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恩施州农科院院徽以及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徽标设计方案的公告

关于征集恩施州农科院院徽以及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徽标设计方案的公告

恩施州农科院、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和恩施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是“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自建院以来,恩施州农科院始终秉持“创新立院、产业富院、人才强院、开放活院、和谐兴院”的理念,紧紧围绕解决我州农业、生态环境以及硒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努力将我院建成全国先进地市级农业院所。随着恩施州农科院农博园建设项目的推进,为全面提升我院山区特色农业的科研文化,彰显恩施州农科院发展和创新理念,增强全院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决定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恩施州农科院院徽和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徽标设计方案。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集时间和对象

(一)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9月30日(应征作品以寄出邮戳或电子邮件发出日期为准)。

(二)对象:在全社会范围,面向个人、企业或社会团体。

二、徽标征集要求

(一)恩施州农科院院徽要体现恩施州特色,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徽标要体现该中心和马铃薯科研特色,设计风格庄重大方,突出农业科研特点,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二)图案、色彩和文字搭配合理,线条明快,标志性强、辨识度高, 和谐美观,易于宣传和制作,徽标中所用文字请用规范简体字。 

(三)图案设计稿尺寸为A4纸大小,成稿效果图电脑制作或手工绘制均可(电脑制作的请同时提交电子稿)。徽标设计在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应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作品需附有设计理念、标志图形、字体、色彩寓意等详细说明。

三、评选及奖励

(一)评选。征集结束后,由恩施州农科院组织相关专家成立评选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评选,初选阶段评选出入围作品3件,再从入围作品中评选出徽标、并将结果在相关网站进行公示。

(二)奖励。每个徽标征集中,分别对入围的3件作品均进行奖励,其中获得完整采用的奖励5000.00元,其他入围作品奖励1000.00元。

四、投稿要求与使用权属

(一)应征作品须符合法律法规,不得含有任何涉嫌区域歧视、民族歧视或其他有悖于社会道德风尚的内容。

(二)设计人投稿则视为同意主办方拥有对设计方案的整合、修改、宣传和选用以及选用后长期使用等所有权利。

(三)所有来稿必须是未正式发表过的原创且不会侵犯其他任何人的知识产品(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若由此造成纠纷,一切法律责任及给我方造成的损失均由投稿者本人承担。

(四)投稿者须提供纸质或电子版设计稿,并提供设计创意、制作方法等有关说明一份。投稿者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电话,以便联系。

(五)所有设计、方案均不退稿,请自留备份。

(六)恩施州农科院和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享有对最终选定徽标的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且无需支付本公告中承诺的奖励以外的其他价款,并对本次活动具有最终解释权。

五、其他

联系地址:恩施市施州大道517号,邮编******

联系人:恩施州农科院农博园项目办

联系电话:0718-*******

电子信箱:*********@qq.com

附件:1.恩施州农科院简介

2.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简介

恩施州农科院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2022年8月31日

附件1

恩施州农科院简介

恩施州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历史悠久,1938年设立了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恩施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是“多块牌子一套班子”。先后获全国百强农业科研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科协等九部委授予的科普先进集体、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先进农业科研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状”、省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现有在职职工143人,其中正高专家18人(二级专家2人,三级专家8人),国贴专家2人,省突贡专家8人,省贴专家6人,博士2人,在岗博士后3人,硕士69人,涌现全国人大代表1名,全国劳动模范2名,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1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名,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省劳模2名,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1名。

恩施州农科院现承担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马铃薯、茶叶、玉米、水稻、甘薯、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一岗六站”科研任务,涵盖20余个科研领域。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西河坝、天池山、两河口、海南岛四个核心科研基地和一个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的高新技术示范园,总面积4600亩。“十三五”以来我院又取得获奖成果16项,选育农作物新品种40余个,授权专利50余项,制定标准40余项,鉴定成果30余项,主持和参编科普读物20余部。选育的新品种、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转化率在90%以上,近两年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额千万余元,选育的多个新品种成为国家、西南山区、武陵山区、湖北省的主导品种、主推品种。

附件2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简介

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于1984年成立,由国家农业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行文,利用世界银行第二期农业教育科研贷款项目投入156万美元、省配套80万元人民币,在恩施天池山建立了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天池山农科所合署;2004年整合建院时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科院合署。现在恩施的马铃薯研究已融入到国际、国内的大马铃薯研究之中,拥有了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亚太中心恩施试验站、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恩施分中心、农业部华中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科学家岗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恩施试验站、南方马铃薯育种中心等多个创新机构、平台。现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恩施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湖北省农科院恩施分院等合署,成为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科研机构。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现占地4600亩,有科研用地1000余亩,分布在海拔1200米的天池山、两河口;海拔400-800米的龙洞、八团、红庙,还有海南陵水育种基地,形成了海拔高低分布,南部中部布局的多种生态基地格局。拥有了自控温室8000平方米、网室*****多平方米、脱毒组培中心1800平方米、常温及气调种薯仓库2000余平方米,建有恩施自治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几代马铃薯人的艰苦努力。目前建立有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组培快繁、植物保护、栽培生理、脱毒种薯生产与推广等学科及研究团队。现有科研人员中,在职博士1人,研究生学历11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3人。先后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2人。其中代表性的专家有刘介民、陆儒林、谢从华、柳俊、许敏、戴清堂、田恒林、田祚茂、黄大恩、李卫东、沈艳芬、吴承金、程群、高剑华等。其中李卫东、戴清堂、沈艳芬等3名马铃薯科技人员先后在农业农村部挂职锻炼,全方位推动了南方中心复合型人才的成长。

到目前为止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共获各类科技成果50余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16项、地市级近30项,其成果涉及品资、育种、栽培、植保、组培和推广领域。主持或参与制定地方标准5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个。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主编或参编专著1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徽标设计方案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