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库区蓄水淹没影响区阶段性考古工作收获

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库区蓄水淹没影响区阶段性考古工作收获

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库区蓄水淹没影响区阶段性考古工作收获
发布人:&nbsp&nbsp2023-10-17

白马航电枢纽工程位于乌江下游重庆武隆区境内,因坝址筑于白马镇而得名。该枢纽东接上游的银盘水电站,是乌江干流规划的第Ⅱ级梯级开发之一,也是继长江三峡水电站、乌江彭水水电站、乌江银盘水电站、酉酬水电站、利泽航运枢纽工程之后,重庆实施的第六个大型航电(航运)项目。

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库区东起江口镇,西至白马镇石梁河与乌江交汇处,沿途涉及武隆区境内的江口、巷口、土坎、白马、羊角等5个乡镇,处于乌江沿岸及其支流芙蓉江、老盘河、小溪河等溪河沿线,是乌江下游武隆段地理位置最为优越的区域,孕育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项目征地区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试掘工作,2019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了复核调查勘探,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点39处,其中地下文物23处、地面文物16处。

为配合白马航电枢纽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探索乌江下游地区古代遗存的文化面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年12月至今,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武隆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重点实施该项目库区蓄水淹没影响区的考古工作14项,并联合武汉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开展文物保护合作课题7项。截止目前,已完成大农场遗址、田坝遗址、菜坝遗址、老武隆县城遗址、盐井峡遗址、杨家湾遗址及茅草坡墓地等7个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清理有新石器、汉晋、宋元、明清时期的遗迹,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等器物标本1000余件,在乌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历史时期考古上取得了一些新收获。

(一)新石器时代考古收获

大农场遗址地处老盘河与乌江交汇的一级台地上,发现有一批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存,遗迹主要为灰坑,遗物以陶器、石器及较为丰富的动物骨骼为主。

大农场遗址发掘区全景

该遗址出土陶器以夹砂陶居多,泥质陶次之。夹砂陶以红褐陶、红陶为主,纹饰中多为交错绳纹、箍带纹,器型主要为卷沿深腹罐;泥质陶多为黄灰陶、黑皮陶等,以素面为主,有纹饰的数量较少,器型主要有高领壶、敛口钵、折沿深腹罐等。该遗址出土陶器组合及形态特征与丰都玉溪坪、忠县哨棚嘴、涪陵陈家嘴等遗址发现的玉溪坪文化早期阶段遗存较为接近,应属玉溪坪文化早期阶段遗存,对构建乌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探讨玉溪坪文化在乌江流域的文化面貌特征和传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出土动物骨骼以水鹿、麂、熊牛、猪等哺乳动物为主,还发现有一定数量的水生动物和软体动物,对研究乌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生业经济、生态环境变迁、人地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出土数量众多的鹅卵石块和黑色燧石残块以及由这些石料加工而成的石器,表明此处可能为一处石器加工场,对研究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工业、加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大农场遗址骨渣坑清理场景

图片

大农场遗址动物考古

图片

大农场环境考古取样

图片

大农场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标本

(二)汉晋时期考古收获

从考古发现情况看,汉晋时期遗存广泛发现于乌江武隆段沿岸的台地和缓坡地带,在菜坝、杨家湾、茅草坡、大农场、田坝等遗址点均发现有数量不一的遗迹与遗物,表明汉晋时期该区域人类活动较为频繁。这些遗址中尤以田坝遗址、茅草坡墓地较具代表性。

田坝遗址位于芙蓉街道中兴村枣子一社,地处乌江右岸一级台地,隔江与生基坪遗址相望。该遗址主要发掘清理有汉晋时期的房址、灰坑和沟,出土有一定数量的绳纹板瓦、筒瓦及云纹瓦当。这些房址均有柱洞出露,营建于近河平坦台地上,出土的瓦件数量丰富、保存完整、形制结构统一,对研究乌江流域汉晋时期建筑选址与布局,以及瓦件的特征和制作工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

图片

田坝遗址出土汉晋时期瓦当

图片

田坝遗址出土汉晋时期筒瓦

图片

田坝遗址出土汉晋时期板瓦

茅草坡墓地位于羊角街道关滩村七社乌江右岸的坡地上,主要发掘有东汉砖室墓1座、西汉瓮棺葬5座,出土陶、瓷、铜、铁等各类文物标本200余件。该墓地首次在乌江下游地区发现了汉代瓮棺葬,其在居址附近单独设置瓮棺葬墓区更是填补了重庆地区汉代考古发现的空白,对认识乌江流域汉代墓葬的分布特点、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价值。

图片

茅草坡墓地发掘区场景

图片

茅草坡墓地2号瓮棺葬

图片

茅草坡墓地3号瓮棺葬

(三)宋元时期考古收获

地处小溪河左岸的菜坝遗址是文献所载武隆老县城遗址的重要分布区。本年度菜坝遗址发掘在台地内侧发现一组宋代建筑基址,揭露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房址、天井、门址及排水沟等部分组成,根据现存情况分析,该建筑坐西南朝东北,至少应为两进院落的建筑布局。该建筑系一处经过科学规划的大型建筑群,是迄今为止在武隆土坎片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其布局体现出了“中轴对称”的建筑礼序,用材也相对较规整,与涪陵区龟陵城王子顶遗址第一期宋代建筑基址在做法上比较接近,应为具有一定等级的建筑。推测该建筑基址可能与宋元时期武隆县城的重要建筑密切相关。

图片菜坝遗址宋代建筑基址全景

图片菜坝遗址宋代建筑天井及排水管

图片

菜坝遗址出土宋代建筑构件

(四)明清时期考古收获

明清时期,乌江航运盛极一时,进一步推动了宋代以来武隆地区的盐业生产与外销,本次发掘的盐井峡盐业遗址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图片盐井峡盐业遗址盐灶及卤水池全景

盐井峡盐业遗址地处羊角镇石床村河边小组乌江北岸的盐井峡内,遗址清理有盐井、石砌平台、盐灶、卤水池、卤水坑、石踏道、摩崖题刻等盐业相关遗迹4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标本50余件。该遗址发现的制盐遗存多为清代-民国时期,展示了这一时期盐业生产的繁荣场景。遗址揭露了一系列与井盐产业相关的遗存,包括盐井、盐灶、卤水池等生产设施,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当时的制盐生产链,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输卤入池、泼炉印灶、掘灶制卤和上灶煎盐四大步骤,为乌江流域盐业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图片盐井峡盐业遗址盐井

乌江自古就是连接黔渝地区的黄金水道,更是三峡地区与渝东南、黔北地区的文化传播通道。本阶段在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库区的相关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乌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汉晋、宋元和明清时期的考古材料,对认识乌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内涵、不同时期的聚落分布及变迁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后续的考古工作中还有更多的考古新发现。

执笔:李大地、孙治刚、陈东、牛英彬、王洪领、唐 勇、杨鹏强

标签: 航电枢纽 考古 库区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