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琅琊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部门解读】琅琊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解读部门:琅琊区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股

解读人:董早早

政策咨询电话:0550-*******

一、制定背景及依据

2020年,安徽省出台《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明确文化旅游为重点发展产业,并注重文化旅游产业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合作发展。2020年,滁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相继出台《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滁州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全域旅游规划》,重新整合了滁州市旅游资源,掀开滁州全域旅游的一个新篇章。省、市层面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我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琅琊区深入研究《滁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琅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上位规划文件精神,充分结合我区实际,由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编制《琅琊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起草过程

在本规划编制过程中,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多次组织专家、区直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就规划编制进行研讨论证。在确定编制方向后,区文化和旅游局成立规划编制小组,起草了《规划》初稿,并向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多轮多方面征求意见,经过对反馈意见、建议的反复研讨修改,挂网公示后最终形成送审稿。后经区政府常务会上研究通过,2022年3月22日正式以区政府文件印发实施。

三、总体目标

《规划》共七章,包括发展回顾、思路与目标、空间布局、重大工程、产品体系、文旅服务体系提升、保障措施。明确到2025年,全区公共文旅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体验与城市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多样化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旅游产业全面提质升级,“一山、一城、一河、一湖”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文化旅游融合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

到2025年,力争实现:

——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游客年接待量达到40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20%;

——公共文化场馆接待人数超过4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10%。

四、主要任务

一是依托滁州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琅琊山风景区5A景区创建、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建设等契机,挖掘琅琊山、清流河、西涧湖、滁州古城等“一山、一河、一湖、一城”的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滁州古城和西涧湖—清流河滨水特色旅游度假区建设,促进近郊乡村旅游业发展。根据“精品带动、多点支撑、产业融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一道、一核、一轴、三区”的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

一道——江淮分水岭风景道

一核——滁州古城文旅发展核

一轴——西涧湖—清流河文旅发展轴

三区——乡村旅游休闲区、城东工业旅游区、琅琊山文化旅游区

引流“一道”。推动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环琅琊山段的建设和提升行动,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绘制好风景道琅琊支线。串联琅琊山、西涧湖、清流关、滁州西等关键节点资源以及环湖路环线,打造西涧秘境风景道支线,串联滁州西至太平村、石马村、八里村、邓坝村、秋桐村、新集村沿线,打造农业生态风景道支线。

亮点“一核”。滁州古城文旅发展核是全区文旅发展的核心,空间范围以遵阳街道和丰山街道为主,打造滁州古城文化休闲区,发挥观光核心、休闲核心、生活核心、文化展示核心和商业服务核心功能,展示滁州山水文化、古城文化、街市文化,形成浓郁地方特色的文旅发展内核。

串联“一轴”。西涧湖—清流河文旅发展轴贯穿南北,一分东西,成为全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轴线。西涧湖—清流河文旅发展轴以河流、湖泊为依托,北通滁定路、将军山路,下连滁州古城、南北湖,将西涧、三官乡村旅游休闲区和滁州古城文化休闲区紧密相连,通过生态保护式开发、主题化策划、品牌化营销思路,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建设集水域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水上娱乐、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水域文化旅游集群。

协调“三区”。一是乡村旅游休闲区,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利用西涧街道、三官街道等优越的农业资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观光,积极开发乡村研学旅游、采摘体验游、特色民宿游,大力发展现代乡村休闲旅游业,成为琅琊近郊休闲观光、生态体验的开放空间;二是城东工业旅游区,主要以琅琊经济开发区为主,积极遴选具有文旅开发条件的生产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发挥工业+旅游的优势,鼓励工业研学旅游、工业技艺体验游,丰富全区文旅产品供给内容,为游客提供工业旅游体验场地;三是琅琊山文化旅游区,主要空间范围以琅琊街道、丰山街道和西涧街道为主,以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京太仆寺、清流关、亭建筑等文化资源为主体,以琅琊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通过增建文旅设施,拓展文旅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弘扬传承琅琊山文化、醉翁文化、亭文化、马政文化等本地特色文化。

二是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新建文化艺术中心,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管用水平,围绕“互联网+文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推进非遗、文物、艺术数字化建设,强化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实施“文化+”业态培育,以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创新打造一批多功能、多元化的新型文化空间,拓展农村和社区图书阅读、文艺活动、非遗传习等主题功能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相关的重大政策制定、管理体制改革、重大项目建设等指导、协调和监督,建立全区文旅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

落实国家、省市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政策,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措施,完善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机制,鼓励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完善文旅管理体制

建立现代文旅治理体系,加强文旅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文明旅游,依法落实文旅市场监管责任,健全文旅市场综合监管机制。

)深化“放管服”改革

对标“长三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清理影响市场主体经营准入壁垒,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文旅企业全流程互联网“不见面审批”;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完善文旅市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常态化组织文旅行业人员培训,提升文旅工作者自身创新思维、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招才引智,搭建各类交流平台,加大对文旅策划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重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改善基础设施

加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完善城乡旅游标示牌、旅游厕所、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建设。

六、政策咨询

解读机关:琅琊区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股

联系人: 董早早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0550-*******


标签: 产业发展规划 文化旅游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