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2023年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绵竹市2023年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豇豆由于喜高温、耐热性强,生产中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在病虫害防治上存在打保险药、加大用药量、增加施药次数等盲目用药现象。为守住“菜篮子”安全线,降低农药残留,特制定绵竹市2023年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防控目标

豇豆种植区主要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10%以内。

二、防控策略

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践行“绿色植保、公共植保、法治植保”理念,大力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实现豇豆主要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三、重点防控对象及危害特点

豇豆主要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炭疽病、根腐病、病毒病、枯萎病、疫病、煤霉病、豆荚螟、蓟马、蚜虫、斑潜蝇、白粉虱、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红蜘蛛等。

(一)斑潜蝇。斑潜蝇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蛀食叶肉组织,产生不规则的带湿黑和干褐色区域的蛇形白色虫道,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受害植株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

(二)蚜虫。以成蚜或若蚜群集刺吸豇豆嫩叶、嫩茎、嫩花及嫩荚的汁液,造成豇豆植株生长不良。该虫可分泌大量“蜜露”,引起污煤病,使叶面铺上一层黑色霉菌,影响光合作用,造成严重减产。

(三)蓟马。危害豇豆整个生育期,主要危害豇豆心部,造成卷叶,严重时死心,生长点停止生长;在高温干燥季节常造成茎尖萎缩、叶片畸形、落花落荚等,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甚至完全失收。

(四)豆荚螟。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豇豆嫩荚、花蕾、和叶柄上,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害豆粒,每荚1头幼虫,少数2-3头,被害荚在雨后常致腐烂。幼虫亦常吐丝缀叶为害。

(五)斜纹夜蛾。是一类杂食性和暴食性害虫,为害豇豆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花蕾、花及果实,初龄幼虫啃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3龄幼虫后造成叶片缺刻,残缺不堪甚至全部吃光仅留主脉,蚕食花蕾造成缺损,容易暴发成灾。

(六)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结疏松网在叶背群集取食叶肉,受害部位呈网状半透明的窗斑,干枯后纵裂;三龄后幼虫开始分群危害,可将叶片吃成孔洞、缺刻,严重时全部叶片被食尽,整个植株死亡;四龄后幼虫开始大量取食,蚕食叶片,啃食花瓣,蛀食茎干及果荚。幼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稍受惊吓即卷成“C"状,滚落到地面。

(七)红蜘蛛。以成、若螨在豇豆叶背吸取汁液。豇豆叶片受害后,形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缩短结果期,影响产量。

(八)烟粉虱。成虫白色,翅透明具白色细小粉状物,繁殖力强,具暴发性、毁灭性。具前期主要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叶背为害,口器刺入叶肉,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叶片褪绿、变黄、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同时传播病毒病,成虫、若虫能分泌大量蜜液,诱发煤污病等发生,降低豇豆产量和品质。

(九)白粉病。主要危害豇豆叶片,也可危害茎和荚。叶片染病,发病初始在叶背产生黄褐色小斑,扩大后为不规则形,紫色或褐色病斑,并在叶背或叶面产生白粉状霉层,粉层厚密,边缘不明显,发生严重时,多个粉斑可连接成片,布满整张叶片,使叶片迅速枯黄,并引起大量落叶。茎蔓和荚染病,生出白色粉状霉层,发生严重时,可布满茎蔓和荚,使茎蔓干枯,荚干缩。

(十)豇豆锈病。主要为害豇豆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蔓、叶柄及豆荚,最易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为害初期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隆起,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的病斑,受害部分叶片枯黄脱落。

(十一)豇豆煤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严重时藤蔓、叶柄及豆英也能被害。幼苗期与成株期的嫩叶不易发病,成熟叶易被感染,田间病害自下向上扩展蔓延。病斑初起为不明显的近圆形黄绿色班,继而黄绿斑中出现由少到多、叶两面生的紫褐色或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直径0.5-2厘米的近圆形或受较大叶脉限制而呈不整形的紫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在变黄的叶上,病斑周围仍可保持绿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烟状霉,尤以叶背密集,病斑可相互联合形成不定形较大斑块。病害严重时,病叶曲屈,干枯早落,仅存梢部幼嫩叶片。

(十二)豇豆炭疽病。从幼苗期到收获期都可发生,地上部分均能受害,主要危害茎。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后色变淡,稍凹陷以至龟裂,病斑上密生大量黑点。该病多发生在雨季,病部往往因腐生菌的生长而变黑。

(十三)病毒病。初浸染源主要来源于带毒种子,生长季节主要由蚜虫传染。豇豆叶片、花瓣、豆荚均可表现症状。叶片上表现为黄绿相间,或叶色深浅相同的花叶症状,也可出现页面皱缩,叶片畸形,植株矮化等症状;花器表现为花朵稀少,花器畸形;幼苗期表现为花叶矮缩,新叶偏小,皱缩甚至幼苗死亡;豆荚表现为结荚率低,出现褐色坏死条纹,所结豆荚瘦小细短。最适感病生育期在苗期至成株期,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与流行。

(十四)枯萎病。主要为害豇豆茎基本和根部,症状为根系发育不良,根部皮层腐烂,新根少或没有,容易拔起,剖开根、茎部或茎部皮层剥离,可见到维管束变黄褐色至黑褐色。一般进入花期后,病株先呈萎蔫状,开始早晚可恢复正常,后期枯死。

(十五)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荚果和根颈部。

苗期子叶受害后呈水浸状,变软下垂,然后叶缘处长出灰白色霉层。叶片染病均从叶缘处开始,病部呈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具较大的同心轮纹,后期易破裂。茎蔓染病,病菌多从茎蔓分枝处侵入,致病部形成凹陷暗绿色水浸斑,后扩大环绕茎蔓,染病处以上部分萎蔫死亡。荚果染病,先侵染粘附在荚果开花后落败的花瓣或荚果端部的花丝,后扩展到荚果,病斑初期呈淡褐色至褐色水浸状,然后逐渐软腐,表面生有灰色霉层。根颈部染病,在地上11-15厘米处出现斑纹,周缘深褐色,中部淡棕色或浅黄色。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湿度大时上生有灰色霉层。

(十六)根腐病。主要危害豇豆根部。根染病后以主根为主,初始变成红褐色,稍凹陷,部分表皮粗糙易开裂,后地下部分侧根开始脱离主根,主根腐烂,植株死亡。剖视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地上部分初发病时症状不明显,发病中期开始下部叶片叶缘褪绿变黄,发生严重时植株矮小,茎叶枯黄,随着根的腐烂,病株易拔起。田间湿度大时,在植株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十七)疫病。主要危害豇豆茎蔓、叶和豆荚。叶受害,起初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浅褐色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出现软化、腐烂。茎蔓受害,一般发生在近地面的节部和节部附近,开始出现水渍状暗绿色不定形病斑,后病斑扩展环绕茎部1周,病部缢缩呈灰褐色、褐色或红褐色,从病处倒折,发病部位以上叶片萎蔫,最后病株枯死,天气潮湿时,皮层腐烂后表面长有稀疏的白霉。豆荚受害,初期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的暗色病斑,潮湿时病部组织呈软腐状,表面有稀疏的白霉,很快致全荚软腐,天气干燥时病处失水变细,且呈不规则弯曲。叶柄、花梗受害,症状与茎蔓受害相同。叶柄受害后其上着生的叶片转为黄绿色萎垂。

(十八)细菌性疫病。主要危害豇豆叶、茎和荚。属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来源于种子和病残体。高温、高湿、大雾、结霜有利发病;夏秋天气闷热,连续阴雨、雨后骤晴等病情发展迅速;管理粗放、偏施氮肥,大水漫灌、杂草丛生、虫害严重、植株长势差等,均有利病害的发生。叶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后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的褐色坏死斑;茎发病,初为水浸状,后发展成红褐色长条形凹陷斑;豆荚发病,初为水渍状小点,后变红褐色、稍凹陷的近圆形斑,严重时豆荚内种子亦出现黄褐色凹陷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发病部位常有黄色菌脓溢出。

四、主要绿色防控技术

(一)农业生态调控及免疫诱抗技术

1. 健身栽培。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透水性较好的地块种植,最好采用水旱轮作,或与非豆科蔬菜轮作、间作。选用抗(耐)性品种。深沟高垄、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和多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清沟排水,培育壮苗。

2. 土壤处理。整地深翻前,每亩撒生石灰50-100kg杀菌消毒,调节土壤酸碱度,或用多菌灵加细土混均撒施。豇豆连作田块可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土壤杀菌消毒。

3. 清洁田园。及时绑蔓或搭架、打杈、摘去底部老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田间操作时注意不可伤及根部,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根穴里撒上石灰消毒。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间销毁。

4. 免疫诱抗。幼苗期或移栽前一周,选用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7500倍液、或5%氨基寡糖水剂1000倍液、或0.003%丙酰芸苔素内脂水剂2000-3000倍液、或28-高芸苔素内脂0.0016%水剂1000倍液、或氨基酸≥120克/升 铁+锰+锌+硼≥22克/升600倍液均匀喷雾,提高逆抗性。

(二)理化诱控技术

1. 防虫网阻隔。使用40-60目防虫网,主要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等害虫;或在豇豆播种前地块四周用80目防虫网搭建2.2米高的围网,用于阻隔蓟马、 斑潜蝇、烟粉虱等害虫。防虫网棚需加强通风、排水和遮阳等设施建设,夏秋栽培适当遮阳降温。防虫网棚内豇豆栽培同种同收,避免不同茬豇豆的病原菌、虫源相互侵染为害。

2. 性信息素诱杀。每亩安装昆虫信息素(性诱剂)诱捕装置3-5套,诱杀斜纹夜蛾和豆荚螟等成虫。放置高度以高出作物10-15厘米为宜,集中连片使用。

3. 灯光诱杀。在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的成虫盛发期,根据害虫夜间驱光习性,开展连片灯光诱杀。田间按30-50亩安装1台杀虫灯,悬挂高度1.5-2米,开灯时间以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晨4点为宜。

4. 色板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使用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潜叶蝇等害虫,根据色板规格大小不同,每亩悬挂20-25张,苗期诱虫板高出豇豆15-20厘米,生长中后期悬挂植株中上部离地面约1.5米。应使用安全可降解色板,色板上虫满或粘胶不粘时要及时更换。

5. 覆盖地膜。田间覆盖银色地膜,防止蓟马、斑潜蝇等害虫入土化蛹。

6. 搭架吊蔓。豇豆长出5 -6片真叶时,用竹竿搭建“人”字形架,用携带白僵菌孢子的黄蓝双色塑料吊绳进行吊蔓,实现吊蔓和害虫生物防控的有机结合,诱杀粉虱,蓟马等害虫,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三)天敌释放技术

1. 压低虫口基数:天敌释放前,于豇豆苗期根据当地主要虫害情况,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如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苦参碱、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阿维菌素等提前防治蓟马、蚜虫、烟粉虱、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等害虫,压低害虫基数。

2. 天敌释放。施药7-10天后,可释放东亚小花蝽、大眼长蝽、巴氏钝绥螨等防治蓟马;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释放异色瓢虫、七星瓢虫、草蛉等防治蚜虫。释放天敌后同样要做好病虫害监测调查,超过防治指标要及时做好药剂防治,药剂应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进行防治。

(四)科学安全用药技术

1.选择正规对路农药。要选择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首选登记在豇豆上的防治药剂,特别是生物制剂(豇豆登记药剂见附件1),不得扩大使用范围。

2.科学使用农药。使用农药要严格遵守农药标签上登记推荐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方法、每季作物最多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等;每次农药取量要合理、要做好二次稀释、包装物三次清洗;防治同一病虫的不同机理农药要轮换使用;不得使用“禁限用农药”( 禁限用农药名录见附件2)。

3.精准施药。推广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循环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对靶精准施药。重点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果园茶园风送自走式喷雾机等施药,逐步淘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担架式喷枪。

4.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推荐

病虫类型

有害生物

常用防治药剂推荐

虫害防治

蓟马

幼苗期,使用噻虫嗪等内吸性药剂灌根防治蓟马等害虫;生长期,选用金龟子绿僵菌、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本甲酸盐、吡虫啉.虫螨腈、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

豆荚螟

选用苏云金杆菌、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

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苦皮藤素等药剂。

斑潜蝇

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灭蝇胺、灭胺.杀虫单、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

蚜虫

选用苦参碱、双丙环虫酯、溴氰虫酰胺等药剂。

病害防治

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

预防或发病初期,选用蛇床子素、硫磺.锰锌、苯甲.嘧菌酯药剂以及采取吡唑醚菌酯、丙环唑、戊唑醇等临时用药。

枯萎病、根腐病

发病初期,采用噁霉灵等药剂灌根。


附件1

豇豆主要病虫害及登记防治药剂

主要病虫草害

已登记

药剂种类

药剂名称

斑潜蝇

2

乙基多杀菌素

溴氰虫酰胺

蓟马

11

溴氰虫酰胺

甲氨基阿维菌素本甲酸盐

噻虫嗪

螺虫.噻虫啉

虫满.噻虫嗪

啶虫脒

多杀菌素

金龟子绿僵菌

苦参碱

豆荚螟

8

溴氰虫酰胺

甲氨基阿维菌素本甲酸盐

乙基多杀菌素

氯虫苯甲酰胺

苏云金杆菌

茚虫威

氯虫高氯氟

高效氯氰菊酯

甜菜夜蛾

2

金龟子绿僵菌

核型多角体病毒

斜纹夜蛾

1

苦皮藤素

蚜虫

4

溴氰虫酰胺

苦参碱

双丙环虫酯

阿维.氟啶

锈病

6

戊唑.醚菌酯

晴菌素

唑醚.锰锌

噻呋.吡唑酯

吡萘.嘧菌酯

硫磺.锰锌

白粉病

1

蛇床子素

炭疽病

2

苯甲.嘧菌酯

氟菌.肟菌素

杂草

2

草铵膦

精草铵膦铵盐

调节剂

1

24-表芸.赤霉酸


附件2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绿色防控 病虫害 方案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