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与产教融合处】关于编制2023级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教务与产教融合处】关于编制2023级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各单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2023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大做强桂林学院”。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落实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结合实际,学校决定启动2023级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开展调研论证

各学院组织各招生专业围绕国内外专业发展的现状、广西和桂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业发展需要、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家长、校友期望的需求等进行调研论证,形成调研论证报告。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校内外专家召开培养方案论证会,对2023级各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实践环节、保障条件等进行充分论证,形成会议纪要,并将会议纪要、专家信息表和专家评审意见提交教务与产教融合处,同时完成2023年度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达成度评价。以本次培养方案编制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彰显专业特色。

二、培养方案编制要求

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以《关于印发<桂林学院关于编制2022年版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桂院政教学〔2022〕46号)为基本遵循,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优化课程体系。根据上级机关政策,本年度培养方案编制重点要求如下: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教高司函〔2021〕19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新文科教育建设方案的通知》(桂教高教〔2023〕9号)等文件精神,切实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求,对文史哲、经管法、教育、理工、艺术等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三大类课程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重点,要求教师结合不同学科门类、不同类型课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科学挖掘各类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做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特色鲜明,实现育人育才相统一。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相关专业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广西本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溯源寻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

根据《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关于新时代学习弘扬雷锋精神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思政函〔2023〕4号)文件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专业要坚持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立足战线特点和优势,坚持知信行统一,将雷锋精神深度融入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各类标准

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本依据,紧密结合《广西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实施方案(修订版2.1)》等各级各类文件精神,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编制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试点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夯实未来技术原创人才培养,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基础上,推进“四新”关键领域核心课程建设。深化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主动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加快新文科建设,构建数字人文知识体系,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文科专业数字化改造,深化文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

(四)聚焦专业核心课程,凝练专业特色

工科类专业应当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与本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等联合设计和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及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应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成果,制订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文化、伦理等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相关课程。文科类专业应当不断加强与区域优秀文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开设特色鲜明、充分反映广西优秀文化的校本课程。

(五)课程设置要求

在落实2022年度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的各附件基础上进一步按照新政策优化课程设置,具体要求如下:

1.通识教育课程

(1)公共艺术课程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桂教办〔2023〕22号)文件精神,开设必修课公共艺术课程2学分,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美学和艺术论类可开设艺术导论、美学概论、中西方美术史、中西方音乐史、文艺理论等课程;艺术鉴赏和评论类可开设音乐、美术、影视、戏剧戏曲、舞蹈、书法、设计等的鉴赏和评论类课程;艺术体验和实践类可开设艺术相关学科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类课程。

公共艺术课程由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工作分委员会负责修订,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课程设置要体现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符合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不能因人设课,要建立校外艺术实践体验等活动的记录制度,并探索纳入学分管理。该课程要求纳入毕业要求,学生要在这三类课程中通过学习和考核,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课程至少取得1个学分。

(2)语言文字相关课程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标准并纳入毕业要求。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经典诵读等语言文化相关课程,要求学生至少应选择修读其中1门。

此外,根据《关于印发<桂林学院2022年版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桂院政教学〔2022〕45号)文件“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库每年更新1次”的要求,由至善学院商相关开课学院组织本年度的修订工作。

2.专业教育课程

(1)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要求,探索建立“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项目群,各类学科专业增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打造“专业+AI”的培养体系,更好地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相融合。

(2)专业核心课程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工科相关领域,涉外法治等新文科相关领域,建设一批专业核心课程。深入挖掘桂林和学校文化资源,打造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培养扎根本土的、适应本土的特色专业人才,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六)法学、外语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的编制要求

1.法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编制

法学专业应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

外语类专业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实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铸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国史等课程设置,综合运用领导人讲话、重要会议文件、党政文献和白皮书等多语种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开展外语教学,把重要话语、专门话语、最新话语纳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在学好外语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外语类专业学生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涵养身后中国情,孕育赤忱中国心。

3.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

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智能测控工程)应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大类培养模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第一学年主要开设大类引导课程和学科专业公共基础课。第二学年起,分专业开设其他模块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末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转专业途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定位的专业,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工作安排及要求

序号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责任单位
15月22日前1.组织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相关调研、论证,形成专业调研论证报告。2.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论证会。3.开展2023年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达成度评价工作。1.提交材料:(1)调研分析报告;(2)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3)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2.工作要求:各学院院长审核签字、加盖公章后于5月22日16:00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上述材料纸质版(以学院为单位汇编成册,封面使用白色硬壳纸装订)统一送交知善楼8221教务与产教融合处办公室备案,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各二级学院
26月5日前1.各学院组织编制各专业培养方案。2.至善学院组织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修订。3.美育与艺术教育工作分委员会组织编制《桂林学院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一览表》。1.提交材料:(1)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桂林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一览表》(2023级);(3)《桂林学院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一览表》。2.工作要求:各学院、部门根据要求认真完成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经二级学院院长全面审核无误,并签字盖章后将上述材料于6月5日前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初稿纸质版提交至知善楼8221办公室,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各二级学院
3计划6月9日前组织学校评审会,审核各专业培养方案。组织评审会,听取各学院汇报工作,学校审议,并将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反馈给各专业。教务与产教融合处、各二级学院
46月12日前二级学院组织整改评审会1. 提交材料:(1)人才培养方案整改评审会会议纪要;(2)行业、企业、高校专家评审表;(3)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专家信息一览表。2. 工作要求:各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修改后的各专业进行审核论证,形成会议纪要,将上述材料纸质版于6月12日前提交至知善楼8221办公室,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各二级学院
56月30日前修改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定稿。1. 提交材料: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2. 工作要求:各学院修改最终定稿汇编成册,封面使用白色硬壳纸装订,经学院院长全面审核无误签字盖章后,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将人才培养方案纸质版送交知善楼8221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各二级学院
6计划9月培养方案编印成册。将培养方案发放给相关部门、单位及学生。教务与产教融合处

未尽事宜请联系钟英老师,联系电话0773-*******,电子版材料提交至指定邮箱*********@qq.com。

附件: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相关文件和模板(另行下发)


教务与产教融合处

2023年5月8日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人才培养 编制 方案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