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2022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任城区2022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今年任城区小麦秋种以绿色提质增效为主导思想,以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播后镇压等为主推技术,同时搞好配方施肥,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全面提升品质和产量,切实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努力实现一播全苗,做到苗齐、苗匀、苗壮,为培育冬前壮苗奠定基础,确保麦苗安全越冬。重点推广落实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一、优化品种布局,发挥良种提质增产潜力

(一)选用优良品种

品种是小麦提质增产的内因,因地制宜选用优质品种尤为重要。根据我区生产实际,旱茬麦田主栽品种为济麦22、鲁原502,搭配种植济麦44、鲁研128;稻茬麦田主栽品种为济麦22、烟农1212等耐湿抗寒的多穗型品种,搭配种植鲁原502。生产上不得种植未经审定的新品种(系)。

(二)搞好种子处理

小麦播种前应做好种子处理,重点防治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切实减轻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和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地下害虫密度大的地块可进行土壤处理,整地时每亩用0.08%噻虫嗪颗粒剂 40~50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拌细沙土20~30公斤或48%毒死蜱乳油0.5~1千克兑水稀释后拌细沙土50千克,结合底肥撒垡头,然后耕耙入土。种子处理时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毫升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毫升或48%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毫升包衣100公斤小麦种子。

二、精细整地,打好优质高产土壤基础

(一)实施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是提高麦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优化水肥气热肥力因子的有效途径。玉米采用联合机收获,收棒与秸秆还田一次完成,玉米秸秆粉碎的长度要短于5厘米。玉米收获早的地块,秸秆粉碎后要先覆盖地面,等到开耧整地前要撒施秸秆快腐剂,加速秸秆腐烂。

(二)深耕与旋耙相结合

土壤深耕不仅可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掩埋作物秸秆。一般间隔2~3年深耕1次。深耕后立即旋耙2~3遍,二者间隔时间越短越好,以最大限度减少跑墒。旋耙年份只要秸秆还田质量高,旋耙深15~17cm,旋耙2~3遍,玉米秸秆掩埋与土壤的混合效果也比较理想。

(三)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实施测土配方,因地制宜确定肥料的种类及其数量比例,优化氮磷钾配比。产量水平在亩产 300~400公斤的低产田,亩施纯氮(N)6~ 10公斤,磷(P2O5)3~5公斤,钾(K2O)2~4公斤,氮肥 60%底施,40%起身期追肥。产量水平在亩产 400~500公斤的高产田,亩施纯氮(N) 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60%底施,40%拔节期追肥。产量水平在亩产 500~600 公斤的超高产田,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 公斤,钾(K2O)5~6 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要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

另外还要广辟畜禽圈肥等有机肥肥源,扩大施用有机肥的麦田面积,多途径改善麦田土壤物理结构,提升麦田土壤综合肥力。高产田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中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

三、规范化播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一)适期播种。从播种至越冬期适宜的0℃以上积温为550~600℃·日。提倡10月10前后播种,10月18日结束早中茬,最佳播期为10月8日至15日。因茬口或其他原因在20日之后播种的,要适当增加播种量,做到播期播量相配套。稻茬麦田收稻后浅旋耕播种地块,要在墒情适宜时尽早旋耕播种,若收稻前后遇到雨多地湿,不必盲目赶常年播期,适宜机械进地时旋耕播种;部分带稻撒播地块撒播时间应根据各自情况合理掌握时间进行撒播。

(二)适墒播种。秋种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 70%~ 75%。秋种时若墒情适宜,要边整地边播种;若墒情不足要“浅播压水”,先干整地干作畦干播种,播深控制在 2~3cm,播后 2~ 3天浇“蒙头水”。

(三)宽幅精量播种。大力推广使用宽幅播种机械播种。播种机行走速度以匀速为宜,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在适期播种情况下,旱茬麦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亩基本苗 15 万~18 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适宜亩基本苗 12 万~16 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 2 天,每亩增加基本苗 1 万~2 万。在适期播种情况下,稻茬撒播麦适宜亩基本苗48万~52万。

(四)播后镇压。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的有效措施。一是选用带镇压装置的播种机进行播种,随种随压;二是示范前后置双镇压宽幅播种一体机;三是秸秆还田地块,大力推广自走式镇压机,在小麦播种后镇压1~2遍,提高镇压效果,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四、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

在小麦高产前提下,示范推广一批省工省时、资源节约、环境好的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促进小麦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走小麦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今年在小麦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广以下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

(一)旱茬麦田推广小麦-玉米周年“双晚双减”丰产增效技术

推广玉米适当晚收(玉米抢茬播种、延期收获 5-10 天,待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形成时机械收获,籽粒水分含量降至26 %以下时即可籽粒直收。)和小麦适当晚播(小麦播期推到10月 8 日-10 月 15 日)、减少肥料用量和施肥次数(种肥同播、肥料深播、缓控释肥使用)等技术。

(二)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该技术重点是加强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把握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农业防治、生态控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选配绿色环保型农药,应用新型施药机械组建植保专业服务队,加大统防统治工作力度。要点包括:一是尽可能在冬前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麦田除草;二是要保护和利用麦田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三是示范推广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杀虫新技术;四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严控高毒农药,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环保型农药防治麦田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三)小麦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我区稻茬麦田不适合大水漫灌,因此可以借助压力灌溉系统,按小麦的水肥需求规律,通过可控管道系统直接把水(也可以结合施肥)输送到小麦根部附近的土壤供给小麦吸收。

五、查苗补种,确保全苗

播后要及早查看出苗情况。对有缺苗断垄地块,要尽早进行补种,选择与该地块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后,开沟均匀撒种,墒情差的要浇“跟种水”。


标签: 小麦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