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桂区智慧服饰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

广西平桂区智慧服饰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背景与基础

(一)发展背景

全球服装产业发展面临新格局。在新经济发展条件下,新一轮全球化浪潮正在酝酿之中,特别是“一带一路”坚定前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为我国服装行业提供了在新时代国际布局的全新机会。同时,作为拥有全球最好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的中国服装行业,通过新技术和新文化的充分应用延伸,最有基础和条件在全球服装行业格局中构建起全新的、更具竞争力的新优势,这为行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创造了历史性新机会。贸易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服务贸易的发展,为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融合,开启新时代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内的多维度、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全球产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带来战略性契机。

国家多项规划涉及服装产业。服装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促进服装行业发展,工信部先后发布《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等文件。2020年10月,国务院要求加大对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深化农村纺织业发展;东西协作共同发展。2021年《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发布;同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纺织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另在《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纺织科技将在创新能力和产出水平均实现较大跨越的基础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行业发展新优势;在《纺织行业“十四五”时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围绕打造世界纺织时尚强国的产业愿景,中国纺织行业应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时代特征的时尚生态。

贺州市高度重视和支持服饰产业发展。2018年,贺州市人民政府印发《贺州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全力“东融”、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需求,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包括日用化工、五金水暖、纺织服装等产业。2021年贺州市人民政府发布《贺州市服务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提出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抢抓东融先机,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持续深化服务业改革,优化空间布局,推动服务业“四融四化”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升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协同化发展。《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当中提出:“培育壮大都市消费工业,发展绿色高端纺织产业,重点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纺织产业转移,引进高档面料、品牌服装等为主的纺织企业,同时引入家纺面料、纱线、印染、服装设计、时尚定制等企业,为纺织服装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配套,打造广西纺织产业基地。

(二)发展现状

我国服饰产业体系优势和规模优势不断强化,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根据中国服装协会测算,2020年全国服装行业工业企业数17万家,服装制造领域从业人数826万人,服装总产量约712亿件。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产量223.73亿件,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利润总额640.44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3%和1.0%。2020年全国服装销售数量超400亿件,国内服装市场销售总额4.5万亿元。2020年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网上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占实物网上零售额的22.27%。2016-2019年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依然保持5.8%正向增长,成为行业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2020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1374亿美元,占全球服装贸易市场份额达31.6%,高于主要出口国25.2个百分点,出口市场多元化推进,新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般贸易出口比重由2015年的74.55%提高到2020年的78.02%。“十三五”以来,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稳固,为支撑世界服装工业体系平稳运行和推动全球经济文化合作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西正依托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的区位优势,聚力打造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区纺织服装企业逐渐加大对广西投资建设力度,大量纺织品服装商品通过广西实现互流互通。近年来广西先后引进纺织服装产业项目50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项目主要分布在玉林、贵港等市。玉林以承接裤子、内衣类、时装等各类服装为主,桂平以承接针织休闲运动服为主,灵山以承接各类针织毛衫为主,南宁以承接西服、时装为主。广西当地将在已有5个国家级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上谋划建设15个纺织服装产业园,全面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表示,继续推动纺织产业向广西等中西部地区转移布局,形成有序分工的纺织产业体系,并务实促进国际产业合作。

贺州是广西向东开放的排头兵,是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近两年贺州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广西全区名列前茅,积极承接大湾区等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创新发展、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重点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打造服饰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培育壮大都市消费工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契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把握全球服饰产业发展新趋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文化引领、科技赋能,以改革创新为更本动力,推动产业链条拓展延伸,构建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服饰产业体系。

(二)发展定位与战略

1、发展定位

贯彻“集聚群、强龙头、补链条”理念,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遵循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全力做好产业链“延展”文章,借助互联网、数字经济等优势,全面推进服饰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加快设计研发、智能制造、营销创新与服饰产业融合发展。将广西平桂区智慧服饰产业园打造成为集纺织服装制造、研发、培训、文化创意、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服装智能制造供应链基地,全球领先的时尚产业智能制造供应链生态平台,华南地区最具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服饰智能生产基地、服饰产业品牌集聚区和交易中心,打造服装产业百亿级产业集群。

2、发展战略

智能赋能,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基础、供应链金融为抓手,引导加工企业加速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深化拓展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园区,为服装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热土。

创新突破,开放发展。发挥重点企业在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和创新溢出,突破创新人才发展瓶颈,增加创新供给,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生态优先,集约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增强绿色产业发展新动能,厚植绿色产业发展新优势,创新绿色产业发展路径。积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严格执行供地目录和用地标准,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控制用地规模。

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突出企业主体,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各方联动的承接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上下游分工协作的企业集群,从追求量变到量质双提转变,从松散到集聚,从低度有序到高度稳步有序,从有机隔离到精明增长。

三、空间布局

(一)规划范围

广西平桂区智慧服饰产业园选址位于东鞍山路两侧多个相邻地块,东至风雅路、西南至东安山路、北至希望横一路区域,选址面积约1890亩。


图3-1 广西平桂区智慧服饰产业园范围示意图


(二)空间结构

落实相关规划计划的产业布局基础和要求,结合平桂区现有企业入驻情况和意向企业情况,遵循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等原则,按照“三生协调,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合理布局服饰产业链中的重点产业和兼容产业,实现资源整合、要素互通、信息共享,形成“一心一轴五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一心”为智慧服饰交易中心,“一轴”为沿东安山路的南北向服饰产业发展轴,“五区”为服饰智能加工区、文化创意研发区、现代仓储物流区、产业发展配套区、生活服务配套区。

图3-2 广西平桂区智慧服饰产业园产业空间布局图


智慧服饰交易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42亩。建设集智慧交易、线上线下产品发布、产品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服饰交易中心,主要建设交易中心、电商直播大楼、金融中心等。

服饰智能加工区。一期建设规模为198亩,重点建设服饰加工标准厂房、孵化中心配套设施、商业及商务用房及配套设施等;二期建设规模为124亩,围绕服饰原料及成品,并结合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同步推进智能化制造。

文化创意研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22亩。包括文化创意、服饰原料及成品、研发设计、教育培训等功能,重点发展文化挖掘、服饰创意设计、面料研发、品牌交易、技术和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特色产业,打造集时尚、创意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建设研发设计办公楼、实训大楼、技术培训基地等。

现代仓储物流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00亩。重点发展以智能化仓储为主的现代物流,配套发展休闲旅游等产业,建设集交易、批发、配送、仓储、加工、信息处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

产业发展配套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7亩。主要建设为服饰加工、仓储物流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设施,包括办公楼、商业配套设施、居住小区等。

生活服务配套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7亩。作为智慧服饰产业园的生活配套区,重点建设住宅区、配套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居住小区、办公楼、配套幼儿园、公园等。


四、重点产业策划

(一)全产业链分析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服装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围绕“科技、时尚、绿色”新定位,一举构建起全世界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服装制造强国的既定目标。从服饰全产业链来看,服饰行业的上游是种植业、养殖业和石油化工业,主要棉花、麻类等种植、牲畜、家禽等养殖和化工原料提取;中游为纺织业、研发设计和服饰加工业,包括棉、麻、毛纺织及印染、服饰款式设计、服饰加工工艺研发、机织服饰制造、针织或钩针编织服饰制造、辅料配套加工等,是服饰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下游为消费市场,主要涉及批发零售、商贸展销、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

平桂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服饰、纺织等产业外溢机遇,主动招商引资,高标准建设智慧服饰产业园,积极承接服饰等产业转移。对标服饰产业全产业链,结合平桂区发展现状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趋势,重点发展服饰产业中下游产业,聚焦发展服饰加工、研发设计、现代仓储物流、商贸及金融服务产业,拓展发展品牌孵化、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和以金融跨境贸易及直播为主的大数据应用等上下游配套产业。


图4-1 服饰产业全产业链示意图

(二)重点产业选择

1、备选产业选择分析

通过对国家、广西和贺州市层面产业发展指引进行分析,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趋势,以平桂区产业基础为依托,借鉴周边地区服饰产业发展较成熟的经验,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初步确定以下产业作为备选产业。


表4-1 基于不同视角分析的可选产业汇总表

分析视角

产业筛选

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服饰加工、服装销售、金融服务等

产业合作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分析

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

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旅游服务业、生物医药等

产业发展导向分析

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中国制造2025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纲要

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

中国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智能服装加工、研发设计、智能穿戴、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时尚创意等

广西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轻工家电、现代纺织、高端家具、新一代信息技术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特色食品、木材加工、现代轻工纺织、茧丝绸、精品碳酸钙等特色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

广西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8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大健康产业

广西轻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高端绿色家居、现代造纸、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工艺美术

广西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十四五”规划

现代造纸、纺织服装、日用不锈钢制品、家用电器、工艺美术等现代轻工纺织产业

贺州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绿色高端碳酸钙、金属新材料、生物制药、冶金循环、电子信息、绿色高端纺织、现代农林、大健康和文旅、现代服务业

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精品碳酸钙、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黄金珠宝、电力、特色农林、新型建材、生物制药、航空器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

平桂区发展政策导向

贺州市平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黄金珠宝产业、大数据产业、金融业、建筑业、生态养殖业、康养文旅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等

表4-2 其他地区服饰产业分析

区域名称

基本信息

产业功能

揭阳市普宁市

普宁市纺织服装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容纳4000多家企业、超过40万从业人员的千亿产业集群,是远近闻名的“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21年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达1200多亿元,全市有纺织服装企业6000多家,规上纺织服装企业142家,是广东省服装产业集群中总产值最大的县级市。普宁纺纱、织造、印染、生产、销售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已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此外,“潮汕内衣产业城”项目初步选址位于普宁市东部创新城,产业项目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展示营销、产业数字化等板块;城市配套项目包括智慧生活、商业服务、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

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展示营销、商业服务、公共服务、文化旅游

东莞市虎门

虎门是享誉国内外的以女装、童装、休闲装为特色的“中国服装服饰名城”,荣获了“中国女装名镇”、“中国童装名镇”、“全国服装(休闲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全镇除3100多家生产企业外,另有面辅料企业,物流、绣花、印染、洗水等配套企业,以及咨询、培训、设计、策划等配套服务机构共1000余家,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全环节生产销售及配套,产业配套完善;2020年全镇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网上销售额518亿元,快递业务量达4.1亿票,电商发展迅猛;建立了“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设有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服装技术创新中心、服装设计师廊、服装技术培训中心等,平台功能强大。

咨询、培训、研发、设计、策划、生产、销售、服务等

中山市沙溪镇

中山市沙溪镇是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形成了较强的休闲服装产业集群效应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建立起相应的服装商贸、品牌设计和研发中心,与服装、服饰业相关的展览业、辅料业、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全镇拥有服装生产及销售企业约6000家,其中规模以上服装生产企业超过60家,是中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和全球知名服装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当前,沙溪镇正积极谋划在镇中心打造“中央活力区”,通过构建一流的城市环境聚集优质产业、文化、城市配套服务资源,打造集展销平台、高端商务、休闲、旅游、居住、科创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高品位载体,成为中山西部多个镇街企业平台展示、产销集散、科技研发、商务交流的汇聚之地。

研发设计、商贸展销、服装生产加工、服装销售、旅游业等

佛山市祖庙童装

佛山是国内重要的童装生产基地,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及联动互补的产业集群,形成了从童装设计、加工、生产到物流、面辅料供应、电脑绣花、印花等完整的产业集群,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中东及全国各地。佛山童服城改造过程中,在保留部分原童服优质企业、保留原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同时,引进商务会展、广告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电子商务等业态,延伸产业链。

童装设计、加工及生产、物流、商务会展、广告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电子商务等


综上,在分析服饰全产业链的基础上,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趋势,对标其他地区服饰产业功能,并对相同及相似度较高的产业进行叠合,得到备选产业主要有服装生产加工、商贸展销、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和文旅、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

2、产业选择结果

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根据广西平桂去智慧服饰产业园现状及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以现有的产业基础及独特的交通优势为依托,重点发展服饰加工、研发设计、现代仓储物流、商贸及金融服务产业,拓展发展品牌孵化、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以金融跨境贸易及直播为主的大数据应用等产业。

(1)重点发展产业

1)服饰加工。加强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传统的植物印染、手工刺绣等产业基础上,将智能制造应用于设计、供应、生产制造、服务等整个供应链制造、运营和管理环节。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购置投入,加快自动化改造,推广应用智能特种机、自动缝制单元、模板自动缝制系统等数控缝制设备,引入3D编织、一体成型等先进智能设备,培育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进生产流程智能化,开展大类服装无人或全自动缝制车间研究,突破机械手或机器人衣片抓取、传送、定位技术;鼓励开展智能设备、特种设备租赁、维修等服务,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增强技术指导和工程服务能力。

2)研发设计。重点发展服装来样设计、来单设计、创新设计和改进设计等设计服务,开展从原料品种选择、成衣设计到产品外包装设计的全方位产品设计与研发,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高端定制服务等。深入挖掘具有文化底蕴的中国元素,在继承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八桂地域特色的服饰。逐步引进三维数据扫描系统、3D试衣镜、3D服装设计与制版系统、三维设计软件等高端设备与先进工艺,助力设计师快速完成服装设计,为提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服务。

3)现代仓储物流。吸引天猫、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运营商入驻园区,引导中国邮政、顺丰物流、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申通速递、韵达速递等企业与服饰制造企业深度合作,推进电商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系统信息共享,打造安全可靠的寄递物流体系,打造区域电商产业集聚。鼓励电商物流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发展服饰电商物流。推广应用无人驾驶和智能分拣技术,加快高端标准仓库、智能立体仓库、数字化仓库建设,建设数字化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物流数据、物流云、物流设备等领域,消除企业与用户、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鸿沟,实现物流全流程可视、可追、可控。

4)商贸及金融服务。重点通过直播电商、传统电商、跨境电商、社交社群电商等多个平台进行服装产品网上交易,积极建设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紧跟国家“促外贸、拓市场”的政策方向,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交易,推出跨境电商收款、全球收单等服务。通过建设智慧服饰交易中心引入大型商会,利用商品发布会、贸易交流会等形式,进一步拓展服饰产品营销通道,重点发展服饰贸易等产业。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和新型金融业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融资服务,强化金融服务对实体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推广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等融资租赁服务,建立完善融资租赁业运营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

(2)兼容发展产业

1)品牌孵化。以“文化+科技”为支撑点,采取“首店+首发”“线上+线下”手段组合,在“新设计+时尚”“新零售+数字”领域为品牌蓄力,为企业提供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品牌注册、品牌策划及推广等服务,将企业生产及技术实力,转化成消费者所购买的品牌,持续提升品牌创造力、技术力、竞争力,最终使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打造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成功品牌。

2)教育培训。发展服装生产加工技能培训、文化创意培训等产业,与贺州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实训基地,开设服装设计、服装制板、服装工艺制作、服装立体裁剪、电脑CAD打板、电脑设计等课程,与各个学校机构进行联合委托培养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服装工艺师、样衣师等高层次人才,共同打造“产、学、研”融合基地。

3)文化创意。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打造区域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提升整个区域时尚设计水平的。积极与传统或时新的各种IP进行联名,积极自创IP,为向外联名造势,逐渐养成IP运营思维,构建自有IP生态。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为基调,打造集创意、艺术、文化、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服饰文化创意平台。

4)大数据应用。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以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设计为基本方法,将大数据的实时、感知与预测等特点与服装产业结合,发展“大数据+服装”、金融跨境贸易及直播等产业,大幅提升三维人体测量、服装3D可视化、机器人抓取及模拟技术精准性,将大数据应用延伸到服装企业内部的设计、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推动当地服装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五、重点工程

(一)产业体系创新工程

提升服装产业价值链。立足于价值创新,基于消费升级新需求,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大力推动设计研发、优质制造、品牌打造等高价值环节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机制和集成创新体系,努力构建服装价值链。

打造现代服装制造体系。基于个性化市场需求,以小批量、短周期生产为目标,优化智能化生产整体方案,重点发展以建模仿真、立体编织、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型制造技术,加快推动适时、灵活、便捷、快速响应的定制生产和服务型生产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构建以柔性化为特征的现代服装制造体系。

(二)产业消费升级工程

升级内需消费。顺应国内市场消费升级趋势,依照年龄、文化、圈层等细分原则,开展市场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及消费趋势专项研究,提炼和总结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集结设计、研发、产品、商业等全要素,系统性把握消费变革的新需求。

推进消费体验。搭建服装消费体验应用平台,借助衣联网智能硬件和物联网技术,通过与上下游跨界合作,从智慧工厂智慧门店——智慧家庭等维度,搭建服装从播、洗、护、存、搭、购、收的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体系、智慧生活体验式购买场景,输出应用服务,全面提升品牌消费价值。

(三)产业数字赋能工程

推进智能制造。基于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点突破轻型机械传送、操作及缝制单元设备协同加工技术,研发服装设计、裁剪、缝制、仓储等智能模块化单元,推进智能模块化单元集成应用,打造服装智能模块化缝制单元集成生产线。

推进大规模定制。健全完善大规模定制领域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推进交互平台技术、模块化设计、便携式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加强服装3D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精准性和实用化,研究并应用服装3D虛拟现实技术下的设计与研发模式,实现定制全流程的数字化无缝连接。

建设工业互联网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规模化+小微型数据中心”,开发服装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开发工具和工业微服务组件,并行推进设备级、企业级和产业链级应用,打造一批自主可控的数字化平台,以助力企业成本、质量及效益实现优化。

(四)产业人才引育工程

优化人才引进环境配套。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优良环境,为高层次人才在创业资助、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服务,积极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配套服务。

培育复合型人才。依托教育资源,优化跨学科专业设置,加大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及创新教育,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构建以产业为支撑、以企业为平台、以院校为载体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有跨界思维的复合人才。

(五)品牌价值塑造工程

提升制造品牌。以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为方向,以创新创意、工艺提升、质量管理为重点,推动高资本、高技术、高人才等先进产业要素向制造环节集聚,持续提升制造发展质量和水平,打造一批创新引领、竞争力强的现代服装时尚制造新族群。适应消费升级趋势,跟踪市场消费动向,明确制造和产品定位,拓展原创思路和市场敏感度,提高产品安全和质量意识,扩大先进纺织材料、绿色制造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服装领域的创新应用,开发具备高品质、多功能、智能化服装消费品,推动服装产品升级。

提升区域品牌。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以及粤港澳产业圈和新型时尚产业园区,整合优势资源,持续构建完善产业链生态,加大培育区域品牌力度。基于自治区与粤港澳时尚资源要素特征,以可持续化发展为原则,推动区域品牌合理化布局,加强区域品牌差异化定位和规划。

打造民族品牌。深入挖掘利用贺州市瑶族特有的文化生态资源,拓宽瑶族服饰产业开发渠道。一是全力打造瑶族服饰实践创新基地。通过建立“瑶家服饰文化设计部+瑶族服饰生产”模式,复原贺州市瑶族支系的传统服饰样板,并进行创新性开发。二是创建瑶族服饰品牌。找准产品定位,改良工艺、刺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六、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协调

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推进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立服装产业专班领衔推进机制,构建统分结合、责权明确、运转高效的协调推进体系,形成专班、智库、联盟、协会、基金协同发力的格局。研究启动“一条龙”培育计划,构建形成“产业集群+特色园区+领军企业”推进态势和“支撑项目+政策措施”运行机制,助力丰富完善产业链条。

(二)强化产城融合

统筹协调产业、园区和城市发展。按照全域统筹、协同发展的原则,结合智慧服饰产业园区位条件、布局现状、用地规模、环境容量、基础设施、资源状况以及现有产业基础等因素,明确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对园区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布局。按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园区征地、拆迁、平场步伐,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园区及周边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等建设,增强园区吸引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三)加强政策扶持

坚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园区设立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创新完善重大产业项目财政资金股权支持方式,完善股权登记、股权退出和激励考核制度;坚持加强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坚持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围绕园区产业发展需要,构建多元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大力度引进领军团队、领军人才,积极引进企业急需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坚持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用地、环评等环节审批效率,落实各类产业支持政策,推动项目落地、达产、见效。

(四)加强人才保障

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及专业院校联动,完善实用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等多层次人才培养的专业人才培育体系。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加强时尚创意、工业设计学科建设,注重跨学科、跨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完善覆盖范围广、多层次的时尚教育培训网络,构建区域特色的时尚教育体系。鼓励社会机构开展时尚创意人才再教育和专项短期培训。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支持行业开展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评定工作。推进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传承工匠大师技艺与精神,培养技能工匠型人才。鼓励企业以项目合作或管理策划等方式,面向全球弓|进高端技能和设计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工艺和创意设计水平。

(五)发挥行业组织平台作用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各类标准和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市场监管、资格审查、资格认证、统计分析等工作。鼓励行业组织以大数据为手段,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智慧服务中心,链接政务链、商务链、服务链,生成融合发展的企业圈,为行业提供企业诊断、解决方案等综合性和专业性服务。同时分类搭建信息、设计、研发、品牌、培训、检验检测、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公共服务平台,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附件

附表1 服饰产品分类表

分类方式

服装产品

按性别

男装、女装、中性服装

按年龄

童装、少年装、青年服、中年服、老年服

按用途

家居服

睡衣、裕袍、内衣等

职业装

西装、时装、夹克、中(西)式服装、制服和特种服装等

运动装

户外体育活动穿用的服装、日常生活穿着的运动休闲装等

按面料和制作工艺

中式服装、西式服装、刺绣服装、呢绒服装、丝绸服装、棉布服装、毛皮服装、针织服装、羽绒服装

按穿着组合

上装

夹克衫、外套、风衣、大衣、棉袄、羽绒服、西服、中山装、衬衫、背心、披风、斗篷、军便装、中式上衣、猎装、T恤、POLO衫、毛衣、卫衣、内衣等

下装

休闲裤、运动裤、西裤、背带裤、灯笼裤、裙裤、牛仔裤、喇叭裤、羽绒裤、超短裤、雨裤、内裤、沙滩裤、斜裙、喇叭裙、褶裙、筒裙、西服裙

连体装

连衣裤、连衣裙、爬爬装、泳装、旗袍、睡袍、新娘礼服、晚礼服、燕尾服

职业装

工作服、校服、孕妇装、舞台服、民族服装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园 服饰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