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相关规定,现将“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涪陵区餐厨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信息予以公告。
一、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涪陵区餐厨垃圾处理工程
建设单位: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地点:荔枝街道乌江村和蒿枝坝村交界处(生活垃圾填埋场东侧地块)。
建设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项目类别:市政工程
工程投资:总投资16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533万元,占总投资的3.33%。
建设规模:餐厨垃圾处理规模300t/d。
生产制度及劳动定员:项目劳动定员40人,全年工作时间365天,生产实行三班制工作。
1.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以物理-生物相结合技术为核心,采用机械分离的处理方式,最大化回收油脂,并使有机物和液体类物料整合在一起成为厌氧发酵产沼气的优质原料。
(1)专用的餐厨垃圾收运车辆进厂后,首先通过电子汽车衡斤检并记录,然后进入预处理间内,收运车辆在指定位置将车内的垃圾卸入接收料斗内;储存在垃圾接收斗内的垃圾经设置在接收斗底部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分拣机,将餐厨垃圾中的粗大料:塑料、瓶类、钢勺、盘等分拣出来,分拣出的杂物进行回收外卖或填埋。
(2)经分拣后的餐厨垃圾送入制浆除杂机,进行破碎制浆,在此设备内也去除部分塑料等轻物质。
(3)浆料送入蒸煮机内进行加热,蒸煮机为连续加热,物料在蒸煮机内加热到90℃左右。
(4)加热后的浆料首先进行除砂后再进入三相分离机内进行固相、液相、油相的分离,除砂主要是为减少三相分离机以及后续设备的堵塞和磨损。固相、水相输送到缓冲罐内,油相进入碟式分离机内进行进一步除油。毛油直接运至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制取生物柴油。
(5)水、浆料在缓冲罐内搅匀之后泵入车间外的均质池,在均质池实现均质、缓存、调浆的作用,调配成含固率为10%的浆料后,泵送入厌氧发酵罐,在厌氧发酵罐内厌氧消化约30天。
(6)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储存于沼气储柜内,进行脱水、增压、脱硫、脱碳处理,净化后的沼气厂内自用,发酵产生的残渣进入脱水机房,脱水后外运处理;脱水过程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一部分回用,一部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2.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工程在施工的时候,噪声对场地北侧和西北侧敏感点(1~5#敏感点)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噪声防治主要是要选用低噪声设备,将高噪声设备安置于场地中部,设置围墙等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的施工设备仅限于昼间作业,夜间禁止施工;将电动机、空压机等可在固定地点作业的机械设置在临时隔离的工房内,利用建筑隔声作用,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振捣棒操作点周围设置移动式隔声屏等等。经上述措施后,施工噪声可降低10~20dB(A),环境可以接受。
(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并与道路路面车辆行驶速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表7.2-2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由表可知,在实施每天洒水4~5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可将粉尘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内。
(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设备维护和清洗、混凝土养护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
施工生活废水:施工人员预计最大70人/d,不设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周边民房作为施工项目部。用水按照100L/d·人计(排放系数0.9),产生的生活污水总计6.3m3/d,主要污染物COD350mg/L(2.2kg/d),SS200mg/L(1.3kg/d)。
施工废水:施工期不可避免地产生混浊的施工废水,预计施工废水为10m3/d,其SS浓度为500mg/L(5.0kg/d),COD150mg/L(1.5kg/d)。动力、运输设备的含石油类废水预计约7.5m3/d,其浓度约12mg/L(0.09kg/d)。
本项目的施工废水产生量有限,可将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 同时,在施工场界设排水沟,收集地表上施工机具跑、冒、滴、漏的废油,经隔油池处理达标后,废水作混凝土搅拌补充水。
施工人员生活可依托周边现有的生活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可依托现有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经过有效处理之后施工期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工程高挖低填,厂区能实现土石方平衡,不设置弃渣场;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清除和处理容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影响施工营地的卫生条件,并且在雨季时,可能随地表径流进入受纳水体,污染水质。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区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定期送往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
对于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施工废料和废泥浆,应加强施工管理,进行妥善处理,可利用部分应尽可能利用,不可利用的清运至荣桂渣场(龙桥工业园区渣场)填埋。
2.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
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场地、设备和车辆清洗废水、沼气凝析液、残渣脱水废水等,产生量为325.12m3/d,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等其浓度较高,生活污水为9m3/d。所有废水经厂区自建的污水调节池调节后泵抽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池内,经填埋场原有专用废水管道直接排至涪陵区江东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 B标后排入长江,对环境影响不大。
根据实地调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池容积为4万m3,收集池内存量极少,基本处理空池状态,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约为100m3/d,本项目废水产生量为334.12 m3/d,完全能容纳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另外,专用管道输送能力为500m3/d,输送能力满足要求。
江东污水处理厂采用A/A/O工艺,一期工程已于2003 年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设计处理规模8万m3/d,服务范围包括福利区江南片区和江东片区,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 标准。2015 年2 月涪陵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可研已经得到批复,计划处理规模新增4万m3/d, 扩建后涪陵城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将达到12万m3/d。本项目废水量较小,水量仅占江东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能力的0.42%,发酵废水中NaCl 含量对整个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的贡献值,远低于常规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污泥能通过调节自身的新陈代谢适应的约 0.5g/L 的盐浓度。因此,从水量和水质的抗冲击能力来说完全可以保证本项目的污水接入,不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
(2)声环境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可知,在对项目区内高噪声设备采取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处理后,各厂界昼间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夜间噪声因噪声设备距离东面厂界较近出现超标外,其余厂界均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东面厂界外临近山体,无敏感点分布,因此,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200m范围内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均能达标,项目运营期对声环境影响很小,周边环境可接受。
(3)大气环境
根据预测,正常工况下,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均很小。生物滤池排气筒H2S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7.26%,NH3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2.68%;燃气锅炉对环境的影响均很小。
项目面源主要为接料与预处理车间排放少量的硫化氢、氨的无组织排放。通过估算模式预测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预测结果见表5.2-8。正常工况下,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均很小,预处理车间H2S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2.05%,NH3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0.77%。
非正常排放时, NH3、H2S 的最大落地浓度均未出现超标,但NH3、H2S 最大占标率出现显著变化。因此,在事故工况下,项目排放废气对区域环境空气的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事故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企业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排放情况的发生几率。
根据卫生防护距离级差取值规定,确定本项目预处理车间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
通过现场调查,卫生防护距离内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另外,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规划建设学校、医院、集中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
(4)固体废弃物
预处理系统分离出的少量不可发酵杂物直接运往涪陵区垃圾填埋场填埋;沼气净化系统产生报废干式脱硫剂属于一般工业废物,在场内收集后可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利用;发酵残渣脱水后干化后产物直接运往涪陵区垃圾填埋场填埋;报废生物滤池填料产生固废其产生量较小,将全部运往涪陵区垃圾填埋场填埋;生活垃圾收集后运往涪陵区垃圾填埋场填埋。
由上可知,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都有较好的处理处置措施,不会造成固体废物的随意排放,对环境影响很小。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废气:
臭气收集:卸料厅设计为双道门结构,料斗区域与预处理车间其他区域通过隔离墙分隔;卸料厅使用快速卷帘门,配合工业风幕机;两个收料斗均设置仓门,未卸料时关闭仓门;整个车间采取密闭负压收集系统将车间内臭气集中收集处理,项目臭气集中处理采用生物滤池除臭方式。
生物滤池除臭原理为:气体进入位于生物滤池底部的空气分配系统,然后缓慢通过活性生物滤床,在此过程中,臭气被湿润的填料表面吸附。同时,在滤床上附着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射菌、真菌——的作用下,将所吸附的致臭有机物降解成无臭物质(CO2 和 H2O),净化后空气以扩散气流方式离开滤床表面,经收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大气。生物滤池的填料是多种不同种类的木屑,以供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长,优化除臭系统的处理效率。
废水:项目设置2套管网,生产废水设计废水管网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其他清下水进入雨水管网。
固废:
不可发酵杂物以及脱水后发酵残渣产物均设置密闭式罐车收集,当天清运至活垃圾填埋场,厂区不设置储存设施;
沼气净化系统产生固废主要为报废干式脱硫剂及吸附剂等固体废物定期更换,在更换的同时由具有相关处理资质的单位及时清运,不设置临时储存设施;
生物滤池填料每隔4 年报废一次,固废成分为木屑和纤维,以及寄生在其上的附生物。其产生量较小,报废产生固废将全部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在报废更换的同时由罐车运送,厂区不设置临时储存设施。
噪声:采用合理布局、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涪陵区餐厨垃圾处理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符合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项目生产工艺先进,清洁生产特点明显,在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情况下,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对环境及周边人群健康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不会变区域环境功能。因此,从环境角度考虑,拟建项目选址是合理的,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查阅环评简本的期限:2015年7月14日至2015年7月29日。
公众查阅环评全文本的预计起始时间:2015年7月30日。
公众查阅环评简本、全文本的方式:通过环评单位、建设单位均可查阅。
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人和黄山大道东段174号
联系人:黎敏 电话:
185*****740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重庆浩力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联系人:邱建明 邮箱:
********8@qq.com">
********8@qq.com
电话:023-
******** 136*****945 传真:023-
********转805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范围:可能受到项目影响的所有公众,以及对项目建设或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宝贵意见的所有公众。
主要事项:请公众对报告书中的工程分析、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提出意见;特别是报告书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倘若公众对项目还有其它更好的建设性建议恳切及时提出,我们将积极采纳并衷表谢意。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采取在网站发布环境信息方式、当地张贴告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等方式,让公众充分了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将采取现场走访、询问的方式与公众进行广泛的交流。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自项目第二次公示首日起,不少于十个工作日(2015年7月14日至2015年7月29日)。
联系人:郝工
电话:
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