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永定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张家界市永定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实现事故总量继续下降、死亡人数继续减少、严防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事故,确保到2025年,全区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的目标,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幸福指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省、市、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安全生产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两个坚持” “三个转变”。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
1.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十三五”期间,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圆满收官,主要控制指标大幅度下降,期间除道路交通发生1起较大事故外,其他行业领域连续5年未发生较大事故,水上交通、烟花爆竹等行业实现了“零伤亡”。
2.党政同责的格局逐步形成。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规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张家界市永定区委领导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张定办发〔2017〕10号),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及区直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制度;区安委会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调度和考核,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级领导经常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调研和督促检查,区直相关部门严格按照“三个必须”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同时,全区各级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对相关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此外,各乡镇(街道)安委会主任均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或乡镇长(主任)担任,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完成率达100%。
3.体制机制改革初见成效。整合8个部门和5个议事协调(指挥)机构的应急管理职责,组建区应急管理局,24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组建了12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部门和各专业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自然灾害防治格局初步形成。
4.各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效果明显。
“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和“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工作进入常态化,安全生产检查“四不两直”方式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矿山最低准入规模、整合关闭政策得到基本落实,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逐步推进,烟花爆竹零售店数量得到有效控制,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明显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明显好转,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
5.安全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载体,及时向广大民众普及有关安全知识、报道安全生产工作动态、发布有关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切实推进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和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诚信和“黑名单”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全区每年受教育民众近30万人次。
6.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
“十三五”期间,全区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均按期调查终结并结案。通过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主动抓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二)“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我区实施“旅游带动绿色崛起”战略的关键时期,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在此过程中,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攻克挑战,确保全区安全生产状况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1.存在的挑战。
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我区仍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并逐步向稳定期过渡。二是传统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基础仍十分脆弱。在城市建设和投资拉动的大背景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房地产等传统高危行业仍是当前乃至“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受当前经济下行的影响,这些传统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普遍落实不够到位,侥幸心理仍不同程度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因陋就简、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稍有不慎,极易引起事故的反弹。三是自然灾害防治任务艰巨。全区水旱灾害、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以下简称五大灾害)多发频发,是省灾种最全面、灾害最严重的区县之一,平均每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亿元左右。全区河网密布,澧水流域占全区水系总面积80%,共有水库水电站92座,65%的国土面积属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涉及22个乡镇街道、377处山洪易发区、16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7.2万多人;森林覆盖率达73.13%,林下可燃物积累加快,森林火险形势严峻。四是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自然灾害“防”与“救”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还不够清晰,应急管理地方性立法工作有待强化,地方法规规章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标准规范不够健全,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职责需进一步整合,监管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应急预案体系不完整、衔接不紧密、实用性不强,应急预案管理水平不高,应急演练覆盖不全面。五是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应急专业人才匮乏,应急救援队伍力量不足,应急物资缺乏,基础设施及装备条件较差,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条件薄弱,城乡重要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等问题突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监测网络不健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较弱,信息共享不充分,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需进一步提高,覆盖面需进一步加大。安全应急产业布局分散,集聚优势不明显,保障支撑能力与区域应急需求不够匹配。六是全社会应急意识有待加强。人民群众风险防范意识较薄弱,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不足,全社会关注参与应急管理的安全应急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
2.面临的机遇。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11月29日下午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全方位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切实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最大的民生,真正建立在有扎实可靠的安全保障之上,必将进一步推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权重,切实抓好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这一目标,主动作为,着力破除影响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行政审批、执法检查方式方法、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真正激活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活力;三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求实行依法治安,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坚决打击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各种违规违章行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求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从严管理安全监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工作要求,切实打造一支勤政廉洁、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安全监管队伍,为实现安全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全省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综合保障等应急能力建设,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突出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主动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防范和化解各类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永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产和谐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注重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应急管理领域法规制度和标准,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坚持精准治理。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灾害事故致灾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做到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恢复重建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
坚持社会共治。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始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群测群防群治,大力弘扬安全应急文化,加大宣教培训和科普力度,强化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好社会参与和市场机制作用,筑牢人民防线。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坚决防范自然灾害导致群死群伤,确保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持续下降,确保全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体现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队伍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应急管理法治水平和科技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社会防范应对灾害事故能力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依法治安,提高行政执法效力。
开展安全监管执法规范性建设,完善依法治安体制机制。规范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标准,统一执法文书;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目录,明确执法重点和主要内容;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制度,强化联合执法;健全安全监管法律顾问、执法行为审议制度及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和隐患举报制度;健全安全监管执法考核监督制度,开展定期考核并将结果适时公开,主动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系统安全风险。
坚持对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限期予以淘汰,提升产业素质。
建立安全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开展新建高危、高风险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从源头上控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对现有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的企业,必须经整改达标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三)改进安全技术装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实施“科技强安”战略,建立安全生产先进适用工艺设备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改造提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安全发展。
1.非煤矿山安全。
坚决淘汰落后和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严厉打击非法建设生产活动。继续推进矿山安全标准化达标升级工作,持证地下矿井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建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积极采用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的安全生产装备水平。严格非煤矿产最低规模和服务年限准入,积极推进矿山资源整合,坚决整治一个矿权多个开采主体的假整合行为。要督促企业加大机械装备的投入力度,从钻孔、装载、运输、排水、通风等环节全面提高机械化水平。露天采石场要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开采为重点,全面推行机械化作业和中深孔爆破。
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本数据采集和八类事故(冒顶片帮、边坡垮塌、中毒窒息、火灾、透水、爆炸、坠罐跑车、尾矿库溃坝)灾害治理。建立非煤矿山整顿关闭联动工作体系。建立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性较大设备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制度,形成常态化检验机制。
2.危险化学品安全。
通过开展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生产三年攻坚行动,进一步夯实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基础。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全区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应急救援体系。
3.烟花爆竹安全。
“十四五”期间,不再新建、搬迁、重建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不再新增烟花爆竹零售点。
严格烟花爆竹经营布点规划,把好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准入关。推进烟花爆竹经营领域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经营、运输、储存和燃放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依法查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行为,防范烟花爆竹事故。深化烟花爆竹储存、经营零售网点示范达标工作,建立烟花爆竹流向监管信息系统。深化烟花爆竹超量储存、运输及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改变工房用途等违规生产专项治理。深化烟花爆竹“三库四防”(中转库、药物总库和成品总库,防爆、防火、防雷、防静电)专项治理。
4.工贸行业安全。
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监管工作机制。
实施机械制造、建材、纺织和烟草等工贸行业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
实施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粉尘防爆等安全技术改造。推进冶金企业涉危、涉爆高危生产装置的数字化控制和状态安全信息实时监测控制系统建设。
5.消防安全。
加大消防建设经费投入,完善战勤保障体系、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体系。合理规划增加城市消防栓。加快组建乡镇(街道)专职消防队、治安联防消防队、企业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多形式的消防力量体系,对14个乡镇配备相应消防水车和2名以上专职消防员。推进城乡消防安全示范村(社区)建设,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划分大、中、小三级网格,确定网格消防管理人员,实行“网格化”监管模式。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级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水平,推动各类单位开展达标创建活动。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
加大森林防火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防火责任落实、野外火源管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预警响应、综合防控能力提升,切实提高森林资源保护能力和水平。
6.其他。
其它各行业领域结合各自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加强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与治理。按照行业标准,淘汰取缔落后工艺与设施设备;依托科技创新,切实加大投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体系。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配齐配足安全管理装备,并严格按要求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做到“五落实、五到位”。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自上而下逐级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实行安全生产承诺;通过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建立健全覆盖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者、生产操作人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企业和个人安全诚信系统,完善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实现与社会征信系统对接。
推动企业健全企业安全岗位责任制、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员工安全风险抵押金与责任险融合制度、安全责任考核制度,企业安全设施设备更新淘汰制度,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保障制度,应急救援制度,安全生产投入制度,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奖惩制度,劳动防护用品装备制度,企业职业场所危害评价制度。
2.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
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突出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领域)。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严格把关,分行业(领域)开展达标考评验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动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五)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
1.创新安全监管体制。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组织机构。完成24个乡镇(街道)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六有”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和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三有”基层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延伸村(社区)安全监管力量,在按村(社区)规模配备专(兼)职安监人员的基础上,形成区、乡、村(社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所有行业领域、各级各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2.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全方位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坚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各个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强化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形成“职责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完善监管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制度。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落实指标约束,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制度、员工安全行为激励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综合执法和部门执法,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和日常巡查制度,完善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核奖惩办法,将安全监管岗位作为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岗位,对安全监管人员实行特殊岗位补贴。把安监人员工资、绩效以及人事任免与工作业绩、目标考核有效挂钩,严格考核兑现。建立举报激励制度,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4.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
督促指导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针对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的“打非”责任,完善执法手段、落实执法措施,构建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工作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
(七)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强化民众安全素质。
1.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建设。
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主体责任,强化教育培训执行情况及其效果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由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社会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推进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专业化、员工职业化,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变农民工为产业工人,形成学历教育与业务培训全覆盖体系。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聚集场所等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农民工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企业安全自我承诺宣誓制度。
3.强化安全监管人员素质。
大力推进安全监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立安全监管人员准入制度。完善安全监管实训体系和安监人员执法考试、强制培训和持证上岗机制。对各乡镇(街道)安全监管人员、各行业安全管理及执法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执法能力培训。开展基层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活动。
4.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组织开展安全文化推广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拓展群众参与的深度及广度。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使安全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及避险能力。
5.创新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开展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等方面的公益宣传。大力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社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等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康杯等多载体的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计划范围,推动安全教育基地建设。
(八)加快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建设。
按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既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又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定位要求和“充实力量、明确责任、理顺关系、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健全完善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机构,加强人员、装备配置,强化技术培训,落实运行经费,制定工作制度和协调指挥程序。加强高危行业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落实应急管理和救援责任。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与调运制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物资装备征用补偿机制。
2.理顺和完善应急管理与指挥协调机制。
完善区级、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和联络员制度,健全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之间、应急管理机构与救援队伍之间的工作机制和应急值守制度,建立健全区域间协同应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事故现场救援队伍协调指挥制度,建立应急现场危害识别、监测与评估机制,降低次生事故风险。
3.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
统筹规划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辖区内具有相应能力的非煤矿山企业组建矿山救护队。
进一步强化跨部门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救援队伍,发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检查、预案演练、应急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建设电网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
4.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应急预案衔接机制。完善区、乡镇(街道)应急预案报备机制,简化应急预案,使预案牌板化、标准化、卡片化,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数据库,提高预案的动态、时效管理,加强对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5.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技术、设备等资源,加强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应急救援基础数据普查及动态采集报送机制,结合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建设,打通区、乡镇(街道)形成集应急指挥、信息采集、危机预警、信息发布、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评估统计等功能于一身的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化程度。
6.加强公共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根据我区的规划与布局,完善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部分现有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的配套安全设施建设,将其改造为应急避难场所,增设一批示范避难场所,使其具备游憩、娱乐、休闲、应急避难功能。
四、重点实施项目
1.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2023年前续建完成投资约600万元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完成24个乡镇(街道)258个村(社区)的五级联动建设,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一是2024年前,完成投资约700万元对14个乡镇配备应急消防水车1台、每个乡镇配备专职消防员2-3名,进一步提高乡镇应对火灾的早期处突能力。二是2025年前,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10余亩,在沙堤街道建设一处一级消防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切实加强对推进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细化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并制定规划实施方案,逐级分解落实规划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目标指标,把安全生产重大工程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政府投资计划,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注意结合本地特点,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的原则,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加大安全投入。
1.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投入机制。
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专款专用;建立与企业发展水平同步的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2.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扶持激励机制。
督促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加大对安全生产投入力度,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同级政府财政年度预算计划,并根据安全生产实际需求逐年递增。完善企业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加大对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生产表彰奖励、安全科技投入。
(三)强化社会监督。
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完善与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组织以及新闻媒体的安全生产宣传和监督作用。加大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普及安全知识的力度。引导媒体加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健全安全生产投诉举报机制,建设涵盖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的投诉举报管理系统,及时设立覆盖全区的举报投诉特服电话。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切实加大对举报的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核查和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监督作用。
(四)加强考核评估。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绩效评价体系,把各项工作任务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之一。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