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2019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交流群

示范校-2019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交流群

示范校-2019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交流群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华南工学院相关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2年开设全国第一家橡胶专业和全国最早的硅酸盐专业;1958年开设属于全国第一批的高分子化工和化学纤维专业;1959年开设全国第一家电子陶瓷专业。1995年华南理工大学整合上述专业优势资源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初,原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并入学院,成立金属系;2012年,原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并入学院,形成了学科更完整、综合实力更强的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学院所支撑的我校材料学科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5.3%(2014年9月);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文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第五,排名进入全国前5%。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任院长有贾德民教授(1995-2003)、童真教授(2003-2007)、余其俊教授(2008-2012)。现任院长为彭俊彪教授。

学院现设有5个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6个研究院、所(材料科学研究所、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元器件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高分子研究所、光通信材料研究所、高技术陶瓷及应用研究所);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纤激光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聚合物成型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 (广东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特种光纤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建筑材料低碳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印刷OLED材料及显示技术工程实验室)。

目前,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1个工程硕领域(材料工程);5个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广东省重点专业,大学的英语,含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器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广东省重点学科)。

展开全文

引培并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7人,其中教授78人。

学院现有两院院士9人(含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青年千人”2人,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9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31人,国家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4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等。学院有教育部创新团队4支,973首席科学家4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近50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学院的顾问教授或兼职教授;与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出国(境)进修学习或合作研究近百人次。

筑安全环境,构特色管理,保障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学院教学育人条件优越。拥有教学和实验室面积约*****平方米,完备先进的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近3亿元,能够充分保障各层次学生得到系统的实验训练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学院目前在读学生284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7人,硕士研究生928人,全日制本科生1479人,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锐意创新,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跨越式发展

上一篇:体育院校-中科大樱花绽放 万人涌入“樱花大道”

下一篇:财经类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扎实做好对口扶贫工作

相关文章: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