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批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

我校获批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树新教授申报的《歇后语研究》获准重点项目立项,资助经费35万元,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在该类项目中获批的唯一一项重点项目。

歇后语是汉语里流行较广、运用灵活、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歇后语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劳动资料、衣食住行、人体器官、各种器物、人物、动物、植物、地理风貌与气象、节气等,皆是歇后语的取材对象。《歇后语研究》项目从歇后语的历史由来出发,探求歇后语的结构特点、组合规律,分析阐释歇后语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问题、修辞问题、规范化问题以及歇后语语典编纂问题。

歇后语不仅是一种纯形式的符号系统,它还是文化代码,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华夏民族一代一代地把所积淀的历史事件、信仰观念、情感认知,特别是老百姓的苦乐悲欢,都收入到了歇后语中,歇后语反映了纷繁的事态人心,表达了精辟的处世哲理,折射出缤纷的人文世界。《歇后语研究》项目力求在歇后语的语义推理、语义认知和语义解析上有所突破,挖掘歇后语所具有的独特人生态度、社会意识、自然物状、生活事态、生活方式、审美心态、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等因素,揭示隐含于歇后语中的文化内涵。

《歇后语研究》既有对歇后语历时的追根溯源的纵深考察,又有对歇后语共时的包括结构、语义、语用、规范化方面的本体研究,拟在构建较为全面、系统的歇后语研究框架基础上,丰富并完善汉语熟语的学术话语体系,提升汉语熟语研究的认识论价值。与此同时,该研究还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体现在该研究也致力于汉语歇后语的搜集、整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力图让语言研究能在实际的语言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应用价值。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主要资助学术分量厚重、创新性强、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

李树新教授

李树新,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语言学会会长、内蒙古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汉语言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著有《熟语研究》《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谚语文化研究》《汉语称谓研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文化记忆》《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戏谚与戏曲文化》《槐花黄 举子忙——科举熟语的文化镜像》《语式与习俗》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西部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重大项目1项,为项目首席专家。2010年,作者的专著《熟语研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016年,专著《内蒙古地名文化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

(供稿:社会科学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达胡白乙拉 刘雪峰)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树新教授申报的《歇后语研究》获准重点项目立项,资助经费35万元,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在该类项目中获批的唯一一项重点项目。

歇后语是汉语里流行较广、运用灵活、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歇后语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劳动资料、衣食住行、人体器官、各种器物、人物、动物、植物、地理风貌与气象、节气等,皆是歇后语的取材对象。《歇后语研究》项目从歇后语的历史由来出发,探求歇后语的结构特点、组合规律,分析阐释歇后语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问题、修辞问题、规范化问题以及歇后语语典编纂问题。

歇后语不仅是一种纯形式的符号系统,它还是文化代码,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华夏民族一代一代地把所积淀的历史事件、信仰观念、情感认知,特别是老百姓的苦乐悲欢,都收入到了歇后语中,歇后语反映了纷繁的事态人心,表达了精辟的处世哲理,折射出缤纷的人文世界。《歇后语研究》项目力求在歇后语的语义推理、语义认知和语义解析上有所突破,挖掘歇后语所具有的独特人生态度、社会意识、自然物状、生活事态、生活方式、审美心态、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等因素,揭示隐含于歇后语中的文化内涵。

《歇后语研究》既有对歇后语历时的追根溯源的纵深考察,又有对歇后语共时的包括结构、语义、语用、规范化方面的本体研究,拟在构建较为全面、系统的歇后语研究框架基础上,丰富并完善汉语熟语的学术话语体系,提升汉语熟语研究的认识论价值。与此同时,该研究还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体现在该研究也致力于汉语歇后语的搜集、整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力图让语言研究能在实际的语言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应用价值。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主要资助学术分量厚重、创新性强、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

李树新教授

李树新,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语言学会会长、内蒙古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汉语言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著有《熟语研究》《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谚语文化研究》《汉语称谓研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文化记忆》《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戏谚与戏曲文化》《槐花黄 举子忙——科举熟语的文化镜像》《语式与习俗》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西部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重大项目1项,为项目首席专家。2010年,作者的专著《熟语研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016年,专著《内蒙古地名文化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

(供稿:社会科学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达胡白乙拉 刘雪峰)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基金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