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郎溪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郎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郎溪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拓充县内优秀传统文化,壮大我县非遗传承队伍。我县开展了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通过调查、筛选、论证、专家评审及公示,确定了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项)、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21人),业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各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制定保护计划,明确目标责任,落实保护措施,建立传承人队伍,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1.郎溪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郎溪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22年12月1日
附件1
郎溪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 编码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民俗(计3项) | |||
1 | X-7 | 韩氏旱船 | 建平镇 |
2 | X-8 | 下阳小马灯 | 新发镇 |
3 | X-9 | 河神殿祭祀 | 姚村镇 |
传统技艺(计9项) | |||
4 | Ⅷ-6 | 木榨茶油制作技艺 | 十字镇 |
5 | Ⅷ-7 | 郎溪吴茱萸加工技艺 | 十字镇 |
6 | Ⅷ-8 | 纯手工茶制作技艺 | 飞鲤镇 |
7 | Ⅷ-9 | 梅渚羊膏制作技艺 | 梅渚镇 |
8 | Ⅷ-10 | 梅渚素鸡制作技艺 | 梅渚镇 |
9 | Ⅷ-11 | 东夏糕点制作技艺 | 新发镇 |
10 | Ⅷ-12 | 杆秤制作技艺(姚村) | 姚村镇 |
11 | Ⅷ-13 | 古法葛根粉制作技艺 | 姚村镇 |
12 | Ⅷ-14 | 传统膏丽油制作技艺 | 郎川街道 |
附件2
郎溪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序号 | 传承人信息 | 传承项目名称 | 所在地区 |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
1 | 潘仕华 | 男 | 汉 | 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 酿造技艺 | 建平镇 |
2 | 韩家平 | 男 | 汉 | 韩氏旱船 | 建平镇 |
3 | 王明发 | 男 | 汉 | 龙村湾龙灯 | 建平镇 |
4 | 潘荣煦 | 男 | 汉 | 张渤巡游 | 新发镇 |
5 | 徐和生 | 男 | 汉 | 东夏糕点制作技艺 | 新发镇 |
6 | 徐年喜 | 男 | 汉 | 下阳小马灯 | 新发镇 |
7 | 徐德华 | 男 | 汉 | 幸福人灯 | 飞鲤镇 |
8 | 姚慧 | 女 | 汉 | 姚村云舞 | 姚村镇 |
9 | 黄建根 | 男 | 汉 | 杆秤制作技艺(姚村) | 姚村镇 |
10 | 倪爱兵 | 男 | 汉 | 跳五猖 | 梅渚镇 |
11 | 周君民 | 男 | 汉 | 跳五猖 | 梅渚镇 |
12 | 吕军军 | 男 | 汉 | 大小锣鼓 | 梅渚镇 |
13 | 葛云军 | 男 | 汉 | 大小锣鼓 | 梅渚镇 |
14 | 曾造银 | 男 | 汉 | 小马灯 | 梅渚镇 |
15 | 赵和水 | 男 | 汉 | 降福会 | 梅渚镇 |
16 | 戴启婷 | 女 | 汉 | 梅渚傩面具 | 梅渚镇 |
17 | 薛照荣 | 男 | 汉 | 梅渚素鸡制作技艺 | 梅渚镇 |
18 | 任智勇 | 男 | 汉 | 郎溪梅渚羊膏制作技艺 | 梅渚镇 |
19 | 彭意红 | 女 | 汉 | 皖南花鼓戏 | 飞鲤镇 |
20 | 张晓梅 | 女 | 汉 | 郎溪县皖南花鼓戏 | 郎步街道 |
21 | 田涛 | 男 | 汉 | 传统膏丽油制作技艺 | 郎川街道 |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