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德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十条措施。

一、坚持市场准入平等

支持中小企业以联合体形式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不低于40%;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不低于30%。对采用常规通用技术标准、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建设项目,取消类似工程业绩、过高资质、非常规技术参数等作为投标加分、中标条件,取消各类自设企业资格库,实现民营企业同等准入。每季度向中小企业推送全市重大项目“需求清单”“机会清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针对3000万元以下(不含3000万元)政府性投资项目,推广“评定分离”方式确定中标候选人,全面推行保函(单)替代企业直接缴纳投标、履约、质量保证金,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强化信用联合奖惩在公开招投标、政府采购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级有关部门(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细化完善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旗帜鲜明支持鼓励公职人员在坚守纪律红线和政策法律底线的前提下,坦荡真诚同企业家接触交往。建立我市民营企业家市外纠纷及涉诉应急协调处理机制,建立外地执法机关来德办案协查备案和我市企业市外涉诉司法协助机制。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置民营企业有关问题,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慎重适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强制措施,确需适用的,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涉案民营企业家拟采取留置措施的,由市纪委监委严格把关,对积极配合调查的涉案民营企业家、科研技术骨干和关键岗位人员审慎采取强制性措施。查办涉企案件要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对正处在生产经营活动困难、进行重大资产运作等关键敏感时期的企业,经审批可暂存待查。(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机关,市中级法院、市委政法委、市经信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

三、助推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民营经济领军人才“揭榜招贤”机制,发布民营企业紧缺人才目录,定期组织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实施“百校联百企”计划,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鼓励民营企业与在德院校建立产教联盟,开展技能人才培养“订单班”、新型学徒制培训。建立人才经纪人工作机制,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全覆盖选聘人才经纪人,搭建企业与政府、高校、人才“联姻桥”,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开展校企人才培育“双师计划”,推动企业选聘学校专家教授担任科技工程师,学校选聘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兼任技术讲师。(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

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

加大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摸底调查,建立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力度,集中财力兑付机关事业单位拖欠账款。督促国有企业依法履行合同,规范支付行为,严禁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严禁要求民营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条件和违约责任,严格票据等非现金支付管理,不得强迫民营企业接受非现金支付。综合运用督办、审计、财政等方式加大清欠力度,对久拖不结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予以定期曝光。司法机关建立涉企“绿色通道”,对涉及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案件快诉快判快执行。严格遏制新增欠款,加强项目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审查,防止边清边欠、清完又欠。(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中级法院、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

五、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重点支持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做强做大、专精特新“小巨人”民营企业做优做强,以企业上一年度地方综合贡献为基数,按照当年新增地方综合贡献的5%予以奖励,企业已享受奖励的,就高不重复。支持市属国企通过股权或债权等方式,参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入驻德阳大学科技园开展技术研发,给予相关政策支持。推进在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地设立民营企业“飞地园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享受免费或低成本租用相应数量“研发飞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条件下,允许适当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经批准利用已建成工业用地增加自用生产性工业厂房及相应辅助设施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相关报批手续从简。对省政府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其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经外局、市协同发展局)

六、做实做细企业服务

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启全生命周期服务。开通企业服务专线,促进企业诉求“一线直达”。优化涉企服务审批流程,构建“申报材料网上受理—部门在线审核—预审结果线上反馈—材料完善后网上报送—部门线上审批—批复文件线上发送或快递送达”的“全程网办”服务流程。举办政务服务“惠企开放日”,分行业、分领域邀请民营企业代表现场考察政务服务流程,听取改进建议。落实民营企业家“直通车”制度,通过走访联系企业、“恳谈会”“早晚餐会”等形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及时推动解决。建立重点民营企业专人(专项)帮扶机制。建立民营企业重大危机预警机制,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发性重大事件,相关部门及时依法依规协调处理。成立企业家服务中心,开展“头雁”民营企业问需走访,为“头雁”民营企业家提供政务代办、便捷就医等全方位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七、强化涉企政策落实

设立集政策公开发布、政策咨询解读、企业诉求疏解和代办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企业服务综合平台,统一发布市委市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出台的涉企政策,提供政策查询匹配、诉求疏解、资金申报、“阳光代办”等“一站式”精准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向民营企业精准推送相关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全面清理已出台涉企文件,今年内须达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要求。新出台涉企资金奖励、补贴政策,凡是从公开渠道或部门共享能够获得证明材料的,按照“免申即享”要求,不得再要求企业提供;“即申即享”类涉企政策,有关部门自接到企业申请后须立即兑现。在政务服务中心增设政策兑现“一站式”办理服务窗口,免费提供“一对一”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每年度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回头看”,听取民营企业、商(协)会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及时调整未达预期的政策。(责任单位: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级有关部门)

八、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

分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统筹制定综合监管计划并组织实施,强化“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切实解决执法检查过频等问题。制定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高效监管执法,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并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推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提醒告知制度,优化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修复办事流程,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减少检查频次。区分一般性违法与重大恶意违法,对于一般性违法,不纳入失信联合惩戒范围,不与财政资金申请、融资、开具各类无违规证明等挂钩。全面排查水电气领域、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商(协)会等涉民营企业的违规收费和摊派事项,坚决取缔巧立名目、捆绑销售等行为。(责任单位: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

九、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增加市本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到5亿元;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降低费率,对本地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费率不高于1%;建立政银企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优化应急转贷资金申请使用流程,取消名单库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使用应急转贷资金。大力推广运用天府信用通、德阳政银企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纳税、社保、公积金、不动产、水电气费缴纳等信息与金融领域共享。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的容忍度标准。全力支持重点后备企业上市,在相关奖励扶持政策、产品应用场景、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新建、改扩建项目方面全力保障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对进入辅导备案期的民营企业,按照审慎包容原则实施行政监管。(责任单位:市金融局、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德阳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级有关部门)

十、落实企业家政治待遇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家制度。在坚守纪律红线和政策法律底线的前提下,支持领导干部在企业重大业务洽谈、战略合作签约、项目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提供“站台”服务。建立民营企业参与的决策咨询制度,重大涉企政策出台前需征求民营企业、商(协)会的意见。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行表彰表扬。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参评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社会上有礼遇、在生活上有待遇,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工商联)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高质量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