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2023年3月28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image1082.png


告别之旅 一“念”之间


想念,把曾经的拥有真正放下

推荐电影:《情书》

上映时间:1995年

国家:日本

导演:岩井俊二

故事始于一个飘雪的冬日,渡边博子在前男友藤井树的两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不能自已。无法抑制对已逝恋人的思念,博子在中学同学录里发现“藤井树”曾于小樽读书时的地址,就寄了一封去往天国的情书。不可思议的是,博子不久后竟收到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原来,这是一名与她年纪相仿的女孩,而且是前男友少年时代的同班同学。为了解昔日恋人的中学时代,博子开始与她书信往来。而在不断回忆中,那位藤井树小姐渐渐发现,少年时代同名同姓的他,曾对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这是一部经典的青春电影,流畅的叙事、温柔的光影、动听的配乐,渲染出凄清又唯美的气息,让观众不禁为这个悲伤而美好的故事潸然泪下。镜头里,一段被封存的初恋以巧妙的方式被慢慢挖掘。

青春偶像片的外壳下,导演讲述的不仅是一个悲伤爱情故事,还有对生者的一些思考。最经典的场景便是木屋那段,博子在雪地里跌跌撞撞走向那座雪山,迎着阳光,看着那座山,那是她曾经的爱人长眠的地方,她一遍一遍呐喊:“你过得好吗?”“我过得很好!”此时的博子,学会了放下对藤井树的执念,放过他也放过自己,决定展开新的恋情。

有些人说好一辈子,但走着走着,就率先离席了,他的一辈子不是你的一辈子。对爱情最好的纪念方式,不是耿耿于怀,而是带着那些美好的回忆重新踏上旅途,感受这世界更多的爱,迟一点,天上见……

(徐小凤)

纪念,用时光的胶片定格美好

推荐电影:《你好,李焕英》

上映时间:2021年

国家:中国

导演:贾玲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为纪念母亲而拍摄的电影,根据导演亲身经历改编。女主角贾晓玲意外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想改变母亲李焕英的人生,结尾彩蛋又制造一个大反转,许多人看完直接泪奔。

电影台词动人,将煽情氛围拉到满格:“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如果我妈当年不生我,会比现在过得幸福吧。”“我的女儿,我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句句直击心灵,影片从当年春节档脱颖而出,“李焕英”三个字家喻户晓,一跃成为母爱亲情的代名词。

电影不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更让我们学会感恩。戏里,我们被一对情感真挚又纯粹的母女之情所感动;戏外,我们也为贾玲通过一部电影来怀念天上的母亲而感慨。或许我们没法做到用大银幕来展现心中的母亲形象,但可以把我们对于母亲的爱,记录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中。时光就像一组胶片,用来定格什么,全在于我们自己。当我们能够陪伴母亲身边的时候,不要吝啬爱的表达;当母亲已经离开的时候,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母亲诉说最好的爱意。

(陈婉明)

怀念,以记忆的画笔重构世界

推荐电影:《寻梦环游记》

上映时间:2017年

国家:美国

导演: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

生命的终点是死亡吗?“爱”的反义词是“不爱”吗?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带来新的思考。故事从一名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尔说起,他心怀音乐梦,但音乐在他的家庭却被视为禁忌,一家人只希望他继承家族制鞋产业。一年一度的亡灵节来临,一心追寻音乐梦想的他因为意外,误入光色斑斓的亡灵世界,开启一段奇幻绮丽的旅程。他遇见深爱他的已故长辈们,揭开了歌神德拉库斯的阴谋,找到曾曾祖父的秘密,最终在太阳升起之前,得到亡灵祖先最后一次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祝福,重返人间。

在这部温暖的动画电影里,亡灵世界不再黑白冰冷、死气沉沉,而拥有斑斓的色彩和热闹的狂欢,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死亡”的探讨。生的对立面一定是死吗?电影告诉我们:不是。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随着躯壳的消散,他的魂魄会来到另一个世界,凭借活着的人对他的思念而继续生存,直到没有人再记得他,才会真正消亡。

每个人都将走向生命的终点,但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当生死相隔之时,如果我们仍然活在彼此的记忆里,用那些无比珍贵的印记串联成一座长长的桥,我们就可以跨越时间而重逢。电影里,米格尔的曾曾祖父为他的小女儿可可写下一曲《请记住我》作为弥补他常年在外的陪伴,而这一首歌也让可可在行将就木之际解开尘封的记忆,记起她的父亲,从而一家重聚。

死亡和告别总是带着悲伤和无力,但只要我们还拥有爱的记忆,就能慢慢抚平难过的心绪。“爱”的反义词从来都不是“不爱”,而是忘记。电影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也正是如此,珍视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每一天,在我们的记忆消失之前,请用力记住彼此。

(董悦青)

感念,使活着的日子不留遗憾

推荐电影:《遗愿清单》

上映时间:2007年

国家:美国

导演:罗伯·莱纳

很多人在缅怀逝者时抱憾:为什么没有在他们的最后一刻,去帮助他们完成最后的心愿?而在这部电影中,两位患上癌症的老人在生命终点前,共同完成各自的遗愿。

一个桀骜不驯的亿万富翁,一个温和内敛的汽车修理工,他们不曾有过人生交集,因为癌症住进同一间病房。一个尽情享用美食,一个始终有家人探望,他们本来谁也瞧不上谁,但因为目睹彼此病痛难捱的时刻,成了互开玩笑的“损友”,一起面对死亡。

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一样渺小。因为病痛的相似,他们慢慢接纳对方:一起接受医生的“死亡宣判”,一起玩牌化解心酸,一起畅想余生的梦想,一起脱下病号服,去完成各自的“遗愿清单”。

修理工的遗愿是“帮助一个陌生人、大笑到落泪、开上喜欢的跑车”,富翁不禁嘲笑并炫耀自己的遗愿是“高空跳伞、文身、亲吻世上最美的女孩……”,修理工听罢直言,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了,但富翁不屑地说:“只要你想,永远也不迟。”富翁的话,深深触动这位勤勤恳恳为家庭奉献一生的修理工。曾经的他也怀揣成为历史教授的梦想,但迫于生计,一辈子都为了家人而活,这一次,他决定“为自己而活”。

两位主角的相遇,对他们彼此都是幸运的。富翁最终与女儿和解,找回人生的意义;修理工彻底做回自己,找到生活的重心,也和自己达成和解。其实在我们身边,总能依稀找到修理工的影子:我们的家人长辈,谁不曾有绚烂的梦想,却为家庭奔波劳顿,直至生命的尽头。而富翁的遭遇,也折射出大多数人的处世之道:总认为名利双收彰显人生成就,由此下意识忽略身边的人。

缅怀逝者,并不是令我们徒有惋惜,追悔没有善待家人的遗憾;而是提醒着我们,适当放慢前行的步伐,与那些正陪伴着我们的亲朋挚友携起手,一同奔赴人生的美好。不要忽视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正是它们构成、塑造、滋养了我们,因为有这些,我们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龚正阳)

悼念,让生命的乐章恒久流传

推荐电影:《入殓师》

上映时间:2008年

国家:日本

导演:泷田洋二郎

一个失业的大提琴手、蓝天白云的故乡、为生活奔忙的平凡人,还有一份带着“神秘”的新工作……平和质朴的元素,构成这部电影的底色。

小林大悟因为乐队解散而失业,遭受打击的他带着妻子美香离开东京回到老家山形县。只会演奏大提琴的小林很难找到新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则招聘“旅程助理”的广告,兴冲冲跑去应聘才知道,这里的“旅程”是指人生的最后一程,公司招聘的是“入殓师”——负责将遗体放入棺木并为其化妆。迫于现实的小林开始入殓师的工作,在一次次的送别中,他逐渐理解并爱上这份“特别”的工作。

“入殓”这个词在电影上映之初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导演通过葬礼场面展开,交织家人间的彼此牵挂、生死观等一系列隽永的主题。浑厚的大提琴旋律、山形县独有的乡间风景,则将整个故事诉说得轻快却感人至深,平淡而又情感绵长。离开这个世界并非冰冷残酷,也不会因此隔绝与亲人朋友的羁绊。影片结尾,理解了丈夫这份工作意义的美香,拉起丈夫的手抚上自己的小腹,那里正有一个蓬勃的小生命在茁壮成长。人类的生命也如同背景音乐中的大提琴曲,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草长莺飞的春天,又逢一年清明时节。在追忆故人的同时,生者也必须明白:只有坦然面对死亡,才能好好享受人生。

(沈明卿)

image1081.png

image1080.png


改变陋习 清脏治乱 治理四害


三项集中行动,本市爱国卫生月正式启动

养成卫生好习惯,共享健康好生活!3月23日,第35个爱国卫生月暨第33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启动仪式在古猗园举行。从市爱卫办获悉,今年本市爱国卫生月从“改变陋习、清脏治乱、治理四害”入手,统筹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镇创建巩固工作,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开展春季爱国卫生系列活动,强化预防为主意识,倡导文明健康行为,改善城乡人居面貌,打造卫生健康环境。同时,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会同人民卫生出版社策划编写的“健康中国·你我通行”系列科普读物之一,由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主编的《知行合一 健康之道》举行图书首发仪式。市级机关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倡议书也在启动仪式上发布。

4月是第35个爱国卫生月。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介绍,今年本市爱国卫生月包含三项集中行动,将充分动员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引导全市积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涵养文明健康社会风尚,建设健康美丽宜居家园。

3月20日~3月31日,本市开展“文明健康知行合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集中宣传行动,致力“三促进”:一是促进市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抓住春季天气变暖、户外活动增多时机,通过健康大讲堂、健康科普巡展等形式,广泛传播“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二是促进市民卫生防病能力提升,结合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高发,及时准确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个单位、家庭和个人,提高健康自我监测和及时主动就医意识;三是促进市民卫生健康行为养成,组织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志愿者集中开展“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抽吸游烟”的宣传教育和巡访劝阻行动,做到“卫生行为讲一讲、行为陋习管一管、散在垃圾拾一拾”。

邬惊雷会长介绍,此次首发的《知行合一 健康之道》一书,正是聚焦“健康生活方式”和“基本健康技能”,提倡筑牢“健康四大基石”的科学理念,履行文明健康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掌握实用有效的健康技能。本书编委汇集卫生健康相关专业和环境科学、气象等跨部门、跨行业专家,书中还包含精心设计的手绘漫画,并以视频介绍核心知识和技能,每一章后设置自测题等互动模块,致力成为每一位读者和家庭的健康手册与实用工具,让健康科普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为推进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4月3日~4月15日,本市将开展“社区村庄环境清洁”为重点的城乡人居环境改善行动,实现“五聚焦”:一是聚焦学校、医院、机场车站、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建筑工地、餐饮饭店、市民办事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等人群密集场所,整治环境卫生,落实防疫措施;二是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强化环境卫生清理,完善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立并落实保洁制度;三是聚焦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建筑拆迁工地等,严格落实区域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和门责制度,创造良好公共卫生环境;四是聚焦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制度,保持单位周边环境干净整洁;五是聚焦各类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经营场所,定时清扫市场内外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及时密闭收运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而3月20日~4月30日整个爱国卫生月,本市持续开展“改善环境防蚊灭鼠”为重点的春季病媒生物防制行动,关注“四重点”:一是重点做好春季统一灭鼠,以原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农村地区,老旧小区、农(集)贸市场、建筑(动拆迁)工地、商场超市、餐饮行业、商务楼宇等易受鼠类侵害的场所为主,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定期巡查,强化防鼠设施维护和灭鼠投药;二是重点开展早春蚊虫控制,结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开展虫害孳生地控制,组织专业队伍以各类地下空间、餐饮行业、集贸市场等开展早春蚊虫集中消杀;三是重点场所抓好病媒防制,包括各类老旧小区、建筑工地、环卫设施租、地下空间等,以及公共绿地、旅游景点、大型商体等人群集中活动场所,组织专业病媒防制队伍开展病媒生物消杀;四是重点启动进博病媒保障,青浦、闵行、长宁三区根据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活动安排和区域实际情况,对重点场馆和周边重点区域病媒生物孳生(栖息)环境开展调查,组织专业队伍落实灭鼠防蚊专项。

启动仪式上,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中共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市爱卫办,向市级机关及所属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发出倡议: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开展办公环境清洁与政务场所清洁、营造机关健康环境,倡导戒烟、健康膳食、适量运动的生活方式,推进健康机关建设,宣传普及健康知识,营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机关办公环境。同时在古猗园举行的春日游园会上,活力运动秀、中医导引、健康脱口秀、健康科普游戏、中草药花卉草本应用科普展、牡丹花艺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市民纷纷驻足参与。

市爱卫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表示,爱国卫生月将坚持以市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区、街镇、村居(单位)、楼组的爱国卫生五级联动模式,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另一方面,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责,主动协调配合,强化行业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活动安排。同时以爱国卫生月为契机,深入推进卫生健康街镇、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建设,夯实健康上海建设的微观基础,助力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与健康城市软实力。

特别链接

春季健康生活“四注意”

春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易发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及过敏性疾病等。为此,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春季健康生活“四注意”。

1.注意摒弃陋习,减少疾病传播

病菌可随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或在痰液中生存,从而传播疾病。出门请随身携带纸巾,在公共场所不要随地吐痰,将痰液用纸巾等包裹后丢入垃圾桶。乱扔垃圾不仅影响市容环境整洁,而且容易孳生蚊蝇鼠蟑等有害生物,增加疾病传播风险。请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自觉保持环境卫生。饲养宠物时也应注意文明饲养,不要随地留弃宠物粪便。此外,请吸烟者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在室内吸烟,也不要吸游烟,吸烟时请至指定的吸烟点,在外随身携带小容器以收集烟灰和烟蒂,最好尽早戒烟。

2.注意防患未然,养成良好习惯

春季是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病毒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市民应做好预防,可提前接种相关疫苗,避免去人群聚集地,勤开窗通风,不食不洁食物,饭前便后勤洗手,同时劳逸结合、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增强抵抗力,提高抗病力。还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一旦生病,注意休息,及时就医。

3.注意居室清洁,防控早春蚊虫

居室内外日常勤清洁打扫,清除卫生死角,保持良好环境卫生。注意防控早春蚊虫,及时清除床底下、家具背面、水池下面的灰尘,拍打飞出的成蚊;丢弃无用的容器,暂存容器倒置或加盖;及时清理积水、水培植物,花盆托盘不积水;居室安装纱门纱窗,备电蚊拍、蚊香、气雾剂等防蚊灭蚊用品,外出活动备驱蚊用品防叮咬。

4.注意日常防护,避免过敏困扰

春季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有过敏性疾病或过敏性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在花粉密集的地方逗留,外出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回家后立即洗脸、换衣服,尽可能清除过敏原。外出时提前涂好防晒霜,戴帽或使用遮阳伞,并穿浅色长袖衣衫,尽量少吃或不吃光敏性食物,如苋菜、菠菜、泥螺、马兰头、芹菜等。外出游玩时穿长衣长裤,减少皮肤裸露面积,尽可能减少虫咬概率。

2022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9.42%

创历史新高并实现15年“连升”

□记者 宋琼芳

启动仪式上,最新监测数据发布:2022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9.42%,创历史新高并实现15年“连升”。

“三提升一巩固”,健康素养稳步向前

市健康促进中心党委书记唐文娟介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国家和本市卫生健康委的部署,上海已连续15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2022年共调查*****名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覆盖全市16个区。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9.42%,比上一年增加1.17个百分点,再创新高。此次素养监测呈现“三提升一巩固”的特点。

一是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都稳步提升。与2021年相比,男性和女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有提升,女性居民增幅更大,从39.42%提升到41.75%,提升2.33%。绝大多数年龄段居民健康素养也都稳步提升,其中65~69岁年龄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增幅最大,从26.24%提升到29.41%,提升3.17个百分点;45~54岁年龄段居民从35.33%提升到37.44%,提升2.11个百分点。

二是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有所提升。2022年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达到48.42%,较上一年度提升0.52个百分点。监测结果显示,34.64%居民知晓肝脏具有解毒、消化和分泌胆汁功能,较上年上升2.69%;64.17%居民掌握选购包装食品注意事项,较上年上升1.47%;81.72%居民了解正常体温波动不超过1℃,较上年上升1.08%。

三是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进一步提升。2022年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达到41.65%,较上一年度提升1.25个百分点,健康饮食和慢病预防等方面改善明显。监测结果显示,59.90%的居民知晓吃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对健康有益,较上年增加1.99%,其中80.22%的居民了解大豆制品对心血管病患者有好处,较上年增加2.13%。69.19%的居民能够识别癌症早期危险信号,较上年增加1.39%。

四是居民健康技能和生活方式有所巩固。监测结果显示,43.76%的居民能识别“OTC”标识,较上年增加4.18%。56.79%的居民掌握火灾时正确逃生方法,较上年增加1.99%。51%的居民知道免费卫生热线号码“*****”,较上年增加1.04%。66.61%的居民了解运动对健康的好处,较上年增加0.67%。

“三力”加持,持续推动15年“连升”

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现15年“连升”,尤其是基本知识和理念不断提升,健康技能和行为不断巩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力”推动。

一是深入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形成“健康凝聚力”。2019年,上海出台我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上海深入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第一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通过实施健康科普专项和科普人才项目,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开展健康科普影响力评价,推动将健康科普纳入职称评价,引导激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增加健康科普高质量供给。打造“沪小康”、健康大讲堂、《健康公开课》、“乐·生活”健康文化主题活动、《健康脱口秀》、健康教育周等健康科普品牌,通过全行业动员、全社会发动,形成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强大合力。

二是防疫科普助力群防群控,提升“健康免疫力”。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上海推出《市民新冠防疫知识手册(1.0~3.0版和Q版画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家庭消毒指导手册》等健康科普精品,开展“公共卫生大家谈”“百名专家线上云科普”“市民防疫与健康生活知识云竞赛”等科普活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出台后,围绕市民关注问题,开发形式多样的科普资料。防疫科普精品由“沪小康”首发,50多家中央和上海主流媒体同步推广,累计阅读播放超过20亿次。通过全媒体、广覆盖、高效率的传播网络,把握时点、精准触达,为2500万市民牢牢构筑健康防护屏障。

三是专项聚焦科普干预评估,增强“健康推进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专项项目,依托上海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和专家库,开展上海市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和精准健康科普的实践探索,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精准推送,并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健康行为干预和指导,有效推动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和健康行为养成。

“三个重点”,补齐短板为健康赋能

2022年健康上海行动阶段性成效显著,20项指标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市民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但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健康促进工作仍存在薄弱方面:农村人口、60~69岁老年群体、低收入群体等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差异有一定程度扩大;健康技能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下一步,本市将会同相关部门大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广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工作力度,补齐短板。

一是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让健康科普“精准触达”。依托健康县区、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健康场所等建设,对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服务;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科普活动,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针对农村人口、文化水平较低人群和老年群体的素养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扶贫”,促进全人群素养提升。

二是深入普及健康技能,让健康素养“知行合一”。对健康技能、基本医疗和传染病防治等素养相关内容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普及健康技能,组织专家引导公众科学合理使用健康技能,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大众媒体在健康知识普及和传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动公众实现健康知识由“知”到“行”的转化。

三是强化自我健康管理,让健康生活“人人享有”。积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公众主动学习掌握常见慢性病、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坚持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公筷公勺、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科学就医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另据介绍,今年本市健康教育周以“知行合一、健康之道”为主题,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专业优势以及健康促进工作网络作用,组织各部门、各街道、各单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市民知行合一,培养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大健康”理念,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夯实健康之基。

标签: 卫生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