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
2023
年版)》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一)工业固废减量化
1
浮选胶磷尾矿二
次提取源头减排
集成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对胶磷尾矿中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进行解
离和分选,胶磷尾矿通过预先浮选
-
浓缩
-
磨矿
-
分级
-
再选
等工序,实现了尾矿精选,提高了精矿产率并减少尾矿
产出。
关键技术:
胶磷尾矿高效微细磨矿技术和分级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外排尾矿品位从
10%
降至
6.4%
,精矿产率提高
4%
以上,回收率提高
5%
以上。
磷
矿
选
矿
和
尾
矿
减排
2
基于人工智能机
器视觉的矿石智
能分选技术
该技术根据矿石中不同构成成份和对应的物理差异,采
用传感器检测获取相对应的数据,通过机器视觉和人工
智能技术,对矿石高速成像、实时识别分析,并进行矿
石智能分选。
关键技术:
矿石
AI
分类算法;矿石高速成像处理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分选精准率
99%
,每秒可自动分选
颗
矿石,每小时最高可处理
350
吨矿石。
矿石智能分选
3
旋流喷射微纳米
气泡浮选柱(机)
该设备通过瞬间产生大量微纳米气泡,捕获小于
19
微米
以下微细粒,形成疏水性矿团。可应用于黑色金属、有
色金属硫化矿、氧化矿及非金属矿的选矿。
关键技术:
微纳米旋流喷射气泡发生器。
主要技术指标:
选矿回收率比传统浮选机提高一倍左右,比常规
浮选柱提高
30%
以上;药剂比普通浮选设备节省
1/3-1/2
。
微
细
颗
粒
物
浮
选
回收
2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4
流动态
/
非流动态
含油污泥纳微米
乳液循环清洗及
配套工艺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超支化纳米清洗材料和开关型纳微米乳液
循环清洗剂对不同类型含油污泥进行清洗。根据污泥特
点调整药剂和工艺组合方案,可低成本高效回收原油,
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关键技术:
超支化纳米清洗材料(
HNS
);开关型纳微米乳
液循环清洗剂。
主要技术指标:
乳化增溶能力
≥80%
,开关后破乳率
≥90%
,原油回
收率>
80%
,循环使用次数
≥20
,减量化处理后含
油污泥绝干底泥含油率
≤2%
。
含
油
污
泥
减
量
化
与综合利用
5
低温干化半固态
废物工艺技术装
备
该技术装备可将含水率
60%-80%
的污泥、废渣等半固态
废物干化至含水率
10%-40%
,干化后的物料可作为水泥
窑替代燃料或原料。
关键技术:
水泥窑烟气余热与低温带式干化结合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可将含水率
60%-80%
的半固态废物可干化至
10%-40%
,物料减重
50%
以上。
半
固
态
废
物
减
量
化、资源化
6
石化行业含油污
泥热萃取处理工
艺
该技术通过破坏污泥内部的水化膜,将水汽化分离出去,
油和固体物溶解到馏分油中,最终将污泥分离成油、水
和固体三种产物。可用于石油炼制、化工及储运行业产
生的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
关键技术:
重力沉降和机械脱水技术;热萃取工艺、破壁脱
水干化工艺。
主要技术指标:
脱出水
COD
小于
1500mg/L
,油小于
150mg/L
。
储油罐底泥、隔油
池底泥、除油罐底
泥浮渣、剩余活性
污泥处置
7
STC
煤泥无热干
化高压压滤机
STC
(
slime
to
coal
,泥浆制煤泥)无热干化系统集
“
传统
压滤机
+
干燥设备
”
功能于一体,以物理压榨方式替代传
统的
“
压滤机
+
烘干
”
两道工序,所产干煤泥可直接制粉掺
配或直销。
关键技术:
高压压滤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单机年产能
20
万吨;压榨压力可达
10MPa
;煤泥
含水率最低可降至
13%
;运营成本相当于烘干的
20%
。
煤泥干化
3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8
密闭式低温热泵
污泥干化技术
该技术利用低温热泵除湿原理,对污泥进行热风循环冷
凝除湿烘干,干化后的污泥含水率可降低至
20%
左右,
减重
50%
以上。
关键技术:
污泥造粒技术;密闭式热风循环冷凝工艺及污泥
料箱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低温热泵技术可将含水率
65%-85%
污泥干化至含
水率
10%-30%
,减量
50%
以上;设备消耗
1
度电
可脱水
2.5kg-3kg
。
污泥干化
9
蚀刻
/
微蚀液循环
再生提铜系统
蚀刻
/
微蚀液循环再生提铜技术采用
“
离子膜电解
”
工艺,
用离子膜将电解槽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区域,可实现蚀刻
/
微蚀液循环利用,同时对铜进行回收,产出高纯铜板。
关键技术:
离子膜电解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零排放,蚀刻废液全循环回用,废液中的铜
100%
回收。
PCB
企业的酸
/
碱
性蚀刻,硫酸
-
过
硫
酸
钠
体
系
微
蚀
液循环利用
(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1
钢渣资源化利用
集成技术
钢渣经过焖箱热焖渣、滚筒裂解、筛分、破碎、磁选、
磨粉等多道工序,分选出甲级钢渣、乙级渣钢、粒子钢、
混合渣粉、精矿粉等产品返回钢厂。尾渣通过钢渣微粉
生产线生产成钢渣微粉,钢渣微粉作为建材原料或制造
高性能土壤固化剂。
关键技术:
钢渣分离技术;分级使用技术;利用钢渣微粉制
造高性能土壤固化剂专利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钢渣尾渣中铁含量
3%
以下。
钢渣资源化利用
4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2
气化细渣深度脱
水干化和资源化
综合利用技术
该技术利用真空干化原理,通过进料过滤、隔膜压榨、
热水加热、真空干化等过程,使滤饼含水率降至
30%
以
下。处理后的滤饼成粉块状,无粘稠特性、水分含量低,
热值高,可利用皮带输送系统直接送入锅炉掺烧。
关键技术:
气化细渣深度脱水干化技术;气化细渣资源化综
合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气化细渣含水率从
75%-99%
降至
30%
以下。
煤
化
工
领
域
气
化
固废、生化污泥的
资源化利用
3
废盐碱渣综合利
用技术
该技术用于尿素法生产水合肼过程中的多种副产废盐综
合利用,包括分离、提纯等工序,分离后的废盐可用于
氯碱生产。
关键技术:
碳酸钠和氯化钠分离提纯技术;吹脱氧化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氯化钠回收率
98%
以上,纯碱回收率
90%
以上。
高
含
盐
碱
混
合
物
分
离
提
纯
及
综
合
利用
4
气化炉渣连续碳
剥离与高效燃烧
脱碳成套技术装
备
该技术通过气化炉渣稳定燃烧脱碳,燃烧时采用多级连
续配风实现稳燃,进而提高气化炉渣综合利用水平。
关键技术:
超低热值煤基固废燃烧脱碳技术;煤基固废无害
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物料燃烧脱碳后,残碳含量低于
5%
,脱碳进料粒
度
10mm
;脱碳进料含水率
<30%
;脱碳温度
800℃-850℃
;排气温度
70℃
。
气
化
炉
渣
综
合
利
用
5
基于工业固废的
二氧化碳矿化养
护混凝土砌块工
艺与装备
该技术使用增压的
CO
2
对混凝土砌块进行矿化养护。利
用工业固废制造
CO
2
矿化低碳胶凝材料,并在矿化养护
装备中,应用梯级均压工艺(压力范围为
0.5-1MPa
)生
产低碳混凝土建材,实现二氧化碳封存与大宗固废处置。
关键技术
:
CO
2
矿化低碳胶凝材料技术;梯级均压矿化养护技
术。
主要技术指标:
CO
2
原料气浓度
10-100%
,
CO
2
转化利用率
90%
以
上,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70%
以上,原料固废
利用率
60%
以上。
CO
2
资源化利用;
工
业
固
废
资
源
化
利用;混凝土预制
件生产
5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6
建筑固废轻物质
分离带式水浮选
技术
该技术采用浮选
+
水洗方式,对破碎后的建筑固废进行再
生处理。经过水浮选技术处理的建筑固废再生骨料,轻
物质去除率
≥99%
。
关键技术:
建筑固废轻物质分离带式水浮选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再生骨料中轻质物含量
<2%
,含泥量
<3%
。
建筑固废,砂石骨
料等除泥除杂
7
电解锰渣资源化
综合利用工艺技
术
高温煅烧回收电解锰渣中的硫和氨,用于制备电解锰生
产的工业硫酸和工业氨水,剩余的固体物质用于水泥原
料、水泥混合材、水泥路面砖、再生骨料等原料,实现
了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关键技术
:
锰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硫、氨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优化电解锰生产工艺技术;锰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硫和氨资源回收利用率达
99.8%
、锰渣实现无害化
和资源化利用。
电解锰废渣处理
8
硫铁矿制酸系统
协同利用有机废
硫酸资源化利用
技术及产业化
根据有机废硫酸性质及其分解特点,在硫铁矿制酸所用
的绝热式沸腾炉内建立了均匀稳定的温度场,将废硫酸
裂解为二氧化硫,得到符合国标工业硫酸,实现协同利
用效应。
关键技术:
协同资源化利用有机废硫酸的硫铁矿沸腾炉技
术。
主要技术指标:
硫烧出率
98.5%
,废硫酸分解率
98%
以上;
废气中
SO
2
浓度小于
200mg/m
3
,硫酸雾浓度小于
5mg/m
3
、颗粒物小于
30mg/m
3
。
有机废硫酸
6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9
钒渣亚熔盐法钒
铬共提与产品绿
色制造集成技术
钒渣在
NaOH
亚熔盐介质中经微气泡强化溶出,获得含
钒铬的浸出液,再经脱硅、冷却结晶、蒸发结晶等工艺,
制备五氧化二钒和铬酸钠产品,可实现钒、铬高效同步
提取。
关键技术:
钒渣
NaOH
亚熔盐介质微气泡强化钒铬共提技术;
碱介质中钒酸钠、铬酸钠高效结晶分离技术;钒
酸钠梯级阳离子置换短流程清洁制备高纯五氧化
二钒技术;提钒尾渣脱钠与全量高质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钒回收率
90%
以上,铬回收率
80%
以上;废气减
量
74.4%
;五氧化二钒、铬酸钠产品分别达到
YB/T
5304-2017
和
HG/T
4312-2012
标准要求。
含
钒
资
源
高
效
利
用与固废减量化
10
金铜冶炼含砷废
渣综合回收技术
该技术以铜冶炼行业产出的含砷烟尘和硫化砷渣为原
料,采用酸浸等方法,降低渣中铜、砷含量,浸出渣作
为铅精矿外售,同时将砷元素以白砷产品的形式回收,
铜以铜渣方式返回系统,实现了砷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关键技术:
含砷烟尘和硫化砷渣协同处理技术;白砷湿法制
备金属砷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全流程工艺铜直收率大于
96%
,砷回收率大于
94%
;含砷溶液中铜含量
<0.5g/L
;
As
2
O
3
产品纯度
大于
98%
,单质砷产品纯度大于
97%
。
有
色
冶
炼
含
砷
固
废处理
7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11
“
混液萃取
+
络合
吸附
”
再生
I
类基
础油生产
II
类基
础油装备
以废润滑油加工得到的非标或
I
类
(API
标准
)
再生基础油
为原料,经低剂油比混液萃取、接触吸附、过滤分离等
工序,脱除再生基础油中的碱性氮、氯、氧基化合物、
胶质、微量溶剂等物质,生产
II
类基础油。
关键技术:
NMP
低剂油比循环的混液萃取技术;络合吸附技
术;固定吸咐床吸咐剂流态化输送技术;吸附剂
吸附油连续脱附技术;吸附剂连续化再生技术;
络合吸咐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饱和烃含量
>94%
;粘度指数
>120
,碱性氮含量
≤6ppm
;硫
+
氯化物含量
≤700ppm
;加热介质(或
熔盐)温度
350-380℃
;萃取温度
60-80℃
,萃取
压力
0.1-0.3MPa
;脱去游离水(
120-180℃
)活化
反应区(
500-600℃
)。
I
类再生基础油生
产
II
类基础油
12
钢铁转炉短流程
协同资源化利用
铁质废包装桶技
术
该技术是通过废铁质容器预处理技术及钢铁工业炉窑协
同资源化工艺,对铁质废包装桶进行短流程协同资源化
利用。包含清残、压块等工序,可实现铁质废包装桶危
废处置,助力减污降碳。
关键技术:
废铁质包装容器预处理工艺及装备开发;预处理
过程污染控制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控制技术;废
铁质包装桶压块转炉资源化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压块规格:
50×50×50cm
;压块重量:
220-230kg/
个。
铁
质
废
包
装
容
器
处置
13
再生桶生产工艺
及智控技术
该技术集成了桶内残留液
X
射线智能识别、高效清洗工
艺与智能控制、桶身边口一体化智能整形和智能烘干及
烘漆等工艺设备及控制模块,实现再生桶生产及系统运
行的智能化。
关键技术:
再生桶残留液的智能化检测与分类处置;再生桶
的清洗工艺改进与智能控制;再生桶烘干及烘漆
工段热工技术改造与智能控制。
主要技术指标:
再生桶生产技术工艺实现智能可控。
再生桶综合利用
8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14
分子闪解有机固
废循环利用与碳
中和技术装备
有机固废经过分子闪解,产生雾状气态有机物,经冷凝
处理系统产生燃料油,油气干馏冷却的不凝气作为主炉
燃料,生产过程无废水、无灰尘、无二噁英排放。
关键技术:
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链打开及闪解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原料撕碎
≤2cm
,投料温度
≥400℃
,化学反应
0.02s
,
处理量:
50-500t/d
,产油率:
50%-75%
,二噁英零
排放,每吨有机固废回收可减少
2.3-8
吨碳排放。
有
机
固
废
综
合
利
用
15
城乡生活垃圾绝
氧低温连续碳剥
离裂解技术
该技术是将有机物在绝氧、低温条件下进行热解还原反
应,实现物料在低温工况下完全热分解,可减少二噁英
产生,提高了热解效率,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减
量化、资源化。
关键技术: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综合处置
技术;城市有机固废再生资源化处置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热解温度
350-500℃
、生活垃圾处理后质量减量化
率高于
80%
,体积减量化率大于
90%
,生活垃圾
实际零填埋、尾气排放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标准
。
城
乡
生
活
垃
圾
处
置
16
餐厨废弃油脂再
生生物柴油工艺
技术与成套装备
该技术是以脂肪酶为催化剂,以餐厨废弃油脂为原料制
备制备高纯度高品质的生物柴油。主要工艺为
“
预处理
→
酯化反应
→
粗甲酯精制
→
四塔联蒸
”
。餐厨废弃油脂制生
物柴油得率可达到
90%
以上。
关键技术:
多级油水分离预处理技术;磁性纳米颗粒复合载
体固定化脂肪酶制备技术;粗生物柴油的精制技
术;一体化、分步式四塔联蒸智能控制技术;自
适应、强鲁棒性在线调合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硫含量
≤10
mg/kg
;酸值
≤0.50
mg/g
KOH
;水含量
≤500
mg/kg
;闪点(闭口)
≥130℃
;十六烷值
≥51
;
脂肪酸甲酯含量(质量分数)
≥96.5%
。
餐
厨
废
弃
油
脂
资
源化利用
9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17
DSD
酸制备固废
源头转化及高值
利用技术
该技术利用铁粉还原
DNS
制备
DSD
酸,同步原位生成
氧化铁红颜料。通过氧化铁红物相控制技术和还原反应
控制技术,生产的
DSD
酸含量可达到
98%
,同步生成的
氧化铁红可作为颜料级氧化铁红直接销售。
关键技术:
氧化铁红物相控制技术;还原反应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DSD
酸纯度可达到
98%
,醛值
≤0.2%
;氧化铁红
产品:铁含量
[
以
Fe
2
O
3
(
105℃
烘干)表示
]
可达到
97.5%
,相对着色力:
98-102%
。
芳
香
胺
类
产
品
固
废综合利用
18
铁矿采选联合制
砂关键技术与产
业化应用
该
工
艺
技
术
开
发
出
选
矿
与
高
品
质
砂
石
协
同
制
备
专
项
技术和装备,实现了铁尾矿全粒级的全面利用。用户
可输入设计要求参数及原材料性质参数,通过软件自
动计算出对应的配合比,并且预测根据此配合比设计
的混凝土的性能。
关键技术:
全粒级利用技术;超
低
能
耗
粉
磨
技
术
与
活
性
激
发技术;混凝土配比设计系统。
主要技术指标:
选矿干抛尾矿及除尘灰
100%
利用、铁尾矿湿尾矿
利用率达到
30%-40%
;微粉粉磨能耗低
5%
以上、
活性
65
以上;
30%-40%
的尾矿微粉掺量混凝土长
龄期强度均能满足等级要求。
铁
矿
采
选
联
合
制
砂
19
铸造粘土废砂综
合利用成套技术
通过去除废砂表面的粘土和树脂残留物,使其性能接近
新砂,同时以高性能环保硫氧镁胶凝体系为无机粘结剂,
以铸造废砂再生副产物为掺合料及骨料,制备得到防火
板材,实现废砂全面综合利用。
关键技术:
铸造废砂微湿法再生技术;硫氧镁装饰板成型、
养护、直贴三胺纸饰面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再生砂酸耗值
≤5
、含泥量
≤0.3%
、细粉含量
≤0.6%
;
硫氧镁装饰板固废使用率
≥40%
,表面胶合强度
≥1.0MPa
,单位产品能耗
≤3.5kgce/m
3
。
铸
造
废
砂
综
合
利
用
10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20
新型陶粒高效烧
结设备及工艺技
术
将固废(煤矸石、尾矿、粉煤灰、赤泥、污泥、气化渣、
冶炼渣尘等固体废物)通过高温焙烧制备成符合国家标
准的陶粒产品,烧成过程中,采用热风循环,充分利用
余热。
关键技术:
原料制备、造粒、筛分布料、静料层陶粒焙烧技
术;烟气净化处理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固废原料研磨细度
250
目,生球含水
13-16%
,粒
径
8-20mm
,烧成温度
1050-1150℃
,陶粒筒压强
度
≥6MPa
,吸水率
≤10%
,能耗
≤18m
3
/t
(天然气),
烧成电耗
≤35kW·h
。
煤矸石、尾矿、粉
煤灰、赤泥、污泥、
气化渣、冶炼渣尘
等固废综合利用
21
固废物制备装配
式建筑绿色
(
ALC
)板材智能
化装备技术
包含一套可编程的控制系统,可实现生产线的上料、计
量、搅拌、温控、浇注、模具运行、报警、切割、包装
等作业的自动化。建立了生产线全自动运行状态下的关
键信息实时监测、异常捕捉、预报预警机制,可用于蒸
压加气混凝土墙板、砌块绿色制造生产线。
关键技术:
ALC
生产线柔性化、数字化、模块化及系统集成
化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固废料占比超过
80%
,可实现新型建材产品生产
制造的无人化、少人化,产能提升约
50%
,能耗
降低约
30%
。
工
业
固
废
制
备
装
配式建筑建材
22
利用自身余热烘
干破碎电石渣煅
烧熟料低碳技术
将化工生产聚乙烯产生的高水分电石渣通过余热进行烘
干,经破碎、打散后,与粉煤灰、煤矸石、硅粉、铜渣
等冶金废渣混合配比,协同制备煅烧熟料,性能均能达
到传统水硬性胶凝材料水平。
关键技术:
水分由
30%
降低至
0.5%
直接为半成品进行粉体配
料。
主要技术指标:
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固废原料掺加量为
100%
,产
品质量达到
GB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要求。
电石渣制水泥
11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23
大型流态化焙烧
磷石膏制备高附
加值材料关键技
术
磷石膏利用热烟气作为流态化动力,通过预热干燥,两
级旋风预热器、流化床煅烧炉焙烧和换热,再进行冷却,
制备合格的建筑石膏粉或无水
II
型石膏粉产品。该技术
有效利用系统整体热能,达到了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的目
的。
关键技术:
磷石膏流态化煅烧装备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以二水石膏生产每吨建筑石膏粉的热耗
(折标煤
≤53kgce
),比传统炒制法降
低
15%
以上。
工
业
副
产
石
膏
综
合利用。
24
高效节能发泡陶
瓷辊道窑
该技术以抛光废渣、石材废料、煤矸石以及周边地区矿
山的尾矿为原料,生产可替代黏土砖以及其他传统建筑
材料的发泡陶瓷,通过优化分段布局、热风循环冷却等
技术,缩短了产品的烧成周期,其产品可应用于多种建
筑。
关键技术:
分段系统技术;窑头置换室系统技术;创新窑具;
燃烧系统;热风循环冷却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产品规格:
1200×2400-2400×3080
(
mm×mm
);
产量:
10-250m3
/
天;烧成周期:
6-22h
;断面温差
≤3℃
;烧成合格率
≥95%
。
工
业
固
废
制
造
发
泡陶瓷
25
磨选细粒湿尾矿
全量资源化梯级
利用工艺技术及
设备
磨选细粒级湿尾采用梯级回收工艺技术及设备产出机制
细砂、铁尾砂和压滤饼三种产品,机制细砂作建设用砂,
铁尾砂和压滤饼作水泥厂水泥铁质校正剂,实现了微细
粒湿铁尾矿全量资源化利用。
关键技术:
磨选湿尾旋流器
+
高频细筛在线提取机制砂技术;
超长变锥旋流器浓缩和陶瓷机过滤提取铁尾砂技
术;微细粒尾矿高效浓缩与膏体制备工程化技术;
微细粒铁尾矿高压隔膜压榨及分段加压过程控制
压滤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细度模数
1.41
机制特细砂产率>
20%
、微细粒尾
矿浓缩浓度
51%
以上、溢流水固体含量<
300ppm
、
黏土尾矿压滤水分<
16%
、压滤饼平均水份<
15%
、高压隔膜
600m
2
压滤机效率
28.47kg/m
2
·h
。
细粒级湿铁尾矿
综合利用
12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26
磷石膏空心砌块
半干法连续生产
工艺技术
该技术(设备)采用
“
添加自制外加剂和
β
型二水石膏促
凝
”
技术,以增强建筑磷石膏粉的分散性能、控制水化时
间和水化程度。该技术可减少掺水量,缩短成型时间,
降低产品含水率,制备磷石膏空心砌块,产品不需要烘
干或晾晒即可出厂,实现连续化高效率生产。
关键技术:
添加外加剂技术;高速剪切混合搅拌技术;快速
双面加压模具成型技术;利用水化热蒸汽线上行
走自然养护技术;水化时间和水化程度的精准控
制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掺水量为煅烧磷石膏重量的
30%
,成型时间为
25-30
秒,产品含水率
≤20%
,单套装置年产能
10-12
万平方米。
煅烧磷石膏、脱硫
石
膏
制
备
空
心
砌
块
27
混凝土制品压振
一体式成型生产
技术与智能化生
产线
开发了
“
压振一体,上压下振
”
的高压振捣挤融成型新工
艺及生产装备,可将固体废渣与胶凝材料充分挤融、密
实成型,达到了工业固废颗粒料、粉料及超细粉料全兼
容综合利用。该生产线可用于制造出高强度的人造仿石
制品及其他多类建材制品,固废掺入量可达
80%
及以上。
关键技术:
伺服振动
+
高静压复合成型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成型制品的最大高度
≤500mm
、生产率
≥150
平方米
/
小时、振动系统最大激振加速度
≥30g
、电液伺服
静压系统额定压力
、底台高效垂直定向
振动系统的振动频率
0-60Hz
、制品抗压强度
≥70MPa
。
工业固废、建筑垃
圾综合利用
28
高效智能尾矿破
碎技术设备
该设备通过对破碎机结构的优化改进,提高破碎效率。
同时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对破碎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
控与信息反馈,提高尾矿破碎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粒形,
降低能耗。同时,有效沉降破碎作业中产生的粉尘颗粒,
降低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实现尾矿综合利用率
80%
。
关键技术:
挤满式层压破碎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最大处理能力,
2450t/h
(中碎);单位物料能耗
0.53kW·h/t
,优于
GB/T
圆锥破碎机能
耗指标中的
1.0
kW·h/t
。出料合格率
80%
。
尾矿破碎
13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29
利用矿渣固废生
产矿渣微粉集成
技术
矿渣固废经矿渣上料系统进入矿渣立磨粉磨系统,在立
磨内经过破碎、粉磨、烘干、气体输送、选粉,由热风
炉提供矿渣在磨内烘干需要的热量,生产出矿渣微粉比
表面积
420m
2
/kg
,尾气排放浓度小于
10mg/Nm
3
,系统能
耗不大于
40kW·h/t
。
关键技术:
一体化高效绿色节能矿渣立磨装备技术;中控
DCS
的高效、环保、节能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矿渣微粉比表面积
420m
2
/kg
;矿渣微粉系统能耗
不大于
40kW·h/t
。
矿渣生产微粉
30
钢渣
/
矿渣辊压机
终粉磨系统技术
该技术包括烘干
+
粉磨
+
分选等工序,可将钢渣
/
矿渣粉磨
至比表面积
420m
2
/kg
以上,采用加湿和均化的物料预处
理技术,实现辊压机的料床稳定。
关键技术:
辊压机终粉磨料床稳定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矿渣粉成品比表面积
420m
2
/kg
时,系统电耗不大
于
35kW·h/t
,个别系统小于
30kW·h/t
。
冶金渣粉磨
31
移动式建筑垃圾
破碎筛分站
移动破碎站可进驻拆迁现场或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筑垃
圾经给料机喂入破碎机进行破碎,筛分分选后的粗料得
到不同粒级的物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资源化率
≥90%
。
关键技术:
移动站集成化、通用化技术;再生骨料破碎整形
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资源化率
≥90%
,且产品质量符
合
GB/T
、
GB/T
要求。
建
筑
垃
圾
破
碎
及
分选
32
建筑废弃物(拆房
垃圾)高质化处置
成套工艺技术及
装备
该技术适用于建筑废弃物的破碎和分选,通过三级破碎、
三级风选、筛选、磁选等工序,将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
金属、塑料等物质分离。
关键技术
:
建筑废弃物均质化成套破碎技术;建筑废弃物的
多级分选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杂质分离率
98%
;后端相关设备使用寿命延长
35%
。
建
筑
垃
圾
破
碎
及
分选
14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33
钢渣立磨终粉磨
技术
该技术通过调节选粉机转速、磨机气流量和碾磨压力,
并与合适高度的挡料圈相结合,可获得要求的研磨细度。
采用高压少磨技术粉磨钢渣,并开发系统除铁以及磨内
除铁技术,减少了铁的富集,实现了高产低耗生产钢渣
微粉。
关键技术:
磨内除铁技术;外循环除铁技术;高压少磨研磨
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系统处理能力年产
20
万
-150
万吨;成品比表面积
>
450m
2
/kg
;系统电耗小于
38kW·h/t
,立磨主机电
耗小于
27kW·h/t
,关键轴承类部件设计寿命
小时,立磨装机功率
1250kW-7800kW
。
钢渣破碎和除铁
34
铸造废弃物综合
利用技术设备
该设备利用铸造粘土废砂中有机成份作为主要燃料进行
焙烧,并采取精确温控技术,在风压作用下进行机械研
磨,得到性能优于原砂新砂的再生砂,再生砂又用于铸
造造型生产,实现了铸造粘土废砂的循环利用。
关键技术:
无机粘结剂废砂的快速碾磨装置技术;废砂粉碎
装置技术;废砂烘烤打磨装置技术;废砂过滤回
收装置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生产能力>
5t/h
、成品砂温<
35℃
、回收率
90%
、
灼减量
≤0.2%
、含泥量
≤0.3%
;高压空气压强
0.4-0.7MPa
、燃气消耗量
13m3/t
、
PH
值<
8
、平均
能耗
5-20
万大卡
/
吨砂、再生率:
100%
粘土砂时
75%-85%
,
100%
壳砂芯
95%
以上。
铸
造
废
砂
综
合
利
用
35
全煤矸石烧结空
心砖生产技术及
装备
对煤矸石破碎及陈化处理,再经真空挤出机挤出成型,
由切条机及切坯机切割成需要的砖型,再经干燥、焙烧
等工艺制备空心砖。
关键技术:
全煤矸石烧结技术;伺服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成品装孔洞率
≥25%
,导热系数
λ=0.452
W/(m·K)
;
北方地区多孔砖墙体比实心砖墙体能减少
37%
。
煤
矸
石
烧
结
空
心
砖生产
15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36
脱硫石膏用于建
筑楼板保温隔声
系统的工艺技术
及设备
该技术主要是对电厂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进行脱
水、化学反应及增大比表面积的处理,得到化学成分稳
定、强度高的脱硫石膏,可替代传统的水泥作为胶凝材
料,制备具有保温隔声性能的地坪材料。
关键技术:
脱硫石膏煅烧及粉磨改性工艺和设备;石膏基自
流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系统构造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三相、低标稠、高强度的建筑石膏,满足
GB/T9776
建
筑
石
膏
中
S4.0
的
要
求
;
脱
硫
石
膏
比
表
面
积
≥450m
2
/kg
,可替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
脱
硫
石
膏
制
造
保
温隔声材料
37
基于大宗铁尾矿
资源的高品质砂
石骨料干湿联合
制备技术与装备
该技术包括预先筛分、连续破碎、再筛分等工序。根据
筛出物料含水情况,采取不同工艺生产建材产品。该工
艺适用于北方铁矿山排土场粘细物料制备砂石骨料,采
用专用筛分、选别设备技术以及多单元智能控制系统,
实现质量、效率提升和能耗降低。
关键技术:
干湿联合加工工艺;专用筛分、选别
设备技术;全流程多单元智能控制系统。
主要技术指标
:原料利用率
100%
;生产线能耗
≤5.03kW·h/
吨产品;水消耗
≤0.11
吨
/
吨产品。
铁
尾
矿
制
备
砂
石
骨料
38
高效环保型集约
式塔楼制砂成套
装备
该设备将石屑、瓜米石等尾料作为原料,经多次冲击破
碎、研磨整形、级配调节、再次磋磨整形、加湿除尘等
工艺,产出机制砂。产品可达到
中
Ⅱ
类机制
砂的要求。
关键技术:
塔楼制砂设备磋磨整形优化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占地面积下降
80%
,粉尘排放
≤10mg/m3
,物料磋
磨整形效果提升
10%
,整体节能
7%
以上,所制成
品砂相比于普通砂能在每立方
C30
混凝土浇筑中
节约水泥
40-50kg
。
尾矿制机制砂
16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39
有机固废高温裂
解气化利用处理
技术
有机固体废弃物经过高温裂解气化反应,其中的有机质
大分子态裂变为可燃气体进行充分燃烧;一部分过热蒸
汽与洁净空气进行换热供湿垃圾干化,一部分返回气化
炉控温,剩余部分可出售或发电;固废物料中无机物以
惰性残渣形式排出,作为建筑垃圾单元免烧砖的原料。
关键技术:
多段式洁净高效裂解气化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残渣热灼减率<
3%
;垃圾减容率>
90%
;二噁英
类物质排放浓度<
0.1ng-TEQ
/Nm
3
,飞灰产生量
<0.5%
。
有
机
固
废
裂
解
气
化
和
建
筑
材
料
制
造
40
发酵工业副产石
膏资源化综合利
用成套技术及装
备
该技术装备在发酵石膏的形成过程中,对二水石膏的成
核数量、晶体形貌进行调节和控制,最终获得有机物含
量低、颗粒大、形貌佳的二水石膏。以该石膏为原料,
通过反应釜、固液分离机、煅烧设备、闪蒸干燥等设备
生产出高性能的石膏胶凝材料。
关键技术:
有机物含量低、颗粒大、形貌佳的二水石膏成核
数量、晶体形貌调控及制备技术;高性能石膏胶
凝材料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高效原料预处理:常温、常压、臭氧浓度
0.2-2
mg/L
;
一次调浆水去母车间综合利用;二次调浆水循环
利用
6-8
次后去母车间进行综合利用;
α
型高强石膏:
2
小时抗折强度大于
7.0MPa
,干抗
压强度大于
59MPa
。性能指标达到
JC/T
2038-2010
中
α50
等级;
β
石膏粉:初凝
19min
,终凝
26min
,
2h
抗折
3.5MPa
,
性能指标达到
GB/T
9776-2008
中
3.0
等级
副
产
石
膏
综
合
利
用
17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41
基于含铝固废矿
渣的环保型高强
度低密度页岩气
用压裂陶粒支撑
剂及制备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对铝镁深加工后端产生的泥饼、废渣等固
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针对铝镁深加工高铝废渣对陶粒
压裂支撑剂的烧结特性、物相组成、性能指标的影响机
理,形成以铝镁深加工固废为主要原料的高强低密陶粒
压裂支撑剂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可实现含铝固废矿渣循
环利用,解决压裂陶粒高强低密技术问题。
关键技术:
多组分矿化剂低温烧制技术;莫来石晶须增韧技
术;表面助烧结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产品的烧成温度由
1380℃-1410℃
降低到
1280℃-1350℃
,节约能源
10%
左右;产品体积密
度
1.35g/cm3
,视密度
2.72g/cm
3
,
69MPa
闭合压力
下破碎率
4.2%
,优于标准要求
50%
以上;年综合
利用固废矿渣约
吨,原材料成本降低
20%
;
减排烟气量
221.93
万
Nm3
以上。
含铝矿渣制陶粒
42
蒸压加气混凝土
板材绿色制备工
艺技术及数字化
成套装备
该成套装备可利用含硅质大宗工业固废生产蒸压加气混
凝土板材。主要工艺流程包括粉磨、制浆、配料计量、
搅拌浇注等,成品合格率
≥98%
。
关键技术:
利用含硅质大宗工业固废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材的系统集成数字化生产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生产周期
4-5min/
模;成品合格率:
≥98%
;切割精
度:长
±2mm
,宽
±1mm
,高
±1mm
;生产能力
20-30
万
m3/
年。
工业固废制建材
43
带余热烘干系统
的
100%
电石渣替
代石灰石新型干
法生产线
该技术通过在线余热烘干系统处理电石渣,处理后的电
石渣可替代石灰石生产熟料。生产过程充分利用熟料煅
烧系统的余热烘干,可实现节能降耗,熟料性能均可达
到或优于行业标准要求。
关键技术:
余热在线烘干电石渣技术;二次配料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电石渣可
100%
替代石灰石生产熟料,可以节约矿
产资源,减少电石渣污染。利用电石渣每生产
1
吨熟料,可以减排
0.57
吨
CO
2
。
电
石
渣
替
代
石
灰
石生产熟料
18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44
水泥窑协同处置
飞灰技术和成套
装备
飞灰经漂洗分离获得水洗液和水洗飞灰,水洗液经水质
净化和蒸发结晶处理后,制成工业盐;水洗飞灰经高温
窑炉煅烧后,飞灰中的重金属固化于熟料晶格中,二噁
英分解,实现飞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关键技术:
多级逆流漂洗和水洗液净化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成套技术装备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成套装备
技术要求
JC/T
2591-2021
的要求;三废排放指标:
废水零排放、废渣
100%
资源化利用,废气达标排
放。
水
泥
窑
协
同
处
置
飞灰
45
钢铁企业含锌固
废全量回收装备
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钢铁企业含锌固废的处置,可实现次氧化
锌的高效回收和含铁物料循环利用。原料预混处理后,
通过回转窑进行脱锌处置,窑头产出脱锌后的含铁物料。
关键技术:
低能耗高效率回转窑工艺技术;次氧化锌和含铁
物料高效回收技术;含锌固废处置超低排放集成
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脱锌率达到
90%
以上,含铁物料
TFe
达到
60%
以
上,无二次固废污染。
钢
铁
含
锌
固
废
回
收和循环利用
46
水泥窑炉专门处
置含有机污染物
土壤的成套技术
装备
该技术装备是基于传统水泥回转窑开发的热脱附专用
窑,对分解炉等进行改进,增加了急冷装置和活性炭吸
附装置,可实现工业含氰、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土的无
害化、规模化处置。日处置能力
2000t
以上。
关键技术:
烟气净化
“
二燃室
”
分解炉设计;油煤混烧技术装
备;分解炉独立点火技术装备;烟气急冷关键技
术装备;水泥原料实现干法脱硫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热
脱
附
污
染
土
温
度
≥650℃
;
热
脱
附
停
留
时
间
20-35min
;脱附效率>
99.99%
;二燃室烟气焚烧
温度
≥1100℃
;停留时间
≥3s
;有机物焚毁去除率
≥99.99%
。
有
机
污
染
土
壤
无
害化处置
19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47
磷石膏无害化处
理关键技术
该工艺技术包含磷石膏浮选和净化处理等工序。浮选可
有效脱除磷石膏中的有机质与含硅杂质,得到纯度较高
的磷石膏,水洗后送至改性槽,将磷石膏中水溶性的磷、
氟化物固化,得到无害化石膏。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石膏
既可用于生产建材、路基材料等产品,实现资源化利用,
也可达到相应环保标准安全堆存。
关键技术:
浮选工艺技术;净化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改性料浆送至改性浆过滤机进行脱水,改性磷石
膏滤饼的含水率低于
25%
,浸出液中
P≤0.5
mg/L
、
F≤10
mg/L
、
pH
值
6-9
。磷石膏经过
“
洗涤
→
固化
→
堆存
”
无害化改性后,其浸出液的
P
、
F
、
NH
3
-N
浓度及
pH
值均符合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
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磷
石
膏
无
害
化
处
置
48
赤泥分质降碱
工艺技术
该技术利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产生赤泥粒度与成分
不均匀的原理,对赤泥进行分质,获得低碱高铁赤泥。
低碱高铁赤泥可作为铁剂原料应用于建材、钢铁及净水
剂等行业。实现铝土矿资源的梯级利用。
关键技术: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分质用矿技术、拜耳法赤泥分
质脱碱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分质脱碱后赤泥水分小于
25%
;烘干后固相钠钾
合量(以
Na
2
O
计;
K
2
O
根据分子量向
Na
2
O
折算)
小于
3.0%
,
Fe
2
O
3
>
55%
。
赤泥分质利用
49
烧结法配置工艺
技术
该技术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所产生的高铁赤泥,替
代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需要用到的高铁铝土矿。根据
配入的高铁赤泥成分,调整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中生
料浆配方,以满足烧结法工艺的配料需求,可解决目前
高铁铝土矿矿石资源获取成本高的问题。
关键技术:
烧结法生料浆配制技术、熟料烧成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熟料烧成温度相较传统配料工艺温差小于
20℃
,
拜耳法高铁赤泥中铝元素回收率大于
50%
,钠元
素回收率大于
60%
。
高
铁
赤
泥
综
合
利
用
20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50
磷石膏高效净化
处理技术应用
该技术通过将石膏料浆分级和真空过滤洗涤,得到品质
优良的净化石膏。旋流分级机利用强力的离心力来实现
混合物在高速旋转下的分离,真空带式过滤系统以真空
负压为推动力实现固液分离。经旋流分级及净化处理后
的磷石膏
SiO
2
含量降低,
CaSO
4
含量提高,白度提升了
10.59%
,所生产的建筑石膏
β-CaSO
4
·1/2H
2
O
含量
>70%
,
初凝时间延长(
>4.5min)
,抗折强度大于
3MPa
,产品质
量达到建筑石膏最高级
P3.0
级。
关键技术:
磷石膏旋流分级技术、磷石膏真空过滤洗涤净化
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净化磷石膏:游离水
≤25%
;水溶性
P
2
O
5
≤0.1%
;
水溶性
F
≤0.1%
;
PH
值
≥5.0
。
磷
石
膏
分
级
及
净
化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1
钢筋撕碎线
该设备主要用于废旧钢筋的破碎,由撕碎主机、入料输
送设备、出料输送设备、动力驱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
等组成,可生产钢筋颗粒。
关键技术:
定尺寸剪切技术;特殊刀片技术;液力缓冲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出料合格率达
98%
以上;刀片使用寿命达
1000
小
时以上;产能可达
3-30
吨
/
小时。
废钢筋破碎
2
不锈钢短流程炼
钢固废资源化综
合利用
该技术利用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除尘灰、
污泥等固废,通过烘干、除尘灰消解、配料、输送、压
球、球团烘干等设备制成球团。球团作为炼钢原料加入
熔炼炉,利用镍铬合金中的碳和硅对球团中金属氧化物
还原再生,生成镍、铬和铁等有价含镍铬铁。
关键技术:
烘干水份、消解工艺、粘合剂添加比例、冷压压
力等控制、熔炼炉回用球团时的还原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球团水分控制在
1%
以下,球团抗压强度控制
1000N/cm2
以上。
废钢铁综合利用
21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3
利用炼油废催化
剂制备聚合硫酸
铁铝关键技术及
产业化
本技术利用炼油废催化剂以及工业废酸生产聚合硫酸铁
铝。将聚合硫酸铁铝的催化制备时长由
10
个小时以上缩
短至
1
小时以内,实现快速、高效制备聚合硫酸铁铝环
保絮凝剂。
关键技术:
酸解螯合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特殊危废的分解利用率达到
95%
。
炼
油
废
催
化
剂
及
工
业
废
酸
综
合
利
用
4
废旧塑料的清洁
增值再生技术开
发及在
5G
、汽车
领域的应用示范
该技术是通过优化塑料再生料与新料、增韧剂、无机填
料以及关键助剂等的组分配比,制造低碳、低成本、高
值化再生塑料,产品可在汽车、
5G
通讯等领域应用。
关键技术:
精细分选技术;表面化学改性;原位接枝增粘;
组分配方优化。
主要技术指标:
分拣精度达到
99.5%
,精确度提高了
10%
以上;节
材率提高
5%
以上;再生塑料颗粒熔脂、拉伸、冲
击、灰分等物性指标提升
15%
以上;新鲜水的使
用率可降低
25%
以上。
废塑料再生利用
5
基于化学法的晶
硅光伏组件环保
处理成套工艺技
术及关键设备
通过热解化学法对退役光伏组组件进行处理,实现退役
光伏组件背板剥离、电池片与玻璃面板拆解以及硅片中
稀有金属的提取再利用。通过高负压吸附及温度场控制
协同作用,实现组件背板材料的低损剥离;通过气氛控
制、热场匀流热解技术,实现电池片与玻璃面板的高效
低损拆解;通过选择性浸提、沉淀、萃取技术实现硅银
铜等高价值材料的提取。
关键技术:
气氛控制和热场匀流热解的组件低成本绿色低损
拆解技术;选择性浸提、沉淀、萃取等的构成材
料高效环保分离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化学法回收示范线产能
≥12MW/
年,质量回收率
≥92%
,银
/
硅
/
铜回收率银
≥95%
,硅
≥95%
,铜
≥98%
。
废
旧
光
伏
组
件
综
合利用
22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6
退役风电叶片及
热固性材料高效
处理智能装备及
产业化应用技术
该设备由切割车、破碎车、分选车和打包封装车等组成
“
智能移动工厂
”
,实现就地切割、粉碎、筛选、打包封
装等作业流程,产物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木塑及塑
料制品等领域中,实现高值化再利用。
关键技术:
移动式装备功能集成技术;专业化切割工艺技术;
系统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高效除尘技术;防爆
安全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处理能力
≥1t/h
;纤维出料尺寸(可根据筛网尺寸
调节)
2-10mm
可调;粉尘排放
≤20mg/m3
。
废
旧
风
电
叶
片
破
碎和打包
7
晶硅光伏组件回
收工艺技术及国
产化设备
本技术包括前端预处理工艺、完整组件回收工艺、破碎
玻璃组件回收工艺、硅材料提纯工艺等,可分类拆解组
件各材料,实现从接线盒(线缆)、铝边框的机械回收,
含氟背板、光伏玻璃、焊带、硅电池片分层分离回收,
以及硅电池颗粒清洗提纯的全材料回收,实现组件回收
绿色循环利用。
关键技术:
热切割分离技术;选择性分离技术;热解去
EVA
技术;自动化机械拆除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完整玻璃、铝边框、接线盒、线缆回收率
100%
;
破碎组件玻璃回收率
93.96%
;有效去除粘接层
EVA
,完整及破碎组件整线综合回收率
91.32%
。
废
旧
光
伏
组
件
综
合利用
8
有机固废无氧热
解资源化利用技
术装备
该技术通过低温无氧热解,对固废中的有机物进行脱附
裂解。有机固废通过密封进料系统、热解系统、油气收
集系统、密封出渣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无害化处理后,
产出热解气、热解油、热解碳渣等衍生能源产品。实现
固
废
残
余
有
机
含
量
≤1%
、
且
每
吨
有
机
固
废
可
提
供
约
1.2×10
6
kcal
能量的效果。
关键技术:
动密封技术、防结焦技术、热载体炉内循环技术、
油水分离技术等。
主要技术指标:
有机物脱除率
≥99%
;系统总体热效率
≥75%
(指有
效热占总供热的比重);动密封漏风系数<
0.1%
;
废气量
≤1100Nm3/h
;二噁英排放浓度
0.042ngTEQ/Nm3
。
有
机
固
废
无
氧
热
解
23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9
生活垃圾可回收
物智能分选循环
利用技术
该技术将物料通过多级机械筛分、智能分选、破碎、打
包等工艺,实现对不同种类可回收物的分选和打包。生
产流程整合可回收物智慧分选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多
系统智能分选技术、再生利用技术等多种智能手段,配
备
AI
智能分拣机器人、喷气式智能分拣机器人、脱标机、
全自动液压打包机、泡沫冷压机、色选机等智能设备,
最终实现高效回收。
关键技术:
混合可回收物智能分拣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多
系统智能分选技术;再生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智能识别准确率>
98%
;智能分选准确率>
95%
;
综合资源回收率>
90%
;混合可回收物处理量
15-18t/h
。
生活垃圾破碎、分
选、打包
10
智能化废轮胎完
全还原再利用成
套技术
该技术采用
YJ-6
型高速切削热原理,将废轮胎一次还原
(物理法)通过配比使用,可提高橡塑制品的曲挠性能、
耐磨性能和抗撕裂性能等,可替代生胶
15-20%
。
关键技术
:
YJ-6
型高速切削热技术;超微纤维胶绒活化复合
技术;切削速度模糊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
细度
≥150
目;扯断伸长率
≥600%
;永久变形
≤12%
;
拉伸强度
≥30MPa
;替代生胶
15-20%
。
废轮胎再生利用
11
液相粉碎法制取
新型环保超细废
轮胎橡胶粉的绿
色技术
该技术在全封闭液相回路中对橡胶颗粒进行粉碎研磨,
并进行固液分离脱水干燥,实现了常温产业化生产
80
目
-200
目超细、超微细硫化橡胶粉,生产过程无废水、无
废气、无废渣排放。
关键技术
:
废轮胎超细橡胶粉再生技术;常温制备超细、超
微细粘弹性橡胶粉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处
理
废
轮
胎
单
吨
生
产
能
耗
<
0.071
吨
标
准
煤
,
VOC<0.5mg/m3
,
80
目产品拉伸强度>
15MPa
,扯
断伸长率>
450%
。
废轮胎再生利用
24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12
磷酸铁锂电池拆
解利用
通过对磷酸铁锂电池
/
极片黑粉湿法回收处理,达到将磷
酸铁锂电池中的各个组分精确分离。包含定向除杂氧浸、
碳酸锂合成、磷酸铁合成等工序。
关键技术: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精准分离技术;磷酸铁锂电池
黑粉湿法全资源化回收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电池级磷酸铁
/
碳酸锂回收率
95%
以上,纯度均达
到电池级。
退
役
磷
酸
铁
锂
电
池回收
13
高兼容性退役电
池快速无损检测
与分选系统
该技术建立了一套退役动力电池状态评估方法,通过参
数提取、状态预测以及快速分选等工序对电池高效配组。
该系统相较于传统工艺实现提高分选效率约
5
倍以上,
降低成本约
50%
以上。
关键技术:
退役动力电池状态评估方法。
主要技术指标:
分选对象为仍有
70%-80%
的可用容量的电动汽
车退役电池,单套设备年电池分选能力约
157
万
块。
退
役
动
力
电
池
评
估和分选
14
动力锂电池再生
利用前处理技术
该工艺技术可处理带有电量的退役动力电池包(
Pack
),
对电池包进行拆解得到电池模组,将电池模组不放电直
接破碎后,低温蒸发去除电解液,再将物料按照电池组
分进行分类收集,除电解液外的其余物料均可以回收,
剩余材料的回收率高于
90%
。
关键技术:
电池模组带电破碎技术;电解液高效脱除技术;
精细化分选技术;电解液无害化处理技术;工业
用水循环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处理能力
2t/h
;回收率高于
90%
;混合粉料中锂含
量范围
2.0%-3.5%
;杂质含量范围:铜
0.7%-1.0%
,
铝
1.2%-1.5%
;铜产品的纯度>
93%
;外壳纯度>
95%
。
废
旧
动
力
锂
电
池
拆解
25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15
废旧动力电池全
流程高质利用技
术与装备
该技术通过撕碎、破碎、干燥、热解、分选、焙烧、尾
气全流程处理,实现
“
废旧单体电池到黑粉、铜、铝,黑
粉焙烧湿法优先提锂
”
高质利用,各工序产生的废气经尾
气处理系统后达标排放。
关键技术:
基于电池不同组分的多级复合处理及工艺调控技
术;电池多组分回收处理装备密封及温场、流场
精准控制技术;大型连续式装备高效自动化作业
技术;反应过程多污染物协同清洁处理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反应区间氧气含量
≤0.1%
,有机物去除率
≥99%
,
黑粉、铜、铝回收率
≥99%
,黑粉中铜铝等杂质含
量
≤1%
,铜中杂质含量
≤1%
,铝中杂质含量
≤1%
,
炉内截面温度均匀性
±5℃
。
废
旧
动
力
电
池
综
合利用
16
新能源汽车动力
电池单体自动化
拆解及正负极材
料修复技术
该工艺技术采用复配洗脱、复合智能识选一体化分离、
可控折曲精准分选一体化剥离和固相修复等技术集成,
分离回收动力电池中的
7
大关键组份,并修复正负极材
料。修复产品可直接应用于电池制造,进而再应用于低
速车、储能等新能源行业。
关键技术:
锂离子电池精细化拆解技术;高温固相材料修复
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锂离子电池精细化拆解材料综合回收率
95%
以上;
高温固相修复技术后正极材料中含铝量:
Ⅰ
级小于
0.08%
;
Ⅱ
级小于
0.15%
;
Ⅲ
级小于
0.2%
。铜箔与
负极材料的
100%
分离,修复
LiFePO
4
/C
放电比容
量为
145.5-148mAh/g
,可满足重新用于电池制造
的要求。
废
旧
动
力
电
池
综
合利用
26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17
退役锂电池全组
分循环利用关键
技术及装备应用
采用物理分离
+
湿法浸出
+
短程萃取
+
低碳烧结方法,实现
了退役锂电池的定向循环;技术包括预处理、浸出、除
杂、萃取、陈化合成、材料烧结等工序,通过拆
-
破
-
热
-
分一体化装备、选择性优先提锂、三废协同处置、超长
烧结系统等先进装备与工艺,生产镍钴锰酸锂、镍钴锰
氢氧化物、电池级锂盐、元明粉、再生轻质建材等产品;
实现了退役锂电池资源化。
关键技术:
退役锂电池高效环保预处理技术;高盐废水汽提
脱氨与元明粉再造技术;固废再生轻质建材陶粒
技术;高端前驱体与正极材料低碳合成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实现芯壳分离率
≥99.9%
、单体切割效率
≥360PCS/h
,铜残留率<
1%
;镍钴锰提取率达到
99.3%
,锂回收率可达
90%
,氨水回收率
99.9%
;
循环再造镍钴锰酸锂产品首次充放电效率>
92%
,
克容量>
207mAh/g
,对比原矿产品降碳可达
49.25%
,固体综合利用率提升>
30%
。
废
旧
动
力
电
池
综
合利用
18
废铅蓄电池绿色
低碳循环利用关
键技术
该技术包括全自动破碎分选、无铁化熔炼、专有脱硫除
尘和废塑料光电分选工序,可处理废铅蓄电池并得到板
栅、铅网和铅泥等含铅原料和塑料。实现清洁生产和再
生资源回收利用。
关键技术:
全密闭自动化破碎分选技术;纯氧侧吹多室熔炼
炉熔炼技术;微孔覆膜高效除尘湿法脱硫技术;
废塑料光电分选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吨铅耗能
≤98.4
千克标煤;除尘效率和二氧化硫去
除率达到
99.9%
以上,排放烟气中颗粒物
≤8mg/m3
、
Pb≤0.6mg/m3
、
SO
2
≤30mg/m3
。
废
铅
蓄
电
池
综
合
利用
27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19
废线路板资源化
利用系统
该技术采用机械破碎
+
风力分选
+
静电分选,对废线路板
进行资源化提取,得到树脂粉末与铜粉两种主要产物。
关键技术:
废线路板资源化利用系统采取了三级破碎(双轴
撕碎机
+
高速粉碎机
+
锤式破碎机)
+
四级分选(磁
选
+
振动筛分
+Z
型风选
+
静电分选)
+
三级除尘(旋
风除尘
+
脉冲布袋除尘
+
活性碳吸附)的工艺。
主要技术指标:
金属粉中铜的品位
≥85%
;金属铜回收率
≥97%
;树
脂粉末内含铜量
≤2%
。
废
电
路
板
资
源
化
利用
(四)再制造
1
退役低效工业电
机及系统高效再
制造关键技术
该技术以淘汰、老旧在用、低效工业电机为生产毛坯,
对其循环价值再识别、再发掘,通过原理重构、拓扑再
规划、结构再设计和永磁化延寿再制造关键技术,实现
废旧资源高价值循环利用,并大幅提升电机能效水平。
关键技术
:
结构再设计技术;永磁化延寿再制造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再制造生产环节节约成本
50%
、节能
60%
、节材
70%
,减少排放
80%
以上,综合再制造率
85%
。
电机再制造升级后可提升系统节电率
5%-20%
。
工业电机再制造
2
非晶态金属陶瓷
高温耐磨材料及
涂层制备
本技术通过将金属陶瓷技术、高熵合金技术及增材制造
技术相结合,使
(Ti,W,B,Mo)C
固溶体与高熵多元合金复
合,开发出高韧性、耐高温、耐冲击的非晶态金属陶瓷
高温耐磨材料及大功率等离子涂层制备技术,使现有材
料抗高温磨损寿命提高到
10
倍以上。
关键技术:
等离子熔覆及激光熔覆等增材制造工艺技术;非
晶态金属陶瓷高温耐磨材料及涂层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800℃
条件下,
30min
高温摩擦磨损试验中磨损率
不超过
4.85×10
-7
mm
3·
N
-1·
m
-1
;
600℃
条件下,涂
层宏观硬度
≥HRC50
;热轧侧导板寿命由十几小时
提高到
10-15
天。
耐
磨
耐
高
温
零
件
修复再制造
28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3
液压油缸内外壁
激光增材再制造
技术与设备
该技术通过内外壁增材再制造,解决传统工艺熔覆层表
面耐腐蚀差、耐磨损差、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解决外壁耐腐蚀、耐磨性差以及采用传统电镀工艺污染
严重、镀层易脱落、不耐磨损、不能恢复尺寸等问题。
关键技术:
高速丝材激光熔覆设备;专用熔覆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外壁激光熔覆:
6kW
激光器,熔覆效率
50dm2/h
,
熔覆层厚度
0.5-2.0mm
可调,熔覆层硬度
≥HRC45
,
熔覆稀
释率
≤8%
,熔覆
层耐中性盐
雾腐蚀试
验
500h
无锈蚀。外壁激光熔覆设备可熔覆工件直径
Φ40-600mm
,可熔覆最大长度
3800mm
;
内壁激光熔覆:
6kW
激光器,熔覆效率
25dm2/h
,
熔
覆
层
厚
度
0.8-2.0mm
可
调
,
熔
覆
层
硬
度
HRC25-35
,熔覆稀释率
≤10%
,熔覆层耐中性盐雾
腐蚀试验
500h
无锈蚀。内壁激光熔覆设备可熔覆
工件内径
Φ180-600mm
,最大熔覆深度
3800mm
。
矿山机械、工程机
械、石油机械、冶
金
机
械
等
设
备
的
内外壁修复
4
航空发动机和燃
气轮机高温合金
叶片热等静压再
制造技术
该技术是在高温、高压和惰性气体保护下,对高温合金
叶片产品显微缩松、裂纹等缺陷愈合和消除,提升力学
性能和疲劳寿命。主要工序包含清理装载、气体充入、
升温升压、保温保压、冷却出炉、检验,实现服役叶片
再次装机使用的目的。
关键技术: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温合金叶片热等静压工
艺设计技术;温度场压力场精确控制技术;检验
检测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温度控制:室温至
2000℃
;压力控制:
0
至
200MPa
;
对高温合金叶片的显微缩松、微裂纹的消除率在
80%
以上。
航空发动机、燃气
轮
机
涡
轮
叶
片
的
维修和再制造
29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5
发动机再制缸体
加工中心
该技术开发了自动化加工程序,解决传统发动机再制造
工艺分次定位导致产品精度不能达到原厂水平、生产效
率低和一致性不好的问题。该技术包含缸体再制造加工
专用程序并集成自动化探针扫描技术,在缸体一次装夹
定位后,可完成对缸孔、密封面、主轴承孔、凸轮轴孔、
挺柱孔、上平面、水孔、螺孔、端面等多个磨损失效部
位的逐个自动化加工。
关键技术:
缸体再制造加工自动化程序集成探针扫描系统。
主要技术指标:
总功率
25kW-45kW
;一人可同时操作
3
台机床,
节省用工成本。
发
动
机
缸
体
再
制
造
6
大型半导体真空
腔体设备精密零
部件清洗再制造
工艺技术
该技术对半导体设备真空腔体零部件在生产半导体液晶
面板时被污染或损坏的零部件进行回收,通过化学清洗
去膜、物理清洗去膜和被损坏的零部件表面涂层再造,
达到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再生利用。
关键技术:
物理方法去膜技术;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特殊涂层
再生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清洗再生循环利用次数
35
次以上;特殊涂层循环
再生次数
20
次以上。
大
型
半
导
体
真
空
腔体设备再制造
7
自动变速箱再制
造高效一体化清
洗、高效回转装配
及输送成套技术
该技术通过一体化清洗和回转装配输送,对自动变速箱
进行高效洁净清洗和高效装配输送。通过
PLC
程序控制
设置,翻装台适应沿
XYZ
方向可调节,满足多人多工序
分段模块化,达到节约占地面积,大幅提高清洗和装配
效率。
关键技术:
超声波高温浸洗、喷淋、风切、吹烘干工艺集成
程控技术;翻装台多角度调节技术;模块化装配
及回转输送转换滑移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清洗效率提升
30%
以上;清洗洁净度提升
10%
以
上;节省装配占地面积
50-80%
,装配输送效率提
升
2-3
倍。
自
动
变
速
箱
再
制
造
30
序
号
工艺技术
设备名称
技术装备简介
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具体适用范围
8
盾构机关键零部
件再制造技术
采用主驱动轴承增材再制造技术,在受损的轴承滚道面
上熔接同性或同质金属粉末,从而实现轴承滚道面的修
复。该技术能够延长主轴承的使用寿命,避免了传统修
复工艺需减少修复部位淬硬层厚度的问题。
关键技术:
盾构机主驱动轴承增材再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修复的轴承滚道硬度
55—62HRC
,精度
0.01mm
,
对原有轴承的材料利用率达到
90%
以上。
盾构机再制造
9
再制造专用内外
圆磨床
该技术通过
PLC
和
CNC
系统和智能化加工程序控制,辅
以自主研发的
AEM
在线测量仪器,实现高精度、高效率
地加工轴、孔类零件。操作者选择和设置工件参数、机
床加工参数后一键启动加工流程,实现预设切削余量的
精准控制,并能对机床做闭环尺寸控制,实现高效率、
高精度的自动化磨削过程。
关键技术:
PLC
和
CNC
系统和智能化加工程序。
主要技术指标:
加工范围:可加工孔径:
30-300mm
;轴类零件回
转直径
1.2
米,重
5
吨;辅以
PLC
、
CNC
控制系
统,可以加工
R
形、
Sin
、
Cos
以及样条法定义的
多种柱形表面轮廓。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以及内
外
圆
与
端
面
的
垂
直
精
度
高
,
圆
度
和
锥
度
精
度
0.002mm
。设备寿命
10
年以上。配用环保型切削
液无污染。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包括经济型、自
动型和
CNC
型多种变型产品。
轴、孔类零件的再
制造
10
汽车钣金再制造
整形装置
通过固定后多方式、多角度施力,实现了对汽车钣金件
的再制造生产。经过受损位置受力分析后,实现多种施
力方式、任意角度,施加可控的作用力,使钣金件以最
小的二次受损,恢复到原始的三维立体平面,提升品质
的同时,增加了再制造生产效率。
关键技术:
汽车钣金件可变尺寸固定技术;任意角度同时可
控施力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再制造钣金件实现
100%
装车合缝;提升生产效率
约
75%
;再制造原材料利用率提升
30%
。
汽
车
钣
金
件
再
制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