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第四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的通知
关于开展第四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各单位:
为做好学校一流课程培育与建设工作,引导各类课程紧扣“课程思政”与“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建设目标,切实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开展第四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面向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管理的课程,要求申报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且课程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应用成果突出。
历年已获校级及以上级别立项的课程建设项目不属于此次申报范围。
二、申报类型
(一)线上一流课程:突出优质、开放、共享,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类别全面的精品慕课体系。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学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 -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学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
(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课程须至少经过2个教学周期运行,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课程内容不能有违国家安全保密要求,不存在思想性、导向性或者严重的科学性错误,否则不予申报。
(二)申报课程须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申报团队须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两项(含)以上:
1.具备主持校级及以上“课程思政”内容相关教改课题项目的研究经历。
2.获得校级及以上“课程思政”类教育教学比赛三等奖以上名次。
3.公开发表“课程思政”相关教改论文2篇以上。
(三)课程负责人应为我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职专任教师,且担任该门课程主讲教师不少于2个教学运行周期,该门课程取得的近两年学生评教成绩平均分在90分以上。
(四)课程团队成员原则上不少于2人不超过5人,其中必须包含1名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团队成员(含负责人)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或近3年出现教学事故的,不得参与申报。
(五)此次申报每学院限报3门,每位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限报1门课。有课程建设类项目未结题的个人,不得以主持人身份参与此次申报。
四、遴选与建设
(一)遴选程序
1.团队申报。符合条件申报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填写《桂林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1);符合条件申报线上一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填写《桂林学院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2);符合条件申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填写《桂林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3)。
2.学院推荐。学院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择优推荐,提交《桂林学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信息汇总表》(附件4)。
3.专家评审。教务与产教融合处组织专家评审。
4.学校发文公布立项建设名单。
(二)建设管理
1.项目建设周期为两个教学周期,最长不超过2年;对通过验收的课程,学校发文同时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对于逾期而未结项的项目,学校将取消项目资格,并视情况收回资助经费。
2.学校对入选的课程给予一定额度的经费资助支持。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课程建设调研、案例采集、教学培训、教学竞赛、成果推广、资料费、咨询费、录制费等方面。
3.项目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负责课程建设、经费使用、建设成果总结等;课程所属教学单位承担监管责任,根据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该课程的建设提供条件保障,督促完成建设任务。
(三)验收要求
1.形成、物化较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1)建立基于立项课程的集体教研制度。
(2)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公开课活动。
(3)组织至少1次课程成果交流活动,并邀请校外专家同行进校交流研讨。
(4)系统梳理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形成不少于1万字的研究报告。
(5)提供3个典型教学案例教案和3节课堂实录。
(6)课程思政相关的其它类型高质量成果。
2.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4.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5.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6.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7.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8.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五、材料提交
(一)电子版材料提交
各二级学院统一将汇总表(附件4)及课程申报材料(含申报书、申报书中“附件材料清单”材料)发送至邮箱*********@qq.com。每门课程以课程负责人+课程名称命名文件夹。
(二)纸质版材料提交
1.盖章版汇总表(附件4)一式1份。
2.一流课程申报书(含附件材料清单材料)一式11份,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申报书需签字盖章。
3.各门课程佐证材料,左侧装订成册,一式3份。
请各二级学院于2023年9月19日(周二)前将以上材料前报送至教务与产教融合处(知善楼8221室)。联系人:罗晴妍 联系电话:0773-*******
附件:1.申报书1(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2.申报书2(线上一流课程)
3.申报书3(虚拟仿真实验)
4.桂林学院一流本科课程信息汇总表
教务与产教融合处
2023年6月26日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