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重点任务分工表

青海省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重点任务分工表

序号 重点任务 工 作 内 容 责 任 单 位

1 重点产业引领工程 做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实施钾盐高效利用、锂盐提质扩规、镁盐创新突破行动,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海西州人民政府,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

2 做大新能源产业,开展“清洁能源+”行动,发展光伏、风电、锂电、氢能等新能源制造业,支撑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3 做专新材料产业,开展关键技术突破行动,发展铝镁、铝锂等轻金属合金、高性能纤维、镁基土壤修复等新材料产业,促进产业高新化发展。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

4 做精有色冶金产业,开展有色冶金就地转换行动,发展铜箔、铝箔、高镍正极材料等功能型产品,推进原材料精深加工,促进产业高值化。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

5 做优大数据产业,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建设绿电大数据中心,推进数字赋能企业、产业链,争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落地,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聚力打造5大重点产业集群。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6 支持西宁市发展光伏、锂电、复合纤维材料等产业,海西州发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有色冶金等产业,海东市、海南州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等产业,支持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

7 招大引强突破工程 聚焦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大数据等重点产业,编制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链短板,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着力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重大项目。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8 紧盯中央企业、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企业,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9 发挥清洁能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大力引进锂电池及锂电材料、金属镁及合金、晶硅及绿氢、液氨等绿色载能项目,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力争每年招引20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鼓励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每年组织实施100项新建续建工业项目和100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能源局。

10 重大项目促进工程 完善重大项目三级领导包联、前期手续三级部门包联、重大项目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州、县三级重大项目储备库,制订年度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

11 加强项目调度,对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建立项目推进台帐、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投产,每年至少建成投产20个重大项目。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12 强化协调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推动盐湖股份4万吨锂盐、天合光能新能源产业园、阿特斯新能源全产业链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汇信公司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技术改造、西宁特钢搬迁等重大项目实施。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13 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健全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覆盖全部规上企业的省、市州、县三级“一企一专班”服务机制,开展“个转企、小升规”,建立入规企业培育库,精准指导入规入统,到2025年规上企业达到800户。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4 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创新力强、专注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20户,20户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1至2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5 鼓励企业开展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在工业经济领域培育一批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到2025年分别达到150户和300户以上。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6 引导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及开展国际合作等形式扩大主业规模,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到2025年形成45户左右产值十亿元以上企业,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15户左右。 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17 园区提档升级工程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搭建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

18 鼓励园区与高校院所、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等,激发园区创新力。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9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绿色认证体系建设,培育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构建循环低碳园区。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

20 引导要素向园区倾斜、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群,提升园区产业集中度。突出全清洁能源优势,招引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项目布局零碳产业园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

21 技术创新提升工程 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筹建盐湖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多能互补绿色储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十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并推进实证基地建设。 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

22 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聚焦资源、能源、高原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采取“揭榜挂帅”等制度,每年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转化一批创新成果。 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

23 突出标准带动,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企业制定联盟标准等团体标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制修订各类标准30项。 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

标签: 重点任务 高质量 工业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