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本级解读】关于《南谯区“十四五”加快“数字南谯”建设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部门本级解读】关于《南谯区“十四五”加快“数字南谯”建设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当前,全球已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全国各地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2019年,安徽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数字江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数字江淮”的规划建设。2020年,滁州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数字滁州”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推进“数字滁州”建设,而推进全区“数字南谯”规划建设是省“数字江淮”、市“数字滁州”建设的具体落地和体现。通过推进“数字南谯”规划建设,加快“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融合发展,以数字化激发新动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南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南谯区落实中央、省和市战略部署,重塑数字时代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的必然选择。

二、起草的依据和总体考虑

一是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二是长三角区域层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京江北新区智慧城市2025规划》。

三是安徽省层面:《“数字江淮”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安徽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0—2025年)》。

四是滁州市层面:《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5年)》。

五是南谯区层面:《南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规划》思路根据南谯区发展基础、特点和问题,充分考虑当前发展形势与机遇,提出了加快“数字南谯”建设的规划主题,以及“创建区域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促进信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的总体发展目标,实现智慧城市与社会生活、产业经济、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同步发展,显著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三、起草过程

前期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会同规划编制团队对国家、长三角区域及省市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及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南谯区实际,于2020年9月启动《规划》编制,面向群众、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群体,通过南谯区政府网、“南谯区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开展了“数字南谯”建设状况线上问卷调查,对镇、街道、区直相关单位召开了座谈会,收集相关资料。2021年2月形成了《南谯区“十四五”加快“数字南谯”建设规划(2021-2025年)》讨论稿。

2021年2月18日、3月15日,通过OA向全区56家单位征询了意见。2月18日有5家单位书面反馈了意见,其中3家无意见,区民政局、南谯生态环境分局反馈了意见,其余单位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3月15日5家单位书面反馈了意见,其中3家无意见,区经信局、区水利局反馈了意见,其余单位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2021年5月6日,《规划》(讨论稿)在南谯区政府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大众意见,历时1个月,截止2021年6月5日,经网站、邮箱、电话三种渠道收集反馈意见,经统计均无意见。2021年10月30日,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召开了“数字南谯”专项规划的专家评审会议,对规划进行了评审论证,并吸收专家评审意见及相关领导修改意见后,2022年3月15日再次通过OA向全区56家单位征求了意见,收到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等32家单位书面反馈,其中27家无意见反馈,区农业农村局等5家单位反馈了意见,其余单位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区农业农村局反馈了对智慧农业方面内容修改的意见,区文旅局反馈了对智慧文旅工程内容修改的意见,区住建局反馈了对城市建设品质提升段落关于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修改的意见,区卫健委反馈了对智慧医疗和智慧医疗提升工程修改的意见,均被采纳等。再次修改完善后,最终形成了本次提交会议研究的《规划》审议稿。2022年8月5日,《规划》审议稿经南谯区“数字南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

四、工作目标

以“创建区域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促进信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为总体目标,实现智慧城市与社会生活、产业经济、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同步发展,显著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到2025年,数字基础支撑能力全面升级,数字政府高效协同,数字社会普惠便捷,数字经济成为重要引擎。

五、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内容有发展现状、发展形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并附有《“数字南谯”建设实施路线图(2021-2025年)》,从基础支撑、创新突破、重点建设、应用配套四个领域,规划提出4类19项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一是发展现状。概要描述南谯区概况、数字化建设基础和存在问题。

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智慧城市推进机制初步建立,政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数字经济与产业逐步融合,数字化治理有序开展,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南谯区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应用系统协调不畅,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数字惠民服务能力不足,复合型专业人才支撑乏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不快。

二是发展形势。总结提出了“数字南谯”建设面临的四个方面的形势和机遇。

谋求数字化发展新优势成为必然选择,引领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诉求,持续提升民生服务实效成为根本方向,把握数字变革引领经济增长成为战略机遇。

三是发展目标。概述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基建”和“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进一步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和服务有机融合,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发展数字经济与线上经济,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创新引领,示范带动;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数据驱动,安全发展。

发展目标:以“创建区域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促进信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为总体目标,实现智慧城市与社会生活、产业经济、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同步发展,显著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到2025年,数字基础支撑能力全面升级,数字政府高效协同,数字社会普惠便捷,数字经济成为重要引擎。

指标体系: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划文件以及相关单位专项规划数据指标情况,结合我区实际,梳理提出“数字南谯”建设主要预期指标,包括数字经济、基础支撑、电子政务、数字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四大类28项。

四是重点任务。提出“数字南谯”建设六个方面共计二十六项的任务。主要有“打牢数字基础新支撑、创新协同发展新体系、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构建电子政务新模式、探索社会治理新实践、营造智慧城市新生活”等六方面。

五是实施路径。从项目计划、推进原则、推进路径、协同管理等四个方面对规划任务落地做了系统部署。

六是保障措施。提出了统筹协调机制、资金投入保障、专业人才引培、宣传合作交流和规划跟踪评估等五个方面措施,保障各项重点任务有序开展。

六、创新举措

一是强化统筹和衔接。立足区情和全局视野,系统研究分析国家、省级、长三角、滁州市、南谯区等多个层面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提高规划编制的指导性、引领性。纵向上做好与省市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主题主线上下一致;横向上加强工作联动,与其他相关部门规划衔接。

二是兼顾指导和落地。既强调规划的宏观指导性,又突出可操作性,提出有针对性的重点任务和具体项目。明确了打牢数字基础新支撑、创新协同发展新体系、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构建电子政务新模式、探索社会治理新实践、营造智慧城市新生活、共建区域协同新格局六个板块26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基础建设支撑、重点建设提升、创新发展突破、应用配套施实等4类20项的计划工程项目。

三是彰显南谯特色。对全区当前发展形势和机遇做了全面分析,结合我区机械制造、家电配套、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结构特点,提出壮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提升工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加快产业转型融合发展等3项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可行办法,打造具有南谯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从积极融入双圈城市群联动发展和提升我区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方面,推动区域联动的群带发展。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打算

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在“数字南谯”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各部门要将推动数字发展列入本部门重点工作,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合理调配各类资源,按照任务分工要求,在规划制定、系统设计、项目实施等过程中加强沟通。结合各自实际,深入研究本区域和本领域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把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导,以政府投资为辅助,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数字南谯”建设,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破解建设资金难问题。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财政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标杆作用、引导作用和托底保障作用,设立“数字南谯”建设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多元融资手段和渠道,培育和孵化本地智慧城市相关企业。

强化专业人才引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党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联合社会办学力量建立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依托滁州学院等本地高校,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联合科技攻关,大力培养待得住、干得好的信息类专业人才。通过举办研修班、考察等活动,深化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对“数字南谯”的理解和认知,全方位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业务支撑能力,培养既懂大数据技术又熟悉相关领域业务的核心工作团队。加强人才招引力度,将“数字南谯”建设人才引进与培育纳入南谯区人才政策统筹。建立针对“数字南谯”建设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流动机制,开通重点人才绿色通道,出台“数字南谯”人才发展计划,明确住房补助、奖励津贴等人才激励保障措施。

加强宣传合作交流通过举办或参加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各类专业论坛、专业会展、推介会等活动,同时利用新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等平台资源,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数字南谯”最新建设成果、成功应用案例等,提升南谯区整体形象。筹划与国内相关研究机构、重点企业合作举办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发展交流研讨会,汇聚权威专家、先进案例,展示“数字南谯”建设成果,增强和国内城区交流互动。

加强规划跟踪评估充分发挥《南谯区“十四五”加快“数字南谯”建设规划(2021-2025年)》蓝图作用,按照年度、部门分解“数字南谯”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细化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动态跟踪和建设质量的监督检查,完善从规划制定、规划执行、绩效评估的全周期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计划将“数字南谯”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价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和领导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绩效考评和结果通报。建立和完善“数字南谯”发展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加强对项目成效的统计监测和量化评估,保证重点工程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建立约谈机制、预算动态调整联动机制,对不符合共建共享等基本统筹要求的已建在建项目,视情况不再安排后续建设、运维经费等。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规划 数字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