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东乡区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解读
【政策解读】《东乡区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解读
一、背景依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试行)》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大力推进全区油茶产业规模、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努力打造油茶产业的“东乡品牌”,特制定本方案。
二、发展目标
目前我区油茶面积已超5万亩,是全市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区之一。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区油茶林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5个油茶龙头企业、5个油茶康养基地、5个1000亩以上的油茶示范基地、10个500亩以上的油茶示范基地、50个200亩以上的油茶示范基地、50个100亩以上的油茶低改基地,全区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使油茶产业成为我区重要特色支柱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一)培育经营主体,打造茶油产品品牌
1、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
2、坚持品牌引领,统筹区内品牌资源,鼓励油茶龙头企业整合中小型企业品牌共同打造东乡油茶品牌体系。
3、推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发展,促进油茶生产、加工、区场的有机结合,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4、鼓励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和区场适应能力,成立油茶产业发展协会。
5、积极为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种植大户创造好的发展空间,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充分发挥种植油茶产业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引导油茶产业发展
1、培育壮大油茶龙头企业,支持打造油茶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建设产品初加工基地,支持对油茶产品的冷链、仓储物流和交易区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2、充分发挥油茶资源优势,优化油茶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在生态公益林及天保工程中的油茶重点退出,发展油茶产业,建立以小璜、占圩、圩上桥、瑶圩为重点产区,其他各乡镇(场)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
3、以建设高标准油茶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三)推动提质增效,加强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建设
1、按照《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试行)》中的各项技术和管理要求,统筹推进油茶新造、低改和提升,促进油茶资源培育标准化、集约化,提升油茶资源质量,实现油茶持续高产稳产。
2、加快推进油茶高产基地建设,到2025年,全区新造高产油茶林4万亩,提升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1万亩。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亩均年产油量达到30公斤以上;低产油茶林改造示范基地,亩均年产油量增加到15公斤以上。
(四)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1、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大力开展油茶科技攻关,依靠科技创新,切实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产量高、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2、积极在油茶剥壳、烘干等加工机械设备上进行研发推广,尽快引导油茶龙头企业在油茶机械设备研发上取得质的突破,搭建机械生产与加工需求平台。
四、工作举措
(一)加大油茶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在“十四五”发展期间,整合好林业项目资金,每年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其中区财政专项预算资金200万元)。其中:
1、100万元用于扶持1个重点油茶深加工龙头企业(一次性扶持);扶持企业标准:一是固投在2000万元以上;二是食用茶油年产值100吨以上;三是年营业总额达1000万元以上。
2、60万元用于扶持1个森林康养(森林步道、森林驿站)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基地标准在200亩以上,且按照森林康养标准进行建设的);40万元用于扶持1个开发高级保健茶油、医用茶油、高级天然日化等产品的企业(一是固投1000万元以上;二是年营业额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3、100万元用于扶持1个1000亩以上的新造油茶示范基地;
4、100万元用于扶持2个500亩以上的新造油茶示范基地(每个500亩以上的新造油茶示范基地扶持50万元);
5、100万元用于扶持10个200亩以上的新造油茶示范基地(每个200亩以上的新造油茶示范基地扶持10万元);
6、50万元用于扶持10个100亩以上的低改示范基地(每个100亩以上的新造油茶示范基地扶持5万元);
7、30万元用于油茶技术指导研发。其中:15万元用于产品新研发、新技术创新奖励基金,15万元用于扶持油茶保障性苗圃基地建设。
8、20万元用于创建东乡山茶油品牌的油茶龙头企业。
省补助标准:一般标准建设的高产油茶林新造500/亩,高标准建设新造高产油茶、更新改造低产油茶林1000元/亩,抚育改造低改油茶林400/亩,提升低效油茶林200/亩。同时,林业局要切实加大林业项目的申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中央预算内防护林工程建设资金和省级林业补助专项资金等项目。
(二)支持油茶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区政府重点支持相对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油茶新造林、100亩以上的油茶低产林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必需的生产作业道路和节水灌溉设施。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在符合项目申报前提下,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发改委等部门每年都要安排项目入项及资金扶持,其资金扶持一并在油茶种植示范基地中的扶持资金中解决。
(三)加强油茶技术指导研发。“十四五”发展期间,每年区财政安排资金用于技术指导研发等,用于产品新研发、新技术创新奖励与扶持油茶保障性苗圃基地建设。依托林业专业院校和区林业局科技推广中心建立油茶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积极开展油茶园艺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推广油茶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林中套种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油茶林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油茶种苗从我省推荐的“赣无”“长林”“赣州油”三个系列的油茶良种中选择使用,良种穗条必须来自具有省林业局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油茶良种采穗圃,坚决杜绝油茶假苗、劣质苗上山造林,确保新造油茶林良种使用率达100%。
(四)加强油茶品牌宣传推广。积极扶植油茶企业“三品一标”认证、品牌培育、销售平台建设,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对在中央、省级、市级和区级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的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油茶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扶持力度,对油茶龙头企业推广油茶产品业绩突出的,创建东乡品牌的给予相关的政策和2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五)延伸油茶产业发展链条。鼓励加工企业利用丰富的油茶林资源,积极开展油茶综合利用,从一般食用油转为开发高级保健茶油、医用茶油、高级天然日化等产品。财政给予加工企业“三通一平”等支持,拓展油茶发展领域,加强油茶副产品综合利用,推广运用茶籽壳、茶枯饼(茶粕)等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生物农药、高蛋白饲料、再生燃料等产品,扩大油茶深加工的产品应用范围。建设以油茶为主,集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园,丰富油茶产品种类和档次,实现油茶产品的形态功能多样化。
(六)加强金融保险政策扶持。加大“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贷款支持力度,对油茶产业转型和整合的企业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和信贷投放力度,引导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边缘户发展油茶产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油茶产业,扶持油茶加工企业发展。开拓森林保险新领域,争取开展油茶保险试点,降低油茶种植户经营风险。区财政将油茶保险纳入区级保费补贴产品目录,试点设立油茶综合险和茶果价格指数险,各级财政对保费给予适当补贴(省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为保险品种保费的30%,市级补贴15%,县(区)级补贴30%,农户自缴部分25%)。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彭敏群区长为组长,区分管副书记李群彪、分管副区长付志军为第一副组长,挂片乡镇(场)的区四套班子为副组长,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林业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及各乡镇(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林业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油茶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统筹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区直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细化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区林业局牵头协调指导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各乡镇(场)要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将油茶产业作为重要工作,制定当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广泛调动企业、大户和林农发展油茶积极性。
(二)强化执法监督。林业、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油茶良种苗木、产地环境、产品加工和区场流通各环节的监督,严厉打击种苗假冒伪劣、油茶产品掺杂使假等非法行为。加强油茶知识产权保护,打击恶意侵权行为。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本溯源体系,确保油茶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油茶企业信用建设,增强行业自律,防止不正当竞争。加强乡村综合治理,打击油茶果偷盗行为。
(三)强化责任落实。油茶产业项目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战略工程,必须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能把“蛋糕”做好、目标做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通力协作,提高工作效能,确保政令畅通。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