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万套汽车门铰链技术改造招标公告
年产200万套汽车门铰链技术改造招标公告
所在行政区 六合区 环评编号:
审批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年产200万套汽车门铰链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江苏苏美达德隆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排污申报登记号□□□□□□□□□□□□
申报日期 2015年4月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际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注释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 立项批准文件
附件2 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
附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附图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图
附图3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 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声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物影响专项评价
7.辐射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年产200万套汽车门铰链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
江苏苏美达德隆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朱亮联系人
孔德伟
通讯地址
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
联系电话
139*****306传真
——邮政编码
210048
建设地点
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
立项审批部门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文号********01661
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
及代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C3660]
占地面积
(平方米)19440绿化面积(平方米)520
总投资
(万元)1668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3.3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2%
评价经费
(万元)—预期投产
日期2015年10月
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
详见表1-1、表1-2。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水(吨/年)
915液化气(立方米/年)
—
电(度/年)
150万蒸汽(吨/年)
—
燃煤(吨/年)
—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建设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废水量约720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入市政管网排至六合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A标准后排入滁河。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
1、主要原辅材料
本次搬迁改扩建项目原辅材料组成见表1-1。
表1-1 原辅材料组成一览表
序号名称消耗量(t/a)备注
搬迁前搬迁后增减量
1合金钢800500-300外购
2碳结钢1400012000-2000
3工具钢200150-50
4乳化液1210-2
5防锈油110
6抹布110
7木包装箱110
8塑料包装袋110
2、建设项目主要设备
本次搬迁改扩建项目主要设备见表1-2。
表1-2 建设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名称型号搬迁前数量(台)搬迁后数量(台)增减量(台)
1四柱油压机YSK-1000B01+1
2探伤机CDG-30001+1
3数控线切割机 DK774001+1
4数控雕刻机CNC604001+1
5金相试样切割机Q-3A01+1
6金相试样镶嵌机XQ-2B01+1
7金相试样预磨机M-201+1
8金相试样磨抛机MP-101+1
9金相显微镜XJP-6A01+1
10程控油压机GY10001+1
11压力机/209-11
12五级变速铣床KB-A20HVSD01+1
13螺杆式空压机5/10/53-2
14电脉冲机床/02+2
15机加工中心/03+3
16程控液压模锻锤隔振器/02+2
17摇臂钻床z3050*16/11001-99
18粗糙度仪TR-20001+1
19影像仪WVMS-3020G01+1
20电动单梁起重机LDA5T03+3
21锯床/123-9
22抛丸机/02+2
23模具焊接修复系统DM125001+1
24长棒料加热炉架IGBT01+1
25网带炉RCWGA02+2
26中频感应加热炉架65*90031-2
27数控车床/404+36
28高频电源/06+6
29串联谐振中频感应透热电源/02+2
30精密棒料剪断机Q45-31011+0
31T6热处理炉XL-20-311+0
32T4铝合金透热炉XL-50-301+1
33超声波清洗机DY2506M01+1
34输送机/01+1
35自动上料机/01+1
36数控分度盘MRNC01+1
37金属打包机Y81-125001+1
38液压机GY50001+1
39普通车床/200-20
40刨床/50-5
41铣床/200-20
42磨床/100-10
工程内容及规模(不够时可附另页)
1、项目背景及由来
南京德隆达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溧水县经济开发区,主要从事年产15000吨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项目于2007年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于2007年7月4日取得了关于对《南京德隆达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5000吨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批复,详见附件。现由于发展的需要,企业收购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后企业更名为江苏苏美达德隆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并将原厂区的生产设备等搬迁至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厂房,依托新厂房的生产线从事生产,不新增厂房。本项目搬迁后企业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购置新设备,同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项目搬迁后可实现年产200万套汽车门铰链的生产能力。
项目新址原属于为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从事年产200万套门铰链等汽车部件生产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于2007年8月14日取得了《关于对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套门铰链等汽车部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详见附件,本项目搬迁后不影响现有项目的生产。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项目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管理条例》规定,该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保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此,江苏苏美达德隆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委托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受委托后,立即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周围进行实地踏勘,并对该区域周围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编写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汽车配件生产线,包括标准化厂房、办公生活区以及其他辅助用房建设,总占地面积19440m2。
本项目搬迁前后成品方案见下表。
表1-3 搬迁前后项目成品方案一览表
序号工程名称名称设计能力年运行时数
搬迁前搬迁后
1生产车间汽车配件15000t/a400万套4000
3、公用及辅助工程
(1)给排水
给水:建设项目自来水用量为915t/a,水源接自市政给水管网。
排水:建设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废水量约720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入市政管网排至六合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A标准后排入滁河。
(2)供电
搬迁前项目用电量为240万度/年,搬迁后项目用电量为150万度/年,依托原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厂区现有电网。
4、搬迁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
搬迁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见下表1-4。
工程名称建设名称设计能力备注
主体工程生产车间建筑面积2500m2,主要用于汽车配件生产依托原有,不新增
检验车间建筑面积400m2依托原有,不新增
成品仓库建筑面积1800m2依托原有,不新增
办公楼占地面积400m2,建筑面积800m2依托原有,不新增
储运工程运输主要为原料及产品运输,依托社会车辆运输依托原有,不新增
公用工程给水915t/a依托园区市政管网
排水720t/a依托园区排水管网
供电150万度/年依托园区供电管网
环保工程废水处理生活废水经隔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
废气处理加强通风达标排放
固废生活垃圾箱,垃圾分类收集有效处置
噪声隔声、减振达标排放
表1-4 搬迁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
5、环保投资:
本项目环保投资为3.3万元,主要用于废水治理、噪声治理、固废治理等。
环保投资估算见表1-5。
表1-5 环保投资一览表
环保措施环保设施名称投资
(万元)效果进度
废水治理化粪池0.3出水达标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
废气治理加强通风0达标排放
噪声治理隔声、减震、消声等2厂界达标
固废治理垃圾箱1分类收集、定期清运
合计3.3——
5、职工人数及工作制度
搬迁前项目员工人数为300人,3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时,年工作日250天。本次搬迁后项目员工人数为120人,采用2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时,年工作日250天。
6、产业政策符合性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本)修订,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亦不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修订版)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可视为允许类,符合地方产业政策。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
7、与规划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位于雄州工业园区内。雄州工业园产业定位为一、二类工业。本项目用地属于二类工业用地,项目选址符合南京市产业规划和雄州工业园区用地规划要求,详见附件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厂区不在南京市生态红外线划定的范围内,选址不违背《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相关要求。
8、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和居民分布情况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项目南侧紧隔高雄路为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北侧紧邻博格曼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东侧为本企业二期建设用地,西侧为空地,仅东北侧距离厂界约50m为山西村居民。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原有项目情况
原有项目为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企业主要从事年产200万套门铰链等汽车部件生产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于2007年8月14日取得了《关于对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套门铰链等汽车部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详见附件。
年产200万套门铰链等汽车部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示意图见图1-1。
图1-1 年产200万套门铰链等汽车配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
工艺流程简述:
外购钢材下料,利用电炉对原料进行中频电加热,然后把加热好的原料放入压力机上进行依次进行预锻、精锻,,然后把多余的飞边在冲床上进行切除,最后对加热冷却的产品进行表明处理,最后检验合格后入库待售。
厂区现有项目“三废”排放现状:
(1)废水
根据现有项目环评报告,现有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污水产生量为1530t/a,生活污水经自行处理后通过工业区污水管网进入六合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建成前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一级标准后,排入滁河。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2)废气
根据现有项目环评报告,现有项目基本无大气污染物产生,生产过程中仅产生少量粉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
根据现有环评报告,项目噪声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其噪声值约为70~80dB(A),噪声经过吸声、隔声和绿化带阻隔以及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类标准要求。
(4)固废
根据现有环评报告,现有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员工生活垃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边角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9t/a,废边角料产生量为0.15t/a。对于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对于废边角料,建设单位拟将其回收外售予其他企业在利用,充分利用资源。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搬迁项目情况
搬迁项目为南京德隆达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原选址位于南京市溧水县经济开发区,主要从事年产15000吨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项目于2007年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于2007年7月4日取得了关于对《南京德隆达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5000吨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批复,详见附件。
搬迁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见图1-2。
图1-2 年产15000吨汽车配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工艺流程简述:
外购钢材下料,部分钢材通过中频加热(电加热)、压力成型后再机加工,部分钢材直接进行机加工;上防锈油,基本无滴漏现象,最后包装,入库待发货。
搬迁项目“三废”排放现状:
(1)废水
根据现有项目环评报告,现有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污水产生量为12750t/a,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直接排入开发区市政管网,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排入水体。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2)废气
根据现有项目环评报告,现有项目基本无大气污染物产生,生产过程中仅产生少量粉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
根据现有环评报告,项目噪声主要为数控机床、钻孔机等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其噪声值约为70~80dB(A),噪声经过吸声、隔声和绿化带阻隔以及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3类标准要求。
(4)固废
根据现有环评报告,现有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清理产生的废布、废乳化液、加工边角料以及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清理废布产生量为1t/a,废乳化液产生量为1t/a,加工边角料产生量为4t/a,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t/a。对于清理废布、废乳化液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对于加工边角料收集后外售;对于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六合区是江苏省会南京市的北大门,北接安徽省天长市,东邻江苏省扬州市,南临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本项目选址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
2.地形、地貌、地质
六合区在三迭纪之前,地壳长期处于小缓慢的升降运动,形成近万米厚的海相夹陆相沉积地层。三迭纪晚期,地壳开始褶皱上升,产生一系列纵向和横向断裂。燕山运动时期,褶皱断裂继续发展,造成舒缓的褶皱和坳陷。喜马拉雅运动时期,部分断裂“复活”,沿深断裂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造成新的断陷盆地。历经沧海桑田变迁,加之岩浆活动频繁,使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古老而完整。
六合区地貌大部分属宁、镇、扬丘陵区,地面标高在5.0-5.5米之间。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江洲地等构成,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达100多米。丘陵、岗地占全区面积76.8%,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平原、圩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滁河两岸和沿江地区。区内有低矮山丘113座,其中海拔100米以上的山丘有19座,最高为231米。玄武岩地貌发育良好,景观构造奇特。
3.气候、气象
六合地处中纬度大陆东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明显、降水丰沛、春温夏热秋暖冬寒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全市年平均气温15-16℃左右。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太平洋暖湿气团与北方冷锋云系交会形成梅雨季,降水量特别丰富。夏未秋初,受沿西北移动的台风影响而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222~224天,年日照时数1987~2170小时。六合区属季风气候,东夏间风向转换十分明显,秋、冬季以东北风为主,春、夏季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六合区风向随季节转换,一般春季主导风向为E,冬季主导风向为N、NW,春季为S、SW,秋季为E、NE。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2.5m/s,各月最大风速在20 m/s。
4.水系、水文特征
六合境内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低洼圩区,河网密集,水量充沛;水系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江淮流域面积比为10:1。长江六合段全长29公里,滁河全长72公里。还有马汉河、皂河、新篁河、八百河、新禹河、丘子河等52条次要河流,总长度385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河网。境内有中小型水库92座,塘坝34341口。主要水库有泉水水库、金牛水库、龙池水库等。
长江南京六合段位于南京东北部,系八卦洲北汊江段,全长约21.6公里,其间主要支流为马汊河。大厂江段水面宽约350-900米,最窄处在南化公司附近,宽约350米,平均河宽约624米,平均水深8.4米,平面强度呈一个向北突出的大弯道。本河段属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受中等强度潮汐影响,水位每天出现两次潮峰和两次潮谷。涨潮水流有托顶,存在负流。根据南京下关潮水位资料统计(1921-1991),历年最高水位10.2米(吴淞基面,1954.8.17),最低水位1.54米,年内最大水位变幅7.7米(1954),枯水期最大潮差别1.56米(1951.12.31),多年平均潮差0.57米。长江南京段的水流虽受潮汐影响,但全年变化仍为径流控制调节,其来水特征可用南京上游的大通水文站资料代表。大通历年的最大流量为9260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28600m3/s。年内最小月平均流量一般出现在1月份,4月开始涨水,7月份出现最大值。大厂镇江段的分流比随上游来流大小而变化,汛期的分流比约18%左右,枯水期约15%。本江段历年来最大流量为1.8万m3/s,最小流量为0.12m3/s。
滁河六合境内流经11个乡镇,长73.4公里。滁河最高洪水位10.47米,最低枯水位4.7米。目前该河段河面宽200-300米,达到十年一遇标准。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滁河雄州段功能为工业农业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为Ⅳ类。滁河由东向西流过开发区北侧,并且弯入开发区北侧中部。
5.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六合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
农作物稻、麦、棉、油、麻等20多种,品种齐全,蔬菜10类85个品种;林木以马尾松、杉木等暖性针叶林为主;有10个树种40多个品种果木;庭院花卉亦有40多种:牧草大多为丘陵草丛或疏林类;中药材有沙参、银华等13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翠柏、银杏、银杉、水杉、香樟、油樟、楠木、鹅掌揪、大叶木兰、玉兰、睡莲等多种。
在动物地理区划中,该地区属于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的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郊平原亚区,其动物属亚热带丛灌草地—农田动物群。野生动物约100多种,水产10月22科40多种。同时,由于引入外地生物的优种和繁育交配促进了地方特种的变异和进化,增加了生物品种并提高了产量水平,丰富了地方的变异和进化,增加了生物品种并提高了产量水平,丰富了地方物质资源。属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暨豚、河狸、隼科、锦鸡、鸳鸯、虎蚊蛙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2014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54.05亿元,增加9.4%,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4.99亿元,增加3.6%,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其中:原六合财政收入完成40.82亿元,增长5.6%,完成调整预算的100.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65亿元,增长6.9%,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南京化学工业园财政收入完成113.23亿元,增长10.8%,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7.34亿元,增长1.3%,完成调整预算的100%。
区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32.04亿元,增加9.2%,完成调整预算的9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1.65亿元,增加0.3%,完成调整预算的99.4%。其中:原六合区本级(含六合经济开发区,下同)财政收入完成18.81亿元,增加0.6%,完成调整预算的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31亿元,增加-2.3%,完成调整预算的97.9%。
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含省市专项和补助支出)完成66.04亿元,增长5.1%。其中:原六合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8.57亿元,增长1.1%;南京化学工业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7.47亿元,增加11.2%。
区本级总财力59.97亿元,与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16亿元相抵,结余结转下年支出0.81亿元,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其中:原六合区本级公共财务预算收入实现可用财力17.32亿元(其中:六合经济开发区6.9亿元),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积极争取省市转移支付和专项指标13.68亿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0.9亿元,上年结余结转0.39万元,原六合区本级总财力为32.29亿元,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7亿元相抵,结余结转下年支出0.59亿元。南京化学工业园可用财力为27.68亿元,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46亿元相抵,结余结转下年支出0.22亿元。
雄州工业园简介
雄州工业园区位于六合主城区东郊,毗邻仪征、扬子石化和南京化学工业园,风景绮丽的灵岩山坐落其中。宁连、宁通、雍六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江北大道、金江公路、宁启铁路,滁河穿区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园区规划面积 16 平方公里,现已建成区面积 8 平方公里,入区企业198 家,形成了以机械、新材料、轻纺、精细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其中年产值在1 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5 家,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8 家,经济总量占全镇的 70%以上。已累计投入近 10 亿元,完成了园区内水、电、路、绿化、亮化“五通一平”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有 11 万伏变电所 1 座,日供水量达 10 万吨自来水厂 1 座,容量达 2 万门程控电话交换局 1 座。同时,还建有大型农贸市场、幼儿园、学校、医院、银行、宾馆等配套服务体系。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2002 年,工业园区被市政府评为全市首批市级重点乡镇企业园区之一,同年被授予省级乡镇示范园区。2003 年,园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招商引资举措,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与强化科学发展观,园区通过IS09000 质量管理和IS014000 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开展了环境规划及环境影响的评估。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建设项目所在地为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根据《2013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如下: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南京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区为二类区,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根据2013年南京环境状况公报,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2.5、PM10、NO2、SO2、CO和O3,年平均值分别为0.077、0.137、0.055、0.037、1.04和0.049mg/m3,其中SO2、CO和O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PM10和NO2均超标。
(2)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滁河为IV类水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标准。滁河六合段水质均能达到规划功能IV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南京市噪声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为2类区,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目前该地区的声环境质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项目南侧紧隔高雄路为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北侧紧邻博格曼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东侧为本企业二期建设用地,西侧为空地,仅东北侧距离厂界约50m为山西村居民。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3-1。
表3-1 环境保护目标表
环境
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方位距离厂界(m)环境功能区标准
空气
环境山西村居民NE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水环境滁河W10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
声环境山西村居民NE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江苏省环保厅1998年颁布的《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项目所在地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1。
表4-1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
SO2年平均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日平均0.15
1小时平均0.50
NO2年平均0.04
日平均0.08
1小时平均0.20
TSP年平均0.20
日平均0.30
PM10年平均0.07
日平均0.15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按《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滁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Ⅳ类水质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2。
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除pH外为mg/L
水体类别pHCODBOD5SSNH3-NTP(以P计)
滁河IV6-9≤30≤6≤60≤1.5≤0.3
3、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见表4-3。
表4-3 环境噪声标准限值
类别昼间[dB(A)]夜间[dB(A)]标准来源
2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1、废气排放标准
本项目机加工过程产生的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具体标准值见下表:
表4-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排气筒(m)二级监控点浓度(mg/m3)
颗粒物120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
2、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入市政管网排至桥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A标准后排入滁河。
表4-5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序号污染因子三级标准(GB8978-1996)一级A标准(GB18918-2002)
1COD50050
2SS40010
3氨氮45CJ343-20105(8)
4TP80.5
5动植物油1001
3、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运营期四周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具体标准见表4-6。
表4-6 运营期噪声排放标准
执行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昼间dB(A)夜间dB(A)
2类标准6050
4、固废排放标准
本项目生活垃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标准及其修改单;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标准及其修改单。
总
量
控
制
指
标表4-7 本项目“三本帐”计算一览表(单位:t/a)
类型污染物
名称现有
项目搬迁项目总体工程增减量本项目申请总量
总体排放量产生量消减量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搬迁后全厂排放量
废水废水量1530720072002250+720720
COD0.1530.2520.2160.03600.189+0.0360.036
SS0.1070.1440.13680.007200.1142+0.00720.0072
NH3-N0.0230.0180.01440.003600.0266+0.00360.0036
TP0.0007650.002880.002520.0003600.001125+0.000360.00036
动植物油0.001530.02160.020880.0007200.00225+0.000720.00072
废气金属粉尘00.50.500000
固废废边角料05500000
残次品0303000000
生活垃圾010.510.500000
危险废物02200000
废气主要为金属粉尘,通过自然沉降基本上不排入大气中,故无需申请总量控制。
本项目搬迁完成后,废水排放量发生变化,搬迁项目废水排放量为720t/a,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为:COD 0.036t/a、SS 0.0072t/a、NH3-N 0.0036t/a、TP 0.00036t/a、动植物油0.00072t/a。项目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管进入六合污水处理厂,计入污水处理厂总量,无需另外申请总量,只作为考核量。
本次项目搬迁后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有效处理,固体废物零排放,无需申请总量控制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主要为汽车部件的生产,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5-1。
图5-1 汽车部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工艺流程简述:
(1)切断工序:把钢材或铝材料按规定重量进行切断。
(2)加热工序:用电炉把原材料按规定要求进行加热。
(3)预锻工序:把加热好的材料放入压力机上进行预锻。
(4)精锻工序:把预锻好的产品放入压力机上进行精锻。
(5)切边工序:把多余的飞边在冲床上进行切除,此过程会产生少量废边角料。
(6)加热、冷却工序:把锻件进行加热后空冷的时效处理。
(7)抛丸工序:对加热冷却后的产品进行表面处理,此工序会产生少量金属颗粒。
(8)检验包装:按检验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查并包装入箱。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
本项目为搬迁项目,仅需安装搬迁以及新购置的设备即可,厂房等辅助设施均依托原有,所以本次环评不对施工期进行评价。
二、营运期
1、废气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原料切断、半成品切边、抛丸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中频电炉熔化钢材时产生的烟尘。
本项目在原料切断、半成品切边、抛丸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主要为金属颗粒,类比同类型企业资料,预计搬迁项目粉尘产生量为0.5t/a。该颗粒物具有密度大、易降落等特点,随着重力沉降分布于加工设备半径约1m的范围内,该部分金属屑通过自然沉降即可清扫收集。
项目钢材在熔化电炉中熔化时产生烟尘,类比同类型企业资料,烟尘产生量为0.2t/a,烟尘产生浓度为4.5mg/m3,可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3中无组织排放烟尘最高允许浓度。
2、废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员工生活用水及中频炉冷却水,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
①员工生活用水
搬迁项目员工人数为120人,均不在厂内食宿,员工生活用水量按30L/人?天计,年工作日为250天,则搬迁项目员工生活用水量约为900t/a,排污系数以0.8计,则搬迁项目废水产生量为720t/a。
②中频炉冷却水
本项目使用的中频电炉冷却循环水10t/a,平均每天补充水量为0.06t,年补水量为15t/a。
搬迁项目总用水量为915t/a,水量平衡关系见图5-1。
图5-1 搬迁项目水量平衡图 单位t/a
3、噪声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噪声源主要为切割机、磨抛机、电脉冲机床、钻孔机等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级值在70-80dB(A)。拟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建筑物隔声、做减振基础和消声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边角料、残次品、员工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废乳化液及含油废布)。
①废边角料
本项目在切边、切断等工序中会产生边废角料,废边角料产生量约为5t/a,废边角料应集中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站,不得排放。
②残次品
本项目技改完成后残品产生量约为30t/a,收集后返回生产再利用,不外排。
③生活垃圾
搬迁项目员工人数为120人,员工生活垃圾按0.5kg/人?日计算,年工作天数按250天计,则生活垃圾量为15t/a,生活垃圾由垃圾箱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不外排。
④危险废物
本项目产生废乳化液、含油废布属于危险废物,搬迁项目产生量为2t/a,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不外排。
三、搬迁项目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情况
本项目搬迁完成后全厂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5-1。
表5-1 全厂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单位:t/a)
类型污染物名称现有
排放量本项目
排放量以新代老量搬迁后全厂排放量增减量
废水废水量153072002250+720
COD0.1530.03600.189+0.036
SS0.1070.007200.1142+0.0072
NH3-N0.0230.003600.0266+0.0036
TP0.0007650.0003600.001125+0.00036
动植物油0.001530.0007200.00225+0.00072
废气烟尘00.200.2+0.2
金属粉尘0000+0
固废 废边角料0000+0
残次品0000+0
生活垃圾0000+0
危险废物0000+0
由表5-1可以看出,本项目完成后,废水排放量增加720t/a;固废零排放。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种类排放源
(编号)污染物
名称产生浓度mg/m3产生量
t/a排放浓度mg/m3排放量
t/a排放去向
大气污染物电炉烟尘4.50.24.50.2大气
机加工金属粉尘////大气
水污
染物产生源污染物
名称产生浓度
mg/l产生量
t/a排放浓度mg/l排放量
t/a排放去向
员工生活废水废水量720t/a720t/a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由市政污水管网接入六合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汇入滁河
COD3500.252500.036
SS2000.144100.0072
氨氮250.01850.0036
TP40.002880.50.00036
动植物油300.021610.00072
电离电磁辐射无
固体
废物产生源产生量t/a处理处置量
t/a综合利用量t/a外排量t/a备注
废边角料5500外售给废品回收站
残次品300300回收再利用
生活垃圾151500环卫部门处置
危险废物2200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噪声产生源产生声压级dB(A)排放声压级dB(A) dB(A)备注
切割机、磨抛机、电脉冲机床、钻孔机等机械设备70-80昼间≤60
夜间≤50合理布局、隔声、减振、距离衰减
其它无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无。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为搬迁项目,施工期仅安装搬迁及新增设备,对环境影响较小,本次环评不做评价。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原料切断、半成品切边、抛丸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中频电炉熔化钢材时产生的烟尘。
本项目在原料切断、半成品切边、抛丸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主要为金属粉末,搬迁后预计粉尘产生量为0.5t/a。该颗粒物具有密度大、易降落等特点,随着重力沉降分布于加工设备半径约1m的范围内,该部分金属屑通过自然沉降即可清扫收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钢材在熔化电炉中熔化时产生烟尘,类比同类型企业资料,烟尘产生量为0.2t/a,烟尘产生浓度为4.5mg/m3,可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3中无组织排放烟尘最高允许浓度。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完成后,搬迁项目废水产生量为720t/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NH3-N、TP、动植物油,其浓度分别为350mg/L、200mg/L、25mg/L、4mg/L、30mg/L左右。
依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厂区雨水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入市政管网排至六合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滁河。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1)六合区污水处理厂概况
①污水处理厂简介
南京市六合区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3月31日由南京市六合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六发改投[2006]49号),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2万吨/日,占地面积7.56公顷,拟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为4万吨/日,占地3.474公顷。污水收集范围为整个雄州组团。包括六合经济开发区南、北片、滁北老城区、滁南片区、雄州工业园区在内的五个片区的污水,服务面积38.75平方公里。一期主体工程为新建4万吨/日的污水处理系统、厂区附属建筑物、自动控制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于2006年5月16日批准通过《六合区滁河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工程(一期4万吨/日)环境影响报告书》(宁环建[2006]29号),一期工程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工程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2011年2 月建设完成了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工程,2011年6月9日南京市环保局批准投入试运行。2012年10月12日,南京市环保局组织对六合区滁河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工程(一期 4万吨/日)第一阶段(2万吨/日)进行环保专项阶段性验收现场调查。2012年12月27日,南京市环保局审查通过环境保护阶段性验收(宁环验[2012]142 号)。
②处理工艺
六合区污水处理厂总体工艺流程包括机械处理段、二级生物处理段、污泥处理段。采用CAST 工艺,工艺流程如图7-1。
图7-1 六合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③进出水水质标准
六合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7-1。
表7-1 六合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SSCODNH3-NTP动植物油
进水浓度(mg/L)≤400≤500≤45≤8≤100
出水浓度(mg/L)≤10≤50≤5(8)≤0.5≤1
④污水管网建设情况
南京市六合区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3月31日由南京市六合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六发改投[2006]49号),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2万吨/日,占地面积7.56公顷,拟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为4万吨/日,占地3.474公顷。污水收集范围为整个雄州组团,包括六合经济开发区南、北片、滁北老城区、滁南片区、雄州工业园区在内的五个片区的污水,服务面积38.75平方公里。本项目在六合区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的接管范围内,项目周边污水管网已经建成。
(2)污水管网进度、污水水质浓度达标分析、污水处理厂接纳能力可行性分析
根据调查,项目地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已经建成,从管网建设进度上具备接管条件。
本项目污水接管排放量为2.88m3/d,相对于污水厂处理能力而言,本项目污水量较小,污水处理厂完全有能力接纳本项目污水,从水量上满足要求。
本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水质比较简单,污水中主要污染物SS、COD、NH3-N、TP和动植物油浓度均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水质上满足要求。污染负荷对六合区污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冲击不大,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影响较小。
综合考虑六合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进度、污水处理厂接纳能力和水质浓度达标情况等因素,本项目生活污水接管排入六合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是可行的。
建设项目必须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接管口需根据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进行设置,建设项目废水达接管标准后可由接管口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即建设项目只能各设置污水排放口一个,雨水排口一个。同时应在排污口设置明显排口标志及装备污水流量计,对污水总排口设置采样点定期监测。
3、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完成后,噪声源主要为切割机、磨抛机、电脉冲机床、钻孔机等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级值在70-80dB(A)。这些设备安装在厂房内,建筑能起到一定的隔声效果。
为减少噪声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业主对车间进行合理布局,将产生高噪声的生产设备、生产设施合理安排,并对高噪声的生产设备进行隔、吸声处理,或配置隔声垫、隔声罩、消声器等专用降噪、减振设施,以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目前项目东北侧居民住宅距离生产车间的距离约为110m,业主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序,白天(12:00~14:00)和夜间(22:00~6:00)高噪声设备不得运行,以防噪声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预计本项目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边角料、残次品、员工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废乳化液及含油废布)。
经上述计算,本次搬迁项目预计年产生5吨的废边角料,30吨残次品,10.5吨的生活垃圾以及2吨危险废物(废乳化液、含油废布)。废边角料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站,不外排;残次品回收后再利用,不外排;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不外排。
由于产生废乳化液(危险类别HW09,危废代码900-006-09)、含油废布属于危险废物,应集中收集后应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进行合理处置,不得排放。
综上所述,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排放源
(编号)污染物
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
污染物电炉烟尘无组织排放达标排放
机加工金属粉尘自然沉降,加强通风达标排放
水污
染物生活污水COD、SS
氨氮、TP、动植物油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COD、SS和动植物油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管污水管网
固体
废物生产车间废边角料外售给废品回收站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残次品回收在利用
员工生活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处置
生产车间危险废物有资质单位处理
噪声切割机、磨抛机、电脉冲机床、钻孔机等机械设备采取隔声门窗、距离衰减、做减振基础和消声等措施进行降噪处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其他
无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严格做好营运期污染防治工作,确保营运期废气、废水和噪声达标排放,固废做好资源
化、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使本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符合产业政策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本)修订,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亦不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修订版)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可视为允许类,符合地方产业政策。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
2、 符合规划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位于雄州工业园区内。雄州工业园产业定位为一、二类工业。本项目用地属于二类工业用地,项目选址符合南京市产业规划和雄州工业园区用地规划要求,详见附件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厂区不在南京市生态红外线划定的范围内,选址不违背《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相关要求。
3、符合清洁生产原则
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水、气、声均经过有效处置后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处置,不外排,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4、实现达标排放
由环境影响分析可知,在落实了本环评提出的下述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的污染源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建设项目“三同时”一览表见表9-1。
表9-1 环保 “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验收
项目污染源
验收点验收
因子处理措施验收处理效果完成时间
废气机加工金属粉尘 自然沉降,加强通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与生产装置同步建设
电炉烟尘无组织排放《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标准
废水生活污水COD、SS、氨氮、TP、动植物油化粪池COD、SS和动植物油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管污水管网
噪声切割机、磨抛机、电脉冲机床、钻孔机等机械设备采取距离衰减、隔声门窗、做减振基础和消声等措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固体
废物生产车间废边角料外售给废品回收站/
残次品回用于生产
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标准及其修改单
员工生活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标准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建设单位必须有1人以上的专人(兼人)负责日常环保管理工作,建立环境管理制度
5、总量控制
本项目搬迁完成后,搬迁项目废水排放量为720t/a,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为:COD 0.036t/a、SS 0.0072t/a、NH3-N 0.0036t/a、TP 0.00036t/a、动植物油0.00072t/a。项目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管进入六合污水处理厂,计入污水处理厂总量,无需另外申请总量,只作为考核量。
本次项目搬迁后,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有效处理,固体废物零排放,无需申请总量控制
6、地区环境质量不变
本项目的实施,对周围大气、水、声环境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周围地区当前的大气、水、声环境质量的现有功能要求。
7、总结论
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符合相关规划,符合清洁生产原则,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对周围的大气、水、声环境影响较小,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该项目在坚持“三同时”原则并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后在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
二、建议
1、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生产管理,制度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减少项目生产车间污染物的排放量。
2、加强环境卫生监管力度,防止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影响周围环境。
3、做好安全措施,消除着火隐患。安全生产。
审批意见
主管部门预审意见:
经办: 签发: 盖 章
年 月 日
当地环保部门预审意见:
经办: 签发: 盖 章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审批意见:
经办: 签发: 盖 章
年 月 日
年产200万套汽车门铰链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专项分析
(污染防治措施专题)
江苏苏美达德隆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四月
目 录
1 总论1
1.1 前言1
1.2 编制依据1
1.3 评价工作原则3
1.4 专项评价内容3
2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4
2.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4
2.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6
3、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7
3.1 环境功能区划7
3.2 环境质量标准8
3.3 污染物排放标准9
3.4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10
4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10
4.1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10
4.2 项目建设内容10
4.3 工程分析11
4.4 污染源分析12
4.5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14
5 污染防治措施评述15
5.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5
5.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5
5.3 环境管理19
5.4 环保措施投资估算19
5.5 项目“三同时”验收主要内容20
6 结论与建议20
6.1 结论20
6.2 建议21
1 总论
1.1 前言
南京德隆达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溧水县经济开发区,主要从事年产15000吨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项目于2007年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于2007年7月4日取得了关于对《南京德隆达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5000吨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批复,详见附件。现由于发展的需要,企业收购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后企业更名为江苏苏美达德隆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并将原厂区的生产设备等搬迁至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厂房,依托新厂房的生产线从事生产。本项目搬迁后企业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购置新设备,同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项目搬迁后可实现年产200万套汽车门铰链的生产能力。
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企业主要从事年产200万套门铰链等汽车部件生产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于2007年8月14日取得了《关于对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套门铰链等汽车部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详见附件。厂区占地面积19440平方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保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此,江苏苏美达德隆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委托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专项评价编制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专项分析。通过环境影响专项分析,阐明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提出环境污染控制措施,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1.2.1 国家法规与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1999年3月17日);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1年2月21日);
(12)国函[2001]196号《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批复》;
(13)国发[2000]3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保纲要的通知》;
(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
(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4—1995);
(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2—2009);
(1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 /T131?200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2.2 地方法规与政策
(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7.31修订,1997.8.16施行;
(2)《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办[2011]71号,2011年3月18日;
(3)《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08号,2006.3.1;
(4)《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2003.3.18批准;
(5)《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苏环控[1997]122号;
(6)《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92号,2006.7.20;
(7)《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苏环委[98]1号文;
(8)《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
(9)《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苏国土资发[2007]20号,2007.1.12;
(10)《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苏政办发[2006]140号, 2006.12.13;
(11)《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江苏省环保厅,苏环管[2006]98号,2006.7.3;
(12)《江苏省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定额》,苏水资[2005]4号;
(13)《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9]69号)。
1.3 评价工作原则
(1)评价工作总的原则是“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污染预防”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有可能会产生的环保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并在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专项评价内容,给出建设项目环评的明确结论;
(3)充分利用近年来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取得的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成果,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4 专项评价内容
本项目属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C3660]项目,依据南京市六合区环保局对本项目的批复意见,确定本次评价重点为污染防治措施专项分析评述。
2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2.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六合区是江苏省会南京市的北大门,北接安徽省天长市,东邻江苏省扬州市,南临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本项目选址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
2.1.2 地质地貌
六合区在三迭纪之前,地壳长期处于小缓慢的升降运动,形成近万米厚的海相夹陆相沉积地层。三迭纪晚期,地壳开始褶皱上升,产生一系列纵向和横向断裂。燕山运动时期,褶皱断裂继续发展,造成舒缓的褶皱和坳陷。喜马拉雅运动时期,部分断裂“复活”,沿深断裂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造成新的断陷盆地。历经沧海桑田变迁,加之岩浆活动频繁,使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古老而完整。
六合区地貌大部分属宁、镇、扬丘陵区,地面标高在5.0-5.5米之间。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江洲地等构成,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达100多米。丘陵、岗地占全区面积76.8%,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平原、圩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滁河两岸和沿江地区。区内有低矮山丘113座,其中海拔100米以上的山丘有19座,最高为231米。玄武岩地貌发育良好,景观构造奇特。
2.1.3 气象与气候
六合地处中纬度大陆东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明显、降水丰沛、春温夏热秋暖冬寒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全市年平均气温15-16℃左右。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太平洋暖湿气团与北方冷锋云系交会形成梅雨季,降水量特别丰富。夏未秋初,受沿西北移动的台风影响而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222~224天,年日照时数1987~2170小时。六合区属季风气候,东夏间风向转换十分明显,秋、冬季以东北风为主,春、夏季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六合区风向随季节转换,一般春季主导风向为E,冬季主导风向为N、NW,春季为S、SW,秋季为E、NE。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2.5m/s,各月最大风速在20 m/s。
2.1.4 水文
六合境内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低洼圩区,河网密集,水量充沛;水系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江淮流域面积比为10:1。长江六合段全长29公里,滁河全长72公里。还有马汉河、皂河、新篁河、八百河、新禹河、丘子河等52条次要河流,总长度385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河网。境内有中小型水库92座,塘坝34341口。主要水库有泉水水库、金牛水库、龙池水库等。
长江南京六合段位于南京东北部,系八卦洲北汊江段,全长约21.6公里,其间主要支流为马汊河。大厂江段水面宽约350-900米,最窄处在南化公司附近,宽约350米,平均河宽约624米,平均水深8.4米,平面强度呈一个向北突出的大弯道。本河段属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受中等强度潮汐影响,水位每天出现两次潮峰和两次潮谷。涨潮水流有托顶,存在负流。根据南京下关潮水位资料统计(1921-1991),历年最高水位10.2米(吴淞基面,1954.8.17),最低水位1.54米,年内最大水位变幅7.7米(1954),枯水期最大潮差别1.56米(1951.12.31),多年平均潮差0.57米。长江南京段的水流虽受潮汐影响,但全年变化仍为径流控制调节,其来水特征可用南京上游的大通水文站资料代表。大通历年的最大流量为9260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28600m3/s。年内最小月平均流量一般出现在1月份,4月开始涨水,7月份出现最大值。大厂镇江段的分流比随上游来流大小而变化,汛期的分流比约18%左右,枯水期约15%。本江段历年来最大流量为1.8万m3/s,最小流量为0.12m3/s。
滁河六合境内流经11个乡镇,长73.4公里。滁河最高洪水位10.47米,最低枯水位4.7米。目前该河段河面宽200-300米,达到十年一遇标准。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滁河雄州段功能为工业农业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为Ⅳ类。滁河由东向西流过开发区北侧,并且弯入开发区北侧中部。
2.1.5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六合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
农作物稻、麦、棉、油、麻等20多种,品种齐全,蔬菜10类85个品种;林木以马尾松、杉木等暖性针叶林为主;有10个树种40多个品种果木;庭院花卉亦有40多种:牧草大多为丘陵草丛或疏林类;中药材有沙参、银华等13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翠柏、银杏、银杉、水杉、香樟、油樟、楠木、鹅掌揪、大叶木兰、玉兰、睡莲等多种。
在动物地理区划中,该地区属于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的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郊平原亚区,其动物属亚热带丛灌草地—农田动物群。野生动物约100多种,水产10月22科40多种。同时,由于引入外地生物的优种和繁育交配促进了地方特种的变异和进化,增加了生物品种并提高了产量水平,丰富了地方的变异和进化,增加了生物品种并提高了产量水平,丰富了地方物质资源。属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暨豚、河狸、隼科、锦鸡、鸳鸯、虎蚊蛙等。
2.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2.2.1 经济发展
2014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54.05亿元,增加9.4%,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4.99亿元,增加3.6%,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其中:原六合财政收入完成40.82亿元,增长5.6%,完成调整预算的100.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65亿元,增长6.9%,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南京化学工业园财政收入完成113.23亿元,增长10.8%,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7.34亿元,增长1.3%,完成调整预算的100%。
区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32.04亿元,增加9.2%,完成调整预算的9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1.65亿元,增加0.3%,完成调整预算的99.4%。其中:原六合区本级(含六合经济开发区,下同)财政收入完成18.81亿元,增加0.6%,完成调整预算的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31亿元,增加-2.3%,完成调整预算的97.9%。
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含省市专项和补助支出)完成66.04亿元,增长5.1%。其中:原六合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8.57亿元,增长1.1%;南京化学工业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7.47亿元,增加11.2%。
区本级总财力59.97亿元,与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16亿元相抵,结余结转下年支出0.81亿元,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其中:原六合区本级公共财务预算收入实现可用财力17.32亿元(其中:六合经济开发区6.9亿元),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积极争取省市转移支付和专项指标13.68亿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0.9亿元,上年结余结转0.39万元,原六合区本级总财力为32.29亿元,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7亿元相抵,结余结转下年支出0.59亿元。南京化学工业园可用财力为27.68亿元,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46亿元相抵,结余结转下年支出0.22亿元。
2.2.2 雄州工业园概况
雄州工业园区位于六合主城区东郊,毗邻仪征、扬子石化和南京化学工业园,风景绮丽的灵岩山坐落其中。宁连、宁通、雍六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江北大道、金江公路、宁启铁路,滁河穿区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园区规划面积 16 平方公里,现已建成区面积 8 平方公里,入区企业198 家,形成了以机械、新材料、轻纺、精细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其中年产值在1 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5 家,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8 家,经济总量占全镇的 70%以上。已累计投入近 10 亿元,完成了园区内水、电、路、绿化、亮化“五通一平”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有 11 万伏变电所 1 座,日供水量达 10 万吨自来水厂 1 座,容量达 2 万门程控电话交换局 1 座。同时,还建有大型农贸市场、幼儿园、学校、医院、银行、宾馆等配套服务体系。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2002 年,工业园区被市政府评为全市首批市级重点乡镇企业园区之一,同年被授予省级乡镇示范园区。2003 年,园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招商引资举措,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与强化科学发展观,园区通过IS09000 质量管理和IS014000 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开展了环境规划及环境影响的评估。
3、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3.1 环境功能区划
(1)大气环境:根据南京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区为二类区,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根据2013年南京环境状况公报,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2.5、PM10、NO2、SO2、CO和O3,年平均值分别为0.077、0.137、0.055、0.037、1.04和0.049mg/m3,其中SO2、CO和O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PM10和NO2均超标。
(2)地表水环境:根据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滁河为IV类水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标准。滁河六合段水质均能达到规划功能IV类标准。
(3)声环境:根据南京市噪声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为2类区,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目前该地区的声环境质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3.2 环境质量标准
3.2.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本项目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详见表3-1。
表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
SO2年平均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日平均0.15
1小时平均0.50
NO2年平均0.04
日平均0.08
1小时平均0.20
TSP年平均0.20
日平均0.30
PM10年平均0.07
日平均0.15
3.2.2 水环境质量标准
按《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滁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Ⅳ类水质标准,具体指标见表3-2。
表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除pH外为mg/L
水体类别pHCODBOD5SSNH3-NTP(以P计)
滁河IV6-9≤30≤6≤60≤1.5≤0.3
3.2.3 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见表3-3。
表3-3 环境噪声标准限值
类别昼间[dB(A)]夜间[dB(A)]标准来源
2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
3.3 污染物排放标准
3.3.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机加工过程产生的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具体标准限值见表3-4。
表3-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排气筒(m)二级监控点浓度(mg/m3)
颗粒物120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
3.3.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入市政管网排至桥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A标准后排入滁河。
表3-5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序号污染因子三级标准(GB8978-1996)一级A标准(GB18918-2002)
1COD50050
2SS40010
3氨氮45CJ343-20105(8)
4TP80.5
5动植物油1001
3.3.3 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运营期四周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具体标准见表3-6。
表3-6 运营期噪声排放标准
执行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昼间dB(A)夜间dB(A)
2类标准6050
3.4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3-7。
表3-7 环境保护目标表
环境
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环境功能区标准
空气
环境山西村居民NE1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水环境滁河W10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
声环境山西村居民NE1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4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4.1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年产200万套汽车门铰链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江苏苏美达德隆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朱亮
行业类别: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C3660]
项目性质:改扩建
建设地点: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
投资总额:1668万元
投产日期:2015年10月
占地面积:19440平方米
环保投资:环保投资为3.3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为0.2%。
4.2 项目建设内容
4.2.1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汽车配件生产线,包括标准化厂房、办公生活区以及其他辅助用房建设,总占地面积19440m2。
4.2.2公用及辅助工程
(1)给排水
给水:建设项目自来水用量为915t/a,水源接自市政给水管网。
排水:建设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废水量约720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入市政管网排至六合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A标准后排入滁河。
(2)供电
本项目新增用电量为150万度/年,依托原南京德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厂区现有电网。
搬迁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见表4-1。
表4-1 搬迁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
工程名称建设名称设计能力备注
主体工程生产车间建筑面积2500m2,主要用于汽车配件生产依托原有,不新增
检验车间建筑面积400m2依托原有,不新增
成品仓库建筑面积1800m2依托原有,不新增
办公楼占地面积400m2,建筑面积800m2依托原有,不新增
储运工程运输主要为原料及产品运输,依托社会车辆运输依托原有,不新增
公用工程给水915t/a依托园区市政管网
排水720t/a依托园区排水管网
供电150万度/年依托园区供电管网
环保工程废水处理生活废水经隔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
废气处理加强通风达标排放
固废生活垃圾箱,垃圾分类收集有效处置
噪声隔声、减振达标排放
4.3 工程分析
4.3.1 施工期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为搬迁项目,仅需安装新购置的设备即可,厂房等辅助设施均依托原有,所以本次环评不对施工期进行评价。
4.3.2 营运期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主要为汽车部件的生产,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4-1。
图4-1 搬迁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工艺流程简述:
(1)切断工序:把钢材或铝材料按规定重量进行切断。
(2)加热工序:用电炉把原材料按规定要求进行加热。
(3)预锻工序:把加热好的材料放入压力机上进行预锻。
(4)精锻工序:把预锻好的产品放入压力机上进行精锻。
(5)切边工序:把多余的飞边在冲床上进行切除,此过程会产生少量废边角料。
(6)加热、冷却工序:把锻件进行加热后空冷的时效处理。
(7)抛丸工序:对加热冷却后的产品进行表面处理,此工序会产生少量金属颗粒。
(8)检验包装:按检验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查并包装入箱。
4.4 污染源分析
4.4.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为搬迁项目,仅需安装新购置的设备即可,厂房等辅助设施均依托原有,所以本次环评不对施工期进行评价。
4.4.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4.4.2.1 废气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原料切断、半成品切边、抛丸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中频电炉熔化钢材时产生的烟尘。
本项目在原料切断、半成品切边、抛丸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主要为金属颗粒,类比同类型企业资料,预计搬迁项目粉尘产生量为0.5t/a。该颗粒物具有密度大、易降落等特点,随着重力沉降分布于加工设备半径约1m的范围内,该部分金属屑通过自然沉降即可清扫收集。
项目钢材在熔化电炉中熔化时产生烟尘,类比同类型企业资料,烟尘产生量为0.2t/a,烟尘产生浓度为4.5mg/m3,可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3中无组织排放烟尘最高允许浓度。
4.4.2.2 废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员工生活用水及中频炉冷却水,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
①员工生活用水
搬迁项目员工人数为120人,均不在厂内食宿,员工生活用水量按30L/人?天计,年工作日为250天,则搬迁项目员工生活用水量约为900t/a,排污系数以0.8计,则搬迁项目废水产生量为720t/a。
②中频炉冷却水
本项目使用的中频电炉冷却循环水10t/a,平均每天补充水量为0.06t,年补水量为15t/a。
搬迁项目总用水量为915t/a,水量平衡关系见图4-2。
图4-2 搬迁项目水平衡图 单位t/a
4.4.2.3 噪声
项目建设完成后,噪声源主要为切割机、磨抛机、电脉冲机床、钻孔机等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级值在70-80dB(A)。拟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建筑物隔声、做减振基础和消声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4.4.2.4 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边角料、残次品、员工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废乳化液及含油废布)。
①废边角料
本项目完成后废边角料产生量约为5t/a,废边角料应集中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站,不得排放。
②残次品
本项目技改完成后残品产生量约为30t/a,收集后返回生产再利用,不外排。
③生活垃圾
搬迁项目员工人数为120人,员工生活垃圾按0.5kg/人?日计算,年工作天数按250天计,则生活垃圾量为15t/a,生活垃圾由垃圾箱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不外排。
④危险废物
本项目产生废乳化液、含油废布属于危险废物,搬迁项目产生量为2t/a,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不外排。
4.5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
本项目搬迁完成后全厂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4-2。
表4-2 全厂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单位:t/a)
类型污染物名称现有
排放量本项目
排放量以新代老量搬迁后全厂排放量增减量
废水废水量153072002250+720
COD0.1530.03600.189+0.036
SS0.1070.007200.1142+0.0072
NH3-N0.0230.003600.0266+0.0036
TP0.0007650.0003600.001125+0.00036
动植物油0.001530.0007200.00225+0.00072
废气烟尘00.200.2+0.2
金属粉尘0000+0
固废 废边角料0000+0
残次品0000+0
生活垃圾0000+0
危险废物0000+0
5 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5.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为搬迁项目,施工期仅安装新增设备,对环境影响较小,本次环评不做评价。
5.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5.2.1 废气防治措施评述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原料切断、半成品切边、抛丸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中频电炉熔化钢材时产生的烟尘。
本项目在原料切断、半成品切边、抛丸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主要为金属粉末,搬迁后预计粉尘产生量为0.5t/a。该颗粒物具有密度大、易降落等特点,随着重力沉降分布于加工设备半径约1m的范围内,该部分金属屑通过自然沉降即可清扫收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钢材在熔化电炉中熔化时产生烟尘,类比同类型企业资料,烟尘产生量为0.2t/a,烟尘产生浓度为4.5mg/m3,可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3中无组织排放烟尘最高允许浓度。
5.2.2 废水防治措施评述
本项目完成后,搬迁项目废水产生量为720t/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NH3-N、TP、动植物油,其浓度分别为350mg/L、200mg/L、25mg/L、4mg/L、30mg/L左右。
依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厂区雨水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入市政管网排至六合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滁河。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1)六合区污水处理厂概况
①污水处理厂简介
南京市六合区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3月31日由南京市六合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六发改投[2006]49号),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2万吨/日,占地面积7.56公顷,拟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为4万吨/日,占地3.474公顷。污水收集范围为整个雄州组团。包括六合经济开发区南、北片、滁北老城区、滁南片区、雄州工业园区在内的五个片区的污水,服务面积38.75平方公里。一期主体工程为新建4万吨/日的污水处理系统、厂区附属建筑物、自动控制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于2006年5月16日批准通过《六合区滁河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工程(一期4万吨/日)环境影响报告书》(宁环建[2006]29号),一期工程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 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工程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2011 年2月建设完成了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工程,2011年6月9日南京市环保局批准投入试运行。2012年10月12日,南京市环保局组织对六合区滁河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工程(一期4万吨/日)第一阶段(2万吨/日)进行环保专项阶段性验收现场调查。2012年12月27日,南京市环保局审查通过环境保护阶段性验收(宁环验[2012]142号)。
②处理工艺
六合区污水处理厂总体工艺流程包括机械处理段、二级生物处理段、污泥处理段。采用CAST工艺,工艺流程如图5-1。
图5-1 六合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③进出水水质标准
六合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5-1。
表5-1 六合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SSCODNH3-NTP动植物油
进水浓度(mg/L)≤400≤500≤45≤8≤100
出水浓度(mg/L)≤10≤50≤5(8)≤0.5≤1
④污水管网建设情况
南京市六合区污水处理厂于2006 年3月31日由南京市六合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六发改投[2006]49号),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2万吨/日,占地面积7.56公顷,拟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为4万吨/日,占地3.474公顷。污水收集范围为整个雄州组团,包括六合经济开发区南、北片、滁北老城区、滁南片区、雄州工业园区在内的五个片区的污水,服务面积38.75平方公里。本项目在六合区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的接管范围内,项目周边污水管网已经建成。
(2)污水管网进度、污水水质浓度达标分析、污水处理厂接纳能力可行性分析
根据调查,项目地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已经建成,从管网建设进度上具备接管条件。
本项目污水接管排放量为2.88m3/d,相对于污水厂处理能力而言,本项目污水量较小,污水处理厂完全有能力接纳本项目污水,从水量上满足要求。
本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水质比较简单,污水中主要污染物SS、COD、NH3-N、TP和动植物油浓度均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水质上满足要求。污染负荷对六合区污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冲击不大,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影响较小。
综合考虑六合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进度、污水处理厂接纳能力和水质浓度达标情况等因素,本项目生活污水接管排入六合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是可行的。
建设项目必须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接管口需根据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进行设置,建设项目废水达接管标准后可由接管口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即建设项目只能各设置污水排放口一个,雨水排口一个。同时应在排污口设置明显排口标志及装备污水流量计,对污水总排口设置采样点定期监测。
5.2.3 噪声防治措施评述
项目建设完成后,噪声源主要为切割机、磨抛机、电脉冲机床、钻孔机等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级值在70-80dB(A)。这些设备安装在厂房内,建筑能起到一定的隔声效果。
为减少噪声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业主对车间进行合理布局,将产生高噪声的生产设备、生产设施合理安排,并对高噪声的生产设备进行隔、吸声处理,或配置隔声垫、隔声罩、消声器等专用降噪、减振设施,以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目前项目东北侧居民住宅距离生产车间的距离约为110m,业主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序,白天(12:00~14:00)和夜间(22:00~6:00)高噪声设备不得运行,以防噪声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各噪声源拟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治理:
(1)优化厂区平面布置,通过距离消减可以有效降低厂界的噪声。
(2)厂房封闭,车间的墙体可以起到隔音的作用。
(3)高振动的设备安置在减震台。高噪声设备安置在操作间内,通过建筑物隔音,降低厂界噪声。
(4)厂内所有通风设备和其他设备宜选用低噪声型号,高振动设备安装橡胶减震垫。对风机等高噪声设备,安装于具有良好隔声效果机房内,风机进出口与风管采用软连接,风口应安装消声器。确保厂界噪声达标排放。
(5)加强文明生产管理,减少原材料和工件装卸作业的撞击声。
(6)加强厂区绿化,在厂界周边种植常绿树种,起到吸声降噪作用。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预计本项目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2.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评述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边角料、残次品、员工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废乳化液及含油废布)。
运营期固体废物拟采取一下防治措施:
(1)本项目内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点,物管人员每天安排专人及时清理垃圾桶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清运过程中应注意文明卫生,及时清运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以保证生活垃圾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对生活垃圾中废书报、纸质包装物、塑料、金属和玻璃瓶等可再生资源,应进行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废边角料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站,不外排,生产过程产生的残次品回收后再利用于生产,剩下的垃圾和不可利用的垃圾一起由市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处理。
(3)对于产生的废乳化液(危险类别HW09,危废代码900-006-09)、含油废布属于危险废物,应集中收集后应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进行合理处置,不得排放。
5.3 环境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应由专门机构负责。鉴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小的特点,环境管理可不设专门机构,由企业单位承担,安排专人负责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企业单位应配置专业环保人员,要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和专职负责人,做好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如下:
(1)把握、贯彻国家及有关部门的环保方针、政策、法规、条例,落实污染防治规划,对工程运营期各项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指导、监督实施;
(2)制度运营期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预防工作,准备好应急处理措施。
(3)加强对职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其环保意识;
鉴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有限,运营期不安排专门的环境监测计划。
5.4 环保措施投资估算
本项目工程建设用于环保的投资约3.3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为0.2%。本项目环保投资清单如下表5-2。
表5-2 环保投资一览表
环保措施环保设施名称投资
(万元)效果进度
废水治理化粪池0.3出水达标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
废气治理加强通风0达标排放
噪声治理隔声、减震、消声等2厂界达标
固废治理垃圾箱1分类收集、定期清运
合计3.3——
5.5 项目“三同时”验收主要内容
由环境影响分析可知,在落实了本环评提出的下述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的污染源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建设项目“三同时”一览表见表5-3。
表5-3 环保“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验收
项目污染源
验收点验收
因子处理措施验收处理效果完成时间
废气机加工金属粉尘 自然沉降,加强通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与生产装置同步建设
电炉烟尘无组织排放《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标准
废水生活污水COD、SS、氨氮、TP、动植物油化粪池COD、SS和动植物油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TP、NH3-N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后接管污水管网
噪声切割机、磨抛机、电脉冲机床、钻孔机等机械设备采取距离衰减、隔声门窗、做减振基础和消声等措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固体
废物生产车间废边角料外售给废品回收站/
残次品回用于生产
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标准及其修改单
员工生活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标准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建设单位必须有1人以上的专人(兼人)负责日常环保管理工作,建立环境管理制度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符合产业政策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本)修订,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亦不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修订版)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可视为允许类,符合地方产业政策。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
6.1.2符合规划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高雄路1号,位于雄州工业园区内。雄州工业园产业定位为一、二类工业。本项目用地属于二类工业用地,项目选址符合南京市产业规划和雄州工业园区用地规划要求,详见附件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厂区不在南京市生态红外线划定的范围内,选址不违背《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相关要求。
6.1.3总量控制
本项目搬迁完成后,搬迁项目废水排放量为720t/a,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为:COD 0.036t/a、SS 0.0072t/a、NH3-N 0.0036t/a、TP 0.00036t/a、动植物油0.00072t/a。项目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管进入六合污水处理厂,计入污水处理厂总量,无需另外申请总量,只作为考核量。
本次项目搬迁后,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有效处理,固体废物零排放,无需申请总量控制
6.1.4地区环境质量不变
本项目的实施,对周围大气、水、声环境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周围地区当前的大气、水、声环境质量的现有功能要求。
6.1.5总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当地规划要求,选址合理;认真实施本环境影响专项分析中所提出的各类污染物治理措施,落实环保投资,日常运营时强化环保管理措施,各项污染物可以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该项目在坚持“三同时”原则并采取适当的环保治理措施后在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
6.2 建议
1、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生产管理,制度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减少项目生产车间污染物的排放量。
2、加强环境卫生监管力度,防止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影响周围环境。
3、做好安全措施,消除着火隐患。安全生产。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