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进入流行季!主要传播途径竟然是它

流行性乙型脑炎进入流行季!主要传播途径竟然是它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叫做日本B型脑炎)现已进入流行季。是一种蚊媒传染病,主要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惊厥、呕吐以及意识障碍。
一、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蚊是主要传播途径,三带库蚊是传播媒介。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但以儿童为主。
流行特征:集中在7、8、9月,发病年龄2-6岁。
是否感染了乙型脑炎病毒后就会发病呢?
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只有当人体防御机能低弱时病毒才能穿越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系统而发病。人被感染后,绝大部分呈隐性感染,仅有少数人发病,有显性感染症状(≤0.1%)。一般要经过4~21天,平均14天左右。当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不足,则病毒继续繁殖,经血行散布全身。由于病毒有嗜神经性故能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在血脑屏障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易诱发本病。


二、儿童感染了乙脑初期都会有哪些症状?
乙脑大多起病急骤,多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7℃~38℃左右,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全身不适症状。约经过1~3天后,体温上升,病情加重,发热达40℃以上。


除有高热外,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婴儿卤门隆起,严重时发生嗜睡昏迷,可因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等致命。爆发型的乙脑,甚至可以在1~2天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乙脑发病期,很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有些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这些症状如果出现在乙脑流行季节,应引起重视,及早送医院检查。
三、疾病危害
多数病人经治疗后痊愈。少数病例因脑组织病变较重而恢复较慢,有的不能恢复而留有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病变严重者,有时可因中枢性呼吸或循环衰竭、或并发小叶性肺炎而死亡。
四、控制本病流行要做好以下几点:
加强环境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应保证清洁卫生,及时消毒。



个人防护:出门时应穿长袖长裤,穿浅色衣物,避免黑色和深色衣服。家中可使用蚊帐、蚊香、电子驱蚊器等防蚊措施。
睡眠要充足:由于蚊虫是夜间活动的,因此晚上应尽量不要带孩子到植被茂盛的地方玩耍,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疫苗接种:目前已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一般在夏季预防接种较为适宜。接种后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避免感染。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儿童的重要举措。
远离危险区域:猪圈及附近
根据乙脑的流行病学特点,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家畜(如猪、牛、马、羊等)、家禽(如鸡、鸭、鹅等)等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远离危险物种:蚊子及其"同伙"

乙脑病毒不会引起人之间传染,主要传播途径是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从而形成猪→蚊子→猪或人的传播链。

标签: 传播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