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深度融入长珠闽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十四五”规划

江西省深度融入长珠闽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十四五”规划

目 录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形势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培育壮大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增强引资吸引力竞争力

(二)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打造融入“长珠闽”桥头堡

(三)加快招引重大产业项目,提质升级产业转移承接质量

(四)完善招商引资理念方法,充分激活产业转移承接潜力

(五)增强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全面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实力

四、保障体系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逐级统筹推进规划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四)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五)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六)完善统计监测体系

附录 “长珠闽”地区重点产业招商指南


江西省深度融入长珠闽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十四五”规划

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打造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推动江西深度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建设,根据《商务部“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合作工作,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攻坚克难,江西商务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各项指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基础

引资规模大幅增加。“十三五”以来全省招商引资主要指标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大力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活动,持续引进高水平亿元以上项目。利用省外项目资金从2015年5232.2亿元增加到2020年8751.6亿,增长67.2%,年均增长10.84%。“十三五”引进省外项目*****个,同比“十二五”增加5460个,实际进资*****.43亿元,同比“十二五”增长83.07%。年新增亿元以上项目从2015年1387个增加到2020年1979个,其中“5020”重大项目数量增长较快,2020年新增20亿以上项目106个,50亿元以上项目8个。

引资来源地和产业相对集中。2020年全省利用省外资金有76.72%来自长珠闽发达地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占比第一(26.25%);长三角的浙江占比第二(20.06%);海西经济区的福建占比第三(9.42%)。引资聚焦二产,省外项目实际进资二产占比69%,三产占比28%,一产仅占3%。其中二产进资占比前五的产业是建材(1024.1亿元,11.7%)、电子信息(900.42亿元,10.29%)、能源(396.29亿元,4.53%)、汽车制造及其零配件(392.95亿元,4.49%)和纺织服装(326.41亿元,3.73%),实际进资增幅最大的三大产业是锂电及电动汽车、电子信息和航空制造。

产业链招商效应凸显。“十三五”以来全省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及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各设区市产业集群特色较为明显。南昌、九江、赣州、吉安建立了一条5000亿级“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鹰潭初步实现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和研发资源的集聚;上饶经开区和新余高新区成为全国光伏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宜春、新余、赣州、吉安形成了锂电池新能源产业聚集区。

表1 “十三五”期间全省利用省外项目资金重点产业规模变化

序号

产 业

实际进资 (亿元)

合同项目(个数)

2015

2020

增幅

2015

2020

增幅

总 计

4654.02

8751.57

88.04%

1387

4278

208.44%

招商重点产业

2656.64

4179.32

57.32%

750

1613

115.07%

1

电子信息产业

322.96

900.42

178.80%

84

261

210.71%

2

能源产业

422.39

396.29

-6.18%

63

89

41.27%

3

建材产业

479.91

1024.10

113.39%

175

528

201.71%

4

钨及稀土

81.71

85.96

5.20%

12

7

-41.67%

5

锂电及电动汽车

67.05

204.41

204.85%

13

24

84.62%

6

汽车制造及其零配件产业

237.89

392.95

65.18%

76

78

2.63%

7

金属制品产业

129.59

255.91

97.48%

58

166

186.21%

8

生物医药产业

190.07

303.38

59.61%

57

193

238.60%

9

航空制造产业

21.23

46.30

118.10%

6

12

100.00%

10

绿色食品产业

203.44

254.84

25.26%

61

149

144.26%

11

精深铜加工产业

133.80

173.25

29.49%

20

52

160.00%

12

新型化工产业

192.64

141.52

-26.54%

52

54

3.85%

13

纺织服装产业

173.96

326.41

87.63%

73

307

320.55%

14

服务业

1154.09

2476.78

114.61%

328

1043

217.99%

15

其它产业

843.29

2095.47

148.49%

309

1622

424.92%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日趋复杂,我省深度融入“长珠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

1.发展机遇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合作空间。试验区获批有利于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形成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要素互融、成果共享的协作关系,强化江西在全国区域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江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

要素成本上升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新机遇。深圳、上海、杭州、福州等发达地区的环境容量和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产业转移需求。相比“长珠闽”发达地区,江西在劳动力、土地、环保等要素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生态优势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吸引力。以高端服务、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对环境的敏感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地方招商吸引力的基石。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保持领先。

数字经济发展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新动能。全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大与“长珠闽”发达地区在VR、5G、人工智能等项目的合作与招引,推进江西数字商务建设,加快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基础设施建设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新活力。通过赣深高铁和跨省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赣粤两省的产业互补发展,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产业向江西转移。

2.困难与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不确定性。受新冠疫情广泛持久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市场需求显露疲软,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保链、补链、强链任务更加艰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居民消费信心有待提升,进一步扩大内需难度加大,引资难度逐渐显现。

区域竞争加剧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新挑战。“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需求已成为中西部各省市争夺的焦点,我省虽存在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要素优势,但产业基础不够完善、金融政策不够灵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我省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中西部各省市中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不够明显。

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导致我省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受限。江西龙头企业项目相对偏少,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相对不足,重点产业的全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产业水平和结构层次相对较低,科技投入不足,高科技产业比重偏低。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分散,资源开发效率不高,产业集聚优势不够突出。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使用效率不高导致大项目吸引力不够。江西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为了控制资金风险,较为严格地限定了投资地域和行业,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研投团队,难以开展高效的优质产业项目审核,导致引导基金无法实现充分的市场专业化投资,难以在承接产业转移上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经济总量依然偏小,“5020”项目特别是科技创新项目招引数量不多,“十四五”是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期,我省必须把握战略期的内涵与条件,着力强链、补链、延链,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承接“长珠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三新一高”,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以“深度融入长珠闽、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总体目标,加快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助推江西商务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培育。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利用创新形成错位优势,在产业错位竞争中谋先机,把培育新增长动能与承接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发展更高水平的全产业链。

——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府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着力创建市场化、法制化、便捷化的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法治、信用、服务环境,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解决客商“愿不愿来、敢不敢来、赚不赚钱、安不安心”等问题。

——坚持招才引智。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做到扩大投资、项目融通与人才招引并举,提升省外项目资金的综合效益,推动中部地区人才高地建设。

——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突出各设区市的招商主体责任,以产业竞争力精准分析为基础,科学确定各设区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针对各设区市首位产业和产业集群明确主攻方向,引导各地开展差异化、特色化承接。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各地产业科学布局、有序承接和错位发展,促进与周边地区良性竞争、互利共赢,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遵循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两大原则,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科学确定产业准入标准,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等落后产业转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绿色发展。

(三)发展目标

依托我省与“长珠闽”发达地区的空间亲密度和产业联系度,将我省打造成为“长珠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与“长珠闽”先进制造业形成供应链体系。强化与“长珠闽”地区的机制对接、平台承接、产业链接,推进市场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平台对接和通道对接。高能级商务平台量质齐升,“5020”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强化,省外项目承接质量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十四五”时期具体目标为:

——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实现新跨越。2025年全省引进省外项目资金*****亿元,预计年均增长7.8%左右。引资结构不断优化,二产招商引资保持稳定增长,服务业利用省外资金占比提高到20%以上。

——招大引强工作实现新突破。提高项目“体量”“亩产量”和“技术含量”,增强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到加力提速抓项目、全力提质促升级、着力提效促发展。以“5020”重大项目为着力点,每年引进“5020”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各设区市引进3-5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龙头项目和10-15个投资额亿元以上配套项目。

——“南下东进、北上西出”的内开放格局实现新发展。赣中南昌、赣东北上饶、鹰潭积极对接长三角上海、杭州等地,南昌重点引进移动智能终端、LED和航空产业重大项目,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上饶重点引进光伏、光电、锂电及电动汽车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打造“浙商最喜欢的投资目的地”;鹰潭重点引进精深铜加工、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打造“中国铜工业互联网样板”“中部地区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制造中心。赣南赣州、赣中吉安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深圳等地,赣州重点引进电子信息、家具、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将毗邻广东的龙南打造成“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区”及“生态后花园”;吉安重点引进电子信息全产业链、文旅和现代农业重大项目,打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赣东北上饶、鹰潭、抚州和赣南赣州积极对接海西经济区,重点引进先进制造、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将四市打造成“闽东南核心投资区”。

——促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动能。通过承接首位产业、主导产业龙头项目,促进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智造升级,推动移动物联网、VR、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建成一批新体制、高科技、开放型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为全省商务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表2 江西省“十四五”时期承接产业转移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

2020

2025

累计或年均增长(%)

属性

引进省外项目资金(亿元)

8751.6

*****

7.8左右

预期性

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家)

[20]

4家左右

预期性

引进国内500强企业(家)

[40]

8家左右

预期性

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家)

[1200]

240家左右

预期性

省外项目实际进资二产占比(%)

69

65

[-4%]

预期性

省外项目实际进资三产占比(%)

28

30

[2%]

预期性

注:【】五年累计增加或者下降数。

三、重点任务

(一)培育壮大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增强引资吸引力竞争力

1.做大做强国家级开发区。赋予开发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优化管理机构设置。重点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结合地方机构改革,逐步整合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积极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实现管理机构与运营企业分离。提高开发区招引项目质量,推动高端创新要素汇聚。积极招引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引进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财务、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等功能性机构。支持开发区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区内企业创建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等。

2.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我省“2+6+N”产业链急用先行项目,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来赣设立研发中心和科创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和科创转化平台,以关键技术攻坚为突破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打造南昌航空、中国(南昌)中医药、南昌VR、赣州稀金、抚州超算、吉安光电、鹰潭智慧、上饶大数据等科创城。开展与“长珠闽”地区的科技合作,通过对重大产业项目进行联合技术攻关、科技资源共享等方式,合力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深度参与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用和创新收益共享机制。

3.打造“长珠闽”招商对接平台。重点抓好世界VR产业大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推介会、对接海西经济区合作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每场推介会实现千亿元以上投资签约。有针对性的在“长珠闽”地区开展省领导走访对接系列招商活动,积极推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提升上海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瓷博会、药交会等活动层次。持续开展“三请三回”和“三企入赣”行动,全面提升世界赣商大会交流平台能级,深入推进“资智回赣”,组织召开赣商赣才座谈会,推动赣商赣才返乡投资。

专栏1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壮大工程

国家级开发区优化升级工程。到2025年,在全省打造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基础设施完备、园区环境优美、产值过千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每个国家级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5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首位产业集聚度达到65%以上,产值过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达到5个以上,新增投资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450万/亩。建立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清单,明晰开发区与行政区职责边界,推动开发区管理运营机制、人事等制度改革。

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提质工程。到2025年,建设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重大产业创新平台、20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5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0个科技创新协同平台。

(二)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打造融入“长珠闽”桥头堡

1.深化周边省际区域合作。健全省级层面重大合作事项协调机制,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等建设取得更大实效,建立全面学习长江经济带的窗口和支点,建设赣粤合作的标志性工程,打造“长珠闽”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平台。深化产业园区特色共建,形成产业链梯度转移对接平台。鼓励赣江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采取“园中园”“托管园区”“股份合作”等模式,与“长珠闽”发达地区积极探讨项目共享、产业互补等合作共赢方式,推进赣浙(玉山)省际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区、赣州“三南”园区一体化等特色园区建设。

2.创建对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前沿阵地”。推动南昌成为长江经济带“合作先行区”,提升南昌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增强南昌的核心主导功能和辐射带动能级,积极招引上海、杭州等地的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前沿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重大项目。围绕重大项目,在南昌周边设区市布局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支持上饶与浙江衢州深度合作,积极招引浙商投资光伏、光学、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文旅、大数据、康养等新业态。支持景德镇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和航空产业开放合作区,招引陶瓷文化、航空制造项目,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航空产业。支持鹰潭打造世界铜都,重点招引铜深加工、现代物流项目,加快建设国家“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核心区。

3.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围绕中央苏区振兴战略,以赣州“三南”为“前沿阵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发展、通道建设、市场体系、金融服务等方面合作。以“1+5+N”产业集群为重点发展方向,积极招引东莞、深圳电子信息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完善龙南的线路板产业链;大力引进稀土及贵金属精加工项目,进一步培育壮大稀土及贵金属产业链;以格力集团百亿项目为抓手,加速推进工业4.0智能制造建设,打造南康“泛家居”产业链。同时积极招引文旅、康养、现代农业项目,将赣州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4.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区。积极推进抚州、赣州、上饶、鹰潭四市与福建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全面促进我省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抚州加快推进赣闽合作示范区建设,围绕“一区、两中心、两基地”,促进向莆经济带发展升级。支持赣州于都、宁都、石城、瑞金、兴国与泉州、石狮在纺织服装产业的深度合作,提升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带影响力。支持上饶、鹰潭与福州、厦门等地开展数字经济、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合作。

(三)加快招引重大产业项目,提质升级产业转移承接质量

1.提质升级传统制造业。积极招引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制造业项目,引导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定制化方向转变。重点招引达到环评标准、拥有自主品牌、可定制化生产的传统制造业项目,优先招引有研发能力、有定制化生产环节的制造企业,增强我省生产制造系统定制化设计与柔性制造能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

2.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招引电子信息、航空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点招引科技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制造项目和以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VR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化项目,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先招引有关键核心技术、有行业标准制定能力的新兴企业。

3.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抓好粤港澳、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数字产业招商,创建数字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举办数字产业系列专题推介活动,强化项目洽谈储备,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支持南昌发展VR、元宇宙、电子信息等产业,建设江西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构建以九龙湖区域为核心,南昌高新区、经开区、小蓝经开区为支撑的“一核三基地”发展格局。支持鹰潭发展千亿级全链条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推进铜产业智能化改造工程,打造对接G60科创走廊。支持赣州抓住赣深高铁开通机遇,培育壮大信创、区块链、智能家居等产业,协同吉安等地打造赣深数字经济走廊。支持上饶发展大数据、数字文娱、智能制造等产业,建设区域性大数据中心。支持吉安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能级,打造全链条全球商用LED产业和智能终端制造,推进高铁新区数字产业化聚集区、金鸡湖产业数字化创新小镇建设。引进数字化平台型企业投资合作,支持各设区市规划建设省级、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认定10-20家省级承接数字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积极招引直播电商、智慧物流、物联网、智慧商圈、智慧市场、智慧餐厅等数字产业项目。重点招引5G、VR、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项目,建立重点招商目录清单。优先招引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

4.扩容提质现代服务业。积极招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研发设计、服务外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动服务业向数字化、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招引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和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招引全国性金融分支机构和监管部门,积极承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服务外包业务,加快招引养老、育幼、文化、体育、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优先招引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引领作用大、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

5.做优做强全域旅游业。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推进“一部手机游江西”智慧旅游示范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旅游文化节。实施“旅游+”融合工程,重点招引休闲康养、农旅、文旅等项目。优先招引高水平旅游投资集团,培育高品质旅游线路、景区和休闲度假区,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挖掘我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优质旅游资源,发展精品民宿、乡村主题酒店和精品休闲农庄。依托江西丰厚的文化资源,着力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瓷都景德镇为依托的陶瓷赏购研修旅游产品和以道教名山和佛教圣地为依托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6.做优做实现代生态农业。积极招引农业深加工、先进农业技术、农产品流通等农业项目,重点招引粮油加工、果蔬加工、冷链物流等生态农业项目。与海西经济区协作发展现代农业,制定统一的绿色农产品检验标准,引入并推广福建地区先进农业技术,聘请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定期指导。优选招引高标准、高质量、高技术的生态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

专栏2 产业转移承接提质升级工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工程。大力打造南昌航空城;全力打造以京九高铁电子信息与新兴光电产业带为重点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围绕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及集成应用开展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加快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重点围绕中成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和医疗器械开展招商;以整车为引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为支撑,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产业;推进鹰潭“世界铜都”、赣州“中国稀金谷”建设,打造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基地。

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工程。将南昌建设成金融后台基地、金融大数据中心和投融资平台集聚地;以旅游强市、县为支撑,品牌景区为核心,建设国内外市场与区域旅游市场相衔接的开放型旅游网络结构;打造贯穿东西南北的客货运输能力通道和物流快递网络。

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工程。培育南昌、鹰潭等地移动物联网产业;建设南昌、宜春、上饶、抚州等地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园;发展南昌、吉安、赣州等地集成电路产业;实施南昌、上饶、吉安、抚州、赣州等地北斗产业园工程;培育南昌、吉安、抚州、赣州等地区块链产业园;发展教育、医疗、应急管理等社会服务领域的人工智能产业。

(四)完善招商引资理念方法,充分激活产业转移承接潜力

1.树立招引新理念,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树立“招商选资”理念,立足各设区市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项目,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差异化。树立“招大引强”理念,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企500强等龙头企业,开展“三百工程”“三企入赣”。树立“引资引才”理念,编制首位产业人才地图,建立人才需求目录和数据库,积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家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树立“最多跑一次”理念,持续优化招商服务,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项目落地帮扶机制,开展重大项目洽谈、签约、注册、进资、开工、投产全周期服务。

2.健全招商工作机制,创新产业转移承接方式。抓好“5020”项目攻坚,制定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招引计划。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潜力项目,重点招引千亿级产业链终端龙头企业,从财政补贴、项目融资、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招引优惠政策。建立大数据招商机制,开发招商引资企业(客商资源)库、项目库、机构库和载体库四库,完善江西招商引资网和手机终端平台建设,发布招商需求项目库和地区投资指南,开展网上洽谈、“云签约”等线上招商。建立联合委托招商机制,开展半市场化和市场化招商,鼓励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招商,成立招商公司负责项目推介洽谈,以市场机制应对招商市场变化。对纳税企业实施高管退税鼓励政策,形成良性持久激励,提升高层次人才安家、安居江西的意愿。

3.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提升项目招引效率。深化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中的关键链条、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积极承接“长珠闽”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加快引进龙头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轻资产招商,为入驻企业配套建设标准厂房、职工宿舍等,减轻企业非生产性投入。深入开展以商招商,通过优势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重视以情招商,弘扬“亲情、友情、乡情”,进一步做好“三请三回”活动,充分利用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沟通平台,广泛邀请乡友、校友、战友来赣考察,建立健全招商顾问机制,激励赣商赣才返乡投资,促进赣商资本、人才回归。实施资本注入式招商,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通过政府与企业合资方式招引项目。开展牌照资源补缺式招商,政府帮助企业获得特定的牌照资源,促使项目顺利落地。

4.数字赋能招商引资,开展高效智慧招商。将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应用于招商工作,积极探索以数据资源驱动招商创新的新模式,提高招商对接的精准性及相关政策服务的匹配性。建立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采集大量产业数据、企业数据和人才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对企业和人才进行全方位画像,叠加智能挖掘、智能匹配、智能推荐等技术,为招商引资匹配最合适的目标企业和人才。建立智慧招商服务平台,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从项目信息筛选、高质量项目画像、产业数据分析、政策资源配置到项目管理的全流程智慧化,为招商引资和项目管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五)增强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全面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实力

以“增强产业基础配套能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为抓手,提升我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整体实力。

1.增强产业基础配套能力。编制本地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全景图,梳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明确龙头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库。加强招引龙头企业的上下游配套服务型企业,对本地没有成本优势的配套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等政策扶持,实现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优化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将楼宇产业与区域营运中心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楼宇建设吸引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

2.培育扩大产业消费市场。加强新兴产业产品的消费补贴,调整财政补贴方向,从供给侧补贴转向需求侧补贴,由企业生产补贴转向用户消费补贴。开展新兴产业产品应用示范建设,加强政府对我省新兴产业产品的采购,提升我省产品在消费市场中的认可度。建立新兴产业产品消费者体验中心和相关配套设施,增强新兴产业产品的应用场景。建设夜间经济特色商业圈。以商业综合体为中心,打造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夜间经济商圈,发展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等商业网点,建立一批地标式夜间经济聚集区。完善康养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医、养、食、游、动”融合发展,培育生态养生、温泉康体、户外运动、田园休闲、中医疗养、宗教静养等六类优势健康养生休闲业态。

专栏3产业转移承接实力提升工程

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工程。聚焦“2+6+N”产业和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负责制,注重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各市县(区)每年引进3-5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15个投资额亿元以上配套项目,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创新体系,联动中小企业、高校、研究所,对首位产业与主导产业的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合作。

新兴产业消费市场培育工程。每年筛选部分本省新兴产业产品,列入各设区市政府采购清单。在光照条件好的区域推广应用太阳能,建设一批光伏环卫站、光伏公交雨棚、光伏停车场(棚)等设施;在高速公路和小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服务业消费市场扩容工程。各设区市着力打造夜间特色商业圈,打造城市特色。设立区域旅游产品市场,注重文旅结合,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营销平台,发布最新文旅活动及优惠。

四、保障体系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招商引资工作全过程,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提供思想保障。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各级招商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

(二)逐级统筹推进规划

建立省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推进机制,由省商务厅牵头负责,明确任务分配,强化责任到人。加强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战略规划,出台省级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指导方案。各设区市政府加强招引首位产业龙头项目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招商统筹机制,统筹项目招商、职能部门招商、市县平台联动等工作。建立健全各级政府一把手抓重大项目招商机制,因地制宜深化细化招商路径。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打响“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开展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建设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推动数据共享,持续完善提升“赣服通”功能,推行“区块链+电子证照+免证办理”新模式,主动解决好企业用地、用工、资金、运输以及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配套方面的问题,加快招商项目落地。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强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监督执纪问责。开展降成本升级行动。积极构建省市县协同推进降成本工作格局,持续降低企业融资、用工、物流和制度性交易等成本。鼓励各地结合产业特点、成本痛点,有针对性制定本地区降成本综合措施,引导有条件的市县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的人才环境。完善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职称评聘、科研立项、成果奖励等配套措施,选用懂经济、会管理、勇担当、能招商的党员干部,引进重点产业链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加强对创新企业、创新成果、创新品牌的宣传。

(四)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招引企业需求开展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业务创新,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支持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对招引企业专利权、著作权、商标专用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充分发挥各类政府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各地依法合规以股权投资形式参与招商项目,并选择灵活退出机制。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在我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同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五)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鼓励各设区市举办高层次人才、项目高峰论坛活动,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建立首位产业企业纳税、年销售额等市场化人才评价标准,将首位产业专项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重视熟练劳动力的培养和留赣工作,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加快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设步伐,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六)完善统计监测体系

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健全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机制,加强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相关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完善规划落实监测评估机制,围绕招引项目质量、产业提质升级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转移承接监测评估,科学客观评价产业转移承接的效果,为招商引资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附录 “长珠闽”地区重点产业招商指南

序号

重点产业

2020年营收(亿元)

同比增长(%)

产业细分

重点布局设区市

招商主攻方向

招商主攻地区

1

电子信息

5253.5

17.40%

移动智能终端

南昌、九江、赣州、吉安

移动智能终端、汽车电子。包括全液晶仪表、中控屏、抬头显示(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HUD)、后排显示屏等;多形态 VR / AR / MR 终端及显示系统;智能电视LCD、OLED高清显示屏;智能音箱;智能家居下游内容服务商

上海、广东深圳、东莞等地

基础电子

南昌、赣州、吉安

OLED、MiniLED 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原材料开发、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测试、配套服务、应用等

2

虚拟现实(VR)

298

---

VR硬件和配套设备

南昌、九江、萍乡、新余、赣州、上饶、吉安、赣江新区

主机式、手机式、一体式等VR整机设备制造商;传感器、新型显示、电子材料等

上海、广东深圳等地

VR软件

南昌、九江、鹰潭、赣州、宜春、上饶、抚州

系统方案解决供应商;VR相关的人工智能、5G、云计算服务、数字创意等

序号

重点产业

2020年营收(亿元)

同比增长(%)

产业细分

重点布局设区市

招商主攻方向

招商主攻地区

3

半导体照明(LED )

674.5

25.22%

LED技术研发、

检验检测和认证等全产业

南昌

MiniLED、MicroLED、OLED及量子点发光等显示关键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

广东深圳、东莞、福建厦门等地

上游芯片

萍乡、新余、吉安

硅基、蓝宝石技术;大尺寸衬底材料制造以及通用照明、LED背光源等高端应用的外延片和芯片制造

中游封装

萍乡、新余、吉安

硅基大功率LED封装、功率型白光LED封装项目和产能规模较大的表面贴装;硅衬底LED芯片高品质无荧光粉激发高光效健康照明白光、植物照明及医用LED光源等各类特种照明封装项目

下游应用

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宜春、上饶、吉安、抚州

健康照明、新型显示等高端应用;硅衬底LED芯片高品质无荧光粉激发高光效健康照明白光、植物照明及医用LED光源等各类特种照明;LED照明应用产品

LED配套材料及设备

赣州

LED配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荧光粉、胶水、支架、专用二次光学器件、专用驱动电源等基础材料

序号

重点产业

2020年营收(亿元)

同比增长(%)

产业细分

重点布局设区市

招商主攻方向

招商主攻地区

4

电子商务

1582.45

22.27%

电商服务业总部基地

昌九电子商务核心区

高新技术、传统商贸、文化创意、轻工纺织等多种类型电子商务企业

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

电子商务及其配套服务

赣东北区域

长三角地区电子商务企业

赣西区域

医药、光伏、锂电产品等特色产业电子商务

赣中南区域

有色金属、箱包、电子信息、家具、现代物流及特色农产品等特色产业电子商务

5

物联网和5G

1100

---

芯片设计与制造

南昌、九江、鹰潭、吉安、上饶、赣江新区

通信芯片、安全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芯片、身份识别、汽车自动驾驶芯片、LED芯片和AI芯片

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

传感器生产

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制造的各类传感器

传输设备制造

全系列光通信系统设备、网络信息安全设备

平台类

物联网软件开发和物联网开放平台及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

应用类

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能源、智能医疗、智慧建筑、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领域终端产品

序号

重点产业

2020年营收(亿元)

同比增长(%)

产业细分

重点布局设区市

招商主攻方向

招商主攻地区

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296.26

---

行业应用软件及服务、信息技术服务

南昌、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

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VR应用软件等

长三角、珠三角

7

汽车及零部件

1691.1

---

整车

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上饶、抚州

轻量化底盘、轻量化车身、整车设计(小微型轿车、SUV、MPV、皮卡、客车、卡车、货车及城市多功能专用车)

上海、广州、

深圳等地

新能源车

南昌、赣州、上饶

电动化底盘、轻量化车身、整车设计、智能网联、无人驾驶

关键零部件

南昌、九江、景德镇、新余、赣州、宜春、

上饶、抚州

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底盘及微型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轻量化材料及汽车电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

8

智能装备(机器人)

428

---

机器人

南昌、九江、新余、

赣州、吉安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上海、江苏、

浙江、广东等地

制造装备

中高档数控机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装备

农机和矿山机械

果蔬后续加工处理设备、粮食烘干机械、育秧播种设备、新型植保机械

9

航空

1205.06

18.10%

航空整机制造

南昌、景德镇、上饶

教练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轻型涡桨飞机、公务机、无人机

上海、广东等地

航空配套和维修、通航运营服务

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配套设备、航空销售维修;通航公司、航空俱乐部、航空教育培训机构

序号

重点产业

2020年营收(亿元)

同比增长(%)

产业细分

重点布局设区市

招商主攻方向

招商主攻地区

10

生物(中)医药

1425.65

10.75%

中成药

南昌、宜春

中药材、中药饮片

上海、广东、

深圳等地

化学药

南昌、景德镇、赣州

大宗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包括缓释与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等现代制剂、畅销药、小分子化合物等

生物技术药

吉安、抚州

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及多肽药物等

医疗器械

南昌、赣州

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体外诊断试剂等

11

新材料

7214

15%

有色金属

南昌、鹰潭、赣州、

上饶

铜精深加工及新材料研发、铜循环综合利用、废杂铜综合利用

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

等地

南昌、九江、赣州、

宜春

钨资源开采、冶炼及精深加工

稀土

赣州

稀土永磁电机、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等稀土加工

2744.88

10.39%

钢铁新材料

南昌、萍乡、新余

特殊钢、电工钢、钢板材、钢管、带钢、钢结构、高端粉末冶金等钢铁精深加工

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

3079.6

---

石化新材料

九江永修、景德镇乐平

有机硅、聚烯烃以及高端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

160

---

玻纤及复合材料

九江濂溪、赣州上犹、宜春奉新、上饶余干

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等

序号

重点产业

2020年营收(亿元)

同比增长(%)

产业细分

重点布局设区市

招商主攻方向

招商主攻地区

12

新能源

730.6

2.90%

光伏

新余、上饶

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及逆变器、背板、浆料等

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

313.8

-4.60%

锂电

九江、新余、赣州、

宜春、吉安、抚州

锂云母、三元材料、储能电池、电解质等

13

纺织服装

1734.35

---

服装家纺

南昌、九江、新余、

赣州、宜春、上饶、

吉安、抚州

知名品牌企业以及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

浙江、广东等地

棉纺、化纤

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精梳纱线、混纺纱线、高端面料生产;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生产

产业用纺织品

汽车内饰材料、帘子布、工业过滤材料、医用卫生材料等产品生产

纺织机械

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纺织设备生产

印染、纺织专业市场

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用水少、能耗低的印染企业;集原辅料供应、专业设计、品牌孵化及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纺织专业市场

行业服务商

纺织服装原辅料及配件

序号

重点产业

2020年营收(亿元)

同比增长(%)

产业细分

重点布局设区市

招商主攻方向

招商主攻地区

14

绿色食品

----

----

种植业

全省

粮食、油菜、蔬菜、柑橘、特色水果、茶叶、中药材

长三角、粤港澳、海西经济区等地

畜牧业

生猪、肉鸡、肉牛、肉羊

渔业

大宗淡水鱼、蛙、虾蟹、鳗鱼、龟鳖

休闲农业

现代休闲农业、景观农业、生态农业养生、乡村耕读文化探秘、客家民俗风情、

富硒农业

天然富硒农产品

15

现代家具

489.2

12.80%

木质家具

赣州南康

新材种木材和新型复合材料的运用、实木全屋定制、软装智能家居、高档家具、户外家具

上海、浙江、

广东等地

金属家具

宜春樟树

金属材料开发、应用视觉识别系统开发、健康家具、多功能家具

校用家具

抚州南城

办公桌椅、智能教育装备等文体家具和市民健身家具

16

商贸物流

3054

6%

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市场主体

全省

大型物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托盘租赁服务中心、冷链配送中心、智能公路港等现代物流业

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17

文化和旅游

*****

----

红色旅游

全省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

长三角、粤港澳

生态旅游

环庐山西海游、乡村生态旅游

文化旅游

客家文化、阳明文化、庐陵文化、禅宗文化

特色旅游

陶瓷文化传承

序号

重点产业

2020年营收(亿元)

同比增长(%)

产业细分

重点布局设区市

招商主攻方向

招商主攻地区

18

大健康

----

----

生物医药

南昌、九江、新余、

赣州、宜春、吉安

现代中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和流通

长三角、粤港澳、海西经济区等地

医疗服务

育中医药特色服务、基础医疗服务、高端医疗服务、第三方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

康体旅游

养生旅游、休闲度假、医疗旅游、户外运动、健身休闲

健康食品

绿色有机食品和保健食品

养生养老

养生保健、康复疗养、健康养老

热敏灸

热敏灸小镇建设、艾草种植加工、热敏灸健康服务

健康管理

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健康信息服务等

【解读】《江西省深度融入长珠闽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十四五”规划》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