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郊区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铜陵市郊区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精神,落实《铜陵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扎实有效推进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夯实稳粮扩油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乡村人才支撑,聚焦“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坚持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协同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紧密围绕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2023年,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培训类型为经营管理型。具体培育任务安排见附件1。

三、实施重点

(一)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按照“两稳两扩两提”要求落实培育任务,确保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不低于80%。大力推动陈瑶湖、老洲、普农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开设蔬菜高效种植技术、食用菌高效生产技术、白姜种植技术和科学用药大讲堂,兼顾郊区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开展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展生猪养殖培训,加强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的养殖场从业人员和屠宰企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培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聚焦水产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稻渔、稻虾综合种养,落实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培训“暖心行动”。

(二)围绕重点环节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育,实施分层分类培训。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围绕经营管理、智慧农业、市场营销、冷藏保鲜、信贷融资、风险防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减排固碳、生物育种与生物安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农村能源安全生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专业知识,提升农业全产业链质量效益。开展农村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民主播。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和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所在区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

(三)加大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服务。大力普及农村能源等三农政策,推动乡村振兴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培训,培养一批乡村建设、乡村规划和乡村治理人才。遴选有意愿的农民,开展调解仲裁、电商营销、数字农业、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等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人才。以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在乡群体为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帮助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培养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倡导学法用法,培养一批乡村法律明白人。

(四)支持农民提升受教育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经营管理型人才学历提升行动计划,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培训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乡村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领域基础知识。要针对审核把关本级综合素养培训教材,按照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制定的综合素养课程体系安排培训。推进农民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依托职业院校、农广校探索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班。注重培养青年高素质农民和高素质女农民。注重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农村科普工作协同开展。

(五)聚焦七大专项行动。围绕大豆玉米提单产、油菜产业发展、机械化生产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以下专项行动。一是大豆单产提升培训行动。在承担国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的地区,组织开展专项培训,重点围绕品种、农艺、农机加大指导服务和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大豆单产和高产高油品种、良法良机推广应用,实现大豆种植户全覆盖。二是玉米单产提升培训行动。配合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强化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培训。实施玉米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应用和技术技能培训,强化高产优质耐密品种相关技术指导。三是油菜产业发展培训行动。在油菜主产区,针对不同区域油菜生产特点,围绕品种、农机、农艺、加工等技术环节开展培训。重点强化油菜产业绿色革命科技攻关和冬闲田扩种油菜项目,围绕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冬闲田生产技术、油菜籽产地干燥加工技术开展培训。四是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培训对象,聚焦大豆、玉米、水稻、油菜、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围绕玉米及大豆高质量机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保护性耕作、高效飞防植保、机收减损等重要机械化技术开展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提高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五是豇豆质量安全控制培训行动。针对大通镇江心洲豇豆种植面积较大,要重点围绕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要求、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等,对豇豆种植户开展培训。六是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面向小农户开展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培训。选择有需求、有组织能力的村,开设2个班、培训内容不重复。每个班不少于50人、不少于2个专题培训课程、培训时长为半天至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质素养课程。七是畜禽养殖规范用药培训行动。以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兽医技术人员(执业兽医师)为培训对象,重点围绕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兽用处方药管理、兽药合规采购、兽药使用记录、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要求、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等内容开展培训,普及安全规范用药技术知识,助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深入开展。

四、组织实施

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由项目所在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具体培育任务由按规定程序确定的培育机构承担。各乡镇办根据培育任务、培育对象要求认真组织遴选,遴选类型是经营管理型。

(一)遴选培育对象。

遴选条件:年满16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主要包括村“两委”成员以及乡村振兴专干等人才。

遴选程序:培育对象遴选,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乡(镇)逐级推荐,区农业农村局择优确定的程序进行。各类培育对象当年不重复,此前参训过的学员可以在本年度继续参加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级或知识更新类培育

(二)优选培育机构。区农业农村局依法依规遴选确定培育机构,并与培育机构签订培育合同,合同应明确培育目标任务、任务完成期限、培育质量要求、跟踪指导服务要求、绩效目标等。培育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营业务包括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具备培育必须的教学、实践、管理和跟踪服务条件,包括:课堂集中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育目标所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等。培育机构在项目管理部门指导下,安排师资和选用教材。授课教师从各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遴选,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省级以上师资库成员。按照“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选用优质培训教材,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和省统编教材,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鼓励培育机构订阅《农民日报》等报刊。

(三)丰富培训内容。参照农业农村部科教司《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及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附件2),结合实际,紧扣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思想政治、农业通识、“三农”政策、涉农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必须包括2023年中央和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内容。专业技能课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绿色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营销、农业经营管理、乡村治理、社会化服务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育机构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育目标自行设计课程。

(四)创新培育方式。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育方式。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8学时(附件2)。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培训。积极采用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培育。培育结束后,由培育机构通过过程评价、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评相结合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对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五)严格培育管理。各乡镇办要加强培育政策宣传,对本区域农民培育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库,遴选审核培育对象(附件3)。培育机构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依据区级实施方案及《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制定培育计划及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学时、形式、师资、教材、基地等内容,明确教学组织、学员管理、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要求。培育计划和教学计划报经区农业农村局审核批复后实施。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第一堂课制度(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上第一课)、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培训台账制度(附件4)、满意度评价制度(信息管理系统评价)。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做好安全管理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建立健全培训档案,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录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培育结束后,区农业农村局及时对培育机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六)强化延伸服务。充分调动和集成各种政策、资源和要素,在金融保险、信贷担保、产业扶持、示范创建等方面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或师资跟踪指导服务学员机制。2023年省、市农业部门将举办多项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大赛,要积极组织选手参加省市技能大赛,以赛促训。创造机会条件,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创新创业大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支持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产业联合体抱团发展。

五、资金安排

(一)补助标准。省以上补助资金按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育每人3500元的标准测算。补助到承担项目单位。

(二)资金拨付。项目资金按照“钱随事走,谁用钱谁负责”原则。通过建立严密的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实行资金预拨制,根据省下达的培育任务和通过规范程序确定的培育价格,区农业农村局依规将培育资金预拨到培育机构;培育结束后,根据项目验收合格意见等情况,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拨付余款。

(三)资金监管。区农业农村局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有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及要求,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建立项目资金专账,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加快执行进度,建立项目验收和项目资金审计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办要高度重视,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谋划,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本级财政部门沟通会商,强化与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工作联动。

(二)完善培育体系。充分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建好用好培育体系,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育主力军作用,统筹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教育资源,鼓励优质公益性培育机构长期稳定承担培育任务。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强化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建设专职师资队伍,选聘兼职讲师,培养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各级师资库,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生产主体、涉农经营服务主体专业人员及“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推介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针对农民学习特点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在线课程和多媒体教材。运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三)创新培育机制。各乡镇办要牢固树立“选育用”一体化培育理念,推动高素质农民遴选、培育、使用各环节与三农政策有机衔接。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结合机制,支持学员参加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申报农业专业技术职称等。

(四)加强监督管理。根据《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实行备案制作和全过程监管,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员基本信息100%入库。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机构、师资、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以及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加强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果。

(五)强化总结宣传。认真做好总结工作,注重选树典型,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成功做法、经验和成效,积极营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

附件:1.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

2.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

3.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遴选对象登记表

4.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台账

附件1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

单位:人

序号

乡镇办

合计

经营管理型人员

专业生产

型人员

技能服务型人员

农业经理人

和现代青年

农场主

1

大通镇

10

10

2

老洲镇

30

30

3

陈瑶湖镇

30

30

4

周潭镇

20

20

灰河乡

5

5

铜山镇

5

5

合计

100

100

附件2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

培育类型

培育

层级

总学时

课程所占课时比例

综合

素养

专业

技能

能力

拓展

实践

实训

线上

学习

农业经理人

省级

≥176

20%

60%

20%

≥总学时的1/5

≤32

现代青年农场主

省级

≥176

20%

60%

20%

≥总学时的1/3

≤32

经营管理型人员

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

市县级

≥128

20%

60%

20%

≥总学时的1/5

≤24

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

农村创业创新者

市县级

≥128

20%

60%

20%

≥总学时的1/3

≤24

专业生产型人员

县级

≥48

10%

80%

10%

≥总学时的2/3

≤8

技能服务型人员

注:培训45分钟为1学时,每半天不超过4个学时。

附件3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遴选对象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民族

政治面貌

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

家庭人口

家庭人均纯收入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手机号码

培育类型

专业

(产业、岗位、工种)

村委会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乡(镇)政府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4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台账

__________市、县(市、区) 培训班期: 培育机构(盖章):

培育类型

培训班人数(人)

培训起止日期

序号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文化程度

专业(产业、岗位、工种)

家庭住址

固定电话

手机

培训时间

学员

签名

培育机构负责人签名: 班主任签名:

注:专业(产业、岗位、工种)”栏,参照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关分类填写。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实施方案 农民培育 素质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