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媒体融合·系列报道·穿“阅”五年
公示:媒体融合·系列报道·穿“阅”五年
参评人员诚信承诺书
我就申报的《穿“阅”五年:(一)王秀英和孙女:“香”飘全世界绣出大产业 (二)蒋越锋:牢记嘱托打好新时代的“新淮海战役”(三)冯彦可:身残志坚破困境卫冕剑锋志昂扬》作品参评本届江苏省好新闻作如下承诺:
一、根据《江苏省好新闻评选办法》和有关通知要求申报作品评选。对申报的作品以及推荐表等材料, 如实填写 ,认真审查。作品内容和材料均已经过确认, 符合参评要求。
二、申报的作品不存在导向问题、抄袭 、造假或内容失实;不存在重新制作、虚报刊播信息、虚报作者 (主创人员)和编 辑, 以及参评作品与刊播作品不一致 ; 不存在参评人员违反职 业道德或因违反评奖规则等行为受到处罚并在影响期内; 不存 在未按规定程序开展推荐、初评、公示。
如违反上述承诺, 我愿根据江苏省好新闻评选有关处罚规定承担全部责任, 接受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对作者(主创人员)和编辑的处罚。
承诺人(签名):刘楠
2023年2月15日
2022年度江苏省好新闻(媒体融合)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穿“阅”五年: 王秀英和孙女:“香”飘全世界绣出大产业 (二) 蒋越锋:牢记嘱托打好新时代的“新淮海战役” (三) 冯彦可:身残志坚破困境卫冕剑锋志昂扬 | 参评项目 | 系列报道 | |||
专门项类别 (可选填) | 重大主题报道(√) 国际传播( ) 典型报道( ) 舆论监督报道( ) | 字数 (时长) | 7分49秒 7分50秒 7分46秒 | |||
作者 (主创人员) | 尚健飞刘楠 王启惠 郑子豪孙冉 吴泽凡 庄路王英俊 | 编辑 | 刘楠 | |||
原创单位 | 徐州广播电视台 | 刊播单位 | 无线徐州app |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刊播日期 | 2022年7月1日 | ||||
新媒体作品填报网址 | http://share-plus.huaihai.tv/folder269/folder12/2022-06-22/1FweCriTtaCxkLnL.html?_hgOutLink=special/specialDetail&id=1324 | |||||
文字简介采编过程 | 2017年,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徐州广电策划推出了新闻行动“致未来——写给五年后的自己”。策划一经推出,立刻引发全网高度关注。三个月共征集社会各界来信超过4000封,微博话题“写给2022年的信”阅读量达613万,H5互动产品被大量转发。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徐州。对发展实体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振兴乡村、加强基层党建、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徐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书写了“强富美高”的答卷。 五年后的2022年,那些追梦人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徐州广电推出融媒体新闻行动《穿“阅”五年》,寻找“2017致未来五年自己”的那些人,见证他们奋斗出来的幸福。 作品时代感强。紧扣喜迎二十大召开这一宏大主题,从五年前的一封信入手,小切口精心设计,寻访当年的追梦人,结合他们在过去五年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进的亲身经历,讲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选题代表性强。访谈的嘉宾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曾调研过的马庄、徐工、淮塔等地,内容涉及科技、教育、体育、医疗、交通、文化等领域,系统且全面地呈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再现不懈奋斗的激昂岁月。 网络创新意识强。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在专题的基础上,团队将访谈中的感人故事、金句亮点做二次加工,在多家网站、客户端、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转发短视频,目前多平台总点击量超百万,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 |||||
社会效果 | 喜迎二十大《穿“阅”五年》新闻行动自7月1日启动以来,形成了多轮传播高潮,报道传播周期长达7个月,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两条线并行,一方面以人物专题为主要内容,回访五年前,也就是2017年写过信的那些人,“对话”五年前的自己,分享这五年的收获和遗憾,并继续写下五年后的期许。记者深入挖掘基层个体人物、村庄故事,以自己五年前的信为载体,重温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展现新时代的巨变。作品从他们的视角讲述徐州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故事。另一方面则以活动为载体,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人们执笔给2027年的自己写下一封信,信中有目标、有憧憬、有幸福…… 作品充分利用多媒体不同的传播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探索出一条移动互联网时代符合大众习惯的传播路径,让广大参与者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据统计,喜迎二十大《穿“阅”五年》新闻行动共举办二十余场线下活动,参与人数五千余人,在新媒体端,共生产短视频近百条,作品在多个平台的阅读量破百万,与此同时,项目组还在无线徐州APP和微信端搭建了线上互动平台,邀请全国网友参与到活动中来,收到了上千封网友的来信。该访谈播出后,项目组将内容碎片化成“主播读信”“嘉宾读信”等形态的短视频在全网传播,并登上了”学习强国”。一封封信中的目标不大,但却是各行各业在新时代下循着时代坐标,齐头并进的前行方向;一位位人物都很平凡,但让人看到的是他们顺着时代潮涌奔腾向前的不平凡的身影。 | |||||
(推荐理由)初级评语 | 访谈以信件主人公穿“阅”五年的方式,生动记录了奋斗者和建设者们的五年经历,访谈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很生动,每一段历程都极具感染力,传递了时代群像的精神力量。 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3年2月15日 | |||||
联系人 | 刘楠 | 手机号码 | ||||
办公电话 |
参评作品二维码
作品全屏截图
短视频专题《穿“阅”五年》
王秀英和孙女:“香”飘全世界绣出大产业
【现场】主持人王英俊:有人在吗 你好王秀英老人在不在 在我们从哪能进去 我出来行吧您出来也行
【特技转场】
【现场】主持人王英俊:歌尧 来来来
【同期】访谈现场
歌尧你五年前写这封信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现在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五年前2017年的时候我没想到习总书记会过来那个时候我在上学
【配音】五年前王秀英奶奶78岁,孙女孙歌尧还在读大学。王秀英自幼喜欢手工制作,12岁便跟着祖母和母亲学习做香包,至今已经70多年了。如今,孙女歌尧已大学毕业,全身心投入到了香包事业。祖孙俩为了完成总书记的嘱托,一直把香包的品质放在第一位。
【同期】访谈现场
香包做的好做的精致 要一定这样做下去所以我就听了主席的话这个香包就做这么大就听主席的话 就这样一定做下去要做好 做精 所以我们也是不忘初心把真棒香包做出了两个特别大的款式
【现场】大真棒展示画面
【配音】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购买的同款香包,成为马庄村的畅销产品,来自各地的订单应接不暇。2018年,王秀英香包培训基地成立,马庄香包走出了小村落,“香”飘世界。
【同期】访谈现场
这是(2018年)我们去了香港奶奶之前去过香港吗没有 我奶奶以前都没出过村奶奶之前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哪徐州 贾汪 这个算是最远了香港 对 最远了 这是我们2018年的时候我和奶奶一起去了香港把我们的徐州香包带到了更大的舞台上我的香包也是漂洋过海了也坐了飞机了 我心里想我一辈子 我缝70多年香包了我没想到我的香包能飞上天我心里不知说什么好心里就是高兴
【同期】访谈现场
2019年我奶奶获得了中国非遗年度十大人物这是我和奶奶一起去领奖
【同期】访谈现场
2020年的时候你给他们讲课村里面的人 村里面喜欢缝香包的外面的人 他们都想来学习我们就搞了这个精准扶贫香包制作培训班(接)我奶奶都会免费的教他们
【同期】访谈现场
这个图片就是我和奶奶去年(2021)的时候直播带货 奶奶就这样出镜了直接对 直接出境 (接)听说直播和央视还有一次合作是吧对 尼格买提还有王宁老师他们帮我们直播带货一秒钟就秒光了2000个香包
【同期】访谈现场
今年(2022年)我们前段时间还参加了一个这个喜迎二十大 江苏主题非遗展我和奶奶带着香包去镇江参加了这个展会还教了两位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特别可爱特别坚强勇敢
【配音】2020年,毕业于大连艺术学院的孙女孙歌尧,也跟着奶奶学习香包制作以及苏北地区独有的刺绣技艺,同时还跟随“中国发绣第一人”周莹华老师学习苏州发绣,不断拓展自己的技能。前不久,孙歌尧与腾讯公司合作,在时下最为流行的手游主要人物中融入香包元素,让热衷于这款游戏的年轻人,真切感受到新潮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美。
【同期】访谈现场
年轻人喜欢的颜色年轻人喜欢的款式就比如真棒香包 在总书记来了之后特别的火然后我就想 可能年轻人不会把它挂到身上吧我就设计出了一款小一点的真棒香包做成钥匙扣 手机挂件像这种就可以利用到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配音】 为了将小香包变成百姓致富“金荷包”,贾汪区相继建起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马庄文创综合体、马庄中草药园,建立香包网络销售平台,吸收有想法、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人加入香包产业队伍,使马庄香包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同期】访谈现场
村里七个生产队都是这样 一个队来五六个人天天就是这样教的 手把手教十来个人 他们回家再传授再教就这么一个个就这么教教了徒弟 徒弟再传徒弟传了几代了 我觉得也有七八茬了腰包鼓起来 你看这个有多好这个变化大很了吧村民一个月也能转3000块钱吧
【配音】去年,马庄香包收入突破800万元,“香”飘大江南北的同时,也“绣”出马庄人美好幸福生活。83岁的奶奶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非遗手艺,而孙女则在创新中,让传承焕发新的活力。
【同期】(写信画面)
孙歌尧读2027年的信
蒋越锋:牢记嘱托打好新时代的“新淮海战役”
【现场】2017年您写下的一封信,就是这封您看看,五年前,过了五年了,记得记得记得
【配音】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瞻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在总书记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中,蒋越锋担任主讲。
【同期】访谈现场
淮塔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越锋:
很荣幸,我还担当了给总书记讲解的讲解员,全程陪同,70多分钟。
主持人唐一民:
您接到这个任务时候,心情怎么样?紧张吗?
淮塔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越锋:
紧张,紧张,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一来从来没有见过总书记,二来感觉自己的知识能力说不定无法应对总书记的提问,确实有一种紧张感。但是见了总书记以后,我感觉总书记这个人他非常平易近人,说话和气,我就很快就平静下来,跟随总书记一边走一边讲解。
【配音】蒋越锋告诉记者,在总书记参观过后,前来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群众比往日多了起来。总书记所走过的路线也成了热门线路。五年间,淮塔管理中心牢记总书记嘱托,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纪念场馆建设管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基因传承发扬等重点工作,推动淮塔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期】
淮塔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越锋:
看到这个场景,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面怎么付出的,往往都是油然而生,或者是比较清晰地能够回忆起来,付出总有回报,是不是,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汗水。
【配音】经过10个月的紧张施工和精心建设,2021年7月1日,“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正式对外开放。1.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余件文物、1000余份档案、1000余张照片、20余处艺术场景,全面展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进程、历史内涵和革命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自开放以来,迄今已接待社会各界观众100多万人次。为把新展陈的教育功能和意义发挥好,在整个布展过程中,每个细节都倾注了淮塔人的心血。
【同期】访谈现场淮塔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越锋:
今年,连续获得了3项比较有影响力的荣誉称号,一个是我们新馆“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这个展览获得了全国十大精品展览的特别奖。第二个,我们获得了全国文物系统的先进集体。第三个我们的优秀讲解员团队,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这也是她们多年来辛勤奋斗的结果。
【配音】从2014年起,淮塔管理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重大战役亲历者抢救性采访,通过专人“访”、影像“存”、统一“保”、专家“研”等多种形式,精心开展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采访工作,累计采访亲历者765位、整理口述资料300余万字。
【同期】
淮塔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越锋:
采访下来以后,我们当时就统计了一下,最大年龄超过一百岁,有一百零一岁,最小的也有八十一二岁,平均年龄九十岁以上。我们进行着这样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在记录着前辈们对历史的回忆,丰富我们的历史研究资料,对传承淮海战役革命精神,红色基因,我想这大有促进作用。
【配音】在抢救性采访亲历者的同时,淮塔管理中心大力推进口述史成果的转化利用。目前,已采集整理出《淮海战役亲历者图录》《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史》等,编辑出版了《我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永远的丰碑》等党性教育系列读本。凤凰山麓,淮塔巍巍,红色基因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一股势不可当的磅礴力量。今年,淮塔管理中心党组已精心谋划了《淮塔管理中心2022--2024年三年行动计划》,制订了30余项重点任务,致力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红色地标。
【同期】访谈现场淮塔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越锋:
我明年就要退休,虽然说还有一年左右时间吧,奋斗的时间,但是淮塔的红色事业,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路上,应该说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把红色基因这项工作,要传承好弘扬好。
【现场】蒋主任写信的画面
【同期】(写信画面)
蒋主任读2027年的信
冯彦可:身残志坚破困境卫冕剑锋志昂扬
【现场】与冯彦可寒暄现场
就是您还记得您五年前写过一封信吗?我今天给带来了。
【现场】开信画面
【配音】“做生活的强者”,冯彦可每一天都在用行动践行。2016年里约残奥会,冯彦可摘得男子B级花剑个人金牌,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东京残奥会,他连夺轮椅击剑男子个人B级佩剑和花剑两个项目的金牌。
【同期】轮椅击剑残奥冠军冯彦可
当时打到决赛的时候,我自己都感觉不不可思议。因为我在半决赛的时候我赢了那个,是波兰的选手安德里安,他是目前就是世界积分排第一的,然后他也是经常拿冠军,我就很少能赢他。
【配音】而回望成功的路,冯彦可说,走得很不容易。1988年,冯彦可出生在邳州的一个农民家庭,6个月时因患脊髓灰质炎导致下肢重度残疾,无法独立行走。7岁那年,冯彦可被送到邳州专门接收重度小儿麻患儿的住宿制学校——“邳州希望之家”,在那里开启了他的求学之路。
【同期】主持人唐一民
你在媒体上提到,自从那个时候(7岁)开始自己就像一块海绵,嗯,对,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容呢。
【同期】轮椅击剑残奥冠军冯彦可
因为你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因为这种很现实的东西,然后后来有了机会去上学。像我们这个残疾人啊,就是你小的时候村里面人很多都瞧不起你。但是我还是很坚强的,因为我从小的时候我就不太会觉得让我爸妈丢脸,或者干嘛的,我也不怕别人说我什么,然后我也经常会跟我妈去赶集啊,去走亲戚。因为我从那会儿开始我觉得我可能以后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可能会活的跟你一样精彩。
【配音】从2003年开始轮椅乒乓球项目的训练,短短两年,冯彦可就在省残运会上崭露头角,也因此入选江苏省残疾人乒乓球队。都说越努力越幸运,可冯彦可的运动之路并没有一帆风顺。在优中选优的同组筛选中,冯彦可因积分落后被淘汰,不得不放弃了乒乓球运动。
【同期】轮椅击剑残奥冠军冯彦可
睡不着,然后蒙在被子里哭,然后当时我是跟教练住一个房间的,然后他就看着我可能没睡,然后他就开导我,然后说残疾人不止这一条出路。然后就跟我讲很多,反正哎呀现在想想我自己心里还很难受,因为当时我反正我是过了很长时间才走走出来,因为我刚练乒乓球那会儿,我就特别想拿这个奥运冠军,特别想赢。然后到后来突然他就把你pass掉了,失败了还是很难受的。选择击剑也是自己这个怎么讲呢?就是可惜吗?其实也不是可惜,我只是想再拼一次就这样。当有的人在给你说你还是有这个机会的时候,哇,那种死灰复燃的心态,我想我再拼一次,我再试一次,不成我就认命了。
【配音】2011年底,冯彦可毅然决定转入江苏省击剑队训练,在庄杏娣教练的悉心指导下,23岁的冯彦可再次展示了自己的运动天赋。
【同期】轮椅击剑残奥冠军冯彦可
因为我当时选择击剑的时候已经23岁了,然后其实在这个年纪已经算是,运动员的话已经很大了。他正常的话就是十四五岁十五六岁,这样基本上就进队了,然后开始慢慢学习,他20岁左右就开始出成绩了,然后我当时23岁才进队。为什么选择再去尝试一次运动,还是自己然后心里的那个奥运梦吧,是想自己参加一次奥运会,因为奥运会是运动项目的最高舞台嘛,自己还要去搏一次。然后也是心里面有这个信念,有这个动力。也是到后来我进入到选择了击剑队之后,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训练得到了今天的这个成绩。
【配音】自己选的路,就要义无反顾拼下去,不拼不可能出圈,不拼就可能被淹没。无数个训练的日日夜夜,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去战。如果说击剑激发了冯彦可运动的天赋,那么里约残奥会则解锁了他的夺冠潜能。从2017年开始,冯彦可就开启了东京残奥会的备战,为了能够卫冕金牌,他每一天都在全力以赴。
【同期】轮椅击剑残奥冠军冯彦可
就是跌倒了再起来。跌倒了再起来,就是一直去努力吧。因为当你完全失败了之后,你不可能去去干一些健全人,他们最苦的工作,但是你干不了,你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下你自己。
【配音】冯彦可说,一路走来,他要感谢国家、感谢教练对他的支持和指导,更要感谢自己的父母,一直没有放弃自己。
【同期】轮椅击剑残奥冠军冯彦可
五年前写的那封信中也提到希望能找到另一半。嗯,找到了吗?找到了。
因为从我跟我对象,她也是我们队里面的队员,她比我晚进队大概有半年多吧,然后我们就一直在队里朝夕相处,然后我们是2017年7月4号确定的恋爱关系。
【同期】主持人唐一民
作为一名过来人,你从事了运动项目有大概十年整的时间了,你最感慨的是什么?尤其在残疾人事业方面你想做哪些呢?还想干些什么?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同期】轮椅击剑残奥冠军冯彦可
我最感慨的还是残疾人体育给我的现在所有的成绩。然后我也很感谢国家,然后各个地方的领导对我们这种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支持。因为残疾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我是希望现在这些残疾人能够多多的走出家门,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冯彦可写信画面】+音乐
【同期】(写信画面)冯彦可读2027年的信
致下一个五年的自己。今天是2022年9月20日。下一个五年我依然不忘初心,努力训练。争取在2024年法国巴黎残奥会上扬眉剑出鞘,蝉联花剑冠军,实现残奥会三连冠的梦想。下一个五年我依然希望家人能平安幸福,宝贝能平安的出生,快乐的成长。未来五年我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体育,让更多的人学习体育精神。
标签: 媒体融合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