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尽责︱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实施686项目十四年侧记

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尽责︱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实施686项目十四年侧记

2004年国家财政投入68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于全国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管理治疗,因项目的初始资金为686万,而得名为“686项目”。686项目全称为“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全国重性精神诊疗管理网络逐步铺开。


2008年,686项目在十堰启动,根据全市统一安排部署,在十堰市中医医院(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办公室”(686项目办),从此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在十堰落地、生根、发芽、结果。


图片


十四年的光阴,全市精神卫生人不忘初心,筚路蓝缕,用脚印丈量出爱心的力量,用专业重燃患者的希望,用责任担当起一方的和谐稳定。




上下联动 织牢一张网

图片

686项目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史上,可谓是春风化雨,让所谓的“疯病”终于有了归宿。


在十堰落地后,刚开始城区被列入实施区域,然后逐步扩大到县市区,直到覆盖到全市所有人口。


要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工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六种疾病。主要是对严重精神障碍开展摸排、登记、诊断、分级,纳入管理。


图片


基层情况错综复杂,排查辐射到基层每一个乡镇,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组,需要艰辛的过程。当时,精神卫生诊疗资源匮乏,特别是县里,缺乏专业的精神卫生人才,在市卫健委的指导下,由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先后派30余名专家,多次远赴辖区各乡镇,包括神农架等地区,走村串户、进行排查和筛查,他们一去就是十天半月,联合当地的卫生、综治、民政、公安、社区等部门,开展驻地工作。


“印象最深的是去竹溪县,竹溪山高林密,当时交通很不发达,我们一呆就是近一个月,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车上,山路不好走,前半个月都是一边吐一边下车开展工作。那时正值冬天,天气又冷,入户时遇到了火盆,都不舍得走。”686项目办主任柳森回忆道。


图片


“挨家挨户的查,我们需要登记他们的家庭成员、年龄、经济状况等数据,他们内心有戒备,总觉得是来抓他们的,不是很配合。那时候基层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太了解,总说他们是‘疯子’,有些严重的还要请当地的公安协助。” 竹溪县精防办的李主任颇有感慨地说道。


经过第一轮筛查,统计出了全市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筛查结束后,686项目办将这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录入到《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进行系统管理。


排查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是一劳永逸。每年组织安排各县市区开展新一轮的排查,对病人进行复核诊断,新增加纳入管理人员。这些年,每年常规开展的 “春季专项行动” “秋季专项行动”,就是加强版的筛查“疑似患者”,对危险性评估3-5级患者进行识别,做到应管尽管。


图片


为了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普及精神疾病知识和优惠政策,686项目办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日常工作,大力宣传政策。每年组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以及居委会人员、残联助残员等进行各类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织牢这张网络,不仅仅需要我们专业人士的力量,更需要基层群众的共同参与。”竹山县精神卫生中心的杨明权主任说道。


如今,686项目已经辐射整个十堰市,联通了省、市、县、乡、村每一级,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采集、收治、随访,到后期的管理、康复,建立了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体系。




身心呵护 关爱一群人

图片

686项目的实施,为全市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更让无数个家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先后实施了对解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紧急住院治疗的补助;对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门诊治疗药物补助,专项化验检查免费政策。与此同时,通过争取政策支持,将确诊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的人员纳入低保对象,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部分区县已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城乡医疗保险范畴报销以后的费用,以民政救济方式解决;优先落实了残疾人救助政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服药费用,按照慢性病纳入医保门诊统筹和门诊特殊病种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住院治疗和门诊报销比例,确保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很多患者成了受益者。”686项目办何秀兰护士长对这些政策掌握的非常熟悉。


图片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弱势群体,几乎每个病区都收过没钱付费的案例。对于救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经历,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师们历历在目。


郧县安阳镇张女士因没有钱治疗,社会功能呈进行性衰退状态,由于无人照看,吃饭靠邻里接济。通过走乡入户民情调查,了解到张女士家庭情况后,市精神卫生中心又为其争取到686项目救助资金,并安排救护车将张某接到医院进行免费治疗。


图片



丹江口市一位姓王的患者,性情孤僻,思想偏激,家庭困难,左邻右舍和家人都以为他仅仅是性格的原因不予理会,久而久之变本加厉,病情越发严重。得知这一情况后,丹江精神卫生中心梁玉兰院长连续三次带领医护人员去摸排情况,“刚开始过去他很不配合,坚持说自己没问题,让我们别管,在我们的耐心劝说和细心沟通下他才有了缓和。”后来确诊王某为偏执性精神障碍,并为他进行免费治疗和心理辅导。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686项目办每个月开展数据质控,对各县市区的报告患病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面访率、体检率进行比较和通报,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目前,项目还增添了新冠肺炎疫情后重点人群心理干预、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心理援助等内容。规范落实了患者出院网络流转制度和门诊报告卡制度,精神卫生治疗机构主管医生对患者出院开展定期电话随访,做到“病人在院有人治疗,回家有人管理”。


图片


“现在很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着医保和政府的各项医疗保障政策落地,在我们这里住院,基本上自己不出什么钱,病情反复了,就很快到医院来住院,不像以前,不敢到医院治疗,怕负担不起费用,久病不治,结果越来越严重。”郧西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张泉成主任介绍到。


“我孙女是精神疾病,这些年为了给她治病,父母奔走他乡打工挣钱,现在家中老人年纪大了,父母要回来照看她,幸亏有了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我们才能安心生活啊。”家住二堰街道的孙大爷动情地说到。



辐射赋能 事业一方兴

图片

随着686项目实施,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诊疗能力建设齐头并进,精神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国精神卫生诊疗资源相对薄弱,特别是项目实施前,十堰市仅有三家精神卫生诊疗机构,而且都集中在城区,在县市区,专业人才、专业科室、专业机构基本是一个空白。


图片


随着项目的搭建,各地卫生主管部门逐步重视精神卫生建设发展,纷纷选派医务人员到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选派专家到现场指导,组建精神病科。10余年来,累计接受进修人员100余名,开展60余场不同层次的专业学术讲座,组建了省市学会3个,帮助六个县市区先后建起精神障碍诊疗病区,大部分比照市精神卫生中心,挂靠县级中医医院,较好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如今,各县市区均建立了精神卫生中心,新建了大楼,购置了现代化的设备,大大改善了精神卫生诊疗环境,提升了精神疾病的诊疗能力,为精神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目前全市有精神卫生机构14家,有精神(心理)床位1500张,医生150余名,常年住院患者2000余人,实现了精神卫生服务全覆盖。


图片


“我们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无论白天还是半夜,不管是患者打电话来倾诉困扰,还是家属打电话寻求帮助,我们都要耐心倾听,尽力帮助。既然选择了精神科医师,就要无怨无悔,其实在工作内外,能帮助到很多人,很有成就感、价值感。”房县精神卫生中心卢建国医生讲到。



自2021年湖北省实施“323”攻坚行动以来,精神卫生类疾病的防治工作,与686项目工作并驾齐驱,推动了精神卫生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疫情之后,加强了疫后重点人群的关爱及心理服务热线工作,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市100%的乡镇街道建立了精神卫生中心综合管理小组。同时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关口前移,组建专家宣讲团30人,宣讲团成员100人,常态化开展心理科普教育500余场次,累计发布1000余个短视频和情景剧,开展中小学生情绪测查10万余人,开展未成年人犯罪对象心理干预辅导20余人,开展庭前调解心理干预40余次,大大提升了大众的认知水平。


图片


十堰市的精神卫生中西医结合特色独树一帜。由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依托名老中医专家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医辨病辨证理论,制定常见精神疾病(神志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精神病(神志病)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标准。组织编印的《精神病中医诊疗规范》被国家中医药精神病专家组确定为范本,《实用神志病手册》《常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与防治》在全国推广使用。今年以来又加强医道融合研究,擦亮武当四大特色治疗体系,即武当养生中医心理精神卫生融合治疗体系;长期探索形成的中医药提前干预精神类疾病季节性发作治疗体系;中药改善精神障碍患者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治疗体系;应用中药对患者出院后巩固治疗体系,临床疗效显著,成为行业典范。


图片


目前,十堰市精神卫生诊疗机构,有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有3个市级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实力不断加强。


据国家686项目官方数据,通过“686项目”经验的推广实施,中国建立了堪称全世界最大的精神专科疾病服务网络;网络中有各类机构40万个,其中医院1110家,平均服务半径达到182公里;定期随访患者200万例,686项目直接免费治疗患者近10万例,解除关锁患者2000余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了体现。


无疑,十堰市成为这一庞大体系中的一朵花,一颗星,一滴水,芳香宜人,照亮你我,温润大地。


图片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精神 卫生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