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虎送春归,玉兔迎春到。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卫星中心领导班子,向全体职工、退休老同志和后勤服务工作人员及家属致以新年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卫星中心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2022年,卫星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踔厉奋发,克服严峻疫情形势带来的困难,致力践行生态环保铁军精神,用忠诚诠释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回望过去,一辙一印,皆是征程
这一年,卫星中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任务;全力支撑中央环保督察和长江、黄河警示片制作;创新建立的“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模拟沙盘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驻足参观;制作2部生物多样性宣传片,在COP15中国角播放,期间成功组织“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模式”主题边会。
这一年,卫星中心积极谋划长远发展,大力提升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支撑生态环境部编制的《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颁布实施;牵头研制的大气环境监测、环境二号E和高光谱综合观测3颗卫星成功发射;全国2米卫星月度平均覆盖能力提升至82%,1米卫星季度覆盖能力由60%提升至65%,卫星数据获取效率由天提升到小时级。
这一年,卫星中心“五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大提升了对生态环境的高精度、实时监测能力。创新提出“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多功能生态巡护走航监测车,在内蒙古、四川等地建立空基生态遥感观测场,形成了高时效、精细化的生态移动走航和定点监测能力。
这一年,卫星中心大力提升能力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建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形成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建立全面支撑生态监管业务的人类活动监管、生态状况评估和生态破坏问题会商三大业务链。成功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顺利取得乙级测绘资质证书,首次为5名职工办理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这一年,卫星中心认真落实部党组决策部署,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先后为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提供遥感技术支撑;圆满完成排污口排查、水源地筛查等执法应急工作;研发“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系统”和全国尾矿库环境监管系统,牵头编制《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实施方案(2022—2025年)》;积极开展双碳监测评估,全面完成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和风景名胜区人类活动核查;大力开展大气监督帮扶、长江水生态考核试点、城乡黑臭水体、全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地块、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等遥感监测评估。
2022年,卫星中心与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7家主流媒体密切合作,共同制作《这十年-第三季美丽中国》《解码十年》《万里高空看大美中国》等视频。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了我国生态环境变化,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效。
展望未来,一朝一夕,皆为蓝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卫星中心将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紧紧围绕“十四五”减污降碳目标任务,全面学习、把握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强化科研技术攻关,不断夯实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积极谋划卫星中心品牌业务发展,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推动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祝愿全体职工及家属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和美,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