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2022年12月13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image940.png


健康科普谁家强 速来围观排行榜


为深化推进健康上海“第一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激励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更好发挥健康科普“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扩大优质健康科普资源供给,进一步满足市民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相关文件精神,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全国推出首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

近日举行的2021年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新闻发布会上,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50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50强、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100强发布。具体情况如何?本报进行深入报道。

四大特点:健康科普奏响“上海最强音”

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介绍,全市共有162家医疗机构(包括158家公立医院、 4家由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推荐的社会办医机构)、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2名由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荐的医务人员参与本次健康科普影响力评价工作。

本次评价工作,在广泛征求各级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从健康科普信息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等多个视角展开。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范围涵盖25个主流媒体、专业媒体平台,以及举办健康科普讲座、出版相关书籍、获得奖项等元素。医务人员的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头条、B站、微信视频号这7个新媒体平台。对医疗机构的评价中,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平台以及科普讲座等内容构成传播项,获奖和出版科普书籍等构成附加项;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中,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平台以及各类线下传播活动等内容构成传播项,科普基础工作、获奖等构成基础附加项。通过机构填报、媒体平台采集、信息筛选核查、指标权重设置、分类计算等,最终形成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三个指数排行榜。

“为确保全国首个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制定的专业、科学和公开、公平,我们坚持受众健康效应最大化、技术实现可行性、数据获取客观性、填报工作负担最小化的原则,开展评价工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王继伟介绍,从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的指标设定、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方面,形成排行榜制定的技术路线。在指标设定上,遵循广泛性、适用性、代表性和简明性的原则,通过现场调研、方案论证和预调查,形成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健康科普指数的框架和指标。在信息采集上,通过填报、核对、采集、筛选、复核等五个步骤,确定各传播主体所拥有的健康科普信息数。在数据分析上,按照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别对传播项和附加项的指标进行赋分,经加权计算后,最终得到分值。

此次评价结果显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入选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50强;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入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50强;段涛、崔松、杨阳等入选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100强。

王彤介绍,从排行榜情况来看,本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科普工作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科普产量大。

医院、科室、医务人员广泛参与健康传播,各个科普主体精心运营线上账号,积极参与线下活动,向公众大量输出优质健康科普信息。据对参与评价的2100余个账号信息统计显示,2021年本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发布*****篇健康科普信息,同时在主流媒体、专业媒体平台发布4267篇科普信息。各科普主体在健康科普领域精耕细作,有效满足市民对健康科普信息的需要。

二是科普内容广。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科普内涵丰富、触角广泛,几乎涵盖卫生健康工作各个领域,包括疾病治疗、公共卫生、心理健康、生殖健康、中医养生等近二十类公众普遍关注的健康内容。其中,二三级医疗机构侧重防病治病、用药指导、母婴保健、健康辟谣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多关注全科医学、中医养生、免疫接种、康复服务等信息。

三是科普质量高。

2021年本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获得749个健康科普项目和科普奖项,其中,国家级77项、省级376项。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平台发表408篇科普文章和作品。根据新榜抓取数据统计,7个新媒体平台的点赞数超过6312万,评论数超过661万。本市健康科普在高产输出的同时,更确保高质量供给,共同奏响健康传播的“上海最强音”。

四是科普渠道多。

以互联网传播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当前医疗机构健康科普传播的主要趋势。其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以线上为主,更注重各种新媒体平台的高效运用,健康科普受众更加广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立足“健康守门人”角色,以线下为主,面向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广泛开展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传播活动。多样化、复合式传播,让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下一步,本市将通过以下三方面举措,健全完善健康科普影响力评价工作:

一是固化机制。

将继续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开展年度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评价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本市“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形成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进健康科普工作与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相融合,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

二是优化指标。

通过此次评价工作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反馈,进一步优化完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精准、科学、全面评价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健康科普状况,更好激励引导专业机构与人员增加优质健康科普资源供给。

三是拓宽范围。

在此次参与评价的医疗机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评价参与的机构和人员范围,推进全行业参与健康科普工作,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普的“硬核”作用,提升市民的健康满意度和获得感。

近期,本市已将健康科普纳入医疗、药学、护理、技术等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为健康科普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下一步,本市将不断创新,夯实健康科普制度基础,拓展健康科普职业前景,提升从事健康科普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为深入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奠定科普基础,持续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和主要健康指标。

各方经验:共同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

发布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代表,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作为医务人员代表,分别介绍做好健康科普的经验与心得。

“三个一”,健康科普的“中山模式”

作为全国著名的三甲医院,此次位居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榜首,如何在做好繁忙医教研工作的同时,蓬勃开展健康科普工作?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耘介绍:“我院实施健康促进医院策略,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院发展战略和规划,通过‘三个一’,即健全一套管理体系、培育一支人才团队、打造一个宣传矩阵,努力营造浓郁的健康科普文化。”

中山医院去年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院长书记亲自挂帅,形成涵盖医院13个职能部门、所有业务科室的健康教育小组。陆续出台一系列评优奖励、经费保障的科普工作制度,并将科普评价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和高级职称评价。设立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全国首个医学科普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中山科普文化培育一支老中青结合、梯队完善的科普团队,由院士、教授领衔,涵盖医技护、行政、学生各类人群。我院定期组织科普大赛与科普训练营,培育出程蕾蕾教授、燕子医生、蒲公益、爱馨社等科普大咖和品牌。”李耘介绍,杨秉辉教授曾获上海科普领域最高奖项“科普杰出人物奖”,董健教授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科普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院官方微信微博每年推出各类医学科普200余篇,曾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一等奖,并与主流媒体合作策划推出权威医学科普。疫情期间及时推出“新冠中山谈”等原创防疫科普,官微单条最高阅读量达530万,荣获上海市疫情防控健康科普“示范案例”。此外,临床各科室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在口头宣教、出院小结模块、健康教育手册、电话回访、患教会等之外,科室、个人利用自媒体平台推送权威、实用的医学科普。部分科室开发健康促进APP,内置知识图谱、智能AI等栏目。去年起,门诊部试点向3个月内通过微信号预约就诊的患者精准推送相关科普。传统科普品牌“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也开启线上录播。该院每年还有大量书籍音像类科普作品出版,形成涵盖线上线下、形式丰富、覆盖面广泛的科普宣传矩阵。

作为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国家发改委首批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中山医院未来将全面打造AI智慧医院,推进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健康管理,丰富健康科普品牌的文化内涵,在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三全手法”,打造“大虹桥·同仁荟”

此次排行榜中,同仁医院位于区属医疗机构第一名。该院如何做出拥有自身特色的健康科普,与三甲医院形成错位竞争?上海市同仁医院院长马骏表示,作为区域医疗中心,该院承担区域医疗服务和健康科普传播的重任,近年来,用“全院、全员、全方位”的“三全手法”,打造“大虹桥·同仁荟”健康科普品牌。

“我院坚持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架构,通过政策上倾斜、绩效上激励,激发临床科室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对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提高科普宣讲与写作的专业性和趣味性。在此基础上,涌现出由主任专家、青年医师、男护士、红十字急救师资等组成的多支科普宣教团队。”马骏介绍,“我们的科普讲师团活跃在大虹桥地区各社区、企事业单位、机场、商务楼宇等,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科普。例如,以职业人群需求为导向,我们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同仁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菜单。”

同仁医院开创“医学科普管理矩阵”新模式,将医护人员的个人自媒体、科室公众号等纳入医院统一管理。一方面通过管理关口前移,管控意识形态风险;另一方面促进互相联动,发挥“1+1>2”的作用。科普管理矩阵从快手平台起步,整合1个医院号、12个科室号、14个个人号,粉丝总数达312万。模式成熟后,又将矩阵扩大到包含视频号、小红书在内的62个新媒体号。该项目获得2021年度“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该院的“大虹桥·同仁荟”健康直播也很有特色,拥有上海第一间医院门诊区域的5G直播厅,一年直播课100余场,全院150余名医生拥有直播经验。

科普“三度”,“健康守门人”的使命

此次排行榜上,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第一名。怎样把健康科普融入家庭医生服务,让居民拥有更多健康获得感?“我们从三方面着手。”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介绍,一是立足自身定位,做有温度的健康科普。随着信息洪流时代到来,各色媒体平台上不乏伪科普的影子,容易形成误导。家庭医生作为居民身边的医生朋友,提供连续性的医疗照顾,更有机会倾听居民“拉家常、掏心窝”的话,因此能更及时对居民接收的科普知识进行把关和甄别,帮助居民获取正确的健康科普。

二是明确服务人群,做有精度的健康科普。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保障的贴身“管家”,需要经常深入患者家中,熟悉患者的病症、治疗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所以对服务人群的健康知识需求了如指掌,可为签约家庭中的病患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家庭成员提供个体化、精准化健康科普,进而对患者及整个家庭的认知、情感、态度、行动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

三是发挥品牌优势,做有广度的健康科普。“作为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优秀单位,我们中心全力打造健康科普服务品牌。”金迎表示,家庭医生在线下利用日常门诊、家庭病床巡诊、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康复患者俱乐部、同伴教育小组等做好面对面的健康科普,线上精心设计“打浦智慧家族”科普人物形象,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及b站等新媒体平台,原创高质量科普作品。开启“打浦慧医疗”家医线上直播间,携健康科普吉祥物“智智”和“慧慧”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在线解答居民生活中的健康疑问。这一项目还曾入选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四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

把握“三点”,走好健康科普之路

对于临床医生如何在健康科普领域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全国知名的健康科普达人、此次在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中排名第二的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的科普生涯历时20余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为健康节目主持人,第二阶段是作为健康科普专家,第三阶段是由线下转到线上,大大拓宽科普面,增强科普影响力。”崔松说,临床医生要做好科普,应当把握三点。

第一,专业的深度和广度。要把深奥难懂的医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老百姓听。如果不深入,又哪来浅出?所以,先要把自己的专业搞“通”,在深度和广度上有研究、有领悟,输出的时候才能确保科学性,保证有“干货”。

第二,传播的技巧和途径。“我们常说:‘谣言动动嘴,辟谣跑断腿。’这说明,造谣的人懂得传播。因此,做健康科普的人更要懂得如何传播。研究受众需求,找到精准切口,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逻辑清晰地把健康科普传递出去,这需要传播技巧,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训练。”崔松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为传播更多防疫知识,我在网上开通两个短视频平台,作为市政府疫情新闻发布会的常驻科普专家,我把发布会上的内容剪辑成短视频在网上播放后,视频点击量从百万跃升至千万。而当脱口秀流行时,我也站上舞台讲起健康脱口秀。我觉得,对于健康科普工作者来说,各种传播方式和途径都应从善如流。”

第三,科普的情怀和激励。“这么多年健康传播,靠的是自己的兴趣和情怀,此次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以及本市健康科普引领人才项目等,都是对我多年科普工作的肯定。当下健康科普纳入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也是对所有临床医生从事科普的激励。就让我们一起在健康科普之路上,继续努力前行吧。”崔松说。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卫生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