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泗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一、“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泗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省、市财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及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目标,认真贯彻积极财政政策,稳扎稳打地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及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增收节支,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全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县财政收入累计完成79.72亿元,年均增长14.9%;是“十二五”时期的2.1倍。2020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20.1亿元,增长11%,比2015年******万元增长200.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4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6.7%;非税收入完成4.6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3.3%,收入质量明显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县财政支出完成274.21亿元,年均增长13.2%,是“十二五”期间的1.96倍。2020年,全县财政支出完成64.09亿元,增长0.6%,是2015年******万元的1.86倍。财政民生支出不断增加,2020年民生支出完成55.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6.14%。

2、补齐民生短板,增进群众福祉。“十三五”期间,我县民生保障范围越来越广。五年来,全县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02.7亿元,其中县级配套16.93亿元,实施民生工程项目50项,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及开发区,惠及90多万城乡群众,受益人口人均受益1.14万元。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连续被宿州市政府授予“全市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县”、连续四年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十三五”期间,全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48亿元(中央3.59亿元、省级1.74亿元、市级1.38亿元、县级2.77亿元),整合其他涉农资金8.19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3.6亿元,清理回收存量资金0.28亿元,当涂对口帮扶资金 0.51亿元。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认真做好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工作,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投入102.7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加强精准实施和精细管理,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有序做好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2020年,全县通过“一卡通”累计发放补贴资金7.04亿元,涉及16大项、45小项,受益农户19.32万户。我县连续多年荣获全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和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工作绩效评价A类县区表彰。

3、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及时公开减税降费相关政策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积极推动减税降费、兑现税收奖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细落实,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激发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借助县企业服务中心平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扎实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十三五期间共新增担保贷款43.05亿元,在保企业950户,在保余额8.67亿元;为450户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10.1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

4、抓好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截至2020年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81.89亿元,债务限额89.19亿元,债务余额低于债务限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按规定将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十三五”期间省安排我县政府债券81.8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8.04亿元,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专项债券63.85亿元,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道路建设及环境治理等方面。按照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隐性债务管理,稳妥处置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严控隐性债务增量,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和评估,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财政风险的底线。积极通过PPP模式推进全县公益性事业建设,截止2020年底,通过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审核的项目4个,总投资37.46亿元。

5、规范财政管理,依法理财能力提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抓好财政系统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党建、提效能、促工作,保证了财政各项重点工作规范、高效开展。全面施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积极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十三五”期间共组织预算单位开展培训近20次,保证了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衔接。印发《关于规范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伙食费、交通费等支出管理。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积极落实“小金库”防治工作公开承诺和定期报告制度,组织实施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和惠农补贴“一卡通”工作专项检查,推进财政监督工作常态化。认真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十三五”期间共审批采购业务4179批次,完成预算采购资金61.45亿元,实际支付资金57.38亿元,节约资金4.07亿元,平均资金节约率为6.6%。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扎实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月报工作,首次向县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全县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全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高效做好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上门征求意见建议并进行跟踪问效,办理效率和办理质量显著提升。扎实做好文明创建工作,被评为第十届全市文明单位。继续开展“七五”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财政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继续做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增强全局社会管理观念,进一步提升综治信访维稳管理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财政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为:

一是全县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县本级财政保障能力较弱,70%支出来源于上级转移支付,随着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实现收支平衡异常艰巨。

二是财政保障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支出结构仍存在固化现象,资金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预决算公开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预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不够及时、完整、细化、规范等等。

四是到期政府性债务逐年增加,且主要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偿债压力加大。

五是财政管理仍有薄弱环节,财政管理改革任重道远,预算支出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十四五”财政改革与发展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县委、县政府“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财政改革发展的实际,“十四五”时期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促进转型升级,着力支持经济发展;坚持突出重点,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依法理财,严明财经纪律,着力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坚持深化改革,注重绩效引领,着力提高理财水平;坚持防范风险,加强债务管理,着力提升政府举债效益,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财政收支的影响,确定如下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1、财政收入目标。“十四五”时期,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全县财政收入将继续保持持续平稳增长。通过对“十三五”时期全县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分析,根据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等各项经济指标,以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末,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19.27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2、财政支出目标。随着我县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上级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财政支出将继续保持稳步扩大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县财政支出将超过77.9亿元,年均递增5%以上。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等支出达到法定增长比例,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国家规定比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支出、社会保障、医疗与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明显提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支持发展、保障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

3.财政管理和改革目标。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力支持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坚持质量效益,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支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坚持补齐短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预期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全力保障财政经济平稳运行。同时,将以更加有力、精准的举措,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企业减轻负担,着力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着力加强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二)任务

1、提升财政实力,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加强收入组织工作,推进依法治税,实现应收尽收,注重收入的质量和效益,确保财政收入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加强对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税制改革对收入的影响,全面掌握税源,积极培育和涵养财源。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力度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四是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机械电子、环保设备、农副产品加工、品牌服装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税源企业。五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优先保障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城乡统筹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六是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一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在坚持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将部分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以减少人员经费开支。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及要求进行办公设备的配置,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严格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加强纪检、财政、审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检查,完善部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支出报销审核,将“三公”经费控制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二是加大民生和“三农”投入。立足支出保障,从严控制行政成本,确保有限财力倾斜方向和重点。突出财力向民生倾斜,不断增加教育、社保、医疗、保障性住房等社会公共支出,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财力向基层倾斜,加大财政对乡镇、村级组织的基本运转支出保障力度,重点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突出财力向“三农”倾斜,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保障涉农资金及时、足额、安全、有效发放,加大美丽乡村、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突出财力向重点项目倾斜,集中财力,支持各类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建设大提速。

3、深化财税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着力预算改革,严格落实预算法,从严控制预算追加,无大事要事急事一般不追加预算;同时,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支付行为,促进财政资金安全、高效、透明运行;同时,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公务卡使用率。三是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转变和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适合于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性、公益性服务机制,并将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四是有序推进服务型乡镇财政所建设,不断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效能,实现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新跨越。五是加强财政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推动财政“大监督”格局的形成。六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年初预算,根据批准的新增债务限额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同时,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三、“十四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着力培植壮大财源,不断提升地方财政实力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及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机械电子、环保设备、农副产品加工、品牌服装等主导产业发展,培育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争取省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资金及省担保集团参股资金,壮大担保实力,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用足用活省政府支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泗涂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泗海工业园,加快项目落地建设进程,把泗海工业园建设成为我县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联通窗口和合作共赢的典范。强力推进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完善产业链配套,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努力将环保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淮海地区最大的环保科技产业基地。

四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大财政对非税收入的监管和统筹力度。继续推进非税收入改革进程,从规范改革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入手,逐步加大对资产、资金、资本收入的管理力度,建立科学规范的非税收入运行机制。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转变理财观念,建立面向民生工程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入。落实好各项措施,确保各项民生工程投入真正发挥效益。全面推行惠民直达工程,加强民生工程补助资金的监管。加强工程类“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资金报账制”管理,加强工程建成后的运行养护管理,确保民生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二是全力支持教科文卫社会事务,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快速发展。坚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依法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科技事业的财政管理政策,加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社会就业的投入,建立就业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组织开展创业促就业倍增计划,健全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财政投入,建立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投入随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稳健运行;逐步完善民间投入机制,逐步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加大对住房保障的投入,积极筹措资金继续支持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切实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三)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全口径预算的编制要求,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增强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健全完善联系服务人大代表制度,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政府投融资计划落实情况、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以及预算收支调整情况等,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二是规范政府性债务借贷程序,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规模纳入限额管理,保持债务规模适度、可控,着力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快清理存量债务,降低我县债务逾期率。细化逾期债务化解方案,有效提高我县债务空间。积极探索债务预算编制,分类编制债务预算,存量债务单独编制项目预算,新增债务按预计数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或政府性基金预算。

三是认真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保证预决算信息公开质量。不断扩大财政信息公开范围,将专项资金使用和分配情况、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民生工程、农村综合改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管理等财政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全部纳入公开范围,着力打造阳光财政。

(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严格财政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继续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加大预算支出绩效监督力度,加快财政支出监督体系建设,推进财政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二是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体系,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强化整改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将部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扩大集中支付制度实施范围,所有财政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压减“三公”经费支出,深入推进公车改革,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是规范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激活存量资金、盘活闲置资金,整合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全面实行部门零余额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六位一体”的资金监管新常态,逐步将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资金监管平台,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财政工作效能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序组织开展财政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主动理财、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的能力。健全完善AB岗工作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等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切实转变作风,强化工作执行力。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选才用人导向,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从严从实改作风,全面加强全县财政系统党的建设、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抓机关、促系统、带基层,拓展文明创建载体,提升文明创建层次,提高财政机关形象。严格财政纪律执行,规范财政业务管理,强化财政干部担当,有力有序有效保障财政各项事业发展。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个重要的党内法规,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坚决反对“四风”,做到“理财不爱钱,服务不谋私”,推动财政部门安全、财政工作安全、财政队伍安全、财政事业安全。

标签: 财政 规划 改革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