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汇力绿色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重庆三峡库区人才交流大会专家发言摘登

聚智汇力绿色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重庆三峡库区人才交流大会专家发言摘登

尹伟伦

王书肖

张盼月

核心 提示

5月13日,重庆首届三峡人才节三峡库区人才交流大会在万州举行,来自各领域的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话重庆三峡库区绿色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三峡库区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和补偿、绿色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强化人才在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支撑作用,为三峡库区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 尹伟伦 长江流域多生态系统统筹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思考

长江中上游是发展不充分地区,同东部地区及中下游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存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低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长江流域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协同发展一二三产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弘扬长江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需在保持土地利用的生态宜居性和城市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从而完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体系建设。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需坚持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集约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生产工艺环境友好绿色化,劳动者智能化。

在现代林业发展方面,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林业,用多种目标经营做大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用现代市场机制发展林业,用现代法律制度保障林业,用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林业,用培育新型务林人推进林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们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汇聚天下人才,实现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 王书肖 双碳背景下空气质量调控技术发展与展望

近年来,川渝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仍然面临空气污染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区域PM2.5和O3协同调控支持技术需求较大。

近年来,我国通过深度学习构建排放-浓度响应模型,利用高、低排放情景的空气质量模拟浓度分布建立“排放-浓度”响应函数,实现了不同排放条件下对空气质量的准确快速测算,解析了我国重点省份PM2.5对NOx和VOCs排放的响应,形成了PM2.5和O3浓度约束下的协同控制策略。通过控制措施成本评估、空气质量对减排的响应、空气质量达标评估、健康效益评估,四个独立核心评估工具,实现了从措施评估、减排响应、达标评估、效益计算的全链条流程,适用于区域、城市尺度的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研究支持。

2017年,中国工程院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无废社会”建设和“无废城市”试点的建议,“无废社会”和“无废城市”的概念在我国首次提出,高度关注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物质循环,践行综合治理思路,“无废”建设才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双碳行动影响碳-氮循环,增大空气质量调控存在不确定性,清洁空气行动影响氮-碳循环,对双碳目标的影响不明,种种原因给空气质量调控带来了新的挑战。资源体系(如能源、食品、水等)与气候环境变化具有多重作用与反馈,未来资源体系如何安全平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仍需进一步探究。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造成健康影响,气候变化加重空气污染,导致更高的健康效应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相互影响,亟需准确模拟颗粒物与气候的双向耦合,构建基于健康和气候综合效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这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华大学批准设立了“秀钟学院”,设立交叉工程(可持续发展)专业,突出书院融合式培养特色,形成了能源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与健康,资源利用与循环再生,可持续城市与设施,绿色经济与全球治理五个交叉方向,培养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深入理解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具备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复杂问题的系统思维,跨学科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基础宽厚、工管融通、多元胜任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张盼月 双碳战略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和优化

我们学校的环境学院一级学科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林学、草学、林业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包括碳减排和碳固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作用的基本规律和机制,及其与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强调的是环境学科中“碳中和”理论的建立。应用“碳中和”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满足国家“双碳”战略的技术需求,归纳和提炼新的减碳固碳技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强调的是环境学科中“碳中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减碳固碳科学与工程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修复学、生态系统碳汇、产业生态学、过程工程等学科研究中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当前,我国政府和政策研究部门、试点履约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对减碳固碳科学与工程的人才需求。

我们学校设置的减碳固碳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具备基础。力争“十四五”期间,循序递增该学科方向的招生规模,计划申请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0名。在减碳固碳科学与工程领域为国家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计划在5年内,学科将申请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3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2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篇以上;通过与重点企业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解决和探索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领军型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记者 陈星 解书睿/文 冉孟军/图




标签: 绿色发展 库区 人才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