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落实举措
2023年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落实举措
一、主要举措
1、深入推进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一是夯实质量基础。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个、行业标准8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3个,荣获省级标准化示范企业2个,在全省率先推行校车服务标准化工作。二是狠抓质量提升。加强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建设,持续开展“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进万企”及“提质强企”活动,投入8700万元建成“控制电缆”“热工仪表”2个省级质检中心,率先成立省内县级首家缺陷产品召回工作站,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顺利通过质量强市复评验收工作。成功举办全国首次大型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获得省局大力表扬。三是深化品牌培育。以争创 “省政府质量奖”、“滁州市质量奖”、“天长市质量奖”为目标,扎实开展品牌培育、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品牌利用四大行动,打造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市场信誉好的品牌。牧马湖、倮倮米业等9家食品企业通过“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成功培育“天长龙岗芡实”“天长大米”2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顺利通过省质量强县复审;成功举办全国首次大型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质量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四是开展创新试点。开展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创新试点,目前据国家知识产权官网数据统计,2021年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值为30.27件,2022年为35.75件,平均年度增长15%。已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1个。五是搭建服务平台。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会,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全市知识产权融资质押贷款52件,总质押融资贷款达3亿余元;组织企业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工作,新通过贯标认证4家;组织开展“天长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工作。六是狠抓产权保护。率先在滁州市范围内设立知识产权(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关联各类市场主体8.2348万户。由我局报送的《强化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增量提质》入选国家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为安徽省唯一一个入选的知识产权服务指导类品牌建设案例。成立天长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共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6起。新获批省知识产权保护站一个,引入“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协助行政执法部门认定技术事实”试点项目一个,截至目前办理知识产权案件15起,罚没10.4万元,专利裁决案件2件。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为滁州首家。
2、全力创建“亭满意”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领域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证照注销联办”试点,落实落细 “一网通办”, 推进“7*24小时”自主云办照,全面实现“一日办结”,投资者最快可以在0.5个工作日一次性完成营业执照领取及刻章备案等所有手续。创新思维和大胆探索,推行的“一市一照、证照合一”改革,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点开展经营;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合一”的企业开办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天长市营商环境的再提升,为办事群众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二是搭建智慧审批平台。依托互联网和自助智能审批终端,为申请人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今年已有139户企业通过智能系统领取了营业执照。三是畅通便捷退出机制。统筹推进“证照注销联办”改革试点。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形成“一套材料、一次注销”,让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窗,一事跑一次”。今年已为169余户市场主体办理“证照注销联办”,极大提高了市场主体退出效率。通过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1年新增私营企业2552户,个体工商户3887 户,2022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3759户,新增个体工商户9550户,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市场主体*****户,其中企业近*****户,个体工商户近*****户,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及增长量均在滁州前列。四是健全信用体系。大力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失信惩戒、信用修复机制,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平台作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截至目前,共建立抽查任务336批次、联查任务326批次。年报率达到98%以上,在全省排名前列,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五是放心消费强引领。“满意消费长三角”区域示范领跑工作全省领先。率先发布全省首个放心消费示范区创建地方标准,创新推出“天长放心消费导航”系统,建立“人民调解员+多元化解”工作联络站,实现消费维权投诉“7×24小时”不打烊。创新网络远程“云调解”,全年通过远程调解方式处理消费纠纷14起,全省首起涉农消费公益诉讼案在滁州开庭审理。全市共3585家企业公开作出7日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累计创成县级以上放心消费示范单位3034家,创成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家,滁州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47家。六是柔性执法暖人心。深入推行“督帮服”理念,创新实施八大产业链实施触发式监管。监管方式从刚性监管为主向刚柔相济转变,做到了对守法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经营者“利剑高悬”。截至目前,共办理“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柔性执法”案件11件,对141件政府文件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立案查处反不正当案件2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守牢食药、特设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是夯实食品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同时担任食品安全委员会“双主任”的工作机制,印发党委常委会委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跟踪督办范围,结合巡察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市财政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保障力度,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食品安全专项工作经费558万元,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经费820万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经费185万元。构建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二是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以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为切入点,有序推进新农药筛选贮备及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已达到45.3%。加强粮食质量监管,有配置粮食烘干服务设施,全市共有烘干设备11台,日烘干能力为2400吨/日,满足区内粮食烘干能力。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均已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置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共有26家食品生产企业分别通过HACCP认证、ISO9001认证、ISO*****认证、*****认证,并建立自己的检验室和化验室。全市在营食品小作坊依法登记建档,市区9处临时摊点群及其他便民服务摊点共221家也均已登记建档。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沟通交流。先后承担“安徽省茉莉花节全民健身运动会”“两会”“中高考”等40余次大型餐饮保障任务。三是强化食品监测。建立全覆盖食品安全抽检体系,近三年完成食品监督抽检4973件,共发现不合格样品61件,合格率98.77%。及时、全面、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食品各环节监督抽检以及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结果。全市设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18家,监测网络区域全覆盖,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会。强化治理和保障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发挥镇(街)食安办的作用,开展农村食品整治专项行动,从最末端“兜底发力”,狠抓农村食品安全。创建了“所办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四员”的作用,将整治行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市共开展农村各类整治6次,所办联动出动执法人员193人次。四是强化食品案件行刑衔接。公安部门成立食药环知侦查大队,建立执法协作、提前介入、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两法”平台加强食品安全违法信息共享。扎实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2021年以来,市公安局共接移送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12条,共立案办结食品案件282件,办结率100%,无程序违法等严重问题导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的案件。五是织密药品安全监管网。开展药品安全“春风行动”“百人行动”、疫苗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2021年以来共检查药品零售企业645家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622家次、医疗机构340家次,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各类违法违规案件61件,罚没88.3万元。创新推出药械化人才培养“薪火计划”,打造我市一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和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在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经验交流会和省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监管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推广天长经验。六是划定特设安全警戒线。全市7千多台(套)特种设备、13万个气瓶纳入智慧化监管平台,气瓶监管信息化实现全覆盖。2021年以来检查特种设备近8900余台,发现并消除一般隐患92处,消除重大隐患3处,实现隐患全面清零。立案查处特种设备案件38件,罚没款90.01万元。狠抓燃气管道定检工作,定检率达100%,走在全省前列。
二、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打造便利化改革创新亮点。深化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全程网办”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各类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高质量推进“证照注销联办”改革试点工作。打造天长市场监管“2023改革样本”。探索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多场景应用,尽快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主动融入长三角,进一步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等便利化措施。
(二)进一步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继续推进八大产业链触发式监管及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深入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工作,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帮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健全“小个专”工作台账,推动“两个覆盖”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积极争创建省级示范街(区)和示范点,持续檫亮我市“小个专”党建示范品牌。完善放心消费示范一条街、示范村(社区)建设,创建安徽省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城市。
(三)进一步推动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重要论述,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到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两手抓、两手硬”,推动市场监管水平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进一步守好“三品一特”市场监管安全底线。坚持“四个最严”,继续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采取有力措施清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压实安全责任,织密安全网络,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让人民群众真正能够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