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防线严守生态安全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贠守宝

筑牢生态防线严守生态安全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贠守宝

根据安排,今天我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生态安全相关知识,我汇报的主题是“筑牢生态防线,严守生态安全”。

本次交流共分4个部分内容:1、生态方面名词解释;2、二十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3、生态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4、各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

一、生态方面名词解释

1.生态是指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

3.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2021年我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4.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保障这一持续状态的能力。

5.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碳源)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碳汇)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

6.“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山”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实践创新基地,自2017年起每年都会通过评比命名一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2年生态环境部命名我县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二、二十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

(一)二十大报告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五大特色现代化之一。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将生态安全正式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2016年4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

2022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还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为此,我们要加快体制机制建设,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维护生态安全。生态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要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三、生态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是自然生态空间受到挤压。我国森林覆盖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大量天然草原存在退化问题。湿地开垦、淤积、污染、缺水等问题突出。自然岸线保有率较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二是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不容忽视。水土流失、沙化土地面积占比较大。部分地区土层变薄、酸化、次生盐渍化、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三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居高不下。挤占生态用水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四是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人类活动干扰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影响较大,部分珍稀或特有种质资源状况堪忧。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繁发生。五城乡人居环境需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仍需提升,部分区域灰霾污染频发。不少河流湖泊的污染物入河(湖)量超过其纳污能力。部分城乡饮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土壤点位超标率较高。六是气候变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洪涝、台风和季节性干旱更趋严重,低温冰雪和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成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受到影响。

四、各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

1.山洪爆发: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冲毁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常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5年霍山县遭遇特大洪灾,持续的强降水导致该县16个乡镇、两个园区全部受灾。8月10日凌晨,因山洪爆发,佛子岭镇党委书记何必山和佛子岭镇副镇长陈贵春在视察灾情途中因公殉职。

2.濒危物种:是指由于滥捕、盗猎、环境破坏、数量稀少、栖地狭窄等种种原因导致有灭绝危机的物种。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

3.湿地减少: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被称为“地球之肾”。我国湿地污染、破坏和被侵占的情形相当严重,湿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近些年我国长江流域的两大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水域面积均大幅减少,其中鄱阳湖缩水面积达到了69%,洞庭湖的水体面积减少了67%,基本都已变成了“鄱阳河”和“洞庭河”。无独有偶,由于干旱少雨,我县著名的万佛湖,在近两年来湖泊面积也出现水位下降、面积缩减,之前的碧波荡漾也逐渐沦为青青草原。

4.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而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是一种缓发性的自然灾害,对许多沿海和低海拔地方的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5.地表及地下水污染: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如果进入人体也会带来一定伤害。

近年来新闻中不断涌现的“癌症村”事件,多数都和水污染有关。如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兴隆村,就是因为当地一家产出铬渣的企业,随意堆放铬渣堆,污染了周边地表及地下水,导致当地居民癌症发生率较高。

6.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如“加拿大一只黄花”和“松线虫”均为外来物种,

我县也经常组织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清剿工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针对“松线虫”,仅去冬今春,我县就完成665个小班、*****亩、*****株病死松树择伐并无害化处理松木、枝桠、现场(伐根),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7.非洲猪瘟:是世界范围内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头号杀手”,对生猪养殖业威胁巨大,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

2019年左右,我县也经历了一场非洲猪瘟,全县猪肉市场损失惨重,且猪肉价格也在当时高居不下,极大的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

8.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

今年3月6日-13日,我县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发生了3起森林火灾,其中干汊河七门堰的一场大火导致360多亩山场被烧毁,其中花草树木等动植物遭遇毁灭性灾害。

9.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无法通过代谢排查,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10.辐射污染:是指电磁辐射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生物机体功能或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

我县的安徽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皖西地区最大的放射源,主要是放射源钴-60。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