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金寨县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为贯彻落实《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六政秘〔2022〕58号)和《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2022年实施方案》(六政秘〔2022〕79号)等文件要求,着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幸福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金寨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坚持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两山”理论践行先进县、乡村振兴样板县。以旅游富民惠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金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富民强县的新动能、新引擎,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切实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发展目标

以争当“全域旅游创建示范”为任务目标,以“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为实施路径,推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培育为旅游品牌、旅游品牌打造为旅游目的地”,通过项目新突破促进发展高质量。力争到2024年,年接待游客突破14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8亿元。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坚持统筹发展。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深入对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突出先进理念、地方特色,兼顾传统产品、新兴业态。编制全县旅游发展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强化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引领和调控作用。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统筹推进全县“+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一轴、两核、三环、四区”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局、县林业局、县文旅体育局)

2.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全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质量。坚持因地制宜,绿色、融合、创新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和内涵,培育市场主体,壮大产业规模,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产品品质,构建“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行行加旅游、人人享旅游”的发展格局。巩固、提升金寨县全域旅游创建成果。启动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天堂寨镇、汤家汇镇、铁冲乡等镇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省际、市际旅游发展边际圈,深入链接中西部等周边市场。不断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具有金寨特色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责任单位: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县旅游富民工程推进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3.强化旅游项目支撑。围绕旅游产业升级,谋划一批“添彩”“提能”“增效”文旅项目。推进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实施。开展项目推介和合作洽谈,瞄准国际、国内龙头企业或集团,招大引强用好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加强与投资机构、社会资本合作。建立项目调度工作机制,细化跟踪服务。推进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实施,加快携程二期、一品原乡等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投创中心、县财政局、县政府办)

(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交旅融合,实施交通主干线与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的交通通达工程,实现从火车站到主要旅游景区的无缝对接,加快重点通景公路建设提升。推进中国红岭公路旅游风景道建设,把“红色”旅游基地和“绿色”旅游景点串成线、连成片,提升游客体验感。加快梅山湖、鲜花湖旅游码头建设。推进城乡绿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形成串联各景区的绿色网络。(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文旅体育局、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

5.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聚焦交通、客源、物流三大需求,以智慧化线上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居游共享、产游共享、空间全覆盖的“路联网—客联网—物联网”全域旅游三层网络服务体系。推进“快进”“慢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完善落地自驾旅游配套服务,塑造“多彩旅游地标”,提升外引内服水平。在中国红岭公路风景道沿线,规划建设大湾站等旅游公共服务区;在通景公路增设一批观景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交通标识牌等设施,提升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休闲服务功能。加快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建设,到2024年,新、改建旅游厕所6座、旅游停车场4个。提升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等5G信号覆盖率和通讯水平。推进文旅领域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等高对接长三角。(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文旅体育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委、县科商经信局、县人社局、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电信公司)

6.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打造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一体化服务集群,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支持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发实景游戏、演艺、AR、VR等旅游衍生产品,丰富旅游内涵,增强游客的获得感和体验感。支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门票预约、智能验票、导览等服务。到2024年,全县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A级智慧旅游景区标准,天堂寨景区数字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鼓励酒店推广智能化应用,提升游客舒适度。推动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牌、无人商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智慧化建设。推进5G在重点景区、集散中心、汽车站、火车站、商业街区等应用,打造“5G+”智慧旅游。(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文旅体育局、县行政审批局、县发改委、县科商经信局、县交通局、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电信公司)

(三)实施十大旅游富民工程

7.加快旅游景区提升。加快现有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提标进阶”,实施景区改造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旅游景区环境,推进景区环境洁化、绿化、美化,完善游客中心、索道、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通信等设施。优化旅游景区产品体系,创新旅游产品和业态,加快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城镇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景区。引导景区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强化景区游览、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功能,提升综合收益。发展文化演艺、温泉康养等体验性、参与性产品。启动大湾创建5A级旅游景区做实大湾景区4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汤家汇、斑竹园等红色小镇景区建设。强化景区管理,提升市场影响力,优化旅游服务品质。探索国有旅游景区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力争到2024年,完成现有景区的“提标进阶”工作,旅游景区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旅游富民工程推进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8.加快旅游度假产品建设。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生态休闲养生、深度体验、文化创意等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开发适合商务人士会晤、青年人创意、老年人康养等不同群体的休闲度假产品。打造天堂寨镇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支持天堂寨镇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温泉酒店、连锁酒店、特色民宿、帐篷酒店等业态,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促进美食购物、体验娱乐、文化旅游等多元旅游度假夜间消费业态发展。力争到2024年,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新增接待床位4000张。(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旅游富民工程推进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9.加快红色旅游发展。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完善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教育瞻仰系列旅游产品,推进红色纪念地景区化改造。培育和建设一批大别山红色研学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推进汤家汇、斑竹园、南溪、古碑、燕子河等地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提升金寨红军广场红色旅游景区内涵。推进汤家汇、斑竹园等3A级旅游景区创建。激发红色旅游发展活力,挖掘皖西大别山红色文化,创新策划红色旅游活动,推出一批红色电影、红色演艺、红色图书等。对接长三角,打造“初心如磐”大别山红色基因之旅、大别山“两源两地”之旅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委、县委宣传部、县文旅体育局、县退役军人局、县委党校、县委史志室)

10.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乡村旅游道路补短板工程。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乡村旅游镇村、景区、旅游点停车场建设力度,推进垃圾、污水等治理,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提升乡村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421”“十百千”行动。推进乡村旅游“六个一”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集聚区)、一批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一批乡村旅游风景线、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一批乡村旅游伴手礼、一批“活力”乡村活动。力争到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2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5亿元。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旅游富民工程推进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11.加快生态康养旅游发展。提升吴家店镇温泉开发建设水平,延伸温泉产业链。支持天堂寨、响洪甸等地发展避暑休闲度假产品,打造大别山知名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利用中医药资源,开发系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品,提升中医药康养基地内涵和服务水平,启动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责任单位: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文旅体育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县中药产业中心)

12.加快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民政、教体、工业、城镇化等相关产业主动融入旅游元素,形成“+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推出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将一批文物场所列入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鼓励各景区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非遗衍生产品。鼓励利用老旧厂房等开发旅游业态,支持发展瓜片、灵芝、矿业等特色工业旅游项目。引导景区、酒店、旅游特色街区推出夜间特色休闲娱乐项目和夜游精品线路。积极发展研学、探险、水上运动、漂流、拓展、培训、摄影等旅游产品。支持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品牌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文旅体育局、县交通局、县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商经信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教育局)

13.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支持专业机构和商品生产企业设计、开发和生产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纪念品,鼓励做大做强。包装策划六安瓜片、大别山灵芝等产品及衍生品,开发系列旅游商品。打造金寨旅游美食经济,深入挖掘整合全县特色美食(小吃)资源,培育龙头餐饮企业和品牌农家乐,打造美食小镇、园区、街区等,形成产业聚集。鼓励开展金寨特色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活动。支持农户为乡村景区、旅游经营户提供农副产品或手工艺品,增加参与性收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多方位拓展销售渠道。(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商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

14.拓宽资源利用渠道。坚持依靠农民、为了农民,统筹各方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鼓励设立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旅游项目建设。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途径,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资金、技术、土地、林地、房屋及农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企业等获得收益,鼓励企业实行保底分红。(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投创中心、县文旅体育局)

15.支持能人投资创业。鼓励支持新农人、农创客、大学生、艺术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入驻乡村创新创业。大力支持懂经营、善管理的本地及返乡能人投资旅游,以吸纳就业、带动创业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或民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增加经营性收入。鼓励乡镇举办旅游类项目创业大赛。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师父带徒弟等形式,加大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设立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等,传承发展剪纸等传统技艺,建立研学旅游基地,为游客提供手工艺品学习制作、传统艺术体验等产品与服务,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社局、县科商经信局、县投创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文旅体育局)

16.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精神文化阵地,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展示展演活动。培养村级文化队伍、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鼓励各级文化专业队伍深入乡村文化站、文化中心开展文艺辅导,引导农民自发开展唱村歌、办村晚、跳广场舞、唱戏曲、舞龙舞狮、民间锣鼓、大鼓书、书法绘画、摄影等文化活动。倡导“一村一文化”,让农民乐起来。(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旅体育局、县教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四)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17.塑造旅游系列品牌。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和IP,做强特色旅游品牌。突出红色、生态休闲,完善丰富不同产品内涵,构建系列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旅游富民工程推进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18.开拓旅游市场。巩固省内客源市场,开拓长三角及湖北、河南等中西部地区市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营销,做热一批国际国内精品线路和专项产品。发挥合肥都市圈等区域联合作用,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开拓市场。(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委宣传部、县科商经信局、县发改委、县投创中心

19.丰富营销方式。利用大数据手段,科学研判旅游市场,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多层级、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电商平台、旅游主流营销网络(平台)等新媒体、融媒体的合作,打造营销矩阵。打响“天贶节、开茶节、望春花节”等活动品牌。开展营销绩效跟踪评估,切实提高旅游营销活动综合效益。(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文旅体育局、县委宣传部、县科商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

20.优化旅游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放管服”改革,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筑牢旅游安全防线,扎实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信用体系和文明旅游示范体系建设,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和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水平。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加强质量标杆企业建设。评选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选树一批文明景区、文明导游、文明游客等先进典型。加强游客满意度调查。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积极参与行业治理。(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文旅体育局、县发改委、县行政审批局、县卫健委、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

四、保障措施

21.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党政主导,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县旅游富民工程推进工作领导组组长,充分发挥领导组的牵头抓总作用。坚持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打破部门壁垒,落实责任分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政企合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党政领导干部政策等培训,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各类培训课程。(责任单位:县旅游富民工程推进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2.强化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等精神,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土地、投融资、救助体系等政策落地落实。县财政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多渠道筹措旅游建设和发展所需资金,并保障每年安排2000万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加快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奖补政策和激励措施,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景区提标进阶、旅游民宿、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争先进位等给予奖励。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旅游企业为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开展党建、工会和公务活动提供服务。(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文旅体育局、县总工会)

23.强化督查考核。各责任单位严格对照旅游富民工程任务清单,完善年度目标考核指标,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落细。县委督查办适时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办。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践行绿色发展实绩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县委督查办、县文旅体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附件:1.金寨县旅游富民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2.金寨县旅游富民工程2022年任务分解表


附件1

金寨县旅游富民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涧(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叶章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成员:傅代玉(县法院院长)

蔡先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张元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王观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夏志奎(县委编办主任)

叶贻平(县委督查办主任)

梁远启(县委史志室主任)

洪尚全(县委群团办常务副主任)

洪潮(县文旅体育局局长)

杨林涵(县发改委主任)

陈贤禄(县财政局局长)

王同明(县人社局局长)

李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锋(县卫健委主任)

陈善文(县城管局局长)

何恩来(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沈庭东(县林业局局长)

马锐(县交通局局长)

汪光毅(县科商经信局局长)

郑学培(县应急局局长)

夏云培(县住建局局长)

黄大立(县水利局局长)

陈绍东(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黄劲松(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李龙佳(县民政局局长)

徐浩(县教育局局长)

陈红兵(县统计局局长)

王成东(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唐宁(县投创中心主任)

蔡云华(县行政审批局局长)

张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杜继甫(县中药产业中心主任)

余昌福(县安居中心主任)

丁显忠(县调查队队长)

汪波(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程琴(县气象局局长)

唐漫(县产投公司董事长)

邓启兵(县供电公司总经理)

郑寰中(县电信公司经理)

刘刚(县移动公司经理)

梁晓辉(县联通公司经理)

各乡镇乡镇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由洪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金寨县旅游富民工程2022年任务分解表

序号

类别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备注

1

规划编制

金寨县旅游发展布局专项规划

编制金寨县旅游发展布局专项规划,强化对旅游空间资源配置的引领和调控作用,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

县文旅体育局

县自然资源局、县规划中心、各乡镇

2

全域

旅游

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启动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

县文旅体育局

县委宣传部、县委史志室、金寨干部学院、县财政局、县发改委

3

镇域旅游业发展

制定天堂寨镇、汤家汇镇等镇域旅游发展方案。

天堂寨镇、

汤家汇镇

县文旅体育局

4

城市

旅游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金寨玉博园积极申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梅山镇、大别山玉博园景区

县文旅体育局

5

旅游风景道

“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建设

1.拓展大别山风景道, 串联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霍邱-叶集-金寨, 把大别山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绿色”旅游景点串成线、连成片。2.完善中国红岭公路等旅游廊道建设,加快金寨县梅山湖、鲜花湖景区旅游码头建设

县交通局、

县农业农村局、

县文旅体育局

中国红岭公路沿线乡镇

6

中国红岭公路申报“安徽省旅游风景道”。做好“乡村四时好风光”国家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申报工作。

县文旅体育局、县交通局

各乡镇

7

公共

服务

旅游公共服务区

完成大湾站等旅游公共服务区建设。

花石乡

县文旅体育局

8

景观节点

完成3个景观节点

长岭乡

县文旅体育局

9

旅游信息化

公共文化场馆,国有A级景区和收费景区,“一卡通”应用达到三级;4A级以上景区实时入园数据和预约购票数据接入市局大数据中心

县文旅体育局

县革命博物馆、县文化馆、各乡镇

10

旅游厕所

完成金寨县3座旅游厕所

县城管局、

荣盛康旅公司

县文旅体育局

11

旅游交通标识牌

完成旅游交通标识牌12个

县交通局、

县文旅体育局

12

旅游停车场

完成旅游停车场1个

全军乡

县文旅体育局

13

旅游

景区

提标进阶

实施天堂寨智慧景区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景区知名度,进入全国5A景区Top200;全县3A级及以上景区制定提标进阶方案并实施。

3A级及以上景区、天堂寨镇、梅山镇、花石乡、白塔畈镇、燕子河镇、麻埠镇、全军乡、汤家汇镇

县文旅体育局

14

5A级景区建设

启动金寨县大湾·两源两地创建5A前期工作, 完成项目论证,排定项目建设内容。

县文旅体育局、花石乡

15

4A级景区建设

大湾景区制定创建4A级景区工作方案和计划任务书,力争通过4A级景区验收。

花石乡

县文旅体育局

16

3A级景区建设

推进斑竹园红色小镇等3A级旅游景区创建,制定工作方案, 排定项目建设内容。

斑竹园镇

县文旅体育局

17

旅游度假产品

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

编制天堂寨镇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方案。

天堂寨镇

县文旅体育局

18

度假酒店

完成5家度假酒店

县科商经信局

县市场监管局、县文旅体育局

19

红色旅游项目

完成红色旅游项目6个

县文旅体育局

汤家汇镇、吴家店镇、南溪镇、燕子河镇、沙河乡

20

红色小镇

推进汤家汇镇、斑竹园镇等红色旅游小镇发展。

汤家汇镇、

斑竹园镇

县发改委、县文旅体育局

21

红色景区提升及创建

提升红军广场等红色旅游景区内涵,推进汤家汇、斑竹园等创建A级旅游景区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汤家汇镇、

斑竹园镇

县文旅体育局

22

乡村

旅游

乡村旅游示范区(集聚区、目的地)

打造天堂寨、大湾乡村旅游集聚区。天堂寨镇前畈村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制定提升方案。

天堂寨镇、花石乡

县文旅体育局

具体创建要求依据《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金政办秘〔2022〕52号)

23

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

完成“双微”改造提升点50个

各乡镇

县文旅体育局

24

乡村旅游精品民宿

完成精品民宿13家

天堂寨、花石乡、梅山镇、全军乡、青山镇、斑竹园镇、麻埠镇、燕子河镇、桃岭乡、古碑镇

县文旅体育局

25

乡村伴手礼

完成伴手礼5种

县文旅体育局

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商经信局

26

乡村节庆活动

完成节庆活动6场

县文旅体育局

各乡镇

27

乡村人才培训

全年培训不少于300人次

县文旅体育局

各乡镇

28

生态

康养

温泉康养产品开发

推进吴家店镇温泉康养产品开发,制定开发计划。

吴家店镇

县自然资源局、县文旅体育局

29

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

天堂寨镇争创省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

天堂寨镇

县文旅体育局、县气象局

30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

县卫健委、县中药产业中心

县文旅体育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

31

研学

旅行

文化旅游融合项目

完成文化旅游融合项目1个

县文旅体育局

汤家汇镇

32

研学基地

研学基地2个

县教育局

县文旅体育局

33

非遗进景区

4A级及以上景区年度开展不少于1场活动

县文旅体育局

4A级及以上景区

34

旅游

商品

旅游商品生产、龙头餐饮企业

旅游商品生产、龙头餐饮企业10家

县文旅体育局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市监局

35

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5种

县文旅体育局

36

特色美食

特色美食20道

县市监局、县文旅体育局

各乡镇

37

文创产品

研究开发与六安城市精神相关的书籍、著作、影视作品、文创产品、精品课等文化产品2种。

县文旅体育局

38

旅游品牌形象

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和IP

完成城市logo、IP形象品牌策划及文创商品开发。

县文旅体育局

县规划中心

39

走出去推介活动

完成3场金寨文化旅游专题推介会

县文旅体育局

3A以上景区、旅行社

40

请进来踩线

完成6场“请进来”踩线活动

县文旅体育局

各重点旅游乡镇、3A以上景区、旅行社

41

节庆活动

完成6场节庆赛事活动

各乡镇

县文旅体育局

42

旅游

环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4次旅游富民专题研讨活动

县营商环境办公室、县文旅体育局

43

营商环境

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县营商环境办公室、县文旅体育局

44

旅游安全

筑牢旅游安全防线,扎实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

县文旅体育局

县应急局、县卫健委

45

服务质量标杆单位

服务质量标杆单位2个

县文旅体育局

县市场监管局

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寨县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doc.doc

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寨县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pdf.pdf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旅游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