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文化标识,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建议》的回复意见

《关于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文化标识,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建议》的回复意见

民进杭州市委员会:

贵委在市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文化标识,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提案对文化标识建设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对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文化标识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体现了贵委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对杭州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对我们进一步推进文化标识建设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意见回复如下:

一、文化标识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文化标识建设,特指从202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推进的“浙江文化标识”创建工作。而要研究“浙江文化标识”创建,又要追溯到2020年开始的“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一)关于“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打造文化标识、建设文化地标,助推文旅深入融合发展,从2020年开始,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并列入2020年省政府重点工作。自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以来,我局迅速成立相关组织,邀请相关专家成立指导组,先后4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到各区县开展面对面指导,有力推动文化基因解码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普查入库文化元素3493条,以文化元素入手,从物质条件、精神思想、语言符号、制度规范四个维度追溯文化根脉解码文化基因248项(覆盖普查文化元素1027条)。建成了杭州市文化基因库,绘制了文化基因图谱,各区、县(市)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得以延绵不绝、传承至今的核心基因、关键推力和基础资源基本明确。在2022年1月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文化基因解码报告评审中,杭州市14个单位(13个区县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全部一次性通过评审,萧山、上城、富阳、钱塘、拱墅5个区获评优秀等次(全省共28个);全市52个项目获评“优秀解码项目”(全省共362个)。2022年10月,全市11个作品在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短视频大赛中获奖(全省共55个)。2022年11月,上城区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拱墅区上塘古运河景区夜游·《如梦上塘》、余杭区径山文旅IP转化利用项目3个项目入选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全省共20个)。2022年12月,市局牵头组织完成跨区域大运河文化基因解码,形成《大运河(杭州段)文化基因解码及其转化利用研究报告》;在各区、县(市)文化基因解码报告基础上,提炼核心文化基因、梳理优秀转化成果,编撰完成《杭州市重点文化元素核心基因解码成果汇编》和《杭州市重点文化元素核心基因转化利用成果汇编》。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着眼精准化、项目化,共梳理、立项解码成果转化利用项目709个,涉及科研出版、产业开发、民生服务、艺术创作、科普宣传五大领域。709个转化利用项目中建成项目267个(其中2020年7月以后建成92个),在建项目111个,规划项目331个。

(二)关于“浙江文化标识”创建

2021年8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建设文化标识推进文旅融合行动计划(2021-2025)(试行)》(浙文旅〔2021〕65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在绍兴召开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暨文化标识建设工作推进会。按照《行动计划》,浙江文化标识建设总体目标是:统筹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资源,在全面解码浙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到2025年,集中力量推进300个文化标识培育项目,从中再遴选、整合、提炼若干浙江文化标识,形成浙江省文化标识建设的工作体系,以及持续擦亮一批关于浙江文化标识的政策、制度、标准,使浙江文化标识成为引领带动浙江文化事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1年10月13日下发《关于申报“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市)推荐1-3个地域性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并上报《浙江文化标识建设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计划于2021年底确认并启动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建设,2023年开展中期评估,2025年组织综合验收。自开展文化标识创建工作以来,全市统筹文化和旅游系统资源,在全面解码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遴选、整合、提炼一批文化标识成果,在首批100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中入围16项,其中富阳、临安各入围2项,其他12个单位(11个区县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各入围1项。2022年10月,上城区的宋韵文化、拱墅和临平区的大运河文化(杭州段)、临安区的吴越国钱王文化、富阳区的富春山居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创新项目(全省共10个)。杭州市首批16项文化标识在五年建设期(2021-2025)内共涉及二级建设任务322项,绩效考核点562个,预计投入项目资金594.17亿元。

二、当前文化标识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就《关于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文化标识,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建议》中提到的几个问题作出如下说明:

(一)关于精神内核提炼的问题

根据《行动计划》,文化标识建设指导思想是“建设一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在全省广泛分布,具有鲜明辨识度、广泛传播力、深远影响力的浙江文化标识,支撑文旅‘金名片’建设,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赋能助力,加快形成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省域范例”。可见,建设“浙江文化标识”的主要目的是为推进文旅融合服务。因此,在文化标识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轻精神内核提炼、重文旅项目建设的问题。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感到,各区、县(市)在推进文化标识建设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有些单位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比如上城区成立了宋韵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开展《南宋(南宋皇城)文化基因表达路径研究》等专项研究课题10项,编纂出版《宋风物语》《宋风流韵》等110余部著作;临安区成立了吴越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主题学术研讨活动,与全国40余家兄弟学会、研究会建立了联系,相继出版了《五代·吴越国史》《吴越钱王文化通典》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研究论著;富阳区编撰出版“富富山居”文化标识主题丛书,目前已完成《富春宋纸》《富春行吟》《家在严陵滩下住》《溪山无尽》等4本书的创作等等。可以说,各地对文化标识的精神内核提炼已经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二)关于代表成果产出的问题

代表成果的产出,标志着一项工作的成效。客观上,因工作展开时间不长、文旅产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等原因,文化标识落地项目的成效还没有完全显现,与陕西的汉唐文化、北京的明清文化等底蕴深厚的文化标识相比,影响力仍待提升。但“浙江文化标识”创建工作自2021年开始至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宋韵文化建设方面,我局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打造宋韵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推出“宋韵杭式生活节”、升级举办“苏东坡文化旅游节”、结合宋韵文化举办“文旅市集·杭州奇妙夜”活动等,获主流媒体和新数字媒体持续关注和深入报道,特别是“杭州奇妙夜”活动,打造了宋韵文化体验新空间、搭建了文旅消费新场景,已成为以内容为核心、以宋韵为抓手、深耕年轻群体的城市形象国内营销成功案例,逐步成为现象级城市主题活动。上城区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宋韵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载体,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杭州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工程,对外开放以来一票难求,成为网红打卡地。另外,古运河景区夜游项目《如梦上塘》之于大运河文化、杭州茶叶博览会会议会展中心项目之于西湖龙井文化、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之于吴越国钱王文化,都是文化标识建设过程中建成落地或规划在建的代表性项目。

(三)关于体制机制的问题

自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开展以来,市、县两级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统一部署,均成立了工作专班。浙江文化标识创建是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的基础上推进的,所以其组织领导延续了原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工作专班的机制。为突出宋韵文化传承保护,我局还于2022年上半年成立了“宋韵文化”工作专班。当然由于此项工作主要由文化和旅游部门承担,其统筹力度还不够强。至于文化标识的精神引领、融入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等方面,各个区县参差不齐,有的区县如上城区围绕宋韵文化、拱墅区围绕大运河文化、富阳区围绕富春山居文化、临安区围绕吴越国钱王文化等开展IP打造、微改造精提升等重点工作成效要明显一些,有的区县文化标识的品牌意识不强,工作成效也要弱一些,还需要不断加强指导。

三、推进文化标识建设的几点考虑

文化标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聚各方力量,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下一步,主要考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市、县两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文化标识建设机构和人员,做好重大问题请示报告,争取本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市本级抓好跨区域文化标识建设的统筹协调,比如继续发挥好“宋韵文化”工作专班作用,努力把宋韵文化打造成杭州文旅“金名片”;发挥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的理论支撑,为“诗路文化·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建设服务;做好“大运河(杭州段)”跨区域文化基因解码,为大运河文化标识建设助力。各区、县(市)发挥主体作用,研究出台本区域文化标识建设发展规划,努力形成在本区域范围内广泛分布、存在一定的文化遗产、文旅产业基础和较高知名度、辨识度的“金名片”。

(二)深挖文化内涵

文化标识建设,绝不是简单的贴标签、做标识,而是要通过对深层次内涵的研究挖掘,夯实文化标识的理论根基,才能立得牢、建得稳、管长远。在这方面,市、县两级都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市本级通过实施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研究推广宋韵文化传承发展;钱镠研究会长期坚持对吴越文化的研究,形成了系列成果。但总的看,对文化标识内涵的研究还缺乏长远规划,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智囊团队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强大的人才支撑尚未形成。下一步,要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学术论坛、设立研究课题等方式,切实把符合时代特色、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文化标识研究透,真正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三)推进成果落地

为确保文化标识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各区、县(市)在申报文化标识的同时,均按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填报了《浙江省文化标识建设计划任务书》,对2021-2025年文化标识建设的目标、任务、进度、预算等进行细致规划并经当地财政和文旅部门确认、经当地政府审核同意,每季度填报任务进展情况。从目前看,《任务书》中明确的项目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以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正逐步建成投用。下一步,要继续做好文化标识建设计划的督促落实,以实实在在的项目体现文化标识建设的成果。

(四)实施文化惠民

让建设成果服务于民,是文化标识建设的题中之义。让文化标识进入图书馆、博物馆、书房、社区,让文化标识可观、可感、能亲近、有温度,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我局举办宋韵文化主题展览、推广宋韵主题游线,上城区开展“宋韵大秀场”“清河坊奇妙夜”等群众性宋韵主题文化活动和“宋韵书香”系列阅读活动,拱墅区打造百姓文化活动品牌“运河四季歌”,富阳区创排越剧版《富春山居图》等等,都是围绕文化标识建设服务百姓所做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要通过文化标识进社区、进学校、进课堂,在老百姓身边融入更多的文化标识元素,用文化力量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美美与共”,真正让文化标识深入人心。

(五)营造创建氛围

文化标识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是政府一手包办。政府做规划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围绕文化标识开展相关文旅产业开发,共同把文化标识做大做强,是比较理想的创建模式。在引领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标识建设方面已经有一些生动的案例,如我局征集评定宋韵杭式生活体验基地、体验点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有力促进了宋韵文化的挖掘与传播,进一步打响了宋韵杭式品质生活品牌;上城区聚焦“宋潮”IP转化,助力全区320余家企业从宋韵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灵感,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故宫&毛戈平“气蕴东方”宋韵美妆、万事利·宋庭印象丝巾、特美刻·宋盏等400余种“宋创”系列产品。下一步,要继续通过规划引导、资金补助、文化赋能等方式,鼓励更多力量和资金向文化标识建设聚焦,真正形成全民共创文化标识的良好氛围。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5月18日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打造具有杭州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