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持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种养融合发展见成效
绵竹市持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种养融合发展见成效
2021年以来,我市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通过“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的方式,着手实施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现已初步建立以第三方还田服务组织为纽带,紧密衔接、精准服务种养殖户的运行机制,种养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一、创立技术模式,优化运行机制
我市在总结2021年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主推两种技术模式,一是“养殖户+第三方服务机构+种植基地的转运还田模式”,主要服务对象为有粪污处理设施但没有配套足够种植基地的养殖场(户);二是“养殖户+综合处理中心+种植基地的还田模式”,主要服务对象为粪污处理能力不足的养殖场(户)。四川沁兰运业有限公司作为第一种模式的运营主体,绵竹市思科明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二种模式的运营主体。为更好地促进项目实施,我市同时还发展带动了一批合作社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如绵竹市金道生猪养殖专合社,新市镇白庙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紧密衔接种养合作户,优化运行机制,提供便捷的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形成更为广泛的区域可复制可推广种养结合模式。
二、完善追溯管理系统,实现全过程数字化
我市搭建了互联网粪肥全流程追溯平台,遴选绵竹市思科明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追溯平台的牵头单位,通过该平台,项目主管部门可对社会化服务组织收集、利用粪肥实施全过程监管,服务对象(种植户、养殖户)还可互通信息,及时掌控粪肥转运、施用需求,实现粪肥从“养殖户—种植基地”或“养殖户—综合处理中心—种植基地”的全过程监控和数字化管理。目前,已经有121个种植户、96个养殖户纳入追溯管理平台。
三、制定合理规划,部署粪肥还田布局
2021年,我市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契机,在各镇部署粪肥还田布局,以镇(街)为主体,以蔬菜、粮油为重点,兼顾猕猴桃特色产业,打造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内,通过整合其它项目资金,建立田间储液罐、储存池及铺设管网等基础实施,实现粪肥高效还田。现已打造玉泉镇玉江村、剑南街道海江村、汉旺镇红旗村等6个种植示范基地,并实现以点带面,粪肥高效还田。截至目前,项目圆满完成2021年粪肥施用还田任务。2022年,我市持续以打造示范基地促进园区建设,通过“稳存量、促增长”方式,持续打造富新镇广西村、汉旺镇安仁村等8个种植示范基地,以进一步扩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面积,实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面积达11.3万亩。
四、强化宣传培训,加大成果运用
我市聘请第三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开展了粪肥还田替代减肥梯度、应用效果等试验,建立了5个试验点、20个监测点,选择了160户农户作为调查点,目前第三方已完成2021年项目试验,通过小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粪肥对小麦增产和土壤改良有积极作用。2022年,我市将加大小春、大春试验成果运用,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粪肥替代有机肥还田效果进行宣传培训,实现绿色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