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十四五”商贸流通规划基本思路

泗县“十四五”商贸流通规划基本思路

加快实施兴商富县战略

打造皖东北商贸中心

——泗县“十四五”商贸流通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安徽现代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

二〇二〇年


一、“十三五”时期泗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分析

二、“十四五”时期泗县商贸流通发展环境分析

(一)发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

三、国内外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

(一)国外商贸流通业发展

(二)国内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

四、“十四五”泗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思路与布局

(一)发展思路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空间布局

五、“十四五”泗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重点任务

(一)强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

(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四)加快发展物流配送

(五)加快发展民生商业

(六)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七)优化营商环境

六、加强组织实施和政策支撑

作为高渗透率、高覆盖率的重要行业,商贸流通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产业,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商贸流通业及商品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工农、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市场经济成熟度的反映。

“十四五”时期,是泗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泗县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特别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兴商富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使商贸流通业在“十四五”时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根据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泗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展泗县“十四五”商贸流通业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并形成了本成果,即《基本思路研究》。《基本思路研究》初步分析了泗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分析了未来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和国外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特点等,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泗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和布局。梳理了未来泗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编制“十四五” 泗县商贸流通业规划,提供依据。

一、“十三五”时期泗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分析

“十三五”期间,泗县大力实施兴商富县战略,商贸流通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实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城乡面貌改善明显,市场体系繁荣,民生幸福感提升。在推进产业发展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和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促进消费和服务民生为立足点,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提升产业质量。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质量有待提高。“十三五”期间,泗县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以下简称“社消零”)总额不断攀升。“十三五”期末,预计全县社消零总额85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净增是42.3亿元,年均增长15%。消费规模总量居全市四个县第一位。限上企业逐年增长。“十三五”期末,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9家,比“十二五”期末净增10家。大型购物中心快速增加。“十三五”期末,全县5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超市、各类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5家,比“十二五”期末净增4家。但也同时存在商贸流通大企业少,竞争力无明显优势,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商贸支撑力不足。对限上企业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限上企业对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不强。泗县批发零售业虽然单位数量比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单位分散经营的占较高比重,缺乏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属经营粗放型阶段,基本处于原材料加工的初级阶段,缺乏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生产,由于品牌意识的缺乏及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扶持发展,虽然具有一批独具特色、风格的农副产品,但仅发展了一些作坊式生产、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规模,难以与开发条件下的现代商贸企业竞争。

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完善,但活力不够。全县城乡商品销售体系基本建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流通渠道更加畅通。城乡流通设施持续改善,城市的流通功能和节点作用更加明显。初步实现了公路、铁路、水路的综合效应。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深入实施,全县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更加优化。通过配合实施“*****”城镇发展战略,全县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初步完善“十三五”期末初步形成:2个县级商业中心、2个片区商业中心、2个城市综合体、10条特色商业街,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商业业态。

同时,全县商贸活力不够。如文庙商圈、东部新城商圈的吸引力较小。文庙商圈缺乏特色,在辐射半径、辐射范围、消费能级等方面与发达县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东部新城商圈建设滞后,人气不足、商气不旺,北部新城尚在建设中。

商贸流通多元化发展,但新业态发展缓慢。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成功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业的思想维度,催生了新产品、新模式,推动了线上线下互动和实体商业的转型升级。“十三五”期末,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约3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约10亿元,占社消零总额的35%。泗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转良好。商贸物流迅速发展。多数重点商贸企业建有自有物流配送中心,家电、医药、烟草等专业物流形成一定规模,商贸物流的服务范围延伸至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大部分城市。物流配送水平稳步提高,商贸物流走出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路径。连锁经营稳步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在全县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等行业中普遍应用,拓展了企业生存空间,形成了企业的规模效应。但新的业态发不足,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服务、文化休闲等开发力度不大。缺乏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效率低。电商产业园尚在起步阶段。电商平台建设不完善。

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更为优化。坚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打击制假售假专项整治行动,全县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加强零销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监管,促进市场公平交易,维护了公平的营商环境。创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提供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逐步形成更为规范、宽松的投资环境,提振了经营者的投资信心。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商贸流通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依法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建立大型商超长效测评机制,定期向社会公示。建立健全纠纷调解机制,大型商超全部建立高效快速投诉处理机制。市场主体更具活力。企业日益注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和品牌培育,创新市场发展模式,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改革,企业的采购、配送、融资、信息等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市场的诚信制度建设还需不断完善。在推动商品市场以信用数据的信息化、标准化、指标化为导向,完善信用记录、发布、披露、风险预警等制度,构建以市场信用评价为核心的平台经济共治体系,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强市场自我约束和风险抵御能力,营造商品市场平台化发展的良好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商务发展的机制体制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

外贸外资发展取得新成绩,但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2019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同比增长39.8%;利用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31.5%。积极争创国家泗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服装)。2020年,在国际市场紧缩和经贸摩擦因素的大环境影响下,以及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巨大打击,我县外贸进出口独辟蹊径,转产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出口,取得较大突破。1-7月全县共实现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同比增长129.78%。但是,受疫情影响,全球贸易市场仍然低迷,我县传统出口产品均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砍单,外贸进出口短期内订单不稳定。近年来我县新引进的外资企业和外资项目少,即使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来泗投资,但因多种原因,都注册成为内资企业,利用外资上缺乏新的增长点。

二、“十四五”时期泗县商贸流通发展环境分析

“十四五”时期泗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宏观环境到微观发展,利和不利都可互相转化,抓住机遇利用好,就能带来快速发展。泗县已经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城镇化建设基础,城区建设大框架布局已经初现规模,一批大的商贸物流项目建设中,枢纽中心地位已显,形成商贸物流资源集聚洼地,需要把控好战略机遇。

(一)发展机遇

1.国家战略的牵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使泗县商贸流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泗县正逐步成为皖北地区商贸经济战略焦点,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将集中释放。

2.消费多元化的拉动。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将为服务需求增长提供新动力,商贸流通的先导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在传统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的情况下,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市场方兴未艾,商贸流通的创新空间将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求商贸流通业适应市场需求新变化,培育新的增长点,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商贸流通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加快。

3.产业政策的推动。近年来,商贸流通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主力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1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2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实施方案》(皖政办〔2017〕30号)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举措。《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国发〔2015〕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5〕7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推动绿色餐饮发展的若干意见》(商服贸发〔2018〕177号)、《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加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建函〔2016〕14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8〕1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方案》(皖政办秘〔2019〕76号)等指导性文件,为泗县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4.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带动。泗县将围绕建设皖东北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培育、提升、优化、协调城市各区块的现代商贸、高端服务等功能,加快向区域服务型中心城市转型。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将直接带动县乡流通现代化和消费便利化加速,促进商贸现代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工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面临挑战

1.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提质转型,动能转换,企业可分配用于消费的资源受到影响,对商贸流通业持续增长带来一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潜力。由于物价、房价上涨的预期压力较大,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2.消费升级带来的挑战。当前,消费结构正发生着三大转变:一是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居民对消费质量的追求是“十四五”期间消费结构变化的长期特点。二是物质向精神的转变。生活物资资料得到充分保证后,居民对于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型消费的需求将不断扩大。三是生存向发展的转变。居民越来越注重有关自身发展的消费,如医疗保健、教育学习、快捷交通和对称信息等。新的消费需求将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对与其相应的消费市场供给侧带来了新的挑战。

3.消费模式变革倒逼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渐发生改变,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并呈现小批量、多品种、碎片化的趋向。商贸流通产业传统的产业链结构被打破,商贸流通服务呈透明化趋势,传统商贸流通业面临深刻调整。同时,网络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物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大,互联网购物成为主流,消费需求导向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4.信息化带来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批发零售等实体商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导致传统商业销售增速不断下降。传统商业缺少网络零售的强大价格优势,市场销售份额面临进一步被挤占的可能。传统商业的实体门店销售模式,在商品销售的时空上受到限制,许多市场机会因此流向电商企业。电商企业主动发展实体门店,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之路,将进一步抢走实体店的部分客源。传统的实体商业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加快转型升级,与新型的商业模式互动发展。

5.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泗县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泗县与徐州、淮安距离都很近,而且交通便利,同时江苏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两大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泗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人力、资本、信息等要素将向这些城市进一步聚集,由此形成较大的外部竞争压力。由于江苏城市地位,当地有相当部分高端消费者愿意到这两个大城市购物消费,同时不少企业也选择这些大城市第三产业所提供的产业支援服务。与此同时,灵璧、萧县等地商贸流通业正奋起直追,可以说目前形成了“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格局。泗县商贸流通业将在规模能级、品牌档次、信息化等方面面临挑战。

6.资源要素约束加大。资源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约束进一步强化,劳力成本不断上升,环保的刚性要求,融资的还贷的压力,招商引资竞争加剧等等,需要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以新思路来应对和破解。

三、国内外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

(一)国外商贸流通业发展

在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商贸流通业对获取经济资源、促进产业升级以及推动提高国家竞争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美的商贸流通行业,绝大多数是工业主导型、跨国公司主导型的,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发展的结果;日韩的综合商社主要是由于国内资源与市场容量局限的必然选择。

欧洲在初期利用商贸流通业的非对等贸易掠夺第三世界国家资源,对本国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后期则利用国际分工优势,靠投资来转移成熟产业,发展本国的核心产业。美国商贸流通企业的特点专注在特定的产业,拥有加工中心、仓储、运输工具等物流设施,在贸易服务领域沿产业链高度整合,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其发展趋势是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实现产业链的全面整合。

欧美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模式的背景是本国已经历了近百年的自由贸易发展历程,贸易行业背后早已形成了强大的工业产业支撑,可以充分发挥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而日本、韩国作为东亚国家,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从上个世纪开始,日韩采取了贸易立国的外向型经济模式,都把贸易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创造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持续至今的东亚经济增长奇迹。

日本和韩国由政府推动商贸企业采取了“综合商社”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产销分离”,商社业务范围极为广泛,规模庞大,通过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综合商社利用强大的规模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业活动,提供贸易、金融、物流、商业情报等系列服务。通过商贸流通行业与国家重点培育支柱产业的紧密合作,互相促进,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上世纪70-80年代后,综合商社模式也在转型,主要表现为以参股方式进行纵向整合,实现价值链延伸;以并购手段进行横向整合,实现产品多元化;服务内涵多样化,如增强融资服务能力等;进行地域扩张,增加海外机构,增强商社信息收集和分析利用能力,以及控制海外自然资源。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至今,特别是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型的综合商社更加强调金融、物流、和信息化服务为商社的核心服务,建立起“内部风险投资机制”,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非常强调培育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为商社的核心能力。

(二)国内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

1.消费模式变革倒逼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渐发生改变,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并呈现小批量、多品种、碎片化的趋向。商贸流通产业传统的产业链结构被打破,商贸流通服务呈透明化趋势,传统商贸流通业面临深刻调整。同时,网络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物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大,互联网购物成为主流,消费需求导向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表 1 2012-2018 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年份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率(%)

全年网上零售总额(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率(%)

2012

21.03

14.3

1.31

67.5

2013

23.78

13.1

1.88

42.8

2014

26.24

12.0

2.79

49.7

2015

30.09

14.7

3.88

33.3

2016

33.23

10.4

5.16

26.2

2017

36.63

10.2

7.18

32.2

2018

38.1

9.0%

9.0

23.9%

为适应消费方式的变化,商贸流通业开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其价值链逐步由生产供给向消费和服务供给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2018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达到38.1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我国GDP比重的42.32%。其中,2018年我国网上零售总额为9.0万亿元,同比增长23.9%,2012-201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约31.69%。关注市场需求并适应消费变革,成为商贸流通企业保持持续发展、实施转型升级的主动选择。

2.传统商贸流通经营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正在形成,“互联网+”背景下国内创新创业的热情有增无减。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变革。我国在2017年3月份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进一步表明国家对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高度重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许多行业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生产经营形态会发生革命性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呈现巨大的发展潜力,传统商贸流通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商贸流通的交易环节逐渐向线上平台转移。据我国2012—201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见表2),2012年我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8万亿元,2018年为31.63万亿元是2012年的3.9倍,年均增长率约21.68%。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交易逐步成为主流。

表2 2012-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及增长速度

年份

电子商务交易总额

(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率(%)

2012

8.01

31.7

2013

10.2

29.9

2014

16.39

59.4

2015

20.08

27

2016

22.97

25.5

2017

29.16

31.7

2018

31.63

8.5%

3.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网络基本成形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加快其与互联网的融合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2017年1月,国家商务部、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5部委颁布《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布局建设39个全国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和64个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全国商贸流通网络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网络基本成形,商贸流通业的先导性、基础性、带动性作用将进一步显现,这不但可以促进农村地区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还可以有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四、“十四五”泗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思路与布局

(一)发展思路

抓住机遇,明确定位,统筹规划,突出特色、超前谋划、分步实施。坚持新发展理念,适应环境新变化、消费新趋势、技术新发展。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增强商贸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商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推进商贸流通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规划增量,优化空间布局,规范市场秩序,发挥商贸流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居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作用,促使全县商贸流通业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着力打造皖东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

(二)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原则。通过创新带动商贸流通现代化,通过吸纳、采用各种先进的商贸流通经营、管理新技术、新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新的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构建高效率、低成本、开放式的生产服务业平台。大力发展新兴商贸流通业,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

2.差别化竞争原则。坚持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主动接受长三角区域的带动与辐射,主动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区域内城市间物流资源的大流通、大整合,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确立泗县商贸业的战略位。

3.融合发展原则。坚持与旅游、文化、物流、会展、制造等产业互相配合,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扩大消费市场规模。通过与其他产业结合,开发新的商贸物流业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服务。

4.便民利民原则。坚持与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变化相适应,推进商贸物流业网点和设施建设,建立安全、诚信、舒适的购物环境。积极发展高端商贸物流业,不断完善农村商业和社区商业,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起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城乡一体、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具体目标:到2025年,全县力争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社消零。实现社消零总额125亿元,年均增长10%。

流通大企业。销售额超亿元的批发零售企业达到2家。

商品交易市场。亿元以上的市场发展规模逐渐形成集群效应,其中10亿元以上市场1个。

流通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不断优化,农产品、工业品双向畅通的流通网络更加健全。

流通现代化水平提升。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网络零售额在社消零总额中的占比有较大提高;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基本建立,物流标准化稳步推进;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销售额稳步增长。

(四)空间布局

围绕泗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根据县城城镇空间结构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结合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一核、一星、一带、五极、多点”的总体格局。

一核:即县城,县域一级商业中心,主要服务于全县及周边地区,并面向皖北、辐射苏北;重点提升一个老城核心商业区,打造泗州大道、汴河大道两条商业轴,培育城东、城北、西南三大商业组团,打造县域商业核心增长级。

一星:即屏山镇,作为卫星镇,县域二级商业中心,与县城互动发展,面向全县,辐射周边地区;主要建设镇区核心商业区、交易市场群以及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商业,形成以现代物流和批发交易为主的县域商业副中心。

大路口乡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

高铁新区。物流基地。

二带:即以县城为轴心,向南拓展休闲旅游商业,向北拓展文化旅游商业,形成一条以文化休闲旅游为主的特色商业发展带。

古运河商业带。

五极:即大庄、刘圩、草沟、长沟、黄圩五个乡镇,县域三级商业中心;分别服务于以各乡镇为中心的县域各大片区。

多点:即分布于县域的农村商业基点,主要包括一般镇商业中心和村级商业集中区,县域四级商业中心;主要面向基层群众的生活与生产需要提供服务。

五、“十四五”泗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重点任务

按照“一个强化、一个推进、三个加快发展、一个优化”的重点任务,有所为有所不为,筑牢基础,着眼长远,突出改革,优化治理。

(一)强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优化城区商业网点布局。有序推进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实施,不断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按照“老城区提升、东部新城完善、北部新城拓展、西片区优化、南片区沿伸”的原则,重点打造商圈、特色商业街和综合体。

商圈:推动老城、北部新城、东部开发区三大商圈加快经营、业态、品牌的结构调整,打造规模结构、业态组合、功能配套、环境空间、交通疏导等元素协调发展的商圈新格局。引导文庙商业中心以文化休闲服务为主导,改造提升文庙商城、万德福购物中心、泗州商业综合体、泗州第一街等,形成购物、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都市型商圈。引导北部新城入驻高级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超市,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办公、会展、文化服务、中介服务业,形成以商务服务、商贸零售业为主体的集约型商圈。

特色商业街:从泗县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和商业优势出发,围绕“怀旧、实惠、时尚、经典”等元素,以满足城乡居民购物、休闲、餐饮和娱乐需要为宗旨,以商业中心为依托,引导体现现代消费趋势和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建设,吸引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集成店、概念店、首店以及快闪店等入驻,增强消费体验功能,打造引领高端消费新地标。重点改造优化提升铁市街、中城街、泗州大道等综合性商业街,以及人民路服装商业街、虹乡路餐饮街、泗州文化商业街等专业街。

城市综合体:引导城市综合体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挖掘城市综合体销售价值、经营价值、资产价值、资本价值、城市价值等,完善布局建设,形成城市地标,美化商业景观,提升城市形象。以酒店、购物中心、百货广场、美食、旅游为核心,打造北部新城深蓝城市综合体,以酒店、住宿、休闲娱乐、健身与养生、都市旅游等为核心,改造提升泗州城市综合体。

2.完善农村商品双向流通网络。适应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发展趋势,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成果,优化农家店布局,突出转变方式、提升质量,重点鼓励发展日用品乡(镇)村直营店。重点在中心乡镇引导建设集聚商业、服务、餐饮、配送、休闲、金融等功能的乡镇商贸中心,提升农家店“一网多用”功能,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巩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家店发展成为电子商务企业配送点。依托中心镇、小城镇建设,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每一个乡镇新建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完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鼓励城区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增加农村商业网点。

3.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优化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进一步畅通农产品进城流通渠道。加强综合集配中心、冷藏储运和信息化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加工配送中心、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提升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和上市“最初一公里”组织化水平。加快培育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经销商、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者、农产品流通企业及市场流通服务企业在内的流通主体队伍,保证农民合理分享流通增值收益。

(二)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

1.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市场。按照“功能集中、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引导各类市场合理布局、有序竞争、协调发展,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发展格局。依托交通枢纽发展商品市场,在泗县火车站、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道口等区域规划建设区域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重点打造北京新发地(泗县)农产品批发市场、泗县多金国际汽车城、红星美凯龙家具城、特色运河美食城、苗木花卉批发市场、水产品(鲜活产品)批发市场等。

2.培育一批龙头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模式,促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动优势流通企业利用参股、控股、兼并、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若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零售商、批发商、物流服务商。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众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中小企业,提高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在社消零总额的比重。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进入流通业公共服务领域,形成主体多元化、资源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公益与商业相配套的服务体系。

3.加快绿色循环商贸流通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提高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加快建设完整、先进的回收、分拣、加工、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支持淘汰老旧汽车,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体系建设。促进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拆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形成商贸流通业循环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泗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静脉产业园)。

确立绿色低碳理念,促进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动商贸流通领域节能减排,引导企业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重点实施耗能关键领域的技术改造,使用各类节能设备和技术,创建一批绿色市场、绿色商场。

4.加大商贸流通业开放步伐。支持骨干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支持建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融资、市场营销、管理咨询等服务。推动商业企业和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引导流通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集中提供采购、加工、配送、销售、信息、融资等服务,由贸易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发展智慧物流,推动物流精准、高效、集约发展。鼓励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做强交易撮合、商品集散、价格发现等传统功能,增强物流配送、品牌培育、质量标准、金融服务、展览展示等新型功能。建设泗县大宗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引导商贸流通开放发展。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以及鲜活农产品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支持大公司在我县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搭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增强大宗商品集散地、特色专业市场进出口功能,培育经营模式、交易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

(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1.实施“互联网+流通”工程。围绕皖东北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目标,顺应社会消费新趋势,推动形成互联网时代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多层级实体店+跨区域网店+高效率物流配送网络”的新型商业布局体系。进一步发展泗县电商产业园,规划建设电商特色小镇。鼓励企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支持传统商贸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发挥营销网络优势,拓宽营销渠道。引导实体流通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以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网络零售额在社消零总额中的占比,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地方特色产品、老字号产品“网上行”等供需对接活动,完善品牌产品网购、网销环境。

2.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商网点布局,优化网点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支持一站多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鼓励供销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拓展适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产品和服务,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建立多种形式的联营协作关系,拓宽农产品进城渠道,突破农产品冷链运输瓶颈,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城市供应。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针对农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特点,从供给端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化匹配能力,带动工业品下乡,方便农民消费。以特色农业发展支撑网点建设,鼓励具有特色商品生产基础的乡村开展电子商务,以特色农产品为重点,通过加强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带动农民增收。

3.推动电子商务进社区。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居民生活服务业,鼓励引导商业模式创新、技术运用创新和消费服务创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有效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生活服务平台。规范发展在线订餐、订房、订票、订座等营销模式,加强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效衔接,增强服务便利性,提高服务满意度。拓展家政服务网络平台的功能作用,着力发展面向老年人的网上订餐、家政服务预约、健康咨询服务等内容。

(四)加快发展物流配送

1.构建城乡物流网络体系。以建设高效的公共物流平台、构建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提升城市的物流服务功能为目标,充分发挥泗县区位交通优势,结合泗县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形成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物流中心为支撑、以配送中心为补充的城乡物流网络体系。重点打造物流运输产业园、泗县农机农资物流园、北京新发地冷链物流园、泗县粮食物流园、泗涂产业园物流园、云仓储物流园、泗县火车站物流中心,规划建设高铁站现代物流中心、汴河港现代物流中心及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等。

2.开展城市共同配送。推广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依托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或供应商为多个商贸企业、社区门店、市场入驻商户等共同配送;依托物流园区推广配送班车,开展干线与支线结合的城区集中配送;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通过集中采购提高统一配送率,利用其物流系统为所属门店和社会企业统一配送;整合存量配送资源,在学校、社区等周边设立末端配送站或建设公共自助提货柜等。

3.推行物流标准化。科学借鉴徐州等地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经验,以推进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为切入点,逐步提高标准托盘普及率,促进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改造。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应用推广工作,鼓励和指导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企业加大基础设施、装备技术、服务流程、内部管理等领域的标准化实施力度,培育商贸物流标准化服务和管理品牌;加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标准衔接和统一,逐步提高标准应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和从业人员资质水平。

4.加强冷链物流建设。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服务企业改造、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引导使用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的流程管理和标准对接,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降低损耗,保障商品质量安全。

(五)加快发展民生商业

1.完善社区商业配套建设。加快构建“*****社区商业圈”,实现居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到达便利店、快餐店、药店和洗染店,满足便利性购物、早餐等服务需求;步行10分钟到达中大型超市,满足副食品、蔬菜水果、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物需求;步行15分钟可到达百货店、菜市场、餐饮网点等社区商业中心,满足购物、餐饮、修理、家政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鼓励大型连锁零售商向社区发展品牌便利店,实现社区便利购物体验与大型连锁商城供应一体化,促进社区商业品牌化发展。完善社区业态配置,鼓励社区发展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资源回收点及健康、养老、看护等传统生活服务类业态,拓展社区专业咨询中介、儿童娱教、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形成多功能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到2025年,结合城区总体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建设?个社区级商业中心。

2.推动住宿餐饮特色化发展。强化服务民生的基本功能,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业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住宿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住宿餐饮服务的文化品味和绿色安全保障水平。推动住宿餐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促进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

3.提升家庭服务水平。引导家庭服务企业多渠道、多业态提供专业化的生活性服务,推进规模化经营和网络化发展,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完善社区服务网点,提供婴幼儿看护、护理、美容美发、洗染、家用电器及其他日用品修理等生活性服务,推动房地产中介、房屋租赁经营、物业管理、搬家保洁、家用车辆保养维修等生活性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养老服务的发展。规划建设中医药精品文化园项目。

4.完善“菜篮子工程”。大力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深入推进老旧菜市场升级改造和新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按照“合理布局、科学整合、扩大规模、改善环境”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配套完善、设施先进、管理到位的城区菜市场网络。“十四五”期间,城区升级改造或规划新建菜市场3家,城区菜市场标准率达到90%以上。

(六)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明确发展举措。一是促进纺织服装基地内产品质量提升。支持企业提高研发设计能力,稳固企业根基,推动企业平稳发展;二是要建好用好产业平台。搭建好产业平台,发挥好产业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基础服务;三是注重技术进步,提升设备水平。指导基地企业引进新工艺、新装备,及时组织学习新规范、新标准以及相应的检测技术,以应对日益变换的国际贸易发展需要。

2.高效发挥基地作用。利用现有的纺织服装外贸基地平台开展品牌创建宣传、人才培育、品质提高、新品研发,提升保税仓库服务职能,保障纺织服装基地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基地建设和服务水平,发挥基地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壮大出口企业队伍。通过积极宣传、政策扶持、业务引导、技术支持等方式,对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帮扶、指导,推动泗县纺织服装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基地产品更多更快出口。同时,利用纺织服装基地的招商优势,吸引外地的投资商来我县投资兴业,带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并以此契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全县经济全方位发展。

4.加大创新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加大基地研发平台投入,争取掌握更多核心技术与专利,拥有产品核心竞争力量。二是建设纺织服装质量检测平台,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以获取国内外消费者良好口碑。三是加大网络营销平台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更好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营销渠道,使产品走向世界。

5.促进国外营销网络建设。搭建经贸交流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宣传渠道,引导基地企业积极建设纺织服装国外营销网络,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推动企业“走出去”,促进国外资源与基地资源的双向参与和交流互通,实行以国外营销网络建设为辅的“走出去”策略,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新兴市场机遇,推动我县纺织服装外贸经济发展。

(七)优化营商环境

1.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流通主体公平竞争。完善反垄断执法机制,依法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行为,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系。

2、创新市场监管方式。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意见》(皖政〔2017〕120号),营造泗县特色的“四最”营商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推进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流通企业信息公示,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创新企业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方式,推行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制度。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健全消费者维权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流通领域执法,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

3.推进流通信用体系建设。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建设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依法使用流通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在商品零售、居民服务等行业推动建立以交易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引导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入驻商户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按照信用级别向入驻商户提供差别化的信用服务。

4.加强特种行业监管力度。完善特种行业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健全监管体系。优化加油站网点布局,提升成品油批发仓储能力,构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成品油分销体系。引导典当、拍卖、融资租赁、直销企业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完善汽车流通体系(品牌车、二手车、报废车回收拆解、汽车后市场)和城乡服务网络,发展汽车消费。

六、加强组织实施和政策支

1.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对商贸流通工作的统筹协调、督导考核,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的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落实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2.推进改革创新。强化内贸流通创新的市场导向,推动传统流通企业改革创新。鼓励零售企业通过集中采购、买断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提高自营比例。鼓励技术应用创新,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北斗导航、地理位置服务、生物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认证、交易、支付、物流等商贸环节的应用推广。引导流通企业在商品陈列、商场装饰、环境营造等方面突出创意特色,推动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提升商业设施的文化内涵。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内贸流通领域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服务,支持发展校企合作、商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专业化创新服务机构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创新成果交易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商贸服务交易平台。

3.突出规划引领。结合北部新城、东部新城、老城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业态完整、布局合理、定位超前、方便群众、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统筹的要求,推进新一轮《泗县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规范商业网点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大型商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泗县城市总体规划、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泗县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等“多规合一”的要求,规划所确定的商业网点用地,未经县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作他用。建立对新建大型商业投资项目听证、会审制度,确保商贸流通业有序发展。

4.降低商贸企业成本。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48号)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切实降低商贸企业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物流成本。放宽对户外营销活动的限制。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制度,为企业提高门店商品配送效率提供便利。涉及商贸企业行政规费一律按下限收取。

5.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提高商贸流通领域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支持商贸企业境外融资,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大力推动商贸企业通过“新三板”“四板”改制挂牌上市。支持商业银行对商贸流通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兼并重组。积极稳妥扩大消费信贷。创新发展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收费,制止不规范收费行为。利用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商贸产业基金,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投入,支持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

6.统筹优先安排项目用地。列为重大项目和政府鼓励的商贸流通设施优先安排用地。区域性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农产品流通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及乡镇商贸中心的选址和用地,由自然资源等部门按照符合规划、交通便利、节约资源等原则合理确定。鼓励利用闲置厂房、仓库等建设商贸流通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依法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商贸流通业,在符合法定规划的前提下,可依法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商贸流通项目。限上企业在工业园区建设的物流、研发和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参照执行工业用地政策。

标签: 商贸 规划 流通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