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圈区广通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运维材料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项目概况
鲅鱼圈区广通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运维材料采购项目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线上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2年11月11日 13时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鲅鱼圈区广通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运维材料采购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包组编号:001
预算金额(元):553,000.00
最高限价(元):553,000
采购需求:
第三章 货物需求 序号 | 项目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第一包 | 光放大器 | 1550nm | 台 | 10 |
小型光工作站 | 220v/60v | 台 | 400 |
干线放大器 | 220v/60v | 台 | 100 |
光缆接续盒 | 二进二出 | 个 | 50 |
光缆接续盒 | 四进四出 | 个 | 10 |
光分路器 | 1分3 | 个 | 10 |
光分路器 | 1分6 | 个 | 10 |
光分路器 | 1分8 | 个 | 20 |
光分路器 | 1分10 | 个 | 50 |
光分路器 | 1分12 | 个 | 50 |
单模光纤跳线 | 3m | 条 | 500 |
单模光纤跳线 | 10m | 条 | 100 |
ODF单元箱 | 48芯 | 个 | 20 |
ODF单元箱 | 72芯 | 个 | 10 |
分支分配器 | 2分支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3分支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4分支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2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3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4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6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8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10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12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14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16分配 | 元/支 | 400 |
第二包 | 光缆 | 4芯 | 公里 | 20 |
光缆 | 8芯 | 公里 | 10 |
光缆 | 16芯 | 公里 | 10 |
光缆 | 24芯 | 公里 | 10 |
同轴电缆 | 国标75-5 | 公里 | 60 |
同轴电缆 | 国标75-9 | 公里 | 20 |
有线电视网络传输设备、配件(光放大器、小型光工作站、干线放大器、光缆接续盒、光分
路器、光纤跳线、分支分配器)技术规范、说明、要求:
一、光放大器,招标说明:1550nm机架式EDFA光放大器(10台);
1、技术标准。安装方式:机架式;输出光功率:22dBm
2、环境适应性
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25℃~+55℃,贮存温度为-35℃~+55℃。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0.ldB以内。
2.2技术要求
2.2.1应采用掺铒光纤放大技术。
2.2.2应具有激光器关闭/开启开关。
2.2.3网管监测参数建议包括光输入功率、光输出功率、泵浦激光器电流、电源电压等
2.2.4应支持输出光功率自动功率控制(APC)功能。
2.2.5输出光功率≤22dB建议采用单9**nm泵浦,输出光功率>22dB建议采用双泵浦激光器。
2.2.6采用低功耗技术,功耗≤50w
2.2.7 输入,输出带光隔离器
2.2.8带射频监测接口便于信号测试使用
2.2.9建议支持输出光功率调节功能,最大向下可调3dB,向上可调0.5dB
2.2.10支持2类网管,承诺向招标方开放网管MIB库并配合招标方做第三方网管集成。
2.3性能要求表
| 项目 | 单位 | 性能要求 |
光波长特性 | 工作带宽 | nm | 1530-1565 |
泵浦激光器波长 | nm | 9**/14** |
输入光功率范围 | dBm | -10-+10 |
输出光功率 | dBm | 10-25 |
输出功率稳定度 | dB | ≤±0.5 |
噪声系数(注1) | dB | ≤5.0 |
反射损耗 | 输入反射损耗 | dB | ≥45 |
输出反射损耗 | dB | ≥45 |
泵源情况 | 泵浦泄露功率 | 输入端泵浦泄露功率 | dBm | ≤-30 |
输出端泵浦泄露功率 | dBm | ≤-30 |
光放大器性能 | 载噪比(C\N)(注2) | dB | ≥53 |
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 | dB | ≥68 |
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CTO) | dB | ≥68 |
| 光连接器形式 | | SC/APC |
注:1.在输入光功率为0dBm时。 2.用测量用光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的光链路联测,给出的指标为链路指标值 。 |
二、小型光工作站,招标说明:小型工作站采购数量:400台
1.1设备必须满足下述各项标准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1.1.1GB/T *****.1-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与部件通用规范
1.1.2GY/T 143-2000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1.1.3GY/T 194-2003有线电视系统光工作站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2设备满足有效期内的广电总局入网资质证明。请提供相关产品的广电总局测试报告。
2.技术参数
序号 | 项目 | 要求 | 备注 |
正向 |
1 | 光输入范围 | -7~+2dB | |
2 | 光输入反射损耗 | ≥45dB | |
3 | 标称光波长 | 1290-1600nm | |
4 | 光连接器 | SC/APC,FC/APC | 可选 |
5 | 频率范围 | 85~1000Hz | |
6 | 平坦度 | ±0.75dB | |
7 | 射频输出电平 | 单端口≥110dBuV | 1000MH处等效电平 |
8 | 射频输出抗阻 | 75ω | |
9 | 射频输出反射损耗 | ≥16dB | |
10 | 射频输出端口 | 公制或英制F头 | 可选 |
11 | AGC控制范围(RF) | 3dB | |
12 | 载噪比C/N | ≥52dB | -1dBm光功率输入,输出电平为108 dBuV,带6dB均衡时测试 |
13 | 二价差排比C/COS | ≥67dB |
14 | 三价差排比C/CTB | ≥67dB |
| | | | |
反向(预留参数)
15 | 激光器类型 | DFB或FP须支持RFoG突发工作模式 | |
16 | 输出光波长 | 1550nm或1310nm | 可选 |
17 | 输出光功率 | ≥0dB | |
18 | NPR范围 | ≥16dB(NPR≥30dB) | |
19 | 射频输入频率范围 | 5~65MHz | |
20 | 射频输入反射损耗 | ≥16dB | |
一般要求
21 | 电压输入范围 | 135~250VAC(市电供电) | 亦可采用直流供电并配有符合左栏市电要求的电源适配器 |
22 | 工作温度范围 | -30℃~+60℃ | |
23 | 最大工作相对温度 | 90%无冷凝 | |
24 | 储存温度范围 | -30℃~+60℃ | |
25 | 最大储存相对湿度 | 90%无冷凝 | |
26 | 浪涌保护 | 6kV | |
27 | 射频测试端口 | 10dB+/-1 dB 20dB+/-1 dB | 须提供正向和反响测试口 |
28 | 光测试口 | 采用直流电压方式 | 转换系数由厂家定义 |
29 | 指示灯 | 显示电源,光功率,光发的工作状态 | |
30 |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 >*****小时 | |
31 | 功耗 | <30W | 含反响光发配置 |
32 | 尺寸(长×宽×高) | <240×120×200 | |
三、干线放大器,招标说明:干线放大器采购数量:100台
1.技术要求
1.1工作频带范围:45~862MHz。
1.2灵活方便的接入方式,一进二出,输出分支分配可任意插变:每路均可由保险丝插件切变是否需要过电(仅指低压供电型产品)。
1.3采用双模块形式,前级采用低噪声推挽放大模块(建议采用知名品牌放大模块),输出级采用功率倍增放大模块(建议采用知名品牌放大模块)或砷化镓放大模块,输出电平高,非线性指标好。
1.4高效可靠的电源(线性电源或带多重保护的开关电源),多重防雷击系统,确保长期连续工作的可靠性。
1.5插件式可调均衡器、可调衰减器。
1.6功耗小,可靠性高。
2.环境适应性:应具有高、低温的适应管理: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40℃-+60℃,贮存温度范围为-40℃-+60℃
3.技术参数
项目 | 单位 | 技术参数 |
频率范围 | MHz | 45-862 |
标称增益 | dB | 33 |
带内平坦度 | dB | ±0.75 |
标称输入电平 | dBuv | 72 |
标称输出电平 | dBuv | 105 |
CTB(输入59CH) | dB | ≥60 |
CSO(输入59CH) | dB | ≥60 |
噪声系数 | dB | ≤10 |
反射损耗 | dB | ≥16 |
AGC性能 | dB | 输入±3dB时,输出±3dB时 |
最大输出电平 | dBuv | 107 |
耐冲击电压(10/700us) | KV | >5 |
特性阻抗 | ω | 72 |
供电电压 | V | A:AC(135-250)V;B:(35-90)V |
功耗 | W | 12 |
四、光缆接续盒,采购数量:二进二出(48芯)50个;四进四出(288芯)10个
要求:
1、盒体采用优质工程塑料。
2、采用2次压缆技术,确保盒内光纤无附加衰耗。
3、具有多次复用和扩容功能。
4、稳固可靠,外观精美。
5、安装方便,密封性/水密性好。
技术特性:
1、单盘芯数:12/24。光纤接头保护:热缩后的保护套管放在收容盘里的纤芯固定夹上。
2、光纤安放装置:能有顺序地存放光纤接头和余留光纤,余留光纤的长度应不小于1米,预留光纤盘放的曲径不小于35mm.
3、拉伸密封性:产品充气后,能承受2000N轴向拉力,不漏气
4、耐电压强度:15KV(DC)
5、冲击密封:产品充气后,能承受冲击能量16N*m(牛顿*米)的冲击三次产品无裂痕,不漏气。
6、其它各项性能要求均符合YD/T814-1996标准要求。
7、防火等级:UL94 V0 70Kpa-106Kpa
8、工作环境:环境温度-40℃-+**℃;相对湿度≤85%(+30℃时);大气压力:防护等级(EN*****):IP54,IP58.
![](file:///C:%5CUsers%5CAsus%5CAppData%5CLocal%5CTemp%5Cmsohtmlclip1%5C01%5Cclip_image002.jpg)
![](file:///C:%5CUsers%5CAsus%5CAppData%5CLocal%5CTemp%5Cmsohtmlclip1%5C01%5Cclip_image004.jpg)
二进二出光缆接续盒(见上图,仅供参考货物样式)
![](file:///C:%5CUsers%5CAsus%5CAppData%5CLocal%5CTemp%5Cmsohtmlclip1%5C01%5Cclip_image006.jpg)
四进四出光缆接续盒(见上图,仅参考货物样式)
五、单模光纤跳线,采购数量: 500条(3米)100条(10米)
技术指标:
项目 | 参数 |
型号 | FC/APC | SC/APC | FC/PC | SC/PC | ST/PC |
最大插入损耗(dB) | 0.3 | 0.3 |
最小反射损耗(dB) | 65 | 45 |
工作温度 | -45℃-+75℃ |
长度 | 3-10米任选 |
耐久性 | 最少插拔500次 |
互换性 | 人已对接0.2dB |
光缆抗拉 | >90N |
六、光分路器,采购数量(分光比为均分):
型号 | 数量 |
3分路 | 10 |
6分路 | 10 |
8分路 | 20 |
10分路 | 50 |
12分路 | 50 |
技术指标:
中心波长 | 1550nm |
方向性 | ≥50dB |
工作温度 | -40℃+70℃ |
偏振相关损耗 | ≤0.15dB |
最大承载功率 | 300mW |
最大抗拉力 | 5N |
其他要求:
1.插入损耗和分光比根据不同型号,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并确保良好的方向性。
2.光纤长度:1米和3米。SC/APC 头。
七、分支分配器,采购数量:2**0支
型号 | 数量 |
2分支 | 400 |
3分支 | 400 |
4分支 | 400 |
2分配 | 400 |
3分配 | 400 |
4分配 | 400 |
6分配 | 400 |
8分配 | 400 |
10分配 | 400 |
12分配 | 400 |
14分配 | 400 |
16分配 | 400 |
1.符合国家标准、广电总局行业标准(DY/T137-1999)
2.锌合金一体化压铸外壳;采用后盖锡封
3.双向传输带宽:5-1000MHz
4.锡封(全密封)结构,屏蔽系数(RFI)>100dB
5.可提供公、英制接头选择
6.输入端与输出端和分支各个端口必须具有安装隔离电容
7.分支损耗、插入损耗、反响隔离、反射损耗、相互隔离等性能指标应符合广电行业标准(GY/T137-1999)技术要求。
光缆技术规范
1. 概述
1.1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未标明日期均使用当前最新版本(截至到发标日)。
1.2本技术规范书确定的相关技术指标均为不可偏离项,是对招标产品的的基本要求,投标方拟参与投标的产品必须符合与该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要求,不得出现偏离(可以优于)。
1.3 投标方至少应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技术文件:
(1)光缆制造厂家的名称和地点。
(2)光缆的技术标准和制造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3)光缆结构(包括截面图)及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和光缆单位重量。
(4)光缆所用主要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包括加强构件、松套管、护层、铝带、钢带和填充材料等),制造厂家的名称、地点和采购合同号,不可同时列出两种同类材料待选。
(5)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应≧25年,投标方应说明保证光缆寿命的有关技术措施。
(6)光缆内的光纤线序和光缆端别的识别标记。
(7)投标方需要说明的其它事宜。
1.4投标方在技术文件中应提供其他购买光缆的类型并投入使用的公司的名称和地址(包括邮政编码、传真及电话号码)。招标方保留证实所供光缆性能的权力。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2.1光缆中的光纤:
本次采购光缆中的光纤,均须为国内品牌光纤;光纤的技术参数指标,须满足其在投标中所承诺的相应技术参数指标。除偏振模色散(PMD)及传输衰减等两项指标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下面,对在成缆过程中有可能对光纤本身传输性能造成附加负面影响的相关项目,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2.1.1 G.652 D型光纤
2.1.1.1每一批次的所有光纤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2.1.1.2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
(1)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
在1383nm±3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小于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不大于0.22(特殊地区0.21)dB/km。
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在1525~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在1310~1625nm波长范围内的最大衰减值为:0.35dB/km。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不大于(? mean +0.10dB)/2,? mean 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2.1.1.3截止波长应满足下述λcc的要求: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50nm
2.1.1.4偏振模色散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0.125ps/
;
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
;Q(概率)=0.01%。
2.1.1.5 测试方法:
2.1.1.2 ~ 2.1.1.4项,按照国家标准和ITU-T G.650建议规定的方法测试。
2.1.2 G.657A2型光纤
2.1.2.1每一批次的所有光纤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2.1.2.2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
(1)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
在1383nm±3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小于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不大于0.25(特殊地区0.21)dB/km。
在1285 ~ 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7dB/km。
在1525 ~ 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在1310 ~ 1625nm波长范围内的最大衰减值为:0.35dB/km。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不大于(mean +0.10dB)/2,? mean 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2.1.2.3截止波长应满足下述λcc的要求: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60nm
2.1.2.4偏振模色散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0.125ps/
;
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
;Q(概率)=0.01%。
2.1.2.5 光纤在1550nm、1625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
以1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0圈后,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03dB,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1dB;
以10mm的弯曲半径松绕1圈后,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1dB,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2dB。
以7.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圈后,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5dB,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1dB。
2.1.2.6 测试方法:
2.1.2.2 ~ 2.1.2.5项,按照国家标准和ITU-T G.650建议规定的方法测试。
2.2 室外型光缆
2.2.1 缆芯结构
缆芯结构为层绞式松套管结构、中心束管结构,缆芯中的光纤应加以很好的保护,使之免受机械、环境和电场的影响,缆芯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缆芯内和松套管内应充满触变型的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应不影响光纤的传输性能和使用寿命。
(1)松套管层绞式
光缆内光纤芯数与松套管数量见表1;中心加强构件为金属的。金属加强构件应用高强度单圆钢丝,高强度钢丝为磷化钢丝,其表面应圆整光滑。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90GPa。在光缆制造长度内加强构件不允许接头。钢丝特性符合GB/T *****-2009 《光缆增强用炭素钢丝》。
12芯以上、36芯及其以下芯数的光缆,每根松套管内不多于6根光纤且为偶数。光缆纤芯安排见表1,松套管均采用SZ绞形式,其外径标称值为1.8-3.0mm。36芯以上光缆,束管标称外径为2.5-3.0mm; 12芯以上、36芯以下(含36芯)光缆其束管标称外径为1.8 -2.4mm ,容差≤±0.05mm;厚度应随外径增大,为0.30-0.50mm,容差≤±0.05mm。松套管标称尺寸可随光纤芯数改变,但在同一光缆中应相同。
各式光缆的束管、填充绳及中心加强构件总数量之和不得小于6。表1
每管内光纤最大芯数 | 松套管数量 | 适用芯数 |
12 | 1 | 2——12 |
6 | 3 | 14——18 |
6 | 4 | 20——24 |
少量特殊的松套管数量、外径、厚度要求的光缆在订单中提出。投标应无条件满足。
(2)中心束管式
加强构件为金属的。金属加强芯应采用不锈钢丝,也可采用其它不易腐蚀的、不析氢的、镀有保护层的钢丝等(优先选用单根磷化钢丝)。松套管外径为2.5~10.0mm,容差≤±0.1mm,厚度应随外径增大,为0.40~1.00mm,容差≤±0.05mm。
4芯及8芯光缆采用多股钢丝包裹松套管的结构。
2.2.2 护层结构
投标方应根据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结构图并清晰注明各部分尺寸。
2.2.2.1 管道光缆:
(1)涂塑铝/钢带+聚乙烯外护层
(2)或者两根或多根平行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W护套)、夹带两根或多根平行钢丝的聚乙烯护套、加强构件为FRP杆均匀分布放置的聚乙烯护套或非金属纤维增强塑料带包覆的聚乙烯粘结护套和其它均匀分布放置的护套(如金属加强构件均匀放置的钢—聚乙烯护套或非金属纱线均匀放置的聚乙烯护套)。
2.2.2.2 架空光缆:
(1)涂塑铝/钢带+聚乙烯外护层
(2)或者两根或多根平行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W护套)、夹带两根或多根平行钢丝的聚乙烯护套,也有加强构件为FRP杆均匀分布放置的聚乙烯护套或非金属纤维增强塑料带包覆的聚乙烯粘结护套和其它均匀分布放置的护套(如金属加强构件均匀放置的钢—聚乙烯护套或非金属纱线均匀放置的聚乙烯护套)。
2.2.2.3聚乙烯护层的厚度
外护层(PE)厚度:中心束管式标称值为≥2.2mm, 加强件外缘至聚乙烯套外缘的聚乙烯厚度的标称值应不小于1.2mm。层绞式外护层标称厚度应为2.0mm, 允许最小厚度为1.8mm,任何横截面上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1.9mm。外护层的横截成面上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沙眼,外护层表面应圆整光滑,无目力可见裂纹。
内护层:标称值:≥1.0mm,聚乙烯护层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气泡。厚度测试方法应符合IEC.540和IEC.189。
2.2.2.4层绞式光缆的钢带或铝带搭接的宽度应大于5mm或者缆芯直径小于9.5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中心束管式光缆复合带搭接的重迭宽度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
2.2.2.5 涂塑铝带或双面涂塑钢带与聚乙烯护层之间的粘接强度应不小于1.4N/mm;搭接处钢带与钢带之间及铝带与铝带之间的粘接撕裂强度应不小于1.4N/mm。
2.2.2.6 铝带厚度≥0.15mm,钢带厚度≥0.15mm,涂塑层厚度≥0.05mm(每边)。
2.2.2.7光缆结构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光缆的所有间隙应填充阻水材料。
2.2.3 光纤识别
(1)为了便于识别,光纤和松套管必须有色谱标志,投标方应提供具体的色谱排列。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光缆元件上,并应透明。
(2)松套管宜采用全色谱标志,当松套管采用全色谱标志时,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表2规定。
(3)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2规定的各种颜色,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本色;松套管内光纤的序号宜按表2颜色序号排列。
识别用全色谱表2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颜色 | 蓝 | 桔 | 绿 | 棕 | 灰 | 白 | 红 | 黑 | 黄 | 紫 | 粉红 | 青绿 |
(4) 每盘光缆两端应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A端标志为红色,B端标志为绿色。
2.2.4 机械要求和测试方法
对本条款下的各项指标,在实验期间,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定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
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精确度应优于0.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大于0.005%时,可判定为“无明显应变”。
2.2.4.1 拉伸
(1) 测试方法:IEC794-1-E1建议和GB/T 7424.2-2008的规定。
(2) 试验条件.允许张力:见表3;试验用光缆长度:不小于50米;保持最大拉力时间:≥1分钟
(3) 验收标准
(a) 长期张力。光缆应变不大于0.20%,同时,光缆内每一根光纤应无明显应变,缆中光纤在1310nm、1550nm处应无明显附加衰减。
(b) 短期张力。光缆中所有光纤的应变应不大于0.15%,缆中光纤在1310nm、1550nm处应附加衰减不大于0.1dB。
光缆允许张力表表3
光缆类型 | 允许张力(N) |
长期 | 短期 |
架空光缆 | 600 | 1500 |
管道光缆 | 600 | 每公里光缆重量,但不小于1500 |
2.2.4.2 压扁
(1) 测试方法:IEC794-1-E3
(2) 试验条件:最大压力见表4;加载时间:1分钟
光缆允许侧压力表表4
**"> 光缆类型 | 允许侧压力(N/100mm) |
长期 | 短期 |
**"> 架空光缆 | **0 | 1000 |
**"> 管道光缆 | **0 | 1000 |
2.2.4.3 冲击
(1) 测试方法:IEC794-1-E4
(2) 试验条件。冲击高度:1m;冲击重量:管道型和架空型光缆450g;冲击点数:至少5个;冲击次数:每点至少3次
2.2.4.4 反复弯曲
(1) 测试方法:IEC794-1-E6
(2) 试验条件,心轴直径:20倍缆径;重物重量:25kg;L:不大于1m;弯曲弧度:±90度;弯曲次数:不少于50次;弯曲速度:2秒钟1次
2.2.4.5 扭转
(1) 测试方法: IEC794-1-E7
(2) 试验条件。扭转长度:1m;重物重量:25kg;扭转角度:±1**度;扭转次数:不少于10次
2.2.4.6 曲挠
(1) 试验方法:IEC794-1-E8
(2) 试验条件:滑轮直径:250mm;重物重量:15kg;循环次数:10次
2.2.4.7 弯折
(1) 测试方法:IEC794-1-E10
(2) 试验条件。光缆环允许直径:20倍缆径
2.2.4.8 卷绕
(1) 测试方法: IEC794-1-E11
(2) 试验条件。心轴直径:20倍缆径;密绕圈数:10圈;循环次数:不少于5次
2.2.4.9 刮磨
(1) 测试方法:IEC794-1-E2
(2) 试验条件。钢针直径:1mm;负载:65N
2.2.4.10振动
(1)测试方法:由投标方提出(谐振法或其他)
(2)试验条件。试样长度:1m,两端固定;频率:50Hz;中心点振幅:±3mm;振动时间:10分钟
2.2.4.11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24h)的环境条件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
2.2.4.12被试光缆经过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试验后均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光缆护层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
(2)光缆中全部光纤和部件均应完好。
(3)光纤在1310nm和1550nm处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光纤衰减测试方法应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2.2.4.13 被试光缆经过曲挠、弯折、卷绕、振动试验后,光纤应不断裂。
2.2.5 光缆允许的曲率半径
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用光缆外径的倍数D来表示,它应符表表5的规定。
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表5
外护层型式 | 无外护层或04型(注1) | 53、54、33、34、63型 |
静态弯曲 | 10D | 12.5D |
动态弯曲 | 20D | 25D |
2.2.6 光缆温度特性
2.2.6.1 环境温度要求。工作时:-40℃~+70℃;敷设时:-30℃~+60℃;运输、储存时:-50℃~+70℃
2.2.6.2 温度循环试验
(1)测试方法:IEC794-1-F1及GB/T 7424.2-2008
(2)试验条件
温度台阶:+20℃、-30℃、-40℃、-60℃、+60℃、+70℃;保持时间:每一台阶单护套12小时,双护套24小时;循环次数:2个循环
(3)测试要求:
-30℃~+60℃光纤衰减不变;-40℃~+70℃光纤衰减变化不大于0.05dB/km(与20℃时的值比较);温度循环试验结束后,温度恢复到20℃,应无残余附加衰减。测试方法应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B1.1类光纤的衰减变化监测在1310nm和1550nm两波长上进行。
2.2.7 光缆渗水性能
符合IEC794-1-F5B规定,在光缆全截面上进行,对有铠装钢丝的光缆,钢丝铠装层除外。
2.2.8光缆外护层绝缘电阻(外护层内铠装层与大地间)
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2000Mω·km(直流500伏测试)。
2.2.9介电强度
外护层内铠装与大地间: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直流15千伏2分钟,符合ITU-T K.25规定。外护层内铠装与金属加强芯间:不小于直流20千伏2分钟,符合ITU-T K.25规定。
2.2.10 火花试验
光缆外护层应经受至少交流有效值 6t千伏或直流 9t千伏的火花试验电压(t为聚乙烯护套的标称厚度,单位为mm)
2.2.11光缆预期使用寿命。光缆预期使用寿命应不小于25年。
2.2.12光缆交货要求
(1)光缆盘长:2000、3000或4000米(特殊光缆盘长要求在工程部分提出)。偏差:负偏差为0,正偏差不计入总长度。
(2)光缆应装在光缆交货盘上出厂,盘装光缆每盘只能是一个制造长度。光缆两端应密封和具有表示端别的颜色标志,A端为红色,B端为绿色。并且,光缆两端应固定在光缆盘内,其内端应预留可移出长度不少于3m的光缆,以供测试之用。
(3)光缆盘要求
所有光缆均应按盘交货。光缆盘对光缆两端有保护。光缆盘的直径不得大于2.4m,宽度不得大于1.6m(从凸突面的外沿开始测量)。中心孔的直径不得大于110mm,且必须加固以防止敷设时产生损坏。每盘光缆应具有金属或其他耐磨材料的防水符号(以中文为主),它表明厂名、生产年份、光纤品牌及光缆型号规格、光缆长度(以米为单位)、毛重、光缆外径、光缆重量及光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每盘光缆的重量(包括光缆的重量)不得超过5000kg。投标方在每盘光缆应同时提供该盘光缆中所有光纤的长度。1310nm及1550nm处的衰减值和模场直径、折射率的标称值。对于G.652和G.655混合光缆,应提供相应松套管中的光纤类型。
2.2.13光缆外护层上应以1米间隔标出以下内容
(1) 纵长米;(2) 光缆型号、规格;(3) 光纤品牌;(4) 制造厂家;(5) 制造年月;(6) 有线电视
格式举例:1387mGYTA-24B1.3 长飞纤阜新信通 ******有线电视
以上标志必须是永久和清晰的(在光缆寿命期间内)。尺码的精确度应优于每100m±0.2m。
2.2.14 原材料特性
(1)聚乙烯护层
聚乙烯护层可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 (MDPE)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阻燃光缆护层应采用阻燃聚烯氢(ZRPO),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光缆中各层聚乙烯护层在100±2℃,120小时老化试验前后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应符合表6要求:
聚乙烯护层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指标 表6
序 号 | 项目 | 单位 | 指标 |
LLDPE | MDPE | HDPE | ZRP0 |
| 断裂强度 | | | | | |
1 | 热老化处理前 (最小值) | MPa | 10.0 | 12.0 | 16.0 | 10.0 |
|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TS| (最大值) | % | 20 | 20 | 25 | 20 |
| 断裂伸长率 | | | | | |
2 | 热老化处理前 (最小值) | % | | 350 | | 125 |
| 热老化处理后 (最小值) | % | | 300 | | 100 |
|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ES| (最大值) | % | | 20 | | 20 |
(b) LLDPE、MDPE和HDPE、ZRP0护层分别在100±2ºC、115±2ºC、85±2ºC,4小时温度处理后的回缩均不应超过5%。
(c)聚乙烯护层的抗应力开裂能力(50±1℃,96小时)应符合最大损坏率0/10的要求。
(2)阻燃材料
阻燃材料应为高性能阻燃物质,低烟无卤,不允许使用PVC或其他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
(3)光缆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应是无毒无味,对身体无害,且应容易去除。填充材料应与有关光缆元件相兼容,其适用性使用以下方法来证实
(a)填充材料的油分离:IEC811-5-1条款5
(b)腐蚀物质存在的测试:IEC811-5-1条款8
(c)滴点的确定:IEC811-5-1条款4
(d)复合物滴流:IEC794-1
(e)析油和蒸发:IEC794-1
2.2.15环保性能
光缆组成材料应根据SJ/T *****-2006中的规定进行分类。光缆用均一材料(EIP-A类)中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7规定。其它分类材料中禁用物质的限量应符合SJ/T *****-2006中的相关规定。光缆材料中禁用物质的含量限值
表7
种类 | 物质 | 含量限值(ppm) |
重金属 | 铅及其化合物 | ≤**0 |
| 镉及其化合物 | ≤70 |
| 汞及其化合物 | ≤100 |
| 6价镉的化合物 | ≤**0 |
有机溴化物 | 多溴联笨(PBB) | ≤**0 |
| 多溴二笨醚(PBDE) | ≤**0 |
3.技术文件
3.l投标方所提供的技术文件应为中文,并应使用ITU和IEC所规定的标准符号和术语。
3.2投标方至少应提供以下文件:
(1)未成缆光纤的出厂测试方法和结果;
(2)各种类型光缆的敷设方法、使用手册;
(3)每盘光缆均应有光纤光缆的测试记录,包括每根光纡的衰减值、偏振模色散、模场直径、折射率等数值。
二、同轴电缆采购
采购数量
同轴电缆 | 国标75-5双屏蔽 | 60公里 |
同轴电缆 | 国标75-9双屏蔽 | 20公里 |
1、概述
本技术规范涉及的电缆类型: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双屏蔽同轴电缆 SYWV-75-5;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双屏蔽同轴电缆 SYWY-75-9;
2、技术总体要求
2.1外观要求
电缆外观应表面平整,无目力可见针孔、裂痕、气泡和其它缺陷。
SYWV-75-5双屏蔽、SYWY-75-9双屏蔽同轴电缆外护套颜色为白色或黑色可选。
电缆护套表面每单位长度须印有标志字样,包括:生产厂家全称、商标、批号、生产日期及标志字样“电缆型号75ω XXXm”,标志清晰,耐久不褪色。
2.2物理特性
物理特性的测量要求应符合《GB/T 2951.2-1994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绝缘厚度测量》、《GB/T 2951.3-1994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护套厚度测量》、《GB/T 2951.4-1994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外径测量》中有关规定。
2.2.1电缆特性
电缆特性应符合《GB/T *****-1990射频电缆总规范》中有关规定。
2.2.2阻抗均衡性
阻抗均衡性的测量要求应符合《GB/T *****-1991射频电缆阻抗均衡性测量方法》中有关规定。
2.2.3电气特性
电气特性的测量要求应符合《GB/T*****.1-2000射频电缆第一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989 电缆分配系统用单同轴电缆一般要求和试验》中有关规定。
2.3电缆工艺要求
2.3.1结构组成
电缆的结构组成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电缆的结构组成
电缆型号 | 电缆具体构成(内导体+绝缘体+外导体+护套) |
SYWV-75-5双屏蔽 | 单根圆铜线+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体+单面复合铝箔+铝镁合金丝编织网+聚氯乙烯护套 |
SYWY-75-9双屏蔽 | 单根圆铜线+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体+单面复合铝箔+铝镁合金丝编织网+聚乙烯护套 |
2.3.2同轴电缆工艺要求
2.3.2.1SYWV-75-5双屏蔽、SYWY-75-9双屏蔽同轴电缆
内导体材料:单根圆铜线,一号无氧铜,铜含量99.99%。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体:发泡聚乙烯采用进口材料,发泡气体为高纯度工业氮气,成核剂为进口材料。物理发泡绝缘体采用氮气膨化,发泡度≥70%,内微孔均匀密闭。绝缘同心度应不小于94%。泡沫绝缘层应粘在着内导体上又粘在复合屏蔽带上,剥离绝缘所要求的力应符合行标要求。绝缘收缩和绝缘热氧化稳定性应符合行标要求。
编织网材料:编制网丝直径大于0.12mm,编织密(角)度 ≤45°,编织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四屏蔽电缆两层的包叉口不重叠;铝箔交叠宽度大于5mm。
屏蔽电缆内屏蔽带:应为单面铝塑复合屏蔽带(A-P),外屏蔽带可为非粘结型铝塑复合屏蔽带(A-P),每层屏蔽带铝箔厚度应为0.030~0.050mm。复合屏蔽带抗张强度应不小于30Mpa,直流电阻率在20℃下应不大于32ω·mm2/km。复合屏蔽带搭接宽度≥5mm。
表2电缆编织网的编织网数
电缆型号 | 内层 |
编织网数 | 编织节距 | 铝箔宽度 |
SYWV-75-5双屏蔽 | ≥64编 | 不大于40mm | 17mm |
SYWY-75-9双屏蔽 | ≥96编 | 不大于39mm | 33 mm |
各层之间结合紧密,其中自粘层的粘接牢固,不可徒手剥离。内导体与发泡体之间粘接牢固,拉拔出内导体力>100N(壹米试样)。
2.3.2.2生产设备
投标人保证提供的所有电缆绝缘体采用进口物理发泡生产线生产,编织网必须用高速编织机编织。
2.3.3气候和机械耐久性
高温试验,**℃,168h、低温试验,-25℃,20h介质和护套(PVC、PE原料为新料,不允许回料)无机械损伤高低温性能应满足GY/T 135-1998 中表四相关规定。
湿热系数:40±2°C、90-95%RCH,电缆衰减值的温度变化量≤0.2% dB/℃,绝缘电阻符合规定值,衰减量≤5%。
弯曲性能:电缆弯曲1**°(室温下),30次弯曲,外护套及外导体不开裂,屏蔽丝和铝箔不开裂。
2.3.4电缆技术要求
2.3.4.1结构尺寸
电缆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电缆的结构尺寸单位:mm
电缆型号 | 内导体直径 | 绝缘体直径 | 外导体直径 | 护套外径 | 护套厚度(标称值) |
SYWV-75-5双屏蔽 | 1.00±0.02 | 4.**±+0.20 | ≤5.** | 7.20±0.20 | 0.88 |
SYWY-75-9双屏蔽 | 2.15±0.02 | 9.00±0.25 | ≤10.30 | 12.20±0.20 | 1.15 |
2.3.4.2电气性能
导体连续性应符合GB/T *****中第8条规定,其它电气性能符合下表规定。
表-1 两屏蔽电缆的电气性能
**8"> 型号 **3"> 测试条件 项目及单位 | SYWV-75-5 | SYWY-75-9 |
电气性能 | 衰减常数 | 5MHz | dB (100m/20℃,100m试样的衰减频率特性曲线上,不出现0.2dB以上吸收点) | ≤2.0 | ≤1.0 |
50MHz | ≤4.7 | ≤2.3 |
200MHz | ≤9.0 | ≤4.5 |
550MHz | ≤15.8 | ≤8.0 |
**0MHz | ≤19.0 | ≤9.9 |
1000MHz | ≤22.0 | ≤11.3 |
屏蔽衰减 | 5 MHz | dB | ≥85 | ≥85 |
50 MHz | ≥85 | ≥85 |
200 MHz | ≥90 | ≥90 |
500 MHz | ≥90 | ≥90 |
**0 MHz | ≥90 | ≥90 |
反射损耗 | ≤300 MHz | dB | ≥22 | ≥22 |
>300 MHz | ≥20 | ≥20 |
护套介电常数 | 浸水实验 | KV(40-60Hz) | ≥2.0 | ≥2.0 |
火花实验 | ≥3.0 | ≥3.0 |
缆芯介电常数 | 40-60Hz 1min | KV | ≥1.2 | ≥1.0 |
绝缘电阻 | 500VDC 20℃ | Mω?km | ≥5000 | ≥5000 |
特性阻抗 | 200MHz | ω | 75±3 | 75±2.5 |
2.3.5包装
SYWV-75-5双屏蔽电缆100米/盘或200米/盘可选,用防雨膜包装,用编织袋或纸箱包装。
SYWY-75-9双屏蔽电缆200米/盘至500米/盘可选,用防雨膜包装,每1盘用包布包装。
包装必须附带产品合格证,合格证上注明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电缆型号和长度。
以上每盘电缆长度负偏差不得大于0.5%。
3.验收
测试中,若发生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技术规范书要求,投标方应在不长于原合同供货期更换不合格产品,所有费用由投标方负担。
4.技术文件
4.l投标方所提供的技术文件应为中文,并应使用ITU和IEC所规定的标准符号和术语。
4.2投标方至少提供出厂检报告、合格证等相关技术文件。
合同履行期限:2年,签订合同后按实际需求订单供货。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已落实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包组编号:002
采购需求:
第三章 货物需求 序号 | 项目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第一包 | 光放大器 | 1550nm | 台 | 10 |
小型光工作站 | 220v/60v | 台 | 400 |
干线放大器 | 220v/60v | 台 | 100 |
光缆接续盒 | 二进二出 | 个 | 50 |
光缆接续盒 | 四进四出 | 个 | 10 |
光分路器 | 1分3 | 个 | 10 |
光分路器 | 1分6 | 个 | 10 |
光分路器 | 1分8 | 个 | 20 |
光分路器 | 1分10 | 个 | 50 |
光分路器 | 1分12 | 个 | 50 |
单模光纤跳线 | 3m | 条 | 500 |
单模光纤跳线 | 10m | 条 | 100 |
ODF单元箱 | 48芯 | 个 | 20 |
ODF单元箱 | 72芯 | 个 | 10 |
分支分配器 | 2分支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3分支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4分支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2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3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4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6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8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10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12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14分配 | 元/支 | 400 |
分支分配器 | 16分配 | 元/支 | 400 |
第二包 | 光缆 | 4芯 | 公里 | 20 |
光缆 | 8芯 | 公里 | 10 |
光缆 | 16芯 | 公里 | 10 |
光缆 | 24芯 | 公里 | 10 |
同轴电缆 | 国标75-5 | 公里 | 60 |
同轴电缆 | 国标75-9 | 公里 | 20 |
有线电视网络传输设备、配件(光放大器、小型光工作站、干线放大器、光缆接续盒、光分
路器、光纤跳线、分支分配器)技术规范、说明、要求:
一、光放大器,招标说明:1550nm机架式EDFA光放大器(10台);
1、技术标准。安装方式:机架式;输出光功率:22dBm
2、环境适应性
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25℃~+55℃,贮存温度为-35℃~+55℃。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0.ldB以内。
2.2技术要求
2.2.1应采用掺铒光纤放大技术。
2.2.2应具有激光器关闭/开启开关。
2.2.3网管监测参数建议包括光输入功率、光输出功率、泵浦激光器电流、电源电压等
2.2.4应支持输出光功率自动功率控制(APC)功能。
2.2.5输出光功率≤22dB建议采用单9**nm泵浦,输出光功率>22dB建议采用双泵浦激光器。
2.2.6采用低功耗技术,功耗≤50w
2.2.7 输入,输出带光隔离器
2.2.8带射频监测接口便于信号测试使用
2.2.9建议支持输出光功率调节功能,最大向下可调3dB,向上可调0.5dB
2.2.10支持2类网管,承诺向招标方开放网管MIB库并配合招标方做第三方网管集成。
2.3性能要求表
| 项目 | 单位 | 性能要求 |
光波长特性 | 工作带宽 | nm | 1530-1565 |
泵浦激光器波长 | nm | 9**/14** |
输入光功率范围 | dBm | -10-+10 |
输出光功率 | dBm | 10-25 |
输出功率稳定度 | dB | ≤±0.5 |
噪声系数(注1) | dB | ≤5.0 |
反射损耗 | 输入反射损耗 | dB | ≥45 |
输出反射损耗 | dB | ≥45 |
泵源情况 | 泵浦泄露功率 | 输入端泵浦泄露功率 | dBm | ≤-30 |
输出端泵浦泄露功率 | dBm | ≤-30 |
光放大器性能 | 载噪比(C\N)(注2) | dB | ≥53 |
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 | dB | ≥68 |
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CTO) | dB | ≥68 |
| 光连接器形式 | | SC/APC |
注:1.在输入光功率为0dBm时。 2.用测量用光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的光链路联测,给出的指标为链路指标值 。 |
二、小型光工作站,招标说明:小型工作站采购数量:400台
1.1设备必须满足下述各项标准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1.1.1GB/T *****.1-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与部件通用规范
1.1.2GY/T 143-2000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1.1.3GY/T 194-2003有线电视系统光工作站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2设备满足有效期内的广电总局入网资质证明。请提供相关产品的广电总局测试报告。
2.技术参数
序号 | 项目 | 要求 | 备注 |
正向 |
1 | 光输入范围 | -7~+2dB | |
2 | 光输入反射损耗 | ≥45dB | |
3 | 标称光波长 | 1290-1600nm | |
4 | 光连接器 | SC/APC,FC/APC | 可选 |
5 | 频率范围 | 85~1000Hz | |
6 | 平坦度 | ±0.75dB | |
7 | 射频输出电平 | 单端口≥110dBuV | 1000MH处等效电平 |
8 | 射频输出抗阻 | 75ω | |
9 | 射频输出反射损耗 | ≥16dB | |
10 | 射频输出端口 | 公制或英制F头 | 可选 |
11 | AGC控制范围(RF) | 3dB | |
12 | 载噪比C/N | ≥52dB | -1dBm光功率输入,输出电平为108 dBuV,带6dB均衡时测试 |
13 | 二价差排比C/COS | ≥67dB |
14 | 三价差排比C/CTB | ≥67dB |
| | | | |
反向(预留参数)
15 | 激光器类型 | DFB或FP须支持RFoG突发工作模式 | |
16 | 输出光波长 | 1550nm或1310nm | 可选 |
17 | 输出光功率 | ≥0dB | |
18 | NPR范围 | ≥16dB(NPR≥30dB) | |
19 | 射频输入频率范围 | 5~65MHz | |
20 | 射频输入反射损耗 | ≥16dB | |
一般要求
21 | 电压输入范围 | 135~250VAC(市电供电) | 亦可采用直流供电并配有符合左栏市电要求的电源适配器 |
22 | 工作温度范围 | -30℃~+60℃ | |
23 | 最大工作相对温度 | 90%无冷凝 | |
24 | 储存温度范围 | -30℃~+60℃ | |
25 | 最大储存相对湿度 | 90%无冷凝 | |
26 | 浪涌保护 | 6kV | |
27 | 射频测试端口 | 10dB+/-1 dB 20dB+/-1 dB | 须提供正向和反响测试口 |
28 | 光测试口 | 采用直流电压方式 | 转换系数由厂家定义 |
29 | 指示灯 | 显示电源,光功率,光发的工作状态 | |
30 |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 >*****小时 | |
31 | 功耗 | <30W | 含反响光发配置 |
32 | 尺寸(长×宽×高) | <240×120×200 | |
三、干线放大器,招标说明:干线放大器采购数量:100台
1.技术要求
1.1工作频带范围:45~862MHz。
1.2灵活方便的接入方式,一进二出,输出分支分配可任意插变:每路均可由保险丝插件切变是否需要过电(仅指低压供电型产品)。
1.3采用双模块形式,前级采用低噪声推挽放大模块(建议采用知名品牌放大模块),输出级采用功率倍增放大模块(建议采用知名品牌放大模块)或砷化镓放大模块,输出电平高,非线性指标好。
1.4高效可靠的电源(线性电源或带多重保护的开关电源),多重防雷击系统,确保长期连续工作的可靠性。
1.5插件式可调均衡器、可调衰减器。
1.6功耗小,可靠性高。
2.环境适应性:应具有高、低温的适应管理: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40℃-+60℃,贮存温度范围为-40℃-+60℃
3.技术参数
项目 | 单位 | 技术参数 |
频率范围 | MHz | 45-862 |
标称增益 | dB | 33 |
带内平坦度 | dB | ±0.75 |
标称输入电平 | dBuv | 72 |
标称输出电平 | dBuv | 105 |
CTB(输入59CH) | dB | ≥60 |
CSO(输入59CH) | dB | ≥60 |
噪声系数 | dB | ≤10 |
反射损耗 | dB | ≥16 |
AGC性能 | dB | 输入±3dB时,输出±3dB时 |
最大输出电平 | dBuv | 107 |
耐冲击电压(10/700us) | KV | >5 |
特性阻抗 | ω | 72 |
供电电压 | V | A:AC(135-250)V;B:(35-90)V |
功耗 | W | 12 |
四、光缆接续盒,采购数量:二进二出(48芯)50个;四进四出(288芯)10个
要求:
1、盒体采用优质工程塑料。
2、采用2次压缆技术,确保盒内光纤无附加衰耗。
3、具有多次复用和扩容功能。
4、稳固可靠,外观精美。
5、安装方便,密封性/水密性好。
技术特性:
1、单盘芯数:12/24。光纤接头保护:热缩后的保护套管放在收容盘里的纤芯固定夹上。
2、光纤安放装置:能有顺序地存放光纤接头和余留光纤,余留光纤的长度应不小于1米,预留光纤盘放的曲径不小于35mm.
3、拉伸密封性:产品充气后,能承受2000N轴向拉力,不漏气
4、耐电压强度:15KV(DC)
5、冲击密封:产品充气后,能承受冲击能量16N*m(牛顿*米)的冲击三次产品无裂痕,不漏气。
6、其它各项性能要求均符合YD/T814-1996标准要求。
7、防火等级:UL94 V0 70Kpa-106Kpa
8、工作环境:环境温度-40℃-+**℃;相对湿度≤85%(+30℃时);大气压力:防护等级(EN*****):IP54,IP58.
![](file:///C:%5CUsers%5CAsus%5CAppData%5CLocal%5CTemp%5Cmsohtmlclip1%5C01%5Cclip_image002.jpg)
![](file:///C:%5CUsers%5CAsus%5CAppData%5CLocal%5CTemp%5Cmsohtmlclip1%5C01%5Cclip_image004.jpg)
二进二出光缆接续盒(见上图,仅供参考货物样式)
![](file:///C:%5CUsers%5CAsus%5CAppData%5CLocal%5CTemp%5Cmsohtmlclip1%5C01%5Cclip_image006.jpg)
四进四出光缆接续盒(见上图,仅参考货物样式)
五、单模光纤跳线,采购数量: 500条(3米)100条(10米)
技术指标:
项目 | 参数 |
型号 | FC/APC | SC/APC | FC/PC | SC/PC | ST/PC |
最大插入损耗(dB) | 0.3 | 0.3 |
最小反射损耗(dB) | 65 | 45 |
工作温度 | -45℃-+75℃ |
长度 | 3-10米任选 |
耐久性 | 最少插拔500次 |
互换性 | 人已对接0.2dB |
光缆抗拉 | >90N |
六、光分路器,采购数量(分光比为均分):
型号 | 数量 |
3分路 | 10 |
6分路 | 10 |
8分路 | 20 |
10分路 | 50 |
12分路 | 50 |
技术指标:
中心波长 | 1550nm |
方向性 | ≥50dB |
工作温度 | -40℃+70℃ |
偏振相关损耗 | ≤0.15dB |
最大承载功率 | 300mW |
最大抗拉力 | 5N |
其他要求:
1.插入损耗和分光比根据不同型号,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并确保良好的方向性。
2.光纤长度:1米和3米。SC/APC 头。
七、分支分配器,采购数量:2**0支
型号 | 数量 |
2分支 | 400 |
3分支 | 400 |
4分支 | 400 |
2分配 | 400 |
3分配 | 400 |
4分配 | 400 |
6分配 | 400 |
8分配 | 400 |
10分配 | 400 |
12分配 | 400 |
14分配 | 400 |
16分配 | 400 |
1.符合国家标准、广电总局行业标准(DY/T137-1999)
2.锌合金一体化压铸外壳;采用后盖锡封
3.双向传输带宽:5-1000MHz
4.锡封(全密封)结构,屏蔽系数(RFI)>100dB
5.可提供公、英制接头选择
6.输入端与输出端和分支各个端口必须具有安装隔离电容
7.分支损耗、插入损耗、反响隔离、反射损耗、相互隔离等性能指标应符合广电行业标准(GY/T137-1999)技术要求。
光缆技术规范
1. 概述
1.1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未标明日期均使用当前最新版本(截至到发标日)。
1.2本技术规范书确定的相关技术指标均为不可偏离项,是对招标产品的的基本要求,投标方拟参与投标的产品必须符合与该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要求,不得出现偏离(可以优于)。
1.3 投标方至少应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技术文件:
(1)光缆制造厂家的名称和地点。
(2)光缆的技术标准和制造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3)光缆结构(包括截面图)及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和光缆单位重量。
(4)光缆所用主要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包括加强构件、松套管、护层、铝带、钢带和填充材料等),制造厂家的名称、地点和采购合同号,不可同时列出两种同类材料待选。
(5)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应≧25年,投标方应说明保证光缆寿命的有关技术措施。
(6)光缆内的光纤线序和光缆端别的识别标记。
(7)投标方需要说明的其它事宜。
1.4投标方在技术文件中应提供其他购买光缆的类型并投入使用的公司的名称和地址(包括邮政编码、传真及电话号码)。招标方保留证实所供光缆性能的权力。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2.1光缆中的光纤:
本次采购光缆中的光纤,均须为国内品牌光纤;光纤的技术参数指标,须满足其在投标中所承诺的相应技术参数指标。除偏振模色散(PMD)及传输衰减等两项指标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下面,对在成缆过程中有可能对光纤本身传输性能造成附加负面影响的相关项目,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2.1.1 G.652 D型光纤
2.1.1.1每一批次的所有光纤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2.1.1.2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
(1)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
在1383nm±3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小于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不大于0.22(特殊地区0.21)dB/km。
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在1525~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在1310~1625nm波长范围内的最大衰减值为:0.35dB/km。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不大于(? mean +0.10dB)/2,? mean 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2.1.1.3截止波长应满足下述λcc的要求: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50nm
2.1.1.4偏振模色散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0.125ps/
;
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
;Q(概率)=0.01%。
2.1.1.5 测试方法:
2.1.1.2 ~ 2.1.1.4项,按照国家标准和ITU-T G.650建议规定的方法测试。
2.1.2 G.657A2型光纤
2.1.2.1每一批次的所有光纤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2.1.2.2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
(1)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
在1383nm±3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小于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不大于0.25(特殊地区0.21)dB/km。
在1285 ~ 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7dB/km。
在1525 ~ 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在1310 ~ 1625nm波长范围内的最大衰减值为:0.35dB/km。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不大于(mean +0.10dB)/2,? mean 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2.1.2.3截止波长应满足下述λcc的要求: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60nm
2.1.2.4偏振模色散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0.125ps/
;
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
;Q(概率)=0.01%。
2.1.2.5 光纤在1550nm、1625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
以1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0圈后,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03dB,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1dB;
以10mm的弯曲半径松绕1圈后,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1dB,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2dB。
以7.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圈后,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5dB,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1dB。
2.1.2.6 测试方法:
2.1.2.2 ~ 2.1.2.5项,按照国家标准和ITU-T G.650建议规定的方法测试。
2.2 室外型光缆
2.2.1 缆芯结构
缆芯结构为层绞式松套管结构、中心束管结构,缆芯中的光纤应加以很好的保护,使之免受机械、环境和电场的影响,缆芯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缆芯内和松套管内应充满触变型的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应不影响光纤的传输性能和使用寿命。
(1)松套管层绞式
光缆内光纤芯数与松套管数量见表1;中心加强构件为金属的。金属加强构件应用高强度单圆钢丝,高强度钢丝为磷化钢丝,其表面应圆整光滑。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90GPa。在光缆制造长度内加强构件不允许接头。钢丝特性符合GB/T *****-2009 《光缆增强用炭素钢丝》。
12芯以上、36芯及其以下芯数的光缆,每根松套管内不多于6根光纤且为偶数。光缆纤芯安排见表1,松套管均采用SZ绞形式,其外径标称值为1.8-3.0mm。36芯以上光缆,束管标称外径为2.5-3.0mm; 12芯以上、36芯以下(含36芯)光缆其束管标称外径为1.8 -2.4mm ,容差≤±0.05mm;厚度应随外径增大,为0.30-0.50mm,容差≤±0.05mm。松套管标称尺寸可随光纤芯数改变,但在同一光缆中应相同。
各式光缆的束管、填充绳及中心加强构件总数量之和不得小于6。表1
每管内光纤最大芯数 | 松套管数量 | 适用芯数 |
12 | 1 | 2——12 |
6 | 3 | 14——18 |
6 | 4 | 20——24 |
少量特殊的松套管数量、外径、厚度要求的光缆在订单中提出。投标应无条件满足。
(2)中心束管式
加强构件为金属的。金属加强芯应采用不锈钢丝,也可采用其它不易腐蚀的、不析氢的、镀有保护层的钢丝等(优先选用单根磷化钢丝)。松套管外径为2.5~10.0mm,容差≤±0.1mm,厚度应随外径增大,为0.40~1.00mm,容差≤±0.05mm。
4芯及8芯光缆采用多股钢丝包裹松套管的结构。
2.2.2 护层结构
投标方应根据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结构图并清晰注明各部分尺寸。
2.2.2.1 管道光缆:
(1)涂塑铝/钢带+聚乙烯外护层
(2)或者两根或多根平行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W护套)、夹带两根或多根平行钢丝的聚乙烯护套、加强构件为FRP杆均匀分布放置的聚乙烯护套或非金属纤维增强塑料带包覆的聚乙烯粘结护套和其它均匀分布放置的护套(如金属加强构件均匀放置的钢—聚乙烯护套或非金属纱线均匀放置的聚乙烯护套)。
2.2.2.2 架空光缆:
(1)涂塑铝/钢带+聚乙烯外护层
(2)或者两根或多根平行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W护套)、夹带两根或多根平行钢丝的聚乙烯护套,也有加强构件为FRP杆均匀分布放置的聚乙烯护套或非金属纤维增强塑料带包覆的聚乙烯粘结护套和其它均匀分布放置的护套(如金属加强构件均匀放置的钢—聚乙烯护套或非金属纱线均匀放置的聚乙烯护套)。
2.2.2.3聚乙烯护层的厚度
外护层(PE)厚度:中心束管式标称值为≥2.2mm, 加强件外缘至聚乙烯套外缘的聚乙烯厚度的标称值应不小于1.2mm。层绞式外护层标称厚度应为2.0mm, 允许最小厚度为1.8mm,任何横截面上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1.9mm。外护层的横截成面上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沙眼,外护层表面应圆整光滑,无目力可见裂纹。
内护层:标称值:≥1.0mm,聚乙烯护层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气泡。厚度测试方法应符合IEC.540和IEC.189。
2.2.2.4层绞式光缆的钢带或铝带搭接的宽度应大于5mm或者缆芯直径小于9.5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中心束管式光缆复合带搭接的重迭宽度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
2.2.2.5 涂塑铝带或双面涂塑钢带与聚乙烯护层之间的粘接强度应不小于1.4N/mm;搭接处钢带与钢带之间及铝带与铝带之间的粘接撕裂强度应不小于1.4N/mm。
2.2.2.6 铝带厚度≥0.15mm,钢带厚度≥0.15mm,涂塑层厚度≥0.05mm(每边)。
2.2.2.7光缆结构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光缆的所有间隙应填充阻水材料。
2.2.3 光纤识别
(1)为了便于识别,光纤和松套管必须有色谱标志,投标方应提供具体的色谱排列。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光缆元件上,并应透明。
(2)松套管宜采用全色谱标志,当松套管采用全色谱标志时,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表2规定。
(3)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2规定的各种颜色,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本色;松套管内光纤的序号宜按表2颜色序号排列。
识别用全色谱表2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颜色 | 蓝 | 桔 | 绿 | 棕 | 灰 | 白 | 红 | 黑 | 黄 | 紫 | 粉红 | 青绿 |
(4) 每盘光缆两端应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A端标志为红色,B端标志为绿色。
2.2.4 机械要求和测试方法
对本条款下的各项指标,在实验期间,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定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
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精确度应优于0.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大于0.005%时,可判定为“无明显应变”。
2.2.4.1 拉伸
(1) 测试方法:IEC794-1-E1建议和GB/T 7424.2-2008的规定。
(2) 试验条件.允许张力:见表3;试验用光缆长度:不小于50米;保持最大拉力时间:≥1分钟
(3) 验收标准
(a) 长期张力。光缆应变不大于0.20%,同时,光缆内每一根光纤应无明显应变,缆中光纤在1310nm、1550nm处应无明显附加衰减。
(b) 短期张力。光缆中所有光纤的应变应不大于0.15%,缆中光纤在1310nm、1550nm处应附加衰减不大于0.1dB。
光缆允许张力表表3
光缆类型 | 允许张力(N) |
长期 | 短期 |
架空光缆 | 600 | 1500 |
管道光缆 | 600 | 每公里光缆重量,但不小于1500 |
2.2.4.2 压扁
(1) 测试方法:IEC794-1-E3
(2) 试验条件:最大压力见表4;加载时间:1分钟
光缆允许侧压力表表4
**"> 光缆类型 | 允许侧压力(N/100mm) |
长期 | 短期 |
**"> 架空光缆 | **0 | 1000 |
**"> 管道光缆 | **0 | 1000 |
2.2.4.3 冲击
(1) 测试方法:IEC794-1-E4
(2) 试验条件。冲击高度:1m;冲击重量:管道型和架空型光缆450g;冲击点数:至少5个;冲击次数:每点至少3次
2.2.4.4 反复弯曲
(1) 测试方法:IEC794-1-E6
(2) 试验条件,心轴直径:20倍缆径;重物重量:25kg;L:不大于1m;弯曲弧度:±90度;弯曲次数:不少于50次;弯曲速度:2秒钟1次
2.2.4.5 扭转
(1) 测试方法: IEC794-1-E7
(2) 试验条件。扭转长度:1m;重物重量:25kg;扭转角度:±1**度;扭转次数:不少于10次
2.2.4.6 曲挠
(1) 试验方法:IEC794-1-E8
(2) 试验条件:滑轮直径:250mm;重物重量:15kg;循环次数:10次
2.2.4.7 弯折
(1) 测试方法:IEC794-1-E10
(2) 试验条件。光缆环允许直径:20倍缆径
2.2.4.8 卷绕
(1) 测试方法: IEC794-1-E11
(2) 试验条件。心轴直径:20倍缆径;密绕圈数:10圈;循环次数:不少于5次
2.2.4.9 刮磨
(1) 测试方法:IEC794-1-E2
(2) 试验条件。钢针直径:1mm;负载:65N
2.2.4.10振动
(1)测试方法:由投标方提出(谐振法或其他)
(2)试验条件。试样长度:1m,两端固定;频率:50Hz;中心点振幅:±3mm;振动时间:10分钟
2.2.4.11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24h)的环境条件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
2.2.4.12被试光缆经过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试验后均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光缆护层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
(2)光缆中全部光纤和部件均应完好。
(3)光纤在1310nm和1550nm处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光纤衰减测试方法应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2.2.4.13 被试光缆经过曲挠、弯折、卷绕、振动试验后,光纤应不断裂。
2.2.5 光缆允许的曲率半径
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用光缆外径的倍数D来表示,它应符表表5的规定。
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表5
外护层型式 | 无外护层或04型(注1) | 53、54、33、34、63型 |
静态弯曲 | 10D | 12.5D |
动态弯曲 | 20D | 25D |
2.2.6 光缆温度特性
2.2.6.1 环境温度要求。工作时:-40℃~+70℃;敷设时:-30℃~+60℃;运输、储存时:-50℃~+70℃
2.2.6.2 温度循环试验
(1)测试方法:IEC794-1-F1及GB/T 7424.2-2008
(2)试验条件
温度台阶:+20℃、-30℃、-40℃、-60℃、+60℃、+70℃;保持时间:每一台阶单护套12小时,双护套24小时;循环次数:2个循环
(3)测试要求:
-30℃~+60℃光纤衰减不变;-40℃~+70℃光纤衰减变化不大于0.05dB/km(与20℃时的值比较);温度循环试验结束后,温度恢复到20℃,应无残余附加衰减。测试方法应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B1.1类光纤的衰减变化监测在1310nm和1550nm两波长上进行。
2.2.7 光缆渗水性能
符合IEC794-1-F5B规定,在光缆全截面上进行,对有铠装钢丝的光缆,钢丝铠装层除外。
2.2.8光缆外护层绝缘电阻(外护层内铠装层与大地间)
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2000Mω·km(直流500伏测试)。
2.2.9介电强度
外护层内铠装与大地间: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直流15千伏2分钟,符合ITU-T K.25规定。外护层内铠装与金属加强芯间:不小于直流20千伏2分钟,符合ITU-T K.25规定。
2.2.10 火花试验
光缆外护层应经受至少交流有效值 6t千伏或直流 9t千伏的火花试验电压(t为聚乙烯护套的标称厚度,单位为mm)
2.2.11光缆预期使用寿命。光缆预期使用寿命应不小于25年。
2.2.12光缆交货要求
(1)光缆盘长:2000、3000或4000米(特殊光缆盘长要求在工程部分提出)。偏差:负偏差为0,正偏差不计入总长度。
(2)光缆应装在光缆交货盘上出厂,盘装光缆每盘只能是一个制造长度。光缆两端应密封和具有表示端别的颜色标志,A端为红色,B端为绿色。并且,光缆两端应固定在光缆盘内,其内端应预留可移出长度不少于3m的光缆,以供测试之用。
(3)光缆盘要求
所有光缆均应按盘交货。光缆盘对光缆两端有保护。光缆盘的直径不得大于2.4m,宽度不得大于1.6m(从凸突面的外沿开始测量)。中心孔的直径不得大于110mm,且必须加固以防止敷设时产生损坏。每盘光缆应具有金属或其他耐磨材料的防水符号(以中文为主),它表明厂名、生产年份、光纤品牌及光缆型号规格、光缆长度(以米为单位)、毛重、光缆外径、光缆重量及光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每盘光缆的重量(包括光缆的重量)不得超过5000kg。投标方在每盘光缆应同时提供该盘光缆中所有光纤的长度。1310nm及1550nm处的衰减值和模场直径、折射率的标称值。对于G.652和G.655混合光缆,应提供相应松套管中的光纤类型。
2.2.13光缆外护层上应以1米间隔标出以下内容
(1) 纵长米;(2) 光缆型号、规格;(3) 光纤品牌;(4) 制造厂家;(5) 制造年月;(6) 有线电视
格式举例:1387mGYTA-24B1.3 长飞纤阜新信通 ******有线电视
以上标志必须是永久和清晰的(在光缆寿命期间内)。尺码的精确度应优于每100m±0.2m。
2.2.14 原材料特性
(1)聚乙烯护层
聚乙烯护层可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 (MDPE)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阻燃光缆护层应采用阻燃聚烯氢(ZRPO),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光缆中各层聚乙烯护层在100±2℃,120小时老化试验前后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应符合表6要求:
聚乙烯护层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指标 表6
序 号 | 项目 | 单位 | 指标 |
LLDPE | MDPE | HDPE | ZRP0 |
| 断裂强度 | | | | | |
1 | 热老化处理前 (最小值) | MPa | 10.0 | 12.0 | 16.0 | 10.0 |
|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TS| (最大值) | % | 20 | 20 | 25 | 20 |
| 断裂伸长率 | | | | | |
2 | 热老化处理前 (最小值) | % | | 350 | | 125 |
| 热老化处理后 (最小值) | % | | 300 | | 100 |
|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ES| (最大值) | % | | 20 | | 20 |
(b) LLDPE、MDPE和HDPE、ZRP0护层分别在100±2ºC、115±2ºC、85±2ºC,4小时温度处理后的回缩均不应超过5%。
(c)聚乙烯护层的抗应力开裂能力(50±1℃,96小时)应符合最大损坏率0/10的要求。
(2)阻燃材料
阻燃材料应为高性能阻燃物质,低烟无卤,不允许使用PVC或其他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
(3)光缆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应是无毒无味,对身体无害,且应容易去除。填充材料应与有关光缆元件相兼容,其适用性使用以下方法来证实
(a)填充材料的油分离:IEC811-5-1条款5
(b)腐蚀物质存在的测试:IEC811-5-1条款8
(c)滴点的确定:IEC811-5-1条款4
(d)复合物滴流:IEC794-1
(e)析油和蒸发:IEC794-1
2.2.15环保性能
光缆组成材料应根据SJ/T *****-2006中的规定进行分类。光缆用均一材料(EIP-A类)中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7规定。其它分类材料中禁用物质的限量应符合SJ/T *****-2006中的相关规定。光缆材料中禁用物质的含量限值
表7
种类 | 物质 | 含量限值(ppm) |
重金属 | 铅及其化合物 | ≤**0 |
| 镉及其化合物 | ≤70 |
| 汞及其化合物 | ≤100 |
| 6价镉的化合物 | ≤**0 |
有机溴化物 | 多溴联笨(PBB) | ≤**0 |
| 多溴二笨醚(PBDE) | ≤**0 |
3.技术文件
3.l投标方所提供的技术文件应为中文,并应使用ITU和IEC所规定的标准符号和术语。
3.2投标方至少应提供以下文件:
(1)未成缆光纤的出厂测试方法和结果;
(2)各种类型光缆的敷设方法、使用手册;
(3)每盘光缆均应有光纤光缆的测试记录,包括每根光纡的衰减值、偏振模色散、模场直径、折射率等数值。
二、同轴电缆采购
采购数量
同轴电缆 | 国标75-5双屏蔽 | 60公里 |
同轴电缆 | 国标75-9双屏蔽 | 20公里 |
1、概述
本技术规范涉及的电缆类型: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双屏蔽同轴电缆 SYWV-75-5;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双屏蔽同轴电缆 SYWY-75-9;
2、技术总体要求
2.1外观要求
电缆外观应表面平整,无目力可见针孔、裂痕、气泡和其它缺陷。
SYWV-75-5双屏蔽、SYWY-75-9双屏蔽同轴电缆外护套颜色为白色或黑色可选。
电缆护套表面每单位长度须印有标志字样,包括:生产厂家全称、商标、批号、生产日期及标志字样“电缆型号75ω XXXm”,标志清晰,耐久不褪色。
2.2物理特性
物理特性的测量要求应符合《GB/T 2951.2-1994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绝缘厚度测量》、《GB/T 2951.3-1994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护套厚度测量》、《GB/T 2951.4-1994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外径测量》中有关规定。
2.2.1电缆特性
电缆特性应符合《GB/T *****-1990射频电缆总规范》中有关规定。
2.2.2阻抗均衡性
阻抗均衡性的测量要求应符合《GB/T *****-1991射频电缆阻抗均衡性测量方法》中有关规定。
2.2.3电气特性
电气特性的测量要求应符合《GB/T*****.1-2000射频电缆第一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989 电缆分配系统用单同轴电缆一般要求和试验》中有关规定。
2.3电缆工艺要求
2.3.1结构组成
电缆的结构组成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电缆的结构组成
电缆型号 | 电缆具体构成(内导体+绝缘体+外导体+护套) |
SYWV-75-5双屏蔽 | 单根圆铜线+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体+单面复合铝箔+铝镁合金丝编织网+聚氯乙烯护套 |
SYWY-75-9双屏蔽 | 单根圆铜线+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体+单面复合铝箔+铝镁合金丝编织网+聚乙烯护套 |
2.3.2同轴电缆工艺要求
2.3.2.1SYWV-75-5双屏蔽、SYWY-75-9双屏蔽同轴电缆
内导体材料:单根圆铜线,一号无氧铜,铜含量99.99%。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体:发泡聚乙烯采用进口材料,发泡气体为高纯度工业氮气,成核剂为进口材料。物理发泡绝缘体采用氮气膨化,发泡度≥70%,内微孔均匀密闭。绝缘同心度应不小于94%。泡沫绝缘层应粘在着内导体上又粘在复合屏蔽带上,剥离绝缘所要求的力应符合行标要求。绝缘收缩和绝缘热氧化稳定性应符合行标要求。
编织网材料:编制网丝直径大于0.12mm,编织密(角)度 ≤45°,编织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四屏蔽电缆两层的包叉口不重叠;铝箔交叠宽度大于5mm。
屏蔽电缆内屏蔽带:应为单面铝塑复合屏蔽带(A-P),外屏蔽带可为非粘结型铝塑复合屏蔽带(A-P),每层屏蔽带铝箔厚度应为0.030~0.050mm。复合屏蔽带抗张强度应不小于30Mpa,直流电阻率在20℃下应不大于32ω·mm2/km。复合屏蔽带搭接宽度≥5mm。
表2电缆编织网的编织网数
电缆型号 | 内层 |
编织网数 | 编织节距 | 铝箔宽度 |
SYWV-75-5双屏蔽 | ≥64编 | 不大于40mm | 17mm |
SYWY-75-9双屏蔽 | ≥96编 | 不大于39mm | 33 mm |
各层之间结合紧密,其中自粘层的粘接牢固,不可徒手剥离。内导体与发泡体之间粘接牢固,拉拔出内导体力>100N(壹米试样)。
2.3.2.2生产设备
投标人保证提供的所有电缆绝缘体采用进口物理发泡生产线生产,编织网必须用高速编织机编织。
2.3.3气候和机械耐久性
高温试验,**℃,168h、低温试验,-25℃,20h介质和护套(PVC、PE原料为新料,不允许回料)无机械损伤高低温性能应满足GY/T 135-1998 中表四相关规定。
湿热系数:40±2°C、90-95%RCH,电缆衰减值的温度变化量≤0.2% dB/℃,绝缘电阻符合规定值,衰减量≤5%。
弯曲性能:电缆弯曲1**°(室温下),30次弯曲,外护套及外导体不开裂,屏蔽丝和铝箔不开裂。
2.3.4电缆技术要求
2.3.4.1结构尺寸
电缆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电缆的结构尺寸单位:mm
电缆型号 | 内导体直径 | 绝缘体直径 | 外导体直径 | 护套外径 | 护套厚度(标称值) |
SYWV-75-5双屏蔽 | 1.00±0.02 | 4.**±+0.20 | ≤5.** | 7.20±0.20 | 0.88 |
SYWY-75-9双屏蔽 | 2.15±0.02 | 9.00±0.25 | ≤10.30 | 12.20±0.20 | 1.15 |
2.3.4.2电气性能
导体连续性应符合GB/T *****中第8条规定,其它电气性能符合下表规定。
表-1 两屏蔽电缆的电气性能
**8"> 型号 **3"> 测试条件 项目及单位 | SYWV-75-5 | SYWY-75-9 |
电气性能 | 衰减常数 | 5MHz | dB (100m/20℃,100m试样的衰减频率特性曲线上,不出现0.2dB以上吸收点) | ≤2.0 | ≤1.0 |
50MHz | ≤4.7 | ≤2.3 |
200MHz | ≤9.0 | ≤4.5 |
550MHz | ≤15.8 | ≤8.0 |
**0MHz | ≤19.0 | ≤9.9 |
1000MHz | ≤22.0 | ≤11.3 |
屏蔽衰减 | 5 MHz | dB | ≥85 | ≥85 |
50 MHz | ≥85 | ≥85 |
200 MHz | ≥90 | ≥90 |
500 MHz | ≥90 | ≥90 |
**0 MHz | ≥90 | ≥90 |
反射损耗 | ≤300 MHz | dB | ≥22 | ≥22 |
>300 MHz | ≥20 | ≥20 |
护套介电常数 | 浸水实验 | KV(40-60Hz) | ≥2.0 | ≥2.0 |
火花实验 | ≥3.0 | ≥3.0 |
缆芯介电常数 | 40-60Hz 1min | KV | ≥1.2 | ≥1.0 |
绝缘电阻 | 500VDC 20℃ | Mω?km | ≥5000 | ≥5000 |
特性阻抗 | 200MHz | ω | 75±3 | 75±2.5 |
2.3.5包装
SYWV-75-5双屏蔽电缆100米/盘或200米/盘可选,用防雨膜包装,用编织袋或纸箱包装。
SYWY-75-9双屏蔽电缆200米/盘至500米/盘可选,用防雨膜包装,每1盘用包布包装。
包装必须附带产品合格证,合格证上注明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电缆型号和长度。
以上每盘电缆长度负偏差不得大于0.5%。
3.验收
测试中,若发生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技术规范书要求,投标方应在不长于原合同供货期更换不合格产品,所有费用由投标方负担。
4.技术文件
4.l投标方所提供的技术文件应为中文,并应使用ITU和IEC所规定的标准符号和术语。
4.2投标方至少提供出厂检报告、合格证等相关技术文件。
合同履行期限:2年,签订合同后按实际需求订单供货。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已落实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二、供应商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本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投标产品须具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入网认定证书。
三、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须知
参加辽宁省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未进入辽宁省政府采购供应商库的,请详阅辽宁政府采购网 “首页—政策法规”中公布的“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的相关规定,及时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填写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联系人等简要信息,由系统自动开通账号后,即可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具体规定详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辽宁省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程序的通知》(辽财采函〔2020〕198号)。
四、获取采购文件
时间:2022年10月27日 08时30分至2022年11月03日 15时30分(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线上获取
方式:线上
售价:免费
五、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2022年11月11日 13时30分(北京时间)
地点:辽宁政府采购网
六、开启
时间:2022年11月11日 13时30分(北京时间)
地点:营口市鲅鱼圈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地址:青龙山大街南段19-1,保障性住房南部新城区c区17号门市(号房回迁楼)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
八、质疑与投诉
供应商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代理机构或采购人提出质疑。
1、接收质疑函方式:线上或书面纸质质疑函
2、质疑函内容、格式:应符合《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办法》相关规定和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购质疑函范本》格式,详见辽宁政府采购网。
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本级财政部门提起投诉。
九、其他补充事宜
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实际情况,供应商不到现场参加磋商会议。参与投标的供应商可使用“腾讯会议”APP收看网上参见,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组织负责人)或授委托人可提前下载并进行注册,参加开标会议时登陆“腾讯会议”APP。(腾讯会议会议号详见供应商须知表)。
十、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 营口市鲅鱼圈区新闻传媒中心本级
地址: 营口市鲅鱼圈区闽江路中段新闻大厦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 辽宁弘铮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 新华路南100-甲2号
开户行: 交通银行营口分行营业部
账户名称: 辽宁弘铮咨询有限公司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赵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