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金寨县桃岭乡2023年关山半岛茶旅融合发展规划
【区域规划】金寨县桃岭乡2023年关山半岛茶旅融合发展规划
根据《金寨县2022年重点调研课题》(金寨调研〔2022〕1号)相关要求,桃岭乡围绕《打造网红“渔”乐园,构建关山半岛产旅融合示范带》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桃岭乡龙潭村关山半岛(以下简称“半岛”)位于梅山湖上游,距金寨县城14 公里。半岛总面积5平方公里,涵盖6个村民组,205户777人,三面环水,视野开阔,旅游资源、渔业资源丰富,境内都是移民人口,是典型的库区移民自然村。上世纪50年代,半岛人民响应国家号召,舍弃良田与故土,移居此地开荒建设新家园。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动下,半岛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一产茶叶种植,二产茶叶加工,三产茶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如今,半岛群众面临可用耕地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等发展瓶颈,期望振兴致富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针对半岛群众面临的问题,今年以来,桃岭乡制定了《金寨县桃岭乡茶旅融合项目规划方案》《金寨县桃岭乡龙潭村村庄规划》等产旅融合发展相关文件,积极筹备桃岭乡关山半岛-悬剑山旅游总规划。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900万元投入建设,新辟优质茶园3300余亩,打造千亩高标准茶园示范地,新建多功能茶艺展示体验中心1处、多功能观景台2处、凉亭2处,铺设茶间步道3公里,新修沿湖公路3.8公里,沥青道路1公里,绿色景观初具成效,湖光山色之中尽显灵秀之气。
二、目标地位
围绕《安徽省金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两主两副,两环两带,四大片区”的总规划,立足于梅山湖-响洪甸滨水休闲游憩环和逍遥自驾旅游休闲带定位,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产业资源、自然资源等多种资源,致力打造以“弘扬库区移民精神为主题”的产旅融合示范带。
三、发展优势
1.自然风光优美宜人,开发利用有资源。半岛位于梅山湖旅游区核心地,白天可观湖光映山色,夜晚可赏星辰染月夜,有“皖西小三峡”之美誉。境内神秘的白马寻踪、裂石遗韵、文昌秋月、九峰晚钟、马鞍观海、鸣鹤古枫、牛鼻观鱼、金龟荡桨、金潭品茶、关山古渡等景点各有特色,南临尉迟山,北望悬剑山,可谓移步换景、越看越奇。半岛地处北纬31°黄金分割线,长寿之乡核心区,海拔500-1000米,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境内动植物品类繁多,地形地貌千变万化,是旅游康养绝佳之地,可深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2.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产旅融合有基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半岛品质上乘的茶叶,50年代起,半岛人就重视发展茶叶生产,户户种茶叶,处处是茶园,70—80年代,公社在此创办幸福冲茶1场。半岛现有茶园4000亩,茶厂5座,年产茶叶150余吨,主要品种有瓜片、毛尖、沐芽、白茶等,不仅是我乡茶叶的核心产区,也是大别山内山茶第一早茶产区。半岛湖岸线长,库湾多,水质好,大小环岛数十个,鱼群聚集,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垂钓良港。此外,半岛生物生长环境优越,野生中药材遍布林间,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合作社示范基地坐落于此,可年产天麻、灵芝、茯苓、桑黄等菌种 370 万袋,带动创收 720 万元。
3.景点分布集中连片,全域旅游有前景。乡内景点集中,半岛周围区域内悬剑山景区、劳模茶园、海亮码头分布周边,同半岛遥相辉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乡内有金桥十八烈士墓、解放金家寨战斗烈士纪念园,距“洪学智故居”22公里,距“南溪大王庙”41公里;周边名胜景区集中,有梅山水库、龙津溪地、望春谷等知名景点。可串联规划“一日游”“周末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形成集中连片式的旅游区。
4.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开发有潜力。随着长三角发展一体化引领推动,县城规模急剧扩张,人口加速集聚。近年来,群众短途游、周末游、乡村游、自驾游等出游方式受众面越来越广,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前景广阔。半岛距离梅山老城区仅10公里,距沪蓉高速金寨收费站25公里,另有南溪丁埠高速收费站,相较于县城周边其他景点,半岛具有路程距离短、景点集中连片、交通便利快捷等优势,可吸引县城、六安、合肥、南京、武汉、上海等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同时,S443省道是连通西部片区十几个乡镇的主要干道,往来车流量大,极易聚拢人气,引爆流量。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半岛产旅融合取得了突破式发展,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茶园标准有待提升、产旅融合不够深入、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半岛旅游交通、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硬件水平未达到景区标准。境内原有水泥路弯多坡陡,路面狭窄,大车无法通行;沟渠、河塘、堰坝等设施老旧破损;剩余4.6公里沿湖循环路亟待施工;境内人居环境缺少资金改造美化。
2.茶园改造有待提升。半岛茶园建园时间长,老茶园面积占比大;茶树行间距过窄、空间有限,杂树较多,茶树栽植不整齐;采茶以手工为主,机械化程度和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资金投入不足,老旧茶园改造力度不大、进展不快,整体观赏性有待提高。
3.产旅融合不够深入。半岛产业资源较多,但深度开发不足,对“茶、渔、红、绿”等资源挖掘开发不够,旅游产品、项目开发不多,产业链延伸不够,没有形成独特的市场品牌,发展趋向同质化。存在吃无特色、住不雅致、行不方便、娱不尽兴等问题,无法满足游客可看、可玩、可赏、可品、可商、可住的需求,既难以留住游客,更难以产生“回头客”。
4.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目前半岛的产旅融合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社会资本、民间力量参与半岛旅游建设程度不高,且半岛仍在初步开发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大,建设成效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价值,导致融资难度较大,客观上造成半岛开发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缺乏。
四、发展规划
产旅融合是发展乡村旅游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半岛发展要牢牢把握长三角发展一体化,“十四五”发展黄金机遇期,探索发展新路径,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1.弘扬库区精神,树立文化品牌。深挖半岛人质朴坚定、敬畏自然、牺牲奉献、敢于斗争的库区文化精神内涵,树立以弘扬库区移民精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理念的半岛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具有半岛鲜明标识、彰显库区移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时期永跟党走、不断进步风采的样板村。
2.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长远规划。充分立足全域旅游“两环两带”规划定位,因地制宜长远规划,统筹各方面资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定位、规划、建设、策划、营销、宣传、管理各方面,进行统一策划和包装,培育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具有代表性的乡村特色旅游示范点。
3.争取发展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通过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按照景区标准全面提升岛内路、管、网、水、电等基础设施,打造美丽宜居环境。一是完善景区交通路网体系,加强内部连通性,完善道路沿线亮化、绿化,提升道路质量。二是健全景区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半岛游客集散中心,完善酒店、民宿、露营基地、标志标牌、休息桌凳、旅游公厕等基础服务设施,三是加大对茶园改造投资强度,推进茶园生态化、景区化、标准化改造,打造生态高质高产茶园。
4.融入社会资本,纵深推进“+旅游”。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联运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围绕半岛山水田园风光和“鱼美食,渔文化”,通过“渔”乐园网红打卡地的建设以及运营,吸引流量打造“网红”景点,用流量引发关注,吸引人才、资本参与半岛建设,以更加市场化的投资机制和运营模式来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半岛旅游的发展。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推动半岛“乡村+产业+景区”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利益互惠,力争将半岛打造成为产旅融合示范地、振兴共富样板地。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