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目录

前 言- 1 -

第一章 规划背景- 3 -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意义- 4 -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5 -

三、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8 -

四、规划必要性分析- 9 -

第二章 规划区基本情况- 12 -

一、规划范围- 12 -

二、自然概况- 12 -

三、社会经济情况- 14 -

四、规划区农田建设现状- 15 -

第三章 总体要求- 19 -

一、指导思想- 19 -

二、基本原则- 20 -

三、总体目标- 21 -

第四章 重点建设内容- 24 -

一、建设内容- 24 -

二、建设标准- 27 -

第五章 分区建设重点和任务安排- 31 -

一、规划、工程布局- 31 -

二、任务安排- 31 -

第六章 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34 -

一、强化质量监管- 34 -

二、规范验收和上图入库- 35 -

三、加强后续管护- 36 -

四、严格保护利用- 37 -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9 -

一、投资估算- 39 -

二、资金筹措- 40 -

第八章 效益分析- 42 -

一、经济效益- 42 -

二、社会效益- 42 -

三、生态效益- 43 -

第九章 保障措施- 45 -

一、组织保障- 45 -

二、资金保障- 45 -

三、制度保障- 46 -

四、管理保障- 46 -

附录1:- 48 -

1、阜阳市“十四五”、“十五五”分年度投资计划表- 48 -

2、阜阳市“十四五”、“十五五”农田建设任务安排表- 48 -

附录2:- 48 -

附图1颍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48 -

附图2颍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48 -

附图3临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48 -

附图4颍东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48 -

附图5太和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48 -

附图6阜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48 -

附图7颍上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48 -

附图8界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48 -


前 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保证,是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渠道。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2020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快修编建设规划;202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年国务院国函〔2021〕86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省、市、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细化政策措施,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市、县,落实到地块。2022年5月,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皖农建〔2022〕83 号),明确了我市建设任务。据此,我们编制了《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确保全面落实上级提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推动阜阳市乡村振兴发展和“四化同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规划》以《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皖农建〔2022〕83 号)为依据,以“十二五”以来全市各地实践为基础,积极对接《阜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阜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规划》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分析当前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今后一段时期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明确分区域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任务及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建设投资及分年度实施计划作出初步安排,提出《规划》贯彻落实的保障措施,为今后一段时期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规划期为2021-2030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做好“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工作,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阜阳市作为安徽省的农业大市,阜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总耕地面积达913.91万亩,全市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10.5万亩,多年以来,阜阳市委市政府主动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高效地利用农业水土资源,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粮食有效供给,截止到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705.5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972.09万亩的72.58%(根据阜阳市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高出全省同期耕地占比18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常年农作物种植总面积970.8千公顷,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占全省的1/6,居全省第一,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十七连丰”、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提供了坚实支撑。

《规划》依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的通知》(农办建〔2021〕8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皖农建函〔2019〕310号)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的通知》(皖农建〔2022〕83 号)要求,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衔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意义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有农业的装备水平,使得粮食产能亩均提高10%~20%以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还能促进农民的增收。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阶段,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反哺支持作用、城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信息化的提升改造作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加,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实现耕地质量与地力持续提升;有利于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良法水平;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增加优质专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提升农田高产稳产水平,增加种粮农户和农民收益;有利于改善和保护农田生产生态环境,推行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与农业生产环境综合整治,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夯实基础,增进农民福祉。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十三五”以来,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各部门通力协助,全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表1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统计表(2011-2020)单位:万亩

县区

二调

总耕地面积

已实施

耕地面积

已建成高标

覆盖基本农田

已建成

高标覆盖两区

阜阳市

972.09

705.58

639.56

526.09

颍州区

50.9

18.60

13.80

11.21

颍东区

67.04

39.74

34.13

25.97

颍泉区

61.16

50.26

41.04

34.30

界首市

64.67

54.14

49.62

41.66

临泉县

184.61

133.85

126.21

108.31

太和县

194.16

145.5

134.95

108.84

阜南县

162.33

134.46

121.03

98.14

颍上县

187.22

129.04

118.78

97.66

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05.58万亩(根据阜阳市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覆盖基本农田保护区639.56万亩,覆盖“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26.09万亩。

(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通过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整治,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阜阳市粮食产量实现多年丰收提供重要支撑,稳定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二)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集中连片治理,有效解决耕地质量下降、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为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生产创造条件,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三)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高标准农田通过良种良法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高效节水、智能监控、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宜机化改造等措施和实用技术的应用,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促进了粮食连续多年稳产高产。

(四)助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

从单纯注重保护耕地数量转向耕地数量质量并重;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促进和保持各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趋于平衡,加快推进了“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实现了村庄的生活环境与周边田园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

(五)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节省大量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走出农村,外出务工,增加务工收入;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经营成本和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维护项目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一)建设任务较急较重

一是新建任务较重。全市三调总耕地面积913.1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面积810.5万亩,根据阜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结合已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数据,统计出还有331.33万亩耕地未实施过高标准农田,二是改造提升任务重。根据“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评估统计,阜阳市有242.06万亩耕地属于需要改造提升的,随着时间推延,以往年度建设的设施逐渐老化或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匹配的现象,还会持续地出现,这些需要在“十四五”及以后年度逐步纳入改造提升建设范围。三是耕地资源条件差。现行政策下,容易集中成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资源越来越少,剩下的大多是地块零散或滩涂地、城市规划区、经济作物区等不适宜建设的区域,建设难度越来越大。

(二)投资力度亟需加大

阜阳市农田基础设施总体上依然薄弱,一些地方灌排设施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碎片化农田较多,机耕路不适宜大型农机通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距较远。随着物价水平上涨、农村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将不断上升。尽管近年来投资标准从亩均不到1000元提高到亩均2250元,但是跟不上建设成本上升速度,难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度增加,集中化和适度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

(三)建后管护亟待加强

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中,还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清晰,高标准农田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不到位,工程建后管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管护资金还没落实等普遍问题,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效用的长期发挥。

(四)建设内容仍需拓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田、 土、 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基础设施硬件与技术服务、现代化管理等软件同步建设。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科技服务、新型数字化应用等软件建设方面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和外延需进一步拓展。

四、规划必要性分析

(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田设施和装备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和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管理水平提高,提高农民收益,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面落实“两强一增”的需要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灌溉、电力、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改善、改良土壤,提高灌溉保障率、节约水电等消耗,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农田碎片化的状况,大力推广农田机械化作业,节省劳动力,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劳动力不足的关键因素,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做到农业信息化、智能化。

通过项目的实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示范区,改善农田环境,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极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提高项目区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的需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田块整治外,还包括大量的河道疏浚整治,机耕路、农桥、农田林网、农村电力设施的建设等,工程规划设计融入当地农村风貌,促进田园风光塑造与村庄环境整治协同化,对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有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村的生活居住环境,对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也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四)解决谁来种田问题,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需要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升耕地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改革,较好地推进良种、良法和良田的有机结合,实现藏粮于地、促进藏粮于技的目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把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分开,实行土地的有序规模流转,让有能力、愿意种田的人来种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土地连片程度,有利于实行农业机械化,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作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矛盾,较好地解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谁来种地的问题。

(五)改变传统灌溉习惯,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的需要

根据四部委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20〕1262号)文件精神,《规划》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配套计量设施建立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示范区综合试点,实行刷卡计量收费,逐步改变群众大水漫灌的灌溉习惯,助推农业节水增效快速发展。

第二章 规划区基本情况一、规划范围

阜阳市土地总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1077.30万人,常住人口825.90万人,全市三调耕地总面积913.19万亩,下辖三区四县一市,即颍东区、颍泉区、颍州区、颍上县、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界首市。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未实施过土地整治项目、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的耕地,2011年(含)以后实施的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且需要提质更新的耕地,已上图但投资标准很低的地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耕地。

二、自然概况

(一)地理环境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地跨东经114°52′-116°49′,北纬32°25′-34°04′西北部与河南省周口市,西与河南省新蔡县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相接,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与六安市隔淮河相望。

(二)地形地貌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部、黄淮海平原南部,北部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南部与江淮丘岗区隔淮河相望,全境属平原地形,地势平坦。阜阳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东南以颍上县姜台孜南部地势最低,海拔17.5m。西北与东南相对落差为14.4m,地面比降为七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由于阜阳市近代受淮河及其支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境内冲积物不断交互堆积,形成了平原之中岗、坡、洼地相间分布,小区地形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

(三)气候气象

阜阳市地处北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阜阳市气候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5.5℃左右,总体表现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适宜各类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繁育。阜阳市南临淮河,具有以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过渡带气候特征,既兼有南北方气候之长—水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同时又兼有南北方气候之短—有的年份少雨干旱,有的年份多雨成涝,旱涝灾害频繁,表现出气候明显的变异性。阜阳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交替变化,全年以偏东风居多。冬季盛行北至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季以东南风居多,秋季多东至东北风。阜阳市降水年际变化大,各季节分配不均,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

(四)水文水资源

根据2020年水资源公报统计,阜阳市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2020年平均降水量在1133.3mm左右,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8月份。全市水资源总量46.5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35亿m3,地下水资源量20.3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15.15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9.16亿m3。阜阳市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主要自然河道有淮河、洪河、颍河、泉河、茨淮新河、黑茨河、西淝河等骨干等。

阜阳市主要水系分布图

三、社会经济情况

2020年全年生产总值(GDP)280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9.9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3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1:37.5:49.4调整为14.0:37.0:49.0。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70.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3千公顷,扩大4.0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4千公顷,减少0.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4.9千公顷,扩大5.6千公顷。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86.7:13.3调整为85.8:14.2。

全年粮食总产量521.6万吨,比上年减产2.6万吨。其中,夏粮产量319.7万吨,增长0.6%;秋粮产量202.0万吨,下降2.2%。油料产量6.2万吨,增长21.4%。棉花产量0.1万吨,下降24.5%。蔬菜产量432.9万吨,增长6.5%。

全年猪牛羊肉产量55.4万吨,增长0.8%;禽蛋产量19.1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10.8万吨,增长1.0%。

四、规划区农田建设现状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截至2020年,全市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05.58万亩(根据第二次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总投资77.83亿元,通过对“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统计梳理,2011~2020年,全市各部门共计完成实施农田建设项目576个,覆盖全市三区四县一市。

(二)田间工程现状

《规划》拟实施的项目区为需要提质改造的或者目前尚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项目区部分地方在田间交通道路、农田机耕路、农田灌溉体系、灌溉泵站、农田配套建筑物等方面还存在设施老化、配套不全、布局不尽合理的情况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项目区田间工程现状大体如下:

1.提质改造的项目区

(1)由于前期实施过项目,提质改造项目区的田块较为规整。

(2)项目区内排灌工程的骨架已基本形成,但骨干沟系淤积严重,沟内杂草丛生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骨干沟系现状输水断面不足,田间的斗农级渠道与中小排水沟开挖较少。

(3)干渠、干沟建筑物配套相对完善,支、斗渠口及以下配套较少。

(4)项目区主干道存在少量的水泥路和砂石路,其余耕作道路基本为土路,高低不平,宽窄不一,部分农户将耕作道路翻耕为农田,导致没有下田道路。

(5)项目区电力排灌设施存在老旧、废弃现象,设备需要更新改造。

2.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

(1)项目区未实施过土地整治项目,田块畸零不整,土地平整度不高。

(2)项目区内排灌工程基本以土沟土渠为主且淤积严重,沟内杂草丛生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骨干沟系现状输水断面不足,田间的斗农级渠道与中小排水沟开挖较少,农业灌溉以漫灌为主。

(3)田间排灌渠道配套水利工程较少,有些田块无法自流灌溉到田,需能靠二级提水灌溉。

(4)项目区除村村通道路为水泥路,田间机耕路基本为土路或少量的砂石路,高低不平,宽窄不一。

(5)缺乏电力排灌设施,或设施老化严重,亟需新建或改造。

(三)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分析

1.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生产效率低。由于缺乏投入,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简陋,长期遭受涝灾渍害,并且每年不同程度地出现伏秋旱,造成农业减产。农田路网缺乏统一规划,根据现有土路随形就势,占地面积大,田块与田块、田块与居民点之间的连通性差,农业机械进出和农产品运输不便。耕地细碎化问题较为突出,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偏高。

2、粮田种植效益偏低

农业本身就是弱势产业,而粮食生产又是农业中收益最低的行业。近几年来,粮食价格有较大提高,国家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但粮田投入比例居高不下,产出效益偏低。

3.现有农村经营体制的制约

农村分散式的经营模式近年来有一些改变,但是整体而言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偏低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不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4.农业科技水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全市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还有待进步增强。一是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特别是在镇级还普遍存在着力量不足和队伍老化、非专业化的问题,不能适应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信息化等新形势需要。二是科技投入不足,新技术、新品种跟不上市场变化需求。三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待提高。

第三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统一组织实施和分区分类施策相结合,全面实行田、 土、 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应用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切实补上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机械化作业率。注重提质增效,健全工作推进、规范管理、监督评价、建后管护机制,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发挥效益一块,把建成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综合考虑阜阳市各县市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基础,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上以粮食主产区以及其他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为重点。禁止在湿地、林地、生态保护红线和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薄弱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多措并举,整体推进

根据阜阳市农田分布和自然条件状况,针对不同类型区农田特点,因地制宜地把田间灌排工程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农田分布和农产品基地建设需要,科学确定农田连片规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统筹运用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措施,实行同步投入、综合治理,提高整体建设水平。

(三)政府为主,多元投入

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在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继续加大地方政府的投入。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筹资投劳积极性,以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建管结合,发挥效益

按照标准化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建成后及时确权登记,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强化信息管理,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五)科技引领,示范带动

强化农业科技引领和绿色发展导向,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强农业遥感、大数据、物联网应用,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水平。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探索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

(六)依法严管,良田粮用

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全面上图入库,强化用途管控。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种粮激励政策,引导高标准农田集中用于重要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三、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目标是:“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巩固提升阜阳“江淮粮仓”地位。

2021~2025年规划期内全市新建和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89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25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108万亩,提升改造81万亩,主要推进田、 土、 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2026~2030年规划期内全市新建和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26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提升改造110万亩,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

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建设模式进一步普及,支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二)具体目标(预期性)

表1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表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属性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9.58万亩

约束性

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13.58万亩

到2025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1万亩

到203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29.58万亩

到2030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91万亩

2

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2021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25万亩

预期性

2026到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00万亩

3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新增高标准农田亩均产能提高100公斤左右

预期性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产能高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的平均水平

4

新增建设高标准

农田亩均节水率

10%以上

预期性

5

建成高标准农田

上图入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6

耕地质量提升

0.5个等级以上

预期性


第四章 重点建设内容一、建设内容

(一)田块整治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用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减小农田地表坡降。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提高农机作业和灌溉排水适宜性,增强水土保持能力,确保生态安全。通过客土填充、剥离回填肥沃的表土层,改善农田耕作层地力,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

(二)土壤改良

通过推广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生物有机肥(农家肥)、土地深耕深松等综合措施,不断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推广保护性耕作、土壤轮耕等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生物活动强度,提高耕地地力等级。

(三)灌溉排水

充分利用阜阳市现有灌溉骨干渠系,加强斗农渠以下田间工程的配套建设。在井灌区:新建和修复灌溉机井,配套灌溉机具,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因地制宜地推广渠道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河灌区:新建提升泵站,水稻主产区渠道全面实现硬质化,硬质渠道采取两级入田,支渠间距500m,斗渠间距100~200m,对渗漏严重的坑塘进行加固防渗处理,使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排涝方面利用现有河道,结合河长制的相关要求,对河道进行疏浚、清理,达到设计引排水要求,改善河道及两岸环境,对陈旧老化的排涝站进行更新改造,达到排涝要求,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

(四)田间道路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产的原则,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机耕路的路面宽度一般为4m~6m,生产路的路面一般不超过3m。倡导建设生态型田间道路,减少硬化路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规划实施后,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达到100%,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推广生态型治理措施建设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注重生态沟渠及地表径流集蓄与利用设施建设,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结合防护需要、地理条件、水源条件、交通状况等,在主要道路和干渠两侧,适时、适地、适树设置农田防护林。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科学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

(六)农田输配电

与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相结合,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提高安全用电水平。

(七)科技推广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推行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增加绿色、有机和地理标识优质农产品供应,积极推广农机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一体化智能灌溉泵站、灌溉系统水量实时调控等先进适用技术或装备,旱作区大力应用水肥药一体化灌溉技术,稻作区大力推广应用智能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以及预警预报系统、专家系统、信息管理平台等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和指导农民进行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技术到位率。

(八)建设管理与后续管护

建立项目申报、土地权属调整、地类变更、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的全过程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体系。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健全县级统筹、多渠道筹集的管护资金保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通过奖补激励,引导和激励各类受益或管护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保障农田工程设施良性运行。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


二、建设标准

依据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结合阜阳市农田建设现状,统筹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等因素,重点围绕农田土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综合生产能力、建后管护能力等建设内容,紧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要求,按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农田整体功能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在确保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对已建项目区进行改造提升。

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筹资渠道等因素,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入应逐步达到3000元以上。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整合涉农资金,落实土地出让收益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适度提高亩均投资标准和建设标准。鼓励各地创新投资模式,提高社会投资力度。

(一)田块整治

以道路或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条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田块建设宜集中连片,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确定。有效土层厚度一般不低于60cm,水浇地和旱田耕作层厚度应在25cm以上,水田耕作层厚度应不小于20cm。田块平整时不宜打乱表土层与心土层,确需打乱应先将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堆放,待田块平整完成后,再将表土均匀摊铺到田面上。田块方向应满足在耕作长度方向上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要求。

(1)以修筑条田(方田)为主,条田长度宜为200m~1000m;田块宽度取决于机械作业宽度的倍数,宜为50m~300m,水田区格田长度宜为30m~120m,宽度宜为20m~40m。

(2)耕作田块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不超过±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不超过±5cm。

(二)土壤改良

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50cm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旱地有机质达到15g/kg以上,水田20g/kg以上,规划前5年有机质含量每年提高1g/kg。土壤pH值保持在5.5~7.5。

(三)灌溉排水

旱作区灌溉设计保证率:60%~80%;水稻区灌溉保证率:70%~85%,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高效节水灌溉区不低于0.9。农田排涝标准,衬砌渠道防渗率不低于50%。旱地、水浇地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年一遇,可采用1d~3d暴雨1d~3d排除,设施农业种植区宜采用1d暴雨1d排除。水田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年一遇,可采用1d~3d暴雨3d~5d排至耐淹水深。

农田排渍标准,旱作区在渍害敏感期间可采用3d~4d内将地下水埋深降至田面以下0.4m~0.6m;稻作区在晒田期3d~5d内降至田面以下0.4m~0.6m。

井灌工程的泵、动力输变电设备和井房等配套率应达到100%。

(四)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布置应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与田、水、林、电、村规划相衔接,与村村通、村组通公路建设规划相衔接。优先改造利用原有道路,尽量少占农田,不应破坏已有的各项基础设施;平原地区田间道路尽量短顺平直,尽量采用水泥路面;田间道路通达度平原区应达到100%。

机耕路的路面宽度宜为4m~6m,生产路的路面宽度一般不超过3m。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机耕路路面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平整度的要求,宜采用生态混凝土、碎石等硬化材质路面结构。道路两侧可设置路肩,路肩宽宜为25cm,在暴雨冲刷严重的区域,机耕路路面应采用硬化措施。生产路的路面层在不同区域可有所差异,宜采用砂石路、泥结碎石或石板路。田间道采用混凝土路面时,应由面层和基层组成;采用砂石等级路面结构层时,可不设基层。路基高度不应低于地面,当地面排水良好时,路面应高于地面不小于0.3m;在水田区,路面应高于地面不小于0.5m。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包括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坡面防护工程等。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占建设区面积的比例,一般应不低于90%,农田防洪标准按重现期10年~20年一遇确定;水土流失治理率≥80%,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85%以上。沟道治理宜保留沟道天然形态及断面,控制截弯取直,沟道断面形式及尺度应避免均一化、单一化。

(六)农田输配电

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完善农田泵站等供电设施,提高用电质量和安全用电水平。

(七)科技服务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加强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应推广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应达到90%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应达到95%以上,到2030年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应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高效节水技术。

(八)建设管理与后续管护

建立项目申报、土地权属调整、地类变更、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的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专业管护人员以及专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办理移交手续,签订后期管护合同。管护主体应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确保长期稳定有效利用。加强地质灾害、地表沉陷等防灾减灾新技术及土壤污染防治新技术应用,提高高标准农田的防灾减灾水平。


五章 建设重点和任务安排一、规划、工程布局

(一)规划布局

根据《阜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结合全市不同区域耕地特点、耕作习惯、发展情况和农业利用特点的情况将阜阳市划分为“四带”,一是沿淮适应性农业发展带:该区包括颍上、阜南全境及临泉县部分乡镇,围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稻米种植和休闲观光农业。二是泉河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带:该区包括临泉县中北部、颍州区西北部、界首市南部、颍泉区南部、沿泉河部分乡镇,该区利用泉河,重点发展现代高效示范农业和建设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区、特色作物种植区。三是颍茨河中上游农业可持续发展带:该区包括太和县全境及界首市中北部,重点发展绿色粮食生产、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和建设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区。四是阜颍河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该区域包括颍上县中北部、阜颍河沿线,该区重点发展有机果蔬、农牧循环等现代农业,使该区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二)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2.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

3.部分区域灌溉水源保证率较差,末级渠系改造和建筑物配套不完善;

4.排水系统不完善,部分区域内排水存在漫排现状,容易形成涝渍灾害;

5.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需要加强。

(三)工程布局

阜阳市地貌类型属黄淮海平原南部,土壤类型以潮土、砂姜黑土、棕壤为主,地力较差。夏季雨水集中,灌溉较少,春旱、秋旱频繁发生,抗旱压力大。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田间沟渠防护少,易旱易涝,灌溉水利用效率偏低。已建高标准农田投资标准偏低,部分项目工程设施维修保养不足、老化损毁严重。因此,规划期内应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重点建设灌排工程和田间道路为主,约占总投资的70%-80%,耕地质量提升措施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其中灌溉以井灌为主,田间道路以4m~6m的机耕路为主。二、任务安排

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和《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阜阳市到2021-2025年全市规划建设高标准189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任务108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任务81万亩,计划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区20.25万亩;2026~2030年规划期内再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任务110万亩,计划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区27万亩。

根据同步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的基本要求,统筹考虑各地耕地利用现状及增产潜力、农产品供需形势和水土资源条件、建设资金等,按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相对平衡、注重实效、上下衔接的原则,合理确定各县区到2030年的建设任务,具体任务情况见附表。

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指标分解表(2021-2030)







单位:万亩

区县

合计

“十四五”

“十五五”

小计

新建

改造提升

小计

新建

改造提升

颍州区

12.00

8.00

5.00

3.00

4.00

0.00

4.00

颍东区

33.80

16.80

10.80

6.00

17.00

5.00

12.00

颍泉区

12.00

7.00

4.00

3.00

5.00

0.00

5.00

颍上县

61.00

38.00

23.00

15.00

23.00

5.00

18.00

界首市

7.70

3.70

0.70

3.00

4.00

0.00

4.00

临泉县

69.00

49.00

28.00

21.00

20.00

0.00

20.00

阜南县

53.50

25.50

10.50

15.00

28.00

0.00

28.00

太和县

66.00

41.00

26.00

15.00

25.00

6.00

19.00

阜阳市

315.00

189.00

108.00

81.00

126.00

16.00

110.00



六章 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一、强化质量监管

(一)加强质量规范建设

一是提升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质量。加强项目现场踏勘和设计方案论证,严格执行“三上三下”制,不断增强项目区群众的参与度,加强初步设计评审的精细度,提高项目初步设计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二是制定项目管理程序。明确项目踏勘、立项、设计、实施、验收、运行、后期管护、资金管理等程序化要求,制定项目运行管理流程,规范开展项目前期准备、评估论证、申报审批、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和监理、竣工验收、监督检查、公示公告、移交管护等工作,实现农田建设项目集中统一高效管理。

(二)建立质量信用体系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四制”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落实“六位一体”质量管理机制,实现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强化现场管理、监督,确保工程设计科学、实施规范、监管到位,保证建设质量。二是构建机构信用评价应用机制。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实行动态管理考核评价。建立惩戒和市场退出机制,对于不讲诚信、施工质量差、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企业,降低信用等级、列入黑名单,形成常态化的市场退出机制。

(三)强化监督检查

一是强化现场监督。加强项目现场监督,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技术标准,积极发挥项目监理作用,增强监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引入第三方检测,保证质量技术到位。积极吸纳农民代表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理、监督,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二是开展多方位监督。加强内部监管,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全程监控模式,严格评审立项、实施建设、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监管。强化外部监督,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社会中介、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项目区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标志,及时公开项目建设相关信息,构筑全方位的农田建设监管体系,确保政策制度严格执行、工作部署全面落实。三是严格考核考评。认真落实政府督查激励、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农业农村工作绩效考核要求,全面、客观反映各地工作和项目管理水平。

二、规范验收和上图入库

(一)规范竣工验收

一是明确验收程序。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市、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现行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以及竣工验收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和监督抽查,验收结果逐级上报。对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核发农业农村部统一格式的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对竣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督促整改。二是规范项目归档。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高标准农田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存档工作。三是做好工程移交。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做好登记造册,明确工程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需要变更权属的,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权属清晰。

(二)统一上图入库

一是建立信息平台。加快高标准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做好相关信息系统的对接移交和数据共享,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全面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数据,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使用等各阶段信息及时上图入库,建立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二是强化信息共享。落实阜阳市关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要求,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农田建设、保护、利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强数据挖掘分析,为农田建设管理和保护利用提供决策支撑。

三、加强后续管护

(一)明确管护责任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县负总责、部门协调、镇村监管”的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义务,规范办理移交手续,签订后期管护合同,划定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发挥村级组织、承包经营者在工程管护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参与农田设施的日常维护。相关基层服务组织加强对管护主体和管护人员的定期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管。

(二)健全管护机制

完善后期管护相关规章制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整治效益长效发挥。按权责明晰、运行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工程管护机制。探索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管护机构、专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的管护模式,进一步明确项目后期管护主体、内容、权责及经费使用等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项目建管一体化、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管护格局。

(三)落实管护资金

各地要建立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工程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对灌溉渠系、微喷灌设施、机耕路、生产桥(涵)、农田林网等公益性强的农田基础设施,地方政府要加大运行管护经费的财政补助力度。鼓励县市区积极整合涉农资金,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工程维修经费补助,或按照财政资金投资的一定比例设立建后管护资金,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有条件区城,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筹措管护资金,调动管护主体积极性。完善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探索推行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保险等多种管护形式。

四、严格保护利用

(一)强化用途管控

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实行特殊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耕地占用审批,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加强农田保护

推行合理耕作制度,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确保可持续利用。对水毁等自然损毁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进行修复。严禁将不达标污水排入农田,严禁将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倾倒、排放、存放到农田。

(三)确保良田粮用

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落实“小田变大田”改革任务。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原则上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

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投入水平和全市三区四县一市实际投入资金,综合考虑工程设施建设与耕地质量提升同步推进的要求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加大、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按照2021年-2022年,亩均财政投资不低于2250元,2023年-2025年逐步提升到3000元,高效节水灌溉亩均投资再增加200元估算,2021-2025期间项目建设财政总投资约49.31亿,2026-2030年期间项目建设财政总投资约38.34亿。

表2 阜阳市高标准农田财政投资标估算表(最低)

单位:万亩、亿元

区县

“十四五”

“十五五”

新建 高标准农田

改造提升 高标准农田

高效 节水灌溉

总投资

新建 高标准农田

改造提升 高标准农田

高效 节水灌溉

总投资

颍州区

5.00

3.00

0.60

2.04

0.00

4.00

5.00

1.30

颍东区

10.80

6.00

0.75

4.40

5.00

12.00

5.00

5.20

颍泉区

4.00

3.00

1.30

1.83

0.00

5.00

0.00

1.50

颍上县

23.00

15.00

1.90

9.71

5.00

18.00

10.00

7.10

界首市

0.70

3.00

0.33

1.06

0.00

4.00

2.00

1.24

临泉县

28.00

21.00

6.37

12.73

0.00

20.00

0.00

6.00

阜南县

10.50

15.00

3.10

6.92

0.00

28.00

0.00

8.40

太和县

26.00

15.00

5.90

10.62

6.00

19.00

5.00

7.60

阜阳市

108.00

81.00

20.25

49.31

16.00

110.00

27.00

38.34

“十四五”建设财政投资估算图

“十五五”建设财政投资估算图

二、资金筹措

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拓宽农田建设资金渠道,建立健全农田建设稳定增长机制,切实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

(一)财政资金投入

用好中央财政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履行好农田建设支出责任,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支出事项,根据建设任务、标准和成本变化,落实市县财政资金投入。

(二)政府专项债投入

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高标准农田专项债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利用债券发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扩规模、提标准。

(三)土地收益投入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精神,积极争取土地出让收入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

(四)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

探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长期信贷融资,用于扩大农田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积极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实施主体申报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


第八章 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规划项目建成后,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左右,亩均节水20%以上,节肥10%以上,节药15%以上,节电30%以上;土地集约化利用,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节约人工20%以上,土地集约化利用,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亩均每年增收节支约500元。

二、社会效益

(一)显著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大幅增加全市高产稳产农田比例,提高农田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土、肥、水资源利用率,缓解耕地与水资源短缺压力,全面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预计规划实施后新建124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改造191万亩高标准农田,2021~2030年共计完成3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建成后,新增粮食产能2.768亿公斤。

(二)大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广科学施肥、节水技术创造条件,增强耕地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土壤养分平衡,从而降低水资源消耗和化肥施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进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优化农业要素配置,增加农业科技应用率,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推动农业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我省高效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减少自然灾害风险,降低农民减收风险。增加农民投工投劳方式获得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高标准农田营造的景观环境,道路的通达性提高,能够实实在在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四)筑牢农田基础支撑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做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三、生态效益

(一)重构农田生态系统

形成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耕地,在改善耕地质量同时,稳定土壤、地貌、气候、施肥、灌排、经营管理等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构建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

(二)提升农田生态服务功能

通过建设有机肥积造设施,增加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促进农作物秸秆还田,减少焚烧秸秆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畜禽粪便和废弃物对河流的污染。通过土壤改良和测土配方施肥措施,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通过田块整治、保护性耕作、农田防护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效防治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田建设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集中连片、整齐划一、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落实生态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田、水、路、林、村一体化建设,有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推进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九章 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为了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市政府领导牵头,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委、水利局、乡村振兴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分析研究上级相关政策,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相关项目的实施。县市区也要有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明确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具体承担相关项目实施工作。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项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更好地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二、资金保障

按照规划布局和部署,在安排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资金时,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稳定规模,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需求。阜阳市根据上级相关要求,把本级安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优先安排,足额到位。按照“规划标准统一、资金渠道不变、相互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进整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原则,加强不同渠道资金的有机整合,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不断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形成建设合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农民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开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推广等领域,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益。

三、制度保障

规范严格、切实可行的制度是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一是严把立项管理。要本着农民自愿的基本原则,对根据规划实施的各类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进行认真评估、筛选、论证,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及资金、技术和县市区政府积极性、组织实施项目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坚持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大力发展优势粮食产业,突出示范带动,实现优中选优。二是规范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立项评审、过程监督、实施验收等相关程序和制度,为有序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健全农田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用途,严格按照集中支付制度和中央直达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支付,严禁截留、挪用、套取项目建设资金行为,切实保障农田建设资金真正用于农田建设,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开展资金审计和绩效评估工作,确保各类项目资金真正用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上,真正发挥实效。

四、管理保障

强化管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和相关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一要加强规划管理,在按照规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对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的管理,确保规划科学、设计合理。二要加强项目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财政报账制等各项制度。三要完善建后管护机制,按照“建管结合、建管并重”的要求,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管护资金,健全管护制度。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日常管护。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将高标准农田相关设施的日常管理与农村公共设施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相关考评机制,为加强建后管护提供保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各类管护模式,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四要加大考核力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对县市区的重要考核内容,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并实行必要的激励机制。


附录1:1.阜阳市“十四五”、“十五五”分年度投资计划表

2.阜阳市“十四五”、“十五五”农田建设任务安排表

附录2:附图1颍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附图2颍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附图3临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附图4颍东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附图5太和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附图6阜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附图7颍上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附图8界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对比图

标签: 高标准农田建 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