监控。 冗余电源 支持冗余电源备份,当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时,另一路应保证工作,并提供声音告警。 端口数量及类型 至少提供4个光口和4个千兆电口用于网络通讯。 吞吐量512字节 Gbps 6 最大并发连接数 条 100万 每秒新建连接数 条 3万 2 千兆中低端防火墙 产品架构 标准工控机架构,提供LED显示面板,采用专用的处理芯片提供LED显示面板,以对产品状态进行监控。 冗余电源 支持冗余电源备份,当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时,另一路应保证工作,并提供声音告警。 端口数量及类型 至少提供4个光口和4个千兆电口用于网络通讯。 吞吐量512字节 Gbps 3 最大并发连接数 条 60万 每秒新建连接数 条 2万 3 百兆高端防火墙 端口数量及类型   至少提供6个百兆接口用于网络通讯 吞吐量512字节 Mbps 400 最大并发连接数 条 20万 每秒新建连接数 条 8000 4 百兆中低端防火墙 端口数量及类型   提供4个百兆接口用于网络通讯 吞吐量512字节 Mbps 150 最大并发连接数 条 6万 每秒新建连接数 条 3000 5 VPN 支持IPSEC协议。 支持建立防火墙至防火墙和防火墙至客户端两种形式的VPN。 支持基于口令等方式的VPN用户访问认证。 加密算法和验证算法符合国家密码管理的有关规定。 附表C9 正向隔离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招标人发包人要求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网络接口 个 10/100M接口 2内网 10/100M接口 2外网 10/100M双机热备接口1 2 外设接口 个 终端接口RS-232 2 专用告警接口RS-232 1 3 设备厚度 U 1 4 数据包有效网络吞吐率 Mbit/s 40100条安全策略,1024字节报文长度 5 数据包吞吐率 pps 5000 6 数据包转发延迟 ms 10100负荷 7 满负荷数据包丢弃率 0 8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h 50000100负荷 附表C10 反向隔离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招标人发包人要求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网络接口 个 10/100M接口 2内网 10/100M接口 2外网 10/100M双机热备接口 1 2 外设接口 个 终端接口RS2322 专用告警接口RS2321 3 设备厚度 U 1 4 密文有效网络吞吐率 Mbit/s 20100条安全策略,1024字节报文长度 5 数据包吞吐率 pps 1800 6 数字签名速率 次/s 100 7 数据包转发延迟 ms 30100负荷 8 满负荷数据包丢弃率 0 9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h 50000100负荷 附表C11 入侵检测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 技术指标项 招标人发包人要求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硬件规格 产品结构 机架式独立硬件设备,系统硬件为全内置封闭式结构,稳定可靠,加电即可运行,启动过程无须人工干预。 多核架构设计,不允许采用X86架构,功能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提供CPU型号频率 最大功率120 W支持硬件接口Bypass,在设备断电重启时,可自动切换到Bypass状态,当设备恢复时,可自动切换回工作状态 接口 支持10M/100M/1000M自适应电接口数量12,千兆接口总数12,接口无路由/交换/LAN/WAN等固化区分,均可作为二三层接口使用,支持多桥组部署,要求提供产品正面照片 性能 网络吞吐量 8.8Gbps 最大并发连接数 200万 内存 2G 最大用户数 1000 部署适应性 部署模式 支持旁路模式路由模式透明网桥模式混模式,支持将多个物理网口加入一个网桥中部署模式切换无需重启设备 旁路模式下支持多个镜像口流量汇聚分析 NAT 支持源地址转换目的地址转换双向地址转换 路由支持 支持静态路由策略路由动态路由ISP路由策略路由支持七元组策略动态路由支持RIPOSPF等ISP路由支持运营商地址自定义提供web配置界面截图 VRF 接口默认属于root,创建VRF后可把接口添加到VRF内,一个接口只能属于一个VRF 不同vrf下的接口可以配置相同的ip地址 支持静态路由 链路聚合 透明路由模式下支持将多条链路带宽进行捆绑 安全域 支持将多个接口加入安全域中,并可对域内接口访问权限进行控制 虚拟网线 支持设置虚拟网线透传并解析带VLAN TAG的报文 IPv6 支持IPv6环境,可创建IPv6地址和地址范围,支持展示地址对象被引用次数 支持基于源和目的地址过滤IPv6地址和地址组,可选择时间端口接口安全域等条件 支持针对IPv6报文进行管理和防护,包括应用URL入侵攻击病毒行为等内容,提供web界面配置截图 支持IPv6数据包安全检测机制,可有效防御异常包攻击,提供web界面截图 支持NAT64 安全防护 入侵防御 支持基于源目的规则集的入侵检测。 入侵防御特征库BPS检出率为85%以上 支持5种自定义动作 支持软件bypassCPU and 内存高于70%,阀值可自定义设置 可记录攻击日志和报警。 支持系统规则库手动自动升级。 支持针对Web服务器防护,包括网页防爬虫网页防篡改HTTPS防护DDoS攻击防护Web攻击过滤漏洞防护自学习等 支持自定义IPS特征,支持针对8种协议自定义入侵攻击特征,包括IPUDPTCPICMPHTTPFTPPOP3SMTP等协议可拓展协议字段,设置数据包中的匹配内容支持选择包含等于不等于大于正则匹配等匹配方式可选择多种匹配条件,支持设置与和或的匹配顺序。提供Web界面配置截图 系统定义超过4000条主流攻击规则,包含Backdoorbufferoverflowdosddosimp2pvulnerabilityscanwebcgiwormgame。 支持IPS高阶告警功能,可以配置多种告警条件,达到告警规则可通过邮件或者syslog告警,不同告警规则可以发送给不同的用户,提供Web界面配置截图 病毒查杀 支持HTTP,FTP,POP3,SMTP,IMAP协议的病毒查杀 查杀邮件正文/附件网页及下载文件中包含的病毒 支持300万余种病毒的查杀,病毒库定期与及时更新 支持启发式扫描查杀未知病毒 支持ZIP/RAR等压缩文件的病毒查杀 压缩:默认5层,最大20层 支持TAR等多种打包文件的病毒查杀 Web防护 内置Web防护特征库,提供HTTP协议检查XSS攻击恶意扫描与爬虫服务器防护CMS漏洞防护等不少于11种的防护类型 具备Web关键字过滤功能,支持HTTP1.0和HTTP1.1协议,支持多种编码协议如UTF8GB2312可对通过gzip或deflate的算法压缩的web页面进行动态自动解压缩,并采用内存缓存包存储结构以及动态调整缓存空间等方式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使用体验,同时降低了用户访问后端服务器的压力。 支持HTTP协议的精确访问控制,可针对IPURLMethodRefererUser-AgentCookieUrl-args等字段设置内容,匹配内容包括但不少于:包括不包含等于不等于属于不属于长度小于长度等于长度大于正则匹配等日志级别包括但不少于:不记录危急告警严重错误警告通知信息等 支持防盗链CSRF攻击CC攻击应用隐藏网页防篡改等防护应用隐藏可隐藏Server信息X-Powered-By信息替换客户端出错页面(4xx)替换服务器端出错页面(5xx)等 支持缓存防篡改网页,可手动清理缓存内容 端口扫描 支持针对IP端口进行端口扫描,可选择立即执行或定期执行支持呈现扫描结果,包括端口端口状态端口服务程序版本操作系统风险状态设备类型和时间等信息,支持导出功能 弱口令扫描 支持弱口令扫描能力,可针对IPIP端端口等对象,扫描监控空密码用户名密码相同预置弱口令自定义弱口令等规则,可设置立即扫描或定期扫描,弱口令字典可自定义设置。 基础防护 支持flood攻击防护,可指定接口和IP地址 支持ARP欺骗ARP攻击防护ARP学习控制 支持异常包防御,包括但不少于:Ping of DeathLand-BaseTear DropTCP flagWinnukeSmurfIP选项IP SpoofJolt2Fraggle等 防暴力破解 支持防暴力破解,可针对端口和域名进行防护,可自定义选择阻断时间 弱密码防护 支持对常用协议如FTPTELNETIMAPPOP3SMTP等协议进行弱密码保护,提供web界面截图 非法外联防护 支持非法外联学习和防护特性,可有效保障服务器安全,可定义外联白名单地址和端口支持通过流量自学习能获得服务器合法的外联行为,检测流量中的异常访问流量,可以自动拦截。学习时长可选择1小时12小时一天一周等,提供web界面截图 资产风险识别 支持开启或关闭内网资产功能,开启后自动评估内网资产安全,无需人工干预 支持展示风险等级IP操作系统浏览器应用杀毒软件服务等内容 会话管理 支持进行IP整机会话限制和新建会话限制,提供web界面配置截图 支持会话原目标目的目标排名统计,实时显示当前会话会话数和历史1小时1天1周会话数,并提供web界面截图 界面展示系统全部会话数,显示会话属性不少于25项,并且可根据任意条件进行查询和排序,提供web界面截图 功能要求 应用协议识别 支持主流P2PIM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炒股等应用识别,可识别应用数大于3500种支持BYOD特征库,可识别ios版和安卓版移动互联网软件如微博微信等特征 支持基于IP端口等自定义协议服务 支持自定义应用,可基于协议端口IP域名等维度定义未知应用支持指定应用组 URL过滤 内置URL分类库,支持80个URL分类,URL库在2000W条以上 支持自定义URL过滤,并支持URL的模糊匹配,提供web界面配置截图 可广泛识别恶意网站违法网站 SSL加密内容审计 支持HTTPS解密功能,支持管理界面及命令行配置解密策略,包括入接口源地址对象目的地址对象https对象域名排除等支持HTTPS域名库,预定义域名以及自定义域名,提供Web界面配置截图 支持审计HTTPS加密邮箱,支持审计主题内容附件等,支持本地下载邮件原件 支持针对HTTPS网站HTTPS门户搜索等内容进行还原 用户认证功能 支持IP准入MAC准入IPMAC准入本地认证Portal认证Radius认证LDAP认证AD域单点登录短信认证微信认证APP认证混合认证和免认证支持对接IMCAASSAMACMP等常见AAA服务器支持配置强制重新认证间隔,支持设置认证无感知间隔,支持配置认证通过后重定向URL,提供web界面配置截图 支持微信认证功能,使用微信连WiFi2.0接口,限制微信流量放通pc和移动端,认证通过放通,支持基于http获取accesstoken,支持微信内部浏览器http弹portal强制关注功能定时检查用户是否关注公众号,微信未实名用户无法通过微信认证。 支持伪Portal抑制技术,可限制应用产生的HTTP伪推请求,有效缓解认证服务器压力提供Web界面配置截图 支持针对HTTPS网页推送portal页面 支持认证页面自定义,logo图片和背景图片支持上传不少于2M文件,可自定义按钮颜色 支持AD域单点登录 支持混合认证,支持界面配置选择多种认证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更换认证方式 用户管理 本地账号支持与IPIP范围MAC地址进行绑定,支持认证用户修改密码,支持认证用户在初次认证时修改密码支持设置账号有效期,可创建临时用户 支持同步LDAP用户,支持标准AD服务器和OPEN LDAP服务器的用户导入,支持针对同步的用户和用户组配置策略 支持用户树形组织架构显示,快速统计当前用户用组包含的用户数 支持用户批量操作功能,可选择当前页和所有用户进行删除和移动,支持一键删除所有的用户,用户组支持批量修改用户密码批量启用/禁用用户 支持SNMPLDAPARP用户同步 支持与LDAPRadius进行第三方用户认证 支持自定义移动用户用户组,支持模糊搜索用户名用户组名 服务质量管理 支持PINGTCPDNS探测 支持接口探测域名探测 支持自定义间隔时间探测 支持统计探测目标的成功率和延时,方便运维人员清晰的了解网络运行状态 链路负载均衡 支持7元组的链路负载均衡策略 支持基于域名的负载均衡策略 基于支持直连网段和特定网段的负载均衡排除 负载均衡接口支持pppoe,dhcp,链路聚合,物理接口等三层接口 基于源地址hash的链路负载均衡 支持给予优先级的链路负载均衡 支持基于ICMPTCPDNS等协议的接口探测机制 服务器负载均衡 支持5元组的负载均衡策略 负载算法支持权重源地址散列权重 支持服务器健康检查和会话保持 DNS透明代理 支持DNS透明代理支持DNS负载均衡支持DNS静态域名映射支持DNS特定域名请求转发 支持基于优先级权重的DNS代理算法,支持静态域名配置,支持特定域名特定DNS服务器解析,静态域名和特定域名支持模糊匹配 支持DNS域名匹配顺序 支持DNS透明代理缓存管理 双机热备 支持双机热备,支持主主模式主备模式,支持同步配置会话运行状态VPN状态特征库,支持配置抢占模式和抢占延时,支持配置HA监控接口 支持地址代理 支持非对称路由 配置管理 支持本地中文Web界面管理及命令行管理,支持基于SSL协议的远程安全管理 支持通过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升级,下发配置,收集日志 支持U盘零配置上线,设备端无需预配置,将U盘插入设备USB接口中,即可实现快速上线实施配置文件内容支持加密支持按需升级系统版本,可自动快速升级系统版本支持导入多份配置文件,用于业务需求,变更业务运行,保障可靠性 系统维护 web管理界面支持PingTracerouteTCP Syn诊断工具,可支持基于接口协议IP地址端口应用进行网络抓包,并可下载导出分析,提供web界面配置截图 支持三权管理方式,包括权限管理员账号管理员审核官和管理员,各管理员权限制约权限管理员支持分配权限,可细致分配界面中每一个模块的读写权限 支持设备管理端口的自定义,包括HTTPSHTTPTELNETSSH等常用管理方式的端口 支持中英文界面,日志语言随系统语言切换,提高可阅读性 支持管理员双因子认证 支持命令行界面管理端口的漂移 SNMP 支持v1v2v3版本,支持跨三层自学习MAC地址,支持IPMAC绑定 系统日志要求 支持本地日志记录和远程日志输出 支持专用的日志审计管理软件 支持中文日志 业务告警 支持针对设备健康状态,业务信息等维度告警支持预设告警阀值告警日志支持导出 告警事件支持弹窗,邮件等方式弹窗默认展示最近10条告警记录 附表C12 日志审计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 技术指标项 招标人发包人要求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运行环境 系统必须采用B/S架构 管理范围 能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各种应用系统的日志事件告警等安全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和存储 支持采集方式 支持通过SNMP TrapSyslogWMI(S)FTPNetBIOSODBCJDBC文件文件夹OPSEC等多种方式完成日志收集功能 部署方式 支持单机部署和分布式部署 日志综合显示 提供内置仪表板及可自定义仪表板 内置仪表板至少包括日志源事件分析仪表板,事件分析仪表板,网络设备分析仪表板,防火墙事件总览分析仪表板,WEB事件总览分析仪表板,FTP服务器日志分析等。 资产管理 具有资产管理的功能,能够将被审计资产按照多种维度进行分组分域管理,如地理位置组织结构业务系统等 在资产管理界面可查看每个资产的属性信息,情境信息,本身产生的事件信息关联告警信息 用户可自定义资产标签,用以丰富资产属性,并可参与事件关联分析。 日志范式化 具备日志范式化功能,实现对异构日志格式的统一化描述,范式化字段可根据审计需要灵活扩展,并可参与关联分析 范式化字段至少应包括事件接收时间事件产生时间事件持续时间用户名称源地址源MAC地址源端口操作目的地址目的MAC地址目的端口事件名称事件摘要等级原始等级原始类型网络协议网络应用协议设备地址设备名称设备类型等 采用机器学习对日志进行聚类分析,能够对日志模式进行自动识别,使审计人员清晰了解采集的日志构成 提供可视化日志范化编辑功能,结果可自动转化为系统范化策略。 日志过滤 通过对范式化字段属性定义过滤器,提高日志收集分析效率。 日志合并 支持对重复日志的自动合并,可以建立日志合并条件,设定合并的时间范围。 日志实时监视 实时显示日志内容,包括:接收时间事件类型事件名称报警级别来源IP目的IP设备类型设备来源IP等。用户可查看日志详细信息和原始信息 可以显示一段时间的日志动态移动图,能够在图上显示每个时间切片的日志数量等级,并能够在图上显示总的事件数和每秒事件数。用户点击每个时间切片,可以查看该切片内的日志 日志交互式分析 提供日志的多种属性进行深入的追踪调查,支持多次追踪调查和迭代嵌套查询和回退 提供对日志进行微观分析多维分析视网膜分析地理定位等多种分析方法。 可以手工对日志进行告警。 日志透视分析 提供对历史日志的透视分析功能,可通过对多种属性字段进行行和列的组合排列,对日志数据进行动态统计,可了解宏观日志统计数据,也可微观定位至具体资产,指定属性或特定时间段的日志统计结果,可视化分析日志异常和走势 日志统计分析 可自定义统计场景,统计的条件和时间段可自由设定 支持柱状图饼图等形式的统计信息可视化展示。 日志查询 可自定义查询场景,每个查询场景都要以查询策略的形式进行存储 日志关联分析 提供关联分析引擎,系统具有日志关联分析的能力,提供基于图形化方式的规则编辑器,所有事件字段都可参与关联,规则可实时启用和停用。 关联分析能力大于每秒10000条日志 日志告警 告警规则可以自定义,告警可查询,导入导出 提供告警统计策略,选中某条策略,就能展示某个统计图表,支持柱图饼图曲线图等统计展示形式。 日志报表 支持按照天月度季度年度等时间周期生成报表 支持在报表中以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方式统计安全报警情况。 系统管理 可以对自身运行的CPU内存和磁盘空间等的使用率进行监测并设置告警阈值。 可对系统采集的日志源进行监控 用户管理 要求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三权分立系统内置上述三类管理员。 性能要求 能够实现平均每秒采集入库12000条事件高配版,9000条事件标配版 10亿条数据单条件查询完成时间小于1秒 其他要求 合同投标产品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需注明为日志分析三级 合同投标产品应具备公安部信息安全产品检测中心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出具的检测报告 技术附表D 交货进度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交货时间 交货地点 备注 技术附表E 大部件(超大超重)情况表 投标人承包人在投标本技术协议文件中应详细未列明的列出单件设备运输重量超过20t,以及长度超过9m,宽度超过3.0m,高度超过3.0m的设备名称及件数(上述所列数据有一项不满足即应列出)。当投标人承包人设备的运输尺寸超出上述给定的规定的界限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应承担由于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运输而发生的费用。并承诺按照交货期安全运抵现场。 投标人承包人应把超大超重的情况予以详细说明若有。 序号 部件名称 数量 尺寸(m)长宽高 重量(t) 厂家 名称 部件 产地 备注 包装 未包装 包装 未包装 附录4:系统通信设备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 1. 总则 1.1 一般规定 1.1.1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系统通信设备SDHPCM配线架交换机通信电源等应符合本合同所规定的要求,设备应符合当地电网要求,投标人承包人亦可以推荐符合本招标协议文件要求的类似定型产品,但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偏差。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技术投标文件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1.1.2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技术协议规范提出了对系统通信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结构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3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技术协议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协议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承包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1.4如果投标人承包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要求。如有与本招标文件本合同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技术规范附表技术条款偏差表中列出。 1.1.45本招标文件本合同协议技术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1.57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协议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技术协议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1.68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系统通信设备SDHPCM配线架交换机通信电源等必须具备权威机关颁发的ISO-9000系列的认证书或等同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投标人承包人或供货厂商应具有设计制造和提供过与本工程相类似的,或规模更大,较规定的条件更严格的各通信设备的业绩,各设备至少要有 2 年以上的成功商业运行经验。所投标的合同提供系统通信设备必须是经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具有检测报告供货时提供。 1.1.7.9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设备必须是标准的,技术上是先进和成熟的,元器件材料是崭新的。投标人承包人必须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同时,应保证设备系统缆线及配件配置的完整性。投标人承包人必须保证系统通信设备满足当地电网的要求,系统一次投运成功。 1.1.108系统通信设备配置应遵照当地电网接入系统审查意见或接入批复执行。 1.2 标准和规范 1.2.1 按有关标准规范或准则规定的合同设备,包括投标人承包人向其他厂商购买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都应符合这些标准规范或准则的要求。 1.2.2 所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合同文件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引用而成为本合同文件招标文件的条款,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招标文件本合同。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本合同文件。 1.2.3 如果某项标准或规范在本技术协议规范中未作规定,或投标人承包人采用其他标准或规范,则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说明其采用的标准或规范,并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其采用标准或规范的中文版本。只有当其采用的标准或规范不低于本技术协议规范的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采用的标准或规范才能为招标人发包人认可。 1.2.4 招标人发包人在本规范中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满足本规范所列标准的高质量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对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要求。投标人承包人执行的标准与本规范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2.5 主要的标准和规范如下: 表1通信主要设备标准 标 准 文件号 标 准 文件名 称 DL/T 795 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 DL/T 5392 电力系统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 YDN 037 同步数字体系(SDH)管理网管理功能ECC和Q3接口协议栈规范(暂行规定) DL/T 5344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260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DL/T 781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GB 7611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 GB/T 15941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G.703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G.707 同步数字体系的网络节点接口 G.781 数字传输终端设备一般要求 G.782 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一般描述 G.783 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的特性 G.784 同步数字体系(SDH)管理 G.813 SDH设备从时钟定时特性 G.823 基于2048kbit/s的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G.825 同步数字体系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G.957 与同步数字体系有关的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 G.958 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光缆数字线路系统 DL/T 5344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ITU-T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 IEC: 国际电工协会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EIA: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IEEE: 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 ECSI:  欧洲电信联盟 表2通信电源主要设备标准 标准文件号 标准文件名称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260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T 2900.11 蓄电池名词术语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91 包装贮运标志 JB/T 8451 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电池 DL/T 781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DL/T 63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YD/T 1051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 1058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YD/T 5027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40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58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 5059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T 5079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 5098 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 YD/T799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YD/T983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IEC 相关的最新标准 说明:系统通信设备除满足国家和国际各标准外,还应满足当地电网对各设备的要求。 2. 通用技术要求 2.1概述 2.1.1文字和计量单位 1提供的所有正式文件运输包装产品的铭牌等均使用汉字版本 2投标人承包人提交的所有技术文件和资料计量单位均应使用SI制。 2.1.2工艺要求 1合同设备应在良好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制造,制造工艺应是经实践证实是最先进的。全部设计和制造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训练的熟练技工担任。所有零部件应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加工,零件可互换,便于修理。设备的生产过程应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确保提供设备的质量 2所有的配合件,应按其用途选择合适的机械制造公差,公差应符合国际标准协会(ISO)标准 3接线端子应选用性能好,不松动,外观美观,接线方便牢固接触良好的产品,端子按标准布置,便于外部接线,并加防护盖 4接插件接触良好,不松动 5采用标准化多层印刷板,板面光洁平整无划伤和破损缺陷,便于更换,并检查后方可使用。全部印刷电路板均应有防霉喷涂层,如果使用不透明的覆盖涂层,需要在涂层外加印清楚的电路连接线条 6设备机框内不插电路板的位置不装设备的架层应提供装饰性面板。 7通信机柜内配线采用软线,线径颜色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弱电强电应在不同的配线槽内走线,各连接点应牢固抗震动,保证设备运到现场后不出现接线脱落或断线现象。 2.1.3机柜要求 1机柜为室内型自立式机柜,装有前后门,上有门锁,进出设备的电缆从机柜底部进出,进出口应考虑密封,防尘防潮防虫咬 2柜体结构应满足设备安装运行及维护的要求 3柜体外形应美观大方,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便于维修,方便观察柜体内部。柜楣应与柜面平齐,柜楣应标示柜名 4柜体应是外表美观的全封闭的钢壳体,壳体钢板厚度不应低于2mm,柜体面应平整。应至少涂两层底漆,面漆采用橘纹方式处理。柜体面板由薄钢板制成。柜体应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通信机柜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32 5如果需要,柜体应安装百叶窗以利通风。百叶窗应设计成能防止昆虫进入,或者窗前装有格网。设有通风机的进风口应设防尘滤网,并应方便拆卸 6柜体色彩:RAL7035,面对屏体门轴在右,前后门楣都应有标识 7机柜尺寸: 通信设备机柜高宽深:2260mm600mm600mm。 8机柜内所有需要接地的部位应有完善的接地装置 9机柜安装孔尺寸要求 本工程中的通信设备机柜,其底部利用基础槽钢与地面固定,基础槽钢的外边缘将与设备外框齐平。要求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合同设备机柜底部的安装孔尺寸,应满足在相对距离为600mm的槽钢上安装的要求 10装置布置 通信机柜内的装置布置应均匀整齐,应充分考虑安装调试维护更换等方面的要求。 2.1.4铭牌 通信设备均应有永久的铭牌,铭牌上应标有制造厂的名称商标地址产品型号和名称设备出厂日期及安全标志等内容。 2.1.5对规定设备组件和材料的变更 投标人承包人未经过招标人发包人批准,不得自行对合同中所规定的设备组件和材料进行变更或替代。即使经过招标人发包人书面同意变更或替代,也不得有损于招标人发包人的利益以及增加合同金额,也不能免除投标人承包人对设备质量应负的责任。 2.2光端机技术要求 要求采用的SDH设备,应满足当地电网的要求。 2.2.1传输系统性能指标 2.2.1.1数字传输模型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HRP长度为6800km。 假设参考数字段HRDS长度为420km。 2.2.1.2误码性能抖动性能漂移性能等性能指标应满足YD 5095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 2.2.1.3可用性目标 数字段的可用性目标以及SDH系统的不可用时间分配总体要求应满足YDN 099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的要求。 2.2.2 设备要求 1设备类型:STM-1,STM-4,支持平滑升级至STM-16。 2设备的公共模块应支持11 配置。 3该设备可同时实现ADMTDM以太网IP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 4设备应具有高阶VC和低阶VC交叉连接功能,即HPC功能和LPC功能。设备具有直接上下任何具有G.703接口的支路的能力。投标人承包人所供设备至少应具有容量12801280 VC-4,在VC-12低阶上的无阻塞全交叉。交叉方向不少于:群路到群路群路到支路支路到群路支路到支路。 5该设备应具有灵活的组网能力,适用于点到点链型网星形网环形网并支持多环相交等各种复杂网络拓扑。 6该设备应提供直接分插STM-4信号内任何140Mbit/s34Mbit/s2Mbit/s支路信号的能力。 7设备应提供配置成终端复用设备的能力,当群路侧仅有1个方向的光接口工作,支路侧应能将STM-1/4/16信号内的全部支路以STM-1的电接口FEGEATM的接口信号终结。 8支路接口在支路侧应可以进行任意配置,在改变和增减支路口时不应对其他支路的业务产生任何影响。 9设备可提供10M/100M10M/100M/1000M以太网接口。投标人承包人应说明SDH设备同时支持10M/100M10M/100M/1000M支路接口的最大数量。 10该设备应能提供多种组网保护方案,包括通道保护环PP,复用段保护环MSP,子网连接保护SNCP等多种方案。在支持二纤单向复用段保护环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二纤通道保护等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多个ADM逻辑子系统保护,以及用户协议的保护。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可选择多种保护方式。投标人承包人应对合同投标设备所能提供的保护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2.3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2.2.3.1标准 设备应符合ITU-T建议G.703,G.707,G.708,G.781,G.783,G.784,G.813,G.825,G.826,G.841,G.842,G.957,G.958。 2.2.3.2复用结构 1复用结构应符合下图要求 图一:参考复用结构图(以当地电网复用结构为准) 2映射方式:2048kbit/s支路信号采用异步映射方式。 3时隙安排和支路的编号:各种TU时隙安排和支路的编号应符合ITU-T有关建议。 2.2.3.3比特率 1SDH信号包括20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三种比特率。 2STM-1的比特率是155520kbit/s。 3STM-4的比特率是622080kbit/s。 4STM-16的比特率是2488320 kbit/s。 2.2.3.4帧结构 1PDH信号的帧结构应符合ITU-T建议G.704G.751等,STM-1STM-4STM-16信号的帧结构符合ITU-T建议G.707。 2投标人承包人应列表说明所提供设备各开销字节SOH和POH的应用情况,如J,D,K,S等字节,并说明哪些字节是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修改和再编号。 3对于今后ITU-T新建议的开销字节应用,投标人承包人的设备应能用软件修改和升级的方法来实现。 4开销通路接入:所提供设备应能提供开销SOH和POH的外部和内部接入能力,并能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提供所需开销通路应用。 (5对于今后ITU-T新建议的开销字节应用,投标人承包人所供的设备应能用软件修改和升级的方法来实现。 2.2.3.5光接口参数 1光接口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二:光接口位置 图中MPI-S点是主通道的发送端,MPI-R点是主通道的接收端。 2光接口的线路码型为加扰NRZ码,应符合ITU-T建议G.707。 3各级光接口的参数应不劣于ITU-T建议G.957的要求。 4光接口参数应满足YD 5095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具体参数详见下表。 STM-4光接口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1 标称比特速率 kbit/s STM-4 622080 2 应用分类代码 L-4.1 3 工作波长范围 nm 12801335 2 光源类型 MLM SLM SLM 3 最大rms谱宽 nm 2 1.7 - 4 最大20dB谱宽 nm - - 1 5 最小边模抑制比 dB - - 30 6 最大平均发送功率 dBm 2 2 2 7 最小平均发送功率 dBm -3 -3 -3 8 最小消光比 dB 10 10 10 9 衰减范围 dB 1024 1024 1024 10 最大色散 ps/nm 92 109 NA 11 光缆在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含有任何活接头 dB 20 20 20 12 SR点间最大离散反射系数 dB -25 -25 -25 13 最小灵敏度BER10-12 dBm -28 -28 -28 14 最小过载点 dBm -8 -8 -8 15 最大光通道代价 dB 1 1 1 16 接收机在R点的最大反射系数 dB -14 -14 -14 注:a. 表示待将来国际标准确定 b. NA表示不作要求 c.表中数值均为系统设计寿命终了时最坏值 d.接收机在设计寿命期间的老化余度为3dB。 5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所提供设备的发送机,提供其激光器性能: 阈值电流 典型的偏流初始值和1b-工作时曲线。 要求:使用寿命30万小时 光发送器应具有激光器寿命告警功能,投标人承包人应说明激光器寿命预告警的工作原理。 6激光器必须具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以确保人身安全。当光纤断开时,应按G.664的建议提供泵浦源自动关闭功能。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 7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光接口处的光连接器型式。 2.2.3.6 PDH支路2048kbit/s电接口 PDH支路2048kbit/s的电接口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称比特率:2048kbit/s 2比特率容差:50ppm 3码型:HDB3 2.2.3.7 2048kHz同步信号接口 1标称频率:2048kHz 2频率容差:50ppm 2.2.3.8 10/100/1000Mbit/s以太网接口 10/100/1000 Mbit/s以太网接口应满足下表要求: 10/100/1000 Mbit/s以太网接口参数 接口速率类型 编码方式 传输介质 采用标准 10 Mbit/s 曼切斯特编码 10Base-T IEEE 802.3u 100 Mbit/s 4B/5B编码 100Base-T或100Base-FX IEEE 802.3u 1000 Mbit/s 8B/10B编码 1000Base-T或1000Base-FX IEEE 802.3u 2.2.3.9以太网透传功能 1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2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 3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可采用GFP协议,或者LAPS协议,或者PPP协议。但至少支持GFP协议。 4数据帧应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2.2.3.10二层交换功能 二层交换功能除满足2.3.3.9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实现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帧的功能,该功能应符合IEEE 802.1d协议的规定。 2应能够识别IEEE 802.1q规定的数据帧,并根据VLAN信息转发/过滤数据帧。 3提供自学习或静态配置两种可选方式维护MAC地址表。 4实现维护用于决定转发/过滤数据帧的信息的功能。 5支持IEEE 802.1d生成树协议STP,IEEE 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6可以支持多链路聚合来实现灵活的高宽带或链路冗余,实现多链路聚合必须符合IEEE 802.32000。 7支持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 8支持组播。 9支持基于用户的端口接入速率限制,对于超过接入速率限制的数据包在交换拥塞时优先丢弃。 10支持业务分类CoS。 2.2.3.11 SDH网络保护倒换要求 1保护方式:本系统电路采用二纤保护自愈环。保护切换的操作方式应是可逆的单向或双向方式,应具有自动和人工切换两种方式。 系统应能支持11线路保护,子网络连接的保护SNCP和线性跟踪保护(LTP)。 2保护倒换准则 光缆线路系统的保护倒换准则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倒换。 a) 信号丢失LOS b) 帧丢失LOF c) 告警信号丢失AIS d) 超过门限的误码缺陷 e) 指针丢失LOP 3保护倒换时间 保护倒换的检测时间如下表所示。一旦检测到符合开始倒换的条件后,保护倒换应该在50ms内完成。完成倒换动作后应向同步设备管理功能报告保护倒换事件。在恢复方式下,当失效工作系统已经从故障状态中恢复时,必须至少等待512分钟后才能被重新使用。 检测时间 比特差错率(BER) 检测时间 10-3 10ms 10-4 100ms 10-5 1s 10-6 10s 2.2.3.12公务和使用者通路接口 每个系统使用RSOH的E1字节提供一条中继段公务联络信道,供中继器间或中继器与终端间通话使用MSOH的E2字节提供一条终端间通话的复用段公务联络信道系统用F1字节提供使用者通道。 终端设备应有再生段公务联络复用段公务联络和使用者通路三个接口,再生器设有再生段公务联络和使用者通路两个接口。公务电路应符合ITU-T建议G.712G.713规定,使用者通路应符合ITU-T建议G.703的同向接口规定。 2.2.3.13开销通路接口 开销通路接口应不少于3路,接口特性为G.703中64kbit/s同向型接口或V.11接口。 2.2.3.14管理接口 1设备与网管系统间的接口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应具有符合ITU-T建议的Q接口,以便与网管系统相连。与站内网管系统之间的Q接口应符合Q.811和Q.812规定的CLNS1无连接模式协议栈与远端网管系统之间的Q接口应符合Q.811和Q.812规定的CLNS2协议栈。 2工作站接口 SDH设备应提供F接口,以便与工作站相接。F接口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X.21/V.11V.10V.28/V.24等接口,其接口特性均应满足ITU-T相关建议的要求。 2.2.3.15设备时钟的定时要求 1SDH设备的时钟功能应满足G.783的要求。 2SDH设备的同步状态信息SSM功能应满足G.781的要求。 3定时要求:定时要求不应劣于ITU-T建议G.813的要求。 4同步时钟来源及时钟输出 设备的定时基准可以从三种类型的输入中获得: a2048kHz或2048kbit/s同步时钟输入,优选2048kbit/s。 b2048kbit/s成帧信号 cSTM-N信号中恢复定时 设备至少应配备二个外同步时钟输入接口。 设备至少应提供两个外同步的时钟输出接口,以上各接口特性应符合ITU-T建议G.783和G.703的要求。 5定时基准的转换 SDH网络单元应具有一个以上的定时基准输入,当所选定的定时基准丢失后,SDH设备应能转换至另一定时基准时钟输入,判别转换的准则采用基准设备失效准则,即定时基准信号丢失或所选定时接口出现AIS。定时转换的触发点应处于检出定时基准信号丢失或定时接口出现AIS后直至10秒之内。SDH设备应具备定时基准的自动恢复能力或手动恢复能力。在有效定时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应在1020秒范围内切回。 2.2.3.16设备的告警功能 1设备的告警功能至少应符合ITU-T建议G.782,G.783,G.784的要求。 2设备至少具有4个外部告警功能的接入。投标人承包人应说明外部告警接口的电气性能。 3当设备发生内部及外部故障如机盘和电源故障,在故障消失后,设备应能恢复正常工作。 2.2.3.17公务联络系统 1公务联络系统应具有以下三种呼叫方式: a选址呼叫方式,被选局站数不少于99个。 b群址呼叫方式。 c广播呼叫方式。 2公务联络系统应具有跨复用段通话能力,即进行数字段之间的公务联络。 3应具有多方向互通功能,互通方向不少于四个。还应具有延伸功能,副话机可延伸距离不小于200m。主副话机应具有相同的呼叫能力。 4接口应符合ITU-T建议G.703同向型接口规范的要求。 5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说明所提供公务联络系统的技术性能和功能。 2.2.3.18环境温度及湿度 1运输和储存时温度:4040 2温度: a长期工作条件:-4040 b短期工作条件:-4045 3相对湿度:85%30 2.2.3.19设备工作电源 1该设备电源输入:要求支持双电源输入,具有自动切换功能。 2输入电压:-48VDC,允许变动范围为-40VDC-57VDC 3脉动电压:允许100mV峰-峰值,正弦波0105Hz 4宽带干扰信号10MHz有效值小于10mV 5话带干扰信号小于-68.5dBmp 2.2.3.20设备保护 当设备加电运行时,插入和拔出机盘应不引起任何元件的损坏和缩短使用寿命。 2.2.3.21电磁兼容 EMC和EMI指标应满足ETS300/386-1CISPR22/BIEC-801-2IEC-801-3IEC-801-4IEC-801-5和IEC-801-6的要求,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其设备向外辐射电磁场强度和承受外界电磁干扰的详细电磁兼容指标。 2.2.3.22冷却通风 投标人承包人应说明其设备的散热方式。 2.2.3.23电源要求 投标人承包人所供SDH传输设备应支持双路直流电源输入,能实现自动负载均衡或自动切换。其中任一直流电源输入故障,不影响整套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供电电源为48V直流系统。 2.3 PCM基群复用设备技术要求 2.3.1 PCM基群复用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GB/T 6879 2048 kbit/s 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以及ITU-T G.711G.732G.703G.704G.712G.713G.714的各项建议。 2.3.2接口要求 PCM基群复用设备应采用独立的接口模块设计,可以根据需要混合插装。应可提供以下接口: 1用户线接口LGSFXS 2环路中继接口LGEFXO 32/4线音频接口 42/4线EM接口 5V.35接口 6V.24/ V.28接口 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说明所能提供的接口种类及技术参数。 2.3.3基本参数 1PCM容量:单机框60路 22M可分配话路数:30路 3抽样频率:8000次/秒50ppm 4比特率:2048kbit/s50ppm 5编码率:十三折线,A律,符合ITU的G.711 6量化级数:256 7接口码型:HDB3码 8帧结构:符合GB/T6879 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要求和测试方法中的帧结构要求 9帧长:256比特,编号1256,帧重复率为8000Hz 10每帧时隙数:32,编号从031,其中0时隙用于帧同步,16时隙用于传送信令 11时钟源:内时钟外时钟或从属时钟,可选择 12噪声与串音: a) 空闲话路噪声:-65dBmop b) 路际串声:-65dBmop c) 信号与总失真的比:按照ITU-T建议G.713/G.714。 2.3.4音频特性 1符合ITU-T G.712G.713G.714 2音频带宽:3003400Hz 3阻抗:600 4回波损耗:20dB 5二线音频接口 发信电平:5dBr1dBr 接收电平:5dBr15dBr 可调,每挡0.1dB0.5dB 衰耗/频率失真曲线,符合ITUT G.712 建议。 6四线音频接口 发信电平:1dBr14dBr 可调,每挡0.1dB0.5dB 接收电平:4dBr11dBr 可调,每挡0.1dB0.5dB 衰耗/频率失真:符合ITUT G.712 建议。 7数据接口 速率标准:019.2kbit/sV.28/V.24 速率标准:n64kbit/sV.35 接口条件:同向64k接口符合ITUT G.703 建议。 8二/四线 EM 接口 音频口指标:符合ITUT G.712 标准。音频口增益可通过软件调节,接收增益调 节范围:20dB1.5dB,发送增益调节范围14dB7dB,调整步长0.1dB0.5dB。 E 线可靠检测电流:3mA 以上,一般工作电流为9mA。 M 线提供电流:根据负载情况可大于30mA,空闲状态下M 线没有漏电流。 2.3.5 2M接口 1E1口技术指标符合ITU-T G.703建议 2比特率:2048kbps(50ppm 3码型:HDB3码 4输入阻抗:75(不平衡/120(平衡可选 5抖动:符合ITU-T G.823 建议。 2.3.6 LGSLGE接口 1音频接口:符合ITU-TG.715G.713Q.552 2阻抗:600或三元件复式阻抗 3音频带宽:300Hz3400Hz 4用户测环路阻抗:不小于1800(包括话机 5环路电流:25mA/路。 2.3.7 64kb/s数据接口 1接口类型:根据需要可提供同向型或反向型 2比特率:64kbit/s(100ppm 3接口特性:符合ITU-T G.703建议。 2.3.8铃流发生器 1频率:25Hz ( 2Hz 2电压:60V90V 3最大线路阻抗:1200(,每路25mA 4输出总功率:功率应满足满配话路同时使用铃流的要求。 2.3.9话音接口支持来电显示和提供反极信号。 2.3.10监测管理 PCM应提供网管监控口,其监测管理纳入系统的网管,监测项目至少包括: 1电源故障 2输入信号丢失 3帧丢失 4BER10E-3 5AISAlarm Information Singnal 2.3.11电源 1输入电压:- 48VDC 2允许电压波动:-48VDC20% 3电源输入:要求支持双电源输入,具有自动切换功能。 2.3.12环境要求 1工作温度:-4040 2相对湿度:85%30 2.3.13结构:采用标准模块化结构,配置灵活,便于扩容,可安装于满足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第1.7项要求的机柜中。 2.4本地维护终端技术要求 2.4.1 LCT的硬件平台应使用国际标准,并便于携带,软件平台应支持友好的用户图形界面。 2.4.2 LCT在NE上直接接入,支持F接口。 2.4.3 LCT与NE连接时,本身的软硬件故障不应对正常的传输业务产生任何影响。 2.4.4 LCT在NE上的接入和退出,不应影响正常的传输业务。 2.4.5管理能力 2.4.5.1故障管理功能 故障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修正报告管理等。至少支持以下告警功能: 1可利用内部诊断程序识别所有的故障并能追踪至单块插板。 2能报告所有告警信号及其记录的细节,如时间来源属性及告警等级等。 3应便于查看和统计告警历史记录。 4具有告警过滤和屏蔽功能。 5能够设置故障严重等级。 6激光器寿命预告警。 7监视参数 SDH物理接口主要监视参数: a) 发送信号状态。 b) 输入信号丢失(LOS)。 c) 激光器偏置电流 d) 投标人承包人应说明EM所能监视的主要参数哪些是模拟告警量,如发送光功率等。 e) 外部事件告警。 本地维护终端应具有外部事件告警的管理功能。 2.4.5.2性能管理功能 1对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 2性能数据的收集和监视,至少包括G.826/G.828参数及光接收功率光发送功率可选。 3性能参数的管理和存储。 4性能数据输出,只要指显示和打印。 2.4.5.3配置管理 1指配功能,主要指NE初始化,各种接口参数配置通道配置交叉连接配置设备和通道的各种保护配置同步定时配置等。 2NE管理,主要指NE时间管理NE配置数据管理NE软件下载及NE其他数据管理等。 3状态监视,主要指LCT应能请求NE,报告NE的各种状态参数。 4状态控制,主要指LCT应能对NE的保护倒换进行控制。 5NE安装,主要指NE逻辑资源的列表及图形显示配置数据的拷贝等。 2.5光纤配线柜技术要求 2.5.1功能要求 1光缆固定与保护功能:光纤配线单元应具有光缆引入固定和保护装置。该装置将光缆引入并固定在机架上,保护光缆及缆中纤芯不受损伤保证光缆金属部分与机架绝缘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护套及加强芯可靠连接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2光纤终接功能:光纤配线单元应具有光纤终接装置。该装置应便于光缆纤芯及尾纤接续操作施工安装和维护能固定和保护接头部位平直而不位移,避免外力影响,保证盘绕的光缆纤芯尾纤不受损伤。 3调线功能:通过光纤连接器插头,能迅速方便地调度光缆中的纤芯序号及改变光传输系统的路序。 4光缆纤芯和尾纤的保护功能:光缆开剥后纤芯有保护装置并固定后引入光纤终接装置。 5标识记录功能:单元内应具有完善的标识和记录装置,用于方便地识别纤芯序号或传输路序,且记录装置应易于修改和更换。 6光纤存储功能:单元内应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存储余留光纤。 2.5.2保护套衬垫及纤芯和尾纤弯曲半径 光缆光纤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构件锐边转弯时,应装保护套及衬垫。纤芯尾纤无论处于何处弯曲时,其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mm。 2.5.3光电性能 2.5.3.1光纤连接器 1光纤连接器型号:FC SC LC 2光纤连接器插入损耗:0.35 dB 3光纤连接器回波损耗:40 dB 4光纤连接器的端面几何尺寸包括:光纤凹陷/凸出曲率半径顶点偏移,应能满足YD/T 2152光纤活动连接器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要求 2.5.3.2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1光纤配线单元部分应具有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2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相连,连接线的截面积应大于6mm2。 3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地相连的连接端子的截面积应大于35 mm2。 4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绝缘,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500V直流。 5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耐电压不小于3000V(直流)/1min不击穿无飞弧。 6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应能可靠接地,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2.5.4防腐性能 所有的零件采用的材料应具有防腐蚀性能。如该材料无防腐蚀性能应作防腐蚀处理其物理化学性能必须稳定,并与光缆护套和尾纤护套相容。为防止腐蚀和其他损害,这些材料还必须与其他设备中所常用的材料相容。 2.5.5结构 采用标准模块化结构,配置灵活,便于扩容,可安装于满足1.7项要求的机柜中。 2.5.6使用环境条件 1工作温度:-4040 2相对湿度:85%30 2.6数字配线柜技术要求 2.6.1连接器单元类型:75平衡/75不平衡式连接器单元 2.6.2功能要求 1配线调线和转接功能:对于每个连接器单元,单元后侧应为固定配线固定调线和固定转接在单元前侧,当拔掉连接插头或短路线时,用塞绳插拔即可完成临时调线临时转接功能,操作应灵活方便。 2具备自环测试功能。 2.6.3电气性能 1特性阻抗:75(标称值 2工作速率:2Mbit/s8Mbit/s34Mbit/s140Mbit/s155Mbit/s 3接触电阻:2.5m(外导体间 5m(内导体间 4绝缘电阻:1000M(/500VDC 5耐电压:1000VAC/1min不击穿,不飞弧 6回波损耗:18dB50kHz233MHz 7介入损耗:0.3dB50kHz233MHz 8回线间串音防卫度:70dB50kHz233MHz 2.6.4机械性能 1拉脱力:50N 2分离力:同轴连接器直接插拔式在无锁定状态下为2.2N10N 内导体直径为1.24mm近似结构的模块式同轴连接器为2.2N10N。 3插拔寿命:500次 2.6.5防腐性能 所有的零件采用的材料应具有防腐蚀性能。如该材料无防腐蚀性能应作防腐蚀处理其物理化学性能必须稳定,各种材料之间必须相容。 2.6.6接地 数字配线单元部分应有完善的接地系统,机架上应安装截面面积不小于35mm2的接地铜条,并设有接地端子及标志,单元板上的同轴连接器外导体应电气导通,并通过截面面积不小于25mm2的导线与接地铜条可靠电气连通,任一同轴连接器外导体与接地铜条引出端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2。 2.6.7结构 采用标准模块化结构,配置灵活,便于扩容,可安装于满足1.7项要求的机柜中。 2.6.8使用环境条件 1工作温度:-4040 2相对湿度:85%30 3大气压力:满足电站所在地环境的要求。 2.7音频配线柜技术要求 2.7.1外观质量 1金属件:表面光洁,涂(镀)层颜色均匀无明显差异,无划伤锈蚀起皮。 2塑料件:表面光洁,颜色均匀无明显差异,无裂纹划伤。 3标志应齐全清晰耐久可靠。 2.7.2具有可靠的告警功能,可通过声光达到告警的目的。 2.7.3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包括过电流防护过电压防护功能。 2.7.4有完善的接地系统。 2.7.5接线方式:卡接式 2.7.6接线排 1适用芯线直径: a) 外线:0.32mm0.5mm,最大外径(包含绝缘层)不得超过1.2mm。 b) 跳线:0.4mm0.6mm,最大外径(包含绝缘层)不得超过1.4mm。 2拉脱力:25N 3卡接寿命:200次 4绝缘电阻:任意互不相连的两接线端子之间以及任一接线端子和金属固定件之间,其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 5抗电强度 任意互不相连的两接线端子之间以及任一接线端子和金属固定件之间,应能承受45 Hz60Hz波形近似正弦波有效值为1000V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6接线端子间接触电阻 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两相接触的接线端子间的接触电阻不大于7m在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变化试验和湿热试验等各项试验后,接触电阻增值不大于3m。 将连接插塞(或测试插塞)插人规定位置,插拔200次后,相连接的接线端子间的接触电阻增值应不大于3m。 7成端接触电阻 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导线与接线端子的成端接触电阻不大于3m。 在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变化试验和湿热试验等各项试验后,接触电阻增值不大于2m。导线接续试验后,接触电阻增值不大于2m。 8气密性 导线与卡缝应双面接触并形成气密区,每面气密区面积应占该面接触区域面积的50%以上。 9跳线端子 应能连接两条跳线。如果跳线端子是双卡口,卡人两条线径相同的跳线时,每卡口均应符合2.8.6第278的要求。如果跳线端子是单卡口,卡人的两条线径相同的跳线均应符合2.8.6第78的要求。 跳线端子应保证在连接第二条跳线时和撤除第一条跳线时不会中断正常通信。 10接线排使用的塑料件必须采用自熄性材料,其燃烧性能应能通过YD/T 694第6.16节规定的燃烧性能试验。 11保安接线排地线电流承载能力 地线电流在下表中情况应无塑料软化接头损坏及脱落等现象。 保安接线排地线电流承载能力 地线类别(回线数) 电流(A) 持续时间(min) 1 5 60 5 15 10 20 25 50 100 12接线排其它要求 a) 保安接线排在未插入保安单元(或连接插塞)时,内外线间应呈断开状态。 b) 测试接线排应具有对内外线测试的接口。 2.7.7保安单元 1保安单元插接端子与保安接线排的插接端子(插座)接触时,应保证在ab 线未形成回路前,地线端子首先接地。 2保安单元中使用的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器件应符合相关元器件标准的要求。 3保安单元的塑料件和印制板必须采用自熄性材料,其燃烧性能应能通过YD/T 694-2004 第6.16节规定的燃烧性能试验。 4绝缘电阻 ab 线之间以及ab 线与地线告警信号线之间,告警信号线与地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应不小于1000 M。 在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变化试验湿热试验和寿命试验等各项试验结束后应不小于100M。 5接触电阻 保安单元插接端子与保安接线排的接插端子(插座)间的接触电阻同2.8.6第6的要求。 6保安单元应能达到YD/T 694所规定的过电压过电流防护试验标准。 7常温电阻 ab 线的常温电阻应不大于22ab线间电阻差应不大于2。 在经受过电流冲击恢复时间试验后,a, b线间阻值差应<5。 8不动作电流:40时的不动作电流为90mA,1 h不动作。 9限流特性 25时的限流特性见下表。 25时的限流特性 电流A 动作时间s 备注 0.35 <4.0 电路隔断或限流至150.A 0.5 <2.0 1 <0.4 电路隔断或限流至500.A 3 <0.1 10过电流动作恢复时间:过电流动作恢复时间应不大于60s。 11过电流热稳定性 保安单元应能承受110Va.c.r.m.s线路电阻1604 h试验,保安单元应不起火且插接保安单元的保安接线排不能变形,更换保安单元后应能正常工作。 12保安单元内不允许使用有放射性物质的元器件。 13不动作电压 在保安单元的各外线输人端和地之间施加-185V的直流电压,各输入端和地之间不能导通。 14冲击恢复时间:保安单元的冲击恢复时间应不大于150ms。 15对地电容:保安单元ab端对地电容应<200pF。 2.7.8结构 采用标准模块化结构,配置灵活,便于扩容,可安装于满足1.7项要求的机柜中。 2.7.9使用条件 1环境温度:-4040 2相对湿度:85%30 3大气压力:满足电站所在地环境的要求。 2.8电话交换系统 2.8.1设备作用 根据本工程规模及布局,110kV/220kV升压站设置48端口具有调度管理交换合二为一功能的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一套,为升压站提供电话交换平台,确保升压站内部生产的调度指挥和运行管理联系,实现升压站与电网相关部门公共电话网的通信连接。 2.8.2供货清单 电话交换系统所包括的设备范围如表A.1,但不限于表内内容。投标人承包人可根据所提供设备的配置方式对该表进行修正和补充,设备规格可高于但不得低于表中提出的规格,应保证所提供的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且满足本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协议的各项技术功能要求。 2.8.3调度交换机中继组网方式 2.8.3.1与电力系统交换机的组网方式 根据国网经研院----公司关于------配套---MW光伏项目接入系统方案评审意见----电网公司接入系统批复意见文件,为了满足光伏场系统调度通信需要,----光伏场110/220kV升压站配置 1 台系统调度程控交换机,以2M中继Q信令方式接入电力调控中心的调度程控交换网和蒙东公司的调度程控交换网。 1预留2个二线环路中继接口1个2M数字中继接口连接华北网调度交换机 2预留2个二线环路中继接口1个2M数字中继接口连接蒙东网调度交换机 2.8.3.2与公网的组网方式 本工程交换机与电信公网的中继方式按全自动入网方式即DOD1DID考虑,以1个2M数字中继接口接入当地公网。 2.8.4调度交换机技术要求 2.8.4.1该调度交换机满足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要求,支持话音数据及图像通信。 2.8.4.2接口丰富,组网能力强,适应电力通信网中通道多话务流向多信号方式多的特点。调度交换机应能提供以下接口: 1模拟用户接口 2数字用户接口 3二线环路中继接口 42W,4W.EM中继接口 5ISDN 30BD PRI接口 6ISDN 2BD BRI接口 72Mbit/s数字中继接口支持NO.1,NO.7,Q信令等 8V24/V28 (RS 232)接口 9V35,V36 (RS 485)接口 10IP 中继接口和IP 网关接口 2.8.4.3便于使用和管理,维护功能强,可靠性高。 2.8.4.4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升级扩容。 2.8.4.5系统设计采用容错纠错部件互助及控制系统热备份等安全技术主机板交换网板信号音板二次电源等冗余配置,运行中主备板倒换时应不影响正在进行的任何形式的通话电路板可带电插拔。 2.8.4.6接口电气特性,信号方式铃流及信号音信令等技术参数,均应满足或符合有关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及ITU-T的相关标准及建议。 2.8.4.7二线模拟接口 1阻抗特性 二线模拟接口连接三元件测试网络时,回输损耗满足以下要求: a) 在300Hz时:不小于14dB b) 在500Hz2000Hz范围内:不小于18dB c) 在2000 Hz3400Hz范围内:不小于14dB 2对地阻抗平衡度 二线模拟接口点对地阻抗平衡度限值为: a) 在300 Hz600Hz范围内:大于40dB b) 在600 Hz3400Hz范围内:大于45dB 3输入输出电平: a) 二线模拟接口点的输入电平为0dBr,允许偏差范围为-0.3 d B0.7d B b) 二线模拟接口点的输出电平: 有可变衰耗性能时,对本地呼叫为-3.5dBr,对长途呼叫为-7dBr。 无可变衰耗性能时,接收支路应配2.0dB7.0dB可调节的衰减器,每档调整范围为0.5 dB。 输出电平的允许偏差范围为-0.70.3dB的。 4用户线基本功能:用户线接口电路应具有馈电过电压保护振铃监视编解码混合线圈测试等基本功能。 2.8.4.8数字用户接口 1BD:电气特性由制造厂与用户协商规定。 22BD:电气特性应符合YDN065 10.2.1.1或10.2.1.2的规定。 330BD:电气特性应符合YDN065 10.2.1.4的规定。 2.8.4.9数字中继接口 数字中继接口是2048kbit/s速率接口,其电气特性帧结构和复帧结构等应符合GB/T 15542附录C的规定。 2.8.4.10 EM中继接口 1特性阻抗:四线音频输入和输出口的标称阻抗值为平衡式600,连接600的回波损耗在300Hz3400Hz范围内应不小于20dB。 2对地阻抗平衡度 四线模拟接口点对地阻抗平衡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300Hz600Hz范围内:大于40dB 在600 Hz3400Hz范围内:大于45dB 3输入输出电平 输入电平为-4.0dBr,允许偏差范围为-0.3dB0.7dB 输入电平为-4.0dBr,允许偏差范围为-0.7dB0.3dB 电路板的输入调整范围为-9.0dB4.0dB 电路板的输出调整范围为-14.0dB-1.0dB。 2.8.4.11二线环路接口 其阻抗特性对地阻抗平衡度输入输出电平见3.4.7的123。 2.8.4.12用户信号方式 1号盘或按键脉冲信号接收器 脉冲速率: 814个脉冲/s 脉冲断续比:1.32.5:1 脉冲串间隔:不小于350ms时应能可靠识别。 多频按键信号 多频按键信号参数表 项目 发号器 接收器 标称频率 低频群:697,770,852,941 Hz 高频群:1209,1336,1477,1633 Hz 频偏 不超过1.5% 2.0%以内可靠接收 3.0%以外保证不接收 2.0%3.0%之间不保证接收 电平 低频群:-9dBm3dB 高频群:-7dBm3dB 组成一个信号的高频分量电平应不小于低频分量电平,且电平差不大于21dB 双频工作时单频接收电平范围: -4 dBm-23 dBm 双频工作时单频不动作电平:-31dBm 双频电平差:6dB 谐波互调引起的总失真 比基波电平至少低20 dB 信号极限时长 40ms位 3040ms位 信号间隔时长 40ms 3040ms 用户信号频率组合表 低频群,Hz 高频群,Hz H1 H2 H3 H4 1209 1336 1477 1633 L1 697 1 2 3 13 L2 770 4 5 6 14 L3 852 7 8 9 15 L4 941 11() 0 12() 16 2.8.4.13中继信号方式 1二线环路中继转发号盘脉冲 脉冲速率:101脉冲/s 脉冲断续比:1.62:1 脉冲串间隔:500ms 2二线环路中继及四线E/M中继转发双音多频信号应符合表3.2中发号器要求。 3数字型线路信号的编码含义及技术参数应符合GB3971.2的要求。 4多频记发器信号的编码含义及技术参数应符合GB3377的要求。 2.8.4.14用户线条件 1最大环路电阻不大于1.8k包括话机电阻 2回路电流不小于18mA必要时可升高馈电电压 3线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0k 4线间电容不大于0.5F 2.8.4.15中继线条件 二线环路中继线条件为: 1最大环路电阻不大于1.8k包括中继器的环路电阻 2线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0k 3线间电容不大于0.5F 2.8.4.16中继线发码控制:中继线发码控制满足DL/T 598中6.3要求。 2.8.4.17铃流及信号音 1铃流 a) 铃流源为253Hz正弦波,谐波失真应不大于10%,输出电压为90V15V。 b) 正常振铃采用5s断续,即1s送,4s断,断续时间的允许偏差应不超过10%。 2信号音 a) 信号音源为450Hz25 Hz正弦波,谐波失真应不大于10%。 b) 各种信号音的含义结构及发送电平应符合GB/T3380的规定。 2.8.4.18时钟同步 调度交换机应配备4级以上时钟,时钟准确度应优于5010-6。 调度交换机经数字中继与其他交换机相连时,应能提取线路时钟,实现主从同步方式,发送方向能由系统取得时钟。 调度交换机可配备2048kHz外时钟同步接口,其性能应符合GB/T12048的规定。 2.8.4.19大话务量要求 内部呼叫接续故障率应不大于1。 内部呼叫自环出中继及入中继接续故障率应不大于1。 2.8.4.20传输损耗 两分机用户之间或分机用户在二线环路中继之间的传输损耗应不大于7dB,并应不小于2dB。 在基准频率为1020Hz时,两个传输方向的传输损耗相差应不大于1dB。 以基准频率1020Hz电平-10dBm0的正弦信号加到一个Z接口的输入端,相应Z接口输出端的电平在运行的任一10min间隔内与开始测试时的电平比较,其变化应不大于0.2 dB。 2.8.4.21衰减频率失真 以基准频率1020Hz电平-10dBm0的正弦信号加到一个Z接口的输入端,在300Hz3400 Hz范围内,在输出端以1020Hz测得的衰减为0 dB,其他频率衰减偏离范围应符合以下要求: 300 Hz400Hz -0.6 2.0dB 400 Hz600Hz -0.6 1.5dB 600 Hz2400Hz -0.6 0.7dB 2400 Hz3000Hz -0.6 1.1dB 3000 Hz3400Hz -0.6 3.0dB 2.8.4.22增益随输入电平变化 一次局内接续输入电平-55dBm03dBm0频率1020Hz的正弦信号,输出端相对于输入信号-10dBm0时的增益变化应符合以下要求: 输入电平增益变化 3.0 dBm0 -40dBm0 0.5dB - 40 dBm0 -50dBm0 1.0dB - 50 dBm0 -55dBm0 3.0dB 2.8.4.23噪声 空闲时的加权噪声应不大于-65dBm0p。 忙时的非加权噪声电平应不大于-40dBm0测试频率30 Hz20kHz。 2.8.4.24群时延 1绝对群时延。一次局内接续,在分机用户A到分机用户B及分机用户B到分机用户A两个方向分别测量,在500Hz2800Hz频带内测得的绝对群时延平均值应小于3000s,其中概率95%的群时延值应不大于3900s。 2群时延失真。在二线模拟接口点间的一个传输方向上的群时延失真应符合以下要求: 500 Hz600Hz 1800s 600 Hz1000Hz 900s 1000 Hz2600Hz 300s 2600 Hz2800Hz 1500s 2.8.4.25总失真 一次局内二线接口点间连续用1020Hz正弦信号加到输入端进行测量,测试信号电平为0dBm0-45dBm0,被测接口输出电平为-7.0dBr或-3.5dBr时,信号对总失真的比应大于以下值。 0dBm0-7.0dB :33.0dB 0dBm0-3.5dB :33.0dB -10dBm0-7.0dB :32.9dB -10dBm0-3.5dB :33.0dB -20dBm0-7.0dB :32.0dB -20dBm0-3.5dB :32.6dB -30dBm0-7.0dB :28.2dB -30dBm0-3.5dB :30.2dB -40dBm0-7.0dB :19.2dB -40dBm0-3.5dB :21.9dB -50dBm0-7.0dB :14.2dB -50dBm0-3.5dB :16.9dB 2.8.4.26输出端带外信号 在频率300Hz3400 Hz范围内,将电平0dBm0的任何频率的正弦信号加到被测通路输入端,在其输出端选测的带外寄生镜象频率信号应小于-25 dBm0。 2.8.4.27输出端带内寄生信号 两模拟接口通路间,以频率在700Hz1100Hz范围内不包括8kHz的分频电平为0dBm0的正弦信号加到输入端,在输出端测量,在300Hz3400 Hz范围内除输入信号频率外的任何带内信号电平应小于-40 dBm0。 2.8.4.28输入端带外信号 两模拟接口通路间,输入端加入频率高于4.6kHz电平为-25 dBm0的正弦信号,输出端的任何镜像频率的信号电平应不大于-50 dBm0。 2.8.4.29串音衰减 输入信号频率1020Hz电平0 dBm0,任何两个相邻的通话回路间的串音衰减应大于67dB。 2.8.4.30互调失真 在300Hz3400 Hz范围内,将两个在-4 dBm0-21 dBm0之间的电平相等频率不同的正弦信号f1和f2同时加入一个通路的输入端,输出端的交调产物2f1-f2和2f2-f1的电平比应比一个输入信号的电平低35 dB。 2.8.4.31数字中继接口 1比特差错率。通过交换网络在数字中继接口A之间形成的64kbit/s数字通路比特差错率BER应小于10-9。 2比特透明。进行64kbit/s非话业务呼叫时,应保持比特透明。即在进行要求比特透明的非话业务呼叫时,接入数字通路的数字衰减器数字回声抑制器A/律变换器等数字处理设备不起作用。 3比特完整性和比特序列独立性。数字信号在数字中继接口之间传输,不改变任何信号源的顺序,发送二进制1全0及任意码,接收端均应正确接收。 2.8.4.32会议桥接设备 三方连接时,会议桥接设备的插入损耗应不大于3dB连接方增加至6个时,插入损耗应不大于6dB。 2.8.4.33故障次数应不大于0.15次/100线月。 2.8.4.34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小于10年。 2.8.4.35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应急切换功能,即在电源中断CPU失灵等造成设备瘫痪时将重要电路切换到备用设备或重要岗位,设备恢复正常后自动切换到原来的工作状态。 2.8.4.36电磁兼容 1调度交换机本身在0.0110000MHz频率范围内受到电场强度为140dBV/m的外界电磁波干扰时,应不出现故障和性能的下降。 2在交直流电源和信号线受到下表所示0.01100MHz频率范围的外界电磁感应电流干扰时,调度交换机应不出现故障和性能下降。 0.01MHz100MHz频率范围的外界电磁感应电流 频率范围,MHz 最大干扰感应电流,dBA 0.010.8 -21.05lg f 67.9 0.8100 70 2.8.4.37过电压保护 1安装于总配线架上的保安单元为一级保护,调度交换机本身采取的防护措施为二级保护。有一级保护情况下,调度交换机应能承受以下过电压: 电力线故障引起的过电压。调度交换机应能承受由于电压接地故障引起的地电位升高和电磁感应引起的通信导线上650V0.5s的纵向过电压而不降低任何部件的性能。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220V50Hz有效值电力线直接与话路的一根或者两根导线接触时,调度交换机在15 min内应不起火。除直接和电力线接触的电路板外,其他部分不应有任何损坏。 雷电过电压:峰值电压:4kV 波前时间:10s 半峰值时间:1000s 2过压保护器件在经受上述雷电冲击和电力线接地故障过电压冲击而动作后,应能自动恢复而无需维护人员干预。 3当调度交换机承受上述各种过电压时,应有告警信号发出。 2.8.4.38电源 1交换机应支持双电源输入,并具有自动切换功能 2额定电压:-48V 3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40V-57V。 2.8.4.39环境要求 1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为-4040,极限工作环境温度为-4545。 2相对湿度:85%30 2.8.4.40接地电阻:4 2.8.5调度交换机功能要求 2.8.5.1交换机功能 1调度交换机配置行政管理交换功能,调度用户具有优先功能调度用户与管理用户之间应有一定的隔离,隔离程度可以设置。 2软件设定用户为调度用户或管理用户。调度用户可以设置级别,并能区分6种以上调度级别。 3中继路由方向应不少于64个,能对接收号码进行处理,处理号码数可达到24位。 4异常情况下如单方常摘机线路接地短路应能对中继线或用户分机自动闭锁与恢复。 5自诊断定位与测试功能,能对用户电路进行内线测试与外线测试。 6告警功能,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提供声光告警及两个告警触点。 7具有录音接口,可实现调度台与调度用户的实时录音。 8能适应电力线载波通信三次转接要求,当调度交换机与两条电力线载波电路汇接时,能使压扩器投入或退出。 9可配置数字中继EM中继二线环路中继可与其它交换机联网,可实现DIDBIDDOD2DOD1接续。 10提供专用的调度信令,组成调度专用网。 2.8.5.2调度台功能 1按键调度台应同时具备-48V直流电源和220V交流电源两种供电方式。 2调度台上应可显示主叫用户号码。 3调度台应具备下列外部接口: a) 传声器。除具有内部传声器外还可以外接传声器。外接传声器时,内部传声器不起作用。 b) 扩音器。除具有内部扬声器外还可以接功放或有源音箱。外接功放或有源音箱时,内部扬声器不起作用。 c) 录音。应具有外部录音接口。 4调度台号码,每个调度台都有独立号码,用户可以呼叫指定调度台。 5调度台呼出。调度台可按用户键或号码键进行呼出。调度台用户键号码可通过维护终端设置或调度台设置。 6调度台状态显示,键盘调度台通过指示灯表示用户呼叫状态。 7调度台应答,调度台应具有以下应答方式:按键应答自动应答摘机应答选择应答群答。 8群插与强拆。 9闭铃。 10故障切换。 11转接。 12保留。 13紧急呼叫。 14电话会议功能 a) 组织电话会议2个15方会议或8个3方会议,调度台能通过点呼或组呼组织电话会议,包括广播会议和多方会议,并具有增减用户及点名的功能。 b) 调度台与会议主席可为双向用户,会议出席者为单/双工通话用户,由调度员完成操作控制。 c) 调度台可中途退出/返回会议在此期间调度员不再控制会议。 2.8.5.3分机功能 1分机用户编码位数为14位,其中首码可以灵活设置。 2可将分机用户设置为不用的优先和限制级别。 3高级别的分机能对低级别的分机进行强插与强拆。 4分机可设置为立即热线或延时热线。 5分机正在通话时,主被叫用户均可通过拍叉簧使通话转移到其他分机或中继。 6分机可设置呼叫转移,包括无条件转移遇忙转移久叫不应答转移。 7分机可设置连选号。 8代答功能。 9三方通话功能。 10呼叫等待功能。 11缩位拨号功能。 12会议电话功能。 13区别振铃功能:区分外线呼叫内线呼叫和紧急呼叫。 14模拟分机具备主叫号码显示功能。 2.8.5.4维护终端功能 1维护终端的软硬件应能可靠工作,界面应友好完善。 2可通过维护终端显示系统信息,包括系统数据用户级别和数据中继数据告警信息及其他必要信息。 3可通过维护终端在线设置或修改数据,包括系统数据用户级别和数据中继数据以及其他必要数据。 4具备远端维护功能。 5呼叫记录功能,对每次呼叫都要记录主被叫号码起止时间呼叫结果成功忙超时应答失败等。 2.8.5.5组网功能 1可通过电力线载波微波光纤等传输方式与其他交换机组网。 2具备各类中继的汇接能力。呼叫时采用连选方式,自动按先选直达路由,后选迂回路由的原则选择中继线。 3组网后可实现全网统一编号。 2.8.5.6数字录音系统功能 1具有多种录音启动方式:包括摘挂机启动音控启动按键启动振铃启动。 2可同时实现16路通道的全自动录音,分别存储,且不影响通话双方正常通话,并且可对其中一路或多路电话同时监听。 3录放音同时进行互不影响,放音设备可选择电话机耳机或音箱。 4自动记录主叫号码被叫号码起始时间通话时长等。 5语音可压缩存放于硬盘,然后自动或人工转存至光盘。 6录音时间不少于3000小时。 7当前硬盘满后自动切换至另一硬盘录音或自动删除最早的记录。 8可随时按录音时间年/月/日/时/分/秒用户机号等信息检索录音数据库。 9具备远程电话遥控选择听取录音内容的功能。 10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分多级管理,加强系统保护措施。 2.8.6保安配线单元技术要求 2.8.6.1外观质量 1金属件:表面光洁,涂镀层颜色均匀无明显差异,无划伤锈蚀起皮。 2塑料件:表面光洁,颜色均匀无明显差异,无裂纹划伤。 3标志应齐全清晰耐久可靠。 2.8.6.2具有可靠的告警功能,可通过声光达到告警的目的 2.8.6.3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包括过电流防护过电压防护功能。 2.8.6.4有完善的接地系统。 2.8.6.5接线方式:卡接式 2.8.6.6接线排 1适用芯线直径: a) 外线:0.32mm0.5mm,最大外径包含绝缘层不得超过1.2mm。 b) 跳线:0.4mm0.6mm,最大外径包含绝缘层不得超过1.4mm。 2拉脱力:25N 3卡接寿命:200次 4绝缘电阻 任意互不相连的两接线端子之间以及任一接线端子和金属固定件之间,其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 5抗电强度 任意互不相连的两接线端子之间以及任一接线端子和金属固定件之间,应能承受45 Hz60Hz波形近似正弦波有效值为1000V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6接线端子间接触电阻 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两相接触的接线端子间的接触电阻不大于7m在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变化试验和湿热试验等各项试验后,接触电阻增值不大于3m。 将连接插塞(或测试插塞)插人规定位置,插拔200次后,相连接的接线端子间的接触电阻增值应不大于3m。 7成端接触电阻 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导线与接线端子的成端接触电阻不大于3m。 在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变化试验和湿热试验等各项试验后,接触电阻增值不大于2m。 导线接续试验后,接触电阻增值不大于2m。 8气密性:导线与卡缝应双面接触并形成气密区,每面气密区面积应占该面接触区域面积的50%以上。 9跳线端子 应能连接两条跳线。如果跳线端子是双卡口,卡人两条线径相同的跳线时,每卡口均应符合3.6.7第278的要求。如果跳线端子是单卡口,卡人的两条线径相同的跳线均应符合3.6.7第78的要求。 跳线端子应保证在连接第二条跳线时和撤除第一条跳线时不会中断正常通信。 10接线排使用的塑料件必须采用自熄性材料,其燃烧性能应能通过YD/T 694第6.16节规定的燃烧性能试验。 11保安接线排地线电流承载能力 地线电流在下表所示情况下应无塑料软化接头损坏及脱落等现象。 地线电流承载能力 地线类别(回线数) 电流(A) 持续时间(min) 1 5 60 5 15 10 20 25 50 100 12接线排其它要求 a) 保安接线排在未插入保安单元(或连接插塞)时,内外线间应呈断开状态。 b) 测试接线排应具有对内外线测试的接口。 2.8.6.7保安单元 1保安单元插接端子与保安接线排的插接端子(插座)接触时,应保证在ab 线未形成回路前,地线端子首先接地。 2保安单元中使用的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器件应符合相关元器件标准的要求。 3保安单元的塑料件和印制板必须采用自熄性材料,其燃烧性能应能通过YD/T 694 第6.16节规定的燃烧性能试验。 4绝缘电阻 ab 线之间以及ab 线与地线告警信号线之间,告警信号线与地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应不小于1000 M。 在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变化试验湿热试验和寿命试验等各项试验结束后应不小于100M。 5接触电阻 保安单元插接端子与保安接线排的接插端子(插座)间的接触电阻同3.6.7第6的要求。 6保安单元应能达到YD/T 694所规定的过电压过电流防护试验标准。 7常温电阻 ab 线的常温电阻应不大于22ab线间电阻差应不大于2。 在经受过电流冲击恢复时间试验后,a, b线间阻值差应<5。 8不动作电流:40时的不动作电流为90mA,1 h不动作。 9限流特性 25时的限流特性见下表。 25时的限流特性表 电流A 动作时间s 备注 0.35 <4.0 电路隔断或限流至150.A 0.5 <2.0 1 <0.4 电路隔断或限流至500.A 3 <0.1 10过电流动作恢复时间:过电流动作恢复时间应不大于60s。 11过电流热稳定性 保安单元应能承受110Va.c.r.m.s线路电阻1604 h试验,保安单元应不起火且插接保安单元的保安接线排不能变形,更换保安单元后应能正常工作。 12保安单元内不允许使用有放射性物质的元器件。 13不动作电压 在保安单元的各外线输人端和地之间施加-185V的直流电压,各输入端和地之间不能导通。 14冲击恢复时间:保安单元的冲击恢复时间应不大于150ms。 15对地电容:保安单元ab端对地电容应<200pF。 2.8.6.8使用条件 1环境温度:-4040 2相对湿度:85%30 2.8.7电话机技术要求 1用途:本工程的调度电话管理电话用话机 2选用知名品牌产品 3类型:双音多频手柄式电话机,按键式,桌式壁挂式两用型 4振铃声级正常响铃:70dBA 5MTBF 5000h 6含配套的话机绳和手柄绳端子采用插头座 7支持来电显示 8铃声可调 9颜色:调度电话机与管理电话机的颜色应不一致,具体颜色在合同签订后,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8.8多功能一体机技术要求 1选用知名品牌产品 2类型:黑白激光多功能一体机 3产品功能:具有打印复印扫描传真功能 4最大纸张处理幅度:A3 5打印性能最低要求 黑白打印速度:22页/分 打印分辨率:1200 dpi600 dpi 6复印性能最低要求 复印速度:22页/分 复印分辨率:600 dpi600 dpi 复印缩放:50200% 7扫描性能最低要求 光学分辨率:600 dpi1200 dpi 增强分辨率:9600 dpi9600 dpi 8传真性能最低要求 调制解调器:33.6kbps 传真速度:3秒/页 传真分辨率:300dpi300 dpi 2.9通信电源 2.9.1设备功能与技术条件 2.9.1.1 通信专用直流电源系统组成 通信专用直流电源系统应是一个不停电的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它由交流配电装置,稳压高频开关电源,48V全密封蓄电池组和直流分配屏组成。通信电源有通信系统单独配置和一体化交直流电源DC/DC配置两种方式,本技术规范协议按通信系统单独配置一套通信电源系统考虑,采用2套高频开关电源和2套48V全密封蓄电池组。如通信电源采用DC/DC模块供电,详细技术规范见综合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电源技术协议规范书。 通信电源输入的市电经过交流配电装置分路进入整流模块,经各整流模块整流得到的-48V直流电通过汇接送到直流分配屏,由直流分配屏向通信设备提供多路-48V直流电源。 在正常情况下,系统运行在并联浮充状态,即整流模块负载蓄电池并联工作。整流模块除了给通信设备供电外,还为蓄电池提供浮充电流。当市电断电时,整流模块停止工作,由蓄电池向通信设备供电,维持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市电恢复后,整流模块重新启动工作,向通信设备供电,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补充消耗的电量。 2.9.1.2系统总的功能要求 1整流设备采用模块式结构,模块单元采用插箱式安装方式,便于灵活扩容 2具有高功率因数补偿 3在较宽的交流输入电压波动范围内,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4整流模块采用软启动 5整流模块具有较高的均流功能 6具有电池管理功能,能实现温度补偿自动调压等功能 7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采用热插拔方式,即插即用 8具有三遥功能,可实现本地集中监控和按照指定通信规约接入设备维护单位的远程综合监控系统。提供智能通信接口RS232 /RS485或及LAN接口可选,并支持相关接口协议。 9具有完善的交直流侧防雷保护 10具有完备的故障保护故障告警功能 11电磁兼容:整流模块能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83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对传导和辐射干扰的要求 2.9.1.3 交流配电设备 1交流输入不少于2路 2交流输入电压:一般采用380V三相四线或三相五线制。根据单项工程选择 3额定输入相电压:220 V 4输入电压范围: 38015% V 5输入交流电压频率:45-55 Hz 6功率因数:0.99 7输入电源切换:可手动和自动切换 8系统运行方式:并联运行单独运行等多种运行方式 9具有断电缺相短路过流过/欠压等故障告警功能,过/欠压保护功能: 10具备安全可靠的防雷保护功能 11交流屏的表计采用直流表计。 2.9.1.4 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1整流模块 a.整流模块配置:N1,N工作模块,1备用模块 b.输出直流额定电压:-48 V c.输出直流电压波动范围:42.257.6,连续可调,调整精度为0.1V d.稳压精度:0.5 e.纹波系数:0.01 f.效率:90 g.动态响应时间:200s,超调量5 h.输出负载动态响应:5 i.负载调整率:0.5 j.温度系数:0.02%/ j.均流性能:5% k.抗高频干扰性能:满足GB6162标准 l.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100000 hr m.峰-峰值杂音电压:200 mV,020MHz n.电话衡重杂音电压:2 mV,3003400Hz o.宽频杂音电压:50 mV3.4kHz150kHz 20mV150 kHz30MHz p.离散杂音:5 mV,3.4kHz150kHz 3 mV,150kHz200kHz 2mV,200 kHz500kHz 1 mV,0.5MHz30MHz q.直流输出过欠压保护告警及恢复点可设置: r.负载下电动作点:可通过监控模块设置 s.电池保护动作点: 可通过监控模块设置 t.可提供次要负载脱离功能 u.具备集中监控性能 2监控模块 直流电源系统监控模块能显示电源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运行状态告警状态设置参数及控制参数。其主要功能如下。 a.交流屏或交流配电单元 遥测: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入电流,输入频率。 遥信:开关状态,故障告警。 b.整流器 遥测:整流器输出总电压,输出总电流,单个整流模块输出电流。 遥信:每个整流模块工作状态开关机,均充浮充测试,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监控模块故障。 遥调:均充/浮充电压设置,限流设置。 c.直流屏或直流配电单元 遥测:直流输出总电压,总电流,主要分路电流,蓄电池充放电电流。 遥信:直流输出电压过欠压,蓄电池熔丝状态,主要分路熔丝开关故障。 d. 蓄电池组 遥测:蓄电池组总电压,总电流,蓄电池单体电压,可监测蓄电池充放电。 遥信:蓄电池组总电压高低,单体蓄电池电压高低。 2.9.1.5 蓄电池2组 (1)蓄电池组额定电压:48 V (2)单体电池额定电压:2 V (3同一组蓄电池单体间的开路电压最高和最低差值:30 mV (4全密封反映率:95% (5气体复合效率: 99% (6工作方式:采用浮充供电方式 (7浮充运行寿命:10年 (8自放电率25(C条件下:4%/月 (9电池间的连接电压降: 10 mV (10重量偏差: 5% (11外壳材料:聚丙烯塑料ABS (12密封工艺:双重热溶封装 (13蓄电池开闭阀压力:开阀,10-39 kPa 闭阀,1-10 kPa (14) 具备深度放电保护功能 (15) 电池具备状态检测功能 (16具备电池放电实时监测及显示功能 (17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具有防腐蚀性能的蓄电池安装材料及附件。 (18蓄电池槽盖安全阀极柱封口剂等材料应具有阻燃性防爆性。 (19蓄电池极性正确,正负极性及端子应有明显标志。 (20电池组间互连接线应绝缘,终端电池应提供外接铜芯电缆至直流屏的接线排。 21蓄电池组宜考虑装设蓄电池管理单元的位置。 2.9.1.6 直流分配屏 1应有不少于两路直流-48V输入,分别接入两个不同的高频开关电源或蓄电池需要时。 输出电压:-48V,正端接地。 输出回路数:满足工程要求。 直流分配屏采用硬质单双母线输出。 输出回路要带开关和相应容量的熔断器。 可对直流输出电压总电流电池电流各分路电流以及熔断器状态等进行远 程监控,并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直流分配屏可独立对故障发出声光告警,包括: 各熔断器熔断告警 充电电流过大告警 电池过充过放告警 过欠压告警 与网管系统通信功能 7直流屏的表计采用直流表计。 2.9.1.7 电源系统故障保护 1输入过/欠压保护 当交流输入电压低于或高于允许的波动范围,应具备输入过/欠压保护功能,并发出声光告警,模块将停止工作无输出。当输入电压恢复到允许波动范围以内,整流模块自动恢复为正常工作。 过欠压保护及输入电压恢复点应可以设置。 过欠压保护事件发生时会上报监控模块。 (2输出过压保护 整流模块有输出过压硬件保护和输出过压软件保护,硬件过压保护后需要人工干预才可以开机。 硬件过压保护点及软件保护点应可以设置。 软件保护点及过压保护模式可以通过监控模块设置: a.一次过压锁死模式 当整流模块发生软件过压保护,整流模块关机并保持,需要人工干预方可恢复 b.二次过压锁死模式 整流模块软件保护后,关机5秒钟内重新开机,如果在设定时间内发生第二次过压,整流模块则关机并保持,需要人工干预方可开机。人工干预方法:可以通过监控模块复位整流模块,也可以通过从电源系统上脱离整流模块来复位。 过压故障发生时,模块上报故障信号给监控模块进行相应处理。 3过温保护 在模块的内部温度超过允许值,模块面板的保护指示灯燃亮,发出过温告警,模块将停止工 作无输出。当异常条件清除,模块内部的温度恢复正常后,模块将自动恢复工作,过温告警消失。 过温保护发生时,模块上报告警信号给监控模块进行相应处理。 4风扇故障保护 当风扇发生故障时,模块将产生风扇故障告警,模块关机无电压输出。故障消除后,可 自动恢复为正常工作。 故障事件发生时,模块上报告警信号给监控模块进行相应处理。 5短路保护 整流模块采用限流保护模式,在输出短路的情况下,对模块输出电流限流,有效地保护自 身和外部设备当短路故障消失后,模块自动恢复工作。 6输出电流不平衡 a.当多个整流模块在系统并联使用时,均流误差大的模块能自动识别 b.如果模块输出电流发生严重不平衡,且无输出的模块能自动识别时,发出模块输出电流不平衡告警 c.故障消除后,可自动恢复为正常工作 d.故障事件发生时,模块上报告警信号给监控模块进行相应处理。 7后台通讯中断 模块发生通讯中断后,模块面板的保护指示灯亮当模块通讯恢复后,模块面板的保护指示 灯恢复正常,模块自动恢复工作。 为了保护蓄电池,当模块通讯故障后,发出告警。 8防雷及浪涌保护 系统具有完善的交直流防雷措施,在交流市电引入电源系统前加装B级或C防雷器根据用户当地实际情况选用。交流输入侧能承受模拟雷电冲击电压波形为10/700s,幅值为5kV的正负极性冲击各5次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形为8/20s,幅值为20kA的正负极性冲击各5次,并可承受8/20s模拟雷电冲击电流40kA一次。每次检验冲击间隔时间不小于1min。直流侧能承受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形为8/20s,幅值为10kA的冲击一次。 详细技术规定满足通信行业标准YD/T5098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程设计规范。 9接地 通信电源系统应具备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直流电源接地的接地端子或汇流铜排,接地方式采用联合接地。 2.10.2使用环境条件 1工作温度:-4040 2相对湿度:85%30 3大气压力:满足电站所在地环境的要求。 2.10涉网咨询服务技术要求 完成工作目标所需的除招标人发包人工作范围外的全部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作范围: 2.10.1调度图纸绘制及命名申报 根据电力调控中心格式及工作要求,绘制调度台使用图纸协调电厂电力调控中心,确定调度命名编号等内容,指导电厂按照电力调控中心相关要求,编制正式命名申请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2.10.2资料报送审查 根据电力调控中心新设备启动调试节点流程要求,协助电厂整理系统保护自动化通信等专业调度报资材料,根据相关专业要求,汇总和整理设计图纸设备参数等材料,并提交电力调控中心相关专业审核通过。 2.10.3一次设备库填报 根据电力调控中心新设备启动调试节点流程要求,协助电厂整理一次设备库填报材料,根据专业要求,填报一次设备库。 2.10.4协办各项会务 按照启动计划节点需求电力调控中心专业工作节点要求,协调并按要求召开各项会议,汇总电厂电力调控中心等相关单位意见,根据电厂投产里程碑计划和电网实时运行方式检修计划事故处理等动态安排情况,按节点协调组织召开启动调试涉网相关专业协调会启动协调会送出工程潮流和过电压专家审查会送出工程启动调试方案审查会机组调试方案审查会启动调试会等相关会议。 协助电厂组织和整理启动会所需启动调试方案涉网试验涉网二次设备调试方案机组试验方案等上会材料,按照电力调控中心模板及规程要求,进行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并提交启委会盖章确认。 2.10.5督导涉网调试工作 2.10.5.1通信调试 1技术协助电力调控中心编制并初审通信施工方案,保障按照启委会要求,协调相关单位准时下达通信启动方式,确保通信自动化保护等二次系统按节点开展调试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开展通信通道的全程联合调试。 2协调提报通信检修计划和日前检修工作票,并按照核准后的方案开展业务检修工作。 3协调并完成电力调控中心要求的其他通信调试工作。 2.10.5.2自动化系统调试 1协助填写光伏电站调度数据网接入申请单以及调度数据网网络和纵向设备接入申请单,并获取自动化设备接入方式。 2协调开展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含备调的联调测试和数据核对工作,且应于光伏电站并网前7天完成。 3协调厂站端光伏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应通过调度数据网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含备调进行通信,调度数据网满足双网同时接入的要求。 4技术协助电厂编制单机信息上传方案安全防护评估报告。 5协调并完成电力调控中心要求的光伏电站自动化及其它调试工作。 2.10.5.3继电保护系统调试 1协调光伏电站并网前,新建故障录波器完成与---主站的联调,录波量应接入无误,故障录波器内配置的一次设备和继电保护名称应与调度命名相符。现场设备应符合---网调的技术规范,且所涉及设备技术规范已通过---电网审查。 2协调光伏电站并网前,新建保护故障信息子站完成与---主站的联调,所有保护装置均能正确调取信息。 3协调光伏电站并网前,调度启动涉及厂站具备完成定值单流转标准化作业SOP流程中现场接受定值单和现场执行定值单环节的功能。 4技术协助电厂编制单机信息上传方案厂内各间隔测量和计量二次回路极性核对结果报告。 5技术协助电厂编制整定技术方案文件涉网保护定值与电厂侧保护定值配合方案。 6协调并完成电力调控中心要求的光伏电站继电保护其他调试工作。 2.10.6协调办理电厂并网调度协议及购售电合同等相关手续。 2.10.7办理电厂通信方式单。 2.10.8技术协助电厂编制一次设备接入系统停电切改方案。 2.10.9协调电网公司关于涉网设备(除安稳安控设备外)选型配置及接口等方面问题,落实给电力调控中心涉网设备(除安稳安控设备外)的性能配置要求,及时告知招标人发包人并预留整改时间,避免出现因投标人承包人未跟电力调控中心落实招标人发包人涉网设备和未按时间节点及时告知招标人发包人造成整改时间不足而影响反送电的情况。 2.10.10协调电网现场检查验收工作。 2.11通信监控设备技术条件可根据当地电网要求是否采用 2.11.1 基本要求监视范围及监视对象 2.11.1.1 基本要求 通信监控系统主要考虑对通信站机房环境动力设备等进行全天候的监视,以满足电力通信系统安全运行所需的监视动力环境和动力设备关键信息的要求。 2.11..1.2 监视范围及监视对象 通信监控系统监视范围如下,但不限于此: (1)实现对通信机房内场景情况的远程监视。 (2)能监视通信机房内环境温度湿度水浸烟感等的情况。 (3)能监视通信站内动力设备开关电源蓄电池空调等的运行状态。 (4)对通信机房内进行防火防盗自动监控,可进行室内门禁的报警安全布控。 (5)动力环境相关信息可供安监保卫等其它部门利用。 (6)信息应能经通信网络实时上传上级调度和管理部门。 2.11.2 系统概述 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本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协议中的各项要求及技术协议所附系统规模结构及通信机房平面图等资料完成通信监控系统含监控中心数据采集站的总体设计,并在投标书中提出相应的提供相应系统图,移交档案时投标应包含书中的供货清册,供货清楚应包括本通信监控系统含监控中心数据采集站所需的所有软硬件及安装材料。 通信监控系统应包括监视上述范围及对象的通信监控系统的全套设备,主要有:数据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机图像监视控制设备摄像头协议转换器数据采集器变送器等设备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材料包括全部连接缆线等。 2.11.3 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通信监控系统包括电源监控环境监控和视频监视,应具备以下各项功能,但不限于此: 2.11.3.1 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1)对电源设备进行远方测量,采集模拟量信息并存盘记录,主要包括关键点位的电平电源电压和机房温湿度等。 (2)实现通信站的远端图像监视。 (3)经协议转换将各子系统接入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的告警和实时信息管理。 (4)系统的硬件设备通用性强,软件系统采用国际流行的视窗操作系统,数据图表视频等的文件格式和存储格式应采用通用的标准格式。 (5)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能反映系统自身的运行情况,故障时要及时告警。能够监视查询诊断各级主机网络设备采集设备及数据通道的工作状态,并可对设备参数进行远程设置。 (6)监控系统不能影响站内通信设备运行。 (7)系统具备远程维护功能。可在主站对各级子站进行数据库数据修改,配置参数。 2.11.3.2 系统监控功能要求 (1)遥测遥信功能 采集各种通信电源及通信机房的主要电平电压和温度等信号模拟量采集通信电源的告警信号及机房烟雾温湿度防盗等告警信号状态量通过遥测获取某指定设备及时的状态量模拟量数据操作窗口调阅相应的遥测曲线在同一张画面上显示被监测站电源全部模拟量曲线。 (3)遥控遥视功能 对通讯系统风机空调照明等辅助设备及图像监测系统的启闭等进行遥控操作控制量提供图像化遥控界面,将同一端站或同一方向的遥控量放在同一界面将遥控操作的时间控制对象确认时间操作人员信息存入工作日志。 通过图像监视,直接综合观察通信设备电源的工作情况和机房的环境安全情况,并可实现报警录像联动。可根据报警信号位置切换指定摄像头画面,操作指定设备照明警铃等,并指定相应摄像机进行自动录像录像时间可设,实现报警联动可以通过远程软件或者WEB浏览器同时对图像进行浏览录像回放和管理。 (3)电源监控功能 将通信系统的动力电源和蓄电池的运行状态和电压电流等指标接入信号采集器,如果是智能电源则需进行规约破译,获取设备运行的状态信息,并统一转换到监控系统中。 (4)告警实时处理功能 实时接收和处理被监测设备的状态量模拟量监测系统本身故障的告警数据,并根据告警等级发出声光图告警指示 告警显示和监测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对告警越限的发生消除确认操作等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归类后存入历史数据库,需要时可通过打印机输出 对被监测设备的投运和退出应有相关的状态指示,具有告警屏蔽功能可对告警量告警设备进行屏蔽。 (5)历史数据处理功能 具有历史数据库存储全网的告警事件模拟量数据及系统操作记录,历史数据库为标准数据库格式以便其他系统访问。历史数据可保可定时删除,可远端维护。 (6)网络安全功能 系统应具有防止非法入侵攻击及病毒侵扰的功能。 2.11.3.3 系统管理功能要求 (1)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功能包括告警配置管理告警的监视和告警信息处理等功能。由用户自定义告警级别类别及告警的显示方式等,完成告警监视分析过滤关联定位测试,进行故障定位并进行处理,并将有关信息存入相关数据库。 a.告警级别及类型管理 系统应提供多样化的告警配置定义,由用户自定义告警级别类别告警级别所呈现的颜色及告警的显示方式等。 b.告警事件的自动通知 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针对各种类型的告警分别定义其通知规则,系统自动按照预定义的规则自动执行。建立短信发送平台,通过调用内部或外部命令的方式实现对告警事件的自动响应,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执行声音或闪烁命令及时将告警信息通知到相关的管理员。 c.告警浏览 网络维护人员可通过多种方式浏览通信网上的告警,并进行告警的定位。系统既提供在拓扑图上浏览告警的功能,也提供列表查询告警的功能。 d.告警确认 告警发生时在维护管理中心终端上应有操作人员对告警信息予以确认,确认操作后,其告警分类上有明显标志并停止告警音,同时对操作进行记录。 e.告警查询与打印 对于实时告警信息,系统应能提供方便的查看方式,可获取包括局名或站名,设备名,监控设备地址,告警发生的日期和时间,告警等级等全部信息,并可选中某一告警信息打印。 对于历史告警信息,只要输入相关厂站名设备名信号种类以及告警发生的时段等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组合,便可方便查询。 可实现故障即时打印。 f.告警删除 对于用户不需要的告警,有权限的用户可以进行删除操作。告警的删除既可以逐条删除,也可以批量选中后删除。 g.告警屏蔽和过滤 对于某些不需要的告警,可以人工设置屏蔽,并以某种颜色显示。告警控制台同时提供灵活的分类过滤工具,可依据告警中的任一信息进行匹配分类。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灵活地定义自己的告警过滤器,系统会自动根据当前过滤器对已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告警进行过虑,以便用户集中精力于重要的告警事件。 h.重复告警合并压缩 对于同一监控点某一时段内的持续告警,系统自动将其进行合并处理,即将后发的告警时间等信息记录后做计数处理,以免逐条显示的同一告警信息淹没其它告警,造成操作上的不便。如用户在告警监视界面上看到的将是某一条告警信息及其发生的总数,展开后可以查看历次告警发生的时间。 i.告警定位 系统提供将各种告警信号定位到具体单元的功能。 (2)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主要是对被管理的对象进行运行性能的监测,实现性能门限管理,发送预警和告警事件,提示管理员对该设备状态进行检查,改善运行条件,进行性能数据存储管理,实现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系统的日常维护提供依据,具体功能包括: a.实时曲线图显示设备运行模拟量数据。 b.系统故障分类统计报告,可分别按年月日以及选定的日期和时间以及站点告警类型等参数进行统计。 e.系统运行状态统计报告。自动生成日报月报年报表,提供运行数据并可打印输出。 (3)运行维护管理 a.配置管理功能用于监控对象系统自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的管理。配置管理要求操作简单方便扩容性好,可进行在线配置,不中断系统正常运行。 b.系统应具有远程监控管理功能,可在中心或远程进行现场参数的配置及修改。 c.配置信息呈现是从全网的角度反应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为用户进行日常的操作维护如告警监视提供基础。配置信息采用图形和文本相结合的手段。拓扑视图允许用户根据管理需要灵活定义和修改。 (4)安全管理 a.系统应具有系统操作权限的划分和配置功能,系统管理员可对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设定。当操作人员取得相应权限时,可进行相应操作。 b.系统应有操作记录,操作记录包括操作人员工号被操作设备名称操作内容操作时间等。 c.系统应具有容错能力,不能因为用户误操作等原因使系统出错退出或死机具有对本身硬件故障各监控级间的通信故障软件运行故障自诊断功能,并给出告警提示。 d.系统应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2.11.4 系统监控内容 系统监控内容包括如下内容,但不限于此: (1)整流配电设备 a.交流屏或交流配电单元 遥测: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入电流,输入频率。 遥信:开关状态,故障告警。 b.整流器 遥测:整流器输出总电压,输出总电流,单个整流模块输出电流。 遥信:每个整流模块工作状态开关机,均充浮充测试,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监控模块故障。 c.直流屏或直流配电单元 遥测:直流输出总电压,总电流,主要分路电流,蓄电池充放电电流。 遥信:直流输出电压过欠压,蓄电池熔丝状态,主要分路熔丝开关故障。 当直流屏不自带监控功能时,招标人发包人需要时,应由监控厂家提供接入。 (2)蓄电池组 遥测:蓄电池组总电压,总电流,蓄电池单体电压,可监测蓄电池充放电实验的各种曲线及参数统计。 遥信:蓄电池组总电压高低,单体蓄电池电压高低。 当蓄电池组不自带监控功能时,招标人发包人需要时,应由监控厂家提供接入。 (3)环境量 遥测:温湿度。 遥信:烟感,水浸,门窗开闭,移动侦测。 遥控:空调灯光图像监视的开闭。 (4)遥视点 通信设备遥视点根据需要设置。 2.11.5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1)监控系统的测量精度为:直流电压测量误差0.5蓄电池组单体电池测量电压误差5mv其它电量测量误差2非电量测量误差5开关量要求100准确。 (2)系统响应时间:监控画面显示与实际事件发生时间差0.5秒事件报警到系统自动记录相应画面时间差1秒各报警探头报警到后台信息显示时间差1秒控制切换至图像响应时间1秒。 (3)故障告警准确率99.9。 (4)具备同步时间接口。 (5)数据采集站的传输带宽2Mbps。 (6)监控中心监控视频数据存储时间240小时,其他原始数据存储时间1年。 (7)系统应提供单播组播服务器组播功能,多点监视一点一点监视多点功能。 (8)监控中心重要数据能够实现自动备份。 (9)监控中心能够永久存贮数据采集站原始资料数据采集站重大告警障碍历史等重要数据。 (10)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50000小时。 (11)烟感灵敏度,符合UL的217号标准。 (12)视频监控 a.同时监控不同远端的用户数:不限网络带宽允许。 b.图像格式:CIF格式(15帧/秒)。 c.图像分辨率:352288。 e.视频信号制式:PAL或NTSC。 f.网络协议:TCP/IP。 g.监控画面显示与实际事件发生时间差:小于0.5秒 (13)h.视频服务器编解码 a.视频输入:根据现场实际监视需要配置,并留有一定的冗余度。 b.控制接口:控制接口类型不小于两个,接口类型为RS-485RS-232或IP接口。 c.LAN接口端:10M/100M自适应接口。 d.视频压缩编码:保证在1.5Mbps的速率下达到CIF格式和每秒25帧的图像质量。 e.传输延迟:小于0.5秒。 (14)视频采集单元 a.标准视频输入VIDEO信号PALNTSC。 b.图像采集显示分辨率:768576。 c.采样位数:黑白方式8bit,彩色方式RGB各8bit。 d.亮度,对比度,色度,饱和度,画面大小比例均软件可调节。 2.11.6 系统设备先进性和可靠性要求 2.11.6.1 系统设备先进性要求 系统组成设备应选用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并出示国际认证和国内检验机构的合格证书,系统应充分考虑可升级性。 2.11.6.2 系统设备可靠性要求 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系统设备必须具备如下可靠性保证: (1)系统的使用不能影响被监测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 (2)系统的局部故障不能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3)系统不能存在瓶颈问题。 (4)系统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故障排除和替换。 (5)系统要具有自诊断功能,对各种程序出错通道干扰等可自动恢复,对通信终端软硬件故障等要能够诊断出故障并及时告警。 (6)系统要有具备处理同时发生的多事件的能力。 (7)系统具备防雷和抗强电干扰能力。 2.11.7 系统结构要求 系统应采用标准化网络化免维护式的系统结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符合ISO/OSI开放系统互联标准。 (1)系统要具备软硬件的扩充能力,支持系统结构的扩展和功能升级。 (2)系统应为其它系统提供标准数据接口,具备开放的二次接口,可以为第三方提供进行连接的接口。 (3)系统所提供的支撑软件能支持用户进一步开发应用软件。 (4)系统的软硬件接口应采用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接口应采用开放的协议,支持与其它标准硬件其它网络及不同生产商的设备互联。可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5)系统所选用的硬件平台应是符合现代工业标准,具有一定市场销售规模的通用化系列化的标准产品,并有可靠的维修服务支持,存在有其它替代品的可能。 (6)为适应系统多级监控要求,系统具有灵活的多级组网能力。 (7)系统应同时支持B/SC/S架构,招标人发包人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架构,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不同架构下详细的系统安全方案。 2.11.8系统软件要求 2.11.8.1 一般要求 软件应采用图形用户界面或面向对象的结构设计,按模块方式组成,每个模块彼此独立,而且每个模块的改变和升级不得影响其他模块。具有支持系统备份,安全管理,容错和性能控制等能力。 对软件系统的主要要求有: (1)所有软件应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 (2)应为经现场考验的成熟的软件。 (3)采用用户友好图形界面。 (4)容易维护。 (5)功能测试和模块修改简单。 (6)全部软件及其模块清楚易懂,易于升级。 (7)具有开放性。 (8)应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软件的飞速发展,软件供应商应在3年内,免费提供最新版本软件。 2.11.8.2 安全性 (1)软件系统应有保护机制防止过载引起的差错,程序和只读数据必须有保护。 (2)系统应采用口令限制任何对数据库的访问。 (3)系统必须有自检自复位功能。 (4)系统应提供完备的各种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2.11.8.3 软件修改 系统应具有软件的更新和升级能力,该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应能在在线条件下通过上级监测中心用软件下载的方式完成。软件修改应能借助更换模块的方式来进行,修改工作不应影响控制活动和业已存在的数字信号连接。 2.11.9 通信接口 系统应具有标准的10M/100M以太网接口及E1接口,实现相关信息的传送,通信符合TCP/IP通信协议。系统应提供至少3个以太网口,应采用开放的通信规约,完成相应的规约转换,并提供北向接口,负责接入其它通信管理系统。同时应提供必要的功能软件,如通讯及维护软件调试辅助软件等。 2.11.10 供电电源 系统支持交流或直流电源供电,用户可选。交流或直流电源参数为交流220V50Hz,直流-48V,当交流电源电压在15%(-15%额定电压频率在2.5%(-2.5%范围变化时,或直流电源电压在-40V(-60V范围变化时,系统应能长期正常工作。 3. 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要求 3.1 备品备件 3.1.1 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备品备件,价款应包括在合同投标总价中。 3.1.2 招标人发包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备品备件,见技术协议规范专用部分附表。 3.1.3所有备品备件应为全新产品,与已经安装设备的相应部件能够互换,具有相同的技术规范和相同的规格材质制造工艺。 3.1.4所有备品备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止损坏等措施,并应与主设备一并发运,同时应标注备品备件,以区别于本体。 3.1.5投标人承包人应对产品实行终生保修,根据需要在15日内提供技术协议规范以外的部件和材料,以便维修更换。 3.2 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3.2.1 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价款应包括在合同投标总价中。 3.2.2 招标人发包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列在技术协议规范专用部分。 3.2.3所有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是全新的先进的,且须附完整详细的使用说明资料。 3.2.4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装于专用的包装箱内,注明专用工具仪 器仪表,并标明防潮防尘易碎向上勿倒置等标识,同主设备一并发运。 4试验设备监造和检验要求 4.1试验 投标人承包人应按工程计划进度提出工厂试验计划,由招标人发包人审定同意后执行。试验计划包括试验项目试验准备试验程序试验过程判定标准和试验时间。 4.2设备监造 4.2.1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派遣其检验人员到投标人承包人及其分包商的车间场所, 对合同设备的加工制造进行检验和监造。招标人发包人将为此目的而派遣的代表的身份以书面形式通知投标人承包人。 4.2.2如有合同设备经检验和试验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招标人发包人可以拒收,投标人承包人应更换被拒收的货物,或进行必要的改造使之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招标人发包人不承担上述的费用。 4.2.3招标人发包人对货物运到招标人发包人所在地以后进行检验试验和拒收(如果必要时)的权利,不得因该货物在原产地发运以前已经由招标人发包人或其代表进行过监造和检验并已通过作为理由而受到限制。招标人发包人人员参加工厂试验,包括会签任何试验结果,既不免除投标人承包人按合同规定应负的责任,也不能代替合同设备到达现场后招标人发包人对其进行的检验。 4.2.4投标人承包人应在开始进行工厂试验前15天,通知招标人发包人其日程安排。根据这个日程安排,招标人发包人将确定对合同设备的哪些试验项目和阶段要进行现场验证,并将在接到投标人承包人关于安装试验和检验的日程安排通知后10天内通知投标人承包人。然后招标人发包人将派出技术人员前往投标人承包人和(或)其分包商生产现场,以观察和了解该合同设备工厂试验的情况及其运输包装的情况。若发现任一货物的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或包装不满足要求,招标人发包人代表有权发表意见,投标人承包人应认真考虑其意见,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待运合同设备的质量, 现场验证检验程序由双方代表共同协商决定。 4.2.5若招标人发包人不派代表参加上述试验,投标人承包人应在接到招标人发包人关于不派员到投标人承包人和(或)其分包商工厂的通知后,或招标人发包人未按时派遣人员参加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检验。 4.2.6监造者有权到生产合同设备的车间和部门了解生产信息,并提出监造中发现的问题(如有)。 4.3检验 投标人承包人所提供的设备应按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常规试验,所有材料元器件部件模块均应通过工厂的试验检验,并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一份完整的试验检验报告,其内容应包括试验项目日期地点指标结果及试验条件,并经过招标人发包人审查认可,招标人发包人保留对试验的复查权力。 工厂检验在货物制造厂所在地进行,投标人承包人提供工厂检验所需的工具仪表办公场所等必要条件。 投标人承包人应事先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交在工厂车间装配的设备和试验项目工艺检验标准以及时间安排。 5. 技术性能的考核和验收 性能验收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合同设备的所有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合同设备试运行和验收,根据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程规范进行。 所有的合同设备都应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的性能指标要求。双方可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6. 技术服务培训与设计联络 6.1 技术服务 6.1.1 概述 投标人承包人应派遣技术人员到工地指导安装工作。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对合同设备的现场就位检查安装试验的技术指导负责,对系统调试试运行和在商业运行前的最终调试负有指导和配合责任。 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列出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安装指导服务所需的估计人日数,投标人承包人为完成合同设备现场服务的全部费用包含在合同总价中,不因现场服务的实际人日数的增减或现场加班而变化。 双方应该根据工地施工的实际工作进展,通过协商决定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准确专业人员数量服务的持续时间以及到达和离开工地的日期。如果安装出现拖期,是否需要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服务,则可根据招标人发包人的要求,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返回本部或仍留在工地,但费用不调整。 投标人承包人应该编制详尽的安装调试时间表并提交给招标人发包人,指明安装调试所需时间,并列出所需的人员和工具的类型和数量。在设备安装前提供安装调试试验程序及验收表格。 6.1.2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 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提供与本合同设备有关的安装包括现场组装试验等相应的技术指导现场培训等全过程的服务并参加验收。 6.1.3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技术指导 投标人承包人需派代表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安装承包商按投标人承包人的技术资料进行安装包括现场组装调试现场试验,对安装承包商就工艺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提出要求,使其符合有关技术和标准的要求,并负责解决合同设备在安装现场试验中发现的制造质量及性能等有关问题。 6.1.4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要求 投标人承包人派到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应是有实践经验可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投标人承包人派到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在本合同生效后2个月内提交招标人发包人予以确认。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提出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现场需要,重新选派招标人发包人认可的服务人员,如果招标人发包人在书面提出该项要求10天内投标人承包人没有答复,将按本合同有关规定视为延误工期等同处理。 6.1.5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指导的责任 由于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对安装包括现场组装现场试验的技术指导的疏忽和错误以及投标人承包人未按要求派人指导而造成的损失应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6.1.6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任务主要包括设备催交设备到货清点工地开箱检验设备质量问题的处理指导安装和试验参加验收。 在安装和调试前,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应向招标人发包人进行技术交底讲解和示范将要进行的程序和方法。对重要工序,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要对施工情况进行确认和签证,否则招标人发包人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经投标人承包人确认和签证的工序如因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指导错误而发生问题,投标人承包人负全部责任。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应有权代表投标人承包人全权处理现场出现的一切技术和商务问题。如现场发生质量问题,投标人承包人现场人员要在招标人发包人规定的时间内处理解决。 投标人承包人对其现场服务人员的一切行为负全部责任。 6.1.7 招标人发包人的义务 招标人发包人要配合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工作,并在生活交通和通讯上提供方便,其所需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自理。 6.2 培训 为使合同设备能正常安装和运行,投标人承包人有责任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与工程进度相一致。 投标人承包人为招标人发包人培训人员提供设备场地资料等培训条件,并提供食宿和交通方便。 6.3 设计联络会 为协调设计及其他方面的接口工作,根据需要,招标人发包人与投标人承包人应召开设计联络会。投标人承包人应制定详细的设计联络会日程。签约后的15天内,投标人承包人应向招标人发包人建议设计联络会方案,在设计联络会上招标人发包人有权对合同设备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投标人承包人应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并作出改进或说明。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合同设备的设计和协调工作,承担全部技术责任并做好与招标人发包人的设计联络工作,并且由此发生的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设计联络会主要审查系统通信设备设计方案,确定设计制造和试验进度,以及工厂监造的关键点,确定技术资料和相关图纸,特别是各种接口布置尺寸,审查交货计划和现场试验大纲等。 设计联络会的地点日期会期招标人发包人参加会议人数在招投标双方签订技术协议时确定以实际发包人通知为准。 除上述规定的联络会议外,若遇重要事宜需双方进行研究和讨论,经各方同意可另召开联络会议解决。 每次会议均应签署会议纪要,包括讨论的事项和结论,该纪要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7. 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7.1 技术资料 7.1.1投标人承包人按照中国电力工业使用的标准及相应的代码规则对图纸编号,并且提供的资料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 7.1.2 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资料内容要正确准确一致清晰完整,满足工程要求。 7.1.3 投标人承包人资料的提交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技术协议签定后15天内给出全部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清单,并经招标人发包人确认。提供最终版的正式图纸的同时,提供正式的AUTOCAD电子文件,正式图纸加盖工厂公章或签字。 7.2 交付进度 7.2.1首批提交的图纸和资料 投标人承包人应在合同生效日算起的30天内提供下列图纸和资料但不限于此,供设计联络会上使用。 1详细的设备及其附件专用工具备品备件清单 2各设备性能参数一览表(包括主要特性参数主要设备规格及特性等) 3系统硬件配置图原理框图网络图 4各设备盘面布置示意图包括柜内安装设备型号规格数量等),设备接线图端子接线图 5各盘柜外形图,包括尺寸重量。各设备安装及基础详图,图中应标明进线位置盘柜安装孔位置和尺寸等 6系统范围内各设备间的电缆连接图 7设备对土建工程的要求,包括接地和屏蔽 8投标人承包人所采用的标准及制造厂规范影印件 9工厂试验检验项目清单及标准 10设备的安装试验程序及标准 11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材 12与各系统通信设备设计运行维护相关的其它图纸资料 13投标人承包人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他图纸。 7.2.2供施工设计用图纸和资料 在7.2.1条所列图纸和资料经设计联络会确认后20天内,投标人承包人向招标人发包人和工程设计单位同时提交修改后的7.2.1条所列的图纸和资料,供工程设计单位施工设计。 7.2.3随设备交货的图纸和资料 随设备交货的详图和资料如下但不限于此: 1装箱单 2设备安装说明书 3设备使用说明书 4设备调试维护说明书 5产品合格证书 6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和出厂试验报告 7配套电器的试验报告影印件 8投标人承包人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他图纸。 7.2.4图纸资料的有效性 除本节所列图纸资料外,根据工程进度或电场需要所必须的其它图纸资料应随时填补,所增加的部分,投标人承包人必须提供并不得另增费用。 投标人承包人所提供的图纸资料必须由投标人承包人授权代表签署和加盖单位公章。过期交图将作为违约处理。 对于投标人承包人提交的不符合要求的图纸,招标人发包人将书面通知投标人承包人,并要求投标人承包人修改后重新提交。由于重新提交图纸而推迟了交图时间,进而影响工程进度时,投标人承包人应向招标人发包人支付违约金。 投标人承包人对已提交的图纸资料不得随意改动。 7.2.5技术资料,图纸和说明书格式 1全部图纸应有完整图标,所有技术资料说明书均须用中文书写,并采用国标(SI)单位制,图中字体不得小于3mm 2文字电子版应为Office中的WordExcel文件格式,图纸电子版应为CAD文件格式,编辑电子文件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 7.2.6图纸和资料的数量及接收图纸单位 表图纸和资料的数量及接收图纸单位要求 招标人发包人 设计单位 图纸和资料 电子文件 U盘 图纸和资料 电子文件 U盘 首批提交的图纸 3 1 1 1 供施工设计用图纸 3 1 1 1 随设备交货的图纸和资料 2 2 1 1 8. 包装及运输(含大件运输) 8.1 包装 8.1.1设备的包装与运输由投标人承包人负责并应符合产品包装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具有适合长途运输多次搬运装卸的坚固包装,并按设备特点需要分别加上防潮防霉防锈防腐蚀防冻的保护措施,以便货物在没有任何损坏和腐蚀的情况下安全地运抵合同设备安装现场。 8.1.2 设备包装箱外部标志以及起吊位置应符合规定。包装箱外壁应标明收货单位名称和地址产品净重毛重重心线及吊索位置箱体外形尺寸共箱第箱等。 8.1.3 柜屏包装时应用塑料制品作为内包装,周围用防震材料垫实放于外包装箱内。包装箱中应有装箱清单设备明细表产品出厂说明书合格证随机技术文件和图纸。技术资料应使用适合于长途运输多次搬运防雨和防潮的包装。 8.1.4 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应单独包装,在包装箱上应有明显的标志。 8.2运输 运输和装卸严格遵守包装箱上标志的规定以及国家运输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部分 专用部分 供货范围及交货进度 1.1 供货范围 1.1.1 本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本工程所订系统通信设备SDHPCM配线架交换机通信电源等。投标人承包人工作范围包括系统本体及其辅助设备的功能设计制造工厂试验工厂检验包装发运卸货现场验收现场安装指导调试试验试运行培训提供图纸和资料等。并做好交接工作,直至接收单位签字验收。设备投运以后,在保修期内投标人承包人应无条件地免费修理包括运输费税收等,保修期过后应继续提供设备的备品备件。 1.1.2投标人承包人应保证提供的系统通信设备为全新的先进的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且材料的技术经济性能符合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的要求和当地电网要求。 1.1.3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供货清单,清单中依次说明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生产厂家等内容。对于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部件,如果本合同附件未列出和/或数量不足,招投标发承包双方协商解决。对于本合同未列出的运行必须的材料,投标人承包人应免费提供。本合同设备及材料必须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且技术经济性能符规合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的要求。 1.1.4本设备清单列出的规格数量除满足本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要求外,还应按当地电网公司接入系统审查意见或接入系统批复意见列出详细的清单。其设备技术性能应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1.1.5投标人承包人工作范围中的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安装指导,技术培训设备调试和电网公司通信系统通道及保护通道开通,配合调度自动化系统联调等工作。 1.1.6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所有安装调试和检修所需专用工具如有和消耗材料如有等,并提供详细供货清单列入附表中。 (1)投标人承包人所提供的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如有必须是全新的先进的且有详细使用说明资料 (2)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装于箱内,注明专用工具仪器仪表,并标明防潮防尘易碎向上勿倒置等字样,同主设备一并发运。 1.1.7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及运行时必需的备品备件,并提供详细的供货清单列入附表中。 1.1.8所有备品备件应为全新产品,与已经安装设备的相应部件能够互换,具有相同的技术规范和相同的规格材质制造工艺。 供货清单应包括光伏场升压站通信设备基本配置:光传输设备PCM设备综合配线架调度交换机通信电源会议电视根据电网要求是否需要通信监控系统根据电网要求是否需要引导光缆附件及辅材等。供货设备需满足当地电网要求投标人承包人必须保证通信系统一次投运成功。具体供货范围详见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工程量清单 1.2 交货进度 交货期交货地点见投标人承包人须知前附表。 2. 使用条件 序号 名 称 单位 1 环境温度 极端最高气温 38.8 极端最低气温 0.3 最大日温差 / 历年平均温度 21.6 历年平均最高温度 / 历年平均最低温度 / 2 湿度 多年对湿度平均值 % 81 3 海拔高度 M 29 4 最大覆冰厚度 mm 46805040MJ/m 5 最大覆雪厚度 mm / 6 最大风速 m/s / 7 污秽等级 52.9 8 区地震基本烈度(度) 度 d 9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 G 8 10 地震分组 组 0.2 11 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 天 2 12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天 类 13 年均冰雹日数 天 / 14 通信电源 47.4 15 通信机房 / 41.2 3. 专用技术要求 附表 技术附表A 供货范围备品备件及现场服务人员计划 供货范围清单(计入投标总价) 供货范围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SDH 光端机 套 本端 对端 STM -16 SDH 光端机 套 2 以下为单套配置 1 机架及公共部分 含机柜及网管系统 1.1 公共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交叉连接单元时钟单元电源盘等 套 1 1.2 告警单元 块 2 1.3 公务单元 块 2 1.4 网管接口单元 块 2 1.5 4口STM-4/板,每板2L-4.1和2S-4.1(与厂内另一套SDH设备互联) 块 2 1.6 2M电接口板(含出线板) 块 1 2M光接口板(含出线板) 块 1 2M 保护板卡 块 1 1.7 10M/100M以太网电接口 块 1 1.8 连接电缆含接头,至少包括: 1光端机内部连接电缆 2光端机至光纤配线单元的跳纤15m/根 3光端机至数字配线单元的同轴电缆15m/根 4设备接地线。 块 4 1.9 安装附件 块 1 1.10 机柜高宽深2260mm600mm600mm 块 1 2 本地维护终端 2.1 本地维护终端软件 2.2 本地维护终端硬件 便携机,CPU:Intel Core i7,内存:8GB,硬盘1T 二 PCM接入网设备 套 2 1 每套设备包括 1.1 子框包含主控时隙交换2M分复接电源交叉等板件 处理能力:2E1编码方式:单路编译码,A律13折线信令接口:符合ITU-T G.964G.965 G.965补充协议和国标规定的标准功能要求:支持话路分插复用环路保护2M保护倒换业务插板可互换槽位板件可支持带电插拔。 套 1 1.2 音频接口单元4W E/M 符合ITUT G.712 建议至少6ch 。 块 1 1.3 二线用户端单元2W SUB 符合ITUT G.712 建议至少6ch 块 1 1.4 二线交换端单元2W EXCH 符合ITUT G.712 建议至少6ch 块 1 1.5 数据接口单元G.703 同向/反向 符合ITUT G.703 建议至少6ch 块 1 1.6 数据接口单元 V.24接口:ITU-T V.28/V.24,机械接口标准ISO2110 V.35接口:ITU-T V.35/V.24,机械接口标准ISO2593 块 1 1.7 铃流发生器 25HZ 功率应满足满配话路同时使用铃流的要求 块 2 1.8 顶架电源 与主设备同一厂家,满足双路DC- 48V供电 块 2 2 机柜高宽深 2260mm600mm600mm 块 1 3 用户连接电缆 连接电缆,至少包括: 1PCM内部连接电缆 2PCM至数字配线柜单元同轴电缆15m/根 3PCM至音频配线单元的音频电缆15m/根 4设备接地线。 项 1 4 安装附件 项 1 三 综合配线柜 1 光纤配线单元 48芯 根据接入要求确定芯数 1.1 ODF光纤配线单元 48芯,满配FC/PC适配器及尾纤熔接保护套管内部跳纤等 套 8 1.2 储纤单元 套 8 按工程实际需要 2 数字配线单元 DDF数字配线单元 1282M系统,满配内部连接电缆 配齐传输设备和用户收发端子及连接器 2.1 数字配线模块 1282M系统,满配内部连接电缆 块 2 3 音频配线单元 200回线,100%过流过压保护 按容量的30%配保安单元,配线模块要求双卡点 3.1 VDF音频配线模块 块 4 4 机柜高宽深2260mm600mm600mm 面 6 5 安装及附件 套 1 四 调度交换机 1 主机单元含子架 1.1 电源管理及控制单元 1.2 2M数字中继板 1.3 普通模拟用户板 1.4 环路中继板 1.5 2BD数字接口板 1.6 系统软件最新版本 调度台软件计费软件 1.8 录音终端 1.9 按键调度台 1.10 Q信令板 1.11 多功能板 1.12 16路数字录音设备 含软/硬件最低配置为:P4 3.0GHz以上工业控制主机2G内存1TB2硬盘:可读写光驱内置10.4英寸液晶显示器内置音箱一对鼠标键盘数字录音系统应用软件。 1.13 维护终端 仅含维护管理软件,硬件与数字录音设备共用。 1.14 机柜 1.15 连接电缆含接头,至少包括: 1调度交换机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连接电缆 2调度交换机至调度台的信号电缆电缆长度约为30m/根 3调度交换机至数字录音系统维护终端的连接电缆数字录音系统与调度交换机同柜安装 4调度交换机至保安配线柜的连接电缆保安配线柜与调度交换机同柜安装 5调度交换机至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的电力电缆电缆长度约为15m/根 6调度台至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的电力电缆电缆长度约为30m/根 7数字录音设备至UPS电源的连接电缆 8接地线。 1.16 安装附件含足够数量的多孔插板 1.17 ---调度广播系统终端 2 保安配线单元 200回线,100%过流过压保护 3 多功能一体机传真/复印/扫描/打印 4 屏柜及其它配件 五 视频会议系统 可选 六 通信电源 1 高频开关电源 每套包含: 交流输入空气开关 380 V -- A -- 个 直流系统额定电压-48V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 50 A 3 个 监控模块: 1 个 防雷模块等级 3 级,数量 1 只 48V直流馈线空气开关 63 A个 32 A个 20 A个 16 A个 两段48V直流母线设分段空气开关 1 个 端子排及相关附件 机柜: 面 套 2 2 蓄电池 蓄电池组电压 48V 蓄电池单体电压2V 蓄电池容量300Ah 每组蓄电池数量24只 每组蓄电池管理单元1套 每组蓄电池机柜面 200A直流配电屏 组 2 3 安装材料及附件 包括蓄电池电源线接地线控制电缆等 套 1 七 通信监控系统设备 套 1 可选 八 附件及材料 由项目单位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 1 引导光缆 米 300 2 线路差动保护复用 3 电缆控制电缆等 套 1 九 涉网咨询服务 项 1 可选 十 其它PTN调度容灾等 由项目单位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及当地电网要求确定 注: 1 此供货范围清单表为最基本的需求配置,投标人承包人参照此表,结合供货本厂家设备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以及电网的要求,给出详细供货范围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生产地等。 2 供货范围不限于此,需满足当地电网要求。所供设备必须是当地电网公司所采用的通信设备,投标人承包人必须保证通信系统一次投运成功。 3根据电网公司要求,通信设备及其接入服务由----通信厂家指定合法代理商直接提供,因此光传输设备PCM设备取得---公司对本项目的授权,未提供授权书者视为未响应本技术文件不符合本协议要求。 必备的备品备件消耗品清单(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参数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必备的专用工具及仪器(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参数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进口设备清单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参数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培训内容和计划表(计入投标总价) 培训内容 计划人/日数 地点(国内/国外) 备注 现场服务人员配置表(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技术服务内容 时间 派出人员构成 从事本专业 工作年限 备注 职称 人数 技术附表B 推荐的备品备件清单 推荐的备品备件的备选清单不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参数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推荐的专用工具及仪器(不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参数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技术附表C主要技术参数 SDH光传输设备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表 序号 名  称 项  目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设备型号 设备型号 2 单机框槽位容量 做出说明 3 平滑升级能力 4 槽位通用性 说明机框各槽位的通用性 5 散热方式 说明机框散热方式 6 告警的接入输出功能 外部告警 说明机架告警输出的原理及接口 7 电源接入 说明接入两路外部电源时,电源之间的切换时间及工作原理 8 单机框接口容量及电/光口集成度 STM-4说明单机框可支持的622M 光口数量 2M接口容量 2M板端口密度 以太网端口密度 9 交叉容量 高阶容量 低阶容量 10 外时钟接口 输入和输出接口 11 单元盘保护方式 请分别列出交叉连接单元电源模块设备内时钟各支路单元保护方式 12 特殊功能 说明合同投标设备有哪些特殊功能 13 本地维护终端 硬件配置 软件软件平台数据库 数据备份方式 14 发信机在S点特性 标称比特率 应用分类代码 工作波长范围 光源类型 最大rms谱宽( 最大平均发送功率 最小平均发送功率寿命终了 最小消光比 15 SR点光通道特性 衰减范围 最大色散 光缆在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含有任何活接头 SR点间最大离散反射系数 16 收信机在R点特性 最差灵敏度BER10-12 最小过载点 最大光通道代价 收信机在R点最大反射系数 注:上表中NA表示不作要求。 PCM设备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表 序号 名称 项  目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系统参数 编码方式 时钟频率 取样频率 时钟源 2 噪声与串音 空闲话路噪声 路际串音 信号与总失真的比 3 二线音频接口 阻抗 发信电平 接收电平 衰耗/频率失真曲线 4 四线音频接口 阻抗 发信电平 接收电平 衰耗/频率失真 5 数据接口 速率标准 接口条件 6 二/四线 EM接口 音频接口阻抗 音频口指标 音频口增益 接收增益调节范围 发送增益调节范围 E线可靠检测电流以上 M线提供电流 7 铃流发生器 频率 电压 最大线路阻抗 功率 附表C.3光配线设备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表 序号 设备技术参数项目 要求值 保证值 1 工作温度 -5 40 3 标称工作波长 1310nm,1550nm 4 连接器损耗包括插入互换和重复 0.5dB 5 连接器回波损耗 FC/PC,50 dB FC/APC60dB 6 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绝缘电阻 1000M/500VDC 7 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耐压 3000VDC/ 1 min不击穿无飞弧。 8 连接器生产厂家 附表C.4数字配线设备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表 序号 设备技术参数项目 要求值 保证值 1 工作温度 -5 40 2 特性阻抗: 75 3 工作速率: 2Mb/s8Mb/s34Mb/s140Mb/s155Mb/s。 4 同轴连接器接阻: 外导体2.5m 内导体10m 5 绝缘电阻: 1000 M/500VDC 6 耐电压: 1000 V50Hz.AC/1 min不击穿无飞弧。 7 回线间串音防卫度 : 70dB(50 kHz233MHz) 8 介入损耗: 0.3 dB 50Hz233MHz 9 回波损耗: 18 dB50Hz233MHz 10 拉脱力: 50N 11 连接器寿命 1000次 12 连接器的镀金层厚度 不小于2m 附表C.5 音频配线设备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表 序号 设备技术参数项目 要求值 保证值 1 绝缘电阻 1000 M任意互不相连的接线端子间 2 抗电强度 1000V50Hz.AC./1 min不击穿无飞弧 3 簧片间接触电阻 9 m 4 卡接点接触电阻 3 m 5 气密性 未被腐蚀面积50% 6 拉脱力 25N 7 簧片卡接寿命 200次 8 工作温度 - 5 40 9 保安单元技术性能 9.1 绝缘电阻 1000 M 9.2 常温下电阻值 2025, ab线间阻值差2 9.3 直流击穿电压 190V260V 9.4 脉冲击穿电压 800V 9.5 不动作电流 100mA,1小时不动作 环境温度40 9.6 动作电流 350mA,动作时间20 s 750mA,动作时间5 s 1A,动作时间1.5s 2A,动作时间0.5 s 3A,动作时间0.2 s 9.7 FS 动作时间 交流220V,2.5A有效值,动作时间15s 附表C.6数字调度程控交换机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表 序号 名称 项目 招标人发包人要求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交换机 容量 2 接口种类 3 模拟用户线条件 最大环路阻抗 线间电容 绝缘电阻 回路电流 4 环路中继线条件 最大环路阻抗 线间电容 绝缘电阻 5 过负荷控制 6 信令要求 中国No.1中国No.7QSIGISDN BRI/PRIE/M信令等国标信令 7 可靠性指标 平均每年全部系统中断中断时间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故障次数 8 话务处理能力 BHCA值 9 交换机供电 供电要求/电压变动范围 每机柜供电路数 每路供电容量 10 交换机系统结构 附表C7 保安配线设备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表 序号 名称 项目 招标人发包人要求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容量 本期配置容量 2 接线方式 3 保护地线 保安排直列地线汇流条截面 配线架总地线汇流条截面 汇流条接触电阻 4 接线排 绝缘电阻 抗电强度 端子间的接触电阻 成端接触电阻 卡接寿命 ab线间告警信号线间及其对地线间绝缘电阻 40的不动作电流1h不动作 过电流动作恢复时间 冲击恢复时间 附表C.8 通信电源技术参数表 参数类别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交流配电 输入标称电压 V AC.380 输入电压范围 V 38015% 输入交流电压频率 Hz 4555 功率因数 % 0.99 输入电源切换 项 可手动和自动切换 系统运行方式 项 并联运行单独运行等多种运行方式 交流输入过压告警点 V 可设置 交流输入过压告警恢复点 V 可设置 交流输入欠压告警点 V 可设置 交流输入欠压告警恢复点 V 可设置 整流设备 输出直流额定电压 V -48 单模块容量注2 A 20304050 输出直流电压波动范围 V 42.257.6,连续可调,调整精度为0.1V 输出总直流电流注3 A 160200 稳压精度 0.5 纹波系数 0.01 效率 90 动态响应时间 s 200,超调量5% 输出负载动态响应 % 5 负载调整率 0.5 温度系数 %/ 0.02 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hr 100000 峰-峰值杂音电压 mV 100020MHz 电话衡重杂音电压 mV 23003400Hz 宽频杂音电压 mV 503.4kHz150kHz 20150 kHz30MHz <2025Hz20kHz 离散杂音电压 mV 53.4kHz150kHz 3150kHz200kHz 2200 kHz500kHz 10.5MHz30MHz 窄带杂音电压 mV 10010Hz20MHz 直流输出过流短路保护 项 具备 直流输出过压保护点 V 可设置 直流输出过压告警点 V 监控模块可设置 直流输出过压告警恢复点 V 可设置 直流输出欠压告警点 V 监控模块可设置 直流输出欠压告警恢复点 V 可设置 负载下电动作点 V 监控模块可设置 集中监控性能 项 具备 次要负载脱离功能 项 具备 电池保护动作点 V 监控模块可设置 输出缓启功能注4 项 具备 冷却方式注5 项 自然冷却或智能风冷 温度限功率注6 100(040) 模块过温保护 95,可设置 均流不平衡度 % 5 直流配电 直流屏压降 V 0.5 绝缘 绝缘电阻 M 10交流对地,直流对地 绝缘强度 V 2000V/50Hz/1min交流对地,交流对直流 1000V/50Hz/1min直流对地 可闻噪声 dBA 50 电磁干扰EMI 符合IEC有关最新标准 抗雷击特性 直流侧抗雷击特性 项 具备 通信蓄电池 蓄电池组额定电压 V 48 单体蓄电池正常浮充电电压25 V 2.232.27 单体蓄电池正常均充电电压25 V 2.302.35 单体电池额定电压 V 2 自放电率25C条件下 %/月 4 10小时率放电单体电池放电终止电压 V 1.8 全密封反映率 95 蓄电池气体复合效率 99 同组电池单体间的开路电压高和低差值 mV 30 两个蓄电池之间连接条的压降3I10 mV 8 重量偏差 % 8 蓄电池开阀压力 kPa 10-39 蓄电池闭阀压力 kPa 1-10 第一次充放电循环10h率容量 % 95C10 第五次充放电循环10h率容量 % C10 机柜 本体尺寸 mm 2200高X600深X600宽 屏楣 mm 60 注1:海拔高度应根据设备安装地点的高度填写。 注2:单模块容量根据设备输出总容量选择,当一个模块故障时,不会对总的输出容量造成较大影响,宜选择容量较小的模块。 注3:输出总直流电流:对于220kV升压站推荐选用两套160A的高频开关电源。 注4:输出缓启功能:模块开机瞬间,输出电压可缓慢上升,上升时间小于8秒或可以设置。 注5:冷却方式可根据要求自行选择。 注6:-545保证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技术附表D 交货进度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参数 材质 单位 数量 交货时间 交货地点 备注 技术附表E 大部件(超大超重)情况表 投标人承包人在投标文件中应详细在本协议中未列出的列出单件设备运输重量超过20t,以及长度超过9m,宽度超过3.0m,高度超过3.0m的设备名称及件数(上述所列数据有一项不满足即应列出)。当投标人承包人设备的运输尺寸超出上述给定的规定的界限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应承担由于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运输而发生的费用。并承诺按照交货期安全运抵现场。 投标人承包人应把超大超重的情况予以详细说明。 序号 部件名称 数量 尺寸(m)长宽高 重量(t) 厂家 名称 部件 产地 备注 包装 未包装 包装 未包装 附录5:继电保护装置设备采购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 1. 总则 1.1 一般规定 1.1.1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继电保护装置适用于光伏场110kV升压站,包括主变保护外送线路保护以接入电力系统的批复文件为准35kV母线保护故障录波故障信息远传失步解列频率电压控制等设备,每个保护装置单独组屏,布置在升压站继电保护室。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电气主接线图和实际功能要求进行保护配置。 1.1.2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提出了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参数性能结构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符合本合同所规定的产品。投标人承包人亦可以推荐符合本招标文件本合同功能要求的类似定型产品,但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加以详细描述偏差。 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技术投标文件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1.1.3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承包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1.4如果投标人承包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要求。如有与本招标文件本合同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技术协议规范附表技术条款偏差表中列出。 1.1.5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技术规范协议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1.6本技术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1.76本协议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协议中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1.8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继电保护设备必须具备权威机关颁发的ISO-9000系列的认证书或等同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投标人承包人或供货厂商应具有设计制造和提供过与本工程相类似的,或规模更大,较规定的条件更严格的各通信设备的业绩,各设备至少要有 2 年以上的成功商业运行经验。所提供所投标的继电保护设备备必须是经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具有检测报告。如发现有失实情况,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拒绝该投标。 1.1.9投标人承包人投标者提供的设备必须是标准的,技术上是先进和成熟的,元器件材料是崭新的。投标者承包人必须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同时,应保证设备系统缆线及配件配置的完整性。投标人承包人必须保证系统继电保护设备满足当地电网的要求,系统一次投运成功。 1.1.10系统继电保护设备配置应遵照当地电网接入系统审查意见或接入批复执行,设备应符合当地电网要求。 1.1.11系统继电保护设备投标人承包人应义务配合综自系统投标人承包人进行接口设计,并配合系统联调,保证设备顺利投运。 1.1.12其他要求:投标人承包人所投产品应具有国家认定相应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告检测报告等证书。 1.1.13投标人承包人应具有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应能从相关网站查询,否则视为无效。 1.2 标准和规范 1.2.1 按有关标准规范或准则规定的合同设备,包括投标人承包人向其他厂商购买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都应符合这些标准规范或准则的要求。 1.2.2 所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引用而成为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条款,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招标文件本合同。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招标文件协议。 1.2.3 如果某项标准或规范在本技术协议规范中未作规定,或投标人承包人采用其他标准或规范,则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说明其采用的标准或规范,并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其采用标准或规范的中文版本。只有当其采用的标准或规范不低于本技术协议规范的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采用的标准或规范才能为招标人发包人认可。 1.2.4 招标人发包人在本规范中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所有设备备品备件,包括自其他单位获得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除本规范书本协议书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本的电力行业标准DL国家标准GB和IEC标准及国际单位制SI,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投标人承包人如果采用自己的标准或规范,必须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中文或英文影印件并经招标人发包人同意后方可采用,但不能低于DLGB和IEC的有关规定。 1.2.5 主要的但不限于以下标准和规范如下: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2840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浪涌抗扰度试验规范 GB/T 2686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GB/T 25931 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精确时钟同步协议 GB/T 22386 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98-300 微机变压器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GB/T 11287 电气继电器 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第3篇:地震试验 GB/T 1453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 14598-9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2-3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GB/T 14598-10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2-4电气骚扰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3 电气继电器 第22-1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骚扰试验 1MH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4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2-2电气骚扰试验 静电放电试验 GB/T 14598-17 电气继电器 第22-6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骚扰试验 射频场感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B/T 14598-1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2-5 电气骚扰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9 电气继电器 第22-7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工频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26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 GB/T 17626.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2887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936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DL/T 524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 DL/T 72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柜屏通用技术条件 DL/Z 860.2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2部分:术语 DL/T 478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67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 770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5103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 设计规程 DL/T 5136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规程 Q/GDW 273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技术规程 Q/GDW 11010 继电保护信息规范 Q/GDW 13001 高海拔外绝缘配置技术规范 DL/T 670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4858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GB 6162 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GB/T 7261 继电器和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DL/T 769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Q/GDW 1175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DL/T 670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87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DL/T 58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 995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Q/GDW 175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273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技术规范 Q/GDW 10767 10kV-110kV66kV元件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 国电调2002138号 关于印发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 34号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 号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 2. 通用技术要求 2.1电力变压器保护无 2.1.1使用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 2.1.1.1设备储存温度:-2570。 2.1.1.2设备工作温度:-545。 2.1.1.3大气压力:80kPa106kPa。 2.1.1.4相对湿度:5%95%。 2.1.1.5抗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1.1.6 高压侧直接接地或者经间隙接地,低压侧经小电阻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接地。 2.1.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2.1.2.1额定直流电源:220V110V。 2.1.2.2额定交流电流:5A1A。 2.1.2.3额定交流电压:100V/3相电压100V线电压300V开口三角电压。 2.1.2.4额定频率:50Hz。 2.1.2.5打印机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 2.1.3装置功率消耗 2.1.3.1装置交流消耗: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1A或1VAIN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1VA,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应提供确切数值。 2.1.3.2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保护动作时,不大于80W。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应提供确切数值。 2.1.4110kV变压器保护总的技术要求 2.1.4.1环境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并且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精度。 2.1.4.2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系统故障及其他强干扰作用下,不应误动和拒动。保护装置抗电磁干扰能力应符合国标及行标相关标准。装置调试端口应有隔离措施。 2.1.4.3所有保护方式在谐波直流分量励磁涌流以及穿越性短路电流稳态和瞬态影响下,不应误动作。保护应考虑瞬态时TA饱和的影响,即使在严重的穿越性短路故障情况下,也不误动。 2.1.4.4各装置包括各保护装置操作箱非电量保护等均应具有独立的直流电源快速小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面屏柜上。应对保护屏上的各个直流电压回路进行监视,在直流电源消失时应发告警信号,当在该直流回路中任何一处发生断线短路或接地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直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直流电源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各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逆变器供电,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恢复至额定电压的80%时,保护装置的直流逆变电源应能自动恢复。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2.1.4.5对于装置间不经附加判据直接启动跳闸的开入量,应经抗干扰继电器重动后开入抗干扰继电器的启动功率应大于5W,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内,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动作时间为10ms35ms,应具有抗220V工频电压干扰的能力。 2.1.4.6保护装置应能在装置面板上方便地进行参数设定但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且可在装置内储存不少于5组定值。当直流电源失去时,这些设定值不应丢失。 2.1.4.7投标人承包人所提供的保护设备宜采用符合DL/T 860的规约直接与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子站连接,并提供详细规约文件本。保护装置向子站提供的信息符合Q/GDW 273。保护装置应具备3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RS 485通信接口和打印机接口。 2.1.4.8保护装置应具备远方修改定值功能软压板远方投退和定值区远方切换功能,其软压板远方投退功能不允许通过修改定值实现。保护装置设有远方操作和保护检修状态硬压板,如下: 1远方操作只设硬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和远方修改定值只设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操作,三者功能相互独立,分别与远方操作硬压板采用与门逻辑。当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后,上述三个软压板远方功能才有效。 2保护检修状态只设硬压板,当该压板投入时,保护装置报文上送带品质位信息。保护检修状态硬压板遥信不置检修标志保护装置应有明显显示面板指示灯和界面显示。参数配置文件仅在检修压板投入时才可下装,下装时应闭锁。 2.1.4.9微机保护装置应具备通信网络对时和卫星时钟对时功能。应具备IRIGBDC或脉冲对时功能,并通过保护柜端子排接线。 2.1.4.10非电量保护设一套出口,对于主后合一的变压器保护,每套变压器差动保护和后备保护设一套出口,对于主后分置的变压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和后备保护单独设置出口。设置保护强电跳闸出口连接片和每套保护功能投退压板。 2.1.4.11每套保护的出口继电器应提供不少于5组触点。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信号触点的要求跳闸信号:1组保持触点,2组不保持触点过负荷保护运行异常和保护装置故障等告警信号:至少1组不保持触点。 2.1.4.12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应小于5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50W。信号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应小于2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30W。 2.1.4.13装置中跳闸出口回路动作信号应自保持,在直流电源消失后,应能维持动作。只有当运行人员复归后,信号才能复归,复归按钮装在屏上的适当位置,以便于操作,并应同时具有远方复归功能。 2.1.4.14保护屏中的插件应接触可靠,并且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检修时能迅速更换。 2.1.4.15 TV回路应装设TV专用额定电流为1A的低压降快速空气小开关,并带常闭辅助触点监视。 2.1.4.16应提供标准的试验插件及试验插头,以便对各套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回路进行隔离或能通入电流电压进行试验。另外,对保护投入出口跳闸合闸等输入输出回路应在屏柜面上有隔离措施,以便在运行中可分别断开。隔离及试验部件应考虑操作的方便性,隔离压板标签栏位置应安装在隔离件本体或隔离件下部。 2.1.4.17各套装置应有监视及自诊断功能来监测出口电路主要电路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除装置本身有LED指示外,应提供告警触点给用户的报警装置。 2.1.4.18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2.1.4.19本部分所列的任何保护动作以后,除特别指明外,应包括以下内容: 1独立跳闸触点闭合去出口跳闸 2继电器本身的动作掉牌指示 3提供用户报警装置的触点闭合包括中央信号远动事件记录信号。 2.1.4.20 主变保护单独组屏12面,布置在继电保护室。 2.1.5 110kV变压器具体技术要求 2.1.5.1保护装置采用微机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和非电量保护应分开且独立设置。变压器保护装置不允许与测控装置集成。具备TA断线识别和闭锁功能。显示故障报告应汉化,简洁明了。 2.1.5.2应配置经一定延时不经任何闭锁的跳变压器各侧的过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 2.1.5.3对因限制低压侧短路电流水平在20kA以内而选用高阻抗变压器的情况高低压侧阻抗值0.27,在近低压侧区内各故障形式下,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应保证灵敏度。 2.1.5.4 110kV微机变压器保护的主保护配置方案。 1比率差动及差动速断保护:应满足工程中制动侧数的要求,跳各侧断路器,并提供3组同步触点输出。 2非电量保护:包括本体重瓦斯本体轻瓦斯油温油位异常压力释放冷却器全停等。非电量保护除需经保护装置延时的信号外直接启动装置跳闸回路,且保护动作应自动记录。并提供3组同步触点输出。 2.1.5.5 110kV微机变压器保护的后备保护配置方案适用于双绕组变压器,因系统运行要求的特殊配置方案在专用部分规定。 1高压侧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设置三段,段复压可投退,方向可投退,方向指向可整定,每段设3个时限段复压可投退,不带方向,设2个时限。 2高压侧间隙零流零压保护,一段二时限。 3高压侧零流过流保护,设置三段,段方向可投退,方向指向可整定,每段设3个时限段不带方向,设2个时限。 4高压侧失灵联跳功能,一段1时限,跳各侧断路器。 5低压侧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设置三段,段复压可投退,方向可投退,方向指向可整定,每段设3个时限段复压可投退,不带方向,设2个时限。 6低压侧系统采用电阻接地时,配置零序过流保护,设置一段3时限。低压侧中性点零序过流保护,设置一段3时限。 7低压侧零序过压告警,一段1时限。 8高压侧过负荷发信,过流闭锁有载调压,启动风冷保护。 9低压侧过负荷发信。 2.1.5.6操作箱应满足以下要求在配置操作箱的情况下: 1操作箱应设有断路器合闸位置跳闸位置和电源指示灯。操作箱的防跳功能应方便退出,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端子按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依次排列。 2操作箱应具备以下功能: a.手合手跳回路 b.保护跳闸回路 c.断路器压力闭锁回路 d.断路器防跳回路 e.与相关保护配合的断路器位置等 f.跳闸及合闸位置监视回路 g.跳合闸信号 h.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i.备用中间继电器 j.直流电源监视功能。 3操作箱应具有足够的输出触点用于安全自动装置。 2.1.5.7保护装置应具有故障录波功能来记录变压器各侧电流电压等模拟量及相应开关量的波形及报文,并且能以COMTRADE数据格式输出上传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应记录至少8次事件记录。其分辨率应能满足故障分析判断的要求,投标人承包人应随系统提供故障分析软件及详细说明文件。 2.2线路保护 2.2.1 使用环境条件 1设备储存温度:-2570。 2设备工作温度:-545。 3大气压力:80kPa106kPa。 4相对湿度:5%95%。 5抗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2.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1额定直流电源:220V110V。 2额定交流电流:5A1A。 3额定交流电压:100V/3相电压 4额定频率:50Hz。 5打印机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 2.2.3装置功率消耗 1装置交流消耗: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1A或1VAIN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1VA,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30W当保护动作时,不大于50W。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2.4110kV线路保护 2.2.4.1110kV线路保护总的技术要求 2.2.4.1.1环境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精度。 2.2.4.1.2环境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2.2.4.1.3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系统故障及其他强干扰作用下,不应误动和拒动。保护装置抗电磁干扰能力应符合国标及行标相关标准。 2.2.4.1.4保护装置与其他装置之间的输入输出回路应采用光电耦合或继电器触点进行连接,不应有直接的电气联系。装置调试端口应有隔离措施。 2.2.4.1.5保护装置中的插件应接触可靠,并且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检修时能迅速更换。 2.2.4.1.6保护装置应具有直流电源快速小开关,与保护装置安装在同一柜上。保护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供电。直流电压消失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有输出触点以启动告警信号。应有监视直流回路电压消失的告警信号继电器。直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保护装置应正确工作。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地恢复到80%UN时,直流逆变电源应能自动启动。直流电源纹波系数5%时,保护装置应正确工作。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 2.2.4.1.7应提供标准的试验插件及试验插头,以便对各套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回路进行隔离或能通入电流电压进行试验。另外,对每面柜的出口跳闸,闭锁重合闸等输入输出回路应在柜面上有隔离措施,以便在运行中分别断开。隔离及试验部件应考虑操作的方便性,隔离压板标签栏位置应安装在隔离件本体或隔离件下部。 2.2.4.1.8保护装置应有监视及自诊断功能来监测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现象,以便在动作后启动告警信号远动信号事件记录等。 2.2.4.1.9装置中跳闸出口回路动作信号及启动中央信号的触点应自保持,在直流电源消失后应能维持原有状态。只有当运行人员复归后,信号才能复归,复归按钮装在屏上的适当位置,以便于操作,并应有远方复归功能。用于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信号的触点不应保持。 2.2.4.1.10保护装置中任一元件出口继电器除外损坏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 2.2.4.1.11跳闸出口回路采用有触点继电器。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应有足够容量,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应小于5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50W。信号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应小于2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30W。 2.2.4.1.12对于保护装置间不经附加判据直接启动跳闸的开入量,应经抗干扰继电器重动后开入抗干扰继电器的启动功率应大于5W,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内,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动作时间为10ms35ms,应具有抗220V工频电压干扰的能力。 2.2.4.1.13投标人承包人所提供的保护设备宜采用符合DL/T 860的规约直接与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子站连接,并提供详细规约文件本。保护装置向子站提供的信息符合Q/GDW273。保护装置应具备3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RS485通信接口和打印机接口。 2.2.4.1.14保护装置应具备远方修改定值功能软压板远方投退和定值区远方切换功能,其软压板远方投退功能不允许通过修改定值实现。保护装置设有远方操作和保护检修状态硬压板,如下: 1远方操作只设硬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和远方修改定值只设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操作,三者功能相互独立,分别与远方操作硬压板采用与门逻辑。当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后,上述三个软压板远方功能才有效。 2保护检修状态只设硬压板,当该压板投入时,保护装置报文上送带品质位信息。保护检修状态硬压板遥信不置检修标志保护装置应有明显显示面板指示灯和界面显示。参数配置文件仅在检修压板投入时才可下装,下装时应闭锁。 2.2.4.1.15微机保护装置应具备通信网络对时和卫星时钟对时功能。应具备IRIG-BDC或脉冲对时功能,并通过保护柜端子排接线。 2.2.4.1.16所提供的保护设备软件版本及校验码应与招标人发包人进行确认,并提供配套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的定值清单。 2.2.4.2110kV线路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具体要求 2.2.4.2.1 110kV线路光纤差动保护装置的要求: 1线路两侧采用光纤差动保护作为主保护,设置三段相间距离和三段接地距离保护两段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及过负荷保护作为后备保护,保护装置具备检同期检无压及不检定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发电厂升压站内及叠金站侧的线路各配置1套相同版本型号的光纤差动保护装置,采用专用光纤通道。同时两侧手动合闸配置检同期检无压及不检定可选的同期合闸功能。线路保护采用一路专用光纤通道,需专用光纤2芯,备用2芯。保护装置应配有TV断线TA断线过负荷告警功能,装置还带有跳合闸操作回路以及交流电压切换回路。各项功能指标应满足相关的电力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求。 2电流差动保护两侧启动元件和本侧差动元件同时动作才允许差动保护出口。线路两侧的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均应设置本侧独立的电流启动元件,必要时可用交流电压量和跳闸位置触点等作为辅助启动元件,但应考虑在TV断线时对辅助启动元件的影响,差动电流不能作为装置的启动元件。 3线路两侧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互相传输可供用户整定的通道识别码,并对通道识别码进行校验,校验出错时告警并闭锁差动保护。 4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具有通道监视功能,保护装置对通道中断或判断通道数据异常的情况应有完整的记录报告并发出报警信号,并在设备说明投标文件中阐明该情况下闭锁保护的延时时间及发通道异常告警信号的延时时间。 5线路差动保护控制字及软硬压板投入状态下,差动保护因其他原因退出后,两侧均应有相关告警。 6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在任何弱馈情况下,应正确动作 7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两侧差动保护压板不一致时发告警信号 8TA断线闭锁差动控制字投入后,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只闭锁断线相。 9自动重合闸由主保护和后备保护跳闸启动,并可由断路器位置不对应来启动。自动重合闸由三相跳闸启动回路启动。三相自动重合闸应有同期检查和无电压检查。重合闸装置应有外部闭锁重合闸的输入回路,用于在手动跳闸手动合闸母线故障延时段保护动作断路器操作压力降低等情况下接入闭锁重合闸触点。当不使用用于重合闸检线路侧电压和检同期的电压元件时,线路TV断线不应报警检同期重合闸所采用的线路电压应是自适应的,用户可自行选择任意相间或相电压。自动重合闸仅设置停用重合闸功能压板。停用重合闸控制字软压板硬压板三者为或门逻辑。重合闸应有足够信号触点,启动中央信号事件记录和远动信号。 10三相操作板/箱应具有一组三相跳闸回路及合闸回路,跳闸应具有自保持回路,应具有手跳和手合输入回路,另提供一组三相跳闸回路不启动重合闸启动失灵。操作板/箱应具有防跳回路,防止断路器发生多次重合。操作板/箱的防跳回路应能够方便地取消。跳合闸应分别具有监视回路,且分别引上端子。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操作板/箱应具有足够的输出触点供闭锁重合闸和发中央信号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断路器跳合闸压力异常闭锁功能应由断路器本体机构实现。 11用于110kV双母线接线形式的线路保护装置中应配置一套三相电压切换板/箱,隔离刀闸辅助接点采用双位置输入方式,完成双母线交流电压切换的功能,电压切换板/箱应能发出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TV失压信号。 2.2.4.2.2光纤差动保护通道设备的要求: 1优先采用专用光纤通道。 2采用复用光纤时,优先采用2Mbit/s数字接口,对光纤通道的误码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确保通道传输发生误码时,不造成保护误动。 3保护室光配线柜至保护柜通信机房光配线柜至接口柜均应使用尾缆连接。尾缆应使用ST或FC型连接器与设备连接。光缆通过光配线柜转接。 4同一机柜不得安装超过8台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装置。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通道的收发时延应相同。2Mbit/s数字接口装置与通信设备采用75同轴电缆不平衡方式连接。 5每个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装置的直流电源均取自通信专业的直流电源,并与所接入通信设备的直流电源相对应。直流电源开关的报警触点引至监控系统。各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装置失电故障信号引至端子排。 5保护屏和通信接口屏均应带有光纤接线盒。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装置及相应的光电接线盒尾纤保护屏至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装置之间连接用的引入光缆2M通信接口装置至通信柜同轴电缆及敷设用穿管光纤头熔接包括备用纤芯均由保护厂家同时配套提供,并负责与通信装置间的接口设计和配合。光缆型式应适合于电缆沟道敷设,应具有非金属防水阻燃防鼠咬等的功能。 2.2.4.2.3打印机的交流电源:220V。 2.2.4.2.4保护屏可安装一台打印机。 2.2.4.2.5线路保护单独组一面屏,布置在继电保护室,保护配置应满足本项目电气主接线图和电网公司的要求。 2.2.4.3110kV线路纵联距离保护装置具体要求 2.2.4.3.1装置功能要求: 1110kV线路纵联距离保护应具备以闭锁式或允许式距离和零序方向为快速主保护,由三段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四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构成的全套后备保护。保护装置应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TV断线TA断线过负荷告警功能,装置还带有跳合闸操作回路以及交流电压切换回路。各项功能指标应满足相关的电力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求。对于高频通道保护装置,应满足无人值班要求,具备定时自动交换通道信息的功能,并将交换结果上传至监控中心,至少应包括通道异常告警信号。 2自动重合闸由主保护和后备保护跳闸启动,并可由断路器位置不对应来启动。三相自动重合闸应有同期检查和无电压检查。重合闸装置应有外部闭锁重合闸的输入回路,用于在手动跳闸手动合闸母线故障延时段保护动作断路器操作压力降低等情况下接入闭锁重合闸触点。 3当不使用用于重合闸检线路侧电压和检同期的电压元件时,TV断线不应报警检同期重合闸所采用的线路电压应是自适应的,用户可自行选择任意相间或相电压。自动重合闸仅设置停用重合闸功能压板。停用重合闸控制字软压板硬压板三者为或门逻辑。重合闸应有足够信号触点,启动中央信号事件记录和远动信号。 4三相操作板/箱应具有一组三相跳闸回路及合闸回路,跳闸应具有自保持回路,应具有手跳和手合输入回路。操作板/箱应具有防跳回路,防止断路器发生多次重合。操作板/箱的防跳回路应能够方便地取消。操作板/箱应具有气液压闭锁输入回路。跳合闸应分别具有监视回路,且分别引上端子。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操作板/箱应具有足够的输出触点供闭锁重合闸和发中央信号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 5用于110kV双母线接线形式的线路保护装置中应配置一套三相电压切换板/箱,完成双母线交流电压切换的功能,电压切换板/箱应能发出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TV失压信号。 2.2.4.3.2保护装置显示故障报告应简洁明了。 2.2.2.1.1打印机的交流电源:220V。 2.2.4.3.4保护屏可安装一台打印机。 2.2.4.3.5线路保护单独组一面屏,布置在继电保护室,保护配置应满足本项目电气主接线图和电网公司的要求。 2.2.4.4110kV线路距离保护装置具体要求 2.2.4.4.1装置功能要求: 1110kV线路距离保护应具备由三段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四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构成的全套保护。保护装置应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低频减载/解列功能,TV断线TA断线过负荷告警功能,装置还带有跳合闸操作回路以及交流电压切换回路。各项功能指标应满足相关的电力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求。 2自动重合闸由主保护和后备保护跳闸启动,并可由断路器位置不对应来启动。三相自动重合闸应有同期检查和无电压检查。重合闸装置应有外部闭锁重合闸的输入回路,用于在手动跳闸手动合闸母线故障延时段保护动作断路器操作压力降低等情况下接入闭锁重合闸触点当不使用用于重合闸检线路侧电压和检同期的电压元件时,线路TV断线不应报警检同期重合闸所采用的线路电压应是自适应的,用户可自行选择任意相间或相电压。重合闸应有足够信号触点,启动中央信号事件记录和远动信号。 3三相操作板/箱应具有一组三相跳闸回路及合闸回路,跳闸应具有自保持回路,应具有手跳和手合输入回路。操作板/箱应具有防跳回路,防止断路器发生多次重合。操作板/箱的防跳回路应能够方便地取消。操作板/箱应具有气液压闭锁输入回路。跳合闸应分别具有监视回路,且分别引上端子。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操作板/箱应具有足够的输出触点供闭锁重合闸和发中央信号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 4用于110kV双母线接线形式的线路保护装置中应配置一套三相电压切换板/箱,完成双母线交流电压切换的功能,电压切换板/箱应能发出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TV失压信号。 2.2.2.4.1保护装置显示故障报告应简洁明了。 2.2.2.4.2打印机的交流电源:220V。 2.2.4.5110kV线路电流保护装置具体要求 2.2.4.5.1装置功能要求: 1110kV线路电流保护应具备三段式相电流零序电流保护构成的全套保护。保护装置应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低频减载/解列功能,TV断线过负荷告警功能,装置还带有跳合闸操作回路以及交流电压切换回路。各项功能指标应满足相关的电力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求。 2自动重合闸由主保护和后备保护跳闸启动,并可由断路器位置不对应来启动。三相自动重合闸应有同期检查和无电压检查。重合闸装置应有外部闭锁重合闸的输入回路,用于在手动跳闸手动合闸母线故障延时段保护动作断路器操作压力降低等情况下接入闭锁重合闸触点当不使用用于重合闸检线路侧电压和检同期的电压元件时,线路TV断线不应报警检同期重合闸所采用的线路电压应是自适应的,用户可自行选择任意相间或相电压。重合闸应有足够信号触点,启动中央信号事件记录和远动信号。自动重合闸仅设置停用重合闸功能压板。停用重合闸控制字软压板硬压板三者为或门逻辑。 3三相操作板/箱应具有一组三相跳闸回路及合闸回路,跳闸应具有自保持回路,应具有手跳和手合输入回路。操作板/箱应具有防跳回路,防止断路器发生多次重合。操作板/箱的防跳回路应能够方便地取消。操作板/箱应具有气液压闭锁输入回路。跳合闸应分别具有监视回路,且分别引上端子。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操作板/箱应具有足够的输出触点供闭锁重合闸和发中央信号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 4用于110kV双母线接线形式的线路保护装置中应配置一套三相电压切换板/箱,完成双母线交流电压切换的功能,电压切换板/箱应能发出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TV失压信号。 2.2.5.5.2保护装置显示故障报告应简洁明了。 2.2.5.5.3打印机的交流电源:220V。 2.3 110kV母线保护无 2.4 35kV母线保护无 2.4.1 使用环境条件 2.4.1.1设备储存温度:2570。 2.4.1.2设备工作温度:545。 2.4.1.3大气压力:80kPa106kPa。 2.4.1.4相对湿度:5%95%。 2.4.1.5抗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4.2 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2.4.2.1额定交流电压:350V 2.4.2.2额定直流电压: 220V 2.4.2.3额定频率:50Hz 2.4.2.4TA二次额定电流:1A。 2.4.2.5TV二次额定电压:100V线电压,100/3相电压 2.4.3 装置功率消耗 2.4.3.1装置交流消耗: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1A或1VAIn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1VA,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4.3.2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保护动作时,不大于80W。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4.435kV母线保护总体技术要求 2.4.4.1环境温度在105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并且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精度。 2.4.4.2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系统故障及其他强干扰作用下,不应误动和拒动。保护装置抗电磁干扰能力应符合国标及行标相关标准。 2.4.4.3保护柜与其他设备之间,应采用光电耦合或继电器触点进行连接,不应有电的直接联系。装置调试端口应有隔离措施。 2.4.4.4保护柜中的插件应接触可靠,并且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检修时能迅速更换。 2.4.4.5保护柜内各组电压量电流量的中性线必须分开。 2.4.4.6装置应具有直流电源快速小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柜上。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供电。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有输出触点以启动告警信号。直流回路应有监视直流回路电压消失的告警信号继电器。直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的恢复到80%UN时,直流逆变电源应能自动启动。直流电源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作。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2.4.4.7应提供标准的试验插件包括母线保护装置本身具有的试验部件及试验插头,以便对各套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回路进行隔离或能通入电流电压进行试验。另外,对每面柜的出口跳闸闭锁信号等输入输出回路应在柜面上有隔离措施,以便在运行中分别断开。隔离及试验部件应考虑操作的方便性,隔离压板标签栏位置应安装在隔离件本体或隔离件下部。 2.4.4.8保护装置应有监视及自诊断功能来监测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现象,以便在动作后启动告警信号远动信号事件记录等。 2.4.4.9装置中跳闸出口回路动作信号及启动中央信号的触点应自保持,在直流电源消失后应能维持动作。只有当运行人员复归后,信号才能复归,复归按钮装在屏上的适当位置,以便于操作,并应有远方复归功能。用于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信号的触点不应保持。 2.4.4.10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2.4.4.11跳闸出口回路采用有触点继电器。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应有足够容量,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应小于5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50W。信号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应小于2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5ms中的断开容量为30W。 2.4.4.12对于装置间不经附加判据直接启动跳闸的开入量,应经抗干扰继电器重动后开入抗干扰继电器的启动功率应大于5W,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内,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动作时间为10ms35ms,应具有抗220V工频电压干扰的能力。 2.4.4.13投标人承包人所提供的保护设备宜采用符合DL/T 860的规约直接与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子站连接,并提供详细规约文件本。保护装置向子站提供的信息符合Q/GDW 273。保护装置应3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RS-485通信接口和打印机接口。 2.4.4.14保护装置应具备远方修改定值功能软压板远方投退和定值区远方切换功能,其软压板远方投退功能不允许通过修改定值实现。 2.4.4.15微机保护装置应具备通信网络对时和卫星时钟对时功能。应具备IRIG-BDC或脉冲对时功能,并通过保护柜端子排接线。 2.4.4.16所提供保护设备的软件版本及校验码应与招标人发包人进行确认,并提供配套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定值清单。 2.4.5 35kV母线保护具体的技术要求 2.4.5.1每段35kV母线配置一套微机型母线差动保护,母线差动保护装置应设复合电压闭锁元件,母线保护屏不设置独立的复合电压闭锁装置。保护出口应有复合电压闭锁措施,复合电压闭锁元件应与母差元件不共CPU。差动保护回路数应满足主接线图近期和远期的要求。 2.4.5.2母线保护应具有可靠的TA饱和判别功能,区外故障TA饱和时不应误动。 2.4.5.3母线保护应能快速切除区外转区内的故障。 2.4.5.4母线保护应允许使用不同变比的TA,并通过软件自动校正。 2.4.5.5具有TA断线告警功能,除母联分段TA断线不闭锁差动保护外,其余支路TA断线后固定闭锁差动保护。 2.4.5.6双母线接线的差动保护应设有大差元件和小差元件大差用于判别母线区内和区外故障,小差用于故障母线的选择。 2.4.5.7对构成环路的各种母线,保护不应因母线故障时电流流出的影响而拒动。 2.4.5.8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在母线分列运行,发生死区故障时,应能有选择地切除故障母线。 2.4.5.9母线保护应能自动识别母联分段的充电状态,合闸于死区故障时,应瞬时跳母联分段,不应误切除运行母线。 2.4.5.10 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应设电压闭锁元件,母联和分段不经电压闭锁。 2.4.5.11 双母线接线的母线TV断线时,允许母线保护解除该段母线电压闭锁。 2.4.5.12 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通过隔离开关辅助触点自动识别母线运行方式时,应对隔离开关辅助触点进行自检。当与实际位置不符时,发隔离开关位置异常告警信号,应能通过保护模拟盘校正隔离开关位置。当仅有一个支路隔离开关辅助触点异常,且该支路有电流时,保护装置仍应具有选择故障母线的功能。 2.4.5.13 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应具备电压闭锁元件启动后的告警功能。 2.4.5.14 宜设置独立于母联跳闸位置分段跳闸位置的母联分段分列运行压板。 2.4.5.15 母线保护任一元件或回路异常,应发告警信号。差动元件及闭锁元件起动,直流消失,装置异常和保护动作跳闸时,应发信号。除此,还应具有起动遥信及事件记录接点。母线保护输出接点应有一定量的备用。 2.4.5.16保护值的整定 应能从屏柜的正面方便而又可靠地改变继电保护的定值具备远方修改定值切换定值区投退软压板的功能。应具备存储8套以上的保护定值。 2.4.5.17暂态电流的影响 保护装置不应受由输电线路的分布电容谐波电流变压器涌流的影响而发生误动。 2.4.5.18直流电源的影响。 1在220V直流电源下,其电压变化范围在80%-120时,保护装置应正确动作。 2直流电源的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动作。 3在直流电源切换期间或直流回路断线或接地故障期间,保护不应误动作。 4各装置逻辑回路供电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和直流电源应有监视,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有输出接点以起动告警信号。 5在直流电源失压的一段时间内,微机保护已记录的报告不应丢失,系统所有的在失压前已动作的信号应该保持。 2.4.5.18母线保护模拟量开关量接口 1模拟量输入 1各支路交流电流IaIbIc 2母线交流电压UaUbUc。 2开关量输入 1其它保护动作联跳输入 2远方操作投/退 3保护检修状态投/退 4信号复归。 3开关量输出 1保护跳闸出口 跳闸出口---组3组备用 2信号接点输出 a.保护动作3组:1组保持,2组不保持 b.重合闸动作3组:1组保持,2组不保持 c.CT断线告警至少1组不保持 d.保护运行异常信号2组:1组保持,1组不保持 e.保护装置故障告警2组:1组保持,1组不保持。 2.4.5.19母线保护单独组一面屏,布置在继电保护室内。 2.5 故障录波 2.5.1使用环境条件 1设备储存温度:-2570。 2设备工作温度:-545。 3大气压力:80kPa106kPa。 4相对湿度:5%95%。 5抗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5.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1额定交流电压:220V 2额定直流电压:220V 3额定频率:50Hz 4TA二次额定电流:5A/1A 5TV二次额定电压:100V线电压,100/3相电压 2.5.3装置功率消耗 1装置交流消耗: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1A或1VAIN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1VA,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保护动作时,不大于80W。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5.4故障录波技术要求 2.5.4.1基本技术条件 2.5.4.1.1耐受过电压的能力:录波装置应具有根据IEC标准所确定的耐受过电压的能力。 2.5.4.1.2故障录波装置宜采用嵌入式系统。 2.5.4.1.3直流电源的影响 1在220V直流电源下,其电压变化范围在80%120时,录波装置应正确动作。 2直流电源的波纹系数5时,录波装置应正确动作。 3在直流电源切换期间或直流回路断线或接地故障期间,录波装置不应误动作。 4录波装置逻辑回路供电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和直流电源应有监视,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有输出接点以起动告警信号。 5在直流电源失压的一段时间内,录波装置不应丢失报告,系统所有的在失压前已动作的信号应该保持。 2.5.4.1.4元件的质量 应保证录波装置的元件和部件的质量在正常运行期间,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发生误动,并发出装置异常信号。 2.5.4.1.5连续监视和自动检查功能 1录波装置应具有对主要回路进行监视的功能,回路不正常时,应能发出不正常信号。 2录波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查功能,包括装置硬件损坏功能失效和二次回路异常运行状态的自动检测。应提供试验按钮试验投切开关或连接片,以便在试验期间不必拆除连接电缆。 2.5.4.1.6运行和检修 1对于具有相同尺寸的零件或相同特性的插件应具有完全的互换性。 2每面录波屏柜应加装试验端子,以便于运行和试验。 2.5.4.1.7抗干扰要求 录波装置安装在无屏蔽无抗静电措施的房间,室内设有空调。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开关场故障及其它强电磁干扰下,装置不应错误记录和记录丢失,装置的干扰试验和冲击试验应符合有关的国标及IEC标准。装置不应要求其交直流输入回路外接抗干扰元件来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 2.5.4.2技术性能要求 2.5.4.2.1录波装置配置 每套故障录波装置组1面屏柜,布置在继电保护室。每面故障录波屏柜包括1套故障录波装置1套故障录波分析软件和远传设备modem。录波装置上应设置打印机接口,便于全站后台集中打印和调试。 电站故障录波的配置根据电网公司要求配置。 2.5.4.2.2录波装置功能 1故障录波装置应为数字式的,所选用的微机故障录波装置应满足电力行业有关标准。 2故障录波装置应具备单独组网功能,接口优先采用以太网口,主方式采用数据网传输至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通信规约采用DL/T 667-1999idt IEC60870-5-103通信规约。备用方式应配备拔号服务器,通过电话通道将录波数据自动远传。 3录波装置应具有本地和远方通信接口及与之相关的软件硬件配置。既可在当地进行运行录波数据存储调试定值整定和修改信号监视信号复归控制操作故障报告形成远程传送通信接口等功能还可以与保护和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接口,以实现对故障录波装置的故障警告起动复归和波形的监视管理等,同时应具有远传功能,可将录波信息送往调度端。 4装置不能由于频繁起动而冲击有效信息或造成突然死机。 5装置内存容量应满足连续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规定次数的故障时能不中断地存入全部故障数据的要求。录波结束后,录波数据自动转至装置的硬盘保存。 6装置记录的数据应可靠,不失真,记录的故障数据有足够安全性,当故障录波装置或后台机电压消失时,故障录波装置不应丢失录波波形。 7为了便于调度处理事故,在线路或元件故障时,故障信息应上传到保护和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和调度端,有助于事故处理时收集到重要的电气故障量。 8录波装置应能完成线路和主变压器各侧断路器隔离开关及继电保护的开关量和模拟量的采集和记录故障启动判别信号转换等功能。对于线路故障录波装置还应能记录高频信号量。 9故障录波装置应能连续监视电力系统,任一起动元件动作,即开始记录,故障消除或系统振荡平息后,起动元件返回,在经预先整定的时间后停止记录,在单相重合过程中也能记录。故障录波装置应能连续记录多次故障波形。 10要求记录因故障振荡等大扰动引起的系统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系统频率全过程的变化波形。 11应有足够的起动元件,在系统发生故障或振荡时能可靠起动。 12故障启动方式包括模拟量启动开关量启动和手动启动。装置可以同时由内部起动元件和外部起动元件起动,并可通过控制字整定。 13装置应具有完善的录波数据综合分析软件,方便分析装置记录的故障数据设计,可再现故障时刻的电气量数据及波形,并完成故障分析计算,如谐波分析相序量计算幅值计算频率计算有功和无功计算等。 14故障录波装置应具有测距功能,测距误差应线路全长的3金属性故障。 15故障录波装置应能根据设定的条件自动向调度端上传有关数据和分析报告,并满足调度端对通信规约的要求。 16故障录波装置应具有记录动作次数的计数器。 17录波装置面板应便于监测和操作。应具有装置自检装置故障或异常的报警指示等,并应有自检故障报警录波启动报警装置异常报警电源消失报警和信号总清手动复归等主要报警硬接点信号输出。 18装置应具有时间同步对时功能,应具有硬对时和软对时接口,宜采用以太网及RS-485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接收时间同步发出IRIG-BDC时码作为对时信号源,对时误差<1ms。故障录波装置应有 GPS 卫星对时及远传功能。 2.6 保护及故障信息子站 2.6.1使用环境条件 1设备储存温度:-2570。 2设备工作温度:-545。 3大气压力:80kPa106kPa。 4相对湿度:5%95%。 5抗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6.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1)额定交流电压:220V。 (2)额定直流电压:220V。 (3)额定频率:50Hz。 (4)TA二次额定电流:1A。 (5)TV二次额定电压:100V(线电压),1003(相电压)。 2.6.3装置功率消耗 2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保护动作时,不大于80W。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6.4保护及故障信息子站技术要求 2.6.4.1基本技术条件 2.6.4.1.1耐受过电压的能力 装置应具有根据IEC标准所确定的耐受过电压的能力。 2.6.4.1.2直流电源的影响 1在220V直流电源下,其电压变化范围在80115时,装置应正确动作。 2直流电源的波纹系数不大于5时,装置应正确动作。 3在直流电源切换期间或直流回路断线或接地故障期间,装置不应误动作。 4装置逻辑回路供电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和直流电源应有监视,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有输出接点以起动告警信号。 5在直流电源失压的一段时间内,装置不应丢失报告,系统所有的在失压前已动作的信号应该保持。 2.6.4.1.3元件的质量 应保证装置的元件和部件的质量。在正常运行期间,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发生误动,并发出装置异常信号。子站系统内部的任何元件故障,均不应影响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2.6.4.1.4连续监视和自动检查功能 1装置应具有对主要回路进行监视的功能,回路不正常时,应能发出不正常信号。 2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查功能,包括装置硬件损坏功能失效和二次回路异常运行状态的自动检测。应提供试验按钮试验投切开关或连接片,以便在试验期间不必拆除连接电缆。 3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系统子站应具有通道监视功能,对流经各通道的数据进行监视。 2.6.4.1.5运行和检修 1对于具有相同尺寸的零件或相同特性的插件应具有完全的互换性。 2每面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屏柜应加装试验端子,以便于运行和试验。 2.6.4.1.6抗干扰要求 变电站中装置安装在无屏蔽无抗静电措施的房间,室内设有空调。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开关场故障及其他强电磁干扰下,装置不应错误记录和记录丢失,装置的干扰试验和冲击试验应符合有关的国标m标准。装置不应要求其交直流输入回路接抗干扰元件来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 2.6.4.2技术性能要求 2.6.4.2.1子站配置 1升压站应配置一套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系统,通过调度数据网接入汕头地调的保信分站。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集成于智能远动机的保信功能模块。 2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的设备包括子站工作站主机双主机LED显示器以太网交换机串口服务器根据需要配置硬件防火墙打印机和远传设备等。 保信子站采用嵌入式装置,双机配置,采用互为热备用工作方式,双机都能独立执行各项功能。当一台保信子站故障时,系统实现双机无缝自动切换,由另一台保信子站执行全部功能,并保证切换时数据不丢失不误发不重复发送,并同时向各级调度和操作员站发送切换报警信息。 3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的所有设备,集中布置在1面保护及故障信息子站屏柜上。 4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系统子站将完成对大量由不同厂家生产制造具有不同型号采用不同通信协议的变电站内继电保护故障录波等智能装置的统一接入,集中管理,从这些装置中采集数据,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汉化过滤分类),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有序的数据格式,然后通过网络专线电话拨号等有选择分优先级地上送到各调度中心(主站),再进行数据的集中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全局范围的故障诊断测距波形分析历史查询保护动作统计分析等高级功能。 5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宜采用嵌入式装置化的产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送不依赖于后台机。 6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主机应采用安全操作系统,如基于Unix或Linux windows server的操作系统。 7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在安全区划分上属于非控制区,当它与控制区的各应用系统(如监控系统等)之间进行网络互联时应加装防火墙,实施逻辑隔离措施。 8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配置应满足电网公司要求。 2.6.4.2.2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功能 1通信管理功能 a.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系统子站应支持目前电力系统中使用的各种主要介质和规约,并且根据需要可以方便灵活地增加对新介质新规约的支持。 b.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系统子站应支持的通信接口有: 串行口:支持RS232422485方式,支持多串口卡扩展(一般81624口)或串口终端服务器扩展。 以太网口:子站内的局域网采用10M100M以太网。 子站一主站通信通过电力数据网,基于TCPIP协议。 子站一主站通信通过点对点方式。 c.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系统子站应支持的通信规约有: 子站一主站通信规约:采用DL/T 6671999(idt IEC 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或其他用户指定通信协议。 子站保护接入规约:支持国内外主要保护采用的通信规约,采用DL/T 6671999(idt IEC 608705103)或DL/T 860(IEC 61850)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或根据需要扩展。 子站录波器接入规约:支持国内主要使用的录波器通信规约,采用DL/T 6671999(idtIEC 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或根据需要扩展。 2保护及录波管理功能 a.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应能与各继电保护装置和故障录波装置进行数据通信,收集各继电保护装置及故障录波装置的动作信号运行状态信号,通过必要的分析软件,在站内对事故进行分析。 b.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对保护装置应具有调取查询保护定值历史记录查询投退软压板及复归功能对故障录波装置应具有定值修改和系统参数配置定值区查看召唤启动和复归功能。 c.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应能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专用通信通道或拨号方式与调度中心通信。调度中心主站应能查询站内各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信号运行状态信号通过配置的故障分析软件,当有故障录波记录时可由主站手动召唤或者自动接收录波装置主动上送的数据,以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并把数据转换为标准的COMTRADE格式保存。 3数据库管理功能 a.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应提供实时库和历史库两种数据库。 b.实时库应按照一定的要求不断地刷新,严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且存取快速方便历史库用接口标准高效界面友好可靠性高开放性好且易于扩展。 4图形及系统监控功能 a.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应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一次系统运行状态保护配置和运行情况,并在异常故障等情况下主动发出告警信号。 b.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应能显示全变电站运行方式当前定值保护功能投入情况及保护装置运行工况等信息。 c.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应能显示系统所有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等设备的配置情况,包括保护的型号功能生产厂家和技术参数等。 d.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应能显示系统通信网络组成方式设备接入形式网络及设备的通信工况等。 5告警管理功能 告警管理功能将各种必要的信息反馈给用户,当系统有异常信息运行提示消息等发生时,告警管理功能按照信息的严重程度分类进行不同的处理:自动弹出告警窗提供声光告警信号或者发出自动通知。 6对时功能 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应具有对时功能,采用以太网及RS485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接收站内时间同步系统发出的IRIGB(DC)时码作为对时信号源,对时误差小于lms。当时钟失去同步时,应自动告警并记录事件。 7软件要求 装置的软件设计先进合理。装置的运行调试整定均采用中文菜单方式进行管理。装置应具有完善的综合分析软件。 8安全管理机制 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系统不能影响保护装置和录波器的原有功能和运行的独立性快速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应有严格的安全机制,对用户的权限密码等重要数据加密保存,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 2.6.4.2.3性能指标 1系统容量 a.可支同时接入装置台数不小于255,接入单元支持分散安装。 b.可同时转发主站数不小于5个,并能够满足各个调度机构主站的信息定制要求。 c.系统的储存容量不小于120G,当剩余容量小于15%时发出告警信号。 2通信能力 a.站内网络的通信速率应100M。 b.装置接入通信能力 支持RS-232RS-422RS-485通信 支持以太网通信,符合IEEE802.3的规定,使用TCP/IP协议。 支持LonWorks通信 主站端召唤子站数据时成功率不小于95%,通信时应发出通信链路情况提示。 c.与调度机构主站通信能力 支持调度数据网E1方式接入。 3信息传输时间要求 a.事件报告传输时间:包括起动告警动作等事件信息,由装置到子站传输时间不大于5秒,子站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5秒。 b.录波文件传输时间:由装置到子站传输时间不大于30秒。 c.查询响应时间:定值模拟量及开关量由装置到子站传输时间不大于5秒。 d.故障简报:子站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10秒。 e.通信状态:子站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5秒。 4系统资源技术指标 a.系统可利用率:不小于99.9%。 b.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20000h。 c.CPU负荷率:在正常状态下任意5min内应小于30,在事故情况下任意10s内应小于50。 d.网络负荷率:在正常情况下平均负荷不大于5,在事故情况下不大于50。 5时钟精度 a.系统自身时间精度:24h误差不大于5s。 b.对时精度:误差不大于1ms。 2.7暂态稳定控制无及失步解列 2.7.1使用环境条件 2.7.1.1设备储存温度:-25-70 2.7.1.2设备工作温度:-5-45  2.7.1.3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2.7.1.4相对湿度:5%---95%  2.7.1.5抗地震能力  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7.2装置额定参数 2.7.2.1额定直流电源:220V (110V)  2.7.2.2打印机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 2.7.3装置功率消耗 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供方承包人供货方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当招标人发包人提出特殊要求导致装置的接入量超过一定规模时,该指标可适当放宽,具体数值在招标专用技术要求中体现。 2.7.4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2.7.4.1环境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并且满足规范所规定的精度。通过传统互感器电缆直接采样的装置,装置交流采样及交流二次回路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已有的相应规范和标准。通过电缆直接跳闸装置,装置跳合闸及二次回路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已有的相应规范和标准。 2.7.4.2装置快速瞬变干扰试验高频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冲击电压试验和绝缘试验应至少符合国标。  2.7.4.3装置与外部的信号交换都须经光电隔离继电器转接带屏蔽层的变压器磁耦合等隔离措施,不得有直接电的联系。  2.7.4.4屏柜中的插件应接触可靠,并且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检修时能迅速更换。 2.7.4.5装置应具有直流电源快速小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柜上。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供电。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在装置内部有输出触点以起动告警信号,且直流消失和装置故障信号应分开。直流电源电压在80%120%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的恢复)到80%Ue时,装置电源应能自动启动。直流电源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作。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2.7.4.6装置应具备DL/T 860.92或IEC60044-8接口与合并单元通讯GOOSE接口与智能终端通讯MMS接口与站控层设备通信。装置内部MMS接口GOOSE接口采样接口应采用相互独立的数据接口控制器接入网络。110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元件采样和跳闸网络应采用点对点直采直跳方式。  2.7.4.7装置的主要电路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监视及自诊断功能以便在动作后起动告警信号远动信号事件记录等。  2.7.4.8装置中作信号应自保持,在直流电源消失后应能维持动作。只有当运行人员复归后,信号才能复归,复归按钮装在屏上的适当位置,以便于操作,并应有远方复归功能。用于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信号的触点不应保持。  2.7.4.9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2.7.4.10跳闸出口采用GOOSE方式,装置应有足够的跳闸GOOSE网络输出口,满足不同电压等级以及双网冗余的要求。  2.7.4.11各装置中的时间元件的刻度误差,在本条款中所列的工作条件下应小于60ms。  2.7.4.12供方应提供装置已经运行的情况以及在运行或制造过程中改进情况资料。  2.7.4.13装置向站控层提供的信息符合Q/GDW 396 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装置向子站或监控系统提供的信息包括: 装置的运行定值及控制字装置的当前运行定值区装置的动作信号动作时间装置的自检状态,自检出错的类型,出错时刻装置的当前功能压板状态装置的当前采样信息。装置需具备不少于2组的监控系统以太网通信接口和一个打印机接口。  2.7.4.14装置应具有事件记录故障录波功能,为分析装置动作行为提供详细全面的数据信息。  装置对故障信息记录的要求: a) 事件记录内容应包括动作原因动作时间动作前后的模拟量含频率和开关量。  b) 故障录波内容应包括输入模拟量含频率和开关量。  c) 应能保证发生多重复杂故障或装置频繁起动时不丢失装置动作的记录信息。   d) 应能存储6次以上最新动作报告,每个报告应包含启动前0.2s至启动后20s的数据,数据 应满足事故分析需要。  数据记录存储数据的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加长,不限于20s。  e) 应能保证在装置直流电源消失时,不丢失已记录信息。  f) 装置记录的动作报告应分类显示。  供运行检修人员直接在装置显示屏调阅和打印的功能,便于值班人员尽快了解情况 和事故处理的装置动作信息   供专业人员分析事故和装置动作行为的记录。  g) 装置记录的所有数据应能转换为 GB/T 22386-2008 的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2.7.4.15低频低压解列装置应具有接收北斗/GPS时钟装置对时信号的功能,要求具备IRIG-BDC对时接口,并通过屏柜端子排接线 。 2.7.4.16低频低压解列装置配置应满足电网公司要求。单独组1面屏,布置在继电保护室。 2.7.4.16装置功能要求  1装置应能通过线路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进行失步振荡的判断接入电压和主接线方式有关,线路电压或母线切换后的电压。  2在系统发生失步振荡事故时,振荡中心在预定的动作范围内装置应正确动作,当振荡中心不在预定的动作范围内装置不应误动。在线路零功率附近时,装置不应误动。 3在系统发生各种故障转换性故障同步振荡等非失步振荡以及线路在零功率附近运行情况下,装置不应误动作。 4对于周期大于等于160ms的失步振荡,装置应能正确判断失步振荡周期次数并正确动作。 5系统在非全相运行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6装置应具有动作区域判别功能,并能方便地确定装置的动作范围。  7装置应具有振荡周期次数的整定,整定范围110次。  8装置开关量输入定义采用正逻辑,即触点闭合为1,触点断开为0。开关量输入1和0的定义应统一规范为:   a) 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  b) 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  9装置功能控制字1和0的定义应统一规范为:  a) 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   b) 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或根据需要另行定义   c)   不应改变定值清单和装置显示屏显示的功能表述。  10装置的定值应采用一次值。装置中需要用户整定的定值应尽量简化,宜多设置自动的辅助定值和内部固定定值需要运行人员进行功能投/退,可以在装置中设置相应的压板,远方修改定值功能的投/退必须经硬压板控制。  11装置打印的定值清单应与装置显示屏显示的实际内容一致。实际执行的定值应与显示屏显示装置打印的内容一致。  12装置在正常运行时显示的测量值为一次值。  13采样网络异常CTPT断线直流电源消失装置故障等应有防止装置误动作的措施,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运行人员及时检查,排除故障。装置在异常消失后自动恢复,解除闭锁。 14如有特殊要求,在专用技术规范范本协议部分中体现。  2.7.4.17装置的实时时钟及主要动作信号在失去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不能丢失,在电源恢复正常后能重新正确显示并输出。  2.7.4.18在正常情况下,装置不应出现程序走死情况,当装置因受干扰进入死循环或死机后,应由硬件检查,并发出装置复归信号,让装置重新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7.4.19装置出口动作回路应使用硬件和软件的多重判据以提高安全性。 2.8安全自动装置频率和电压异常紧急控制 作为与所接入电网进行安全自动配合的涉网设备,安全自动装置必须满足所接入电网的所有要求,当本技术协议的要求与电网要求不一致时,以电网的要求为准。 合同中的投标安全自动装置的硬件和软件必须满足所接入电网的所有要求,满足并通过所接入电网的软硬件验收是发包方进行设备初步验收的前提条件之一,满足所接入电网软硬件要求的费用已包含在设备价格中,承包人不得提出额外的费用诉求。 2.8.1安全自动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 安全自动装置应具有独立性完整性成套性可扩展性在正常运行期间,装置的单一电子元件出口继电器除外损坏时,不应造成装置误动作且应发出装置异常信号应能根据具体情况合并简化处理策略表中的运行方式类型整组动作时间应小于100ms。 安全自动装置的电压电流等电气参数的显示和输出均应采用一次值整定值的输入显示及输出也应采用一次值频率测量应采用电压量测量设备的投停状态判别宜采用本侧电气量判别,运行中功率可能为零的联络线或变压器可采用断路器辅助触点和电气量综合判别设备跳闸判别除采用本身的电气量外,宜采用相关设备的电气量变化进行综合判别设备过载宜采用电流和有功功率进行综合判别。 安全自动装置的远方切机切负荷等命令应至少持续发送100ms以确保通信设备及远方装置能可靠收到对通信报文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校验接收远方命令应至少连续确认三帧报文对引入的开关量信号应进行必要的防抖措施装置的所有引出线端子不允许与装置的CPU及A/D的工作电源系统有直接电气联系针对不同回路,应分别采用光电耦合继电器转接带屏蔽层的变压器磁耦合等隔离措施。 安全自动装置在通信通道中断切换退出异常期间不应误动作站间通信方式宜采用数字报文的形式传递运行信息及控制命令与光纤通信网的数字通信接口应符合ITU-T G.703标准采用载波通道时,宜采用编码方式且发信及收信回路均不应具有时间展宽环节。 安全自动装置与厂站监控系统调度端管理系统间的通信传输规约应符合DL/T 667的规定安全自动装置的故障录波记录格式应符合IEC 60255-24的规定安全自动装置的实时时钟及主要动作信号在失去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不能丢失,在电源恢复正常后能重新正确显示并输出。 2.8.1.1装置的温度特性 保护屏柜为室内布置,当室内温度在540,装置应能满足规范书所规定的精度室内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不拒动不误动。 2.8.1.2耐受过电压的能力 保护装置应具有根据IEC标准所确定的耐受过电压的能力。 2.8.1.3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故障 装置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包括三相断线失压时,应发告警信号,并闭锁有可能误动的保护保护装置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正常或断线时,应发告警信号。 2.8.1.4保护值的整定 应能从屏柜的正面方便而又可靠地改变保护的定值具备远方修改定值切换定值区投退软压板的功能。 2.8.1.5暂态电流的影响 装置不应受由输电线路的分布电容谐波电流变压器涌流的影响而发生误动。 2.8.1.6直流电源的影响。 1在220V直流电源下,其电压变化范围在80%-120时,保护装置应正确动作。 2直流电源的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动作。 3在直流电源切换期间或直流回路断线或接地故障期间,保护不应误动作。 4各装置逻辑回路供电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和直流电源应有监视,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有输出接点以起动告警信号。 5在直流电源失压的一段时间内,微机保护已记录的报告不应丢失,系统所有的在失压前已动作的信号应该保持。 6每个装置都应有独立的直流电源断路器,与装置安装在同一屏柜上。 2.8.1.7元件的质量 应保证保护装置的元件和部件的质量在正常运行期间,装置中任一元件出口继电器除外损坏时,装置不应发生误动,并发出装置异常信号。 2.8.1.8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送 各装置之间与通信设备之间或其它设备之间的联系应由继电器的无压接点或光电耦合来连接,继电器接点的绝缘强度试验为交流2000V,历时1min。 2.8.1.9跳闸显示和监视 保护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则所有使断路器跳闸的保护动作信号应显示出来,并应自保持,直到手动复归或远方复归。 2.8.1.10连续监视和自动检查功能 1装置应具有对主要回路进行监视的功能,回路不正常时,应能发出不正常信号。 2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查功能,包括装置硬件损坏功能失效和二次回路异常运行状态的自动检测。应提供试验按钮试验投切开关或连接片,以便在试验期间不必拆除连接电缆。 2.8.1.11运行和检修 1对于具有相同尺寸的零件或相同特性的插件应具有完全的互换性。 2对每套保护装置的跳闸出口回路应提供可断开的连接片,连接片装于屏柜前。 3每面保护屏柜应加装试验端子,以便于运行和试验。 2.8.1.12抗干扰要求 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升压站故障及其他强电磁干扰作用下,保护装置不应误动和拒动。装置的干扰试验和冲击试验应符合有关的国标及IEC标准。装置不应要求其交直流输入回路外接抗干扰元件来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 2.8.2安全自动装置的基本功能要求 安全自动装置应具有电压电流等参数监测功能应能监视主要输电断面功率判断设备投停状态,识别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应能自动判别系统故障设备跳闸运行参数异常等应能根据事故前设定的控制策略表,采取切机切负荷等控制措施应能通过通信通道实时交换运行信息,传送控制命令等应具有单站控制策略表逐项测试的手段应具有自检功能应设有硬件出口闭锁回路,只有在电力系统发生扰动时才允许开放出口应具有自复位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装置不应出现程序走死的情况,在因干扰而造成程序走死时,应能通过自复位电路自动恢复正常工作应能自动检测并记录通信通道中断误码等异常状态应具有通过连接片投退通信通道的功能应能记录必要的信息并能通过通信接口送出,信息不应丢失并可重复输出,记录信息内容至少应满足判别装置各部分工作是否正常动作是否正确的要求应具有自动对时功能。 故障解列装置应具有硬软件监视功能,自动监视硬软件的工作状态,对发现的异常故障,自动采取告警自复位闭锁重要控制回路等措施并记录发现的异常故障信息应配置能与自动化系统通信的接口,通信接口的通信数据格式应遵循统一的规约,采用DL/T 667或DL/T 860系列标准通信协议装置的实时时钟动作信号记录保存的信息在失去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不应丢失,在电源恢复后应能重新正确显示并输出。 故障解列装置应设置硬件时钟电路,当装置失电时,时钟电路应能正常工作应设置与外部标准授时源的对时接口对时精度误差不应大于1ms,外部对时信号消失后,应采用装置自身的内置时钟,内置时钟24h误差不应大于5s。 故障解列装置应具有故障记录功能,应能记录包括保护启动前至少两个频率周期的保护动作全过程重要信息,记录内容应包含动作元件动作时间电压频率等应能存储不少于8次最新的故障录波数据记录的所有数据应能按照GB/T 22386转换输出或上传所记录的信息应能显示调阅打印,应提供中文显示界面和中文菜单装置的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应不大于1ms。 故障解列装置应具备低电压过电压低频过频和零序过电压解列功能低电压解列应具备两段解列功能,同时应具备TV断线闭锁功能过电压解列应具备两段解列功能,过电压元件应采用线电压进行判断低频解列应具备两段解列功能过频解列应具备两段解列功能零序过电压解列应具备两段解列功能,同时应具备母线自产零序电压校核功能应具备TV断线告警功能。 故障解列装置的其他功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1350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失步解列装置应在失步振荡一个周期内能可靠地判别出系统失步振荡并在确认系统失步振荡后动作在系统发生各种短路故障转换性故障功率大幅波动非失步振荡等情况下不应误动作失步解列判据在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时,应能可靠判别系统在非全相运行时,装置不应误动作系统非全相运行时发生失步振荡的情况下,装置不宜动作在非全相消除后系统仍处于失步振荡状态时应正确动作应具备振荡周期次数判别功能,通过振荡周期次数和整定值比较,实现与其他断面的装置配合应具备通信接口及相关扩展能力以实现基于区域信息的复杂电网失步解列功能当系统允许采用再同步控制时,装置宜具备按失步振荡周期次数分级出口的功能装置应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失步解列功能不宜集成在其他安全自动装置中。 失步解列装置的其他功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993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低压减负荷和低压解列装置应具有电压电压变化率等参数的监视功能应设有低压启动回路,只有在低压启动回路动作时才允许出口当用于低压减负荷时,应分轮依次切负荷并设置长延时的特殊轮同一套装置的基本轮设置34轮,特殊轮设置12轮在电压下降较快时,装置应具有加速减负荷功能在电压互感器断线或电压回路接触不良等电压异常情况下,装置应具有防止误动作的措施在系统短路故障期间自动重合闸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合闸前装置应可靠不动作低压减负荷和低压解列功能与低频减负荷和低频解列功能应完全独立,不能互相闭锁当装置应用于两个互联系统的联络线低压解列时,应能方便的设置电压定值和时间定值,延时时间应大于该系统可能的失步振荡周期若变电站母线在解列后可能成为两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时,不宜采用一台装置,宜按母线独立配置低压减负荷和低压解列装置不应与保护装置合用。 低压减负荷和低压解列装置的其他功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314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GB/T 40588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低频减负荷和低频解列装置应具有电压频率频率变化率等参数的监视功能应设有低频启动回路,只有在低频启动回路动作时才允许出口当用于低频减负荷时,应分轮依次切负荷并设置长延时的特殊轮同一套装置的基本轮设置34轮,特殊轮设置12轮在频率下降较快时,装置应具有加速减负荷功能当用于低频减负荷时,装置应具有防止过切负荷的措施在电压互感器断线或电压回路接触不良等电压异常情况下,装置应具有防止误动作的措施应具有抵御谐波或波形畸变影响的能力在负荷反馈时,应具有防止误动作的措施用具有df/dt闭锁功能,当装置应用于具有小电源的小系统侧时,df/dt闭锁定值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低频减负荷和低频解列功能与低压减负荷和低压解列功能应完全独立,不能互相闭锁若变电站母线在解列后可能成为两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时,不宜采用一台装置,宜按母线独立配置低频减负荷和低频解列装置不应与保护装置合用。 低频减负荷和低频解列装置的其他功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315DL/T 428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GB/T 40596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过频切机和过频解列装置应具有电压频率等参数的监视功能,装置的频率应采用电压量测量应具有过频启动回路,只有在过频启动回路动作后才允许出口装置用于过频切机时,应具备分轮次切除发电机组的功能,各轮次均应各自独立判别装置用于过频解列时,应具备分轮次解列线路的功能,各轮次均应各自独立判别装置用于发电厂过频切机时,宜设置发电机组允切压板,实现切除各发电机组功能的投退装置用于过频切机时,宜具备各轮次灵活选切发电机组的功能在PT断线或电压回路接触不良等电压异常情况下,装置应具有防止误动的措施并及时告警过频切机和过频解列功能集成在一个装置时,两个功能应完全独立,不能互相影响。 过频切机和过频解列装置的其他功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2016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在不低于本技术协议要求的前提下,最终配置以设计确认为准。 2.8.3安全自动装置的基本性能要求 故障解列装置的电压定值动作准确度应不大于2.5%或3V零序电压定值动作准确度应5%或3V频率定值动作准确度应不大于0.01Hz低电压过电压零序过电压解列动作时间准确度应不大于1%或40ms低频过频解列动作时间准确度应不大于1%或60ms。 故障解列装置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1350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失步解列装置应能正确判断振荡周期不小于160ms的失步振荡并正确动作不应在系统两侧功角差为180附近时开断断路器。 失步解列装置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993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低压减负荷和低压解列装置的电压整定范围为0.6Un0.95Un电压定值允许误差应1%Un测量电压的频率在49.5Hz50.5Hz范围内低压减负荷基本轮时间定值整定范围为0.1s5s低压减负荷特殊轮时间定值整定范围为5s999s低压解列时间定值整定范围为0.1s5s时间定值允许误差应1%整定值或40ms加速切负荷du/dt定值的整定范围为0.2Un/s0.6Un/s,允许误差应0.05Un/sdu/dt闭锁定值的整定范围为0.8Un/s1.6Un/s,允许误差应10%整定值或0.1Un/s低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宜取1.021.03,或返回值和动作值的差值返回值减动作值取0.02Un0.03Un。 低压减负荷和低压解列装置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314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GB/T 40588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低频减负荷和低频解列装置的频率整定范围为45Hz49.5Hz频率定值允许误差应0.01Hz低频减负荷基本轮时间定值整定范围为0.1s5s低频减负荷特殊轮时间定值整定范围为5s999s低频解列时间定值整定范围为0.1s5s时间定值允许误差应1%整定值或60ms加速切负荷df/dt定值的整定范围为0.5Hz/s3Hz/sdf/dt闭锁定值的整定范围为4Hz/s20Hz/s,df/dt闭锁功能应可单独退出df/dt定值的允许误差应0.2Hz/s或10%在45Hz55Hz范围内且在t0.1s时装置的返回值和动作值的差值返回值减动作值:0.05Hz0.1Hz。 低频减负荷和低频解列装置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315DL/T 428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GB/T 40596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过频切机和过频解列装置的频率整定范围为50Hz55Hz,频率定值整定误差应0.01Hz过频切机时间定值整定范围为0.10s100.00s过频解列时间整定范围为0.10s100.00s,过频切机和过频解列时间定值整定范围应1%整定值或60ms过频切机和过频解列装置的返回值和动作值的差值动作值减返回值:0.05Hz0.1Hz。 过频切机和过频解列装置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 14285DL/T 1092DL/T 478DL/T 2016GB/T 34122GB/T 40586GB/T 40587GB/T 40594等标准的要求,应符合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2.8.14装置额定参数 额定交流电压:220V 额定直流电压:220V 额定频率:50Hz TA二次额定电流:1A。 TV二次额定电压:100V/3相电压,100V线电压。 开关量的输入电源电压:DC220V 2.8.25装置功率消耗 2.8.25.1装置交流消耗: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AIN1A或1VAIN5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1VA,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应提供确切数值。 2.8.25.2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保护动作时,不大于80W。投标人承包人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8.3基本技术条件 2.8.3.1装置的温度特性 保护屏柜为室内布置,当室内温度在540,装置应能满足规范书所规定的精度室内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不拒动不误动。 2.8.3.2耐受过电压的能力 保护装置应具有根据IEC标准所确定的耐受过电压的能力。 2.8.3.3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故障 装置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包括三相断线失压时,应发告警信号,并闭锁有可能误动的保护保护装置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正常或断线时,应发告警信号。 2.8.3.4保护值的整定 应能从屏柜的正面方便而又可靠地改变保护的定值具备远方修改定值切换定值区投退软压板的功能。 2.8.3.5暂态电流的影响 装置不应受由输电线路的分布电容谐波电流变压器涌流的影响而发生误动。 2.8.3.6直流电源的影响。 1在220V直流电源下,其电压变化范围在80%-120时,保护装置应正确动作。 2直流电源的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动作。 3在直流电源切换期间或直流回路断线或接地故障期间,保护不应误动作。 4各装置逻辑回路供电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和直流电源应有监视,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有输出接点以起动告警信号。 5在直流电源失压的一段时间内,微机保护已记录的报告不应丢失,系统所有的在失压前已动作的信号应该保持。 6每个装置都应有独立的直流电源断路器,与装置安装在同一屏柜上。 2.8.3.7元件的质量 应保证保护装置的元件和部件的质量在正常运行期间,装置中任一元件出口继电器除外损坏时,装置不应发生误动,并发出装置异常信号。 2.8.3.8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送 各装置之间与通信设备之间或其它设备之间的联系应由继电器的无压接点或光电耦合来连接,继电器接点的绝缘强度试验为交流2000V,历时1min。 2.8.3.9跳闸显示和监视 保护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则所有使断路器跳闸的保护动作信号应显示出来,并应自保持,直到手动复归或远方复归。 2.8.3.10连续监视和自动检查功能 1装置应具有对主要回路进行监视的功能,回路不正常时,应能发出不正常信号。 2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查功能,包括装置硬件损坏功能失效和二次回路异常运行状态的自动检测。应提供试验按钮试验投切开关或连接片,以便在试验期间不必拆除连接电缆。 2.8.3.11运行和检修 1对于具有相同尺寸的零件或相同特性的插件应具有完全的互换性。 2对每套保护装置的跳闸出口回路应提供可断开的连接片,连接片装于屏柜前。 3每面保护屏柜应加装试验端子,以便于运行和试验。 4频率和电压异常紧急控制配置应满足电网公司要求。 2.8.3.12 频率和电压异常紧急控制单独组一面屏,布置在继电保护室。 2.8.3.13抗干扰要求 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升压站故障及其他强电磁干扰作用下,保护装置不应误动和拒动。装置的干扰试验和冲击试验应符合有关的国标及IEC标准。装置不应要求其交直流输入回路外接抗干扰元件来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 2.8.4技术性能要求 2.8.4.1保护配置 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 稳控功能 低频减载配置3 个基本轮2 个特殊轮2 轮df/dt 加速跳 低压减载配置3 个基本轮2 个特殊轮2 轮du/dt 加速跳 过频跳闸配置3 个基本轮1 个特殊轮2 轮df/dt 加速跳功能 过电压跳闸配置3个基本轮1 个特殊轮 震荡解列 测控功能 20 路遥信开入采集,包括低频/低压/过频/过压4 个投退压板装置检修开入外部复归开入 多路软遥信,包括事故总信号软压板投退状态 Uab1Ubc1Uca1Uab2Ubc2Uca2Ia1Ic1Ia2Ic2Ia3Ic3Frab1Frbc1Frab2Frbc2 等16 个遥测量 遥控软压板投退 大容量的事件记录SOE 记录自检记录瞬时闭锁记录。 2.8.4.2装置功能 1测量装置安装处的电压电流频率及电压和频率的变化率。 2当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缺额引起频率下降时,装置可根据频率下降值自动切除部分负荷,使系统有功供求重新平衡当系统有功功率缺额较大时,装置配有根据df/dt 加速切负荷的功能,以期尽 快制止频率下降,防止系统频率崩溃。 3当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足引起电压下降时,装置可根据电压下降值自动切除部分负荷,确保系统内无功平衡,使电网的电压恢复正常当电力系统的电压下降较快时,装置配有根据du/dt 加速 切负荷的功能,以期尽快制止电压下降,防止系统电压崩溃,并使电压恢复到允许的运行范围内。 4当地区电网有功功率过剩出现频率上升时,装置可根据频率上升值自动切除部分机组当有功功率过剩较大时,装置配有根据df/dt 加速跳闸的功能,以期尽快制止频率上升,防止系统频率崩溃。 5当电力系统电压升高时,装置可根据电压上升值自动切除部分机组。 6装置配有短路故障检测频率滑差df/dt闭锁电压滑差du/dt闭锁频率异常频率超限PT 断线告警母线失压告警等完善的闭锁功能,可防止由于短路故障负荷反馈频率或电压的异常等情况引起的误动作。 7装置还可用于低频解列低压解列过频解列及过压解列震荡解列等。 8装置需采用全封闭高阻抗小功耗继电器,减少装置的功耗和发热,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9装置所有信号在保护屏上有反映,所有信号引出三对接点,用于RTU中央信号及故障录波,并能与综合自动化装置和保护管理机通讯。提供2路RS485通讯口和2路以太网接口,采用IEC60870-5-103规约文本。装置向子站或监控系统提供的信息包括:装置的运行定值及控制字装置的当前运行定值区装置的动作信号动作时间装置的自检状态,自检出错的类型,出错时刻装置的当前压板状态装置的当前模拟量。 10装置具有时钟同步接口,时钟同步对时方式采用RS-485双绞线接口的IRIG-B(DC)。 11装置应具有事件记录故障录波功能,为分析装置动作行为提供详细全面的数据信息。 装置对故障信息记录的要求: a.事件记录内容应包括动作原因动作时间动作前后的模拟量含频率和开关量。 b.故障录波内容应包括输入模拟量含频率和开关量。 c.应能保证发生多重复杂故障或装置频繁启动时不丢失装置动作的记录信息。 d.应能存储6次以上最新动作报告,每个报告应包含启动前0.2s至启动后20s的数据,数据应满足事故分析需要。数据记录存储数据的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加长,不限于20s。 e.应能保证在装置直流电源消失时,不丢失已记录信息。 f.装置记录的动作报告应分类显示。 供运行检修人员直接在装置显示屏调阅和打印的功能,便于值班人员尽快了解情况和事故处理的装置动作信息。 供专业人员分析事故和装置动作行为的记录。 12跳闸出口回路采用有触点继电器。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应有足够容量,跳闸出口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应不小于5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t5ms中的断开容量为50W。信号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应不小于2A,在电感负荷的直流电路t5ms中的断开容量为30W。 13对于装置间不经附加判据直接启动跳闸的开入量,应经抗干扰继电器重动后开入抗干扰继电器的启动功率应大于5W,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内,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动作时间为10ms35ms,应具有抗220V工频电压干扰的能力。 2.8.4.3性能指标 1测量精度 电压测量相对误差0.5%(0.2 Un1.2 Un) 电压变化率du/dt测量误差0.05Un/s 频率测量误差0.01Hz4555Hz 频率变化率df/dt测量误差0.1Hz/s 电流测量误差 1% 0.11.5In 有功功率测量误差10.21.2Un0.11.5In50Hz 2动作值误差 电压动作值误差:3% 频率动作值误差:0.02Hz 延时段动作值平均误差:20ms 2.9柜结构技术要求 2.9.1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为1000V,应采用防潮隔热和防火的交联聚乙烯绝缘铜绞线,其最小等效截面不小于1.5mm2,但对于TA和TV的等效截面应不小于2.5mm2。导线应无划痕和损伤。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投标人承包人应对所供设备的内部配线设备的特性和功能的正确性全面负责。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配线,应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 2.9.2所有端子采用额定值为1000V10A的压接型端子。电流回路的端子应能接不小于4mm2的电缆芯线。TA和TV的二次回路应提供标准的试验端子,便于断开或短接各装置的输入与输出回路一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导线。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并加入可进行标注的隔离件,至少留有10%的备用端子,且可在必要时再增加。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 屏上电源回路应采用能接4mm2截面电缆芯的端子,并且要求正负级之间应有端子隔开。 2.9.3屏面上信号灯和复归按钮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运行监视操作和维护。 2.9.4屏上的所有设备包括继电器控制开关熔断器空气开关指示灯及其他独立安装的设备,均应有便于识别铭牌或标签框。 2.9.5柜上设备应采用嵌入式或半嵌入式安装和背后接线。 2.9.6对于必须按制造厂的规定才能进行更换的部件和插件,应有特殊的符号标出。 2.9.7保护柜或屏包括所有安装在上面的成套设备或单个组件均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正确的安装方式。保证保护柜或屏在起吊运输存放和安装过程中不会损坏。应满足DL/T72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协议,投标人承包人还应提供运输存放和安装说明书供招标人发包人使用。 2.9.8保护柜或屏的机械结构应能防卫:灰尘潮湿盐污虫和动物所规定的高温和低温保护柜支架的振动。 2.9.9.柜体结构:2260800600。柜体颜色:待定。 保护柜应前后有门,前门上应有采用屏蔽材料的玻璃窗。可监视内部的掉牌信号及信号灯。门在开闭时,保护不应误动作。柜上应设复归按钮 2.9.10 机柜的安全接地:机柜本体后面左侧应有供安全接地使用的接地螺栓,采用不小于100mm2的铜排用螺栓与接地扁钢连接。 机柜的门柜的连接:使用压接好的截面不小于6mm2的多股铜导线,用螺栓与机柜本体连接。 2.9.11 保护柜应装有100mm2截面的铜接地母线,接地母线末端应装有可靠的压接式端子,以便接到电站的接地网上。 所有柜上的接地线与接地母线的连接应至少用两个螺丝。除此之外,接地母线上每隔10cm留有一个直径5mm的孔。 2.9.12 保护柜内设备的安排及端子的布置应保证各套保护的独立性,在一套保护检修时不影响其他任何一套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2.9.13保护柜中的内部接线应采用耐热耐潮和阻燃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绝缘铜线。 2.9.14导线应无损伤,导线的端头应采用压紧型的连接件。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走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及端子排的接线。 2.9.15端子排采用瑞联端子并应保证有足够的绝缘水平额定电压不小于600V。 2.9.16端子排应该分段,端子排应至少有20%备用端子并且可在必要时再增加 2.9.17引到端子排上的接线应考虑电缆出线的合理性,可能在同一电缆中引出的端子应安排在同一侧较靠近的端子,可能引入两根以上电缆芯线的回路必须有足够的连接端子,避免一个端子压二根导线。 2.9.18端子排上的跳闸引出线与直流电源不能接在相邻的端子上。直流电源正负极也不能接在相邻端子上。 2.9.19 PT和CT回路,跳合闸回路,启动失灵回路采用瑞联试验端子。交流电流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4mm2,交流电压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mm2。 2.9.20每套装置的直流特性快速小开关应有动作指示及足够的断流容量。 2.9.21每面柜及其上的装置包括继电器控制开关控制回路的开关及其他独立设备都应有标签框,以便清楚地识别。外壳可移动的设备,在设备的本体上也应有同样的识别标记。 3. 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要求 3.1 备品备件 3.1.1 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备品备件,价款应包括在合同投标总价中。 3.1.2 招标人发包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备品备件,见技术规范协议专用部分附表。 3.1.3所有备品备件应为全新产品,与已经安装设备的相应部件能够互换,具有相同的技术规范和相同的规格材质制造工艺。 3.1.4所有备品备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止损坏等措施,并应与主设备一并发运,同时应标注备品备件,以区别于本体。 3.1.5投标人承包人应对产品实行终生保修,根据需要在15日内提供技术规范协议以外的部件和材料,以便维修更换。 3.2 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3.2.1 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价款应包括在合同投标总价中。 3.2.2 招标人发包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列在技术规范协议专用部分。 3.2.3所有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是全新的先进的,且须附完整详细的使用说明资料。 3.2.4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装于专用的包装箱内,注明专用工具仪 器仪表,并标明防潮防尘易碎向上勿倒置等标识,同主设备一并发运。 4试验设备监造和检验要求 4.1试验 4.1.1工厂试验 1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设备试验标准应符合IEC及国标行标的有关规范,并提供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及现场投运试验三种类型试验报告。 2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每一种型式的产品都应提供型式试验报告和报告结论证明。 3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每一套设备出厂之前都应按规范要求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工厂规定的调试大纲进行出厂检查性能试验,试验报告应随产品提供。 4.1.2 现场试验 现场实际设备接入后,在一次设备不带电和带电试运行时还应作测试验收,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本系统的现场调试及投运试验。现场投运前和试运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和元件损坏,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无偿修理或更换,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保修期内产品出现不符合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投标人承包人亦应负责。 4.2设备监造 4.2.1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派遣其检验人员到投标人承包人及其分包商的车间场所, 对合同设备的加工制造进行检验和监造。招标人发包人将为此目的而派遣的代表的身份以书面形式通知投标人承包人。 4.2.2如有合同设备经检验和试验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招标人发包人可以拒收,投标人承包人应更换被拒收的货物,或进行必要的改造使之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招标人发包人不承担上述的费用。 4.2.3招标人发包人对货物运到招标人发包人所在地以后进行检验试验和拒收(如果必要时)的权利,不得因该货物在原产地发运以前已经由招标人发包人或其代表进行过监造和检验并已通过作为理由而受到限制。招标人发包人人员参加工厂试验,包括会签任何试验结果,既不免除投标人承包人按合同规定应负的责任,也不能代替合同设备到达现场后招标人发包人对其进行的检验。 4.2.4投标人承包人应在开始进行工厂试验前15天,通知招标人发包人其日程安排。根据这个日程安排,招标人发包人将确定对合同设备的哪些试验项目和阶段要进行现场验证,并将在接到投标人承包人关于安装试验和检验的日程安排通知后10天内通知投标人承包人。然后招标人发包人将派出技术人员前往投标人承包人和(或)其分包商生产现场,以观察和了解该合同设备工厂试验的情况及其运输包装的情况。若发现任一货物的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或包装不满足要求,招标人发包人代表有权发表意见,投标人承包人应认真考虑其意见,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待运合同设备的质量, 现场验证检验程序由双方代表共同协商决定。 4.2.5若招标人发包人不派代表参加上述试验,投标人承包人应在接到招标人发包人关于不派员到投标人承包人和(或)其分包商工厂的通知后,或招标人发包人未按时派遣人员参加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检验。 4.2.6监造者有权到生产合同设备的车间和部门了解生产信息,并提出监造中发现的问题(如有)。 4.3检验 4.3.1工厂检验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标人承包人需严格进行厂内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和试验。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合同设备须签发质量证明检验记录和测试报告,并且作为交货时质量证明文件的组成部分。 4.3.2检查的范围包括原材料和元器件的进厂,部件的加工组装试验和出厂试验。投标人承包人检验的结果要满足本合同的要求,如有不符之处或达不到标准要求,投标人承包人要采取措施直至满足要求,同时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交不一致性报告。投标人承包人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将情况及时通知招标人发包人。 2.1.1 工厂检验的所有费用包括在合同设备总价中。 5. 技术性能的考核和验收 性能验收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合同设备的所有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合同设备试运行和验收,根据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程规范进行。 所有的合同设备都应达到技术规范协议要求的性能指标要求。双方可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6. 技术服务培训与设计联络 6.1 技术服务 6.1.1 概述 投标人承包人应派遣技术人员到工地指导安装工作。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对合同设备的现场就位检查安装试验的技术指导负责,对系统调试试运行和在商业运行前的最终调试负有指导和配合责任。 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列出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安装指导服务所需的估计人日数,投标人承包人为完成合同设备现场服务的全部费用包含在合同总价中,不因现场服务的实际人日数的增减或现场加班而变化。 双方应该根据工地施工的实际工作进展,通过协商决定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准确专业人员数量服务的持续时间以及到达和离开工地的日期。如果安装出现拖期,是否需要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服务,则可根据招标人发包人的要求,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返回本部或仍留在工地,但费用不调整。 投标人承包人应该编制详尽的安装调试时间表并提交给招标人发包人,指明安装调试所需时间,并列出所需的人员和工具的类型和数量。在设备安装前提供安装调试试验程序及验收表格。 6.1.2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 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提供与本合同设备有关的安装包括现场组装试验等相应的技术指导现场培训等全过程的服务并参加验收。 6.1.3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技术指导 投标人承包人需派代表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安装承包商按投标人承包人的技术资料进行安装包括现场组装调试现场试验,对安装承包商就工艺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提出要求,使其符合有关技术和标准的要求,并负责解决合同设备在安装现场试验中发现的制造质量及性能等有关问题。 6.1.4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要求 投标人承包人派到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应是有实践经验可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投标人承包人派到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在本合同生效后2个月内提交招标人发包人予以确认。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提出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现场需要,重新选派招标人发包人认可的服务人员,如果招标人发包人在书面提出该项要求10天内投标人承包人没有答复,将按本合同有关规定视为延误工期等同处理。 6.1.5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指导的责任 由于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对安装包括现场组装现场试验的技术指导的疏忽和错误以及投标人承包人未按要求派人指导而造成的损失应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6.1.6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任务主要包括设备催交设备到货清点工地开箱检验设备质量问题的处理指导安装和试验参加验收。 在安装和调试前,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应向招标人发包人进行技术交底讲解和示范将要进行的程序和方法。对重要工序,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要对施工情况进行确认和签证,否则招标人发包人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经投标人承包人确认和签证的工序如因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指导错误而发生问题,投标人承包人负全部责任。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应有权代表投标人承包人全权处理现场出现的一切技术和商务问题。如现场发生质量问题,投标人承包人现场人员要在招标人发包人规定的时间内处理解决。 投标人承包人对其现场服务人员的一切行为负全部责任。 6.1.7 招标人发包人的义务 招标人发包人要配合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工作,并在生活交通和通讯上提供方便,其所需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自理。 6.2 培训 为使合同设备能正常安装和运行,投标人承包人有责任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与工程进度相一致。 投标人承包人为招标人发包人培训人员提供设备场地资料等培训条件,并提供食宿和交通方便。 6.3 设计联络会 为协调设计及其他方面的接口工作,根据需要,招标人发包人与投标人承包人应召开设计联络会。投标人承包人应制定详细的设计联络会日程。签约后的15天内,投标人承包人应向招标人发包人建议设计联络会方案,在设计联络会上招标人发包人有权对合同设备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投标人承包人应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并作出改进或说明。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合同设备的设计和协调工作,承担全部技术责任并做好与招标人发包人的设计联络工作,并且由此发生的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设计联络会主要审查风功率预测系统设备设计方案,确定设计制造和试验进度,以及工厂监造的关键点,确定技术资料和相关图纸,特别是各种接口布置尺寸,审查交货计划和现场试验大纲等。 设计联络会的地点日期会期招标人发包人参加会议人数在招投标双方签订技术协议时确定以发包人实际通知为准。 除上述规定的联络会议外,若遇重要事宜需双方进行研究和讨论,经各方同意可另召开联络会议解决。 每次会议均应签署会议纪要,包括讨论的事项和结论,该纪要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7. 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7.1 概述 7.1.1投标人承包人按照中国电力工业使用的标准及相应的代码规则对图纸编号,并且提供的资料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 7.1.2 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资料内容要正确准确一致清晰完整,满足工程要求。 7.1.3投标人承包人资料的提交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技术协议签定后15天内给出全部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清单,并经招标人发包人确认。提供最终版的正式图纸的同时,提供正式的AUTOCAD电子文件,正式图纸加盖工厂公章或签字。 7.2 投标时应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在投标时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各设备的系统总配置图,主要设备的外形尺寸说明书产品样本详细的设备清单。 7.37.2投标人承包人中标后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7.3.1 投标人承包人在合同签定后15天提交各设备的原理图安装图设备样本等10套,另电子版本2套,其中设计院(资料3套,电子版1套),业主方(资料7套,电子版1套)。 7.3.2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与设备设计制造监造检验施工安装调试验收等有关的技术资料,为18套纸质文件随机2套,设计院4套,招标人发包人12套,电子文件5套设计院2套,招标人发包人3套。 7.3.3 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机组分别提供12套设计院1套,招标人发包人11套完整的设备竣工图,另加3套电子版。 7.3.4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运行和维护手册培训手册18 套纸质文件,另加2套电子版。其它资料标准规范质量计划等提供6套。 7.3.5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图纸应清晰,不得提供缩微复印的图纸。 7.3.6 设备供货时提供下列资料:设备的开箱资料部件清单资料工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 8. 包装及运输(含大件运输) 继电保护装置制造完成并通过试验后及时包装,否则要做到切实的保护。其包装符合铁路公路和海运部门的有关规定。 包装箱上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并标明招标人发包人的订货号和发货号。 运输时继电保护装置的所有组件部件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不丢失不损坏不受潮和不腐蚀。 经由铁路运输的部件,其尺寸不超过国家对非标准外形体的规定当部件经由除铁路外的其它方式运输时,其重量和体积的限值,应遵守国家地方交通法规和有关运输单位的规定。 第二部分 专用部分 1. 供货范围及交货进度 1.1 供货范围 1.1.1 本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本工程所订继电保护设备。投标人承包人工作范围包括系统本体及其辅助设备的功能设计制造工厂试验工厂检验包装发运卸货现场验收现场安装指导调试试验试运行培训提供图纸和资料等。并做好交接工作,直至接收单位签字验收。设备投运以后,在保修期内投标人承包人应无条件地免费修理包括运输费税收等,保修期过后应继续提供设备的备品备件。 1.1.2投标人承包人应保证提供的继电保护设备为全新的先进的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且材料的技术经济性能符合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的要求和当地电网要求。 1.1.3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供货清单,清单中依次说明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生产厂家等内容。对于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部件,如果本合同附件未列出和/或数量不足,招投标发承包双方协商解决。对于本合同未列出的运行必须的材料,投标人承包人应免费提供。本合同设备及材料必须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且技术经济性能符规合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的要求。 1.1.4本设备清单列出的规格数量除满足本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要求外,还应按当地电网公司接入系统审查意见或接入系统批复意见列出详细的清单。其设备技术性能应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1.1.5投标人承包人工作范围中的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安装指导,技术培训设备调试和电网公司通信系统通道及保护通道开通,配合调度自动化系统联调等工作。 1.1.6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所有安装调试和检修所需专用工具如有和消耗材料如有等,并提供详细供货清单列入附表中。 (1)投标人承包人所提供的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如有必须是全新的先进的且有详细使用说明资料 (2)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装于箱内,注明专用工具仪器仪表,并标明防潮防尘易碎向上勿倒置等字样,同主设备一并发运。 1.1.7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及运行时必需的备品备件,并提供详细的供货清单列入附表中。 1.1.8所有备品备件应为全新产品,与已经安装设备的相应部件能够互换,具有相同的技术规范协议和相同的规格材质制造工艺。 1.1.9投标人承包人应积极主动与综合自动化投标人承包人进行接口和通信规约设计配合,并配合通信接口现场联调,保证继电保护设备和综自设备投运成功,运行稳定。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继电保护设备包括:变压器保护装置线路保护装置35kV母线保护装置故障录波故障信息子站频率和电压异常紧急控制等。 供货范围详见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工程量清单 1.2 交货进度 交货期交货地点见投标人承包人须知前附表。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概况 序号 项 目 内容 1 项目名称 华能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2 项目单位 华能广东汕头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3 项目规模 装机容量105.084MWp 4 项目地址 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 5 工程设计概况 工程总平面布置建筑物内观及外观形象设计及装饰材料选型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35kV集电线路35kV配电设备110kV输变电设备保护控制设备并网光伏电站的保护控制交直流接地装置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绿化植被恢复环保水保安全设施照明消防防雷接地及进场道路厂内道路给排水及暖通。 2.2 使用条件 序号 名 称 单位 1 环境温度 极端最高气温 38.8 极端最低气温 0.3 最大日温差 / 历年平均温度 21.6 历年平均最高温度 / 历年平均最低温度 / 2 湿度 多年对湿度平均值 % 81 3 海拔高度 M 29 4 最大覆冰厚度 mm 46805040MJ/m 5 最大覆雪厚度 mm / 最大冻土深度 M / 6 最大风速 m/s 52.9 7 污秽等级 d 8 区地震基本烈度(度) 度 8 9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 G 0.2 10 地震分组 组 2 11 场地类别 类 类 12 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 天 / 13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天 47.4 14 年均冰雹日数 天 / 15 安装场址条件 m/s 41.2 3. 专用技术要求 附表 技术附表A 供货范围备品备件及现场服务人员计划 供货范围清单(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1 继电保护 满足省网公司相关要求 1.1 110kV线路保护屏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装置1套,打印机1台 面 1 2 故障录波 满足省网公司相关要求,故障录波装置1套 打印机,1台。 套 1 3 故障信息子站 满足省网公司相关要求,保信子站主机装置,2台 网络存储器,1台,2个100M以太网络接口 网络交换机,2台 通道避雷器,2台。 套 1 4 安全稳定控制屏 双重化配置,主辅运行,打印机1台。频率和电压异常紧急控制如需 满足省网公司相关要求,要求具有解列功能防孤岛功能。满足1回110kV出线主变接入要求。以满足供电局要求和工程实际需求为准。满足省网公司相关要求故障解列装置1套,实现电压频率的紧急控制 打印机1台。 套面 12 5 防孤岛保护装置 满足省网公司相关要求防孤岛保护装置1套 套 1 注: 1 此供货范围清单表为最基本的需求配置,投标人承包人参照此表,结合供货厂家设备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给出供货范围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生产地等。 2 供货范围不限于此,设计单位需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及电气主接线图以及接入系统要求进行保护配置。 3投标人承包人必须保证继电保护设备调试及一次投运成功。 必备的备品备件消耗品清单 序号 名称 规格和型号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必备的专用工具及仪器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进口设备清单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培训内容和计划表(计入投标总价) 培训内容 计划人/日数 地点(国内/国外) 备注 现场服务人员配置表(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技术服务内容 时间 派出人员构成 从事本专业 工作年限 备注 职称 人数 技术附表B 推荐的备品备件清单 推荐的备品备件的备选清单不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推荐的专用工具及仪器(不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技术附表C主要技术参数 附表C1 110kV变压器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差动速断动作时间 ms 25ms2倍整定值 2 比率差动动作时间 ms 35ms2倍整定值 3 电流定值误差 不超过3% 4 制动系数定值误差 不超过3% 5 后备保护电流定值误差 不超过3% 6 后备保护电压定值误差 不超过3% 7 后备保护时间定值误差 固有延时不应大于40ms对于过量保护 施加1.2倍动作值进行测试,欠量保护 施加0.8倍动作值 8 后备保护方向元件动作范围边界误差最大灵敏角下 不超过3 9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 每相 VA 1VA 10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 每相 VA 0.5VAIN1A 1VAIN5A 11 装置直流消耗 W 50W工作时 80W动作时 12 装置工作电源 V DC220V 13 TA二次额定电流 A 1A 14 断路器跳闸线圈电流 A 2.5A 15 断路器合闸线圈电流 A 2.5A 16 打印机工作电源 V 220AC 17 打印机接口型式 与保护装置配套 18 非电量启动功率 W >5W 19 非电量启动电压 直流操作电压的55%70% 非电量动作时间 ms 10ms35ms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 20 保护柜尺寸 m 高度:2260mm 宽度:800mm 深度:600mm 21 柜体颜色 招标人发包人确定 22 其它 附表C2110kV 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电流精工范围 测量范围下限为0.05IN,上限为20IN40IN,在电流为0.05IN20IN40IN时,测量误差5%相对误差或0.02IN绝对误差,但0.05IN以下范围用户应能整定并使用,实际故障电流超过电流上限20IN40IN时,保护装置不误动不拒动 2 电压精工范围 V 0.01UN1.10UN 3 电流差动动作时间 ms 近端故障不大于20远端故障不大于30不包括通道传输时间 4 距离段暂态超越 % 5 5 整组动作时间 ms 近端故障不大于20远端故障不大于30不包括通道传输时间 6 交流电流回路过载能力 2IN,连续工作10IN,10s40IN,1s 7 交流电压回路过载能力 1.2UN,连续工作1.4UN,10s2UN,1s 8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0.5 9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0.5 10 装置直流消耗 W 50工作时 80动作时 11 跳闸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5A触点断开容量不小于50W 12 其他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3A触点断开容量不小于30W 13 保护接口型式 2Mbit/s数字接口采用75同轴电缆不平衡方式连接 14 装置工作电源 V DC220 15 TA二次额定电流 A 1A 16 断路器跳闸线圈电流 A 2.5A 17 断路器合闸线圈电流 A 2.5A 18 打印机工作电源 V 220AC 19 打印机接口型式 与保护装置配套 20 屏柜尺寸 21 保护柜尺寸 m 高度:2260mm 宽度:800mm 深度:600mm 22 柜体颜色 招标人发包人确定 23 其它 注:1以上技术参数仅作为参考,线路保护需与对侧变电站线路保护配置一致,技术参数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附表C3110kV(35kV)母线差动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电流定值误差 不超过3% 2 电压定值误差 不超过3% 3 保护动作精度误差 3% 4 时间继电器动作精度误差 最大整定值的1% 5 整组动作动作时间 ms 不大于30ms2倍整定值下 6 整组返回时间 ms 在20倍额定值下整组返回时间不大于60ms 7 交流电压回路过载能力 1.2IN,连续工作 1.4IN,10s 8 交流电流回路过载能力 2IN,连续工作 10IN,10s40IN,1s 9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1VA 10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0.5VA1A 1VA5A 11 装置直流消耗 W 50工作时 80动作时 12 跳闸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5A触点断开容量不小于50W 13 其他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3A触点断开容量不小于30W 14 保护装置采样频率 不低于1000Hz 15 装置工作电源 V DC220V 16 各支路TA二次额定电流 A 1A 17 断路器跳闸线圈电流 A 2.5A 18 断路器合闸线圈电流 A 2.5A 20 主接线图支路数量 个 ---- 21 打印机工作电源 V 220AC 22 打印机接口型式 与保护装置配套 23 保护柜尺寸 m 高度:2260mm 宽度:800mm 深度:600mm 24 柜体颜色 招标人发包人确定 25 其它 注:1项目单位对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有差异时,可在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投标人承包人应对该差异表响应。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 2母差保护配置满足电气主接线支路数的要求。 附表C4 110kV母线差动保护及断路器失灵保护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电流精工范围 测量范围下限为0.05IN,上限为20IN40IN,在电流为0.05IN20IN40IN时,测量误差5%相对误差或0.02IN绝对误差,但0.05IN以下范围用户应能整定并使用,实际故障电流超过电流上限20IN40IN时,保护装置不误动不拒动 2 定值误差 % 不超过5 3 母差整组动作时间 ms 不大于202倍整定值 4 失灵保护的起动回路在故障切除后的返回时间 ms 小于20 5 交流电流回路过载能力 ms 2IN,连续工作10IN,10s40IN,1s 6 交流电压回路过载能力 1.2UN,连续工作1.4UN,10s2UN,1s 7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0.5 8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0.5 9 装置直流消耗 W 50工作时 80动作时 10 跳闸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5A触点断开容量不小于50W 11 其他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3A触点断开容量不小于30W 12 保护装置采样频率 不低于1000Hz 13 装置工作电源 V DC220 14 支路TA二次额定电流 A 1A 15 断路器跳闸线圈电流 A 2.5A 16 断路器合闸线圈电流 A 2.5A 17 电气主接线图及支路数量 18 打印机工作电源 V 220AC 19 打印机接口型式 与保护装置配套 20 保护柜尺寸 mm 高度:2260mm 宽度:800mm 深度:600mm 21 柜体颜色 招标人发包人确定 22 其它 注:1项目单位对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有差异时,可在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投标人承包人应对该差异表响应。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 2母差保护配置满足电气主接线支路数的要求。 附表C5 故障录波信息子站频率电压控制等标准技术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承包人保证值 1 故障录波装置 1.1 记录和保存时间 s 至少应能记录和保存从故障前10s到故障后60s的电气量数据波形。 1.2 谐波波形 应至少能清楚记录5次谐波的波形。 1.3 模拟量采样频率 Hz 在高速故障记录期间不低于5000Hz。 1.4 电流电压波形采样精度 % 0.5% 1.5 工频有效值线性测量范围 交流电流:0.120In 交流电压:0.12Un。 1.6 事件量记录元件的分辨率 ms 小于1.0 ms 1.7 金属性短路故障单端测距误差应 % 线路全长的2.5 1.8 硬件配置参数 A/D转换精度:不低于16位 CPU:不低于32位。 1.9 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 h 20000 h 1.10 保护柜尺寸 mm 高度:2260mm 宽度:800mm 深度:600mm 1.11 柜体颜色 招标人发包人确定 1.12 其它 2 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 2.1 画面整幅调用响应时间 s 2 s 2.2 画面实时数据刷新周期 s 1-10 s,可调 2.3 事故变位报警反应时间 s 2s 2.4 全部故障信息采集时间 s 20s 2.5 与GPS标准时间的误差 ms 2ms 2.6 信息传送时间要求 s 保护动作事件3s, 故障报告10s, 查询响应时间5s 2.7 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 h 20000h 2.8 主要设备配置 2.9 盘柜尺寸数量 mm 高度:2260mm 宽度:800mm 深度:600mm 2.10 柜体颜色 招标人发包人确定 2.11 其它 3 频率电压控制 3.1 频率和电压紧急控制装置 3.2 电流测量精度 测量误差1相对误差或2In绝对误差 3.3 电压测量精度 误差不大于1Un 3.4 频率测量精度 Hz 0.01Hz 3.5 整组动作时间 ms 不大于30ms 3.6 交流电流回路过载能力 2In,连续工作10In,10s40In,1s 3.7 交流电压回路过载能力 1.2Un,连续工作1.4Un,10s 3.8 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1VA 3.9 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损耗每相 VA 0.5VAIn1A 1VAIn5A 3.10 装置直流消耗 W 50W工作时 80W动作时 3.11 跳闸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于5A 触点断开容量为不小于50W 3.12 其他触点容量 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小于2A 触点断开容量为不小于30W 3.13 主要设备配置 3.14 盘柜尺寸数量 mm 高度:2260mm 宽度:800mm 深度:600mm 3.15 柜体颜色 招标人发包人确定 3.16 其它 4 失步解列 注:1项目单位对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有差异时,可在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投标人承包人应对该差异表响应。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 2故障录波信息子站频率电压控制失步解列设备按电网要求进行配置。技术参数以电网有关规范及电网要求为准。 技术附表D 交货进度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交货时间 交货地点 备注 技术附表E 大部件(超大超重)情况表 投标人承包人在合同投标文件中应详细列出单件设备运输重量超过20t,以及长度超过9m,宽度超过3.0m,高度超过3.0m的设备名称及件数(上述所列数据有一项不满足即应列出)。当投标人承包人设备的运输尺寸超出上述给定的规定的界限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应承担由于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运输而发生的费用。并承诺按照交货期安全运抵现场。 投标人承包人应把超大超重的情况予以详细说明。 序号 部件名称 数量 尺寸(m)长宽高 重量(t) 厂家 名称 部件 产地 备注 包装 未包装 包装 未包装 附录6:光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 1. 总则 1.1 一般规定 1.1.1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光功率预测系统应符合本合同所规定的要求,应包含以下内容:系统型号总体技术方案系统结构图性能指标试验报告有效期内产品说明书质量承诺书等。投标人承包人亦可以推荐符合本招标文件本合同要求的类似定型产品,但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偏差。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技术协议投标文件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1.1.2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提出了对光功率预测系统的技术参数性能结构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3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本合同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承包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1.4如果投标人承包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要求。如有与本招标文件本合同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技术规范协议附表技术条款偏差表中列出。 1.1.5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技术协议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1.8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本合同技术协议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技术协议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1.9光功率预测系统所用品牌需在南瑞继保北京四方许继电气或同等档次及以上中进行选择。 1.2 标准和规范 1.2.1 按有关标准规范或准则规定的合同设备,包括投标人承包人向其他厂商购买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都应符合这些标准规范或准则的要求。 1.2.2 所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引用而成为本招标文件本合同的条款,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招标文件本合同。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招标文件本合同。 1.2.3 如果某项标准或规范在本技术协议规范中未作规定,或投标人承包人采用其他标准或规范,则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说明其采用的标准或规范,并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供其采用标准或规范的中文版本。只有当其采用的标准或规范不低于本技术协议规范的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采用的标准或规范才能为招标人发包人认可。 1.2.4 招标人发包人在本规范中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满足本规范所列标准的高质量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对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要求。投标人承包人执行的标准与本规范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2.5 主要的但不限于以下标准和规范如下: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Q/GDW 617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Q/GDW 10618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测试规程 Q/GDW 1995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GB/T50886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 GB/T30153 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技术要求 NB/T32011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 NB/T32012 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技术规范 NB/T32031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GB/T1996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DL/T317 继电保护设备标准化设计规范 国家电监会2004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2014年第14号令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注:本功率预测系统除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满足项目所在地电网部门的相关要求。 2. 通用技术要求 2.1系统功能要求 2.1.1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光伏电站的主控系统。系统根据气象条件和光伏发电站运行状态,分析光伏发电站发电功率的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规律,预测未来一定时间的功率。实现对光资源数据及预测功率的数据存储数据传输。 系统并适用于各种类型光伏电站的监控系统,实现对光资源数据及预测功率的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并能够与计算机监控系统/RTU设备进行无缝对接。并能够方便地接入智能调度支持系统。 2.1.2系统可以实现与各种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数据通讯,互通互联,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包括DL/T 634IEC 60870-5DL/T 860ModBusCDTOPC等协议,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2.1.3根据需要可使用多种传输方式,灵活方便。可以通过电缆光纤屏蔽双绞线或者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也可多种方式混合使用。 2.1.4预测系统具有方便灵活的查询统计以及图表展示功能。 2.1.5系统文档准确详细。系统文档必须直观准确描述系统,对功能架构业务流程等信息准确细致描述,为系统日常应用和二次开发提供准确的依据。 系统可以实现与各种光伏电站主控系统的数据通讯,互通互联,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2.2 数据功能技术要求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所需的数据至少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实时气象数据实时功率数据运行状态计划检修信息等。 2.2.1数据录入功能 2.2.1.1基础数据录入 基础信息录入内容包括: 1光伏发电站名称所处范围的经纬度范围海拔高度范围 2光伏发电站的容量光伏发电站单元数量逆变器类型组件类型跟踪方式 3光伏发电单元信息应包括逆变器转换效率曲线和单个光伏组件的面积额定容量峰值功率-组件温度曲线峰值功率-辐照度曲线,以及光伏组件数量等 4自动气象站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站址变更信息。 2.2.1.2光伏发电站历史运行数据录入 1光伏发电站历史运行数据至少包括并网点有功功率开机容量逆变器工作状态光伏发电单元故障记录等 2应包括光伏发电站投运后的全部历史数据 3有功功率数据的时间分辨率应为5min平均值。 2.2.1.3自动气象站历史监测数据录入 1历史监测数据应至少包括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组件温度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 2应包括自动气象站建站后的全部历史监测数据 3数据的时间分辨率应为5min。 2.2.2 数据采集功能 2.2.2.1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至少包括次日零时起至未来3天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5min 2数据至少应包括:水平面总辐射辐照度水平面太阳散射辐射辐照度直接辐射以及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预报值,预测数据时间分辨率15min 3每日至少提供2次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单次预报时效应至少72小时。 4数值天气预报也包括区域次日常规天气预报天空总云量累计降水量等,预测数据时间分辨率不低于3h 5数值天气预报辐射数据至少包括预报区域地表400-1100nm和280-3000nm两个波段 2.2.1.2实时气象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实时气象信息采集设备的技术指标应满足GB/T 30153-2013的要求 2实时气象数据应包括总辐射辐照度水平和倾斜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组件温度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参数。 3数据的时间分辨率5min 4采集数据可用率应大于95%。 2.2.2.3光伏电站实际运行数据采集,包括:并网点有功功率开机容量逆变器工作状态光伏发电单元故障记录等,应取自光伏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采集数据的时间分辨率5min 2.2.2.4所有数据的采集应能自动完成,并能通过手动方式补充录入。 2.2.2.5所有实时数据的时间延迟应不大于1min。 2.2.3数据处理功能 2.2.3.1所有数据应进行完整性及合理性检验,并对缺测和异常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正。 2.2.3.2数据完整性应满足: 1数据的数量应等于预测记录的数据数量数据数量应不低于起止记录时间内预期样本数量的99% 2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中间应连续。 2.2.3.3数据合理性检验应满足: 1对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数值天气值实测气象数据进行越限检查,可手动设置限制范围 2根据实测气象数据与功率数据的关系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 2.2.3.4缺测和异常数据宜按下列要求处理: 1以前一时刻的功率数据补全缺测或异常的功率数据 2以零替代小于零的功率数据 3缺测或异常的气象数据可根据相关性原理由其他气象要素进行修正不具备修正条件的以前一时刻数据替代 4所有经过修正的数据以特殊标识记录并可查询 5所有缺测和异常数据均可由人工补录或修正。 2.2.4数据存储 1实时采集的数据应作为原始资料正本保存并备份,不得对正本数据进行任何改动 2存储系统运行期间所有时刻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 3存储系统运行期间所有时刻的功率数据实时气象数据 4存储每次执行的短期功率预测的所有预测结果 5存储每15min滚动执行的超短期功率预测的所有预测结果 6预测曲线经过人工修正后存储修正前后的所有预测结果 7所有数据至少保存10年。 2.3 预测系统技术要求 2.3.1总体要求 1光功率预测系统应该是行业知名的成熟产品,经过光电企业实际使用检验。系统应具备数据处理功率预测界面查询统计等功能。包括应根据光伏发电站的具体特点,结合光伏发电站的历史及实测数据,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 2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软件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处理模块实时气象信息处理模块短期预测模块超短期预测模块系统人机界面数据库数据交换接口等。 3应具备短期超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功能。 4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最小单位是1个光伏电站,对于扩建项目能够预测共用升压站的多个光伏电站的单独输出功率和叠加输出功率。 2.3.2预测软件配置要求 1预测系统应配置通用成熟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用于数据模型及参数的存储。 2预测系统软件应在统一的支撑平台上实现,具有统一风格的人机界面。 3预测系统软件应采用模块化划分,单个功能模块故障不影响整个预测系统的运行。 4预测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支持用户和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 5预测系统应采用权限管理机制,确保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6具有0h72h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以及15min4h超短期光伏电站功率预测功能,为电网的发电计划制定调峰调频潮流优化和安全控制等调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该系统信息通过调度数据网远传至广东中调广东备调汕头地调汕头地调备调。 2.3.3预测模型要求 2.3.3.1短期功率预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能预测次日零时起至未来72h的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时间分辨率为15min 2短期预测输入包括数值天气预报等数据,从而获得预测功率 3短期预测应考虑检修故障等不确定因素对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的影响 4预测模型应具有可扩展性,可满足新建已建扩建光伏电站的功率预测 5宜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形成最优预测策略 6根据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布次数进行短期预测,单次计算时间不应小于5min。 2.3.3.2超短期功率预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1能预测未来15min-4h的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时间分辨率为15min 2超短期预测模型的输入应包括实测功率数据实测气象数据及设备状态数据等 3宜采用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云层对光伏发电站的遮挡情况,进而实现对超短期功率波动的预测 4超短期预测应15min执行一次,自动滚动执行动态更新预测结果,单次计算时间应小于5min。 2.3.4统计分析要求 1历史功率数据统计应包括数据完整性统计出现频率分布统计变化率统计 2历史气象监测数据统计应包括数据完整性统计辐照度频率分布统计以及逐日可照时数日照时数曝辐量等 3历史数值天气预报数据统计应包括畅通率统计误差频率分布统计等 4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月计划申报畅通率 5应能对光伏电站进行参数实测气象数据及预测误差进行统计 6运行参数统计应包括发电量有效发电时间最大出力及其发生时间利用小时数及平均负荷率等 7气象数据统计应包括各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及总辐射辐射通量日照时数等。 8参与统计数据的时间范围应能任意选定,可根据光伏发电站所处地理位置的日出日落时间自动剔除夜间时段 9各指标的统计计算时间应小于1min 10能对同一时段实际功率数据预测功率数据,以及同一时段气象监测数据数值天气预报数据进行相关性校验,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数据不确定性可能引入的误差 11预测误差统计指标至少应包括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相关性系数最大预测误差合格率等 12均方根误差合格率平均相对误差分析的最小时间单位为日月年及任意时段的分析为该时段内各日统计值的算数平均 2.3.5 系统数据输出接口 2.3.5.1 光伏电站光功率预测系统应具备根据调度要求上报光伏电站短期超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数据的功能。 2.3.5.2 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系统向上级调度机构的光伏功率预测系统上报光伏电站功率预测曲线时,同时上报与预测曲线相同时段的光伏电站预计开机容量和光辐射数据等。 2.3.5.3 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系统应能够向上级调度机构的功率预测系统实时上传光伏发电站气象监测站的数据,时间分辨率不大于5min。 2.3.5.4 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系统具备与其它经过电网调度机构认定的预测算法的通用接口。 2.3.5.5 短期预测功率及预计开机容量 (1)每日上报两次 (2)功率为次日0时至72时的短期输出功率,数据时间间隔为15分钟,单位为MW (3)开机容量与预测功率相对应,为该时刻的预计开机容量,单位为MW。 2.3.5.6 超短期预测功率及实时开机容量 (1)每15分钟上报一次 (2) 功率为未来4小时内的16点预测功率,单位为MW,时间间隔15分钟 (3) 鼓励上报采用多方法得到的多组预测结果 (4)开机容量应取自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为根据单机逆变器遥信量汇总得到的当前正常运行的逆变器总容量,单位为MW。 2.3.5.7 发电站气象监测站的数据 (1) 每5分钟上报一次当前时刻的采集数据 (2) 数据为所有总辐射直射辐射温度压力湿度等测量数据的5分钟平均值。 2.3.5.8信息上报 为落实国调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信息接入及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光伏电站的数据信息报送提出以下要求: 系统应计算并输出以下实时信息接入省调系统:光伏电站预测有功功率,光伏电站总辐射直射辐射等实时信息由预测系统通过安全区上。 2.4 界面要求 2.4.1 展示界面 1应支持单个或多个光伏电站实时出力监测,以地图的形式显各光伏电站的分布,地图页面应显示光伏电站的实时功率预测功率及各实测气象要素,数据更新周期不大于5min 2应支持单个或多个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的曲线展示,宜同时显示预测曲线实际功率曲线及预测误差带,且更新周期应不大于5min 3应支持不同预测结果的同步显示 4应支持数值天气预报数据自动环境监测站数据实际功率预测功率的对比,提供图形表格等多种可视化手段 5应支持时间序列图辐照度组件温度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变化曲线等气象图表展示 6监视数据更新周期应不大于5min 7展示数据的更新周期应与数据更新周期一致。 8页面调用响应时间应小于15秒 9应具备系统异常告警信息的查询与展示。 2.4.2 操作界面 1应具备光伏发电站运行及预测信息查询选项 2应具备开机容量设置及查询页面 3应支持预测曲线的人工修改 4应支持光伏发电站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和查询功能 5应支持设备检修计划的录入功能 6应支持异常数据阈值设置和处理。 2.4.3统计查询界面 1应支持光伏电站基本信息查询 2应支持预测结果统计信息的查询 3应支持历史功率数据统计信息的查询 4应支持历史数值天气预报数据统计信息的查询 5应支持历史气象监测数据统计信息查询。 2.5 硬件系统 2.5.1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硬件至少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服务器系统应用服务器物理隔离装置人机工作站可根据需要选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硬件防火墙等。 2.5.2应采用主流服务器支持集群RAID等技术特性,支持双路独立电源输入,宜采用冗余配置。 2.5.3工作站宜采用主流硬件厂商的图形工作站,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2.5.4安全防护要求 2.5.4.1 光功率预测系统应与调度机构的光功率预测系统运行于同一安全区。 2.5.4.2 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不同安全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应配置必要的安全隔离装置。网络及安全防护装置应为项目地方电网认可的设备。 2.5.4.3本工程配置1台防火墙用于实现光伏电站安全区II自动化系统功率预测系统与光伏电站安全区I自动化系统包括升压站监控系统远程集控数据采集系统等数据通信的安全防护,以确保安全区I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2.5.4.4本工程至少配置1台防火墙和1套反向物理隔离装置用于实现部署在安全区II的功率预测应用服务器与气象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器单向数据传输的安全隔离。 物理隔离装置应通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 2.5.5根据需要选择交换机路由器等必要设备 2.5.6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应运行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区,与调度计划系统相接口。 2.5.7采用安全操作系统,满足当地电网的要求。 2.6 实时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2.6.1系统供能 1数据采集器 工作温度:-5080 数据采集密度:1秒采集一次 内置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6000 条以上 可根据观测需要扩展为128M存储容量,实现数据无限量存储 数据采集器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内置存储器,便携式防震结构,工业控制标准设计,适合在恶劣工业或野外环境中使用,且具有停电保护功能,断电后已存储数据不会丢失,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太阳能电池板和充电电池供电,可连续工作15天以上 2太阳总辐射传感器 光谱范围:2803000nm 测量范围:02000W/m2 精度:小于5% 显示分辨率:1W/m2 3太阳直辐射传感器 光谱范围:2803000nm 测量范围:02000W/m2 精度:2% 显示分辨率:1W/m2 。 4太阳散辐射传感器 光谱范围:2803000nm 测量范围:02000W/m2 精度:小于5% 显示分辨率:1W/m2。 5组件温度传感器 测量范围:-50100 测量精度:0.1 分辨率:0.1 a.环境温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测量范围:50120 分辨率:0.2 相对湿度 测量范围:0100RH 准确度:0.2RH b.风速风向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 测量范围:0-75m/s 分辨率:0.1m/s 准确度:(0.30.03V)m/s 风向传感器 测量范围:0360 分辨率:3 准确度:3 c.气压传感器 测量范围:4501100hpa 分辨率:0.1hpa 准确度:0.3hpa 2.6.2供电系统 光伏自动气象监测站的供电系统以太阳能供电方式。供电设施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等,蓄电池须能在野外低温下正常工作。 当有太阳光时,由太阳能电池板经充电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并为系统进行供电。当出现连阴雨天气时,蓄电池的容量要求保证在太阳能供电中断后,自动站能够维持正常工作的时间不低于15天。 2.6.3 通讯系统 支持自动心跳保持永久在线,支持参数配置和永久保存,可实现远距离布网监测或异地遥测数据。不受传输距离限制,通过所配置的无线通讯端口,由中心站集控系统对气象站的数据进行统一监控,支持问答式交互要求系统参数设置和修改简便快捷,运行稳定可靠。 1数据定时上报时间间隔支持可调从1分钟到数分钟不等 2数据畅通率: 100 光伏功率预测系统具有灵活的通讯接口,支持以太网RS232和RS485等多种通讯方式,并可以和国内外众多光伏监控后台系统光伏电站升压站后台SCADA系统等建立数据交互,并支持各类标准协议和非标准规约,可与各地调省调及光伏功率预测集控系统建立数据通讯,其强大的接口主要体现在: 1支持国内外众多的标准协议,如:CDT91ModbusDL/645IEC870-5-101/102/103/104等 系统预留功率预测结果上传北京管理中心的接口 3支持本地和远程OPC方式通讯,兼容1.02.0规范 4支持各类非标准规约的定制开发 5支持以.txt.ini.xml等各类文件的传输 6支持各种关系数据库的数据交互,如:SQL server和Oracle等,兼容各类表和视图。 2.6.4光伏气象站应适应当地野外环境要求,能够防风,防沙尘防潮防盐雾,防冻等措施,能否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 2.7柜结构技术要求 2.7.1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为1000V,应采用防潮隔热和防火的交联聚乙烯绝缘铜绞线,其最小等效截面不小于1.5mm2,但对于TA和TV的等效截面应不小于2.5mm2。导线应无划痕和损伤。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投标人承包人应对所供设备的内部配线设备的特性和功能的正确性全面负责。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配线,应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 2.7.2所有端子采用额定值为1000V10A的压接型端子。电流回路的端子应能接不小于4mm2的电缆芯线。TA和TV的二次回路应提供标准的试验端子,便于断开或短接各装置的输入与输出回路一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导线。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并加入可进行标注的隔离件,至少留有10%的备用端子,且可在必要时再增加。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 屏上电源回路应采用能接4mm2截面电缆芯的端子,并且要求正负级之间应有端子隔开。 2.7.3屏面上信号灯和复归按钮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运行监视操作和维护。 2.7.4屏上的所有设备包括继电器控制开关熔断器空气开关指示灯及其他独立安装的设备,均应有便于识别铭牌或标签框。 2.7.5屏柜所有空气开关应设在门外。 2.7.6柜上设备应采用嵌入式或半嵌入式安装和背后接线。 2.7.7对于必须按制造厂的规定才能进行更换的部件和插件,应有特殊的符号标出。 3. 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要求 3.1 备品备件 3.1.1 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备品备件,价款应包括在合同投标总价中。 3.1.2 招标人发包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备品备件,见技术规范协议专用部分附表。 3.1.3所有备品备件应为全新产品,与已经安装设备的相应部件能够互换,具有相同的技术规范和相同的规格材质制造工艺。 3.1.4所有备品备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止损坏等措施,并应与主设备一并发运,同时应标注备品备件,以区别于本体。 3.1.5投标人承包人应对产品实行终生保修,根据需要在15日内提供技术规范协议以外的部件和材料,以便维修更换。 3.2 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3.2.1 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价款应包括在合同投标总价中。 3.2.2 招标人发包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列在技术规范协议专用部分。 3.2.3所有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是全新的先进的,且须附完整详细的使用说明资料。 3.2.4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装于专用的包装箱内,注明专用工具仪 器仪表,并标明防潮防尘易碎向上勿倒置等标识,同主设备一并发运。 4试验设备监造和检验要求 4.1试验 4.1.1试验要求 1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设备试验标准应符合IEC及国标行标的有关规范,并提供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及现场投运试验三种类型试验报告。 2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每一种型式的产品都应提供型式试验报告和报告结论证明。 3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每一套设备出厂之前都应按规范要求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工厂规定的调试大纲进行出厂检查性能试验,试验报告应随产品提供。 4.1.2 性能试验 1装置内部所有元器件性能正确性试验及所有接线正确性试验。 2模拟实际情况进行连续通电,包括交流电流电压直流电源的试验。 3每个回路除弱电回路外应进行工频2000V1min耐压试验。 4.1.3 现场试验 现场实际设备接入后,在一次设备不带电和带电试运行时还应作测试验收,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本系统的现场调试及投运试验。现场投运前和试运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和元件损坏,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无偿修理或更换,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保修期内产品出现不符合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投标人承包人亦应负责。 4.2设备监造 4.2.1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派遣其检验人员到投标人承包人及其分包商的车间场所, 对合同设备的加工制造进行检验和监造。招标人发包人将为此目的而派遣的代表的身份以书面形式通知投标人承包人。 4.2.2如有合同设备经检验和试验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招标人发包人可以拒收,投标人承包人应更换被拒收的货物,或进行必要的改造使之符合技术规范协议的要求,招标人发包人不承担上述的费用。 4.2.3招标人发包人对货物运到招标人发包人所在地以后进行检验试验和拒收(如果必要时)的权利,不得因该货物在原产地发运以前已经由招标人发包人或其代表进行过监造和检验并已通过作为理由而受到限制。招标人发包人人员参加工厂试验,包括会签任何试验结果,既不免除投标人承包人按合同规定应负的责任,也不能代替合同设备到达现场后招标人发包人对其进行的检验。 4.2.4投标人承包人应在开始进行工厂试验前15天,通知招标人发包人其日程安排。根据这个日程安排,招标人发包人将确定对合同设备的哪些试验项目和阶段要进行现场验证,并将在接到投标人承包人关于安装试验和检验的日程安排通知后10天内通知投标人承包人。然后招标人发包人将派出技术人员前往投标人承包人和(或)其分包商生产现场,以观察和了解该合同设备工厂试验的情况及其运输包装的情况。若发现任一货物的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或包装不满足要求,招标人发包人代表有权发表意见,投标人承包人应认真考虑其意见,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待运合同设备的质量, 现场验证检验程序由双方代表共同协商决定。 4.2.5若招标人发包人不派代表参加上述试验,投标人承包人应在接到招标人发包人关于不派员到投标人承包人和(或)其分包商工厂的通知后,或招标人发包人未按时派遣人员参加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检验。 4.2.6监造者有权到生产合同设备的车间和部门了解生产信息,并提出监造中发现的问题(如有)。 4.3检验 4.3.1工厂检验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标人承包人需严格进行厂内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和试验。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合同设备须签发质量证明检验记录和测试报告,并且作为交货时质量证明文件的组成部分。 4.3.2检查的范围包括原材料和元器件的进厂,部件的加工组装试验和出厂试验。投标人承包人检验的结果要满足本合同的要求,如有不符之处或达不到标准要求,投标人承包人要采取措施直至满足要求,同时向招标人发包人提交不一致性报告。投标人承包人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将情况及时通知招标人发包人。 4.3.3工厂检验的所有费用包括在合同设备总价中。 5. 技术性能的考核和验收 性能验收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合同设备的所有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合同设备试运行和验收,根据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程规范进行。 所有的合同设备都应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的性能指标要求。双方可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6. 技术服务培训与设计联络 6.1 技术服务 6.1.1 概述 投标人承包人应派遣技术人员到工地指导安装工作。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对合同设备的现场就位检查安装试验的技术指导负责,对系统调试试运行和在商业运行前的最终调试负有指导和配合责任。 投标人承包人应详细列出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安装指导服务所需的估计人日数,投标人承包人为完成合同设备现场服务的全部费用包含在合同总价中,不因现场服务的实际人日数的增减或现场加班而变化。 双方应该根据工地施工的实际工作进展,通过协商决定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准确专业人员数量服务的持续时间以及到达和离开工地的日期。如果安装出现拖期,是否需要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服务,则可根据招标人发包人的要求,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返回本部或仍留在工地,但费用不调整。 投标人承包人应该编制详尽的安装调试时间表并提交给招标人发包人,指明安装调试所需时间,并列出所需的人员和工具的类型和数量。在设备安装前提供安装调试试验程序及验收表格。 6.1.2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 投标人承包人应及时提供与本合同设备有关的安装包括现场组装试验等相应的技术指导现场培训等全过程的服务并参加验收。 6.1.3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技术指导 投标人承包人需派代表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安装承包商按投标人承包人的技术资料进行安装包括现场组装调试现场试验,对安装承包商就工艺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提出要求,使其符合有关技术和标准的要求,并负责解决合同设备在安装现场试验中发现的制造质量及性能等有关问题。 6.1.4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的资质 投标人承包人派到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应是有实践经验可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投标人承包人派到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在本合同生效后2个月内提交招标人发包人予以确认。招标人发包人有权提出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投标人承包人应根据现场需要,重新选派招标人发包人认可的服务人员,如果招标人发包人在书面提出该项要求10天内投标人承包人没有答复,将按本合同有关规定视为延误工期等同处理。 6.1.5 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指导的责任 由于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对安装包括现场组装现场试验的技术指导的疏忽和错误以及投标人承包人未按要求派人指导而造成的损失应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6.1.6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任务主要包括设备催交设备到货清点工地开箱检验设备质量问题的处理指导安装和试验参加验收。 在安装和调试前,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应向招标人发包人进行技术交底讲解和示范将要进行的程序和方法。对重要工序,投标人承包人技术人员要对施工情况进行确认和签证,否则招标人发包人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经投标人承包人确认和签证的工序如因投标人承包人技术服务人员指导错误而发生问题,投标人承包人负全部责任。 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应有权代表投标人承包人全权处理现场出现的一切技术和商务问题。如现场发生质量问题,投标人承包人现场人员要在招标人发包人规定的时间内处理解决。 投标人承包人对其现场服务人员的一切行为负全部责任。 6.1.7 招标人发包人的义务 招标人发包人要配合投标人承包人现场服务人员的工作,并在生活交通和通讯上提供方便,其所需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自理。 6.2 培训 为使合同设备能正常安装和运行,投标人承包人有责任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与工程进度相一致。 投标人承包人为招标人发包人培训人员提供设备场地资料等培训条件,并提供食宿和交通方便。 6.3 设计联络会 为协调设计及其他方面的接口工作,根据需要,招标人发包人与投标人承包人应召开设计联络会。投标人承包人应制定详细的设计联络会日程。签约后的15天内,投标人承包人应向招标人发包人建议设计联络会方案,在设计联络会上招标人发包人有权对合同设备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投标人承包人应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并作出改进或说明。投标人承包人应负责合同设备的设计和协调工作,承担全部技术责任并做好与招标人发包人的设计联络工作,并且由此发生的费用由投标人承包人承担。 设计联络会主要审查光功率预测系统设计方案,确定设计制造和试验进度,以及工厂监造的关键点,确定技术资料和相关图纸,特别是各种接口布置尺寸,审查交货计划和现场试验大纲等。 设计联络会的地点日期会期招标人发包人参加会议人数在招投标双方签订技术协议时确定以发包方实际通知为准。 除上述规定的联络会议外,若遇重要事宜需双方进行研究和讨论,经各方同意可另召开联络会议解决。 每次会议均应签署会议纪要,包括讨论的事项和结论,该纪要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7. 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7.1 概述 7.1.1投标人承包人按照中国电力工业使用的标准及相应的代码规则对图纸编号,并且提供的资料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 7.1.2 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资料内容要正确准确一致清晰完整,满足工程要求。 7.1.3投标人承包人资料的提交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技术协议签定后15天内给出全部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清单,并经招标人发包人确认。提供最终版的正式图纸的同时,提供正式的AUTOCAD电子文件,正式图纸加盖工厂公章或签字。 7.2 投标时应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在投标时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各设备的系统总配置图,主要设备的外形尺寸说明书产品样本详细的设备清单。 7.3投标人承包人中标后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7.3.1 投标人承包人在合同签定后15天提交各设备的原理图安装图设备样本等10套,另电子版本2套,其中设计院(资料3套,电子版1套),业主方(资料7套,电子版1套)。 7.3.2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与设备设计制造监造检验施工安装调试验收等有关的技术资料,为18套纸质文件随机2套,设计院4套,招标人发包人12套,电子文件5套设计院2套,招标人发包人3套。 7.3.3 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投标人承包人应按机组分别提供12套设计院1套,招标人发包人11套完整的设备竣工图,另加3套电子版。 7.3.4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运行和维护手册培训手册18 套纸质文件,另加2套电子版。其它资料标准规范质量计划等提供6套。 7.3.5 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的图纸应清晰,不得提供缩微复印的图纸。 7.3.6 设备供货时提供下列资料:设备的开箱资料部件清单资料工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 8. 包装及运输(含大件运输) 光功率预测系统制造完成并通过试验后及时包装,否则要做到切实的保护。其包装符合铁路公路和海运部门的有关规定。 包装箱上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并标明招标人发包人的订货号和发货号。 运输时光功率预测系统的所有组件部件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不丢失不损坏不受潮和不腐蚀。 经由铁路运输的部件,其尺寸不超过国家对非标准外形体的规定当部件经由除铁路外的其它方式运输时,其重量和体积的限值,应遵守国家地方交通法规和有关运输单位的规定。 第二部分 专用部分 1. 供货范围及交货进度 1.1 供货范围 1.1.1 一般要求 1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满足本规范书本协议书技术要求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且保证提供的设备为全新的先进的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 2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详细供货清单,清单中依次说明型号数量产地生产厂家等内容, 并由招标人发包人确认。对于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部件,即使本合同附件未列出和或数目不足,投标人承包人仍须在执行合同时补足。 3提供随机备品备件,并提供在投标书中给出具体清单。 4提供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清单及其它需要的清单。 5投标人承包人应保证备品备件长期稳定的供货。当投标人承包人决定中断生产某些组件或设备时,应予先告知招标人发包人,以使招标人发包人增加这些设备的备品备件。 6投标人承包人提供推荐的备品备件清单,并有详细的说明,以便招标人发包人了解这些备品备件用于哪些具体项目上,并在投标书中给出提供具体清单。 7投标人承包人应提供所有便于维修和安装的专用工具。此外,投标人承包人还应提供一份推荐的维修测试人员必备的标准工具清单。 1.1.2 供货范围详见合同附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表工程量清单 1.2 交货进度 交货期交货地点见投标人承包人须知前附表。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概况 序号 项 目 内容 1 项目名称 华能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2 项目单位 华能广东汕头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3 项目规模 装机容量105.084MWp 4 项目地址 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 5 工程设计概况 工程总平面布置建筑物内观及外观形象设计及装饰材料选型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35kV集电线路35kV配电设备110kV输变电设备保护控制设备并网光伏电站的保护控制交直流接地装置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绿化植被恢复环保水保安全设施照明消防防雷接地及进场道路厂内道路给排水及暖通。 6 运输方式 按实际情况 7 交货方式 按发包方实际要求 2.2 使用条件 序号 名 称 单位 1 环境温度 极端最高气温 38.8 极端最低气温 0.3 最大日温差 / 历年平均温度 21.6 历年平均最高温度 / 历年平均最低温度 / 2 湿度 多年对湿度平均值 % 81 3 海拔高度 M 29 4 年均太阳辐射强度(水平面) MJ/m2 46805040MJ/m 5 最大覆冰厚度 mm / 6 最大覆雪厚度 mm / 7 最大风速 m/s 52.9 8 污秽等级 d 9 区地震基本烈度(度) 度 8 1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 G 0.2 11 地震分组 组 2 12 场地类别 类 类 13 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 天 / 14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天 47.4 15 年均冰雹日数 天 / 16 安装场址条件 m/s 41.2 3. 专用技术要求 附表 技术附表A 供货范围备品备件及现场服务人员计划 供货范围清单(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一 光伏功率预测系统硬件部分 1 功率预测服务器 具体配置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台 1 2 气象数据处理服务器 具体配置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台 1 3 工程师站 具体配置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台 1 4 KVM及显示器 台 1 5 反向安全隔离装置 台 1 6 防火墙 台 1 7 网络交换机 台 1 8 机柜及附件 个 1 9 环境监测系统 含直辐射总辐射散辐射温度湿度压力等测量仪器。至少9要素 套 1 二 光伏功率预测系统软件部分 1 软件平台 包括:系统软件及介质数据库软件系统接口开发功率预测应用软件Web应用软件数据库建立。 套 1 2 短期模型 光伏电站0-24h0-48h0-72h等,短期功率预报模型开发。 套 1 3 超短期模型 电站0-4h,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型开发。 套 1 4 通信应用接口 功率预测系统与其相关联系统通信接口开发。 套 1 5 技术维护服务费含高精度气象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维护升级备份故障维修模型再训练等服务。 年 2 必备的备品备件消耗品清单 序号 名称 规格和型号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必备的专用工具及仪器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进口设备清单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培训内容和计划表(计入投标总价) 培训内容 计划人/日数 地点(国内/国外) 备注 现场服务人员配置表(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技术服务内容 时间 派出人员构成 从事本专业 工作年限 备注 职称 人数 技术附表B 推荐的备品备件清单 推荐的备品备件的备选清单不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推荐的专用工具及仪器(不计入投标总价)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备注 技术附表C主要技术参数 光功率预测系统的总体技术数据表 序号 性能 单位 要求值 保证值 1 短期功率 预测时间 / 次日零时至未来72h 时间分辨率 Min 15 单次计算时间 Min 5 2 超短期 功率 预测时间 / 15min-4h 时间分辨率 Min 15 单次计算时间 Min 5 3 实时气象数据传输时间间隔 Min 5 实时气象数据可利用率 % 95 4 实时功率采集时间间隔 Min 5 5 实时数据延迟时间 Min 1 6 数据存储年限 年 10 7 实际功率曲线更新时间 Min 5 8 页面查询响应时间 Min 1 9 数据统计计算时间 Min 15 10 发电时段的短期预测 月均方根误差 / 0.15 月合格率 % 80 11 超短期预测第4小时预测 月均方根误差 / 0.10.15 月合格率 % 85 12 计算机CPU负荷率 正常状态下任意5min % 30 峰值负荷率率 % 50 13 系统服务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h 30000 14 预测系统月可用率 % 99 15 系统可扩容电站数量 站 200 16 短期预测月计划申报畅通率 % 100 技术附表D 交货进度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和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交货时间 交货地点 备注 技术附表E 大部件(超大超重)情况表 投标人承包人在投标文件中应应详细列出单件设备运输重量超过20t,以及长度超过9m,宽度超过3.0m,高度超过3.0m的设备名称及件数(上述所列数据有一项不满足即应列出)。当投标人承包人设备的运输尺寸超出上述给定的规定的界限要求时,投标人承包人应承担由于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运输而发生的费用。并承诺按照交货期安全运抵现场。 投标人承包人应把超大超重的情况予以详细说明。 序号 部件名称 数量 尺寸(m)长宽高 重量(t) 厂家 名称 部件 产地 备注 包装 未包装 包装 未包装

标签: 成套设备 渔光互补 电站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附件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