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2022年10月11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image812.png


抗疫、抗抑、抗逆……

翻开“600号”的“解忧备忘录”


面对无形“心枷锁”,学会提升“抗逆力”

解忧箴言:只有面对逆境,与生俱来的潜力才会展现。

连续三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市民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更容易发脾气,不少人在认知上更加悲观,仿佛套上了无形“枷锁”。那么,人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有助于恢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彭代辉主任医师认为,面对无形的压力,涉及“抗逆力”的概念,即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具有处理方法的能力。

那么,“抗逆力”应该如何提升?心境障碍科陈雪卿主治医师提示,首先,人们需要意识到自己拥有不屈服的原始生命力。人都是拥有动物性本能的,本能的欲望中充斥着许多能量,其中就包括对食物的渴求和对自由的渴望。这些心理能量没有正负之分,只有强弱之分。人们渴望自由,恰恰代表内心强大的能量在涌动。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所以不需要对自己做出负性评判。

其次,完整积极的现实感能增强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能力。过分沉溺于网络世界、浏览成千上百的“谣言”,不利于现实感的建立。不如放下手机,多翻阅几本珍藏的书籍,多尝试做些美味的佳肴,这些行动都能增强我们的现实感和真实感。

再次,正向合理的期望与信心是必要条件。不妨在起床后和入睡前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明天会是美好幸福的一天;我相信我会很顺利地度过今天/明天。在晚上,可以搜集一些当天收获的快乐。多关注阳光、快乐的一面,是增强信心和期望的一种方法。

营造、建立同盟的人际关系,也十分必要。如果只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而忽视外界,更容易造成悲观、负性的认知与情绪,甚至会变得更加偏执。不妨多跟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获得他们的支持,可以有效改善心情,或是多倾听身边朋友们所经历的事情,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从而分析和审视自己。

最后,弹性的人格和有效的情绪管理是“抗逆力”的表现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情绪,不妨尝试去接纳它们,来一场“正念冥想”之旅。

伴随着慵懒的音乐,进入冥想的世界,察觉体验每一种情绪,感受身体的活动和变化。抱着“非评判”的思想,察觉并接纳当下的一切,这是一种有效的情绪管理方式。在冥想中,相信不少人会体验到从所未有的宁静和从容,甚至能体验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提高治疗依从性,抗抑之路不再难

解忧箴言:抗抑路上,依从服药是关键。

疫情扰乱人们工作生活的步伐和节奏,持续高压之下,人的情绪和思想上容易产生波动,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产生情绪障碍,甚至抑郁发作。去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显示,全球范围内的抑郁症患病率大幅度升高,因此疫情背景下的抗抑任务也更加艰巨。

大学一年级的小佳因重度抑郁住院治疗。出院后,受疫情影响在家上网课。由于生活不规律,小佳不愿吃药,导致病情复发,进入市精神卫生中心隔离病房治疗。防疫期间,这样的患者不胜枚举。有些患者自认为病情好转就放弃服药,导致复发,最终再次入院。轻者复发后生活疏懒、情绪低落,自己无法应对;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残、自杀等危急情况,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市精神卫生中心提示,抗抑路上,规范服药很重要。

那么,如何帮助这类抑郁症患者、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呢?专家给出两个抗抑锦囊。

锦囊一:正确认识药物治疗,牢记六点知识

1.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可以被有效治疗,一定要及时求助专业机构。

2.抑郁症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物理疗法。抑郁症是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程治疗。

急性期:2~4周起效,6~8周若无效,需更换药物。

巩固期:至少4~6个月(防止复发)。

维持期: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

3.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为2~4周,且需在病情稳定后维持用药。

4.因为药物需要达到血药浓度才能起效,按时按量服用是维持血药浓度峰值的关键。

5.抑郁症自行停药后复发率极高,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概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将近100%。

6.抑郁症反复发作会增加再次治疗的难度。多数学者认为,首次发作需要维持治疗3~4个月,二次及以上发作维持治疗时间要延长2~3年,多次发作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锦囊二:按时按量服药,熟知五个技巧

1.保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帮助按时服药。

2.适当运动与锻炼可促进睡眠。

3.每天固定服药时间,设置闹钟提醒。

4.家庭参与患者用药管理。

5.使用便携分药装置,帮助按时服药。

正确认识抑郁症、按时服药、及时复诊、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抗抑之路也不再艰难。正如一位成功抗抑者所说:“走出抑郁后的人生,如水洗一般清透,明亮又充满力量。”

合理持久动起来,赶跑焦虑“小恶魔”

解忧箴言:以“动”制“静”,赶走焦虑。

面对疫情,不少人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乔颖副主任医师呼吁:封闭的空间容易让人感觉到孤独,而孤独又容易滋生焦虑的情绪。

“到户外与大自然亲近吧,不要静止不动。行动起来,让我们通过行动赶走焦虑。”乔颖介绍,在运动前,制订一个易于实施的运动计划至关重要。如果一直以来都没有做运动,那么运动强度一定要循序渐进。急功近利非但不能赶跑焦虑,还会因为无法达到自己预期,或因运动时某项生理特征的反应像恐惧时的生理反应,而使人产生更严重的心理压力。过于频繁的运动,也极有可能让持久性运动的计划过早“流产”。

正确合理的运动,应该遵循以下“六步法”。

第一步:循序渐进

如果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怎么运动过,或者是刚刚走出“封闭世界”的焦虑者,不要一下就投入到高强度、快速度的运动中去。运动计划不妨由短到长,强度由小至大,速度逐渐由慢到快。

可以选择健步走、慢跑、难度系数非常低的户外徒步,或开启一辆共享单车到喜欢的街道走走……

“循序渐进的计划,可以让身体慢慢适应从相对静止到运动的过渡,增加我们对运动锻炼的兴趣,还能很好地培养自己参与运动锻炼的行为习惯。”乔颖说。

第二步:投你所好

选择喜欢的运动,让兴趣爱好帮我们建立更为长久的锻炼习惯。运动不仅仅有跑步、游泳、球类运动这些常规的形式。

乔颖建议:“如果喜欢舞蹈,加入到熙熙攘攘的广场舞人群中,跟大家一起舞出自己的魅力。跳一段‘鬼步舞’展现自己的个性,或即兴学习一段街舞,耍耍酷。如果喜欢亲近大自然,到郊外的名山大川中走走,参与不同体力系数的户外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的创造力。如果喜欢骑行,那就让车轮快速旋转,选择一个目的地,让身体与车轮带着自己到达心中的目的地。”

第三步:记录点滴

将自己每次的运动情况记录下来。可以制定详细的运动记录表,也可以使用先进的现代电子仪器,将运动量、运动时间、持续时间、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的适应情况等都详细记录下来,留作参考。一段时间后,也可以根据以往的记录更加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计划。

第四步:关注过程

要尽量关注运动的过程,而不是关注运动的结果。通过运动赶跑焦虑,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是否能够让自己沉浸在运动带来的乐趣上。比如,喜欢骑行或徒步的你,是否只关注什么时候到达终点,而忽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喜欢舞蹈的你,是否只关注了自己舞姿的优美与否,却忽略了舞蹈本身带来的乐趣?乔颖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单纯注重结果,只会增加而并非减少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第五步:奖励自己

每一次达成设定的目标后,都要好好地奖励一下自己。可以根据设定的目标,奖励自己一件运动衣、一个简单的小愿望,或者吃点自己喜欢的美食。把这些奖励作为对计划成功实施的回报,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运动的习惯。

第六步:科学运动

最后,在做任何运动时,我们都需要再次审视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做好运动前的热身,给身体做好“预热”。

例如,可以在运动前做一些伸展运动,或快走、慢跑等,并且在运动后要记得拉伸。如果是强度比较高的运动,一定要注意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将强度慢慢降低,等身体恢复到平静后再停止运动。

如果身体突然感觉到不适,或者感觉压力过大时,请不要运动,建议换成深呼吸、舒展身体、冥想等放松的活动。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做运动真的很无聊时,不妨喊上同伴,一起快乐地达成目标。

“加法”不妨改“减法”,健康睡眠有保障

解忧箴言:睡眠是本能,勿要“用力过猛”。

睡眠是种生物本能,无论男女老少都希望自己睡得好一些,很多人在睡眠这件事情上作了很多的努力。白领小王,平时工作压力大,听朋友说红酒能助眠,于是每天睡前一杯红酒;学生小李,为了能多睡会儿,每天一吃完晚饭就躺到了床上;高管谢总,最近开始拼命锻炼,觉得累了就会睡得更香……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渐渐地,小王发现自己半夜很容易醒,第二天早上起来很疲惫;小李的作息开始越来越紊乱;谢总并没睡得更香,反而醒得越来越早……

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呢?“睡眠需要的,不是额外的酒精摄入、躺床时间以及过度训练。试想一下,古人并不是依靠这些才开始拥有好睡眠的。”市精神卫生中心葛方梅表示,在健康睡眠这件事上,应该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葛方梅提示,尝试以下12项减压小技巧,或许能让睡眠回归“一沾枕头就倒”“像上班打卡一样准时”。

1.睡前3~4小时或更早的时间,避免进食兴奋性物质(如咖啡、浓茶、兴奋性饮料和吸烟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会激活身体的警觉系统,使得我们难以入睡,辗转反侧。

2.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酒精作为抑制剂,表面上的确让我们睡得更快些,但会使睡眠片段化,还会有宿醉感。

3.坚持体育锻炼,但睡前3~4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过度运动会带来乳酸堆积,导致肌肉酸痛,从而影响睡眠。

4.避免睡前大吃大喝,或睡前2小时内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要让自己的胃在夜间睡眠时负担过重。但需注意,饥饿状态也会影响睡眠。

5.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进行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放松、休息,睡眠才会更香甜。

6.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噪声对睡眠干扰很大,有研究表明,噪音的影响可能比我们能意识到的作用更大。对住在机场附近的人群进行睡眠监测,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人说他们睡觉时没有意识到头顶的飞机,但脑电图显示每次飞机经过时大脑都会被唤醒,这种唤醒对白天的睡眠和疲倦都有影响。另外,温度过高及过低都会影响入睡及睡眠维持。

7.睡姿正确,一般以右侧卧位为宜;枕头高度合适,不能过高及过低,以免导致颈部肌肉紧张。

8.不要把问题带到床上思考。晚上要早些时间解决自己的问题或制订第二天的计划。烦恼会干扰入睡,并导致睡眠变浅。

9.不要试图入睡,这样只能将问题变得更糟。相反,打开灯、离开卧室,并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如读书,通常有助于睡眠。注意不要进行兴奋性活动,在感到困倦时再上床自然入睡。

10.把闹钟放到床下或转移别处。频繁看时间会引起挫败感、愤怒和担心,这些情绪会导致失眠。

11.避免白天打盹。白天保持清醒状态,有助于夜晚睡眠。如果想通过小睡恢复精神,建议在半小时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以免影响晚间睡眠节律。

12.保持规律作息,维持生物钟的稳定。让生物钟帮你养成“困-醒”好习惯,自己就不必再刻意控制了。

标签: 卫生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