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江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四川中江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前言

第一章中江高新区“十四五”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十三五”发展成效

(一)园区支撑作用显著

(二)产业特色初步显现

(三)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四)园区建设持续完善

(五)开放合作不断推进

(六)项目招引成效显著

(七)园区服务继续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能级不高

(二)价值链层次较低

(三)专业配套有待完善

(四)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五)要素供给有待提质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明产业发展方向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产业合作

(三)成德眉资同城化创造更广阔合作空间

(四)新一轮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能力提出新挑战

(五)区域竞争加剧对园区资源带来更大压力

第二章“十四五”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定位

三、基本原则

四、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2020年—2022年)

(二)中远期目标(2023年—2025年)

第三章重点任务

一、加快主导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一)主导产业之绿色食品产业

(二)主导产业之中药产业

(三)电子元器件特色产业

(四)新兴产业

二、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能级

(一)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二)强化存量企业提能增效

(三)提高本土企业家自身素质

(四)着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三、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建链补链强链

(一)针对产业链关键和缺失环节招大引强

(二)设立产业准入门槛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四、开展对外开放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强化与先进地区交流合作

(三)探索共建飞地园区

五、精准产业要素供给,夯实产业发展保障

(一)提高空间承载能力

(二)加大人才引培力度

(三)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四)优化能源基础保障

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高产城融合发展水平

(一)优化空间布局

(二)打造功能组团

(三)完善园区基础配套

(四)创新园区建设模式

七、深化服务模式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二)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提高企业服务效率

第四章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统筹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提升运行效率

三、优化政策体系,保障重点扶持

四、增强考核评估,精准目标导向

附件中江高新区“十四五”重大项目表

前言

中江高新区是德阳市产业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全县实现“十四五”经济全面增长的重要支撑。为更好指导“十四五”时期园区发展,精准定位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科学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推动产业特色成链创新发展,实现园区在“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现立足上位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本规划依据以下重要规划、文件编制:

1、《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

4、《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5、《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

6、《德阳市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7、《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待发布)》

8、《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待发布)》

第一章中江高新区“十四五”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十三五”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中江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德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园区发展系列部署,深入学习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动能,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园区建设不断取得突破,2017年被列为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移的主要载体,2019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四川省电子器件特色产业基地。

(一)园区支撑作用显著

“十三五”期间,中江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德阳市、中江县工业和园区发展系列部署,聚焦产业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园区“十三五”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2.2亿元,工业规模占全县规上工业总量的60%,有力发挥了工业主战场作用,较好支撑了全县经济发展。园区不断加大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大型企业引进力度,围绕骨干龙头企业,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关联配套企业+研发机构”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企业培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0年底,拥有规上企业6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其中产值规模过亿企业43家;拥有省高成长性企业7家。

(二)产业特色初步显现

“十三五”期间,中江高新区全力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面粉、挂面、菜籽油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以中药饮片、中成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和以继电器、连接器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三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2020年,三大产业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48.2亿元,占园区工业总量的65.8%,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园区先后被列为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移的主要载体、四川省第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四川省电子器件特色产业基地,产业特色逐步显现。

专栏1中江高新区主导产业基本情况

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了以雄健实业、年丰食品、万凤粮油等为龙头的品牌粮油加工企业集群,具有年产面粉30万吨、面条22万吨、压榨菜籽油3万吨的能力,面粉、面条川内市场占有率已达11%,构建起“基地+龙头企业+关联配套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江挂面荣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中华老字号”称号。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7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逢春制药、同兴药业为龙头,集种植、研发、制造、仓储配送等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具有年加工中药材4.5万吨、年产中成药3万吨的能力,天然麝香的占有量居全国的70%以上。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7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宏发电声、湧德电子、锐腾电子等一批电子器件、电子基础材料、贵重金属材料、5G通信设备、军民融合等龙头企业,电脑接插件(连接器)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10%,继电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超过22%。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8亿元。

2020年三大产业占比情况

(三)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中江高新区依托本地产业资源,强化同川内外高校产学研合作,启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企业创建工作,加强专利技术与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运用和转化,初步构建了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体系。截至2020年底,中江高新区拥有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拥有德阳市企业技术中心1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专家院士工作站8家。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9%,16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亿元,宏发电声、锐腾电子、年丰食品入选2020年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更加明显。

表1 中江高新区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清单

创新载体

企业名称

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

1.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2.四川雄健实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3.德阳市恒达灯具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4.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5.四川德阳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6.四川锐腾电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7.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8.四川宽窄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省级工程实验室

1.四川省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制造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1.德阳市恒达灯具制造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

德阳市企业技术中心

1.四川万凤粮油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2.四川省中江县金辉纺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3.四川省德阳博益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4.中江县颜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5.四川鸿兴化纤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6.德阳耀发铸锻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7.中江县四海制衣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8.四川嘉和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9.四川德成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10.四川科飞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11.四川来金燕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12.中江立江电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13.四川德凯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德阳市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博益磁材)

2.德阳市继电器及电子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宏发)

3.德阳市道地药材丹参、白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逢春)

4.德阳市功率控制器件及电子元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锐腾)

市级专家院士工作站

1.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2.四川省德阳博益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3.四川德成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4.德阳市恒达灯具制造有限公司

5.四川德阳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

6.四川雄健实业有限公司

7.四川来金燕食品有限公司

8.四川科飞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四)园区建设持续完善

“十三五”期间,通过银行贷款、财政投入、争取上级补助等方式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中江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加快布局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截至2020年底,园区建成面积12.2平方公里,“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6亿元,建成安置房22.7747万平方米、道路5.6公里,建成雨污水管网13.44公里,以及若干个性化生活配套。

(五)开放合作不断推进

“十三五”期间,园区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整合市场资源,加大与川内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德阳市恒达灯具制造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德阳通讯设施制造产业联盟,带领德阳市通讯设施制造生产企业入围“中国铁塔在线商务平台”,带领“德阳造”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通讯市场。另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领域企业与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四川大学、电子科大、厦门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绵阳九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在技术联合攻关、人才共同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六)项目招引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期间,园区不断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法,完善招商工作流程,强化项目落地,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生产生活配套等领域持续策划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引进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鼓励投资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十三五”期间,累计签约项目15个,签约资金28.9亿元。

(七)园区服务继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园区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提升服务理念,健全政府服务制度,积极营造企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良好氛围。规范建设面积200平方米的园区政务服务大厅,并纳入“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管理,具体承担园区企业税务注册、纳税申报、税收减免等职能。整合中江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服务力量,配置项目秘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程代办”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能级不高

与德阳市其他工业园区相比,中江高新区规划面积较小,起步较晚,总体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2020年,中江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在德阳市10个工业园区中排名第7位;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利税总额位居第5;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仅为240万元,低于德阳市平均水平。

表2 2020年德阳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园区名称

园区级别

规上企业数量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利税总额(亿元)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

124

519.33

36.46

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

148

411.39

17.07

天府旌城(德阳旌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省级

98

214.66

17.79

什邡经济开发区

省级

110

313.24

23.06

绵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省级

63

360.7

76.4

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省级

60

187.97

21.15

罗江经济开发区

省级

97

290.1

10.5

凯州新城

市县共建、成都东部新区协同园区

35

72.75

8.22

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

省级

14

36.28

0.83

广汉工业集中发展区

集中发展区

111

189.92

18.08

(二)价值链层次较低

中江高新区制造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缺乏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其中,绿色食品领域尚处于产品初加工环节,精深加工及品牌建设尚未深入开展;生物医药以中药材种植及中药饮片加工为主,中成药领域单品过亿品种较少;电子信息产业以低附加值零配件加工为主,研发设计及整机环节缺失。

(三)专业配套有待完善

园区水、电、气、路、通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业项目招商落地困难。园区高端生活配套尚未形成,离企业及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差距较大,影响企业、人才入驻积极性和园区综合竞争力。

(四)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园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县级与园区之间体制机制有待优化,简政放权政策落实不够到位,项目审批流程烦琐,仍存在“多头跑”“来回跑”的现象。项目一站式全程服务、一次性办结服务承诺兑现不到位,项目建设所需中介服务机构评审收费不规范,时间长。

(五)要素供给有待提质

工业用地保障不足,现有的土地建设用地指标远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用地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低效、闲置用地再利用缺少措施办法。经济管理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高端人才匮乏,缺乏懂经济、懂产业的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影响园区建设质量和效率。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明产业发展方向

“十四五”时期,国家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核心在于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强化自主创新,有机结合扩大内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的堵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要求制造业借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水平现代化攻坚战,补齐短板、自主创新,从价值链底端走向价值链的中高端。中江高新区应抢抓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聚焦价值链中高端和新兴市场需求引聚资源,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产业合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之后又一重大国家战略,将打造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西部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打造中国区域经济“第四极”。中江高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围绕成都、重庆两个极核城市协同发展,紧跟成渝绿色食品、医药健康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导向,以参与共建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争取主动合作,借力借势整合产业资源。

(三)成德眉资同城化创造更广阔合作空间

成德眉资同城化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将围绕增强“现代产业协作引领”功能,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革新—经济转型”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链条,推动产业园区、开发区等平台组建联盟,加快推进四地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户籍管理、人才流动、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同城化进程,共建跨区域同城化产业生态圈。中江高新区作为成德眉资同城化重要节点,能够参与基础设施共建、政策优惠共享、要素资源互通共用,增加与高层次产业和高水平企业对话机会,有利于中江高新区加快转变发展理念,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四)新一轮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能力提出新挑战

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动力将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步伐将明显加快,机器和技术代替劳动力的现象变得更加普遍。中江高新区工业创新体系欠缺,未来在创新创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知名品牌以及抢占产业链及价值链高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

(五)区域竞争加剧对园区资源带来更大压力

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9家(含苏州工业园区),省级开发区2053家,各地园区在产业政策、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中江高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面临经济粗放增长、资源生态环境约束突出等问题,相较于先发地区,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要素竞争等方面皆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第二章“十四五”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演进契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重大机遇,主动融入成渝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突出“战略共赢”与“产业共兴”相结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构建“1+1+N”产业发展格局,即推动1个医药食品主导产业“多跨界”融合发展、1个电子元器件特色产业“强配套”突破发展、N个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加大企业引进培育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强化与成德眉资区域协同联动,统筹产业与城市功能互补,服务中江“一主一副三区多点”发展格局构建,做强“中国西部百强县”和“支撑德阳发展的产业重镇、活力新城”支撑,为德阳市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贡献中江力量。

二、发展定位

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园区提质增效,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资源集聚配置功能,以新空间承接新产业,以新产业激活新动力,做强产业园区,做大做优工业经济,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区、食品医药融合发展典范区和具有全国显示度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

医药食品融合创新发展典范区:坚持“资源转化发展”,将中江优质产业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中江挂面”区域品牌,推动绿色食品与粮食种植、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围绕麝香、丹参、白芍等道地药材资源,推动林麝养殖、丹参及白芍种植与中药加工、中医康养融合发展。

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坚持“龙头带动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在产业、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溢出效应,积极借力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支持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信息技术科技成果在中江高新区转移转化,构建以电子元器件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争创省“5+1”重点特色园区,支撑成渝地区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产城融合样板区:坚持“产城联动、融合发展”,以科技自主创新为中江高新区产业发展赋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构建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三、基本原则

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效益相结合。围绕电子元器件、中药、绿色食品产业特色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专业园区为主导的空间载体,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驱动与企业培育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支持自主创业和科技创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探索创业-孵化-集群的内生增长模式。

坚持协同发展与开放发展相结合。坚持世界眼光与开放格局,与成都、德阳、绵阳、重庆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与国内先进园区合作交流,与知名高校产学研对接合作,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观念在更大范围集聚和利用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创新资源。

坚持产城一体与产业融合相结合。以德阳市产业功能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中江高新区产业转型,加强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强化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能力,通过经济发展完善城区服务配套体系,改善城市形象。

四、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2020年—2022年)

2020年至2022年,是园区空间拓展、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扩区区域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和土地平整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定位招商,加快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优势企业集中发展。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到2022年,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70亿元。

(二)中远期目标(2023年—2025年)

2023年至2025年,是园区提升承载能力、产业规模集群发展的加速阶段。夯实园区生产、生活配套建设,建成投产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提升,推进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到2025年,园区建成规模达到14平方公里,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0亿元,进入德阳市产业功能区第二梯队,基本建成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西部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区。

表3 中江高新区“十四五”发展目标体系表

类别

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

属性

产业

集群

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214

340

预期性

医药食品产业工业总产值(亿元)

84.4

160

预期性

电子元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亿元)

63.8

70

预期性

创新

能力

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9%

5%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45%

55%

预期性

企业

培育

规上工业企业(家)

60

>100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家)

16

>35

预期性

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

14

>40

预期性

空间载体

园区建成面积(平方公里)

12.2

14

预期性

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亩)

240

400

预期性

绿色发展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

——

25%

约束性

第三章重点任务

一、加快主导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一)主导产业之绿色食品产业

1.发展思路。

顺应市场消费主体变化、需求结构调整以及“互联网+”趋势,以品牌培育、产品升级、营销模式升级为导向,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提档升级,不断丰富产品门类,着力巩固西南市场,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食品产业从规模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着力培育“中江挂面”等食品产业区域品牌,进一步增强绿色食品产业在高新区工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将中江高新区打造成为西南地区知名的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到2022年,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65亿元;到2025年,力争达到80亿元。

2.重点领域。

——粮油加工。持续提升菜籽油、面粉制品等传统领域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以绿色食品为特点的精制米、面及食用油精深加工业。围绕“中江挂面”区域品牌,推动制面工艺流程化、标准化,开发特殊膳食食品等产品类别,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

——方便休闲食品。推动休闲食品发挥传统优势产品市场优势,整合资源,积极培育市场新品,支持企业打造名优特产品。借鉴白家粉丝、柳州螺蛳粉等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发展“中江挂面”品牌方便休闲食品。

——有机食品。充分发挥中江县全域有机示范县优势,积极引进有机酱油、有机蔬菜、有机糖料加工、精加工农产品等相关企业,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程度,打造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保健食品。充分利用丹参茶、东方洋参酒等品牌优势,全力开展中药保健养生食品研发,丰富中江生产的保健食品品种,全力打造保健食品生产基地。

——白酒饮料。借力德阳白酒饮料产业基础和“剑南春”“蓝剑”等品牌优势,加强产业区域合作,大力引进优质品牌瓶装白酒和调配制酒、啤酒等酒饮料,以及功能性饮料、果蔬汁、矿泉水、纯净水等饮料制品项目。

——禽畜肉类和高低温熟食加工。依托特色鸡、鸭、鹅、兔、猪等禽畜养殖,重点发展冷鲜肉、罐头、包装卤制品、休闲食品等肉制品精深加工细分领域。

(二)主导产业之中药产业

1.发展思路。

把握国家大力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机遇,推动逢春制药、天府神龙等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创新,丰富药品品种,提高单品销量,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生物提取物等领域。招优引强、产业联动为主要抓手,围绕产业链中游药材加工及成药制作,全面提升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开展整合重组,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强化同川内外相关高校院所合作,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到2022年,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65亿元;到2025年,力争达到80亿元。

2.重点领域。

——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聚焦麝香、丹参、白芍等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围绕中药产业龙头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持续提升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强化中药品种开发,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中药品种。

——生物提取物。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四川作为中草药和植物资源三大主产区之一的资源优势,推动丹参提取物、白芍提取物、麝香提取物等领域发展,同时向下游保健品等行业延伸。

(三)电子元器件特色产业

1.发展思路。

按照高位介入、错位发展的思路,以高新区扩区为契机,抢抓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突破和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做大产业规模。把握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和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趋势,挖掘适合中江发展的细分领域,聚集一批有研发、有设计、有市场的精品企业,将中江高新区打造成为成渝地区高端化、专业化的电子元器件产业聚集区。到2022年,电子元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50亿元;到2025年,力争达到70亿元。

2.重点领域。

——继电器。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把握成渝地区电子信息终端、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需求,推动传统功率继电器、电力继电器等创新发展,夯实家用电器、汽车、电力设施等传统应用领域基础,快速发展新能源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新兴领域,强化对成都、重庆、绵阳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撑,探索工业继电器领域,做强智能制造配套领域。

——连接器。抢抓5G产业发展机遇,聚焦5G手机、基站及5G移动终端设备领域连接器应用,围绕成都、重庆、绵阳、宜宾等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终端产业配套需求,提升产业发展规模,提高特色行业显示度。依托成渝地区通信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基础,加强与区域内下游终端企业合作,进一步壮大射频同轴连接器产品规模。

——磁性材料。把握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无线充电等新兴市场无线充电应用趋势,用好全国磁性材料及器件高峰论坛常态化在本地举办的优势,“以商招商”吸引磁性材料相关企业落地。加强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研究合作,加大铁氧体软磁研发及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承接研究成果转移转化。

——终端模组。围绕成渝地区壮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和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需求,探索发展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摄像头模组、传感器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和无线充电模组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以及工业手机、工业平板、工业路由器、智慧照明等终端产品,加大相关企业招引力度。

——其他电子信息关联配套。围绕成渝地区终端产品、行业电子、通信设备等产品配套需求,根据园区承载能力适度招引结构件、功能部件等相关电子信息配套企业,助推园区电子元器件产业补链、延链,带动多元化的电子信息配套企业集聚。

(四)新兴产业

1.发展思路。

积极跟踪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中江工业基础资源条件和成渝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比较优势,从中选择发展前景好、落地性强、跨区域合作机会多、对中江支撑作用大的细分领域,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新兴产业前瞻布局、聚力攻坚,力争培植一批新的增长点。

2.重点领域。

加强与成渝地区新兴技术企业对接合作,以城市、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建设等领域开展典型应用场景试点示范,为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大量应用场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氛围。

依托中江天然气储量优势,抢抓川渝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建设先机,适时布局清洁能源(天然气)深加工产业,提升清洁能源保障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配套水平。

二、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能级

(一)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鼓励企业顺应制造业发展大趋势,主动开展技术改造升级工作。支持企业利用德阳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机械制造、建材、线缆等传统企业生产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结合技改政策,为企业提供信息化“体检”服务,创新提供针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在实施技改、扩产、绿色节能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出解决方案。支持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推进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加产品品种,提高新产品贡献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强化存量企业提能增效

聚焦主导产业领域,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制定,鼓励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出口企业采用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企业品牌和行业标准水平。持续推进“退二优二”,积极引导园内企业将组装加工等中低端技术制造环节逐步向园外转移,保留更高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低能耗的研发设计、运营管理、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等环节,为高端研发服务和先进制造业释放发展空间。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园区内中小企业,壮大区域产业链主体,形成主导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研发创新的领军企业、优质高成长企业,释放带动效应。

(三)提高本土企业家自身素质

根据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积极组织本土企业家通过学习提升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搭建企业与省内高校的合作平台,通过举办行业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等主题培训班,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把握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遇,积极与成都相关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建立联系,通过参与行业会议、论坛及培训,加强本地中小企业家与行业内其他精英企业家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促进本土企业经营管理者由经营管理思想向企业家观念转变。

(四)着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按照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开展兼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并购或跨区域联合重组,支持园区内企业间开展并购重组,支持园区外资本通过收购、入股等形式对园内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形成主导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研发创新的领军企业、优质高成长企业。在园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筛选出具备兼并重组意愿的企业,分类施策、分类指导,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平台、项目推介会形式向社会发布。通过企业重组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

三、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建链补链强链

(一)针对产业链关键和缺失环节招大引强

深入调研分析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情况,充分挖掘企业产品、市场和人脉资源,通过上门拜访、举办投资推介会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龙头项目以及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充分发挥宏发、湧德等企业在协作引领、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知识输出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重点招商,拓展开放合作格局,培育壮大一批带动性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型企业,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格局。

(二)设立产业准入门槛

建立招大引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适时修订完善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亩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产出效率(亩均产出年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劳动用工)等准入标准。强化项目准入评审,针对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环境需求等“硬条件”和产业前景、品牌形象等“软标准”,突出产业先进性、技术先进性、管理先进性,确保新引进项目符合产业规划,投入产出效益大,具有较强技术先进性和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强化驻点招商,推动重点园区聚焦成都、重庆、河南、福建等电子器件、电子材料、生物提取、方便休闲食品等发展优势区域,建立驻外招商小组,负责招商前期工作。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招引具有部分优势的行业头部、腰部企业,围绕企业配套需求通过以商招商方式招引一批供应链管理、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等企业。积极开展外出成功人士信息统计工作,坚持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加强与中江籍外出成功企业家的招商对接活动。聘请知名企业、商业协会精英及中江籍外出成功企业家为中江县招商大使,深挖招商人脉关系,提高区域推介影响力。

四、开展对外开放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政府对园区产业的科技投入,由政府主导牵线继续深化与国内高校紧密合作,将技术集成创新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促进先进科研成果在中江转化,推动中成药、粮油、保健食品等特色产业的科技进步。加大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出台专项政策,在现有重点产业中选择30家在技术、品牌、经营管理、理念和文化等方面创新成效突出的企业进行扶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鼓励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检测平台、设计中心,推进核心技术、关键产品的攻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

(二)强化与先进地区交流合作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发挥宏发等头部企业的行业地位优势,加强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多领域合作,以产业链为纽带,积极承接方便休闲食品、生物提取物、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等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向中江转移。积极开展区域层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借鉴省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帮助本土企业加强与国内产业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学习。

(三)探索共建飞地园区

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主动与成渝腹地相关产业园区对接,推进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领域合作。探索建立行政隶属飞出地的独立运营飞地园区,以食品医药特色资源开发和电子元器件产业培育为重点,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园区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强与成都、重庆、绵阳以及德阳市内有关高校的对接,围绕电子原材料、生物提取物、方便食品等领域,从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检验检测、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合作。

五、精准产业要素供给,夯实产业发展保障

(一)提高空间承载能力

针对高新区工业用地趋紧的实际,严把项目准入关,优先保障主导产业以及对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业项目的用地需求。积极开展调查论证,加快推进起步区的规划编制、土地收储开发等扩区工作,联合国土、规划等部门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工业用地指标,确保工业用地需求,尽快形成项目承载能力。加强西北片区存量土地挖潜,加快推进闲置用地清理工作,明确闲置厂房租赁相关投入、产出、纳税强度以及环保安全准入要求,加大对低效用地的腾挪,盘活闲置载体空间,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在继续推行和完善国有土地出让制度的前提下,把租赁作为出让方式的补充,合理引入工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

(二)加大人才引培力度

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形成由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和各领域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采取“互联网+人才”模式、柔性引才模式、“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等一批新型引才方法,以契约管理为基础,精准进一批电子信息、中药产业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围绕企业需求,规范人才和用人单位行为,为企业引进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县域内现有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动手能力,充分挖掘辖区内人力资本的最大潜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人才保障。

(三)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以资金链服务创新链,积极推动构建科技、产业和金融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定期举行银企对接会等活动加强银企对接,推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并购贷款、科技保险、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保险等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公司为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进“壮大贷”“园保贷”,积极为创新型企业牵线成都“科创贷”,支持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融资,对成功上市(挂牌)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相应补贴。

(四)优化能源基础保障

为满足园区工业发展需要,积极向上级部门及能源供应单位争取能源指标,搭建能源供给单位与园区企业“互动沟通平台”,及时了解掌握园区企业水、电、气等方面的需求和意见建议,最大限度满足园区生产、生活需要。针对突发事件和用能高峰期,按照优先满足优质企业、重点企业、税收贡献大企业的原则,建立能源应急保障预案,确保能源有序供应。设置补贴资金,鼓励企业使用多元化能种,降低对单一能源的过度依赖。

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高产城融合发展水平

(一)优化空间布局

坚持前瞻性和协调性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功能复合、三生融合”的规划布局理念和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发展集约的要求,结合园区产业发展总体定位以及周边区域发展情况,围绕重点产业合理引导企业向各片区集聚,不断完善园区内部及周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加强产城联动发展,加快构建空间形态合理、产城有机融合、要素高效利用的“三区四轴一核两点”空间发展格局。“三区”指在中江高新区现状区域及扩区范围内,坚持“统一规划,梯度开发,预留弹性”的原则,由现状建成区向南有序梯次拓展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形成提升发展区、新兴发展区、远景拓展区三大产业发展区。“四轴”指一条产业发展轴和三条产城联动轴。“一核”指现代生活综合服务中心。“两点”指产业服务节点和科创服务节点。

图1 中江高新区“三区四轴一核两点”空间发展格局

(二)打造功能组团

结合中江高新区用地现状及规划定位,促进制造业企业相对集中布局形成若干产业组团,组团内就近配套生活性服务设施,同时强化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以及凯江西南岸生活片区整体对高新区的生活服务配套支撑,在明确空间功能与土地性质的基础上,推进生产、生活与生态有机融合,形成组团式发展新格局。

图2 中江高新区功能组团布局示意

(三)完善园区基础配套

根据产业发展导向,加快完善新扩区域土地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形成上下贯通、衔接一致的规划体系。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重点规划布局适合食品医药、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多层标准厂房,规范标准化厂房租售管理,吸引大量规模小、占地面积较小的成长性中小企业落户。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建设交通、消防、环保等基础设施,加快园区范围5G网络布局,尽快形成项目落户承载条件。对现有自来水和污水管线设施进行改造,提高给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建立应急通信基站,配备应急通信设备,建立应急通信保障机制。

(四)创新园区建设模式

探索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园区开发建设,由运营方负责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以“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推进园区产城一体建设。拓宽园区建设资金来源,对园区内项目进行分类,非经营性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经营类项目采用BOT方式面向社会进行招标,吸引多方投资共同参与园区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在园区建设、招商、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统筹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注重起步区园区与城镇设计及风貌引导,提升园区形象品质。

七、深化服务模式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围绕园区企业发展需求,建立园区行政审批“直通车”服务机制,通过机构整合、职能融合、服务聚合、资源整合,积极争取县级审批部门向园区服务窗口的充分授权,将相关部门的职能进行下沉或延伸,破解机构职能重复、政务资源分散等问题。按照产业项目的项目对接、项目用地、设计审查、施工许可等不同阶段设立特定服务窗口,各阶段牵头部门协调各审批部门集中审批,简化审批程序,实现项目审批的分阶段“一窗式”服务,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积极主动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现行政策,推行“限时办结”“特事特办”“首问责任制”等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发展。

(二)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加快部署基于园区管理和服务的局域网络,布局建设高速互联、业务融合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园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园区服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电子政务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推进园区信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安全监控、密保保障及容灾备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支撑能力。

(三)提高企业服务效率

加强对已引入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实行“扁平化”管理和服务。深化企业主题沙龙活动,坚持定期举行县领导、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座谈会,听取企业发展诉求与困难,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鼓励金融机构、用工中介机构到园区设点,切实解决园区企业融资和用工需求。搭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学习理解、灵活运用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完善信息查询、管理咨询、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宣传推广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

第四章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统筹发展

为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设立促进中江高新区高质量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中江高新区“十四五”期间建设重大事项,并进一步细化规划的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园区管委会和县级相关部门任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管委会。

二、完善管理机制,提升运行效率

完善市、县联动开发建设高新区体制机制,围绕人权、事权、财权进行放权,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深入优化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争真正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待遇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

三、优化政策体系,保障重点扶持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工业经济的相关政策,鼓励出台促进中江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强化各个政策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加大县级和区级财政对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园区金融、税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和推动高新区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增强考核评估,精准目标导向

把“十四五”发展工作纳入中江高新区和全县的目标绩效考核,强化责任分工和跟进落实,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依照规划的年度计划加强工作督导和考评评价,逗硬兑现奖惩,强化结果运用,推动园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中江高新区“十四五”重大项目表

序号

项目

类型

项目名称

总投资(亿元)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含主要产品年产能等)

建设年限

“十四五”先进制造业项目30个,总投资金额109.091亿元

1

先进制造业

瞻望世纪航空(中江)航空经济区建设项目

60

依照“两区三园”的设计理念规划建设,拟占地5500 亩(项目用地5000 亩,城区配套住宅区用地500亩)。项目建设分3期实施,以合理规划,在首期实现“飞机制造厂落地”、“机场建成运营”、“短途旅客运输开通”三同步;项目总建设周期约6年。

2024-2029

2

先进制造业

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西部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

10

新建生产车间、办公楼、职工宿舍及附属实施,形成年产10亿只冲压铁芯件、连接器、继电器等配件的产业规模;主要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2020-2022

3

先进制造业

德阳市中领电子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7

中江高新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项目

2020-2025

4

先进制造业

四川德凯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涤纶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

5

新建生产及配套用房10万平方米,购置安装VC358真空干燥机、螺杆挤压机等设备200台(套),建涤纶纤维生产线5条,形成年产涤纶纤维10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一期竣工投产;二期为年产5万纱锭智能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用地总面积40亩,新建厂房、仓库、办公楼及附属设施3万平方米,新增国际先进,纺纱规模5万纱锭的智能纺纱生产线一条。

2017-2022

5

先进制造业

四川胜邦智能铁塔构件(科技)有限公司润恒金属年产30万吨铁塔构件生产线建设项目

3

规划占地80亩(折合约*****m2),总建筑面积*****m2,建设1条摩根5代全直列式型材生产线,达到年产量30万吨型材生产能力,作为配套生产智能电力铁塔,5G铁塔基站。项目量产后,构件产值达******万元,年税收2000万元。

2021-2023

6

先进制造业

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中江)装配式建筑PC构件制造项目

2.8

拟在中江投资2.8亿元,占地150亩新建装配式建筑PC构件制造项目。项目一期投资1.3亿元,占地70亩。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后,年营业收入可达3.8亿元;二期项目建成后,年营业收入可达4.5亿元。

2024-2025

7

先进制造业

百味园二期扩建项目

2

技改扩建

2021-2022

8

先进制造业

中江四海制衣有限公司制衣生产加工项目

2

制衣生产加工项目

2021-2022

9

先进制造业

云南乐歌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江)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项目

1.9

拟用地50亩,总投资1.9亿元,新建太阳能、空气能热水器及太阳能路灯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营业收入3.1145亿元,税收967.50万元,提供就业600人。

2020-2023

10

先进制造业

中江逢春中药饮片生产基地项目

1.8

新建生产车间、办公楼等附属设施,主要建筑物建筑面积为*****平方米,购置生产线5条。

2018-2023

11

先进制造业

北京德阳企业商会《返乡创业北京园建设项目》

1.5

1.5亿元,用地约30亩,新建返乡创业孵化园区及星级酒店。项目建成投产后,实现年税收450万元以上。

2021-2023

12

先进制造业

四川德成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四川德合制药有限公司)低温真空冻干粉针及非最终灭菌无菌注射液自动化控制生产线建设

1.3

占地面积约需30亩,总投资约*****万元,主要建设单元包括自动化控制3条低温真空注射冻干粉针线(年产3000万支)和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无菌注射液和大容量无菌注射液生产线各1条,包括办公及检验等相关附属设施建设.

2021-2023

13

先进制造业

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配套企业搬迁、扩建项目

1.3

计划总投资1.3亿元,新建厂房、库房及生活区约*****平方米,新增冲压机、注塑机、机械手、印刷机等相关生产设备20台(套)及自动化生产线10余条。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近1亿元,纳税超500万元,新增就业人员650余人。

2022-2023

14

先进制造业

图们市华盛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展达电子)全自动绕线机设计研发组装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2

拟投资1.2亿元,新增土地30亩,新建全自动绕线机设计研发组装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万元,年缴税金300万元,解决就业200人次。

2021-2023

15

先进制造业

四川新世纪丝绸有限公司(中江)蚕茧缫丝生产加工项目

1.2

拟投资1.2亿元,占地60亩,新建蚕茧缫丝生产加工项目。

2022-2024

16

先进制造业

中江凯达科技饲料有限公司饲料生产项目

1

饲料生产项目

2021-2022

17

先进制造业

年丰食用植物油(小品种)建设项目

0.78

拟用地面积80亩,新建生产车间、贮存及附属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平方米。

2021-2022

18

先进制造业

四川省方源饲料有限公司高新科技饲料研发及生产项目基地

0.6

拟征地40亩,修建厂房、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建设,新建3条饲料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生产浓缩饲料*****吨、全价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0吨,形成年产20万吨饲料的建设规模。年产值销售新增收入将达到*****万元,年均新增利润达到5000万元。

2022-2024

19

先进制造业

四川成试医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药用辅料及试剂生产建设项目

0.58

计划用地40亩,修建厂房、办公用房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建筑物建筑面积7925平方米,建成投产后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年利税650万元,年利润总额1850万元。

2023-2024

20

先进制造业

百味源调味品生产线建设项目

0.5

合作重组四川百味园食品有限公司,新建罐头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生产线

2020-2021

21

先进制造业

中江县颜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速冻调理面制品深加工项目

0.5

修建生产车间*****平方米,研发中心1000平方米,冻库2000平方米,购置安装设备40台(套),年产1万吨速冻调理面制品。

2021-2022

22

先进制造业

四川省德阳博益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磁性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0.5

本项目旨在生产出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式设备和触摸屏等电子产品对电感磁芯在耐直流、宽温系数(-60°C~300°C)下品质稳定性好的产品。

2021-2022

23

先进制造业

德凯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年产2亿平方米复膜包装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0.45

增地28亩,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复膜包装材料2亿平方米,解决200人就业,可年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新增利润2000万元,上交税金3000万元。

2021-2022

24

先进制造业

四川沧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艺术广告塔及标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0.45

占地23.76亩,新建厂房及附属配套设施*****平方米,购置安装设备40台。

2021-2022

25

先进制造业

四川梓源建材有限公司年产1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0.4

新建厂房、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年生产30万立方米商品砼搅拌站。

2019-2021

26

先进制造业

四川良香食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冷链食品加工项目

0.4

征地,修建生产厂房、仓库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购置安装设备,主要建筑物面积9744.17平方米。

2021-2022

27

先进制造业

四川锐腾电子有限公司新型微型控制器件铁芯产品生产线建设

0.331

引进革新冷镦机、拉丝机、自动光饰设备、隧道炉等,新增铁芯产品6亿只

2021-2023

28

先进制造业

中江兴康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0.3

计划用地面积30亩,修建厂房及配套用房1.5万平方米,购置安置设备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

2021-2022

29

先进制造业

中江邮政有限公司邮政物流仓储基地建设项目

0.2

新建厂房、办公用房及附属配套设施,购置安装设备。

2021-2022

30

先进制造业

中江立江电子有限公司

0.1

陶瓷封装外壳生产线,主要购置设备:链式隧道炉.检漏仪.镀层测厚仪.真空炉,主要产品:5G通讯ROSA.TOSA外壳。

2021-2022

“十四五”数字经济及创新能力项目5个,总投资4.586亿元。

1

数字经济及创新能力

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智能康复及医疗器械关键元器件产业化应用、5G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创新应用项目

2

新购研发试验检测设备和数字化设备126台(套),新增产能0.8亿只。购置关键设备120台(套),建设射频同轴连接器自动化生产线,形成年产组件及部件3000件。

2021-2023

2

数字经济及创新能力

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灯杆控制系统关键元器件创新应用

1.08

通过射频连接器和超小型电磁继电器结构的升级换代,开发完成应用智能监控的TNC和BNC射频连接器;开发完成应用于智能照明的SMA小型化射频同轴连接器;开发完成应用于照明、充电桩等领域HF7FD(530)和HF3FA(TV-8)新型智能控制型继电器,改造自动化设备220台(套),实现设备信息传输的互联互通,并实现设备的数据信息的集成,建成继电器数字化车间,形成年新增继电器1.6亿只。

2022-2024

3

数字经济及创新能力

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智能家居智能化控制模块关键零部件创新应用项目

0.6

数字化改造升级,开发HF32FV-G、HF32FV-G/L、HF32FV-16、HF32FV-16/L系列等新产品,解决功耗高、使用寿命有限、工作过程中耐温有限、解决使用制冷剂解决防爆安全隐患等技术难题,购置触点铆接影像检测机、磁路组装机等数字化设备209台(套),改建自动化生产线3条,新建数字化生产线2条,形成新增产能1亿只的规模。

2019-2021

4

数字经济及创新能力

四川锐腾电子有限公司高效节能自动化涂覆生产线建设

0.456

引进及革新自动镀镍生产线、水回用设备及水处理设备等设备,新增电镀涂覆产品8亿只/年。

2021-2023

5

数字经济及创新能力

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高频连接器产业化项目

0.45

高频连接器产业化项目,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主要购置相关生产设备、检测设备、模具等,发放研发人员薪资等。产品主要应用于5G配套网通产品等,预计年产能*****件。

2021-2022

“十四五”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项目9个,总投资246.3086亿元。

1

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

中江“ 四川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扩区调位项目

140

扩区调位规划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工作),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及生活配套服务建设,工业厂房建设,房地产开发等,总体规模约8平方公里。

2021-2035

2

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

中江“ 仓山工业集中发展区(循环产业园)”项目

70

四川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生活配套服务建设,工业厂房建设等,总体规模约5平方公里。

2021-2030

3

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

中江高新区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

9.8609

项目规划用地832亩,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电子元器件工业标准化厂房、公共设备用房、智能仓库质检、研发中心、入园企业员工生活配套用房、宿舍、生活配套商业、食堂、公厕、其他附属设施、LNG加气站、停车场、地上生态停车场、地下生态停车场、入园企业预留用地、园区道路及管网等。

2021-2024

4

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

西北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续建)项目

8.9

计划新建市政道路约23公里,桥梁2座,道路平均宽2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套排污管、路灯、绿化等市政设施,计划总投资约8.9亿元。

2025-2030

5

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

德阳市中江县中江农产品深精加工产业园项目

8.5977

中江高新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用地面积******平方米(折:768亩),总建筑面积******.84平方米。包括标准化厂房、智能仓库、质检与研发中心办公楼、食堂、宿舍、设备房、其他用房等。

2021-2024

6

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

中江高新区工业旅游及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3.53

包含三个项目:1、龙泉山白沙森林公园项目2、龙泉山白沙湿地公园项目3、龙泉山白沙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2022-2025

7

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

中江高新区5G智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项目

2.83

1、中江县高新区5G智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路灯改造项目:1200基5G智能路灯杆改造及强弱电埋设;2、中江县高新区5G智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车行道、慢行道及绿化提升项目:园区12.5公里车行道黑化、人行道铺装工程及两侧绿植改造;3、中江县高新区5G智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配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新建5G信息化展示大厅及办公用房约*****平方米;4、中江县高新区5G智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5G信息化数字平台建设项目:5G信息化数字软件及5G信息化数字硬件。

2021-2023

8

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

西北新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川中江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二期)

1.965

1、西外环,德中快速至芍药大道:新建1570米(桥梁120米),宽32米、两侧各10米绿化,配套排污管、路灯等市政设施;2、芍药大道经西山小学-城市外环路:新建1270米,宽24米,配套排污管、路灯、绿化等市政设施;3、电力通道保护带及检修道路:新建1050米,宽3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套排污管、路灯、绿化等市政设施;4、余家河北沿河道路:新建1100米,宽8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套排污管、路灯、绿化等市政设施;5、余家河南沿河道路:新建850米,宽8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套排污管、路灯、绿化等市政设施。

2021-2025

9

园区平台及基础设施

中江高新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项目

0.625

1、中江高新区便企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新建中江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6000平方米;2、中江高新区便民公共厕所建设项目:新建星级标准化公共厕所5座;3、中江高新区社区综合便民中心:新建社区级卫生服务站300平方米、综合市场3000平方米、全民建设中心600、社区级幼儿园6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2021-2023

“十四五”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含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等)3个,总投资29亿元。

1

民生保障性安居工程

西北新区第二、三、四期安置房建设项目

13.5

计划总投资约13.5亿元,计划总用地面积约150亩,容积率≤2.8,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

2025-2030

2

民生保障性安居工程

西北新区安置房建设项目(一期)

10.1

初步选址在九高路耀发铸锻东侧作为集中安置点,计划安置总用地约120亩,A期用地50亩,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兼容商业20%),容积率≤2.5(小高层),建筑地上面积约*****平方米,地下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约*****平方米,商业面积约*****平方米,可安置630套,地下车位约630个,概算总投资约10.1亿元(含建设前期费用)。

2022-2025

3

民生保障性安居工程

西片区安置房建设项目

5.4

拟在都通制衣西侧进行安置房选址。规划用地40亩,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容积率≤2.5(小高层),建筑地上面积约*****平方米,地下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农具房建筑面积约9860平方米,安置房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可安置520套,地下车位约520个,概算总投资约5.4亿元(含建设前期费用)。

2021-2024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发展规划 高新区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