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建设规划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勉县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建设规划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按照法定程序,勉县长沟河镇人民政府委托陕西华瑞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勉县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建设规划暨控制性详细规划》,该规划已于2022年7月9日通过了勉县城乡规划和收储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可行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将《勉县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建设规划暨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

公示期间,公民可用信件、电话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规划编制单位研究参考,对于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将酌情予以采纳。

公示时间:2022年8月26日-2022年9月25日。

联系电话:0916-******* 153*****996 ???????????????????????????????????????????

联系地址:勉县自然资源局(定军山大道与绿缘路十字)公示网址:http://www.mianxian.gov.cn/mxzf/xxgk/fgwj/fgwj/ty_list.shtml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背景

第二条 规划范围

第三条 规划依据

第四条 技术路线

第五条 规划原则

第六条 规划内容

第二章、 功能定位

第七条 规划目标

第八条 人口容量

第三章、 总体布局

第九条 规划构思

第十条 规划结构

第十一条 用地构成

第十二条 居住用地规划

第十三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十四条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第十五条 绿化用地规划

第四章、 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六条 规划原则

第十七条 道路系统规划

第十八条 交通设施规划

第五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九条 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二十条 绿地系统布局

第二十一条 绿化种植

第六章、 道路竖向规划

第二十二条 道路竖向规划依据和原则

第二十三条 竖向规划设计

第七章、 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十四条 编制依据

第二十五条 用水量预测

第二十六条 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第二十七条 供水系统规划

第八章、 排水工程规划

第二十八条 编制依据

第二十九条 编制原则

第三十条 排水体制

第三十一条 排水工程规划

第九章、 电力工程规划

第三十二条 负荷预测

第三十三条 10KV配电网

第十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三十四条 防震规划

第三十五条 消防规划

第三十六条 防洪规划

第十一章、 环卫设施规划

第三十七条 规划目标

第三十八条 垃圾量预测

第三十九条 垃圾收运处置规划

第四十条 环卫工程设施规划

第四十一条 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第十二章、 规划控制

第四十二条 规划控制目标

第四十三条 地块划分

第四十四条 控制指标体系

第四十五条 土地使用规划控制

第四十六条 环境容量规划控制

第四十七条 建筑建造规划控制

第四十八条 交通活动规划控制

第四十九条 设计引导规划控制

第五十条 近期建设项目

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建议

第五十一条 规划法治建设措施

第五十二条 规划行政管理措施

第五十三条 规划经济保障措施

第五十四条 规划技术深化措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规划背景

2021年“8.21”特大暴雨对长沟河镇政府驻地转咀子村造成了严重破坏,水、电、路、讯、房等方面损失情况严重,镇政府办公楼、镇派出所、部分村民住房遭到了损毁。

为了科学指导长沟河镇灾后重建工作,改善片区环境形象,促进镇区更新改造,为镇政府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勉县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建设规划暨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勉县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东西长约1.01公里,南北宽约0.4公里,规划面积34.95公顷。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年)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5.?《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6.?《镇规划标准》(GB*****—2007)

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2016)

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2017)

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2014)

10.?《城市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规范》(GB *****—2016)

11.?《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

12.?《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13.?《长沟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

14.?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规划设计规范、条例、文件

15.?长沟河镇现状地形图及相关基础资料

第四条 ?技术路线

以防灾减灾为出发点,以改善片区环境、完善功能布局为落脚点,在充分研究论证实际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对用地布局、道路体系、基础设施、绿化景观等进行规划,做到规划即有落地性,又有适当超前性;对各地块的规定性和引导性指标赋值,为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提供指引。

第五条 ?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人的生活需求和生命财产安全出发,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规划范围实际用地情况,对现状用地进行整合和调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安排各项用地布置、各类道路交通、市政公用、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2.?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未来不确定性,规划尽量包容今后发展的多种可能,充分体现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同时充分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灵活布局,寻求从现状到远期目标的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3.?综合效益原则: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性。同时,避免因为短期、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影响整个地区的建设水平,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保证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绿化用地建设。

4.?控制切实有效原则:本次规划采用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控制和引导,加强控制指标的合理化制定。寻求规划设计成果与规划管理体制的有效结合途径,以期更切合实际、更有效的发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第六条 ?规划内容

1.?通过现状研究分析,细化区域功能;根据建设条件、功能定位,明确规划目标与原则、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并具体落实在土地使用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及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当中;提出本次规划的指标体系及其规定,包括土地使用、规划指标、设施配置和设计引导等方面内容,并解释规划管理技术,提出规划实施建议。

第二章、?功能定位第七条 ?规划目标

以打造行政服务和宜居安置为主,集聚集贸交易、休闲娱乐、应急避难、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形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城镇中心区。具体分为三部分:

1.?调整功能结构布局:根据规划区现状建设情况适当调整功能布局,并对规划区内的用地进行细分,为土地开发和下层次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2.?落实基础设施系统:依据规划规模确定道路交通和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应急避难设施,适当提高设施建设标准,并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保证基础设施用地的充足,

3.?完善公共设施配置:以提高人居环境,完善区域功能为目标,合理配置补齐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融休闲健身、公共活动、集贸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片区。

第八条 ?人口容量

1.?根据片区功能定位和用地条件以及上层次规划的要求,规划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600人左右。

第三章、?总体布局第九条 ?规划构思

1.?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功能:从城乡统筹、区域发展、防灾减灾的视角确定长沟河镇的发展和定位,以总体规划为指导,顺应城市发展客观要求,合理布局各类功能用地,进一步完善城市结构。

2.?构筑快速、便捷、安全、宜人的交通网络:通过对长沟河镇中心区用地结合的总体把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要道路框架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道路性质、等级和断面形式,建立快速、便捷、安全、宜人的交通网络。

3.?以人为本,保障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优先主要关注的是人们生活环境、居住质量、社会交往和沟通的场所。充分重视环境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利用,将外部公开空间的规划安排充分考虑以人为中心,通过绿地、广场和步行道的设计,在镇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为居民创造更多的休闲驻留空间,使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的发展相协调。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规划应确保公共建筑与公共场所的用地分配,并注重形象设计。

4.?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塑造独具特色的城镇形象:提高长沟河镇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注重中心区的城市建筑“实体空间”与城市园林绿地“开放空间”的有机联系。积极利用两河、堰河等有利资源,突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整合各种环境要素,塑造环境优美、尺度宜人、建筑风貌独具特色的镇区形象,为长沟河镇居民多元、健康、舒适、愉悦的生活奠定物质空间基础。

5.?社区单元规划管制和规划设计结合:应用“社区单元”的规划理论,将社区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相结合。根据服务半径,因地制宜,划分合理的社区单元、邻里单元结构,为合理的社区邻里空间环境和生活品质打好基础。

第十条 ?规划结构

本规划对规划区的空间发展提出了“两轴两翼四组团”的空间发展结构:

1.?“两轴”指的是沿217县道及规划路的发展轴及沿堰河空间拓展轴;

2.?“两翼”指的是堰河以西的西翼区域及堰河以东的东翼区域;

3.?“四组团”指的是工业生产组团、行政服务组团、商旅文娱组团和生活居住组团。

第十一条 ?用地构成

1.?规划涉及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用《镇规划标准》(GB*****—2007);并将用地分至中类,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地六大类用地。

2.?本次长沟河镇中心区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为15.69公顷,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5.9公顷,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2.53公顷,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2.88公顷,绿地0.61公顷,生产设施用地3.77公顷。依据规划的居住用地建设量测算可知,规划区居住用地最大可容纳1600人居住。

第十二条 ?居住用地规划

1.?规划布局:以现状保留提升为主,堰河以西区域的居住用地以宅基地安置为主(R1一类住宅用地),堰河以东区域以上楼移民安置小区建设为主(R2二类居住用地)。R1一类居住用地区域为三层以下住宅建筑,R2二类居住用地以三层住宅建筑为主,同时可建设适量的四至六层多层建筑,以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由于规划区居住用地的建设条件和自然环境优越,规划建设生态型社区。

2.?规划指标:本次规划对于居住用地以保留提升为主,规划区居住用地5.9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37.60% ,规划居住人口1600人,人均居住用地45平方米。

3.?配套公服:规划各居住小区配套建设日常生活必需的服务设施,以创造舒适宜居的综合社区。根据居住用地特点及总体布局,各小区在开发建设时,均应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小区级商业用地、社区卫生站、文化活动站、老人及青少年活动站、小区级小公园及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等等。

第十三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规划布局:本片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镇政府、镇派出所、村卫生室、邮政服务网点、小型零售商店,原公共服务设施因建设标准较低,且经过洪水水毁,已无法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故本次规划拟调整镇政府及派出所建设位置、新设镇卫生院,提高其对外服务的标准,在原镇政府用地及其东西两侧用地打造镇中心集贸市场及商业服务、文体科技设施,延续镇区居民的生活习俗,为镇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设施。

2.?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共计2.53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16.12%。包括行政办公用地、教育机构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商业金融用地、集贸市场用地。

3.?行政办公用地(C1):规划的行政办公用地有堰河西侧的镇政府新址及镇派出所用地及堰河东侧的转咀子村村委会用地,规划面积0.55公顷。

4.?教育机构用地(C2):在堰河以东较为平坦且远离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布置小学和幼儿园,占地共1.2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8.09%。

5.?文体科技/居住用地(C3R1):在原镇政府以东布置文体科技/居住混合用地,以满足居民文化、体育、图书、科技、娱乐、度假等需求,用地面积0.13公顷。

6.?医疗保健用地(C4):在规划镇政府西侧布置医疗保健用地,用以建设镇中心卫生院,以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规划面积0.09公顷。

7.?商业金融用地(C5):规划商业金融用地0.2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78%。将原镇政府用地及周边邮政网点用地规划为商业金融用地,翻新原镇政府建筑,新建商业服务建筑,构筑镇及商业服中心。

8.?集贸市场用地(C6):规划在原镇政府西侧,原地区煤厂宿舍建筑区域设置集贸市场用地,结合集贸市场建设公厕及垃圾转运站,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结合用地东侧规划的商业金融用地,逐步发展成为镇区的商业中心区。规划集贸市场用地面积0.21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1.34%。

第十四条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1.?道路广场用地包括道路和广场两类用地。规划道路广场总用地为2.88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18.36%。

2.?整个片区内由西至东,依次布置了避难广场、村民广场、滨水景观广场、转咀子桥桥头广场和转咀子安置点广场等。

3.?县道217及转火路为长沟河镇对内及对外联系的主干道,在堰河东侧规划了服务居住片区的规划道路,并规划各级支路以串联规划区内的各个地块。

第十五条 ?绿化用地规划

绿化用地分为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规划区内各类绿化总面积为0.6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0.3公顷,规划绿地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3.89%。

第四章、?综合交通规划第十六条 ?规划原则

1.?尊重现状原则:道路系统应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尽量做到规划与现状的统一。

2.?承上启下原则:既要承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网骨架,同时也要为下一步详细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留有余地。

3.?弹性控制原则:道路系统规划应有前瞻性,为将来城镇的发展及道路的拓宽留有充分的弹性。

第十七条 ?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结构规划依据勉县的综合交通规划,并结合规划区实际用地现状,本次规划路网以现状路网提升改造为主。

2.?主干路网结构为“一横、一纵”“一横”:即县道317及堰河东侧居住区规划路,是镇政府片区与勉县县城、镇政府片区与本镇各居民点的主要联系干道。“一纵”:即转火路,该路是链接镇政府片区至本镇部分居民点的道路。

3.?交通模式规划区交通发展模式以货运汽车、私家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为主。

4.?道路等级:道路等级主要分为两级:主干路和支路。

5.?间距和红线宽度(1)主干路:县道217过境段道路红线宽度7.5—11.5米,转火路红线宽度6米,堰河以东安置区主干路红线宽度10米,机动车道宽度6米。(2)支路:支路宽度以4.5米为主,将片区内的各功能区与主要道路进行连接。

6.?横断面形式:规划区主干道有县道217及转火路。

十七-规划道路名称及红线宽度一览表

道路名称

道路级别

红线宽度(米)

断面形式

县道217

主干路

7-11

7(局部7+2或者7+2+2,局部在道路两侧或北侧布置2米宽人行道)

转火路

主干路

6

6

7.?道路交叉口:规划区内道路交叉口均为平交。

8.?步行交通:根据路段的人流量和地下工程管线的敷设等方面情况,本次规划县道217部分路段设置2米宽的人行道,将片区内的居住片区、商业服务片区、集贸市场及行政服务片区进行步行衔接。结合沿街商业广场设置,将人行引入商业前。通过本规划措施,减少沿县道217人流对车行交通的干扰,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两河滨水绿带和公园绿地内设置步行道,与道路步行系统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保证规划区内居民可步行到达所有公共空间。

第十八条 ?交通设施规划

1.?停车场规划

社会停车场规划:规划加强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合理布局停车设施,满足车辆停放基本需求。按照用地实际情况,本规划区内未设置集中的停车场地,在规划区范围内共设置了五处广场用地,公共停车场可结合商业经融用地沿街广场进行设置。

2.?配建停车场规划

(1)?配建停车场规划的原则

a.?各类建筑设施停车场配建的机动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中的规定。对于已建的设施当其他用地不能满足未来规划的需要时,可考虑利用附近的社会停车场,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b.?专用和公用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以方便停车场的使用者。

c.?停车场内必须按不同的车型分别设置停车区,至少应将微型和小型汽车与其他车型分开,以利场地充分使用和出入方便,也利于交通组织和管理。

d.?停车场出入口宜布置在次干道,必须设在主干道时,应尽量远离交叉口,距离交叉口不应小于70m,并限制左转车辆进口。

e.?为保证车辆在停车场内不发生滑溜和场地排水的需要,停车场内坡度一般在0.2~0.5%之间。

f.?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小型汽车车位时,其出入口应不小于2个。出入口的纵坡一般不宜大于8%。

(2)?配建停车场车位控制

在城市停车需求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建筑物停车配建的泊位数越多,对社会公共停车场的需求就越少,因此合理制定停车配建指标并严格实施对城市的动态、静态交通都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可以避免过多的停车需求转化为社会成本,减轻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压力,也可以影响城市机动车的出行发生和吸引,保持城市较高的可达性。

十八-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停车场(库)配建车位控制表

类别

单位

指标

机动车

自行车

01

居住建筑面积90-150m2

车位/户

1.0

2.0

02

行政办公

车位/百平方米建筑面积

0.4

6.0

03

商业建筑

车位/百平方米营业面积

1.0

5.0

04

农贸市场

车位/百平方米营业面积

0.3

8.0

05

公园

车位/1公顷游览面积

6.0

100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九条 ?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规划目标:遵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和景观功能,结合社会生态环境,创建绿地系统与建成环境和谐融合的人居环境。

2.?规划思路:

(1)?完善生态系统,在绿地规划中,要有意识的保护生态,结合规划区的自然环境特色,点、线、面结合,形成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由内到外形成片区绿化和街头邻里绿化系统的两层结构。

(2)?综合考虑各类绿地的合理分布和规划设计,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环保效益,有利于大气、水体、噪音等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先进的标准。

(3)?绿地建设应符合多元化的需求,以生态型、福利型、经营型等多种型制相结合,使居民均能享受。

(4)?规划区内按高标准建设绿化用地,优化生活环境。

第二十条 ?绿地系统布局

1.?绿地系统规划以广场绿地为主体,结合规划区内外的道路绿地和滨水绿地等带状绿化,串联起若干公共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相互交织的网络状城市绿地系统。

2.?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两点、多廊”的绿化网络。

(1)?“两点”是指规划区内两处集中公共绿地。一处为原地区煤厂西侧,原派出所用地北侧的用地,结合排洪渠治理,形成区域中心的集中公园绿地;一处为县道217与Y016路交叉口处,结合两河河道治理形成的水系南北侧的绿地广场。

(2)?“多廊”是指规划区内多两干道和水系两侧设置的生态绿廊。

3.?公共绿地:规划区公共绿地由公园绿地及多条干道两侧设置的生态绿廊组成。

(1)?滨水公园绿地:结合两河河道治理,在河堤与县道217之间的区域,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建设滨水公园绿地,与道路步行系统共同组成片区内的步行景观通廊。

(2)?街头公园绿地:在原派出所用地北侧,结合排洪沟治理及拆除水毁危房后的空地,建设面积约0.1公顷的区域中心街头公园绿地。

4.?附属绿地:

(1)?居住区绿地:为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居住区内按国家标准规定配置一定的居住绿地,居住区绿地属于居住用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小区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道路绿地等。本区域内特指堰河以东居住区地块,在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应严格按照“五分钟生活圈”要求布置集中绿地及宅间绿地。

(2)?公共设施用地内绿地:在附属绿地系统内,有行政其它城市公建区内的绿地。对无污染的行政、事业和公建区的绿化,应根据各自的使用情况,综合考虑绿地的形态设计,绿化树种、花卉的选择,充分利用零星用地,或房前屋后的空地,种花植草。

第二十一条 ?绿化种植

挖掘利用本土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要植物群落,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一些树种,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组合,以面为主,点、线、面结合的良好绿化网络。注重物种多样性配置,增加绿量,提高绿视率。

第六章、?道路竖向规划第二十二条 ?道路竖向规划依据和原则

1.?规划依据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95)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2018)

(4)?《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2016)

2.?规划原则

(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道路及两侧地块土方工程量;

(2)?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4)?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5)?规划区外围道路的高程应与规划区内道路标高相衔接

第二十三条 ?竖向规划设计

1.?根据规划路网及现有地形以及现状道路标高进行规划区道路的竖向设计,本区地处山地,地形复杂,海拔高度538~580米,地势西高东低。

2.?道路定线设计充分结合自然地貌及现状道路情况,减少土方。竖向设计时,结合地势,因规划区大部分道路已经形成,对道路坡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为减少对现状道路的破坏,本次设计尽量保持原有道路坡度。道路纵坡坡度大多控制在0. 9‰—6.0‰之间。道路最大纵坡6.0‰,最小纵坡0.0‰。

第七章、?给水工程规划第二十四条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2019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2016

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7.?水源地资料

8.?现状地形图

第二十五条 ?用水量预测

依据本次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和用地规模,由于本片区以公共服务、生产设施为主,居住为辅,所以采用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法预测规划区用水量。本次规划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98)和《村镇规划标准》GB*****-2007相应规定,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对规划区用水量预测。

1.?规划区生产生活用水量

二十五-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法预测用水量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hm2)

用水量选取值万m3/(km2·d)

用水量m3/d

R

居住用地

5.9

0.80

472

C1

行政办公用地

0.55

0.80

44

C2

教育机构用地

1.27

0.80

102

C3

文体科技用地

0.13

0.80

11

C4

医疗保健用地

0.09

0.80

7

C5

商业金融用地

0.28

0.60

17

C6

集贸市场用地

0.21

0.50

11

S

道路广场用地

2.88

0.20

57

G

绿地

0.61

0.10

6

M2

生产设施用地

3.77

1.50

566

合 计

1293

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水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采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2016)中的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显得偏高。因此,参照国内类似地区的用水定额和规划区用地状况来确定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

二十五-规划区用水量及组成

序号

用水类别

用水量(m3/d)

供水规模(m3/d)

1

综合生活用水量

664

660

2

道路浇洒用水量

57

55

3

生产设施用水量

566

550

3

绿地用水量

6

6

规划区总用水量

1293

1270

2.?消防用水量

本次规划区最大可容纳1600人居住,结合镇区的的性质。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2006)中关于室外消防用水量的规定,消防用水量应根据建筑物消防用水量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1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4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其消防总流量=45升/秒=162m3/h,消防总水量=162×2=324 m3;此消防总水量储存于配水厂清水池中,随时备用,用后由水源在24小时内补回,故不计入城市供水规模。

3.?供水规模:规划区总供水规模为:1300m3/d。

第二十六条 ?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1.?供水水质规划:为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生活饮用水水质应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规定的要求。

2.?供水压力规划:水压上要求满足最不利点自由水头达到28米。消防采用低压制,即在消防时,水压在管网最不利点处服务水压不小于10m。

第二十七条 ?供水系统规划

1.?长沟河镇供水系统由水源、水厂、配水管网三大部分组成。水源选择在区域北侧堰河上游,水厂随水源布置。

2.?规划区的用水量、管网、管径均按本次规划范围内的人口最大容量及相关规范,实际测量的指标;远期规划用水量、管网管径按照总体规划确定人口及相关规范,为引导性指标。配水管网布置规划区内采用支状管网;远期结合用地规划采用环状与支状相结合,规划镇区中心地带管网布置呈环状,边缘地带管网采用支状布置。同时考虑到市政配水管网承担城市消防任务,本次规划配水管管径不低于DN50。

3.?管道采用聚乙烯给水管(PE),热熔连接,砂垫层基础,管径为DN50-DN300。结合消防规划,消火栓沿主干供水管道设计,设置间距不超过120米。另外管网还包括阀门井、排气、排泥井等附属设施。

4.?配水管网全部采用直埋敷设,配水管网的管中埋深取0.8米,如与其它管线交叉,可做适当的调整,但不应小于最大冻深。

5.?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计算,按最高时+消防与事故时进行校核。

第八章、?排水工程规划第二十八条 ?编制依据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2017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2019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4.?国家现行的其它规范和标准

第二十九条 ?编制原则

1.?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实行统一规划。

2.?雨、污水管道的敷设应与道路的规划结合起来,原则上管道敷设在规划道路下。

3.?尽可能利用有利地形,使雨水、污水管道坡降与地面坡度一致,以减少管道埋深,尽可能不设或少设中途泵站。

4.?注意地质、地物等情况,尽量避免通过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费用,并减少维护、管理费用。

5.?适应市政基础设施的长期性、超前性、设计应近、远期相结合,着眼于今后发展。

6.?雨水选择就近出流的排放方式。

7.?建议人行道、广场应采用透水性强的地面砖铺装,路面尽可能采用透水沥青,增加雨水的渗透系数,补充地下水,减少雨水排放量。

8.?雨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与道路及区域硬化程度联系,防止高投入、低产出,效益不高。

第三十条 ?排水体制

1.?合理的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镇区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投资以及维护管理费用。

2.?根据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地形情况,污水与雨水应分别处理,选择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第三十一条 ?排水工程规划

1.?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预测

a.?污水量测算主要是依据给水工程规划中用水量的预测进行测算的。根据勉县城市总体规划,长沟河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因此,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2016)要求,污水量的预测采用最高日用水量的85%确定,采用日变化系数1.12,规划区总污水量见下表:

三十一-规划区污水量预测表

用水量(m3/d)

1300

排水系数

0.85

污水处理率

100%

污水规模(m3/d)

1100

综合生活污水定额(L/(人.d)

190

b.?根据规划区最高人口容量,确定人口密度为350人/公顷;根据综合生活污水定额,确定污水单位面积平均日流量;根据污水平均日流量,确定各管段污水总变化系数。

(2)?污水的最终出路:堰河以西区域,规划在原镇政府前广场区域建设地下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标准后,部分作为绿化灌溉,部分排放到地表水体。堰河以东区域,结合移民安置小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标准后,部分作为绿化及农田灌溉,部分排放到地表水体。

(3)?污水管网平面布置:

a.?规划污水的排放形式为非满流的重力流形式,管网走向主要依据污水处理设施位置和道路坡度,自然地形情况来考虑确定。

b.?根据规划区现状情况,结合规划发展趋势,确定在县道217建设截流干管,其它道路污水管道均按照道路自然坡向汇入截流干管中,由西向东最终排入污水处理设施。

c.?排水管道沿规划路布置,大部分管道坡度随地形坡度;规划确定污水管道管径为DN300-DN500。

(4)?管材、接口、基础

a.?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管材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b.?根据长沟河的地质情况,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时一般砂石带形基础,砂石带形基础沿管道全长铺设。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2019),按污水管道管径大小,在管线上每隔30~50米和转向点上设置污水检查井。

2.?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管网平面布置

a.?雨水的排放形式为满流的重力流形式,因此,管网走向及排出口选址主要依据道路坡度,自然地形情况来考虑确定。

b.?规划区由堰河分为两个排水区,为了减小系统规模,根据现状地形及雨水的排出条件,结合规划区内河流状况,将雨水通过管网系统收集汇到低洼处排放。雨水管网系统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c.?管道起点埋设深度根据路宽不同分别取值,管顶覆土范围为1.2-1.5m。本次设计雨水管管径DN300-DN600。

(2)?管材、接口、基础

a.?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管材采用承插式Ⅱ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接口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

b.?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2019),按雨水管道管径大小,在管线上每隔50—120米和转点上设置雨水检查井。雨水口按25m~50m间距设置,采用偏沟式双篦雨水口。

第九章、?电力工程规划第三十二条 ?负荷预测

1.?根据规划区内各地块用地性质及建筑面积进行负荷预测。规划区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公共设施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2.?预测方法:根据规划区内的各类建设用地性质和建筑面积,采用负荷密度法预测,其结果作为布置10KV变电站及开闭所的依据。

3.?负荷密度:参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并结合勉县长沟河镇特点取定。

(R2)居住建筑: 30 W/m2

(C)公共设施建筑: 50 W/m2

(S)道路广场:20 W/m2

(M2)二类生产设施建筑:50W/m2

4.?总负荷:按照上述标准,考虑负荷同时率取0.75,规划区各类建筑预测用电负荷共0.25万KW。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要求,35~110KV变电所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9~0.95,则规划区要求电源提供的负荷容量至少应为0.265~0.28万KVA。

第三十三条 ?10KV配电网

1.?供电模式:采用三级供电模式:35KV变电站→10KV电力线→10/0.4KV变配电室。

(1)?规划范围内的10KV配变电站主要采用支状管网供电,远期根据用地布局在中心区组成环状管网运行。支状管网电源取自35KVA变电站的10KV母线段。

(2)?在市政生活用电负荷密集地段规划设置10KV开闭所,10KV开闭所可附设于大型公建内,也可在小区内独立修建。

(3)?规划区内10KV变电室按供电半径不超过300m的原则布置,总容量4.50万KVA。具体位置及数量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落实。

2.?配电线路:规划区内10KV配电线路全部采用电缆,10KV配电电缆从35KVA变电站的10KV母线段出线,10KV出线可向负荷区供电,10KV配电电缆线路主干道采用6孔电缆排管敷设,支路次干道采用3孔电缆排管敷设,埋深不小于0.8米。主干道、支路次干道电力电缆排管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

3.?路灯供电:长沟河镇路灯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在长沟河镇路边公共绿地内设置路灯照明箱式变电站,箱变容量视负荷确定,电源由10KV开闭所环网供电,路灯控制采用光控与时控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路灯电缆沿隔离带或便道下直埋敷设。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第三十四条 ?防震规划

1.?抗震标准:根据国家地震局及陕西省汉中市地震烈度区划图,长沟河镇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所有新建工程按国家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设计抗震烈度达到7度;主要道路、桥梁、医疗、校舍、消防、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粮库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按8度设防。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按规定审核,凡不能达到规定标准的一律不予审批。

2.?抗震措施

(1)?避震疏散场地:利用规划区内绿地、广场、公园、等开阔地做为避震疏散场地,在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北侧及东侧布置了两处大面积的应急避难广场用地,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

(2)?疏散救援通道:以城镇主干道为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的主要疏散救援通道,以城镇支路作为次要疏散救援通道。要求道路两侧建筑物高度以房屋倒塌后,道路中间所留二车宽度(7米)为标准。地震时优先让抗震救灾物资通过。

(3)?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单位,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检查房屋建筑用电线路是否安全,以减少发生火灾的因素和隐患。

(4)?建立指挥、消防、抢险抢修、救援疏散、运输通讯等抗震保障系统。

第三十五条 ?消防规划

1.?消防站规划:本次规划范围的消防由镇政府新建时同期建设的微型消防站统一管理。

2.?消防供水规划

(1)?消防用水预测

a.?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发生火灾1次,每次灭火用水量为4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其水量计算如下:

b.?消防总流量=45升/秒=162m3/h,

c.?消防总水量=162×2=324 m3。

d.?此消防总水量储存于配水厂清水池中,随时备用,用后由水源在24小时内补回。

(2)?消防水源:消防用水规划由给水管网和消防水池供给,规划消防用水量储存在自来水厂的清水池中,不得随意动用。在消防要求较高和消防给水不足,无消防车通道的地方,应设消防水池。

(3)?消防给水管网:规划采用生活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消防采用低压制。市政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不应小于100mm,最不利点市政消火栓的压力不小于0.1MPa,流量不小于10~15L/s,对于给水管网压力低的地区,应增建给水加压站,确保压力达到消防的要求。

(4)?消火栓布置

a.?规划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间距不应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

b.?室外消火栓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

3.?消防通道:规划区消防道路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消防通道。规划区建设应保证消防道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超过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不得小于4m。消防道路宽度不得小于3.5m,上空净高应大于4m。

4.?消防通信:以有线通信系统作为火灾报警、接警、出警和调度指挥的主要通信方式,并按规定设置火警调度台,119火警线、报警专用线、调度专用线、配合作战专用线等。

第三十六条 ?防洪规划

1.?防洪标准: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2012)以及规划区所处地理位置及洪水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防洪标准与镇区规模相适应,以适当提高、保证安全为原则,确定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

2.?防洪工程措施

(1)?新建两河及堰河河堤,改善河道绿化,改善和提高堰河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满足设计标准下洪水的顺利排放。

(2)?综合提高规划区管沟排洪能力。

第十一章、?环卫设施规划第三十七条 ?规划目标

1.?环境卫生设施满足规划区需求,近期达到勉县领先水平;远期达到汉中市领先水平。

2.?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系统,垃圾密闭式清运率达到100%。

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远期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

4.?粪便排放管道化排放率达到100%。

5.?建立完善的环卫管理体系,实现环卫管理现代化。

6.?建筑垃圾和渣土实现统一收运和处理。

第三十八条 ?垃圾量预测

本次规划区最大可容纳1600人居住及500人工作生产,人均生活垃圾量标准取1.0公斤/(人日),城市生活垃圾总量最大为1.9吨/日。

第三十九条 ?垃圾收运处置规划

1.?规划区内不单独设置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结合上层次规划予以确定。规划范围内垃圾运送至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垃圾处理厂。

2.?居民垃圾实现分类收集,对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单位垃圾全部实行计量收费清运。

3.?城市建筑垃圾收运处理由环卫部门统一指定倾倒地点,其处理基本上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十条 ?环卫工程设施规划

1.?垃圾转运站规划

(1)?城市垃圾转运站设置要求

a.?生活垃圾收集点的管理应由环卫部门负责。在住宅区、商贸区等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区域,应按有关标准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

b.?采用非机动车收运垃圾时,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为0.4—1千米;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千米;其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8米,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3米。转运站应设置抽风除臭系统、给排水设施,以及供操作人员休息的更衣间和储存可回收物品储藏室等。

c.?垃圾转运除满足混合垃圾收集容器或混合垃圾集装箱的放置外,还必须留有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或分类集装箱的放置空间,以便于逐步开展垃圾分类收集。

d.?生活垃圾收集点必须外型美观,与周围建筑物、环境相协调。

(2)?垃圾转运站位置规划:规划建1座垃圾转运站,规划用地面积不小于120平方米,与规划集贸市场用地结合建设。

2.?环卫车辆及环卫停车场:按城市人口2辆/万人配置,根据长沟河镇实际情况,需配置1辆环卫车辆。结合垃圾转运站设置环卫停车场一处。

3.?环卫人员:本规划控制按照规划远期配备环卫人员4人。

4.?环卫休息点规划:规划清扫保洁人员作息点1处,作为环卫工人休息、更衣、沐浴和停放小型车辆、工具等,与集贸市场用地结合建设。

第四十一条 ?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1.?公共厕所规划

(1)?公共厕所的相间距离或服务范围设置如下:

a.?公共厕所沿路设置间距为:主干道、次干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为500~800m;支路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约800~1000m。

b.?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新建居民区为500~8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c.?在公共设施用地公共厕所设置间距:300-500m(以附建式为主)。

(2)?公共厕所位置规划

a.?公共厕所设置在人流较多的道路沿线、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所附近。

b.?独立式公共厕所与相邻建筑物间设置不小于3米宽绿化隔离带。

c.?附属式公共厕所不影响主体建筑功能,并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

d.?公共厕所宜与其它环境卫生设施合建。

e.?在满足环境及景观要求下,绿地内可以设置公共厕所。

(3)?规划公共厕所设置数量

a.?居住区规划用地公共厕所设置密度按照3—5座/km2设置,公共厕所建筑面积60m2/每座,规划占地面积100 m2/每座。

b.?公共设施规划用地公共厕所设置密度按照4—11座/km2设置,公共厕所平均规划建筑面积70 m2/每座,规划占地120 m2/每座。

c.?规划区规划公共厕所2座,分别为与行政办公用地(新建镇政府)及集贸市场用地。

2.?废物箱设置规划

(1)?在街道两侧和路口、居住区或人流密集的地区应设废物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防雨、阻燃。

(2)?交通干道50~80m,主次干路每间隔100~200米设置废物箱1个,设置在道路两侧。

(3)?支路每间隔200~400米设置1个,设置在道路两侧。

3.?生活垃圾收集点规划

(1)?生活垃圾收集点全部设置在居住区和办公区,收集点位置要固定,既要方便居民使用和不影响城市卫生和景观环境,又要便于分类收集和和机械化清运。

(2)?规划新的住宅区时,未设垃圾收集站的多层住宅每4幢应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每个楼门口设置1个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点建造成密闭式垃圾容器间,安装活动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m。垃圾容器间应配备给排水和通风除臭设施。垃圾收集点容器间及垃圾收集桶结合居住区和办公区同步建设。

(3)?采用垃圾收集站或转运站收集垃圾的居住区或办公区,人力收集车收集的区域的服务半径不超过1km,机动车收集的区域的服务半径不超过4km。

(4)?本次规划在行政办公用地南侧广场用地、集贸市场用地和堰河东侧安置小区布置生活垃圾收集点。

第十二章、?规划控制第四十二条 ?规划控制目标

根据规划区的功能分区,将建设用地划分为若干地块,地块控制规划是对规划区内每个地块的开发指标进行规定,将规划在土地使用、交通组织、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等方面的原则与措施具体化并对各个地块进行开发控制的法定要求,作为地块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设计的依据。

第四十三条 ?地块划分

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分析,本次规划将分为两个控制管理区对用地进行控制,管理单元用A和B表示,A单元为堰河以西用地;B单元为堰河以东用地。

规划区共划分地块27个,分别为A-01、A-02、……、A-21,B-01、……、B-06。

第四十四条 ?控制指标体系

1.?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包括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交通活动、设施配套、设计引导六个方面。

(1)?土地使用规划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界限等方面做出规定。具体控制指标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用地界限和土地使用兼容性等内容。

(2)?环境容量规划控制。是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合理规定。具体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居住人口容量和密度等内容。

(3)?建筑建造规划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具体控制指标包括建筑限高、建筑后退距离、建筑间距等内容。

(4)?交通活动规划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交通秩序、交通组织做出合理引导。具体控制指标包括机动车出入口方位、停车设施配置标准等内容。

(5)?设施配置规划控制。是对居住、公共设施等用地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具体控制指标涉及教育、医疗保健、文化科技、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福利、交通、市政公用等设施内容。

(6)?设计引导规划控制。是依照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原则,从城市空间环境角度对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指导性的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具体控制指标包括建筑风格与体量、建筑色彩、建筑组群的空间组合形式等内容。

2.?按国家标准,地块控制指标分为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两大类。

(1)?强制性指标是在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规划管理时必须遵照执行的指标,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退界距离、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设施配置标准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等内容。

(2)?引导性指标是各地块在开发建设时可以参考执行的指标,包括人口容量、建筑风格与体量、建筑色彩等内容。

第四十五条 ?土地使用规划控制

1.?用地控制

(1)?用地控制是指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边界和面积等方面做出规定,包括土地使用性质、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其中用地性质是将城市用地按照所担负的不同城市功能,划分为不同性质的用途类型,如居住、公建等;用地边界是指用以界定和区分相邻地块使用的界线,通常由道路红线、地块分界线及地物地貌等自然界线组成;用地面积指由道路红线和地块界线围合而成的水平投影面积,是规划地块细划后用地性质明确的地块面积。每个地块的以上具体控制内容详见文本附表《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一览表》及图则。

(2)?用地性质是对地块主要使用功能和属性的控制。表示方式按照国家《镇规划标准》中的城市用地分类类别和代号,分类标准划分到中类。

(3)?在规划范围内,一般应以地块作为更新改造开发控制单元。当实际出让宗地地块小于本规划划定地块时,建议居住用地实际出让宗地地块用地面积不小于3公顷,公共设施用地实际出让宗地地块用地面积不小于0.5公顷,并且宗地地块用地面积必须满足《汉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于建筑基地最小面积的相关要求。其他指标必须满足本规划的相应规定,并且同一地块内各宗地地块的建设开发总量不得大于本规划划定地块的建筑容量。

(4)?鼓励规模较小的地块与相邻地块形成联合开发。当几个相邻地块进行联合开发时,允许其内部用地界限做适当调整,但外部用地界限应与本规划原来划定的用地界限保持一致,并且应满足以下要求:

a.?用地构成比例与本规划基本相同。

b.?绿地和广场的位置必须与本规划一致,面积不得低于本规划要求。

c.?位于联合开发地块内部的城市支路线形可做适当调整,但该道路的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走向及其与城市干路的接口位置必须与本规划一致。

d.?开发建设总量不得大于原各地块建筑容量之和,建筑密度不得突破原各地块建筑密度中的最大值,建筑高度不得突破原各地块的建筑限高中的最大值。

e.?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应按照本规划执行。

2.?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

(1)?土地使用兼容性,表明地块作为一种以上用途的潜在可能。在明确规定地块用地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指标,目的是适应城镇发展的需要,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保证控制作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弹性”,较好地解决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的问题,增强规划可操作性与动态适应性。如商业金融、文化科技用地等应充分考虑用地兼容;居住用地内部,特别是小学、幼儿园、小区公建、小区绿地、菜市场用地可与相邻居住用地等量置换,即有条件兼容。

(2)?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直接兼容、经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可以兼容和不可兼容。除了考虑不同土地使用性质之间的相互影响之外,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通常也体现了规划控制对改造开发控制单元的特定考虑。

(3)?本次规划对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的规定遵循以下原则:

a.?不同用地之间不得产生负面环境影响;

b.?促进相关功能建筑集中布置,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c.?促进公益型设施建设和城镇环境改善。

(4)?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规划方案,提出本规划对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的规定,详见表“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一览表”。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控制要求还包括《汉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的适建性规定。

四十五-长沟河镇政府片区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一览表

序号

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R

C

T

S

U

G

1

居住建筑

×

×

×

×

2

行政办公建筑

×

×

×

×

3

商业服务设施

×

×

×

×

4

文化设施

×

×

×

5

娱乐设施

×

×

×

×

6

体育设施

×

×

×

7

保健设施

×

×

×

×

8

医院—需单独选址

×

×

×

×

9

商办综合楼

×

×

×

×

10

商住综合楼

×

×

×

×

11

中小学幼托机构

×

×

×

12

科研设计机构

×

×

×

×

13

小型商品、农贸等市场

×

×

×

×

14

批发交易市场

×

×

×

×

×

15

社会停车场、库

16

社会加油站

×

×

17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

第四十六条 ?环境容量规划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按照建设用地所能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对土地开发做出合理的控制和引导,对环境容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开发强度指标来实现,并且不同的城市开发强度控制体系和控制指标具有不同的特征。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等。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是环境容量规划控制中的三项强制性指标。

1.?用地面积

(1)?用地面积是对地块平面大小的控制。单位:公顷(万平方米)。

(2)?地块的大小根据规划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划分不跨越道路,以用地性质和现状单位用地范围界线来划分地块,并便于用地的管理和划拨土地的方便。地块内可以包括小区级以下道路。用地可由一个单位独建,也可由几个单位合建。若一个地块不能一次规划建成,则一次性用地量不能少于40%,并且余下部分尽量划分整齐。

2.?容积率

(1)?容积率是指地块总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的比值。单位:万平方米/公顷。

(2)?容积率的确定须综合考虑合理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社会效益,涉及地块区位、建筑性质、建筑密度、高度、间距、环境景观等。若地块为规划区提供一定比例的公共活动场地(公共绿地、广场等)和公益设施,则容积率可按比例提高而获得奖励,最高可达20%;同时,为鼓励向地下争取空间,地下建筑面积不参加容积率计算。

(3)?为保证用地开发强度的合理性,一般地块规划容积率为开发强度上线控制指标。

(4)?规划对容积率作以下通则性规定:

a.?多层住宅的地块容积率不大于1.2;多层和小高层住宅混建的地块容积率不大于1.5;幼儿园地块容积率不大于0.6;中小学校地块容积率不大于0.9。

b.?商业金融地块容积率不大于2.5;文化科技地块容积率不大于2.0;医疗卫生地块容积率不大于1.5;养老院地块容积率不大于0.8。

c.?环卫设施地块容积率不大于1.0。

d.?本规划规定容积率≤1.0的地块为低容积率地块,1.0<容积率≤2.0的地块为中容积率地块,容积率>2.0的地块为高容积率地块。

e.?对已批在建的地块、已批待建地块的容积率按现在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实施;对现状保留用地及新建建筑用地,本次规划的控制指标为用地未来再开发时建设强度的参照指标。

3.?建筑密度

(1)?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底面积占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

(2)?建筑密度指标确定主要考虑环境质量、地块区位、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安全、卫生间距、气候条件和地形坡度、朝向等,并结合现状。

(3)?为保证用地有足够的室外活动空间及交通用地,一般地块规划建筑密度为开发强度上线控制指标。

(4)?规划对建筑密度作以下通则性规定:

a.?多层住宅地块和多层、小高层住宅地块建筑密度不大于25%;幼儿园和中小学地块建筑密度不大于35%。

b.?商业金融业地块建筑密度不大于45%;文体科技地块建筑密度不大于35%;医疗保健地块建筑密度不大于30%。

c.?本规划规定建筑密度≤25%的地块为低密度地块,25%<建筑密度≤35%的地块为中密度地块,35%<建筑密度≤45%的地块为高密度地块。

d.?已批在建、已批待建用地的建筑密度按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实施;对现状保留用地及新建建筑用地,本次规划的控制指标为用地未来再开发的参照指标。

4.?绿地率

(1)?绿地率是指地块中绿地面积总和占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

(2)?规划对绿地率作以下通则性规定:

a.?住宅地块绿地率不小于35%;幼儿园绿地率不小于30%;商业金融地块绿地率不小于20%;行政办公地块绿地率不小于30%。

四十六-长沟河镇中心区公共设施用地开发强度

建筑类型

建筑限高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商业

≤24米

≤1.5

≤45%

≥20%

住宅

≤24米

≤1.5

≤40%

≥35%

农贸市场

≤24米

≤1.5

≤45%

≥15%

行政办公

≤24米

≤1.5

≤30%

≥30%

生产设施

≤24米

≥1.0

≤35%

≤20%

第四十七条 ?建筑建造规划控制

1.?建筑间距规划控制

(1)?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坡度大于45度的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间距是指自屋檐口线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至被遮挡建筑的外墙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2)?长沟河镇中心区内建筑间距应保持宜人的尺度,沿街建筑应保持连续的空间界面,街廓空间宜采用1/2~1/3的宽高比。

(3)?多层住宅建筑与其遮挡建筑的正面间距不得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68倍,多层与高层住宅建筑的正面距离应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93,2002年版)中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执行。

(4)?其他性质建筑的间距均应符合相关的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应符合地方颁布的相关技术规定,执行《汉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并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建筑高度规划控制

(1)?建筑高度是指地块内建筑最大高度限制。单位:米(m)。

(2)?建筑高度确定主要考虑土地使用、城市总体效果、空间轮廓、地块区位、建筑性质、建筑间距、容积率、街道尺度和城市消防、净空通道、高压走廓、景观视觉空间,以及自然、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协调和地质条件等。

(3)?道路沿线建筑H<1.5(W+S)(H为建筑高度,S为后退红线距离,W为道路红线宽度)。

(4)?规划对建筑高度作以下通则性规定:住宅地块建筑高度控制在3~24米之间;商业金融地块建筑高度控制在12~24米之间;行政办公建筑高度控制在6-24米之间。

第四十八条 ?交通活动规划控制

1.?车辆出入口方位规划控制

(1)?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是指街坊内或地块内机动车道与外围道路相交的出入口方位和位置,其确定主要考虑减少对外围交通干道的干扰,并合理组织引导地块内部交通。一般情况下,每个地块设置一到两个车辆出入口,如果需要设置两个以上车辆出入口时,由规划部门作个案处理。

(2)?出入口离主干路交叉口(主十主)不得小于70米,离主次干路交叉口(主十次)不得小于60米,离次干路交叉口(次十次)不得小于40米。

(3)?地块大小不满足以上出入口设置要求的基础上,应在地块距交叉口的最远端设置出入口。

2.?地块停车设施规划控制

(1)?各类用地须按其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和公共停车场(库),主要根据建筑性质、规模和所处区位来确定。

(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当量小汽车停车位计算。露天停车场按每车位25~30平方米计;室内停车库每车位30~35平方米计,自行车停车场按每车位1.5平方米计。

(3)?公共停车场(库)出入口的位置应遵照下列规定: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交叉点附近,且距离交叉口大于70米;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出入口应设在次干路和支路上。

(4)?停车泊位按照有关规范规定,具体参见表“十八-八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停车场(库)配建车位控制表”。

第四十九条 ?设计引导规划控制

1.?为引导长沟河镇中心区的各项建设活动能够协同一致在建筑空间布局、街区空间形态、景观环境、道路交通和绿化系统等方面创造出优美和谐的城市空间,本次规划重点通过下列要素进行城市设计控制:建筑形式与风格、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建筑环境。

2.?建筑形式与风格、建筑色彩、建筑体量

(1)?建筑形式与风格是在分析当地自然地理、气候、社会历史、社会经济、社会习俗和居民意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区发展的要求,对不同景观区域建筑风格形式进行控制与建议,并在城市设计中加以量化。

(2)?建筑色彩通常指建筑的屋面和墙面色彩,主要取决于建筑形式,并考虑不同景观区域建筑环境氛围的要求。

(3)?建筑体量主要通过建筑外墙最大面宽和连续界面的长度来控制,其竖向尺度一般用“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4)?长沟河镇镇政府片区现状建筑色彩以白墙红顶为主,本次规划依据城镇现有色彩和《汉中市外立面色彩规划》中对建筑色彩的要求,对规划区建筑以系统地色彩及建筑体量的控制。

(5)?规划中心区建筑形式与风格总体为现代式,反映长沟河镇区的时代特征。建筑色彩以暖色调为主,局部点缀深色;建筑体量根据长沟河镇区经济发展及居民需求应适中。

(6)?结合建筑性质、所处景观区域和现状地形,对本区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作以下引导:办公建筑采用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宜采用中性色和浅冷色调,不允许大面积使用高明度色彩。

(7)?商业建筑风格应现代、明快,应加强建筑单体间的统一,合理布置广告招牌。建筑主色调以浅暖色为主,局部色彩可丰富、多样,采用较强烈、色彩明度较高的色彩,目的在于凝聚人气,加强视觉冲击力。

(8)?文体科技建筑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多元的文化特性、形体舒展、个性显明,应体现时代潮流,色彩可选用冷色调或冷暖相间的中性色调。

(9)?医疗保健建筑的风格以明快的冷色调为主,建筑应强调各功能区间的联系。

(10)?教育建筑造型宜简洁,富有亲和力,依据不同功能要求适当活跃造型。以涂料为主要装修材料,辅以少量石材。建筑色彩宜采用中性色、中高明度的中性偏暖色调。

(11)?居住建筑应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营造安全、舒适、景观优美且具有较强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生活空间。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局部顶层可采用跃层式设计,或采用坡屋顶,可根据不同的开发意向采用不同的风格,但在组团中宜保持相同或相近的风格及色彩。总体以简洁大方的建筑风格为主,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色彩总体以中等明度的暖色调为主。

3.?建筑环境

(1)?建筑环境是指对建筑起烘托陪衬作用的建筑外部环境因素,如绿地、广场、广告、标识、建筑小品等。

(2)?绿地对创造意境和环境气氛十分重要,不同的建筑功能与环境对绿地的类型和布置要求也不同。绿地可分为种植性绿地、有水面绿地和有设施绿地三种类型,并根据人在绿地中活动的空间要求,对绿地的硬地率分别进行控制。本区建议采用现代手法,绿地铺装图案体现时代氛围,色彩可丰富多彩。

(3)?广告标识是构成商业气氛的重要设施,是商业建筑环境中最活跃而具吸引力的因素。通过城市设计准则规定广告标识,并与建筑和空间的组织相呼应,有助于形成美感和有节奏韵律感的商业建筑环境。广告标识可按贴墙式、近墙横式、近墙竖式和路边独立式四种类型进行控制,规定其高度、色彩、内容等。

(4)?建筑小品对一定的建筑环境有认知作用和强化视觉感知作用,同时也可以取得美化建筑环境的作用,建筑小品有许多种,如指示牌、雕塑、灯具、建筑装饰等,其设计应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群的建筑形式相协调,并按环境特征和尺度进行布置。

第五十条 ?近期建设项目

为促进镇区生产生活尽快进入安全有序、乡村振兴的状态,本次根据现场调研结合镇区受灾情况,提出六大近期建设项目。见表五十-一。

五十-近期建设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

占地面积或建设规模

建筑面积(㎡)

院落及绿化工程面积(㎡)

预算(万元)

1

新规划镇政府

占地1650㎡

2500

500

650

2

新规划派出所

占地1960㎡

800

1600

250

3

新规划卫生院

占地900㎡

800

600

220

4

新规划商业服务区

占地8400㎡

3900(含现有900)

6000

1200

5

村民活动广场、绿化广场

占地2500㎡

--

2500

125

6

垃圾收集、污水处理设施、公共厕所

污水处理120吨/日(远期900吨/日);垃圾收集点1处共80㎡;公共厕所2处共120㎡。

200

100

合计

*****

7300(新建)

*****

2545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建议第五十一条 ?规划法治建设措施

1.?加强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完善城市规划立法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检查、监督作用,强化规划的法制职能,并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规范,依法进行城市规划管理。

2.?加强规划立法宣传,增强规划意识加强城市规划和有关法规的宣传,增强全县人民的城市规划意识,使全县人民了解城市规划在各项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和重要的领导作用,增强全县人民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遵守城市规划和有关法规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和支持城市的规划管理。

第五十二条 ?规划行政管理措施

1.?勉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规划统一管理的力度,集中城市规划管理审批权,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制定并落实各层次规划的实施措施,严格实行对违反规划行为的处罚规定,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长沟河镇中心区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有序进行实施、管理与监督。

2.?规划管理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公众的利益,技术性、政策性很强,同时规划实施也是个历史的过程。因此,实施规划不能脱离实际,要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稳中求进。在扩大用地规模的同时注重环境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效率,使城市建设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3.?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是综合的、全面的,而调控的主要对象是城市土地的利用。应该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在城市建设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划,合理安排布局,使工程选址按规划、按步骤科学地进行。认真把好规划审批关,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把“一书两证”纳入建设程序,按法定程序办理,明确规划和土地管理各自的职责、规定。

4.?实施城市规划应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城,对违反规划的行为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纠正,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将《城乡规划法》的执法检查形成制度,对严重破坏城市布局和环境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项目,该撤销的要坚决撤销,该拆除的要坚决拆除;对滥占、闲置城市用地的依照《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查处。与此同时,进行规划检查,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规划领导是实施规划的保证,建议成立城市规划领导小组,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交由规划领导小组讨论,集体决定。

第五十三条 ?规划经济保障措施

1.?政府应加强财政投入,推动长沟河镇镇区的改造开发建设,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渠道。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引导按本规划进行土地使用功能的调整。对于政府鼓励的开发地段和建设项目,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促其实施;对于其它的地段和建设项目,则可不实施优惠的政策或采取必要的限制政策。

2.?强化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搞好城市土地成片综合开发,做好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重点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和市政设施建设。

第五十四条 ?规划技术深化措施

1.?土地开发建议

(1)?土地开发建设应该综合考虑土地价值、开发时序、建设项目等问题。

(2)?对规划地段内建设项目进行严格控制,结合市场开发,研究合适的开发时序,避免盲目出让土地,防止土地投机活动。

(3)?加强规划地段开发宣传及招商引资工作,增加规划地段的知名度。

(4)?建议在规划地段开发初期,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如商贸、金融等),加大居住环境改善力度,增强长沟河镇中心区的吸引力。

(5)?开发过程中及时解决征地和拆迁安置工作,同时根据规划调整地价,避免随着建设开始土地升值增加征地与拆迁的成本和难度以及土地出让收益的流失。

2.?奖励建议

(1)?地块内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在符合后退道路红线最小距离的规定和不侵占绿地的基础上,继续后退红线,并向城市开放使用,可增加容积率。

(2)?地块内绿地率在规定值的基础上相对提高,可增加容积率。

(3)?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在各分图图则规定的指标以外,提供广场或公共绿地;或提供大型机动车车位的社会停车场;则按实际增加的广场、绿地、停车场面积增加建筑面积,但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规。

3.?处罚建议

(1)?违反本次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2)?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擅自调整本次规划强制性内容,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3)?建设者违反规定时,由博兴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标签: 控制性详细规 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