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六安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六安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市局开发区分局,市局有关科室(局、中心),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现将《六安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为发挥信用机制对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市场整体诚信水平,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工作,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皖市监信〔2022〕4号)要求,结合我市市场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按照“管业务就要管信用”要求,坚持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原则,以开展信用提升行动为切入点,弘扬诚信文化,加大信用服务力度,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构建信用监管长效机制,推行精准审慎监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行市场主体信用培育
1.加强市场主体诚信教育。以开展信用法规专题宣讲和“送法进企业”等活动为载体,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快信用环境塑造。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等涉及信用监管的法规规章政策专题培训,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宣讲。主动会同各级信用办联合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知识宣传,普及全国和省级失信惩戒措施,提高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和参与信用建设意识。市市场监管局每年组织不少于4场专题培训活动,进企业宣讲不少于50户;各县区市场监管部门每年组织不少于4场专题培训活动,进企业宣讲不少于100户。(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牵头,各相关业务科室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2.强化市场主体信用指导。加强对市场主体守信经营指导,结合年报公示、双随机抽查及网格化监管等工作,普及信用监管的规范要求,对市场主体按时年报、依法公示信息、遵守住所或经营场所登记规定等进行指导和提示,对市场主体办理年报公示信息修改、联络员变更等提供便利和帮扶,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身信用建设。(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企业办理迁移时,各级登记机关要做好工作衔接,主动为企业办理年报随迁,指导企业办理迁移后的信息公示等。(责任单位:市局登记注册局,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3.健全信用承诺管理制度。坚持高效便民原则,以便利市场主体为导向,建立流程简化、权责清晰、运转顺畅的信用承诺管理制度,构建承诺信息记录公示、守诺情况核查、不实承诺处理、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闭环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局登记注册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编制统一的信用承诺事项目录,制作信用承诺书格式文本,并通过政务服务大厅、门户网站等渠道公布,方便申请人查阅、下载。(责任单位:市局登记注册局,各县区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长三角信用承诺管理工作一体化,推动形成标准统一、流程一致、措施相同的一体化信用承诺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4.推广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依法推进市场主体开展信用承诺,按照许可类、证明类、声明类信用承诺事项,支持市场主体在申请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时,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市场主体作出的符合许可条件承诺、证明事项承诺,先行准予许可或准予办理;支持市场主体就产品或服务标准、质量、守法经营、诚信自律、信用修复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或自我声明,指导市场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主动录入、公示信用承诺,强化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信用约束和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市局登记注册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5.探索推进信用合规建设。探索制定市场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引,引导市场主体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以守法合规为导向建立信用合规内控机制,将遵守信用监管法规政策、守信践诺履约、遵守国家廉政法规等内容纳入信用合规建设体系,引导市场主体通过信用合规建设有效规避失信风险,提升主动合规能力。指导有条件的企业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信用合规风险识别、预警、评估、应对机制,将企业信用合规建设的要求融入企业决策经营管理全过程。结合本地区实际,全面梳理市场主体“高频”违法行为,探索编制合规指导清单,便于市场主体快速、简明、准确排查行政处罚风险点。通过约谈、发送提示函等方式指导市场主体合规建设,加强以案释法、以案促改,提升合规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完善大型企业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年报公示工作,指导、提醒大型企业履行公示义务。(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牵头,相关科室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6.推动信用合规正向激励。探索建立信用合规正向激励机制,将市场主体开展信用合规建设情况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信用修复、评先评优等工作进行关联,拓展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应用场景,鼓励市场主体加强信用合规建设,提升自身信用水平。(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政府质量奖、专利奖、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皖美品牌示范企业等评选、“食安安徽”品牌认证中,将信用合规建设情况、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等作为考量因素。(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质量发展科、知识产权保护科、*****指挥中心、产品质量科、食药安全协调科、食药安全抽检科,市消保委秘书处,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二)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措施
7.推行事前失信警示提醒。建立失信警示提醒制度,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在年报公示、信用惩戒、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等环节,综合采取电话告知、短信提醒、信函提示、上门走访、警示约谈等方式,对信用风险较高或可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进行警示提醒,预防市场主体因疏忽大意等原因导致记名失信记录、受到失信惩戒,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依法诚信经营。(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8.推进信用风险监测预警。依托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整合日常监管、网格排查、投诉举报、网络监测、舆情监测等各类信息资源,积极推进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根据企业高风险行为特征,选取信用风险关联度高的重点指标,及时监测发现企业突出信用风险,并定向发送信用风险提示,指导帮助企业防范化解失信风险。(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9.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进一步降低抽查比例、减少抽查频次,探索以远程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最大限度实现“无事不扰”。(责任单位: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在登记事项监管、年报和信息公示等环节,根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特点,结合实际采取有所侧重的监管措施。(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个私经济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在食品、药品、重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实行重点监管的同时,统筹行业风险防控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进实施差异化监管。(责任单位:市局食品生产科、食品流通科、餐饮服务科、药品监管科、医疗器械科、产品质量科、特种设备监察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10.探索“触发式”监管模式。根据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情况,对信用风险低的非重点监管行业市场主体,在登记事项、公示信息、商标使用行为等抽查检查中推行触发式监管、非现场监管等模式,给予市场主体一定时间的“观察期”和“提示期”,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探索建立触发式监管“事项、内容、措施、触发点”四项清单,建立触发式监管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11.建立信用惩戒缓冲机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无主观故意的轻微违规行为,设立信用惩戒缓冲期,加大行政指导工作力度,引导市场主体主动纠正违规行为。对市场主体首次未按时报送年度报告但已改正违法行为的,免于行政处罚,引导市场主体依法按时年报公示;对因疫情等影响未在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经营,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联系,且无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引导其采取变更住所或经营场所等方式纠正违法行为,经合理说明理由,可以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于市场主体决定暂时不从事经营活动的,引导其办理歇业备案;对于市场主体决定不再从事经营活动的,引导其办理注销登记。(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登记注册局,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12.建立信息抽查容错机制。强化公示信息抽查结果审查甄别,慎用“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情形将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市场主体填报公示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网站及网店网址等一般状态信息有误,以及财物信息中小数点、单位等明显错误,未发现存在主观故意,也未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可以允许市场主体修改,一般不直接作为“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情形处理。(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三)全面开展信用修复服务活动
13.加强信用修复指导。运用大数据筛查,分类建立失信市场主体名录库,主动开展失信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指导,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延伸信用修复服务链。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话、短信、告知书(提示函)等多渠道多形式,告知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条件、途径和程序,帮助失信市场主体重塑信用,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鼓励各地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提示函)“两书同送”工作机制,实行“一处罚一告知(提示)”,增强信用修复针对性。(责任单位:市局执法稽查科、信用监管科,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14.提升信用修复效能。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开通信用修复申请、查询等功能,优化信用修复网上受理、审核、审批等流程,实现信用修复“全程网办”。鼓励各地通过门户网站、收集APP等渠道拓展信用修复申请途径,推进“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承诺容缺”“承诺免查”“即申即办”等信用修复模式。完善信用修复“协同联办、一网通办”工作机制,实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六安”网站等信用修复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同步修复。推动建立统一的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不实承诺信息信用修复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15.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加强信用信息分析利用,按照行业、区域等开展信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形成信用状况分析报告,积极发挥信用信息在辅助政府决策、行政监管和市场主体经营的重要支撑作用。扩大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共享应用,鼓励各地通过部门合作、“政银合作”等形式,加强与有关部门和银行等机构对接,提供反映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信用信息,为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享受退税减费和金融扶持等政策提供支持。(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个私经济监管科,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16.开展诚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监管工作,将政策、法规宣传与年报公示、抽查检查、信用修复等同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以诚信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带动形成“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开展诚信建设宣传。加强与行业组织、信用协会等社会组织沟通联系,支持社会组织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类信用服务,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共治格局。(责任单位:市局信用监管科、质量发展科、食药安全协调科、食药安全抽检科、个私经济监管科、知识产权保护科,*****指挥中心,市消保委秘书处,各县区市场监管局)
三、时间安排
(一)筹划启动阶段(方案印发之日到2023年1月底)
研究制定信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谋划工作任务,突出特色亮点,做好相关准备。
(二)实施推进阶段(2023年2月—2023年10月底)
加大信用培育力度,加快信用环境塑造,提升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合规能力;创新信用监管工具,打造精准高效和包容审慎的信用监管机制;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管服务机制,提升信用修复服务水平,发挥信用信息作用,提高守法守信市场主体获得感,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3年11月—2023年12月底)
全面总结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经验做法。力争到2023年底,通过信用提升行动,市场主体守信合规意识普遍提升,信用监管的关键制度和有效工具建设取得新突破,信用监管助力我市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深刻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监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成立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实施;要完善信用提升行动协调推进机制,把信用提升行动与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紧密结合,深度融入信用监管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市场整体诚信水平。
(二)强化跟踪问效。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把信用提升行动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加强行风建设等紧密结合,细化责任分解,稳步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见效。市局将对各地推进落实情况加强跟踪问效,适时组织开展督导和绩效评估,并将信用提升行动纳入市场监管指标营商环境评议,确保提升行动落实落细落到位。各县区市场监管局,要在2023年6月10日前、12月10日前分别将阶段性工作情况和工作总结报送市局信用监管科。
(三)规范日常监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指标营商环境评议机制,常态化开展市场监管企业满意度问卷调查,以评促改,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纵深推进“一业一查”模式;深入推进“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强化双随机抽查、日常监督检查、网格化监管等计划统筹管理,增强监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坚决杜绝推卸责任、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现象。
(四)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主动靠前做好信用服务,认真倾听市场主体的诉求,梳理问题清单,及时研究解决,为守信者提供更宽松的监管环境,形成守信重信的市场氛围;要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信用监管的关键制度和有效工具建设取得新突破;要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突出宣传效果,积极宣传监管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有效做法;要加强信用监管条线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信用监管业务培训、知识竞赛和岗位练兵,全面提升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信用监管服务能力。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