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专访解读
《深圳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专访解读
2022年6月,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官网发布了《深圳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 年,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成为全球数字先锋城市;到 2035 年,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成效更加显著,实现数字化到智能化的飞跃,全面支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更具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领导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规划》的出台有助于深圳从顶层谋划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蓝图,助力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贡献深圳智慧,创建城市范例。
记者:近日,深圳出台的《规划》意味着深圳数字化建设有了发展蓝图,这份《规划》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未来深圳将如何抓住机遇,高标准、高起点统筹规划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
加快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的具体行动,也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深圳市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历史使命,以数字化引领城市新发展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命题。
“十三五”期间,深圳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等多项权威评估中位居首位。同时,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拥有华为、腾讯、平安等一批国际知名本土企业。这些促成了深圳在下一轮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引领和带动优势。
《规划》通过统一目标、统一认知、统一行动,进一步提升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助力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贡献深圳智慧,创建城市范例。
“十四五”期间,国家、广东省出台了系列文件,包括《关于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等,赋予数字政府建设高度重视。这对深圳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未来,深圳将打造数字政府、数字市民、数字经济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在数字政府方面,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底座新能级,构建智能中枢新体系,建设基于统一架构的城市智能中枢,打造数字政府新优势,围绕建设主动、精准、智能的整体式数字政府,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同时,绘就数字社会新图景,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让数字社会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全体市民。在数字经济方面,则重点赋能数字经济新发展,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形成数字生态新格局,率先建成成熟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记者:《规划》提出要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在2021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也提出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深圳准备如何破题?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让数据流通,只有像人才要素一样流动起来,数据才能产生价值。
为了促使数据流通、使用、交易,深圳正在分三步走:明确边界、理清“家底”、试点探索,逐步探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021年《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发布,这是国内数据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也是自2020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战略以来,国内第一次以地方立法形式,系统性探索数据权益、个人数据保护、公共数据管理等数据要素市场相关基础制度,对探索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先行示范和里程碑意义。
此后,深圳组织编制了《深圳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已于今年2月11日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并根据专家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已将《实施方案》正在根据改革办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理清“家底”方面,深圳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清单,初步实现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管理。同时,持续推进数据归集共享,目前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省、市、区三级互联互通,累计发布资源目录*****类、共享数据总量达73亿条,推进28项国家数据回流共享,向社会公众累计开放数据集2449个,数据总量9.17亿条,开放数据接口2722个,数据接口累计被调用4138万多次,累计下载次数超43万次。
由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一个新领域,当前还面临很多新情况、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数据标准化、资产化和商品化体系还没有建立,数据确权、收益分配机制等难点问题还没有解决。
依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工作部署,深圳相关部门组织国内高水平专业研究机构,正在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探索完善相关基础制度。
在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方面,已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注册成立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作为数据交易平台的运营主体,初步形成数据交易操作模式和实现路径;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展数据经纪人试点。在统计核算方面,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2021年在南山区完成试点,预计今年在全市范围推广。此外,拟通过选择特定行业和应用场景,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出境)试点,为国家和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深圳经验。
记者:深圳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到深圳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仍需增强,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深圳将如何解决数据共享难题?
在“十四五”期间,我局将基于城市大数据中心整体架构,进一步提升数字底座能级,构建市级大数据平台,集中提供大数据资源和服务,提供大数据汇聚、治理、开发和分析和数据服务共享等基础支撑能力,为单位建设行业主题库和业务专题库等数据库提供大数据基础支撑。
具体来说,一是构建统筹集约、全面覆盖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泛在高速网络连通。二是统筹布局以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为主体、智能超算为特色的全市算力一张网,强化算法等科技能力支撑,实现算力的云边端统筹供给。三是构造城市混合云生态,实现云资源的一体化融通。四是全面应用BIM/CIM技术,建立建筑物、基础设施、地下空间等三维数字模型,建成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建设物联感知平台,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数字底座支撑。
关于数据共享工作,深圳共享平台已接入全市84家单位以及全市10+1个区(包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各部门发布资源目录数达*****类,信息指标项24.3万多个,平台日均交换量达2800万条,归集的共享数据总量达81亿条。
如何进一步解决数据共享不及时的问题,深圳要加快构建“一数一源”的数据体系,明确数据管理唯一主体,其他单位原则上不再重复采集和归集相关数据,不断丰富“数源”目录种类,力争2025年公共数据“一数一源”覆盖率达到85%。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各区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从“数据搬家”模式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变,提升共享数据可用性、准确性、实时性和安全性等。
记者: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阶段,亟需大量数字化人才,党政机关数字化素养需要提升,打造出一支数字化队伍,2021年深圳发布了《深圳市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目前实施情况如何?如何进一步推动首席数据官落到实处,用到关键?
推动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制度性安排,具有示范引领意义。试点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目前,各试点区、试点部门按照省、市两级工作要求,对首席数据官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比如,市市场监管局构建了首席数据官-首席数据官助理-数据官-数据官助理工作架构,组建了一支数据专员的队伍,来解决专业性的问题。
关于如何进一步推动首席数据官落到实处,用到关键,首先深圳围绕首席数据官统筹规划能力、执行落实能力、指导监督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四个维度对各试点履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通过评估,对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保障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
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席数据官制度的推行需要有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的支撑团队来保障,既要熟悉政府业务流程,又要熟悉大数据相关政策、法规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要力争建设高素质的数据官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数据官人才储备机制,提升全民数字素养,让每个人都有数字化的能力。
目前全市及试点区、试点部门均已按要求组织了首席数据官培训,加强各级数据官能力建设。下一步计划是建立规范性、长效性工作机制,以建设首席数据官制度为契机,建立并完善数据管理规范性、长效性工作机制,发挥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驱动作用。
标签: 发展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