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重获新生——信阳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名乙状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

古稀老人重获新生——信阳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名乙状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

近日,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一病区、消化内科、手术麻醉科共同协作,成功救治一名74岁的乙状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使一名几欲放弃治疗的乙状结肠癌肠梗阻老人重获新生。

病情危机

患者,陈某,男,74岁,以“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0天余”于当地县医院治疗效果欠佳。急诊来医院普外科一病区就诊,主治医师李正杰接诊了该患者。由于10多天未排大便,患者腹胀难忍,肠管扩张明显。经查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肿瘤并梗阻,梗阻以上结肠及小肠肠管明显扩张。此时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解除梗阻可能会出现肠缺血、重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随时有生命危险。但患者既往15年前有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史,长期口服华法林,同时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病人基础状态差(入院心率110-130次/分,血氧90-95%),稍微活动就出现心慌、胸闷症状。同时病人合并电解质紊乱,如果此时行急诊手术,病人风险极高,主治医师李正杰立即向周明银主任汇报了患者的病情。



(影像检查结果)

多科会诊 凝聚合力

周主任立即查看患者病情,同时联系消化内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开展MDT多学科讨论,讨论结果:患者肠管扩张明显,直接外科手术易导致术中肠管因高压突出腹壁而无法回纳腹腔、切开胀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难度增高、风险加重,不建议直接手术。而保守治疗,肿瘤短期内无法缩小,继而出现肠壁水肿、缺血坏死,最终导致肠穿孔危及生命。周主任建议采取“两步走”治疗方案,先肠道置入支架,快速缓解肠腔内高压,改善症状,待梗阻解除,患者恢复能够耐受手术以后再切除病灶。

置入肠道支架,“生命通道”及时开通

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消化内科李士坤主任带领团队立即为患者急诊行肠镜检查,见环腔一周隆起型肿物,导致管腔重度狭窄,完全阻塞肠管。李主任及其团队仅用不到20分钟就快速于梗阻处置入覆膜支架,并进行活检取样,病人腹胀得到明显缓解,淤积在肠管内的内容物便随着支架的逐步扩张而顺畅地排泄出来。


(肠道支架置入)

消化内科李士坤主任讲到,解决梗阻是患者当时的首要问题,内镜引导下乙状结肠支架置入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个最有利的治疗方法,既可以缓解梗阻症状,也可为患者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医护齐心协力攻难关,微创手术再创佳绩

肠道支架置入后,患者的梗阻症状得以迅速缓解。为了保障后期顺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医嘱给予流质膳食、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调整其基础状态。护理上,术前针对患者的营养、心理、对疾病的认知、术前术后配合、早期拔除尿管和引流管、尽早下床活动和恢复饮食、尽早辅助化疗等方面,制定了手术期护理方案。经过周密筹划、积极评估准备。1周后,在手术麻醉科的大力配合下,由周主任主刀,陈涛副主任、李正杰医师、韩道正医师协助,经过紧张有序地游离肠系膜、清扫淋巴结、切除肿瘤、肠管吻合,历时2小时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膜解剖下3D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外科手术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术后,普外科一病区医护团队以ERAS(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高级营养支持专科护士李秋红根据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动态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实施精准化营养支持管理。李正杰医师积极联系肿瘤内科,制定术后化疗方案。在医护团队的大力协作与共同努力下,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医疗及护理技术水平赞不绝口。


(术后医护查房)

专家科普

周明银主任介绍到,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25%左右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会出现肠梗阻,一旦肠道梗阻,患者腹痛、腹胀较重,大多需要急诊行外科手术解决,由于术前无法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需行肠造口(人工肛门)手术,等化疗、放疗结束后约半年需再次行肠造口还纳手术,患者往往需要经历两次手术,住院时间较长、花费高昂、痛苦增加。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焦虑、不愿意与人交往等心理疾病。医院消化内科开展的内镜下肠道支架术置入术极大程度的使这类患者避免承受急诊手术的高风险及“肠道造口”之苦。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医学技术从微创向无创发展,并利用学科齐全、诊治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平台优势,积极与各个兄弟科室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以快康复、精准治疗为理念,豫南地区的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供 稿:普外一病区 李正杰

责 编:蒋天骏

审 核:陈 静

标签: 结肠癌 科协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