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政策解读

《济宁市任城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政策解读

  

现将《济宁市任城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印发背景和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区安全形势持续总体稳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同时,应急管理工作仍存一定短板和弱项,如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基层基础保障有待夯实、科技信息支撑仍需强化等。“十四五”时期,是组建应急管理部门和全面开展体制改革后的第一轮五年规划,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规划》是我区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作为指南针、定盘星,聚焦应急管理主责主业,重点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考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机制创新、能力提升全过程。科学编制和实施《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的政治要求,是坚持“两个至上”、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时代要求,是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全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依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条例》《济宁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任城区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为切实加强《规划》编制组织,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编制专班,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围绕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全面对标上级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规章预案,并与国家“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紧密衔接,确保在发展方向和方针战略等方面与国家保持一致。同时,围绕全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全局,立足解决应急管理领域关键和热点问题,注重与相关行业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简要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二部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形势、挑战和机遇。主要是“十三五”以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间短、基础弱、底子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日益提升,人民群众对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需求更加迫切,对应急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应急管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进一步深化,将为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提供不竭动力。

第三部分主要是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强化责任落实,着力强化安全管控,着力强化应急管理,着力强化基础保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攻坚战,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基本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坚持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坚持社会联动、全民参与,提升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规划目标。到2025年,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应急能力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机制不断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进体制机制科学化,应急指挥智能化,应急预案规范化,应急队伍专业化。二是健全安全生产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强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三是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加强统筹协调,预警预报,综合管理能力,基础设施建设。

(三)重点项目。围绕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短板、发展目标和未来工作需要,结合上级部署要求,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实施的4项重点工程,一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和大型公共建筑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防灾避难场所。二是应急救援救灾物资装备储备库建设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因地制宜,统筹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库,明确物资装备储备种类、数量及模式,确保库点布局、仓储规模、设施配套等能够满足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功能需要。三是智慧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工程。建成覆盖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城市安全等重点风险领域的感知网络、多手段融合的应急通信网络,全面覆盖各类业务并在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阶段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救援实战、辅助决策和社会动员等方面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全面感知、动态监测、信息共享、智能预警、快速处置、精准监管、人性服务的“智慧应急”新模式。四是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通过“请进来”培训、“送出去”进修等多种培育形式,着力打造素质优良、结构优化、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专兼并存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为加强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四)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根据职责划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重点工作和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对列入“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重点加大对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救灾物资装备储备库、智慧应急管理平台和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等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经费投入。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安全发展的扶持政策。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制定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机制,确保规划主要任务和目标按期完成。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体系建设 应急管理 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