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2022年5月24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image772.png


科学、有效、专业、规范

做好日常消毒防护 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杜绝不规范消毒现象 对六大消毒误区说“不”

针对近期开展的消毒工作,市爱卫办要求,加强科普与培训,提高消毒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杜绝不规范消毒现象。

针对如何科学、有效消毒,市爱卫办强调,要避免不科学消毒,对六大消毒误区说“不”:

1.不使用消毒剂直接对人喷洒。

2.不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毒。

3.不对外环境(绿化、道路、墙面等)进行大规模消毒,包括用无人机、“大炮车”以及对道路播撒生石灰等。

4.不使用消毒无效的方法(如用烟雾机、弥雾机)进行消毒。

5.不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

6.不往下水道大量倒消毒剂、投消毒片。

上述做法,基本无效,而且会造成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等后果。比如往下水道过量投放消毒剂,会腐蚀管道,也污染环境。

只要居民楼邻居之间下水道的气流是不相通的,通过下水道传输病毒的可能性极低。

居家消毒 试试中药熏蒸“好方子”

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有力作用,消毒防疫也不例外。中药熏蒸如何用于居家消毒呢?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

何谓“中药熏蒸法”

中药熏蒸法是指中药在煎煮或燃烧时借助药物的气味作用于人体,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在一千多年的时间沉淀中,中医熏蒸疗法衍生出多种操作方法,临床适宜病症越来越广泛,中药熏蒸仪器品类及功能越来越规范多样。

目前,奥密克戎病毒复制能力强、传染性强,是迄今为止变异程度最高的新冠变异株。由于奥密克戎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存活一定时间,再次提升环境消杀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地位。中药熏蒸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安全性较好,适宜居民在家中操作,有助防疫保健。

熏蒸法常用到艾叶、苍术、藿香、菖蒲、白芷等芳香类中草药。这类中草药挥发气味通过口鼻黏膜、皮肤孔窍,随着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起到开泄腠理、宣畅肺卫、平衡阴阳、防病保健的功效,点燃这类药物对室内进行熏蒸也有良好的净化空气效果。就拿艾叶而言,既是避秽辟邪之要品,也是我国古代用于预防瘟疫的重要药物。

现代研究表明,艾烟对多种细菌,尤其是医院常见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金葡菌等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艾烟对于多种真菌、病毒也有着抑制或杀灭作用,在疫情流行时可选择艾熏作为一种消毒方法。

简单易行好方法

1.点燃熏蒸法

在室内安全的地方放置铁盒或香薰炉,直接点燃艾条,或艾叶加苍术各30克,将其放进容器,让其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进入空气中进行消毒。

每次熏灸30~60分钟,每周2~3次。建议分区域,逐个房间轮流熏蒸,熏蒸时关闭房门,熏蒸完毕后彻底通风再进入房间。注意,家中如果有哮喘、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慎用此法。

2.煮沸熏蒸法

取艾叶50克、苍术50克、藿香30克、佩兰30克、白芷30克,用冷水浸泡1小时;关闭门窗,在室内中央用电磁炉或养生壶煎煮中药,大火烧开后,调为文火,再煮30分钟;敞开锅盖,使药液蒸汽在室内弥漫,进行空气消杀净化。

每周2~3次。此法也应逐个房间轮流使用,熏蒸时关闭门窗,熏蒸结束后即可进入房间。

3.佩戴香囊法

佩戴香囊自古有之,中药香囊源自中医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香囊不仅美观,而且可以防病保健,值得推广。

香囊的组成一般包括:艾叶、苍术、羌活、白芷、草果、木香、川芎、陈皮、大青叶、黄芩等。将这几味药物等份,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每袋10~30克,于室内分散悬挂,亦可随身佩戴。

如何做好防护与清洁消毒?“十问十答”看过来

日常生活如何做好防护?清洁消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针对社会关注的防疫消毒热点问题,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特别推出“十问十答”,共同来看。

1.办公区域工作人员有哪些防护要点?

(1)进入办公场所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出示健康证明等措施。

(2)不要带病上班,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向单位报告。

(3)楼层少时尽量走楼梯,乘电梯时戴口罩、不交谈,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电梯按钮。

(4)办公环境保持清洁,勤通风;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对键盘、鼠标和电话等办公物品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注意手卫生,避免用手接触眼口鼻。

(5)非独立办公均应佩戴口罩,减少在门厅、走廊、茶水间等公共区域逗留和闲聊。

(6)疫情期间尽量不开会、少开会,或采用视频会议等形式。如必须开会,应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保持会议室通风,参会人员都要佩戴口罩,座位留有间隔。

2.办公楼宇如何做好清洁消毒?

室内开窗自然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保持30分钟以上。公共区域应配置合规的免洗手消毒液,在洗手池处提供洗手液和擦手纸。可使用1%~3%过氧化氢、250毫克/升二氧化氯或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对快递等物品外包装及置物架喷洒消毒。还应注意洗手水池、便器和垃圾桶等的清洁消毒,消毒时使用1%过氧化氢或500~1000毫克/升含氯(溴)消毒液或200~500毫克/升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喷洒。

楼宇内经常接触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窗把手、台面、桌椅、扶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可使用100毫克/升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250~500毫克/升含氯(溴)消毒液或100~250毫克/升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每天消毒2~3次。不易触及的物体表面可每天消毒1次。地面必要时每天消毒1~2次。

3.生产区域、建筑工地工作人员有哪些防护要点?

(1)上岗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等可疑症状,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就医,不带病上岗。

(2)认真参加疫情防控培训,根据岗位需要做好个人防护、环境通风和清洁消毒,熟悉应急处置流程,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3)工作中不串岗、不扎堆,与其他员工保持安全距离,可采取错开工位点、每班减少人员等措施,不同班组员工之间做到无接触换班。

(4)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眼口鼻。规范佩戴口罩,不要聚众吸烟或吸游烟。合理安排工作进度,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4.生产企业、建筑工地如何做好清洁消毒?

生产企业、建筑工地人数较多,人员较为密集,应保持各个区域的整洁卫生,定期消毒,特别对人员接触频次高的物体或部件表面增加消毒频次。重点关注外来货物等外包装的预防性消毒。

公共区域应配置合规的免洗手消毒液,在洗手池处提供洗手液和擦手纸。根据货物品类和包装情况实施分类消毒,可使用1%~3%过氧化氢、250毫克/升二氧化氯或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并做好物品存放区域环境的预防性消毒。

室内首选开窗通风,地面必要时每天消毒1~2次。

对厂房、车间、办公楼、工地内的电梯按钮、打卡机、门把手、操作台、对讲器按钮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100毫克/升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250~500毫克/升含氯(溴)消毒液或100~250毫克/升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每天消毒2~3次。不易触及的物体表面可每天消毒1次。使用1%过氧化氢或500~1000毫克/升含氯(溴)消毒液或200~500毫克/升二氧化氯消毒液对洗手水池、便器和垃圾桶等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

5.商超、菜场等场所工作人员有哪些防护要求?

(1)上岗前应检查工作服、口罩、手套和消毒剂等防护用品的数量和质量,做好健康管理,确保不带病上岗。

(2)知悉工作岗位防疫要求,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工作,口罩或手套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有喷溅操作应穿戴护目镜/防护面屏和防水围裙,维护柜台、摊位内的环境卫生。

(3)注意手卫生,减少直接用手接触楼梯扶手、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备或设施,避免用手接触眼口鼻。

(4)采用无接触收款,避免与服务对象的直接接触,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6.工作服要怎么清洁消毒?

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250毫克/升二氧化氯或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晾干存放。

7.健康管理有哪些要求?

按要求进行核酸及抗原检测,定期监测体温,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核酸及抗原检测异常,或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等可疑症状时,立即上报并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戴好口罩,根据要求进行隔离,并遵循其他相关应急处置措施,其间做好闭环管理。

8.工作餐要怎么吃才符合防疫要求?

分散用餐的员工,用餐时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消毒,尽量在各自工位用餐,不聚集用餐,不面对面交流,缩短用餐时间;用餐后,应自觉维护好工位整洁,并做好垃圾分类,维护环境卫生。

食堂集中用餐的员工,进入食堂时关注窗户是否完全打开,取餐前应先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除吃饭时外,全程须规范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排队取餐时,应保持安全距离;取餐后分散就坐,避免相对而坐;就餐时建议不交流不讲话,就餐后尽快离开食堂。

如为外部统一送餐,应注意无接触式接收,用餐前,将外包装去掉后注意手部清洁消毒。

9.到商超、菜场购物有哪些注意事项?

选择通风良好、环境清洁的购物场所,错峰采购。提前准备购物清单,自备购物袋,随身携带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防护用品。

购物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扫码、测温,快速入场。尽量走楼梯、乘坐电动扶梯,减少厢式电梯的乘坐。避免直接接触扶手、电梯按钮、门把手、手推车、购物篮等公共物品,不用手触摸眼口鼻。买菜时减少翻捡,挑选商品时建议佩戴手套。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建议使用非接触式的支付方式。

回到家中及时处理口罩,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清洗双手。对手机、采买物品的外包装进行擦拭消毒。

10.到室外公共场所如何做好防护?

出行前提前预约,错峰出行,随身携带备用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防护用品。入场时主动亮码、扫码,测量体温,避免在入口处聚集。

人员密集处务必戴好口罩,手接触公共物品后不触摸眼口鼻,及时清洁双手。保持良好习惯,注意咳嗽打喷嚏礼仪,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抽吸游烟。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不喧哗。

标签: 卫生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