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市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草案公众参与情况的说明

关于《广州市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草案公众参与情况的说明

  为广泛征询公众意见,2023年6月21日至7月20日,增城区人民政府在门户网站就《广州市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开征集社会公众意见(网址:*******.html">http://www.zc.gov.cn/jg/gzsygbmpcjg/sghhzrzyjzcqfj/tzgg/content/post_*******.html)。

  公示期间,社会各界踊跃参与,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共计528份。非常感谢公众对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经逐条梳理并分门别类对意见进行归纳汇总,现从九个方面对征集的意见予以反馈。

  一、关于增设和完善公共开敞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高等级的医院、学校、场馆等,以及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

  回复:已采纳。(一)结合增城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本规划提出构建具有增城特色的“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实现城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依托河涌水系、生态廊道等线性开敞空间,结合沿途风景区、各类各级城乡公园、景观人文节点,推进绿道、碧道、登山步道、古驿道、城市景观路等城乡休闲路径建设,完善慢行交通、休憩娱乐、文化交往等功能,构建全域宜游的休闲游憩系统。(二)依据相关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本规划提出构建全龄友好型的区域级、区级、镇级的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提出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引入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全区,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三)结合行政界线和15分钟步行可达空间范围,划定城乡生活圈,以城乡生活圈为单元配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便捷、舒适的公共服务网络。

  二、关于加强增城与黄埔、广州中心城区、东莞、惠州、深圳等周边区域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意见

  回复:已采纳。本规划明确增城打造广州东部中心、穗莞惠联动门户,加强与广州主城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互联互通。充分衔接上位规划,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本规划提出增城和黄埔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广州东部中心,从交通互联、产业互兴、设施共建、环境共治等方面强化两区协同发展。(一)突出枢纽引领,提升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等三大枢纽能级,推进穗深、新白广、佛穗莞和深莞增等城际建设,充分发挥增城作为广州东部中心的区位交通优势,一同依托广汕高铁接入沿海高铁、赣深高铁等高铁网络,构筑面向华东、华北的战略门户,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城市群的区域协调发展。(二)规划打通黄埔、增城之间的断头路,打造多条东西向复合发展廊道,串联包括广州开发区和增城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在内的多个发展组团,强化增城与黄埔的产业协作和交通互联,两区协同发展,打造成立足“黄金内湾”的智能制造引擎。(三)织密穗深莞惠方向的对外衔接道路,嵌入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实现与湾区城市的快速互联互通,促进穗深莞惠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增城地处广州、东莞、惠州三市交界的区位优势,积极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与东莞、惠州、深圳在产业协作、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发展,探讨建立区域融合、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关于加快完善各镇街组团之间交通联系的规划建设,提升农村交通网络的意见

  回复:已采纳。本规划充分考虑增城区组团式空间发展布局需求,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以快速路和主干路构建网络化内循环交通体系,实现“南部互联互通、北部便捷连接”,引领和支撑“中南部一体化、北部生态化”城市结构。(一)构建组团间紧密连接通道。规划提出构建“一环八射两横一纵”环射状快速路及“九横九纵”格网状的骨架干道网,实现区内各镇街组团间的紧密连接,其中,横向预留增广大道、东西大道、永宁大道东延线等骨架路网通道,实现新塘、永宁、宁西、中新等西部镇街与荔城、荔湖、增江、石滩等镇街的便捷连接;纵向预留福宁大道、朱仙大道、南北大道等纵向通道,强化中部的荔城、荔湖、中新、朱村、增江与南部的永宁、新塘、仙村、石滩等镇街的快速联系。(二)加密各镇街组团内部道路网络,打造疏密有致的道路网格局,提高道路网密度及道路承载力,并积极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道路网建设对城市发展格局的支撑,进一步畅通微循环,提升路网连通性和可达性,更加方便市民出行。本规划作为总体规划,主要是对骨架路网通道进行预留,提供空间保障,下一层次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将在本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道路网络和线位选址,以指导具体道路的建设实施。(三)结合增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优化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城乡连接公交线路和公交首末站等站场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实现普惠性发展。

  四、关于强化广州东部枢纽中心功能和作用的意见

  回复:已采纳。本规划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衔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与黄埔协同发展,打造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与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广州东部中心涵盖增城区和黄埔区主要区域,其中包括了增城区的永宁、宁西、新塘、仙村、朱村、荔湖、荔城、石滩、中新等镇街范围。规划从交通、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强化广州东部枢纽中心功能和作用。(一)提升交通能级,规划汇聚多条高铁、城际、地铁,联动黄埔站、新塘站、增城站及增城西站,打造面向“双循环”的综合门户。(二)坚持制造业当家,规划构建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划定工业产业区块线,预控成片连片产业发展空间,打造成立足“黄金内湾”的智能制造引擎。(三)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承接中心城区乃至周边地区人口和产业转移,引导湾区一流设施“家门口配套”,打造时尚国际消费商圈,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活力核。

  五、关于加快推进地铁线路规划建设的意见

  回复:已采纳。(一)本规划立足增城全区,强化增城区与主城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轨道交通联系,提出了实现增城内部出行,直达广州中心城区、相邻城市中心城区30分钟互达,实现增城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60分钟互达的轨道交通发展目标。(二)空间布局上,结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规划,构建“城际+市域快线+普线地铁”轨道交通网络,至2035年,增城区规划建设16条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包括穗深、新白广、佛穗莞、深莞增城际4条城际轨道线网,地铁13号线、21号线、20号线、23号线、16号线等12条地铁线路,建设高水平轨道都市。规划结合未来城市发展、交通出行特征及公众意愿,提出近期加快推进条件较为成熟的地铁线路规划建设的建议,提高增城居民到广州市区的通勤效率。(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地铁的建设需要纳入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分期建设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会同住建部审批并报国务院备案后方能建设。因此,具体地铁线路建设时序以最终批复为准。

  六、关于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加强产业布局、盘活低效用地的意见

  回复:已采纳。(一)本规划落实国家、省、市要求,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产业立区,突出制造业当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提质,划定工业产业区块线,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供给,推动产业项目集聚发展。(二)规划提出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增存并举的思路,合理确定建设用地供给路径和用地结构。加大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增加优质空间有效供给,大力支持“工改工”、“工改新”项目,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分类分级提升改造,推动区内零散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向存量发展转变,通过建设用地供给引导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七、关于用好北部优质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意见

  回复:已采纳。(一)本规划提出支撑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协同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强与花都、清远等地区对接合作,推动合作区基础设施、旅游开发、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共同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二)北部重点保育大封门、大金峰、罗浮山西麓等连绵山体茂林,中部突出二龙山、增江、西福河等自然山水与城市组团交融的景观格局,南部提升河网、坑塘密集的东江水乡特色。强化北部三镇生态价值转化,发挥自然山水、人文民俗资源价值,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项目为支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智慧康养、户外运动等业态。依托白水寨生命健康小镇及派潭、小楼、正果的镇区,整合北部生态旅游、农业生产、乡村文旅等资源,促进智慧康养、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

  八、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塑造优美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见

  回复:已采纳。(一)本规划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提出生态保护格局、水资源和湿地保护目标和保护布局,重点加强东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态涵养功能保护,促进区域设施共享、交通共通、环境共治、产业共兴。(二)规划注重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出打造通山达水的景观视廊,通过预留生态绿带、道路组织等控制方式,控制沿山道路界面、滨水岸线界面的景观通透率,协调视廊沿线建筑高度次序,强化山水之城的城市意象。(三)规划提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提出文化保护总体格局,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规划提出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严格落实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多点历史文化保护对象的相关管控要求,挖掘文物建筑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四)以人为本、提升品质,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国土空间功能和布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塑造高品质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九、关于调整广汕南路(新新公路-福隆西路)的线位规划的意见

  回复:解释说明。(一)2019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按照上级相关编制指南,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市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的综合部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不得突破总体规划明确的强制性内容。(二)本规划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立足增城,从全区层面提出开发保护利用的空间安排和总体布局。本规划积极衔接交通等相关规划,预留高快速路、主干道路等交通路网所需的通道空间。具体道路的线位规划调整不属于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关于广汕南路(新新公路-福隆西路)的具体线位规划属于交通等其他相关规划中的内容,并在此类规划中细化落实。

  专此说明。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

  2023年8月7日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总体规划 国土空间 公众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